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10: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儿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主持人培训班是以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为主要任务,通过语言训练、表演训练、各类语言类节目表演等专项训练。我们对接受小主持人培训的儿童,训练前、后综合素质评价,以期对培训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做好培训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一般资料
广东省东莞广电精彩艺术培训中心,2011~2014年开展小主持人培训班,每届学期三年,共招收儿童121人,年龄5~7岁,平均6.26±0.73岁。其中男生47名,女生74名。寒、暑假期间每班每天5课时;平时每周6课时;每学期220课时。以精彩艺术培训理念模式进行设计,开设普通话训练、主持人基础、新闻采访技巧、形体表演等专业课。
2精彩艺术培训模式的设计
2.1提高孩子语言发展能力
对小主持人的培养目标,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基本功。虽然将来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主持人,但每个小主持人班的孩子若都学会了普通话,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无形中就会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同时也为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1)正音训练。普通话正音训练,孩子们都是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儿童,首先从普通话的声母开始教起,然后再进行和声母相关的字、词以及绕口令的练习。(2)绕口令训练。绕口令是小主持人班学习的基本功,它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的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锻炼了学生的唇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3)故事、儿童诗、主持片断练习。每节课,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或朗诵一首儿童诗。主持片断练习中有丰富的语汇,孩子们不仅锻炼了主持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记住了精美的词语,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提高了语文素养。
2.2培养孩子良好的气质
孩子们进入小主持人班,在每节课会要求孩子们有良好的坐姿;每一次上台表演、每一次起身回答问题,要求孩子们要有标准的站姿,声音宏亮、站姿标准、面带微笑。优美的坐姿,挺拔的站姿,培养了孩子们外在的优雅气质,达到了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占主体地位这一目标。教师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用礼貌用语和规范的肢体语言给孩子们做表率。期待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做最好的自己”。每学年评比“优秀小主持人”“普通话小先生”“才艺双全小明星”并发获奖证书。
3评价指标
3.1精彩艺术培训模式的个体评价管理
3.1.1评价方法
采用“三维多评”的评价方法,三维即学生、教师、家长评价,多评即三维评价与培训中心综合评价的交叉互评,对儿童综合素质进行正向评价。
3.1.2确定评价指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方式为“三维多评”的分层抽样调查,抽样比例3U1。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99.3%。被调查者按人员类别划分:学生32人,占 24.61%;家长87人占66.92%;教师11人占8.47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各指标的选中频次进行统计,从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和语言表达方面,确定精彩艺术培训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3.1.3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从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和语言表达方面设计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量表,量表采用SAATY相对重要性等级表,用1、3、5、7、9的程度方法,对每个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对其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每一列正规化,使用AHP法软件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及一致性检验。
3.2建立精彩艺术培训的个体评价考核表
评价考核表分3个部分:(1)本人姓名、家长姓名、教学老师等基本情况。(2)内容包括基本项目、考核项目、评价指标、分值数据来源、评价方式、参考值、实际值、评分等9项。(3)基本项目为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和语言表达,考核项目及评价指标,分别为上述3个基本项目的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中心教务处提供数据来源,考核方式具体明确了每一项评价指标的扣分及得分情况,参考值为部分指标用以参照的历史数据,实际值为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得分是综合实际值、参考值打分的结果。
3.3对儿童学员考核结果进行评分
根据精彩艺术培训的个体评价表,对儿童学员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检验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4结果
4.1精彩艺术培训模式的个体评价指标及权重
评价指标考核的一级指标为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和语言表达,认定其权重相同(见表1)。
4.2精彩艺术培训的个体评价考核评分
结果显示评价指标,均由培训中心信息系统提供,评价具有可操作性。通过统计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正态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
5讨论
小主持人培训班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保障,也为教育均衡与平等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学校只有担负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管理职能,没有培养“接班人”的政治功利。在小主持人教学的课堂上,孩子自信与否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态度。用信任的目光巡视着每一位孩子;用鼓励的语言和每一位孩子交流。年龄过小的学员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他们寻求的是一种娱乐的氛围,所以主持类的培训,给他们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报名的学员家长们之所以选择广电培训中心,绝大多数是因为考虑到电视台的专业性和宣传展示平台。而从整期办班过程中,给学员们提供的展示机会很少,无法达到家长们的预期,严格按照教材进度授课,授课方式以互动模拟为主,纯课本解读为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授课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结合当今重大新闻事件,让课程贴近学员们的生活。精彩艺术培训模式的个体评价结果显示,小主持人培训班为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明显效果。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08-03
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甚至农村,节假日或者双休日时常可以看到学生和家长匆忙的身影。参加校外培训班已成为千百万中小学生的生活常态。很多中小学生不仅周末和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校外培训班中度过,平时下午放学后也要奔波于各种校外培训班。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教师这个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学生这个代表着祖国未来的特别群体,目前正被“校外培训班”这个特殊的教育形式困扰着。
一、校外培训班的滋生土壤
(一)孩子、家长的主观需求
孩子既是祖国的未来,又是家庭的希望,这已是家长们的共识。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使得家长想尽办法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奥赛班等,以求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外在素养。也有些家长比较忙,平时就无暇顾及孩子,一旦孩子放假在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学习,而孩子在家时的自制力相对较弱,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很难完成,更别提自学了,家长索性将孩子送到培训班由老师代为看管。校外培训班不仅可以帮着照看孩子,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可以帮助孩子补习一些知识,这对某些家长来说是一举多得。
同时,校外培训班也成了留守孩子假期的第二个家,成了留守学生家长的理想港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单靠学校的力量,能解决周六和周日的照管就相当不易,更谈不上顾及寒暑假及一些法定小长假时留守儿童的照管。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由于年龄、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等多种原因,照顾他们的能力有限,同他们很难有共同的语言,学习上也很难帮上忙。这样,校外培训班就成了很多留守儿童家长的首选,它既能解决孩子的照管问题,又能照顾孩子的学习,似乎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总之,有市场,校外培训班就像雨后春笋。
(二)被“培训”的无奈与尴尬
据笔者观察,也不乏一些学生和家长被“校外培训”了。一些上进心较强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上校外培训班,便担心自己会落后,吵着让父母为自己报名参加培训班。
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学校太少,这导致学生升学成了淘汰赛。择校、升学的压力让很多家长、学生不得不走进培训班的大门。据悉,2011年广州有4万名小学生参加了16所优质民校的小升初考试,录取比率高达13∶1。培训班讲解的题目大多超出教纲,其中培优班的七成教学内容是教纲中的拔高部分,三成是奥数;到了提高班、尖子班,甚至变成七成奥数、三成拔高部分了。英语更是如此,很多参加培训班的学生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英语培训的内容包含不少语法甚至是中考的知识点,那些不上培训班的孩子很难赶上。
由于优质学校太少,在很多大城市,艺术考级也成了“小升初”的一条考核标准,拿到艺术特长证书的孩子还可以在“小升初”时推优加分。一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规定:如果学生在一些社会机构组织的艺术特长等级测定以及艺术节的才艺选拔考试中获得名次,就可以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享受加分。这样,孩子的文体特长、艺术兴趣变成了考级工具。因此,体育、舞蹈、声乐、器乐、书法、演讲、科技等也都成了各大校外培训班的补习课程。在很多培训机构,从幼小衔接的学前班到高中各学段的艺术类课程都有,有的还相当火爆。
二、校外培训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混乱,夸张甚至虚假宣传迷惑人心
公立学校对教师的学历、专业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教师也都是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培训的。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准入也有其相应的标准。然而,校外培训班的教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资格,这个并没有相关规定。这就导致目前市场上校外培训班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有学校在职老师,有在校大学生,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这严重影响校外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另外,各种校外培训班的收费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收费明细不清甚至没有。这些不仅考量着培训班教师的师德和道德底线,更检验着相关监管机制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再者,当前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虚假广告和招摇撞骗的课程设计迷惑着家长和学生,如“历届中考承诺班共培养74名中考状元”“所率团队5年培育49名中考状元”,所谓的“名师”“名校联手”等乱象也层出不穷。在广州,两家培训班同时打出“中考状元”的旗号显然相互矛盾。广州的一位母亲说她朋友的女儿只是在培训班参加了一次免费测评,培训班也把她算作自己的学生,并写进了光荣榜。许多大型培训机构更是打着专家学者的旗号,不仅能在那里看到一些学科教材编审、中高考命题组专家、学会会长、知名专家学者与该机构负责人的合影,各种奖牌、奖杯也随处可见,其评奖单位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或为其题词的信息重复出现在多家校外培训班的宣传资料上,相互矛盾。
(二)监管机制缺乏且混乱
在农村,多数校外培训班没有相关办学资质证明,所以监管机制也无从谈起。在城市,因为注册一个纯粹的教育培训机构很麻烦很复杂,但是注册成科技文化公司就容易得多,所以多数培训班都是按公司来注册,实际从事的主业却是课程辅导。一校多址办班,分部超范围培训的现象更是普遍。另外,一些教育培训班的实际办学内容也远远超出其在区县教委登记的范围。比如,登记的办学内容为“艺术类、英语”,而在一些培训班,其实际办学内容还涉及数学、语文、物理等。
对于监管,目前,整个教育培训市场基本是一种“表面上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管理”的局面。由于众多校外培训班基本都未经教育部门审批,而只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因此这些教育培训班天生有了商业企业的性质。而且在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中包含“教育咨询”和“文化培训”的功能,这样,教育、工商、民政、财政、农业、交通、卫生、建设等政府部门都可以是这些培训班的上级主管部门,但实际上一个负责具体监管的部门都没有。一些个人和家庭开办的培训机构甚至连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都没有,所以根本就无人监管。
(三)占据学生和家长的大量业余时间,剥夺了学生的快乐
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不仅夺去孩子们童真的笑脸,也折磨着众多家长。周末和节假日里,家长往往比平时更累,有的孩子一天要换三到四个培训班,家长便要全程接送甚至陪同。孩子们不仅周末和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要在校外培训班中度过,平时下午放学后也要奔波于各种校外培训班。很多学生提起校外培训班都痛苦不堪,家长也是无奈。
各类培训班快速发展,它助长了社会功利主义,同时又加剧了“输不起”情绪在社会上的蔓延。在升学的压力下,在培训班的诱导下,在“输不起”的社会集体无意识和教育培训市场的裹挟下,那些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失去了本该有的天真,他们在沟通便捷的信息时代里,没有了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交流。
(四) 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不仅关乎孩子、家庭,也关乎整个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然而,现在大部分校外培训班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其实却在行应试教育之实。这虽然迎合了部分家长、学生升学和择校的需求,但是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进行,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三、结语
当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带有公立性质还是纯粹个人、家庭办学,培训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正在日益发展壮大,逐步侵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全面客观地看待它和评价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合理、科学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完善监督机制,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对国家、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要取长补短,让校外培训班这种教育形式合理、健康地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真正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一、 初步成效
一直以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爱行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4、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团支部、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二、方法途径: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通过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等,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留守儿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通过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5、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6、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鼓励更多地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
如果你再犹豫六年,你的孩子将会错过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多重要?值得每位家长深思。
素质教育,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很多时候心理素质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国内的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孩子都成了学习的机器,而素质教育则更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真正能独立、能发展,会思考、会生存的孩子。所以说,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和健全的品格的教育。
实际上,不少家长也开始意识到,比孩子能吃饱穿暖更重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就是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可面对纷繁复杂的机构,怎么才能选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呢?
笔者认为,正规的教育机构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教育场所要具备一定规模,二是教师要专业有爱心,三是教学理念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6月29日,精英小舞台济南中心开业仪式隆重举行,近两百名家长与儿童亲临精英小舞台济南中心,共同感受美国素质教育理念。济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隗主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室张小永教授亲临现场,小舞台·大未来中国区执行总裁、美国儿童综合素质教育专家、《厦门日报》儿童素质教育专栏撰稿人Jennifer.C与各位家长现场交流儿童素质教育的经验与方法。
在美国家庭中,家长们经常倾听孩子的建议,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但不能胡来,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要负一定责任。著名的华盛顿砍苹果树故事,华盛顿先生对孩子说:“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在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印入孩子心中。美国家长不是靠说教,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爱、自强,而是把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