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积累大全范文

时间:2023-09-22 09:28: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积累大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积累大全

篇1

1)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 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 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 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 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6) 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7) 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8) 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9) 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10) 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11) 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1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3)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14)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15)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6)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7)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18)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19)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20)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高中语文作文名言(最新版)

1)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3)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4) 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5)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 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7)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8)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1)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2)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3)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4)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5)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6)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7) 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18) 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19) 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20) 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高中语文作文名言(热门版)

1)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3) 时间在流逝。

4)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5)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6)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7)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8) 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9)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10)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11)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12)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13)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14)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15)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 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7)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18) 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19) 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0) 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看了高中语文作文名言还看:

1.高中语文作文名人名言

2.高中语文名言积累

篇2

一 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的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所接触的人、事、物处处留心、时时留意。要养成这一习惯,实现这一过程,就要树立大语文观,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并在轻松愉悦中有所收获。我经常给学生讲,生活时时是语文,生活处处是语文。逛街时,一抬头一俯首,都能看到门牌标语;与人交往,是在练习表达;听广播看电视,是在关心时事、了解社会。“小草可爱,请别伤害”的标语牌,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车尾上的“我是新手,别吻我”,让我们学会谦虚与幽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时时处处关注生活、融入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语文的素养就会提高。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起学习的主导作用,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次在讲词语时,“小蛮腰”一词引起了学生的争议,因为“蛮”在汉语里有“粗野”之意,在方言里是“粗”和“胖”的意思,无论怎么想也难和褒义词联系起来。于是我就鼓励同学们去查字词典。经过查资料,同学们知道了“小蛮腰”语出唐朝孟棨的《本事诗·事感》:“白尚书(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即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小蛮腰”原来是指白居易的家姬小蛮的腰,后指很小很细的腰,旧时用来此喻年轻女子纤细灵活的腰肢。此后,同学们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凡是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成语,都要追根溯源,一探究竟,渐渐地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把学案引入课堂。在每篇课文教学前,把学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边读边想,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练习。教师在检查时,对认真做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质疑,多与邻桌讨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要给予充分肯定、认真分析,使学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四 养成正确应用工具书的习惯

现在的不少学生一本《新华字典》从小学到高中,反复使用甚至不用,远远不能满足高中学习的需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大全》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应成为必备工具书。对生字词要求预习。平时在阅读和写作中遇到不会读写的,一定要通过查工具书弄懂。尤其应强调的是,在文言阅读中遇到问题一定要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通过这些具体的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自觉和正确应用工具书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身受益。

篇3

近几年,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全》等多档旨在传播本土文化节目的涌现,使得本土文化再次成为了人们的焦点,而2013年,北京教委所颁布的《2014-2016年北京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一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2016 年起北京高考语文分值从150分上升到180分,英语分值从150分降至100分,而且还要逐步实行一年两次的社会化考试,这使得民众展开了“英语热”到“语文热”的大规模的讨论,使人们对于语文“热起来”看到了曙光。从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重视本土文化的倾向来说,断定“语文热”时代已经到来还为时尚早,现在顶多算是“语文预热”的阶段,只不过是刚刚热身而已,随着多省地高考改革方案的,许多省份都对英语做了“冷处理”,如山东省取消了听力考试等,这都使得英语的地位大大降低,从而凸显了语文这一本土母语的重要性。从现在“语文预热”的大好光景下,语文“热起来”看似水到渠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语文预热”背后,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冷静地面对和思考。

一、“语文预热”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学科地位不高

作为从小就开始接触的学科,大家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所以当我们在学校中正式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时,我们并不陌生,而且相当有自信,因此就会减少放在语文学科的注意力,转而关注像注重思维运算的数学和完全陌生的英语等这类学科上,另外,在高中阶段,就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谚语,这充分说明了语文学科就业前景十分堪忧,人们就会降低对语文的重视,再加之,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学习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这就大大打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大家对于语文学科就会相当的不重视,从而使得语文学科的地位不是很高。

(二)语文课程理念和标准陈旧

随着多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相继推出,作为其着重大力改革的科目--语文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还是继续沿用原来那一套陈旧的理念和标准,作为大力弘扬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如果没有配套的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改革就犹如“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改革毫无价值可言,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方式,注定只是博取人们眼球的作秀,这样只会导致语文只“预”而不“热”,甚至会遇“冷”。

(三)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随着高考语文分值的大幅度的提升,作为习惯了应试的我们,势必会大大引起校方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也仅仅停留在分数上,在这样的形势下,就会使得语文教师的重视和需求大大提高,由于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还非常落后,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还不足以胜任这种改革的需求,尤其是像语文这样非常注重文化积累和自身修养的科目,对于教师的要求会更加严格,非常具有挑战性,而现阶段的大部分语文教师还不足以完成这项挑战。

(四)教材内容缺乏多样性

现在语文学科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岳麓版内容还是比较单一,还是为了应试考试之用,并不是为了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弘扬民族精神。对于现在语文学科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试之中,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在教材的设计中来潜移默化的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使同学们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和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这才是这次学科语文改革的最由衷的出发点。

二、语文从“预热”到“热”的转变策略

(一)树立现代化的课程理念,养成科学化的教学思维

现在社会是一个不断融合的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学科都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在相互的交织和融和中得到创新,想要把语文从“预热”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热”,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程理念:语文是一种工具,或者单一的强调语文学科本身。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1]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来引领语文学科的发展,我们要大力的挖掘语文中所包含的文化,不仅包含现代先进文化,更重要的是回归到传统文化之中,让人们深刻的领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二)确立语文学科的地位,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多省市高考改革方案对于语文分值的提升,只是语文学科地位提升的微观变化,而从根源上来确立和巩固语文的地位,这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反观“英语热”的如火如荼,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把“学语文”打造成既时髦又实用的潮流的时候,语文学科的地位就已经确立了。我们应该从大众的心理出发,营造出一种“学习语文是一种潮流”的氛围,引导人们自愿的去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去宣传和学习语文,如多举办一些像“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形式的活动,使得全民参与去追潮,把学习语文变成一种时代潮流。另外,我们要让人们懂得学习语文是非常实用的,因为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无处不语文,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学到语文知识,如路边的广告牌、公共场所的宣传标语等。”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职前的培训,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职后的教育,使得教师能够与时俱进的切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改善,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四)确保教材内容多样化,强调教材标准统一化

教材作为同学们最为直观的语文学习工具,其内容要着重包含其人文性的部分,不仅要融合现代文化知识,还要大力的涵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还要着重涉及多学科的知识,比如艺术、宗教、文化等,并且使之融合化、综合化,使得教材内容多样化。对于教材的标准要统一化,我们不反对多版本的教材,相反我们还要鼓励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但前提是多样化版本教材的编著必须都要依据教育部所制定的统一标准,做到“一个主线,多种形式”的教材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使得语文在固有原则的前提下,实现“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篇4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山东省是首批进入高中课改的试验区之一。截至目前,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实验。我有幸参与了青岛地区高中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工作,承担高中“唐诗宋词”选修课程的培训和跟踪指导等工作①。

从实际工作效果来看,新课标下高中选修课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选修课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互相促进。但是,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具体到“唐诗宋词”选修课程,缺乏传统诗词理论学养和符合诗词教学规律的成型教学模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鉴于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与同行交流。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唐诗宋词理论基础。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目兼顾典范性和广泛性,既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又有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等较少传诵的篇目。在跟踪指导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加重了备课负担;也有部分教师将“唐诗宋词”当作课外读物来处理,失去了选修课的意义。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坚实的诗词理论基础,无法对教学材料作出规律性总结,造成了“唐诗宋词”选修课的教学困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全面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题材。中国古典诗词的题材发展到唐宋时期,可谓大全。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所选取的诗词题材众多,有别情,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等;有情爱,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有边塞戎旅,如王维《使至塞上》等;有伤春悲秋,如杜甫《登高》等;有田园山水,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等;有政事,如李白《行路难》等;有思乡怀人,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教师应该认真梳理各类诗词题材,掌握其发展历程,熟知各类题材的表现方式。如别情诗词,作者大多会从两种情感体验来反映别离之痛,一是别离之时的难舍难分;二是别离之后的无尽相思。以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诗人以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来烘托分手之时的悲戚情感,而别离之后的相思,诗人以誓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极写之,并以“对面”写法描摹“夜吟”的场景,来侧面摹写。以此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同类题材就能驾轻就熟。

2.全面、深入地掌握诗词体裁。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取诗词体裁丰富,既有近体诗,七律如杜甫《登高》,七绝如刘禹锡《乌衣巷》,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五绝如贾岛《剑客》;有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有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词,大多是双阕,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三阕,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古体诗不限句数,格律也较为宽泛,如李白《将进酒》。反之,格律诗就有严格的限制。以律诗为例,题目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律诗题目限定了内容,诗句必须紧扣题目,全诗完全围绕题目来写,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如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首联即点明“左迁”,颔联点明“蓝关”,尾联点明“示侄孙湘”。有些词也遵照律法,题目紧紧限定了正文。律诗的结构讲究“起、承、转、合”。起,即破题;承,即承接,承上而来;转,即转折、转换;合,即收合、总结。起贵“突兀高远”,有高屋建瓴之势;承与起连得越紧密越好;转最忌衰弱、疲沓,尽量做到如异军突起,别开生面;结有三种情况,或总结前意,或做期望和联想,或与前面诸联、特别是起联相响应。

3.对诗词意象和意境有较为深入地理解。诗词创作是形象思维活动,是创作主体内在情志与外界触媒的感发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古典诗词形象性的表述主要有“象”、“意象”、“意境”等范畴。“象”是对自然物的模拟、形容和象征,设象以表“意”。象又分物象、意象。物象指对外物或景象的模写,意象指意义的形象。情与景,一直被认为是古典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诗家直说》)。情与景的关系,也往往就是意与象、兴与寄的关系,意(情)因象(景)而物态化,象(景)因意(情)而意象化,这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诗词是思维跳跃性很大的文体,意象与意象之间内在联接,构成完整意境。连缀意象、填补空白的工作要靠联想和想象去完成。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每句各由三个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是三个意象连缀,构成黎明野外独行的画面,虽是写景,但旅途的清苦和野行的孤寂都蕴含其中。诗词中情与景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再美妙的景物在伤心人看来也只会唤起感伤情绪。诗常一句一境,一联一境,通篇合起来,又构成一个整体的意境,故诗之境阔,博大雄浑,旷远开阔;词常是一阙一境,一首一境,故其境多尖新轻巧,精工密丽。

4.对诗法、词法有一定的了解。如“离合”,是一个表现手法的问题,是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是侧写、旁写与正写的关系问题。诗里的离合问题以咏物诗最为突出。前人曾有“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和“不切而切,切而不觉其切”的说法。这就是说,咏物诗如果只求形似,虽然刻画得很逼真,品格也不能算高;如果能写其形而传其神,通过咏物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那才是好的咏物之作。如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与“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折柳”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故友离别最为感人。“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玲·塞蝉凄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都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诸如此类的还有“赋比兴”、“空与实”、“直与曲”等。

二、“唐诗宋词”选修课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

目前,“唐诗宋词”选修课的教学法宏观上具有代表性的是“三步”法,即知人论世、直观感受(观词、观象、观景)、整体领悟。微观上较有代表性的是阅读教学法,即将阅读分成读准字音、找准节奏;知人论世,读出文意;品味语言,读出意境;把握主旨,读出感情;放飞想象,联想阅读等五个环节。应该承认,这些教学法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选修课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取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比较而言,“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学生非认知性品质主动获取的教学模式,应该受到重视。

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特征,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②。它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交往教学论、20世纪70年美国群体动力理论、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合作教育学理论而产生一种学习理论③,它注重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学生非认知性品质,能大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对“合作学习”教学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合作学习”过程应细化为:目标(Goal)、动机(Incentive)、资源(Resource)、角色(Role)、程序(Sequence)、模拟(Simulation)、外部压力(Outside force)、环境(Environmental)和同一性(Identity)九个环节。

目标,是指“合作学习”活动中预期将产生的成果;动机,是指促成“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任务的原因;资源,是指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所需的各类资料来源;角色,是指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各成员承担的任务分配;程序,也可称为“学习过程”,是指完成任务的步骤;模拟,为完成学习目标需要而可采用模仿的方法和策略;外部压力,是指为了促进学习进程和完成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某些外部客观限制和约定,如限定学习时间等;环境,是指在完成同一学习目标时,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环境应相类似;同一性,是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结论的近似同一性。

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一诗为例,细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设定目标为“感受音乐”;动机为“完成感受音乐的教学目标”;资源可以使合作小组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实物等资源来说明、演示箜篌;角色,可以让小组成员讲述各自承担的任务;程序,即合作学习过程,是细化“合作学习”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要适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模拟,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或已解决类似课文进行模拟学习,如可运用已学《琵琶行》中对琵琶音乐的感受来合作学习《李凭箜篌引》;外部压力,可规定时限、可规定文本报告等检查方式;环境,可规定在规定场所,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合作学习;同一性,合作小组内部对该课文结论的沟通统一。

细化“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细化“合作学习”的环节不必求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次,教师要进行适度引导,如控制时限、不同文本的特性引导等。再次,“合作学习”要充分结论,应对各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而使课堂效率提升。最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应过多过滥,要注意和其它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实现有效教学。

注释:

①该课程在青岛地区使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一书。

②郑金洲编著.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2.

③李其龙编著.德国教学论流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21.冯克诚总主编.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7.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

参考文献:

[1]刘怀荣等著.唐诗宋词名篇导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郑金洲编著.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其龙编著.德国教学论流派[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钟启泉,黄志成.美国教学论流派[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篇5

 

在进行了读懂诗歌的训练后,我进行了一次测验。随即我又作了一次学情调查。结果令人深思。现举一个例子。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⑴一、二两句主要写了“静”,请简析作者写“静”的手法。⑵简析三、四句的表现手法。本来,这首诗学生很熟悉,小学就已经学过。论文大全。我想,这个题学生答起来不会有多大问题。可试卷结果却令人意外,这个题学生得分并不高,许多学生只能得一半分。原因多是表达不准和答非所问。通过调查,学生说,他们对诗很熟悉,可要说出好在哪里,又说不出来,更谈不上简析了。至于手法,那更不知该答什么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对诗歌的阅读还处于最初的感知层次,要让他们对诗歌作出理性的评价,还需进一步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论文大全。

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呢,讲理论,枯燥;再说,时间也不允许;况且,诗歌确实需要学生自己的领悟,别人是很难帮上忙的。因此,我们要架起作者、作品和读者的桥梁,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忽然想起书法课上的做法。学习书法,首先要临帖。这里就有一个读帖的过程,所谓“读”,主要是研究范例的运笔轻重、字的结构、前后呼应、风格等。那么对于一个初学诗歌的学生来说,也应该有一个“读帖”的过程。所以,训练的第一步:研读例文。论文大全。

例文分两类,一类是有关的浅显易懂的理论文章,如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林庚的《说“木叶”》袁行霈的《中国文学的欣赏》《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等。通过这些文章,学生初步懂得了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如欣赏要“泡”“找”“猜”“补”要充分进行联想和想象,仔细咀嚼等要求。一类是关于具体诗篇的鉴赏文字。从感性入手,从学生熟悉的诗作入手,先阅读一定量的古诗鉴赏文章,初步感知鉴赏的一般规律,掌握古诗鉴赏常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但是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还建立在听老师讲解的层次,自己很难独立鉴赏,更谈不上准确表达了。所以,教学古诗时,我们先给学生印发了100首古诗鉴赏的文章,并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初步感知鉴赏诗歌的角度,掌握古诗鉴赏常识。如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的鉴赏文字。阅读时提出几点要求:鉴赏文字共几段,每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对诗作做出了评价,文中用到了哪些术语等。通过本篇文字的阅读,学生明白了本文主要是从诗作的思想内容,诗句的具体含义和表现手法,前人的评价,意境的特点等角度对诗作作出了评价。积累了诸如以动衬静,烘托,境情结合等鉴赏常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诗歌鉴赏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归纳出了古诗鉴赏的一般常识。当然,这只是鉴赏的第一步,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要课堂上的具体学习。

记得我的一位书法老师曾说:“谁能把《九成宫》帖练习10遍,我就拜他为师。”书法学习的关键在实践。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同样需要不断的实践。第二步,课堂实践。

㈠ 课堂讲解重在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理解诗句内容,并帮助学生进一步辨识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体会评价鉴赏古诗的角度和方法。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安排了两个古诗鉴赏的单元,从《诗经》到宋词的内容,第五册安排了李白杜甫的专题鉴赏,教学时,结合课本内容,我们着重从诗句的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的辨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等方面予以讲解。如乐府诗的赋、比、兴的手法,反复咏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的多层理解;柳永《雨霖铃》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壮阔的意境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认识了古诗鉴赏的规律和方法,从而为准确表达打下基础。

㈡ 课堂学习多角度练习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学习体会古诗鉴赏的要求。

课堂上除了让学生体会诗歌鉴赏的规律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常常采取简析诗作某个特点,评价作者的思想,改写诗句的意境,回述精彩片断,搜集评价其他观点等方式,力求学生准确表达。如学习完杜甫的《登高》一诗,提问:杜甫的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试以《登高》为例,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析之。要点:诗人当时的心境,首联景物的特点和表现的情感,颔联景物的特点和引发的感想,颈联表现的感情,尾联的诗意,总结意境特点——雄浑高阔,情感特点——忧国伤时,突出沉郁顿挫。又如同是用典,同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事迹,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用典有哪些作用?另外,学完一首或几首诗后,你印象最深的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点是什么,试作分析。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妙处,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㈢ 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会学生抓住评论要点,根据要求踩点答题。

课后,结合试题特点和高考要求,我们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先从客观选择题入手。客观题难度相对较低,各个选项也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格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在讲解试题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试题角度,然后研究表达选词,最后找出答案。

例如2004年北京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①题主要告诉我们诗句的含义,也给了我们分析诗句意思时应注意的东西,即表面意思和深层感情。②题主要是对诗歌的表达手法,诗作的主旨,梅花的形象以及描述的意境等作的评价。同时,也告诉我们,诸如拟人手法,红梅的品格的的叙述要准确无误。这样,学生在自己表达时就开始斟酌怎样用词了。

接着,又选择了一些填空题,从课本到课外。填空题已经给出了表达的格式,只是空出了关键的部分,练习这类题,有助于学生把握表达的关键,从而知道答题要点。如阅读刘禹锡的《石头城》完成1~2题。1、诗人写沉寂的群山,写潮打空城,写朦胧的月色,都是为了烘托———。2、诗中的景物都染上了浓重的——色彩,暗藏着深沉的感情潜流,抒发了—————的感慨。第一题考查了烘托的对象,实际上告诉我们怎样表达诗作的表现手法。第二题考查了景与情的关系,也告诉我们对诗歌主旨的回答要注意说明,诗作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答案:1、今日的没落荒凉 2、凄凉对金陵昔盛今衰 又如2003年春季上海四:(17)题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讽刺了—————;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的感慨。研究这类题,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表达的内容和格式,并且重视了关键词的选择。答案:送荔枝一事 唐玄宗、杨贵妃的逸误国 兴衰(兴废、更替)

最后,选择主观表达题,通过对题型的归纳,进一步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

面对主观表达题,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审清题目方向,看看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然后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才是准确表达。就此,我们引导学生对赏析体的问答模式作了归纳,如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语言型,分析炼字型,一词领全诗型,观点评价型等,并且一一对答题要点作了总结,如分析炼字型,要点包括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形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不会盲目了。答题的准确率逐渐提高。

书法最终是融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鉴赏最终是形成能力。所以,第三步,准确表达。

通过一段集中学习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见的表现手法,并形成文字,写一些诗歌短评,规律总结等内容的文章,最终形成较高的对古诗鉴赏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较深的认识,为了加深印象,巩固所学,我们还借助写作训练,对所学现象进行总结。诗歌鉴赏重点训练了一段后,我们随即作了一次写作专题练习。以“我心中的诗歌”为话题,要求学生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并对这些意象的含义做出分类;或者归纳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并对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做出评价;或者归纳诗歌语言上的特点;或者归纳表现同一思想或者同一主旨的诗歌等。总之,针对诗歌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总结,或归纳,或评价,写成短小的评论文章,并在全体学生中交流。这种做法,激起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诗作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学生的部分题目:《李白和月的缘分》《古诗中的落日》《也说衬托》《诗词中的情和景》《王维和空山》《怎一个“愁”字了得》《怀古诗中的悲情》《梅花的赞歌》《陶潜和他的酒》《千古流芳——爱情诗》《一片冰心在玉壶》《割不断的乡愁》《古诗中的蝉》《杨花点点》《同一首歌》《婉约和豪放》等。

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结束时,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测验和调查,这回,学生的得分大大提高,60分的试卷,得48分以上的占过一半。学情调查时,学生们说,现在我们知道怎样答题了,原来,诗歌鉴赏并不神秘,只要用心体会,诗句的妙处是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的。

当然,诗歌鉴赏是重点也是难点,仅仅通过这样的集中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熏陶,所以,我们的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以上,只是我们的一点探索,还很不完备,现在拿出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参考资料:

1、人教版中学语文二、三、五册教材

2、人教版教材第三册教学参考

3、《唐诗鉴赏辞典》

4、《高考总复习轻松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