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

时间:2023-09-25 10:38: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级经济财政税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级经济财政税收

篇1

各国政府在运用宏观政策管理经济过程中,必须面对变化的社会、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际税收竞争,它的存在使得国家自主改革税收制度和运用税收政策的能力遇到新的挑战。国际税收竞争的一个直接效应就体现在对一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上。当前国际税收竞争已出了不少新动向,而这与国际资本流动新特点与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重这两方面密切相关。最近几年,国际资本流向最突出的特征是全球资本持续、大规模流入美国,导致美国金融市场长期繁荣,并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出现了许多变化。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市场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在谋求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国际资本,刺激国内投资和需要,拉动经济增长。而税收工具则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重要组织部分。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在引发新一轮的大规模减税运动。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税收竞争已成为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国应积极应对国际税收竞争挑战,合理适度地运用税收竞争政策,也包括应加快税制改革与完善的步伐,合理地确定宏观税负水平。结合轨迹税收竞争的新态势,从税收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中的内在作用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国际财税背景这一新角度,来研究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

从总体上说,我国自1998年以来执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这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或已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其一,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是有目共睹的。这既表现在我们对这一政策实施对当时形势的准确判断,又表现在政府执行中对政策取向与政策组合的合理选择。其二,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控制,这几年的实践也已证明是成功的。中央对于这种带有阶段性、应急性特点的财政政策,已经明确指出并充分考虑到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在发债空间的把握、国债项目建设质量的保证、抑制通货紧缩趋势与防范通货膨胀新苗头并重、短期财政政策运用与财政资源长期可供给性的协调等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其三,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是一政策持续成功的重要方面,这几年成功的实践包括了对这一政策力度的控制、具体措施的选择、与稳健货币政策等相关政策的配合等。在充分认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也应看到从如何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这一特定角度出发,特别是随着积极财政政策运用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现有的政策组合选择中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篇2

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在不同的阶段,各种生产要素会出现不同的特征,技术、市场及组合方式有较大的差异。加上当前经济增长仍是粗放型增长,影响了技术、文化及资本等。

(二)制度因素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制度相关,但当前属于民主的社会主义时期,若还采用行政命令来安排经济,将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科技因素

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经济增长中出现重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人口因素

我国属于?r业大国,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但城市经济增长中需要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高的劳动者,这样一来,就造成就业结构的矛盾,不利于经济发展。

三、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对财政投资政策进行优化

就现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加大投资的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及长期性。我国地方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我们若想扩大财政投资,则需要增加相关燃油税、遗产税等,加强对税收的监管与稽查,建立相应的收入申报制度,防止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完善分税制,尤其是地方县级以下的分税制,明确各个地方政府单位的分工及职责。除了加强投资力度外,还应加强对城市企业科技的投资,创新城市企业科技体制,支持龙头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构建科技承包创新的主体,让产业科研机构走向高校,发展技术。创新财政投资机制,拓宽财政投资融资渠道,增加其资金量,调整政策性金融投资结构。当前,我国的财政投资参股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创新投资机制的突破口,可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引进民营资本、外资及其他资金,最终促进城市经济方式的转变。

(二)完善税收政策

首先,改进税收优惠政策。可扶持地方重点企业,提高城市产业化经营程度,将优惠政策的范围扩充到所有产业化经营企业中,并把民营企业纳入税收政策中。注意各项优惠税收政策之间的内在关系,如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对外贸易税等,有效避免各种税收政策带来的弊端。其次,完善增值税制度。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政策;调节流转税额;在企业产品加工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实施减税优惠,增强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优化税收管理服务。清理、归纳及总结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制作成宣传手册,扩大宣传范围。完善相应的税务机制及行为,确保税务透明、公开,从而为税务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税收的公平性、科学性。

(三)提升经济发展潜力

当前,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因此,城市应该借助财政税收政策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在部分区域,关于外需经济的发展并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大赤字,同时发行固定比例的国债。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经济预算中的支持资金,地方政府也应该重视跟紧建设项目,确保具有足够的资金。另外,应该重视投入到城市的改造方面、企业科学技术的更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确保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应该重视支持高新技术,促使工业化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高新服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服务业,应该重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政府还应该重视培养服务型人才,发展服务型人才队伍,创造更多培训与教育的机会,建立科技支持、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四)做好财政各项专项支出

梳理当前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政策,从直接补贴向间接补贴转变。采用财政支持发展应用于市场秩序、市场竞争等。就当前来看,我国不少的财政资金多用于社会资本竞争较激烈的企业,如新闻媒体、服装、航空等。可适当调整这些财政资金,将其投入到促进城市发展的项目中。根据当前城市经济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政策,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城市环境的投入。

(五)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现阶段,我国绩效考核的方式还不够健全,应该考虑在已有的考核方法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形成完整、有效的财政部门资金配置的绩效考核系统。有关部门应该创建对应的约束体制,系统调查地方的具体情况,还应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完成对财政税收工作的分析后,还应该充分掌握城市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个人的努力等。根据监察部门的意见,适当更新考察与评价资料。利用现代统计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全方位地考核财政税收政策,提高结果的客观性。此外还应当建立绩效评价公示制度,发挥考评结果的作用。通过书面形式,对测评结果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六)实现财政―货币协调

首先,不断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的支出结构,缩小财政税收对竞争性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通信、交通及能源,通过财政协助,促进城市工业发展。加强对服务业、科技产业的投入,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次,合理使用国债,适当增加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同时也可允许地方财政担保的公共投资。最后,调整税收结构,为城市经济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适当调整银行利率,缓解通货紧缩给产业带来的压力。

篇3

经济师专业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十个类别。

经济师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初级、中级经济师考试均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高级经济师考试设《高级经济实务》一个科目。

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和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设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其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职业分类要求和从业人员队伍情况,适时调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一、“营改增”的涵义

“营改增”是属于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词汇。长期以来,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处于并行状态,这为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因此,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自2012年元旦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率先进行“营改增”试点工作。紧接着该项工作从上海市扩展至北京、天津、广东等十多个省市。这是继2009年实施增值税转型后在税制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改革。“营改增”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我们现行的财税制度提供改革的动力。

二、“营改增”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说,“营改增”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等。从宏观层面来看,“营改增”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其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其二是为部分行业带来了税负降低的优势,形成减税效应。这两者结合起来影响和带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具体来分析:首先,“营改增”的实施,避免了重复征税,并且许多增值税的税率较之前的税率低,为企业减轻了税负负担;其次,这些减税行为产生的良好的经济影响:“营改增”后,进项税从不能抵扣变为允许抵扣,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营改增”后,许多生产企业纷纷采用服务外包经营方式,转变了经营方式;“营改增”后,缴纳的是增值税并同时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许多服务部门从母体企业分离出来;“营改增”后,许多税率降低,保护了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营改增”的结构调整效应

“营改增”具有结构调整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实施“营改增”后,许多企业精细了产业分工和加深了专业协作。许多企业的主业和辅业得到有效分离,这样主业得到加强,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辅业同时也可以做大。提高了产业层次,加强了产业的内外部融合。

(2)需求结构得到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需求结构失衡,其中主要是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营改增”后,首先企业税负减低,进而引发整个行业的整体性税负减免,这样就调整和改善了我国的需求结构。

(3)出口结构得到优化

我国目前出口结构中,工业制成品档次偏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水平偏低。“营改增”后,有利于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和水平,生产业会得到大力发展,提升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使得出口结构获得优化。

三、“营改增”促进财税体制的全面改革

“营改增”属于结构性减税,它不同于全面性减税。它是同时具有减税和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的双重效果,因此它产生的功效,会超越宏观经济运行层面而延伸至财税体制改革领域。

1.推动了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体系的重建

“营改增”实施之前,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中半数以上是营业税收入。随着“营改增”的逐步推进,作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营业税将逐步被增值税取代,这对于地方政府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而会引发矛盾。依据我国“十二五规划”,最迟到2015年,“营改增”将全面覆盖我国所有地区和所有行业,这就要求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财政收支要发生新变化,必须要重建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制体系,重构地方财政收支格局。

2.尽快建立直接税体系

截至2012年,全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收入占39.%,营业税收入占15.6%。“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将升至50%以上,这不利于税收收入体系布局的均衡性,财政风险将加大。因此,在进行“营改增”改革的同时,要尽量做到“扩围不增”。这就要求加快建立直接税体系,增加直接税会相应降低间接税的比重,这是现代税制体系的要求,也是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3.重构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目前财政体制实行的是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的财政体制要求增值税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以75:25比例进行分配,所得税收入则是60:40的比例进行分配。“营改增”后,营业税收入将全部作为增值税纳入税收系统。原有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基于归属关系建立起来,若归属关系格局发生变化,那么分配比例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和行政关系的重新界定和调整,会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即分税制财政体制也要进行相应改革。

4.引发全面财税体制改革

由于财税职能和财税体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的运行范围遍及政府职能、政府部门和政府的活动。因此,财税体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仅“营改增”一项改革的影响不仅仅会影响财税领域范围内,同时还会触及经济体制改革,直至社会、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的改革。意味着,“营改增”作为即将开始的全面性改革的导火线,将带动和引发财税体制改革、甚至是全面改革。

综上所述,鉴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们要抓住“营改增”这一难得的契机,对中国现行税制体系做结构性的重大调整。

参考文献:

[1]贾康.为何我国营业税要改征增值税[N].中国财经报,2011(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