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4 15:36: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篇1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

(一)调查背景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灵健康、行为规范等都直接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因此青春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

2.2016年3月,县内一初中学生因不懂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又羞于跟老师、父母交流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3.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联合教育、卫生等单位,全县欣起抓实青春期健康教育进课堂热潮。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调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对男女生殖器官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2.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并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将青春期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三)调查时间

2016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共5天

(四)调查地点

思南县思林初级民族中学

(五)调查对象

7―9年级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

二、调查过程及获得信息情况

通过围绕以下七项内容与来自思林中学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交流,获取信息统计如下:

三、结论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急切渴望获取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但他们又羞于跟父母、老师发问,仅仅是与要好的朋友、同学进行有限的交流,而他们的有限知识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网络,这就使他们很容易进入黄色网站,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成人感”的突出,对异性的好奇心理,性意识的萌动,加之身体上突如其来的第二性征变化,都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始料不及,因此在初中生的课堂中适当地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抓实措施及方法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县教育局、县卫计局文件精神。思林中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好教师二级培训,由到县局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用生动、直观的事例教育学生。三是由生物教师牵头,确立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开展青春期教育进学校课题研究。四是举行学生手抄报比赛,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在学校展板中展出。五是开展青春期健康小论文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收获到了很多的青春感悟和认识,为他们安全地度过美好而烦恼的青春期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活动图片(部分)

⒖嘉南祝

[1]浙江省青田县船小:洪毓桢.《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进英语课堂教学体会》,2013.01.

[2]顾维红,曹莹文.《心理班会:中学心理教育进课堂的新思路》,江苏教育・心理健康10/2016.

[3]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苗世荣.《少女课堂与女学生健康成长》.

篇2

一、引言

农村初中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生长突增,可看到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通过体格检查收集学生这方面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村中学生的生理特点。这次调查对今后更有效地掌握农村初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所在的乡镇中学的学生,年龄在14岁~17岁之间,共440名学生。男生238人,女生202人,男生占54%,女生占46%。

2.研究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依据年龄,对身高、体重、肺活量进行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表1 男生体质指标

表2女生体质指标

1.身高。身高的变化随年龄的增长呈持续性增长趋势。男学生的身高均值比女学生的身高增长平均值大。

2.体重。男女学生的体重随年龄增长和身高增高而呈增加趋势,但女学生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和身高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没有男学生的增加量大。

3.肺活量。男学生的肺活量随年龄增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明显,女学生的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量不大。

分析:这种生理现状可能与男女学生的生长发育迟早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被调查的男女学生人群的特征有一定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随着青春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呈增长、增加趋势。但男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随年龄增加的增加量明显大,而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随年龄增加的增加量没有男学生的增加量大。这种现状说明在这个年龄阶段男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的增长增加水平超过了同龄的女学生,说明男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突增已经开始,而女学生则开始进入缓慢阶段,同时也说明男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比女孩子晚。

2.建议

青春期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食用足够的糖类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食用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应食用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以保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注意适量的体育锻炼和一定量的体力劳动,使青少年在青春期人体器官的功能发育显著,肌肉的力量突增,心脏的收缩能力大大提高,肺活量显著增大,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发展,其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青春期卫生是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种适量变化,懂得青春期卫生和保健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科学的生殖知识解释性生理和性心理现象。

篇3

青春期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言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发育速度加快,逐渐趋于成熟,同时思想意识也逐渐趋向于独立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社会阅历的增加与文化知识的增长,也使得初中学生心理状态更加复杂,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初中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一、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压力

受我国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目前许多家长仍旧将考入名校作为学生发展唯一途径,对考试成绩过度的重视,不断给学生施压,而学校也为了追求升学率,扩大学校影响力,而采用一些应试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要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当中,一旦成绩出现波动,就会产生灰心的情绪,甚至出现厌学、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

初中生心理的发展,使得其对人际交往的需求逐渐增强,而现阶段我国初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其成长过程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娇生惯养下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顾他人感受,缺乏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难以很好的融入到集体当中。

(三)独立意识

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决定其处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内心强烈渴望独立,但行为和认知能力方面实际上又不够成熟,对于家长和教师仍有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是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育的普遍特点,在面对家长及教师的干预时,常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不愿接受家长与教师的意见,有时甚至会出现与家长、教师相对抗的现象。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必然要经历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逐渐强烈,而由于初中学生心理发育仍不够成熟,在两性关系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在男女同学关系方面还不能够妥善的处理,容易陷入早恋的误区当中,并产生心理焦虑等问题,教师如不能妥善引导,也可能会给学生心理留下创伤。

二、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实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中学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应试教育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从学生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以引导的方式取代以往的强制约束。学校方面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全面提升全体教职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切实发挥每一位教职人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顺利从心理障碍中走出来。

(二)结合实践活动,增强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学生未来终将要融入到社会当中,因此,其社会适应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或校园里,应该更多的走出去,通过组织各类集体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郊游、开展运动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缓解学习压力所导致不良情绪,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集体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并提高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增进学生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发挥自己的力量,并通过集体的影响作用,带动内向自闭的学生,使他们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当中。

(三)多种方式结合运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教师在观察中所能够发现的问题毕竟有限,并且其深层根源是无法从表面上准确找到的,因此,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运用,积极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和宣泄心理困扰的机会。

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社会、家庭与学校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长的烦恼,使其摆脱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在轻松、健康、快乐的氛围中,积极进取,建康成长,养成坚强的意志与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

一、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从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对性教育需求入手,调查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对性教育课程开展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的需求。

1.分析学生性知识方面的需求,及学生目前了解状况与初中阶段性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学生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学习背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或方法、学习困难和学习愿望。

2.确定青春期性教育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及以往青春期教育有关文献研究,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与性保健、性心理与性调控、性道德与性社会、性审美与性文化、性自护与性法制这五方面。

3.青春期性教育实施方式

本课题根据对学生参与性教育方式的需求进行调查后,拟定实施方式为:教师讲授,同伴讲授主题报告,角色扮演情景剧,热点话题讨论,教师推荐书目学生看书自学,观看性教育影片,专题讲座,专家咨询,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办墙报手抄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过程

1.确定学校课题实施纲要,确定初中生青春期教育以学生教育为主,家长沙龙活动为辅的方式。在学生教育方面,确定了四个主题:基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及调控、性别平等、性保健,家长沙龙则从亲子关系及性敏感话题讨论两方面入手,促进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关注和辅导。

2.对学生进行访谈,包括青春期性生理的发育情况,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对两性心理的认识,自我保护,性知识的来源,家庭性教育状况以及对青春期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

三、研究的主体――青春期教育课程

课程干预是《初中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研究》的主体部分,分为六个版块:包括青春期心理课、生物渗透课、青春期讲座、主题班会、学生自主活动(书籍、手抄报)、亲子活动课程,详见表1(见下页)。

由表1可见,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有如下特点:

1.多种干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达成合力。心理课侧重性心理及调控,两性平等的性别权利,自我保护,性价值观的引导;生物渗透课侧重讲解性生理知识;青春期讲座深入探讨男生、女生青春期变化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主题班会和亲子活动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各取所需继续学习,通过青春手抄报、心理剧排演等深化教育效果。

2.视频赏析生动形象。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青春期变化,发现自己的困惑是普遍现象时能降低心理负担;能形象地理解胎儿生命过程,对父母的感恩油然而生。

3.每节课教师都会设计体验活动,加深学生的切身体验。如护蛋行动,学生通过分享一周保护鸡蛋的感受,体会做父母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起到了感恩父母和做出慎重决定的教育作用。

4.利用学校班级和年级图书角,推荐摆放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征集《读后感》和《书目推荐》,促进学生自发学习。

四、研究效果

1.学生、家长、班主任反馈

(1)学生提高了对于性生理知识、艾滋病、性观念、自我保护以及青春期教育重要程度的认识,尤其是在认为需要开设性教育的年级的选择上,干预后学生认为在初中以前就需要开设的人数比例提高,说明课程的开设引起了学生对该内容的重视。

(2)全部家长认为,开展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介绍,异往等内容非常好,希望长期开展下去。

(3)班主任认为,本课帮助学生科学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在男女生交往方面帮助学生相互融洽,促进了班级团结。

2.教师发展

教师在完成课题过程中,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书籍、文献,对性健康有了全面了解,通过课题组组织的国内外专家讲座、主题研讨会、课题校间交流、说课比赛等活动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青春期健康教育新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不再是简单地解决学生青春期问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显著提高。何虹录制的《呵护花季 绽放青春――识别、防范“性骚扰”》被收录到“全国大型教育与心理典籍系列”书系的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市健康教育获奖案例集》中[1]。

篇5

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容易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以规范管理。加强对中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目前中学生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进一步推进,但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却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中学生潜在心理疾患的出现,如何引导和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是目前大学教育的关注点。由于学习压力,现在中学生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作业,几乎没有了独立的交往时间,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弱化,导致心理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学生缺乏热情,无法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为隐性逃课提供了可能。

二、初中教师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1.钻研心理辅导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方法 为学生做心理辅导,教师首先要有辅导能力和辅导技巧,这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为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师教师要潜心钻研多种心理知识,掌握多种辅导方法。

例如,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掌握学生的情感特点、个性特点、在面临升学时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生理特点等等。根据这些特点钻研预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适应心理学,掌握和运用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关注学生团体的成长过程;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掌握关于班级心理辅导主题的知识。在活动中积极倾听学生的烦恼、身临其境走入当事人的私密世界,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运用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大胆质疑、用尊重与温情感化学生,使其走出心灵的迷茫区,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正方向发展自己的性格。

2.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意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计划学习,能运用策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其个体的情绪体验,即喜怒哀乐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学生中出现的不少心理问题,往往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诱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应作樾睦砀ǖ嫉闹匾部分。根据心理规律,学生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能不能学DD智力问题;愿不愿学DD态度问题;会不会学DD方法问题,教师工作体现在要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指导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关注青春期身心变化,疏导学生恐慌心理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生理的变化会让他们感到莫名的烦恼。这时教师教师要及时排解学生的恐慌心理,让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经历的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引导他们做好青春期的个人卫生工作,特别是女生的经期卫生,帮助他们调控负面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和叛逆心理。

例如,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活动,采取分析、疏导和支持的心理治疗法,揭开“性”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变化,不再谈性色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常常爱幻想,喜欢异性,憧憬爱情,教师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首先肯定他们的想法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反应,消除他们的“犯罪感”心理,然后再加以疏导,让他们知道早恋的危害,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于个别学生的偏激思想和行为,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开展工作,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倾听他们的“青春期烦恼”,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教育他们学会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因为有时候的放弃是为了今后更多的拥有,把他们从梦幻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篇6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14-02

现今,初中学生早恋、沉迷于黄色书刊、影片、过早发生、性犯罪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该如何看待性,性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进行?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看,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从稳定社会秩序来看,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民族素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中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1.性困惑

性困惑是指青少年对身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初中学生身体外形将随自身不断的成熟而发生变化,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第二性征,或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等,这可能产生性心理困扰。

2.性压抑

性压抑是指人的望得不到满足,心理失去平衡而导致的一种性心理现象。初中学生的望是不能采用成人的方式来满足的,但他们可以寻求其它途径,如运动、参加集体活动等来宣泄过剩的精力。

3.性幻想

性幻想是指联想异性的形象、异性的性特征、性表现外露的部位及一些性情景产生,可以理解为性的白日梦,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初中生存在性幻想是正常的现象,但过度的性幻想可能对初中生的生活、学习造成影响。

4.性 梦

性梦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带有各种性内容色彩的景象。性梦可能很怪诞、不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但它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初中生不必对此而自责、内疚。当初中生出现性梦时,有的会一笑而置之;也有的会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原因就在于初中生不能正确认识性梦,认为性梦的产生就意味着自己是一个思想不健康的人,他们心里会充满懊恼,整日折磨自己。

5.性即

就是用手或其它器具刺激性器官而引起,获得性满足。据有关调查显示,男生70%~90%,女生30%~60%有过这种体验。在青春期这个旺盛的时期,适度的具有自我调节的性质,有助于降低增强了的望,是无害的,但是一些初中生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的错误认识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严重的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当然,虽无害,但切记不能过度,物极必反。

二、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在家庭中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1)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上,采用同性别教育模式即在家庭中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时父亲指导儿子、母亲指导女儿。性知识由同性别的父母来讲解,一方面可避免性别差异带来的尴尬,另一方面同性别的父母对相关的性知识也有更多的了解。

(2)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父母可向子女讲解以下知识:①在10岁左右,父母向孩子讲解性成熟在身体上的表现及男女之间的差异。②在11~12岁左右,母亲应向女儿讲解月经方面的知识;在12~13岁左右,父亲应向儿子讲解遗精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变化,学会自我护理。③在15岁左右,父母应向孩子讲解怀孕、避孕、过早带来的伤害、性疾病预防等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责任感等。

2.在学校中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传授系统地、科学地性知识。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或校医,利用生理卫生课或课外讲座等形式,系统地讲授性知识。讲述性知识时要注意让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起来,既要有人体解剖、生殖系统解剖等知识,也要有性心理、性伦理和性道德等知识,而且要以后者的讲授为主;在讲授性知识时一定要适时、适度、适当,要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断断续续,要让学生在连续的教育中学到系统、合理地性知识。在教育中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们了解两性发育的知识,打破他们的性神秘感,使之具有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2)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学生系统介绍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规律;利用班会、团体活动对初中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某些个别学生还可以进行个别谈心、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

(3)教师应教给学生两往的艺术。初中阶段的男女交往与同往不同,必须注意尺度。异性同学交往时,应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胸怀坦荡,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式的交往,注意个别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把握和控制性冲动,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对于“性诱惑”敢于说“不”。在初中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加强男女同学间的异往,这有利于男女学生的相互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提高异性社会交往的能力,并可获得智力上的互偿、情感上的互慰、个性上的互补和活动中的互激。

(4)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这体现了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原则”。德育工作是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落实性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所以我们必须对德育工作给予重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5)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当初中生性生理的变化给他们带来困惑、担心、多疑时,或是对于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感到羞于启齿和无处求教时,他们可向心理咨询中心请教。心理咨询机构也要遵循保密原则,学生才能更放心的向老师了解性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和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77-02

一、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加强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生物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利用生物教学这一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学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落实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

(一)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优势

生物教学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这是由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生物学科具有开放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等特点,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其次,生物学研究目的之一是保障人体健康,现行生物教材的许多章节与健康相关联,可渗透健康教育各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还与生物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健康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二)初中生物教材中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健康教育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有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保健的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等。本文以初中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为例,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下表:

(三)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

1.课堂讨论法。结合生物教材内容,采用课堂讨论法,有效地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课堂讨论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健康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讨论如何与异往这一问题,让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勉励,用更积极的思想和学习劲头克服青春期的心理波澜,用更乐观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去与异往。

2.课堂讲解法。课堂讲解法是开展健康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整个中学生物学的健康教育中。如通过遗传、变异、生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过程等。同时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季节特点等,如每年春天是细菌病毒快速的季节,流行性感冒呈大流行趋势,可提前介绍有关感冒的预防保健知识。

3.引导阅读法。教师配合课堂讲解内容,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科普读物,如,当讲授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时,可给学生提供以下书籍:《男孩日记》、《青春期女性健与美》、《青春期性发育30讲》。此外,还可以推荐学生浏览“青少年健康网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

当然除了以上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渗透健康方法外,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小报等进行宣传,开辟健康知识专栏;也可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如性生理卫生讲座。

总之,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新理念渗透健康教育,同时不拘泥于单科教学,能够发现并利用学科优势,把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但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只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该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这值得去探究。

参考文献:

[1]王琴.高中生物课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04).

[2]徐启发.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的尝试[J].生物学杂志,1998,(04).

篇8

2013年9月,作为学校开学际第一课,老师该给学生讲些什么呢?笔者注意到,很多电视台、网站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性教育。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关于、校长带学生开房、留守女童被亲人犯等等悲剧事件的发生。

痛定思痛,一方面,我们除了要加强法制社会的建设与管理之外,另一方面,就是作为青少年学生成长摇篮的家庭和学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经非常紧迫。利用初中生物教学,展开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的青春期性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认为,在生物课堂上加强对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近年来,“性罪错”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他们大都在十二、三岁,其中大部分涉及性犯罪。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我们生物教师,与其让他们懵懵懂懂,对性知识好奇、猜测、渴望,自己探究其中的奥秘,不如让他们彻底明了、知晓。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初中生物课中《生殖》一章,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立足于全体的青春期生理教育

在我国,生物教学在讲《生殖》一章时大都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学生自学默读――男女生分班上课,给女生讲女性生殖器官结构,给男生讲男性生殖器官结构――到现在的男女生合班上课。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仍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更为甚者,有老师在讲到这一章的时候就对学生说:“这一章同学们自学,老师不讲”完事。本人的初中生物就是这样过来的。殊不知,越是这样,学生就越是觉得这里边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密秘一样,就越是好奇,越是觉得神秘。

立足全体的生殖器官结构、生理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使中学生对两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科学的认识,消除神秘感,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正确认识月经和遗精,积极预防和治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获得自身保健的基本常识和能力。

在这方面,除了讲清楚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外,要特别注重性生理知识的传授,诸如: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在月经周期中哪个阶段是容易怀孕的危险期,妊娠是怎么回事,早孕有什么反应,一旦发生了,如何处理,生活中有哪些不正常的妊娠等。课上还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病例,告诉他们性器官会发生哪些疾病,如何预防,从而使他们特别是女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获得自身保健知识。

二、性心理教育

有人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即性知识教育,其实,性教育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课题,其中性心理教育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它对于解除中学生由于生理的变化而产生毫无准备的心理恐惧是极为重要的。结合《生殖》一章内容应在如下四方面进行性心理教育。

(一)正确对待月经

教育女学生,特别是初潮较早的女学生要以镇定和坦然的心情对待月经初潮,要高兴地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性成熟的开始。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这是女性的自然美,无须加以掩饰,如束胸、穿紧身裤等都会妨碍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同时也让她们清楚地认识到女孩有了月经即有了排卵,若有适宜的条件(如遇到)是可能怀孕的道理,因此要有心理准备,注意保护自己。

(二)正确对待遗精

首先讲清是怎样产生的,中有哪些成分,及精满自溢的道理。消除有些男学生受错误观念影响,把看得比血液还重要,误认为遗精是失去了身体的精华,伤了元气,因此每有遗精则焦虑不安,甚至惊恐万分的错误想法。要教育学生养成早睡早起,醒来即起的好习惯,避免频繁梦遗的现象出现。

(三)正确对待

首先要使学生正确对待,指出偶尔是一种满足的方法,要祛除他们的罪恶感,但必须明确,频繁是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目前在我校中,就有过男学生上课、甚至考试时,隔着裤子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除正面教育外,课下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篮球队、乒乓球队、合唱队,开展智力竞赛、学习竞赛,逢年过节开联欢会等等,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中来,发展业余爱好,使多余的精力得到释放。

(四)正确对待异性吸引心理和早恋倾向

对于这一点,应明确地告诉学生,男女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有彼此接近的需要,生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接近期”。这是非常正常的,并非大逆不道。但必须指出,中学生现在还很小,很不成熟,学习的任务又很重,早恋会分心,影响学习,如若现在不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将无法面对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同时也告诉他们,成年以后的世界会更精彩。

三、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

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也是讲《生殖》一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生物教师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与性心理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进入青春期后的中学生,正经历着一个情绪、情感体验由直觉到自觉的过程,他们的行为多为情绪所左右,带有极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因此,我们在向他们传授性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性道德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显得更为重要。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性法律常识,让他们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因模仿他人的不轨行为而导致性犯罪,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证明,一些发生“性罪错”最终走上性犯罪道路的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是法盲,是重要原因之一。

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学生的保健医生。不仅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陪学生走过健康美丽的青春期。

篇9

【调查过程】

2011年暑假,收集资料。我主要看了《青春期健康》《今日中学生》《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同学》《青春男女生》以及《社区医学杂志》等报纸杂志,对目前中学生的性认识有一个初步的理性了解。

2011年国庆节期间,我利用一亲戚关系,去了汉南军山的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了解了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根据权威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未成年人犯罪中30%是性犯罪。而且主要分布于性教育落后封闭的农村地区。

2012年春节期间,我对三种人做了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是初中男生、初中女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由于时间及人脉资源关系有限,我对男女生一共做了100份问卷。我利用某一学校开家长会的机会,为50名家长也做了关于性知识教育的调查问卷。这些问卷的统计结果(注:表(1)有多选题,表(2)有漏填或不填者,故百分数不能归1)基本符合我对目前中国初中生性知识了解的预想。

【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首先看出,学校教育并没有成为性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学生回答自己的性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而且老师在性知识的教育上也没有起到主要作用。其次也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掌握性知识影响也不是很大。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家庭是性教育的起点,然而事实上回答性知识来自父母的百分数很小,平均不到13%。由此可见,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并没有担当起性教育的重任。而回答性知识从朋友或网络、影视录像、报纸杂志中而来的百分率相当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家庭中父母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角色茫然不知所措,学校也难以有所作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对性知识又非常渴望,加之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于是网络等相关媒体成了他们获得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他们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性知识又不是完全健康正确的,有的甚至完全错误,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表(2)反映出我们青少年的发育年龄有早熟趋势。据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2009金赛儿童成长发育学术论坛”透露,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3.3岁。其中在9岁之前发育的属于早熟现象。可喜的是绝大多数女生的经期是比较有规律的,但令我们思考的一点是:为什么大多数女生经期心情紧张烦躁,我想除了由于生理本身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外,也不能排除目前学生学业负担重给他们增加了心理负担的可能性。生理上发育的提前,就应该有配套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青春期的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是盲目无知的,他们需要性知识的引路人。

表(3)显示,很多家长认识到与自己青少年时期相比,现在的孩子性成熟确实提前了。虽然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男女生交往是可以理解的,但让我非常意外的是:仍然有22.7%的家长不赞同孩子与异往。绝大多数家长对初中生谈恋爱持反对态度,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早恋。相反,也有一点让我感到极其意外:婚前在父亲组中居然有31.8%的可以理解率。还有可喜的发现,在妈妈组里又36.7% 赞成在社区安放自动售货机,也有22.7%的家长认为这会诱导青少年发生。父亲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性知识家庭教育。虽说母亲对孩子的性知识教育率比较高,但仍然有4.6%的家庭没有给予孩子任何的性知识帮助。我想很多家长对孩子提出性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讲解和沟通。其实,现在的家长都意识到了孩子需要性知识的引导和健康教育,但是由于传统思想和个人知识有限等因素,家庭的性教育开展得并不理想。

【建议和期望】

1.让性健康教育走进课堂,沐浴阳光。学校对青春期健康教育不要走形式,这种图形式的做法会导致性健康教育空洞而无实效,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学校诸多活动之中。可以采取渗透于相关课程和独立设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时结合课堂教育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如专家报告、社会调查、影视录像、知识竞赛、专题班会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网络咨询、热线答疑、书信咨询等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在青春期遇到的性困惑难题,排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增进他们身心健康。

2.家长做好性健康教育的启航人。家庭是孩子们生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位老师。性教育的起点在家庭, 家长应承担起性启蒙和道德情感培养的重任,他们在孩子的性健康教育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及身边的故事,现身说法、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加强自身性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充分意识到性知识健康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注每个青春期孩子所需要的性知识,及时恰当地做好孩子的性导航,让孩子平稳健康幸福度过青春期。

篇10

青春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青春期的青少年要经历生理上、心理上的发展和转变。随着性器官逐渐成熟,第二性征发育日趋明显,初中生对自己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易产生一些迷惘。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正确的指导,他们可能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行为。为了今后能开展有效的青春期性敏感问题教育研究活动,我们编制了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和借鉴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骆一编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旨在了解我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状况,从而制定性敏感问题教育对策,通过有针对性的性敏感问题教育培训和干预研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的被试是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2015年9月份在校的全体学生。学生中年龄最大者17岁,最小者12岁,男女生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问卷的设计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其中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为我校教师自主设计,并经过相关专家讨论,以及预实验调查后进一步完善而成;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骆一编制,主要用于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经研究证明,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22,重测信度系数为0.856,分半信度系数为0.759,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3 实施问卷调查

我们采用了上述两种问卷,对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施测前由培训员讲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得到同学们的知情同意与合作后,学生均匿名填写。填写时座位分开,避免干扰,对个别不理解者予以中性解释,测试完毕后统一收回问卷。

1.4数据处理工具

对于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我们采用百分比数据统计;对于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我们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参与调查的三个年级学生比例近似为1:1:1。我们利用周五下午班会时间,在全校13班共发放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率达 98.3%。

2.1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了解

中学生们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首先,对“遗精”现象,除个别学生认为遗精“是一种病”或是“因为品德不好”所致外,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知识,特别是男生;但是女生中有26.8%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遗精”。其次,有关“月经”现象的知晓率:男生为68.2%,女生为”97.3%。可见被调查学生对本性别的基本性生理现象有较好的了解,但对异性则相对缺乏了解,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涉及到较为敏感的“”()现象,学生们的认识就比较混乱,不少学生持有不正确的看法,其中女生“出错”的情况比男生多,但P>0.05,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排序为初一组<初二组<初三组,这可以看出年龄越大,了解的生理知识也越多,P<0.01,差异显著。

2.2对性病知识的了解

被调查学生对各类性病知识的了解存在很大差别。其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高达95%,对一般的性病,如淋病、梅毒的知晓率略高于70%;对于其他几种也较常见的性病(生殖器疱疹、扁平湿疣、尖锐湿疣等)的知晓率低于40%;而对于中国发病率非常高的乙肝,只有6.7%的同学知道其能通过性渠道传染。比较起来,女生的性病知识要差于男生,P<0.01。相对于不同年级P>0.05,说明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对性病的了解水平差异不显著。

2.3对避孕措施的了解

大多数同学听说过一些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现代避孕方法,如:男用、口服药,男性绝育和女性绝育等;但他们对安全期和体外排精等传统方法则了解较少。其中有10%左右的同学,不但知晓而且了解一些避孕措施的使用方法。相对来说,对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比较低。对于的作用,89%的同学知道其有避孕的作用,但知道其有预防性病作用的比例只有60%,女生仅有36%。总体看,对于避孕知识,男生掌握的程度要高于女生,P<0.01。对不同的年级来说,了解的避孕作用初一68%,初二67%,初三74%,P>0.05,差异不显著。

2.4性知识来源

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以选择多少,而非重要性排序):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学校教育、同学朋友、父母、看展览、医生、录像厅录像带(光盘)、互联网。但如果按学生选择的重要性排序为学校教育(31.9%)、报刊杂志书籍(19.3%)、同学朋友(11.4%)、父母或电视(各7.6%)、录像带光盘(3.2%)等。分性别看,男、女生的差别是:男生更多地选择了同学朋友、录像厅录像带(光盘)及计算机互联网等作为其性知识的来源,而女生则更依赖于学校教育、报刊杂志书籍、父母和广播电视。显然,与男生相比,女生的知识来源更为集中,并且父母作为教育者的重要性对她们较之男生更为重要。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26.2%、27.1%和46.7%。(2)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的比例,男生分别为26.1%、20.0%和4.2%;女生分别为23.4%、19.6%和0.6%;任何行为都没有的男、女生分别为69.0%和72.0%。(3)分年级来看,年级越高,有过相应经历的学生比例越高。对第一次时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主要的回答是“突然发生的没有准备”、“双方都不想用”和“不好意思去买”。有时不愿采取措施的原因,主要是“没必要”、“不自然”等。从这些个案看,学生在偶尔发生、特别是首次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对怀孕和避孕等问题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

2.7所希望的获得性知识的渠道和性教育方式

学生们希望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学校教育(39.9%)、父母(10.9%)、报刊杂志书籍(10.1%)、医生(7.8%)、同学朋友(4.8%)、电视广播(4.6%)、录像厅录像带光盘 (2.5%),其余各选项均低于2% 。

3.启示

3.1中学生的性知识存在缺欠,对性病及其预防知识认识有“误区”,对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显现很大差别。目前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客观需求,其现有知识来源与渠道存在各种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与性有关的问题上产生了困惑和问题。改革教育内容,选择适宜方式,是青少年性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2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存在“代沟”。尽管学生对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知识与帮助报有很大的期望值,但在现实中他们与教师和家长在有关性的问题上沟通不够,特别是涉及到个人敏感、隐私的问题,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缺乏信任。

3.3中学性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且还应包括健康性心理的塑造、科学性观念的确立、正确处理两性社会交往关系以及规避危险行为能力的培养等。

3.4对于中学生的性教育应该是多渠道的,鉴于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沟通存在问题,而比较信任同龄的同学、朋友,在加强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同伴教育等适宜、灵活的社会干预方式。

4.全员教育与心理咨询干预

4.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通力合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青春期性敏感问题教育研究团队,定期召开学校领导、研究团队、班主任和家长会议。大家统一认识、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学校多次派出研究人员参加荷兰性教育专家、国内知名心理专家辅导的学习交流会议,购置最新的性教育书籍和资料,完善了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学校涌现出校长办公室、政教处、团委、教科研室、年级组、教研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人员通力合作、全员教育的研究氛围。

4.2培训教师和家长

调查表明:只有6%的学生认为性知识是来源于家庭的。这个数据表明家庭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对孩子来说,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长性观念的落后,性知识缺乏,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约有40%的中学生希望从学校教育的正规渠道中获得性知识。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性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性知识的储备不足又是我们进行青春期性敏感问题研究时遇到的困难。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首先让科研团队的老师首先培训其他老师和家长,希望形成教育合力。

4.3利用学科课堂讲授性知识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

学科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和内容,设计有相关性的教学案例,讲授青春期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等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地适应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能够理智地对待性等问题,明白爱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统一,爱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例如生物老师在课堂上针对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卫生保健、生殖与生命的奥秘,并针对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如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性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语文学科渗透侧重从阅读理解作品的角度引领学生对爱情友情等认知和理解;政治历史学科侧重探究生命的社会属性;思想品德老师重点从伦理道德角度对性道德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医务室的老师在学生身体不适时寻求帮助时耐心的解释……。

4.4德育处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规律

德育处利用优美的声音、图文并茂的专栏宣传,使中学生正确了解自身发展的规律。懂得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性发育的自然进程,从而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破除愚昧落后的性观念,如对性的不适感、神秘感、罪恶感、压抑感等。消除那种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恐慌、惶惑和焦虑,改变对性和愚昧无知和自我启蒙的状态,预防青春期性器官疾病和性心理疾病。

4.5年级组利用班会、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教育

年级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通过班会、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人的性心理和行为的社会性,正确对待生理性冲动,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欲念和愿望,分清友谊与爱情、美与丑、荣与辱,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制、自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加强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白的道德责任,和谐健康地与异性同学交往,把放在人的生活和事业的恰当位置上。

4.6 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咨询技术是我们开展性敏感问题的重要保证

我校心理老师担负着对学生家长及全校老师性敏感问题教学辅导和培训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对校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工作。自心理咨询室创立以来,心理老师开办我校首条心理咨询热线,为广大同学提供专业的、及时的、隐私保密的心理呵护。根据工作的需要,她不停地学习,借鉴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还编撰了“性健康教育敏感话题”的校本教材,以满足青春期孩子们的迫切需求和与同行交流。

5.展望未来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的研究是我校申请并被批准实施的一个北京市市级课题,青春期性教育研究是形成我校的特色教育课程。通过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必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也必将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必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骆一,郑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

[2]侯婵婿,陈于宁,娆树桥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在中学生应用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

[3]余小鸣.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2

[4] 龚林,颜春荣,丁蓉等.深圳市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性知识及性态度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

[5]余小鸣,王书等.北京市城区中学生性意识及与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

篇11

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保证农村适龄儿童顺利地完成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生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但农村地区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低、观念滞后,对青春期学生,特别对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引导,从而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目标

1.现实意义

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是关怀关爱女生健康成长,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索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开展健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初中女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保护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步入青春期的广大农村女生必将扮演未来育龄妇女的角色,对她们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也

是以后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2.预期目标

以学校女生为对象,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她们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解决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帮助她们正确地掌握青春期知识;引导她们加强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及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逐步形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寄宿女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学交往、青春期卫生健康认知度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观察分析法

观察并记录所在班级女生上课时的表现,与师生交往时的表现,在宿舍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与舍友相处方面的表现。对其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理能力的女生要多留心观察并及时分析归因。

3.走访调查法

走访部分女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了解家长对女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教育及采取的措施。

4.个案分析法

对调查阶段发现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跟踪记录其发展状况。

5.经验总结法

总结适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成成熟的教育资源;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甚至失败的教训作为典型案例记录在册。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谈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2.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同时担任知心姐姐的角色,为了避免有些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当面询问因紧张或其他原因说不清楚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给予安慰或解答,进行健康平等的交流。

3.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寄宿制女生对女性生理、心理知识基本处于不了解的认知程度,定期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为女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指导。

4.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双休日及寒暑假期学生与家长还是相处较多。学校应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在家长会上作心理健康的讲座、亲子对话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了解和把握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收集、分析疏导策略和整理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为她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经验,以便促进她们心理更平稳地发展。

篇12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在青春期的一段时间里,内心的自我意识急剧地膨胀,开始追求个性,变得更加固执和叛逆,和父母也常会出现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中意的事情无论对错都会十分固执,父母的强加阻拦,会让彼此间难以沟通,加深矛盾。加之面临高考升学,相当多的学校抱着分数不放,把中学生的能力全部量化到分数上,使初中生面临的压力巨大。除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外,初中生还要面临来自自身的心理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向往成熟又怀念儿时的矛盾……

二、中学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心里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这一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对社会有了认知,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同时也在生理、心理方面等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而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音乐是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来表现其独特的魅力,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所以音乐教学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音乐艺术中中学生可以学到有关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它对青少年的情感、认知等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体验和代替的,因此,音乐艺术教育是中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和关键的部分。开展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因为艺术本身值得教和值得学,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的好处。一方面,音乐艺术为中学生的情感表达的创造性冲动提供了一个出口,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过音乐艺术进行的普通教育,是更生动活泼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中学生不仅学到应学的知识,而且学得更加愉快。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强中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中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中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教会中学生唱歌,还使中学生有机会接触人类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伟大文明成果,对这些伟大成果的感知、理解、欣赏,有利于提高中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以学生为本,开展合适的音乐教学

1.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

音乐课堂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培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教师要注重为人师表,要热爱教育岗位,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次,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养,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在音乐教育这一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水平,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要研究学习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发展方向,并且要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从而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更清晰的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激发天性的地方。

2.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音乐在学生心里健康成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而音乐教师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音乐教师是一个传道者,同时也应加强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建立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音乐教学。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音乐课堂环境的核心,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合作支持的态度和互动及良好的情绪气氛,必将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远比其他学科来的多。如:合唱、小组唱、如教师伴奏中学生演唱等,这就为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优化教学方案,适应学生成长需要

音乐课堂应该是活泼的、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因而如今的音乐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大纲等,不能一成不变,要优化教学方案,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兴趣制定相应的课程。传统的音乐教学很有必要,当下的流行音乐也应选择好的部分融入教学,既让学生习得良好的音乐知识,也照顾他们的音乐兴趣,满足中学生的现实音乐需要及心理认知规律,贴近其生活经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