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贸易范文

时间:2023-09-24 10:24: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石油化工贸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石油化工贸易

篇1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不断变革,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同期对外贸易总额平均数。尽管石油化工产业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波动,例如2000年~2008年前,石油化工产业处于蓬勃发展的高峰期,而进入2008年以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石油化工产业产能过剩突出,进入相对低潮期。

近两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化工贸易逐渐活跃,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在世界贸易中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我国石油化工贸易产业,分析产业市场及经营战略对策,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不断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推向新发展。

二、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态势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通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门类丰富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完整工业体系,主要包括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石油加工及炼制业和化工设备制造业。据统计,截止2010年,现有产品6万余种,行业门类30多个,企业近4万家,工业总产值近7亿元,约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橡胶制品、专用化学品、化学采矿品和油墨涂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中有些产品产业已超过基础原料产业比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附加值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是石油化工产品制造和消费的大国,能源产品需求量激增,相应的带动了石油化工下游化工产品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连年大幅度增长,国家重点大宗石油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已进入世界前列,石油化工产业规模空前。

尽管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规模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一体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石油炼化板块,原油供应不足矛盾加深,而成品油供应能力明显过剩。国内大型炼油企业建设往往单纯追求炼油能力,而不重视石化产业的发展,形不成炼化一体化的产业,造成产能过剩。

三、石油化工贸易产业分析

1.我国石油化工贸易形势现状

我国石油化工进出口贸易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有效发展,石油化工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石化进出口贸易初具雏形。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也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石油化工企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不少企业已计入国际市场。

但是,我国石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未来还有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石化产业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所占比重较大,产品价格和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属较低端产品,缺乏竞争力。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出口下降,更是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劣势。同时,与大型跨国公司技术、资金集中相比,我国石化行业生产分散,也造成了石油化工产品竞争力不足。

2.我国石油化工贸易进出口分析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石化产品净进口贸易额首次大幅度下降。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贸易额增速放缓,进出口总额下降23%,其中进口同比下降22.5%,出口同比下降25%。石油化工产业贸易逆差1300亿美元,同比缩小 21%,是行业贸易逆差首次出现缩小。

与此同时,我国石油进口贸易持续增长,包括原油、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在内的石油进口量增幅达9%,达到2亿吨。目前,我国有千万吨级的炼油厂14座,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0年原油年均一次加工能力达4.5亿吨,原油进口依赖程度高达50%。

据统计,我国石油化工年贸易逆差主要出现在合成树脂、有机化学原料两个子行业,贸易顺差主要出现在橡胶制品行业,甲醇、乙二醇、 PVC、化肥等被国外产品倾销严重,而国内则产能过剩而竞争激烈。

因此,我国石油化工贸易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国国内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和国内需求旺盛的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化工部分产品与国际大公司相比竞争力低,造成外国产品倾销国内市场。

3.我国石油化工对外贸易对策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应积极调整产品出口结构,鼓励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产品的质量效益,走科技创新的新路子。

首先,企业应当注重研究国际市场,研判国际市场和产品发展趋势,控制总量,保持供求平衡。同时,企业应当建立高素质的人才库,特别是外贸型的国际人才库会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后劲。

其次,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石油化工企业集约化发展,集中资金、人力和财力壮大企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应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进出口权,让更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4.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经营战略选择

面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尤为关键。首先,石化企业应不断夯实传统业务,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业务,努力朝科技创新方向发展,并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贸易路子。其次,应当创新组织经济结构,找出符合石油化工贸易企业规律和特点的职能架构和机制,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第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核心价值,凝聚员工人心。最后,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现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息量巨大,强大的信息系统可保持对市场灵敏的嗅觉,加强对市场的掌控。

四、结语

总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及贸易总体基本面较好,未来随着我国推进向拉动内需型经济结构的改革转变,石油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产能过剩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石油化工贸易企业自身也应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抓住自身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将我国石油化工贸易产业推向新发展。

篇2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被国际炒家严重操纵的商品,任何的影响因素都可能产生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动,因而,石油化工行业进行国际石油贸易的风险量是巨大的。我国年石油进口总量早已突破亿吨,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亚种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面对波动幅度大、风险显著的国际原油市场,如何降低国际石油贸易风险,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问题,维护我国能源和材料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国际上降低和防范石油贸易风险的方式有很多,通常以优化石油来源地、影响石油市场走势、稳定贸易形势、优化资源结构等方法达到降低国际石油贸易风险的目的。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应该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同时,将目光转移到石油化工行业内部,在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措施和办法,形成有效的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促进行业的发展,体现出石油化工行业对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价值和作用。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问题,应该在建立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具体情况,以宏观环境培育、实际操作养成和微观竞争能力培育为手段,科学地对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进行探讨,形成真正有效的措施对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加以筹划,在实现安全管理的同时,控制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风险,达到促进石油化工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稳定我国经济的根本目的。

一、打造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宏观环境

根据国际通行的参照系数,国际市场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1年,通货膨胀率将会有0.8%左右的上升,可见石油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影响。我们看到这一点,国际石油垄断组织也同时注意,这就为他们操纵石油价格,控制我国经济提供了原始动力。为了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就必须建造一个适合我国特点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因素变化产生的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问题。

1.降低石油化工行业对国际石油的刚性需求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稳定对国际石油的总体需求量,当需要恒定时,就减少了相关炒家和操作者的获利空间,降低了他们提高石油价格的可能。

2.建立石油化工行业进口石油的基金

政府应该组织行业全体建立石油进口的专项基金,通过将基金注入海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开辟新海运、管道和铁路的石油通道、参与国外石油期货市场交易等方式影响国际市场油价。

3.营造有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世界典论

要将我国石油的需要与我国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贡献练习在一起,让世界了解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必然性,争取更大、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4.积极开展有效的开展能源外交

政府应该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确保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的经济性。

二、养成国际石油贸易实际操作的习惯

1.国际石油贸易观念的正确培养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相当长的阶段,在国际石油贸易市场中将主要以买方的身份出现。因此,必须积极培育石油化工行业正确的国际石油贸易观念和风险意识,推进石油化工行业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的体系构建。

2.国际石油贸易风险意识的正确树立

石油化工行业进行石油贸易时要始终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将其融化在企业文化中,推行全员参与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把风险意识印到员工的头脑中,贯彻到企业考核中,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

3.国际石油贸易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石油化工行业石油贸易时应该组建专业的风险预警机构,实现风险预警专业化,累积风险预警方面的经验,开发风险预警分析技术。

三、培育石油化工行业的微观竞争能力

1.建立石油化工行业的内控制度

抓住国际石油市场上稍纵即逝的贸易机会,提高;二是权利过多地集中于上层管理者,一般员工不负责任。这两种情况都是与设立内控制度的初衷相违背的。

2.培育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石油期货队伍

建立高薪养能、养勤和养廉制度,将薪酬制度和从事石油期货的人员的业绩挂钩,实行股权、期权、延期支付等激励机制,使其更注重企业和自身远期的根本利益。

3.理顺进口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关系

应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石油贸易进口商,把进口商和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的筹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面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激烈竞争,必须树立社会和行业的安全理念,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面对着竞争激烈、价格变动频繁的国际市场,就更应该建立石油贸易安全的观念。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宏观环境培育、实际操作养成和微观竞争能力打造等不同层面的措施,希望为建立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筹划有所启迪和帮助,以便使石油化工行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国际石油贸易的安全,在确保行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邹娟霞,韩蕾.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8).

[2]李方杰.中国与中亚石油贸易合作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篇3

中图分类号:F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 894(2007)05-0006-08

贸易自由化是一个生产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H-O定理)以及相关定理对此有专门论述。根据H-O定理,如果A国相对于B国为劳动资源丰裕的国家,则自由贸易情况下,A国将扩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降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并增加进口,反之亦然。与H-O定理相关的另外3个主要贸易定理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PE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和莱布辛斯基定理(莱氏定理)。S-S定理对贸易自由化以后要素价格的变动趋势作了说明,S-S定理的内容是:关税将增加受到保护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要素的报酬。反过来说,自由贸易将使原先受到保护的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要素的报酬下降。以中国为例,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使资本密集型商品(M)的价格相对劳动密集型商品(X)下降(PM/Px下降),从而资本相对劳动的报酬(r/w)下降。FPE定理认为,当要素在国家间不能流动时,国家间商品的自由贸易将使生产商品的要素价格在国家之间实现均等化,即商品自由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要素自由流动的一种替代。莱氏定理在S-S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基础上对一国要素禀赋发生变动后的产品生产进行分析,某一要素赋有的增加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增加而使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商品生产下降。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相当丰裕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水平不断降低,按照上述定理,在这一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我国丰裕要素劳动力的需求和报酬(即就业和工资)应该出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没有如理论所述的发生显著变化。那么究竟是H-O定理以及相关定理在中国失效,还是另有其他原因?鉴于我国贸易自由化以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快速增长,本文将就制成品生产、进出口和制造业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

一、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我国制造业生产和要素报酬变动情况

1 贸易自由化对生产变动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的最大特征是削减关税和降低非关税壁垒,我国真正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是在1992年加入APEC以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平均关税还很高,在1994年和l 996年,中国政府大范围地削减了关税,平均关税降低到20%以下,2001年加入WTO后关税总水平由15.3%下降到12%左右,2005年我国实现入世承诺,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9%。除关税外,非关税壁垒的数量也大幅度降低,据Nicholas Lardy估计,受配额和许可证限制的产品数量从1992年的1247种下降到1999年的261种,至2001年非关税壁垒仅相当于约9%的关税等量水平,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很多行业和服务领域放开国内私有资本和外资的进入和竞争,并消除对外资进入和持股的大多数限制。

与贸易自由化相伴随的是,工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起缓慢上升,从1990年的37%上升到2004年的45.9%,同时制造业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这可以从表1中两组指标的变动中看出:制成品的外贸依存度和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起不断上升。

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贸易自由化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成品贸易快速发展,表明贸易自由化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那么劳动要素是否随着贸易自由化而变得相对稀缺,其报酬一工资水平是否随着贸易自由化而上升呢?本文接着将对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

2 贸易自由化对劳动工资变动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会对生产中使用的劳动、资本要素报酬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我国利率决定尚未实现市场化,而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流动程度在不断提高,所以贸易自由化的效果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劳动要素报酬的变动上,根据S-S定理,贸易自由化会导致我国劳动者工资上升。由于现有统计资料只有不同行业如制造业职工工资总额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变动的数据,显然不能确切地表示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体就业人员的收入变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由一于制度因素制造业职工工资相对于其他形式就业人员来说比较稳定,随着企业制度改革,企业职工的就业和工资决定中市场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而工业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使得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职工就业和工资变动的影响力度加大。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职工工资的变动中看出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作用或趋势。而制造业中其他形式的就业人员,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中的大部分就业者,主要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构成,这一劳动力市场从一开始就处于没有制度保护的完全竞争状态,就业和工资的变动从一开始就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证明制度保护程度较高的制造业职工工资的变动受到了贸易自由化的影响,那么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其他形式就业人员工资变动受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会更大。

我们首先看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重(表2第4列数据)。与贸易自由化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快速增长不相符合的是,制造业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在1990年开始缓慢下降。但是由于职工工资总额受到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的影响,而GDP的变动还要受到除工业以外的农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建筑业GDP变动的影响,所以对这一比重的变动应该进行仔细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工资总额占GDP比重有3个明显下降的年度:1985、1992和1998年。对于1985年和1992年的两次变动,可以从工业GDP和就业人员构成的变动进行解释,1985年和1992年我国加工贸易出现了两个快速发展阶段,加工贸易企业以大量雇佣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其工资收入并未在职工工资总额中体现出来,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使GDP不断增加,分子基本不变而分母快速增加导致了这一比重的下降,1985年比1980年下降了近2%,1992年比1991年下降了0.5%。至于1992年以后年份这一比重出现缓慢下降,则还要将90年代开始的企业制度改革导致大量职工分流、下岗等因素考虑进来,由于部分职工的分流,以及留在企业的下岗职IT资收入较低,导致工资总额占GDP

比重的下降。而1998年比1997年工资总额占GDP比重大幅下降的原因,则纯粹是统计方面的原因。本文的数据资料取白干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自1998年起职工人数统计的口径有所变动,下岗职工不再计入就业人员统计中,下岗职工的工资也不再计人工资总额中,致使这一比例再次下降。

为了剔除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表3对制造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GDP和全国人均GDP增长率进行了比较。从表3中可以看出1998年是制造业职工年均工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GDP及人均GDP增长率关系的转折点,199.8年之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一直低于后两者,而1998年之后则正好相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连续6,年高于工业部门GDP和全国人均GDP增长率。其中的原因可分析如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制度改革以前大部分工业企业吸纳了过量的职工就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而企业制度改革开始以后,大量职工的下岗提高了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是由于下岗职工仍然统计在在职职工人数中,而下岗职工的低工资拉低了职工平均工资。1998年开始下岗职工不再计入在职职工人数中,而且由于总体上劳动工资决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生产率快速上升的结果充分体现在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中,导致了平均工资增长快于GDP增长的结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贸易自由化使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人均工资水平也有较快提高,而且随着就业和工资决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大,需求曲线越平坦,弹性越大,商品价格变动对产量的影响越大。反过来说,一定产量的变动(增加)对价格变动(下降)的影响越小,从而对工资的影响越小。当厂商或行业面临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时,产量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商品价格从而不会影响工资的变动。由于我国制成品生产和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有大量的竞争对手,在很多出口商品价格制定方面没有决定权,只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本文估计制造业产出的变动对职工工资影响的作用比较微弱,在实证检验时也显示了制造业产出对职工工资的相关系数不显著,所以在建立正式回归方程时没有加入这一变量。

Q/L代表制造业职工人均产出,可以用来表示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劳动者的工资应该与其生产率成正比,随着我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和工资决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影响的作用应该为正并且有上升趋势。

2 计量方程,指标选取和分析思路 为了更具体地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职工工资变动的影响,本文在(3)式基础上进一步将贸易自由化等因素纳入考察,“构建入下计量方程:

其中T为制成品进出口贸易额,X为出口额, M为进口额;由于无法获得制成品行业最终产出资料,回归时用工业增加值来代替,用Q表示。T/Q、X/Q、M/Q分别为制成品进出口总额及出口和进口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表示工业行业的总体对外依存度、出口导向率和进口渗透率,用这3个比率表示贸易自由化的程度。Q/L中的L为制造业当年全部就业人员数。

关于贸易自由化指标选择的说明:按照贸易自由化的定义,衡量贸易自由化的直接指标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变化程度,我国的贸易自由化也主要表现为关税削减和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减少。但是我国的名义关税和实际征收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Nicholas Lardy认为中国2005年的实际关税率还不到3%,相当于印度的1/3,部分原因是由于高关税产生了限制进口的作用,减少了征税税基,另外中国对加工贸易进口实施减免税政策,而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很大(见表1)。所以名义关税率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而非关税壁垒又很难量化,所以在贸易自由化的度量上,本文将采用进口渗透率和出口导向率(行业进口额与行业产出额之比)作为反映行业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指标。回归所用的数据来自1980~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考虑到我国1994年汇率并轨前后进出口的大幅度变动,而且汇率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不一,为剔除政策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1995-2004年作为分析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工资决定的市场化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提高,所以选择这一时期作为分析期也可以较正确地反映贸易自由化对劳动工资变动的影响。

表4、5为上述3个方程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拟合度较好,R2和AR2均达到0.98以上,DW值也比较理想,都可基本排除变量的自相关。从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出(Q/L)和外贸依存度(T/Q)对制造业职工工资变动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8和0.3),而其中人均产出的作用更为明显。

表5为方程(5)(6)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出口导向率和进口渗透率的增强都对工资变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进一步说明了贸易自由化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增加,对制造业工资水平产生了相同的影响,都导致了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其中出口的影响略高于进口;同时回归结果再次表明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业职工的工资决定机制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1 贸易自由化不可避免地将引起要素配置和报酬的变更 在我国,贸易自由化促使社会资源向劳动密集行业转移,并使劳动力要素报酬呈上升趋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实证检验也基本肯定了这一点。可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使我国丰裕要素劳动力资源的充分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提高国民的整体福利水平。

2 贸易自由化的要素收入是否会按照S-S定理发挥作用取决于要素市场的流动状况

本文选择了1995~2004年作为分析期,在这一阶段中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不断加快,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劳动者工资收入的结论比较明显。笔者对同一来源的1980~1995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却无法得到类似的结果,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还是贸易开放程度对制造业职工工资的影响都不显著。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消除劳动要素流动障碍,使贸易自由化提高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多年改革开放的事实也证明了劳动力市场流动对提高劳动者收入的积极作用。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就是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原先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这些劳动力流向城市后可以享受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使我国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使农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提高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了我国走出二元经济,进入现代经济的进程。

篇4

一、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的石油化工行业市场需求旺盛,行业总体运行良好,石化产品在国内有着较旺盛的市场需求,无论是石油产品还是化工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都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保持着销售利润的温和增长。同时,一些政策也从客观上促进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如国家实行“三农”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就促使了化肥农药销量的激增,客观上促进了化工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突飞猛进,民航业的发展,都推动了我国市场上对于成品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同时,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炼油国,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对于进口成品油存在着很大的依赖,进多出少的现实情况也威胁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二、石油化工产品国内贸易风险分析

1.国际环境对石油化工产品的影响

1.1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北美、非洲,欧洲、亚太地区石油资源比较少。全球石油资源的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西欧等地区。这种石油资源的分布和消费不一致,使石油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原油价格波动大、不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使得国内石油化工企业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越来越大,油价成为了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的重要参数,而油价的波动也形成了石油化工产品贸易中最难把握的风险因素。国际油价的上升会使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为石油化工产品国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1.2国内经济环境给石油化工产品带来的风险

石油行业的特点影响可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由于石油化工生产设备大多规模大、资金投入多、建设周期长,由于生产设备的产能大,同时建设周期长,这就使得市场的供需结构呈阶梯式上升,每当新的设备投入生产后,石油化工产品产量大增,导致市场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在短时间内造成供大于求的现状,致使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对企业的利润带来损失,同样,当一段时期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但新的设备尚未投入使用,这又造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升高,为下游企业带来压力,由于难以对市场供求关系及时把握应对,导致了石油化工产品在销售和利润上的不稳定,一旦对市场周期出现错误判断,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1.3行业自身存在的风险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一些国外企业在石油化工生产领域在国内申请的专利已远远超过我国本土企业,而国内一大部分小规模的企业依旧在走消耗能源的发展之路,长此以往,不仅对能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高成本低效能势必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日益落后,严重的损害企业的利润。

同时,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断开发,许多石油化工产品的替代品逐渐出现在市场上,虽然这类替代品还没有做到大规模的生产和广泛的推广,但由于石油化工产品成本高,波动大,许多下游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替代品,这类新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石油化工产品在国内贸易中也随时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

三、石油化工产品国内贸易风险的防范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

相关企业经营者应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将企业风险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风险管理。

2.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也要积极开拓市场。加强海外勘探开发业务的投资力度,积极开发利用国际资源,进一步降低石油进口风险。

3.通过多渠道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为防范国际市场石油供应中断,保障国家与企业的石油供应安全,需要国家多渠道的建立石油储备。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不仅具有减少风险、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的作用,更能够使储备国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

4.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企业转型

政府和企业应该不断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向集约型企业转变,保证企业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保持产业结构的稳定,从而增强石油化工产业的产业竞争力,以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

四、结语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受到国际能源环境、国内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石油化工产品在国内市场除了发展的机遇外,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企业公共努力,建立切实有效地机制规避风险,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近几年,我国的石油化工业发展迅速,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忽视了应有的社会效益。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大家最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对于石油化工的技术人员,如何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创新,研究出环保的技术手段,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1工艺与技术的融合

石油化工工艺不是单一的工艺技术,还需要一定的建筑技术,因此是一个结合体。首先是对现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以全局出发,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不要盲目的应用技术,忽视时效性。其次是对技术的投产应用,目前我国石油化工技术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专业的要求,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很多技术无法独立完成操作,需要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配合完成。

2石油化工管道创新与应用

2.1明确管道工程的设计要求

首先从美观的角度来说,在管道的布置上要尽量遵循一定规律,在位置的摆放上要尽量一致,可以是组合的形式,也可以是成排的摆放,不要随意乱放,无章可循。其次是各种设备之间的管道连接,管道的线路一定要是直线型的,同时要注意线路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技术人员也要时刻注意,管道可能因为热胀冷缩或者其他外力造成位置的偏移,最好在使用之前对管道进行软化,减少问题发生的可能。在对管道的线路和高低进行改变时,要注意死角的问题,一旦出现,就要使用阀门。第三就是对管道的保护,管道在经过一些墙体或者在地下通道时,难免会因为一些摩擦造成损耗,这时就要在管道外套上一层套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给地下管道一定要留出一些空间,避免管道因为热胀冷缩的问题形状改变,可燃、有毒、腐蚀性管道尽量布置在地面以上,以免泄漏后对水体造成污染。如果工艺无法避免埋地,地下管道尽量采用双层管道,并设置泄漏检测装置,发生管道泄漏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另外,地上管道尽量采用焊接,有阀门和法兰连接的地方,按照相关规范选用合适的阀门和法兰,可有效的降低管道泄漏问题。

2.2创新管道管理模式

管道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安全和经济,在保证花费最少的钱的情况下,设计出最安全实用的管道。一种设计就是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应用的技术都比较传统,有固定的设计流程。另一种是根据实地考察之后进行的管道设计,对管道各方面的极限值进行测量之后,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进行设计规划,设计手段更加灵活,实用性更强。而创新的管道设计模式是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是针对传统设计的缺陷进行完善,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设计理念上都有一定的变化。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裂痕的判定上,当管道出现裂痕时,通过全新的测算了解裂痕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以及出现裂痕的管道所能使用的寿命,或者当裂痕到达何种程度时会造成安全隐患。

3石油化工配管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夹套管是石油化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使用工具。主要有热油、热水和蒸汽类三种。首先要创新夹套管的长度,因为这直接关系设计工作的质量,长度会直接影响管内流体的特性以及流量。其次是内外管热应力的创新。内外管的温度是不同的,所能承受的热应力也是不同的,因此,一旦发生热胀冷缩所造成的改变也会不同,技术人员要考虑到其中的不同变化,合理的计算出管道的适应范围,及时作出设置和膨胀节的调整,这样就算管道发生位置的改变,也会得到控制。其次,在选择夹套管的材质时,要考虑管道内流体的压力、腐蚀程度等特点,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在焊接的过程中,也不要影响管道内流体的正常流动。

4石油化工创新评价的标准

4.1性价比评价标准

在石油化工设计中性价比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有一定的实效性,又不在经济上造成浪费。在石油化工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建筑设计相匹配,同时保证管道运输的安全。

4.2基于石油化工性质的评价标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化工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改变化工行业的性质和大众对其的看法。采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创造效益。

5结语

石油化工设计的创新与应用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满足大众的需要,改变石油化工业的行业性质。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变,吸取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及时改正自己在发展中的不足,同时强化对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切实转变设计的理念,引进先进的思想与工艺,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工艺的完善。未来的石油化工行业会在发展中做出巨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陈娇,李立芳.石油化工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23):143-143.

[2]徐传波.石油化工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30):133-133.

[3]吕琳,陈英.浅谈三维配管软件在石油化工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2):57-58.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134-03

近些年,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在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力地带动了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换言之,参加国际贸易活动就如同在控制一把双刃剑,掌握得好则收获颇丰,掌握得不好则会遍体鳞伤,因此,在面对这把双刃剑的时候,我国企业要做好准备,不断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处于有利地位。

1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现状

面对国际贸易的复杂形势,我国企业在进行不断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发展,力求从各个方面提升企业自身实力,从而确保在国际贸易中的胜利。那么,针对我国近些年的国际贸易情况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进出口贸易结构良好

前几年,我国在出口方面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了我国对外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的不断转变,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贸易类型也有所改变,突破了我国传统出口中的一些局限。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国通过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使得一些原本不能出口的产品也实现了出口。针对进口来说,随着我国近些年内需的不断扩大和对外贸易交流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加强了与外国企业之间的进口贸易,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在进口和出口双面同时进行,在贸易方面取得了较为平衡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进出口结构的优化。毋庸置疑,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结构,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

1.2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规模有所突破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则是我国企业向国际贸易发起的又一次挑战,那么,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甚至是在国际贸易中曾经引起过质疑,但这种质疑只是暂时的,我国企业面对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挑战,以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创新,改革对外贸易方式,最终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上能够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都有所表现,2012年,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五百强评选的过程中,新老企业齐上阵,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又一次名列前茅,这些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了领军的作用,为我国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再者,由于国际世贸组织的一些有利政策,比如说透明度不断提升、歧视性明显下降、贸易壁垒逐渐消除等,这些都是国际世贸组织为参与国提供的优势,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总之,伴随着国际贸易组织优势的不断体现和我国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规模有所扩大。

1.3 在国际贸易中,民营企业增速快

近些年,我国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作用不断增强。许多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了一定的优势,甚至是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民营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和进步备受瞩目,积极活跃的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也在进行革新,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2012年的国际贸易500强企业论坛中,刘匡元提出来要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的排名外,单独增加一项排名,即中国民营企业进口500强排名,在此基础上取消中国民营进口额前100名的排名。这无疑体现了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决定也从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性越来越强。

2 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办法

伴随着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所要面临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大,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我国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从多方面着手,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稳固提升,突破现有状态。

2.1 加强观念创新,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在我国市场上,还是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都充当着主体的地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企业要利用好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进行观念的创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体现创新理念,不局限于企业原有的发展状态,使企业能够在新挑战面前有信心,并能够及时抓住机遇。这种勇于挑战和敢于挑战的信念就来自于企业的经济实力,而企业的经济实力则来自于企业在稳步前进的过程中做到了不断创新。而国际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使得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新鲜事物会充斥到我国企业发展中来,面对这些新事物,我国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吸取优势,以一种创新的头脑去面对新事物,并吸取新事物中的优点,为我所用。因此,企业的不断创新不仅仅能够使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机遇,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近两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位居我国对外贸易500强的首位,在500强的评选中当仁不让,那么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时俱进的创新,该公司又怎会在不断更新的国际环境中取得优势、获取胜利。因此,企业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开了技术是万万不能的,许多企业的发展都在依靠技术来进行,科学技术的运用已经完全深入到了企业当中,甚至成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的创新,使新技术能够在原有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稳固的基础,取得更好的应用。同时,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我国企业也要不断地吸取国内外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人才采取严进严出的模式,引进专业人才,对人才进行人性化培养,使之真正地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样以中石化为例子,其优秀的作风成为了行业内的典范,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三个环节,即:资源、技术、市场,这三个环节作为中石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技术位居其中,足以证明技术对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对技术的重视。伴随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它们将技术的优势不断体现出来,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技术创新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将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提供更多的机遇,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优势地位。

2.3 通过品牌效应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作为一个行业中佼佼者的象征,不仅仅是一个荣誉、一种地位,更是一种象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树立品牌形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任何一个品牌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功能,即能够使本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分别开来对待,很多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根据品牌鉴别产品质量,许多品牌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信任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对消费者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品牌效应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世界上比较知名的一些鞋类品牌,如Chane、Louis Vuitton、Dior、Versace、Prada等,这些品牌首先从它们的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看,它们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在价格上,也远远高于其他鞋类产品,在质量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因此,在企业彰显品牌的过程中,需要将质量和诚信等多方面融入到品牌中,使企业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还将是一种信任感。同样,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对于品牌效应十分重视,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也十分强大,它们从商标的管理为起点,将商标从注册、使用、保护等不同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足以看出来它们对品牌的重视。

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走向国际化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文化往往是最容易打动人、最容易赢得赞誉。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引进先进国内外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的企业文化,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统一的价值观、营销理念、道德感念,使这种文化成为企业的主导文化。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的同时,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企业文化革新,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进程同步。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够一成不变,但又不能千变万化,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调整。经过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建设总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形成了诚信、合作、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过的程中具有独特性,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不仅仅要利用外在条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教训,更加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有充足的能力面对挑战,从而取得国际贸易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吕劢.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0,(49).

篇7

深圳、广州、东莞市政府

一等奖:

佛山、惠州、珠海市政府

外贸出口奖

特等奖:

广州市政府

一等奖:

深圳、东莞、佛山、

珠海、惠州市政府

外经工作奖

一等奖:

深圳、广州、佛山、珠海市政府

口岸大通关建设奖

特等奖:

深圳市口岸办公室

一等奖:

广州市口岸办公室,珠海、

东莞市口岸局,佛山市外经贸局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奖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奖

一等奖:

清远、韶关、河源、

江门、肇庆市政府

加工贸易转内销奖

特等奖:

深圳、东莞、广州市政府

一等奖:

茂名、佛山、中山、珠海市政府

吸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奖

一等奖:

广州、深圳市政府

服务外包发展先进奖

服务外包先进市奖

一等奖:

广州、深圳市政府

服务外包先进园区奖

一等奖:

深圳软件园、广州开发区、

南沙开发区、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服务外包优秀促进奖

广东软件出口委员会(即广州软件合作中心)、深圳信息软件协会、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珠海市软件行业协会

一般贸易出口奖

特等奖:

佛山、广州市外经贸局

一等奖:

中山、江门、东莞、珠海、

惠州市外经贸局

一般贸易进口奖

一等奖:

深圳、广州、珠海市政府

大型出口企业奖

一等奖: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

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东莞市百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深圳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市勤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珠海三美电机有限公司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富士施乐高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

珠海恒基达鑫国际化工有限公司

大型企业一般贸易进口奖

一等奖:

珠海振戎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中艺华海进出口有限公司

湛江东兴石油企业有限公司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东凌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富洋进出口有限公司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捷成(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统一嘉吉(东莞)饲料蛋白科技有限公司

外经先进企业奖

一等奖:

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建工对外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广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广州对外经济发展总公司

广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越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维亚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广州手表厂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开发磁记录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罗湖区投资管理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免税集团公司

珠海市南光资讯有限公司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

惠州华阳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

加工贸易转内销先进企业奖

特等奖: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晶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湛江东兴石油企业有限公司

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诺基亚通讯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台达电子电源(东莞)有限公司

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等奖:

国民淀粉化学(广东)有限公司

埃克森化工(番禺)有限公司

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雅达电子(罗定)有限公司

万邦(清新)鞋业有限公司

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

台一铜业(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利时德控制拉索有限公司

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陶氏化学(广州)有限公司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篇8

1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投入三方面进行探讨,其主要内容如下:

(1)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首先是宣传教育工作滞后,工作重心偏向于经济效益,而宣传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很难起到有效作用。其次是员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不够,很多人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不属于分内之事,因此没有从思想意识上扎根安全问题。再次是安全管理简单化,缺乏严格的操作程序,也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最后是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事故发生之后,仅仅追究相关领导者的责任。

(2)安全生产体系方面。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理论体系,对于重大石油化工事故的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再加上设备检查和维修的费用高,因此很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安全生产技术的实施。我国目前的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力量。

(3)安全生产投入方面。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经济投入体系的范围内,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等协调性不够,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特定的职业危险、安全相应的工程费用,譬如危险源整改、职业卫生、劳动防护、劳动保健、应急救援、日常安全管理、安全宣传教育、保险、事故等的资金投入不足。

2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控制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了解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安全生产体系和投入的角度,消除各种负面的影响因素。

2.1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在建设安全管理机制和构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分为决策层、职能部门和管理层,其中决策层主要复负责协调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企业远期的管理计划;职能部门以安全职能部门为主,负责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实务;管理层包括车间和班组安全员,在安全生产的一线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

(2)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为了适用不断变化的形式需求,石油化工企业要建立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即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然后针对事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进行评价和总结。另外预防型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颇为有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提出安全管理目标之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方案,然后对方案效果进行评价。

(3)安全管理措施。对系统危险的辨识,为系统提供信息依据,形成动态约束机制,而安全目标管理需要根据目标变量的波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目标,然后开展标准化作业,以统一指挥和协调配合的方式,提高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的力度,另外还要求对事故资源进行合力开发,将事故消极作用,转变成积极的作用,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2.2 安全生产体系方面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体系,由健康、安全和环境三部分组成,而且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迈出国门之后,这种三位一体的体系,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1)从事前风险分析开始,根据领导的承诺、方针的战略、组织的标准、危害的影响、监督的纠正等作为分析的依据,确定石油化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危险,然后采取措施提前设防,最大限度控制生产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等情况的发生。

(2)安全生产体系是走入国际市场的条件之一,要求涵盖原材料、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物品、易腐蚀物品等的管理,在企业总管理体系当中融入这些内容,突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提高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自觉性。

(3)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体系,在操作人员方面也是管理的重点,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和污染事故,譬如火灾、爆炸、触电、农田污染等,都与生产操作息息相关,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提高操作工作的规范性。

2.3 安全生产投入方面

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之前,要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生产事故问题,针对性地投入,才能取得实际的投入效果。

(1)投入费用的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投入费用包括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劳动保护、宣传费用、辅助设施等费用,这些费用的比例需要合理搭配,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点,增加在薄弱点的投入比例。

(2)投入的方向要结合经济管理的理念,从源头和政策的高度治本,根据要求时间和数量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然后存入专门的账户,并由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3)确定安全投入的方向和模式,是根据目标、技术能力、经济能力、生产效益等进行判别,形成决策之前的认识分析,再根据需求决策,找出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的症结点,深入分析安全决策、安全管理、操作、设备设施、环境、信息系统等的缺陷,以便减少投入盲目行为的出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高,给企业生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了解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安全生产体系和投入的角度,消除各种负面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晓辉.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析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2,(9):192

篇9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化学工业,安全生产时石油化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在现实石油化工成产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在化学药品开发、煤矿开采等方面发生的风险事故较多,给国家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述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明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流程,规范操作,可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第一,人的安全可靠性。对于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保证自身安全;第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备是石油化工顺利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因而需要时刻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第三;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保障设备、人员所处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因环境因素引发安全事故;第四;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纪律严明,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价报表,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1]。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即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控制故事损失扩大的措施,即在事故发生以后,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挽救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降低损失。

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2.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内容

第一,采用先进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生产,控制生产风险。工程技术措施是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优化方案,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因素。例如,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可采用防火工程、消防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做好风险控制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第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为因素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标准设备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制度,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化工生产安全性;第三;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以此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例如,企业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座、讲坛等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石油化工生产人员的工作事迹,以此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第四,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

2.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是将风险程度作为参考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针对轻度风险,风险控制措施为:保持石油化工生产现状,检查生产设备,找出风险原因和解决方案,并作好记录;针对中度风险,一般根据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控制风险;针对重度风险,首先要整理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清单,清单中需要包含风险名称、风险现状、风险级别、责任部门和相应的风险改进措施。同时,还要制定包含风险名称、改进目标、改进指标、改进投入资金、实施时间和负责部门等条例的风险控制方案,严格按照风险控制方案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保证责任到人,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以后,还需要由该项目的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审核评定,主要审核指标包括技术措施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2.3风险信息更新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繁多复杂,生产过程存在易燃、易腐、易爆炸以及有毒性等风险,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企业要及时更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信息,以便做好防控风险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例如,企业每年定时对常规化工生产活动进行一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2],主要审核过去的风险评价是否完善、是否全面包含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风险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扩充等,进行必要完善后制成风险评价报告。针对非常规性、作业复杂、危险性较大的生产活动,在每一次开工前就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评价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可用、生产环境适宜等,并将其制成可行性报告上报给上级领导,得到审批后才可作业。

3结语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以从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个体防护管理等方面来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针对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等不同风险级别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定时进行风险信息更新活动,以此降低企业化工生产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产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来进料加工业务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成为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为贯彻中国石化总部领导关于落实顶替进口战略,提高中国石化在国内外来进料加工市场份额的指示精神,中国石化化工产品来进料加工业务(后面简称为来进料加工业务)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来进料加工业务的发展现状

1.业务构成。中国石化来进料加工业务按加工成品种类可划分为:合成树脂、合纤原料、合成纤维、有机产品及其他产品。按加工料件种类可划分为:原油项下来料加工、石脑油项下来料加工及化工单体项下来进料加工 。

2.业务发展特点

(1)职责分工明确。来进料加工业务涉及进口、出口两方面的许多细节,操作起来十分复杂,只有职责分工明确,才能确保业务的有效运转。因此,依据当前业务发展形势由中国石化生产经营管理部于2011年制定并下达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产品来进料加工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为业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制度保证。

(2)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来进料加工业务在中国石化总部统一协调和组织下,规模不断地稳步扩大。合成树脂方面,为切实做好石脑油来料加工复出口合成树脂工作,化工销售公司对茂名石化和上海石化石脑油/单体来料加工复出口合成树脂工作进行了充分研讨,并组织区域分公司对华南、华东地区来进料加工下游客户进行了市场调研。通过研讨和市场调研,理清了来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流程,进一步摸清了来进料加工下游客户的需求和意见。

合纤原料方面(对二甲苯),国内对PTA客户的选择余地较小,且多为民营工厂,经营实力一般。目前,化工销售公司已与日、韩、台的一些大公司签订了以中国石化合约结算价格为基础的年度销售合同。

有机产品方面(苯、二甲苯、丁二烯),化工销售公司在国内化工市场下跌产品库存上升时期,积极开展来进料加工业务,以抽紧国内资源,为有机化工产品进一步拓展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已打通了部分石化企业的原油或石脑油来料加工流程,为缓解国内资源压力并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来进料加工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整体效益未显现。评价来进料加工业务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业务规模,更重要地还要看经济效益。从近几年业务开展情况来看,部分业务亏损情况较为严重,业务整体效益并未显现。

2.企业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按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产品来进料加工管理办法》规定,化工销售公司是来进料加工业务的盈亏主体,而炼化企业主要负责加工生产并收取加工费。来进料加工业务手续复杂,企业不愿意投入很多精力也是其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原因。

3.缺乏考核及激励手段。《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产品来进料加工管理办法》中至今没有明确的考核及激励手段,任务完成仍要靠硬性的行政命令,在缺乏积极性的情况下,炼化企业只求挣加工费保本不亏,化工销售公司在盈利时无更大动力,在亏损时却要承受很大压力。这直接导致了业务操作过于谨慎,影响了业务的规模及效益的扩大。

4.来进料政策和管理方式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来进料加工发展的不同时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仍然无法满足来进料加工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5.低附加值市场高风险的成品偏多导致利润空间小,无法帮助产业提升。中国石化来进料加工业务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尚处于简单加工的发展阶段,成品种类技术含量不高,多为大宗石化产品,价格透明,市场价格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市场风险偏大,利润空间较小。

三、来进料加工业务发展策略

1.制定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能否使来进料加工业务更快发展,在于能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而制定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是调动积极性的有力手段。中国石化应在完成进度、完成利润、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考核激励制度,以促进年度来进料的数量、利润的完成并鼓励经营单位和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以利于产业的不断升级。

2.与国家相关部门多沟通以促进来进料加工业务的发展。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石化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于我国的化工品政策的制定具备一定的发言权。对于来进料加工业务,我们也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与国家商贸等部门多进行沟通,一方面了解有利于来进料加工业务发展的政策及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接触促进来进料加工政策向有利的方向进行调整改进。

3.深入研究来进料加工业务国内外发展形势。中国石化应该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深入研究来进料加工业务国内外发展形势,以便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利支撑。研究内容应包含与业务相关的尽可能多的方面,比如相关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走势、国内来进料加工业务的发展等。

篇11

1 石脑油的分析方法

1.1 石脑油族组成分析

结合实践来看,每分析一次石脑油单体烃要花费70min。但是工艺也需同碳的芳烃、环烷以及链烷的分析数据。当前已研发出13X分子筛不锈钢毛细管柱。在分析过程中柱温由180℃-430℃每个样品分析时间需20min,从而能够有效分离复杂石脑油组成(C5-C11)为同碳的环烷与链烷,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分析的时长。但是还方法的难点在于需持续升温仪器至430℃,然而因为外涂层材质的影响,石英毛细管无法长时间在300℃以上的环境中使用,所以仅能采用不锈钢毛细管。但是不锈钢毛细管没有钝化处理过其表面,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柱内烷烃会出现分解。烷烃在C8以上的也不能完成测试。而不锈钢毛细管柱经过高温钝化处理的也具有较好的惰性,暂时并未发现分解现象。

1.2 石脑油PNA分析

石脑油作为重要化工原料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石油化工生产之中,其一般由C4-C12所构成,目前对石脑油构成分析已经较为成熟,主要是借助于一定长度毛细管柱而将其分析。另外在石脑油诸如链烷、环烷以及芳烃定性定量分析上,现阶段主要采用专门开发的色谱软件进行,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此外,石油化工企业在碳五烷烃和烯烃分离分析上,可以采取同一根柱的方法,如此一来不但大大地提升效率,而且也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碳五综合利用提供准确数据。当前在石脑油PNA分析上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石脑油PNA分析所采用色谱柱规格应为100mX0.2mm×0.5mm;第二,PNA分析中程序升温同样经历三个步骤,首先提升到28℃初始温度,并维持10min,随后以3℃/min进行升温,之后将温度提升至240℃这一最终温度上,并将进样器与皿温度也提升到这一温度,最后将分流比控制在50:1。

1.3 石脑油中芳烃分析

在分析石脑油时可以发现芳烃出峰与环烷烃和链烷烃相混合,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芳烃定量与定性分析的难度。目前已研发出了强极性OV-275大口径毛细管柱,能够把苯在十一烷后出峰,每10min对其分析一次,从而能够准确、迅速的对石脑油中的芳烃进行分析。当前,就扬子石化采用色谱分析石脑油中的芳烃看来,已于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得到了应用。

2 C1一C5烃类的分析方法

甲烷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天然气中的比重高达90%。C2-C5的烃类次之,C5以上的烃类极少。通常情况下,在钻探石油过程中为了更精准、及时的获取到所钻探的地层信息,所以会控制分析C1-C4的时间不超过30s,以期在快速分析天然气的情况下,在30s内在0.6m的填充柱内对C1-C4进行分析,且将C5内的烷烃的分析控制在70s内。通常C1-C7的烯烃与烷烃为石油裂解气主要成份,而分离C4则是一个难点问题。石油裂解装置的主要产物为烯烃,定量分析烯烃能够给石油裂解装置操作工艺参数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而Al203毛细管柱是该类析的重要方式。结合实践来看,C1-C5烃类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石油裂解气分析

企业通过对石油裂解气分析不但能够起到有效分离诸如乙烯、反丁烯、丙烯以及l,3一丁二烯等烯烃产物的作用,同时更能够使得企业借助于此开展准确的定量分析工作。结合实践来看,石油裂解气分析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Al203柱采用30mX0.53mm规格;第二,分析中程序升温主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维持40℃初始温度3min,随后以10℃/min速度进行升温,并在升至200℃后维持10min,最后将进样器与FID二者温度也提升至200℃。

2.2 天然气、石油液化气以及人工煤气分析

天然气、石油液化气以及人工煤气分析上,石油化工企业可以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其进行一同检测,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属于永久性气体以及烃类(碳数存在差异)这两方面共性。如果采取单一气体分析方式,那么石油化工企业往往需要使用至少4台色谱仪才能完成,而得益于这三种气体所具有的共性可以使得企业大大降低仪器数量情况下,只要使用两台色谱仪便能完成。其中一台色谱仪负责永久性气体分析,而另外一台则用于烃类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永久性气体分析中还应加上反吹,并且能够把重组反吹出分析柱。

2.3 石油液化气、二甲醚的分析

二甲醚是一种可再生、绿色环保的能源,较之石油液化气的价格而言,二甲醚的价格要更为便宜,所以,现在在市场上已经开始销售二甲醚。当前也已出台了分析二甲醚的国际标准。但是由于石油液化气的分析并未有相关标准,使得加入二甲醚的量受到了限制。在分析石油液化气以及二甲醚时采用规30mX0.53mmAl2O3的毛细管柱,并对程序进行升温,当温度升80℃时保持2min,之后每分钟将温度升高l0℃,最后将温度升高到200℃,FID温度为200℃并保持10min。通过观察可发现能够有效将二者分离。但是Al2O3毛细管柱出现拖尾的情况,仍需进行不断优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由气体分析到各种目的的油品组成或其它项目的分析已经构建起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体系,气象色谱分析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出现,以及仪器自踊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应用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对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以更好的满足石油化工企业分析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TQ08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前言

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也在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实际上,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但是我国大部分的石油化工企业都建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这样会导致石油化工企业由于水资源不足而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使得石油消耗量不断增加,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企业内部污水量会持续增长,污染物也变得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问题。

一、化工污水处理问题

对于不同的化工企业来说,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少废水,并且这些废水中都存在不少有害物。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工序产生废水,化工锅炉排水、产品洗涤、循环水脱盐、产品分离脱水等工序。此外,由于不同的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同,因此污水处理技术也不同。当然通过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我们还能够让一些污水进行再次利用。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浅究化工污水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化工污水处理,首先是化学处理法,其次是物理处理法,最后还有生物处理法。

(一)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相关的化学反应科学处理污水。通常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化学反应,第一种是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种是中和反应,第三种是絮凝反应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污水中不同的物质进行施行相应的化学反应,最终达到分解污染物的目的。中和反应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运用在酸碱含量大的废水中,尤其是对于化学药剂制作时产生的废水、锅炉水等来说,大都需要运用中和反应来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和反应的作用,尽量中和酸碱含量过大的废水,也可以在过滤过程中运用药物完成废水的中和反应。

一般情况下,进行废水处理时我们可以选用石灰、烧碱等材料进行中和反应,日常生活中烧碱的使用比较广。氧化还原法,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化学物质可以氧化还原的特征,合理运用氧化还原方法把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变成危害性较小或没有危害性的物质,至少可以降低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氧化还原法主要有3种,一种是臭氧还原法,一种是湿式空气氧化法,还有一种是声化法。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种方法一定要确保高温高压密封的环境,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氧气使废水中的硫化物进行氧化。如果温度和压强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硫化物的氧化结果,并且这种方法投入生产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样就制约了这种处理方法的使用范围。

(二)物理处理法

所谓的物理处理法就是充分发挥物理反应的作用,把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使用较为广泛的物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吸附法,一种是分离法。前者主要是利用多孔颗粒的吸附作用,让多孔颗粒充分接触废水,进行完成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吸附。这种吸附法主要是运用活性炭、沸石等物质。吸附法的原理就是化学引力以及静电力等。但是分离法与此不同,分离法主要是运用膜分离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分离过程中,分离结果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并且分离法的设备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为满意。另外,在一些化工企业中,分离方法还包括电渗析、液膜等其他方法。

(三)生物处理法

在所有的污水处理方法中,生物处理方法是目前为止用途最广、方法最多、污水处理效果最好的方法。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就是运用微生物来分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而完成废水的科学处理。不同废水中存在的微生物不同,在进行废水处理时就需要用不同的生物法。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好氧生物处理法,一种是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处理方法的选用是需要根据废水的含氧量来确定的。好氧生物处理法主要适用于氧气含量高的废水处理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适用于缺氧的废水处理中,进行有害物质的分解。并且还能够回收利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甲烷,这样就能降低污水处理技术对环境的破坏。

三、结束语

当然,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通常没有那么简单,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运用多种处理方法的结合,结合具体的污水有害物质的含量及种类,设计出最佳的处理方法,确保污水的排放符合要求,尽可能的降低环境污染。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组合在一起效果不同,并且组合方法多种多样,我们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迅猛,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需要满足环保的要求。另外,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污水排放标准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督力度,保证污水合理排放。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增加污水处理的投入,重视污水处理工作。综上所述,化工企业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只有不断强化污水处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才能为造福于人类,最终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