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管理学范文

时间:2023-09-25 10:38: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际旅游管理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际旅游管理学

篇1

1.颁发双学位,灵活而开放的学制

瓦岱勒的专业课程包括本科阶段以及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而完成两个阶段的学共需要五年的时间,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将来的发展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第一个周期是本科阶段,在第三年的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在获得瓦岱勒国际酒店管理学士学位(BAC+3)以及欧洲酒店管理学士学位两种学位之后进入职业生涯。这一文凭相当于国内的本科学历,证明了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丰富经验。拥有这个文凭的学生的就业职位一般是质量和经营监管者等。

第二个周期,即研究生阶段。瓦岱勒毕业生在经过这段一至二年的学习之后,将获得瓦岱勒工商管理硕士MBA:国际酒店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国际旅游和酒店管理硕士学位,并考虑成为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市场总监。此外,瓦岱勒还会接收拥有至少大学二年级水平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要参加准备课程(预科,一般为期一年),以获得酒店和旅游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然后才能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2.双语教学,逐步发展的跨文化招生模式

每年,1200多名来自法国和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在瓦岱勒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接受培训。瓦岱勒在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等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均设有校区。在校学生中,法国和欧盟学生比例约60%,其余为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学院为国际学生开设英语教学的学士、硕士学位课程,并配有免费法语课程,1994年,瓦岱勒法国波尔多校区成立并开始招收国际学生。2016年英国伦敦校区开始向国际学生敞开大门。

二、瓦岱勒的教育特色

1.以实践强化理论,设置有针对性的综合课程

瓦岱勒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以当今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市场对酒店员工素养的要求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培训方式,其办学特色是:为学生提供基于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在VATEL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严格遵守1∶1的比例。从第一年开始,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会到学院对外拥有的四星级酒店里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为丰富自己的职业经验做准备。一学期的校内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均会到世界各地的酒店进行一个学期的酒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他们进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2.实行多元化的校企合作

瓦岱勒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是许多国际行业组织的成员,学院和世界各地的主要酒店集团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年这些酒店集团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瓦岱勒的课程安排:专业人士进行授课、讲座,向学生讲解实际操作案例,他们让瓦岱勒的学生参加论坛、学术讨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讨论。通过这些频繁的交流,学生从一入学就可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同时,这样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还为瓦岱勒学生提供了在知名酒店完成带薪实习的机会。这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事实证明,如此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为瓦岱勒培养了大部分具有职业能力的优秀毕业生:超过两万九千名毕业生在世界各地的顶级酒店与旅游管理机构工作。在各领域工作的毕业生也为学校构成了强大的人际网络,为年轻的毕业生和寻求职业的校友提供帮助。

三、借鉴与启示

1.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不同国家的教学传统、行业现状、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异,其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瑞士洛桑和法国瓦岱勒的“校店合一,工学结合”模式、美国的康奈尔的能力导向性模式和加拿大的与行业联合的培养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所有理论知识必需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旅游业和酒店业均属于服务行业,实操能力和服务经验在这些行业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历不高的酒店人,凭着经验的积累,做到了酒店的高层。因此,在学生的求学阶段我们就要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真实的就业环境,为其毕业后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匹配健全的师资队伍

瓦岱勒的课程设置严格遵守实践和理论为1∶1的比例。例如,第一周为理论周,学生在教室学习理论课程,第二周则为实践周,学生会被分配到瓦岱勒对外经营的酒店各个部门进行一周的实习,学习各个岗位的实操技能。如此循环,交替进行。而教师的构成又为这一课程设置体系服务。瓦岱勒的老师有全职教师、兼职教师、行业教师三种类型,前两类教师具有硕士或者以上文凭,拥有丰富的业界背景,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教师入职考核,后一类教师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其酒店工作的经验比前两类更丰富。由此可见,瓦岱勒的师资队伍也是遵守实践和理论比为1∶1的构成比例。我国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或职业院校增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另聘请行业专家加入到我们的师资队伍之中,以更加匹配课程设置上的变化。

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与专业岗位接轨的实训项目

篇2

会上,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的主要负责人也交流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探讨了各自在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点建设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思路。主要观点有:

田里(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认为,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中的温冷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太强调自身的行业特征,而妨碍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旅游管理学科始终没有摆脱旅游产业附庸的地位:除了旅游规划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量外,其他研究成果几乎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科班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人才和管理精英:旅游行业的管理骨干仍然可由其他途径进入或者替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教育要求,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需求,一直都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同时也介绍了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等。

黄福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认为,目前国内博士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位论文的开创性和原创性方面有待提高,与实践的结合有待加强;某些研究方向课时不足,学生文献前沿沉淀不够;部分学生外语和数学基础较弱,影响了其对前沿动态的了解和科研的深度;平均培养期限4年左右,时间相对偏少。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导师素质;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注重培养跟踪研究前沿的能力和提高原创性和开创性;将有条件的博士生送到发达国家一流高校或机构去学习;培养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马耀峰(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认为,旅游管理博士点的发展定位应依托自身相对优势母学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学科基础等资源,作好顶层设计,作大项目,有效提高自身学科竞争力;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形成研究特色。

何建民(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对中美旅游管理博士培育的起点(如入学要求与入学指导教师组的组成)、培育的内容与方式、培育的目标等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点的原因与结果,为我国旅游管理博士生培育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58-03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一直提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活动化教学可以满足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创新的需求,因此成为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笔者拟对高职院校江苏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活动化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与职业岗位(导游)的“无缝”对接。

活动化教学的界定

活动化教学是指通过教师设置最优化的教学环节、条件和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使之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提升,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能力、升华情感、发挥潜质,实现主体性充分和谐发展的教学形式。其核心是学生经由“活动”特别是外显性活动,在“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在知识技能领域和发展性领域的和谐发展,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旅游专业的活动化教学是指在旅游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通过各类活动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旅游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旅游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及创造性的活动模式。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

活动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旅游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与旅游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旅游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及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现代旅游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在旅游及相关人才市场上的成功就是旅游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越丰富、越扎实,能力发展就越快、越强。旅游活动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应用和锻炼一定能力的机会,可使学生的旅游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教学对象的需要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较差,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本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使高职生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但是,这些“80后”甚至“90后”的学生兴趣广泛、善于交往、勇于表现自己,旅游活动化教学中形式各异的方法如即兴脱口秀、导游模拟讲解、双方辩论等可以给学生提供找回信心、肯定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

课程构建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所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构建必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马上胜任岗位工作,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降低企业岗前培训成本。因此,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三大类:文化课程(如《旅游文学》)、旅游专业理论课程(如《旅游学概论》)、综合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如《导游服务技能》、《饭店服务技能》)。但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多的单门课程几乎包括了这三大块,特别是综合技能与实践所占比重在很多课程中越来越大,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就是其中之一。

实施课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现在企业已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招聘人才的前提条件,旅游企业也不例外。拥有导游证书、酒店经理人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全国初级导游资格证书三门统考课程的必考科目之一,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书考试及就业的支撑课程。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囊括地理、历史、建筑、艺术、宗教、民俗等各大学科门类的知识,几乎所有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都浓缩在这门课程中。知识琐碎庞杂、抽象,如果全部依靠教师课堂45分钟“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既枯燥又完全没有教学效果,难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最终会影响学生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成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

活动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完成每门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该细化每章甚至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章节“中国古典园林”为例,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要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特点及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知识。由于笔者所在学校位于江苏省,故本课程与《江苏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紧密联系,需要综合考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熟悉和掌握江苏园林特别是苏州和扬州园林的有关知识。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两节课90分钟) 仍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章节“中国古典园林”为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对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讲授,大概花20分钟时间,然后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由4组学生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对扬州个园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景色进行模拟讲解。

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情况 两节课的后10分钟让学生对每组导游员的讲解和表现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知识表达、动手能力、导游词的创新及表达)做归纳总结,教师应尽量做到多鼓励,发现学生不同的长处。

通过活动化教学,可将《导游基础知识》、《江苏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及《导游词的创作和讲解》等课程衔接起来,既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可让他们很好地掌握这些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养成综合职业能力。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

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本课程活动化教学的设计思路,笔者构建了基本的教学模式。

团队合作活动 现代企业在招聘和用人时都会考虑到员工是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所谓团队合作,是指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所经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首先要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合作,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如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讲到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景色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全班学生均等分为4组,通过抽签决定完成四季假山(春山、夏山、秋山、冬山)景色导游词的创作与讲解,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自行完成教师分派的任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导游词的写作、PPT的制作和课堂模拟讲解),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既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又能体现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场模拟活动 导游服务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校内实训基地(导游模拟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提前进入导游员的角色,进行现场模拟导游,使学生身临其境,慢慢地从紧张到不紧张,从害怕到不害怕,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能动活动与现实服务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旅游服务意识和审美情感,对本课程的知识和今后的服务工作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让一些学生扮演游客,制造一些小插曲和突发事件(例如,游客中暑晕倒,或在旅游过程中一名游客走失)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临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旅游实践活动 在课堂模拟讲解以及在导游室接受实训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虽然有效,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缺陷,缺陷在于学生实习前对旅游企业还相当陌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师可以支持和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不计报酬地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如大型晚会迎宾活动、景点义务导游活动等,在寒暑期到旅游企业打工则是一项更深入的旅游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及所在系部还可以在教学期间与有关旅游部门或旅游企业联系,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景点或旅行社开展短时间的旅游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接触旅游服务企业,了解企业服务工作流程。通过一系列的旅游实践活动,可让学生真正了解岗位工作和行业规范,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的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辩论求知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和课外时间适当地组织辩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和反应能力。辩论求知活动先由教师针对性地设置一个辩论话题,将全班分成两组,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能力进行分工,在分组合作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后展开辩论。如对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章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就可以“我国传统民居的开发是否利于保护”为辩题展开辩论,一组学生代表正方观点(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另一组学生代表反方(开发不利于保护)。输赢不是最重要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辩论,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不仅自主深入地掌握章节知识,同时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因此,辩论不仅是为了求知,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对能力。

开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启示

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要力求找到课程内容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最佳结合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需要、特长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活动方案,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章节“中国四大宗教”为例,在讲授佛教建筑和文化知识前,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提前到学校附近的佛教寺庙(息心寺)进行参观,收集与佛教知识相关的资料。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采用看录像、看投影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佛教寺庙的建筑形式和里面的布局,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之前收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感,进行讨论交流(如藏传佛教、大乘佛教及小乘佛教的区别),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方式(现场模拟、实地参观游览、成果展示活动、交流讨论、小组合作等),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践履”的目的。

要注重情境体验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琐碎,知识庞杂,但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几乎覆盖了这门课程所有的知识点,如果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讲授,枯燥抽象,收效甚微。故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使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感官体验,并通过自身获得的直接经验对课本知识进行领悟内化,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化教学要做到“一条主线,四个解放” 活动化教学应以“一条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的活动为主)为宗旨,教师还要让学生做到“四个解放”:(1)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多说。俗话说:“江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所以旅游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其综合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使每位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2)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多做。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陶行知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具有现实意义,旅游专业教师更需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要让学生亲自去“做”、去“行”,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将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3)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学习空间不能局限于课堂,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采风,到社会实践中学习,通过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更能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系部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每年秋季学期都会安排学生到省内外旅游地采风见习。(4)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这四个解放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只有解放了学生的嘴、手和学习空间,才能最终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思维,才能培养有素质、有个性、有创新的中高级旅游人才。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活动化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主体的根本性转移,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勤学、爱学和乐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也能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及其他能力(表达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等),为人才市场、旅游行业输送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潘红娟.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EB/OL].中国教师行动网,2007-03-27.

[2]唐燕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2):28.

篇4

二、韩国旅游管理学科的设置概况

在亚洲,韩国的旅游管理学科发展较好,地位较高,国际影响力也较大。在韩国的学科体系中,学科被分为大系列、中系列、小系列和专业。据韩国国家教育统计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从所在中系列来看,旅游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广告·宣传学、金融·会计·财务学、贸易·流通学、经商教养学并列,均为“管理ㆍ经济”下设的小系列。从整个学科体系来看,旅游学与教育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计算机、建筑、医学、药学等是并列的,都是学科小系列。“旅游学”小系列下设124个专业,“经济学”小系列下设106个专业(1)。对比中韩两国的学科设置可以发现,韩国的“旅游学”实际上处于类似中国一级学科的地位。在韩国综合实力排名前20的大学中,庆熙大学、京畿大学、亚洲大学、培材大学设有旅游管理学科。其中,庆熙大学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设置了酒店管理系、会展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等8个系,涉及到国内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学科。培材大学设置了全球旅游酒店管理系、休闲服务管理系、休闲运动系;旅游管理硕士、博士学位专业下设旅游与节事管理、酒店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并设置有休闲、服务与运动硕士、博士学位专业。

三、美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美国,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与公园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是差异较大的4个学科。大学一般会分别设置不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相当于大陆的4个不同的研究生专业。

(1)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这些学科一般设置在商学院/管理学院或其他学院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系、会议与节事管理系等。前者如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CornellUniversity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开设培养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酒店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专业硕士学位MasterofManagementinHospitality),以及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酒店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inHotelAdministration)和酒店管理哲学博士学位课程(DoctorofPhilosophyinHotelAdministration)。后者如普度大学健康与人类科学学院(CollegeofHealth&HumanSciences),下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Schoolof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供酒店与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和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Ph.D.),均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两个领域。

(2)休闲与公园管理。与北美地区向来重视人类休闲、游憩、公园的研究有关,休闲与公园管理学科一般设置在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区发展学院等。例如,德州A&M大学的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CollegeofAgricultureandLifeSciences)下设游憩、公园与旅游科学系(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理学硕士课程(MasterofScience[M.S.],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分“硕士论文”和“非硕士论文”两种);博士研究生层面,设置哲学博士课程(Ph.D.,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

四、英法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欧洲,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生层面)发展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是英国和法国。

(1)英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在由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苏格兰资助委员会(theScottishFundingCouncil)、威尔士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Wales)和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theDepartmentforEmploymentandLearning,NorthernIreland)联合开展的研究评估(The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中,商业与管理(BusinessandManagementStudies)学科门类(unitofassessment)下设13个一级学科,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公共部门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等1。一般而言,旅游、休闲、酒店、会展是4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并开设相应的研究生专业。以英国旅游管理学科排名第一的SurreyUniversity为例。该大学在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开设航空管理、国际会展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开发、国际旅游营销、酒店战略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等多个硕士学位课程(均为理学硕士学位MasterofScience),开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哲学博士Ph.D.;分酒店、旅游、会展等多个方向)。

(2)法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1)。2015年,法国的旅游类学士、硕士学位,分别单独命名为“旅游学学士”“旅游学硕士”,不再是经济或管理学科下设的学位。目前,法国正在设立“旅游学博士”。

五、澳大利亚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