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时间:2023-09-20 10:32: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

篇1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高中阶段作为人生中单纯而又复杂的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发展。高中学生正是打开心窗窥视外面世界的躁动年龄,种种心理困惑困扰着他们,他们的心理困惑既有高中阶段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凸显了该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因此帮助他们排除那些不良心理障碍,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入了解成因,积极排除障碍

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再加上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尚未发育健全,所以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干扰,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的失误,都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教师要努力找到病根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收到显著疗效。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在人格上尚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友谊至上”的行为。因此教师、家长要尝试着走进学生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提高他们对友谊内涵的理解。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天资聪颖,各门功课都比较出色,但有一段时间,每上完数学课,班干部都来汇报该同学上课时情绪异常,有时甚至不做数学作业。经过谈心,原来这位学生因上课讲闲话,被老师当众严厉批评,这位学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侮辱,便对老师产生了不满,所以上课时总不能克制住内心的烦躁。知道他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之后,我耐心地告诉他,老师之所以批评他,是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好,应该起表率作用,而不是对他有什么成见。我还列举了数学老师平日在办公室里对他的赞扬,这位学生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他在数学课上又重新变得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了。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调控学习压力

由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有:一是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二是厌学。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高中阶段也是众多学生“鲤鱼跳龙门”的酝酿期。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间的你赶我超,无一不成为沉重的包袱。所以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如自卑、妒忌、虚荣、逆反、好高骛远、冷漠厌学等等。因此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所谓好学生的概念,好学生应该是在自己既有的基础上孜孜不倦、有所努力、有所追求的人,失败并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付出努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从不苛求学生把目标定位在第几名,而是让学生每日都自我反省:我今天尽力了吗?我今天弄懂了那几道物理题了吗?我今天能背出那几个重要词组了吗?每天有收获,每天有成长,日子便流逝在快乐和充实之中了。这样,学生慢慢消除了对学习的焦虑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三、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进入高中以后,一旦失去了过去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人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发心理障碍。所以在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我们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总体的表现和延续。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们有条件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

篇2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篇3

近年来,我国校园里面发生的极端事件经常出现在新闻头条,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引起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地改革创新,希望健全我国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1.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高中生都处在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下,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学科的学习任务,需要在学习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为了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多高中生都在高考之前彻夜读书。在这繁重的学习负担之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学生的性格出现的变化,还是学生做出的一些过激行为,起因都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学校、家长和他们都没有充分重视,最终导致情况恶化,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

2.我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师生与家长一直都是把注意力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程度远远不够。即使在素质教育之后,教育部门也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尽量压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另外,即使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也缺乏针对性,难以切实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的学校只是把心理健康教材发给学生,不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就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2学生缺乏心理问题疏导途径

我国当前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人感觉承认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件非常难以启齿的事情,大部分高中生都有这种心理。所以很多高中生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之后,不会像其他人诉说,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有效解答自己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心里长期积压,最终就会以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形式爆发出来。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没有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所以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

3.优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3.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预防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只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高中生就可以在教学中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学到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自己疏导心理问题的途径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高中生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必备的常识,可以让高中生摆脱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的挫折教育。高中生是一群还没有步入社会的群体,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弱,出现自杀现象是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太脆弱,受到挫折以后就心理崩溃,做出这样的自残行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热爱生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自己遇到的各种挫折。

3.2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

为了及时地发现并帮助学生排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管理心理咨询室,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心理咨询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因为只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之后,心理咨询老师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记录观察,及时地知道哪个学生需要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这些心理健康档案需要安排班级排序进行保存,对每个班级的学生通过老师平时的观察确定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有一些平时表现得比较自卑、孤僻、沉默寡言的学生,就需要得到心理咨询教师的重点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3.3学校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宣传

加大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可以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更重视,而且让他们在宣传中有所收获。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课间时间播放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一些学校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重现等,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危机意识。也可以是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4.结语

高中学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高中生的一个人生转折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所以,我国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尽快完善。

篇4

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得到充分重视。近年来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厌学轻生的极端案例频频发生,为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因此,各学科教师都要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当得到有效的落实,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高中生进入了人生求学阶段最紧张和快节奏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承受了12年奋斗一朝见分晓的强大心理压力,容易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满焦虑不安心态。许多高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总是担心这方面学不好、那方面学不好,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和预期的目标还有差距,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好状态,始终生活在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之中。

二是存在自卑自闭心理。有些高中生因为学习成绩滞后,加上个人性格内向,在与别人的交流中缺乏主动性,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种自卑心态。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游离于班集体之外,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三是学习生活缺少兴趣。每天往返于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每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就开始了学习,夜深了还在埋头苦读,有些学生因为心理素质不高,没有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对这样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感,缺少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是展望未来没有信心。这一点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来讲更为明显,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对未来如何发展打上了未知数,对生活缺乏充足的信心,这些方面都是高中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广大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压力疏导、状态调整与体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用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放松过度压力。

经常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对学生而言既是身心的一次放松,又能够调节身体状态。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平时压力较大的情况,和学生一起编了一套放松操,配以轻缓的音乐,当自己学习烦躁的时候,主动的歇下来静一静,听一听音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沉浸到音乐的世界中,暂时忘却了学业的烦恼。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学生的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改善。另外,笔者还教给学生健康锻炼的方法,让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既保证身体状况的最佳,同时也为学生调节心理、放松压力提供了有力保证。每天坚持跑上一段路,做一些热身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忘却了学习的烦恼,当自己的状态调节过来的时候,压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释放。

2.运用集w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集体温暖。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利用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应当怎样定位和发挥作用,增强了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本班与其他班级进行的篮球比赛中,笔者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除了参加比赛的篮球队员之外,班级其他学生也进行了统筹分工,有负责后勤保障的小组,有负责前后方联系的小组,还有专门的拉拉队。当比赛正式开始之后,本班的学生排着整齐的方阵摇旗呐喊,场面非常壮观,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学也如期完成了任务。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受得了深刻教育,感受到了集体的氛围,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的班集体中是多么的幸福。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保持良好水平。

3.运用谈心谈话帮助学生增强成长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体育训练体力消耗较大,容易产生退却心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运用谈心谈话活动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和毅力,例如在800米中长跑训练之前,和学生进行了专门谈话,鼓励学生勇于向自己的身体极限挑战,勇于向自己的过去挑战,勇于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升。因此,不能惧怕运动量的大小,要向自己潜能挑战,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在笔者的谈心谈话帮助下,学生逐步消除了对体育训练的畏难心理,并掌握了一些技巧方法,整个训练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锤炼了顽强意志,心理一些困惑也得到了有效疏导。

4.运用双盲疏导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沼泽。

高中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体育学科的狭隘定位,要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公布了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匿名向老师提出一些心理困惑,不仅是体育学习训练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学科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笔者承诺学生的每一封来信都会及时回复、帮助分析,学生发送的邮件不需要留有姓名,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处于一种双盲状态。这种沟通交流方式最大的益处在于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加平等的姿态,勇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寻求帮助。经过这样的方式,笔者每星期都见到学生的邮件,帮助他们分析高中阶段的生活学习目标,分析高中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惑和压力,指导他们及时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开展学习与生活。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着眼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结合体育学科特点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在心理疏导上,应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为此,学校可以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学校还可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等等,从而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并可以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结: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塑造不仅是学生良好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积极影响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学生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着眼未来,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帮助。

篇6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应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集体训练和集体心理辅导

篇7

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冲刺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是其心理性格逐渐成形的重要阶段。本文以心理健康课如何在课堂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探讨对象。

一、高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及周围环境影响的原因。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方面还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很容易被社会上种种的诱惑迷惑,致使很多高中生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现今通讯设备科技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普遍流行,网络信息环境普遍应用,高中生能接触到不良不健康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多,高中生自我约束力差,往往被这些因素影响,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现在的家长们也都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现今情况是社会因素及周围实际环境大体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高中生本身对自己的认识就不是很完善,学生周围的同学、老师、亲戚和朋友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念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心理性格的形成,所以我们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其周围人的环境及各种因素,发现问题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和沟通,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顺利地度过高中这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过渡时期。

2.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是阳光健康的,但同时是脆弱和敏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开始阶段,但是该阶段他们的身心状态发展还不够健全,做很多事情容易操之过急,心理波动比较大,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如果教师或者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形成情绪低落、心理抑郁、意志消沉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其性格的特点,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高中时期是面临高考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自身的一些课外兴趣爱好没有时间接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不能够很好地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叛逆心理本身就很严重,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理,同时这是很多高中生形成心理性格的关键因素。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全民教育。

我们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本身就比外国国家起步晚。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只会一味地死读书,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所有的教育机构学校,要全面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提倡全民行动,一同教育。不只是学校,社会方面、家长也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避免和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校当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沟通,多多鼓励和指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预防措施。当学生在家里的时候,家长要和孩子多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切忌对孩子的溺爱,这往往会害了孩子。要对孩子的进步多表扬,对于错误及时纠正,让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多鼓励孩子到社会中体验生活接受历练,进而提早结束青春期,在思想方面尽早成熟。社会方面,要减少和净化社会不良风气,把不良信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所以,只有在和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共同协调合作之下,才能够使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2.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由每一个拥有不同个性的个体构成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极具个性与特点,所以对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在该阶段,我们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根本原因,不断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为以后再出现该类似的心理问题做参考,还能够起到尽快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作用。在学校方面,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当学生在学校中取得优异成绩及良好的表现时,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普遍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只需要对那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种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学习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很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对于那些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其实他们往往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每当遇到一点点小挫折或者困难时就很容易崩溃,这一点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3.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

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短时间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养成习惯。所以,社会各方面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当中,积极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实例表明,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实际的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得到历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成熟。

总而言之,在高中这一关键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智商情商双高的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型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及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只有结合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才能够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8

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处于生理发育的成长期,情绪方面以及心理上会出现相应波动,此时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其中发挥其调解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解决的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此课程的打造应与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状况相适应。下面,我们将从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始,引出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点

1.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高中时期的学生,生理发育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落后,因此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是错位的。大多数高中生易于情绪化,遇到事情容易激动发怒,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正确掌控。而且高中生的心理大都十分敏感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些心理特点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和控制,则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困扰。

2.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便是质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经历了长时间被权威压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进入高中时期的学生也不再安于接受外界为其设定的一切,而是习惯用反叛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成为高中生的一个标志性心理。也说明了高中生的心理发育仍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引导。

3.独立意向显著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心理认知会产生相应变化,他们会认为在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接下来的生活便要由自己掌控,由自己主宰,他们的独立人格也已经形成,而且很容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显现出其成熟的一面,要求受尊重,不受父母和老师的干涉。这种独立意向对他们行为产生着支配作用,如果不能对其独立意向中较为反叛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研究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措施

1.建设主体形式――主题案例式心理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依据本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而编纂的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有关教材。主题案例式教材便是以案例的形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状况进行描述,案例有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多维度的案例中进行反思,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对于自身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受其干扰。

篇9

关键词:幽默心理学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的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课业的逼迫下,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能让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能够接受学校的心理教育,很多学校开展了幽默心理学教育。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总而言之,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加以运用,能够让高中生在掌握幽默技巧的基础上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随着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也带动了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宜艳.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学园,2013,(26).

篇1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1. 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其的理解

1.1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有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2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在理解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人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能力。第二,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也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高层次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的,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追求高层次的满足。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的,而是能在这些情况出现时做有效的自我调解,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2. 高中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大概所有的人都体验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高中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高中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面对父母老师的期望,在考试临近时,心情极度紧张。比如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正常发挥正常考试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高中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统考,持久的,过度的升学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有焦虑品质的高中生,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度困难情景作过高程度的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

2.2 抑郁症

抑郁症是对痛苦经历的抑郁反应,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特征。高中生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极易产生抑郁症。比如患有抑郁症的高中生,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长沉思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总往坏处想。自我评价能力下降。自觉活力降低,懒散乏力,精神不振,脑力迟钝,反应缓慢,对工作学习缺乏信心,社交活动减少,不愿主动与别人打交道,心境恶劣,烦躁易怒。

2.3 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突和疑虑。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是认知和性格方面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高中生心理可能出现很多内心矛盾和冲突,这极易形成强观念,强迫观念是一种思维障碍,表现为反复持久的观念,思维,印象,也可以是冲突念头。

2.4 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高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高中生的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文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恰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有人格障碍的高中生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会极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害怕丢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3. 解决对策

3.1 让高中生确立乐观,进取的人生目的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就要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了理想,才能有积极的行动去实现理性。只有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经受起生活挫折和心理冲突,从而保持最佳的,最积极的心理状态。中学时代正是我们确立人生目的和抱负的关键时期,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打败,才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才有强大的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才会对干什么事都会充满着乐观和自信。

3.2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高中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他们或者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者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阻碍高中生认识自己。因此。高中生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己,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误差。认识自己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实际情况来了解自己,还要通过从失败的经历中来正确认识自己,这些都是很好的比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3.3 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

面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针对个别的高中生,要根据高中生的差异性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个别化对待每个高中生。高中生的心理辅导。是学校辅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高中生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摘要 本次调查,对当代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了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以及两个群体之间心理健康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对应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提出的建议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成长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 高中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压力

1 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差异现状

1.1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

1.1.1 心理疾病的界定

调查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高中生群体中有31.1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43.57%认为这不是一种病;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有43.9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15.36%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一种病。

针对“你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吗?”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专门的解释:按照由健康到出现心理疾病的不同程度把人的心理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1]。

1.1.2 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关联度

有52.28%的被调查高中生和67.1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

1.1.3 心理咨询的接受与拒绝

52.7%的被调查高中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37.14%的被调查大学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少数的同学对心理方面问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

1.2 选择解决心理问题途径的对比分析

对比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在采取的措施相差不大。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男生应对挫折的措施通常是向外排解情绪(转移),或是向内压抑自己(压抑)。而女生多了自我安慰(想象)和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两个应对措施。

1.3 造成焦虑、挫折和压力的对比分析

1.3.1 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生有73.03%选择采取转移的方式应对挫折;有51.04%选择压抑;有39.83%的选择想象;有30.29%选择升华;5.81%的选择投射。而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4.29%的大学生选择情绪转移,发泄(转移)。而且该选项在高中和大学的数据统计中均处于第一。在大学生中位居第二的选项是自我安慰(想象)占59.64%。位居第三的是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占51.43%。在大学生中位居前三位的选择明显高出此题的另外三项选择至少20%,而这前三名与高中生相比。除了第一名转移大致一致,其他选项都明显说明大学生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

1.3.2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调查得出:73.44%的高中生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学业问题。66.43%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就业前途。对比发现,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高中生。

1.3.3 焦虑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根据调查高中生有49.38%的人认为自己有恐惧症。其次是恐慌症占47.3%。由于造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遭受的挫折和各类压力。所以根据挫折和压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得出产生的焦虑障碍也不同。

相比而言,大学生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分别占44.29%和37.86%。近年来强迫症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广泛,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及广泛的问题,在许多心理障碍中都存在这焦虑现象,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伴随焦虑的并没有与现实接触不好或不当的思维等问题,焦虑是行为中突出的特点[2]。

1.4 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有68.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健康与高中时期相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有1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心理健康与高中时相比是变差的。通过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与高中生由于压力源不一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抗压能力也有所提高。

2 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合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3 措施分析

3.1 主观方面

由于高中生与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不同,以至于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不同。因此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将从高中生与大学生两个方面去探讨解决措施。

3.1.1 高中生

(1)享受学习

对于学习,高中生每天面临着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生活学习自然缺乏乐趣。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固然枯燥无味,不过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出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2)态度端正

学生学习是为了自我增值,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转换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去努力,完善自我,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端正学习态度。

(3)保持愉快心境,疏导不良情绪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保持良好的心境。即使遇到失败或挫折,也不要为其所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满怀信心地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学习之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听歌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4)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倡“积极性休息”。即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5)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使紧张生活得到调剂。这样子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一个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性格开朗、精神充实的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强。

3.1.2 大学生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择业“一次到位”,“铁饭碗”的旧观念。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充分认识职业价值

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不要盲目选择一些表面光鲜,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要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职业、择业标准以及以目前的个人能力能的工作,慢慢地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 客观方面

3.2.1 从学校方面来看

(1)就高中而言,面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学校要改革教育方向,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不失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献出一点力,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我们应努力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更不是盲目追求分数。而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方式。面对严峻的心理素质问题,高中学校部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校都应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关心教育学生的各类组织要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

(2)就大学而言,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确立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改善教学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帮助人们养成宁静、平和、豁达的心理品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人们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下降,出现疲劳现象。通过参与一些丰富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掌握技能,也有利于为大学生减轻疲劳,获得学习动力。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2.2 从家庭方面来看

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学生们往往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他们的头脑中大多沿袭着家庭教育所赋予的人生观,道德观。在现实社会中,各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影响着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家长与孩子交流

父母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与孩子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交往学着换位思考。同时父母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2)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当前结婚率竟普遍高达30%。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不要让家长的错误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营造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一些正能量,不给孩子灌输不科学的封建迷信等。

(3)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全抄。父母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正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心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3.2.3 从社会方面来看

为应对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精神等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诸如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的缺乏、权钱交易泛滥、贪污腐化风行等对学生心灵造成污染,甚至他们也因此误入歧途。

因此,社会方面应着眼于优化环境,通过打击整治,震慑社会违法犯罪分子,及时铲除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因。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社会环境,严格监控管理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经营性娱乐场所。

(2)大众传媒营造良好氛围

大众传媒已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成为贯穿社会结构体系的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已构成了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任务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怎样看待人生、怎样看待得失上引导学生。

(3)改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学家们指出,要治理好社会心理环境,须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努力。从社会角度而言,树立正面榜样来提倡有利于加强民族健康心理的东西;反对破坏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害的东西。至于目前开展的政府官员与干部“三讲”,搞好政府形象,提高社会精神文明,也都是改善与净化社会心理环境的措施之一,应大力提倡,并保持下去。

(4)纠正现实中偏颇的社会认知

先如今,还有需多人把健康定义为狭义的生理方面的健康。这正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人们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就这方面,各个组织机构有影响力的宣传部门还需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这个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对心理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 总结

本次在对243 名高中生和289 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的研究,对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初步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自身实际情况的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纵向与横向研究。从而明确了心理健康对二者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的迫切性。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高中生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的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高中生与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并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对此现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我们的建议和措施能给广大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0.

篇12

随着高中生学习任务的不断加大,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压力带来的影响,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以至于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两个方面都是直接联系的。所以,学校在加强课程建设之后,也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做出指导和讲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选出专门指导学生的心理教师,这样可以更专业地教授学生抗压的方法。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是加强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式。

二、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的意义

1.提高了高中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是自愿参加的,学生们在一起可以通过讨论、互动、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同学们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也使大家互相的了解到了对方,彼此开始交谈并寻找到可以倾述的对象。聊天的形式创造了一种轻快欢乐的氛围,由于在校的学生都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在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时,开导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没有拘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并且减缓了学习的压力,这也是帮助高中生完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2.提高了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其中使学生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高中生在心理社团活动中,可以找到减小自己学习压力的方式,并且没有老师的管教,在这里能够自由发挥,对于学习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是心理社团活动的这种开展方式能够使得高中生的压力有效降低,对于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也有方法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3.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即使教育部不断强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及时做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来说,这只是口号而已,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所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达到要求,学生们这种自主组织的心理社团活动,反而提醒着学校和老师应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变化和胆怯,学校和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开导,那将直接影响着最后的考试成绩。所以,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校和老师要认真贯彻教育部的指导思想,认真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开展心理社团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对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同时加强学习能力

加大高中生的学习任务也是因为其即将面临高考的原因,所以,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学生只享受精神压力的放松,而忽略了学习的重点。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要懂得掌握解压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非常高的学习强度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学习才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做好劳逸结合的同时,也要掌握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活动的水平

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把重点都放在了解压的上面,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组织能力的锻炼,有些指导教师的水平不够高等。学校可以倡导学校的老师来进行指导,既可以帮助同学们合理解压,又可以辅导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心理社团活动的创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何把社团整体的水平提高,是值得创办者考虑的。所以,在社团活动时,一定要提高活动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多于别的社团活动联系,交流经验

心理社团的创办大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在创办过程中一定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社团活动时,心理社团应多与别的社团进行密切联系,多了解一些指导方法和活动的形式,吸取别的社团的优点,从而来完善自己的社团管理。现在社会以及学校都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种心理社团活动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社团与社团之间可以组织一些交流的活动或者小规模的学习竞赛等,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既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心理社团活动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活动集体,加强社团间的联系,可以把学生们集合在一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意识到这种社团的优势,给予最大的支持。

四、总结

高中的学习任务非常大,每天的课时安排也很紧张,使学生们都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有些同学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不利于学习。心理压力过大的同学可以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来排解自己的压力,通过参加心理社团活动来放松心情,摆正心态,重树学习的信心。学校应加强对于这种心理健康的投入,全力支持学生们创办心理社团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提高社团的活动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施杏.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29(14):131-132.

\[2\]吴娴兰.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领自由\[M\].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15):140-1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