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25 10:38: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风险管理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篇1

    (1)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2)预防风险。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

    (3)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篇2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建设项目具有资金使用数额大、阶段性强、工期长等特殊性,建设工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抓住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通过对整个系统各关键环节的风险性进行系统评估、监督和管理,及时堵塞漏洞,控制潜在风险。

一、前期阶段

1、投资立项阶段:投资立项阶段决定投资项目的具体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和建设地址,决定建设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及设备的购置等重要事项,是整个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为了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效益,审计人员应确认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经过审批,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要参加有关建设项目的评审会议,监督评审过程,审查评审结果及批复文件。项目建议书重点审查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的拟建方案、规模、地点、建设条件、资金来源、投资估算等报告及上级的批复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审查编制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或资质并经过建设单位委托,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编制单位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合规。

2、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基建工作的龙头,工程设计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高低,而且对工程造价和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设计这一环节是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设计单位选定的合法性、设计方案选定的科学性、设计图纸、设计合同的合理合规性等。设计单位为了降低设计风险,往往通过增加柱、梁等构造上的几何尺寸保守设计,这样,势必增加项目成本。因此,建设单位应聘请非设计单位的建筑、结构设计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重点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论证,以控制工程造价。

二、中期阶段

1、招投标阶段:建设工程的监理、施工总承包、材料及设备招投标工作是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阶段,审计人员应运用审计专业知识从前期的招标方式、招标文件的编制等方面入手,对招标工作进行审计监督,一是加大对招标文件内容的审核力度,提出操作性强的修改意见和方案,增强项目工期和投资的可控性。二是以工程取费定额、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作为前期投资审核重点,审计人员深入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展开工程项、量、价的审核,提高审计的直接绩效。

2、合同签订履行阶段:工程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贯穿于项目开工、建设、竣工结算全过程,是建设单位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之间的刚性法律约束文件。审计人员应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沟通,配合审计事务所顺利开展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合同中的变更和签证内容进行确认,保证决算审计时该项目的真实性;对工程项目的定额、取费一一把关,避免不合理取费和高套定额:加强对合同签订单位履约保证金缴纳情况的确认,避免施工单位违约风险;充分运用审计专业管理经验进行合同审核,提出有效建议并进行项目预控,将可预估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进行规避、分散和转移,以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3、进度款支付阶段:为切实做好工程进度款支付管理,审计人员通过对跟踪审计单位进度款审核意见、已签订合同的审核,对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的充分性进行审核确认;项目资金实行先审后付款,加强对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的控制,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做好充分准备并留有余地,避免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过大可能出现的追讨资金困难,也为投资控制设下最后一道防线。

三、后期阶段

1、项目管理咨询阶段: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前提下,将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职能加以延伸,充分发挥和利用审计组专家成员具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优势为项目工程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提升审计效益。

2、项目管理监督阶段:审计人员应对工程项目立项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履约阶段全过程进行检查,归档立卷。对已经竣工的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确定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审计人员经常深入已经竣工使用建设项目现场,走访查看,配合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相关内容认真督查,避免因未及时报修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3

改革开放之后,受到全球银行业高度一体化的影响,我国逐渐放宽了对国内金融业的限制,对商业银行进行了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逐步推进了商业银行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逐步市场化之后都纷纷上市,上市后各间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都有了很大改善。具体表现在:第一,整个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趋于平稳,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银行业总体上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的增长,在国家经济态势向好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每年的净利润提升率都超过了30% ;第二,商业银行不断优化了资产结构,资产有效性持续提升;第三,商业银行不断进行着金融创新探索,将创新金融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可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银行业不但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且市场环境也变得非常严峻。为了提振经济,央行实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除降息之外加大了货币的发行量,多次下调准备金率。降息令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减慢;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提升了银行贷款的风险。而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是将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作为主要获利方式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银行的正常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借此抵消部分传统业务收入降低带来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首先,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其它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时间更晚,因此完善程度并不高,不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监管机制都存在很多漏洞;另外,各地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有时会对商业银行进行盲目的保护,这就为商业银行进行违规操作创造了最佳条件,不过同时也令商业银行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其次,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商业银行的监管还只限于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并没有深入到业务的具体环节,探讨操作是否存在违规;且监管基本上都是事后进行的,也就意味着风险已经产生影响才开始对其控制,虽然能够改进当前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却无法挽回银行已经蒙受的经济损失。

(2)资本市场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筹资方面受到的限制更多、更严格,因此,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能够获得发展资金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如果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偿债能力降低,就将财务风险转移给了商业银行,令银行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假设银行累积了很多这种不良贷款,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转为坏账,那么银行就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都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了提高市场份额以及开拓新业务上,并未对资产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一旦出现了诱发风险爆发的因素,银行就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上市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以外的其它风险很少研究,也不重视这些风险可能对银行造成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整合学术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各派观点,本文认为可以将其分为3类:上市商业银行业是企业,其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商业银行同样具有代表意义。不过,商业银行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财务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基本单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自身的利益也存在短期与长期之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短期目标是由长期目标逐渐分解细化出来的,但是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完全的一致性,所以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就更大,想要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也就更加困难。

(2)保证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同时,最大化股东权益。前文提及,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非常多样,因此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平衡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风险高于收益,那么就没有必要开展相应的业务;只有在风险低于收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能通过业务实现一定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追求最大化股东权益,从而既保证股东投资的安全性,又保证其理想的收益率。

二、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运营的高风险性,银行业务的所有环节都存在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多家世界知名的金融机构被迫宣布了破产,令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银行业所面对的风险很容易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这也提醒了想要保证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与稳健性,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调研分析,为其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ER M)导向下的内控体系。

(一)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上市商业银行想要实现理想的内控收效,必须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因为只有这样各项内控措施才能得到有力的执行与落实,从而发挥出应有的内控效用。各个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上市商业银行的内控环境。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的运营实际,从这些要素入手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为后续内控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设定合理的内控目标上市商业银行必须设定合理的内控目标,以作为内控工作的指引。之所以强调合理,是因为目标应设定在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可以实现的标准上,从而提升员工完成内控任务的积极性,进而提升银行的内控效率。另外,银行设定内控目标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目标,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要素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内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从而保证银行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识别风险

上市商业银行能够准确识别出运营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类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工作做好铺垫。

(四)评估风险识别出风险之后,上市商业银行就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它们可能对运营造成的影响。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五)应对风险评估了风险之后,上市商业银行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防控。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实际,可以采取表5所示的风险应对措施。上市商业银行应在综合分析风险属性、发生的可能性、对银行造成影响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既实现理想的风险控制收效,又将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的目标。

(六)内部控制措施

(1)上市商业银行应在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实施各项内控措施,以业务活动为依托,对业务活动各环节可能发生风险的节点进行控制,从而在源头上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篇4

一、证券交易所按交易经手费的20%、按席位年费的10%提取的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列入证券交易所的费用支出。

二、证券交易所对违规会员的罚款、罚息,列入证券交易所的应付款项,全额转入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

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按业务收入的20%提取的证券结算风险基金,列入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费用支出。

四、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按收益的20%提取的证券结算风险基金,按照税后利润计提,税后列支。

五、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对违规结算会员的罚款、罚息,列入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应付款项,全额转入证券结算风险基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