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10: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儿科护理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 [1]。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创伤小,疗效好,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使用西药的副作用,发挥了祖国医学的优势,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以下介绍几项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儿科的应用。
1 穴位贴敷
1.1 目的及取穴。
1.1.1 敷脐疗法用于肺系疾病症见咳嗽,咳痰以肃肺化痰;用于脾胃系疾病症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以理气和胃;改善小儿厌食症状;改善小儿自汗、盗汗症状。取穴:神阙穴
1.1.2 中药外敷助于退热。取穴:双侧内关穴
1.1.3 中药外敷改善小儿遗尿症状。取穴:双侧涌泉穴
1.1.4 冬病夏治有助于温阳利气,?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
1.2 操作方法。
1.2.1 根据不同病症遵医嘱将中药研粉过筛,取适量药粉用醋(脾胃系疾病用姜汁)调成糊状 [2],均匀摊于大小合适的棉纸上,厚薄适中,将棉纸四周反折。
1.2.2 充分暴露穴位处皮肤,清洁局部皮肤。
1.2.3 用敷贴将包好的药物贴于穴位上。
1.2.4 观察敷药处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
1.3 注意事项。
1.3.1 摊药厚薄均匀,大小适度。
1.3.2 贴药通常保留4小时,如有红肿、瘙痒不适症状,及时停用。改善遗尿症状于晚间睡前贴药至晨醒起床。
2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2.1 目的及取穴:通过使用定向透药治疗仪,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推动力,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深入地透过皮肤快速进入病变部位,达到消炎止咳,解痉止泻的目的。取穴:肺系疾患取双侧肺俞穴 [3],脾胃系疾患取神阙穴。
2.2 操作方法。
2.2.1 正确取穴并清洁穴位处皮肤。
2.2.2 根据不同病症取药液于贴片上,每帖约2.5ml药液,将贴片贴于穴位上,并连接电极片。
2.2.3 打开电源,根据小儿年龄设置使用参数,按治疗键开始治疗。
2.2.4 观察询问患儿感受,对热的反应和局部皮肤情况,防止药物过敏和烫伤。
2.2.5 治疗事间为20分钟,结束后取下电极及贴片,关闭电源。
2.2.6 清洁局部皮肤,整理床单元。
2.3 注意事项。
2.3.1 使用时必须有护士或家长陪在身边。
2.3.2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烫伤等现象,如出现丘疹、明显发红可用肤轻松软膏外涂。
3 中药保留灌肠
3.1 目的:将中药汤剂自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通腑泻热、清热利湿止泻的作用。用于高热患儿助于退热及泄泻患儿症见便稀伴粘液,有或无腹痛症状。
3.2 操作方法。
3.2.1 将煎好的中药汤剂去渣凉至适宜温度(退热剂凉至室温,止泻剂凉至39―41℃),倒入灌肠袋内并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约30―40cm [4]。
3.2.2 取左侧卧位,臀下垫治疗巾,抬高臀部垫小枕约10cm。
3.2.3 肛管前端,排气,关闭灌肠袋开关。分开臀部,暴露,轻轻插入直肠,婴儿2.5―4cm,儿童5―7.5cm [4],左手持肛管固定,右手打开灌肠袋开关,将药液匀速灌完,关闭开关,拔出肛管,卫生纸轻压。
3.2.4 指导家长将两侧臀部靠拢,尽量保留药液达1小时,至少30分钟。以达到药效。
3.3 注意事项。
3.3.1 灌肠前协助患儿排便,灌肠液一次不超过100ml。
3.3.2 灌肠时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影响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4 刮痧
4.1 目的及取穴:刮痧治疗有助于发热患儿退热。取穴:大椎、双侧曲池穴。
4.2 操作方法。
4.2.1 协助患儿取舒适,正确定穴,检查刮痧板。
4.2.2 将刮痧油涂于穴位处皮肤上,手持刮痧板在选定的穴位上从上至下刮拭皮肤,单一方向(6岁以下患儿可用术者食指、中指指腹进行刮拭),刮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红色充血瘀点。
4.2.3 清洁皮肤,安置患儿。
4.3 注意事项。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培训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内的集中授课。实验组使用S-OJT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系统的培训。S-OJT流程有六个步骤,现将重点步骤总结如下。
1.2.1分析学习的内容统计每位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如血管选择错误、胶布固定不牢等前十位原因,制作柏拉图进行分析。
1.2.2培训指导老师根据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统计结果,选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的5名护理人员为培训教师,护理部予以发放小儿头皮静脉培训教师证书的同时召开培训教师会议,针对柏拉图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由培训老师实施。1周后培训教师对小儿头皮静脉的1次穿刺成功率均达到98%。
1.2.3制作S-OJT模块模块是指导S-OJT的实施的一组材料,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学员条件、培训资源等内容。召开4次培训教师会议,确定小儿静脉穿刺培训资源及流程。利用HS6E型高级婴儿头皮静脉穿刺训练模型进行训练。①对小儿穿刺部位进行评估,并进行物品、光线、心理以及与患儿及家属语言沟通的准备。②预先判断选择的穿刺部位,如能一针穿刺成功,点头表示“是”,并进行下一步操作;如不能,摇头表示“否”,并放弃穿刺,重新准备,或者更换护理人员。③借助没有打开的静脉留置针或者棉签测量针尖的位置。判断输液过程中是否会给患儿活动带来不便或引起患儿疼痛、输液不畅等。如“是”则重新准备或者要求培训教师帮助。如“否”,则继续下一步。④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一致,静脉穿刺完成,正确指导家长抱起患儿。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⑤反馈矫正。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信息反馈,找出残缺知识点,对残缺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或在培训教师的协助下纠正。
1.2.4实施S-OJT按照流程设计,实施S-OJT,培训合格者允许独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
1.2.5评价S-OJT对S-OJT的评价包括组织背景评价、培训投入评价以及对培训效果和培训流程的评价。
1.3评价方法在每次头皮静脉穿刺结束后,记录2组护理人员一次穿刺成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013年12月-2014年2月,实验组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160例,一次穿刺成功1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3.13%;对照组穿刺136例,一次穿刺成功106例,一次穿刺成功率77.94%。实验组护理人员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203,P<0.0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48-03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ZOU Xinru1 YANG Qiyun2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ople’s Hospital, Longchuan County Heyuan 517300,China; 2.Medicine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Heyuan City, Guangdong 52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successfully the nursing works and offer better quality nursing services by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Methods Through observation, conversation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 series of nursing measures were laid down by summarizing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were improved greatly since we conduc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ediatrics can improv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Ped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而心理护理在这一新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中,贯穿了病人的整个治疗恢复过程,对患者的预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科病人由于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日常生活必须依靠其家属,护士不能按照惯常的思维和患儿交流沟通,故此,护患关系不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患儿与家长的三角关系[1]。如何运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儿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儿科护士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将就我在儿科工作所得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心理护理,以此在临床中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1 儿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该院儿科病人包括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儿童、学龄期儿童中的患有病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1.1 婴儿期(0~1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在住院时的心理压力不是来自对疾病的顾虑,而是对改变的环境发生适应障碍。表现为烦躁、经常哭闹、不安及拒食等。
1.2 幼儿期(1~3岁)
此期患儿由于语言中枢发育不完善,表达出来的话语经常被误解,对医护人员尤其敏感。治疗手段在患儿看来是一种惩罚,多表现出缺乏安全感,对打针、吃药及检查有很强烈的恐惧和抗拒。
1.3 学龄前期(3~7岁)
该阶段患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对周围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有的患儿在心理上对医院有了阴影,生病后因为害怕而掩饰其不适感觉,表现出退缩或被强行就医对家人或医护人员有攻击行为。另外有些患儿表现出对家人更依赖,更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及呵护,如发脾气、找亲人、要回家等行为特征。
1.4 学龄期儿童(7~14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了他们人生的一个发展。系统化的教育让他们慢慢拥有了逻辑性的思维方式。患病的现实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及家长的期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产生了忧虑,容易激动甚至产生自卑等。另一方面,处于此期的儿童在自我意识上有了快速发展,导致有些患儿对医生的检查产生害羞的心理而不能好好配合。
2 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
在儿科,由于患儿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局限,其家属在医患间的沟通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2]。在我科,患儿家属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下。
2.1 焦虑和紧张
由于机体心理应激而伴随的心理感受。
①对医院的环境陌生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②病程较长,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患儿家长担心无力承受住院相关的费用。
2.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这两种感觉往往并存且互相影响。①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家属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并充满恐惧。②患儿家长不断询问患儿的病情状况、相关检查、治疗、愈合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主管医生的业务水平。③低年资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不足,与家属沟通时易出现过激言语和行为,使家属对护士丧失信任,缺乏安全感。
2.3 怀疑和不信任
心理上的怀疑是行为不信任的前奏[3]。
①病程较长的患儿家属,容易对治疗计划和用药效果产生怀疑。②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当患儿的预后不良或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时会之前的治疗方案,甚至引发纠纷。③家属对低年资护士的技术水平及专业知识产生怀疑,要求更换高年资护士来执行治疗性操作。
2.4 容忍
家属在患儿生病住院期间,由于内疚感而更加宠溺小孩,无底线纵容患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对其不适当行为也不加以制止教育。
3 患儿的心理护理
3.1 婴儿期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的患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有母亲陪护,以满足其对人体间接触和抚摸的需求。护士应该细心观察患儿的心理反应,找出原因并满足其要求。如患儿啼哭多是由于饥饿、疼痛、冷热或潮湿的刺激,可经常轻拍、抚摸、搂抱和摇晃患儿,使孩子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同时满足其生理需求。在执行治疗性操作如静脉穿刺时,应尽量安排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穿刺技术的护士来执行。
3.2 幼儿期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的患儿表现出偏执和敌对,护士在面对此阶段的患儿应该表现得更耐心,细心观察其躯体动作和目光表情以发现问题所在,尽可能解决患儿的需求。在临床操作中,争取得到患儿的信赖,逐渐改变敌对的心理状态,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或制造些特殊的声音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在做治疗性操作时,应比较固定地让一两个资历久的护士进行,做到“快、稳、准、好”,以减轻患儿的痛苦。
3.3 学龄前期的心理护理
此期的患儿多表现为焦虑和恐惧,年纪的增长及智力的发展令他们有了更多可以转移注意力的空间和方式。护士应同患儿建立起亲切的交流方式,尽量安排年纪相仿的患儿在一间病室,介绍同病室的患儿相识,在病情允许下可组织一些游戏,可以促进病友间的友谊并缓解患儿心中的焦虑。此期患儿的自我意识增强,护士在临床操作前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讲解治疗的必要性,操作时要尊重患儿,动作轻,熟练敏捷,经常询问患儿的感受并加以鼓励表扬,帮助患儿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
3.4 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的患儿一般开始了规律的学校生活,学习的知识让他们懂得了一定的道理,对打针吃药已经不再那么恐惧。护士应该主动向患儿介绍相关病情及治疗方向,取得其信任以便及时察觉患儿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引导,消除其顾虑。在病情允许下鼓励患儿每天定时学习,增强其自信。在进行各项检查或操作前,应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患儿的隐私和自尊。
4 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通过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其充分的协助配合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可以让患儿的身体尽早康复,又能得到家属的体谅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机率[4]。
4.1 对家属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护理
①患儿及家属完成入院手续后,护士应该尽快安排入院宣教,介绍医院环境及病区格局、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和医院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加速患者对入院宣教的掌握,可以促使患者减轻焦虑、消除陌生感、尽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环境,并以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5]。入院宣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帮助家属对疾病作大致的了解,以安抚家属紧张的情绪。
②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属,护士应及早发现并与家属多沟通,解释治疗的必要性,鼓励家属寻求亲友的帮助以克服困难,有医保的病人,尽量使用可以报销的药物和相关检查并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并告知主治医师家属出现的困难及情绪,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4.2 对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护理
①对于病程长但预后仍属乐观的患儿家属,护士可以使用鼓励性、积极暗示性语言解释病程长短与疾病的演变规律、个体耐药性等紧密相关,不可一蹴而就,尽量得到家属的理解并配合后续治疗。对于预后较差的患儿,护士应试着使用支持性和安慰性的语气,避免使用直接刺激、消极暗示性等伤害性语言,不能对病人病情妄加评论,加重家属心理负担。
②一般医生的治疗方案出来后会跟患儿家属沟通,护士可告诉家属对主治医师应有信心,告知家属治疗方案是经过医生集体讨论病例所得,医护人员正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③低年资护士相对缺乏经验,在与家属沟通时,应注意措词恰当、准确,具有针对性地将有关问题交代清楚,同时注意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根据家属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有效沟通,尽量解决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
4.3 对怀疑和不信任的心理护理
①慢性病或其他病情反复的患儿,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症状恢复情况,一旦病情有好转,应及时通知家属,可以稍缓解消极的情绪同时增强继续治疗的信心。此外,护士还要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各种原因,并向家长说明当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细心观察,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6]。
②为了避免药物达不到预期效果引发纠纷,医护人员在给患儿使用价格较昂贵的药物前,应先和家属沟通,了解其经济状况;另外,医护人员在给患儿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案时,应避免夸大疗效,解释治疗的效果具有个体差异,此外还受先天的健康状况、机体的敏感性、免疫系统功能、病程长短等影响,边治疗边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用药。当家属对前期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护士应该及时与家属沟通,解释前期的治疗目的及后续治疗的重要性,并讲明各个疗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让患儿家属重拾完成疗程的信心。
③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举止在护患关系中直接影响到服务意识的传递和接受[7]。而业务水平可以增强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故低年资护士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做任何护理操作前,应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向家属解释其方法、步骤、用途及必要性;对于一些侵袭性的治疗性操作应该让高年资护士进行,熟练的操作可以让患儿及家属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4.4 对容忍的心理护理
孩子生病,大人往往有一种补偿心理,在生病期间愿意帮孩子做一切事情。其实,父母不同的态度往往影响了孩子自己对待疾病的态度,也影响孩子今后在面对困难、逆境的人生态度。护士发现家属有过分娇纵患儿的行为时,应该加以制止。可以尝试当着家属的面适当使用暗示法,例如告诉患儿,“你现在得的是一个很小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样可以缓解患儿恐惧的情绪,还可以让家属掌握好孩子生病时自己应该采取的态度及分寸,而不是让患儿好了疾病添了心病。
5 讨论
临床上,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已经越来越备受重视。儿童与成人患者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阶段的小儿又有各不相同的心理特点[8],掌握这些规律,针对患儿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据观察和文献报道,家长与患儿的许多心理问题在表现形式上有大同,甚至互相影响,如恐惧感、悲哀感和焦虑感等,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他们的心理表现不完全一致[9]。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可以消除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存在的疑问,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意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10]。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其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对患儿要有强烈的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信心,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应该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还应熟悉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及表现,借助与患儿家属更直接的沟通方式、其与患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引导患儿在面对疾病时,能有积极而正面的心理反应,从而使护理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童,佟桂荣.儿科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J].2010,21(4):602.
[2] 王雪萍,张秀慧.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3(15):80.
[3] 再娜甫・克热木,吐尔逊娜依・司马义,穆福娜依・艾尔肯.儿科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2): 76-77.
[4] 徐丽红.浅谈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79.
[5] 唐红.如何做好新入院患者的入院宣教[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02.
[6] 孙丽君.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指导[J].临床护理,2007,45(18):123-124.
[7] 古建平.心理护理学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863.
[8] 赵晓丽,胡本红,曲凤娥,等.学好儿童心理 做好护理工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55.
安全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护理质量极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过程中,怎么样规范对儿科护理服务的行为,强化护理质量的意识,医护人员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保证在治疗及护理中安全为首,尽医护人员最大的努力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确保患者的安全[1]是护理人员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儿科急诊的患儿来讲,患儿的病情急、危,家属心切,就诊的时间较为集中,静脉输液作为急诊治疗中经常用到的治疗方式。在给小儿静脉输液时,穿刺时有很大难度的,用药的量较小等特点,短时间里大批量的输液,在护理上容易出现一些缺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儿科急诊科一共有医生10名,护士30名,儿科急诊科负责护理工作。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患儿男、女各有90例,0~5岁的有80例,5~10岁的有60例,>10岁的有40例。
1.2方法
1.2.1设置科学的操作流程 在儿科急诊处的一楼设置咨询台及挂号处,主要负责的工作有:核对患儿的病历本和输液处方以及药物单等等。根据患儿病情的轻重,安排输液的顺序和床位,并且对患儿进行编号,配药以后,由导诊护士来按编号的顺序一次呼叫患儿,将患儿带领到留观输液室逐个予以输液,注射后由护士护送患儿到各自的病床,医院的医患人员要做到各司其职,这样既可以节约患儿的时间,还可以有秩序的为患儿进行护理,形成具有程序化的服务流程。
1.2.2实行弹性排班制 儿科急诊留观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治疗的时间也较为集中,而每一位患儿的家属都希望能尽早的进行治疗,这样很容易导致单位时间内,医护人员忙乱,甚至还会正常护理人与患儿之间发生争执,依照儿科留观输液的统计分析[2],在上午8∶00~12∶00和晚上18∶00~21∶00是患儿留观输液的高峰期,根据这个统计,医院可以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在这两个时期内增加护理人员3~5名。这样可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1.2.3优化配药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配药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留观输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留观输液患儿较多,使用药剂的品种也很多,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配药室凌乱,配药台面产生拥挤情况,为了不免这种情况发生,医院可以改进药剂的摆放设施,设计各层药柜摆放药剂[3],这样设置既可以避免药品混放,又可以提高配药的速度,从而可以避免药剂配错。
除以上措施医院还应该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与素质培训;设置2名护士人员对留观患儿进行巡视, 若巡视到有病情况变化的患儿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每季考核的成绩与年度的考核成绩挂钩。
2结果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明显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儿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4]。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医院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设置科学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患儿的时间,有秩序的为患儿进行护理。同时,进一步缓解了护士工作的压力,还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水平。
3讨论
儿科的急诊留院的输液是极其繁琐细致的一项护理工作。它要求护理人员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优质的服务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才能够让患儿及其家属满意,从而减少护理工作上的缺陷,保证儿科急诊留院输液的安全。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安全护理的重要保证,因此护理人员就必须熟练的掌握护理的技能,提升安全护理的水平,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主动介绍病区的环境,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详细的解答,以满足各种疾病和各种患儿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护理工作中,仍然有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都必须引起极其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医院的操作规范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护理能力加以提升,医院还要对护理的资源进行科学统筹[5],从而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彻底地消除护理和患儿之间的矛盾关系。
参考文献:
[1]潘小燕,采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J].护理管理杂志,2013,4(1):57.
[2]陶艳,刘颖青,周荣慧,等.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J].哈尔滨医药,2012,2:29.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19
1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城市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往往是一个患儿就医有几个家人陪伴,导致儿科门诊就医及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加上孩子的吵闹声、家长的哄劝声、家长的反复询问,护士多次、反复的解释,造成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精神压力过大,影响正常的思维和操作的准确度,加上儿科急症多、季节性强,特别是中午和晚、夜间护理人员短缺,当护士沟通或工作不到位时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1.2医嘱及药房方面的因素: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医嘱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医生字体潦草且每个医生笔迹不同,药名的拉丁文书写不清晰、不规范,导致药房工作人员辨认困难甚至错误。二是现在新药多,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商品名,导致医生对新药的规格、每公斤体重的药物剂量不熟悉,药物剂量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加重不良反应。三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因目前新药的配伍禁忌对照表尚未公布,药物配伍无法核查,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可因两种药物混合后发生不良反应。还有一种情况是医生在开应该做皮试的药物时,在处方上面漏写了皮试两字,患儿家属在门诊药房取药时,药房工作人员未仔细核对将输液药物全部发出,患儿家长来到门诊输液,护士如果没有仔细核对和询问,极易在没有做皮试的情况下,给患儿注射了药物,如遇对该药物过敏的患儿会造成不良后果,引发医疗纠纷。
1.3护理管理及护士自身存在的问题:
1.3.1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儿科输液室内患儿及家属人员众多,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同音的较多,许多家长不说或说不好普通话、外地口音较重,有的患儿是爷爷、奶奶辈的带来就医,年纪大听力不好,加之护士在接诊时大多未说普通话,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核对姓名极容易出错。
1.3.2“三查七对” 不严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没有2人核对,凭感觉经验,错做药物皮试,轻者增加痛苦,重者致不良反应;皮试前询问过敏史,有的患儿及家属记不清或不理解含糊作答,如遇护士观察不仔细,致皮试或输液后发生反应。
1.3.3输液中巡视不及时观察不仔细:小儿疾病的特征是病情急、变化快、病情易发生反复,而患儿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觉或年龄小根本无法表达,护士在患儿给输液时,注意力通常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在耳后行头皮针静脉穿刺时易引起患儿呕吐窒息、屏气、发绀等现象,需要护士仔细的观察和及时的处理。年龄较小的患儿对注射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常常会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造成局部肿胀、淤血,一些对局部组织刺激较强的药物,特别是氯化钾可导致局部疼痛和组织坏死。
1.3.4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孩子生病,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此时在治疗中稍有不顺性急的患儿家长就会出言不逊。同时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
1.3.5健康宣教不到位:孩子天生好玩好动,致使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间完成整个输液过程,由于护理人员宣教工作不到位、家长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便会顺从孩子带其到室外走动或逗留,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情况发生如:一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光合作用下会使药物变性,发生输液反应;再者由于行走、牵拉原因易发生静脉输液的药物外渗肿胀,导致重新穿刺,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同时给患儿带来痛苦。最危险的是有可能出现回血、空气进入血管、药物污染等意外情况。还有部分家长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擅自调节输液滴数,加快输液速度,导致患儿不适、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心衰,肺水肿的不良反应。
1.3.6低年资护士增多:由于儿科护士精神和心理压力大、工作环境嘈杂工作量大,静脉针、头皮针穿刺要求高,年纪大点的护士体力和眼睛都不适合在儿科一线工作,儿科护士年轻、 低年资护士增多,她们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临床经验欠缺、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大部分家长对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就会有意见,护士若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耐心对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纠纷,同时增加护士心理压力。低年资护士,大多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还有的护士疏忽大意,在配药时查对不严格,药物剂量使用不准确、输液故障排除不及时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护理管理对策
2.1创造舒适、温馨的儿科输液室环境: 根据儿科特点和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并在装修时充分考虑儿童特点,在墙壁上设置一些儿童健康宣教知识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卡通画;增设垃圾桶及各种告示牌,可有效减少患儿家长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 配置沙发输液椅、小儿玩具车,在输液大厅安装电视机、DVD,播出健康教育的内容,中途穿插播出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动物世界或喜欢听的音乐、儿歌,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和恐惧感,使患儿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安全的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2.2规范输液流程强化查对制度:依托我院刚刚实行的信息化平台,在门诊全面推行了电子处方管理并配有合理用药软件,可以对医生医嘱的合理性、有无配伍禁忌进行电脑审核,医生医嘱开好后,经电脑审核通过后,完成了划价、取药过程后,电脑会直接将信息传送到输液室护士工作平台,可自动打印输液卡和输液巡视卡,自动生成输液编号,家长拿着编号在休息等候区等侯,当轮到该编号时,我们实行了反问式询问患儿姓名的方法:“您孩子叫什么名字啊?”护士和家长共同核对姓名外,还要核对编号是否一致,准确无误后才进一步治疗。我院实行信息化以来,药房的工作人员没有了因为医生字迹潦草而错发药的现象,我科也没有因姓名相同造成错用药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加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业务培训
2.3.1落实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和核对意识,提倡普通话服务,特别是针对家长是外地口音的,一定要说普通话。将“你做好了三查七对了吗?”用红色字体制作成警示卡,张贴在电脑桌前、治疗室、操作台墙面上。实行配药、输液、接瓶签名负责制。
2.3.2输液中加强巡视:输液卡做到“四签” 即:注射、半小时内巡视、换药、拔针签名,护理质控人员和护士长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与绩效奖金发放挂钩。护理巡回护士根据医嘱调节输液速度同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注意患儿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如发冷、心悸、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输液部位有无针头移位、局部肿胀、胶布脱落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保证输液的安全及顺利进行。
2.3.3注重健康教育工作: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宜教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 口头宣教:输液前向家长和大龄患儿进行简单、易懂的药物知识、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的宣教,特别强调输液时自行调节滴速及自行离开输液区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拔针时正确的按压方法,顺血管方向按压5―10分钟 ,按压过程中不要揉搓、不宜过紧;书面宣传:结合小儿疾病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定期、定时更换宣传栏;电视宣教:利用输液室墙壁上的大屏幕电视机滚动播放健康知识、小儿护理常识和技巧、体温表的使用和消毒、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中途穿插小儿喜欢的动画片及儿歌。
2.3.4提高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能力 :由于患儿家长都希望护士静脉穿刺时能“一针见血”, 导致儿科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应用心理学知识,护士在输液操作时采用鼓励表扬、赞美、倾听、触摸等多种支持方式,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建立平等友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患儿对护士的惧怕及陌生感,减少患儿哭闹时间,达到患儿主动配合的目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要敢于主动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必要时也可以请同班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缓解矛盾。
2.3.5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科内成立输液安全管理小组,有5位护士组成,包括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才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应急预案、静脉输液流程、各类药物的相关知识,惊厥、过敏性休克和心肺复苏的抢救程序,护士长经常对护士进行口头提问及操作演示。定期组织全科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护士,学习穿刺技能,从穿刺前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选择静脉、消毒、穿刺时的进针角度及固定方法,穿刺后的护理观察及交代家长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等。
2.3.6实行弹性排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儿童输液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夏秋季节补液高峰在早晚,冬春季节补液高峰在中午,护士长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季节性、时段忙闲弹性排班,加强早晚、中午及节假日的护理人员,及时修订各班岗位职责,同时在人员和班次安排上充分考虑新老护士搭配,这样既能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又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3小结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特点是患者多、小儿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工作环境嘈杂、患儿不能表达或表达能力差,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使得护理风险系数高。在儿科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院改进了输液室环境、实行信息化自动打印编号,按照编号与姓名双查对输液、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做好家长健康教育,实行弹性排班、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降低了输液安全隐患,保证了输液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和患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41-01
儿科门诊常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而此种给药方式属于侵入性操作,有引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而输液过程又受到操作者水平及素质、患儿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共同影响[1]。基于输液风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风险护理服务是保障输液安全和疗效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月输液患儿共100例(研究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2.8±0.4)岁,其中6个月~3岁51例(51%)、4~6岁35例(35%)、7~12岁14例(14%)。另选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共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年龄(2.7±0.7)岁,其中6个月~3岁50例(50%)、4~6岁37例(37%)、7~12岁13例(13%)。2组患儿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①患儿自身因素。患儿尚处于发育阶段、体质弱、免疫力较弱,对操作及用药要求更高;且不同患儿体质有所差别,可能在同等操作、同样用药方案下有少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一些患儿病情多变,如不及时调整输液方案,可能出现意外。②用药因素。随着输液量上升,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盲目使用新特药、中成药、抗生素,都可能因配伍禁忌掌握不全面或其他用药原因引发意外。③环境因素。空间狭小、人员流动性大、座椅少而不舒适、温度不适宜,会影响输液效果,高峰期难以实施空气消毒,容易引发交叉感染。④护士素质及技术水平。部分护士因工作繁琐而没有注意服务态度、沟通不充分,病情分析和判断能力不足、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未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容易引发意外、与家属冲突。
1.2.2个性化风险护理
掌握药品适应证。医护人员应在深入分析适应证的基础上确定药物种类及用法用量,设定安全滴速,护士细心进行输液过程巡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操作及沟通技术培训。安排护士接受系统的护理培训,提高操作熟练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学会输液过程观察病情和巡视输液情况;建立亲情式护患关系,以简洁、易懂、耐心的语言鼓励患儿、与家长交流,与患儿交流时配合抚摸等肢体语言,起到更好的安抚作用,引导患儿和家长配合操作、降低患儿敏感度。
改善输液环境。借鉴成功的门诊管理经验、征求医护人员及家长意见,调整输液室布局,加大空间、增加座椅数量、合理分区、提高舒适度,维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空气流通,定时消毒。另外,提供纸杯、饮用水、卫生纸等,提高舒适度。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护理意外、护患纠纷情况。
患儿治疗完毕后为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2],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73例、满意27例,总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P
表1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护理意外与护患纠纷
对照组门诊输液患儿护理意外8例(8.0%)、护患纠纷5例(5.0%),研究组未发生护理意外和护患纠纷(0%),护理意外及护患纠纷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质量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护士操作水平及综合素质、患儿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因素[3]。对待此种问题应齐抓共管,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操作水平,熟练操作、一次穿刺成功,并通过沟通培训学会高效、亲切与患儿、家属沟通,站在家长和患儿的角度想问题,发自内心地关怀患儿、体谅家长,引导患儿和家长配合护理操作[4]。另外,还要改善输液环境,调整布局以使环境更温馨、更宽松、更有序、更整洁,方便护士巡视和清洁消毒。
研究表明[5],个性化风险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避免护理意外和护患纠纷,此种护理模式的采用可以保障输液安全、预防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输液患儿的输液风险因素,予以个性化风险护理,结果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P
参考文献
[1]杨辉,李婵,赵璎,等.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细微服务理念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19.
[2]王凯.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261-1262.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85-02
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血管细,而且患儿又有哭闹、易动、不配合等特点,又由于患儿有病时,家长心情急躁等影响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所以做好儿童患者的静脉护理工作,对杜绝医疗纠纷隐患,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09年1~12月静脉输液的患者,1~7岁的呼吸系统基本的患者3 500例,其中男患儿2 100例,女患儿1 400例,根据小儿的血管特点,为患儿均选择5.5号头皮针。
1.2 护理
1.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做好查对工作,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保证输液安全。输液时护士应认真询问有无过敏史,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仔细交代注意事项,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加强巡视,纠正输液过程中很少观察甚至不观察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输液情况,输液反应,输液故障及变化等。
1.2.2 心理护理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要,维护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待人亲切,对患者家属的要求和渴望持肯定态度,给予积极热情的服务,使患者家属有一种安全感,在第一印象中开始信任医院及医务人员。
理解体谅患儿家属的心理,善于做解释工作,一方面要主动,有爱心,做好解释工作,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另一方面有虚心的态度,自我检讨存在的问题,并诚恳向患儿家属说明。对患儿要一视同仁,时间允许,就向他们介绍输液门诊的环境,向患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排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1.2.3加强对输液室护士的素质要求儿科门诊患者较多,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穿刺技术水平要高,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努力提高操作水平,输液室应选派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喜欢儿童,尊重患者,给人以亲切感的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处理输液中的针头滑脱、药液外漏等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液体输入过快,防止肺水肿、心衰的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较多的特点,这就要求护士的穿刺水平要高,要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要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的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减少重复穿刺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对一次不能穿刺成功者要多安慰患者,做好患者家长的工作,并安置好患儿的输液,调好输液速度。平时提高操作水平,多学习输液的新知识、新技术,获取和掌握新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使患儿及家属真正满意。
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勤巡视、细观察,如患儿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提示患儿对药物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视情况轻重给予抗过敏处理。由于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出现输液反应时,患儿不能及时表达,所以在输液中,若发现患儿出现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应考虑为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1.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适应新形式,满足患者需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使用易过敏的药品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做药物过敏试验,认真观察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开始时速度宜慢,无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加快速度,以免发生输液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满足患儿的需求,减少患儿家长的担心,提高护理质量。
1.2.5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门诊输液室对患者来说,既是接受治疗的地方,也是休息的地方,室内应备有抢救药品及物品。
2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在医院和科室多次护士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达95%以上。
3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儿科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研究,找出相应对策,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儿科患者的输液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的工作,有待于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丽敏.浅谈门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06,27(12):1583-1584.
[2]史慧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2):2051-2052.
[3]黄瑞玉,王璐.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1):89.
[4]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86-87.
患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随着医疗市场的日益成熟,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和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提高,使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医院服务的对象中儿童是一些特殊的人群,所以我们更应该对病人实施优质的护理,让病人和家长满意。儿科是医院的主要窗口之一,如何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和家长满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0 年4 月~2011 年4 月小儿静脉输液的15 起护理投诉,其中静脉穿刺技术的投诉有5 起,占26.47%。服务态度的投诉有4 起,占23.53%。补液外渗的投诉有2 起,占17.65%。其它有4 起,包括输液流程不统一、盐水架坏、电脑故障、不规范操作等,占32.35%。
2 原因分析
2.1 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
部分患儿静脉暴露不清楚,血管不充盈,静脉穿刺时患儿无配合意识,增加了穿刺难度。一些低年资护士,更是缺乏临床经验,没有完全掌握小儿头皮特点和穿刺技术。
2.2 服务意识淡漠、缺乏沟通技巧
护士在为病人静脉注射时与病人交流较少,当家长对护理操作表示有疑义时,护士解释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执行操作时没有与家长介绍静脉输液的有关注意事项,没有指导家长如何固定及观察穿刺部位,当患者发生补液外渗时也没有与家长做好解释,个别护士还会责怪家长没有固定好穿刺部位。
2.3 家长对静脉外渗缺乏认识
家长不是专业人士,对静脉穿刺术缺乏认识,当发现补液外渗时会特别紧张,担心会给孩子留下后遗症。
2.4 社会现状
2.4.1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特别关爱自己的孩子。
静脉注射时有的家长会用命令的口气要求护士静脉注射一针见血,有的家长甚至会用威胁的语句,这样对护士的操作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原本能打进的静脉由于护士紧张而失败。
2.4.2 孩子生病,家长都会带他们到医院专科就诊,医院里儿童就诊人数持高不下,孩子就诊、等候输液的时间也较长,本来孩子生病家长心理就着急,就诊、输液又等了较长时间,最后输液时还没有一针见血,此时家长的忍耐度到了极限,就会需要发泄。
2.5 护士工作环境差,超负荷工作
按照护理常规,为一位病人输液需要15 分钟计算,而为一位儿童静脉输液可能不止15 分钟,可能是25 分钟,甚至30 分钟,整个静脉穿刺过程护士都沉浸在哭闹声中,时间长了,护士的工作状态也就会相应减弱。
3 预防
3.1 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
对新进护士及行静脉穿刺技术的差的护士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考核力度,在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和点评,帮助护士提高穿刺技术。
3.2 提高服务意识、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
护士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和家长,与患儿和家长交谈,以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向家长解释小儿静脉特点、穿刺难度及穿刺后的注意事项。穿刺失败时,不可过分抱怨小儿血管不好,切忌与家长争吵。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道歉,并及时关心患儿,大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友善沟通中能够谅解。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加强医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主动为患儿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换取家长的放心,提倡微笑服务,对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3.3 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巡视
制作健康宣教小册子和健康宣教栏,对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解释。落实静脉输液巡视规范化管理,加强静脉输液巡视工作的系统性,对静脉输液患者按时巡视,及时处理输液中发生的问题。
3.4 保持治疗室输液秩序有序
在输液室门口增设一位护士,指引病人到相应床位上等候,有效维持输液秩序,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4 小结
要提高儿科输液的护理质量,减少投诉率,首先要具备一支静脉穿刺技术和服务质量过硬的护理队伍,其次也要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现在护士的工作量大,护士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同时又要微笑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护士面临身心两方面的压力,要减少护理投诉,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有合理的护理编制,使护士保持健康的身心,只有这样护士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189-04
The study of establish training base about pediatric surgery operative specialist nurse
LANG Rongrong
Operation Room, Tianjin Children@s Hospital,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pediatric operating room specialist training,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type. Propose the importance of operating room specialist nurse training.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linic surgical departments further division, pediatric operation specialist nursing is required to be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Nursing cooper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rocess during the operation. It is a key step to complete operation cooperation smoothly with good command of specialist knowledge and well known with the surgical process. Therefore the professional team cultivation and establishment is very important during this process, especially in pediatric surgery nursing, which cooperated with training.
[Key words] Pediatric surgery; Nurse; Operation room; Safety; Specialist training base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开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全社要求整体提高医疗质量,细化医疗服务项目,与之相适应的是临床手术科室逐步从综合手术科室向细化的专科手术科室分化的趋势[1]。目前国内各大儿童专科医院逐步将小儿外科专业进行扁平化改造,进一步成立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新生儿外科、心脏外科、整形外科、胸外科等十几个亚专科科室,外科各专业的专科化设立要求手术室护理专业化的需求应与之相适应。目前来看,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推进手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是对手术室专科手术护理配合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将来临床手术护理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出路[2]。日前卫生计生委提出我国培养专科护士的背景和意义在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促使护理人员在专业发展方面期望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目标;二是减少护理相关的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和家庭护理、专科护士门诊,减少住院治疗,降低医疗费用,以较低的成本获取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3]。条例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护理人员在专业发展方面期望更高的目标,这也是专业化护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为符合卫生计生委倡导的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各地区纷纷建立专业化护士培训制度[4]。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将为各级医院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并以此大力推动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5]。因此,这项工作推广势必会提高我国的专科化护理水平,在护理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我国尚没有成立小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多数手术室护理人员选择在成人医院完成手术专科护理培训工作,这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儿外科手术专科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可以改进手术安全性,提高患儿的诊治护理质量;在我国目前的临床医疗工作状况下,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成立小儿外科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更显出其重要性。通过这些年参与小儿外科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小儿外科手术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 手术护理配合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儿童医院的状况是大专科、小综合医院,每家儿童医院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手术室是综合性现代化手术室,涉及和服务的临床手术科室较多,外科部设立10几个科室,还有ENT,眼科,口腔科,皮肤科等都需要手术间来完成日常手术工作和急诊手术。再有手术中心下属的内镜中心承担肠镜、支气管镜和胃镜手术,手术配合护士应具有相应的内镜消毒技术和内镜设备调试技术,手术所涉及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逐步开展,精密仪器增多,分科较细且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传统手术方式是通科配合,护士不固定专业组,随意配合各科手术,护士全而不精,专科配合不熟练,容易影响手术质量[6]。近年来,各个手术相关科室开展新手术种类比较多,目前我国已有综合医院的小儿外科广泛开展da Vinci机器人手术的报道,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更多的机器人手术器械将进入中国各大儿童医学中心,精密仪器的管理、维护以及保养,纷纷提出是否可以配备专科护士配合手术以及手术相关器械的准备工作。某些临床科室主任在进行复杂手术前点名要求某位护士来参加其手术配合工作,这些日常的工作需求,要求医务人员改变传统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这些临床日益增长的需求[7]。众所周知,手术配合顺利,手术团队各级医务人员心情舒畅,手术完成好,时间短,效果好,势必给患儿减轻围术期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这也是全社会的普遍要求[8]。在这个前提下,提出专科护士培训的必要性;固定专业护士,固定手术台,这样模式的推广也有助于已经固定专业的专科护士的学习和进步。从目前天津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护士参加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以来,可以看到学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基础知识水平和临床专业技能水平,手术配合更趋于智能化,人性化,这是参加专科培训的优势所在[9]。同时,也看到参加成人大外科的专科培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培训设立教学科目涉及到儿外科专科知识缺乏,尤其是在儿童医院出来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其小儿外科专科特点突显其特殊性;参加成人医院的普通外科专科培训,其儿外专科知识提高不足,她们需要更符合专科知识的儿外科基地手术专科培训,这样的培训才更符合儿科临床一线需求。诚然,专科护士的成长需要时间,除了本专业的知识的积累外,其专业特长形成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专业的高级手术护理配合者[10]。
2 儿外科护理专科化成立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经济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医疗上的投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还是相对较低。重视妇幼保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这也与目前提倡的重视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的基本国策相吻合。建国初期从零开始,各省市先后都建立了综合性儿童医院,并且通过儿科医疗系的教育制度集中培养儿科人才,充实了各个儿童医院的各专业。目前我国设置儿童医院的地区很多,除去、海南外,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儿童医院,有的省市不止一家儿童医院,在国内达到一定规模的儿童医疗单位已有60多家,都有培养小儿外科专科医生的能力。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儿外科专科护理配合没有成立与之相配套的培训体系,儿外科手术专科护士的培养目前仍挂靠在成人医院外科进行培训工作,而没有一个专门面对儿科手术护士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日常工作中,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主要是护理部独立培训,手术室R祷な砍ぃ专科组长,高年资护士组成的培训小组对新入科的护士进行入科后的护理配合培训;而内容一般采用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操作示范等培训模式;但是护士长的专科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专科化程度不高,难以全面剖析专科手术特点及配合原则,而不能有效地提高手术专科护士的护理配合实践活动。而随着外科手术专科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专科护士配合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儿外科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特点,要求开展专科护士培训之路势在必行[1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各专业组的治疗水平逐步提高,要求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应该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相适应。建立小儿外科护士培训基地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小儿外科手术的特殊性和珍贵性,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以及目前的部分家庭可以有二孩的政策出台,儿科手术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需保证手术不可以有丝毫的怠慢和闪失。因此,借鉴国外专科培训的经验[12],将实施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设立在有培训能力的儿童专科医院内进行,这些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小儿外科围手术期安全性非常重要,希望各主管部门给与极大关注。
3 呼吁成立小儿外科护理培训基地
目前儿科医生较为匮乏,儿科医院建设投入不多,儿科医护工作环境差,许多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愿意选择儿科专业进行工作,而对于儿科医务工作者社会要求高的现状是我国的特殊国情[13]。既然政策方面已逐步体现出重视儿科事业的发展,应该提出建立儿外科专科护理培训基地的重要性,并希望尽快付诸行动,成立儿外科护理培训基地[14]。目前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都是围绕成人医院的护士培训体系制订的[15]。所有的专科护士培训计划都是按照成人外科的需求进行规划和授课的,日前提出的外科专科护理培训大纲,这份培训大纲是为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16]。大纲中在手术配合和护理操作技术方面提出基本目标要求如下:手术常用无菌技术;手术安置原则、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常见手术麻醉配合;微创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的配合技术;手术中器械、物品的清点核对;手术标本处理;手术患者抢救配合技术;麻醉后恢复护理;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但缺乏相应的小儿外科相关专业的护理培训大纲,培训目标以及培训要求;小儿外科相关手术有其特点,与成人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配合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建立相应的小儿外科手术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要求势在必行。小儿外科与小儿内科的分工如同成人内科和成人外科分工一样,应该同属于二级学科,都有独立的专科培训体系,尤其是新毕业的护士更应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后方可进入儿科工作[17]。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儿科专科护士的培养标准中,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内容与要求,轮转科室到参考文献都没有涉及到小儿外科的专科护理培训内容[18]。可以设想在成人外科培训3年的并获得执照的医疗护理人员在基层医院进行小儿外科的医疗和护理工作是对3亿儿童极大地不负责任。因此,成立小儿外科的专科护理培训基地,为儿童医院培养更多的专科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广大患儿,具有重要意义。
4 关于小儿外科专科护理培训内容的思考
小儿外科目前国内已经成立培训基地,作为小儿外科培训基地,直接接受医学院毕业生,独立开展小儿外科专科培训;有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儿科医院也应设立儿外专业护理专科培训,接受专科护士的培训计划。也应该有专门的大纲和要求,作为小儿外科手术护理专科培训内容应与小儿外科相关疾病进行修订并制订出符合小儿外科特点的手术护理培训内容[19]。具体手术专业护理培训内容要求如下:
4.1 专业授课
包括小儿外科疾病的介绍,常规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合并症的介绍;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手术护理配合和更好的辅助医生完成手术非常必要[20]。其他方面知识培训应包括小儿常规手术的消毒范围以及铺巾方式,各种手术的配合技术,物品的准备和特殊要求,腔镜手术的准备和配合要点,腔镜设备一般故障排除,腔镜器械的清洗,保养方法。本专业最新发展状况和动态,人体相关的解剖学及病理学知识。
4.2 操作技能培训
小儿外科有其特点,包括胆道闭锁手术,闭锁手术,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尿道下裂手术,肾盂积水手术,食道闭锁手术,先心病手术,脊髓拴系手术,癫痫病灶切除手术以及食道裂孔疝手术都是非常专科的手术,其围术期管理有其独到之处,无论是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成人手术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这样的专科技能培训非常必要。另外还有专科特殊的摆放,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与配合及规范化培训,正规的手术配合示范,建议设立专科专人进行培训[21]。
4.3 特殊器械准备使用常识
小儿外科特殊手术配有非常专科的器械;例如胆道探子,细小的瘘管探子,特殊的拉钩,扩张器,电刺激仪,脑积水引流管,特殊的直角钳,4 mm以及更细的腹腔镜操作器械,随着经脐单孔腹腔镜操作的临床广泛应用,对于专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提前调试手术所需器材以及术中配合的精准性。每个手术的需求不同,因此要求手术准备时应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避免手术过程中寻找器械造成不必要的等候时间。特殊器械的保养和使用基本知识讲座,特殊物品的使用,邀请各个器械和缝线厂家来院进行讲座,增加专业知识[22]。
4.4 临床医生参与授课,加强与手术医生交流沟通
安排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参与授课,讲解各专科手术特点和注意事项。在专科基地培训过程中,若遇到特殊手术或有特点的手术,应在结束后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评,提出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关键步骤和关键器械的使用,避免下次手术出现同样不愉快的问题[23]。
5 小结
小儿外科手术室专业护理培训工作旨在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建立手术室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对于年轻护士的成长过程非常必要[24]。从目前的专科培训过程中已经得到益处,临床上提倡专科化培训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手术室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了转化人员专职化,工作流程科学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专科护士培训小组针对护士的基本情况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对专科护士进行标准化培训,使护士掌握全面的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成立专科培训小组形式使医护之间配合相对固定,专科护士对本专科的手术方式、特点、医生的习惯和特殊要求也更为熟悉,尤其是儿科疾病的讲解更符合小儿外科专业的特点。手术护士都在成人医院进行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参观和学习的手术都是成人常见的手术,例如胃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甲状腺癌、乳腺癌手术等,这些手术在儿童医院缀跏强床坏降模许多手术方法和手术配合回到儿童医院都无法套搬,也无法复制。但是护士专科化培训本身还是有其优势所在,专科化培训可以在某些层面上进行交流,开阔视野,提高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每个人的讲评工作给每个培训人员增加信心,更好的投入到将来的工作中[25]。参加专科培训计划调动了每个学员的积极性,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也全面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将专科护理效应最优化,使专科手术配合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26]。实际上,成人外科短期培训+ 小儿外科的专科化培训,这种多渠道的专科培训计划同样有助于小儿外科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更有助于提高儿外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保证患儿围术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兰宝惠.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现状[J].天津护理,2014, 22(1):87-88.
[2] 戴红霞,林爱贞,刘新莲.国内、外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415-418.
[3] 尤黎明.对中国模式的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1-23.
[4] 李华,竞慧根,钟华荪.专科护士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69-71.
[5] Freed GL,Moran LM,Dunham KM,et al. Capacity of and demand for pediatric nurse practitioner educational programs:a missing piece of the workforce puzzle [J]. J Prof Nurs.2015,31(4):311-317.
[6] 吴岚,刘春英.手术室实行相对专科化管理的体会[J].天津护理,2007,15(2):109-110.
[7] 袁建红,陆云,王艳.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力的培养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1729-1730.
[8] 丁玉辉,饶红,朱翠容.手术室专科护士分组培训体会[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3):326-328.
[9] 李亚洁.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1.
[10] 张冰,孙敏,易昌华.小儿外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89-90.
[11] 刘洪坤,王书强,刘洪华.手术室护理定位和规范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C):73-74.
[12] Panella JJ. Preoperative care of children:strategies from a child life perspective [J]. AORN J,2016,104(1): 11-22.
[13] 吴欣娟,曹品,贺茜.培育专科护理队伍加速护理学科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8-10.
[14] 郑琼,胡丽君.小儿外科护理人员系统岗位培训及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2,12(1):67-69.
[15] 吴菊芬,华皎,谢晓颖,等.多元化培训路径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8-29.
[16]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5-8.
[17]徐月娥,钟伟娥,曹玉可,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在手术室新毕业护士培训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9-71.
[18]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2-864.
[19] Calisti A,Mazzoni G,Flocca G,et al. Promoting major pediatric surgical care in a low-income country:a 4-year experience in Eritrea [J]. World J Surg,2011,35(4):760-766.
[20] 马运苗,李安玲,赵惠敏.国内外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5,9(3),1029-1031.
[21] James HE,MacGregor TL,Postiethwait RA,et al. Advanced registered nurse practitioners and physician assistants in the practice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a clinical report [J]. Pediatr Neurosurg,2011,47(5):359-363.
[22] Norton EK,Micheli AJ,Gedney J,et al. A nurse-led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collaborative count policy [J]. AORN J,2012,95(2):222-227.
[23] 潘丽芬,谭淑芬,梁安靖.应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提高骨科忽视的实践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93-196.
[24] Klingbeil C,Schiffman RF,Ziebert C,et al. Transition of experienced and new graduate nurses to pediatric hospital [J]. J Nurses Prof Dev,2016,32(4):198-20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8-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1]。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临时观察输液已成为一项必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儿科患者来说,门诊输液既经济又方便,一般治疗均可采取门诊输液,这样就缩短了患儿在院时间,减少了陌生的医疗环境带给患儿的恐惧、害怕,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在医院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2]。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我院护理管理中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区域设在儿科病房的一端,接受6个月~14周岁患儿,病情为轻症或疾病恢复期,一般输液天数3d,无效或中途病情加重者改收住院治疗。平均每天输液30~60人次。
2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评估
2.1 就医环境
2.1.1 儿科患者特点 儿科留观患者多。一个患儿来院就诊,通常有2~3个陪伴,成倍人员的增加,使原本狭小的留观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2.1.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不合理。看病、缴费、取药、输液往返路程长,等候时间长,耽误时间多,给病人带来极大地不便,导致家属抱怨。
2.1.3 保洁工作 由于患者的年龄层次较低,以婴幼儿为主,随地大小便时有发生,保洁工作难以维持。
2.2 静脉输液
2.2.1 查对制度 儿科门诊输液患者密度大,同名、同姓、姓名字音相近较多,容易出现错误应答[3],护士一般采用正向查对方式,容易造成错误用药。
2.2.2 输液计划书写不规范 字迹潦草,病人姓名、药名、剂量难以辨认,护士凭经验工作,容易导致用药错误。
2.2.3 巡视不及时 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病情变化快,护士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2.3 人员方面
2.3.1 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护理队伍不断增加新人,新护士经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能力、操作技能、沟通协调、应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儿科护士培训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经过1~2年才能基本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员结构年青化,未建立合理地人才梯队结构。
2.3.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护士既要承担繁重的住院病人治疗护理任务,又要完成门诊病人的输液工作,无明确分工。
2.3.3 协调沟通 儿科门诊输液工作量大,人员集中,工作忙闲不均。患儿不同于健康人,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下排队等候易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愤怒等负性情绪,对身心极为不利[4].而护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患儿的心理感受,往往不能给予耐心地解释,从而导致护患纠纷。
2.3.4 法律意识淡漠 门诊输液患者来源复杂,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护理人员不可能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详细完整地护理记录,一旦发生纠纷,缺乏有力的证据。
2.3.5 操作技能 患儿大多为独生子,一旦孩子生病,有的家长六神无主。儿科护士都是在家长急切的眼神下进行操作,心理压力较大。若穿刺技术水平不高加上患儿的不配合,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败,进而引起家属的不满意。
3 儿科门诊输液中护理风险的组织管理
3.1 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在护理部指导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业务骨干担任相关项目责任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三基培训考核、健康教育等。
3.2 各相关项目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并加强督查。
3.3合理安排工作 每天安排指定人员负责门诊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
4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4.1.1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各班工作量,弹性排班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虽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操作,但涉及的人员、物品、环节多。根据门诊患者特点,9:00~11:00为患儿输液的高峰段,学龄期儿童家长为不耽误孩子的学习,选择放学后带孩子来院输液治疗,17:00~21:00时间段也是一个小高峰。根据上述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在两个时间高峰段安排一个辅助班,注意年龄和技术的搭配,在保证护理人员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在患儿治疗的高峰期,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缩短患儿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1.2 优化服务流程,营造适合小儿输液的环境 为了使患儿对输液环境感到亲切,输液区墙面贴上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卡通壁画,以及健康宣传科普知识,便于家长在就诊的同时接触到一些育儿知识。保洁员要随时保持输液环境的整洁。护理工作采用流水式的工作流程,将输液患儿的整个输液过程分解,由登记、查对、转抄、配药、输液、观察、巡视到拔针完成输液治疗几个环节组成,其中,每个环节由专人负责,相对固定,避免了护士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的情况发生。
4.1.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由于门诊输液患者和家属混杂,查对工作尤为重要。除了认真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输液执行单外,护士核对患者姓名还应进行双向核对,即在称呼患者姓名并核对腕带后由患者自述姓名,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4.1.4 加强输液巡视,落实告知制度 输液前,认真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并告知患儿及家长相关注意事项;输液时,向患者强调随意调节滴数易发生不良反应;加强输液巡视,认真观察患儿反应、穿刺部位有无外渗、滴数是否合适,每小时在输液计划上进行记录1次;输液结束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并告知下次复诊时间,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将输液计划保留7d备查。
4.1.5 加强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增进护患关系的过程。护士可利用患者等待皮试结果、输液巡视等空隙时间,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用药目的、日常护理等,并详细讲解门诊就诊时间、程序及相关事项,消除患者不满。还可利用宣传栏,根据不同季节的发病特点,制作疾病宣传教育知识及各种保健小常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务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 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儿科门诊输液护士除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儿科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和咨询工作能力,科室每月组织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促进护理人员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4.3 强化安全意识,完善护理风险预警机制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需完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应急预案、意外紧急状态时护理应急预案、特殊事件报告制度,避免护理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慌乱。管理小组各项目责任人随时检查并记录工作中各项目存在的隐患,每月由组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根据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在我国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抢救治疗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基于小儿各方面的发育尚未完善,并且儿科急诊具有发病急、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因而输液疗法逐渐成为了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但由于小儿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对小儿进行静脉输液的难度相当大。那么在对小儿输液护理中,除了要做好一般的输液护理外,还要根据其特性做好相应的特殊护理[2]。因此,本研究将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科急诊输液效果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需进行输液的急诊患儿共2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17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以协助本研究的开展。
1.1.2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儿男77例,女51例,年龄介于1-11岁不等,平均年龄(3.9±1.1)岁,经医生诊断后均需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发烧患儿47例,腹痛患儿33例,腹泻患儿30例,外伤患儿18例;而对照组患儿男71例,女46例,年龄介于2-13岁不等,平均年龄(4.1±1.5)岁,经医生诊断后同样需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发烧患儿45例,腹痛患儿30例,腹泻患儿27例,外伤患儿15例。另外,观察组受调查家属共135例,其中男36例,女99例,年龄介于25-36岁不等,平均年龄(29.3±3.5)岁;而对照组受调查家属共123例,其中男30例,女93例,年龄介于26-38岁不等,平均年龄(29.5±4.2)岁。可见两组患儿及其陪同看病家属在相关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者仅按照医嘱及相关规定对患儿进行接诊、输液及一般照料;而观察组急诊患儿则由我院专业的护理人员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措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3]:①当患儿进入急诊室后,护理者需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其家属,并且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交代病情的情况以及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患儿相应的安抚工作,有效缓解其焦虑感和紧张感。对于家属的询问,护理者还需要迅速反应,以使患儿及家属对输液产生信任感;②在进行输液时,首先需要为患儿营造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进行输液,并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疑虑。护理者在进行输液前还需要再三核对患儿的相关信息,采用熟练的穿刺技术帮助患儿调整合适的,待穿刺成功后,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输液渗漏,并经常对其进行巡视,以表示对患儿的关心,让人感觉更有亲近感;③在患儿输液结束后,需要有效指导家属甚至帮助患儿进行适当的按压止血,并以言语对其配合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护理者还需要认真细致的告知患儿及家属回家后的饮食康复相关知识,提醒其进行定期复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自疗意识,这对患儿的康复和今后的生活均具有积极的作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输液穿刺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1.2.2 评定方法
本研究对输液穿刺2次或者以上者视为重复穿刺;另外,患儿家属对输液满意度的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最后由相关护理人员汇总分析,共设置10个相关问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介于90-100分视为满意,介于75-89分视为良好,介于60-74分视为一般,小于60分视为差。总满意率=满意+良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输液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6.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4%,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7,P
表1 两组输液穿刺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重复穿刺率
观察组 128 123/96.09 5/3.91
对照组 117 94/80.34 23/19.66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临床满意度高达97.7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2%,两组间差异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χ2=9.845,P
表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总满意(例/%)
观察组 135 89 43 3 0 132/97.78
对照组 123 49 60 9 5 109/88.62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科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小儿的急诊输液护理等难度较大的处理方法,其不仅要求合理的治疗,更需要的是较好的输液环境和精神关怀[4]。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忽略了患儿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则旨在从身心两方面为患儿消除后顾之忧,某些时候,细心的关心和爱护甚至比治疗的过程更加重要[5]。因此,本研究采用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输液患儿及其家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法能显著提高儿科急诊输液的穿刺成功率,并且患儿家属的临床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东颖,谢鸿,何永莲.护理干预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69-72.
[2]何水芬.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0,48(29):60-61.
1.1 心理护理要在手术前开始。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他们对手术缺乏熟悉,较大的患儿可能有紧张、焦虑,甚至惧怕。较小的患儿也可受其家属的影响表现烦躁、哭闹不安。因此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医学知识,讲解手术麻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取得患儿的理解,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惧怕感、绝望感,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治疗。要向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病人,鼓励安慰患儿及其家属,保证术前晚上有充足的睡眠,如放轻松的音乐,寻找开心的话题等。
1.2 手术当日了解患儿体温、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禁食及术前用药落实情况等。告知家长术前禁食时间及重要性,通常禁食4~8小时。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内空虚,以预防麻醉中呕吐、返流和误吸。6个月以内婴儿,麻醉前6h停止进牛奶及食物,麻醉前2h还可进糖水或果汁〔清液〕。6~36个月小儿麻醉前6h,36月以上的小儿,麻醉前8h停止进牛奶或食物,麻醉前3h可进清液。如手术推迟,患儿应静脉补液。
2 观察
全麻清醒前,应有专人看护。在全麻完全清醒前注重监护生命体征、循环、神志的变化。应保证氧气的供给,连接监护仪的各条导线,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开放静脉,监测肛温、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听取麻醉师介绍术中情况。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清醒,应密切监护[2]。
2.1 预防意外损伤全麻清醒期常出现躁动、意识不清、幻觉等表现。患儿常会不自觉地拔除氧气导管、静脉点滴等。因此应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双手进行功能位的固定,一旦躁动发生,应明确原因,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3]。
2.2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2.1 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接气囊给氧。在未拔除气管插管前,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牢固,患儿须安静,以防止患儿因躁动导致气管插管脱出。也应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氧气的供给。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2.2 手术后未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应使其平卧,肩下垫一肩垫,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保证气道开放,防止因舌后坠引起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以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卧位。
2.2.3 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注重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耗氧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激素类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3 呕吐的观察及护理 一旦患儿有恶心、呃逆等表现时,应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抽吸胃液,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
2.4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术中暴露过久,低温麻醉等可使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应注重保暖,并逐步复温,在复温的过程中防止烫伤,同时注重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的发生。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也有一些患儿麻醉后受药物的影响出现高热的表现,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尤其注重头部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2.5 术后往往对小儿疼痛估计不足,术后疼痛未得到合理治疗,研究发现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应激反应。小儿镇痛避免肌注用药,塞药对乙酰氨基酚30mg/kg。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强,要重视呼吸抑制副作用。应用麻醉性镇痛药不能再用其他镇痛镇静药。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并用氧饱和度监测,有嗜睡,呼之不应,呼吸抑制应立即呼叫医师,及时处理。
3 讨论
全麻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其麻醉方式是利用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整个抑制过程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且无后遗症[4]在全麻清醒期护士密切的监护能预见一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使得患儿顺利度过全麻清醒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镰田ミッ子,陈淑英主编.新编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30-831
[2]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