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21 09:26: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管理重点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管理重点知识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另外,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化之中,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对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其科学管理的效应已越来越重要。为适应这些变化,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则迫在眉睫。作为“兵头将尾”的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者和骨干力量,在病区组织和业务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

    1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升护士品质

    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长的职责,除检查、督导、协调、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自身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的确立,引导及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让单纯工作质量被监控、被管理转变为自我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护理技能潜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质量环境与氛围。

    护士长是临床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又是具体实施者,应明确地传达上级的管理要求、标准,及时传达护理部的管理精神,让护士们了解护士长对待上级要求的态度、工作方式及对待检查的态度,以及管理上对她们的希望,要求达到的目的。给予每位护士明确的任务,个人在检查中应负的责任,对她们的处罚、奖励等管理理念。并与护士们达成共识,全员参与。让她们参与制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和标准,完成上级检查的要求,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行为准则、质量标准。引导护士发自内心地对患者负责的真实感情,把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准确定位,从“微笑服务”转变到“个性化服务”,就是说将每个患者视为独立的个体,针对其护理问题进行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实行“因人施护”、“因病施护”[1]。

    2  正确对待日常工作中的偏差

    纠正偏差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除道理上讲的规范、制度、标准外,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定之规,即要达到监控目标的结果,管理的过程、方式是不定式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规范和制度去管理,需根据护士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工作能力、态度、效率,患者的要求,制定灵活的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考核标准。

    在管理中发现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要参照“四不放过”的原则[2],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认真查找问题发生的各种原因,从而落实人员责任,制定整改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行之有效的控制。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多种因素、技术及护士的思想状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每一项护理行为达到上下衔接、横向协调,才能发现护士护理是否到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定期工作讲评,有助于工作计划安排及重点检查。

篇2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ime value of site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Methods this study time site management was applied to 2012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focus on time, mainly including the begin clinic rush hour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ime, a dispute complaint tim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scue time and so on, and no time with 2011 site management of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quality. Results after application time site management of outpati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before the application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99% 85% (chi-square = 13.3158, P = 13.3158). Application time after the site management of outpatient complaints for three pieces of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application before 18 (chi-square = 20.1814, P = 20.1814),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ime site management in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time, reduce the medical dispute complaint events, improve satisfac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hospital,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is worth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working practi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ime site management;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value

门诊是患者就医时首先面临的窗口,特别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展、设备的完善,就医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就诊人次不断递增,再加上患者病种繁杂,就诊环节较多,极易出现各种纠纷投诉事件,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及医院的切身利益,门诊护理门诊管理中的护理工作也起着首屈一指的作用[1]。医院近年来引进的时间位点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检验质控的管理方法,同时也是医院管理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新提法,当中的时间指的是某一环节或者某一方位,位点指的是管理活动处于某一环节或者某一方位[2]。我院自2012年1月开始将时间位点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工作核心主要包括了五大重要时间位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每日门诊人次可达到800-1000,13名门诊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为导诊、分诊、咨询、护理治疗等。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将时间位点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工作核心主要包括了五大重要时间位点。

1.2 方法

1.2.1开诊时间

护士长每天均需提前到岗,以便检查各诊疗室工作的准备情况:检查各诊疗室是否存在灯管、饮水机或是空调的损坏,无法正常运行,做好隐患消除工作;保证各个诊断室的检查申请单有足够的存储量、专用设备齐全、台布干净平整;检查急救箱等抢救物品是否准备完善。另外,护士长还需查看每位护士的出勤到位情况,以及他们身体和情绪是否存有异常;查看每位护士的仪表着装规范程度、护理人员是否主动为患者分诊、主动维持患者候诊的秩序;能否为急诊或是危重病人提供紧急的治疗。

1.2.2高峰就诊时间

门诊高峰就诊时间通常均在7:30~10:30am及14:00~16:30pm,候诊时会存在大量的就诊人员及其陪同家属在各个科室候诊区与窗口处等待,此时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件。针对该种情况,护士长需要提前对做好预防工作:对预诊的护士监督其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告知护理人员要注意留意现场的候诊情况,若发现有任何紧急情况发生,应立即给予适当的处理。特别是针对出现病情危重的患者,需立即为其提供特殊通道,让患者及时的得到救治,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此外,护士长对各科室每日的就诊人次应有具体的数目汇总,对挂号处、收费处、取药处窗口多进行关注,若出现排长队现象,一定要通知相关科室人员给予解决,降低患者的抱怨度,同时节约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1.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时间

门诊室患者就诊的第一线,患者病重繁杂,病情更是难以预料,极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此,护士长务必要掌握各科室的就诊人数以及病重变化情况,并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与预见性,督促医师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若确定为突发公共事件,则要求护士长即刻到岗,组织相关人员展开应急工作,对现场进行维持,若有受伤的患者及时给予救治,同时保障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护士长还需正确地公布事件的相关信息,做好人们对疾病的健康宣传工作,预防公众恐慌现象的发生。

1.2.4纠纷投诉时间

门诊就诊需要一定的秩序性,所以排队时间较长,再加上患者人数较多,等待时间必然也较长,患者及其家属不免会产生烦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稍有不慎,便极易激发就诊患者的不满情绪。从既往门诊就诊接诊工作中来看,造成门诊投诉时间最多的原因之一是语言纠纷。为此,护士长务必要用温和的态度跟患者进行交流,尽量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请患者予以理解。若发生纠纷性投诉事件,护士长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了解事情的经过;若错在院方,则护士长应尽力采用沟通技巧向患者解释,获取其理解与原谅,并认真听取患者的合理建议,仔细分析护理管理工作的缺陷,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有效地改进护理工作方法。

1.2.5 重病患者急救时间

所有的患者就医的第一步都是经过门诊,而危重患者也不例外,门诊中聚集了大量病情繁杂的患者,部分患者病势病态甚至不容乐观,其发生危险的几率高出正常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再加上就诊患者人次较多,就极易遗漏掉部分危重患者,进而导致其在长时间的候诊中出现病情突变现象,严重者出现意外事件。护士长应时刻注意门诊危重病人的管理工作,不仅是门诊管理的重点,也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点。为此,护士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抢救处理预案化,强化对每一位护理人员急救措施、抢救技能的熟练程度,同时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考核及演练,争取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娴熟的掌握各种紧急预案与操作技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2)做好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当发生意外事件时,护士长需第一时间达到现场,通知保安,疏散人群,维持秩序,协助护送工人转送患者,并通知相关科室准备接收患者,以此确保抢救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应用时间位点管理后的门诊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9%明显优于应用前的85%(χ2=13.3158,P=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2.2 患者投诉事件对比

应用时间位点管理后的门诊病人投诉率事件明显少于应用前(χ2=20.1814,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患者投诉事件对比分析(n;%)

3 讨论

医院近年来引进的时间位点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检验质控的管理方法,同时也是医院管理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新提法,其中时间指的是某一环节或者某一方位,位点指的是管理活动处于某一环节或者某一方位[3]。我院自2012年1月开始将时间位点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工作核心主要包括了五大重要时间位点:开诊时间,就诊高峰时间,发生纠纷投诉时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时间,重病患者抢救时间等,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由于采用提前开诊的措施后,患者能及时的进行就医,门诊医师也不必为了接诊时出现的一些突况而进行处理,浪费接诊的时间;同时在就诊高峰期时段,合理的调动人员,提高就诊的工作效率,为患者就诊节省时间,进而提升了护理满意度[4]。通过对时间位点管理的应用,护士长能够提前发现患者的不满,最大限度地将抱怨消灭于萌芽之中,阻止事态的恶化,提高管理效率,进而降低了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并能及时拯救危重患者,确保患者就诊期间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时间位点管理后的门诊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9%明显优于应用前的85%(P

综上所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时间位点管理能有效地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减少就诊纠纷投诉事件,提高满意度,并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实现真正双赢,值得在工作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英.时间位点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85-86.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征地的减少,在大中小城市建筑工程以高层和超过高层建筑为主,因此,建筑工程对地下基础工程要求越来越高,地下结构的埋深也越来越大。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尤其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性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比较危险性,也是决定对后续上部结构施工安全的基础工作,因此深基坑支护工程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1.1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水泥搅拌桩以水泥浆为固化剂,将地基中软土和水泥浆强制搅拌混合而成,提高了地基土的强度,加强效果显著,能够和支护结构体系结合加固被动区,或者作为止水帷幕来提高基坑的抗渗透能力,施工工艺如下:为平整场地、放线定位、挖沟槽、桩机就位、第一次预搅拌、达到设计深度、注浆搅拌提升、第二次预搅拌下沉、注浆搅拌提升、成桩移动机器、下一桩施工。

1.2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特点

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粘土、粉土、泥炭土和砂土,但在淤泥或淤泥质土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处理效果会有所下降,在含有大量淤泥、泥炭和地下水侵蚀时,要在开工前进行大面积的现场试验来确定相关参数。

水泥搅拌桩的质量取决于水灰比、龄期和搅拌质量,与土的特性也有很大关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砂质土的水泥混合体强度明显高于淤泥质土,水泥混合土养护标准期为3个月,其强度在一年以后会停止增长。水泥土的渗透系数较小,能够作为防水帷幕,具有良好的止水性。水泥搅拌桩造价低,经济效益好,但在施工时由于要现场拌制水泥浆,会有大量扬尘,污染环境,不适合在城市内施工。

1.3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

施工管理的重点为施工前要进行试桩,根据地质报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桩位作为试桩点,确定技术参数,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配置的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在0.45~0.55之间,搅拌时间要在3分钟以上,拌浆机要一直保持转动,防止水泥离析。水泥浆在进泵前要在池中过滤,将杂物清除干净,以免堵塞泵机,根据浆池的大小要满足要求,保证不出现浆液不足导致断桩现场,也不能因为过大出现浆液沉淀浪费。施工中严格控制桩机的提升速度,以保证成桩质量,钻至设计标高后,保持喷嘴停留桩底30秒,到达桩顶后继续搅拌数秒,保证桩头的均匀密实。桩机施工周围要做好排水措施,施工完成后选取部分桩体开挖检测,搅拌桩达到28天龄期后要抽芯检测桩身的强度和完整性,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

2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管理

2.1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到桩底标高后,将混凝土通过压力泵机输送到桩底,随着钻杆提升逐渐将混凝土灌注到桩顶位置,作为支护桩能够较好的应用于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前要平整场地,将软弱土层换填以利于桩机的平稳运行,平整后按照设计图纸放线定位。钻机就位后要检查桩机钻头是否与桩位中心线在同一垂直线上,钻杆的倾角控制在1%以内。其工艺流程为桩机就位、钻至设计深度、终孔、调试泵机、连接混凝土输送管、输送商品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清土提升钻杆、灌注至设计桩顶上0.5m,安装钢筋笼、进行下一桩的施工。

2.2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特点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有素混凝土桩和混凝土加后插钢筋笼两种,基坑支护常用混凝土加后插钢筋笼的方式。钻孔灌注桩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进度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其他方法相比施工时能够省去泥浆护壁,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环境的污染小,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桩周围由于和土层紧密连接,增大了摩擦力,有助于提高竖向承载力。

2.3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管理重点

施工时要有专人负责观察泵机和钻机的提升情况,保证钻杆提升速度与泵送速度相匹配,控制提升速度,避免出现断桩现象。相邻螺旋桩位防止串孔、塌孔现象,要采用跳桩施工。钢筋笼制作时接头要相互错开,加强筋要和主筋焊牢,为保证钢筋笼的刚度要增加焊接加固箍筋和吊挂钢筋。下插钢筋笼时要安排专人进行多个方向的垂直度观察,避免偏位,插入初期要使用振动锤进行下笼,严格控制振动锤的下沉速度,下插到设计标高后摘下钢筋笼吊绳,将钢管和振动锤拔出,拔出过程中要缓慢提升,不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3 土方开挖及基坑监测管理

3.1土方开挖的原则和方法

土方开挖要和基坑支护紧密结合,先撑后挖,分段分层进行,在基坑搅拌桩和钻孔桩施工完成后,开始将土方开挖作业面划分为若干个小段,为加快进度可以交叉作业。在已完成的支护结构段先沿支护桩内侧开挖,不能一次性开挖过深、过长、过快,支护桩内侧土方挖完后依次向基坑内部开挖,,先开挖基坑外侧,由外向内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再开挖道路土方。基坑内淤泥较厚时要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在桩附近开挖时要减缓速度,每层开挖保持在1m以内,不能一次性在桩一侧开挖,避免土方下滑造成桩体破坏。

施工流程为平整场地,修筑临时道路;顶部采用1:1的放坡,第一层土开挖1.5m;固定锚索后,土方分层开挖,每层土方开挖深度要小于1m。

土方开挖前要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熟悉图纸,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标高,避免超挖和多挖,开挖前调查清楚地上障碍物和地下管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的处理,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要通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校验,基坑周边要设置临时排水沟,避免基坑内部大面积积水。

3.2基坑监测措施与管理

基坑监测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基坑周围土体的动态变化,了解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全面的评价支护结构的安全性,了解地下水位对基坑的影响,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方,能够合理有效的改变施工参数和步骤,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

基坑监测的内容有基坑地面沉降观测和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按照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平面布置图每20m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点牢固可靠,每个点埋设完成后要立即对埋设质量进行检查,填写埋设记录,进行初始数据的测量,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对监测点位的保护意识。做好监测频率和信息反馈工作。

3.3土方开挖的重点

基坑土方开挖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是做好基坑内的降排水,确保不会再坑底出现大面积积水,合理设置开挖范围内的道路,保证车辆正常进出,土方开挖要分层进行,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分层深度,以免开挖深度大造成失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基坑内的土方开挖要制定专门的开挖方案,采取临时围护措施,基坑内开挖的土体要及时的运走,不能对周围围护结构造成过大的侧向压力。

不同的基坑土方开挖,不论是施工技术上还是施工组织管理上都要很大的特殊性,要做好前期的整体规划,保证土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骏.高层建筑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阐述[J].建筑知识,2013,8:503-504.

篇4

中图分类号:TM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47-02

热控保护设备作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对发电效率和发电安全具有一定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是检测人员的主要任务。由于发电厂多为大型设备,因此其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题,使热控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基于热控设备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从设备的使用、检测和主要故障排查入手,对其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检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厂还应制定与其设备相符的检测流程,检修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经验,及时解决故障隐患,确保发电安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 热控保护装置管理的作用

随着电厂发电机容量的不断增大,热控保护装置的作用更加明显。防止DCS系统失灵、降低安全事故都离不开热控保护装置的使用。一旦火电厂的任何一个设备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是人员伤亡。而热控保护装置则通过故障控制或者是临时停机来降低经济损失。热控保护装置只有在电厂主设备或者辅助设备发生故障时才会发挥其控制作用,无故障状态下,则处于带电准备状态。热控保护装置的无动作主要是源于主设备与系统本身同时发生故障。可见热控系统的各个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某一环节操作失误或者存在问题都会发出跳机停炉信号,对发电厂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2 热控保护设备管理问题

2.1 设备自身存在设计缺陷

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保护装置材料选择上偷工减料。发电企业一旦缺乏专业的采购人员,就会造成购进的设备使用寿命不长。设备自身的缺陷多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企业采购人员认真选择,而技术人员应在购进后,使用前对其进行核查。当然,机组自身运行环境复杂,无法满足机组安全的基本需求。

2.2 技术人员的水平不足或者操作失误

在运行中,由于生产环境与施工图纸的改造不能够同步,修改资料未及时归档而造成的技术参数出现错误,检修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异常状况,或者判断失误,从而影响热控保护装置的使用,造成一系列的系统安全问题。另外,设备检修过程中,由于检修人员过分自信,依靠自身的经验对线路进行擅自改造,对设备的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 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热控保护装置的重要性要求检修人员要时刻对其进行检测,但由于电厂运行时间长,而工厂检修人员少,一些检修人员具有逃避行为,没有对设备运行进行必要的维护。尤其是在发电厂运行高峰期,设备误动等现象很难避免,而检修人员的散漫态度则导致设备的隐患无法及时发现。一些问题虽被查出,但检修人员对于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维修手段单一,造成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处理,为日后的停机甚至是人员伤亡埋下隐患。

3 热控保护装置管理中设备点检制的应用

设备点检制是指按照一定的企业指定标准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设备点检制与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都具有一定的关系。这项技术已经得到我国企业的认可,并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中,点检管理以全员管理、细分点检内容和点检责任为主。三位一体是点检制的主要特点,应用点检制可及时发现热力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降低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其安全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点检的落实,强化企业的热控保护装置管理,点检制度管理模式下,检修人员的责任明确,通过适当的奖惩模式来确保其积极工作。对检修过程和结果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一方面拓展检修人员的经验,一方面,根据其结果为以后的检修提供方便。点检制最初实施于日本,随着我国工业相关行业的发达,用电量逐渐增加,火力发电厂依然是我国主要发电场所之一,其热控保护装置的管理就具有必要性。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加强热力保护装置的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加强热控保护装置的试验管理

为确保热控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应在其运行期间对其进行必要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其性能指标、运行状态等。首先,企业应制定标准的热控装置试验流程。为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试验人员应具有专业性。同时,还应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由管理人员进行签字,时刻了解最新的热控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

3.2 加强热控保护装置的技术管理

技术是确保热控保护装置的根本条件。技术体现在检修人员对图纸的正确理解,对图纸的管理和具体点检修操作能力。在保护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正确的审核与管理,做到专人专管,保持检修过程中的资料完整,提高检修效率。检修人员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确保图纸的更新满足设备运行需求。以便于正确了解故障,处理故障。设备点检在我国大型发电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观念问题,我国的专业检修人员不多。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设备点检水平,还应在制定具体制度的基础上,对点检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点检水平。

3.3 提高热控保护装置的消缺质量

火力发电厂设备以热控保护装置为主,缺乏对热控保护装置质量的控制,将造成企业的安全隐患。除了对其进行运行检测外,其质量缺陷同样存在。因此,要对其质量缺陷进行排查,检修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将可能引起的设备故障进行排查,对质量缺陷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将重点放在设备运行期间的异常反应上,对电厂热控装置还应加强保护,将其隐患控制在萌芽之中。设备缺陷的资料同样要进行保存,随着现代技术的发达,技术档案的保存已经变得方便。要求检修人员与技术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将具有规律性的缺陷进行总结,不断的提升自身经验。在我国,专业检修人员的数量并不多,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缺陷和对故障出现原因的记录和保存意识,造成出现问题临时解决,而解决效率却不高。检修是企业的事,应在大家的探讨和沟通下完成,及时分享热控保护的缺陷研究,包括与其他企业如人员进行探讨,都能够确保企业热控保护装置检测水平的提高,确保其安全性。

3.4 加强检修管理人员的责任认定

火电厂作为我国经济产业支柱,其规模较大。检修工作也并非由一人完成,要确保检修效率,就要从责任认定开始。首先,明确检修制度、流程和任务,做到分配合理,并且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点检工作的正常运行。设备点检制度要求各个级别的人发挥其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检修态度,将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首位,以确保企业检修工作的顺利运行。对企业检测人员,还应严格按照检修制度进行,既确保业务能力,又能够及时掌握技术更新。

4 结 语

火电厂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主导位置。而其运行核心技术在于热力保护装置的稳定运行。设备点检以定期的、不定期的检测为主,致力于实现对热控保护装置的全面、专业检测,因此在火电厂稳定运行中具有积极作用。我国设备点检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反应为检测技术不全面,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相关制度不完善造成检修效率低下,设备故障时有发生,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其检测力度,更新检测技术,以确保我国火电厂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76-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以及关节手术的日益成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解除病痛的人日益增多[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疼痛,屈伸受限,严重者关节僵直或屈曲,挛缩变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很高,但又怕术后效果不理想,还可能引起并发症,故产生焦虑、烦躁、恐惧心理[2]。使患者的膝关节早日恢复功能及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护理人员的一个研究课题(一个新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120例患者均为我院骨2科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龄49―83岁,平均65岁±2.3岁,合并高血压者12例,糖尿病者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麻醉方式、治疗用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出院当天给予出院指导,术后1、3、6、12个月复查,出院后没有接受电话回访。

1.2.2. 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锻炼指导,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做好回访登记如电话、家庭住址,确保家属参与康复锻炼并监督康复锻炼计划的实施情况。同时将本科电话告知患者和家属。嘱其锻炼过程中如有不适,随时保持联系也可来院复诊。本科专设电话随诊登记本并详细记录出院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膝关节恢复情况、康复锻炼计划、各阶段的达标要求等。由管床医生和主管护师、责任护士负责管理记录。出院后2周开始进行电话回访,第1-3个月进行2次,3-6个月以后,每月1次,6-12个月每俩月一次,并根据回访情况和X线片进行适当增减,随诊期6-12个月。

2效果评价

2.1两组患者于术后6-12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利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满分100分,其中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中等,0-59分为较差。

2.2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3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两组病例中,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X2=11.81有显著性差异(P

5讨论

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关节只是给患者提供了改善功能的条件,要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必须在术后的康复护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康复锻炼才能完成[3]。术后的康复锻炼及护理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防止关节组织包括韧带和肌腱的粘连,僵直,刺激关节软骨再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术后功能完全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住院费用激增,医疗资源紧张的原因,术后康复锻炼大部分时间是出院之后在患者家中完成,出院时要给患者制定家庭康复锻炼计划[4]。因膝关节置换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多数选择术后2周伤口拆线后出院回家,对于这些患者,由于脱离了严密的医学观察且患者还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病情变化,尽管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为他们提供了术后护理指导,出院指导及定期复诊的服务。但还是难以解决个别患者或家属接受指导和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有限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把院内护理服务链延伸到家庭,社区。这也正是现在的家庭社区护理的薄弱环节[5]。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跟踪情况,了解患者出院后状况。为出院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进行追踪回访,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家庭护理方法,康复功能锻炼方法,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促进了康复。电话回访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健康期望寿命,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要求家属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并积极协助患者康复锻炼[7]。鼓励家庭,对个人疾患做出适当的反映,起到动员家庭内外资源,帮助病人在家庭中获得康复[6]。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之一,必须达到伸展,外展及旋转活动以及有效好的稳定性。护理人员要精确掌握膝关节置换各个环节科学的护理方法和康复指导理论[8]。电话回访有利于观察患者出院后执行医嘱的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并及时疏导,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患者、家属参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按制定的康复锻炼计划,按部就班的加强实施。电话回访可将康复知识,用药,饮食,运动与休息有效地传达给病人,既融洽了护患关系,使医院的服务更具人性化,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又补充了出院指导内容,及时满足了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成菊美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85-86.

[2] 黄传雀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研究进展 当代护士 2011年8月下旬刊(专科版)4―5

[3] 刘秀茹,孙宗美 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3月第6卷第6期896―897

[4] 李向荣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16卷第12期66―68

[5] 胡少珍 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现在医学 2010年7月第10卷增刊141―142

篇6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护理单元住院患者1286例。妇科886例,产科400例。年龄18~68岁,文化程度小学至大学本科。均具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护理单元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1286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现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管理总结如下。

1.2方法

PDCA循环包含个阶段8个步骤。①计划:全面评估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根本原因。存在问题如下:护理人员宣教时间不足;地点内容局限;内容准备不充分;宣教方法单一;过度使用医学用语;患者接受能力差别大;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自动自发参加学习的意愿;很难集中患者集体健康教育讲座。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护士对健康教育认识不够,观念不强;宣教时间选择不妥(下午4时);患者文化程度差异大;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②明确目标:健康教育率达98%;新住患者100%参加;对自己所患疾病了解并掌握自预保健措施。③计划及组织实施: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见附表。具体实施措施:患者入院后,白班(接待患者的)护理人员,热情主动接待患者,亲自送患者到病房,介绍“住院患者管理制度”、“陪护探视制度”;责任护师在24小时内介绍医院住院“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治疗护理工作程序;呼叫仪的使用及贵中物品保管等。72~96小时内介绍相关检查、治疗、用药知识、术前、术后宣教、产前、产后宣教、新生儿护理、消毒隔离、感染控制等;疾病重点:病因,临床症状、诱因等。1周内介绍自我护理知识和干预措施。在出院前12~24小时做好出院指导内容:出院带药后续治疗、适宜锻炼、饮食、休养环境、良好心态、伤口观察及再就诊医生复查、专科指导、个体指导等。检查处理:以问卷调查形式检查健康教育参加率和成效。通过汇总问卷调查表,结果:健康教育覆盖率94%;医院工作制度知晓率90%,陪护探视管理知晓度92%,相关疾病内容及饮食知晓率94%,疾病重点知晓率89%,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90%,出院指导内容知晓94%。整改措施: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想方设法激发患者自动自发参加健康教育。当日未完成的内容在次完成,不能下床的患者床旁宣教,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可用书面材料的一对一形式宣教;在示教室及每个病房显目位置贴健康教育计划表温馨提示,内容为:宣教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宣教人等。出院患者集中健康教育指导。改进后再评估,将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并重新规划健康教育内容和程序。

2结果

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本妇科护理单元1286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5%,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达91.5%。通过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参与率和学习成效,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管理水平和重视度。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05-02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症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急诊科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水平。加强急诊科护理缺陷的防范和管理,对于确保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急诊科可能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预见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护理缺陷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或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1 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环节

1.1急救药品器械管理环节:急救药品器械未做到完备状态,不能保证抢救病人时正常使用,如抢救患者吸氧时氧气瓶无氧,气管插管时电池无电,吸痰时吸引器不能使用,除颤时蓄电池无电等,未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未做到每日核对、班班交接、交接流于形式。

1.2操作环节:操作技术不熟练,对各种操作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如操作不考虑禁忌症、注意事项,洗胃前不排除禁忌症洗胃,洗胃时不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等,对各种操作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到位。

1.3对危重病人管理环节:病情评估不准确,病情轻重缓急分不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准确、不及时、不能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医生处理、治疗不及时、告知不到位,如未能及时吸氧、吸痰、及时治疗延误抢救时机加重病情;如绝对卧床治疗的病人未告知,病人起床大小便时,由于病情较重,病人的改变引起血压改变,造成病人轻者晕倒,重者引起病人心跳呼吸骤停;意识不清躁动病人未告知家属有坠床的危险或未采取措施,可能引起坠床。

1.4治疗环节:三查七对不认真,对药物性能、作用不了解,可能出现加错药,发错药,打错针,滴速不准引起不良反应,药物外渗引起组织坏死等。

1.5医嘱执行环节:机械执行医嘱,不审阅医嘱的对错,用药的先后顺序不准确,执行医嘱不认真,漏执行医嘱,违背口头医嘱执行原则。

1.6护理环节:对危重病人的护理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各种护理,如皮肤、口腔、眼的护理及各种管道护理,造成病人压疮、坠积性肺炎,各种管道脱落或堵塞现象。

1.7沟通环节:态度简单生硬,说话不注意场合及分寸,不善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产生护患矛盾。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管理者的基础①,沟通不到可能引起医患冲突。

2 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

2.1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工作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没有充分认识到发生护理缺陷会对医疗护理带来很多不便,轻者给患者带来痛苦,重者延误抢救时机造成医疗事故②。

2.2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评估和观察病情,不按护理级别巡视病人,护理不到位,治疗不及时,医嘱执行不认真,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急救药品器械管理制度,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护士不熟练抢救器械性能和使用方法,不能排除一般故障是发生护理缺陷的常见原因。

2.3 专业知识缺乏:由于急诊科应对内、外、妇、儿、五官,护士要有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要求工作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才能适应于临床工作需要,同时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对急诊科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对可能发生潜在的护理缺陷分析不到位,也会引起护理缺陷的发生。

2.4 沟通欠佳:个别工作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未能有效的解释和解决,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和冲突。

2.5 护士长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差,护士长对可能发生护理缺陷看不到,想不到,分析不到,指导不到,启发不到,相关的知识点讲不到,也是引发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

3 对策

3.1 增加全科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从思想上强化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使全员充分认识到避免 护理缺陷的重要性,时时防,事事防,护理缺陷的发生,对每个发生护理缺陷的环节预先分析到,对可能发生的缺陷想到,看到,分析到,预测到,避免每个环节发生护理缺陷,对其他人,其他科室,其他医院发生的所理缺陷分析其原因,如何避免,从别人的教训中总结经验,警钟长鸣,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如某医院因清洁灌肠引发患者心脏骤停,某医院为危重病人更换床单引起病人心脏骤,某医院一手术后病人到卫生间大小便时突然心脏骤停,某医院应用甘露醇外渗透引起组织坏死等。

3.2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护士严格遵守各项制度的意识,从法律的角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要注意排除禁忌症(如灌肠、洗胃等),同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及可能发生的不适,操作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注意事项,操作完毕向患者详细说明有关注意事项,保证治疗护理准确无误。定期组织急救技能培训,对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地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加强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实行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的“六定一”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同时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将制度落实在各工作环节的细微之处,真正落到实处,对不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会引发的护理缺陷预先分析评价,以引起全科同事的重视。

3.3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要求护理人员对本科相关的知识熟记熟背,灵活应用,如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禁忌症,适应症,病人的观察要点,危重病人的评估等。

3.4 提高护士沟通能力,沟通时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根据情况灵活掌握说话的分寸与艺术,用恰当的称呼,温暖的语言,安抚患者家属,消除恐慌,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及配合,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边操作边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心理安抚。

3.5 提高护士长业务和管理能力,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预先分析护理缺陷的能力有高有低,护士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科室的护理质量,护士长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在急救药品器械管理、操作技术、危重病人管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等方方面面可能发生的护理缺陷想到、分析到、督导到、警告到、重点知识讲到、重点环节控制到,指导护士对每个护理缺陷发生的环节如何预见分析,如何避免。

总之,预先分析护理缺陷,使护士从思想上重视,技术业务能力,理论知识提高,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病人做到有效控制,护士长全方位指导,使护理缺陷扼杀在萌芽状态。

篇8

护理临床带教是帮助护士将学校所学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1]。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价值所在,使之今后在护理领域有突出的表现。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历届南丁格尔奖得主和一些工作在临床护理一线的模范护士的先进事迹应该是我们教育护生的好素材[2,3]。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教育。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加强责任感。合格的护士首先是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和责任心的人,护士要给予患者细心的护理、耐心的解释、真心的关爱和尊重。

2 带教老师做到以身作则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护生对带教授予知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在整个临床护生带教中占重要地位,担负着为护理事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作为带教老师,进一步端正教学态度,对不同层次的实习护士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中专生,因其年龄与大专、本科相比较偏小,更需要在带教过程中避免重干活、轻教育,重操作、轻理论的错误思想。更新带教观念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带教能力[4]。

3 改革教学方法,启迪临床思维

主张从问题着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5,6]。针对普外科病种特点,我们在临床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以避免护生产生抓不着头绪的感觉。考试是用来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手段[7]。现代考试理论重视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技能,突出解决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问题[8]。

4 临床护理中交流的原则

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要遵医嘱,遵护嘱。但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护士不要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到支配地位。把护患关系摆对,是交流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清楚、直言、诚实和有分寸是临床护理中有效交流的4大要素,也是专业护士必须具备的沟通能力和素质[9]。

5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

临床带教老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帮助护生加强安全和法律意识,带领学生学习《护士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学生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10]。护理带教过程中需使护生了解完善护理操作技术和充实业务知识的必要性,并督促护生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精神[1112]。

此外,带教老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人性化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护患关系,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对护理专业的情感,启发护生的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使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临床带教是培养新一代护士的光荣任务,它不但能督促带教老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学习和创新,使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也有所进步,患者满意程度及临床护理质量也有所提高,更重要是在临床带教中给予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法律知识等全面的指导与学习,以培养临床上需要的优秀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寇贺荣.高效护理临床带教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255256.

[1] 刘苏君.为你骄傲.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197.

[2] 田维忠.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探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6364.

[4] 周立,席淑华,王蓓.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分析.护理杂志,2002,19(3):7475.

[5] 张美芬,古宏文,张俊娥,等.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临床护理,2004,3(6):4243.

[6] 王志红,徐燕,郭璐璐.谈加强对护理本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护理杂志,2002,19(4):5152.

[7] 李晓东,赵广建.关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9,29(4):46.

[8]王俊杰,马小琴.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79.

[9] 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5.

篇9

2操作不规范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手术中由于违反手术器械传递原则,易发生针刺伤以及手术刀片划伤。近年来手术室护士因锐器伤而引起的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日益增多,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0多种疾病。

3手术器械使用不当术中使用电刀,病人皮肤与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气压止血带漏气;罐装气体使用不当等直接影响手术质量。

4手术物品清点有误术前、术中查对不及时、不认真,致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使手术时间延长。

5医护人员技能欠佳且沟通不到位护士由于业务不熟而未能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病人出现意外未能与医师及时有效沟通,术中不注意规范无菌操作,使手术过程延缓或切口感染。

术后

1手术标本遗失,物品处理有误未认真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将术中取下的组织遗失,手术废弃物未按要求妥善处理。

2护理记录欠严谨记录有漏记、错记、不准确、涂改等,使记录失去准确性,不能提供真实具体的术中描述。

防护对策

前馈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方法,即在管理工作开始之前,对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使可能出现的偏差在事前就得到避免。

1提高素质是根本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训练,深化职业道德修养,更新护理理念积极推行优质护理。应用舒适手术护理,做到视病人为亲人,视手术为享受,改变传统手术护理只重视手术配合的局部技术操作护理,却忽略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要将对病人的全身心舒适护理贯穿于手术全过程中,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和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生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

2规范操作是基础

手术护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强化操作技术训练,尤其注重年轻护士对手术室的基本理论与重点知识的掌握,规范操作行为。为进一步做好新开展手术的配合,要注重高年资护理教师对年轻•人的传帮带,同时在工作中重视手术指引的作用,建立涉及手术护理的各项指引,包括手术室药物使用指引、各类引流管护理指引、各类仪器使用指引、基础护理指引、专科护理指引、专科急危重症抢救指引、安全指引等7项护理指引。有作者指出将各项护理指引引入实际手术室护理工作环节,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防范安全隐患。

3强化责任是关键

做好手术护理需要的不仅仅是熟练的技术,更需要有强力的责任意识与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查对、输血查对、病人查对)、三不交接制度(不交接未点清的手术器械物品,手术未关闭体腔前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及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制度。

4协同配合是保障

手术护理工作的成功涉及人员、设备、抢救、治疗等诸多因素与环节,做好与手术科室、设备、后勤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术前访视,及时了解病人情况,以缓解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手术中认真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减少病人术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并在术后随访,可增进护患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篇10

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管理是应用管理的原则,研究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控制社区护理系统、激发社区护士工作热情及优化社区护理效应三方面的统一,从而确保社区护理服务质量。它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科研教学管理等。

社区护理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连续和便捷的健康护理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卫生体系的建设发展中,社区卫生服务将成为我国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有效的保证社区“六位一体”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转模式,是社区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03年依据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十四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经昆明市市卫生局资质审定,批准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实践,按,《昆明市2006-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经市、区卫生局批准,先后设立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五华区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盘龙区重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盘龙区青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华区幸福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社区服务,覆盖19.2平方公里,为辖区近13万居民健康服务,形成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深受社区居民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中按区域属地化管理原则,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下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网络管理和技术指导,并配合省、市、区开展多项科研载作,并有多篇社区论文在各种护理杂志上发表,社区护理科研也进展良好。在近10年的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中,护士长在社区的建站、培训、服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规范化管理主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落实和执行来实现。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和评价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

1.1建立管理制度,制订各项考核细则,以制度管理人,医院实行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中心(站)主任、护士长三级管理,各社区中心(站)设立护士长,建立了各级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各类人员培训、管理与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登记、记录、统计制度;制定了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生物制品使用、管理、保存制度;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护理紧急风险应急预案及程序;社区护理操作规程;制定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2依法执业 在医疗将证责任倒置的形势下,强化社区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遵守操作规程,恪守行业规范,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告知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和登记报告制等核心制度。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职业安全防范办法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安全,减少护理纠纷和缺陷。[1]

2 转变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社区知识的培训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应采取多形式、对多渠道、多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

2.1团队建设

社区中心(站)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量完成。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护理执业道德教育。建立社区激励机制促进社区站健康发展。

2.2护士由专科转向社区,应学习全科护理理论,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知识学习。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掌握财务、药品、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2.3制定系统理论培训计划,分阶段组织系列知识培训班学习 如:《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系列管理》、《心电图学习与指导》、《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等系列知识。全员分期分批组织护士参加市、区社区协会举办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培养重点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干部培训、残疾人康复指导知识培训、计划生育指导知识培训等,按照医院管理年评价要求组织技能操作训练,全员参加人人过关。

2.4鼓励护士参加《全国社区护理函授培训》及《云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学习,参训率100%,预防保健人员取得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证,尽早实现了护理人员持证上岗要求; 转贴于

3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遵循法律原则

3.1 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管理 社区护理治疗远不同于医院,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医院护理不能照搬到社区,拓展护理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特别是家庭护理服务增加了护理风险,根据实际工作的问题研究并出台了《家庭静脉输液协议书》、《患者输液须知》等,对社区站用药做了严格的控制,如生物制品、抗生素等药物应用做了严格限制;外带药患者治疗的实施方案等,以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家庭护理 对家庭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也根据家庭环境也做了明确规范,特别是入户输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做了具体要求。同时社区护理还承担健康课堂、康复指导等工作。根据家庭护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护理的护理病历书写模式,对家庭护理的病人按整体护理的要求,做好对患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记录每次入户时患者的病情、心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患者病情进展,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对完成的护理病历归入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3.3 拓展服务项目依据居民需求 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极为重要,根据患者需求护士在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等操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导。尽管这些工作繁复、消耗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但更多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带来了社会效益。

4 抓好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4.1 社区质控工作在护理部和院感科的监督管理下执行,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 护理质量检查采用坚持每个月不定期抽查、定期月查和护理部季度大查相结合,在站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采取措施解决,并按照社区奖惩制度实施,做到奖惩分明。

4.2 每月召开护理组长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定期反馈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对社区中心、站发生的特殊问题,特殊病例加以讨论,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限于社区站条件,对布局和工作程序进行多次规范、调整,坚持质量持续改进。

4.3 每季度召开全员护士大会 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结合工作中的特殊事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根据社区培训要求,组织全员加强重点知识培训和考核,做到学习有系统,考核有重点、实效。

4.4 每月质量检查同时在社区中心、站进行现场访谈 每半年对辖区居民电话调查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一方面考核属区护理质量、一方面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内满足居民需求。

4.5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和医用废物处理管理 社区中心站虽然设置在院外,地方小、条件差,但消毒隔离要求及医用废物管理和医院是相同的,由于消毒室在医院供应室进行,故对消毒包增订了运输环节管理规定,确保消毒包使用安全。社区中心站物品均由医院消毒、监测、管理。如:医用垃圾存放和运输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医院有专人、专车回收,社区中心站有详细的医用垃圾回收登记。全科医生也参与了管理,所以社区全员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知识,严格按规范要求落实,责任落实到个人。

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会对社区护士的要求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建立社区护理组织体系,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2],使社区护理健康发展,是每个社区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实践与努力的方向。

篇11

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护理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如何培养高素质合格的临床护理人员是护理临床带教的重要工作。我科经过多年的护理带教实践,探索出实用的护理带教方法,运用于护生的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7月~2013年4月到我科实习的护生165名,其中大专65名、中专87人、本科 13人,实习时间为4~6w。

2 教学管理

2.1教学内容安排 熟悉和明确学校实纲和医院教研室的教学计划、目的。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研室下达科室的教学计划,结合本科室特色、疾病普特点,制定详细的科室教学计划和安排。制定每周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设定具体的内容和操作。带教老师和实习同学共同知晓,一同实施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安排。

2.1.1评估学生情况 根据实习生轮转表查看本批学生已进行实习过的科室,评估护生通过已实习的科室对基本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结合本科室的实习任务,对已学知识有选择性的进行巩固,明确本科室的教学任务和重点。

2.1.2入科教育 热情接待学生,消除她们紧张的心理状态,一轻快愉悦的态度和语气热情欢迎她们的到来,由护士长或科室带教组长接待,让她们有归属和受重视感。然后作详细的入科教育:①病房环境、设备、物品存放及保管, 规章制度、科室特色、护理工作流程等。②布置本科室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安排,教学小讲课、教学查房的安排。③掌握具体病名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等。④布置复习与本专科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任务,如复习《解剖学》、《基础护理学》、专科护理学中的章节、知识点等。⑤科室专科技术操作由总带教老师示范。⑥学习信息和教学信息反馈。⑦教学出科考试的教学总结。

2.2 师资力量 科室选派护师以上高年资具有带教能力的老师带教,各项治疗及护理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要求每位老师用心带(耐心、爱心、责任心)、用行带(行动、言传身教)、用情带(关心护生的情绪、精神状况、生活情况)。在实践中,调动积极因素,开展创新思维,加强对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丰富临床知识。在实习过程中鼓励护生提出问题,根据带教计划完成本阶段集中授课内容外,还结合护生的对掌握知识的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指导。

2.3教学实施

2.3.1统一示范、分别带教 对科室的技术培训项目,由技术操作优秀的老师规范示教,同学全体参加,这样防止技术操作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然后再选派一对一的带教老师 进行跟人跟班带教。 老师在带教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求做到: 首先让同学具备该项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然后做到"一看 、二练 三操作" 。"一看"即同学看带教老师操作,在操作时带教老师要向了解或提问该项操作的目的、意义、原理 、具体方法和步骤,看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让同学看老师的操作步骤与理论的结合点。让其知道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到目的、意义,看老师操作的步骤。"二练",技能训练,一个操作的手法、方式 ,让同学反复练,首先练方法的准确性,再练熟练、再练技巧(快、准、稳 、无痛、轻柔等)。"三操作",在同学很好的完成了以上步骤后,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同学可以实践操作的技术和对象。

2.3.2教学过程关注 查看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和带教态度,关注同学的学习情绪及反应,了解同学知识掌握情况。在护理操作时注重以人为本,动作不粗暴、随意,要考虑患者的感受,应用语言沟通技巧,操作时按照护理程序方法和应用解释用语。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安全制度等核心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落实护理教学小讲课内容和教学查房,进行床旁提问等。重点知识点应进行反复提问,关注护生是否掌握。各位老师和同学要树立在保证正常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下高质量的完成护理教学任务的意识。

2.3.3出科总结 在科室实习最后1w,安排实习同学对教学的意见收集、出科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实习计划要求内容,由护士长与带教组长、带教老师参加监考、成绩记录,严肃认真、负责地填写《护理实习手册》,向护生反馈考试结果,表扬优秀,指出在后面的实习中应努力的方向。科室也集中带教老师总结带教经验和方法,提出在今后带教中需改进的措施和意见,继续提高带教质量。

3 体会

临床带教是学生通过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个过程,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护生今后的工作能力和执业方向。通过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的规范管理和实施,使护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和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技能,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1]。有利于实习效果的评价,获得护生掌握知识情况,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以便优化带教过程。同时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能使每个护生获得最佳实习效果,为护生将来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老师的成就感,带教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护生也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在保证了正常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下,高质量的完成护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海芳,孙志敏,钮美娥.目标带教法在护理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0):787-788.

[2]于美英,徐丽明.骨科临床护士带教[J].中外健康文摘,2011,(6):356.

篇12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考虑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必要的常规的医学知识,因此专门设置了《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却是一门必选课程。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不同、入学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我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时进行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