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9-26 10:46: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资产的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资产的概念

篇1

DOI:10.16315/j.stm.2016.03.015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品牌资产(Brand Equity)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经由Aaker和Keuer的传播,成为当时重要的营销概念之一,之后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品牌资产作为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带给企业持续稳定的利润。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品牌资产的概念从不同研究层面和理论视角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品牌资产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同时不同行业的品牌资产测量模型也不尽相同。

在国内,学者对这一名词的理解也多种多样,品牌权益、品牌资产和商标资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卢泰宏根据研究基础和测量模式的不同,“Brand Equity”应该使用不同的概念模型来解释,因此他总结了“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和“基于消费者的概念模型”这3种概念模型。基于企业市场视角的观点聚焦于品牌为企业创造的市场份额,Farquhar认为,品牌资产是品牌为产品带来的超越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功能价值的附加价值。基于财务会计角度的观点注重研究品牌带来的现金流,Stobart认为,从品牌成本的角度来定义的话,品牌资产是某一品牌重新建立的成本,或是竞争对手模仿的成本。基于消费者的概念模型(即customer-based-brand-equity,CBBE)则重点研究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的认知、态度、情感等一系列的心智模式。例如品牌资产是品牌名称、品牌商标、品牌符号等一系列的和品牌相关的,能够通过产品或服务来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在目标顾客心中形成所代表的价值;品牌资产是基于顾客对品牌的认知所产生的资产,是在消费者已了解的品牌知识的基础上对品牌营销活动产生的不同的反应。虽然Aaker和Keller对品牌资产的定义不同,但是两者都是从品牌关系的视角来定义品牌资产的概念。

网络环境下,知识急剧膨胀,海量的信息传播提高了品牌知识的易获得性,消费者已不需要把所有的信息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而是更加实时地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从而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消费决策方式的改变。因此,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再仅仅根据自己意识中有限的知识和认知做出决定,同时依靠网络中的相关信息产生更为优化的购买顺序和意见。品牌存在方式随着消费者的决策方式而发生着改变。百度与市场调研机构一华通明略进行合作,联合“2013年品牌数字资产榜”,率先提出了品牌数字资产这一新概念。品牌数字资产是数字时代下品牌资产的重要一部分。

针对我国家电行业,本文选取了智能家电为代表。智能电视是现在家电行业中新兴的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浪潮冲击形成的新产品,也逐渐成为电视的潮流趋势。作为伴随着新技术出现的产品,技术的成熟性是关系产品品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维度。品牌一定程度代表着技术的独特性,因此,智能电视品牌在顾客购买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品牌培育和管理也是智能电视生产商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针对智能电视市场的品牌资产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家电行业市场的众多品牌中,品牌资产的构成维度是哪几个因素?哪些维度是驱动品牌资产形成过程的主要因素?第二,对于家电行业,国内国外品牌资产的差异体现在哪个方面?以此研究结果为国内企业的品牌管理提供参考。

1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测量

在传统意识认知方面,品牌是存储在消费者意识中感知与印象的集合。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维度的研究可以分为认知论视角(完全基于顾客感知)和关系论视角(基于顾客―品牌关系)。基于顾客感知认为品牌资产源自顾客对品牌认知的差异,从顾客心理层次探讨对品牌认知的过程和认知方式的不同,最后产生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差异。因此,该视角主要研究品牌资产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往的研究也都是基于该视角进行的。基于顾客一品牌关系是在人际关系理论和自我意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品牌资产,它认为品牌资产主要来自品牌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差异,而该关系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品牌资产存在的优劣势,如表1所示。

总的来说,一定程度上讲,品牌资产是建立在顾客对品牌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导向的基础上,从而引发品牌与顾客关系的差异。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可以比较清晰地反应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层次及对应的品牌资产变化,模型的指标设计比较简便,但是这完全基于消费者的感知,没有考虑到品牌在消费者接触过程中对消费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影响。基于关系论视角,可以准确地描述品牌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但是目前此视角下的指标尚需进一步完善。

1.1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测量维度

现有的品牌资产及其测量维度的文献和研究非常多,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品牌资产的测量维度上根据不同行业做了大量研究,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从传统的品牌资产角度测量的,在现在大数字的环境下,品牌数字资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品牌资产的测量维度因不同产品类别而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行业的独特性和时代特色构造差别化的测量模型。家电虽然不像汽车这类产品涉入度(involvement)高,但是因其也属于耐用消费品,比服饰等涉入程度较高,因此,我们根据家电行业的自身特点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品牌资产模型的维度。

1.2品牌数字资产

数字媒体让消费者能够通过多种方式随时的接触到品牌,与此同时也赋予品牌更多元化的手段与消费者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信息,我们应该快而准的捕捉这些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开创者DonE.Schultz说过:“消费者内脑中存储的信息,在外界的刺激下可以迅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而非仅仅存在于消费者的意识中。”在百度与华通明略的“2013年品牌数字资产榜”中,采用综合指标来评估品牌在数字互联网领域的表现。突破传统做法中采用短期指标来衡量的方法,首次对互联网上所有累积的有关品牌的信息进行量化统计。此次调查涵盖12个主要行业,其主要目的是在数字媒体中,探索消费者如何接触、消化、看待和认知品牌。在如此环境下,消费者无论是否在决策过程中,都会有意或无意受到“外脑”所承载信息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上与品牌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是品牌的又一新资产,我们称之为品牌数字资产。品牌数字资产是衡量品牌应对如此大环境的能力,它是构成品牌资产同时影响其他构成因素的重要一部分。

品牌数字资产主要由信息库存量和连接活跃度2个维度和数字内容量、好感度、关注度、参与度和联想度5个指标测量。其中,信息库存量是数字内容量与好感度之积所表示,连接活跃度是关注度、参与度、联想度三者之积来表示。其中,数字内容量是该品牌在互联网上所有能够被检索的信息量;好感度是正面内容在所有有关品牌的数据信息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好评度;关注度是与品牌有关信息及内容的连接次数;参与度是人均搜索次数;联想度是消费者与品牌的连接质量(品牌在搜索顺序的优先排名)。

2品牌资产模型构建

2.1品牌资产要素构成

(1)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研究视角有基于顾客感知和基于顾客与品牌间的关系,但是这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认知态度理论中的“认知一情感一行为”框架理论,可以将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分为感知、关系、行为3个层面。品牌的感知层面是消费者在与品牌的接触中对品牌的产品或服务产生的认识差异,这些认识依赖消费者自身需求及品牌所开展的营销活动,是品牌关系形成的认知基础和前提。在品牌感知层面,很多学者都将品牌认知纳入其中,并在不同行业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取得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予以采用。此外,感知绩效是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比,反应消费者对该品牌质量或品质的感知与支付价格和后期使用费用感知之间的一种权衡,对利益感知的结果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看法,也是品牌情感关系的重要来源。因此,将品牌感知层面提取了品牌认知和感知绩效两个要素。其中品牌认知包括品质认知、知名度、品牌形象等;感知绩效包括质量、支付价格、后续费用、便易性等。

(2)大数字时代,人们不再将全部的信息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而是借助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帮助自己优化决策。同时,消费者也会将自己“内脑”中对品牌的认知通过品牌数字资产的形式表现出来。百度的品牌数字资产榜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行业中,品牌数字资产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汽车、航空公司等数字化领域更为领先的行业影响更大,这些都更加表明品牌数字资产在品牌资产中的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把品牌数字资产作为品牌资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2品牌资产各维度间的驱动关系

根据品牌资产要素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消费者在自身“内脑”中形成对品牌的评价,同时也会参考网络中有关品牌的大量信息,受到互联网“外脑”信息的影响,共同成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中心。在消费者的“内脑”与互联网这一“外脑”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消费者对品牌一系列的行为,最终产生品牌资产。构建品牌资产驱动模型,如图1所示。

(1)品牌感知对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驱动作用。在关系视角下,消费者对品牌的关系建立来源于对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利益感知。①在某种意义上讲,顾客与品牌的情感联系建立在顾客对品牌清晰准确的认知、积极良好的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感知绩效上。品牌认知是消费者在直接或间接接触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对品牌的认识和识别,从而帮助消费者实现同品牌的自我联结,形成对品牌特有的情感联系;品牌感知绩效是消费者在体验与品牌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时,对获取相关利益所要付出成本及代价的感知,这种自我感知绩效的提升和需求的满足,会推动消费者对品牌情感联系的加速建立。②品牌感知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差异,它包括接触品牌前的对品牌一系列的认知和识别,同时也包括使用该品牌相关产品过程时,对该品牌带来的效益和费用成本的感知。这些感知不断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和对品牌真实性的认识,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知绩效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满足消费者期望的绩效感知,这些感知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依赖。

(2)“内脑”与“外脑”的相互作用。消费者越来越依靠数字媒体来帮助自己做出决定,在决策过程中,消费者会在原有对品牌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认知和情感,从而产生新的品牌关系;同时,消费者也会将自己对品牌的认知和独特的情感,反映在数字媒体上,对品牌数字资产产生影响。

(3)内脑对消费者品牌行为的驱动关系。在关系视角下,消费者对品牌积极正面的感知和高质量的品牌关系可以产生积极的消费者行为倾向,建立高强度的品牌忠诚度。

(4)消费者的品牌行为对品牌资产的驱动作用。

3实证研究分析

3.1变量测量工具设计

为了对本文设计的大数字时代下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驱动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需要对模型中各要素进行变量操作化设计。在设计变量时,根据品牌资产的侧重点不同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取指标体系。秉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本文需要测量的变量一共7个,其中感知层次有2个:品牌认知和感知绩效两个变量,关系层次有2个:情感联系和品牌信任,这些是消费者为主的“内脑”部分;“外脑”部分即品牌数字资产部分包括信息库存量和连接活跃度,行为层次有1个:品牌自忠诚度。在设计的量表中,感知绩效用功能与成本的比表达。情感联系和品牌信任从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层面测量,信息库存量和连接活跃度来自百度和华明通略的数字资产的研究,品牌忠诚的测量来自以往研究总结的态度忠诚量表,品牌资产总量表采用改进后的成熟量表。组织8场焦点访谈会,每场由7~8位近期内有意向购买家电的消费者构成。同时,采用德尔菲方法,汇聚相关研究教授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对问卷题项及相关驱动要素的确切性和语义表达进行反复论证。通过上述研究资料的准备,最终得出了23个测量题项。

3.2样本选取与数据搜集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家电品牌在中青年白领群体中的调查。这一调查条件的选取主要因为:一是家电品牌是日常使用的且受众群体范围比较广泛的品类,它不仅提供实体的产品,而且还包括产品相关的服务,使用成本等,符合品牌资产的研究范围;二是家电行业品牌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各品牌在品牌资产要素各方面差异较显著;三是家电行业已经开设网上商城渠道,大数字时代下,家电行业的品牌数字资产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四是中青年白领这一群体是家电消费的主要群体,同时他们也对比较倾向网上搜集信息,受网络化和信息化影响比较深的群体。因此,选取这类群体在家电行业作为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的实证研究者对象是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的。本文采取网络发放和现场发放相结合的形式,因为现在网上商城的普遍和受欢迎度,使得线上销售渠道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380份问卷,收回369份问卷,其中351份问卷有效,占总问卷92.4%。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男士占52.8%,男女比例平衡;年龄在25~34岁间的占76.4%;收入在4 001~8 000元的群体占74.7%;学历在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9.2%。

3.3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了检验设计题项的判别效度、收敛效果和拟合度效果,对所设计的量表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首先对设计的初始量表进行预调查,调查涉及的样本数为150份。运用SPSS21.0对预调查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得出结论表明:其中KMO值为0.913,大于0.9,在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中X2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适合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得出7个探索性因子,与量表设置的变量相同,计算结果中,各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42%,各个变量的因子负荷全部大于0.5(其中最小为0.692),说明量表的聚合效果较好。下面对量表的各因素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Cronbach’s α系数,各维度的α值均大于0.7,这也验证了量表的信度相对较好。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为进一步检验量表的效度,对品牌资产构成维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此进行检验。最终,采用软件AMOS17.0进行因子分析。观测数据,X2/df=1.976小于3,NFI=0.875,TLI=0.931,IFI=0.941,CFI=0.941,RM-SEA=0.062,对比0.08的标准,其结果相对较小,由此能够得出结论:模型数据拟合程度相对良好。根据相关系数平方与平均变异萃取量(AVE)两者进行比较的结论数据进行区别效度的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3.4模型验证与修正

对基于消费者视角下的品牌资产驱动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后,运用AMOS17.0软件,对驱动模型中路径关系在总体样本的体现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模型拟合方面上,X2/df=1.981,NFI=0.869,TLI=0.927,IFI=0.938,CFI=0.938,RM-SEA=0.065,可以看出拟合程度较好。驱动模型路径关系方面上,品牌认知―品牌信任、感知绩效―品牌情感信息库存量―连接活跃度这些驱动关系不是很明显,因此删除这些驱动关系,得到修正的模型,并再次对修正的模型进行检验,如表6所示。模型拟合方面上,X2df=1.979,NFI=0.868,TLI=0.928,IFI=0.938,CFI=0.937,RMSEA=0.065,拟合指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可见拟合程度较好。驱动模型路径关系上,暂没有出现不显著的路径关系。因此,修正后的模型为研究使用的最终模型。模型中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的确定,采用ANP网络分析法,下面是确定的品牌资产指标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表示各维度相互影响,环形箭头代表各维度内部元素之间存在影响。

4家电行业的实证分析

4.1分析方法选取

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人手,研究众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用于2个及2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是实用性较广且操作方便的一种方法,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控制某些变量来研究单个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影响,为了验证国内外各品牌在各因素上对品牌资产影响贡献的差异,我们选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进行验证。

4.2单因素方差分析

现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品牌资产在上述因素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验证,将调查时出现的海尔、格力、小米、创维、海信、乐视、美的、TCL、长虹等品牌归为国内品牌这一变量,样本总数为217份;将飞利浦、三星、松下、索尼、西门子归为国外品牌这一变量,样本总数为134份。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品牌资产及其在各维度上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在品牌认知上,其显著性水平为0.117,大于0.05,因此国内外品牌在品牌认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感知绩效上,其显著性水平为0.083,大于0.05,因此国内外品牌在感知绩效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感联系上,其显著性水平是0.197,小于0.05,因此国内外品牌在情感联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此类推,在品牌信任、忠诚度和连接活跃度上,国内外品牌资产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品牌信任和忠诚度上,国外品牌均值高于国内品牌,在连接活跃度上,国内品牌高于国外品牌;在信息库存量上,国内外品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品牌资产维度的显著性水平为0.011,小于0.05,可以看出国内品牌较国外品牌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国外品牌资产高于国内。

5结论

篇2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16-02

1 引言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数字化电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发电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电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电力工业,本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正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2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从二十世纪末出现,一直是国内电力行业建设者热衷的话题和追逐的目标,许多电力建设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出发,给出了数字化电厂若干种概念和解决方案。如:有人认为德国Niederaussem电厂(单机出力达到1012MW)仪控系统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维修信息等也通过现场总线进入DCS和上层IT系统,实现了机组优化操作及优化维修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电厂;也有人认为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设备检修备品备件库与三维模型双向关联实现数字化的运行维护,能在三维模型下进行可视化的施工是数字化电厂;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将数字化定义为“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到达一定程度的概念。电厂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成为数字化电厂”;我们认为数字化电厂是通过对电厂物理和工作对象的全生命周期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提高电厂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电厂的物理对象和工作对象,其方法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其作用是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量、减少设备故障,最终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增效。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信号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为支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使发电效益最大化。

3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及结构

3.1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工厂的模型规则,即:

*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构建数字化企业

*管控一体化构建数字化工厂

*热工、电气设备全面数字化构建自动化设备资产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如下:

3.2 数字化电厂的结构

结合电厂特点和国际上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企业概念,提出一个具有四个层次,四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结构模型。

四个层次:经营决策层、生产监控层、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四个支持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电厂标识系统、三维模型支持系统。

从数字化发电厂的概念出发,建设数字化电厂是方法实现的过程,建设数字化电厂,需要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实现:

*数字化电厂设计和建设

*数字化电厂运行

*数字化电厂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4 数字化电厂的设计和建设

4.1 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采用以国际主流设计软件为核心,集成一套涵盖电厂设计、采购全过程的系统,称为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包括系统图设计、布置设计、各种计算软件、项目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以三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设计手段在完成一个物理电厂的同时,提供一个数字电厂。

4.2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对电厂设计过程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任务分解、资料管理、进度管理等。采用三维设计技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数字电厂向业主的快速、无缝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按照“项目定制-系统设计-布置设计-详图设计”的流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开展工程设计工作。

在施工图详图设计阶段,生成最终的智能PID和三维模型,直接从三维模型中抽取管道安装图和平剖面图纸,已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4.3 数字化采购和数字化施工

采用专业化的设计软件,通过系统设计DD布置设计,将生成智能PID和本阶段的三维模型供设计评审,同时可以生成主要设备明细表和初步的材料清单。并可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统计清单:

1)整个系统的材料汇总表,可用于做材料计划;

2)管线预制清单,按每条管线安装所需材料汇成清单,方便领料和物资部控制材料发放;

3)管线装配清单,方便班组的分配工作,发放材料和领料,更好的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利用三维系统,可以模拟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施工、理顺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准备时间,减少施工交叉,机具调整,加快施工进度。

4.4 采用统一的标识编码系统

为了实现数字化电厂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机制,建立统一的关键词词库。关键词词库是联系各类数据的纽带,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可交换性、可互访性;在发电厂推广使用统一的标识编码就是这样的关键词词库。标识编码对各类设备的工艺(过程)相关标识、安装地点标识、位置标识等进行了描述。

4.5 采用项目管理软件

为加强工程内部协调和工程控制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对工程进度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宏观控制、量化调节”的目的,实现项目成本费用明细化、进度控制数字化、协调沟通信息化,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企业级项目控制管理,将工程概算、合同管理、财务支出、设备采购、进度控制、绩效考核等全面融入管理系统,形成企业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的、标准化的项目管理。

5 数字化电厂的运行

数字化电厂运行是基于数字化电厂的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生产管理层、厂级监控层、现场过程操作控制层。

过程操作控制层包含电厂内部针对设备运行或操作过程的数字化监控功能,主要由单元机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DCS、电气、水处理、输煤、除灰( 除尘) 、脱硫、脱硝等的辅助车间自动化系统等组成。目前技术的发展是以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先进控制系统DCS实现机、炉、电的一体化监控为方向的。过程操作控制层是数字化电厂建设的基础,没有现场过程操作层的精心建设,数字化电厂就会成为海市蜃楼。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合理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全厂采用DCS监控,实现电厂监控系统的高度一体化。

2)实现电厂断点式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

3)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构建适应数字化电厂公用系统集中监控的网络系统,实现在集控室对整个辅助车间各工艺系统及设备的全厂一点化集中监控,现场无人值守。

4)升压站系统监控数字化、电气系统(设备)监控数字化。

5)建设一个完整的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防护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的智能化安防系统。

6)采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云计算为中心,通过数据接口、信息集成和协议转换等手段将电厂相互独立的安防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智能照明子系统、暖通控制子系统等接入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设备联动,一体化集中监控,实现对厂区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融合的智慧化厂区综合管理。

7)全范围高逼真度的仿真系统,为数字化电厂运行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8)消除信息孤岛,建设高度集成的数字网络智能系统。

6 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维护的实现技术

6.1 信息化管理系统目标

配置的信息化系统以建设数字化电力企业为目标,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满足企业管理提升和长远发展需要,对电力企业整体性战略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支持。

借助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建立企业一体化平台,减少数据冗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状况跟踪、测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决策设备检修周期,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通过全面预算控制,降低投资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

结合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实时采集生产运行数据,通过对标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形成企业管控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6.2 信息化管理系统特点

*编码体系标准化:依托国际标准及行业标准编码体系,满足唯一性、合理性、扩充性、通用性、保密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要求,实现资料交换和资料共享。

*数据中心集中化:通过数据集成,提供一个电厂全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集成,形成管控一体化。

*标准产品可配置: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功能模块可任意组合使用,满足电力企业组织调整、流程优化、管控方式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个性需求可定制:对于电力企业特有的行业需求、个性需求,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支持新增业务功能定义,满足个性化业务处理的实现。

*异构系统可集成:可以与财务、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其它系统实现数据集成、流程集成,保障电力企业系统投资与应用成果。

*技术平台统一化:基于SOA设计模式,符合J2EE开发规范,采用中间件技术和工作流技术,支持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式,构建纯B/S架构,实现统一的技术平台,满足企业所有业务在一个标准、开放、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下组装和运行。

6.3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业务功能

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现智能化数字电厂为目标,将电厂生产控制与上层经营决策系统真正衔接,让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能够为电厂管理服务,实现以电厂管理指令指导生产指令,以生产指令优化底层控制,形成电力企业管控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应用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中心,以设备维护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为核心流程,涵盖企业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和协同办公管理,为电厂的生产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市场经营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决策的正确性,适应“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经营模式。

6.4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6.4.1系统支持平台架构

系统主体程序需采用多层纯B/S架构,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由数据库服务器、多个应用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实现了样式、数据、控制和业务分离的模式,是一个高复用、并有严格层次划分的体系架构。

6.4.2系统运行环境

*硬件系统:支持微机、小型机的各种机器配置;

*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UNI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选用Oracle大型数据库系统;

*客户端:IE。

6.4.3系统权限管理

*用户账号建立与管理,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系统的所有功能,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用户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用户可以属于不同的用户组,也可以属于不同的角色;

*角色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角色只能属于一个用户组,一旦一个用户属于某一个角色,则此用户拥有赋予此角色的所有权力;

*用户组建立与管理:每个用户组之中可以建立不同的角色。

6.4.5信息化管理系统总图结构

篇3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1

[中图分类号]F272.7;F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56-02

0 引言

“数字油田”(Digital Oil Field)来源于戈尔在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为石油企业的一项战略目标。当时的“数字油田”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尚未确立明确的构架,但其理论思想在学术界和石油行业中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几年,学术界和业内专家对它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国内的石油企业也立即开始的数字油田的规划以及具体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建设经验。

1 数字油田的理论内涵

1.1 数字油田的定义

随着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数字油田”这一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的完善。狭义“数字油田”的定义,是一个以数字地球为技术导向、油田实体为对象、地理空间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融合,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表达,集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从广义角度看,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油田实体和石油生产企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1.2 数字油田的基础与核心

数字油田是一套贯穿于油田价值生产全过程、覆盖油田开发各技术环节的闭环系统,在平台与井下之间实现一次性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以及实时数据处理,将复杂的油田结构以虚拟油田系统中的可视、可交互的三维动态图像形式展示给管理者,从而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对勘探开发方案及具体作业措施的实现监控和指导。

建立数字油田的核心是利用高效、智能的信息平台实现对实时信息流的并行处理,将油田实时的运行生产状况以直观、准确、多维的方式传递给生产管理者,并且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整体的发展趋势及内在规律。

1.3 数字油田的结构

广义数字油田的结构划分为环境层、数据层、专题库层、模型层、应用层、集成层和战略层7个层次。其中数据层包含源数据子层、专业主库子层和数据仓库子层3个分层次。

而战略层作为其中的最高层,负责制订数字油田的整体性方案与建设策略,因而主导数字油田整体的发展方向。在战略层,要依靠数字油田建设达到企业再造的目的。

2 国内外数字油田建设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状况

在数字地球概念的推动下,国内外油气行业相继提出了类似数字油田的概念,如“信息油田(i-Fields)”、“智能油田(Smart Fields)”及“未来油田(Fields of the Future)”等,积极制订数字油田的发展规划,并在科研和实际生产环节中对数字油田的主体技术进行广泛的探索。斯伦贝谢公司2003年采用GigaViz微机集群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虚拟现实系统,发挥其在数据管理、显示和解释领域的优势,并整合入GeoFrame油藏综合描述系统中,形成灵活的综合油藏应用平台;斯伦贝谢公司和雪佛龙从2000年开始就合作研发INTERSECT技术,并不断推出基于该技术的新一代油藏模拟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模拟大型复杂油藏以及高度非均质性体系,并进行复杂的油田管理;英国帕吉特公司致力于油田可视化平台和协同工作环境建设,其独创的“智景平台”技术能够集成运用计算机中控、网络、大屏幕可视化、音视频等设备,打造服务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的智能交互平台;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04年开始实施“未来地下工作室”计划,核心包括2类设施:①地下数据采集和管理工具,②可视化的地质建模、地理信息及复杂油藏的监控软件,实现内部软件与外部开发软件的整合,并支持全球功能结构。从整体来说,国外油田公司在油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上更加先进。

2.2 国内发展状况

国内的石油企业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对业务的促进作用,纷纷抓紧投入到数字油田的研究和实践之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资源、市场、国际化”为战略思想,重点投入信息化建设。旗下的大庆油田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以及“数字油田”概念的倡导者,率先提出了数字油田的7层架构模型,并基本建成了勘探、开发、地面工程三大综合数据库和经营管理数据库。新疆油田公司在2002年提出建设“数字新疆油田”的目标,目前已成为国内首个全面数字化的油田。经过的多年建设,中国石油集团通过数字油田的实施,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控、支持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促进管理变革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从2001年开始,以ERP系统为切入点,全面展开数字油田建设。集团建立了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生产执行系统MES为核心的生产营运平台以及信息基础设施与运维平台。其开发的国内首个制造业集团级的生产运营指挥系统,实现了集团整个生产运营信息的集成。通过勘探开发源头数据采集实现了油田企业跨专业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高效应用,对原油资源调动的实时监控。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以“业务驱动IT引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为指引, 于2004年进行了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提出了以“一个平台、两个重点、三纵四横”的集团信息化体系架构为IT建设目标。经过5年的建设,实现了在集团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经营管理基础信息平台。集团把油田设施资产信息化管理作为建设数字化油田的重点,于2009年实施工程设施数字化项目(EDIS),完成了在建33座平台数字化和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从整体来看,国内数字油田建设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比于国外数字油田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我们的平均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距离真正的数字油田还有明显的距离。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石油企业的数字油田建设,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整体规划问题。石油企业往往规模庞大,并且内部体系结构复杂。不同层级与不同业务领域的部门由于内部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各自的信息化水平和发展阶段的较大差异,往往可能导致大量低端、重复性的工作,不仅产生不了任何实际效应,还会造成资源(人力、资金)的严重浪费,极大地增加了企业成本。

(2)数据标准问题。数字油田的实施会涉及到企业内部不同技术领域的海量数据,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操作,首先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怎样的统一数据标准。在尚未覆盖统一标准的环节,各单位往往由于管理的不一致而使得数据库建设上差异广泛,其采用的底层系统、软件可能不一样。同时已建立的标准化制度也可能因为执行力的欠缺,导致实际落实情况未达预期。

(3)数据孤岛问题。各个油田单位乃至单位的各个部门,都保存了大量数据,并几乎都根据自身需求及业务特点分别建立了局部的数据库系统,以进行相关的信息维护工作。但是由于这些数据大多分布在不同层级的各部门,并且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因而目前的数据共享性很低,在实现信息的跨部门共享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4)业务部门缺少明确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由于对历史数据长期缺乏充分监控和维护,并且原有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输入输出过程大多缺乏有效、完善的数据审核机制,导致数据质量不高。在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的条件下,数据使用者对这部分数据资产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同时,由于历史数据的维护和纠错成本较高,这也为更大范围内的信息集成和系统整合增加了困难。

4 规划实施“数字油田”的建议

4.1 “数字油田”建设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油田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数字油田”的建设,并不仅仅是由纸质向数字、由手动向自动的转变,更本质的是生产运作模式的变革和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因此,“数字油田”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升级上,而更应当注重借鉴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去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

4.2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来规范“数字油田”建设的各项工作

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实现“数字油田”的根本保障,使“数字油田”建设的每个环节有标准可依。“数字油田”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标准的制定,对标准的执行过程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已有标准必须严格地落实到生产管理过程中。同时,对于尚无标准的领域或已不符合实际的标准,要根据科学原则与业务实际,及时予以补充和完善。

4.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石油专业的理论成果、勘探开发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早期在勘探、开发等石油专业化领域,信息化技术只是作为生产和科研的辅助工具。但随着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行业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在优化业务流程、突破专业领域技术瓶颈上的重要意义。并且当今高新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已成趋势,石油行业的新技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因而企业必须投入更大精力,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勘探开发业务的融合, 才能发挥出“数字油田”所具备的巨大优势。

4.4 完善“数字油田”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规避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信息化项目由于特有的虚拟性,往往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也面临巨大的风险。而“数字油田”的建设更是有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牵涉环节多的特点,其风险性也更高。并且,石油企业规模庞大,内部业务链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对油田的效益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在“数字油田”及其各子项目的规划过程中,必须对其关键环节和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全面的考量和评估,制定完善的应急策略以备防范。在实施过程中予以重点监控和严格管理,以将各种风险产生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5 展 望

“数字油田”建设是加快石油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数字油田的实现将改变传统的油田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工作流程高度规范优化、处理一体化,经营管理科学化,领导决策智能化。它贯穿中国石油行业的完整产业链,必将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管理的革新,并推动企业流程再造,成为企业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剑峰,李恕中,张志檩.数字油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4

“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丛书就是一套尝试整饬现有数字出版研究的丛书,它首次对数字出版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该丛书共包括9本著作,分别是徐丽芳等编著的《数字出版概论》、方卿等编著的《数字出版产业管理》、刘锦宏等主编的《数字出版案例研究》、高昂等编著的《DITA数字出版技术》、唐俊开等编著的《HTML5技术与移动出版》、孙广芝等编著的《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张立等编著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王晓光编著的《数字资产管理》、黄肖俊等编著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丛书从理论、技术和实践视角宏观上系统地追溯和探讨了数字出版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微观上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品开发、可用技术、标准统一、商业模式、数字权利管理、业务流程、产业链畅通、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同时尝试向业界和学界提出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

作为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策划并获得“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国内首套数字出版系列丛书,它拥有鲜明的特征。首先,丛书作者都是来自学界、业界和出版管理领域的专家,他们深刻洞悉数字出版,这使得该书对理论、技术和实践的论述更加充实、权威;其次,由于国内外文献层面的系统总结和介绍极度匮乏,前期研究基础薄弱、统计数据缺失、统计口径不一致,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数字出版系统研究的空白,在我国数字出版学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再次,从共时性和历时性角度来看,它在理论、技术和实践层面分别还有如下特征。

1.系统总结并创新了数字出版理论,全面梳理数字出版产业内部关系

首先,丛书是对数字出版理论的一次系统总结及创新,它详细深入地阐述了数字出版概念、产业发展模式等基本问题,有力地回答了学术界的争论。如徐丽芳教授在《数字出版概论》一书中针对数字出版研究产生以来,业界对于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界定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现状,采用属加种差定义法对数字出版作了更加全面、科学和系统的定义。同时,该书还对数字出版界使用范围最广而且内涵和外延最接近、也最易混淆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三者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另外,作者还结合国内外业界动态阐述了数字出版产品开发理论、定价理论、分销理论、人才培养理论等内容,为整套丛书提供理论基础和叙述框架。王晓光教授则在《数字资产管理》一书中沿循马费成教授对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思想,创造性地论述了数字资产管理理论。这也是学界首次较为系统地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阐述,该书以数字资产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数字资产价值评估为依托,构建了数字资产管理的理论框架,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次,丛书对数字出版内部关系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方卿教授在《数字出版产业管理》一书中对数字出版产业分类、数字出版产业链以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他不仅分析了数字出版产业分类的历程和现状,还论述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结构和功能定位,并创造性地将数字出版发展模式分为内容资源主导模式、互动服务主导模式、技术创新主导模式和开放理念共享模式。这也是学界首次从产业管理视角对数字内部关系进行系统梳理,科学有效地厘清了基于特定产业要素形成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理念与价值实现路径。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出版最大团体用户,为推动数字出版实践的发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业界来说非常重要。丛书中《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总结和研究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如何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同时帮助出版人了解图书馆界如何使用数字资源。

2.根据清晰的读者定位和一定的规范、标准阐述数字出版关键技术

迄今为止,技术一直是支撑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字出版研究的难点。这套丛书在选题上尤其注重对数字技术的研究。首先,丛书深入介绍了数字出版关键技术。丛书对数字出版技术的论述不仅涉及内容生产加工、信息、在线交易、版权保护等数字出版全流程,而且真正以数字出版思维展开深度、透彻、合理的论述。如《DITA数字出版技术》一书中,作者介绍了针对结构化数字出版内容拆分与重组需求而设计的DITA(达尔文信息分类体系架构)技术,这种技术能为内容深度加工和多渠道提供崭新模式。《HTML5技术与移动出版》一书针对移动终端和WEB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国内移动出版技术中文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讨论利用HTML5新技术开发移动出版应用。《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则介绍和分析了用于出版物及其内容资源标识的ISBN、ISSN和DOI等标准,以及用于出版物及其内容资源描述的DC元数据、机读目录格式、图书ONIX等标准以及不同元数据的转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线条,介绍了包括数字内容信息加密及隐藏技术、数字标识与认证技术、数字版权交易与保护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等。

其次,丛书规范并使用了统一的数字出版技术标准。作者在写作时,一些关键数字出版技术不仅结合了国家标准规范、词典辞书,而且丛书在发稿前,编委会召开多次会议,讨论各分册术语的统一、内容协调和形式规范。另外,部分技术著作作者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他们对数字出版技术标准更加熟悉,这也使得丛书技术标准更加规范统一。

再次,这些与技术相关的著作读者定位清晰,并配以案例说明,具有较强的应用性。《DITA数字出版技术》读者对象定位于准备了解并使用DITA的用户。作者在写作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需求,在阐述DITA设计思想和使用原理时,涵盖了运用DITA进行编辑出版过程中最为常用的环节,而不拘泥于面面俱到地介绍DITA各要素定义中的细枝末节。此外,该书通过实例帮助读者触类旁通地掌握今后深入使用DITA时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HTML5技术与移动出版》的亮点在于介绍了比较流行的两套JavaScript移动开发框架jQuery Mobile和Sencha Touch,以及PhoneGap应用,并配备了丰富的实践案例讲述HTML5技术在移动出版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通过对数字出版涉及的各项元数据标准及相关技术的分析对比和应用介绍,结合元数据标准的应用示例,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数字出版元数据全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一书介绍了数据加密和隐藏技术、数字标识和认证等技术在内容产业的具体应用。丛书清晰的读者定位,极大地方便了相关读者选书;而辅以案例的论述方式,非常利于读者快速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字出版技术,并将它运用在数字出版实践中。

3.以丰富的案例全方位、立体式剖析数字出版实践

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学习和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尤为重要。丛书中《数字出版案例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对国内外数字出版实践个案进行深入剖析的著作。它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启发业界的数字化转型思路,推动数字出版实践创新。该书案例研究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案例选取覆盖国内外大型优秀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包括兰登书屋(Random House,Inc.)、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约翰・威利国际出版公司(John-Wiley)、生物医学中心(BioMedCentral,BMC)、Overdrive等;国内出版单位包括盛大文学、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知网等,这些单位数字出版工作都比较成功,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次,案例选取涉及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及专业出版的内容提供商、集成商/技术商以及渠道商,覆盖了数字出版全产业链。再次,案例包括了电子书出版、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网络游戏和数字音乐等数字出版产业的各个分类。最后,此前,业界和学界以案例形式对数字出版实践进行的探索并不太多而且较为零散,有的仅分析现状;有的仅限于国内案例;有的论述层次较浅;还有的时效性不强。《数字出版案例研究》如此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国内外数字出版案例进行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它不仅有利于读者的了解学习和对比分析,而且有较强的教学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篇5

在财务会计的发展中,对比其他三个会计程序,确认(recognition)这个会计程序和概念出现最迟。美国AICPA所属APB于1970年10月发表的第4号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才提出确认及其包括的内容。这份报告说:“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资产、负债、业主权益、费用及收益———与第三章讨论的经济资源、经济义务、剩余权益及它们的变动有关。在财务会计中(请注意,这里不限于财务报表),并非所有经济资源与义务及其变动都被确认与计量(to be recognized and measured in financialaccounting)”。[1]130该报告还首次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是确认的广泛标准(froad crileria),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The basicfeatures)则是补充因素(additional factors)。APBstatement No.4还认为,权责发生制会计(accrualaccounting)是现代企业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础。普遍性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应包括初始记录(针对资产与负债)、实现(针对收入)、三种费用确认(针对与收入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费用、与收入有关但需间接摊配的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的本期期间损失)等原则。[1]144在APB提出若干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初始记录原则。该报告特别指出:“资产与负债的初始记录原则在财务会计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决定⑴进入会计程序的数据;⑵作出会计分录的时点;⑶通常要予以记录的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的数额。[1]145在报告的这段描述中,除⑶是指计量外,⑴⑵都是对确认来说的。报告在第7章176段更详细地通过操作来阐述所谓确认的程序。这操作,本文把它归纳为,确认这一程序是为了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当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应作为会计决策的三个问题:

第一,通过选择和分析与判断,决定该项交易或事项应否由财务会计来记录和报告;

第二,如已判断应由财务会计处理,应随后决定何时记录;

第三,在作出上述判断的同时,应考虑如何计量、如何记录和如何报告(信息传递)。

上述三个问题“(应否”、“何时”和“如何”)及其解决的全过程是广义的确认概念(或程序)。由于我们已承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仅指通过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是相对独立的三个程序,则狭义的确认概念应仅指应否记录与报告(即第一个问题)和何时记录与报告(即第二个问题)而排除第三个问题。

1984年12月,美国FASB颁布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第一次对确认给出定义“确认是一个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其他要素在一个主体中正式记录(formally recording)或计入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process)。确认包括一个项目同时用文字和数字的描述,并将其总数包括于财务报表的总计之中。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来说,确认不仅包括各该项目取得或发展时的记录,而且还要记录以后的变化,包括从财务报表中由于变化的结果取消它。[2]FASB在说明确认的定义时明确确认是指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表要素发生的影响,先正式进行记录,再或把记录的结果,汇总计入财务报表。记录和列报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不论记录或列报都要同时用文字和数字(即货币金额)予以描述。其所以要用数字(金额)来描述,是由于交易和事项对一个企业资源及其主权的变动最终要综合反映在财务报表各项要素的总计之中。

FASB在说明“财务状况变动”时,在Con.5的注释别提到APB Statement No.4第10段:“通过财务会计程序,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错综复杂的影响,便被累积、分析、量化、分类、记录、汇总并作为两类基本类型的信息予以报告:⑴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⑵某一期间财务状况的变化。”这一段说明了:日常会计处理(运用复式记账机制和账户体系)与财务报表的编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记录阶段是列报的基础,并且是列报资料的主要(甚至可以说唯一)来源。

FASB对于确认的观点,在APB的认识基础上,不仅有上述发展,而且还指出就资产或负债项目(要素)而言,作为一个过程的确认,除初始确认(initialrecognition)初始记录(initial recording)外,可能还有后续确认(subsequent recognition,例如其价值的增减变动)与终止确认(de recognition,例如一个企业已失去了对某项资产的控制)。

二、对确认概念的全面认识

篇6

根据最近的一份报告,大多数工业公司已经认识到工业物联网带来的重大好处,但有八成人表示他们没有一个成熟的计划来把握这个机遇,似乎获得物联网的那些好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随着工业设施中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成熟,企业现在可以轻松利用这一技术浪潮,通过连接实现高效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数字化成熟度。接下来的几年,工业制造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先进。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

人工智能给工业设备运营带来众多好处正逐渐被企业人员所认识,在资产绩效管理中利用机器学习软件算法,通过历史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帮助现场人员预测维护故障设备,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准确性、更高级的预警服务。

将复杂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实时性能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AI技术创造更智能、可以自给自足的机器,同时能使生产线能应对各种需求的变化。

现阶段,很多企业仍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连接所有工厂和车间的机器及设备资产,各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不同的数据可能会阻碍数据分析和市场决策。

但通过传感器通信更多的设备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资产业绩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组织和标准化数据输入,也可以增强企业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加自动化和准确的决策。

对于目前工厂运营的一些手动流程,如工作订单和日程安排检查都将实现自动化,从而简化维护实践并提高机器的性能。

数字双胞胎带来关键优势

数字双胞胎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真正的数字生态系统将为企业提供关键优势,为运营的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充足的动力。

预先定义资产如何运作和执行的内容,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资产的复制品。字双胞胎的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通过每个资产的虚拟复制品测试,通知操作员关于设备的健康状况、使用寿命和性能水平。

在数字化基础上,企业完全有能力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对机器进行优化,以调整出生产线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对于过每年每秒都需要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通过数字化避免意外停机,将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

只要企业建立了更好理解整个工厂的运营情况的资产的数字副本,就可以识别出任何异常情况或表现不佳的设备,并酌情采取适当的措施。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这些数据最终可以匿名化并在整个行业内共享出云,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数据样本和更准确的参考。

对于一般的资产运营企业来说,其数据收集和分析统计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会利用广泛的共享数据资源以及同行经验,将能为资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性能洞察力,进一步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和性能问题。

增强现实颠覆设备维护

对于设备维护人员来说,并非所有的工业设备都可以接近。某些机器设备可能拥有数千个零件,而每个零件都嵌入强固的材料层,以及有可能是在世界上最恶劣的环境中运行。数十年来,在设备例行检查或资产显示错误需要维修时,都需在检查过程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检查团队需要对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测试以确定问题的真正所在。

医疗技术设备制造商必须对关键医疗系统保持检查。如果医院有感染,用于检测感染的设备需要立即反应。假如一个制造商的微生物设备有任何性能问题,它会使整个医疗生态系统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此特殊设备需要定期监测和检查。

篇7

关键词:

信息;数字化;存储;数字资产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如今的内容资产的制作速度也有了提升,企业也随之产生了大量闲置的数字资产。新时期如何使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处理、优化该类资产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1数字资产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印刷媒体、出版媒体、电视台以及互联网娱乐公司等媒体之间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的各大媒体企业都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平台。除了通过传统模式以外,越来越多的信息会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数字信息不同于金融软件和产品,它们是真正可以进行电子处理和传送的商品。随着网络信息量的逐渐增大,企业也慢慢发现这些数字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制作时间,而且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这时,数字资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对数字资产的管理模式上看,和传统的内容管理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传统领域中,内容管理通常集中在档案馆或图书馆中,主要针对文档、图书、档案纸质载体以及版面、磁带、胶片等物理载体进行保存,管理上通常依靠专门的管理员。随着需要管理的内容数量快速增加,以及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对内容的管理和利用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管理好现有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不同类型的数据量也在增加,输出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内容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所以,对内容管理已成为相关行业的核心工作。为了适应这些需求,相关行业需要建立合适的内容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数字资产管理也是从这种传统的内容管理发展而来的。如今,在数字资产管理的一些相关行业上,国内外的很多企业已经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在软硬件资源和框架上也制订了一些标准。如Interwoven为国内用户推出数字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北大方正的报业的数字资产解决方案等。企业也更加地关注如何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更好地节省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业务流程,提高经济效益。数字资产管理的相关技术虽然已经日渐成熟,但仍旧缺少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因此,国内外很多业内组织也在深入研究探讨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模型和方法,并应用于企业实际中,以对企业的数字资产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和应用,实现数字资产的增值。

2数字资产管理的意义

数字资产主要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组成页面的基本元素和最终生成的版面文件。此外,随着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逐步推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也成为了企业内数字资产的一部分。如何使用好这些数据,使现有的数据能为以后的生产服务并实现现有数字资产的增值,已成为目前相关企业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今的企业中,历史的以及新增的浩繁资料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的存储、管理和使用,需要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实现对管理观念、管理方法上质的变革,从而大幅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融合数据录入、制作、等多个子业务系统,并创设多种增值服务,科学有效地对不同种类的用户和组织,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进行数据、交换与交易,从而实现数字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转向数字化资产管理以及新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已是大势所趋。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不仅可以从众多的数据中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拓展新的业务;而且可以通过使用该系统来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帮助企业构建协同化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有了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企业生产的出版物、文档将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之前的工作模式也将得到根本的改变。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将帮助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建立相关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3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想把数字资产管理好,需要构建合适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igitalAssetManagementSystem)是为数字资产提供管理、利用以及增值的方法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使得数字资产的保存、管理和运用变得更为便捷。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管理部分,也是整个系统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是存储技术,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方式多样且越来越先进。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步骤一般包括:(1)收集数据: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下,进行数字资产的录入工作,也可对模拟资产做相应的数字化处理。(2)内容处理:对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能够存储和运用的数字资产,也可对现成的数字资产进行加工再利用。(3)存储并管理数据:存储、管理以及查询数据信息,是系统的主要工作。(4)数据: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媒体的数据以及信息传递。(5)增值服务:提供数字资产增值开发的方法。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为: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传送至内容管理模块,其中包含数据存储、编目、检索、传输,进入数据整合模块,形成符合不同要求的数字文件,经由数据分发模块进行多种媒体形式的分发,根据上述思想,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具备了数据采集、内容加工、数据整合以及数据分发4项功能。实现了从数据的导入、信息的保存、数据结果的查询到内容的加工完善,再到出版等整个流程。如今,国内外有很多知名公司从事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如IBM、TS、高术、北大方正等。此外,国内外也有许多知名企业,如HP、Interwoven都有开发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以适应相关行业的需求,应用广泛。

4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主要是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录入、管理、应用、增值等问题,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数字资产集中保存,并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管理。最终目标是完成资产的优化管理以及增值,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中,主要涉及到元数据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编码索引技术等。(1)元数据技术: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目前,普遍都使用XML语言表示元数据,XML文档的结构通过XMLSchema来标识。XML文档表示的元数据;而XMLSchema描述的是元数据的结构。元数据能对每项数字资产进行正确的描述,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通过提取元数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管理、查询和检索等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各种数字资产都具有能反应自身特点的元数据。用户可以对数字资产的各类元数据执行模糊查询、精确查询、以及定位等操作。(2)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系统通常是以数据对象作为基本存储单元,这些数据对象包括规则的和不规则的数据。结构化、规则的数据直接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而非结构化的不规则数据使用XML技术进行封装。然后用LOB(LargeObject)将信息存储于数据库的内部,也可将其存放在数据库外部,但需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由本地的操作系统负责管理信息。

5结语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而且还能够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可以使企业生产的各类出版物、文档更好地发挥价值。就目前来看,企业数字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需要引入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一部分企业数字化程度并不高,数字资产种类不多,且更新缓慢,而数字资产管理这种软件平台成本较高,盲目地引进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是,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建立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所以,相关企业可以用小步快走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达到巩固传统业务、扩展新业务,使企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作者:李吴松 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例:A公司与B公司签订一项购销合同,合同中订明A公司于2001年10月20日向B公司供应一批货物。由于A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B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B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A以司赔偿经济损失900万元。该诉讼案件在12月31日尚未判决,A公司在咨询了公司的法律顾问后认为,最终的法律判决很可能对公司不利。根据法律顾问的职业判断,A公司赔偿金额可能在780万元至820万元之间的某一金额。2002年3月15日,经法院一审判决,A公司必在10天内向B公司赔偿经济损失820万元,A公司与B公司均不再上诉。A公司已于3月25日向B公司赔偿经济损失820万元。假定A公司2001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02年4月10日,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

该项业务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或有事项,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而且是或有事项转化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业务。

2001年12月31日,A公司应将该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

借:营业外支出-赔偿支出8,000,000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8,000,000

2002年3月15日,A公司应将或有事项转化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0

预计负债-未决诉讼8,000,000

贷:其他应付款-B公司8,20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6,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4,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4,000

借:盈余公积20,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00

2002年3月25日,A公司向B公司支付赔偿款

借:其他应付款-B公司8,200,000

贷:银行存款8,200,000

A公司在进行了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调整报告年度(2001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篇9

为什么是激光技术带起了视听技术的创新?因为它再次挑起关于银幕光亮度、分辨率、清晰度等的论战,终止了3D放映允许画面亮度减损30%的胡扯,让观众不论是2D还是3D都可以心满意足地看到分辨率无与伦比的画面。

激光放映还解决了光源作为耗材的影院经营成本,影院的运营可以更有效率和更有信心。试想影院不用再背负不断更换氙灯的负担,而放映质量、画面感竟然达到纤毫毕现,加上音响效果的飞跃,这样的革命足以令传统影院焕发新生。

真正的秘密是试听与影厅的设计融为一体。当画面的清晰度以及声音产生傲人效果之时,新的影厅设计让整个场内呈现震撼性效果。例如,画面的光影溢出银幕,好似充斥整个大厅,两边的墙面同时展现出光影与声场的共时性振动。人们叫它作“沉浸音”或者“临境声”。

2016年,颓废者自颓废,精进者仍旧一往无前。声光技术在放映厅释放出更加强大力量之时,环保技术也在衔枚疾进,开始了院线产业的地平线进军。在北方一些新装修的影城内,已经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每个影厅还挂出PM2.5监控值,实时向观众播报。空气清新绿色影城可以举办很多和大健康、环保主题等挂钩的主题活动。从泛娱到沉浸式,从沉浸式体验到大健康、绿色环保空气清新影城,这不就是2016中国院线产业的新进军吗?

有趣的是,上述被发掘的并不是从来未有的新技术,电影院不同的诉求是这里人更多,二氧化碳更密集,或者更需要体验到更加真切的画面和声音带来的沉浸效果。技术革命似乎从来都是将已有的技术做更直观的运用。在乔布斯之前触摸屏技术就已经存在,但唯独乔布斯用这种技术彻底颠覆了手机的功能,并且最先想到触摸屏会令手机变成信息控制系统。真正的技术革新正是让技术有生命且有价值,沉浸式的影厅革命就是一例,拥有了不起的体验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篇10

在漫长的媒介发展史上,技术一直充当着推动媒介发展的“无形之手”,技术革新的产业和社会后果则往往为发明者所始料未及。综合观之,从节目资料保管到内容资产价值管理的理念创新,主要源于数字技术革命以及媒介全球化、市场化竞争的合力推动。

存量内容成为电视台的核心战略资源。适者生存一直是媒介演化的主导逻辑,谁能适应传媒生态的变化节奏并与之形成共振,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更具体地讲,谁能在变化的媒介生态中规避或缩小自己的缺陷,放大自身的核心优势,谁就能够在市场博弈中制胜。当下,海量内容资源正在成为电视媒体的核心战略资源。电视台库存的节目磁带已不再是普通的节目资料,而是可能创造当下或潜在经济利益的重要经济资源――电视内容资产。

从业界来看,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媒体管理者也对电视内容资产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开始对电视内容资产的价值管理进行实践探索。例如,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就曾经指出:“录像资料是取之不尽的金山,看你怎样去开发它,不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守着金山不会利用它。”截至目前,作为国内的行业标杆,中央电视台已经斥巨资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音像资料馆。截止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库存节目资料已达100万盘,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利用率最高的视频资料存储和管理数据库。2008年,音像资料馆预计完成35万小时约60万盘资料的数字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在2010年,可望建成全世界最大的视频数据库。

数字技术为电视内容转化为资产提供了技术手段。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级电视台大多经历了节目制作设备和制作方式的变化,不同格式、不同保存方式的节目资料成为了互不兼容的信息孤岛。这使得媒体资产的存储、整理、交换、共享、检索、复制和再利用成为了一道难题。磁带保存具有明显的局限:磁带保存不但寿命有限,而且多种格式介质并存,经常需要转换格式导致质量下降、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素材、节目的利用和交换。丰富的节目内容资源,必须经过数字化加工储存,网络化传输应用,才能更加高效、便捷地实现其价值。此外,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磁带储存、传输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在线互动的视频点播要求,原有的磁带库在磁带存放、管理、服务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亟需通过建立在线并具有检索和下载功能的数字化节目资料库,以抢救保护节目资料,改善存储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为节目生产和市场交易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的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的内容资产管理系统具有精确定位、充分共享、内容安全、网络传输、高质无损、在线审批、版权保护和按需提供等多个特点。系统开通了音像资料馆到中央电视台的光纤网络和通讯系统,实现了对电视音像资料的预处理、上载、转码、提取关键帧、内容编目加工、检索查询、视听审看、远程数据、节目资料下载和用户安全认证等全部功能。2007年12月14日,节目缓存系统(SATA)开通投入试运行,音像资料馆与台内多个网络制作系统实现数据的互联与交换,从而方便高效地为采、编、播、存各部门以及新媒体和衍生产品开发提供服务。

应对国际化、市场化竞争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于电视媒体来讲,通过电视内容资产价值管理,盘活内容资产存量,扩大电视内容的文化输出已经势在必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各级电视台已经积累了大量节目资料,其中很多具有不可再生性、独家性和稀缺性,成为电视台具有巨大获利潜力的经济资源和核心战略资源。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电视台库存的节目资料的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价值不断提高,不但可以通过对外资料服务和内容销售带来可观的现金流收入,而且可以为本台节目生产提供宝贵的素材资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在知识和智力资源基础上的电视媒体,亟需通过内容资产的价值管理,使节目资料这一巨大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以适应媒体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电视内容资产的本质规定性

无论对于电视产业理论研究,还是对于媒体管理运营实践,电视内容资产都是一个至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与节目资料具有本质性的差异,因为它准确体现了电视内容是一种具有巨大、持久经济潜能的经济资源,凸显了电视内容资产在电视台产业经营中的核心战略地位。

根据资产的本质规定性,结合电视内容资产的具体情况,我们不难推导出电视内容资产的本质规定性。电视内容资产的本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个功能:第一,具有为节目生产提供便捷服务的功能;第二,具有创造经济收益的功能。是否具有这两个功能是衡量电视内容资产的根本标准。电视节目资料并不必然都是电视内容资产,只有电视媒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为节目生产提供服务、并带来当下或未来经济利益的电视节目资料才是电视内容资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各级电视台的内容存量只有一小部分作为节目生产的素材进行内部流通,也有一小部分进入市场售卖创收。应该说,这部分节目资料已经转化为内容资产。但由于观念和技术条件的局限,资产化率很低,很大一部分节目资料并未完成从节目资料到内容资产的转化,不能称之为内容资产。

节目资料整体

转化为内容资产的四个要件

如上所述,电视台必须创造一系列版权开发条件,才能将节目资料的版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内容存量的资产化率,将更多的节目资料转化为内容资产。结合电视节目资料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要实现库存节目资料向内容资产的整体转化,需要满足以下四个要件:

数字化。通过节目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储存,实现对库存内容的精确定位和检索,使节目资料具有为台内的节目生产和台外用户提供多种便捷服务的潜能。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加工储存,不仅是指将媒体拥有的各种介质、各种格式、各种状态的视音频节目,在保证节目资料的广播级质量的前提下,按统一的标准转化为数据文件,同时还包括运用同样的数字技术标准,对节目资料的内容按照节目层、片断层、场景层、镜头层进行四层编目、著录、标引等加工处理,形成与节目数据相关联的完整数据库,从而实现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以多种方式对这些节目资料及相关数据的检索、查询、浏览、传输、下载和应用。节目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存储,不但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带来采制方式的革命性进步,而且会使节目资料的价值大大增值。例如,英国BBC公司在购买《故宫》后,经中央电视台同意,将片中画面按“屋顶”、“门窗”、“房柱”、“庭院”等不同的主题放在“艺术画廊”网页上销售,售价比卖成品节目的价格高出了十多倍。

版权明晰。电视内容资产在本质上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知识权益,版权明晰是节目资料成为资产的必要条件。节目资料的各种版权归属必须清晰,其受益权才具有合法保障。对于电视台而言,要进行电视内容资产开发,就必须进行版权清理。电视台的库存节目资料的版权极为复杂,从节目构成来看,有外购节目,有自制节目。外购节目有一次性买断所有权利的,也有只购买了部分权利的。自制节目中有电视台拥有完全版权的,也有只拥有部分权利的。由于在很长一段时期,电视媒体的版权管理意识和实践都极为薄弱,大量节目资料的版权状况模糊不清,没有经过版权清理的节目资料就像一个暗礁丛生的险滩,难以进行市场开发,也就无法带来现金流收入。

售卖体系。市场售卖是电视节目资料成为电视内容资产的关键一环。只有已经或者可能实现售卖,电视内容才能为电视台带来现金流收入。因此,在数字化加工和版权清理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完善的内容销售体系。类似于电影发行的窗口化策略,电视内容资产作为一种“可共享商品”,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渠道以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形式进行多次售卖。一般而言,一个完善的售卖体系至少包括首轮播映权销售、二轮以及N轮播映权销售、海外市场播映权销售、素材销售、新媒体开发(至少包括IPTV播映权销售、数字电视播映权销售、手机电视播映权销售、移动电视播映权销售、终端用户付费下载)、音像出版、图书出版、玩具、服装等衍生产品开发权销售等。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之一,数字化校园是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新建学校或学校搬迁、扩建、合并等原因,需要做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设计。有些学校建设资金充足,能够一次性建完规划中的大部分内容;不少学校考虑到持续发展、设备利旧等原因,做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尽管各个学校采用的建设方式不同,如果借助一个概念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很快被学校各层次的用户所理解,收集到的用户需求精准度高,由此基础做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更能体现学校特色。

1 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的构成部件

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学校管理体制、安全机制、校园文化、教学过程、科研活动、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从系统工程角度看,它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等过程;从规划设计角度看,它分为内容建设(IC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系统、用户培训)、安全与制度、运维服务、人员与经费保障等,是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的主要部件,图1是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的部件构成图。

2 概念模型中各部件的作用与关系

2.1 经费保障是前提

需要学院的顶层设计定位,如果它是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需要做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设计,经费保障应归类到学校办学基础设施科目。

2.2 安全与制度是支撑力

安全保障更多强调学校现存的安全体制如何延伸到数字化校园里;制度建设则是业务应用系统推广之后,学校进行管理流程再造形成的保障制度,这是一个建设过程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的环节,但最能体现并固化应用效果的环节,也是容易造成项目失败的环节。

2.3 内容规划是特色校园的体现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包括数据中心、管理一体化、教学过程信息化及服务一体化,数据中心应有数据管理平台、统一认证、个人服务、信息门户、站群管理等;管理一体化有OA办公、教务管理、学生工作、科研管理、招生管理、就业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校友管理、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等;教学过程信息化应有网络课堂、课件制作、教学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展示、学生成长管理等;服务一体化有校园电子商务、校园一卡通、BBS论坛、后勤网上报修等。各个学校建设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概念罗列、用户申报;轻重缓急、技术排序;经费多寡,校务决策”的原则。用户申报环节,体现用户对信息化需求的迫切程度;技术层面根据系统关联性和用户申报表现的响应度,对申报内容做个排序;学校会务会议根据当年经费情况给予安排建设。技术排序的指导思想应是ICT硬件设施先行,同行的应有数据中心的硬件系统,如果经费紧,可先考虑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部分;其次是数据中心的软件部分,即业务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然后是业务应用系统;最后是项目或子项目建成之后的用户培训。培训前,由业务系统管理员将工作流程注入系统,伙同技术支持人员做抽样的运行测试,按工作流程培训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实质为管理岗位上的各个工作人员。

2.4 技术选型决定数字化校园的稳定性

技术选型分为ICT硬件设施的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业务管理系统可以是不同厂家产品,应能够与数据中心做数据实时交换。ICT硬件设施的核心是校园网络,如果光纤管道资源较充足,安全监控、广播电视等占据带宽较大的业务,将它们与校园网络的传输通道分开,留充足带宽给校园网运行应用软件及将来的发展。为了环保和节省电力,数据中心的硬件解决方案应选择虚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如果经费充足,可选做数据中心的灾备恢复系统;数据中心的软件系统,即数据管理平台,处理着来自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推送与接收,应考虑处理的数据库类型尽可能多,便于兼容将来更多的异构业务应用系统。

2.5 运维服务是建设成果的技术保障

运行维护是数字化校园应用效果的技术保障。运维需要人员和经费,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应派人员跟随,建成之后的数字化校园可以接手做运维;运维经费跟建设经费同等重要,应在规划设计中预先测算出运维经费的比重,尽量放在学校稳定来源的科目中。运维是一种服务,服务流程需要制度和规范去约束。如果数字化校园的设备设施、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服务等种类多、数量大,则考虑引进IT运维规范标准如ITIL,建立起基于服务台的运维服务体系。

3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模型能够帮助学校快速建立起建设的概念,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到达不同层面的用户群中,在学校内达成共识,有助于建设目标的精准定位,减少培训推广的阻力。

参考文献:

[1]张春梅.突破数字化校园应用瓶颈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08):69-69.

[2]孟凡立,陈荣,徐明.高校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62-66.

篇12

一、什么是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项目的基本分类,是构筑财务报表的“积木”或“组件”;它直接与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关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的第3号概念公告将它的定义表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藉以构成的‘积木’,它是财务报表组成的分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9年7月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财务报表的要素表述为:“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征,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由此可见,财务报表要素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所划分的大类。比如,资产负债表中有许多具体项目,如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等,它们只不过是资产这个大项目的明细分类,均不能称要素。只有根据它们的经济特性所作的概括性分类,即构成财务报表基本内容的大类,才能称为财务报表要素。这种要素是根据报表项目中存在共性的内容来加以归并的,直到不再有共性可以归并为止。

二、会计要素的划分

对会计要素的划分,会计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致的意见。“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直至“十要素说”都曾经出现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为五要素,联合国《编制财务报告所依恃的目的与概念》中定为七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为六要素。现列表比较(见表1)。

尽管各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所划分的要素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但其中相同之处仍多于相异之处。这是因为,会计对象是相同的,会计目的亦相近似;还由于会计要素都是用来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我国六要素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要素和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联合国所规定的三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稍有出入的即权益一词的差别。美国称作“权益”的实质上是将其他国家的“权益”划分为三个要素:“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

但在我们看来,后面两个要素不过是“权益”这一要素的子目,不过是“权益”的增加和减少而已。由于“利润”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非原始发生额,属于派生的性质,与其他要素有本质的差别。为此,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联合国都不将“利润”列为会计要素,这是有道理的。我国的六要素中包含“利润”在内,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解释,“这是照顾我国的悠久历史,尊重我国会计的传统习惯。”至于美国和联合国要素中比我国多设的“利得”和“损失”,由于它们都是计算净收入时营业收入和费用的增减项目,近似我国“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内容,因此在我们看来也可以不必单独成为要素。由此可见,会计要素的多少,只是划分得粗细的区别,并不是会计对象本身有什么变化。总之,我国现在的会计六要素是可以和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而且也照顾到了自己的国情。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

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六要素而言,各个会计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连结和相互依存的,共同组成财务报表体系。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损益表中经营成果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负债表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下列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改革前,我国长期没有会计要素的划分,作为建立资金平衡表的会计等式则为“资产占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等式不仅形式上过于笼统、抽象,词义也过于含混。“资金占用”不能等同于“资产”,它也不能反映“资产”的完整定义。“资产”一词既通俗易懂,又便于统驭各项具体资产。以往,上一层次的概念使用“资金占用”,而下一层次的概念却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用资产等项具体资产;现在,改用资产来概括,当然更为恰当。“资金来源”的概念则更为混淆,实际上它相当于广义的权益。债权人权益对企业来说就是负债,负债需要到期偿还本息;而所有者权益是一项永久性投资,它享有分配利润的权益。划清这两种权益有利于明确不同权益拥有者所占份额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为此,会计要素的划分与会计等式的改变,其意义不单纯是词语的更动,而是涉及到会计模式转变的大事。

损益表三要素形成另一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沟通以上两大会计等式的则是会计期间的净收益(利润)。如果将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要素作为一组(A组),将与损益相关的要素作为另一组(B组),则其互为因果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比如,企业发生收入时,一方面引起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两组同时有所变动。当企业发生费用支出时,一方面引起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两组亦同时有所变动。这一变动表现为B组要素是“因”,而A组要素则为“果”。此外,每当期末结账时,必须将B组的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得出差额即利润;而利润经过分配后,其中的一部分留存收益还要转入A组的所有者权益。这就是两组要素的内在联系。

四、会计要素相互间的数字逻辑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各个会计要素间的数字逻辑关系,本文拟设一简例(以尽可能少的账户和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加以阐明。

例:某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其账户余额所编制的六栏式试算(见表2)。

(注:是根据收入减费用后计算出的本期利润,体现了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两者间的勾稽关系。)

现在,根据上表所列金额,再画结构图作进一步的剖析。为了对应关系的清晰,图中的“权益”为广义的权益,即包括债权人对企业拥有的求偿权(负债),也包括业主对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业益)。即总的“权益”。现作三表关系对照图,见图1。

由于复式簿记这个“特殊系统”所起的作用,形成了“双轨”计算盈亏,即期末资产大于权益的差额,必然与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相符(本文举例为2000元)。从表面上看,它体现为财务报表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从深层次看,它也体现了财务报表要素间的数理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