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09:26: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54-01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中,综合反思探究课是一个重要内容,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模块作为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充分反映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作为新课改的直接执行者,就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后的几点反思与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综合探究课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有些老师认为综合探究没有新的知识点,只不过是单元知识点的堆积,可开展也可不开展。要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就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而“综合探究”活动所设计的探究主题,都是每一单元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实效性、综合性为一体的核心内容,比如:《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聚集文化竞争力”,让学生搜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增强的图片资料,并用所学知识加以注解,通过这样的践行体验,学生们不仅深切体会和感受到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真正地领悟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和作用。”等知识点,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了人的发展。由此可见,要落实新课标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综合探究课是不可不开展的。
引人注目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启动,并且已在部分省份展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应试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滞后于形势发展,不能很好地为政治教学服务,严重阻碍了政治教学的顺利进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急需探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方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这一背景下,时代特征鲜明、思想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师理应站在新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起,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前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优秀的教学设计为基础,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受益不深。因此,要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形成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标要求设计课时教案,重视每课时学生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结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要具备把握教材思路的能力,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会讲解得有条有序,才能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才能使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是最具号召力的旗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相关,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休戚相关。正如党的十六中全会指出的:“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此,首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形成同仇敌忾的凝聚力。其次,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务必要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最后,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渗透的能力。高中政治课本中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素材,政治教师要积极探索,极力挖掘爱国题材,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学质量较低。所以,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搬硬套”的现象,以启发式讲授法为主,灵活穿插使用其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问答法、读书法和自教自讲法等。同时,积极运用教具及现代媒体演示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充实课堂内容。如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明辨是非、激励情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理论的认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课堂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实际问题和实践的结合,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的“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其次,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进行授课,联系本地的社会发展实际授课。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不忘教育教学的灵魂理念――教书育人,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克服课堂教育教学中的浮躁现象,以帮助学生真正有所发展、回归课堂为真谛。我们要积极探索,继续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弘扬“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同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思考和探讨,要在教育教学的理念、行为、方式方法上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因而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备好课
第一、备好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和学习,是新课程的最为基本的理念。备好教材就要充分研究教材、开发教材。把握好每课教材里包含的原理、观点内涵的知识和与之相关的课外新鲜知识;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程教材的特点、知识架构体系,统筹全局,抓住主线。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哪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这是教学的难点。
第二、备好学生。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备好学生显得至关重要。在课下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个个性张扬和自由的时代,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但由于自身成长的局限性,是需要得到引导的。课余时间的师生交流,看起来不经意的神情传递,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简单的一句问候,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彰显。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优化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打破固有模式,创新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常对于较易的知识可选择发现式学习法;对于较难的知识可选择合作性学习法;对于学生能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则应采用探究性学生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开发探索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也起到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氖的效果。
新课改形势下“满堂灌”的做法我们当然应摒弃,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讲课,完全由学生讲或由学生自学、活动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没有教师合理的组织、点拨和引导,课堂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我们不能忌讳“讲”,但是要注重“讲”的质量,教师的讲解要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范例性教学
在实施范例性教学过程中,关键是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精选范例。经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我认为所选得范例本身要有典型性、生动性、有趣味、多样性。
范例应是多种多样的,正面的、反面的;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如果太单一,就不能全面说明、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使他们觉得所学的知识不是空洞的,而是切切实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尽量举他们平时能够接触到的。或者是能够听到、看到的现象来作为实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准、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33-01
提到高中思想政治课,都给人以枯草乏味的感觉,不仅抽象而且理论性强,都觉的思想政治课不好上。如何把抽象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讲的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使知识的掌握、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相统一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研究和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1.1 创设情境导入。“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的环境,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学生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相互作用的和谐统一中,获得发展。品德课情境的创设,对其学科的教学有特殊的作用,我们周围的环境,无处不存在美,社会生活为我们创设了最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来自于色彩斑斓的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即自然界。社会是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来源。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的情境,使学生亲临其境,进入意境,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1.2 用名言警句导入。历史上或现实中不少伟大人物和名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道德,他们的名言警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若教师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名言警句,不但能使学生明理,而且能使学生思想升华。比如:讲到人生观价值观时,用爱因斯坦“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如此导入新课,融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寓教于乐。
1.3 启发提问,用步步诱导法导入。学起于思。孔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以启发式新颖开篇,步步诱导,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讲“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是什么”时,从“健康”的定义引发人才素质的培养,导入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得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功效,也是本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小结作铺垫。
1.4 用音乐歌曲导入。音乐歌曲导入法,就是用欣赏音乐或歌曲的方式来导入新知,在欣赏美的感觉中陶冶情趣、美化心灵,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在讲品德“追求高雅的生活”时,为引出新知,可播放《天鹅湖》曲子,从大提琴重、沉重中感受生活的情趣。又如:讲“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可播放《走进新时代》然后自然导入新课。
1.5 巧用实例导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和魅力之所在。思想品德课应避免“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简单说教、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而应成为学生创造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的实际训练课,这样便可激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例如:用阳光双目失明仍开朗歌唱;张海迪身残志不残,服务社会;贝多芬在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等,引出“学会调节情绪”这一新知。
1.6 巧设矛盾悬念导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始终处于呈积极状态的疑问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自我新期待”一内容时,教师可设置悬念:“谁是我们生命价值的创造者?”讲“品味生活”时设:"生活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你体会到了吗??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引出新课的教学。
1.7 应用漫画导入。漫画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促其对此类事物的警觉,引起人们的深思。也可以利用漫画来赞赏或颂扬社会所崇尚的东西,树立正确的思想,讴歌社会中的真善美。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漫画这一较好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青少年抵制毒害时”,为讲清的危害性,教师可出示漫画,画面是一个骷髅正给一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智力下降的青年喂食。旁白是“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终生幸福”,起名为“招魂幡”,揭示出“珍爱生命,拒绝”这一主题,导入新知。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只有从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才能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是中学生最为主要的思维特点。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借助直观感进行。我们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引发必要的思维能力,最终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怎样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
1.以趣引趣,定好基调
有句话这样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课堂的开头是比较重要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比如,在进行哲学方面教学的时候。
2.增加现实材料,以增强吸引力
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同整个社会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学生总是想了解现实以及国家大事,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机遇。比如,哲学同现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哲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在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时候,运用自己所用的理论来解决。例如,在看待他人或者自己的时候,要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进行。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培养起实事求是的作风。学生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要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将自己同班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只有通过这些形式,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变得有效、有意义。
3.增加趣味案例,激发学习兴趣,以增强吸引力
所谓“趣例”,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例子。比如,寓言故事、政治故事等等。从有关的心理学研究材料中可以看出,超过95%以上的普通中学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就算是高中生,也有85%以上的学生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引入一些具体的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例子,可以让那些比较枯燥的政治问题变得趣味化。让那些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让那些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通俗化。
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会让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态度,最终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增强兴趣,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夯实基础,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
在传递知识信息的时候,要通过必要的语言进行。能否得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在传递思想政治知识的时候,要通过恰当的语言,将思想政治知识较好地向学生进行传达。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进行思想政治知识教学的时候,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样能够给课堂创设一种较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促使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为了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通过选择恰当的媒体来辅助。假如选择的媒体形式不够优秀,反而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吸收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
当前,相关学者以及教师正在不断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找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好的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活跃教学气氛,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幽默这样的技巧进行知识的传递。这样可以生动、灵活、巧妙地将教学任务有效地完成。例如,在思想政治中讲到“法人”这个词的时候,不要直接向学生讲授书本中对“法人”这个词的具体概念。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比如,说“法人”,指的就是法国人。或者说“法人”就是会说法语的人。这样幽默的说法同书本上的说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就让学生感兴趣,最终将这个词的概念完全搞明白。
三、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
教学资源是比较广泛的,教科书只是当中的一部分。要想落实教材的主要观点,有很多的实现途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充分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比如,在对“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着手。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领到经济生活和经济学理论中。让学生充分思考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将当中的经济学原理挖掘出来。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经济原理。明白生活中消费的商品都是人类通过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之后,能够将关注点转移到“生产”角度。这样就可以让学习的目标转移到第二单元上,促使教学目标的形成。
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死板的教学内容入手,以趣引趣,定好基调,多引用现实材料、以增强吸引力。教师要多运用趣味案例,激发学习兴趣,以增强吸引力。这样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可以增强学生较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而且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这就迫切要求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为学生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所以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整个课程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生考试的必然科目,也是养成高中生良好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才能够对学生带来素质上的益处,否则这门课仅仅成为一种教学和考试的目的,是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能够在创新中发展,并针对我国目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建立高中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的成长只能说是处于半成熟状态,在各个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状态,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够透彻,在思想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作为目的和动力要素,它既决定着接受的目标和方向,又直接影响着接受过程的效率。尤其在个体思想咨询中,这种需求的作用更为明显,往往点上的思想健康教育有更明确的需求对应。其接受动力决定着高职生接受的积极性、选择性和层次性。这里的观念体系不仅仅指以主体世界观为核心的内在导向系统,还包括以社会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外在导向系统。这两个层次的观念体系引发着高职生的需要和接受动机,规定着接受活动的态度和立场,影响着高中生对信息接受的择取,推动或抑制高中生认识的发展并吸纳和改造着思想健康教育信息,以此直接来影响和决定高职生对思想健康教育目标的接受及其运行方向。
当前的高中学习中还存在着部分学生思想发展和认识上的水平不够,或是发展的不协调性,与教育的真正原则背道而驰了,所以要能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真正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师队伍还不完善,在此基础上要培养一批好的教师很重要。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进一步的从中领悟出对学生有效地方案和方法来,否则教育只是一句空话,而在跟多的时候,除了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外,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决定着政治思想教师能不能很好的教授这门功课,真正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发和素质的培养。
二、创新模式探讨
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形成便如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由于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初高中教材在内容上又是相对独立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空白,且高中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特别是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是经济常识的基本经济知识,全书的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今后的学习影响重大。俗话说:水到渠成,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的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因而,在教学中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层层分析,细细推理,既让学生学懂知识,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二、关注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处理好知识体系的异同
高中新课程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灯,如果目标不清,则必然会使课堂教学迷失方向,因而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初高中教学衔接过程中,政治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在教材内容的衔接上,没有严密的连续性,完全是各自独立的知识体系,当然,从思想教育的体系中来讲,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如高一教学的第一环节,不是马上讲课文,应该先介绍全书的知识结构,学习目的、要求、学习的主要内容等,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所学的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用,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要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不仅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高中阶段教学特点,教师也要不断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使教学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讲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生命力所在,在初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坚持这一原则,但高中教学较初中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上更进一步。初中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强调联系时政热点、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而高中不同,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平时的时政学习和热点分析,重视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剖析,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作答,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加关心社会、关注人生,了解和接触更多诸如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新事物、新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会理解、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目前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体现的,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在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上,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搜索能力、答题要点的构思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文字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等,从而使学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外现。
四、培养创新意识,处理好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如上所述,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从教学内容看,初中以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而高中则以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在高一教学的初期,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简单的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温故知新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学上的实践问题,这就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遵循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
【参考文献】
[1]解读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赵明华.
[2]高中思想政治课解读(《经济生活》).岳远城.
一、模拟现实生活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如果模拟现实生活情景并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维。如在教学“价值规律”一节时,设置以下市场交易情境:(情境一)一市场上有2袋待交换大米,每袋50公斤,价值130元,卖者2人,人均1袋;买者4人,每人欲买1袋。(情境二)现在市场上卖者4人,人均1袋待交换大米,而买者只有2人,每人欲购买1袋。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卖双方,边表演边讨论:在市场交易大米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一问题出现说明了什么?由于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还通过角色表演来引出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
二、课文不同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寻找质疑点,让学生思维产生矛盾。例如,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问题,教材中有两处不同的提法,一处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另一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为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种说法有否矛盾,让学生自己去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生活化、形象化的方式提出理论问题
众所周知,政治理论是很枯燥的,问题本身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它的受关注程度也就降低,直接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政治教师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问题。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从价值规律的作用中去找到三样东西,它们分别是“棒子”“鞭子”和“筛子”。然后分层解决这三个问题。第一是“棒”“鞭”“筛”分别对应了价值规律的哪个作用?第二是“棒”“鞭”“筛”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第三是“棒”“鞭”“筛”引起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在这里,用“棒子”“鞭子”“筛子”表述价值规律的作用,语言形象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利用学生的先验概念
所谓先验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事物的概念之前,从自身狭隘的经验出发,对该事物形成的看法和观点,并以其独有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有些先验概念可以为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奠定基础,但有些先验概念则会干扰科学概念的获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先验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来设置问题,如针对日常所说的“物质”和哲学上的“物质”的关系,日常所说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关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和哲学生活中的“价值”概念的区别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回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五、对同一材料从多角度设置问题情境
可通过转换观察的视角,对同一材料不断去挖掘新意,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例如,教材在“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框内容中有这样一则材料:据《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李廷同时请华佗看病,两人均说头痛发烧,不适的感觉也一样。华佗诊断了他们的病情后,给倪开的是通导药,而给李开的却是发散剂。两人均责问华佗:为什么病情相同,而开的药却不一样?华佗答说,倪寻的病是内部积食引起的,故用泻药;而李的病是外部风寒引起的,故用发散剂。材料在这里说明的是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内容时,笔者启发学生“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为什么开的是不同药方”;在教学“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时,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外部病情一样,开的药方却不一样”,以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指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并要求认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继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新课程标准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满堂灌”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片面地考查学生的成绩,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切实提高,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依据这样的认识,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的理解。
一、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人,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政治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其中包含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的或目标的精辟概述。然而我认为,思想政治能力培养也好,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也罢,不是依赖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是在于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它是教育主体的一种预期,体现了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尽管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的,但在教学中预设仍然占有突出的位置;二是这种教育主体的预期蕴含的是一种教育价值。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教育主体的一种价值选择。这样的评价目标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与收益。
二、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的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考试这一方式.然而考试又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以致在教学的时候产生了重成绩轻能力的倾向。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强调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和谐统一,即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评价的多元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唱独角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排斥在外。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大力提倡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远远要比教师的评价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另外,也可以尝试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相结合来进行更为客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可以尝试将考试的内容分开,实行分项考核,也可以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分开进行考核,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能在其中的某一方面脱颖而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评价。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指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并要求认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继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标准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满堂灌”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片面地考查学生的成绩,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切实提高,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依据这样的认识,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的理解。
一、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政治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其中包含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的或目标的精辟概述。然而我认为,思想政治能力培养也好,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也罢,不是依赖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是在于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它是教育主体的一种预期,体现了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尽管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的,但在教学中预设仍然占有突出的位置;二是这种教育主体的预期蕴含的是一种教育价值。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教育主体的一种价值选择。这样的评价目标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与收益。
二、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的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考试这一方式,然而考试又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以致在教学的时候产生了重成绩轻能力的倾向。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强调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和谐统一,即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评价的多元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唱独角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排斥在外。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大力提倡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远远要比教师的评价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另外,也可以尝试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相结合来进行更为客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可以尝试将考试的内容分开,实行分项考核,也可以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分开进行考核,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能在其中的某一方面脱颖而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评价。
高中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学好高中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改变原有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学习平台。针对早期高中教学体制存在的缺陷,应结合新课标准则提出的相关要求,编制以高中生知识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案。
一、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政治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考总成绩分数中占有相应比例,学好政治知识是每一位高中生的重要任务。教育部门对高中学校教学给予了多方面要求,但是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政治教学依旧存在明显的问题,教学思想、教材、方法等问题显著。
1、教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须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无论是教师或学生应对课程给予正确认识,才能在实际教学阶段获得成功。现有教学体制中,教师对政治课程教学理念缺少先进的认识,普遍认为思想政治仅仅是高中教学的课程内容,并没有估计到政治课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价值。
2、授课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是十分紧张的学习时期,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活跃,限制了学生参与政治课堂的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授课方法存在关联,教师着重于教材内容的讲解,整个流程都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授课方法不当是普遍问题。
二、新课标对高中生政治能力要求
为了不断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教育部门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课标准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政治课标执行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新课标对高中生政治知识能力要求如下:
1、理解能力。把握内容标准与教科书编写多样化的关系,这是高中生理解政治课程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其日常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高中课堂教学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表达课程改革的一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特定层次,体现德育课程的实施特点。根据师生特点和地区差异,创造性地编写有特色、高水平的政治教学方案,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引导其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中。
2、自主能力。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的导向,倡导自主学习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提升政治课教学方案的根本策略。新课标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化倾向的同时,要充分地体现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教育的要求,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学习。
3、活动能力。发掘教科书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培养高中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们利用政治知识的能力。教科书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尽可能提供多种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发挥教科书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
4、应用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逐渐增强学生利用政治知识的能力水平。高中政治新课标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反映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既要表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又应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趋势
针对上述高中生政治知识能力要求,未来政治课教学需注重教材、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严格按照新课标准则提出的要求展开教学工作。同时优化课程教学的管理模式,激发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优化教材。教材是政治教学的内容指导,书本教材使用不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恰好是现有教学比较普遍的问题之一。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思想政治》分为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新科标准实验教材,教师必须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选择教材,弄清课程内容主次关系,全面提升了政治教学的总体水平。对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及时调整教学流程方案,全面优化教材的使用流程。
2、教学改革。倡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挖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力,尽早掌握书本教材中的内容。教科书基本内容的表述,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行文风格的可读性、板式设计的可视性。在此基础上,应力求引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采用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以利于教学互动、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掌握政治课程学习的最佳方式。
3、综合管理。学校应注重政治课程教学管理,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多方面调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高中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引导作用,这些是新课标提出的基本思想。从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发展角度考虑,新课标对高中生政治知识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倡导把知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
四、结论
为了加快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发展,教育部门根据课程教材内容提出了现代化教学课标准则,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引导。基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思想下,不仅要让高中生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还要从政治实践能力实施教学工作,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个人文化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庆华.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贴近生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2]陈卓.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选择研究
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分析的现状综述
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历史的比较中看四川跨越式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主要产业的影响和对策
适当减持国有股"的法律形式考察
关于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论成都市“卫星城”实施农民增收系统工程
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小学生识字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法浅谈
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析
谈多媒体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浅析新课改中如何加强高中政治素质教育
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关于商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导入之我见
浅谈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效果
浅谈高等数学知识背景下的高考数学命题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浅谈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探究
浅析拟态环境下基础词汇的高效教学
关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的思考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标下素质化语文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刍议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浅谈中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教育影响和转型方向
引导主动探究,构建生命活力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贯彻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的渗透与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探究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高效运用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