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27 09:07: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篇1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55-01

一、城镇绿化对环境的防护作用

1.净化空气

树林是净化大气的特殊“过滤器”。据资料记载“在一家水泥厂测定:两行并列的悬铃木(高15米、宽20米、郁闭度0.9)的树冠背后,能使空气中的降尘量(较大颗粒的扬尘)减少33~52﹪,飘尘量(较小颗粒的粉尘)减少53~60%。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能明显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每亩的树木,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1.6吨,产生氧气14.4吨。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可以消耗1吨二氧化碳,放出0.73吨氧气”。

2.调节气候

2.1调节温度

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据资料记载:“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较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在炎热的中午,树荫覆盖的街道地面比无树遮阳的地面温度低15℃左右”。

2.2调节湿度

据研究,森林中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要形成1千克的干物质,大约需要300~400千克的水。因为树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几乎都被蒸发,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多,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

2.3调节空气流动

由于绿化区和非绿化区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绿地的气温较邻近的气温要低。按照气温扩散升降规律,冷空气要向热空气地区流动,有时流动速度可达1米/妙,从而可形成轻微的风,使人感到凉爽。

3.减弱噪音

“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声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如能有一个5~7米的树林带,就可以减轻车辆噪声。汽车噪声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叶层到达3层楼窗后,可减少12.5分贝”。园林植物是噪声的“消声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或避免噪声的干扰。

4.美化环境

绿化植物是城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植物栽植后,四季翠绿。花卉的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它的形色、风韵和香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既能反映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人们精心布局的艺术美。因此,城镇进行绿化后,就会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美丽的环境使人们赏心悦目。

5.防灾减灾

城镇中园林植物的防灾减灾作用,主要体现在防火、防风、护岸上。许多园林绿化树木具有强大的耐火性,有着突出的防火功能。

6.监测环境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得多。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环境污染的“信号”,人们可以根据植物所发出的“信号”来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程度。

二、城镇绿化有益于身心健康

1.植物具有杀菌功能

据资料记载:“ 绿化可以减少空气含菌量,很多园林植物具有抑制、杀死散播在空气中多种细菌的功能。这些植物的根、径、叶、花等器官,能分泌一些对各种微生物或病菌有杀死或抑制其发展的挥发性物质,人们把这种物质叫做“植物杀菌素”。

“据测定,绿树成荫的植物园每1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只有未绿化区域的2﹪;人流大的百货商店内每1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数高达400万个,而绿树成荫的公园内仅1000个。植物杀菌素对人体器官的影响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吸入橡树分泌出的杀菌素后,动脉血压指标和血液的脉搏容量都有所降低。丁香开花时散发的香味中,含有丁香酚等化学物质,杀菌功能比碳酸还要强5倍以上,有预防传染病的良好作用”。

2.植物可供给人类新鲜空气

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制造者,可供给人们新鲜空气。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能保持相对平衡,主要是绿色植物对空气调节的结果。人们对树木花草茂密的绿化区和生活觉得空气格外清新,这完全是绿色植物的功效。

3.植物能净化水源

绿色植物能净化污水,保护水质,防止下游的水土污染。据资料记载:“如含有大肠杆菌的污水,若从30-40米宽的松林流过,细菌数量可减少到原有的1/8;从栎、白蜡和金合欢的混交林中流出的水中,大肠杆菌只有对照值的1/23。树林可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在通过30-40米林带后,水中所含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在水通过50米宽的30年生杨、桦混交林后,细菌数量能减少9/10以上”。

4.植物可减轻土壤污染

由于带有农药及其污染物的风蚀尘土大部分降落于地面,则对土壤产生污染。园林植物能固土护坡,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轻风蚀尘土,从而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

5.植物可创造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园林绿化建设可创造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生机盎然的景象,能使广大职工和居民有一个整齐清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劳动场所和生活环境。植物的绿色是一种柔和、舒适的色彩,它能给人们以镇静、安宁、凉爽的感觉。“据研究,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人的精神最为舒适,对健康也最有益处”。

6.植物有助于开展园艺疗法

利用园艺植物的多种颜色治疗疾病,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据资料记载:“浅蓝色的花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红色的鲜花能增强病人的食欲,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恬静,赤红色的花对低血压患者稳定血压大有裨益。身处绿色植物环境中的人,其脉搏、呼吸的频度明显减少,血流速度也会减慢,紧张的神经会变得松弛,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则有所增强”。

我们呼唤绿色,中国呼唤绿色,世界呼唤绿色!

篇2

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保绿化工作的建设力度也开始得到了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是环保绿化工作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内容,一些人觉得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之间存在区别,然而两者的联系仍然较为紧密,因此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的想法,从而将两者的优势有效融合,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1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的各自特点和优势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容,然而两者在功能目的上却有着共通点。两者都是为了调整城市地区的景观设置、改善和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的休息和游憩提供了绿地场所、为城市提供了防护所和避难所等。然而,从另外一些角度上看,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从研究和建设尺度上分析,传统的园林大多以平方米作为建设尺度,园林的整体空间也较为封闭,大多以苑囿、庭院等为主要建设形式;而城市绿化则主要以亩作为建设单位,建设上以开放性和服务性作为原则;城市林业的林地建设更是以公顷作为建设单位,一般以区域性和防护性作为主要建设特点。

从绿地组成类型上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主要以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以及生产性绿地为主要类型;而城市林业则是以水源涵养林、道路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环城绿林、生产苗圃、果园、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速生丰产林等。由此也可以得出,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在一些类型的组成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功能的的分析上,传统的园林在功能体现上的排序一般为景观、文化、休闲游憩以及环境,而城市绿化在功能体现的排序上则是景观、休闲游憩、环境以及文化,城市林业在功能排序上则是生态环境、防护避难、休闲游憩、生产、景观。

从发展空间的分析上,城市园林绿化是由市内向市外进行发展的,以城乡一体的大地园林作为发展方向;而城市林业则是用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进行由外到内的发展,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作为主要发展目标。

从建设和养护管理成本的分析上,两者由于各自的建设精细度和要求都不一样,因此费用成本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另外,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两者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城市林业是林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规模的建林技术、林业病虫害治理、生物多样性、森林植物资源的生产和产业开发、大面积林相改造、自然保护、景观生态与空间异质性分析、林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系统的优势。

城市园林绿化的优势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营造、观赏性植物的种质资源的开发和收集、立交桥垂直绿化、高水平的绿地栽培养护技术、乔、灌、草互相结合的植物群落设置等方面。其中对于绿地环境的景观设置和使用以及对环境的功能处理,都是城市园林绿化中最为突出的优势特长。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在功能、类型、经营管理上都有所差异,然而在技术、材料以及功能上仍存在着相同点,都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组成分支。

2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的必要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内容,主要通过将城市区域内不同性质、规模以及类型的绿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构成一个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城市绿化环境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特别是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建设城乡公益绿地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实现,都需要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有所要求。从绿地结构上看,在以前主要体现以市区各种绿地以及农村森林进行结合,形成包围城市的同心圆结构,城市林业与城市园林绿化各自进行建设和管理。而在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下,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也开始有所变革,要求城乡间的建设和管理还需要在同心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镶嵌结构。特别是城市组团、城乡结合部以及城市卫星城镇等更需要保持互相连接和贯通的关系,从而使节点、核结构以及廊道得以形成,保证城市绿化体系完整。因此,在城乡一体化的带动下,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城市林业都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和功能,互相融合,实现一体化。

3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的实现措施

3.1管理体制实现一体化

在目前,绿化行政部门、林业部门以及相关的绿化委员会对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起到了管理控制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之间的管理一体化,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三者的管理一体化。可以在建设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下,由城市国土绿化的市政管理机构组织和安排相关的建设、管理和规划,将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管理以及规划纳入到“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头衔的评定标准。城市地区,落实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制度,保证绿化建设规划的合理性、植物多样性以及科学性,将园林绿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使公共绿地、风景林建设以及公园实现同步建设与发展。农村地区,需要建设植物与农田林网,创立相关的绿化示范村等评比活动,提高农村的生态系统建设和发展。城乡结合部,则需要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圈,实现“城市森林”、“城边林”等的建设,为城乡建设提供连接纽带,使绿化建设的功能体现得到提高。

3.2 研究机制与平台一体化的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在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机制上有着各自的优势,学科呈现交叉且互补的形式,两者不能完全取代。因此,具备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两者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员,对建设研究机制与平台的一体化和城市绿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的科学技术需要互相合作。

(1)在城市绿化网络体系模式的探讨中,特别是对绿网结构模式的规划和设计。

(2)城市各种废弃地,如垃圾场、废弃采石厂、矿山等场所的生态恢复。

(3)包括城市森林的城市绿地货币化计量核算。

(4)包括城市森林的城市绿地生态健康度分析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木林. 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J]. 林业科学,1995( 5): 460-466.

[2]佘高红, 王锦. 从地区城市到城乡一体化[J]. 城市发展研究,2004(2): 47-50.

[3]陈继松. 推进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建设事业全面发展[J]. 浙江建筑,2004( 1): 1-4.

[4] 杨向春,刘平,苏鸿雁. 试论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J]. 内蒙古林业. 2007(09):4.

[5] 黄日明. 大力发展我国的城市林业[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04):34.

篇3

1.园林艺术的含义与历史溯源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一种,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指对城市绿化环境加以艺术手段的处理,是活灵活现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花草、景观树、景观石等景物的巧妙搭配,加以合理运用、艺术设计等手法,表现出自然的绿化形象。在改造城市环境的同时,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艺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早在明代就在计成所著作的《园冶》中出现。该书后流入日本,被誉为《夺天工》,可见对其评价之高。“造园”这一专用词汇也由此最先被提出。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关联。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由此,园林创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在西方,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法国和18世纪的英国,园林已被认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融和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荟萃艺术。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在他的美学著作中提到:“园林艺术为精神创造了一种环境,是第二自然的表现”。当时,西方园林艺术的表达手法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把自然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截取出来,拼凑成完美的整体,又不失自然之美;另一种则是以建筑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从大自然中取来花草树木,就像一个建筑师为了营造宫殿,从大自然中取来石头、大理石和木材一样,不同的是,花卉树木是有生命的。如今,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园林艺术的快速发展,艺术风格都在发生惟妙惟肖的变化,使得园林艺术更趋于丰富多彩,日新月异。 

2.简析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城市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产生了很多工业残渣垃圾,再加上人口、车辆的大量涌入,生活垃圾和尾气等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吸收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消灭各种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城市空气中含有工业排出的大量废气和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化物、氧化物等,一旦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安全,而且城市街道尘土和细菌较多,合理种植和选择绿色植物,可以针对性的预防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其次,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据相关资料显示,水土流失是我国城市土地环境所面临的主要灾难之一,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可耕地面积缩小,土壤水分和营养缺失,环境破坏严重。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园林绿化,栽培和种植树木植物,能够涵养水源,改善和保护土壤资源,从而缓解和预防水土流失现象。 

2.2预防和减轻城市噪声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工厂建筑随处可见,生产时伴随着巨大的震动声、撞击声十分刺耳,再加上各种车辆行驶所产生轰鸣,城市噪声污染正在日益加重。除了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之外,噪声过大还会刺激人们的神经系统,导致人们出现神经衰弱、精神欠佳、呼吸不畅甚至血压升高等不良症状。园林绿化建设中,树冠和枝干能够对这些噪音进行吸收和弱化,若在城市街道两侧或居住地附近种植一些树木,形成树林带,还可以起到隔离噪音的作用。 

2.3可以调节城市气候环境 

由于城市工业较多、人口密集,通常情况下,城市温度远远高于郊区,热岛效应十分普遍。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树木叶面能够对水分进行蒸发,从而降低周围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冬暖夏凉。因此,园林绿化较好的城市,空氣比较干净清新。在夏季,人们喜欢坐在树下乘凉消暑,而到了冬季,树木可以遮挡大风的侵入,降低风速,使人们感到温暖。同时,城市空气比较干燥,多种植些园林树木,有助于土地水分蒸发并融入到空气中,调节和提高城市空气的湿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4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3.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3.1随时监测城市环境情况 

尽管城市环境具有专门的监测机构,植物对城市环境的监测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植物对于生长环境十分敏感,每当城市环境受到污染时,植物生长情况便会出现变化发出信号,例如,叶子变黄、枯萎等,甚至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植物还会枯死。而城市环境状况良好时,植物枝叶生长比较茂密,花朵鲜艳,因此,植物是监测城市环境的晴雨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可替代。 

3.2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 

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贴近,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续,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园林中选择的植被、山石等更加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当地文化特色,对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我国园林绿化具有鲜明的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逐渐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使得园林绿化更加具有现代感,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3.3加快城市化进程 

园林绿化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城市的的整体环境和城市魅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度大大提升,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转变。园林绿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更加自觉地爱护环境、爱护公物。同时,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技术,缓解了城市紧张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使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 

4.结束语 

当今的园林设计中,通常以植物为主体,结合水体、园林建筑小品和地形等不同的元素来营造出更为人性化、富有历史传统、空气清新、安详舒适的城市环境,从而改善了城市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

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

通常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尽管我国多数城市均已编制了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上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表现为规划绿地受到单位或个人的侵占而使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难以达到居民游憩出行和绿地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譬如,城市绿化格局规划应严格遵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气候、地质、水文及绿地格局做多方面解析计算,结合整体用地性质加以确定。

2、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仍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位或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部门联动、协调管理的机制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如:各开发区、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园林绿化工作自成体系,未得到全局性、规范性的管理,职能部门难以在维护整体绿化环境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综合协调作用。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方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且《城市绿化条例》、《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缺乏地方性配套绿化法规,而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难以做到依法治“绿”,出现扩绿无计划、绿地不落实的现象。由此带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部门权威与监督管理方面难以切实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工作后劲不足。

3、园林绿化管理理念和实践落后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众多政府部门在口头上宣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但实际上并未对园林绿化管理在生态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准确认识。如城市整体园林绿化建设常常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表现为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低。县城一级开发区中,最明显的是商住小区,绿地面积大多数只有5%-10%,达到20%的凤毛麟角,与30%的标准相去甚远;归根到底就是利益问题。地贵了,绿地就缩水了。草坪建设与乔木栽植不相匹配,人造景观建设破坏绿色植被,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让位于景观效益,一些景区把原有的林木植被伐掉来投资硬质景观,建景观亭廊,甚至庙宇等等,结果是投资翻倍,绿化综合生态效益却下降了。

4、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兼具园林常识与管理技能的专才极为匮乏;园林机械设备落伍;对技术性较强的绿化植物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也仅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达到操作规程标准,大多数的一线绿化工人,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民工,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绿地植物预期的景观效果。此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管理人员因长期沿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懒政”行政处理手段,未尽到园林部门应尽的督促教育职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各地城市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来进行美化建设, 并且不同程度上急于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但是有限的实力和理论认识上的差距使各地城市难以深层次进行优化和改造, 造成了城市建设以表面美化为主。

2、体制原因

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急于通过城市形象的改变来树立城市的新形象。在城市建设方面, 如果真正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难免耗资巨大且见效缓慢。于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城市面貌, 显示实力的目标驱使下, 大量建造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 虽然美化了城市, 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3、人为因素

城市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员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没有深入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在实地考察中, 看到的主要是各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大道、市政及公共建筑, 如巴黎的景观大道, 美国华盛顿中心纪念性绿带。对比国内城市的环境状况, 这些公共设施带给参观者非常强烈地视觉冲击,而事实上, 这些城市景观多数是百年以前规划设计思潮的产物。决策者和设计者忽视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重要意义和城市中自然绿地的美学价值, 认为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相应的“设计”, 这也是审美观念的局限性。

目前, 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中, 对于绿地系统的格局缺乏系统考虑, 实际绿化过程中, “建筑优先, 绿地填空“的现象非常严重, 大量绿地用作填补建筑间不适合建筑用地的空隙, 而对绿地系统本身的结构性和系统性缺乏考虑。在设计中, 具有一定规模, 能发挥生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 疏导、净化空气的绿地斑块和廊道很少。同时, 对于园林绿化格局地分析, 主要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城市的绿地分布。如常见的“楔形系统”、“绿环式系统”等, 布局规划中缺少对城市园林绿化格局的定量分析和城市生态过程的实际考虑。

三、完善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要规范化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既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一种鼓励公民参与的社会运动。它的制定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等特征。另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区域规划; 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来编制。

2、政府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律授权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体现为依职权的主动行为和依申请的控制、引导行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以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从而可以付诸实施操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信贷等筹资手段,直接投资于某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如城市公园建设与改造,城市街路与广场建设与改造等,以体现其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

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要现代化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法治化

(1)坚持“以法治绿”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3)要加快出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04-01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园林绿化配置要是用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绿化植物具有生命的特性,可以生长变化,他们随着季节的更替而生产变化,在期间不停的改变外贸特征、颜色形状、质地密度等,这些特性都使得绿化植物在维持生态平和的同时,更具有美学意义。所以城市园林绿化应当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 植物配置

(一) 园林绿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质量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而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不仅具有突出的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一定娱乐休闲的作用,还有生态美观和经济效益。另外,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防治土壤的侵蚀以及城市空气质量的优化,对城市水源起到涵养的作用,保护了城市地下水不受到污染等,而城市的温度也可以利用绿化来调节,城市中的声光电等污染,也可以利用园林绿化将其弱化。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建设,一般是采用高标准的园林绿化带,以及城市近郊的一些森林公园、风景林、防护林等绿化设施。在园林绿化中通常采用的是高大的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作为首选林木,然后配以半耐阴的小乔木或者是常绿的灌木,最后配上一些地被植物,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环境与质量。

(二) 植物配置的意义

在园林建设中,由于不同的园林景观都具有不同的地理场所特征,还有由于不同场地环境以及功能的不同要求,因此会导致在不同场所的园林景观会存在不同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进行植物配置,需要和园林景观自然环境实现有效的融合,充分体现多元植物的生态效益,又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调整气候。

植物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良好的园林景观,需要搭配合理的花色、花期、树形等,还要对布局和季节的变换做出合理搭配。

二、 植物配置的方法

(一) 配置的原则

1.根据主题配置

不同的园林景观都要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通过这个主题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需要对所表达的主题的风格、颜色、形式做出分析,通过分析选择合适的花卉、灌木、乔木等,形成独特的风格。

2.因地制宜

需要根据所在城市的自身环境来进行园林的建设,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根据所在城市的气候、土壤以及地理位置等,进行植物的选择,从而提高树种的成活率以及花卉的花期延续性。

3.经济基础

由于我国南北方的地域和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季节和土壤环境限制了树种以及花卉的生长。尤其是缺水干旱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来进行植物配置,不能盲目进行园林建设,需要发展节水型的园林,植物配置也需要选择那些节水的耐旱的植物和乡土植物。

4.可持续发展

需要考虑种植树木后的长期生长和利用问题,采用速慢生搭配,考虑长远的经济费用问题。还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状态来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发展。

(二) 植物的配置问题

1.缺乏美观设计

植物配置时,规划的密度过大,导致植物生长相互拥挤,缺少了主次,没有高低层次和疏密的变换,只是植物的堆砌没有美感,还浪费景观资源。

2.生态效益低

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地中,为了得到整体的美感,采用的往往都是单一的树种,草本植被、灌木、乔木都是相互孤立的单独种植,缺乏生态稳定性,而且单一的树种会导致,园林四季没有变化,覆盖率较低。还有更多的城市盲目采用草坪建设,忽视了植物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要求。

3.盲目种植

很多城市盲目的为了丰富园林京广,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也不考虑绿化效果的长期有效。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乡土植物最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城市园林了绿化应该优先选择适合气候的植物,然后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不同的花卉。

4.没有合理规划

有些城市盲目种植一些植物,缺乏合理的规划。需要根据园林的功能性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种植。比如墓园可以采用松柏这些常绿树种;学校可以采用高矮和色彩丰富的灌木和花卉种植。以到达和谐美观的效果。

(三) 植物的配置方法

1.色彩与季节的搭配

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颜色,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颜色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园林景观对色彩的需求。还要根据植物的季节性和不同花期特点,合理创造园林的时序景观,让园林一年四季都美观。

2.根据环保要求配置

在园林建设中需要根据城市对植物的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生态作用。比如: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离粉尘、隔音、阻截有害气体等。根据当地实际的环保需求合理配置适宜的树木。比如在化工区多采用一些吸收有害气体和抗害能力强的树木,选择配置海桐棕榈等树种。

3.根据不同的性质配置

第一,在公园配置上,需要考虑公园的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设置一些散步的树林小路,植物和花卉配置明亮和颜色丰富等。同时,体现不同植物形态和颜色的差别,注意配置的疏密和外形轮廓,做到层次分明,远近皆宜。

第二,在道路绿地上,需要合理配置生态环境,采用乔灌草的生态植物布局,相互协调相互点缀,做到宜树则树,宜草则草,草书结合,合理利用每一块绿地。

第三,在小区配置上,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植物,避免选择落果、飞絮较多的植物。

现如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设计在城市建设中也越来越广泛。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根据不同植物的不通过特性以及实际绿化区域,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生态化的发展,真正起到条件气候,保护自然,减少污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俊红.现代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要求[J].中国园艺文习,2011(08).

篇6

【引言】:

城市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其中生态环境的破话,如城市热效应的出现,即城市内的温度常常比周围地区的温度要高,这不仅是因为城市的人员聚集,还因为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而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建设和规划,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此类问题。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可以改变城市内的生态环境,将城市中的所有植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园林和绿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努力改善城市中的各种环境问题,没有绿色植被的城市会显得城市非常没有朝气和生命力,不利于居民们的生活和居住,而对园林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对城市和居民来说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也是响应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度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概述

1.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对城市进行保护的环保系统,其中包含城市中的各种植被,如园林、绿化带等,不同区域的植被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是城市获得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对于城市的经济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建设是从根本上保证城市生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

1.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作用

1.2.1可以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人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而植被则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对城市原理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则可以保证整个城市的氧平衡,氧气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在缺氧的状态下会产生多种不适,如头疼、耳鸣等现象,因此保证城市的氧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球上的氧气有五分之三是有森林供给的,由此可以看出植被对保证氧平衡的重要性,并且植被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一些植被还可以吸收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净化城市的空气;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减少城市的土地,避免城市中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园林绿地对于防风防沙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城市周围种植大量植被,还可以有效避免沙尘暴对城市的侵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不仅可以净化地面上的城市生态,还可以对城市的地下水进行净化,植被可以吸收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城市中足够的植被可以减少城市地下水十分之九的细菌含量,真正保证城市居民的用水健康;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植被体内水分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度,从而降低城市内的温度,并且植被的存在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减少了树荫下的蒸发量,对城市的湿度进行了调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还有减少城市噪音的作用,植被有很好的吸音作用,在缺乏植被的地方,其噪音是有植被地方的五倍之多。

1.2.2可以促进社会人文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各大小公园的建设以及小区内绿化的建设,增加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可以走出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的宁静,同时是社会人文得到了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还可以改变城市的生硬的形象,城市园林绿地给满是高楼建筑的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尤其在景致优美的城市中生活,可以使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标志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是社会人文体现的一种方式。

1.2.3可以增加城市的经济收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使城市中的人们多了许多逛逛游览的地方,一些地方收取一定的问票,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收益,城市可以将这一部分收益直接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维护和建设当中去,努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适宜度分析

2.1绿化规划观念的适宜度

绿化用地面积,力求公共绿地分层次合理布局,要根据当地情况,分别采取点、线、面、环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管制制度,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要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以便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城市生态、绿地现状与发展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指导下,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城市规划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建成区组团规模、隔离绿带宽度和中心绿地的大小。

2.2绿化规划管理的适宜度

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从静态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的实时管制模式。其重大意义,在于解决城市绿化建设所涉及的用地矛盾、利益品衡等复杂问题,尽量放在城市绿化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解决,从而大大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法律地位。绿地管理要涉及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较多,通常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配合编制,从而保证城市规划依法审批和实施动态管理中合理的层次性。如果确因实践需要,必须在城市绿地中同时考虑满足多层次的规划需求,使各层次的规划内容相互联系,突出重点,既与城市总体规划配套衔接,也使绿地管理内容得到适当表达并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篇7

一、乡土植物的概念

乡土植物,就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群。这些植物种群经过长期的淘汰和选择,已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也已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很高生态价值和很大的经济价值,因而在城市绿化中它们应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二、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因而易种、易活、易管、抗旱。乡土植物的存在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因而对恶劣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种植、生长和养护的各个环节上比外来种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比如杨、柳、榆等广泛分布在西部的植物,不但适应性强,而且大家对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栽培技术方面也比较成熟;

(二)由于种源取自本土,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经营乡土树种的费用较低风险比较小。根据资料显示,外来树种的养护成本约是土生土长的地被养护成本的3倍。因此乡土植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尤为重要。近年来,虽然绿化经费占城市建设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对于越来越大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高的绿化质量要求,现有经费依然是捉襟见肘,大量的经费用于引进会加重这一矛盾。因而不喜洋厌土,在绿化建设中扎扎实实的求助于乡土植物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三)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可以从多方面满足园林绿化中的要求。比如新疆塔城野生及常见的栽培树种中,有许多优良的乡土树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例如:塔城托里县果子沟里的野果林和甘家湖的梭梭等植物既有很好的适应性,也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应该尽快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四)具有一定规模的健康稳定的乡土植物种群可以抵御外来种人侵,保护生态安全。

三、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要符合当地的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是我们对乡土植物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宣传,不要盲目追求时尚,过于浮躁,急于求成,而将乡土树种冷落一旁,弃之不用,使得乡土树种被埋没,甚至被毁损。而是要在城市绿化中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使得自己的城市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和个性;

(二)是建立塔城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研究交流系统,集中多方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塔城梯地区乡土树种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资源进行调查。从动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考察,对乡土植物资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立足有群落结构,在城市绿化中做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搭配,建设中应考虑人工营造与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最终建成近自然的林地,使乡土植物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四)是科研单位要研究多种乡土树种的栽培、繁殖、生产和应用等技术攻关,培育适宜本地生长环境的新品种。生产应用部门在引种驯化方面要做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基于毁了森林,绿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那些生长迅速,抗病虫害能力强、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采用苗床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方法大量培育幼苗。

篇8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2-1

1建设生态园林的具体内容

建设现代化园林共同致力的具体目标是改善环境生态效益,实现与社会综合效益的高度结合,即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文化美的统一。要实现这种目标,就要紧紧抓住植物这个主体不放。

1.1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园林建设

植物有通过其生理活动和能量流动改善环境的作用,以及通过植物配置美化环境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所不能代替的,园林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是客观的反馈和必然要求。

1.2植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

植物发挥的园林生态效益是综合效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众都能享受的效益。如CO2-O2平衡,吸毒抗污,除尘杀菌,减弱噪音,改善小气候等,这是城市园林的最重要作用之一。

1.3要实现绿化量和景观的协调

按照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提高景观质量和利用植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提高循环能力,用这些基本标准衡量,必须寻求绿化量与景观的平衡,这个目标完全符合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的内涵,也符合于目前城市绿地紧张,从空中寻求绿量的客观需要。绿量的增加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多层结构,物种丰富并具有观赏价值的人工群落。

1.4结合历史人文进行布局

结合当地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场所或文物,创建不同文化环境的植物群落,以保护文物并体现独特风格,仍然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个范畴,也是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园林的关键。融生态、艺术、科学、文化美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们对环境综合需求的生态准则。以植物为主体,创造景色各异的优美景观,让人们能去感受和领略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观。使人们生活在情景之中,景观融于生活之中,更富于自然情趣,以提高景观的价值。

2双辽市建设生态园林的必要性及问题

当今,生态园林对双辽市城市园林建设在短期内是不能完全适应的。以双辽市情况来说,因为:

(1)现在双辽市城区面积小(城区面积为13.74平方公里),城市园林绿地严重不足(据统计为119公顷),绿地覆盖率(据统计为21.3%)低,因此很难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现状。

(2)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过度垦荒、放牧等活动,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成为吉林西部土壤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双辽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今后,由于人口增长,工业生产、交通航空事业迅速的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郊区的耕地、林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遭受破坏。如大气污染,因为工业耗用煤、石油、生活用煤加上建筑施工、机动车辆尾气使双辽市大气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为了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依靠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来解决是最明智的。

(3)双辽市园林植物科类还很贫乏,挖掘、研究、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还很落后,植物材料配置上还缺乏科学的生态观点等。

(4)生态园林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如生态园林的结构、生态园林的理论、生态园林的实践等。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使生态园林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理论化水平,探索一条符合双辽市特点的生态园林发展的道路,才能推广生态园林。

篇9

一、生态型城市园林设计与原则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实现城市多样化景观的前提,也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实现绿地群落树种多样性,是园林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型城市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景观是保持和构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生态型城市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如比喻、吟咏、雅趣和形实兼丽等,通过合理配置设计,可以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促使植物的形与韵结合,启迪居民。因此,汲取和借鉴传统园林的文化传统,融合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综合园林生态与审美和精神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味和情调,实现功能与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轻松的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与功能。

1.1 统一性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1.2 景观性原则

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 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造景功能, 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 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 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体现一年四季的不同的变化,达到了植物配置适境得体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1.3 协调性的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需求,将各异不同的植物种类按协调的原则配植, 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1.4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二、城市园林树种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各种类型的城市园林绿化,包括公园、花园、交通、企事业单位、学校 居住小区。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各类城市园林绿化中乔、灌木树种的数量和面积都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城市园林绿化群落结构中配置的树种种类数量变化不大,树种格调仍很单一、类同。如常绿乔木树种大量所用的是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杜英、湿地松、桂花、棕榈等;此外乐昌含笑、深山含笑等也有少量种植;落叶类乔木最常见的是银杏、白玉兰、紫玉兰、栾树、无患子、合欢、法梧、水杉、枫香、金钱松、樱花、海棠、红枫、鸡爪槭、垂柳、红叶李、喜树、榉树、梅花、紫薇等等。灌木方面,大片的火棘、金叶女贞、红花继木、龟甲冬青、杜鹃、红叶小蘖、龙柏、水蜡、月月红(月季)、瓜子黄杨等基本占灌木绿地80%左右。而上述树种中,尤其是乔木,在各类绿地群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不外乎香樟、广玉兰、桂花、银杏、玉兰、雪松、杜英、无患子、红枫等十几个树种,因此,造成季相景观单调,这与浙江各地的自然林地群落景观相比,显得更不协调。

2.1适应性树种资源分析

城市以植物为载体的文化内涵,有很多植物。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就全国而言,虽然是个小省,但是本省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十分有利于亚热带植物的繁衍和生长,植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仅木本植物种类约有1300余种。此外,还有大量引种栽培的树种。当然,自然群落中的所有植物不可能在城市都适用,因为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与种植环境要受到人为的干扰因素特多,因此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方面必须对被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栽植地环境,配置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依据这一原则,各地可因树制宜,因地制宜来进行选择。可供选择的树种主要乔木、亚乔木类分列如下:

2.1.1常绿类:苦丁茶、竹柏、江南油杉、华东黄杉、浙江铁杉、竹柏、铁杉、粗榧、南方红豆杉、榧树、杨梅、苦槠、米槠、甜槠、石栎、青冈栎、乐东拟单性木兰、乳源木莲、厚朴、木莲、红楠、浙江楠、浙江新木姜子、舟山新木姜子、香叶树、花榈木、红豆树、虎皮楠、桂花、月桂、浙江桂、细叶香桂、铁冬青、冬青、香冬青、亮叶冬青、厚叶冬青、尾叶冬青、短梗冬青、大叶冬青等、大果卫矛、矩叶卫矛、樟叶槭、紫果槭及小紫果槭、银荆树、木荷、苦杨木、白蜡树、。

2.1.2落叶类:榉树、红榉、朴树、合欢、黄檀、香椿、南酸枣、黄连木、丝棉木、色木槭、阔叶槭、三角槭、青榨槭、天目槭、建始槭、江南桤木、鹅耳枥、杭州榆、多果榆、青檀、糙叶树、蓝果树、灯台树、光皮树、美国山核桃、木瓜。

2.1.3观赏性竹类:大明竹、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罗汉竹、金镶玉竹、金丝毛竹、黄槽毛竹、小佛肚竹、大佛肚竹、观音竹、凤尾竹、黄槽石绿竹、乌芽竹、花毛竹、碧玉嵌黄金竹、紫竹、花秆早竹、金竹、黄皮刚竹、黄秆乌哺鸡、龟甲竹、龙鳞竹、孝顺竹、小琴丝竹、花孝顺竹、观音竹、凤凰竹、黄金间碧竹、挂绿竹。

2.1.4花果类:珙桐、紫藤、杜鹃、桂花、山茶花、含笑、黄山木兰、四照花、泡树、香橼、木瓜、黄皮梨、杏树。

上述树种多数为本省自然分布的乡土树种和部分引种成功,已在逐渐推广之中的栽培品种。因此,在资源方面本省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和推广应用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2.2园林植物配置(五项原则十八字纲领)

2.2.1五项原则2.2.1.1、仿—仿生原则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2.2.1. 2、多—植物多样性原则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性要求。2.2.1. 3、位—生态位原则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2.2.1.4、景—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2.2.1.5、适—适地适树原则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2.2.2.十八字要领2.2.2.1、显—“好东西”尽可能放在显眼处,彰显价值。2.2.2.2、礼—把植物的最佳观赏面,尽可能朝向主视点,必要时还可向主视点微俯5度左右。2.2.2.3、清—表现一定主题时,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切不可一切都想表达,忌“语无伦次,话不由衷”。2.2.2.4、渐—树种变化,群落过渡,采用渐变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2.2.5、巧—尽可能在观赏面反向不显眼处收头。2.2.2.6、稳—基调树种要明确,在保证上层树冠飘逸的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球类植物使整个林层的重心下沉,求得相对的稳定并控制全局。2.2.2.7、衡—注意整个画面或空间重量感的均衡。2.2.2.8、幻—通常把常绿树理解为实,落叶树为虚,注意虚实的结合。2.2.2.9、韵—有些主题可反复强调。(主旋律)2.2.2.10、律—空间的大小间距,景点的布置等等要有一定的节凑感。2.2.2.11、变—植物的大小、高低、粗细,常绿与落叶、叶片的大小、质感、色彩和花期以及天际线,林缘线,投影线,要有丰富活泼的变化。2.2.2.12、突—该精处精,粗细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2.2.2.13、借—巧于因借,把好的风景借进园来。2.2.2.14、挡—用植物遮挡不雅欠美之物。2.2.2.15、顾—植物搭配需协调,相互间要有顾盼关系。2.2.2.16、场—空间疏密处理:“密不插针,疏可走马”,“疏密有致,收放自如”。2.2.2.17、错—不等边三角形构图:高低错位、前后左右错位,无论平面布局还是空间处理均须遵循。2.2.2.18、虚—用有形的植物追求特有的空间效果。

三、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注意事项

1、要注意盲目的模仿国外园林风格,切忌照搬照抄

每一件园林绿化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近代中国,西文园林风格深深影响我国园林风格,失去了中国绿化的风格和个性。

2、要注意设计中添加人文关怀

城市绿化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目前,很多城市都建有宏大的广场,其地面不是用硬地铺装,就是以草坪为主,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两旁,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在炎炎夏季和多雨季节,既没有大树庇荫,也没有遮雨设施,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3、要注意别一味追求高档、豪华

如在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中,原本只要顺其自然,在弯曲的湖岸上种上湿生植物,湖中种上荷花、莲花等水生植物,便会形成美丽、亲切的自然景观。然而,有些设计师却把湖岸用大理石修砌,并围上汉白玉护栏,湖底用混凝土加固再修深水池以养水生植物。这样虽然看起来高档、豪华且整齐划一,但却使整个湖的自然韵味尽失,成了一个彻底的人造湖,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4、要注意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

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

5、要注意对园林植物的配置

绿化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并能想像到若干年以后的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效果,以及由此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6、要注意植物的具体品种和规格

篇10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顺利开展,全省各地纷纷拉大城市框架,加强道路、广场、公园以及庭院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短短几年,成绩斐然。衡水,也于2011年12月跻身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已初具规模,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总的趋势是好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园林建设上,衡水的基本市情是“底薄、地碱、干旱”。衡水是全省最年轻的设区城市。虽经多年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衡水仍然是全省最不发达的地区,2011年生产总值81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65亿元,总量及其人均水平均居全省末位;城市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多,特别是城市绿化起点低、绿量少的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用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观点去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领导决策和有关专业人士的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笔者谨就衡水本地的情况分析阐述如下,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和误区

1.1设计思路传统落后,城市景观大同小异,大多缺少地方特色

笔者去过很多中小城市,感觉许多城市的景观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尤其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面貌的城市广场和街道绿化,欧陆风味甚浓,大多是灯光喷泉、浮雕壁画、欧式柱廊、冷季草坪、模纹花坛,彩色铺装地面,欧式铁艺栏杆……而且各市之间互相攀比,追求气派豪华,为美而美,完全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因素,忽视了园林绿化的基本功能和地方特色,很难见到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中国号称世界园林之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除去古建筑这一块尚存之外,其余所剩无几。

城市之美,贵在特色。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在于它的山水景观独一无二;周庄古镇正因为保留了江南水乡原貌而名扬海内外。作为一种自然地貌类型,即使是荒草丛、芦苇荡、沼泽、沙丘,也具有它独特的保存价值,也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衡水湖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内唯一的湖泊湿地类型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187.87平方公里,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湿地拥有较为完整的水域、草甸、沼泽、滩涂等天然生态环境,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聚集和南北候鸟不同路线栖息地,有各种植物383种,各种鸟类314种,被国际湿地组织、国内专家学者誉为、"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和"华北之肾"。衡水市始终把衡水湖的保护与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确立了有效保护、科学利用的发展思路,在衡水湖的保护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几届政府对衡水湖的保护性开发使得衡水湖这颗"东亚蓝宝石"始终焕发着它年轻耀眼的光芒。衡水虽小,建市较晚,但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城市的土气而自卑,而应为保存了自然生态系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衡水老白干集团大门造型的设计创意就很好,用红色大理石筑成酒瓶型的门柱,其造型和颜色很贴近企业的主题,同时也表现出了衡水本地的传统特色。习三内画博物馆也同样用其独特的造型诠释着内画艺术和衡水的传统风格。

1.2 重草坪,轻乔木,重美化,轻绿化,重形式,轻功能

近几年,伴随着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和更新改造,草坪热风依旧不减,我省各地的草坪铺设面积突飞猛进,无论是公园绿地街道广场,还是居民区单位庭院,凡是能够种草的地方绝大多数已经种完,做到了绿茵如毯,对于美化市容街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各地大量推广的进口冷季型草种(其原产地是丹麦、美国、新西兰等海洋性湿润气候),并不适合在我国北方大陆性半干燥气候条件种植,它高耗水、高耗肥、高修剪强度,寿命短而病虫害多,养护成本高,给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政府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为了养护这些娇贵的草坪而带来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化肥农药消耗等等,都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环境负担,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违背的。

其实,我国原产的结缕草、野牛草和狗牙根等都是很不错的抗旱力极强的乡土草种(杂交狗牙根的父本是中华狗牙根),完全可以部分取代进口草种。它们的耐践踏能力特强,适合用于运动场和疏林草地,几乎不用浇水养护,仅仅利用自然降雨即可以生长正常。乡土草种缺点是冬季有3—4个月的枯黄期,但这并不影响其生态防护和使用效果。大力推广乡土树种、草种对于节约宝贵的水资源,降低园林养护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顺利开展,衡水用于城市绿化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新开辟的绿地明显增多,人民路、大庆路、中心大街等道路大树枝叶繁茂,为市民带去浓浓的树荫,和平路、育才街的行道树,经多年的精心养护,撑起了枝叶交错的绿色华盖,河北路的法桐遮天蔽日,已形成完善的林荫系统,东湖大道绿化带、榕花大街绿化带绿化层次分明,色相富有变化。初步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道路绿化格局。然而几年前,衡水市拓宽改造人民路、红旗大街等街道时要砍伐原有的大树,曾引起市民群众的集体抗议,许多人都扼腕叹息。市民纷纷质问:为什么拓宽道路就得砍树?据说有的领导认为道路中间有树有损于道路的气派,不利于行车安全,于是,就有了今天虽然宽阔但光秃秃的无花树少的人民路和红旗大街。我们投巨资进行城市改造和绿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真正能够对改造城市生态环境起作用的是什么?虽然大规模种草也能起到一些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毕竟无法与树木的作用相比。有资料显示,同等面积的树林的绿色枝叶量是等面积草坪的25-40倍,而植物的生态效益是与其拥有的枝叶量成正比的,也就意味着树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是等面积草坪的25-40倍。道理很浅显:种草是平面覆盖,种树是立体覆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要想少投入、多产出,就应该在有限的绿地内多种乔木,配置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尽可能增加叶面积系数,才能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能。

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人人皆知的,但在实际的市政建设工程中,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所谓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际运作当中,绿化大多只是建筑的陪衬而已。以常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国标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要达到30% ,实际上各房地产开发商在衡水市开发的小区的绿地率都不达标 。即使是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园林工程项目,也往往是将投资重点放在园林建筑,小品设施上,真正具有生态效益的绿化种植投入少得可怜。挖湖堆山、建亭台楼阁、喷泉、雕塑灯光装饰、地面铺装硬化等花去了绿化总费用的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用于植树、栽花、种草、浇水、养护的费用寥寥无几,这是本末倒置。衡水人民公园的改建工程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求城市绿化应先普遍绿化,再重点提高;先绿化,后美化;绿化是美化的基础,美化是绿化的提高;有了生机盎然的绿化和浓荫,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气,也就有了美。如果我们不重视普遍绿化,没有建成一定的绿量,就起不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没有生态功能的美不能叫做美。

有些城市为追求美化效果把小乔木作为行道树,他们认为为了追求美化效果牺牲一些绿

化的基本功能是值得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妥当,无行道树提供遮荫、防风、减噪、防尘的功能,也许对于各级官员、企业老板、外企白领等有车族来说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夏天坐在有空调的汽车里一路有花可赏,何乐不为?而对于骑车上班的居民群众来讲,他们要头顶烈日,在高温酷暑下穿行,哪有心情去赏花观景呢?我们的城市绿化优先考虑的服务对象应是最需要遮荫防护的普通群众,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园林不能理解为纯视觉艺术,观花赏景只能是园林的三大功能之一,游憩使用功能和生态防护功能才是人民群众更需要的。

衡水市的前进街做的就非常好,该道路全长5700米,道路绿线宽度为120米,一条人工河道将道路分为上行和下行车道,沿路还建设了26个亲水平台、30多个小型林荫广场。使道路绿化与城市游园融为一体,绿化面积17.67公顷,种植乔木(法桐、红叶椿、美国白蜡、栾树、国槐等)4.6万株,种植灌木(碧桃、百日红、连翘、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等)40.4万株,草花地被4.1公顷,草坪6.64公顷。园路广场3.84公顷。在规划时注重凝练文化底蕴、体现人文特色,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合理布局,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宜,在各景观节点则设置小型广场及休闲逗留空间,构成景观设计的,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在植物配置法桐作背景树种,搭配红叶椿、金叶槐、大叶女贞等园林树种,并在缀花草坪上种植了大规格的乔木,增加了绿带的空间景深效果。设计中还注重植物季相色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不同花期的组合,努力做到三季有花,季季都有景可赏。成为衡水名副其实的“迎宾大道”和靓丽景观。

二、 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几条建议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以观赏造景和游憩休闲为主要目的,只是近二十多年,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三废”污染增多,城市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存形成极大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园林学术界陆续提出了“生态园林”、“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等新的规划思想,用城市生态理论来认识和指导园林绿化建设的思想逐步得到重视和落实。由于历史欠帐的原因,尽管近几年我市绿化建设成就巨大,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现有的经济财力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完全按照生态平衡的理论要求大面积扩展建设绿地,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短期内还难以实现。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自觉地从生态园林理论高度去认识和指导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绿色植物的质和量,如何在建成区有限的土地上尽力提高园林植物的质和量(有的专家把它叫做植物的枝叶三维量),还大有文章可做。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2.1、 从规划着手,将各类用地的绿地率落实到位,严禁挪用挤占。提高园林生态效益的基础是提高城市的总绿量,而增加总绿量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绿地率。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下决心清理一切蚕食侵占绿地的不法行为,拆除违章建筑,见缝插绿,使绿地真正绿起来,还绿与民。

2.2、 多建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等中、小型公共绿地,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这些小绿地应尽可能做到均衡分布,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方便居民游憩使用,不求设施齐全,着重绿化生态效益,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以落叶乔木为主,乔、灌、藤、草、花合理搭配,在满足居民群众游憩休闲和观赏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植物的叶面积系数和枝叶的三维量,做到游憩效益、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

2.3、 狠抓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质量关,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的专用绿地和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面,其绿化覆盖面积占市区绿化覆盖总面积的60% 以上,因而城市总绿量是否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面上绿化的好坏。这部分绿化不需要政府投资,各主管单位也比较重视,大多乐于花钱搞绿化。只是不懂行,又缺少规范化的规划设计,往往是在不太大的院落内假山、喷泉、雕塑、花廊、亭台楼阁等应有尽有,在建筑小品设施上花钱很多,真正用于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的费用则寥寥无几。无法形成足够的绿量,也就不能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来改善其环境质量。当务之急是加强宣传教育,以法治绿;培训各单位的园林管理、技术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专用绿地园林绿化的设计审批和管理,全面推行绿化设计和施工的招投标制度,使之从盲目走向有序,从粗放走向合理,彻底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

2.4、 重视城市大环境绿化,以外补内要继续开展城郊森林绿化工程,加快西部生态园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大通道绿化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以森林包围城市,以外补内,大幅度提高城市总绿量。

篇11

.Key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ntro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1、施工的对象大多以具有生命的植物为主。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大多是以植物为主,植物具有生命活性这一特征在工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园林工程的施工就是对树木地被草皮与各种彩叶植物花卉进行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不同苗木的功能特性的差异,对园林环境起到降温吸尘、杀菌隔音或净化空气等作用,为人们营造一个美丽宜人的休闲观光的空间环境。

2、园林工程施工还必须进行长期的养护。要想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的诸多需求,就需要确保园林工程施工后的各种苗木能够适应园林环境,长期成活并保持其自身的合理生长。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一定的资金投入与长期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3、园林工程施工要致力于艺术美的营造。通过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在营造一个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景观效果。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发挥,以展现园林规划的最佳境界与理念。比如植物的配置、假山堆叠、地形地势的处理等,同样的设计规划,往往由于施工的管理与技术差异而形成不同艺术效果,其气势与品位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就对现场施工人员提出了专业上的深层次的要求。

4、园林工程建设还具有广泛性和附属性。园林工程建设范围十分广泛,一些大的公园、高速公路、小区建设项目、绿化广场、大型社区都需要进行园林工程的建设,同时,很多园林工程施工是以建筑配套附属工程的面目出现的,其工程量相对分散,规模更是较小,更需要优良的技术管理措施。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1、绿化场地的整理问题。施工前应将现场内妨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清除干净。对现场原有的树木尽量保留,对非清除不可的也要慎重考虑。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划分出绿化区与其他用地的界限,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根据周围水系的环境,合理规划地形,或平坦,或起伏。若有土方工程,应先挖后垫。对需要植树造林的地方要注意土层的夯实与土壤结构层次的处理,如有必要,适当增加客土以利植物生长。低洼处要合理安排排水系统。现场整理后将土面加以平整。对于原有确定要保存的树种,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成高 30 cm 以下的土丘,将树穴保护起来,避免石灰、水泥等碱性物质渗入。

2、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表土由于长期的营养积累,具有大量养料和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在地形改造施工中,往往剥去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容易造成地表板结,或常使用机械进行平整,土壤被压实,严重破坏土壤原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在复原中引起土壤成分缺失,在地表易形成滞水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为保存好原有表土,机械进场时要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防止重型机械碾压,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以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对于土质不好的绿地,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改良深度含表层要达到80~100cm 为宜,以利乔木根系生长。通常采用客土、深耕和施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及营养成分,并设置暗渠等排水措施,确保土壤的透气性。

3、绿化种植要适时而作。要掌握各种苗木的生长习性和种植要求。植物的生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因此苗木栽植必须符合其生长规律要求。但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进行反季节种植时,必须要有足够的保护措施。在园林绿化中为获短期效果,通常要移栽较大规格的树种。这时建议选择胸径8~15cm的大规格苗木,其正处于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移植这样的大苗,恢复生长时间更短,成活率也更高。

三、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环节的技术控制 从现实的种植工程上看,主要从苗源、运输、种植和管理养护等几个方面控制种植工程的施工质量。

1、调苗规格管理,控制苗源质量。从一般意义上讲,苗源质量是整个种植工程质量控制的最灌浆的因素。因为苗木的现实形状是维系设计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苗源质量不好,后续的措施再到位,也无法改变其不法达到设计效果的现实。 苗源质量的控制,主要从苗木规格、苗源地土质与施工地土质的适应性以及苗木树形的整体观感等几方面来控制。苗木的规格控制很容易理解,即严格按照设计(含设计变更)中对苗木胸(地)径、冠幅、树高、分枝点要求,对所调苗木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每一棵苗木达到要求。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应派专人到苗源地进行选苗,施工现场要有必要的验苗措施与准确记录,以确保苗木质量,有效杜绝不合格苗木的进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在栽植的苗木规格一般偏大,而且工期较紧,很多苗木栽植往往不能再合适的季节,所以所调苗木一般都要带土球移栽,因而土球规格的要求也容忽视。

篇12

1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1美化园林,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是环境美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园林植物成为美化环境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更能给园林增加生机,为城市发展提供基本环境。

1.2改善城市市民的生存环境

园林不但为人类提供游玩的场地,成为人类回归自然的好地方,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人的生存提供保障。园林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减轻了空气污染。园林植物更能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改善空气循环,调节温度、湿度。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面临很多压力,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可以让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高人类对疾病的免疫力。

2城市建设进行园林绿化原因

2.1保护生态和环境的要求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城市的环境带来破坏。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屡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降低,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要挟人们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醒悟到保护环境即是保护人类;建造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天然调和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

2.2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

园林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很多前史文化的沉淀,反映本地的天然和人文景观,缔造园林所用资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当地特征,因此更有利于发生具有民族化、当地化的作用。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前史文化传统和特征,在开展过程中又发生了很多不同的当地和民族风格,影响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发展,这些传统特征要极好地继承和发扬。跟着年代的行进,创造具有年代精神,契合现代人生活需求,又具有民族的、当地的文化特征的园林,是现在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喊。

2.3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开展的成果,城市化程度的进步,又会推进经济的开展。城市化程度的进步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展。城市是人员很多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3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3.1监测城市环境

植物在城市环境监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发生污染时,植物会发出一些信号,叶子变黄,变褐等,这些信号往往会作为人们监测环境的重要指标,环境污染严重,植物可能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一些植物对于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比如松树,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环境污染严重时,松树会明显变黄,变枯。所以,植物在城市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园林植物能够清新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能够吸收空气的灰尘,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使园林的空气每天都清新,吸引人们驻足欣赏,园林植物更能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改善空气循环,还能调节温度湿度。

3.3园林植物还能控制水土的流失

植物的根系发达,对土的附着能力加大,植物的根系和水土连为一体,控制了水土的多余流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