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07: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生儿基础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约12到16个星期后,每天用水给婴儿洗头,每星期用一二次婴儿洗发剂.你可以像托球一样托着婴儿(如果婴儿很轻的话)或者你也可以坐在浴盆边缘,把孩子放在腿上,面对着你,但是小心不要把洗发剂弄到婴儿的眼部.不用担心新生儿的囟门,囟门的上面是一层结实的膜,如果你轻轻地,就绝不会碰伤它的.你不必揉搓他的头发,现在的去垢剂几秒钟就能把灰尘和油渍从头发上清除掉,所以你只要使洗发剂形成泡沫,数到20,然后再将其冲掉即可.洗一次就行了,洗过后,婴儿的头发就是干干净净的了.只要将毛巾浸到温水里,然后取出用它擦婴儿的头发就可以把婴儿的头发洗干净.尽量将泡沫冲净,用毛巾的一角擦干他的头发,注意不要盖住婴儿的脸,否则会使他呼吸困难,并且感到恐惧.
2.皮肤的护理
新生儿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用你选择的任何一种肥皂.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3.眼睛的护理
给婴儿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每一只闭上的眼睛的时候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4.鼻子和耳朵的护理
鼻子和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所以你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让里面的东西自然掉出来的办法要好得多.除非有医生的指导,否则绝不要往婴儿的耳朵或者鼻子里点药.即使你看到了,也不要试图从婴儿的耳朵里往外掏耳垢.耳垢是外耳道里的皮肤的天然分泌物.这种东西是抗菌的,它还能防止灰尘和细小的砂石靠近耳鼓.有的婴儿的耳垢比别的婴儿多,但是掏出来只能使耳朵分泌出更多的耳垢来.掏耳垢会使耳朵发炎,所以不要管它,如果你对此感到有些担心,那么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用湿棉花给婴我清洗耳朵和鼻子.
5.指甲的护理
大约三四个星期以内不用给婴儿剪指甲,除非他抓挠自己的皮肤.指甲软的时候最容易剪,所以把婴儿抱出澡盆的时候,准备好一把钝的小剪刀.如果马上就剪,可以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把手指甲和脚趾甲都剪好.但是,如果你害怕给婴儿剪指甲,那就等他睡了再剪.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将他的指甲咬掉,因为你的嘴巴会对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敏感的,绝不会伤到他.
如果你想要用剪刀,就让婴儿躺在一个平坦的地方,温柔地对他说着话,然后按照指尖的形状轻轻地剪掉指甲.超级秘书网
6.肚剂的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
医生或许会建议你每天用消毒酒精和消毒棉球轻擦脐带部位,然后用消毒纱布盖好.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因为这样有助于加速收缩和痊愈.如果你发现有发红,液体流出或者其它感染的症状,请向健康顾问或者医生咨询.不必等到脐带痊愈之后才给婴儿洗澡,只要洗澡后把它彻底揩干即可.
有的婴儿患有脐疝,但一般一二年内就会痊愈.如果你的孩子患了脐疝,而且还不断扩大或者总不见痊愈,那么请看医生.
7.生殖器官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94-01
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的急症,是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常见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多为应激性溃疡,常发生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患儿。从新生儿体重和循环血量关系来看,消化道出血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及时给予有效的止血治疗和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疗效。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4例;2例为过期产儿,22例为足月儿,28例为早产儿;患儿出生体重在1500至2500g,出血时间在1至2d,出血量在30至120ml,原发性疾病:2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出血症,16例新生儿窒息。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采用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酸中毒、合理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抗感染、冰盐水洗胃、胃管内注入及全身运用止血药等治疗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病情监察
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定期对患儿呼吸、体温及心率等进行测量,观察患儿口唇、面色、皮肤颜色及眼结膜色泽,密切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和量。若患儿出现心率过快、体温过低及低血压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告知医生。因为低血压、低体温、或苍白伴气急常常是消化道出血的早期信号。随时抽取胃内容物,若抽取的胃内容物为咖啡渣样液体,说明胃内出血或出血未止;再者对胃内容物进行观察,若液体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表明出血量较大[1]。排柏油样便且多伴全身软弱、哭声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快、四肢末梢发冷等症状,说明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做好抗休克的准备。记24h出入量并观察周围循环,看有无尿少、尿闭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1.3.2洗胃护理
患儿入院后,应及时给予适量的冰盐水进行洗胃,以将胃内液体有效排出,同时能够使胃内温度有所下降,血管收缩功能增强,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早期洗胃可减少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还降低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并可有效的减少禁食时间及使用静脉营养的次数,增加抢救成功率。但护理配合极其重要,熟练掌握插管技巧,加强用药的观察护理,是防止护理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新生儿洗胃应选用新生儿专用硅胶胃管,早产儿用6号,足月儿用8号胃管。洗胃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记录其性质、颜色、量,抽出鲜红色或暗红色液体,提示出血量较大;抽出咖啡渣样液体,提示出血量较少。进行操作时,每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0ml,至剩下2ml时开始回抽,若回抽无胃液,可轻轻转动胃管,改变,将注入的生理盐水抽出。冰盐水洗胃每日1次,一般准备4。C生理盐水100-200ml,至洗清为止。洗胃后,可通过留置胃管方法进行胃肠减压,以使胃内压力有所降低,确保胃肠部位血液供给充足,同时对胃管液体性质、颜色及量进行密切观察。
1.3.3凝血酶止血,新鲜配置凝血酶
给予患儿100-200u凝血酶+6ml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由胃管内注入胃内保留,每隔2到4h一次,直到出血停止。凝血酶为局部止血药,有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并有激活凝血因子,促进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在给药前先抽吸,观察胃管是否通畅,推药时要慢,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推完后用2-3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并将新生儿缓慢轻柔地左右翻身2-3次,使药液与出血部位充分接触。同时依据患儿病情,对用药疗程进行有效控制,通常为2至5d。凝血酶具有良好的血液凝固效应,并对出血点进行有效的填塞止血,同时对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止血效果较为显著[2]。
1.3.4原发性疾病治疗
对并发有失血性休克或者酸中毒患儿,应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对于并发重症感染患儿,应给予适量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寒冷损伤综合征要及时复温,改善微循环;有呼吸衰竭、颅内高压、抽搐等要及时处理;对并发缺氧、呼吸衰竭等患儿,根据其缺氧情况,给予相应的氧疗方式。如头罩给氧,氧流量4-5L/min,鼻导管给氧,氧流量0.5-1L/min,使PaO2维持在8-12KPA,不宜过高,以防氧中毒,严重缺氧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
1.3.5保暖护理
由于新生儿中枢神经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很少,而体表面积却很大,导致患者低温过低,从而易引发代谢紊乱、硬肿和肺炎,也可导致组织内血流缓慢使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器官衰竭及酸中毒等症状。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好保暖工作,将体温低于36.C患儿放入到适宜温度的暖箱保暖,体温应维持在37.C左右,切忌用热水袋和电热毯进行体表加温,以防心脑等脏器的血流量进一步减少。
1.3.6加强基础护理
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血便或被污染的衣物。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清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患儿便血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肛周,保持臀部清洁,必要时涂鞣酸软膏,以防红臀发生。
1.3.7合理喂养
止血成功后,应予以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有利于患儿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能够使其胃肠道功能得到增强。初始奶量应在2至5ml,并依据患儿病情适量增加。若患者出现胃内滞留症状,可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同时避免喂奶过量而引发胃肠道并发症,防止消化道再次出血。应激性溃疡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严格禁食,以防出血加重,或诱发呕吐。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营养、液体,必要时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大便潜血实验阴性开始喂养。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全奶,奶量由3-5ml开始,视病情逐渐增加,防止奶量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
2结果
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经过临床急救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35例治愈,15例好转,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3讨论
消化道出血属于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并发有早产儿、器官衰竭、窒息、重症感染等疾病的患儿,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消化道出血率达52.35%(126/241)[3],若不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护理,将导致患儿由于失血过多而休克死亡。因此,当患儿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时,必须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同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才能提高临床急救有效率。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给予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急救有效率达到96.2%。当新生儿出现重症感染、缺氧或窒息等症状时,容易引发应激性溃疡效应,严重危害到患儿消化系统,使胃肠部位的血流灌注大大减少,从而引发酸中毒、缺血及缺氧等症状,对胃肠粘膜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功能,才能避免患儿胃肠部位呈现缺血状态,同时给予适量抗氧药剂,以避免氧自由基受到损害[4]。当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容易由于失血过多而引发休克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儿冰盐水进行洗胃,同时给予适量的凝血酶,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然后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以及时补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康复。为了避免患儿出现低温症状, 应做好保暖护理工作。止血成功后,应谨慎喂养,以有利于患儿病情康复。若并发有重症感染、窒息、缺血及缺氧等疾病患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起到预防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目的。
总之,给予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供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徐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6(07):74-75.
【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28-01
新生儿胃粘膜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病的常见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但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若采取及时有效地止血措施,并配合得当的护理,患儿的痊愈率较高,预后也比较乐观[1]。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胃粘膜出血30例,疗效较好,现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ICU收治的急性胃粘膜出血的新生儿,所有患儿潜血试验均为炎性,胃管抽出咖啡色或鲜红色的液体,分娩时无任何产伤、窒息感染等异常,无先天畸形、并发症,母亲孕期均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用实行母婴同室,混合喂养。其中男32例,女28例,体重2600~4100 g,平均(3250±650)g,胎龄37~41周,平均(38.6±3.2)周。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21例;发病日龄为3~9d,原发病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0例,新生儿窒息24例,新生儿肺炎4例,颅内出血2例。将该组新生儿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在日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分娩方式、原发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具体方法有积极综合治疗原发病、维生素K1、西咪替丁静滴,插胃管用生理盐水洗胃等治疗,重症者给予输血。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思密达,从胃管注入,首次2g,以后每次1g,3次/d,连用3~5d。
1.3 护理方法
1.3.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右侧卧位,抬高头肩部15°~30°,用8号一次性吸管随时吸出口、咽部呕吐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氧流量在4~5L/min,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
1.3.2 胃管的护理:采用硅胶胃管经口腔插管,插管距离为前发际至剑突(16~20cm),严格掌握长度,防止胃管插入过浅或过深,将药液注入十二指肠内或造成食管返流。
1.3.3 病情的观察:严密监测患儿的血压、心率、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呕吐物,每30~60min抽吸胃液观察。抽吸和注药速度应缓慢,防止损伤胃粘膜。早期留置胃管,定期抽吸胃液,可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注意患儿腹部变化,神志变化,对刺激的反应和外周血管充血情况。
1.3.4 用药的护理:将思密达粉剂用温凉开水溶解至10~15ml,经胃管缓慢注入后夹管,轻柔的变化患儿的,右侧卧位、左侧卧位、仰卧位交替以便使药液与胃粘膜充分接触。注入过程中观察患儿面色、表情的变化,当其哭闹、躁动时,可适当给予镇静。
1.3.5 饮食护理:出血期间严格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再喂少量母乳,喂奶后注意观察有无呕吐、腹胀及便血现象。根据病情、个体差异灵活掌握奶量,防止喂养不当而加重胃粘膜出血。同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1.4 疗效判定标准[2]:⑴显效:用药治疗3次胃管内未抽出咖啡样或鲜红色液;⑵有效:用药4~5次无胃管内未抽出咖啡样或鲜红色液;⑶无效:用药5次以上仍有出血者。思密达治疗无效者采用立止血治疗。
1.5 统计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
3 讨论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常见于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等危重症,如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思密达治疗,思密达是一种高效的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具有层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注入胃内后能均匀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对胃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极强的固定[3],抑制作用,能加强了胃粘膜屏障,有利于受损粘膜的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4]。它还可以激活凝血因子Ⅶ、Ⅷ、Ⅻ因子,对消化道局部有止血作用,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无不良反应,而且价格低,取材方便,使用价值较高[5]。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思密达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姚玉娟.思密达管饲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22例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3,25(2):291-292.
[2]庄德义,陈冬梅,林文雄.云南白药鼻饲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20例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0,7(1):12.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03-01
触觉是新生儿最原始的感官功能,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皮肤有利于新生儿情绪稳定、减少哭闹,提高睡眠质量,也能够促进新生儿消化[1]。抚触护理是基于上述原理,通过手掌涂抹润肤油,有技巧的对新生儿皮肤和肌肉进行规律抚、按摩,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笔者应用抚触护理在改善新生儿排便、奶摄入量及睡眠质量上取得明显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8分;出生体重≥2.3kg;无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排除标准:有窒息史或妊娠并发症;脑部或其他脏器发育不全;患有新生儿肝肠疾病、肝炎、胆汁排泄障碍性疾病等。实验组中男婴37例,女婴23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8.22±3.53)周;体重2.31~4.08kg,平均体重(3.12±0.54)kg;分娩方式:顺产33例,剖宫产27例。对照组男婴38例,女婴22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8.29±3.51)周;体重2.30~4.11kg,平均体重(3.14±0.55)kg;分娩方式:顺产34例,剖宫产26例。两组新生儿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包括:①控制室内温度20~22℃为宜、湿度56%~66%为宜和光线柔和,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消毒;②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对新生儿产生刺激;③注意保温、保暖,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37℃为宜;④严格控制家属探视,以降低感染风险;⑤指导产妇掌握正确母乳喂养方法,普及母乳喂养知识,鼓励母乳喂养;⑥指导家属为新生儿准备宽松衣物,并定时进行更换,保持干燥洁净,尤其注意定时查看新生儿皮肤褶皱处是否干爽;⑦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叮嘱产妇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
实验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新生儿娩出12h后,方可开始抚触护理,护理室温度控制在26~28℃,保暖台温度保持在接近新生儿体温(36℃左右)。新生儿进食后1h,在睡醒状态下由护理人员接触新生儿,进行轻柔抚触和交流(接触前注意洗手消毒),观察新生儿反应情况[2]。若新生儿状态平稳则在新生儿状态下,双手涂抹润肤油后揉搓使双手温度达到36℃左右,按照国际标准法规律性按摩新生儿头、面、胸、腹、上肢、下肢、手足、后背和臀部,按摩力度由轻到重,15~20min/次,2次/d[3]。两组产妇均使用吸乳器将母乳吸入奶瓶中喂养婴儿,记录婴儿每日奶摄入量。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1周后,每日奶摄入量、排便次数、哭闹时间及睡眠时间。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x±s)和百分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奶摄入量、排便次数及睡眠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哭闹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新生儿奶摄入量、排便次数、哭闹时间及睡眠时间比较
(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抚触护理主要以润肤油为介质,通过一定的和按摩技巧轻柔刺激新生儿皮肤,再经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促使信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提高新生儿胰岛素、生长素及胃泌素等的水平,在加速新生儿生长的同时也使新生儿保持了良好的情绪水平[4]。同时,腹部按摩也对胃肠道蠕动有刺激作用,有效增加新生儿奶摄入量,加速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有效避免腹胀、便秘等情况的发生。李梅等[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抚触能够使新生儿对爱的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使其感受到安全和舒适,有效减少新生儿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此外,抚触护理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临床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实验组新生儿奶摄入量、排便次数及睡眠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哭闹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抚触护理能够改善新生儿消化功能、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哭闹、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抚触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每日奶摄入量和排便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哭闹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周忠梅,徐珞,曹营卿.新生儿抚触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128-130.
[2]吴娟,李胜玲,陈丽静.抚触法对新生儿摄入量、排便及睡眠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128-129.
[3]徐约丹.抚触对新生儿摄入量、排便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8):4057-4058.
[中图分类号] R722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42-02
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部大量出血,至少影响到两个大叶,本症发生在许多严重原发疾病的晚期,常是临终前的表现,病情重,病死率很高。在基层缺乏机械通气条件下,早期发现,及早气管插管、简易CPAP治疗肺出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现将我院儿科1996年10月~2002年5月收治新生儿肺出血38例急救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患儿中,男31例,女7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13例,出生体重36℃5例,发生肺出血日龄,-24h20例,-48h10例,-72h3例,>7d5例,最早1例生后1h发生,最迟1例生后15d发生。出血量10mL28例。原发病有围生期窒息31例(其中青紫窒息19例,苍白窒息12例),RDS、硬肿症各3例,重症肺炎、颅内出血、胎粪吸入各2例,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各1例,部分为2种或2种以上疾病。均按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进行。
1.2治疗方法与结果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②立即给予气管插管、CPAP给氧治疗。③气道滴入110000肾上腺素及立止血,止血、纠酸、强心、利尿、保温、改善微循环、贫血严重者输新鲜全血、血浆。④控制血糖及液体量等综合治疗,其中15例在综合医疗的同时应用简易CPAP治疗。38例患儿中治愈3例,死亡35例,病死率92.1%。
2护理体会
2.1密切观察、早期发现
对存在有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早产、窒息、低体温、硬肿症、颅内出血及感染[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阿氏评分越低,肺出血机率越大。生后1~2d是肺出血高发日龄之一,本组30例,占78.9%,与文献资料一致[1]。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应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肺出血成功治疗的关键[2]。
2.2肺出血早期临床表现特点
根据肺出血的发病特点,对于有高危因素患儿置重症监护室,应用心电监护仪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进行监测。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如下:①精神反应低下,皮肤颜色紫绀加重,TcSaO2下降。②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吸浅快不规则,出现呼吸暂停、,三凹征明显,心率增快或减慢。③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穿刺点出血等出血倾向。④肺部出现细湿罗音或湿性罗音增加。⑤气管内吸引吸出血性液体。是早期确诊肺出血的重要依据。⑥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改善,床边胸部X线摄片见各肺叶大片或斑片状阴影,或肺血管淤血影和心脏普遍增大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3]。
2.3预防护理
①保温:一般采用温箱、开放式暖床、温水浴等复温,根据体温调节床温,逐渐恢复体温,防止低温损伤及复温过快诱发肺出血。②供氧;根据胎龄及病情选择给氧浓度、给氧方式及给氧时间,防止氧中毒发生。③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微量手指血糖,选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及控制滴速。液体进入量不宜过多,约80~100mL/(kg・d),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3]。④贫血严重者可输新鲜全血。⑤做好消毒隔离:病室用空气净化器消毒空气6次/d,1h/次,温箱每3天更换1次,彻底消毒,本组早产儿25例,因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4气管插管与简易CPAP护理
①早发现,早插管。根据胎龄及体重选择不同型号导管,气管插管成功后,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和立止血,皮囊加压数秒,半小时后可重复,有止血作用[4]。②CPAP给氧时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可行简易鼻塞给氧或与气管插管相连。③经常检查,严防插管扭曲、折叠或脱出,观察肺部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④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不宜拍背、吸痰,以免加重肺出血。⑤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逐渐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后,方可拔管和停用CPAP治疗。
2.5急救用药
肺出血病情发展快,适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在护理上,及时备齐急救药物,提高了抢救速度,羸得了抢救时间,常备药物如5%碳酸氢钠及时纠正酸中毒是阻断继续出血的重要环节,保持正常心脏功能,可常规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酚妥拉明,阻断缺氧所引起的心输出量下降,肺水肿等,现认识到新生儿肺出血并非是单纯的出血,而是出血性肺水肿[5]。必要时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等。
通过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急救,我们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综合治疗同时,应备齐急救药物及抢救用物,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对早期发现肺出血患儿予及早插管,CPAP给氧,急救药物等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最后大量出血不需很长时间,往往数十分钟之内。若待口鼻大量溢血则难以存活,故对抢救时各个护理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 实用新生儿指南[M].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2]陈克正. 新生儿肺出血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31.
[3] 许植之,陈自励.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31-333.
我科于2008~2009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12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9例,死亡3例。现将该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 患儿早期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脑性尖叫,抽搐,结合分娩有窒息史,提示有缺氧及脑出血,均应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及止血治疗。患儿处于嗜睡,反应低下,抑制状态时也不可忽视,应做到动态观察,因为颅内出血患儿意识和精神变化一般为窒息兴奋抑制相继出现,所以要动态观察意识的细微变化。同时做好的护理记录,为评估愈后提供依据。
2.2 观察生命体征 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应及时给予监护,观察血压及呼吸变化。新生儿神经功能差,对外界反应敏感,易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早期发现可以协助治疗。
2.3 观察前囟 正常新生儿的前囟约为2cm×2cm大小,如果观察患儿前囟凸出,饱满或者紧张,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小也与前囟紧张度有关,应及时提示医生给予降压及脱水治疗,预防脑疝的发生。
2.4 观察皮肤 重症颅内出血患儿表现为颜面苍白或青紫,以额部和口周为明显。一般患儿皮肤的青紫随缺氧情况的好转而转红润。
2.5 观察消化系统 患儿有恶心,呕吐也提示颅内压增高,与新生儿溢奶有区别,正常溢奶前囟平软,精神状态良好。如有消化道畸形,多伴有腹胀及大便形态改变。
2.6 观察摄入情况 注意皮肤弹性,防止脱水过度造成电解质紊乱,治疗方面尽量静脉给药,防止皮肤硬结。注意静脉给药速度,滴速应控制在4~6滴/min,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的温度与湿度恒定,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护理治疗要集中进行,动作要轻,尽量避免搬动患儿头部,以免加重出血。新入院患儿应免晨晚间护理。注射,服药,换尿布,喂奶的刺激,都会引起患儿血氧暂时下降,应特别注意。
3.2 呼吸道护理 患儿适当,头部抬高15~30度,取右侧卧位,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更换卧位时动作应尽量放轻。抽搐者分泌物多,应随时吸痰,以防止分泌物堵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动作要轻柔,切忌动作粗暴。
3.3 皮肤护理 患儿皮肤细嫩,皮下脂肪少,又长期卧床,尿布应用纯棉并勤更换,预防红臀或皱褶处溃烂,并注意保暖,防止硬肿。做好脐部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24-02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he neonat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U Cui-rong, SU Jing
(Neonatal Department of Wuhan Women and Children's Health Center,Wuhan 43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and prevention of the neonat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Medicines therapy and clinical nursing were performed. Avoid excessive body turning over,keep the sick neonates calm and prevent any neonatal complica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Results: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neonates were increased. Conclusion:High quality of nursing,less body turning over and peaceful environment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preventing neonat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increasing the survival rates.
[Key words] Neonate;Intracranial hemorrhage;Observation;Nursing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19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早产11例,足月产7例,过期产1例。出生后3 d内发病者占多数,呼吸衰竭1例,治愈17例(89.4%),死亡1例(5.3%)。
2护理
2.1病情观察
2.1.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嗜睡或昏迷现象。患儿出血量较少或小脑幕上出血为主者,早期常出现兴奋状态,不易入睡,哭闹不安,脑性尖叫。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嗜睡、反应低下甚至昏迷。32例中,兴奋者19例,抑制者13例。我们均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报告医生并做详细记录,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儿转危为安。
2.1.2 观察瞳孔和各种反射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和各种反射均消失,表示病情危重。
2.1.3 囟门的观察前囟饱满紧张提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处理措施,以免引起脑疝。
2.1.4生命体征的观察应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变化,及时给予心脑监护,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变化。呼吸不规则、屏气、暂停均表示病情危重。32例中5例出现呼吸不规则。注意有无皮肤苍白、青紫、黄染等,如颜面皮肤苍白或青紫,提示颅内出血量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黄染则会增加治愈的难度,早期发现可协助治疗。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不升或高热,表示病情危重,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1.5观察患儿喂养中的反应患儿恶心、呕吐提示颅内压增高,注意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因患儿常有呕吐及拒食,甚至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消失。故应观察患儿热量及液体摄入情况,以保证机体生理需要。脱水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囟门、皮肤弹性、尿量及颜色变化,以防脱水过度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2一般护理
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定时通风,温度保持在18~24℃,湿度50%~65%。适宜,抬高肩部,头偏向健侧,避免分泌物及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和吸入性肺炎。保持皮肤、口腔清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尿布、脏衣服及时更换。应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开护理,避免交叉感染。静脉输液时速度宜慢,以防快速扩容而加重出血。
2.3防止噪声及镇静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换尿布、喂奶等动作要轻,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尽量少搬动患儿头部,避免引起患儿烦躁,加重出血,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最常用的药物有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用药的同时认真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若用药0.5 h后效果不佳,可重复用药或交替应用,以达到镇静的目的。
2.4降低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只适用较危重的患儿,经治疗抽搐不改善而病情进行性加重者,应给予20%甘露醇静脉输入,效果较满意。
2.5保暖及给氧
注意保温,以免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及上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放于提前预热的暖箱中,足月或过期产儿可用热水袋保温,但不要离患儿过近,最好放在患儿褥子的外边,并用被子盖好,达到保温的目的。低氧可加重脑出血,故应随时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因新生儿鼻黏膜柔嫩、易激动,为避免鼻导管对鼻黏膜的刺激,最好使用头罩或面罩吸氧。
2.6饮食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喂奶,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开始喂奶,出血轻者可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或病危、病程长的患儿可给予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喂奶时应少量多次给奶,同时速度要慢。
3小结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脑损伤,系由低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应特别注意。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及时诊断提供依据,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后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安慰,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能开发,减少脑损伤后遗症。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24.
1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0例,女20例。早产儿29例,足月儿21例。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痊愈达91.4%。
2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CH由于损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患儿出血量较少,早期以兴奋为主,表现为激惹、烦躁、尖叫性啼哭。出血量较多的患儿常伴有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嗜睡都应做到动态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2.2观察囟门及有无惊厥
惊厥是ICH常见的症状,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可出现前囟饱满、呕吐,摸之囟门紧张;病情好转,颅内高压降低或消失时,这种体征消失。因此应引起重视,以防脑疝发生。还应注意新生儿有无惊厥表现为无定形的发作,可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射和刺激足心后患儿反应和四肢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如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患儿肢体肌张力增高,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为惊厥。
2.3生命体征的观察
新生儿血容量少,且神经功能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敏感,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和呼吸,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以了解出血量。而呼吸暂停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困难应马上报告,积极协助抢救。
2.4消化系统功能的观察
患儿如有摄入减少、呕吐、拒食,甚至吸吮困难,吞咽反射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如有消化道畸形,多伴有腹胀及大便形态的改变。
3护理
3.1护理要点
3.1.1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3.1.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1.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3.1.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3.1.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3.1.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3.1.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3.1.8健康教育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3.2护理措施
3.2.1遵医嘱用药
根据医嘱使用镇静、止惊、抗感染、降低颅内压药用,防止再出血,脑水肿。同时使用脑细胞营养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配合高压氧治疗。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立即处理。首选鲁米那,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安定止痉,直至神经症状消失。用药后严密观察,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并保持室内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头部搬动,要抬高头肩部15°~30°,防止加重颅内出血。严密监测血糖,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速度及浓度,以防高血糖导致的高渗血症,致颅内血管扩张,甚至颅内出血。及时应用止血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血运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3.2.2维持正常体温
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体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增加氧的消耗量。新生儿监护室注意温度适宜,温度24%~26%,湿度55%~65%。对低体温患儿,放置于温箱保暖,箱温根据患儿体质量而定,防止体温过度波动而影响抢救效果。对于发热的患儿,给予松开包被或药物降温。并做好皮肤及脐部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3营养支持
出血早期禁止早期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者易出现拒乳,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经口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营养供给。禁乳期,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酸碱及水盐代谢平衡,供给足够的能量,使患儿血糖维持在5.4mmol/L左右。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喷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给奶量按热卡计算。
3.2.4病发症的护理
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颅出血患儿容易发生多种病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新生儿硬肿症、肺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3.2.5恢复期的护理
1.1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临床上就是在一切的产前产程中和产后能够导致新生儿出现缺氧窒息缺血的现象,一般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而且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新生儿的颅内出血大都由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由代谢性酸中毒致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大,但是出血范围较广而且分散,这就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就是所谓的新生儿颅内出血[1],在临床上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新生儿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脑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另外在血压下降时脑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现象,改变缺血坏死区内会有出血灶的现象;③早产,所有的脑部缺氧病变都是依向心性发展的,特别是早产儿最容易因为低氧而出现毛细血管损伤的现象,当缺氧或血压下降血流改变方向时就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毛细血管床压力增加而破裂,从而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
1.2产伤性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另一个原因是产伤,一般顺产的胎儿头部都会受到挤压,导致产伤性颅内出血的现象发生,这种临床案例一般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常见于足月儿和巨大儿,这类胎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胎头过大,但是产妇产道过小,这样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一般在分娩过程中当胎头受到的压力过大,使得胎儿头部局部压力不均或头颅在短时间内变形过速,导致硬脑膜下出血,这种由产伤引起的大脑镰小脑天幕撕裂可导致大脑大静脉或大脑上静脉破裂,血液汇集于脑底部压迫延脑促致死亡顶骨枕骨鳞部和颅底骨折,伤及脑神经并伴硬脑膜下出血,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就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几种情况[2]。
另外在臀位产的患儿中也是造成颅内出血的一个原因,其中最严重的产伤类型就是枕骨分离伴后颅凹出血和小脑撕裂,由于早产儿的颅骨较软,此时外部压力压迫枕部,就能导致顶骨下枕骨向前移位,扭曲,窦汇和枕窦从而引起小脑出血,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臀位产的助产方上,主要是牵引产钳分娩和应用面罩加压通气时。
1.3其他
新生儿颅内出血除了以上俩种外力原因所致外,还可因为自身因素,例如新生儿患有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在或者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这些都可造成颅内出血或加重IVH,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都可造成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峰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对于医源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大都是由于过多搬动婴儿输注高渗液体或输液过快频繁吸引和气胸等均可使血压急剧上升,导致脑血流变化而造成颅内出血。
2、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策略
2.1严密观察病情以及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在新生儿住院就诊期间,严密注意对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的观察,例如新生儿的呼吸,头围变化,瞳孔变化,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其体温的升降情况,仔细观察并记录惊厥发生的时间、部位,及时记录、护理并保持与医生的联系,防止漏诊,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3]。
2.2保持新生儿卧床姿势以及卧室安静
新生儿颅内出血都是脑部受损所致,此时对于身体的移动和声音的刺激会特别敏感,所以新生儿所处的病房必须要安静,而且对于患儿要进行的所有治疗操作,都要做到轻、稳、准,严格遵守护士的四轻选择,除此之外,由于此时的患儿属于特别敏感型的,因此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防止加重颅内出血的症状。
2.3合理用药、用氧、喂食
新生儿颅内出血导致了脑部部分组织的受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缺氧病征,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新生儿的缺氧程度及时给予用氧,帮助患儿保持通畅的呼吸,同时应该严格遵守用氧操作流程、氧流量以及患儿用氧是生命体征的状况,当患儿病情好转时应该及时停用,防止用氧过当。另外准时合理给新生儿用药,确保药效,以防用药失效;因为新生儿颅内出血会影响正常的进食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方式进行喂食,保证对新生儿的热量供给,促进新生儿的生长。
2.4加强健康训练
新生儿游泳抚触是一项新生儿保健活动,可促进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的恢复,降低新生儿生理黄疸的发生率,帮助新生儿建立正常睡眠节律,并能促进神经,消化,呼吸,循环,骨骼等的发育,目前已作为国内各大医院产科的特色服务开展。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200例(男120例,女80例),出生日龄最小12h,最大5d,孕周37w20例,孕周42w10例,其余均为足月儿,体重均大于2500g,母亲均无妊娠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均大于8分。
2 潜在的安全隐患
2.1新生儿受溺 ①游泳圈使用前未仔细检查,导致过大或充气不足;②新生儿游泳过程中无护理人员专人看护;
2.2新生儿烫伤或是着凉 ①游泳池内的水温过高或过低,新生儿下水前未测试水温;②游泳室内的温度过低。
2.3 增加脐部感染的机会 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新生儿游泳时忘贴防水贴或是粘贴不牢脱落了;②新生儿游泳结束护理人员忘揭防水贴,导致脐部长时间受潮。
2.4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 ①护理人员未做到一人一巾一圈一水一消毒;②游泳室内管理不严格,围观的人员太多易造成交叉感染;③护理人员不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给可能携带传染病的新生儿游泳。
3 防范措施
3.1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游泳抚触安全管理措施和操作流程,安排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的高资历护理人员从事游泳抚触工作。
3.2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动作 ①套游泳圈时一定要两人合作,护婴者一手托住婴儿的头颈部,一手托住婴儿臀部,与婴儿呈90°角度左右。另一人从前往后套好游泳圈;②婴儿放入水中手不要离开婴儿,如果婴儿哭闹应立即抱起婴儿。
3.3加强责任心,树立安全意识 ①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注意有无游泳禁忌症;②调节好游泳室内的温度保持28~30°;③新生儿游泳期间必须要有专人全程看护;④游泳前后要严格查对婴儿手圈胸牌母亲姓名和婴儿性别;⑤调节好水温,保持在38°左右;⑥检查游泳圈大小,有无漏气或损坏;⑦游泳期间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抱起,注意掌握新生儿游泳时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3.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 ①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必须衣帽整齐,洗手,患有传染病者禁止入内;②每个游泳池只能放一个婴儿,并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③游泳圈和游泳池用完必须消毒处理;④游泳室必须每天进行空气监测,每月进行物体表面等细菌学监测1次。
4 护理
4.1操作结束后护理人员要迅速擦干婴儿身上的水迹,并要注意保暖,常规进行脐部护理,再次进行手圈胸牌的查对。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93-01
初产妇由于无相关经验,对关于新生儿喂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且其中多数为他人的经验理论并无科学依据。新生儿期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1],而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是使其健康度过此时期的关键,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本文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分析其理论知识掌握现状,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现总结干预效果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均龄为28.5岁(22—32岁)。文化水平:13例(18.6%)为大专及以上,18例(25.7%)为中专,20例(28.6%)为高中,11例(15.7%)初中,8例(11.4%)小学。家庭情况:36例(51.4%)月收入大于4000,29例(41.4%)月收入在2500—4000之间,5例(7.2%)月收入在2500以下。
1.2 方法 (1)调查:使用的问卷为我调查组自行设计,内容主要是关于新生儿护理,分析调查现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再次展开调查,两次均可确保为初产妇本人填写。(2)健康教育:在规定的时间开展知识讲座,答疑解惑,并对操作性较强的护理知识进行演示,如喂养姿势等。将新生儿易于出现的症状进行介绍,重点讲解相应的缓解措施。
1.3 数据统计 将问卷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18.0),卡方检验,P<0.05两次调查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初产妇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见表1。
3 讨 论
据统计,目前的产妇中大多数为初产妇,这可能与国家生育政策有关[2]。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庭很重视婴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一时期的护理操作是否规范[3]。本文将调查统计发现,初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理论较表浅,且存在认知不当的现象,尤其是对皮肤清洁的重要操作知之甚少。经过分析,我院有针对性的为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以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并且有助于其对新生儿不适表征认知,说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建议在分娩前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114-01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主要由于新生儿皮脂腺功能旺盛,皮肤分泌物堆积所致,病因不明,可能与母体雄激素的影响有关,严重者表面糜烂、渗液、结痂或继发感染,甚至可发展为脱屑性红皮病,给新生儿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我院于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新生儿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同时用婴儿润肤油给予新生儿抚触,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20例(观察组168例、观察组152例),观察组新生儿孕周37~40周,剖宫产100例、顺产68例,体重3000~4000g;对照组新生儿孕周37~40周,剖宫产100例、顺产52例,体重3000~3900g,两组新生儿在妊娠月份、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每日给予常规护理:每日沐浴及时更换尿布,定时变换,避免一侧身体长时间受压,溢乳后及时拭静面部、颌下及颈部的乳汁,随时更换渗湿的衣被,婴儿床上保持平整清洁、干燥,病室保持整洁、舒适、室温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55%~65%左右。
观察组:新生儿在每日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新生儿抚触次数,抚触温度在28℃左右,室内布置温馨、播放轻柔音乐,抚触台温暖舒适。抚触师修剪指甲后洗净双手,将婴儿放在抚触台上,双手取适量婴儿润肤油按婴儿抚触手法依次按摩额头部、眉间、下颌、头枕部、前胸、腹部、四肢、后背等逐部位按摩,手法轻柔,力度适宜。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者程度较轻。见表1。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脂溢性皮炎被认为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并发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并在此感染基础上继发过敏反应或炎症反应所致,新生儿皮肤娇嫩表面角质层发育不良,防护功能较差,微生物易侵入[1]。新生儿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具有特殊部位分布的自限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疾病,主要由于新生儿皮脂腺功能旺盛,皮肤分泌物堆积所致。病因不明,可能与母体雄激素影响有关[2]。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肥胖的新生儿,常发于皮脂腺及汗腺丰富的部位,特别在头皮、额缘、眉间、鼻翼凹、耳后、趾骨和会阴等处出现淡红色斑疹,一般无明显炎症,仅在局部堆积厚薄不等的灰黄色或棕黄色油腻性痂盖或鳞屑。初起时为许多丘疹,以后逐步扩大为不规则的红黄色斑疹,严重者表面糜烂、渗液、结痂或继发感染,甚至可发展成脱屑性红皮病[3]。
经过临床观察,婴儿出生后每日用润肤油对新生儿抚触,通过抚触按摩手法能促使润肤油更加有效地吸收滋润皮肤深层,同时润肤油经过按摩能使鳞屑脱落减少分泌物堆积而起到清洁作用,而经过临床观察,应用润肤油进行新生儿抚触能降低新生儿脂溢性皮炎的发生率,且发生的症状较轻,提高了婴儿护理质量[4]。
[参考文献]
[1] 蔡红,孙虹. 关于婴儿抚触进一步探讨[J]. 护理杂志,2003,19(3):24.
[2] 任晓静. 新生儿抚触的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