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物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1:07: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场物业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场物业管理

篇1

一、引言

物业管理是一种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活动,也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竞争的行业。它从最初的住宅物业起步,正在逐渐向工业区、综合办公楼宇、医院、学校及商场等各类型物业拓展,其中以经营性、公众性、服务性为特征的综合商城物业管理正在异军突起、蓬勃发展。

商场是商品集中经营的专门场所。其特点主要是经营场地开放性及物业的商业行为特性。商场的物业管理同其他物业管理等相比,具有明显的独特管理特征。

二、商场管理特征

1.由于商场大多处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商场形象代表着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当地政府进行招商引资等经济行为的窗口工程,代表城市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商场的物业有与政府物业共同的特点,环境管理应为商场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2.管理的方式不同,住宅物业等的管理主要采取合同式管理,物业管理企业按物业服务合同进行管理,合同以外的可以不管理。但商场物业管理除按物业服务合同管理外,必须按政府要求,进行无偿的社会性公共管理,某种程度上,带有行政管理的方式。

3.管理对象多元化,既有对物的管理,又有对人的管理。既有物业区域内的管理,也有社会上管理,这是商场管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4.管理费用开支大,对物的管理费用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80%以上,这是物业管理企业效益低的主要原因。

三、商场物业管理范围

1.公共服务。它是为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提供的常规,贯穿于物业管理活动始终,例如清洁卫生服务、安保防范服务、消防安全服务及宣传推广服务等。

(1)宣传推广服务在商场物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物管企业所重视。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可以扩大商场知名度,树立商场良好的商业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商场良好的商业形象是业主及物业使用人潜在的销售额,也是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潜在的资产。商场的销售业绩原则上应和商场的知名度成正比,消费者只有对商场良好的形象有了认知,才有可能认可乃至成为商场的顾客。因此商场的良好形象是销售的先行指标,是明天的销售额,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便是抓住了未来的订单。

(2)安保防范服务在商场(特别是综合型开放式商场)中,由于商场面积大、客流量大、人员复杂,给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问题发生较多。所以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和制定严密规范的安保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在商场物业管理活动中尤为重要。商场内的公共设施、设备(果皮箱、休闲椅、栏杆、窨井盖等)必须达到安全标准,使顾客、特别是老人、儿童不受伤害。

(3)消防安全工作在商场物业管理中是重中之重,物业管理企业应制定严密的消防制度,管理维护好消防设施设备,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制订消防应急措施预案并定期演练。

2.专项服务。它是为商场某些住户群体提供的服务。例如高层电梯、二次供水、消防设备、配电房的维修保养等,专项服务收费,按各住户的建筑面积合理负担。

3.特约服务。它是为满足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特别需要而提供的个别服务。例如家政服务、代办购物、购票、代办各类商务,以及业主委托的其他服务项目等。特约服务的收费标准是以成本加劳务费或双方约定结算。

四、商场物业管理措施

1.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服务水平。商场独有的商业行为特性,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注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业主提供良好的服务,使业主专心赚钱。另一方面注重员工的政治素质培养,提高员工懂法、知法水平。业主的愿望是多赚钱,在经营活动中,难免与社会产生矛盾、纠纷。作为管理者,既不能偏向业主一方,也不能偏向另一方,实事求是,公正处理矛盾纠纷。

2.搞好与社会上多种的关系,尤其是同政府之间的关系。商场地处闹市,人流量大,是一个多事的是非之地。由于物业管理企业不具有行政职责,所以维护好商场的卫生、治安环境等,必须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否则,会走进商场环境差业主不满意拒交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企业效益降低、亏本物业管理企业为降低管理成本而减少服务业主愤怒、赶走物业管理企业的死胡同。

3.扩大经营范围,实行规模经营。物业管理本来就是成本高、利润弹性空间小的微利行业,特别是商场物业成本投入大、管理难度也大。因此,商场物业管理企业在按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努力搞好区域内物业管理和服务,守好主阵地的同时,应主动寻找法律法规允许的经营项目和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与质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开展以业为主,多种经营。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理顺体制、使商场物业管理企业化。实现政企分开。撤消商场综合管理委员会,按《物业管理条例》的要求,成立商场业主委员会,使商场物业管理公司早日实现政企分开。做到建管分离。开发商同物业管理公司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使物业公司走向市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以企业改制为契机,打造新商场。只有走兼并重组、职工持股的道路,按《公司法》的要求,实施公司化改制,切切实实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是商场物业管理的必由之路,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打破当前的僵持局面,才能使商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5.公开招标、使商场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开招标物业管理队伍。实行公开招物业管理队伍的社会化运行,这样一是可以改变职工无压力,企业无动力,仍抱着等、靠、要计划经济的观念;二是可以改变商场管得好是物业公司,管不好还是物业公司,业主满意是这个公司,业主不满意还是这个公司的被动局面。尽快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实施业主自治的基础上,自由选聘物管队伍,改制后的商场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业主委员会选聘对象之一,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商场业主委员会的选聘,真正实现商场业管理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篇2

二、商业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物业管理现状

相对于国外,我国的商场物业起步较晚。近些年,随着国内大中型城市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成长,商场物业大量出现,并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说明了我国部分城市令人惊叹的国际化程度和发展速度。同时,在商场物业蓬勃发展过程中,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无法满足买主、租户要求等问题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商场物业具有特殊性:一般说来客流量大、时间性强、服务繁多、结构复杂、功能齐全,设备设施较为高档,这就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给物业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商业物业基本管理中易存在的问题

1、保洁的及时性和彻底性问题众所周知,商场楼宇和写字楼等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公共开放的场所,商业楼宇的客流量很大,并且比较追求休闲和放松。商场环境优美、清洁等,直接影响着顾客的购物欲望和在商场的逗留时间,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影响商场的社会形象和商业竞争力。但是由于商场客流量和物流量比其他物业大得多等客观原因,要时刻保证商场整洁不太容易做到。所以,保洁方面的问题是商业物业管理中广泛存在的。

2、设备设施的检修和养护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业设备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基础的设备设施如给排水、电气设备等外,对于商场物业来说,消防设备和监控设备显得很重要。加上最近几年火灾的不断发生,沈阳万达商业广场火灾、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上海“1115”特大火灾给了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因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身的公共性商业楼宇楼层较高、面积大,客流量比较大,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人员疏散比较困难,所以商场对消防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而又由于商场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商户和顾客的切身利益,监控设备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据商户反映,商场内的监控设备仍留有死角,丢东西等事故频繁发生。

3、宣传推广力度和广告效果问题广告是商家宣传新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重要载体,可以帮助商场形成品牌,并支持其发展。对于商业物业来说,广告宣传在开张的时候做的比较多,到后期正常营业的时候,多是依靠于地段的优势。因为在目前商铺出售所占的比例大于出租的,产权不统一,各个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在对外宣传中很难形成合力。在商场内部,物业管理人员在广告管理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到位,大部分的商场仅在自动扶梯两侧设有小型广告牌,且规格不一、内容杂乱。在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上,不尽如人意,很难达到广而告之,吸引消费的目的。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保洁的及时性和彻底性问题、设备设施的检修和养护问题以及宣传推广力度和广告效果问题等现在商场物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改善:

(一)营造良好的商业物业环境,抓好保洁基本工作

1、装修时全面考虑,规划得当在楼宇前期装修之初,就将保洁这一因素考虑进去,选择比较耐脏且易于清洗的地板砖和贴砖。另外,在进行拓荒保洁时要注意彻底清扫,玻璃(里外)、地面、厕所、装修痕迹等要进行全方位的清理,保证楼宇使用前的整洁。

2、清洁到位与宣传教育并重商场的客流量和物流量较其他物业大得多,这加大了商场物业保洁的难度,物业公司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增加每天定时定点收集、处理和清扫垃圾的次数,另外,安排员工不定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物业管理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商户和顾客宣传教育的力度,如可以在明显位置和厕所门口等张贴相关方面的漫画和标语;发现商户或顾客的不良习惯或行为时,要委婉的进行劝阻和教育等等。整洁宜人的环境是需要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形成的。而良好的环境也必将会为商场迎来更多的顾客。

3、提高保洁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因为保洁工作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保洁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甚至有文盲或半文盲职工的大量存在。而精细化、专业化保洁服务是今后现代化保洁业的发展方向,故物业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和培养,把熟练的员工转化成职业化产业职工,使他们能够掌握现代清洁器具、清洁剂等的使用和先进方法的运用,使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

(二)安全保卫工作常抓不懈

安全保卫是商场物业重点中的重点,要想保证这一点就必须要求相关设备设施管理的高起点、高要求和高质量。如果说软性的服务是电脑中的软件,那么商场中的设备设施就是电脑中的硬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为了避免“短板效应”,服务和设备两者必须同时提高,才能创造高效的商场物业管理。现代商场中,设备设施往往比较多、结构复杂,楼宇中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排污系统、高低压供电系统、电梯系统,还设有楼宇办公、保安、消防系统等。下面主要就消防和监控方面提几点建议:

1、确保灭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的正常使用要把责任落实到物业管理相关部门,定期地对报警系统、水系统和电气系统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计划性检修。就设备保养的部位、保养内容和保养程序等制订相关的计划,确定设备的维修保养类别、等级、周期、内容,计划性检修制度的实施,以及监督检查等。此外,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设备更新换代节奏加快,即便当时的配套设施非常先进,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物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服务需要有超前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业主在购买房产后面临损失,并维护好发展商的品牌形象。

2、提高工作人员和商户的消防意识物业管理的管理内容比较多,加上商场中设备设施较多,商户局部装修频繁,可能会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对消防的疏忽,因此,物业管理有关领导和部门必须重视消防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患于未然。另外,还应提高商户的消防意识,可以通过现场模拟、开展相关活动来调动商户积极性。

(三)扩展广告设置区域,加大广告投放量和宣传力度

篇3

笔者凭什么想到这种解决方式呢?因为分析发现,经销商的基层员工之所以执行力差及流动性高的核心原因是收入有限及未来发展空间小,虽说直接提高收入倒能缓解一下,但是靠钱去解决问题就不叫解决问题了,总不是个除根的办法,且还增加不少人力资源成本,不是上选之策。那么问题的解决点在那里呢?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基层业务人员很是向往到厂家去做业务员,这样不但待遇能提高,发展空间增大,更重要的是说出来也好听啊,总比窝在一个经销商手里打工要好吧,还更有保障性呢。也就是说,如果经销商能定期的向厂家输出员工,就等与给了员工近在咫尺的希望,由于必须要通过经销商老板的推荐和联系,在当前的工作上必然会用心很多,这个时候没给老板留下好印象就等于封自己发展的路子啊。

那么厂家需要这样的员工吗?需要的!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及沟通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厂家对待驻地机构除了主管及财务人员是总部派出外,一般性业务人员多从当地直接招收,厂家的驻地机构在当地招收业务人员一般都较为注意候选人对当地市场及客户情况的熟悉,这些在经销商那里有过实际经验的员工,不但对当地市场状况较为熟悉,并且对相关的产品特性及经销商内部运作也较为了解,进入厂家驻地机构后上手速度快,省去不少关于市场及产品熟悉培训的环节,且由于是当地经销商的推荐,安全性方面也比直接从人才市场上招来的要放心一些。

黄老板接受这个思路后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分别约见了各合作厂家的驻地机构主管,表达了这个输出的意思,除了担心是黄老板安插耳目的疑心及对学历年龄的要求外,别的方面倒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其中有个厂家的驻地机构并提出最近这边就缺一个促销执行人员,看黄老板这边有没合适的人,反正也不是太急的,一个月之内能到位就可以了,得到这个信息,黄老板随即在公司召开业务人员会议,宣布对厂家进行业务人员推荐的计划,将主动推荐表现出色的员工进入厂家的驻地机构,效果是明显了,基层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主动性很快提高了不少,黄老板在等了两周后,才通知其中三位条件较为合适的员工去那个需要促销执行人员的厂家驻地机构去面试,随即黄老板又电话与这个厂家的驻地机构主管重点推荐了其中一位员工,事情的发展基本在预料之内,那名黄老板重点推荐的员工被厂家正式录取了,在送别酒宴上,黄老板又借机好好的炒作了一把,充分说明了黄老板向厂家推荐员工的真实性和成功之路,惹的众员工情绪高涨,不出所料,在随后的业务工作中,基层业务人员的表现也的确提高不少。

受到效果鼓舞之后,黄老板迅速扩大战果,与厂家的联系范围开始扩大非合作厂家的驻地机构,虽说这些非合作厂家暂时不会接受经销商的员工推荐和目前没有合适的空缺岗位,但还都是黄老板的做法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实,黄老板要的也就是这个效果,这种事情从长计议,舆论先行嘛,当然,在与这些厂家的接触中,黄老板也发现,厂家对业务人员的要求与经销商对业务人员的要求有不少区别,尤其是体现在年龄、仪表、学历、学习心态等几个主要方面,黄老板公司里符合这些主要条件的人本来就不多,总不能全部送给厂家吧,再着,随着业务人员逐渐的向厂家推荐,自己的业务人员从那里补充呢?以前那种社会招聘的方式黄老板不想再用了,笔者建议黄老板把注意力放在大学生身上。

随着大学的一再扩照,大学生的就业率也逐年下降,并且陷入了一个矛盾当中,企业总希望新员工学历又高,人又年轻,且还得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许多大学生认为这不就是个矛盾嘛,高学历就意味着要在学校读不少年,又有个年轻的限制,这中间那还有时间出去参加实际的工作积累经验啊,可事实是很残酷的,没有一点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很少要,即便是接受下来待遇也很低的,甚至是前半年零工资的,因为这中间还需要不少培训成本,当然要羊毛出在羊身上了,即便是这样苛刻的条件,许多大学生也咬着牙接受了,没办法啊,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也只有这么办,几个单位争抢一个大学生的故事那已经是八百年前的事了,在这个形势下,黄老板联系了当地两所大学的就业服务中心,张贴出了招聘广告,主要针对经济类市场类专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对做市场做销售有兴趣的大学生,招聘广告中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存在的许多问题矛盾点,然后直接给大学生们介绍了这样一种曲线就业模式,先进经销商的公司做一段时间,熟悉市场积累经验然后再由经销商推荐到厂家的做法,并且列明了已经成功推荐的案例,这样的曲线就业方式虽说麻烦了一点,但总还有个盼头,再说了,有个过度阶段总比天天跑人才市场完全被动等通知要强,于是,超越笔者和黄老板的想象,平均每天过来的面试递资料的大学生都有五六个,基本解决了后续的人员补充问题,同时,这些前来面试的大学生也给了当前基层员工不少压力,不好好干的话,向厂家推荐的机会可就没份了。

与此同时,针对基层业务人员存在一定流动性的状况(当然,这个流动是在控制之下向厂家的输出流动),黄老板把内部业务流程进行较大的修改,例如客户管理和帐务这方面的工作集中在骨干员工身上,然后把操作性工作(跑单,送货,训店理货类)交由这些基层业务人员身上,避免因为较大的流动性对业务工作产生的影响。

在方案实施半年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黄老板公司的赢利能力增加了近50%,恶意员工流动也仅有一个人,向厂家的驻地机构输出员工二十五人,许多厂家的驻地机构都知道了黄老板的员工输出计划,在找新员工时也会先会和黄老板联系一下,看有没适合人选,毕竟许多厂家分支机构的主管都是厂家总部派驻到当地的,在当地又没有什么人脉关系,当地的员工招收也存在安全问题,有个熟悉的经销商来推荐一下,也是个安全担保作用,.同时,这些经由黄老板推荐输出到厂家的业务人员对黄老板都心存感激,在业务工作上及新机会的介绍上都尽可能的照顾一下,很大程度上节约了黄老板的市场投入费用,对相关的市场信息也能得到快速通知,那些还在黄老板公司处于过渡时期的基层员工为了能早日被推荐到厂家去,工作表现上自是尽心不少,至少执行力是比以前大大加强了。

以上所述是把经销商的业务人员卖出去,那么把厂家业务请进来又是怎么运作的呢?

当然,这个把厂家业务请进来不是真正把厂家的业务人员挖到经销商这里来上班,而是借鉴厂家业务人员在思想层面及系统操作技能上的优势条件,既发挥与厂家业务人员的关系,同时也是利用厂家业务人员来帮助经销商更好的经营业务,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和黄老板的调查分析,许多厂家的业务人员苦于自己的许多思想和见解得不到承认和发挥,厂家的内部人文环境与经销商的内部人文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厂家(尤其是大厂家或是属于行业领导者的厂家)的内部人文环境更多的集中在怎么相处和个人发展上面,试想一下,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公司的高层变动,帮派之战,人事纠纷等等上面,那有多少心思来关注你的新思想和新设想啊,往往一些有思想有抱负的业务人员苦于找不到能够倾听的人,时间久了,也就被同化了,由做工作变成了混日子,所以说是业务人员在经销商里面的工作是做事,在厂家里面的工作是做人,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厂家业务人员都甘于混日子,还有有很多厂家的业务人员希望自己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所在,有所成就,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的价值,若是厂家内没有平台和机会,那么在其他地方呢?经销商那里倒个不错的选择,但很多经销商也不愿意接受厂家业务人员的思路,道理也很简单,经销商往往认为厂家的业务人员那有资格教我做生意,我当年做生意的时候你恐怕还在读小学呢,再说了,你要是真的会生意怎么自己不去做?反而出来给厂家打工挣这三瓜两枣的工资呢?这个时候,若是经销商主动伸出橄榄枝,把厂家的业务人员当老师当顾问,主动来接受厂家业务人员的再教育,虚心接受指导,认真倾听,那这个厂家的业务人员必然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毕竟,谁不想得到理解和认同?经销商若是再能安排一小块天地给发挥一下就再好不过了。

在确定思路后,黄老板随即展开行动,分列出与自己业务有相关的厂家业务人员清单,逐个安排机会交流沟通,这从中确有一些厂家业务人员是心怀抱负、有思想有见解却又施展无门的(黄老板称之为目标业务人员),黄老板一边高度认可评价这些目标业务人员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从安排给这些目标业务人员给自己的员工上培训课开始,逐渐引深到给自己的业务发展进行一些指导建议,紧接着又逐渐转移到通过目标业务人员对黄老板公司的市场投入上来,这样一圈走下来,让这些目标业务人员的价值得到一定的体现和发挥,满足心理上当指导专家的感觉和成就感,不但密切了黄老板与厂家之间的关系,而且带来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一些确有价值的思路也给黄老板的战略部署带了不少正面促进作用,

自己的员工其实很羡慕厂家员工的地位和收入,从而军心不稳,做事效率低下,且还存在着不稳定流失的风险,厂家的一些业务人员确又苦于无处展现自己才华,把这两个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一定程度上互换,不仅稳定内部局面,消除许多不安定因素,且额外的能带来不少正面收益。

黄老板实行员工双向使用措施后,获得了较大的的成功,这个经验同样可以供广大经销商朋友借鉴使用,因为,经销商内外部的人员管理问题基本都是相近的,具体的内部人员管理与外部厂家人员衔接上出现的问题基本如下:

在经销商的内部人员群体中,一般由三类人员组成,一是策略类人员(提出并制定发展战略的,这么重要职务多为老板自己亲自担任,二是骨干类人员,例如财务及管理类岗位,这个岗位也很重要,一般都是由老板的亲信和资深员工来担任,三是执行人员,例如跑腿干活做具体执行工作的业务员之类,这个岗位相对要简单些,多从社会招聘为主。

篇4

二、企业管理及市场商务运作发展建议

(一)紧跟市场节奏

调整自身产品定位紧跟市场节奏,调整自身产品定位是市场商务运作的前提。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将这种比较优势传递给客户,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具体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分析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

对于后进入某一市场的企业来说,如果仅仅是依靠领导,不经过冷静客观的市场调研,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分析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首先企业要分析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技术、品牌、规模、渠道、特许权利等等);其次分析该市场内顾客欲望满足程度的提高还需要什么,寻找竞争盲点;最后分析如何能够避竞争对手锋芒以及如何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

2.自身核心优势定位

企业在分析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后也要对自身竞争优势进行分析,这里推荐采用SWOT分析法,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将企业可以调动的有效资源充分组合,为接下来的市场定位战略做铺垫。此外,需要强调分析比较的相关项目应是全面且成体系的,比如经营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生产、市场营销、财务和产品等。

3.确定市场定位,制定市场战略

市场战略的制定主要包括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价策略、销售方式、推广手段等等。笔者重点针对市场推广进行论述。企业要明确营销推广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营销推广方案,避免东一榔锤西一梆子这种不成体系的推广方式。众所周知,项目定位在前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做下一步的项目推广和品牌包装方面将会产生一系列不可预计的失误,导致宣传和推广方向稀里糊涂,没有主次,没有特点,更不可能形成品牌。

(二)商务谈判注重技巧

企业管理和商务运作中,目标的达成往往蕴含着多种技巧的结合,而“贝勃规律”和“登门坎效应”的结合运用是达成企业目标的有效选择。贝勃定律是指当人经历强烈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另外,通常人们不愿接受较高难度要求,却乐于接受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种循序渐进的效果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行为的影响。同理,上述二者心理学规律在商务运作,尤其是商务谈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具体商务谈判中,企业要把握这两种行为心理,即从心理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做出符合我们的期望行为。比如企业在向客户推销某一商品时或洽谈商品价格时,可以先避免直接推销该商品有怎样的好处(硬推销方式),而是向谈判对手方提出一个小要求,从而一步步地最终达成自己推销的目的。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实践中,利用“贝勃规律”和“登门坎效应”的有效结合,往往能取到出奇制胜之效。

(三)重视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商务新方式

首先,企业要转变传统市场运作观念,重视电子商务对于企业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消费行为、推广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从全局着眼,制定企业电子商务参与或转型的方案(O2O、C2C、B2B还是B2C),然后改革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增加企业互联网基因。再次,电子商务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市场商务运作方式提供有效载体和重要保证。最后,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和晋升机制,增强企业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人才的吸引力,在短期内弥补自身相关人力储备不足的问题。从长远看,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培养兼具电子商务和企业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当然,笔者还需要指出,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市场商务运营方式,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立法,为电子商务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篇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秉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负责的精神,坚决依法打击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管理,强化责任,使全县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朝着健康、有序、繁荣的方向发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重点

(一)坚决取缔各类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黑网吧”。

(二)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

(三)严厉查处网吧超时经营行为。

(四)严厉查处擅自转让、变更名称与经营地址的行为。

(五)坚决打击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

(六)严厉查处网吧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

三、主要措施

(一)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黑网吧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取缔,查封其违法经营活动场所,扣押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

(二)从严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文化行政部门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要坚持严管重罚,对累计2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或1次接纳3名以上(含3名)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责令停业整顿15天以上,并分别按法定标准从重处以罚款;对累计3次接纳未成年人进入或1次接纳8名以上(含8名)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或在规定营业时间以外(即每天0时至8时)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一律切断其互联网信号接入服务,并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三)对超时经营、或在营业期间封堵、锁闭门窗等安全出口的网吧,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分别依照各自的职责从严查处。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四)对擅自涂改、出租、出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或者擅自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注册资本、网络地址,或者终止经营活动未向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要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五)各类电脑培训学校不得提供营业性上网服务,不得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或者经营非法网络游戏。违者,由相关部门按有关法规政策从严处理。

(六)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措施,加强学校内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管理,加大各类学校对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教育和管理体制力度。

(七)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八)消防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凡不符合消防要求的网吧,要坚决停业整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

(九)全县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工作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运行模式。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有关责任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

(十)严格依法行政,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向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业主收取任何无行政许可依据的费用,也不得收取无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

(一)动员部署阶段(1月1日一3月31日)

文化、公安、工商、教育、消防、通信管理等职能部门,要按全县的统一部署和各部门职责,将进一步加强网吧管理的重要意义、目的和管理重点、从严处罚措施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尤其要开好全体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业主大会,形成全社会关心与监督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舆论氛围。

(二)重点整治阶段(4月1日至8月31日)

对规模小、经营秩序乱、管理工作弱、对未成年人危害大、群众意见大、社会反响大的网吧要进行全面检查。对擅自涂改、出租、出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擅自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注册资历、网吧地址的网吧坚决予以停业整顿。对达不到计算机终端数与营业场所面积、离学校周边不超过200米距离和设立在居民宿舍楼(院)内的网吧解决予以关闭。对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坚决从严查处。

(三)规范建制阶段(9月1日至12月31日)

严格按照《互联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及中央、省、市关于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反弹,认真实施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管理技术措施,抓紧建设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控平台。加大对网吧市场的巡查监管力度,落实义务监管员制度。充分发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业主协会的作用,实行行业自律,互相监管,依法经营。充分发挥举报电话的作用,县城内接到实名举报电话,有关部门30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查处。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是在1997年后,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发展之快、渗透能力之强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都是由“信息流、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组成。物流是以实物形式的交易,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利益传输纽带,不过最终都是以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给企业的物流带来了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挑战。不过,我国传统的企业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发展进度难以同步,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较高,服务水平低下的局面。电子商务业界内的竞争大部分都是以物流为主,足以说明物流在电子商务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控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的发展前景

(一)小规模的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如今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其对社会的经济发张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市场需求开始追求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这就影响了物流的需求形式开始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以及零库存的特点。为了适应这样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物流发展也开始逐渐由原先的大批量、少批次的模式转变为便捷、直接的发展模式。小批量的物流需求具有弹性的特点,企业必须尽量缩短生产时间、运输时间,需要企业对于这类形式的物流需要提前规划路线。

(二)不断扩展的服务体系

在以往的商务活动中,物流作业基本包括仓储、搬运、运输、装卸、流通、处理等功能。而随着电子商务融入企业管理,新的物流活动也应该具备以上功能。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需要对各种物流服务进行加强,主要是针对服务便捷、及时等功能的提升,同时加快服务体系的延伸。

(三)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

21世纪下的企业都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那么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实行信息化也是发展必然。其主要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库的建立、信息代码化、处理电子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与实时化等。在信息化的时代下,网络的利用成为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信息化、网络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前景也已成为必然。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

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是保证物流工作开展的主要前提,是指在服务的供应链中,满足物流管理与组织需要,具备单一或综合功能的场所或是平台。比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虽然近几年内我国物流行业在运输、通讯、包装、搬运等基础设备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发展成果,但是相比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其配套性与兼容性不高,系统管理较差。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目前的物流形式大部分都是遵循客户的要求,进行单一的运输和配送。并且还有许多物流公司还处于电话联系、人工装卸等较落后的运作阶段。据调查,我国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以世界平均水平作为标准,我国的物流信息处理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还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跨行业物流信息整合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其中包括客观的政府原因[1]。

(三)缺乏管理人才

物流行业的管理方面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掌握物流理念、技能、运作、管理等方面,并且还需要精通国际贸易形势、国际运输管理方式。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大部分都是以海外留学回国的人员为主。据调查显示,之后几年,我国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达到600万以上,其中高级人才为至少34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措施

(一)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的标志便是信息化、网络化,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便捷、优质服务的保证。电子商务是不受地区与时间限制的,并且现在的购物方式基本都是“足不出户”的,消费者分布全国各地,很难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商品配送,这也是限制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物流企业需要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物流管理系统。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设施的建设,包括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从而使物流信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使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客户需求,实时跟踪反馈,保证库存的安全性。

(二)加强人才培养

物流行业涉及范围非常广,包括信息、机械、经济、建筑等多方面。所以,我国目前急需一批能够精通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的社会人才,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才能使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足够的资本。同时,要对已经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引入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以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各大高校要积极配合政府教育部门,加强物流管理工程专业的教育,使物流行业能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要注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的需要,以此展开专业教育,培养出熟悉物流业务、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制定最优的产品配送方案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中,最重要的便是产品配送环节。企业也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最优的产品配送方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业务外包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配送效率不得不承认要比一般电子商务企业更为可靠,不仅业务熟练,其物流配送系统也更加完善[2]。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缓解电子商务企业配送慢、配送难的局面,而且能使企业物流配送系统更加完善,能有效扩大企业业务范围。

2.建立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

若是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都是独立存在的,那么其中的问题也就很明显,比如投入高、成本高、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建立共同的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做到信息的实时共享,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目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加强企业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模式,加强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资源,提高企业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使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篇7

一、引言

随着我国在金融市场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激励的市场竞争和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的监管力度使得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经营成本则在上升。商业银行随之将利润增长点放在了以债券、基金等产品为主的新兴金融业务上来,这类金融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比重和利润规模上都在不断增加,部分银行还成立了相关的职能部门。但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众多的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金融市场业务虽然有巨大的利润空间,然而也还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二、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在近20年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我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小型商业银行不仅具有一般商业银行所必须的运作模式,还因为其经营灵活与市场需求契合性较好而成为了中国金融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当前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逐步进入一个兼并重组和多元发展的时期,改革、创新,引入外资进入资本市场成为众多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根据财政部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30%的银行间本币市场的拆借、回购等业务是由中小型商业银行来完成的;而在我国的外汇交易领域中小型商业银行更是占到了总成员数的一半以上。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了中小型商业银行整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类型与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虽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其在金融市场业务领域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风险问题。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可以说是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而言这种信用风险则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借贷风险,这种风险是由借款人或者是债券发行人因某种原因出现无力偿还借款而发生债务违约造成的。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借款对象往往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或者个人,其债务偿还能力不想国有大型企业那样强劲,因此借贷风险较大。2、或有风险,是指债务人可能在债务到期是无法兑现其潜在的债务承诺而造成的风险;例如,承兑等。3、交易日风险,这种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未能按照相关约定进行交割从而造成的应交易日期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从整体上来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第一种和第三种。

(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也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市场业务时经常面临的在一种风险。在当前中小型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分布状况下,如果整体的利率不断上升并大于贷款利率变动幅度时,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市场业务时产生的利息收入将小于支出整体收益率降低。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市场业务时多推出的是短期产品,因此其整体收益收到利率影响较大。

(三)操作风险。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进入金融市场业务的时间不长,内部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金融业务操作规范程序,同时相关金融业务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还有待提高,因而容易造成人为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可能只是在某一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但是其后续影响往往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是否能生存下去。在国外已经出现过多次因为操作人员的失误而造成整个银行陷入危机的案例。因此,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还不是很强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金融市场业务的操作风险可能成为银行致命的潜在风险。

(四)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原因分析

1、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造成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的内部原因包括:第一,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的相关理论研究较晚,缺乏健全的理论支持。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是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实践经验多于理论经验现有的理论成果多是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论中延伸而来的,行业整体缺乏能够支撑中小型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完整理论体系。第二,中小型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体制。针对一些高风险的金融业务往往只有较为笼统的规则,对于操作的整个流程的风险控制较弱。第三,中小型商业银行缺乏高业务技能的金融业务操作员。在我国金融业务领域本来人才就十分稀有的情况下,中小型商业银行因为待遇和发展空间的问题难以与大型商业银行竞争,从而招不到、留不住金融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最终影响到了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2、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造成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包括:第一,国家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政策支持不够,政府的优惠政策主要倾向于大型商业银行,从而使得中小型商业银行往往只能从事一些高风险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金融业务。第二,外部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大型商业银行往往能够获得或者是较早的获得重要的金融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中小型商业银行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和迎接金融风险。

四、提升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选择高风险的金融市场业务。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从事高风险的金融业务的时间不长,从理论上来讲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看,则缺乏像大型商业银行那样的抗风险能力,而在关键的金融信息获取速度上也没有优势。因此,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擅长的业务领域而选择合适的高风险金融市场业务,减少在陌生领域的盲目发展。

(二)加强金融市场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行业内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都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企业拥有的行业高素质人才越多其业务发展的速度就会越快。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上之所以一直以来是高风险低效益的运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有效控制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加强人才建设的方式有:第一,银行内部自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第二,与高校合作培养订单式的专业人才;第三,吸引一批外部金融企业的高素质人才。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中小型商业银行从事金融市场的业务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其风险也是必然存在的。而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则是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中小型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监制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加强相关风险业务操作流程的控制,细化控制环节和内容;第二,加强企业的整体风险监控的制度建设,形成企业特有的风险监控文化;第三,对于操作人员进行风险控制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风险控制知识;第四,建立风险发生时的止损体系,降低风险危害度。

五、结束语

中小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意义重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从事金融市场的业务是其增加利润的重要方式。但是,金融市场业务往往伴随较高的风险,因此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则成为中小型商业银行必须关注的问题。提高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有合理选择高风险的金融市场业务、加强金融市场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等。

参考文献:

篇8

中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依次经历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境内外币存贷款业务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再设置上限,标志着存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之后能够使其在反映资金供求状况时更加准确、灵活、及时。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先后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发展和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会从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和银行的应对对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利率市场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将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就是由于市场利率不确定导致银行盈亏或者市场价和预期有所偏离。在传统的管制利率体制下,各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进行存贷款,利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明显。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凸显,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大。

(二)对决策功能不够重视,决策科学性不足

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部门对决策功能不够重视,对每一项投资决策的可行性不能进行准确预测和分析,这样会导致财务管理的决策在具体实施时出现很多漏洞和风险,正常实施受阻。经济、法律、文化等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决策意识不强,没有健全的管理系统,商业银行不能对投资决策实施可行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导致财务管理的决策不能正常实施。而当地政府为了政绩,介入一些投资项目,并且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为个人私利违规操作,如果投资失败就会给国家以及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很多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决策时也往往会根据经验或是主管单独进行决策,这也会影响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内部管理系统不完善

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导致财务管理体制分散,银行对资金不能够集中管理,这样就会降低财务管理的办事效率,同时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会导致其不能够有效的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大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相反,如果内部控制资源不能够合理配置和应用,也会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不能够正常进行,会影响银行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运营。

(四)信贷风险增加

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方面占用了很大的资金,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就很容易发生债务危机,在贷款方面造成风险,如果是一些信誉度不高的大企业,将会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重创,这样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会受到威胁,对财务管理形成极大的风险。此外,由于金融市场信息对称性差,利率上升之后,很多城市商业银行更愿意把贷款贷给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而这样的借款人往往在偿还贷款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具有偿还能力但是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支付高利率的优质借款人就会被劣质借款人挤出借贷市场。获得贷款的借款人为了偿还高利率贷款会选择将资金投入高风险行业,这就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

二、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对财务管理影响的对策

(一)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建立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相对滞后,建立健全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降低利率风险,提高银行收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轨道上来,之后应该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保证畅通的资金流通渠道,做好利率风险的内控管理,并且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模型,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来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并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使财务安全得到保证。

(二)明确财务管理内部职责,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银行首先应该明确财务管理内部的分工和职责,财务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工作指向,其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此外,也要提高财务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在制定有关决策时就会考虑的更加全面,决策也更加合理和科学。财务管理人员在决策时要注意避免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要对相关投资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减少决策中的失误对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也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降低风险。

(三)完善监督审计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针对财务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部门的监督审计作用,准确分析财务管理所处的大环境,完善内部控制,此外也要通过会计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将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管理人员要对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完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环境。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也要通过一系列审核,避免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对正确决策方向的误导。监管和审计部门也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影响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因素,采取有关措施或方案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保证财务管理的安全运行,降低银行资金风险。

(四)调整资本结构,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由多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数据可得,目前不良贷款率占在1%左右,相比以前有所增加,资本充足率占10%左右,不尽如人意,城市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有关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保证资金的安全流动。此外,城市商业银行也应该对资本充足率进行调整,保证资本充足率不能过高,对负债结构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增强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快建设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其评价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应对财务风险能力。

(五)完善银行定价体制,增强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直接关系到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关系到银行的发展,是其核心能力之一。银行只有健全定价体制才能有效规范银行的产品定价行为,增强银行的定价能力。在制定定价原则时,一要体现客户区别对待原则,对于重点培养的核心客户可以采取优惠利率和贷款条件,对于普通用户则按照银行定价要求执行,对于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则应该获取相应的风险溢价收益和创新收益。二是要对客户给予商业银行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估,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综合收益。此外,对存贷款定价项目和审批权限也要做出明确规定,严格规定审批流程,并定期调整和更新定价原则。

三、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在金融体系改革中已经拉开了大幕,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处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商业银行应该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财务管理方面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进行改革和发展,做好利率市场化的转变,为金融体系的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者:姚松芬 单位:杭州银行丽水分行

参考文献:

[1]黄朱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3

篇9

关键词:离岸金融 市场监管模式 市场准入 上海自贸区

一、 离岸金融和法律概述

1.离岸金融的概念。对于离岸金融的概念,理论上有不同的界定,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离岸金融业务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中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吸引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离岸金融与在岸金融应严格区分:第一,多头监管。因为离岸金融的主体是多样化的,就存贷业务来说,货款的提供者和需求者都是非居民,而提供者和需求者多数是来自市场所在国之外的其它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或者他国政府。离岸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下,离岸金融业务可能涉及市场所在国,金融机构母国,货款提供者或者需求者母国多个国家的事项,这样每个国家都能以受到侵犯为由行使管辖权;与在岸金融只有母国监管不同,因此多头监管也成为了离岸金融的主要特征。第二,监管较松。离岸金融的初衷就是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金到离岸市场,通过各国政府制定特殊政策对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税收、外汇管制等给予优惠,但为了贯彻这样的优惠政策,虽然施行多头监管,监管政策都较宽松。

2.中国的立法背景和现状。中国的离岸金融业务经历了繁荣、衰落再到重新开启的阶段。2002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开启也顺势提上日程。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开展作为试点开展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让离岸金融得以复苏并发展。虽然1989年就已开始了离岸金融业务,但直到1997年《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及其细则的出台才让其发展有法可依。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指导思想被确立使离岸金融业务获得了更快的发展。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必将迎来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时期。

二、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构建

1.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模式。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模式是指有关管理机构对离岸金融市场与在岸金融市场的管理服务模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而管理模式的选择是政府对离岸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的基础和前提,国际监管模式主要有三种:内外业务混合型、内外业务分离型、渗透型。

(1)内外业务混合型的监管模式。内外业务混合型是指在岸金融与离岸金融业务经营不分离的市场监管模式,典型代表为伦敦和香港。特点为:离岸金融业务和在岸金融业务的账户合并操作,非居民和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在同一账户上操作,两类业务混为一体。采用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的资金相互融通,能够及时相互补足对方资金,促进在岸和离岸业务共同发展,并且方便当时人在两种业务之间转换。而缺陷也是存在的:可能会使有关金融机构利用相互混合的业务逃避监管。当一方金融机构发生风险时,必然增加另一方风险的发生,这无疑增加了国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当今只有很少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才选择了内外业务混合型模式,即使选择了该模式,为了控制风险,政府也会采取措施让两类业务分离。例如:英国政府就通过立法让离岸英镑业务只能在英属海峡群岛的离岸中心办理,而伦敦不再开办此业务。

(2)内外业务分离型的监管模式。内外业务分离型的监管模式是指离岸金融业务和在岸金融业务相互分离的监管模式,典型代表是美国和日本。此种模式是为了推进非居民之间的金融交易而创设,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分别开立不同的账户。将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分开,不仅能够给非居民交易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而且能够将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分离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相互牵连,同时也能有效防止金融机构逃避监管。美国国际银行业务(简称IBF)和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简称JOM)都将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严格区分。IBF就规定其接受非居民的存款,向非居民提供贷款,但是不得向美国居民办理此类业务,也不得开放其他金融衍生品的业务,例如票据、保险、债券等。JOM机构更是在IBF基础上将非居民限定在了外国法人、政府、国际机构和外汇银行的海外分行。如今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是采用这一监管模式。

(3)渗透型的监管模式。此种模式严格说来并不是单独的一种分类模式,它是介于混合型监管模式和分离型监管模式中的一种。它是指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相互分离的情况下,居民和非居民的交易一般是分离的,但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允许两个账户之间相互渗透。具体操作是,有的国家只允许离岸账户向在岸账户渗透,而有的国家只允许在岸账户向离岸账户渗透,有的则是允许双向渗透。双向渗透是指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都可以被境内居民用作投资的渠道,在风险可控的情形下就可采取该种监督管理模式,它可以避免混合账户下的风险,也可以充分利用资金,该种模式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所采用,新加坡就是采取此种模式的成功范例。

(4)上海自贸区应该建立的监管模式。

上海自贸区选择内外业务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更能适应金融改革的方向和离岸金融业务自身的发展。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内外渗透型的监管模式被证明不符合实际。中国在1989年设立的离岸金融业务就是采取了有限渗漏的内外业务分离型市场模式,即允许离岸金融机构早在一定条件和限度内用在岸资金弥补离岸账户资金寸头的不足。而最初的目的当然是在岸资金账户和离岸资金账户互相帮助共同抵御风险。而事实上却与设立初衷相背离,离岸账户依赖在岸账户补充资金寸头,短期还能暂时抵御风险,但长期却不仅没有抵御风险,反而使离岸业务的风险扩大到在岸业务上,扩大国内的金融风险。另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样市场模式下,在岸金融机构和离岸金融机构账户相通,在岸金融机构会利用离岸业务逃汇、套汇。从1996年到2002年离岸金融在中国停滞发展就是因为渗透型的监管模式使风险扩大化使政府被迫叫停了相关业务。

其次,内外分离型的监管模式更适应上海自贸区的需要。美国IBF和日本的JOM都是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建立的,而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央政府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引导的产物,与英国和香港自发产生的内外混合型监管模式相反,适用内外分离型的监管模式更能适应上海自贸区的需求。此外,我国已经具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建立和完善离岸金融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是我们的目标,所以虚拟业务型监管模式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最后,现阶段的上海自贸区应当坚持内外分离型的监管模式。有些学者认为我们应当在建立内外分离型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允许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渗透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并指出了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并提出了具体制度设想。而本文认为,现阶段上海自贸区应当坚定的采用内外分离型的监管模式,因为1998年的离岸金融业务失败就证明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采纳渗透型的监管模式市场环境和风险管控能力,最终导致风险管理失调和与制度施行的初衷相悖。虽然渗透型的监管模式下的确有利于上海自贸区内的离岸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资金,但是目前还不适宜在上海自贸区采纳。国务院最新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简称央行“金融30条”)第二款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也表明现阶段还是应当坚持内外分离型的监管模式。上海自贸区目前已经暂停实施四部法律,鼓励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区内,让企业进驻自贸区。管理方面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即区内和国际市场是开放和融合的,但是自贸区和境内区外的领域相对隔离。这样的监管模式也在与内外分离型模式相契合。

2.市场准入监督管理法律制度

离岸金融业务市场准入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主要是指金融管理当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审核并决定有关金融机构是否能进入相关市场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制度。

(1)准入原则。我国与一般国家通常的做法相一致,在离岸金融市场上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居民和非居民之间、非居民之间有相同的权利义务,任何国家的金融机构都能进入中国市场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只要金融机构满足申请进入中国离岸市场的先关条件即可。这些条件是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资质以及相关设施建立的硬性要求。目前上海自贸区内以居民金融机构为主,非居民金融机构仅占小部分。且获得离岸金融牌照的仅为四家居民金融机构,这对于维护离岸金融的稳定有意义,但长期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还是需要放开准入主体的范围,能够做到真正的国民待遇原则,鼓励非居民金融机构进驻并发展相关离岸金融业务。上海自贸区内已暂停实施四部法律,而对于外商投资而言,取代《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施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其关于金融领域外商投资有限制性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贸区的金融领域的外商投资限制还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国资金的引入,相应的离岸金融领域的业务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自贸区要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削减负面清单,在风险得到控制的情形下,尽可能实现非居民金融机构国民待遇,以实现离岸金融国际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2)准入主体范围。各国有不同做法,有的国家只允许金融机构进入离岸金融市场从事相关业务,因为这些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主要集中于资金借贷业务,银行的规范化管理使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更简单。而有的国家允许非金融机构进入离岸金融市场开展相关业务,除了借贷业务外,票据、证券、保险和抵押等业务也广泛涉猎。放开市场准入主体的范围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目标相吻合。我们建立上海自贸区不仅仅是要建立只有金融机构的离岸金融市场,我们是为了刺激金融改革,更好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所以未来将准入主体扩大到民营企业等非金融机构是必然趋势。央行“金融30条”也在此证明了这一点。

(3)准入方式。目前离岸金融试点中,中国主要是采取传统的审批方式。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离岸金融的准入多采取发牌照的方式。发牌照即简单又方便管理。将从事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分为:全能型银行、限制型银行、离岸银行和其他离岸金融机构四类。全能型银行能经营离岸业务,也能经营在岸业务,限制型银行能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能从事离岸业务,离岸银行只能从事离岸业务。审批机构颁发执照时主要考虑申请机构母国的市场监管能力和机构本身资金实力等。香港在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实行三级牌照管理(全能牌照、部分牌照和接受存款牌照)就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对于资金实力强,内控风险管理水平高和业务完善的银行发放全能牌照;对于其他银行根据其业务量和风险管理能力先试行部分牌照,根据发展再过渡到全能牌照。上海自贸区内施行就是牌照管理模式。在自贸区内目前只有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平安银行持有离岸金融业务牌照,还没有放开对非居民金融机构的牌照管制。当然,希望通过牌照的管制来维持居民金融机构在自贸区的优势并非长久之计,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早日建成完善的离岸金融市场,开放对非居民金融机构的牌照管制才能扩大竞争,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结论。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剧,离岸金融中心也作为一项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离岸金融中心已经日趋完善。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又为离岸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应当继续探索对离岸金融业务的法律规制,逐步建成完善的市场监管法制以更好地服务于离岸金融市场和上海自贸区。

参考文献

[1] 韩龙.离岸金融的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 韩龙.国际金融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篇10

(一)出租方缺乏依法纳税的意识

如果大部分房屋出租方存在漏缴、逃缴的想法,且在心态上上也抱着“能不交则不交”的心态开始逃税漏税问题。再加上国内商业市场房屋租赁税收问题本身就未得到有效监管,所以致使部分出租方很少有主动纳税的意识。因大多房屋出租方在缴纳房产税意识上存在不足,是造成房屋租赁税收管理中难以解决问题。

(二)房屋承租方缺乏所要票据和配合的意识

如果是商业市场上房屋承租方,那么则以个体工商业户较多,而其每月则会定期缴纳一定的房租或者税额,且在缴纳税款之后却没有所要票据的意识。还有一种情况是,假如承租方向租赁方所要发票的话,一个是出租人不愿意开具相应票据,再一个则会提高房租,以此将税金变相的转嫁到承租人身上,其自身并不会受到任何经济损失。因此,基于这种情况,一般承租人就不会坚持所要发票。与此同时,因承租人本身对工商和税务部门等存在畏惧、抵触心理,如果税务人员就房屋租赁问题等进行询问时,一般承租人都不愿意配合。因此,基于这些情况的出现,致使房屋税收在征收上较为困难。

(三)征管基础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

先对商业市场房屋租赁税收问题进行分析,其是通过房产所拥有的价值,或者以租赁价格等作为纳税依据,以此所征收的部分税额。但是,在实际房屋租赁税收管理中却因地税部门对房屋基础信息情况了解不够透彻, 也对房屋租赁实际价格等难以确切了解,或者是因出租方隐瞒其房屋租赁的问题、出租方所出具的房屋租赁协议不真实等情况,都会造成地税部门所掌握的房屋租赁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除此之外,商业市场本身数量较为分散,且多。所以商城内个体户与产权单位本身是两个税务局所管理,致使个体户在租金的支出上与产权单位所了解到的租金信息存在较大出入,再加上双方在沟通信息机制缺乏,致使征管基础信息不对称。

(四)与相关部门缺乏沟通机制

商业市场房产税的征收上涉及方面较多,如房管、物业、建设等部门,所以税务部门对这些方面去征收税款的话相当困难,在效率上也较低。虽然国家也出台了《征管法》用以规范和明确税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税收管理方式,可以在税务部门监管下的相关部门或者单位有义务和责任向税务机关提供一些税务方面的基础信息,以此能够对征税活动的开展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房产税征收上因税务部门与下属相关部门和单位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且相关部门之间也并未建立起完善的部门协作机制,并且没有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致使税务部门无法通过相关部门和单位获取到更多关于房屋租赁、出售或者房屋信息变动等的信息。

(五)在相关政策上缺乏滞后性,且缺乏约束和管理

虽然国内在《征管法》中明确提出:在房屋租赁税收管理上是基于房产所有者进行的征收和管理。但是,商业市场中房屋租赁问题本身较为复杂,所以如果想要找到真正的房屋租赁人较为困难,因而国家所拥有的法律政策就无法对房屋租赁问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

二、解决商业市场中房屋租赁税收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协税网络来进行合力管理

对于商业市场中房屋租赁基础信息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对市场租赁管理问题进行完善,可以开发出适合商业市场房屋租赁信息管理方面的系统,以此来对房屋租赁问题进行更好管理,也可以作为一种综合性平台,来对承租人与商业市场产权单位不统一问题进行管理,以此确保税收管理信息上更加统一。与此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房?a登记基础信息作为交换平台,以此对商业市场房屋租赁问题进行更好监管和控制,且可以作为每年巡查的基础信息所用。而在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之前所登记基础信息不对称问题则要及时的了解清楚,以此进行修改或者完善,以此使商业市场中房屋租赁问题的监管向规范化方向所发展。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社会公众所拥有的力量,能够从房产租赁相关问题上进行监管,这对税务机关对房产租赁问题管理上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对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也发挥良好支持。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个人诚信制度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完善商业市场房屋租赁问题,但是从地方来说,其进行相关法法律条例的定制和规定,也能对商业市场房屋租赁问题进行更好监管。首先,要求房屋租赁交易上必须要开具相应发票,以此通过发票的方式来确保出租人能定期缴纳相应税金,以此来对纳税人起到有效约束力;其次,在合同上的认证制度。进行房屋租赁的双方在合同上应加强法律效应,且确保房屋租赁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能够对交易双方起到有效的法律约束;第三,要求房屋出租方办理相应的租赁许可证,只有在办理了房屋租赁许可证之后才可以进行房屋租赁业务,否则视为违规出租;第四,建立个人诚信制度,这对提高承租人主动纳税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将承租人纳税诚信度与其个人征信问题进行挂钩,能够对其今后银行贷款等金融业务办理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出租人为了保证其个人诚信度则对定期缴纳房产租赁税收;最后,通过核定征收方式进行税收管理。可以由税务部门所收集到的房屋面积信息,以及房屋地理位置等作为参考,以此对房屋租赁市场价值进行估量,以此来征收合理税额。

(三)加大税法的宣传,以此提高业主纳税意识

篇1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资产负债业务;商业银行

一、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创新

(1)领域及对象的选择

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很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企产权清、资不抵债、只贷不还。利率化市场条件下,为防止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可以选择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和信用度高的客户,这样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选择贷款领域:为适应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和新经济领域日趋良好的前景,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支持新经济,将贷款投资于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而不是固守传统体制下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电子信息产品创造业和软件业、生物工程行业、环保产业都是当前心得投资热点,为获取丰厚收益,应及早抢占这一领域的贷款份额。

选择贷款对象:客户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度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要深入研究客户市场,根据客户价值的不同细分客户,提供差别服务,以培育相互依托、互惠互利的优良的基本客户群体。选择具有良好合作历史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对于上述企业应当给予适当优惠,将其作为优质客户,稳定的发展与其合作关系,在其资金周转方面给予支持。

(2)贷款品种的选择与创新

一是促进担保贷款种类的多样化。作为一种相对稳定、风险性较小的贷款方式,担保贷款一直是银行贷款类业务经营中的重点环节,出于其自身风险性小的特点,在担保环节上衍生出了诸多新的质押物,譬如:厂房、商业用房、有价证券、商业票据、人寿保单等,甚至出现以应收帐款作为抵押的质押方式。而与此同时,200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通过一项新的决议,那就是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证券公司的部分机构投资人员在向银行进行担保贷款时,采取相对放宽的开放性政策,即这类投资者在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时,质押物不用受限于原先限定的房产、票据等这类贷款风险较小的固定资产,而现在证券机构投资们者可以直接以自营股票和证券基金这类较难进行价值评估的资产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担保质押。

二是积极推进银团贷款业务。银团贷款有至少2家以上的银行参与,利益均沾,风险均摊,能有效地解决某些大型建设项目的融资难题,同时各家参团行在稀释风险的同时均可获得一定利益。我行作为实力雄厚的国有大行,应积极争取牵头行地位,不仅可以获得最大收益,同时可以掌握调度客户还款资金的主动权。

三是大力发展委托贷款业务。固定资产贷款一般都具有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而市场瞬息万变,对银行业而言风险也较大。银行可将符合条件的此类业务设计为委托贷款,转变银行在信贷中的角色,降低信贷风险,并且仍可获得较高的收益。银行在委托贷款中的职责为进行真实完全的信息披露,在委托贷款中一般只作为资金的托管方,不承担或仅承担很小的风险,而可以取得客观的中间业务收入。我行有着广泛的同业合作基础,可以大力拓展保险等同业机构参与委托贷款业务。

(3)市场化下其他资产业务品种的发展与创新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在资产结构中适当增加一些债券投资,尤其是债信好、期限短的优质债券投资,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在利差下降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在信托等业务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直接受到利差减小的影响也相对较小,适当加强这类业务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改进之处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更加自由、竞争也更加激烈的金融市场中,依然能够维持良好的流动性,使支付结算等业务在正常轨道上运行,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必须加以优化调整。这里所提到的负债结构包含期限方面、流动性方面、利率方面。负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金来源和流动性,同时也控制着负债的成本和相应的风险,引导资产业务的规模和投入渠道。

(1)负债期限构成

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运用存在明显的期限依赖性,这表现在商业银行在安排资产业务时,必须要考虑能够稳定的用作资产项目的资金余额,而这部分稳定的资金余额多少取决于商业银行不同期限的负债来源,包括短期、中期、长期负债等。

随着国民的消费观念有所变化,证券市场的日益兴起,以及金融市场利率的不断调整,相比于活期存款,商业银行所能够吸收的长期定期存款份额不断下降,这种商业银行长期负债的不断减少使得其大大缩短了偿还负债的周期,能够稳定利用的资金额大幅下降。但对于这种长期负债的下降,商业银行并不掌握主动权,需要通过调整存款利率、鼓励银证投资、发展负债项目、加强服务平直等调节的方式加以引导,降低利息支出,吸收稳定存款。

(2)负债流动性构成

篇12

[DOI]10.13939/ki.zgsc.2015.12.023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处于市场经济中,对财务风险管理是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生存权决定于对利率市场化的变革,也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会具有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商业银行只有详细了解利率市场化对自己的影响,才能采取一定的应对方法,也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完善的货币市场和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应该从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1利率市场化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必须清楚利率市场化对自己的影响,才能制定应对的措施,也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1.1对数据分析和决策功能重视不足

基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没有对金融市场的利率以及汇率进行足够的分析,没有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对利率趋势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对利率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的防范,不能运用正确的数据对利率的预测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以致财务管理不能正常的进行。同时,商业银行不能对投资决策实施可行性的研究与分析,最终导致财务管理的决策不能正常实施。地方政府偏重于政绩,对一些投资活动介入,一部分管理者为个人私利违规操作,如果投资失败就会给国家以及银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银行财务管理受到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等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导致决策功能严重不足。

1.2利率市场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其利率风险显得越来越突出。商业银行的资金如果经常处于剩余状态,国债投资或在中央银行进行存储,在利率上升时,就会形成很大的损失。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数量两部分内容关系不均衡时,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具有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存贷款利率的经常变化以及利率高低变化都会导致利率的结构风险。利率变动,客户就会提前退款,进而会使银行处于损失风险之中,这样银行就会被动。商业银行在这种利率波动下,就会导致客户采纳选择权,这样就会导致商业银行无形中承担了内含选择权风险。贷款合约违约的可能性,会随着利率水平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上升而增大。利率水平的增高进而使银行自身的道德风险随之增高。

1.3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商业银行管理体系中,商业银行实施垂直管理与双线负责制管理的方式。下级机构的财务负责人的任免与评判,都是通过上级机构来进行的。同时,商业银行的总部会对其分支机构的人员安排进行调整。这种内部控制系统往往会导致财务管理体制发生分散,致使商业银行不能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无形中就会使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系统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不能应对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资源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配置运用,内部控制也就不能处于正常的管理状态。形不成有机的组合,致使资金的安全与高效运营就会受到影响。银行中的经验决策与主管决策,也会使银行的财务决策出现漏洞,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

1.4银行资本结构失衡,信用风险过高

商业银行对各种风险进行防御的措施中,银行的营业、保护与管理功能是最后的防御措施。如果银行的资本结构不能平衡,银行就不能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很好的掌握。同时,银行对客户的按期支付与还本付息不能正常进行,还会出现存款挤兑的现象。同时,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还贷,自然就会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一些企业的信誉度欠缺,将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大面积的下滑,最终影响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形成极大的财务风险。

2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应对对策,就能改变自身的缺点,进而在利率市场化下赢得效益。

2.1加强外部审计,完善金融监管模式

商业银行的监督审计应该与国际接轨,通过专门的会计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进而促进完善内部控制,把银行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商业银行应该对其财务管理的大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进行很好的掌握,充分认清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方向,然后制定出恰当的措施,对财务管理的系统进行很好的完善,使之能够适应外部的环境,并能够使内部的财务管理得到更好的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中,是否能够对银行工作有促进作用,财务的决策对其有直接的影响。商业银行管理者的决策中,经验决策与主管决策会对商业银行的工作形成极大的错误引导,会使银行的决策偏离正确方向。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定量计算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正确决策的因素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使主观臆断的决策减少对科学决策的影响。项目决策过程中对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实施较小的风险方案,进而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得到保证。

2.2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构

商业银行只有对财务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设置,才能使财务规章制度得到完善与实施,也才能使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到位。这样,就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预防,必须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认真分析与研究,找出其规律,运用相应的措施与制度,使财务管理的方法得到良好的调整。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运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与成本控制体系对其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制定权,在利率市场化下得以实现。同时,人情利率与政策性漏洞风险也会随之出现。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落后的管理体制导致其管理会出现很大的失误,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决策出现很大的风险,从而加大了银行利率变动的体制风险。银行之间的服务质量与营销体制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资金价格就会成为主要的竞争内容。

2.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质量与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只要理顺了商业银行内部的财务关系,使银行内部财务管理之间的职责明确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量提高了,就会对财务风险有清楚的认识,那么财务决策的水平进而就会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者必须对准确的经济信息进行全面搜集与分析,不能根据经验与主观判断,减少决策失误,避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对违章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就会减小形成较大的风险的可能。

2.4改善银行自身资本结构,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对资本充足率应该进行动态的调整,使其稳定在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以上。然而,资本充足率不能过高。期间,对负债结构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分析安排,对不同的负债期限结构进行恰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使银行的流动性经常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进而使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了。提高银行的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实施严格的数据标准,加快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进一步使商业银行的抵抗财务风险能力提高。

3结论

基层商业银行只要抓住利率市场化的机遇,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改进,提高利率的风险管理水平,就一定会获得高效的发展,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外部宽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商业银行全面竞争的价格手段,提高了商业银行竞争的能力。同时,商业银行新的金融工具与服务,具有利润增长源,都得益于利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刘佳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李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