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财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7 09:07: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行业财务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行业财务管理

篇1

一、前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能源领域的直接影响就是能源需求下降。在煤炭行业主要表现在煤炭需求萎缩,煤炭行业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煤炭价格进一步下降。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迟缓也使用电量持续下降,这使本来就存在的煤电之争问题更加突出,导致煤炭价格进一步下降。煤电矛盾可能再次引发大面积缺煤停机,电煤产量将进一步下降。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在煤炭行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信息和资源整合及协调控制的作用,完善的财务管理是煤炭行业正常运转必要和有效的保障体系。它表现在煤炭行业财务管理职能所需要的信息及资源存在于煤炭行业内外环境的各个方面。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如何获取煤炭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配,监督控制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使煤炭行业资源不断优化,资产不断增值,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煤炭行业的发展目标。

二、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部分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部分煤炭企业通过少转或推迟结转成本、费用挂账、少提折旧、多计或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调节经营成果;部分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经营管理存在漏洞,经营决策和投资管理缺少内部的监督与制衡。同时,有些煤炭企业依赖借新债还旧债维持日常运转,个别企业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危机。 部分煤炭企业从事股票、委托理财、期货及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亏损严重。部分煤炭企业不重视法律审核把关,造成重大法律纠纷。

三、金融危机下,如何规范煤炭行业财务管理

(1)实行会计委派制和集中核算制相结合的财务模式

在实施集中管理过程中,统一核算体系,统一税费管理,统一结算管理,统一财务制度,做到资金集中管理,财务人员集中管理。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会计化平台建设力度,通过先拨后支,余额归集的网上结算方式,实现对分公司资金的集中管理,不仅减少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降低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同时也避免了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带来的资金风险。

以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已经实现了流动资金无贷款的良性循环态势。今年上半年,公司每天货币资金存量保持在6亿元左右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目前,神东煤炭分公司商品煤产量已经超过1亿吨,百万吨商品煤平均只需配备1到2个财务人员。同等规模的国有重点煤矿用3000名财务人员干的活儿在神东只需要120人,仅今年六月推出的网上资金结算一项,就为公司省下了一笔巨额财务费用。神东公司目前为止每年资金流量在250亿元左右,每天的资金流量在6800万元,神东公司目前实行了网上资金结算,运行六个月来看,资金成本降低了2300万元左右,下一步就是开通外部网上结算,外部网上资金结算面向全国所有的省市。

(2)提高煤炭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力

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

煤炭企业处于财务管理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如筹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筹资成本、筹资方式等产生直接影响;投资过程中,要受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限制和约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使企业必须搞好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提高煤炭企业的应变能力。

(3)创新转型,调整结构,兼并重组,走规模化集的经营的路子

大力调整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按用户需求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是煤炭企业在煤炭供需市场调整期间的最好选择。虽然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但榆林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问题依然存在。单一的能源输出型产业结构导致工业发展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省以外),抗风险能力脆弱,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所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转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促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备的机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重要设备,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实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淘汰关闭一批高污染、高消耗的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传统产业产能扩张,寻求煤炭产业发展新路径,利用这次经济回调机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煤炭产品的就地消化水平,实现产业的真正多元化发展。

(4)实现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制度化

首先,煤炭行业会计部门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煤炭行业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煤炭行业经营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就落实到哪里。其次,煤炭行业会计部门要在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会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实施跟踪煤炭行业的动态化管理,及时提出会计建议,使核算型财务管理转变为管理决策型财务管理,从而成为煤炭行业决策者的左膀右臂。再次,在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权、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流程、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事项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贯彻实施,以及督促企业认真执行财务计划与费用预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不仅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完整地、系统地反映,而且要在反映经营活动情况的同时,实行严格的和经常的会计监督。具体说来,要监督企业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抵制铺张浪费、挪用资金、乱挤成本;要监督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转移、保管、使用和报废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各项资金的收付使用是否符合计划、预算要求,要监督企业成本和盈亏的计算是否真实正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等等。通过会计监督,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贯彻执行;通过会计监督保障企业财产、资金的完整无缺和合理地、节约地使用,杜绝损失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增强企业盈利,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5)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创新理财方法的能力;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强调结构创新高效具有灵敏、快速的特征。而我国现有大多数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机构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缺乏掌握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本化来理财的要求,充分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使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出作用来。

参考文献:

[1]于立英,姚田英,王晓华.企业集团财务监管之浅见.农场经济管理, 2007;5:123-128

[2]郦平华.企业集团实行集权财务控制模式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145-148

[3]曾邗,孔玉生.机械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模式探索.排灌机械, 1999;1:112-115

篇2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渐加深的今天,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也正式开始。而金融企业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部分,保险行业优势金融企业的重要组成。在加入WTO之后,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以寿险业为例,2000年,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7447亿元,而寿险保费为6658亿元,几乎占其百分之九十。随着保险事业主体规模的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加入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竞争行列。许多大型保险公司,例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都已经成功改制并实现国外上市。与此同时,我国保险公司也引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对公司进行规范,向全球化靠拢。因此,提升保险行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整个行业早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市场。

2.符合我国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

随着我国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日益严格,监管制度的逐渐成熟,对保险行业的建管重点将由从前的市场准入标准、保险销售经营行为监管向保险偿付能力、公司财务等方面转变。也就是说,保险行业外部监管要求也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共组提出了新的要求,采取了更为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因此,为适应这一变化,应当对当前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3.更好面对保险行业激烈的竞争

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竞争模式由最初的垄断向全面铺开演变。一方面,人们对保险需求也越来越成熟,例如,对寿险公司提供的创新型金融风险管理产品关注更多在于如何规避风险。另一方面,保险销售渠道也逐步增多,由从前的线下销售转变成多渠道、多方面销售。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保险企业只有将财务管理目标明细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与业绩管理相结合,才能够利于不败之地。

二、保险行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1.公司财务管理操作与法律规定不符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来说,往往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销售环节,对财务管理等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这就很容易导致在财务管理具体操作工程中出现一些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想象。例如,在我国颁布的《关于加强人身保险收付费相关环节风险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只有在办理由保监会明确规定以现金付费的业务时才能够收取现金,其他业务一律采取非现金收付费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保险公司财务部门出于方便业务操作等因素考虑,往往未能遵照实行。

2.估算赔偿支付额度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在国外,许多国家的保险公司都将赔偿支付能力限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并且将公司的赔偿支付水平与国家规定的最低赔偿支付水平向比较。通过比较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对公司的运用形式作出评定。而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却未对自身的赔偿支付额度进行估算,无法与国家规定的基本赔偿支付水平相比较,甚至不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赔偿标准。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保险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

3.财务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不完善

由于我国保险公司财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强、财务工作效率较低、公司对财务工作重心把握错误等原因,导致我国当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都不够完善。例如,我国大部分寿险公司组织框架、内部运作体系等都存在着不够完善的问题;在财务战略方面,也缺少明确的远景规划。

三、保险行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规范资本金使用

在保险行业,资本金的使用及基本额度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几乎所有国家的都对保险行业的资本金基本额度做出了限制。规范资本金使用不仅是确保保险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保险公司切身利益的保障。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应当始终确保资金满足基本额度,并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限制、管理、核算制度,真正的降低财务风险。

2.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制

赔偿支付是保险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是我国当前保险行业赔偿支付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为改善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赔偿支付水平的行业监控管理体制。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对当前保险公司开展的业务进行全面调查,以此为依据对最低资本金标准进行重新规划,并建立风险资本体系,对当前已经存在的赔偿支付体系进行改良。第二,完善保险行业内部监管制度,要求保险公司及其分公司对赔偿支付能力进行评判,在能力出现不足之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防策略。

3.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加强

在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之后,保险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首先,应当充分应用财务管理手段,例如各岗位之间不兼容性、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其次,对财务经理、内控合规部经历等一些公司重要风险控制职位应当实行总公司直接委派制。再者,除了公司内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之外,还应当由上级公司或者第三方对公司财务部门实施不定期审查。对于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或外聘会计、审计事务所对保险公司财务工作、风险管控等进行外部审计,以此达到提升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篇3

《管理统计学》、《税收学》、《高级会计学》、《财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学》、《金融会计学》、《证券投资学》、《中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与会计电算化》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理财、税务筹划、投资理财、理财规划师、注册会计师、国际资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财务与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计划、决策、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规划,进行融资、投资及资本运营,并对亏损、破产等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防范和化解等。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高端财务人才稀缺,供不应求,想要成为行业精英挑战高薪,学习财务管理专业是非常好的选择。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金融/投资/证券;

3 房地产;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财务主管、出纳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会计;

2 财务主管;

3 出纳;

4 仓库管理员。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篇4

一、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但是在实务中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内容的全面性,因此本文以广义的财务管理概念为研究对象。广义的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指金融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和内外部经营环境,对其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核算、监督、分析及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统称。一般来说,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金融通、资产和负债管理、财务内部控制、成本管控、收益分配、绩效考核以及信息披露等内容。在实务中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四个独有的特点:一是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方面存在困难,二是资金预算较为复杂,三是投资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四是财务管理活动具有高风险性。

二、金融企业优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优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业务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只有经过优化创新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管控水平,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财务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趋于高位,在此背景下只有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才能促使金融企业的运营管理更为审慎规范,风险更低;三是财务管理作为金融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对其工作进行优化能够合理推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从而增强金融企业在利率市场化政策下的综合竞争力。

三、当前金融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较为冗杂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其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普遍存在较为冗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承揽业务多数商业企业按照行政区域设置了层级化的子机构,这些子机构在部分地区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局限是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不仅浪费了金融企业的资源,同时还对其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多数金融企业在扩张阶段主要以网点铺设为主,从而造成了其财务管理层级复杂,财务管理成本大幅增加,挤占了一定的盈利空间;三是管理层级虽然增加,但是总部在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方面还较为薄弱,财务监控力度不强,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整体管控有效性。

(二)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它对财务管理的依赖性,但是当前我国金融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建设普遍存在重视度不足、不结合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直接套用国际上通用的风险预警机制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财务管理管控职能的发挥以及业务监督作用的体现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适应性差、成本高及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

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可以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在实务中,金融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其财务内部控制普遍存在适应性差、成本高及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完全适应业务扩展的需求。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但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却无法及时根据新业务的特点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使得金融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难以与业务扩展相契合,新业务的开展始终是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二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本较高,效率较差。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其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多以预防性的前端防御措施为主,这种财务内部控制虽然控制效果较好,但是超前性的财务内部控制防御不仅增加了财务管理成本,同时还降低了金融企业的业务开展效率。

四、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主要对策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金融企业受其独有特点的影响,分别在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风险预警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相关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从如下角度提出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实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扁平化转变

金融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扁平化的转变,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降低管理层级和财务管理成本,其二是提升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在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中,要想实现其财务管理体制的扁平化转变,须基于资源共享和价值最大化的需求,合理划分金融企业总部与其下属子机构的财务管理权限,即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由总部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并进行统一的资金调度、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等指导性、方向性的财务管理决策,子机构主要负责执行总部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既赋予了子机构的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财务管理层级设立,将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层级扁平化优化。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要求,金融企业应当构建一个包含89个核心框架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来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但是受当前我国金融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局限,多数金融企业在风险预警防范,特别是财务风险的预警防范方面较为缺乏。在此笔者建议金融企业先从两方面入手来进行财务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从现行的金融企业财务系统中筛选出能够恰当、准确反映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的一级、二级指标,并形成指标体系;二是根据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特征变量,以便于在特征变量发生变化引起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时能够及时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为了来提高特征变量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必须运用数量分析法对变量进行筛选。

(三)提高金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动态化

根据金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适应性差、成本高及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考虑实行动态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优化:一是金融企业应当定期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评价,并梳理现有的业务活动及流程,找出二者不适应的地方,及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完善,以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与新业务的适应性;二是金融企业的总部应当在内部建立全面而切实的财务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对子机构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稽核监督,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共享技术,在金融企业内部搭建财务风险的防御体系,实现财务风险的动态监督与智能化防控,在有效减少人工授权审批等前端防御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金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提升财务服务水平,适应金融创新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大,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和增加经济效益,多数金融企业在国家金融政策的指引下进行了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等,如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实现个性化金融服务等,但与此同时金融企业的财务服务水平却并未及时拓展跟进,从而出现了传统财务管理对金融创新产生一定制约和局限的现象。因此金融企业应当尽快在内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大幅提高自身的财务服务水平,适应金融创新的管理需求。

五、结束语

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间接会对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本文以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为探讨对象,总结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创新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星.浅谈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

篇5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全球实体经济面临巨大的困难和调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浪潮虽然逐渐消退,不但巨大的阴影和低迷的情绪却并未散去。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加入WTO后,为数众多的中国中小企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一大批以生产低附加值、低利润、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凭借巨大的出口贸易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赚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并立即投入再生产,扩大投资规模。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国际市场萎缩,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产品出口量下降、库存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财务状况恶化,生存和发展相当困难。

二、金融危机暴露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一)缺乏政府政策支持,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少

资金不足、资金筹措困难、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普遍注册资本较少,土地、房产等价值稳定的不动产数量较少,想要以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直接从资本市场得到资金的机会基本不存在,企业得到资金的方式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而又由于广大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偏低,信用度不高,因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热情不高,能从银行得到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风险也高。

(二)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危机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普遍向好,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使得广大中小企业普遍对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对投资、筹资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市场上出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投资机会,在政府部门没有政策指导,行业协会没有信息引导,中介机构没有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企业主们只凭借本身的经验积累和直觉跟风而上,纷纷选择热门的投资项目进行新一轮投资。盲目投资最直接的结果是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于是盲目筹资又成了企业新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企业又准备不足,仓促应对,使其经营举步维艰,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的信息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并无规范的程序,财务人员几乎不会参与收集分析信息,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缺乏必要的投资分析,造成投资失误。某些经营者存在重经营、轻管理或重销售、轻财务的观念,忽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在很多中小企业中,财务就是平时记流水账、年底结算有无盈利的部门,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和提供决策支持的作用。

三、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基于风险管控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战略模式

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企业风险的反思与重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小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分析应对,并将风险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因素予以考虑,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应将风险管理战略作为企业财务战的一部分,从而能够确保风险得到充分重视。

(二)政府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的政策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产经营的能力差,这就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是很低的,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中小企业都没有任其自生自灭,而是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三)培养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发展其信息沟通、产业引导的功能

我国目前有很多的行业协会,但这些行业协会大多被少数大企业所把持,并不关心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也不能对其进行指导与管理。如能把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一些信息咨询公司、信用评级公司进行整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上下游产业供求信息、市场容量、行业内投资情况、国际国内市场走势等信息,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生产进行有效引导,将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四)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规范企业会计秩序

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广大财务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工作,并在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同时,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还应强化中小型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另外,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一项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篇6

巴塞尔金融集团联合论坛1999年颁布的《对金融服务集团的监管原则》认为:金融集团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或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集团。它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纯粹型金融集团,另一类是经营型金融集团。纯粹型金融集团的母公司以股权控制为目的,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但有投资功能,其各个子公司具体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专门领域的金融业务。经营型金融集团的母公司除了本身从事具体的业务经营之外,还通过参股控制了一些也具体从事经营业务活动的子公司。金融集团与单个金融机构相比,最独特的风险是资本金的重复计算和集团成员之间的关联交易,从易于监管的角度考虑,纯粹型金融集团是今后我国金融集团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纯粹型控股集团的角度来分析其财务管理模式。

1.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金融集团母公司对于公司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事项拥有绝对决策权,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也统一设置,母公司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金融集团对子公司强有力的控制体系,使母公司决策得到及时贯彻和实施,有利于对集团整体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在实现其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收益的目的。但由于母公司的权力太集中,一旦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整个公司会面临极大风险,而且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直接导致了子公司经营话动的能动性不强,抑制了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金融集团母公司只保留对于公司的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其它管理权限下放给子公司,母公司财务信息来源于公司财务合并报表,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可单独设置和分离。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子公司对市场行为反应快速,容易捕捉盈利机会,但从理论的观点来看,金融集团大量的财务活动是在委托过程中完成的,如果选择分权,子公司人就有可能从利己的方面出发,损害委托人的经济利益,造成子公司更多的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不利于母公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导致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上的重复浪费,影响规模经济效益。

3.侧重集权、兼有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很多传统集团选择的是分权型,金融集团的特点是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财务并表、各负盈亏,也就是通过控股不同业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来实现业务的自由化,各子公司所从事的金融业务都是单一的,并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监管机构分别进行专业化监管,金融集团母子公司的特征决定了其财务集权的必然性。选择集权,金融集团可以最大程度控制子公司决策失误,限制不正当关联交易,但缺点是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很高,子公司若没有足够的财务权力就无法对市场信息做出快捷反应,况且,母公司也只能对于公司的重大风险给予重视,无法对子公司的细小风险随时关注;选择分权,容易产生各子公司决策次优化,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不正当交易使来源不同的资金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中随意流动,导致金融集团内部各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互相传递。为了使金融集团能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优的财务管理模式可定为侧重集权、兼有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侧重集权兼有分权的模式设计

金融集团财务管理要体现集权与分权(侧重集权、兼有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母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子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点控制,在这种模式设计中,集权、分权程度的把握是金融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难点,若运筹得当,母公司可在掌控整个集团的重大风险的同时,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

1.统一集团决策风险偏好程度

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可以分为风险偏好、风险中性、风险厌恶三类,金融集团的经营业务性质,决定了金融集团不可能完全回避风险而是必须吸收风险,充当风险的调解人从风险中寻求利润,进行风险和报酬管理,从风险中性的角度出发,对整个集团进行重大经营决策。金融集团这种对待风险的思想,应该渗透到日常对子公司管理方法中去,采取集权的方式树立起母公司、子公司对待风险的共同偏好:风险中性原则。

2.实行对集团预算的集权管理

篇7

0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保险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保险行业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其身处金融领域,同时资本运行具有独特性的保险行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一直不尽人意。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严重影响,尽管在我国政府的百般努力下,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算太大,但保险行业依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其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财务管理,进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现保险公司效益目标的同时,保障保险行业持续稳定的

发展。

1 我国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重要意义

最初我国保险公司是在政府监督下开展业务和进行财务管理的。伴随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金融的混业发展,对保险公司国家开始逐步放松监管其财务管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就财务管理而言,我国保险行业开始学习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且政府也随之加大了监管保险公司财务的力度。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保险公司的人才队伍素质及专业化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虽然在财务管理的有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比较成熟的西方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体系相比,我国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此外,伴随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及金融开展混业经营,财务风险在我国保险公司中正在逐渐增大,这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化解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其不能衍生出新的问题,为保险公司保持财务管理的连续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视为重中

之重。

我国大型保险公司一般都是国有独资公司,在这些公司中国有企业粗放式的管理通病也表现的比较突出,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但难以借助银行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来更好的开拓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对各营业网点都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且许多基层公司也存在着财务工作缺乏标准化的现象,导致各项业务需要通过人为操作去完成,这必然使操作风险增加,从而容易产生数据失真、弄虚作假及信息传递慢等情况。正因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整个市场中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偏低,在面对拥有先进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外资企业的冲击下江河日下,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当前的财务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我国保险公司唯一的多网点优势将沦为效益低、耗资多的沉重负担。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其财务处理和业务进行改造,把各个营业网点尽快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最终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 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2.1 保险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对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相关部门缺乏系统性的规定,缺少针对性,覆盖面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当前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遵守的规定主要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明细准则,而一些补充规定则集中在保监会和财政部下发的通知、意见和规定中。缺乏针对性只要表现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对象是各类金融机构,因此,针对保险公司的限制性和规范性条款一般比较宽泛、模糊。覆盖面不够则表现在相关规定予以明确,民营和外资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进而使民营和外资保险公司与国有保险公司相比,在财务规则上没有统一起来。其次,保险公司制定出的部分内部规章条款与国家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冲突。有的保险公司因第一款的局限性制定了自身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及会计实务等规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内容与保监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存在抵触现象。例如有些保险公司按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将为展业支出的客户旅游及招待费用计入佣金科目进行核算。再次,缺乏严格明细的操作流程。有些保险公司报销的发票开具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在审核报销时没有对所提供的发票通过税务热线与税务网站进行验证。最后,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存在五险一金漏缴的现象。因保险公司对员工劳动保障权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有些保险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制定出的考核办法、操作办法等文件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将员工人为的分成经理层与管理层、营销员与正式员工,对于经理层与管理层来说,五险一金都会缴纳,为了激发营销员和普通正式员工的积极性,通常不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底薪都没有。

2.2 现金管理存在缺陷

保险公司的大量现金流转是一个特色,所以保险公司的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现金开支超过规定的数额就需要运用转账结算。然而当前保险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通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现金管理相关规定。在购置办公用品、支付赔款等方面使用大量现金,有些基层公司甚至每个月发放的工资、福利费等也不通过银行支付,而是直接坐支现收的保费,进而避免银行等部门来有效监管现金。有些公司对现金日记账也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导致无法有效控制现金库存量,使经营管理产生不少漏洞。现金收付的手续缺乏规范化,混淆了现讫、转讫,思想上开始有怠慢的情绪,认为不管是转账还是现金,只要钱已经到了保险公司账户就行,导致了业务的真实情况难以通过账面准确反映,某些数据在会计上产生了偏差。故意将财务印章弄得模糊不清,方便以后合并记账,使得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相符。在付款时,有的付完款后再盖章;在收款时,有的盖完章后再收款;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对收款人不要求必须亲自签章;对于外部的原始凭证,只要领导有签字就会一路绿灯,对其审查不严,导致会计失去监督效用。

2.3 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

保险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以会计人员整理的财务信息为前提。因保险行业具有较大的特征:保费收取在前而赔付支出费用在后,这两者有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造成了各会计期间不合理的收益费用分配。除此以外,保险行业要求会计人员对未来要具有较高的预期性,以自身工作经验开展操作等因素,造成了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误差。另外,尽管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业务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遇到具体业务时,会计准则只是要求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这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原则性导向代替了规则性导向,尽管让保险公司在会计信息上表现出一定质量,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存在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造成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这些都会严重冲击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决策受到严重影响。

3 我国保险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3.1 加强建设财务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其一,从监管层面来说需要对保险公司统一规范财务制度,可以依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设计《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将以往零散的关于财务会计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统一归纳到《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中,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使各个保险公司都处于同一水平,防止以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出现。其二,各个保险公司内部的规章不仅要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还要努力做到明确化、细分化、可操作化及规范化。

3.2 强化现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保险公司生存发展依赖的血液就是资金,在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中都贯穿着资金管理,保障保险公司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就是资金的安全性。首先,对银行账户加强管理,实施报批与备案制,没有经过上级公司的批准,不能擅自对银行账户进行变更与撤销。并且要分类管理账户,基层公司不能互相划转混用各种账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动态化监控,监控的范围包括所有账户。其次,切实贯彻执行现金收支管理办法。由于当前实行的是现收保费即出保单的制度,极大降低了应收保费的额度,使保费资金大大缩短了回收期限。对资金收入实施限额限时上缴制度,使得资金在基层公司减少沉淀时间与沉淀量。需要严格依据项目的预算来拨付费用资金,一旦项目费用支出超过了预算,财务部可暂停拨付资金。就理赔资金而言,对客户的信息财务部要认真做好核对工作,把好理赔支付这道关,保障理赔款能够直接汇到客户账户上。最后,对银行账户实施严格的对账制度,强化未达资金管理。必须将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请上级公司审核。防止出现超过规定时间和非正常的未达账项,如果存在这类情况,必须向上级公司汇报引发的具体原因及限时予以处理。

3.3 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人员素质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要想解决一切问题其本质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对基层公司的员工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使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进步提供人力保障。首先,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委派的相关人员要实行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相辅相成的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其次,委派的相关人员为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搭建起了沟通桥梁,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是沟通的时间成本极大降低。最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逐步提高财务工作执行力和服务质量,使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当然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拓思路,使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财务管理则是将银行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流动、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置的过程。而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来说,通过对财务工作的科学组织和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将银行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银行价值最大化。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已被广泛应用,诸如微信转账、红包、支付宝等,冲击了银行原有的汇款、转账业务;针对于理财方向,互联网同样有类似余额宝的众多品牌抢占了银行存款的市场份额;互联网还针对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用款时间短、金额少、频率高等特点推出新的产品,以适应其资金诉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从家庭支出来说,水、电、燃气等日常消费,通过网络平台代缴已成为方便、快捷的缴费方式,使商业银行的代缴费服务的使用人群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畴,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在业务范畴、经营风险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但这仅仅是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作为商业银行本身应积极看待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存在的方向寻求商业银行在新时期的发展。

1.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采取广布网点的方式进行经营,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年青一族已很少通过银行办理转账、汇款、缴费等业务。商业银行网点面临投入资金量大、人员成本较重、客流量少、资金流动量小的尴尬局面,拉低了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收益。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念更新不及时、认识不到位,造成银行内部项目预测和实际脱节现象严重。

2.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不够先进

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核标准形式化、呆板化,长时间的信息审核会造成客户流失,使互联网金融有机可乘,轻而易举地挤占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市场份额。而从信息的角度分析,银行并不能完全掌握客户的资金动向,信息的不对称也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3.商业银行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相对完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达到要求的标准。商业银行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财务知识储备、财务管理等方向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以适应新时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

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路径

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但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同样提供了契机。商业银行应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加大力度整合资源、推陈出新,全方位实现改革创新。那么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角度,我们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

1.全面实施切实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财务管理创新有效措施。对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增加商业银行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成本管理应从改善财务成本结构入手,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财务成本控制。首先要优化商业银行成本投入,从商业银行网点入手,撤并利润产出较少的网点,以自动设备取而代之,减少人员投入;其次要规避财务成本风险,将风险管理作为财务成本管理的核心,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全面的成本管理。

2.完善财务管理运行体制

商业银行可以实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矩阵管理模式,以中心辐射式的组织结构模式,强化银行内部管理控制手段。对商业银行业务或产品的风险及收益进行量化考核,形成成本效益机制,树立现化代的财务管理理念。并配合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意识,使商业银行对有限的资源实现高效的利用。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健全综合性的考评体系,对工作人员的业绩、指标进行综合、客观的考量。在工作人员之间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岗位责任制,实现商业银行的精细化运作管理。

3.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时下的互联网金融高速运行发展,商业银行也需要加可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时代的大数据相结合,对于商业银行的现状做出客观分析,进而研究与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确定顾客群的需求方向,实现对行业资源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提升,有利于适应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篇9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理财环境的变化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包括石油行业院校,都陆续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不同,石油行业院校依托其行业背景,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由于石油行业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时间比较短,办学经验积累不足,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就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试图探索符合石油行业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石油行业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优势分析

(一)能源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具有石油工业知识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随着能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驶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石油与天然气需求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能源战略的重大决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稳步开发和储备石油能源。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明了中国的经济要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的石油工业也要走向世界,参与竞争,这种竞争除了传统的石油勘探开发方面的技术竞争外,还有财务战略方面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石油工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就成为在国际市场中取胜的基本保证。

(二)行业特色和工科背景为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石油行业院校主要以涉及石油化工等工科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石油工程等工科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需要经济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支持,因此,发展带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专业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依托学校行业特色和工科背景,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基础优势和行业优势,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并为开展实践教学与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协作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

现阶段,大部分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仅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做了细微的调整,其培养目标设定存在以下不足:

1.专业特色不突出。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直接从会计学专业衍生出来的,其培养目标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学专业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程继爽和秦少卿,2005),而从发展方向看二者是有显著区别的。

2.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结合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所传递的信号来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而非笼统定位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3.行业优势没有得到体现。相比财经类院校,大多数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都比较低,加上其自身行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缺乏竞争优势,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1.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晰

由于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不同,其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存在差异。目前,有的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偏重于会计学,成为会计学专业的延伸。而有的高校对其定位则偏重于金融学,课程设置过多的涉及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等内容,而忽视了作为中观层面的企业财务课程,使得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离。

2.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缺乏层次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行为日益复杂化的新环境下,创新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成为新环境下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前沿财务管理理论、吸收交叉学科成果的财务研究领域、中国特色以及行业特色的财务热点问题等创新内容。然而,目前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缺乏层次性。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根据尹美群(2010)对北京三所高校的2005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所做的有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非常重要,但只有4.5%的学生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重视实践”,6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缺乏实践学习”,81.7%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校内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内容形式单一,与会计专业雷同,专业特色不突出;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上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四、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一)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与财经类院校不同,石油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石油能源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在发展初期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逐步开设的,因此,培养目标既要反映一定的专业和行业特色,又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目标应描述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有关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成本管理、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战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拥有较强的资本运作、财务分析与规划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石油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财务预算、投融资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构建培养目标导向型课程体系

李长青和王琴(2008)提出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应遵循凸现培养目标、顺应趋势、优化体系与突出实践等原则。因此,需要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最能体现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也是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的根源所在,因此,构建培养目标导向型的课程体系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1.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体现本专业特色的关键课程。为了符合基本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突出专业特色,避免内容重复设置和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一方面,按照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和《高级财务管理学》等理论课程,其中,前两门课程可以合并成《财务管理学》一门课程,主要讲授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资金运动管理中加以实践和应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财方法和技能。在《财务管理学》的基础上开设较高层次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来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业绩评价和价值评估,以及财务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和特殊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按照“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学》、《专业英语》等应用实践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开拓全球财务的视野,提升对外交流的语言能力。

2.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

专业选修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应增加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课程,并将财务管理相关学科交叉融入课程体系中,设置金融模块、会计模块、管理模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模块等四个模块。其中,金融模块可以开设《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税收筹划》等金融技能类课程;会计模块可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会计实务类课程;管理模块可以开设《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咨询》等管理实践类课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模块旨在增强学生对国内、国际石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可以开设《石油企业财务战略》、《国内外石油财税制度理论与政策》等突出石油行业特色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其职业生涯设计和个性化发展选择模块和模块内的相关课程,从而增强学生选课的目的性,达到预期的自主选课效果。

(三)构建校内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践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以双向开放式课堂教学代替单向封闭式课堂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既可以贯穿于理论教学环节中,也可以专门设置案例分析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案例的选取上,应与理论教学相适应,注重案例选取的启发性、层次性和时效性。

(2)实验室模拟实习

实验室是石油行业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借鉴主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经验,按照专业知识体系划分为专项实验模拟实习和综合实验模拟实习。其中,专项实验模拟实习主要按照企业组织财务活动的各项环节来设计实验项目,对财务管理业务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实验模拟实习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实训、证券投资软件应用和ERP实习实训,有助于学生将财务管理与相邻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拓宽就业空间。

2.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1)石油工业认识实习

石油行业院校可以依托行业优势,安排学生到石油生产运营单位进行实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对石油工业的专业生产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了解基于石油生产工艺流程的成本管理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并通过与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相关实践领域的交流,来培养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和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市场上人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来均衡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主干专业采取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全程参与型,即订单培养,企业参与从选拔到就业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增加必要的课程和提供实践场所,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二是部分参与型,学校依托企业站点开展企业培养模式,企业只是部分的参与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中急、重、难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三是间接参与型,企业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而是通过设立奖学金、企业家来校作报告等间接形式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可以参照上述三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企联合的深度融合,并按照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来选择适合的模式,从而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10

作者简介:潘纯(1974-),女,湖北赤壁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但红光(1975-),男,湖北赤壁人,江汉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学与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6-0050-05

根据《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统计的数据,2012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的资产,规模已达80万亿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增速强劲,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1]。据香港《南华早报》2015年3月5日报道,中国内地有8366名所谓超高净值个人,2014年在全球排名第五[2]。全球知名财经媒体《福布斯》的最新调研成果《2015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4年底,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106.2万亿元,年增长12.8%,主要由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性资产增长所带动。预计2015年底,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114.5万亿元。2014年末,中国大众富裕阶层的人数达到1388万人,同比增长15.9%。预计到2015年底,这一人数将达到1528万人。”[3]这些数据催生了一个新兴行业――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服务业。根据《2011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我国个人理财规划师缺口达60万左右[4],成为金融行业和外资企业最急需的人才。随着互联网个体商业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更加剧了个人的财务管理规划师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个人财务管理规划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在顺应培养由记账、报表会计向管理咨询提升转型的同时,尽快向培养面对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服务的专业人才进行延伸调整。

一、个人财务管理规划的概念与核心内容

(一)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概念的内涵

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服务,源于发达国家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在国际上,个人财务管理规划也称个人财务规划、个人理财策划等。为了表述的统一,同时避免与现在中国内地银行的“理财”业务相混淆,本文中采用“个人财务管理规划”一词来阐述。据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和银行词典》解释,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是以依据基本财务状况,预测短期和长期的财务需求,制定一套个人理财策略。而维基百科的《自由的百科全书》的解释对具体项目做了拓展,其中包括个人收支、资产、债务、税负、保险等项目。还有针对人生支出项如婚姻、子女(含教育)、赡养父母、养老、医疗、住房、旅行、动产及非经常性开支的财务管理规划,以及个人财产如现金及存款、保险、年金、投资、股票、证券基金、债券、期货、贵重金属(黄金、白金、白银)、外汇、邮票、钱币、古董及字画等进行管理[5]。

显然,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是一项个人的综合财务管理服务,是接受个人委托和授权的、满足个人需求的、综合的个人财务规划与管理的服务。

(二)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服务的核心内容

目前,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服务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标准,但在其核心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我们仅以美国和日本作为案例,来了解个人财务管理规划的核心内容。

1.美国个人财务管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设计符合个人或家庭需求的财务管理规划方案。其方案通常围绕个人及家庭的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目标来设计与规划,美国的个人财务管理规划的方案设计通常以一生为期限,主要包括教育计划、退休金计划以及遗产计划等。

美国针对个人及家庭的教育计划的特色是避税、无收入限制、子女不能控制或使用账户、可以转让等,其通过投资或储蓄的设计,确保个人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大学期间的各项费用。在美国的个人教育计划中,如:“529”大学储蓄计划①、监护人账户、教育金储蓄账户。美国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服务通过各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退休基金计划主要有:“罗斯个人退休账户”②、传统个人退休账户、监护人个人退休账户,供自己选择。其中,“罗斯个人退休账户”最具特色。它的优势在于:储蓄长期累积时不用缴税、提取时不用缴税、甚至可以把钱转给下一代人。美国的个人遗产计划的特点是,在确定家庭成员关系的基础上,订立遗嘱并确定遗嘱受益人;在对个人所拥有的遗产进行估价的基础上,为未成年子女指定监护人,选择适合的信托基金;同时,安排子女的教育计划,确保子女享有可靠的经济保障,并顺利完成学业。并在合法的原则下,运用合理避税的手段使遗产税最小化[6]。

2.日本个人财务管理规划服务一般由私人银行依据个人财富目标而设定。根据个人的意愿和计划以及时间、资金的需求,来提供资产运用方案。私人银行提供咨询的一般项目是,收集个人必要的财富信息,包括年龄、资产、收入、家庭成员构成以及个人梦想与人生计划、个人金融资产投资的目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力等,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制订可供不同个人或家庭选择的金融服务商品一览表,包括保险估价、税务咨询以及不动产活用等相关报告。协助个人执行财务管理规划。最后,通过私人银行实施执行程序,并进行有效性评估、修正计划等跟踪服务[7]。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所谓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其实就是指商业银行在信用活动中的各项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调节控制的总称。我国现有的很多国有专业银行也在向着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转化,银行在进行经营和管理的同时,内容上也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转变。从财务管理上进行分析,其目的由传统较为简单的管账和算账转向理账和分析决策的类型进行转变,现如今,怎样更好的科学的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的更好的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1.与外资银行的差距

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加强银行的财务管理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先找出和国外先进外资银行存在的差距,然后建立和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其次是要对财务管理的理念与体制进行创新,形成一个以成为作为基础效益的原则基础。最后就是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内部的控制,根据业绩的评价作为依据,通过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强化审计作为监督,这才是财务管理所需的科学体系原则。

2.财务管理目标

在很多西方的商业银行,其体制都是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其财务管理目标是做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也是被银行的内部与监管部门和很多的中介机构所共同认可的,这也是银行的管理层和投资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一种表现和基础,更是资本市场对银行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个基本指标。我国国内的很多商业银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也逐渐确立了这种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还是应该以西方的商业银行管理作改革的基础。

3.组织的体系相对落后

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不断推经,我国初步形成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同时以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随着改革的逐渐推进,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体制和组织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管理体制和金融管理方法必须要进行改革,作为核心的业务,财务管理必须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

二、 新时期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措施创新

1.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对于管理体系的完善,必须要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作为关键点,同时要注意三个要点,分别是纵向管理、财务管理网络和双线负责。其中对于财务管理网络的完善,就是可以保证财务工作完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对于各级领导的审查也可以提供及时的信息,而纵向管理和双线负责两大机制是为财务主管人员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可以保证其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对于财务管理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对于财务管理的构建,可以将多种数据置于网络中去,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银行业的内外部审计工作和监督工作都提供很大的便利性,这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

2.整合财务管理流程改进方法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财务管理实行集中管理制,然后对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从而形成一套可以建立在高度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电算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一个城市,一个中心的原则对总行、分行和二级分行尽心三级核算。固定资产则进行二级管理核算。其次应该实行扁平化的管理,这个应该借鉴国内外在这方面成功的改革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采取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在构建系统和制度的基础之上,对于财务管理的权限进行一定的调增,由上层管理行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计划,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调度,相关的财务预算统一进行落实,执行管理行的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风险集中控制。

3.加强科技投入提升管理效率

对于银行内部系统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奠定一个坚实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它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灵敏度也相对较高,综合性也较强,这样就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支持。因此,在内部系统的建设和有效的渠道等方面都应该保证技术上的支持,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更安全更稳妥的开展,在对客户系统、产品系统和员工系统进行完善之后,还要对整个平台上的财务管理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客户管理进行升级。其次是对后台管理平台的建设,目前在很多的基层营业网点都已经实现了业务的电算化,这样就应该开发出一个共享资源的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模块,形成管理会计,保证电算化对整个系统的支持,提升管理水平。最后就是成本核算体系,这就要建立一个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提高核算的层次,还可以降低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对于人力资源的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降低人力成本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 总结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这也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更是实现我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商业银行的行列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创新迫在眉睫,也是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一个更好更快走向世界的契机。相信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可以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参考文献:

[1]周英辉.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管理学家,2010(06):82.

篇12

一、我国基层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保险公司最初的业务开展以及财务管理是在政府监督之下进行的。伴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和金融混业的发展,国家对基层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监管有所放松。入世后,我国保险业开始国际化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我国保险业吸收和借鉴了许多国外的优秀成果,同时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对保险公司财务监管的力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人员队伍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我国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西方成熟的保险行业和财务管理体系,我们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金融混业经营的开展,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在逐渐加大,这对于如何化解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各类风险,使之不进一步衍生出新的不良问题,保证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完善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基层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运用渠道不够多元化

在国家对保险行业资金的运用监管力度有所放宽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资金的运用明显趋于多元化,同时这也得益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完善,但同发达地区的保险行业相比,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依然不够多元化且投资的创新能力较低。从目前的行业资金运用情况来看,过多的资金以银行存款沉淀在银行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利息,远不能满足保险产品所要求的投资收益水平以及保证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的新领域来保证给付的可靠性。

(二)未能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风险因素

保险行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在于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目前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偿付能力的边界管理模式,其管理方法是利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额度与法定的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的比值来判断和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是该比值规定在实际的保险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中并没有被很好地被执行,目前我国部分保险公司 的偿付能力依然薄弱,存在一定程度的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的手段和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在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程序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制度方面,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脱节,难以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和对比化;在具体细节上,如报表报送不及时、财务数据不完整、信息收集效率低下等;在监管方面,监管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且只注重合规性检查,忽视安全性检查和风险评价,实际绩效大打折扣;在单据统一方面,基层公司单证的印制、领用、保管、使用等制度既不统一又不规范,各种单证之间的衔接、制约不紧密,单证有意无意的流失情况经常发生,单证混乱往往造成数据失真,资金流失。此外,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支付手段的出现,对纸质原始单证及电脑生成的电子单证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单证管理也要系统化、科学化。这些不完善的地方如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诱发保险公司的财务危机。

三、我国基层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完善的对策

(一)完善基层保险公司治理结构

1、调整资金规模与业务规模的比例

目前各国对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都作了限定,不仅注册时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是在营业中也要求保持资本金的最低限度。而目前我国保险资本金规模与业务规模不太相适应,对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应只作法律上的规范,对于资本金规模达不到标准的保险公司,该保险公司必须对其业务规模和资本金规模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符合法律规定的经营标准。同时,在保险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中更应加强公司内部的实际监管和控制,使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无论是注册时还是经营中,都满足法律规定的标准。

2、提升监事会的地位,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

为强化监督的作用,应扩大监事会的职权和地位以此来平衡审计关系。鉴于目前基层保险公司的监事会功能较弱的情况,各保险公司应逐步调整监事会的人员构成,增加法律,会计等专业人士的加入,以此来强化监事会应有的监督功能,同时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赋予其对公司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的监督权,进而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监督决策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应给予考虑,在绩效考核方案中应将其设计进去,摈弃单纯看重结果的做法,加强对过程,特别是财务信息产生过程的关注。建立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达到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经济利益上的相容,以期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

(二)加强体系建设,完善财务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