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28: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动画电影的优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动画电影及电视动画的定义
要对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进行优势比较,就需要区分两者的定义。
动画电影,主要就是指以动画制作为主的,通过运用多种制作方式来制作的电影。其中,包括了剧场版电影和OVA(原创动画录影带)两种形式。从动画电影的取材上来说,很多都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从时间上来说,动画电影的时间一般在60-90分钟最为常见。
电视动画,用我们所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指的是在电视频道上播映的动漫作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动画片。电视动画的取材内容上来说,很大部分都是根据小说、漫画中来延伸出来的。在电视动画领域上,日本电视动画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发展迅速。从时间上来看,以日本的电视动画为例,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一周一集,每一集时长从20到25分钟不等。另一种有少数情况采用每天播出,但时长一般为数分钟。
二、我国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发展史
我国的电视动画历史源远流长,从1960年初到1980年的中期,我国在电视动画的出品种类上,要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且从内容上和艺术欣赏性来说,要远高于后期发展迅速的日本和美国。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早期的很多动画都是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的电视动画的影响来制作。但自90年代起,我国动画逐步走向衰落,虽然现今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迅速,但充斥于中国动漫市场的大部分仍是日美动画。
《宝莲灯》作为我国第一部通过利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在1999年成功上映。此后中国动漫产业走进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动漫公司和动画产量持续增长,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涉及动画制作公司企业达到120多家,比20世纪80年代我国动漫制作企业数量增加了5倍。动画电影也愈发吸引眼球。
三、电视动画与动画电影的各自生存优势
(一)两种形式的分类
从类别分,电视动画分为单元剧和连续剧两类。单元剧的整部作品构架于同意背景之上,但各集之间联系甚少,部分作品的每一集可视为独立作品。此类艺术形式主要观众群体为少儿。
(二)两种形式的播放媒介
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从播放时间上来说,动画电影播放时间长,而且需要的播放场地比较固定。需注意的是5周岁以下儿童对于电影院的视觉及听觉冲击力不具备反应条件,应尽量不去观看。
电视动画主要以电视为载体实现播放效果,且存在于家庭环境中,家庭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故其冲击力远不及影院。其播放时间为每日固定时间,一般为下午五点至七点,正是儿童休闲娱乐的时间,适合观看。
(三)两者制作水平不同
动画电影在制作的时候,采用统一的时长标准。从制作手段来说,动画电影就是用动画的手段制作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要求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在角色造型上要注重三维的视觉特点,让观众可以在各个角度去观看;从音乐音效上,要求技术质量的同时,注重逼真的画面感和立体音效。动画影片的长度控制60-90分钟,与动画影片不同的是,电视动画是分集分阶段的。
四、发展前景
动画电影在迪士尼的几部动画大片成功上映后,受到了影迷的青睐,动画电影从此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美国在当时的动画电影市场具有很强的领导力,但现在提到动画电影,除美国迪士尼外,很多动漫企业都在制作独有的剧场版,观看度极高。且很多动漫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批粉丝,所以剧场版一旦上映,票房可观。
电视动画则除通过电视进行播放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在网络进行免费或适当收取一定费用观看来吸引更多儿童的关注。
五、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话水平的日益提高,生产、生话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升。然而我国有些地区的配电网还存在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因此,必须加快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一、应用
(一)配电自动化实施目的。配电自动化实施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保证供电安全、稳定,以配电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并进一步改善服务,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减少各种损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配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电力系统改革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配电自动化实施原则根抓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的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开放性、扩展性和容错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于一身的综合系统,具有在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网管理等现代化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配电自动化应本着“统筹考虑,全而规划,分步实施,汁重实效”的原则。
具体来讲,配电自动化实施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满足十年以上的使用要求;第二,技术可靠并且投资回报快,社会和经济效益大;第三,可升级,随着配电网的发展可以不断完善。配电自动化应满足以下功能:可以多电源供电、环网供电并自动隔离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判断接地、相间故障类型,并具备可调节的重合闸功能;主变电站可以实时监控、管理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自动定位并快速切除故障,将停电时间和范围控制在最小;控制中心通过计算、传递可以实现信息交换、命令发送等操作;配电网自动化可以与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共享资源。
(三)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配电网自动化指的是配电网运行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是实现信息集成、用户服务的现代化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配电网自动化从原有的功能独立的自动化系统转变为电力资源的多方面综合利用。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包括开闭所、馈电线路、调度自动化等内容,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接收全局电网和配电子站的运行信息,通过调度决策系统的计算、处理得出运行策略,从而保障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配电网自动化是一项规模大、投资大、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现有信息和各项资源,以降低配电自动化建设成本和实施难度,提高建设水平。配电自动化模式方案应先规划实时监控环节,提高供电可靠性,再规划管理环节,提高供电经济性。配电网自动化对功能的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实时性是保障供电安全、可靠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必须首要考虑,其它功能可以在实时性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和不断完善。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需要以远程抄表自动化来提高供电经济性,并实现配电管理和负荷管理自动化,以降低电量损失,提高管理水平。
配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需要采取从小到大、逐步实施的策略,及时总结经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可能涉及的技术问题,例如通信是否可靠、便宜、可发展;其次要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的种类,例如通信可以使用光纤、载波、无线等方式;再次要分析最优的解决方法,例如通信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光纤或是载波等某种方式;最后,试验,通过小范围试验来检验该解决方法是否可靠,在通过小范围试验之后,可以逐步扩大试验范围,以确保大规模使用中该解决方法也具备适用性和可扩展性等优势。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由网络设备连接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各个子系统,形成实时网,实现信息资源在整个系统内部的共享,配电网管理中心也可以通过连入实时网的设备对配电网进行管理。其中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中心站、子站、终端三个层次,实行分层控制。
配电网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包括RTU,还包括FTU。通过RTU可以收集实时数据以实现数据处理功能和监视控制等功能,通过FTU可以收集馈电线路的实时数据以实现远动功能。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即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简称SCADA),通常分为常规和扩展两部分功能。其常规功能主要有数据采集、报警、时间顺序记录、扰动后追忆、远方控制、远方调整、计算、统计、趋势曲线、历史数据存储、制表打印、事项记录、对时、模拟盘接口、通道监视、安全保护、远程维护等等,其扩展功能主要有无人值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远方投切、远方整定、生成变电运行报告、搜集变电站故障、网络拓扑作色、识别并隔离故障、显示地理接线图、网络重构等等。
通信网络方面,需要根据配电网分层分区的特点进行设计。通常电压等级不同或相同电压等级情况下的不同母线是独立运行的,采用适应配电网结构的分层分区设计的通信网络能够保证通信畅通并保持管理、运行以及维护的一致。通信网络的介质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因素,通常城域网可以利用光纤介质,发挥光纤网大容量、高速度的优势,能够解决城域网站点数量少、信息量大的问题,而且避开了光纤介质不适合多站点网络的弱点。中层数据网可以利用光纤或是电力载波等作为通信介质,由于中层数据网具有设备数量多、单台设备信息量小、信息需要实时传输等通信特点,选择光纤可以发挥光纤网抗干扰性好的优势,但无法发挥光纤网大容量、高速度的优势,且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串入的节点会不断增多,将导致光纤网可靠性降低、速度减慢、维护检修等工作量增加,使光纤网失去优势;选择电力载波可以发挥其便于安装、扩展的优势,而且节点扩展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但电力载波的速度较低,抗干扰性能也较差。
二、优势
(一)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自动化能够通过环网供电等方式,借助馈线自动化系统对线路进行检测,自动定位故障并隔离故障区段,保证其它区段供电的稳定。
(二)扩大供电能力
配电网自动化通过实时监控能够及时调整系统运行,并提高用户侧管理水平,提高供电和服务质量,从而逐步扩大供电能力。
(三)降低线路损耗
配电网自动化能够优化网络结构,通过无功配置降低线路损耗。另外,还可以优化运行方式,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减轻劳动强度
通过实现故障检测、定位等工作的自动化,可以降低管理和维护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与此同时,还可以节省维护费用,避免重复投资,节省配电网建设投资。
三、总结
配电网自动化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电力企业必须牢记自身责任,加快、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为居民、企业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稳定的电能。
参考文献:
[1]蒋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及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1).
一、 故事构架的创新
该影片取材于《西游记》,但却是老瓶装新酒,运用旧题材演绎新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创作团队摆脱了原作西游记的故事框架的包袱,编剧轻装上阵,融入新的价值观和好莱坞经典的故事表现手法,挖掘东方元素神话题材,对原著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演绎。并以全新的三维数字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如来佛主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再次遇到了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自我,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一部动画电影如何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核心的部分应该靠有趣波折的故事情节。制作“西游记”题材的动画片显然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恰恰是因为“西游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大圣归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观众对题材的陌生感,使用这块金字招牌老瓶装新酒的策略,以西游记文化为该影片的突破口。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不仅让整个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也对社会文化价值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难看出《西游记》原著文学中所输出的一些价值观已经和现代人产生了冲突,但是创作团队并没有背负着《西游记》原著的价值观这个包袱,而是跳出了大家原有熟悉的故事进一步的拓展原著的故事,使故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价值观。
比如笔者就很喜欢喜欢《大圣归来》里,反复强调齐天大圣孙悟空“打不死”和孙悟空玩偶“失而复得”的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这象征了每个人的童年的简单信仰,也象征了随着时光的老去。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看着听着孙悟空的故事长大的,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心中孙悟空,尽管对这个东方英雄无比熟悉,但依然会满怀期待。题材是旧的,演绎的故事却是新的,迎合了观众对新鲜故事的渴求,这很大程度上给了观众一个惊喜。满足了观众的精神审美需求。一边让观众吃惊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外,同时也演绎了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故事让大家津津乐道。
小朋友喜欢片中孙悟空的帅气、卡通化的江流儿、呆萌的土地公和山妖们热闹的追逐打斗,而大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落魄的齐天大圣内心的勇气与信心,虽然被封印了法力,却依然能排除万险,勇敢地去解救被山妖抓走用来祭祀的童男童女们。最后破除封印,找回真正的自己,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一历程简直就是我们每个成年人内心英雄主义的写照。同时影片采用这种叙事策略种不但吸引了低龄观众,也成功的打动了成人观众,让影片不再充满低龄化“幼稚可笑”行为和单纯快餐式的打斗叙事方式,而是巧妙地契合了成年观众隐秘的童心,与其影片是在说大圣归来,不如是在讲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内心被世俗掩盖已久英雄侠义情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圣归来》即是孩童的英雄梦,也变成了成人的理想国。
二、 角色形象创新化设计
说到本片的角色,我们在这部片子所看到的孙悟空形象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角色大不相同,大部分观众对孙悟空等形象还停留在万氏兄弟《大闹天宫》以及1986版六小龄童老师所演绎的孙悟空,而这些版本的故事情节也突出了孙悟空的“猴性”,刻意强调了动物的一面,但是我们在《大圣归来》看到的孙悟空和以往的不一样,他不再抓耳挠腮,上蹿下跳,总是一副心事重重、忧心忡忡的样子,更像是影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更强调了具备人性化特征的孙悟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这位东方武侠英雄本该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千年桀骜不驯无人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一路斩妖除魔不留情,再加上七十二变,神功护体简直就是英雄的范本,自由的化身。而在电影《大圣归来》中,本片中那个失去了法力、落魄潦倒的大圣,充满着烦恼,自我迷失过程中,遇到了对他信赖与崇拜江流儿,并帮他找回勇气和信心。江流儿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与执着激发了大圣,让他找回最初的自己完成自我救赎,让大圣在拯救世界之前,先是拯救自己。这一点也同样契合了中国文化中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概念,英雄们要想拯救世界,必须得先学会拯救自己。使得孙悟空这个角色更具备一个平凡人的特征。
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萌萌的土地公、好莱坞风格的山妖、好吃憨憨的猪八戒等角色,这些都反映了,创作者们开始花心思琢磨角色的造型, 跳出了西游记文化固有的形象造型,赋予角色新的内心世界和形象。《大圣归来》看似在描写孙悟空这个角色,其实在描写我们平凡人的心内心世界。至于电影观众,真的已经不在乎这个孙悟空和以前的孙悟空像不像了,因为观众已经认同了这个大圣的内心世界。
三、 画面风格元素
在笔者看来,《大圣归来》画面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场景设计等方面已经开始接近好莱坞动画片的图像质量,换言之,这是一部在技术上最为成熟也最为用心的当代国产动画。独具中国元素的画面气氛和画风,在同时期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标杆。
从整个片子来看,创作团队也下功夫琢磨了一番。我们看到山水是中国的山水,建筑是中国的建筑。如市井街头皮影戏、屋角一枝梅的烟雨、大桃树下红扑扑的果实、石拱桥青苔,山前江畔的帆船、红色的灯笼、江流儿和师父借宿的小镇子、青石板路、弯弯的拱桥、飞檐斗拱。都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似乎你在浙江、江苏、四川,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建筑中国的山水。如江流儿母亲跳崖的山、那种在悬崖边上修一条路,一队人慢慢走的影像,是中国人意义的“险峻”。当江流儿误入猪八戒庙的时候,他抬头看见威严的四大天王,这种感觉,同样是我们童年对神魔的记忆和印象。这些细节《大圣归来》都表现出来了。本片中反派角色妖王混沌的老巢造型则以山西的悬空寺为蓝本,又融入了巫山的悬棺群的元素,我觉得这些元素中国观众一点儿都不会奇怪的。影片中人物的服饰也充满着中国元素。如和尚的造型,月白色的僧袍、草鞋、背篓以及都是中国独有的,而山妖变身为客栈老板娘,身上的服饰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而本片唯一的遗憾是,一些镜头中角色的动作不够流畅,处理草率,一些动作以及特效并没有展现到位,这也是国内缺乏动画新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创作者使用的创意符号、元素的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这部影片都时时刻刻告诉我们,这是一部中国的动画,讲的是中国的故事,展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东方世界。
四、 音乐表现
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元素必定运用中式风格音乐演绎最恰当不过了,影片音乐一方面使用了老版《大闹天宫》的经典配乐,重现儿时观看《大闹天宫》那种激动,另一方面又使用了不同的乐器来演绎出来音色去塑造不同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片中此时的孙悟空在历经了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从昔日战无不胜的齐天大圣落魄到现在“一只普通的臭猴子”,这种巨大的落差以及把他的自信击得粉碎,但此时的孙悟空心中依然还存在对自己侠义仁心的期望,到后来踏上保护江流儿以及傻丫头过程中被江流儿的点悟,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这些场景中悟空出场的音乐既参考了老版《大闹天宫》的经典音乐,也使用了好莱坞西部片抢手出场的旋律,让孙悟空形象显得更酷。此外还使用了特别的低音来强化孙悟空内心孤独和沧桑的感受,随着剧情的发展孙悟空的所使用的配乐音色越来越温暖饱满,音色的变化巧妙地暗示了孙悟空内心的变化过程。江流儿出场的音乐则用了单簧管、双簧管等音色清脆明亮的乐器,来表现江流儿活波、童真的一面。萌萌的“土地公公”出场则用了些高音的笛子,感觉很调皮。在表现妖王混沌的时候,运用了我们不太熟悉而音色风格接近中国鼓的日本的“太鼓”,因为在日本太鼓本来就是用在驱鬼仪式中的。“太鼓”的音色和中国鼓比起来更具备阴森、诡异的感觉。这些不同的乐器所演绎出来的音色及声音都强有力的塑造了角色的形象和性格,让角色形象在荧幕上更为丰满立体。
——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观察
编者按 让票房飞涨!让票房飞去!做电影最终目标的是票房!
做这一专题的初衷并不是想为中国动画电影下方抓药,因为市场永无规律可言。
只是希望通过不同的视角、声音,让动画人了解电影人,让电影人了解动画人。
因为,一旦携手互信、分工互补的模式形成后,价值远大于过亿的票房。
感谢《魁拔》、《兔侠》、《赛尔号》、《摩尔庄园》甚至是《藏獒多吉》,因为你们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大家去尝试!去冒险!
2009年上映16部动画电影,其中《喜羊羊》卖了8500万人民币的票房,中外合拍片《阿童木》买了4575万人民币的票房。2010年,国产动画影片的排片场次是16万,观影人次是106万,这两个数据都低于2009年。2010年动画电影有1.27亿人民币的票房来自《喜羊羊2》,也就是说去年高于09年的3000万票房,是《喜羊羊》带来的观影人次和票房的增加。2011年,1—8月动画片的总票房已经实现了12.2亿,远远高于10年和09年。总共上映23部动画电影,数量已超过2009年全年的两倍,其中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3》、《熊猫总动动员》、《劳拉的星星在中国》等11部国产动画片。《喜羊羊3》的票房达到了1.48亿,再次刷新了国产电影的近年来最高票房。国产动画电影的数量净增,逐渐形成规模,日益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动画电影在市场中的份额也快速增加。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节节高升,国产动画片的数量是增加了,票房也增加了,但是它占的票房份额只有35%。上世纪90年代初,内地观众逐渐被好莱坞的动画电影所吸引,外国动画电影在这块市场蛋糕中所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自2009年至今,连续三年国外动画电影的票房都占市场份额的65%以上,仅靠一个《喜羊羊》是不会改变这种状况的。但怎么扩大市场份额,不光是动画电影人自己的事情,宣传发行院线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动作。《喜羊羊》适合市场机制,但是这种长线投资的系列能批量复制吗?中国动画电影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我想这两个课题大家应该研讨一下。
合拍片无疑是帮助中国动画电影快速成长的一条道路。从2009年的《阿童木》到2010年的《熊猫动动员》、《老夫子》等合拍片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首先为中国动画电影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这就为下面的工作打造了坚定的基础,通过合拍使中国电影人更理解国外的模式,包括制作、发行环节。中国动画电影在未来三到五年将保持更快增长,中国元素、中国制作、中外投资、中外营销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中国国产动画电影海外市场将快速增长,合拍将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通过国际化的合作会不断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水平,合拍实际上用国际技术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无论在题材、故事构架还是在电影语言、营销策略上都将推动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对电影市场也有很高的预期。前一段我也和很多公司进行接触,我了解有三家公司,在明或后年准备筹备动画合拍片,里面包括一些3d动画片,投入成本也较高。未来几年动画电影市场增长力将有可能超过整体电影的增长力,成为最后有增长力的市场。用数据来说明一下:2010年,动画影片占国内总票房的5.2%,2011年前8个月占国内总票房的15.4%。
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有望在三年内形成一个清晰的市场细分,成熟的观众群体,大幅度提高动画电影的市场。目前国内约有8000多块银幕,统计学分析指出,银幕数与票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每增长一块
转贴于
荧幕,票房平均增长224万元。市场到处是黄金,但没有内容支撑无法把产业做大做强。国产动画电影应从提升影片质量入手,改变发展观念,发掘动漫电影题材才是市场增长的关键。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从今年上映的几部动画电影来看,有三部电影都是改编自知名网络社区游戏。其中包括将在10月上映的《洛克王国!圣龙骑士》。据了解,优扬传媒动用了相当于用三个亿的广告置换,以达到该片的宣传效果,这部影片目前初步定的联合发映方是新影联、万达和英石安纳。我相信,在暑期档后,这又是一部引爆动画片市场的动画片。同样近期上映的《摩尔庄园》,首周1200万的票房,也是同类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为国产动画指明了方向。明确定位,创意先行,注重营销才是赢得票房的关键。这些影片都是针对5到12岁的儿童,其中大约有8960万儿童在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想访问虚拟的世界,或者其他儿童娱乐社区,这是一个市场机遇。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还是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品牌,没有培养起一批相对稳定的观众。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使电力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电力企业要重视输电工作的发展,在用电工程中应用自动化系统,如:电子信息技术等,使电力系统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一、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应用优势
社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对电力企业加以重视,电力企业在为人们供电过程中,必须利用电网传输电能,而输配电机器用电工程的自动化应用,能够增强输电安全性,具体优势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企业对电网实施监控
在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清晰的显示出电力运行及电气数据,用户能够更好的对输电系统以及相关数据加以监控,随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电力运输情况进行指挥,灵活、及时的管理电力运输。同时,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电网存在的问题,自动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有利于降低电能损耗
在电力企业对电能进行输配的过程中,输配电及其供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可以将电能的损耗将至最低。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损耗是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而输配电及其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利用网络化管理方式,优化电力输配系统,促进相关电网设备的实践应用,促使电网设备可以对电能进行高效匹配,降低电能损耗,使电力企业的输配电成本也随之降低。
(三)有利于电力企业及时排除故障
在电力企业输配电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排除,后果不堪设想。而输配电及其供电工程自动化技术,本身就带有自动报警装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存储故障数据,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而将预防故障的措施或是故障恢复措施显示出来,使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排除故障。
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电力企业应用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能够对其正常运行产生相应影响的因素,严重制约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执行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对这些影响因素仔细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技术开发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一些电力企业因为资金等问题,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要求,不能科学、高效的进行电力运输,使电力企业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对电力技术进行开发,通过与其他企业单位或是学校的合作,收集资金,使开发出来的技术能够适用于电网的运行[1]。
(二)电能损耗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电力企业输配电过程中,电能损耗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此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电网设备的落后,或是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电力资源的浪费量的增加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此问题,降低浪费情况。
电力企业在应用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起奖惩与责任制度,将电能损耗问题与工资联系在一起,为工作人员树立节能意识,使输配电电能消耗问题逐渐减少,。同时,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使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企业要对机械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在采购过程中,仔细查看机械质量,要求供货商必须具有相关合格证书,在保证机械设备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电能的消耗[2]。
(三)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及解决措施
在电力企业中应用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不能稳定的开展电力输配工作,也能科学的对其实施相应的管理,致使输配电系统存在问题[3]。
电力企业应该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制定激励制度,引进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使其技术水平能够及时的提升,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电力企业要想得到了持续发展,就要保证电能运输的安全性增强。电力企业要利用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管理意识,重视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要意识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电力能源的消耗,大力开发输配电技术,保证电力企业能够得到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动画电影的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不同,动画电影是结合了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包括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哲学等众多艺术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内容的表现方面,动画电影比传统的动画片更具有集中性,即动画电影可以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将动画片连续性的故事进行浓缩、概括、总结并加以升华。在思想主题的表达方面,动画电影因具有电影的艺术特征,因此比传统的动画片更具有艺术性和内涵性。与此同时,动画电影因为包含了动画艺术元素,与传统电影相比,无论在内容、主题思想的表现、表达方面都更具有优势。本文以动画电影《天才眼镜狗》为例,对动画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该类电影题材的优势进行归纳和概述。
(一)动画电影对于影片语境、氛围等要素的构建方面的优势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数字媒体、电脑科技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元素是整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艺术元素构成了整部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片《天才眼镜狗》中,制作公司充分利用了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手段,通过绘画、音乐、电脑技术等手法对影片的画面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表现,在构建电影语境、氛围方面更加贴近影片的题材、主题和内容。例如,为了更好地营造影片中的温情氛围和家庭主题,影片在对背景、人物等内容进行描绘时,制作方都选择了饱和度较高的暖色系颜色,其中当影片内容涉及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影片中画面的整体色彩略微的被赋予复古的昏黄色,而这样的在色彩上的大胆处理,得益于动画制作本身的优势所在,与传统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大胆的运用色彩,以表现影片中的背景、环境等重要元素是动画电影的优势之一。又例如,在片中,无论是皮博迪父子在现实都市的高科技生活,还是父子俩穿越时空的历史冒险经历,其所涉及的背景、场景、甚至是大的战争场面,都因为电脑技术和一致的绘画风格而毫无违和感,而在传统的电影拍摄过程中,如何使背景、道具、争斗场面等内容在影片中保持一致是导演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因为动画电影本身具有动画的戏剧性,所以,在影片中过于夸张的音乐、人物语言、配音效果等等在不会显现得突兀的同时,反而使得影片更具有幽默性。例如,为了更好地描绘法国大革命时期凡尔赛宫中的奢华场面,制作方选择婉约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而当贵族阶级与贫民发生尖锐的冲突、矛盾时,影片的背景音乐则变为节奏性强的交响乐,以表现矛盾的激烈。由此可见,与传统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在对背景、氛围、影片语境方面的构件上更具优势。
(二)动画电影《天才眼镜狗》在叙事表达方面呈现的优势
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在叙事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灵活性和生动性。首先,动画电影在叙事表达方面不受传统拍摄手法的制约和束缚,即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制作方可以根据剧本的要求或自己的意愿,利用数字媒体、绘画等多种手法达到所预期的艺术效果。例如,整部影片没有依靠传统意义上的长短镜头的交换等来表现影片叙事表达过程中情绪、情感的变化,而是通过背景的切换、画面中人物角色的布局、绘画过程中对于色彩的使用等实现预期的艺术效果。如皮博迪在讲述自己幼年被人遗弃,又无人认领,最后只能靠自己奋斗来获取成功时,在影片的单幅画面中同时插入多个画面,分别对皮博迪学艺习、运动、艺术等行为进行表现,从不同的方面来对于其努力的过程进行叙述。其次,在影片叙事表达方面,动画电影更具有灵活性,或者说动画电影比传统电影更具有天马行空的艺术特征。影片《天才眼镜狗》即可以定义为历史题材电影又可以定义为科幻题材电影,这是因为在制作方对影片进行叙事和表达的过程中既将大量历史元素融入其中,又赋予影片以科幻色彩,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影片中的皮博迪先生可以乘坐自己制作的时间机器穿越时空,拜访历史上各类知名人物及参与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当然这样的构思和表达在传统电影中也曾出现,但是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演员、背景、道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效果远不如通过绘画、电脑技术等艺术手段所获得艺术效果。因此,我们说在叙事表达方面,动画电影具有灵活性、生动性和创意性等艺术优势。
(三)动画电影《天才眼镜狗》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优势
在任何艺术形式的作品中,语境氛围、叙事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整部作品最为重要的三个部分。在传统电影中,人物角色的塑造除了剧本本身所规定的关于人物角色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扮演影片中人物角色的演员的个人表演也在影片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受到演员表演对于影片中人物角色的影响,制作方只需要根据人物角色的特点,运用绘画、数字媒体等艺术手段在影片中建造出自己满意的人物角色的形象和相应的动作举止、衣着打扮,就可以使人物角色在影片中依据剧本设定的情节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对人物形象做出准确、完美的塑造。例如,在影片中,制作方利用绘画和数字媒体技术,成功地在影片中勾勒出了皮博迪先生这一角色,使一只狗具有人类的行为,可以直立行走,并且拥有智慧头脑,可以和人类自由进行沟通。在传统电影中,皮博迪先生这一角色形象无论是怎样塑造都是具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动画电影中,动画艺术的表达手法可以轻松地将皮博迪先生成功塑造出来。同样,在对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传统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受到客观因素的诸多影响,人物角色形象基本与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无差异,而在动画影片中,制作方则可以利用动画元素,对人物形象的外貌、身材等进行改动,或尊重现实实际形象,或进行夸大处理。例如,在影片中,人物角色在相貌上基本保持了现实世界中相貌,但是在身材上则大多在原有的比例上进行了更改,使人物角色的头部大于身体,四肢比现实中还要细瘦、灵活等等,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从外形方面增添了不少幽默感,更令人觉得亲近。然而,动画电影中对于各个人物角色的配音使人物形象在影片中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影片中,皮博迪先生的声音偏向冷静,但又不乏唠叨,这就体现出了皮博迪先生作为一位学者和作为一位父亲时对儿子表现出的关爱。又例如,在塑造玛丽王妃时,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在后期配音中制作方赋予其类似于意大利歌剧的腔调,从侧面来表现这一人物形象在生活、政治等方面的荒谬性。由此可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动画电影具有灵活性、形象性的艺术优势。
二、 动画电影《天才眼镜狗》中的人文主义
近年来,动画电影逐渐占据电影市场并获得公众认可和欢迎,不仅仅因为其在艺术表现等方面比传统电影更具有优势,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具有观赏性,更是因为,动画电影可以将娱乐性和思考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影片达到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以影片《天才眼镜狗》为例,观影人不但可以目睹皮博迪父子穿越历史的冒险经历,还可以通过其冒险经历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新的认识、理解,其中人文主义是贯穿影片始终的重要内容。
(一)人文主义的含义
可以说影片《天才眼镜狗》的全部内容就是对人文主义定义的一种全方位的表现,即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反封建反教会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其反对“神本”,主张“人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等。在影片中,皮博迪先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可谓是志同道合的好友,这一点明确的表现出了人本主义的振兴时间。同样,皮博迪先生本身是一只具有异能的狗,而“狗”的身份可以引申为现实社会中原本受到公众排斥的种族、特殊的弱势群体等。同时,尽管在影片中曾存在类似于银枪鱼小姐之类的人对皮博迪先生表现出恶意,但影片最终却以大团圆结局,从而表现出了人文主义中的“自由、博爱、平等”主张。
(二)人文主义发展历程
在影片《天才眼镜狗》中,时空穿越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在众多的历史事件中穿越并与众多著名人物交谈甚至发生争斗成了影片的卖点之一。而这些穿越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皮博迪父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其串联起来还反映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历史,更重要的是其将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简单扼要的表现出来。例如,在古埃及皮博迪父子利自己的智慧带走了原本该为法老殉葬的潘妮,这表现了在古埃及时期先哲所提出的摆脱神的控制,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主张,而这样的思想主张正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起源。制作方利用“穿越时空”在影片中既描述了西方文明发展史,又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使影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整体发展情况表明,我国动画产业正在努力告别单纯追求产量、规模的发展阶段,开始朝着创作精品动画的方向迈步。
为了更有效地整合优势资源,卡通频道也越来越不局限于仅仅作为播出平台,它要更加全面地发挥作用,不只助力动画电影的宣传推广,甚至直接参与动画影片的研发和制作。其中,有的卡通频道只是作为宣传、发行环节介入大产业链,如江苏优漫;有的则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大产业链的布局,如上海炫动。
卡通频道的角色转换是必然趋势,是基于产业发展的商业选择。
跨界联合 全面发展
从2008年的首部华语武侠动画电影《风云决》到五部累计高达6.7亿票房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这几年在动漫和动漫衍生等业务上都有很大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收益。
该公司于2009年成立,由哈哈少儿、炫动卡通、SMG影视剧中心的动漫部和东方广播公司、幻维数码整合而成。炫动的业务覆盖动漫全产业链,形成了动漫创投、媒体运营、产业拓展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并试图在未来借助全产业链优势探索新的动画电影创投模式。
炫动在成立之初即确立大平台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但并不全部参与每一个环节。换言之,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之下仍然有业务偏重。上海炫动传播公司总裁杨文艳说,炫动的定位就是投资运营。
很显然,拥有电影出品机构和电影发行公司双重资质的炫动早已经超越了“播出平台”的概念。但毕竟播出平台是炫动介入动画电影运营的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搭建了相当立体化的媒介组合,涵盖电视频道、广播频率、专业杂志,甚至包括会展活动。这些媒体资源优势无疑是炫动拥有足够信心参与投资、宣发动画电影的重要原因。
炫动电影事业部经理何宇介绍说,现在国内的动漫频道与动画电影的合作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频道投资相关的动画影片,然后用自己的媒体优势为影片做推广宣传;第二种是除了投资之外兼做动画电影的发行;第三种是不参与投资,只是作为名誉出品方,但会分享该电视频道传播区域辐射地区的票房。炫动的业务涵盖了以上三种合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案例,是2011年由腾讯游戏、优扬传媒、上海炫动传播三家合作推出的动漫电影《洛克王国》。三家合作形成一个十分开放的平台,整合了腾讯、优扬以及炫动的资源,充分发挥在线、在场、在播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将于今夏全国公映的全球首部3D华语武侠CG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由炫动传播联合玄机科技、东方星空以及骏梦游戏共同打造。在日前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炫动启动了“聚·炫”动画电影产业体系,意在整合各个行业领域的优势合作伙伴,缔结跨界联盟。
联袂出击 精耕细作
江苏优漫卡通卫视营销总监刁仁勇认为,卡通频道介入动画电影产业是必然趋势。
首先,卡通频道的核心观众群是4-14岁的孩子,而动画电影的受众也大致如此。受众的同类性,是二者联合出击的重要诱因。想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影院去看动画电影,需要更多的动漫频道为影片来做宣传和推介。其次,则是政府希望卡通频道成为动漫全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频道要介入整个动画电影的生产中来,而非仅仅作为一个播映平台。
从目前的中国动画产业环境来看,拥有播映平台的卡通动漫频道,对孵化动画电影作品的把握更大一些,更重要的,他们也具有很多动漫公司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调查表明,在动画资源(包括地方动漫文化和地方动漫频道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充裕的地区,当地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渴求度也相对较高。这也是近几年不少国产动画电影的出品方开始联手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各卫视动漫频道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动画电影整体定位偏向10岁以下低幼观众人群的时候,动漫频道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有力的营销推广渠道,对当地观众的观影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2012年底,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优漫卡通卫视参与出品的动画电影《巴啦啦小魔仙》《洛克王国2》相继。这两部动画大电影的其他出品方还有腾讯、奥飞动漫、优扬传媒等业界精英。优扬传媒副总裁、卡通先生影业公司董事长王磊直言,与频道合作,最让他们看重的就是“优漫卡通卫视的品牌号召力和团队战斗力”。
在复兴与繁荣身后,一种被后现代文化学者称为“新混血儿”的现象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流行,并逐渐呈现出一种以美国动画电影文化为中心,中国动画电影文化日趋边缘化的文化氛围。究其根源即是文化间对话的不平等。在这场文化冲击中该如何应对,保持住自己的文化,融入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中国动画电影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
文化产品因其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功能,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现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则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这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国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1]。正因为动画电影具有文化产品的这种特殊功能,美国动画电影在借助政治、经济、文化优势覆盖全球的同时,也把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价值和文化理念推销给了全世界,并深刻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民众,特别是作为动画电影消费主体的青少年的文化立场、文化认同和文化延续。
面对美国动画电影对其他国家文化认同的威胁,全球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对抗之声。欧盟建立了“媒介计划”以构筑欧洲动画片制作的工业机制,从而与非欧洲的动画产品相抗衡。中国也从2002年开始,在进口配额、特许经营、放映时限等方面实行政策性保护,一方面为了保护中国动画电影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国动画电影大举进入带来的美国文化全球化进行对抗。理论上看,对抗是十分必要并且有其存在空间的,只有通过这种国家文化意志的强硬化,才能建立根本性的文化保护方针,确保本土文化特征不被美国文化潮流所吞没。但现实表明,对抗并没有使中国动画电影发生根本性转变,视野中还是美国动画电影占据优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现实,对抗已无法阻挡中国动画电影加入全球化进程。在文化全球化中,中国动画电影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就必须适应国际竞争,这就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不可能通过对抗来获得国际地位和影响,欧洲也不例外。要获取文化竞争中的制胜之道,就必须分析和学习美国动画电影,通过文化对话的方式来参与全球化的文化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混血儿”现象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新混血儿”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全球化中由对抗走向了对话,这既是中美动画电影文化对话的产物,也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
“新混血儿”现象主要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在受到美国动画电影冲击后,在心理反应、文化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变化、渗透甚至扭曲的情况下,对中国传统动画电影进行反思和改造的产物。改造的大致方向是以机械模仿美国动画电影来代替程式化的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形式。这种变化虽然是对中国动画电影的重新探索和重新组合,但却是一个不够成熟的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带有一个很大问号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剧情设置的嫁接或移植。为了改变中国传统动画电影情节简单的弊病,《宝莲灯》(1999)嫁接了一段《狮子王》中辛巴与娜娜的爱情,遗憾的是这段半遮半掩、夹杂着友情与爱情的苍白情感没有能感动观众。为了贴近国际化风格,创作过《第五元素》、《深渊》、《异形》的法国剧作家让・纪劳为中国动画电影《魔比斯环》(2006)打造了一个完全美国式的科幻故事;《阿童木》(2009)直接移植自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再由美国编剧和导演进行好莱坞式的叙事改造;《超蛙战士》(2010)则更像是《星球大战》与《阿凡达》的合体。
第二,视觉表现的混搭风格。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基本上追求一种与作品内部及主题相和谐的外在风格。而在全球化时代,由于文化的碰撞,各种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相互拼贴,风格的统一性、主体性被忽略。《宝莲灯》(1999)中既有日式动画形象的少年沉香、美国迪斯尼主人公“爱人”形象的嘎妹、又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京剧花脸式的孙悟空、水墨山水特色的天宫场景;《宝葫芦的秘密》(2007)中典型迪斯尼风格的青蛙配角;《动物狂欢节》(2009)的动物形象始终难以脱离《冰河世纪》、《马达加斯加》的影子;《飞吧,霹雳》(2009)中的角色造型索性变成美国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的飞机版;《阿童木》(2009)为了强调其中国身份,为日本动画形象阿童木穿上了蓝色外衣,为歌娜的母亲加上了一个中国式的发髻,为机器狗的原型垃圾桶贴上了中国造的标签。
第三,制作方式的跨国化。在跨文化对话中,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跨国流通的文化产品地位被明确。美国迪斯尼公司与英国Pixar动画工作室联合开发制作的成功模式,和2003年颁布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2]中对中国主创人员比例要求的放开,为中国动画电影的跨国化制作提供了参照。一批国籍不明、身份复杂的“新混血儿”式中国动画电影粉墨登场。《魔比斯环》(2006)聘请法国剧作家让・纪劳和美国导演格兰・卡、编剧琼・吉劳德操刀制作;《银发的阿基德》(2006)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日本GDH株式会社联合出品;《宝葫芦的秘密》(2007)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先涛电影娱乐与美国迪斯尼公司联合制作;《麋鹿王》(2009)由中国科学院与《功夫熊猫》的制作班底联手打造;《阿童木》(2009)更是打出了中、美、日联合牌,由曾担任美国梦工厂艺术总监的华裔动画人张汉宁率领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制作;尚在制作中的《欧亚风云》(2010)则由中国欧亚世纪公司、法国Art’mell公司、美国网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新混血儿”现象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正面对待文化全球化的积极态度;但另一方面,业界的质疑、观众的非议、本土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失利又都表明“新混血儿”式的中国动画电影严重水土不服。因此,透过“新混血儿”现象,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对美国文化的迎合和妥协是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对话中的自我转型,但更是不平等对话带来的直接影响。
第一,美国动画电影带来的启蒙。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电影风靡全球。1995年《狮子王》在中国获得4130万元票房的同时,极大地挑战了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就极其震惊于该片的制作水准。美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成熟产业机制、国际化运作模式、大众文化的传统,使美国动画电影在全球无可置疑地占据了霸主地位。当然,美国动画电影在冲击中国动画电影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照。
第二,中国文化消费的美国趣味。全球化时代,动画电影传播载体的跨文化特性使其特别易受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动画电影的消费群体也随之进入一场全球化的文化消费运动中。中国的消费市场历来都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文化产业化,为美国动画电影打开了中国主流娱乐市场。一直以来,美国通过强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扩大其动画电影在中国的生存空间的同时,通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先涛电影娱乐与美国迪斯尼公司联合打造《宝葫芦的秘密》此类的合作经营和投资,建立中国的动画消费市场,辅以《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融合东方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来适应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再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传播美国文化来培养中国观众的美式趣味,从而孕育出了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动画电影消费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自觉地接受和迎合被美国流行文化同质化了的全球文化消费市场,而出现“新混血儿”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理论上看,全球化交流中,跨文化的对话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接受的平等意义上。但在现实中,美国文化的强势认同规则必然会影响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不仅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化中缺乏强势的支撑,而且得不到对强势文化认同的观众的关注。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动画电影在向市场妥协、向制作技术妥协、向观众的喜好妥协后,出现适应甚至是迎合美国文化的“新混血儿”现象,成为了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三
“新混血儿”现象的出现,确实给夹缝中的中国动画电影带来了短时期内的生存空间,也取得过一定的成功。但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失败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现象。《魔比斯环》、《阿童木》被评论界称为好莱坞式的中国动画电影,当是“新混血儿”的典型。在美国化的故事中加入中国化的元素,再以多国联合制作打造,不仅全球市场惨败,连本土市场也表现平平。耗资1.3亿元的《魔比斯环》票房仅获340万元,耗资高达8.2亿元的《阿童木》更是惨败到使曾成功制作美国动画电影《忍者神龟》的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清盘。中国动画电影希望通过“新混血儿”的方式获得本土市场和全球观众的认同,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相反美国动画电影《阿拉丁》、《狮子王》、《花木兰》却利用与他国文化的互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通过比较,或许可以这样定义,“新混血儿”式的中国动画电影是贴着中国文化“视觉标签”的美国式动画电影,而美国动画电影则是以美国面貌打造全球文化的美国动画电影。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动画电影“新混血儿”现象在文化全球化中出现的不可避免性,是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力量还比较薄弱的时候与强势文化对话的必由之路,但绝对不是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全球化中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文化对话中应采取怎样的立场和方式,是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全球化中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
第一,对话不是迎合和妥协。“新混血儿”式的中国动画电影已经清醒地告诉我们,在与强势文化的对话中,一味地迎合是无法增强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竞争力的,在失去市场的同时也失去了文化的主体性。《宝莲灯》对美国动画电影的爱情情节的机械模仿,只留下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浪漫、没有火花的半遮半掩的情感谜语,《动物狂欢节》、《飞吧,霹雳》对美国动画电影角色的生硬移植完全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对话应是文化间的交织渗透和互为作用,融合他国文化打造中国式的动画电影才是跨文化对话的真正意义。
第二,本土文化不可替代。理想中的动画电影文化环境,应该是在富于本土特色的动画电影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文化氛围。中国动画电影15年面对文化全球化冲击的生存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动画电影文化是无法替代中国人对本土文化情感释放的。票房胜过《千与千寻》的《麦兜故事》、低成本传统动画《黑猫警长》和《葫芦兄弟》电影版、票房3500万元的本土化典型案例《风云决》都证明,即使是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那些体现本土体验和审美经验的中国动画电影仍然可以在全球化冲击下获得中国观众的文化认同感。没有本土化,全球化也就失去了其重要的基准。
第三,本土文化需要现代化改造。面对文化全球化和美国动画电影的强势夹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机械模仿或生硬移植不是出路,因循守旧更不应提倡。文化是一个多变的自我改造过程,与其说是过去的遗产,不如说是一项未来工程。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今世界,文化的可塑性在不断提高。或许我们不应只把美国动画电影看成是文化的“入侵者”,而是动画电影文化全球化的“先驱者”, 从美国动画电影霸权形成的原因,分析本土动画电影发展的内在不足,学习优势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吸收、更新、转化为自身文化。全球化时代,本土文化必须融入现代化、国际化的潮流,对本土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文化对话,“打破强势文化的单音,实现全球化和本土化对立统一的双声语境” [3]。
注释:
[1]李天铎:《重绘媒介地平线――当代国际传播全球与本土趋向的思辨》,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国产动画电影的档期较为集中,市场指向更加明确;影片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其中既有轻松幽默风格的3D电影《兔侠传奇》,又有注重人文精神的《魁拔》、《藏獒多吉》。既有原创题材故事又有诸如《赛尔号》、《摩尔庄园》这样的依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动画电影。不难看出,创作来源多样、题材多样、技术手段丰富成为今年暑期五部动画电影的特点。
1.暑期五部国产动画电影投资与票房情况比较
很显然,出于影片投资方等诸多原因,电影院线方将欧美动画大片不同程度地安排出了暑期档,尤其是7月这个黄金档期。这就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市场土壤,同时也给了这五部影片同场竞技的舞台。
据8月末的票房数据显示:投资数额较大的原创题材影片如《兔侠传奇》(投资1.2亿)、《魁拔》(投资5500万)、《藏獒多吉》(投资6000万)三部影片票房均不理想,分别为2000万、350万、135万,投资与回报率比值极低。反观依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影片《赛尔号》、《摩尔庄园》的票房均过千万,其中《赛尔号》的票房达到了井喷的4200万,而其制作成本仅为1000余万。这让许多以高投入、大制作见长的制作出品公司汗颜。小题材小制作的影片独领,让人不可小觑。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以前期市场培育为特点的创作营销模式极大地表现了其市场优势,令人深省。
2.动画电影《赛尔号》、《摩尔庄园》成功的主要原因
影片《赛尔号》、《摩尔庄园》均改编自同名儿童网络社区游戏,其商业运作模式引来业界的广泛讨论,剖析其市场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获取了前期培育的市场、二是准确的受众定位。
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最大化地发现市场、最大化地满足市场”。而这两部作品恰恰很好地满足了这两点。制作方在策划初期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广泛地搜集市场信息,将已培育成熟的网络游戏市场资源直接利用,游戏用户直接就变成了潜在的观影群体,这样就做到了最大化地发现市场;在影片受众定位上并不追求全年龄层的“普及”,而是明确针对7-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一群体,并且将游戏中“健康、快乐、探索、创造”的主题直接转化为同名影片的主题,使游戏与影片的主题内容具有连通性,从而在将影片推向市场时迅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抢占有利时机。同时,正是由于这种连通性,使故事内容能够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可谓最大化地满足了市场。
3.国外改编类动画电影大放异彩,前期市场培育模式已孕育成熟
国外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注意到前期市场培育这一创作营销模式所带来的市场利润,市场资源整合进一步突出,改编的影片题材包括漫画、电视动画、游戏在内的不同市场领域。近年来日本及欧美国家制作的改编类动画电影已占据了整个动画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变形金刚》系列、《蓝精灵》、《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已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成为动画电影市场的一个新的支点。
二、前期市场培育营销模式的优势及其原因
《赛尔号》、《摩尔庄园》的成功让我们深切认识到前期市场培育这一新的创作营销模式的优势以及它所带来的巨额市场盈利空间,而归结其优势及原因可以从影片投资、制作和受众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
1.市场成熟,投资风险降低
对于影片投资方来讲,最关注的自然是影片最终的票房收入和市场美誉度,这关系到投入成本的回收、利润的产生乃至品牌的长期打造。而一个影片的题材、内容以及它所带来的市场前景成为前期投资立项时的一个必要的调研评估环节。经过前期培育且成熟的市场自然让这一风险降到了最低。近年来网络游戏市场的繁荣和长盛不衰使得其周边市场空间日益膨胀,商家及用户不再满足于游戏本身,相关配套的衍生产品、动画产品丰富了市场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这样的产业结构给动画电影带来无限的潜在市场空间,市场资源的跨界整合也成为了必然趋势。当这种市场资源整合的时候,原先市场的忠实客户直接变成了另一个市场的潜在客户,这种市场资源的移植是规模巨大的但同时也是轻而易举的,可谓四两拨千斤,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2.创作模式有章可循
动画电影的策划制作环节关系到最终作品的成败,即使在立项前期对影片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和数据评估也无法完全保证影片将来制作完成直至投入院线播映后能得到良好的市场预期和理想的票房。但前期市场培育这一营销模式几乎可以避免这一风险。原先市场的客户群就是影片的受众群,原先市场的卖点就成为了影片的卖点,如法炮制,影片的定位和策划不再盲目和冒险。与此同时,影片的人物设定、场景设定、风格定位等等因素有章可循,节约制作成本的同时又保持了与原先作品一脉相承的关系,这种“拿来主义”成为节约制作成本并实现理想市场回报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与原先作品在风格、故事内容和人文精神上要有较高的契合度,不仅在形式上更要在内容上与原作保持传承关系,否则,市场营销的结果将会前功尽弃。
3.作品内容易被大众迅速认知和理解
作为走进影院的观众,面对所有同一档期上映的影片,在不熟悉影片故事情节的情况下最吸引观众注意的是他们熟悉的某部影片的某种元素。这种元素可能是观者熟悉的演员,可能是观者熟悉的影片类型,也可能是影片背后被改编的熟悉的原作。然而最后一种情形是最容易架起影片与观者之间产生共鸣的桥梁,这种市场竞争中的先天优势显而易见。这一部分观众自然成为了该片忠实的追随者。同时,由于观者对原作的熟悉更能加深对改编影片内容和情节的理解,这对影片获得更多的美誉度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得影片获得高票房、高市场回报率也不足为奇。
三、体验经济下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这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经济发展阶段,也可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经济现如今已渗透到工业、计算机业、互联网、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等诸多领域,并呈现多元化趋势。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影产业更是将体验经济模式诠释得淋漓尽致。整个观影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尤其是在社会大发展、工作压力剧增的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难忘的感受和体验以达到舒缓精神、放松心情的目的。这是体验经济在电影产业的价值所在。
作为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电影在人的观影体验中发挥着其他类别电影无法企及的超越现实的想象力、表现力、塑造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精神体验的作用。可以说,动画电影走在了体验经济的最前沿,是最具市场活力的产业。而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在这体验经济的浪潮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实现在国际市场的突围成为我们最为关心的课题。
1.短期内以市场整合式创作营销模式为先导,拓展和培育中国动画电影市场
中国动画的发展任重道远,动画电影水平的提高更不会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培育、总结、实践,慢慢找出适合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之路。分步骤、分阶段地发展我国动画电影产业,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短期内则需要以培育和拓展动画电影市场为主,使之成为大众观影主要选择的类型片之一。
(1)促进动画电影产业稳步攀升,提供培育温床
中国电影目前正在蓬勃发展,银幕数量已突破6200余块,而回首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电影院却大都门可罗雀,电影产业严重滞后。然而之后的几年随着几部欧美大片的引进,强烈的感官冲击、跌宕起伏的剧情和丰富绚丽的画面使得观众又重新回到电影院,并为那张价格不菲的电影票买单。随着欧美大片的进入强烈刺激了电影市场,电影产业随之兴盛起来,国产电影在这种浪潮下也探索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展上也屡获大奖。
中国电影市场整体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动画电影市场借鉴。应抛弃“一步到位”、“急功近利”的思想,短期内首先做好市场的培育和铺垫。以市场资源整合式的创作营销为先导,通过翻拍和改编已获得市场成功的作品为突破口,聚合人气,慢慢积累动画电影市场,提供培育温床。
(2)聚集社会关注度,吸引投资反哺动画电影产业
以影片《赛尔号》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贺岁片为例,当整合创作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和市场参与度,从而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动画电影的投资,这些投资将会反哺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为将来中国动画电影水准的整体提升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长期打造国产原创动画精品的发展之路
短期内以市场资源整合式发展之路可以给国产动画电影带来培育的温床,也发挥了其在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角度看,这并不是未来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虽然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赢得市场的成功但难以培育出优秀的、高品质的动画电影,其动画作品更难以代表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水平。要实现中国动画强国之梦需要走长期循序发展之路,逐步打造国产原创动画精品。而动画影片的具体创作要素应从以下四个环节着手:
(1)确立观者的中心地位
观影人群是一部电影的最终接受人群,是电影产业链的消费终端,同样也是影片品质市场检验的主体,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学艺术领域就曾提出过“接受美学”的理论概念,其核心是强调文艺作品应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注重研究观者的接受过程,确立受众的中心地位。由此可见观众在整个电影产业中起主导作用。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有明确的受众群体,并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乌托邦,而是需要依据受众口味、满足受众群体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观者的观影目的达到了,票房也自然上去了,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标志着项目运作的成功。
(2)加强人文精神和艺术张力
影片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需要有一种人文精神,即影视作品的艺术灵魂。这在体验经济潮流下显得尤为重要。观众走进电影院想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是需要在接受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剧中人物和情节的精神内涵,体验一场难忘的心理过程。这种精神内涵将角色和故事内容串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向观众传达着影片的主旨思想和情感,而正是这种思想和情感吸引着观众,使观众的感情与剧中人物的感情命运产生共鸣。这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更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从而达到对该片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直至成为这部作品的忠实观众,品牌的价值和效应由此显现。这一点在日本和欧美动画电影里得到了深刻地阐释。例如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中对主人公千寻面对困境、不断发掘内在潜能战胜重重挑战的勇气进行了大量艺术描写和渲染,使整部影片的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感染了观众。
此外,艺术张力也是附着在影片精神内涵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艺术表现力上还尚有欠缺。这种艺术表现力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人物造型、神态、语气、性格的刻画,环境的渲染以及配角的表现等等。缺乏这种艺术张力的作品虽也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艺术感染力不够,不会带给观众一个强烈的观影体验,会让整部作品平淡无奇。以美国为代表的三维动画系列如《里约大冒险》等等影片十分注重艺术张力,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做到性格鲜明,生动且富有人情味,而这些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和离奇的故事情节产生的合力使得整部作品给人感情饱满、酣畅淋漓的感受。
(3)不能忽视的娱乐性
体验经济的特点之一便是娱乐性。作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经济一直在试图创造一种“难忘的经验”,让人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情感的愉悦是这个“难忘的经验”的重要组成元素。动画电影正是这种体验的很好的载体。据一份权威机构作出的调查问卷中显示,观众喜爱欧美动画电影的原因列前三位的是:“情节轻松,幽默搞笑”(占27.6%)、“技术高超,制作精美”(占22%)、“画面精彩华丽”(占14.2%)。由此可见,具有幽默娱乐风格的影片更受大众欢迎。
影片的娱乐属性不仅仅指幽默诙谐的风格类型,也包括情感体验的风格类型。一部动画影片如果不以轻松诙谐动人,那么它一定要以情感动人,否则,再精美的制作也只能望洋兴叹。其艺术价值和故事情节平淡无奇,这就是某些只重视形式和技术忽视内容和情节的动画电影铩羽而归的原因。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以动画为基础多条产业链发展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源于动画改编,且不懈探索适合本土市场的成功之路,发展出多种相关衍生品,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根据投资方介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利润有40%靠出售播映权,图书音像制品约占10%,衍生产品授权约占20%。对于这种充分利用品牌形象优势的营销策略,似乎开辟了新一代动画电影市场发展的模式,但面对国内日新月异的众多动画电影竞相上映,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洛克王国2之圣龙的心愿》:依靠游戏平台作为背景
基于腾讯推出的网络游戏《洛克王国》衍生出来的《洛克王国2之圣龙的心愿》, 是腾讯和优扬传媒合作投资的一大影作。该片显然是一部根基扎实的片子,电影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戏玩家,同时又反哺了网络游戏的宣传。
《巴啦啦小魔仙》:国内唯一的真人魔法电影
《巴啦啦小魔仙》曾经在200多个电视台播出,积累了不少口碑和人气,以“真人+动画”形式演出的《巴啦啦小魔仙》看重实体互动营销手段:如让粉丝cos主角进场推介、大型花车惊现、走进校园推广宣传等等。
《绿林大冒险》:绿色科幻题材、3D技术
《绿林大冒险》是河马动画又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主题是“环保”和“亲情”,打出了好画面、好声音、好故事的旗号,并配有2D和3D两个版本。然而在上映后票房平淡,故事主题并未深入人心,还有部分观众觉得剧中部分场景和角色造型与《阿凡达》相似而引起不少话题。
《波鲁鲁冰雪大冒险》:中韩联手打造
《波鲁鲁冰雪大冒险》是2013寒假档上映的动画电影中唯一外国电影,背后过亿的总投资资金汇聚了强大的阵容,还有来自内地和韩国的制作人才做出充分支持。虽然其票房在国产动画林立的背景下受到很大冲击,不过,也成功地把“波鲁鲁”的形象打入市场。
综合本年度春节假期的上述影片特色卖点,通过抽丝剥茧的结合与对比,记者分析,将来的儿童动画电影或将呈现以下趋势:
相比往年同期,今年春节寒假的儿童动画电影可谓是井喷式增长,“领头羊”的地位已经受到了内外挑战,紧跟其后的对手包括《洛克王国2:圣龙的心愿》、《巴啦啦小魔仙》等,昔日的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不过有对手才有进步,良性竞争将会推动国内动画电影的发展;同时,精益求精的电影大大滋润了小朋友的生活,爸妈也多了一种亲子方式,为各大相关产业包括玩具业增添了大量商机。
国内儿童动画电影总体上票房惨淡,多年来都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仅仅依靠进口动画片来支持票房。直到今年春节寒假,内地动画电影实施了一次华丽的“逆袭”。以上文提及的电影为例,以在人气基础上发展的产物,如《洛克王国2之圣龙的心愿》依托游戏平台,《巴啦啦小魔仙》、《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依靠电视卡通片积累的人气后突围而出,加上生活中衍生产品的宣传和实体互动,结果票房和口碑均能“锦上添花”。比如,《巴啦啦小魔仙》影片上映之前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进行详细的推介活动,并联合了10多家当地儿童电视频道一起宣传,各种活动配合电影上映一起举行。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叙事方式 角色 中国风格
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荣期,动画形式已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较世界各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但像动画片《魔比斯环》这样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莱克》,关键就要看其叙事策略了。动画电影应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业动画电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
一、从选材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题材最受欢迎,市场效益也最好,因为它受众面广,市场收益相应也会多。关于动画的选材也有侧重于儿童化的,有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不适合表现深层次的题材。有人则认为,动画可以表现所有的题材,我们所谓的动画全民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动画隶属于电影中一个分支,在题材表达上必须符合动画本体特征。动画电影区别于实拍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动画具有高度虚拟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不可能像实拍电影那样接近真实。在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少如实描写日常生活,相反的是尽力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没人会对动画片中的老鼠为什么会打败猫而吹毛求疵。其次,动画电影的题材相对比较简单。在动画中,造型的线索简单、矛盾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例如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比较容易被改编成优秀的动画作品,而《红楼梦》就非常不适合动画改编。在《红楼梦》中光是人物关系就已经十分复杂了,再加上场景之类的更是繁复。
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片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片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其后续的商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从主题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符号化的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对美术风格加以修改、简化与提炼的过程,这也是动画造型的由来,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运动的影像,以满足叙事的需要。不管是中国早期的动画造型形式美还是日式和美式的造型形式美都在极力地弘扬个性,比如我国早期水墨剪纸动画中的“拉毛工艺”就是利用特殊纸张撕开后参差不齐的边缘来获得一种与水墨风格极其类似的效果。如今,商业化、市场化、工业化带来的大众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中国传统的动画表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娱乐化的需要,现代的动画受众深受日美动画美学的影响,这也迫使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商业在改变中国传统动画表现语言的同时,也在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要传播就要迎合大众的审美价值观,以牟取用来扩大传播范围的商业利益,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审美观念正发生着从崇高向主流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大众文化的胜利,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国产动画电影中角色和场景的造型形式大量借鉴日、美动画美学形式。商业利益导致以复制为主要特点的工业化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趋势,它与精细、不可复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冲突性,在这个趋势发展的过程中,美学形式的复制、高度提炼、简化和成本的降低是必不可少的。从中国早期艺术家创作的《大闹天空》《哪吒闹海》中流畅优美而劲气不泄的中国国画式线条美到仿日式动画形式美学的《梦回金沙城》《魁拔》《藏獒多吉》等用平涂的单块来表现明暗关系的归纳形式美感,这是一种造型形式向另一种造型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非主流形式美向主流形式美的转变,即中国传统美学向大众美学的转变,说明大众文化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受众广而多的优势和媒体的传播力量占据了艺术美学的中心。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动画美学形式的完全丧失,或者说是中国动画电影个性的完全丧失,而是传统动画艺术形式与大众文化带来的美学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继续发展,这也是探寻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审美形式的必经之路。
二、视觉愉悦的大众化
在此过程中首先就利用了艺术表现力对情绪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活动影像来打动观众。动画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家精心设计一个虚拟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动画电影创作者可以尽情释放创作的激情和特殊的审美情趣。然而现代受众的审美要求在不断被大众文化带来的美学形式所刷新,艺术家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追逐商业利益来完成传播,导致创作者逐渐忽视了动画内容的重要性,开始过分强调具有强烈刺激感和冲击力影像的画面形式感,以此来满足广大受众的视觉愉悦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影视技术不断进步,这为人们感受直观的具有冲击力和写实效果的画面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目前的动画电影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强调它在形式上的视觉感受,大众的这种视觉愉悦需求直接导致了动画电影在内容中淡化精英艺术所特有的道德感召、人文关怀、现实批判、哲学理念以及民族特色。在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的制作过程中,由宫崎骏动画电影制作的团队来参与制作,画面直接借鉴了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创作审美特点,其取材则借鉴了中国西南部的景色,宫崎骏动画电影画面中对于细节刻画的细致入微以及颜色的清新淡雅成为《梦回金沙城》画面的形式美感。
三、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