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51: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城乡一体化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途径。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第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学习科学发展观有五个统筹,首先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首先要统筹好城乡发展问题,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工农业协调发展。
第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和谐社会对农村来讲,就是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我国有百分之五六十的人在农村,如果农村很乱,那怎么能和谐?所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城乡差距扩大问题,解决农村矛盾问题,实际上是整个和谐社会非常重要的基础。现在,中央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同时还要保障农民的权益,改善农村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自然农村就稳定和谐了。
第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完善经济体制的要求。现在国家被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差别比较大的区域,实际上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市场,主要问题就是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土地流转、资本流动、就业转移、人才交流、技术转让等方面的交流还不是很充分。所有的农村资源都是单一向城市流动,形成了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这对农村发展非常不利。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破除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形成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才能完善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所谓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使全中国13亿人口都能够享受到好处。现在,城市里的小康已经实现了,而农村没有完全实现,因此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困难的或者是最重点的地方都在农村,农村是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方。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措施
第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已经有了9238个县级医疗机构,全国大约有2400多个县市级单位(不包括城区),每一个县级单位有近4个医疗机构。还有3.8万家乡镇卫生医院,63.3万个村的卫生室。而且,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现在,全国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是8.33亿人,94%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下一步还应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标准。另外,要尽快全面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第二,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主导建好三级设施。县(市)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联建共享”的原则,完善重大文体设施体系,建设好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馆、青少年宫、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乡、镇要把建好乡镇文化站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组建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大力推进县镇两级图书馆图书流通互动、通借通还,实现资源共享。在村一级,根据行政村规模日益扩大的实际,因村制宜建设一批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活动的分散的文化设施,如“三点一室”、全民健身路径等,努力构筑15分钟文体活动圈。
第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首先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筹资,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虽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在部分地区试点,但由于覆盖面太窄,难以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因此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完善农村救助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地方政府职责,足额落实资金,合理掌握标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好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困难问题,提高他们的补助标准。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等优抚政策。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第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加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农民到城里打工是全世界的规律,英国在100年之前,美国在100年之前,还有其他各国都有这样的过程。只有把农民转移出来,城镇化才能加快实现,工业化也能加快完成。可问题是,来城里打工的这些人怎么办?如果他们的待遇跟城里人是两张皮的话,那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中央提出要善待农民工,要求农民工在进城以后,在子女上学、保险、保障方面跟城里人享受同样的待遇。
总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统筹安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洋,周彩.挪威统筹城乡发展:措施、成效与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 陈永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层次及思路[J].商业研究,2008,(4).
[3] 任保平,梁炜.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态势、模式和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 2008,(10).
[4] 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6).
[5] 王慧娟.试析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和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农业是目前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其症结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而且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多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博弈论主要研究一个经济主体的选择受到其它经济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它主体选择时的决策和均衡问题。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中,逐渐成为分析的必备工具。本文基于博弈论,解释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分析,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一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这两个不同特质的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谋求融合发展、协调共生的过程。在这里,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资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存,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与作用,最终使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共同繁荣。
二 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1统筹城乡一体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各级政府的重要奋斗目标。和谐社会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工农关系顺畅健康的社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大,主要是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还不富裕。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三农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稳定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来解决。
2统筹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如果不及时调整工农业和城乡关系,则会加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许多矛盾,制约我市的长远发展。通过城乡一体化改变长期以来农业农村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不合理局面,形成工农业平等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进步的和谐局面。
二 博弈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应用
1区域环境保护的博弈
区域公共环境是区域内各个经济主体赖以存在的共同外环境。若环境遭到污染,将影响到区域内每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同样,污染的环境要得到治理和保护,需要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共合作,从这一点讲,区域环境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然而在现实中,区域环境保护的目标却常常难以实现。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大力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了主要的贡献,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地方政府在城乡规划与发展中对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卓有成效,但是许多地方,城市与乡村未形成统一规划,一方面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逃避污染治理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之间缺乏配合的积极性,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大量工业废弃物从城市转向城市的边沿以及周边各乡镇,城市周边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形成恶劣的后果。这里既存在着企业之间的博弈,更存在着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已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但因为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的缺失而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2城乡一体化公共项目建设的博弈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城市与乡镇各开发商以开发房产、生产型企业、娱乐场所等见效快的居多,并从一个点扩展至一个街区或几个街区。而公共空间项目,如绿地、图书馆、停车场等却十分缺乏。用博弈论解释是因为:城乡公共项目对开发者而言不会带来直接收益,却有积极的外部效益,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提高可以带来区域的长期效益。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个“理性人”都会做一个“免费搭车者”,因此,公共项目开发很难通过开发商共同出资开发。对于一个开发商来说,如果他投资公共项目的开发,改善了周围环境的品质,但别人却坐享其成,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他的投入更多,当然不合算,这意味着生产厂商很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如果别人投资公共项目从而改善了周围环境,他搭个“便车”:享受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更合算。这样,大家尽管可能都认识到公共空间带来的好处,从长期看厂商不会提供该物品,即公共物品很难由市场供给,至少供给不足。在没有外部强制约束的情况下,每个开发商的最优战略都是不参与公共项目的开发,博弈的结果是公共项目开发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事情。
三 博弈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市场和非市场力量,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使城乡购买力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将城市规划与乡镇规划纳入区域发展的同步轨道,是城市规划的延续与提高。
在这种意义上,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质又在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基本利益关系的重新构建,而寻求利益格局调整中的最小摩擦值,是实现城乡统筹目标的重要条件。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城乡规划的作为领域也将“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进行“制度交易”的行为过程。
1统筹城乡一体化,实现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一体化,强调集体理性,’因而在以经济主体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的市场中,时常以市场主体对立面的姿态出现,规划在实施中经常碰壁。所以规划不应停留于理想状态的表达,而且应该看到实际对象,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所希望的规划才有可能自觉地贯彻实施。
区域公共工程开发问题,不能责备开发商唯利是图,因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市场中经济主体理性的表现,所以,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冲突的办法不是否认个人理性,而是设计一种机制,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达到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双赢”。如在开发区域公共项目时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为使投资者收回投资本息,并取得一定利润,政府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实施城乡一体化制度是关键,在规划空间蓝图的同时,还应该研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机制来达到规划目标。可以把开发商自主开发作为个体理性,把城乡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体理性。我们在强调个体理性最优时(非合作博弈),与城市其他规划如区域环境整治规划、产业带规划、绿地
系统规划、交通系统规划等一起达到整体最优(合作博弈)。
2统筹城乡一体化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
从理论上说,在给定的条件下,社会通常自发地趋向于某个均衡状态。社会一旦到达某个均衡状态,理性的参与者将没有积极性改变已经达到的状态,因为这个状态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局部最优”的。所以,均衡状态是社会活动的趋势和方向。对于均衡点的求解,也是对于未来的一种预测,对于城乡规划的制定目标之一也是寻求这个均衡点。
一切均衡都是相对的,新的制度与政策会打破目前区域开发利用的一些均衡状态,使区域开发利用向着更好的发展某个新的均衡状态趋进。如果一种制度不能满足个人理性的话。就难以有效地贯彻下去,不满足纳什均衡要求的制度或协定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城乡一体化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整体最优。城乡项目开发不是强制或感化各个开发商,让他们依照规划参与公共项目的开发,或完全由政府包揽,这不符合个人最优的理性要求。BOT投资就是一个较成功的制度安排,它兼顾了个与集体的理性,构成了城乡一体化所希望的纳什均衡。
3城乡一体化机制的制定必须注重信息作用
还是以“囚徒困境”为例。作为警察,当然是希望两个囚犯都能老实坦白,因此,在设计制度时,就要从囚犯的角度考虑,在不同的制度条件下,囚犯可能做出怎样的反应,要了解囚犯的心理,这就是信息的作用。
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中,规划部门只有知道对象所想,反映对象,掌握了这些信息,做出的规划才具可行性。另外,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治理理念的发展趋势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如分权、私有化等),而以“问题干预”分析为基础,强调随机制宜或权变观念,这更需要大量、如实的信息的支撑进行制度设计。相反。规划一味推崇集体理性,忽视公众、开发商的切身要求,规划必然是难以实施。公众参与规划意味着信息的沟通,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大城市已将规划项目向公众展示,成都2005年9月实行的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制度,在更高的制度平台上保证了信息全方位的沟通。因此,注重信息的作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才能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邓鸿助,走出二元结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一 忻州市城乡差异现状
1.忻州市简介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起偏关沿内长城、恒山与、大同市、朔州市分界,南至石岭关与太原市、阳泉市接壤,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现瞎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静乐县、宁武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等14个县市区。其中有6个街道办事处,59个镇,126个乡,4893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为25157.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06.98万人。
2.忻州市城乡差异现状
由于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强和步伐偏慢等原因, 忻州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滞后山西。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看,忻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均比较滞后。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37.4亿元、工业总产值176.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均居全省11个地市的最后一位,地方财政收入居全省11个地市倒数第二位。表 1 表明, 忻州市市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远低于山西省,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由此说明忻州市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恩格尔系数差异虽然超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但与山西省乃至全国相比,还在低位线上。据世界银行对36个国家的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1,极少超过2∶1。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恩格尔系数分级标准: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为最富裕。
二 忻州市城乡一体化衡量指标体系与测算分析
1.衡量指标
采用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人均 GDP、城乡居民收入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五个指标来衡量韶关市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具体如下:
第一,城市化水平U=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对比系数I=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三,设G为总产值,L为劳动力总数,G1为农业部门产值,G2为非农业部门产值,L1为农业部门劳动力数,L2为非农业部门劳动力数。B1为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B2为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G1+G2=G,L1+L2=L。则二元对比系数R的数学计算公式:
; ;
第四,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
E=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2.分析方法与测算结果
通过对2010年数据进行整理,得到韶关市城市化水平、人均GDP、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居民恩格尔差异系数五个具体指标结果。
3.基于指标的韶关市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分析
结合表2可以看出,忻州市城市化水平、人均GDP、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居民恩格尔差异系数等各项指标均落后,表明忻州市市城乡一体化程度仍处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前期。
三 促进忻州市城乡一体化措施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多元融资渠道
政府建立财政对农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努力解决城乡一体化的资金瓶颈问题。
2.促进户籍改革
放宽户口迁移落户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户口迁移条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的指标限制,取消申报、迁移户口的各种不合理的前置限制条件,积极探索城镇人口迁移农村落户的管理办法,统一按公民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以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基本条件。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忻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等与城镇相比严重偏低。 因此必须扩大养老保险与最低保障的覆盖面,完善农村救助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地方政府职责,足额落实资金,合理掌握标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好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困难问题,提高他们的补助标准。 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 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4.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
按照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的新型管理体制的要求,着力推进市区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区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吴永兴.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地理,1997(1)
[2]吕萍.城乡一体化视角中贵州农村劳动力素质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2)
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而在我国,城乡对立、城乡分割、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物流上就是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对立和分割。城乡物流对接存在瓶颈,农村物流是分散组织,城市物流是集中组织。因此,我国城乡物流一体化应当包括城乡物流基础建设的一体化、城乡物流环节的一体化、城乡物流运输资源的一体化等。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物流体系构建目标和原则
城乡物流一体化就是要破解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之间的分割、分离,把各个物流孤岛联系起来,求取全域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培养联盟或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纵向约束手段,密切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协作,统筹安排好“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实现城乡物流的无缝衔接。
(一)城乡物流体系的构建目标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城市和农村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单纯的城市或农村发展战略不可能实现城市或农村两个单元中任何一个的和谐、稳定发展,唯有建立在和谐共生关系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发展才是必然选择。因此,城乡物流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和谐共生共赢这一目标进行。
城乡物流的一体化改变了以往的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各行其道的局面,将两道合一,从而促进作为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之间的物质、信息和情感关系,因为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这种关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利益关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唯有合理分享,才能和谐共生,流通企业和农户之间才能真正建立长期、稳定的共生伙伴关系。
(二)城乡物流体系的构建原则
1.利益和效率结合原则。只有当城乡物流一体对农业物流参与者拥有经济利益的吸引力时,物流参与者才能相互合作,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达到最佳的运作效果,以实现各自的利益。同时,也只有当城乡物流一体能够尽可能地整合和利用农业物流参与者的物流资源、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果时,才是有效率的、可以选择的。
2.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现代物流起步晚,与农业物流相关的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自然、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消耗过度、环境破坏严重。所以,要强调全局与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选择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基础建设薄弱
农产品物流,乃至整个农村物流基础设置相对落后,物流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成为物流发展的瓶颈。并且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物流方面技术装备水平低,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较少。城乡物流服务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商贸流通,也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二)物流主体多元化造成竞争力弱
物流主体多元化发展,竞争力不强。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各自不同的主体。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包括自营主体、第三方物流主体、第四方物流主体。近年来第三方物流主体发展迅速,但自营主体仍占主导地位。
(三)物流环节过多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物流渠道中间环节较多、模式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由农户到中间,中间到产地批发商,产地批发商到销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向顾客出售这一供应链进行流动。在此过程中经过采摘、分选、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25%—30%,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延长了可控物流时间,增加了物流损耗。并且长期以来,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多环节物流制约了鲜活农产品向外运送的发展。表1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一些差距。
(四)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屈指可数。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重大,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都不高。农产品物流人才的缺乏更加严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主要是规避一些市场风险,同时达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降低农产品损失率的目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由专业的物流人员来完成。
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