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10: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认识新能源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因此可以称新能源为非常规能源。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在技术应用上已经比较成熟了,并且现在已经被大规模的使用了;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等,都是在新技术基础之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量。不过也有将核能列入常规能源的,因为用核能发电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并且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例如法国,核能的发电量甚至能占到当年发电总量的76%,不过从习惯意义上而言,一般还是把它归入到新能源中。
相比新能源能源,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新能源的污染相对就较轻,甚至没有污染,如太阳能、风能等等。其次,相对于某些常规能源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枯竭的问题而言,新能源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几乎不会枯竭,例如太阳能,几乎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除非太阳没了(估计要是人类还能在没有太阳的时代生存,那么可能又会有另一种新能源取代太阳能)。
不过,新能源的优势虽然多,面临的唯一问题可能就是技术问题。而推动技术不断革新的背后力量除了国家政策外,另一股可能就是资本的力量了。
新能源前景
有人说,“第四次”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都开始把新能源看作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之一,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后提出的“哪个国家在清洁能源技术中领先,哪个国家就将引领21世纪的全球经济”也被广泛的认同。奥巴马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推行新能源政策,并且加大了对新能源技术的投入。在美国硅谷,大约有80%的风险投资基金开始转向新能源领域,而新能源也已成为了美国风投的第三大行业,仅次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行业。
在法国,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就开始转向新能源领域,尽量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后,核能就已成为法国的主导电源,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七成多,其次则为水利发电。
而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是自石油危机之后开始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其太阳能发电量一直都位列世界前茅。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最新一项计划是,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发电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也有报道曾称,通过对新能源的利用,日本每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只有美国的37%。
但是我国对新能源的利用目前却还没有这么发达,核电的占比才2%左右,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中国将力争在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比重从目前的9%提高到40%左右,占据主导能源地位。而近年来,我国政府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2008年
对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扶持规模达到38亿元。
投资渠道
新能源上马的项目都非常大,动辄上亿。对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要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做投资,肯定是不可能的。并且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分析你如何能准确的判断这个项目在未来是否会盈利?因此,直接投资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投资。若想参与到这场“盛宴”中来不妨试试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的首选还是股票,A股中概念板块就有70只股票与新能源相关,产业涉及核能、风能、水电等等,几乎所有的新能源产业都涉及到了,有的公司还是新能源设备的提供商,在产业链上占据着优势地位。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概念股都值得投资,在这70只股票中也不乏ST股票,这就需要你有择股的能力,不要跟风盲目的追涨。
对择股能力没有什么信心的话,也可以通过基金投资新能源。在年初各基金公司出的2009年策略报告中,就有许多基金公司看好新能源,甚至不少基金公司都以新能源为投资主题,可以适当的关注这方面基金。
其次还可以通过信托产品投资新能源。现在市场上推出了不少专门针对新能源领域的信托产品推出,例如,北京信托发行的“振兴2号能源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等。除此之外,不少的PE信托产品也将重点放在了新能源上。不过信托的资金门槛较高,一定要慎重选择。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1、属于新能源。
2、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3、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来源:文章屋网 )
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36-01
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当前汽车行业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在同一时期,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正在逐渐恶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汽车产业已经走上“生存或者毁灭”的十字路口,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得以延续的主要途径,因此对我国未来汽车新能源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汽车新能源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被定义为采用非常规汽车燃料,或者使用常规汽车燃料,通过不同的动力控制方式或传动方式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特点的汽车。
因为新能源汽车当前还处在探索时期,究竟什么能源能够成为未来汽车能源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包含了许多种类,节能机制和节能效果也各不相同,典型的有混合动气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2 主要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相较于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来说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五”期间我国就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并以“863”国家项目的形式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呈现“三横三纵”的格局,其中“三纵”指的就是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力汽车。在发展趋势上这三种新能源汽车也有不同的特点[1]。
2.1 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最具可行性的新能源形式
混合动力汽车是通过在汽车上同时安装小功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方式实现能源节约的。当前看来这种新能源技术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新能源技术,因为当前我国共保有1.54亿量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考虑对旧有车辆的改装。混合动力汽车一方面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发动机技术,另一方面其混合动力的特殊形式也能够推动电池和电机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由于混合汽车带有双动力系统所产生的高额成本,可以有国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可以说混合动力汽车是我国当前最现实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技术,离我们的距离也并不远,国内的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已经开始销售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汽车。
2.2 纯电动汽车是汽车新能源发展的最终目标
纯电力汽车是从能源形式上彻底革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其在节能环保和维护保养方面有突出的优势,虽然在行驶里程和充电时间上还存在着种种限制,但是电池技术的瓶颈是不会一直存在的,一旦电池瓶颈得到突破其前途不可限量。总之纯电动汽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纯电动汽车的大范围应用和推广还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短时间内希望纯电动汽车解决新能源汽车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因为其在能源节约上种种无可比拟的优势,纯电动汽车将始终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目标。
2.3 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补充
以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被称为燃料电池汽车,当前欧洲国家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其研制的燃料电池汽车打破了传统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的限制。单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性能和使用性能都较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燃料电池的制作和存储都存在问题,而且以燃料电池作为直接电源,汽车的动力性和操控性都存着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燃料电池技术是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在未来燃料电池汽车最有可能应用于长距离行驶运输,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补充[2]。
3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因素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相应与市场需求脱不开关系,只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活动科学、有序的进行,所以相关管理主体要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干预。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其购置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会产生购置费用、购置税、消费税、燃料费用和维修费用等支出,这些支出的总和是消费者选择汽车的决定因素。从总支出角度来看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当前管理主体能够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补助,以减少消费者的一次性支出;二是增加常规汽车的连续性支出(主要通过抬高油价、增加排污费用等方式实现)。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来看第一种措施为主第二种措施为辅是较为理想的。
3.2 扶持有竞争力的生产、研发机构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强而有力的研发主体是其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所以政府机构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市场经济活动中有竞争力的生产主体和研发主体进行扶持,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做的较为完善,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国有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就得到了政府的充分支持[3]。
在充分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主体后顾无忧,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进步。
3.3 构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环境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领域的新产品,其在发展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相应的传统汽车既得利益者会极力反对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用设置各种障碍,新事物诞生壮大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政府机构应该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构建一个有利的环境。当前国际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制定较高的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传统汽车的使用费用,限制传统汽车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空间;第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税费减免、直接补贴,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费用;第三、政府出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潮流。
4 结语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向,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文从汽车新能源的定义、主要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汽车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能源问题得到重视,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等众多社会问题,紧逼汽车产业向节约能源的绿色汽车业转型。据资料显示,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而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然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差距。
3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
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对比见表中所示。
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能源 资源潜力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新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做好新能源的统计可为新能源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决策、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国在新能源统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对新能源的统计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或学会,但这些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令人满意。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对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及时地统计,许多涉及我国的新能源统计数据只有国外网站才能提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集各方力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统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新能源统计数据,并把数据及时公布。
国际能源机构对一次能源进行统计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直接换算成油当量,并不按火电容量因子进行折算。但我国有关部门在统计时,往往是按火电容量因子(约为33%左右)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行折算,这意味着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要比国际能源机构所提供的统计结果大2倍左右,这样极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国际能源机构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能源统计和研究部门,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公布的统计数据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为了便于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统计方法方面采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iea. renewables information 2008[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
2.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eb/ol].[2008-04-02]
4.wwea. wind turbines generate more than 1 % of the global electricity[r]. bonn, germany: 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200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
,而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徐丽红.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财经报,2010,11.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常规能源即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逐年上升,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须尽快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尽早实现新能源的产业化。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新能源发展虽较快,但仍未形成产业化规模
近年来,我国从财政、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使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真正的产业化还相距甚远。从总量上看,新能源的产量和消费量跟传统能源相比仍较小,主要常规能源――煤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见图1)。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只有910万千瓦,仅占总发电量的1.9%,国际上这一比例平均在16%左右,生物质能的商品化率仅占一次能源消费的0.5%左右。
(二)部分新能源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近年来,新能源企业虽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目标不明确,市场显得无序,有些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的倾向,其中风能和光伏产业尤为严重。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企业的风机产能可达3500万千瓦-4000万千瓦,而国内风电场的建设速度仅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万万千瓦-1500万千瓦,现有整机制造企业70余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近100家,其产能远远超过国内市场容量。在光伏产业的多晶硅生产方面,2009年国内厂商有效供货能力将达8万吨-11万吨,而预期全球有效需求只有6万吨。2007年之前,我国只有3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产量不过600吨,2008年上半年有近20家企业生产多晶硅,产能高达5万吨以上,几乎占全世界90%以上的产能。在光伏产业链中,组件封装是资金、技术门槛低、低廉劳动力密集的环节,而我国恰是在这方面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扭转这种低端产能的重建现象,将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核心技术缺位导致新能源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市场化
近年来,新能源在我国虽发展较快,但由于我们没能掌握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导致该产业不具备价格优势,使之无法市场化、产业化。以我国发展最快的风能来说,近十年来风力发电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风力发电所用核心部件(如当前流行的MW级风电机组)仍需进口,使得风力发电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也在根本上阻碍了风能发电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锅炉、太阳能光电所需要的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备和材料基本依赖进口;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需进一步突破,由于这些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缺失导致新能源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使该产业的运营成本较传统能源居高不下。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再加上市场容量的狭小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关新能源的政策法规及协调机构缺失
目前,我国虽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产业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政策相对滞后。近年来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还没有形成体系,且政策间缺乏配套性、衔接性,特别是缺乏细则。以风能发电为例,在应用层面上,至今入网政策还不明确,所发电是入国家网还是地方网,电价如何确定等问题一直处于讨论阶段,没有定论。而此类现象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也不乏存在,如不尽快解决诸如此类问题,将很难使新能源正常步入产业化轨道。在新能源的管理和推广利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一个完善的协调机构,这也是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区虽设有新能源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但这些机构在协调政企关系、技术推广、关注行业动态及经验交流等方面作用有限,没有形成合力,需要其他组织或部门的介入,形成一个完善的协调机构。
(三)发展新能源所需资金和人才短缺
新能源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和专业化人才的储备。从各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来看,我国的投资力度明显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虽不断加大,但仍缺口很大。造成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本身存在弊端,新能源的投、融资渠道较单一,在民间和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较低,影响了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新能源各领域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新能源产业中涉及到材料学、电喷学、分子物理学和工业设计学及新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人才奇缺,这使得我们在新能源的核心技术、节能降耗及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进而导致我国的新能源难以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
三、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分析
综上所述,新能源产业化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主要因素可归结为核心技术、资金和人才、政府政策法规及新能源的协调机构等,不难看出,这四个因素之间既相互紧密联系,又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共同推动新能源的产业化(见图2),其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产业化进程。
因此,实现新能源的产业化,必须从上述四个因素着手,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具体路径如下:
(一)加强新能源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尽快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核心技术的缺位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化的主要掣肘,突破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已成当务之急。因此,国家应首先要强化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研发领域的倾斜,建立国家战略技术储备库。对风电产业,应尽快攻克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要尽快突破多晶硅的提纯技术;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要注重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及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性能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预建的智能电网领域,要加强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的研究等。我国只有突破了新能源核心技术的路径依赖,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新能源的运营成本,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新能源尽早实现产业化。
(二)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融资力度和人才引入力度
1、分步、有序地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融资力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在研发、制造、宣传、引进技术及推广应用等领域,都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单靠企业本身很难筹集这笔资金。首先,政府要明确新能源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分步、有序地给予财政支持,同时要理清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制度,促进商业银行贷款投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设立新能源投资基金,争取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开辟国际融资渠道等。
2、强化基础学科和基本技术领域的人才引入力度。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方面的人才十分奇缺,急需培养或引进。一是涉及到能源材料学、电喷学、分子物理学、能源化学、能源生态和工业设计学及新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人才奇缺。表现在汽车研发方面,缺乏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各种钢材的用料配比、钢材耐用性和硬度,都没有共享的平台,风能、太阳能都需要这些基础数据测试新能源材料的耐用性,企业只能按图索骥,效率很低。二是涉及到新能源基本技术方面的人才奇缺,包括能源收集技术、转换技术、储能技术、原材料提纯技术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维护等技术人才。这些基础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影响新能源产业化的重要瓶颈,只有建立起上述发展新能源所需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才有望突破这种瓶颈。
(三)尽快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体系,为实现新能源产业化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在政策法规方面,无论是发达的市场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制订了各级各类以促进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政策法规且已形成体系。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尽快建立新能源的政策法规体系,针对各新能源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应用推广程度等差异应分别施以不同的政策法规。在新能源推广方面,我国可适当借鉴德国的购电法、日本的初装补贴法和美国的抵税法,制定一个有利于我国新能源应用的政策规范。
(四)充分发挥新能源协调机构的作用,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化搭建平台
新能源的产业化单靠企业恐怕难以完成,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从全局上予以协调,产业化过程很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的参与到新能源产业化过程中。协调机构要加强企业间及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产学研联系,推动建立产学研、大中小企业紧密结合的技术合作创新体系,为关键技术攻关、分工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推广应用及经验交流等搭建平台,确保新能源企业风险同担、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各企业间无序、低水平的竞争,降低各企业研发与生产成本,还可以集中有限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推动新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叶志.关于新能源界定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8(2).
2、王胜颜.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例超9%[N].经济日报,2009-02-14.
3、何丰伦,戴劲松.大批企业突击上马恶性竞争潜伏危机[N].经济参考报,2009-08-2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所谓新能源,是指区别于人类以往长期使用的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近些年刚刚研发并小范围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2009年,我国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它是指那些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或者使用常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动力装置,汽车的动力控制和驱动系统均使用了先进技术,而且属于新技术、新结构的先进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汽车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所以该行业的科技水平与发展状况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出现了在中国市场,使得我国成为了当前世界汽车生产及销售最大市场,汽车行业也成为我国除房地产行业之外的又一很重要经济支柱。汽车市场的繁荣在给国家带来丰厚经济收入和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石油安全、交通能源、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会随着汽车市场的越发繁荣而越发严重。据权威部门预测,我国将在未来30年后出现严重的能源问题,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并解决能源替代问题,届时我国不仅仅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还会成为世界污染大国。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为了能够转变对传统能源依赖,降低汽车碳排放率,改善大气环境所提出的重大科技项目。“十一五”规划依赖,我国已经在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逐一问世,而且纯电动汽车还实现了批量出口的目标。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相较于世界上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遇见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传统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而且人们的生活条件刚刚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家庭正在逐渐地将传统汽车融入进去,在这一时期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推广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还不是很完善,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层面都尽如人意。就拿电动汽车来说,虽然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很多充电站和充电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足以满足全国范围内的电动汽车能源供应。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系统和整车设计上都应用了大量的高科技元素,相应的汽车的价格要比传统汽车价格高很多,而且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从汽车使用费用的角度出发,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高。
三、营销理论与提升新能源汽车营销竞争力的关系
市场营销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和营销。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创新能力是根本,营销能力是关键。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中国新能源汽车想要提升营销竞争能力必须要同时满足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技术上是否具有创新是否能够始终保持着创新的能力,以使得同行业领域内的竞争对手无法模仿。也就是常说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其次,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形成自我营销的价值增值链和产业链,并依靠其独特性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渗透和推广能力,社会上对于该产品具有独特认识,能够形成独立的思考空间;第三,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的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可靠地服务,用户使用该产品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营销竞争力
1.提升市场趋势预判能力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相较于国际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有很多自身优势可以利用的。现在国家已经将电动汽车作为第一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类型,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面发展电动汽车。我国是世界上已探明锂资源排名第二位的国家,而且稀土资源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近些年,我国手机电池、电脑电池、电动自行车等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电池产业可以说是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绝大部分的锂离子电池价格要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这对于电动汽车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国的电动汽车完全可以跨越镍氢电池这一阶段,直接发展锂离子电池,从而能够更迅速的缩短与国际汽车工业强国之间的差距。
2.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涉及到很多产业链,它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不论是从基础资源加工,还是汽车动力和驱动系统研发,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竞争力。所以,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对于我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
3.提升协同合作能力
协同合作能够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少走弯路,能够全面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竞争能力。近几年,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能源管理方案及相关服务机构,并且号召社会节能环保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中。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大力发挥高校在该行业中的作用,结合不同高校的办学优势,模块化新能源汽车各个环节,为最终提升整体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提供最佳的协同合作框架。
4.提升产品规划能力
产品规划要迎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考虑到中国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热点。在这方面介入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汽车工业大公司已经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规划,这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营销竞争力提升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从地域化优势出发,借助我国政府给予的相关政策、资金支持,从价格和节能方面提升自身营销竞争力。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中小型排量的新能源汽车是当前该消费群体的关注重点。10~15万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汽车,不论是从性能上还是外观设计上,都与传统常规燃料汽车差别不大,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这样既环保又低碳的低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该领域最具竞争力的车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8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43
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1.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用电力系统取代了后者的发动机系统,纯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主要由电力驱动主模块、车载电源模块和辅助模块三部分组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蓄电池输出电流通过控制器驱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输出的转距经传动系统带动车轮前进或后退,因此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与蓄电池的容量直接相关。
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纯电动汽车的一种,只不过该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不再是一块蓄电池,而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该电池在工作时,燃料在阳极进行氧化,氧化剂在阴极完成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流,因此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需要不断地向电池内输送燃料和氧化剂。只有燃料的持续供应,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供电,进而通过电力系统和传动系统驱动汽车。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市场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在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4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超过22.8万辆。
1.3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如图1所示:
混合动力汽车,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汽车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驱动系统,这些驱动系统的运行方式可以是合作式的,也可以是独立式的。以串联混合动力汽车为例,车辆在行驶之初,蓄电池电量饱满,车辆主要依靠电力系统驱动,辅助系统此时不需要工作,而随着车辆行进,电量不断消耗,当蓄电池的电量低于60%时,辅助系统开始工作,并根据汽车对能量需求的不同,灵活地调整工作状态。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据统计,日本丰田汽车自1997年推出混合动力乘用车“PRIUS”以来,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累计销量100万辆的发展目标,而截至2015年7月底,丰田公司的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800万辆,达到804.8万辆。
1.4 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如图2所示:
图2为宝马旗下开发的一款氢发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从“电力”转到了“氢气”,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氢发动机汽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因为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电力系统还属于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则离不开化石能源的燃料支持;但是氢气通过化合反应就可以轻易获得,同时氢气的能源转化率远远高于其他能源,且氢气燃烧时只产生纯净水,决无污染,因此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丰田、宝马等许多知名汽车企业都将发展氢发动机汽车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
2.1 核心技术
特斯拉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就是因为其技术水平达到了消费者的要求,从约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到流线型的外观及内饰设计,再到信息化、数据化的控制理念,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处处彰显着“高科技”的理念,据报道,2016年特斯拉Model3的订单超预期,使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重振雄风,许多技术股票纷纷涨停。而我国目前销量领先的比亚迪E6电动汽车,其最大续航里程为300公里,至于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从100~200公里不等,频繁的充电,使得许多国产品牌失去了消费者的“芳心”,转而选择“以技取胜”的国外品牌。
2.2 生产成本
技术上难以实现突破,必然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政府自2014年起,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财税补贴的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许多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仍然很高,例如比亚迪E6电动汽车,其市场定价在31万~33万元之间,而同款车型的比亚迪常规能源汽车市场定价为10万~13万元,两相比较,虽然比亚迪E6有政府补贴,但是仍无法扭转其成本过高的局面,而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在汽车摇号、限号的重重障碍下,仍然坚决购买常规能源汽车的原因。
2.3 配套设施
正如常规能源汽车需要加油站、修理站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的支持。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是否完备成了一个国家能否有效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标志。例如法国巴黎街头设有几百个充电器,政府规定凡是重要的停车场都要设充电器,并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的专用插头。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2.4万个,充换电站650座。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多集中在大城市,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仍然迟缓,这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使用者的跨地区交流。
3 如何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全面部署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但是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国要想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重困境,就必须在立足本国实际,并积极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新”不但体现在其驱动能源上,还体现在其核心技术上,例如宝马早在1978年就已开始着手研究氢动力驱动系统,历经数代原型车,终于于2006年推出了Hydrogen 7――世界首款氢动力汽车,该车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91千瓦/260马力,峰值扭矩为390牛米/
4300转。该车虽然造价昂贵,但其优越的性能和几乎零排放的优点,为其他研发氢动力汽车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由宝马企业的研发实例可以看出,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只有心脏强有力地跳动,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甚至新能源汽车的整个行业都运转起来。因此,我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技术攻关,尤其要加大对蓄电池的研发力度,从根本上扭转国产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过短的问题。
其次,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性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财税补贴一方面向消费者传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图与决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转产成本,进而减少技术研发的负担。例如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都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这一宏观政策大大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近50万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政府在实行宏观调控时,也应该注意政策补贴的方向,避免出现企业因观望政策而失去研发动力的弊端。
最后,不断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解决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后顾之忧”。我国应该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和修配厂的建设数量,并将其作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质量,使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服务网络,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不但能够放心地在本市出行,还能够安心地开车去外地,从根本上打消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关于充电、修理的后顾之忧。
4 结语
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人类在面临危机时做出的理性选择。不论是对于世界而言,还是对于我国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相信人类在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必然会不断开拓创新,为新能源汽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政,厉丹彤,冯小保,黄明宇,倪,汪兴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