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21 09:26: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篇1

1 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在全球造船市场供求关系无法出现逆转,以及各种融资渠道持续受阻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著名船厂纷纷宣布停工或破产。日本Kanasashi重工因无法获得所需贷款资金支持,于4月7日宣布停业,这是迄今为止日本第一家在金融风暴之下停业的船企。4月10日,Swan Hunter,世界上最著名的造船企业之一,在把最后的起重机撤离泰恩河后,结束其145年的造船史。

我国船企虽有“振兴规划”鼓舞士气,订单任务也大都排到2011年,但依然遭受着新船无人下单、船东弃船等现象的影响。据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船厂新接订单仅为7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4%。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国内船厂被撤消订单110艘、274万载重吨,约占在手订单总量的1.40%。其中,今年1-2月共撤消订单13艘、66万载重吨。随着BDI等航运指数形成“L”形后震荡起伏,目前许多船东与船企正在就是否撤单博弈,撤单浪潮在今明两年还将有第二波、第三波。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增强船企抗风险能力,抵御金融风暴,企业必须眼睛向内,苦练内功。

2 造船企业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积极沟通,确保按期交船是根本

我国船舶工业的外向化程度很高,80%左右的造船订单都是供出口的,因此“保交船”对船厂十分重要。

在实际中,船东可能会基于各种原因,如船厂还款保函未及时出具、各造船文件相互冲突、质疑船厂建造质量和造船能力,提出各种借口来主张弃船。因此,船企应从各个方面注意做好相关工作。

1. 保证船厂具有足够的造船条件和许可证照,包括造船设施、人员、资金及相关的造船所要满足的政府和行政许可、批准等要求。例如,要配备足够的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师、焊工等人员。

2. 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及相应规范来建造船舶。

3. 完善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对造船合同内容的审核、对造船技术规格书的确认、对各造船环节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原料及设备的采购计划与造船的进度相匹配等。

4. 要切实加强“三沟通”。船市不好时,工厂车间做好船东现场沟通,生产副总和营销副总经常要与船东驻厂负责人沟通,营销副总和总经理要经常与船东老板沟通。必要时,集团领导要出面沟通,使矛盾及时化解。

5. 明确船东人员的授权范围和期限。在准备弃船的情况下,船东甚至会指派有关专业人员偷偷对船舶进行检验,出具对船厂不利的报告,进而以此为据质疑船厂的建造质量、造船能力及按时交船的可能性,为其弃船寻找合理借口。船厂应控制船东所派无关人员接触船舶。船东进场人员、船东代表和监造必须提供授权书。

6. 所有重要的文件都应经双方书面确认,以免给双方就是否签署此等文件留下争议空间。

7. 建立和保持完整的档案,对双方往来函电、船东违约、供应品拖期、变更和不可抗力等情况保持完整的文字记录,并就这些情况及时对船东提出主张。

8. 随时关注船东公司或单船公司的母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一旦发现船东公司或单船公司的母公司丧失履约能力,应对船厂的造船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如了解船东有弃船动向,应及时为该船找出路,另找东家。

9. 船东要求先交船,拖欠款由船东公司或其他公司担保后交船,原则上船厂不能答应交船;船东要求拖延交船,按合同把罚款罚足,还要从船价中扣除一部分钱,才能罢休交船;船东希望由银行担保之后交船,船厂一定要认真、小心对待,因为受金融风暴影响,有时银行担保也难保证,万一银行破产,钱也收不回。

同时,“保交船”要求船企一定要选择战略合作的老船东、有实力的大船东和值得信赖的好船东,要与他们多接触,经常拜访和沟通,通过新老关系去承接船,要加强稳定“大船东”、“老船东”和“好船东”等为主要客户对象,力争承接成熟船、批量船、后续船。

2.2 加强企业资金运作,增收节支,在危机中求发展

造船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如果后续接不到新订单,预付款减少,前期的船又卖不出去,船厂的现金流将出现断裂。再加上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和设备及人工费上升,给工厂雪上加霜。因此要有措施去化解。

1. 政府要支持造船,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扶植。如在出口退税、国内减免税、银行贷款利息优惠与贴息、汇率升值部份进行补贴、外汇保值等政策上扶植。政府要继续支持国轮国造、国货国运,只要政府政策到位,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同时对拉动内需和建立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2. 银企应携手共度船市危机。以前,船舶融资基本都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做;后来船市好的时候,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都在做;现在,又基本只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做了。近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授信1 000亿元和6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还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在贷款、保函、结算等方面为船企量身打造金融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国银行应坚持控制产能与优化重组相结合的思路,加强对造企和船东扶优扶强政策,力保企业按期交船、船东按期验收付款。

3. 用好资金,管好资金,节约资金,在船市不好时尤为重要。在设计上动脑筋想办法节约原材料,设备选型标准化,如宽厚板改用中厚板,则价格减少很多,钢材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话,节约资金是可观的。在船舶建造中减少人力资源、设备、场地、物资清仓查库、物流、动能、行政支出等,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对聚财渡难关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4. 建立船舶基金。在造船市场不旺时,使得企业有船造和资金不断流。韩国政府宣布成立4万亿韩元(约29亿美元)船舶基金,救助当地面临财政困难的船公司。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中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企业组建方案。设立船舶基金,目的在于用直接融资方式向陷入财政困难的船公司以合理市价购买船只,建立以基金为一方主体的船舶运营模式。

5. 利用企业的财力和国家的支持,可低价收购一些在金融危机时倒闭的船厂,来发展壮大我们企业,形成低成本的扩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 在危机中求发展。一方面政府鼓励拉动内需,另外经济不景气使得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投资成本下降,再加上企业有财力,因此要快上,但在实施过程中,先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留有发展空间。同时,今年1-2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虽同比下降91%,但占世界市场份额51.1%,同比增长19.2%。在全球造船订单都在萎缩的时候,如果我国船企能抓住机遇,就意味着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2.3 提高设计与开发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设计开发是企业生存之源。特别是造船行业,不管船市的好与坏,开发新船型和优化船型很重要;尤其是在船市不好时,市场所需的船品种也多,单一品种的船比较多,不能形成批量和小批量的船,要提高设计与开发水平。

1. 按新的规范规则和巴拿马运河扩宽之后开发新船型和优化船型,特别是今后的环保型、节能型、复合型船的开发,要加强研究,并付之于行动,来满足船市的需求。

2. 开拓与船企相关的产业,增强企业的实力。造船行业是一个多工种行业,具备技术种类、大型设备齐全,场地大,码头长等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开发改装船、钢结构、压力容器、地铁盾构、风力塔、港口机械、吊车、造船设备的集成、陆上电站等,这样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3. 要培育品牌,发挥品牌优势。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用品牌的技术和产品获得市场。

4. 要推进厂、所联合开发,厂与厂联合开发,厂、所与船东和船级社联合开发,厂、所与国外联合开发,消化吸收国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成为企业的品牌产品。

5. 收购国外公司和吸收技术骨干。这次经济危机中,有些国外设计公司会倒闭,我们可趁机进行低成本收购和吸收部分技术骨干,使开发能力与水平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2.4 降低对建造低附加值船舶的依存度,谋划业务领域多元化,提高非船业务比重

为了应对市场的深度调整,欧洲、日本和韩国的大型造船企业纷纷推出企业结构调整举措。欧洲大型船企向来以建造豪华邮轮、客货两用船和休闲类船艇,以及海工项目为主,目前他们借着市场调整的机会,向特殊船、专用船、海洋油气项目设备的关键核心装备转产,以此在国际造船市场上以攻为守,进一步攻占技术和力量相对薄弱的亚洲市场;日本大型船企,如三菱、三井、日立和川崎等均投资几十亿日元研发生产新一代节能船机,其目的就是抢滩国际船市新一代节能船机市场;韩国船企中,现代重工将风力发电设备列为重点,并投资新建太阳能电池厂,向新能源领域进军;三星重工和STX造船准备进军巴西等中南美洲国家海上油气田项目的开发。

篇2

1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对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目前,由于钢厂生产不景气大幅度减价,市场对冶金煤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销售形势不乐观。炼焦煤由于价格倒挂,一些焦化厂面临调整价格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回款很困难。因此可以预见,东北煤炭市场价格在年底前已涨势乏力,受供需关系变化,东北市场前景将不再乐观。

1.2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2008年是煤炭业异常活跃的一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较重要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中围绕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有11家,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煤炭整合出现了新特点,跨区域的整合较少出现,而以区域范围内整合的并购重组活动占据主体,2009年煤炭行业整合还将围绕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两条主线展开。

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煤炭资产溢价较高,但这是由于采矿权的历史增值所造成的,收购煤炭资产优良,能增厚上市公司EPS,吨煤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

1.3对煤炭产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的《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4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08年10月27日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国内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库存仍然在900万吨上下徘徊,疏港效果并不明显,港内存煤结构不合理,下海南运的煤炭交易需求减少。过去到这阶段,存量很少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缺煤问题。而今年电厂存煤量达到15~17天,暂时看,电力对煤炭需求不会成为焦点问题。

然而,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1.5对煤炭产量的影响

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发生变化,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10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的这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耗煤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甚至出现萎缩的可能。”

2 我国煤炭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2.1政策角度

2.1.1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1)整体经济政策。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

(2)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减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煤矿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固定投资减速促进了行业向高端建设和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2.1.2煤炭产业政策调整

国家通过整合、淘汰中小煤矿落后产能,做大做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方式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抑制无序竞争。调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量,从而调节我国未来煤炭供需平衡状态,保证整个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企业管理角度

2.2.1定价、成本策略

2007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于2006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50年来一年一度的“赶集”式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再度确认了煤价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这个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转贴于

大型煤炭企业在具备充分市场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会与用煤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防止煤炭价格的大起大落。煤炭资源加大集中的同时也强化了煤炭行业的定价权。因此,煤炭价格将高位稳定运行。

2.2.2并购重组策略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等在内的大型煤炭企业正在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垄断局部区域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这种垄断趋势的加剧将直接导致煤炭价格话语权的集中。煤炭业整合不仅强化了企业对供求、价格的控制力,同时消除了一些曾经一度扰乱市场秩序的小煤炭企业。整合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高,还为煤炭价格长期趋稳提供了保障。

2.3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谋大局者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备。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考虑到发展。但发展是谨慎的、是审慎的。在发展问题上,焦煤集团的策略就是要保证关系安全生产、职工生活、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有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抓住这个机遇,随时准备迎接市场好转的高峰来临。现在市场低迷,首先要稳住煤(机遇一直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其次要对非生产性的、非经营性的一些投资,该暂停的要暂停,该暂封的要暂封。

2.4实施灵活的生产策略

在抓安全的基础上,要抓龙头,抓生产,要有灵活的生产策略;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处理好生产销售和扩张的关系,绝不能盲目生产,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卖不出去,放到库存那是最大的浪费。产品变不成商品,拿不回钱来,宁可不生产。为此,集团采取按计划该停产的停产,该限产的限产,该检修的检修,该培训的培训,该放假的放假措施,有张有弛。通过科学、灵活的生产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不盲目生产,不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

2.5实施稳健的营销策略

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通过稳健的营销策略来防范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煤炭营销部门要严格落实依法营销、以销定产的基本原则,保证企业资金链条在经济危机中不断裂。企业破产,实际是资金链条发生断链,断链就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甚至滑向破产的边缘。现金为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形势紧张的时候,越要保有足够的现金。危机既是困难也是机遇,现在好些产品价格基本都掉到最低位,这个时候很可能一元顶两三元;现在买进,将来肯定赚,但这需要现金,可以抓住一些机遇,但是要现金为王。

3 结论

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深刻的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们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带给我们的机遇,要综合研究它带给煤炭的种种影响和应对策略,在煤炭价格,煤炭生产成本多下工夫,在竞争策略上,建议煤炭企业不要单打独斗,要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在提升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的同时,实现循环生产,提升竞争力。

篇3

(一)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西方的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金融深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快,就是它们金融深化程度高,货币资金流动迅速所致。不仅如此。还认为金融创新的速度要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带动经济发展。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与金融压抑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中国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的话,中国则是创新不足。毫无疑问,中国需要金融深化、需要金融创新。改革开放30年,中国就是走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路。没有金融创新,没有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没有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的支撑,包括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绝没有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资本市场来说,我们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二)必须加强对金融的监管,金融不能完全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是近些年来的一个思潮。认为对金融不要管得太多,一管就失去效率了,所以说金融应当自由化,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市场会自动调节的。当然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价值规律肯定会发挥作用的。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种种原因,包括道德原因、贪婪的原因,市场本身可能失灵。这就需要金融监管,政府在一定条件下要发挥作用。在自由主义思潮下,政府对金融监管的作用越来越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本身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美国应该说是监管体系最完善的,但是恰恰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的国家里首先出了问题。

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监管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承接了教育部的重大项目,题目就是“金融市场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我们正在研究

(二)金融对外开放必须循序渐进

金融对外开放的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肯定是要对外开放,包括金融市场、银行、保险、金融机构,都要对外快放,就是我们也可以走出去,更重要的人家进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应当是渐进的。根据我们的情况,有步骤地逐步放开。包括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问题,包括资本市场开放问题,包括外资银行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问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有管理地进行。

(三)必须防范金融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我们必须防范金融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金融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的潮流,毫无疑问,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反过来看,金融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实际上又把所有的风险都扩大到国际上,就是说一国的金融风险,已经不是一国的问题了,而变成了国际风险。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如此。美国80年代的银行危机是国内的危机。而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国际危机,是欧洲的危机、亚洲的危机,甚至是中国的危机。因为金融全球化了,各国都连在一起了。所以防范和应对金融国际带来的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是也是中国发展新的机遇,只要中国抓住机遇、稳步前进,必定会继续稳定与快速发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内需对GDP的贡献先对较小。在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国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等积极的应对政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方面,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原来较多依赖出口向注重扩大内需转变,由进一步启动内需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显示,消费需求占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80%的贡献率,而投资需求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20个左右百分点,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针对这一现状,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

一是适时适度开放说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像中国这样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国际及国内环境来确定对外开放的时机和进度。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

我国金融监管在吸取他国教训的基础上,具体应做到:一是配合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二是积极推进国际监管合作。要建立中央银行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增强其独立性,对金融市场进行联合、跨境、全面的监管;加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避免监管业务上存在重复和遗漏的状况;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金融机构服从监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适时沟通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使监管当局在设置金融监管指标时,不仅要考虑整个金融体系安全所要求的风险水平,而且还应尊重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方式及其风险指标水平的选择,做到监管水平尽量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要求相一致,从根源上消除金融监管的空白地带。

篇4

        1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对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目前,由于钢厂生产不景气大幅度减价,市场对冶金煤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销售形势不乐观。炼焦煤由于价格倒挂,一些焦化厂面临调整价格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回款很困难。因此可以预见,东北煤炭市场价格在年底前已涨势乏力,受供需关系变化,东北市场前景将不再乐观。

        1.2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2008年是煤炭业异常活跃的一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较重要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中围绕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有11家,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煤炭整合出现了新特点,跨区域的整合较少出现,而以区域范围内整合的并购重组活动占据主体,2009年煤炭行业整合还将围绕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两条主线展开。

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煤炭资产溢价较高,但这是由于采矿权的历史增值所造成的,收购煤炭资产优良,能增厚上市公司EPS,吨煤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

        1.3对煤炭产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的《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4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08年10月27日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国内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库存仍然在900万吨上下徘徊,疏港效果并不明显,港内存煤结构不合理,下海南运的煤炭交易需求减少。过去到这阶段,存量很少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缺煤问题。而今年电厂存煤量达到15~17天,暂时看,电力对煤炭需求不会成为焦点问题。

        然而,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1.5对煤炭产量的影响

        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发生变化,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10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的这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耗煤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甚至出现萎缩的可能。”

        2 我国煤炭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2.1政策角度

        2.1.1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1)整体经济政策。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

        (2)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减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煤矿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固定投资减速促进了行业向高端建设和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2.1.2煤炭产业政策调整

        国家通过整合、淘汰中小煤矿落后产能,做大做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方式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抑制无序竞争。调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量,从而调节我国未来煤炭供需平衡状态,保证整个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企业管理角度

        2.2.1定价、成本策略

        2007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于2006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50年来一年一度的“赶集”式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再度确认了煤价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这个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篇5

2 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 2008年10月27B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4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5 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6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

7 自2008年7月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已4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对外贸易。

8 推出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方案。同时,降低从事小规模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税收负担,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至3%。

9 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在2008年4月24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3‰下调为1%的基础上,从9月19日起,实行单边征收。

10 从2008年10月9日起,对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 1,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12 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2008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08年1月1日9月30B期间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单笔贷款担保额在800万元以下,担保期限在1年以上(含1年)的贷款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担保总额的1%给予资助;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08年10月1日12月31日期间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单笔贷款担保额在800万元以下,担保期限在1年以上(含1年)的贷款担保业务,按照担保总额的1%给予资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收到的补助资金,用于弥补代偿损失。

13 从2009年1月1日起再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水平按照当地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

14 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是落实当前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减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发挥与减税政策相同的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和居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15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政府扩大支出4万亿,促进经济增长。具体举措: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16 为进一步调整和振兴产业,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物流业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传导,使得世界各国也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衰退。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并出台巨额救助方案,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下降,将一些出口企业倒闭,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经济增长放缓。而中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国家,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这将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严重受挫。

2.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低迷不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势受到一定冲击。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计划到境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将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也改变了其全球格局,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流量中的占比将上升,流入引发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将大幅度下降。

3.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回报率高,由此导致热钱加速流入,并进一步推高了我国股市和房市价格,造成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趋势更加严重。欧美等国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将重估在我国的投资风险,将资金撤回国内,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这必将对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4.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采取放松银根的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些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

金融危机爆发后,使中国意识到,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转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不能仅仅出口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需要扩大内需,摆脱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为此,很多出口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经营思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打造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引进高技术进行规模生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夺取更多的市场定价主导权。

2.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化解已经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防范新的风险产生。这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是有益的。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从金融危机中得到启示,对衍生金融工具及早进行规范和监管。这些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有利于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金融危机使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低迷,而我国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并且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相对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我国的防范策略及应对措施

1. 制定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战略。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要从追求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追求外贸增长效益和质量上来。要有效利用危机压力倒逼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加强风险管理,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把金融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配置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降低总体风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扭转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3.改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迫使我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走集约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道路。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4. 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采取更积极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我国受危机冲击有限,经济实力相对上升,应提高全球化水平。同时,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企业跨国并购和向外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7

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突如其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如何应对这种国际经济冲击。并且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世界各国,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危机的冲击。我们从这次危机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意识到这次危机的规模和程度。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直面这次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安然渡过这次危机。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培养和塑造,而对在市场经济中份额较小的中小企业则关注太少。但是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和活跃市场竞争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金融危机之后,在寻求经济复苏的道路上,更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的活跃程度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美国,注册一个企业手续简单、快速,可以非常容易地拥有个人的公司。而我国注册公司的手续相对麻烦,对资金和场地的要求限制了广大创业者的热情。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常态,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首先,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逐渐改变的政策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丰富了市场经济竞争主体,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结构的完善。同时,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这种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根据最新的资料,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增长,每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我国过剩劳动力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需要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集中妥善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据资料分析,中小企业吸收接纳劳动力的能力要明显大于大企业。同样的资金投入,有些地区的差距可以达到4倍甚至更多。因此,注重中小企业发展,调整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合理,对促进我国劳动就业影响重大。另外,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对我国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吸收,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人口红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再次,中小企业活跃市场竞争,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社会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从产品消费结构分类来看,大企业生产多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例如车辆、家电等,而中小企业更多的侧重于快速消费品,例如衣帽、生活用品等。但是这两者之间在某些领域存在交叉,例如食品领域。中小企业的存在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竞争,保证市场活力,避免少数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另外,中小企业的存在对大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消费者享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金融危机,已经对全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各国经济衰退明显。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加大了危机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复苏遥遥无期。2012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在低位徘徊,美国全年GDP增长率达到2.3%,德国的经济增长率为0.9%,法国为0.2%,日本政府虽然受巨额债务的影响,但是通过政府的不断努力,经济增长率从-0.6%变为了2.0%。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到了消费需求。

首先,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半资产规模都不大,在抵押贷款中不具优势。并且由于企业发展速度低,企业销售额的增加有限。正是由于这些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严格。企业在需要资金流转时,往往需要长达几个月的审批期。而由于资金流转的压力,中小企业可能等不到银行的贷款。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的销售报表更加难看,银行担心贷给中小企业的款项成为呆账烂账,更加对企业“惧贷惜贷”。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但是良好的初衷未能落到实际。传统渠道融资仍然对中小企业大门紧闭。

其次,致使中小企业投资能力下降。国内中小企业在这次金融灾难中步履维艰,资金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资金回笼慢、资金链紧张、融资不畅等。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实际运转,还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信贷规模中所占比重很小,不同于大型企业,他们既得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优待,又得不到政策的适当倾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小企业是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压力最大的群体。

再次,致使中小企业国内销售业绩惨淡。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受影响最弱,但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同样显著。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下降。经济危机之后,企业倒闭,失业增加。即使是依然在职的人员,其收入也有所下降。根据凯恩斯的乘数效应,居民必然会削减消费支出,从而造成消费陷入低迷。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预期,恶化了其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居民不但会压缩对收入增长有较大弹性的奢侈品消费,同时也会减少以良好收入预期为基础的信用消费。可以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抑制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居民消费的下降,直接致使中小企业国内销售业绩的惨淡。

三、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最大的缺陷是技术创新不足。在和大型国企的比较后,这种不足更加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强大的竞争,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中小企业更强的活力,顶住经济危机的冲击。

首先,企业要深挖市场盲点,做大做强企业。所谓市场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在这里指中小企业应善于寻找市场中出现供小于求的商品。在金融危机的袭扰下,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在不断下滑,大部分商品都供大于求。很多企业都在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企业产品细分化、企业战略体系化和企业发展清晰化。

其次,企业要开展多层次营销,做强企业销售。在企业中,生产和销售是关系企业存亡的关键。高效的生产是打造企业利润的基础。而销售是企业实现资金回笼,继续扩大生产的根本。面对金融危机下不利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在销售上多下功夫。中小企业首先要理顺企业的营销网络和渠道,提高产品渠道流通效率。其次要强化销售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再次要注重发展电子商务在销售中占的币种。只有把集中的资源去突破市场的薄弱环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作为非公有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显著变化。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对于金融领域,各个银行根据自身特点也制定出了服务中小企业的措施。例如民生银行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同时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咨询服务。这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作用明显。在金融危机面前,各种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困境。但是政府需要继续做好的是把这种优惠落到实处,让中小企业从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四、结论

面对国际经济危机,我们要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基础,认真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理性的态度接受危机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同时又能自信地把握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入手,切实把危机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对于现有的中小企业来讲,要能充分把握和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自我调整。重新架构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结构,做好企业整顿,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也要利用市场需求小的特点,做好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要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

参考文献

[1]廖晖.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2]马静婷.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08).

篇8

一、前言

金融危机犹如洪水般扫过了全球,给各个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随着金融危机过去之后,各个国家应该如何在近段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是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相比之下日本在后金融危机下转型与发展较快,因此分析其经济问题及转型具有借鉴作用。

二、后金融危机下存在的问题

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必然要分析后金融危机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作相应改进与完善的措施,才能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总体来看,后金融危机下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投资于设备上的经济在短期内较难恢复。日本内阁府进行了调查,发现半年之后投资设备增长订金金额连续4个季度下滑幅度大。这就意味着后金融危机下设备的投资依然会持续下跌。内阁统计显示,2009年的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15.9%。而投资设备的资金占据着日本GDP的15%,其投资大幅降低必然严重影响到内需扩大。

2、失业率继续恶化;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是失业人数还在快速增加,就是正式员工也是岌岌可危。从日本的失业率看出,在2008年1月统计仅仅为3.8%,但是到了2009年5月就达到了5.2%。到了2010年5月,失业人口的总数达到了427万人,而且还继续出现上升趋势,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问题。

3、极难增长个人消费;对于日本而言个人消费占据了GDP的56%,严重影响着自律性的经济复苏。;疲软的消费成为了导致经济陷入萧条因素之一。但是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个人消费基本上停滞或者处于负增长状态。再经过金融风暴影响下,更是降低了个人消费,更为疲软。

4、财政状况逐渐恶化;到了2010年,日本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长期债务的余额高达972万亿日元,和GDP的比例达到了185%。当金融危机来临,日本扩大了国债的发型导致财政陷入深渊。

三、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从上面来看,虽然金融风暴已经过去了,但是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造成各种遗留因素,必然还会继续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借鉴日本经济金融改革可行之处来推行有效的方法来加快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1、加强企业的主导力量

通过金融风暴之后,大批的失业人士流落在街头,必须要做好这个方面的转型,失业人数过多必然导致社会各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7月日本相关部门统计失业人数达到295万。因此必须要抓住后金融危机下的机遇,依靠现实促进各种企业快速发展。因为企业一旦发展起来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不但降低了社会失业率,还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也不能够盲目加强企业发展,必须要鼓励企业依靠自己,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样不但能够为日本的经济转型带来持续性,还能够为其走向国际的高端地位提供可靠支撑。

2、对金融市场实施稳定

2008年10月,日本相关部门采取了紧急决策,政府也发出了稳定金融市场的对策。其对策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稳定股市;稳定地方金融及完善生命的保险制度等。具体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放宽了上市公司对本公司股票购回的限制,这样就能够有效支撑股市及防止股市降低之作用。

(2)严格限制卖空行为;这种限制有效的防止了大量卖空出现导致股市混乱。

(3)暂时冻结政府及央行持有的公司股票与金融机构;在金融风暴来临之时,相关政府及央行注入了公共资金方式拥有股票,在后金融危机下一旦冻结这些股票就能够稳定股市。

(4)停止对时价会计制度的实施;日本会计制度在改革中采用了新制度,那就是时价会计制度。在这些制度下要将股票账面损失处理为企业的亏损,一旦停止实施才能够给企业一些缓冲。

3、确保国民生活来刺激需求

为了确保国民的生活,刺激需求;日本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1)定额减税;2010年19月,日本的执政党实施了定额减税2万亿日元以上,这种减税主要是以购物券的方式来支付,不设收入的限制。

(2)对收入降低的贫困家庭实施补助;该标准设置为年收入低于100万日元。

(3)同年10月20号,日本相关部门又出台了经济政策、延长住房贷款及决定扩充等减税政策。

(4)延长证券优待税制来鼓励投资;为了鼓励投资将出售股票的分红利润及股票转让利润降从20%降低到10%。

四、结束语

总之,中国绝对不能够忽视后金融危机下带来的各种影响,必须要分析其他国家的影响因素,结合本国自身实况探析影响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这是后金融危机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篇9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

3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1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抵押物价格风险指随着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按揭贷款期间发生突然变故,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不得不面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一旦房价下降,房屋处置变现后就不能补偿银行贷款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3)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调险标准

在美国这次危机中,评级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众多投资者由于盲目信任评级机构对次贷的评级,而对次贷证券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因此遭受了巨额的亏损。我国资产评估机构是重要的市场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往往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确定抵押物的价值,进而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不但能够为银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减少房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分配效率,还能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未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规范的评估报告复核制度,该制度不但可以确定资产评估机构股价的准确性,还能有效防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2 金融机构应兼顾加强创新和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1)要加强金融创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一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2)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次贷危机 影响 金融业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

3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1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篇11

近期,韩国经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表现:一是股市剧烈振荡。韩国股市从6月份开始下滑,由于资本大量撤出,10月份韩国综合指数急剧下跌23.1%,其中10月24日暴跌10.57%,一个月的时间里股指从2000多点跌破1000点,比去年10月份的高位下跌46.1%。11月份股指高低点落差比10月份缩小较多,但月末股指仍未回到上月末水平。二是韩元大幅贬值。10月份韩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14.8%,其中10月29日汇率跌至1478.5:1,与10月初相比贬值24.1%,成为货币贬值最多的亚洲国家之一。11月份韩元兑美元汇率贬值4.5%,速度明显放缓。三是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三季度韩国外汇储备减少184亿美元;10、11月份为稳定汇率,韩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致使外汇储备在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急剧下降392亿美元,处于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给韩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而且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为此,韩国政府采取了减税、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市场流动性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金融政策。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韩国央行连续三次降息,累计下调基准利率125个基点;其中第二次(10月27日)是7年来首次临时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做出的决定,大幅降息75个基点,创历史之最。10月20日起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总金额13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为本国银行2009年6月前所欠的外币债务提供担保,有效期3年;300亿美元提供给银行和企业,增加市场外币供应。为稳定金融市场,政府还准备扩大2009年外汇债券发行规模至60亿美元(历史最大规模),设立5000亿韩元股市稳定基金和10万亿韩元债市稳定基金。

财政政策。如此大规模的增加财政支出是韩国近年来少有的,2008年韩国预计财政赤字100亿美元,这将是11年来首次出现赤字。最近,财政部又追加2009年财政预算14万亿韩元,其中,11万亿用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和恢复地方经济活力;3万亿用于减税措施推动民间投资,在未来两年内,每年所得税将下调1%。

刺激房地产措施。为搞活房地产市场,政府将出资8万亿韩元购买建筑商手中的土地和滞销房屋。对购买非首都地区新房的居民将给予税收优惠,并放宽对房地产开发的部分限制性措施。延长贷款延期期限,降低从浮动利率贷款转至固定利率贷款时的中期偿还手续费,减轻家庭住房还贷压力。

总体看,韩国经济虽然还没有衰退,但下滑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篇12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

3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1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转贴于

(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抵押物价格风险指随着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按揭贷款期间发生突然变故,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不得不面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一旦房价下降,房屋处置变现后就不能补偿银行贷款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3)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调险标准

在美国这次危机中,评级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众多投资者由于盲目信任评级机构对次贷的评级,而对次贷证券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因此遭受了巨额的亏损。我国资产评估机构是重要的市场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往往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确定抵押物的价值,进而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不但能够为银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减少房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分配效率,还能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未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规范的评估报告复核制度,该制度不但可以确定资产评估机构股价的准确性,还能有效防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2 金融机构应兼顾加强创新和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1)要加强金融创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一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2)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