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09:12: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

篇1

2006年,经过全市规划建设系统各级培训机构的努力,截止目前共完成以下培训任务:

1、项目经理三级升二级及新办三级项目经理培训:新培训三级项目经理620人,三级升二级项目经理933人;

2、九大员岗位培训115人,举办九大员继续教育培训8期,培训合格2168人次;

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06人

4、一线操作工人技能鉴定培训3000人。

5、非正规学历的职称培训,252人。

二、主要做法

2006年,市规划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培训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

1、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五抓”:一是抓分类培训,注重层次性。狠抓建筑施工这个重点,积极拓展园林绿化、技能鉴定培训;二是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形成了以新技能、新知识、岗位技能为主的培训内容;三是抓多样培训,注重实用性。形成了以课堂教学、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并将课堂开到了建筑施工工地,利用晚上工人休息时间上课,并结合工地施工进行考核。四是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了以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学习教材、建立规范制度的培训机制;五是抓基地培训,注重开放性。形成了以市建设职工培训中心为主阵地,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开放格局。

2、在人员管理上注重两点:一是强化继续教育的主体意识。贯彻落实《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验证和年度考核工作。将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有机相结合起来,激发了参与继教的积极性。全市城建类近2000名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二是规范继续教育管理。市规建局职改办配合市职改办加强了对城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综合管理,结合每3年开展一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在继续教育工作上制定了完整的规划、目标体系和加强了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以适应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补充,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工作缺乏创新,吸引力不足。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以及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培训只限于拓宽知识面,了解一些新知识,培训内容前沿性和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和基地对继续教育理论方向、方法、内容也知之不多,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办个培训班而已,培训教育工作不结合实际工作,不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难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篇2

由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往往供不应求,建筑工程这项课程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其中尤以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最为突出,强调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建筑工程企业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1.实行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方面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较高,应届生必须具备快速适应施工环境并且能熟练操作相应设备的能力,做到一入职便可上岗,企业不需要再投人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新员工。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与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施工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用人企业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推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市场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并结合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社会需求与企业要求为培养重点,推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能够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项目为主导的新型实训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为各大高职院校所采纳。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判断能力,对于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出色解决的事件处理能力。通过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上岚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既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概述

 

2.1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规划

 

由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建筑施工的一线人才,同时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将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施工项目相结合。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老师这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后期的教学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并且帮助学生陕速适应施工现场的环境。

 

2.2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项目

 

在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中,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后期的工程项目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常见问题,积极完成工程任务。要尽量避免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脱轨,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2.3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实施

 

依据项目教学的规划,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对学生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以及小组学习目标,尽量保证小组的平衡性,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做好督导工作,对于小组项目中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小组成员实践操作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实践项目完成后,对各个小组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各小组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做出总结。对于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以及操作失误应当及时指正。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措施处理妥当的小组则应给予肯定。在总体教学结束后,教师们应集中讨论教学中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项目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4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考评

 

以往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考评多来源于理论课程考试,这样的考核体系无法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考评过于片面化。为了满足建筑施工用人企业对于人才高素质、高能力、高规格的要求,项目教学体系也采用相应的考评方式。由教师负责制定实践项目以及考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项目实践表现进行详细考核。考核应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始,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小组分工、项目实施以及最终结果等多方面作为参考要素,教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考评,同时对于权重的分配,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篇3

一、广东地区建筑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近三年广东有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广东的经济和建筑业保持着高速发展。

1.建筑技术日新月异,新规范、新技术不断推出。近年来,修订颁发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核电等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涌现。《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建筑业规划》)提出的技术进步目标是: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省支持建筑企业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加强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的联合攻关,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多项广东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立项。

2.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绿色施工行业要求快速提升。《建筑业规划》提出的建筑节能目标是: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的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广东省新近出台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立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五”期间投资1230亿元用于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和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深入推进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置水平,推进生态省建设。

3.国家对建筑业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实施招投标制度,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对建筑安全事故处罚力度加强,国家要求有效遏制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到2015年,要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11%以上,这会使得建筑监理、工程咨询业迅猛发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最近正加紧制定《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编制》,该标准的出台将为广东建筑业规范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执法依据。

二、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

“十二五”时期,建筑业面临高、大、难、新工程增加,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局面,建筑业已全面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和岗位持证上岗制度。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正逐步发生深刻的变化,招投标制、代建制、项目管理制的广泛应用,建筑施工企业急需一大批熟练掌握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结合《建筑业规划》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要求,高职学院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培训

《建筑业规划》提出,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引导和支持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高职学院要积极参与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实施订单培养、专项培训等合作模式,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以建字开头的高职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需要,采用基地化培训、施工安全轮训和适时鉴定等多种形式,积极为企业、进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五年来,学院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一级项目经理和省直企业各级项目经理、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共1.6万多人提供了业务培训服务,为全省施工企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轮训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达到6000多人。今后,开展各类从业人员培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是学院背靠行业办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高职院校应加强技术培训软件建设

《建筑业规划》提出,加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增强其执行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的自觉性,加强注册执业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执业人员素质和执业水平。高职学院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条件建设力度。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培训部,设立专职人员,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训网络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培训提供较完备的现代化培训服务平台。

(三)高职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应引入行业职业标准

《建筑业规划》提出,要制定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明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位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先培训后上岗,提升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近年来,在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重点专业带动,在土建类主干专业开展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引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整合改革,在局部的课程和专业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对接,得到了行业的初步认可,这将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教学改革工作。

三、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特点

由于目前广东省建筑业企业面临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施工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建设队伍整体素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特点表现在:

(一)全面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

随着“十二五”期间楼宇智能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土建类专业必须引入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技术,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突破传统的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标准,跨学科、跨专业开拓新的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现代建筑需求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在高端技能上力求与世界水平接轨,引领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以往高职学院不具备科技研发能力的观点已经过时,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科技研发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再局限于本科院校,已也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义务。

(二)管理人员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建筑行业高度综合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技术项目、工程项目充当团队领军人物,要求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标准、工艺要求,又要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能够组织操作人员文明安全规范进行项目实施,并能够随着现代建筑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入,适时跟进国家规范管理,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进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与时代同步发展。

(三)一线操作人员提升熟练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能力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建筑业中土建施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主要由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工承担,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机械设备及信息技术已经大量渗透进入建筑业,一线操作人员必须能够操作现代建筑机械设备,适应新技术的应用,掌握新工艺,学会使用新材料,在技术领域具有一定技术特长和竞争力。《建筑业规划》指出,要重点依托建设类中等职业学校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推进建筑行业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证书的持证上岗制度,建设稳定的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一线操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将是终生的,也将是长期的。

参考文献:

[1]《2011年广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4

因此,上述的问题也就成了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重点着手解决的"钉子"。在结合我省,我市及我镇的具体情况,作为专业培训成人教育的专业学校,木渎镇成人教育中心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摸索和总结了一套日趋完善的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希望可以在此通过与广大兄弟学校的理论交流,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下面,我校将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的社会背景、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个粗浅的研究和论述。

一、社会背景研究

我校地处外来及本地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入的苏州市木渎镇,2006年全镇40多亿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全镇30多万固定及流动人口的共同努力。这样的成绩固然来之不易,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随之产生的问题,我镇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转型阶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木渎新区及一些工业较集中的地段,传统的以纯手工为主的行业和企业正逐步减少,代之则是大量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中需要的更多是一些能够操作电脑控制的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而即便是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行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建筑使用设备也逐步淘汰了以往那些效率低下的简单设备,代之的则是需要一定特种设备操作能力的大型、精密、智能的机械设备。

此外,在对职业中介场所及劳动力交流市场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量的由私人创办的小企业在经营初期由于资金缺乏的缘故并不能吸引高学历人才,而作为企业必需具备的财务及管理部门则严重空缺,这些对于农民工而言都是很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农民工这些大好的就业机遇却因为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缺乏而受到阻碍和限制。

在对我镇外来人口居住集中的南浜村、长浜村等地的调查显示,大量的外来务工农民自身的学历仅限于小学或者初中,专业技术更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大多还是靠简单的双手劳动赚钱。

面对如此突出的供求问题,我们当地的政府和社会应该意识到,在着手解决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问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消除了我镇在向工业化转型中的部分阻力和障碍,于国于民于企业于个人,显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市场的需求将会是我校今后开展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方向。

大量的调查和交流显示,传统的建筑行业、餐饮行业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最为集中的行业。

在建筑行业中,我学校将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重点培训一批批特种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输入合格的施工人才。另外,在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多发也是令人头痛的长期问题,这其中除了行业自身具有的危险特性外,人为安全操作不当及安全知识缺乏往往也是导致惨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将会是我校今后农民工培训的重点。

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因其操作简单而一直广受农民工的青睐,但简直并不意味着胜任。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民众的消费观念已经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饭店就餐除了注重食物本身的质量,更多的开始关注饭店的综合服务质量。作为招待生,如果基本的礼仪知识和常识都不具备,或者说着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普通话,恐怕是很难在一家上规模的饭店待得长久的,更不用说获得重用了。因此我校在今后的培训中将努力编写一套简单容懂的日常礼仪常识读本,让广大的从事服务行业的农民工朋友从中受益,在得到更多薪水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作为我校重点培训的计算机、会计专业,以往一直都是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人群培训和学习的重点,农民工群体参与还显得很少。当然,这与计算机、会计专业专业性强也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在今后对农民工群体开展此类培训的时候,将会有目的性的培训一些能够在工作中派上用场的知识,而一些深奥的或者是不太适用的知识将不在培训当中。

三、培训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毫无疑问,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的无时序性将会大大增加我们工作的难度。而在所有的行业当中,建筑行业的流动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工程结束后往往带走的就是一批建筑工人,而各个工地的所在的地域分布往往也是距离很远的,这样学校根本无法在统一的时间进行统一的培训。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行业的特点灵活的安排工作。比如,考虑到阴雨风雪天气往往是建筑工地停工的时候,这个时间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安排一些安全知识培训。或者在一些工地较为集中的地段,我们将课堂放到工地上,直接用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有针对性的进行设备操作培训,这时候或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当然,这些临时的培训并不能取代定期的特种工作及安全生产培训。

四、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除了作为实施该项系统工程的前锋机构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努力工作也是极为需要的。

篇5

建筑业的超常规发展给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本人结合近年来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实际, 就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一些个人看法。

一、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

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企业自身要真正重视安全,要让企业重视安全必须首先要使对企业生产经营拥有主要决策权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从思想意识上对建筑安全高度重视。此外,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在大部分企业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往往掌握着财政大权。因此,只有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 取得他们对企业安全工作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安全投入得到保证,才能使安全措施落实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时加强案例教育,生动形象的案例教育有助于从思想上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②分级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级约谈中的分级指的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分级,在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时,可先由各地安监站站长进行约谈,告诉其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约谈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依然没有好转.再由各地建设局里主管领导对该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通过分级约谈,逐步施压,使企业主要负责人意识到安全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感觉到安全工作的压力,才可能对安全工作真正重视。

二、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监管模式

目前, 政府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部门仍然是运动员和裁判员两个角色集于一身, 这样很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而且也容易滋生腐败,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 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 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合理的建筑施工监管模式, 打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平台, 最好是引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建立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企业( 项目) 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标准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 使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达到实现本质安全化的目的。安全生产评价是综合评价一个企业( 项目) 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组织措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者和操作者安全素质高低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政策, 成立专业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 强化建设单位(业主) 安全生产责任, 可鼓励其聘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 强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聘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负责。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机构做出的评价结果要及时上报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以便监督管理,并可以据此来进行安全文明工地和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的评定。

三、重点突出抓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安全工作的目标应该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 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降低到较轻的程度。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是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根源,只有抓好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这个安全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才能避免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实现上述安全工作目标。要管理好重大危险源,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已经有学者开始着手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问题的研究,但国家还没有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做出具体规定;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备案登记;③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随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同时要求施工企业在实施前和实施完毕后告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这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就可以准确了解当地建设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分布情况。

四、加强安监机构建设, 进一步规范安监工作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自1999 年以来, 全国各地虽陆续成立了建筑安全监督站, 但到目前为止, 由于政府执法财政和人力资源有限, 许多地区还存在着质量监督站和安全监督站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 经费来源严重不足, 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充分开展, 削弱了对安全监督的力度, 所以国家要制定一个规范标准的组织机构模式, 比如说单位性质、经费来源问题; 负责制及责任制问题; 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问题; 检查检测设备问题等等。

2) 充实人员, 提高素质。

目前各级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紧

缺, 也直接影响了安全监督任务的完成。建筑安全监督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 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 使监督工作到位, 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而为事前预防提供有力保证, 建议尽快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制度, 走专业化执业资格路子, 合理划分专业, 保证监督检查质量。还要督促监管人员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3) 要严把安全监督备案资料审查关。

对备案资料中申报的安全监管人员与施工现场明显不符, 安全考核合格证造假的一定要严厉查处。

五、安全技术一体化,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篇6

工业建筑防腐蚀处理主要以预防为主,如果不做好防护,腐蚀性物质对建筑或者工人形成危害,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修复、治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工业建筑防腐蚀需要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维护都严格执行防腐措施。立项阶段考虑到工业建筑会受到那些腐蚀性因素影响,以便确定工程投资成本;设计阶段则要详细分析工业生产中的腐蚀性介质、生产环境、生产操作特点和腐蚀等级等因地制宜制定防腐蚀设计措施;生产施工阶段则要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这对于提高工业建筑安全性,控制工程总体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业建筑中防腐施工技术要点

1.1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人员到位并组织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才持证上岗,从事相关工作;(2)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检测仪器、设备依照招标要求准备齐全,并且已完成校正检验,合格才能投入使用;(3)组织审核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规划施工技术方案;(4)原材料选择,根据腐蚀性施工需要储备施工材料。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的检测方法、质量技术指标、检测频率及抽样方法进行检测,合格才能用于施工;(5)制定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和相应的应急处置办法。

1.2施工中技术要点控制

首先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要素制定施工计划[1]。防腐施工开始前需要检查工件、材料编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另外还要检查工件材料是否无变形、无污染、性能良好如果不符合要求则不能用于施工;其次施工前检查验收是否合格,合格具备施工条件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比如进行防腐蚀涂层施工前应该对构件表观进行清理,表面无较大的凹凸,要达到相应的喷涂清洁等级要求,比如电弧喷涂清洁程度要达到Sa2.5级标准;其次作业环境也要满足施工要求,温度、湿度通风除尘都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防腐蚀工程施工涉及多方面影响因素,要注意每个施工环节细节控制;最后,工业建筑防腐施工要注意先进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应用,国外工业建筑防腐施工发展比我们早,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机具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有结合原来施工经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致力于建筑防腐施工标准化的作业管理,才能实现防腐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总之要保证防腐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管理。

1.3构建专业的防腐施工队伍

防腐蚀施工技术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施工设备操作、施工工艺及安全施工措施等与普通施工完全不同。如果缺乏施工经验,又无法保证专业技术水平,那么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就无法保障。施工前很有必要根据防腐施工工艺特点制定教育培训措施。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从理论结合实践两方面进行培训,现场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在获取工业防腐工程项目合同后,一些管理体系健全的大型企业就会立刻构建一定规模的防腐施工队伍,通过招聘或者培养的方式吸引有相应能力的施工人才加入团队,建立起具有专业素质的施工队伍,这样就能保证整个防腐施工建设安全有序进行。

2结语

总之在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生产要在安全、环保的生产条件下进行,就要对产生的腐蚀性物质进行科学的无害化管理,这主要依托于先进的生产设施,工业建筑就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设施。由此可见探索工业建筑防腐蚀技术措施很重要,也很急迫。但是工业建筑防腐蚀技术的落实,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始终,有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防腐蚀效果。所以工业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后面的维护维修都要全面坚持防腐蚀技术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使其更安全,具备更长久的使用寿命,真正发挥其应用价值。

篇7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分析

一、建筑电气工程管理

1.工程前期管理

施工前的主要工作是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审查,合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图纸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对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审查,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保图纸的可操作性,为施工工作能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并选择技术含量高、经验丰富的审查人员对图纸进行层层把关,确保图纸无误才可以开始施工。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要求对问题进行整改,不能存在疏忽或者报有侥幸的心理。其次,要结合施工成本对图纸进行审查,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做好成本控制。

2.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的首要原则,必须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电气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首先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与把关,注意材料的保质期与使用方法等,避免因为材料引起施工的质量降低;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与考核,提高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培训,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提高建筑工程电气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的管理,要严格落实施工工作流程与章程,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履行施工安全条例,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3.工程竣工后的管理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是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保障。因此,要重视施工的验收工作,利用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测量与检查,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与相关标准。

二、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与电气设备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所使用的各类材料以及设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得投入施工。例如,漏电开关以及空气断电器质量不过关,电线电阻过小、耐压耐热性能差、抗腐蚀能力低、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都会对整体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对电气材料以及设备进行严格的而质量检查,确保相关资质证明齐全,如若情况需要的,还要求到相关部门检验,检验通过后才能够投入到施工过程中。

2.强弱电系统施工控制

电气施工建设时一定要注重强弱电系统施工,而且应该注意电缆穿墙预留工作,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好土建墙体封堵、防水等工作,确保不会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也可以避免防水层建设会受到电气施工建设的破坏,防止墙体渗漏。如果某些设备需要提前预埋的话,应该预埋基础螺杆,而且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先自检,检查下一道施工工序,专业质检员也应该配合检查,避免发生遗漏。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在电气施工建设时也应该向作业班的组长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班组长平时不仅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应该注意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焊接管理

电气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焊接部位施工管理,确保焊接缝隙的饱满、均匀,而且一定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要求预留搭接长度,如果在检查的时候发现不合格,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引下线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做到对头碰焊,碰焊处还应该另外安装相应的圆钢。连接多条导线的时候应该注意错开接头位置,并且选用镀银的铜接头,接头处还应该绝缘包扎起来,进而确保不会使导线在外。为了避免混淆,线路的颜色可以采用热缩管进行区分。

4.做好设备调试工作

设备调试工作主要是对施工完毕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第一,调试电通点灯,并且必须要对配电箱的控制对象进行明确,且做好标签。第二,应当以设计图纸为依据,认真调试各项设备的性能指标,空调温度、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等指标的试验与检查工作。特别是对于与安全相关的设备,必须要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其得到相应的标准要求。第三,必须要加强各个专业与电气专业人员的配合工作,保证其具和使用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而并非单单依靠调试单位来完成调试工作,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确保设备质量以及电气安装质量,而且还能为日后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5.做好电气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确保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一定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三检”。每个星期都应该大规模的检查一次工程施工质量,每个月都要通报一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情况,同时应该不定期检查电气工程施工情况。一旦发现没有正确安装开关位置、建筑工序脱节等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干净。②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执行,一切施工都应该以施工设计图纸为依据,而且一定要不断完善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其中应该将电气绝缘、接地线连接等纳入到电气工程施工的重点验收对象中。

6.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

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为了可以很好的提高电气施工的专业水平,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为他们传输目前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传达一些最新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建筑电气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电气工程的管理以及做好相关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正确掌握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并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相应的操作规范及标准认真执行,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确保电气工程的顺利开展。

篇8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7-0117-02

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包括安全疏散系统和灭火系统两大类,常用的有安全疏散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客观上说,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复杂、种类繁多,拥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并会被管理机制、人员素质等影响,导致当前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并不乐观,设施故障率普遍较高,无法真正在火灾中确保人员安全、建筑消防安全。为此,我们应及时找寻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1.积极实行手册制度,建立维护保养依据

我们应及时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手册》(以下简称《维保手册》)制度,因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的专业性、系统性都很强,很多单位并不清楚应当维保哪些消防设施,应采取怎样的维保手段,一些单位甚至不清楚建筑里有哪些消防设施。所以,只要建筑消防设施开始运行,就应及时制作一本完整的、系统的《维保手册》。

换言之,施工单位应当在建筑消防设施工程竣工之后即刻制作一本《维保手册》,把它作为重要的竣工验收资料移交到业主单位手上,通过实行手册制度,为单位维保建筑消防设施建立依据。

手册内容应涵盖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竣工图纸、变更改造及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消防系统组件、维保说明、维保周期计划、维保内容、维保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等。即通过该手册,单位能清楚掌握应当维保哪些消防设施、采取怎样的维保手段、维保周期等,从而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变得有据可依。

2.加强设施维护管理,确保建筑消防安全

首先,对于那些不熟悉的建筑消防设施,单位应主动跟设施生产商取得联系,或跟当地的产品服务站、商等联系,取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并确保消防设施备用件供给充足;同时要按照施工单位移交的竣工图纸、资料文件及使用变动资料等进行现场确认。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动态的维护管理,包括查看值班记录、消防设施检查记录、维护保养消防设施的前期原始资料等,全面了解整栋建筑里面的消防设施,及时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联动设施相应的联动方式,要做到责任明确、心中有数,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如某高层教学楼的消防风机被启动之后,就要求人员必须到风机房手动停止风机,但维护保养人员并不了解这一情况,没有在风机联动之后及时将其停止,导致大量灰尘吹进教学楼的楼梯问。

其次,使用单位应全面普查建筑消防设施,对于现有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要详细掌握,并把设计、施工及材料等缺陷指出来,认真分析成因,及时向业主提交书面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尽快降低消防设施设备的故障率,确保其运行稳定;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不能轻维护重维修,不能局限于排除设施故障。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应确保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质量,确保消防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现代建筑消防设施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强,维护保养工作也不能一味停留在手动检查系统上,而应尽快实现维护保养工作的自动化。

智能化的建筑消防设施系统采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不管是维护保养工作还是运行管理工作都出现较大的差异性,需要我们改变维护思路,朝着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努力,避免出现各种建筑消防安全问题。

3.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专业水平

篇9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42-01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事前控制:先算后干,心中有数。承接工程项目之前,应当认真仔细地勘测现场核对工作量,尽量精确地估算工程量,尽量保证工程的成本及合理利润。 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各种施工方案,并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尤其落实是施工中主要建材市场价格,并在我们工程开工的初期就做好价差分析及时向上反映,对于我们日后的结算及个别工程的调概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2)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图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不但可以帮助设计部门减少图纸差错,而且还可以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各级技术负责人,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施工人员清楚了解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这对于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优选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和素质。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优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使得管理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人员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4)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建筑产品质量好坏取决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没有好的质量保证措施不可能有优质的产品。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结合施工条件、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制定出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成本控制

1)做好事中控制,即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做到“边做边算、不断调整”,切实控制住成本。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为了降低损耗,可实行限额配料,根据实际情况同各班组或分包商确定合理损耗率,实行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额则罚,使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实行收料记录制度,清点数量,纪录人员签字,材料部门建立材料明细账,防止现场仓库账目与实物不符,领料时,施工作业班组应清点并确认。严格按照领料手续,杜绝浪费和盗窃漏洞。材料用量要合理,既要减少现场材料过多而造成的管理麻烦,又可增强流动资金现金量,有利于使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资金使用更合理。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要合理调度,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堆放保存,避免二次搬运和损耗浪费。同时要想方设法减少和避免无效管理和劳动,把降低工程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每个施工管理环节中;

2)严格控制建材设备的质量,做好材料检验工作。建材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选择使用不当,均会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事故。建材设备应通过正当的渠道进行采购,应选择国家许可认证、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既可以控制材料的质量,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针对目前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要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建筑工程上。对于进场的材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3)执行和完善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专职检查和群众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活动,大力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工作成果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隐蔽工程,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及时办理验收签证手续。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施工的,应进行整改处理,待复检合格后才允许继续施工,力求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4)依靠科技进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工程建设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研究来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预防与消除质量隐患,解决工程质量“ 通病”,掌握国内外工程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充分了解工程技术推广应用或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的状况。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加强工程建设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推行技术操作持证上岗制度。工程施工各方面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3 事后控制

“事后清算、以做后效”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总成本结算,根据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得失,写出完整总结报告,为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依照制定好的制度,落实奖罚制度。

篇10

二、“自主申报、组织审核”,量身制定培养计划。为使培养计划能够契合每个培养对象的技术特点,**实行自主式、开放式的工作方针,让培养对象自主确定研究方向、科研内容、培养渠道等项目,组织部宏观审核调控,通过“两下、两上”确定培养计划。即“走下去”,了解培养对象的科研状况和工作特点;“交上来”,培养对象根据本人情况制定计划,上报区人才工作办公室;“返回去”,区人才工作办公室经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将计划返还培养对象;“报上来”,培养对象结合修改意见、所在单位的意见及本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表上报区人才工作办公室。经过反复磨合,制定的培养计划更加有利于培养对象发挥潜力、提高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篇11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范围广、工种多、高空作业多,是一项高难度的施工作业,因此更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产生。从当今的社会角度讲,施工安全意义重大,不但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计。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的自身性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不安全因素的普遍存在性。因此,为有效避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切实地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找出问题的根源,即深入了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以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再进行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本文就当今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有2000人死于建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为何常抓不果,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总结出目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下述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主要前提条件,而现实中建筑施工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大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将导致保护施工安全投入少、安全管理制度有名无实及冒险施工和违章施工等不良后果,并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则会直接导致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而给施工的安全性留下巨大的隐患。据对以往施工事故的分析、总结,因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占全年总事故的10%~17.5%。

2、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不足

就目前情况看,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中的70%~85%是由农民工组成,这就使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落差较大。一方面,农民工施工人员大都没有较高的学历,大都未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致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不规范、不科学的行为进行施工,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农民工施工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他们通常忽略规范化的是施工行为,而凭经验独自臆断,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贫乏的原因之一。

3、施工安全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要实现有效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监督力度事关重要。然而在现实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多数安全管理人员有名无实,既没有制定出施工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也没有做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场的质量把关工作。合格、优质的施工用材料和机械设备,可以说是实现安全施工的重要物质保障,一旦材料、机械设备出现了性能上的问题,就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造成威胁。

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应放眼全局,从多方面管理、控制威胁安全因素抓起,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制度是约束施工人员施工行为规范化、施并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工技术合理化的重要保障,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监督、督促施工管理人员切实贯彻任制势在必行。

(1)、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包括安全措施计划的制订、安全检查制度的制订及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的完善等。其中安全措施计划的制订,可有效改善作业条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制度的制订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相应的解决,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可以在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防治类似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2)、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建筑企业整个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对于不同的施工范围要有专人对其负责,以加强各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由企业经理和主管生产管理的副经理对整个施工安全负全面的领导责任,以全面统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由该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安全和劳动保护的技术性工作负总的领导责任,以不断提出确保安全施工的措施和建议;另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监督工作等,都应由指定的企业人员进行负责,同时所有的企业负责人还应学习并遵守我国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确保建筑施工的最大安全保障。

2、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技术培训工作

2.1 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施工管理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长期、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以起到最大程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我国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都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企业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安全基本知识及劳动纪律等内容进行教育。另外并不是有接受过三级安全教育的人员都可以顺利的进入工作,而是必须要在经过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正式上岗。如此严格的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能够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由前文可知,多数建筑施工人员均为农民工,没有经过较为专业的技术培训,导致其技术水平不高、不规范的状况,这将不利于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队伍组建时,应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或者在施工前进行短期、基础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对于房屋建中工程中的特种作业,即危险性极高的施工作业,如电工作业、金属切割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等,应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常的施工作业中。唯有施工人员在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做到规范性的施工的前提下,才能有效保证其在进行施工作业时的安全性。

3、加强对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把关工作

建筑工程中所用的防、支护材料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加强对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把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筑工程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建立建筑用材料的招投标制度及材料进场复检制度,以确保建筑所用材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于机械设备的的管理,应指定专人对其进行使用的周期性的检查和维修,以确保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的安全性。

4、积极做好施工安全技术性工作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作业看似平淡无奇,但是要实现安全施工作业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积极做好施工安全技术性工作,首先应切实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即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了解到工程施工的特点、技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方法和安全措施等;其次应制订出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的相关计划,如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及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等;最后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特殊作业,应事先编制出科学的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指导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建筑工程中出现技术性的安全故障。

总而言之,安全施工是建筑领域中的头等大事,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离不开企业的安全管理,有效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把关,而且还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此期间积极做好安全施工的技术性工作。要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就应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切实地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第一”。

参考文献

[1]棋雯.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建设工程教育网.2012年03月

篇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核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生产大户等专业农民和农技人员。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坚持模块化教学、百分百回访原则,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和知晓度,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283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165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38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950人。

(一)县(区)任务

淮上区: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080人(普及性培训900人、提升性培训1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50人(普及性培训500人、提升性培训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30人(普及性培训400人、提升性培训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五河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7300人(普及性培训5920人、提升性培训13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850人(普及性培训3100人、提升性培训7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00人(普及性培训1470人、提升性培训4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450人(普及性培训135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怀远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6460人(普及性培训11010人、提升性培训545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8580人(普及性培训4500人、提升性培训408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280人(普及性培训5110人、提升性培训117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500人(普及性培训140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固镇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490人(普及性培训3130人、提升性培训136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820人(普及性培训1500人、提升性培训3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普及性培训1630人、提升性培训94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二)市本级任务

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500人(普及性培训2900人、提升性培训6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700人(普及性培训17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00人(普及性培训1200人);农民创业培训600人。

三、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组织实施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重点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训组织实施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四个办法”、“五项制度”等执行。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311号)执行。

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97号)执行。

4.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主要面向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培训,使技术指导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提高应用农业科技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有关要求执行。

(二)分对象开展培训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各层次培训对象明确。

1.普及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23860人。

阳光工程培训11300人,主要培训农机手(使用与维修)、植保员(机防手)、农技协负责人、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及有转移到城市务工就业意愿的农民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9810人,主要培训油料和棉花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不包括养猪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750人,主要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

2.提升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8970人。

阳光工程培训5200人,重点培训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渔业船员)、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内检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沼气工(建池与维修工、沼气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重点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和村级农技员(专职、兼职)等。

农民创业培训对象均列入提升性培训范围,全市培训1000人,主要培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村经纪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00人,重点培训技术指导员。

(三)分层次差别补助

1、普及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天)。补助标准为人均35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30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各地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可按照培训不同类别、不同时间,实行差别补助。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种养大户(不包括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18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人员、渔业安全管理员和村民组组长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24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4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每个项目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分别进行不少于6次、4次技术指导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约22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2、提升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4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补助标准为人均约51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46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天(24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村级农技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555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调查、创业设计、岗位实习和指导服务等环节,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3天(2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9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80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提升性培训尽可能安排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干部学校培训,并聘请部分省内外有关专家担任培训教师。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2月-2012年1月)。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查,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公开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分解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二)项目实施(2012年2月-11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选定培训学员,选聘培训师资,安排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样、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质量。项目实施周期1年,各县(区)要于10月底前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三)总结考核(2012年12月)。各县(区)在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并上报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和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纳入民生工程考核总分。市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训需求。全面深入开展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规模和重点培训对象。一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着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区,对拟转移就业农民,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场和效益这个主题,从主导产业、农民家庭重点经营项目和务工要求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充分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农民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高中等院校,特别是各级农广校、县(市)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对象,规定培训内容和时间,逐步实施模块化教学。从今年起,农民创业培训的所有培训对象,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机手、植保员、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沼气工、乡村旅游服务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粮油棉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和茶叶)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村级农技员,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的技术指导员等,均将按照省统一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培训。

(四)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级农委利用各种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训基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开展结对行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严格基地认定。切实按照基地认定条件,面向社会择优认定培训基地,确保认定的培训基地具备资质要求以及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培训条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