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模式范文

时间:2023-10-05 10:23: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化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化管理模式

篇1

一、充分认识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和数字化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表明,政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等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既实现对事件(部件)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又依靠同步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监督"、"管理"两个轴心并行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对于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管理系统和内容不必追求大而全。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执行统一的部颁行业标准,便于市、区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5、成果共享原则。要注意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城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可采取合作开发、联合招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降低基础研发费用和学习成本,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力求避免因重复研发等原因,造成资源、资金、时间的浪费。

三、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推广平台,学习试点城区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城市(县)要按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要立足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运行机制,落实组织、资金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突破传统的城管模式,优化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通过建立指挥处置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经济基础较好,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数字化城管模式。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先挑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一个或几个城区作为工作试点,待试点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在建成区乃至更大范围全面推行。

(三)立足长效,完善工作机制。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尽可能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并为系统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内各行政区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框架。

篇2

引言

医疗处方是病人就诊过程中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的书面性文件,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名称、药品剂型、计量、用法等详细信息,是药剂师和患者调配药品的依据。国家对处方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其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责任。我国的法律对处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普通病人难于鉴定处方开具者是否具有处方权;处方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处方往往只在病人就医的单位内部使用;在药店购买处方药不用或不完全遵照处方,处方药随意出售现象严重;处方真实性难于鉴别;职能部门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目前,处方在形式上分为手写处方和电子处方两大类,电子处方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对医院信息化的管理的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医药分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处方科学、系统地使用和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维码是计算机图形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医疗处方采用二维分布的黑白图片进行图形化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于一维条形码,其在存储量、保密性、可追踪性、校验修复性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于物品追踪、安全保密、证件管理、报表等各个方面。二维码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识别技术于一体,对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应用型研究的热点,如二维码支付应用、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等。本文重点关注了二维码在处方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进而解决目前处方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公共服务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政府或企业通过组建“云计算”网络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二维码处方的信息化管理,对处方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生成、组织、存放和管理。二维码处方的相关使用者(医生、病人、药品销售单位、政府监管部门及药品生成单位等)通过网络终端(PC或智能移动设备)与管理中心进行网络通信,进行处方的真实性核查、处方内容核对、处方药销售和处方使用监管等各项相关活动。医生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申请二维码生成带有二维码的电子处方,一方面将其上传至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另一方面将带有二维码的纸质处方交由病人。病人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网络设备扫描二维码获取处方的详细信息(如处方当前的状态,处方开具者的详细信息,处方相关药品的信息,药品销售信息等),在购药时将带有二维码的处方交由药品销售单位。病人还可以通过用户回执功能,将二维码处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上传给二维码管理中心。药品销售单位通过网络化终端扫描二维码,自动与管理中心通信,对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核验,如果真实性、时效性没问题,根据处方内容将药品销售给病人,同时将销售药品的详细信息(药品名称、药品量、药品销售时间等相关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进行管理。药品生成企业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和查看药品相关的信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建设者,通过与管理中心交互获取二维码处方运行过程中的监管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而对医生、药品销售单位和药品生成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图1所示。

2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管理问题分析

2.1模式的运营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其本质是提供给医生、病人、药品生成及销售单位的公共平台,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系统的主要提供者,也负责体系的运营活动。从管理的角度,医生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和药品销售管理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其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因此,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平台的直接投资建设者,负责整个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医生与患者诊疗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依托于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药品生产企业依托于企业信息化系统(如ERP),三者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要实现二维码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必须实现其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化对接,设立接口模块,设计对接协议和数据传输格式,在运营与管理上实现处方业务的一体化。

2.2数据管理

二维码处方的数字化管理是集二维码处方的生成、输出、查询、使用和注销的全程性业务链条,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依赖于相关数据的科学组织和管理。首先,相关数据库的建设。辅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执业医生数据库。执业医师是处方开具的权力方,只有在执业医生数据库登记注册的医生才有权力申请二维码并开具处方,其相应的数据为结构化数据,因此,可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组织与管理。②药品及生产单位数据管理。药品是处方的直接对象、生成单位是药品的提供者,是处方业务链条的基础信息保障,可基于结构化的形式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③药品销售单位数据管理。药品销售单位是二维码处方的直接使用场所,涉及处方内容的实现,是业务链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药品销售单位的管理包括药品销售单位的注册和资质数据管理,其实现同样要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主数据库完成业务链条执行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管理。相关信息要记录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一步产生的数据,做到来源正确、有理有据、格式统一、传递流程完善与严格控制时效,并能够实现互相印证。同时,业务链条数据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数据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异常庞大,因此,需要关注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实现。采用列表式数据库的技术取代关系数据库技术其将在分布并行计算、网络化存储、时效计算、数据备份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二维码处方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的选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化中心平台具有远程访问、建设成本低、功能拓展灵活、数据存储量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已成为数据管理的必然选择。

2.3数据监控与分析

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于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二维码处方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是管理中心的重要任务。数据监控。①认证性数据监控,主要是指对医生、药品销售机构和药品生产机构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实时认证。医生注册、登陆到管理中心平台首先要通过执业医师数据库调取相应的医师资格信息并进行资格审查。同样,对药品生产和销售单位注册时要进行资质的审查和备案,在登陆时进行数据认证。②处方数据完整性监控。国家对处方的格式、内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处方数据的完整性监控就是在二维码处方生成时,依据相关的规定对处方内容的完整性进行核查,内容不完整的处方是不能开具的。③处方时效性数据监控。医学处方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时效性,一般处方的时效性在1~7天之间,超过期限的处方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停用原因的调查。在处方的二维码中可以加入时间信息,在管理平台通过时效数据计算处方的时效性并给出明确说明。④处方运行过程数据监控与数据完善。二维码处方是一个过程化链条,每一步操作都会生产相应的数据信息。尤其是病人在药店买药时,所购药品的名称、产家、药量等信息数据都需要纳入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进行管理。⑤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主要针对药品销售和生产单位,药品的分布和库存信息会随着处方的使用而不断变化,通过处方的销售统计和实时库存核查,实现对药品生产销售行为的规范和监管。数据分析。二维码处方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以系统内各个管理相关数据库生成和存储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分析报告,服务于系统的各个用户,这也是管理模式的质量保障性支持。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医生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分析以医生为主体进行展开,如医生的常用处方统计学分析,医生处方开具的效率分析,医生处方的应用效果分析等;以二维码处方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如处方应用流程分析,失效处方分析,处方效果分析等;以处方药销售为中心的统计分析,包括药品销售热度、药品库存等数据分析;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职能的数据分析。

篇3

2海洋公园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分析,海洋公园及周边海域主要开发利用方式有渔业用海(贝类养殖、围海养殖等)、交通运输用海、造地工程用海、旅游娱乐用海和保护区用海等。

2.1渔业用海

海岸滩涂主要由当地渔民从事养殖活动;滩面较高区发展了高涂围海养殖,兴庄河口与沙汪河口之间的淤长型淤泥质岸段有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建设的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高涂蓄水养殖用海项目;的海州湾大片海域进行了开放式海水养殖(主要进行贝类增养殖),东侧外海建设了人工鱼礁工程。

2.2交通运输用海

绣针河口与龙王河口之间的砂质海岸(柘汪、海头附近)是规划建设中的连云港港北翼赣榆港区。目前起步工程已经开始建设,其中包括始于绣针河口南侧1.2km,总长约6350m的东防波堤工程;依托东防波堤建设的突堤工程(码头堆场);突堤西侧和南侧的3个5万t级通用泊位和1个5万t级液体化工泊位。

2.3造地工程用海

围填海建设面积为24.30km2。连云港海滨新城规划建设成为以海为源,以人为本,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具有时代气息的海上连城,集居住、商贸、行政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示范城区。

2.4旅游娱乐用海

海州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境内,北起神仙路,南至龙王河,总面积4.86km2。这里拥有江苏省最大的优质黄金沙滩,适合发展海滨观光、疗养和多种水上运动等项目的旅游业。

3目前海洋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多部门管理、权属不清且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在有居民的海岛生态保护方面,目前海洋公园中连岛的管理完全参照陆上管理模式,这就造成海洋部门某些方面在管理上插手困难。连岛拥有国有林场,植被养护职能主要在林业部门,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垃圾处理打包外运及污水处理;有居民海岛污水排污口的设置,海洋部门主要负责周边海域的管理(包括港口用海,渔业用海,旅游娱乐用海等)。关于有居民海岛沙滩的管理,海洋行政部门主要管理海岸线以下的部分。这一现状造成海岛权属未定性,多部门管理牵头难,效率低,矛盾大;重复管理现象严重,管理缺位、越位等问题重生。此外,海洋公园的建设涉及生态建设规划、旅游规划、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港口规划等各种相关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多种规划、区划之间的内容并不完全吻合,甚至存在一定冲突。在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保护中,海洋公园的建设、经营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总体规划,难以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3.2海洋管理缺乏硬性法规,操作力度不大

缺乏海岛/海岸带综合管理方法与技术,缺乏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缺乏可操作的海岛及岸线管理细则,法律约束力不强,管理成效低,面临着管理和执法无法有效同时开展的问题。目前,海州湾海域只出台了一部海州湾特别保护区暂行办法,海洋公园还没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关于海岛和岸线只能参照兄弟单位试行,在执法力度上没有力量。对海域而言,造成生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此外海岸线有萎缩趋势。

3.3公众缺乏正确的海洋保护理念

海洋经济作为连云港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开发需求扩张与环境破坏并存,矛盾凸现。为了建立起人与海洋和谐、可持续的关系,迫切需要人们拥有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理念———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针对目前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大环境,发展海洋环保意识将有助于缓解海洋开发与海洋生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从公众的知识水平、观念认知、行动意愿3个维度剖析海洋危机产生原因,并对人海矛盾根源作深刻的哲学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人海关系应具备3个观念,即:确立海洋是整体生态系统的意识、提倡资源补偿意识指导下的海洋开发理念和维护生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利用国际基金、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开展生态保护,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生态保护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探索在政府投入引导下的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让社会广泛参与海洋保护工作。

3.4科技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海洋公园建设工程中各类信息资源尚未进行有效整合,海洋地形地貌数据、遥感数据等分散在不同的行业部门,导致行业部门各自为政,难以满足海洋实际业务的管理需要。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缺乏信息技术的辅助决策,难以实现海洋公园乃至海州湾地区海域的有效管理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引领海洋科技创新的科研机构缺乏,实施海洋技术创新的研发中心较少。目前亟需对分散的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功能集全、接口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增强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为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海洋开发的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4新形势下海洋公园能力建设数字化模式探讨

针对海洋公园尚未达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的现状,数字化建设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与环境、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水平、维护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开发和保护的模式,形成覆盖保护区管理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海洋分析评价和服务的智能化、实现海洋决策管理的科学化、实现海洋基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4.1保护区数字化管理方案研究

通过对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服务与平台、移动应用平台、海域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海域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资源修复项目管理系统、海洋信息可视化系统、应用支撑体系建设等的研究,以满足保护区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对数据的需求。

4.2室外宣传屏及海洋展示馆设置

海洋公园的宣传系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告知、标示、指引和警示作用,景观点缀和美化环境作用。为更好地介绍海洋公园环境和物种资源,展示和宣传海洋公园特色,在海洋公园区域设室外宣传屏,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宣传教育设施建设,推进海洋公园规范化建设。另外,通过购置并定做海州湾海洋公园生活的海洋生物标本,特别是搜集地方特有的土著种、珍稀濒危种、重要经济物种等,建立的海洋展示馆。围绕海州湾独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展示目前海州湾海洋环境状况与待保护程度。海洋展示馆的设立是对外宣传的最好的窗口,对于提高海洋公园知名度、加大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周围社区居民的海洋环保意识,开展海州湾海洋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境长效管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标本馆不定期在馆内外举办海洋生物知识讲座,使其成为周边中小学海洋生物科普宣传基地,这也是户外宣传的另一种有意义的存在形式。

4.3海洋公园专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在海洋公园内设置监视监控设施,主要包括室外监视前端、中间数据传输控制、室内监控设备以及立杆等全套设施,以对海洋公园内的相关活动实施动态监控。依托公共通讯网络(3G)的无线传输信道和接入电路,安装海洋公园视频监控采集与传输设备,并在海洋公园管理部门建设视频监控平台,将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到各级管理部门,实现视频音频信号及相关数据采集、数字化、压缩、无线传输,图像信息的本地存储、导出和远程调用控制,GPS定位数据上传及各种传感器数据上传预留接口等功能,为构建全国国家级海洋公园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基础接入点。

4.4海洋公园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海洋公园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遥感影像以及生态环境调查数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开发B/S和C/S结构的海洋公园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支持空间和属性信息的检索、交互式浏览、分析评估、历史数据的动态展示和专题图制作及输出。与海洋公园监测监视设备集成,实现监视监测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的高度整合与深化应用。

4.5海州湾海洋公园科研监测能力建设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加强海洋公园生态管控能力,有必要提升海洋公园生态环境的科研监测能力,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水平,建设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针对海洋自然灾害预警的需求及海洋环境参数实时监测的需要,将已有的成熟技术和新的理论、先进的技术成果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能够自动、连续、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自动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数据产品自动、远程动态监控的高精度、智能化海洋监测信息系统。此外,连云港海洋公园近海海域为赤潮高发区,在海水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等方面研制实时、可靠的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准确、高效的赤潮预测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赤潮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构建齐全、类型多源、系统的海洋环境数据库平台,为连云港市海洋综合监管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做好基础资料的搜集,符合新形势下国家海洋开发战略部署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4.6推进无人机在海州湾海洋公园的研究应用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新一轮热潮的到来,海州湾沿岸地区的海岸地貌发生了巨大变迁,现有的航空遥感技术手段因其成图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无人驾驶飞机为空中遥感平台的技术,具有快速、宏观、动态、小而便捷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缺陷,满足现阶段我国对海洋遥感监测业务的需求。依托低空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高分辨率数据快速获取能力,结合日臻成熟的以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三维海域立体信息化监管平台成为可能,实现传统海域监管向现代海域监管的转变。运用3S、虚拟现实和互操作等手段,以数字化、动态模拟、可视化的方式监管海域使用情况,重现海域使用的变化规律,为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篇4

1.数字化配置基本概况

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管道运行管理、工业安全管理和企业应用信息系统(SCADA控制系统,终端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站库红外周界报警系统,会场视频会议系统,电教中心系统,电话通信系统,MIS综合信息系统,安全巡检系统,管道泄漏检测系统、企业网络),涉及输油工艺、自控仪表、通讯网络、计算机及数据库等若干专业。

2.新型用工模式的探索应用

在“用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的管理不断渗透入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时,“扁平化及矩阵化”的组织机构与用工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的用工需求。

2.1探索实施,组织机构扁平化

随着数字化管理广泛应用于一线生产组织,该企业结合人员实际,探索实施了生产组织及单元设置的相适应的数字化用工管理。

2.1.1推行生产组织一级管理。该企业着力提高生产管理数字化程度,推行机关直接指挥到基层岗位的一级管理。企业调度中心实时对阀室、设备和参数进行全面监控,直接与基层站控岗联络指挥生产。

2.1.2精简优化基层管理单元。为了缓解用工紧张,该企业将基层部分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的站点从行政管理上予以合并。

2.1.3优化基层生产岗位配置。根据各输油站的生产组织结构,该企业实行岗位兼并,将材料、资料岗合一。

2.2优化组织,用工形式矩阵化

该企业积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探索形成了矩阵化用工形式,即从点、线、面出发,探求最为经济实效又具有一定内在规律的矩形方正式立体用工管理模式。

2.2.1“点、线”管理彰显特色

该企业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使生产现场的实时画面通过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传输至中控中心和基层站控室,实现了调度中心对全线场站以及基层站控对本场站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

(1)数字化站控岗成为生产组织管理核心“点”。站控岗是数字化管理模式下的核心岗位。在人员配置上,将文化层次高、责任心强的人员配置在站控岗。由于站控人员实时掌握、分析场站生产状况,指挥各岗位工作,在提高安全运行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工作强度,充分发挥了数字化优势。

(2)上下联动与同步联动成为生产组织管理“平行线”。该企业积极发挥生产管理“平行线”效应,在紧急状况下,调度中心与基层站控的应急措施与设备自动保护同步进行,上下联动,减缩环节。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与现场查看同步进行,岗位人员得到优化的同时,员工日常工作考核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2.2.2“垂线”管理彰显张力

该企业把数字化建设应用于组织管理各个环节,优化了用工形式,呈现出最具效应的“垂线”特征。

(1)办公自动化优化用工。该企业开发应用的MIS综合信息系统集办公、生产于一体,能使所有生产、经营信息实时到达人员“桌面”,且具有人事调配、网上请销假等“阳光”功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优化了劳动力组合结构。

(2)管理工作智能化优化用工。数字化系统的应用,使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为智能管理,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工作强度,解决了用工紧张和混岗问题。

(3)防护体系信息化优化用工。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控等安防系统,构建了生产安全“全方位、全天候”防护网络。该企业对值守性岗位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阀室无人值守,降低了人力成本。

3.新型用工模式的成效

数字化在生产管理工作的运用,为企业带来了便捷、清晰的目视化管理功效,助推了多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3.1运行管理目视化。该企业将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MIS系统、水击泄放系统等广泛应用生产管理中,中间环节得到减缩、管理单元得到精简,岗位配置得到优化,促使了生产组织简洁明了;因生产数据的在线采集,工业视频的实时监控,巡检系统的实时录入,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远程控制,使得基层站控人员对本场站生产运行情况清晰掌握,调度中心和企业管理层对全线生产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输油管道运行目视化管理。

3.2生产安全可控化。由于全线控制系统具备水击自动保护和全线紧急停车(ESD)功能,场站主要设备(机泵、炉)、关键工艺参数和设施(重要阀门)自动化控制有效运用;由于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控和红外周界报警系统的全面覆盖,生产巡检系统的电子化录入、智能化考核,极大降低了管道遇险几率和危害后果,构建了生产安全防护网络,实现了生产安全可控化管理。

3.3会议视频高清化。对承担上级部门会议接待任务的该企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对企业内部会议视频进行了互交式高清升级改造,提高了对外会议接待服务质量和企业内部生产会及其他会议、远程培训等视频效果,降低了人员频繁流动带来的交通安全风险,缓解了用工紧张局面,同时实现了工作、学习为一体的有效立体功能。

结束语

该输油企业围绕数字化管理,探索应用了扁平化运行机构及矩阵化用工形式,取得了运行管理目视化、生产安全可控化、会议视频高清化的成效,进而提高了企业规范、科学的管理水平,对其他输油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冯艳,基于价值链的中国企业数字化管理、现代情报,2005/05

篇5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进而造成院内医疗纠纷问题不断上升,门诊药房承担着临床药品发放工作的任务,是患者直接接触的一个主要部门,药房的管理质量关系到患者预后,药房的管理水平是临床用药安全以及医患和谐的直接影响因素[1]。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不断改革,逐渐获得完善,逐渐科学化、现代化[2]。本文对我院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前后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门诊药品管理发生差错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药品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我院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后的2296例次药品发放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1~12月我院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前的2114例次药品发放作为对照组,对2组药品管理中的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2门诊药品管理方法

1.2.1观察组:在药品发放的过程中,采取数字化管理模式对药品发放工作实施管理,在医院内局域网内获得医嘱单,展开相应电子处方,在复核完成后,经计算机系统进行药品划价、统计。交费后,药师打印缴费处方单,将处方内容作为依据,展开配药,核对后发放给患者。药品发放完成后,计算机系统自动对库存量进行调整,保证药师能够随时进行查询与管理。1.2.2对照组:药品发放工作接受临床药房常规管理方法,药师将医嘱单作为发药依据,依完成药品配药、发放、划价、销账等各项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药品发放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单人配发、药物摆放、医师疏忽为主;观察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04,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工作应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实践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药品管理;在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能够加强医药管理服务性项目,为患者提供放心药、良心药、管用的药;在从药库领取药品的过程中,应做到严格核对、验收流程,对药品的品种、规格、有效期等展开逐一核对、辨认、验收,针对核对不合格的药品,避免进入药房;不定期对药品展开盘查工作,针对发生变质、快过期的药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按照要求及时展开处理;对药品供应的及时性、准确性予以保证,并且做到不短缺、不积压[3]。在门诊药品管理的一般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药品入库完成后,需要进行科学的分区摆放,譬如,将药品分成外用药区、口服药区、注射药区。以药理作用作为细化依据,进一步对药品进行细化摆放,这对于药品调配的及时、准确具有很大的帮助;(2)药品需定点进行摆放,并且保证摆放的整齐性,方便配放时,减少误差的发生率,使配药时效得到显著提高;(3)明确标注药品的名称、包装、规格,若有特殊要求,药品应保证按照要求摆放,若是药品有避光要求,则应注意,切忌将其摆放在阳光照射位置,对药品管理、存放制度应保证严格遵守。门诊贵重药品的管理工作中,应注意:(1)建立专用账册,严格监控贵重药品的销售情况;(2)贵重药品的进账、销账要做好准确详细的登记,逐日展开盘查,对盘查数据予以妥善保存;(3)贵重药品的盘库需要对现场实物展开清点,避免出现空账、乱账等现象。门诊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4]:(1)应安排专业的人员,定期开展药品养护,保证药品质量,对因保管不合理引起的药品损耗予以有效避免;(2)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在药品储藏的过程中,注意应严格按照药品储藏要求展开;(3)不定期对药品实施盘点,对外包装发生损坏,外观发生改变的药品,及时进行处理。在药品有效期监管等方面,应首先对药品有效期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仔细查看是否清晰、准确、无误、未过期等信息。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予以严格掌握,针对近效期药品,及时进行警示,在发药前,详细检查,保证在失效前1个月用完,与库房、临床医师保持及时的联系,及时解决并处理。针对同一品种的药品,应注意按照效期实施规范的摆放,遵循“先进先发,先产先发”的原则;(4)针对有退换药要求的药品,需要严格按照规定。针对传染病特殊管理药品,在发放后,应保证绝不退换,若是存在药品退换情况,应注意保证有原开方医师的签字,方可退药,在退换药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确认是否为本门诊药房所发出的药品。认真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数量、产地等信息。做到门诊药房药品管理能够有序可行,有规可依。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门诊药品管理发生差错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药品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前后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09%,对照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78%,观察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单人配发、药物摆放、医师疏忽为主。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门诊药房工作过程中,药品发放差错事件的发生因素相对复杂,多是由于药师工作量大,工作容易发生疏忽。在数字化管理模式实施后,对于降低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综上所述,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以及用药安全息息相关,同时门诊药品的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水平、声誉存在显著相关性[5]。门诊药品管理工作者,应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使自己业务能力、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减少药品发放差错发生率,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保证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社会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为医院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为医院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保刚,高山.门诊药品管理发生差错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6):155.

[2]马小春,于文彬.药房药品数字化管理与发放可行性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3,9(4):210-211.DOI:10.3969/j.issn.1673-2197.2013.04.117.

[3]孙志勇,史香芬,张俊珂,等.自动化药房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35-1536.

篇6

2俄文数字化信息资源特色服务内容

2.1加强为读者提供俄文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服务

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黑河学院拥有大量的俄语读者群,对俄文信息资源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在俄文电子信息资源平台中嵌入了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对文献资源按读者使用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前10位文献资源进行公布,有利于读者迅速获取资源;同时利用“公告信息模块”可以定期向学生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专题信息。还有很多学生读者在平时做论文或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需要查阅俄文信息资源,由于检索能力不足往往在检索信息时遇到很多困难,在遇到困难的可以通过俄文数字信息资源平台的“信息交流模块”向图书馆馆员求助,图书馆馆员根据学生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

2.2深层次个性化服务

黑河学院图书馆在俄文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上,主动深入俄罗斯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相互配合为其提供具有指导建设性的信息资源服务,将俄罗斯研究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研究成果与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等信息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进行跟踪服务,可将更多的俄文信息资源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研究当中,创造新的价值。

2.3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黑河学院图书馆在俄文数字信息资源平台上为重点科研项目建立项目主页,项目负责人利用“网络实时咨询”、“传递信息”、“课题服务导航”、“相关课题资源”、“信息资源推荐”等栏目进行特别信息服务。为学科带头人或对于研究俄罗斯方向的教师设立个人主页,利用“关键词”索引技术定期向其提供和推荐其研究方向的前沿信息资源,使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其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

3宣传与用户培训教育

加大对所拥有的俄文数字信息资源的宣传力度,让读者了解馆藏,认识到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并对其如何使用和利用进行必要的指导、服务与帮助。多数读者都缺乏必要的信息检索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利用能力。图书馆有义务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的教育。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文献检索技能培训课等教育形式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方法、检索工具使用、网络信息查找、利用与评价等技巧的培训,提高读者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功能的认知和信息获取的技巧。

4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

数字化信息资源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图书馆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馆员要做一名信息的引导者,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意识,针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而不是简单提供借书、还书服务。这就需要馆员不但要具有专业的检索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还要熟练的掌握俄文数字化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和具有对各种载体上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评价和利用的能力,并能够给读者专业的检索指导和向读者提供其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2]对于俄文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来说,应具备的素质就是掌握俄语,这样才能对所收藏的俄文数字化信息资源更准确的分类或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因此,为了更好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应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有专业业务素质的学科馆员。

篇7

一、交通流量数量指标。它是指流量可被精确数字量化,且量化标准必须唯一,以便于计算和评估。

二、交通流量流向指标。流向是流量单元的方向。在多组分动态流动状态下的交通流量单元方向都是唯一的。任何一条单独流量路径都可以进行直线单项双向通路转换,流量路径可以多条交叉,且可以弯曲重叠。

三、交通流量循环指标。它是指交通流量必然是一个循环系统,其流量不能随意产生和消失,也不能随意停滞和超速。交通流量的循环特征为:总体闭环流动、流量连续持久、流量域总体综合均衡和流量载体身份稳定。

四、交通流量流速指标。它是量化表示和计算流量的基准数据。交通流量的流速具备可精确量化、衡量标准唯一、多速度不可叠加和交叉速度会相互干扰四个特点。

其次,交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经济价值目标的最大化。即先进行经济化价值量计算,综合评价交通流量的途径路线、流向、流速和循环程度的经济价值量化指标,再决定交通流量单元的优先级别和交通调控措施的优先级别。

在现实生活坚辛,物流需求是导致交通流量变化的人为因索,而交通调控措施是人为改善交通流量的主要技术方法。交通调控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化调控过程,其实施方式包括数字化统计、数字化计算、数学模型优化调整和数字化指令管控,它们前后衔接,组成了一个连续的动态循环螺旋上升过程和一个实用的数学模型。

篇8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42-02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它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近几年高校在实施建设教学和管理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的校园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已成为现代学习管理的一个热点。同时,在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的号召下,各企业也迈向“学习型企业”建设时代,其中E-learning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是企业培训借助新技术,实现学习形式丰富多彩的一个很好创举。

然而,企业在员工培训的管理模式中,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还远远落后于高校。本研究针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借鉴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模式,提出打造学习形式和培训管理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培训学员管理体系、培训资源管理体系、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及辅助决策一体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解决传统培训管理模式向高效科学管理模式转变。最终形成一种基于数字环境的、立足于培训对象的培训过程管理、培训考核管理和终身学习管理,依托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课堂、会议、培训班级,做到计算机培训管理系统监控与实践环节监控相结合,员工成长记录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

2 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和企业培训数字化平台建设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提出,我国众多学校纷纷开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数字化校园能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等方面体现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学、科研和管理具体变现为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

数字化产业已经由原来的注重产品价格向着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方向转型,尤其是教育培训领域。员工教育培训信息化已成为为企业员工提供公平的受培训机会,解决培训资源分配不均,满足员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期望,推动企业培训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企业更大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企业培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平台建设采用统一的技术构架、标准与环境,构建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和有机集成的软、硬件支撑环境,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集中和共享,统一用户门户展现,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种学习、自主选择培训及相关信息查询等个性化服务。

3 企业培训管理模式

国内各企业在重视员工教育培训的同时,各培训组织对企业培训管理模式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很多企业通过“ISO1 0015质量管理培训体系”贯标后,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实施流程、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与考核、员工培训激励四部分的流程都得到了健全,并紧密结合。量化计分管理模式,以科学两关考核性管理为主干,实施教育培训注册积分式管理模式在部分企业得到重视和推广。国外也研究了培训管理模式,开发出了一些数字化管理软件。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培训管理系统,作为培训管理有效性标准衡量的制度性保证,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但是国外的培训管理机制我们可以借鉴,却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目前基本情况。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可以把企业员工培训流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进行平台系统固化,确保培训过程中标准不走样。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和资源中心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数据同步及资源共享。

4 企业培训管理模式数字化平台设计

企业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业务功能,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学员开放式学习、改进教学培训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企业员工培训数字化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4.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对教学培训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科学分工、密切配合与准确执行,大大提高培训项目的组织和管控效率。通过建设集中的课程库、现场教学库、知识库和师资库,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实现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等培训全过程的数字化闭环管理,促进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4.2 学员管理

学员管理涵盖自学员报名起到培训结束止的全过程的服务内容,体现了企业培训工作服务企业员工的理念。学员可详细了解到学校位置、联络方式、校内地图、食宿安排、培训指南等基础信息,方便学员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和行程;在培训中学员可查询并分享在校学习和在校生活的相关信息,包含教学计划、课程表、作业提交、讨论园地、通讯录等内容;在培训后学员可进行成绩查询、培训评价、课程资源下载留存等,实现培训前中后的一站式服务。

4.3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针对教学和管理需要,集新闻导航、信息搜索、信息展现等功能为一体,为学员、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远程培训、课件学习、馆藏图书借阅、视频课件共享、课堂直播、录播等多方位的数字化教学共享服务,是一个方便、直观、易用的知识共享门户。资源中心,将改变传统培训资源分散、孤立的状态,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并通过远程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方便学员自动、自发、自主地学习,提高培训的覆盖率和普及率。

4.4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通过对培训机构的教室、投影、音响、宿舍、以及相关的空调等设备设施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物质采购需求申请、审批过程信息化应用管理,优化采购流程,以促进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的规范,提高采购的管理和监管水平;日常工程检修检修申请,规范工程检修流程规范。

4.5 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数据中心,该系统以多角度、丰富的展现形式做出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使各级领导能够方便地了解和分析培训机构的运行状况,帮助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数字化平台培训管理模式实践

在培训项目管理的准备阶段,用问卷法和视频访谈法对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网上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分析,通过需求调查及分析,使培训的整体内容和主体形式更能满足参加培训员工的学习需求,并解决其在工作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培训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录播系统可以对实施课堂进行抽样监控,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培训内容、形式的针对性、时效性,以便于及时调控培训的内容、形式,满足绝大多数学员的不同需求。在培训结束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受训员工进行阶段性跟踪,了解学员回到岗位后,行为改变情况。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同一项目学员可以通过论坛方式,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交流,并可以通过虚拟学习区,开展群策群力、头脑风暴方式,寻找培训解决方案。

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统一员工身份认证,建立健全了员工学习档案,实现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全过程职业生涯管理和学习规划方案设计。资源中心也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为员工学习差异需求和自主选择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平台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使系统始终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进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培训管理模式走向简单实用、开放灵活,实现系统实用化水平评价的动态管理,成为由业务驱动的实施过程,而不是技术主导的过程,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6结语

本文对企业员工培训的流程管理、学习过程管理以及学习档案管理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创新通过数字分析为培训方案解决提供辅助决策,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字化平台,探索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信息时代企业员工培训新的管理模式,实现员工培训研究与员工培训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章妙月.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2(6):127-128.

[2] 夏伟宁.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4):36-37.

篇9

1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观念落后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成为助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理应有效的服务读者,使读者在电子平台上有效获取知识。但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省级及以下图书馆还停留在纸制图书的管理方式上,主要用来管理纸制图书的方式方法被用于电子图书的管理,图书管理员还不具备操作电子图书借阅平台的技能,还有些数字化图书馆的技术不能有效快速更新,操作系统运转速度慢,数字图书格式受到严格限制,不能与现代电子阅读工具有效兼容,致使图书馆数字图书的使用率较低等问题长期存在。

1.2图书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图书馆目前采用的是分类整理的存储方式,图书馆管理员习惯将不同各类的图书分别放置供读者阅读,不同分类管理员只熟悉本类别的图书,图书管理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配合,这种管理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不能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成为了制约信息化时代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管理优势的瓶颈。

1.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馆迎来数字时代,信息化操作技术理应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但是,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还不具备必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技能,还不能达到熟练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大量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电子图书和以文章、图表、杂志、报纸等信息形式存在的电子信息资料,更需要维护人员和平台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这种专业电子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一方面加重了有限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不适应现代工作需要,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转变这种技术人员短缺和传统管理员冗余的问题。

2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应当具备的功能

2.1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充分利用

图书馆藏书量巨大,不仅包含着现代流行的社科类图书,还有大量的古籍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在以往直接依靠人工登记、借阅、查询、维护的管理方式下,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源很难进行有效的流通,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大幅提高图书馆的开馆范围,将所有纸制资源进行编码处理,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网上电子借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了信息检索查阅的时间,更利于读者远程进行借阅查询,使古籍图书在合理保护的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它的使用空间。

2.2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种网络终端的使用,使读者的电子借阅已经从计算机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终端、平板电脑终端、以及学校、医院、军队等不同的特殊借阅群体都可以方便的查询,读者的借阅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渠道也不断拓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地点借阅方式,读者甚至可以对感兴趣的某本书的某个章节进行下载阅读,而不必再借阅整本图书。这样不仅改变了读者的借阅方式,而且使读者的阅读效率更高,实现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快速阅读。

2.3图书馆服务模式人性化

图书馆的服务应当以读者为中心,充分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使全社会的读者共享图书馆的资源。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可以有效方便读者检索,可以提高读者的借阅效率,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读者的阅读愿望,数字化的图书馆不会再有图书归还期限的问题,不会再为了等某一本书而排除阅读,图书馆甚至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大学校园图书馆和么人馆藏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对电子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全社会的阅读需求。

3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管理需要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借阅需求,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有效的数字化图书目录,使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有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目的,具体来说数字化图书馆的创新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3.1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理念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来获得电子图书资源,传统纸制书籍的借阅量增长速度显然低于电子图书借阅量的增长,图书馆要在信息化时代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创新图书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读者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读者放在突出位置,要开发符合读者需要的电子借阅平台软件系统,要提升电子借阅平台的检索效率,不断更新最前沿的图书数据资料,尽快实现图书馆资料数字化的全面到来。

3.2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

为了符合读者通过数字图书馆检索资料的需求,图书馆必须在电子图书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图书内容越来越繁杂,社会电子图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的今天,努力创新电子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电子图书的借阅服务内容,积极引进最新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字化管理方法与图书馆的现状相结合,建立起分类科学的数字图书管理体系,加快构建方便快捷的通过服务信道,有效应对读者提出的个性化电子借阅需求,不断减少读者的时间成本支出,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3.3提升数字图书馆人员素质

发挥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对图书馆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所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工作规范和基本流程。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技术人才,尽快通过人才的换档升级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电子借阅平台的专职化管理速度,使现有电子平台能在专业技术人员运营维护下为读者提供有效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4结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数字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不断促使图书馆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图书馆目前还存在着数字化观念的落后,技术手段有待更新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低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字化的创新管理,一方面加大在经费和科学技术力量上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促进图书馆向现有工作人员普及信息化技术知识,同时进一步引进专业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才,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

[2]何晓美.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探究[J].信息技术,2016,8.

篇10

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进行交流与实现课外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样化媒介层出不穷,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行为面临考验。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当前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信息或图书的一种载体,在其存在过程中拥有大量的阅读者与图书资料,因此在信息数据统计与管理工作等方面有较大的需求。当前很多图书馆结合计算机技术对读者权限、图书的借阅情况以及借阅时间进行针对性管理,并且增加了数字检索功能,相较原始的人工而言,在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其精准度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不足。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在信息管理方式方面仍较为缺乏,部分知识虽实现计算机化,但与数字化仍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等方面内容的数字化研究。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建议

 

(一)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数字化管理的观念

 

高职院校在进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其工作人员的建设意识及关注度,唯有让工作人员足够重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才能够继续进行,可以说工作人员直接关系数字化管理模式最终是否成功。而提升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图书馆有关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理念,着重发展数字化建设,确保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执行,并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第二,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观念,可以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讲座,从而确保管理人员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或含义进行理解;第三,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服务意识与能力,确保其在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资金投入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落实与应用,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及专业性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所以提升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当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需要相应的技术装备对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增加在科技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强化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配置情况,完善有关附件配置,从而实现现代化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而对该方面的完善行为,可以经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对其信息资源系统的维修及构建行为进行完善,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黑客入侵等不良事故。

 

(三)增加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服务范围

 

从实际情况出发,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就是为所有学生及教师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因此在其构建与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读者的相关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完善服务行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实施全开放式服务,为了促使师生阅读过程中更具便捷性,可以结合网络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开放性查阅功能;第二,构建完善的沟通平台,使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可以进行交流;第三,强化科研支持力度,部分专业性资料可优先购买并尽早录入网络资源中,并且构建相应的目录,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内容;第四,构建读者反馈论坛网站,安排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读者的有效建议,强化管理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行为,为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帮助。

 

篇11

一、数字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中含义和特征

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利用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设备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将人体一机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到了实际的营销业务中,这不仅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科技化管理进程。数字化管理是将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管理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行数字化的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将企业中客户资料、资源数据等一系列企业内部资料信息化、数字化,并且促进了企业营销管理的可计算性,将企业中的所有管理的量化问题都以管理技术解决,形成一中快速有效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以定量化、综合化、智能化、集成化、动态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了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科学化,这同样是其他管理模式相比的。

二、电力营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1.服务系统创建

服务系统创建的实质就是电力营销数字化服务系统的创建。该系统是将所需要的服务器结合在一起,利用应用系统设计的技术来创建的,系统的创建是由3方面进行创建的。(1)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是将两台小型的机器结合在一起运行数据服务器的,在运行的同时对磁盘阵列数据实行了储存,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小型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应用服务器以多台个人服务器作为系统处理事务的保障,将系统的扩展性处于最大值。(3)将所有数据集中存放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然后集中布置服务器,客户端和数据库的交互、对象级和数据级的访问都是以信息通道为媒介的。

2.系统的体系结构

结构系统与服务系统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它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其中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是由业务处理、数据存储和应用表示3部分构成的。其中应用表示和业务处理是针对系统的外在进行处理的,而数据的储存是针对系统的内部研究和应用而进行的,无论是从外部还是内部的系统构建,都是为了使系统的结构更加符合要求。

3.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一种系统软件,系统是通过它来实现资源共享的,使用中间件能维持不同节点应用进程关系的关系、负载等平衡,还可以调度应用。

4.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工作进行的更加快速的一门技术,它能快捷地创建和管理工作流,使计算机编程简单化。

三、电力营销业务中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1.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将数字化管理应用于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中,最显著体现的作用有两点。分别是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工作效率两方面。(1)经营管理者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业务中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将信息资料进行整合,使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以数字化挂历模式为基础的电力营销业务实现了企业的物资设备等信息资源最优配置,在企业运行中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企业抢得了市场的先机,赢得了市场。同时,数字化管理模式加快了企业运行的周期和运行的质量,对资金的流通控制更加紧密,使企业有足够的流通资金实现资金循环利用。除此以外,数字化管理能迅速了解到顾客的实际需求,以顾客的实际需求为生产的目标,这样不仅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还实现了按计划生产的目标。(2)员工工作效率由于数字化管理模式是利用机体合一的方式对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因此大幅度地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并且也大量地缩短了企业管理时间,使企业的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体现出了员工的工作核心价值。

2.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数字化,企业的各项管理体系和各项数据都是经过科学的数字化系统分析。但是相对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利用和应用,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并且由于我国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发展水平不一,导致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不能完整、系统地构建,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在近年的实践中,江西供电局也不断迎合现展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的工作模式,全面提高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农村的电网能力,以远程监控等技术使电网供电操作更方便可靠,加快了当地的优质电网建设。此外,供电公司响应国家“智能电网管理模式”的号召,努力建立相关的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以新的管理模式来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利润,以强大的客户群体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不断地更新员工的价值理念,将企业带入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资金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中,使企业员工的工作轨迹、设备运行状况、电网结构等信息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实现高效率的运作,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等都随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实现了质的飞越。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实践供电公司实现了公司内部的系统集成,外部与客户的信息、供应商的星系等能保持持久的畅通,促进企业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四、供电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可知,在当前信息化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经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供电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带来的背景下,也应该积极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不管创新和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应该全面在电力营销中引进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

供电企业首先应该为销售的数字化发展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当前供电企业已经逐步加大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投入,在早期已经逐渐推进并实现一体化发展模式,联动的工作模式为用户提供的便利,也为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的条件。因为,为了进一步实现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发展,还应该进一步开发并引进联动项目的研发方案,对每一个环节做细致的检查。例如现代先进的数据迁移工作中,由于工足量大,可以引进SPSS18.0等信息软件,为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帮手,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建立并完善电力销售数字化模块

从新时期开始,供电企业逐渐开始注重信息网络营销方式的开发,供电公司已经积极推进一体化联动收费电能表计量的改造方案,并且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已经实现9.8万户电能表计量工作的改造,改变传统的人工服务工作模式,建立了一体化的数字化营销模式,用户再也不需要去供电局缴费,直接与现代银行ATM机相连,缴费、充值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该缴费的模式已经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获得一致好评。所以,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发展模块,全面开发电力销售系统的管理工作,实行一体化联动管理模式。在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时,责任明确到个人,对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切身利益提供重要的保障,对事实项目中的自助终端刷卡流程、网络加密机接口等都要开发到位,并且加强安全防范,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三)提升销售人员数字化操作技能水平

在单位不断完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情况下,现代化专业管理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主体,任何信息化的发展都需要操作主体,因此,应该加强整个销售及管理队伍的培训,提升其数字化技术和软件的操作水平。例如常见的北京行电力软件开发系统和力控元通开发的销售软件等,团队都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保证在敢做中能游刃有余的完成操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无误,为供电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总之,供电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经过实践的推广和应用,用户已经可以持一卡通联名卡在工行和建行的自助终端上刷卡购电,既方便了居民,也加强了对人、财、物的有序及有效监控管理,是电力专业化管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良好途径。未来还应该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系统提升研究。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有广泛的前景,更高新的技术必然会对企业各项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带来新的面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作为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操作人员熟练地技术完成责任内的任务,以过硬的业务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为了增加市场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转变企业的营销业务模式,以优化、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持续进步,使企业在业绩和职位上获得双赢。

作者:邬小可 刘敏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鹰潭供电分公司

篇12

一、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分析

(一)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传统的急救中心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这样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还会导致人事档案的混乱,不利于统一管理。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较窄,只是简单的登记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对于计算机设备的应用相对较少,仅存在于中心人员信息登记工作中,所以为了全面提升中心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需要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其中,现今,在一些较为大型的城市中,医疗机构人事档案管理逐步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档案信息的录入―管理―查询。从总体的趋势上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二)落实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因为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比较复杂,特别是中心不同科室、不同工作人员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流,进一步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能够让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且还能让信息的录入以及整体的查询更加便捷。因此,构建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二、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一)创建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

要想完成急救中心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我们应该创建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然后利用云数据完成相关信息的储存。为了更好的提升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尝试把HIS管理技术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纸质档案与信息化档案的作用。当前大部分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都已经趋于自动化,纸质档案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小,数字化管理的信息备份能够确保系统更新后相关档案依然保存完好。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图案采集过程中,需要先建立一个整体的信息目录,然后利用Office办公系统中的word和excel进行图文处理,让档案数据更加清晰化、具体化。对于不同信息文件的份数以及页数一定要与电子档案进行全面的对应,从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其次,还要做好信息系统交互界面的处理工作,其档案信息在经过前台处理之后,一般较为规范。然后后台系统维护人员要及时对档案信息进行上传并进行良好的维护,保证查询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到信息数据。这样,人事档案信息数据才能得到全面的建立。

(二)人事档案的查询系统设计

在设计数字化系统时,我们首先应该不断完善中心人事档案系统的设计工作,我们应该学会把数字化服务运用在急救行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然后根据实际变化不断更新人事档案内容。而急救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在创建查询系统时,应将其便利、反应灵敏作为本质,为档案管理提供便利,使管理人员依据自身需要完成具体的管理工作。在查询系统中需要具有丰富字段。

(三)不断更新数字化档案的具体内容

在急救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全面落实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人事档案涉及到的内容较广,其管理工作也较为繁琐。因此,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其不同的数据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尤其是对于人员职称、职务、学历、奖惩的变化情况以及人员进出情况等都要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自动化服务站,及时对不同的信息数据进行刷新,从而提升档案的整体管理效率。

(四)使用新型的分级管理方式

急救中心的人事管理工作需求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该尝试使用新型的分级管理方式,这样就能按照用户的不同等级进行相应的管理,针对不同科室的不同情况分类统计各项人事数据,并登记在册。这样,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就不会出现任何的紊乱,同时在信息的录用、检阅以及删除的过程中,需要对云数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同步操作,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五)适当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