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9-27 09:07: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9-02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学期。《土木工程概论》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肩负着把只具备数理化基础知识的高中生迎接入土木工程行业大门,并使他们了解、熟悉进而热爱这个专业的重要使命。《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包括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工程结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门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必须对大土木背景下面众多学科都有深入的了解;其次,土木工程专业是在众多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理论和知识,这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在讲授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此外,《土木工程概论》是相对较新的一门课程,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高效的经典教学方法。因此,对于这一课程,展开深入的教学、教法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土木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新鲜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作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摸索、创新。

一、教学定位准确

课程的教学定位非常重要,教学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础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众多学科中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定位,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础的工程各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及相关方向后,逐渐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选择方向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能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学生真正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能真正喜欢这一份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为将来选择学科方向及就业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激情的催化剂。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率低下;得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并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众多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方法等都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然后集众多工程人员的智慧而提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如果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内涵、特点的情况下,对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理论,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认为,想要让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来龙去脉、一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当教师把工程实例展示给学生后,学生能非常直观、快速地领会这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背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加强工程实例的讲解,使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知识,形象地再现土木工程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识,达到提高对土木工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工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发生的机制、产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引发对此类问题处理方法的思考;其次,要求教师所列举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带有较为强的时效性,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的切身感受更为强烈。例如当讲到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专题时,除了讲授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经典例子外,还可以列举近期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能够树立现代工程人才的价值观,养成严谨的工程观并把它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三、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手段是课堂的推进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是一种利用多媒体仪器,将授课内容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这一信息量大、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进而极大地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担当着信息载体与传达手段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进程控制仍需由教师掌控。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结构,该结构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中循序渐进的结构,以体现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课件的制作,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网络的资源,如一些视频资源。对于《土木工程概论》来说,英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合适的视频资源,该系列纪录片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节目里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战,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因此,通过该系列片的播放,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强烈兴趣,而且看到各种伟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从无到有地落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找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度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术。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定位准确,采取理论与实际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主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讲授好这门课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丁大钓,蒋永生.土木工程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二、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

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是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因为土木工程专业进行的教学专业性与使用性很强,会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将实践环节融入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保证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教学一起进行,甚至可以在实践操作时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保证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二)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

现代社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也就要求各个高校建立起更好的课程体系,并及时关注现代建设的需求变化,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3]。各大高校可以对现有课程进行更新,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既要包含土木工程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领域,又要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独有特点,保证所学知识的广泛性与实用性。比如,对建筑设计、建筑经济与建筑施工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课程进行学习,使其符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相互联系与交叉,这样也使得土木工程专业趋向综合性,从而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学校要将培养普通学生与培养专业人才结合起来,在平常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专业优势与兴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足够的兴趣,才可以更好地钻研与创新,并对其进行特长培养,保证学校培养出符合公司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出有一定的特长与技术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现在,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大的帮助。要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要保证学生自身具有创新意识,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4]。这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形成创新的文化环境,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可以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可以在不断地讨论与科学研究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与同学、导师以及科学人才进行交流的同时,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了解公司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便于学生在好的学习氛围中去学习、听课、研究与创新。

(五)建立学校与社会、企业联合机制

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学校要积极与企业、社会建立联合机制,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加强联系与交流,让学生有一个讨论与交流的机会。运用这样的机制,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以及社会部门进行学习与实践,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土木工程的理解,也进一步明确自己要选择继续学习与研究的方向,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与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有利于学校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土木工程施工工作中去,真正为培养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3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是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要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习的实际进行过程中,由于实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险性,加之学校教学与实习的分离现象严重,学生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土木工程专业的时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将从实习的目的及要求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对现阶段土木工程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简要介绍

1.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

土木工程是对建筑、桥梁、岩土、公路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项目的作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培养学习后应当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一定的制图能力,具备力学、材料、施工、监测、预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较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在重视理论教学之外,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实践生产中加强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理解所学和所用。

1.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要求

土木工程的实习应当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多种项目的实习,但在实际的实习中,以施工实习较多。学生管理人员在实习开展前应当与施工单位沟通好学生的安全及管理工作,向每一位学生传达实习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学校应当安排好实习的内容、时间,实习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制定一定的考核及管理制度,做好作业及评分安排。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工程实习要以实习目的为依据,规划和布置好具体的实习细节,做好考核与反馈工作,促进实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现状及问题

2.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基地的条件有限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参加程度最高的是施工实习,施工实习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建设、学校联系以及学生自主联系三条途径进行解决,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自主建设的实习基地成本较高,并且无法达到完全真实的工地效果,但具有安全保障性强、联系方便等优点。[1]工程项目的工地往往考虑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愿意承接学校大批量学生的并不多,因此学校能够联系到的实习工地数量有限。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不方便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具体的实习过程不易控制,学生的实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实习基地的条件的限制,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是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来自于实习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引导方式。在教学中,教学项目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具有引导作用。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不当、考核成绩占有比重较小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于实习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学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实习的认识,学生在不严谨的实习工作部署下,易产生懈怠心理,同时学生对于实践的经验浅薄,若安排的实习内容较大程度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则其在实习中的配合程度会有所下降。

3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改革探索

3.1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合作和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在联系实习基地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制定出配套的解决措施,对原有方案进行改革。虽然土木工程相关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学校可通过加强与相关的项目建设单位的合作关系,来建立长期并且稳定的合作。学校应当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包含有能够保障学生安全以及方便学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具体计划,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考核方式及标准等。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并且稳定对接关系,同时学校也应尽力避免因管理、规划不当而给合作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提升工程实习与教学结合效果

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中,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的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缺乏老师的指导,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也会影响实习的最终效果。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要加强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纠正自身理解上的偏差。在同一工地的实习往往具有实习内容单一的弊端,学校可联系不同施工进度的工地作为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对不同进度下的工程要点进行了解。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师的师资力量对于提升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在非实习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学习先进的实习工作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技能,充实实习的教学队伍。

3.3提升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

提升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就需要学生了解实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具体意义,在实习开始之前端正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教师可通过理论课堂引导、动员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实习的兴趣。学校在实习前应当做好相关的部署工作,并对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传达,加强学生对于实习要求的掌握程度。对于实习结果的考核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通过实习的质量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以公正的标准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习。

4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效果对于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应当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积极学习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习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改革,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篇5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

与组织程序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篇6

引言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需要和社会实践需求相结合,紧跟时展的潮流,依托教学课程设置,不断培养和输出职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土木工程就业市场中,应用文写作技能是体现高素质职业内涵的重要筹码,也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的核心竞争力[1]。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更加实用的教学改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技能。

一、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互动中,我们需要明确,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质到底是什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当如何讲授?这些涉及到课程教学实质性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其根本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受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影响,与土木工程专业技能课程相比,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时比例较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也较低,教学效果也受到较大影响。

(二)缺乏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落后,部分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土木工程行业实践的需要,亟待改善。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现实案例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掘项目教学法的优势。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发现,部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教学案例早已过时,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且部分案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这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进一步制约了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加大了高职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难度。

(三)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不够突出

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均开设有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所用教材的针对性不够突出。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结合教材市场和高职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针对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性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几乎没有。即便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学生拥有应用文写作教材,但教材内用的针对性与专业要求相去甚远,与土木工程专业的联系较为缺乏,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应用文写作教材,这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竞争力提高的作用较差,不利于该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方式落后

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与专业领域的联系较弱,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较低,教学效果较差。此外,由于应用文写作通常并非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也较为落后[2]。由于是基础文化课程,很多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采用大班教学制,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接受效果较差;教课过程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笼统的教学过程,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生又“吃不了”的状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教学问题的应对举措

(一)完善教学体系

与普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同,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更加强调定向性的特点,而这种定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联系,应当作为专业应用文写作的范畴之内。因此,在教学体系设置过程中,要从土木工程领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实施定制化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培养。在教材选择上,也要更加具有针对性,不能使用单一的应用写作通用教材来应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需求。

(二)明确教学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必须表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依照科学的教学目标来开展课程教学。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普通的应用文写作技巧,还要接受专业应用文写作的系统训练,从而学习完善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并且在就业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运用。1.知识目标首先,了解土木工程就业岗位对于应用文的格式要求和写作要点;其次,了解土木工程岗位工作中,常用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特点;再次,了解土木工程岗位工作中,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四,还要了解土木工程应用文所涉及到的应用范围,以及相关应用文的处理形式和处理程序。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了解土木工程岗位工作中对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特点和写作技能、要点。2.能力目标首先,能够熟练写好生活和土木工程岗位工作中涉及到的各式应用文,为毕业后的职业活动奠定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各式土木工程应用文,能从文中分析相关情景与相关案例;能运用土木工程应用文处理工程建设相关事务,依据工程项目要求写出符合工程需求的应用文;对工程项目应用文的项目结果具有一定的展示、分析和综合评价能力等。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具有应对土木工程领域应用文的写作和应用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在执业过程中通过应用文的写作来提高自己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写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与普通应用文写作相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具有更强的时间性,其规格、用语都需要学生反复认知、实践来得到强化,进而才能掌握相应的写作技能。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场景中,对土木工程领域和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拥有更深入的了解。2.讨论法教学教师要多引入案例,通过案例设计和分析案例等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在重新设计的过程中,去发现应用文写作的实践知识,并激励学生创新写作过程。例如,在承发包合同的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正、误两种案例,让学生开展分析判断,并在讨论中发现错误,研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完善修复。这一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还能培养学生合同文书的写作能力[3]。3.合作学习法土木工程岗位工作讲究团队协作,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某一特定项目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对于招投标书的写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工程撰写招投标书,在撰写过程中,了解招投标书的应用写作规格,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团队协作完成写作练习。在整个招投标书的写作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各司其职,对标书所涉环节重点专研,进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的撰写要求。4.分组学习法由于土木工程涉及项目众多,一项工程的开展过程需要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应用文写作,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工程立项阶段文书、工程施工阶段文书、工程监理阶段文书以及总结阶段文书等入手,分别撰写,让学生系统了解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细节,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具体目标。

(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质量。因此,要不断改善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就必须从应用文写作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入手,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和教学职业素养。

(五)优化教学考核机制

对于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考核,不能仅仅体现在概念问题的考核上,而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更多采用任务考核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条件允许的教学单位,还可以让相关企业介入到学生的教学质量考核当中,让学生在考核中直接体现其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开设应用文写作,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应对就业岗位的工作能力。然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初衷。因此,需要不断发现教学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基鹏.高职文化基础类课程项目教学研究———以《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理论导报,2012,06:53-56.

篇7

第一,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体系。1998年,教育部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专业合并设置成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专业基础课进行了拓宽,对办学条件和学生素质的要求更高。办学条件和生源较好的学校采取完全打通的课程体系,即要求专业课程学习能涉及较宽的范围;大多数一般高等学校采取的是“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即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土木工程中某一类工程对象,并修习其他工程对象的若干课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工程、路桥工程、城市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方向。从技术角度而言,土木工程主要的任务是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因此,无论完全打通还是“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都需要突出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育,形成“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良好的力学知识、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可以轻易地变换工程对象。第二,建立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多层次实践训练,让学生从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至少包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尽可能应用较为实用的软件。我校在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了许多尝试,一项重要的举措是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成综合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末和第7学期初(含暑假时间),实习时间在12周以上。这段时间往往也是施工企业的用工高峰,这种方式深受施工单位的欢迎,学生在近3个月的实习中,也能对施工企业的各项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效果较好。第三,开设专业知识讲座。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等高难度结构的大量出现,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规范对于这些新技术的总结及汇总是滞后的,教材也不能及时反映这些新技术。因此,聘请土木工程各领域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动态以及社会需求,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第四,探索毕业设计新模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进行资料的调研和加工,能正确运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遵守纪律,善于与他人合作。为更好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校在毕业设计模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在第6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由同一老师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及科研活动。在实习过程中,积累毕业设计所需的前期资料,也可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提炼出毕业设计课题。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取得的效果较好。

2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等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企业、行业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3]。我校近些年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建立了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取得了一定效果。第一,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工艺性、综合性实验,突出理论结合实践;另一方面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紧密合作,进行现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开展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要兼具较强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其强调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在工程单位工作过的教师一般具备这种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我校以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为基础,鼓励年轻教师到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及其他企业学习,熟悉工程实际;并鼓励年轻老师加强自学,以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为契机,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上述措施,一部分年轻老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把创新素质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此外,还聘请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及其他土木工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我校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办科技企业。我校长期与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湘潭市设计院等企业进行合作,并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每年可接纳大量学生实习实训,学生进入工程生产领域,得到生产实践锻炼,获得了较好的职业训练。此外,我校依靠教师技术力量成立了混凝土研究所、检测公司、监理公司等科技企业,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撰写案例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和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精选案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在选择案例时需要统筹兼顾,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通常一个案例包含的知识点与几门专业课相关,比如2009年上海发生的高楼整体倒塌的工程事故,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等课程中均可作为案例。因此,应根据所讲授的理论课程选择案例,并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炼案例情节,要有启发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基本理论,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介绍案例。介绍案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引到实践情境中。根据教学条件和案例的特点,可把案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并收集相关知识,为分析案例做好准备;也可在课堂上播放工程案例的录像或PPT等,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如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到现场体验,这种方式的印象最为深刻,有助于案例的分析,但组织起来的难度也最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介绍案例,都应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课堂气氛活跃,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第三,分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由易到难,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出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分析案例时,可根据案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争议较大的案例可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对中心问题较为明确的案例,可由学生担任主讲进行分析;如某个案例涉及多方参与,还可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解答和帮助,按预定的教学目的进行,逐步揭示工程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实质。第四,应用理论和总结归纳。在分析案例并得出相关理论后,可反过来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案例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从多角度提出一些新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及相关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评论,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互呼应,这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42-02

0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黄河科技学院针对自身办学条件和人才需求现状,正确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应本科理论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等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理论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一起组成土木工程专业三大力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学好三大力学。就理论力学而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相应缩减理论环节,因此原先需要120学时的理论课时,现在缩减到60学时,如何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理论力学?本文从教材改革和土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更新教材内容,编制适合民办院校土木工程学生使用的教材

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黄河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讲,主要是培养技术性人才,不是研究型人才。第二,三本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与二本、一本的学生相比较低,与重点大学的学生更是没法比;同样的学时教学,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截然不同。第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不同。黄河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施工、监理、预算等技术人员,也有少数同学从事设计工作;随着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考研风日益浓烈,考研人数也逐年递增。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技术型,一种考研型。

另外,针对两种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要求教学大纲和学时应有差别,技术型的学生应该缩短理论学时,加强实践学时;考研型的学生,应该加深理论教学,为考研做好准备。可以将理论力学教学分为A、B两个班:A班,主要对象是考研学生,约占四分之一;B班主要对象是毕业工作的学生,约占四分之三。这种做法我院结构力学教学已经试用,效果明显。

目前我们选用的教材基本内容都一致,机械专业和土木专业都用同样的教材,很显然是不合理的。针对学校定性,编制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一定要具备以下特点:降低教材难度,学生容易接受;与土木工程专业联系紧密相连,摒弃非专业的内容;更新与专业相关的例题;另外配套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教材,组成三大力学体系,这样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充分利用学时,例如:理论力学有虚位移原理的内容,结构力学内容也有虚位移原理内容,在理论力学讲了,就不要在结构力学中再重复。并且针对两种类型的学生,A、B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具体在教学大纲中体现。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理论学时内,更好的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理论力学案例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理论力学中静力学研究对象是刚体,所谓刚体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的物体,在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中的梁、板等,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很小,在计算时通常忽略其微小变形,简化为刚体,建立计算模型,简化计算又不影响计算结果。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应该加强静力学部分的学习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土木工程实际,让同学们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理论力学的知识,这种就是理论力学案例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比如在理论力学静力学中有关约束的学习,介绍各种常见的约束类型及计算简图。掌握各种常见的约束类型后,让学生结合土木工程实例,运用所学约束类型特点,建立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例如房屋建筑中的雨棚和阳台,结构计算模型简化为悬臂梁,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端约束;混凝土结构中单向板的计算结构简图,通常简化为两端悬空的简支梁,即一端固定铰支座,另端活动铰支座,可让学生抬头看教室房楼板,结合实物进行结构简化。再例如教室中主梁的计算模型简化,通常也简化为简支梁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在水工建筑中的高架水渠的渡槽计算模型简化,也可以简化为简支梁计算;新型支挡结构抗滑桩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其结构模型的简化更为复杂,可让学生更深入讨论和思考。

结合土木工程实例,让学生思考工程结构的计算模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教学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地位凸显,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根据我院长远发展,未来培养目标由应用型人才向研究型人才转化,实验教学是关键。作为理论力学的任课教师,弄清形式,积极开展理论力学实验教学。实验课是理论力学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加强理论力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一定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从而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标准。

科技迅猛发展,计算机普遍应用,应该把利用现有科技成果与理论力学的学习结合起来,传统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数学工具结合起来,更好更快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大力推广电子实验,利用现有的软件程序例如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matlab等编程软件,结合实际土木工程结构尺寸,建立正确的力学结构模型,施加约束和荷载,通过程序计算。自己动手通过工程案例建模分析,更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工程实际,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已经在校园里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比如,在工程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来清晰展现工程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课堂上就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运动学中三种运动的分析,可以利用动画技术,一步步分解,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是备课环节的重点之一。目前互联网络发达,课件在学生中传阅方便,便于学生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然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无暇消化知识,最终学习效果不佳。传统的板书教学使学生更清楚理论的推导,知识的层次更清晰,让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思维一致,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老师亦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掌控教学主次和快慢。但是传统的教学,也有很多弊端,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例的描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费时费力,课堂气氛单调。比如在讲空间力系时,一些空间图形,手绘起来时间长而且缺乏立体感,多媒体课件的空间图形立体形象,更有利于学生解题。

因此,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协调两者比重,扬长避短,合理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轻松学习理论知识,扩充学生知识面。

5结语

民办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大胆地对老一套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活动和实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吴云芳等.理论力学·土木工程·现代科技[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

[2]杨开云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24(3).

篇9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 。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与特点,归纳与总结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授课方式、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研究结果应用于浙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78-04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课程涵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繁多且章节跨度大,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征。该课程实践性强,“以教师为主体、书本为中心,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求。另外,传统的“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的教学结构体系安排不能反映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与组织、管理并重,“土木工程+管理” 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下,研究探索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构筑更为坚实的专业技术平台,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分析了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在系统识别与阐述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和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一定范围的改革和探讨,以期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强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契合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技术过硬、管理突出”的人才需求,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及特色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 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

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

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

(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

(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

(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 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 2007(3):46-49.

[2]倪国栋,鄢晓非,宁德春.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54-58.

[3] 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LIU Yong, XU Sen, ZH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篇10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新要求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土木工程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可以通过绘图、读图以及设计等一系列环节来实现。要想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在施工单位,必须具备很好的读图能力;在设计单位工作的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高超的图形表达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型建筑、特种结构以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出现,这些领域对《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进行《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和读图水平。

2《土木工程制图》教学现状

2.1评价方式单一

高校课程大部分是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少全面的评价,这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很不利的。我们《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培养学生的识图,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这类课程仅仅凭借一张考卷不能正确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目前土木专业很多课程存在的问题。

2.2课时缩减影响教学内容

早期《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是分画法几何和土木工程制图两部分,分两个学期讲解。随着学生总学分的压缩,很多课程的学时都被缩减,土木工程制图也难逃厄运。为了适应实际的教学要求,专业课的课时都有所减少。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从过去的90多学时,分两学期学习,到现在理论课压缩到48学时、计算机绘图16学时,在一学期学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门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自己专业方向的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犹如拔苗助长。

2.3教学方式灵活性不足

目前大多数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都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虽然现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对专业制图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一知半解。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一般都在大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此时学生刚开始学习基础课程,对于专业课还没有接触。我们在课堂上讲解专业制图时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因此专业制图讲解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比如在讲解建筑施工图的平面、立面图时,理论课结束后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楼,直观的了解图中各个符号、图线表示的含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的放矢。

2.4实践环节欠缺,教学评价注重结果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制图实践教学主要是计算机绘图的练习,对于学生绘图能力的综合训练很少。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量也不多,这使得学生对空间物体平面化或平面图形空间化的感受欠缺,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空间问题不能解决,达不到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我们知道,土木工程制图课程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掌握基本原理和绘图方法。实践环节的欠缺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目前我校计算机绘图的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最后学生上交的图纸。由于学时较短,学生忙于学习绘图命令,对于制图规范,图形构成,图线表达等多有忽略。还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察,最后拷贝别人的图纸上交。这就使得认真学习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成绩,而抄作业的学生可能得高分。这种只看结果的教学评价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

3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3.1课程考试与作业设计相结合

针对传统的评价模式,仅仅通过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我们提出课程考试和作业设计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通过期末考试来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作业设计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两方面来评价学生较为全面。作业设计不仅能看出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启发学生动手解决制图中的问题。比如立体相贯等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来解决。

3.2教学内容的整合

过去我们教学主要依据教材的章节讲解,针对目前学时较短的现状,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的结合,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知识。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的重难点。我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根据这一方向,制图中的换面法和旋转法可以少讲;而组合体要多花时间重点讲解。另外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课上再简单讲解。对于计算机绘图部分,课时较短,学生学习效果差,有条件可以将该课程单独开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3.3参观实物与模型制作相结合

参观实体建筑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建筑形体的外形和组成,但是不能全面了解这栋建筑。通过模型的制作,学生详细了解建筑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图形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泡沫板、橡皮泥、牙签等材料来制作小型的建筑单体。

3.4实训环节的增加

实践环节是土木专业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而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严谨,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单一的理论教学不能够满足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因此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来看,学生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制图训练才能够具备专业的技能。我校土木专业开设了卓越班,进行教学改革的试点。卓越班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理论课分为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与识图两门课,还增加了一周的实训环节。实训环节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模式。

篇11

1实验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实验有物理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实验等。从基础实验开始,逐步过渡到专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各种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无论什么时候,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中都扮演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实习课的探索和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实习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的手段之一。认识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个具体的建筑、厂房、工厂或工艺流程等,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专业概况,并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内容结合起来,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并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也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生产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个具体的建筑、厂房、工厂等的现场操作过程。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具体解说下,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中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拓展开来,并将这些经过转化和拓展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同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学生的个性,修养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对本专业的工作性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之情,并为毕业以后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做毕业设计前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能更好的掌握整个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并能更好更全的收集到毕业设计的设计资料。毕业实习主要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指导老师联系到的实习地点,由一些高级工程师或其他高级设计师向学生介绍整个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手段以及可能用到的设计规范等设计资料,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

3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有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结构设计原理、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水利工程课程设计、建设监理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也可由学校聘请的高级工程师或其他高级技术人才来担任。课程设计是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做好从收集设计资料,收集参考书籍,方案确定,计算过程,用软件绘图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做好一个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将四年所学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用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做好毕业设计也是认定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4.1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实际工程脱节毫无疑问,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成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而且也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国内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没有校外的实践基地,这样,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缺乏支撑。指导老师给学生布置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都是缺乏工程实际背景或者是涉及的工程实际背景较少。这样,学生做出来的毕业设计就会显得很空洞,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脱离。学生做这样的毕业设计题目就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

4.2毕业设计题目单一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开展校外实践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只有高学历才能有好出路。在这种形势下,很多高校都在扩招。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大幅度的增加,而实践性教学的场地严重短缺,这样,使得每位带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会出现几个同学一个题目的现象。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高要求标准。4.3毕业设计缺乏挑战很多高校老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实际工程的经验本身就不足,甚至有些年青老师都没有接触过实际工程的训练,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工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那些老教授,由于忙于科研,也很难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差别化”的进行指导。无论是对指导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毕业设计都缺乏挑战机制。

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真正做到实践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理论教学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很难做到与理论教学一样的普及,而且,实践教学很依赖理论教学,并且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这更加加大了实践教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教学体系的难度。(2)由于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使得土木工程专业更加理论化。(3)学生的实际工程训练也是严重不足,也加大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论化。(4)国家或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使得实践教学的比重越来越低。(5)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相对不成熟。(6)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不够重视,目前,学生找实习单位,一般都是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关系来联系的,实习单位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拒绝让学生进入工地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工作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本身就不够全面,而且学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实践经验也不足,导致了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上存在很大的缺陷。(7)实习指导教材也非常短缺。教科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之一,对于实习指导书,目前还没有较完整较实用较全面的教材,这也使得实践教学难以全面发展。虽然很多高校在社会需求的逼迫下,不断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并没有真正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提高实践教学的对策

(1)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先进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没有实践,理论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在更高层次上来认识实践教学。(2)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3)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训练。(4)增加实践教学体系的课时量。(5)改革实践教学的旧形式。(6)学校应多与实习单位沟通,使得实习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实习。(7)加快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14-02

前言

土木工程概论是在教育部1998年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大土木专业建立后新出现的一门面向入学新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新兴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土木工程形式、特点、最新成就、发展方向以及土木工程材料、建造方式等内容,还包括土工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土木工程的广阔领域[1],感觉到专业成后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建立对专业的深厚感情,树立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信念。

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较新,不同于力学、建筑学、结构设计等传统课程,还未形成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

(2)受众特殊,面向的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新生,讲授的却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3)内容涉及面广,涵盖土木工程(专业)的方方面面,即包括专业情况、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及学习方法,还包括各种工程形式、建造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教学目的特殊,其他课程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多,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大土木的内涵、树立专业观念、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了解研究发展的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在目前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该课程的的重要作用,为改善教学效果,许多开设土木工程的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

1 存在问题

重视不足。由于课程的新兴性和介绍性特点,一些学校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选派教师、安排学时、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等环节往往不如骨干课程受重视。

课程内容把握差距大。这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有些教材内容带有很强的作者或学院背景,本人(学院)哪些方面比较强,往往重点介绍;有些教材重理论介绍,有些教材重建设实例展示;有些教材注重过去发展,有些教材注重未来展望,故此教材内容、形式不统一。因为该课程内容相当宽泛,很少有教师能够熟悉课程涉及的全部内容,教学实践中有些授课教师熟悉部分多讲,不熟悉部分少讲、不讲,所以各院校该课程的学习相差较大。

讲授方式不固定。目前教学实践中一般由一名教师主讲和多名教师共同讲授两种方式。一人讲存在局限性,如前述,土木工程涵盖过去的多个专业,涉及工程建设的各环节,某一教师不可能是各方面的行家;有些院校组织各方面资深学者就土木工程的某些方面作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讲授,深度和前瞻性都能满足,但作为课程的系统性不能保证。

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关注教与学,对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多少及学生的认同感关注不够[2],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虽然起着指导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学”才是内在的。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刻苦的学习,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才能[3]。目前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灌输、轻互动,重教师、轻学生等问题。

教学改革实践

选择优质教材,结合专业方向设置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既考虑土木工程丰富内涵和知识的系统性,又有学院自身的特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共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方向,拟开设港口工程方向。首先参考了江见鲸等[4]、罗福午[5]、丁大钧等[6]、陈学军[7]等多版本教材,最终选定了江见鲸先生、叶志明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及相应CAI教学课件作为教材,其余作为参考教材。江见鲸教材的优点,根据我院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其内容做适当的详略处理,30学时课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土木工程施工各用4课时,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港口工程、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各用2学时,其余适当介绍主要内容。

由于教材编制的时效性,至少落后工程实践2年以上,所以教材使用中,应注意及时将土木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建典型工程等信息补充至教学中,保证课程的先进性。

2.组织课程组,系统授课。结合前述两种授课方式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主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组共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专长涉及建筑工程、岩土、交通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教师不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有深厚的工程或研究背景。课程组共同讨论修订教学大纲,由负责人进行课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基础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和设计方法等章节由4名教师主讲,其余内容由课程负责人讲授。

3.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启发性、典型工程实例引导等教学方式。总理在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时提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该课程面向刚入学还没有建立工程、专业概念的新生,既要向他(她)们介绍土木工程形式、建造技术、发展等知识,更要传授他(她)们专业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8],包括课程学习、设计、实习和实验等环节的注意问题,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还要帮助他(他)们树立专业观念、工程意识,通过课程学习让他(她)们热爱上建设事业,热爱上土木工程专业,激发起学好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进一步接触专业的其他课程前,充分了解将来可能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极大提高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专题演讲,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效果更好。

有条件的话课余时间安排若干场有关土木工程各领域发展前沿的讲座,聘请设计或施工企业知名的设计、建造师、和其他专家,让学生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见面,探讨土木工程发展成就、专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弥补课程教学之不足。

五、采用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工程现场讲解、教师网络答疑等多种方式,配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有效使用各种媒体的信息传递手段,提高授课效果与效率。为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能尽早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其学习兴趣,多媒体授课时,尽可能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内容,充分展示了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典型实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以声音、视觉的冲击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个人特点,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背景和工程及研究经验,将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以自身的经历与成就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专业荣誉感,才可能给予刚入大学校门满载热情、焦虑、迷茫的新生指明专业方向[2],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要真正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成绩至少应由四部分组成:平时出勤情况,大约应占10%左右;课堂互动环节表现,大约占10%左右;课程作业,应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可以用小论文形式或调查报告形式。考虑到要求受教育者接受综合课程的教育, 以便他们能够在从事工程活动的同时考虑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通联系, 并且学会从综合的角度对这样一些问题加以思考和解决[9],作业不应是简单的问答形式,一般需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思考,需要学生的主观思维和逻辑判断才能做出,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例如关于工程实例的调查研究报告或学习某种工程材料、形式、建造方法的收获体会,通过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既增加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充分了解,也锻炼了写作的能力,此部分成绩至少占50%;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测验形式检验,可安排2-3次测验,成绩占30%左右。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符合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本院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已基本形成,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明显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在同专业内名列前茅,由主讲教师编制的的教学课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和河北省第十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进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改革探索,为更好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利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2009,(6):12-14.

[2] 刘岩,谭宇胜.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74-76.

[3] 叶志明,宋少沪,汪德江,等.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 中国大学教育,2006(8):8-9.

[4] 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5] 罗福午,土木工程概论(第三版)[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6] 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