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14: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优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众所周知,电子白板之所以叫白板,是因为它是黑板和多媒体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他首先不仅继承了黑板的优良传统,又增加了多媒体的优势,特别是在合作教学和自主学习方面增强了优势。教师可以在白板地上点击自己所需的工具和图标,在白板的空白区域实现自己的操作,此时的白板就像是黑板一样,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另外,白板的无源感应笔,就像一只无尘的粉笔,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白板和课件上随意地进行书写、拖拉、画形,这只无尘笔可以使学生边看边听边写,随心所欲地去学习,它免去了传统课件的呆板性和粉尘的污染性,同时也增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合作性。例如,在英语课的句型转换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白板上操作,然后再进行讲解,无论是学生操作还是教师讲解,他们都可以使用这支“笔”,在学生边看边操作边听讲解的过程中对整个句子转变的过程是一目了然,使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化了。由于学生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合作的机会多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使得课堂更有活力。
电子白板所设置的“资源库”是白板在课堂教学的又一个优势。“资源库”的利用,是白板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源库”是按年级、教版、类型等有序地进行分类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去查找和调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它的方便随意为教学增添了极大的便利性,这一点和传统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语境来学习语法这一方面是个难点,白板“资源库”就会很好地随机生成英语语境让学生参与交流,打破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挖空心思的去设置语境。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去应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学生也可以从资源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甚至是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使得他们不仅自主学习了,同时也很有成就感,不必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事事都求助于教师。另外,白板还可以很方便地将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储存起来,使教师便于去反思和分析,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授课记录,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白板的幕布式功能更能hold得住学生。白板的幕布,就像一个大屏幕一样,它既可以横拉,又可以竖拉,还有隐蔽性,这一点使学生对其有很大的好奇性。利用幕布的拉伸功能,教师可以去逐步地呈现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期待心里,从而使知识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了,也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另外,由于屏幕够大,对于学生的视力也有好处。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新课,单词的教学、词汇的归类、游戏设置等方面使用幕布的拉伸功能,是非常有效的。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中也有它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其一,在白板辅助教学过程中设备故障造成的教学暂停时有发生,多数教师往往表现的手忙脚乱,不利于教学。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方面应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培训对媒体软件应用,还应当培训相应的硬件设备的应用。其二,教学复杂化。好多老师没把白板作为黑板使用,有的课堂老师甚至从头到尾都在进行屏幕的切换,完全丢起了对传统黑板的适当使用,淡化了对其他教学方式的融合;有的老师只是一味地将白板复杂化,使学生关注白板的时间过长,易引起视觉的疲劳,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白板的兴趣;有的老师不会运用“资源库”,缺乏对白板功能的挖掘,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课件,把语境提前输入白板中,课堂上忙于操作课件,使白板成为课件的展示台,走马观花,不能充分发挥白板的效用;有的课堂上,缺乏白板与其他软件的结合。例如,在数理化教学中比较抽象的,难懂的科学实验和用算过程用Flas、几何画板等就比较好,既生动形象,又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接受,但有的老师只是机械地用静止的画面进行演示,从而削弱了课堂效果。其三,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好多教师在白板的使用中完全依赖于白板,只注重白板内容的变换和展示,而忽视了常年积累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技能的发挥,忽视了有效的启发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师生的交互环节,不管语境适不适合,完全照搬,或者过滥加载信息量,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老师是一言堂,学生无奈地听,缺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如何使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益,正真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体验,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去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将数学游戏引入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若干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集数学和游戏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对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游戏寓数学问题于游戏之中,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能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不再以被动地听、讲和练习为主,它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强、有挑战性等特点,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强烈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就让数学学习成为了一种高级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满了乐趣。
许多数学家开始研究某一问题时,总是带着小孩子玩新玩具的兴致,先是带有好奇的惊讶,在神秘被揭开后又有发现的喜悦。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碰到一些困难,但是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态度,使之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游戏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有趣、吸引人、浅显易懂,不需要过多的预备知识,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识即可。
例如: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起来镶嵌一个平面的游戏,只要把两个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就能镶嵌成一个平面,非常简单。可以是多个正多边形、多种正多边形的组合,千变万化,能创造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图案,乐趣无穷。在组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产生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锻炼和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有助于渗透数学思想
游戏与数学的相似,保证了数学游戏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精神。可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同时,数学游戏还具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作用。
比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先在桌上放一个茶壶,各小组四位学生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画下来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试着去解释。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形式,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根据直觉用笔画出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用心去感悟。
四、有助于获得数学知识
数学游戏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例如折纸游戏: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折叠,纸片上留下折痕会揭示大量的几何知识,包括全等、对称、四边形的性质、相似等。如果纸片能够一直折下去,当对折30次后,它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高度的10倍还多,通过计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算不知道,数学真奇妙”,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折纸的过程也极具启发性:用一张正方形(二维物体)的纸张来折一个立体物体(三维物体)。如果学生折出了新的东西,那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立体物体摊开并仔细观察留在正方形纸张上的折痕。这个过程包含了维数的变动,一个二维物体变成三维物体,又回到二维。
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对数学教学也有一定启示:教学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如教学《两种命运的决战》时,我把搜集到的去重庆、和合影的照片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创设了历史情景,强化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改进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拓展思维,我还展示了一张连战与握手的照片,使学生的思维跨越五十年,在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科学习兴趣基础上使他们对历史学习充满求知欲,还能把历史与现实结合。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历史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由教材呈现或由教师讲授,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接受和掌握知识,忽视和冷落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探究;过分强调历史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历史学习主体的“学”;过分强调学生个体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过分强调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而忽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内心情感体验,使其历史学习仅仅成为直接被动地接受与记忆书本知识与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在被动的灌输下,逐渐养成了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的习惯,形成了盲目崇拜书本和迷信教师的倾向。以至许多学生不会学、不愿学或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痛苦地学。这不仅仅使教学效果受损,而且造成教师辛苦困惑、学生压抑痛苦的尴尬局面。这种历史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灵感,摧残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熄灭了学生情感的火花。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潜能
历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后,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因特网上的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运用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新手段,制作精良的网页和CAI课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址、文章、素材等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展示自己的网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媒体感染力强,形象思维的材料多,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注意力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同时利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灵活自由的人机交互、生动民主的在线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表述独到的见解,展现独特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从而激发创造动机,开发创造情感,发挥创造潜能。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利于探究式学习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有了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结合。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使每个学生都尽其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如《蒙古的统一与元朝的建立》一节课里,教师先设计一些问题,如: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媒介,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上升为情感,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过程,对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自主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多媒体教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阶段,教学系统非常注意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但在多媒体中教师们很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
1、片面重视设计技巧,忽视师生互动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中有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但网络教学、网上课堂出现,许多课的内容都是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的。授课、听课、交流、评价、作业都在虚拟世界里。没有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讨论、咨询。部分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次要内容上。这样便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切换那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历史图片,播放那些高亢的音响与唯美的动画,如此师者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学生也不再是课堂思考的主体,历史课堂的主角由人变成了机器,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学的宗旨。
2、片面追求音响、动画效果,忽视历史学科的内在特点与熏陶。
多媒体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片面追求课件中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在一个课件里设置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音响与动画。想通过这种求新、求异、求奇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如有的老师在一些超级链接处设置怪异的“咔,嚓”等声音,引得学生一片哄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对中学生来讲,这种设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的老师用flash或director等制作课件。学生们爱听的和注意的是好听的歌、潺潺的流水等,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从中并不能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感受到历史情感的熏陶。所以这种脱离历史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是亟须纠正的。
3、片面罗列知识,忽视课堂信息质量反馈。
从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理论,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才真正发挥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家华.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3,(10).
进行科学探究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可以结合教材需要,选择网络教育和多媒体,启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课本有多幅各种生物和他们生活环境的图片,但它们都是静态的,不够形象、生动,我就借助网络编辑一段动物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把课本的静态描述变为动态描述:美丽的海底世界、神秘的非洲大草原、冰雪覆盖的南极等美丽的自然景观,配上教师的导语,激起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单元前,我首先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观察春天种子发芽,慢慢地开花、结果,种子又落到土里,年复一年。整个画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大家兴趣倍增,都想亲自种一种,亲自去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燃烧和灭火》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条件,课上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其条件。然后在录像的指导下做实验,使学生实验有指导、有目的,在实验探索中积极参与,亲自动手,使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知识认知的过程,并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既培养了学生分组实验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总结出:“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的结论。
三、巧用电教 ,培养观察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探究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率。电教媒体能使文字教材形声化、动态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电教媒体演示自然现象。例如:《星座》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找到天空中的显著星座,会观察星座的运动,学会辨认北斗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及银河的方法。由于受时间、季节、空间等诸方面的限制,又因星座是远离学生生活,无法使学生细致全面地观察,必须辅助直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再现星体的特点,运动和联系,为学生建立起宇宙的立体表象,因而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观察提供一些动、静态图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教给他们观察辨认星座及银河方法,使学生很快归纳出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同时又为以后学习恒星、地球自转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巧用电教培养动手能力
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只是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还要求他们会应用知识。知识的应用是理解和记忆的发展,电化教学可使学生在电视教材示范动作的指导下,通过模仿进行反复训练,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如教学《保护牙齿》一课时,播放保护牙齿专题片,以生动的画面讲述保护牙齿的基本知识和护理牙齿的正确方法,故事性强、动作规范,易于学生模仿。看完后让学生用牙刷进行实际操作。许多科学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通过电视教材的播放,其规范的操作步骤、简明的语言为学生实践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实验顺利完成。
五、巧用电教,理解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使学生理解概念,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在这方面,电教手段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溶解》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溶解”,可设计酒精、汽油的溶解实验。为了安全和让学生看的清晰,实验有教师演示,通过投影仪把实验的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清晰的看到一些物质溶解于酒精、汽油中,从而加深对溶解的理解。
电教手段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应用知识的意境,解决一些其他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六、巧用电教,深化探究。
(一)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注重系统地教授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能很快理解教材上的知识。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能很好地掌控课堂,便于教师实施、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精力集中,产生共同的想法,引起共鸣,增进师生感情,有助于感情交流和沟通。
(二)教学形式教师在讲台上授课,与学生面对面,这种方式有助于情感交流, 也能直接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 除此之外,教师边讲内容边写板书,学生也随着边听边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及难点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 并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有:讲授法、演示法、指导法、课外辅导法、布置家庭作业法等。 其中讲授法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无数先辈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和改造流传下来的,它经过不断筛选、淘汰,最终才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是主体,布置作业和课外辅导等是作为辅助地位存在的, 这些主次方式融合在一起, 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 而且,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这样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掌握教学进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标, 完成教科书中要求的内容,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新教师来说,只要能讲清知识即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讲, 就得在达到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些相关知识,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拓展知识面。再有其他的教学任务,则是可有可无的,没有真正被重视起来。 例如学生工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二)教学过程在上每堂课之前, 教师已经按教师用书和教材上的内容安排好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教案。 上课后,教师和学生都是按着教案设定好的按部就班地走。 教案是按着教材里所讲的逻辑和顺序,并适当设计一系列想过的问题或练习; 在教师的思路里,这问题和答案都是既定的,教师设计的每个问题,都是为了引出正确答案。 然后教师就按着顺序解读教案,教案就是剧本,教师是主演, 而学生就可以作为配角出现在剧情中; 他们的任务就是配合主角按着剧本演好每一场戏,而剧中的台词是早就拟好的,是不能更改的。最可悲的是, 由于这种长时间的编排模式, 学生已经忘了或者丧失了修改台词的能力, 他们心中也认为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只要按照步骤进行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学生按照教案中的正确答案回答问题, 若学生没有答出规定的正确答案, 则教师要继续努力将学生向正确答案方向引导,直至学生了解为止。
(三)教学方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传统教学课程中,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我们的模式基本是一致的传递接受。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都有同一种思维方式,都有同一种逻辑方法,大家注重了统一性,却忽略了创新性。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主要的任务是把教材里的内容学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教材里的内容通顺地说下来,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我们只研究如何教,却从未研究学生如何学课堂上完全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这种教育方式太保守、太封闭,无利于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新时代下传统教学方式的危机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课堂上,通常教师总是讲解和论证一个观点, 直到让学生了解为止。 而教师很少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更很少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来论证一个观点。 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对课堂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不爱自己动手动脑,只是一味地等着接受。教师对学生往往一刀切,却忘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在科技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逻辑性极强的人才, 更需要创新型人才。 我们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归根结底还得需要教育改革, 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方式依据现代社会的要求作出适应性调整, 以求培养出国际顶尖级人才。
四、改革下诞生的教学新课改
(一)新课程下教材的改变以前, 我们用的教材是依传统教学编撰、主要以讲解知识为主的教材。 这种教材文字多、图片少、习题多,学生看了会感到枯燥无味。 现在,我们采用了新编的教材,在新教材中,文字性的东西少了许多,只介绍一些基础的知识,却增添了许多图画内容,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要想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须自己想办法去探索。
(二)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现在的教学提倡互助合作。 形式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要求教师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问题,课堂上要预留一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用来做些动手、动脑的活动,并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
问题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走向物理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本节课摒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采用了用问题引导学生“教”教师“学”的方法;目的是希望给学生建立信心,激发对电功率这一部分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电功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次课堂教学,虽然只用了十个问题,但题题递进,既不繁琐,有紧密相连,让学生自己把整节知识掌握到位。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味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电能有多少,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教材最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的角度给出功的概念。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结果很自然的得出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一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②知道电能的单位;
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电能表的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条件收集整理有关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资料,收集家中电费通知单
五、教学流程
课前调查情景引入图片展示引导阅读自学讨论发言交流设疑、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引入电能表观察交流认识电能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以下信息: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收集家中电费通知单。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会学些什么内容,和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产生联系。在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谈起了高压电网、发电站、电费通知单,说到家里要用好多电,什么时候用得最多……已经明显的对和生活相关的“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的多媒体资料,引入新课教学。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结合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能否说出这是什么发电,并说出它们分别是把什么能转换成什么能?
(此问题一是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二是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建构是否到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就热烈的讨论起了这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风力发电把风能转换成电能
师:风力发电是利用风的动能,不是风能,来发电的。
水力发电是把水的位能转换成电能的。
火力发电是把燃料燃烧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对第四个感到疑惑)
师:第四个是地热发电,它把地下的地热能转换成的电能。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发电呢?(学生交流后回答)
还有核能发电,潮汐能发电,海水温差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师:电能的来源只有发电机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电池,比如: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纽扣电池
【教师总结】1.电能的来源:发电机和电池;
2.电源的本质:把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3.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师:发电厂每天都发那么多电,这些电都到哪儿去了呀?(学生在下面回答,用电器消耗量)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适时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增强自信心。在这个环节中,明显感觉到学生自信起来,回答问题积极了许多)
生:电灯把电能转换成了热能和光能,电饭煲把电能转换成了热能,电风扇把电能转换成了动能。
师:4.用电器的实质: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1.电能的单位是什么?2.电能的不同单位间怎样换算?(学生阅读教材)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学生能力进一步得到老师肯定)
生:电能的单位有度,千瓦时,焦耳,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师:千瓦时是度的学名,是常用单位,而焦耳是国际单位。请同学们看一看大屏幕,了解一下一焦耳的电能和一度电能有些什么作用,并计算一下,一度电能让微波炉工作多久。(学生动手动脑)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抄下的你家的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结合教材电能表的内容弄清:
1.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2.你家的电能表的铭牌上各项内容的意思。
(生分组阅读、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生:电能表用来测量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生:电能表读数时的单位是度,也就是千瓦时,读数时要注意,上面所显示出来的数字的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生:电能表并不能直接显示消耗的电能,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这一段时间前后两次电能表的读数的差。比如一个月消耗的电能,应该用这个月末电能表的读数减去这个月初的读数。
测量工具──电能表。
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讨论电能表铭牌上各数据的含义。
(学生踊跃发言,师强调指出“600r/(kw·h)”的含义)
(请学生介绍新型的电能表,师尽可能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发言)
三、课堂小测(用投影)
1.小明家中的电能表月末的示数是3706,月初的示数是3646,这个月他家用去了多少电能?如果电费为0.45元/度。这个月他家应交多少电费?
2.我家的电能表铭牌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在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它的表盘转过了75r,问我家这段时间用了多少电能?
(培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思维和精神活动为前提,注重开发学生潜在智能为根本目标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之美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那么,应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呢?笔者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营造开放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美国现代情感教育理论创始人卡尔・罗杰斯认为:数学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因为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教学的目的应是启发学生作出发现,通过发现获得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创新是教育的基本宗旨。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最合适的学习形式应是启发式、开放式、课堂讨论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成为一种对话,而不是灌输,师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智慧与心灵的交流。师生共同参与每项教学进程,每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他们在简化的、理想的、顺乎自然而又有必要的波折、歧路的形式下,亲历知识的再现过程。教师要创设真正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反思和质疑,让他们自己在对与错、优与劣的争论中,深刻思维,强化反思与提问能力。
例如,在讲授初中几何的起始课时,我这样来设计问题: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自创图形,并配以文字表述.问题给出后,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拿出笔与纸,投入到自我创作的活动中,创造出近四十幅作品,当我拿着学生的作品逐一讲评时,我能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了学习几何的渴望与自信。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我们只有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学生真正营造“自我研讨”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乐此不疲,与数相伴!
二、开展促进数学理解的活动,提高数学素养
理解一个数学知识,就是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适当的知识同化这个新知识,并把它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形成合理和本质的联系。数学的理解的形成必需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但在通常情况下,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深入程度都不够,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理解效果差。数学教学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经历说数学、变式练习、将知识系统化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1、说数学。说数学,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学数学知识,内容包括数学概念、命题、公式、原理、方法和解题过程。叙述要力争准确、流利,能对叙述的内容进行解释,经得起学生与老师的追问。这种考查方式既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这种方式对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有重要意义,只有理解了才能顺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了理清思路,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所要叙述的内容。这样做的优点是,(1)既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又可以刺激学生的理解。记忆是理解的基础,而口述是记忆的基本方法。(2)纠错。通过表述,学生的思维得以暴露,老师可帮其理清思路,改正错误的认识。(3)交流。启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此外生生间的讨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与灵感。下面仅以一例描述我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从而达到理解数学的本质。
而此时学生的工作是有序的,不再是盲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数学与物理的相关知识来共同来解决问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物理,也再次加深了学生对随机性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的认识,体验了概率中蕴含的辩证关系即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学生在知识的交叉地带来看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有帮助的。数学素养有以下几方面:(1)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2)自觉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意识的能力;(3)建构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推理论证能力;(5)数学化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要学会站在系统的角度,多角度、分层次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式练习。变式是指对数学概念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变换,凸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清晰的外延,突出数学问题的结构规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变式练习,多角度地分析、联系、比较,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问题的恰当分类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丰富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经验,获得对数学对象的理解。
学生初学几何,对几何的特点还不了解,通过此例题的变式,让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关系,要学好几何,必须善于在变中找不变。学生从此例中还学会:改变题目的条件,获得新问题,这将是学生琢磨问题的源泉。
3、将知识系统化。将数学知识系统化是指把零散学习的数学知识按照结构组织成网络,以体现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数学是一个组织结构良好的系统,理解数学知识,既包括对这个知识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包括掌握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要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真正的理解,这意味着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
三、借助技术支持,揭示数学本质
数学建构主义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中的行为主体,而其他则是客体或载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将毫无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主体参与不是认知主体消极地接受知识,而应体现在对知识的主动积极的建构。知识只是在它与认知主体在建构活动中的行为冲突或者顺应时才被建构起来。
在教学建构观指导下,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脑、动手、动嘴的机会,注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猜想、充分地发问、多角度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而图形计算器恰好在这方面为师生营造了他们共同需要的氛围。图形计算器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灵活地提供图、表、文字或符号等各种表示方法,展现一些用纸笔难以展现的过程性内容,体现过程性,揭示数学本质。
技术的介入,动态地展示了数学的变化过程,这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也延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发现数学之美,并热爱数学!
四、注重课堂反馈,强化数学知识落实
大量的研究表明:反馈是学习的基本要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有着很大影响。由于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有计划、分阶段地把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数学思想按照时间的流程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为了保证数学目的的圆满完成,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反馈的信息,及时而适度地进行调控。课堂反馈的基本途径就是倾听,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向学生学习,正可谓教学相长。
课堂反馈必须及时,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出现偏差,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跟踪、纠偏,否则,错误的有效惯性会造成今后学习的更大障碍,以致积重难返。数学中应密切关注的反馈点大致有:概念的理解、记忆;定理、公式、法则的正、逆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计算的准确性;解题的规范;常规方法的熟练及特殊技巧的运用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提问、课堂练习、板演、课外作业、测试、检查(教师的讲评、学生自评、互评)等手段,对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评定,使其辨明正误、分清优劣、掌握知识。
从事教育职业意味着要敢于面对新的挑战,勇于承受内心焦虑的考验,充满危机感和使命感。新世纪数学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它要求数学教师应努力做好观念、知识、能力的更新。要敢于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先进的教学观、数学观和学生观,要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身课程改革,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深刻内涵。教师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刻苦自励,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新的了解,同时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不仅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改封闭式的教学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的思维能力要更新,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吕林海.数学理解之面面观[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2).
[2]郑毓信.变式理论的必要发展.中学数学月刊,2006(1).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每天都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但我并不平庸,因为我志存高远,胸中有丘壑,努力在讲台上演绎我精彩的人生。在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他们家族的核心、未来、希望,乃至一切,所以我常感自己肩上的担子重,有时心里会沉沉的,总怕自己这“盲人指路”式的教育会将他们引入歧途。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只能本着良心,捧出真心,保持素心,坚定信心,牵着学生的心,不懈求索。其实,我能给学生的只是少少许,可他们却给了我多多许。学生是我心中的神,课堂就是我心中最神圣的殿堂。在我看来教师在课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上生成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并且将这种思考延续到课下,这样的课就比较有价值。教会学生思考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我在朝这个目标努力,希望自己上的每一堂课都是这样的好课。我在心中总默念着萧伯纳的一句话:“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我想说:生活充满变数,未来也很难说,但我敢肯定的是,我这辈子不变的是做老师,陪着学生走向无尽的远方。
在小学开展英语教学,每位英语教师都深感困惑,孩子们年龄小,学习兴趣不持久,参与度不高,抑制力不强,学习质量很不理想。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效果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从多年的英语教学研究中发现,游戏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年龄小,乐于活动,喜欢游戏,因为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我的英语教学经验,从实施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实施游戏教学的基本途径及注意事项三个步骤,谈谈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实施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工作多年的英语教师知晓,我们最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孩子获取到汲取英语知识的有利时机,让孩子们沉浸于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从而完成英语教学任务。英语课堂游戏正好解决了英语教学的难题,为孩子们创设适宜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学中适当运用英语小游戏,不要小瞧英语课堂中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却完全可以扭转我们原来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为英语的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小游戏,就可以全方位激发中高年级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逐步形成W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及兴致。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课堂游戏非常重要。
游戏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孩子乐于活动,喜爱表演,极易接受新鲜事物。游戏教学法就是针对孩子们所呈现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游戏中,形成有利于孩子们正常发展英语学习的习惯,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实施游戏教学的基本途径
1.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游戏引入是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第一步,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更是一节英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
例如,我在上一节课时:
T:Dear children,let’s play a game?
Ss:Good!
T:Look at the teacher’s gesture like?
S1:The boat.
T:No,I’m not gesture.
S2:A heart.
T:No,I’m not gesture.
S3:A bridge.
这种以猜谜方式引入新课的方式所呈现的优点举不胜举,既可以引导小学生复量的英语词汇和英语句子,为英语的新课做好铺垫,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这种课堂引入方法来得轻松愉悦,孩子们乐于接受。
2.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带领小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例如谜语猜猜猜、词语接龙、找伙伴、击鼓传花等等。孩子们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度都很高,为此,在活动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努力做到游戏而不慌乱,动与静有机结合,努力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时机,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与发展。
三、实施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是因为我们懂得英语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英语教学而服务的,是完完全全从教学角度出发的,必须与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息息相关。设计英语游戏的时候,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授课要求。
例如,学习动物名称的英语单词时,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幸运转转转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分八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一种动物,教师问:Can you guess?What kind of animal is it?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有的猜小鸡,有的猜小狗,有的猜小猫,有的猜小羊。之后,英语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得到小红花贴奖励,这种游戏目的性极强,班级学生参与的幅度也大。
2.开展英语游戏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进行英语游戏的宗旨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活跃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英语游戏的形式应该多元化。孩子年龄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厌倦也快。为此,我们选择游戏方式的时候,要不断充实设计新的英语游戏内容,使学生永远不厌倦。
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教学设想是: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巧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面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化以是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从而让学生领略到一个由画面、音乐、情感所组成的完美意境,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皮鞋匠联想部分的语言文字,这样既让学生感受至了贝多芬卓越的创造才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觉了语言文字之美。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1)播放《月光曲》导入新课: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好听吗?这就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一们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即兴创作并演奏的《月光曲》。(板书:贝多芬 盲姑娘)大家想了解贝多芬吗?这里教师有贝多芬的一份资料,请一位同学把贝多芬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出示多媒体课件(2):贝多芬简介。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突出重点
一﹑运用现代电教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需要用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利用电教媒体可增大练习题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练习效果。使学生对知识从初步掌握向熟练掌握过渡。例如:教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可利用电教媒体出示 题目: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图略。①底是3厘米,高是5厘米;②底是2.8米,高是3.6米;③底是4分米,高是36厘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底是5米,高是4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13千克,计算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3、工人伯要裁一张24平方分米的木板,有几种裁法?怎样裁?
前两题,教师可在学生做题之后用微机把正确的图形及答案出示,让学生自己验证校对;对于第三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媒体可直观地显示其可能会有的形状:有底为8分米,高为3分米;底为12分米,高为2分米;底为6分米,高为4分米;底为24分米,高为1分米数种情况。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声情并茂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适时、适度、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巧用电教技术演示,提高学习思维
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摇头。这样,学生在欢笑中就能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师的共识。曾几何时,各种示范课、样板课是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不迷失自己,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是把握好课堂45分钟,向课堂的45分钟要效率,而优化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想方设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平淡无奇、呆板乏味的教学方法只会压制学生的兴趣。相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尽情地、自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
上课前三、五分钟的“热身”时间,我有时会以美妙的英语歌曲作为前奏,有时会安排学生上台讲趣事,体味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活跃课堂气氛,犹如置身于一个英语乐园。
课堂上,教师亲切、热情的态度,耐心、细致的点拨,使学生对老师及其所教的英语颇有好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处处尊重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温和的语气、可爱的面容、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丝微笑、一个手势,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和期待。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应态度和蔼,自然可亲,富有感彩,就像是跟学生谈心一样,以此创造出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要不断鼓舞学生的学习情绪,坚持以鼓励为主,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鼓励时要留有余地,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机会。以此来保持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保持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英语素质教育提倡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独角戏”的做法,当好导演、演员、配角、观众或裁判的角色,大胆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调整,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激发内动力,使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能否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正确、适时引导,灵活、巧妙地调整,必要时还可以调整对话或课文的结构,以达到合理创设语言学习情境的目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激活情境,采用“激将”“奖励”等方法,以“团队、小组、个人”等分组方式,通过讲故事、演小品、短剧、做游戏、辩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活学活用英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把握好难点和重点,并设法逐一击破
阅读理解是中学英语测试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方面,学生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阅读能力为什么还是很难提高呢?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好重点与难点。如果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往往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结果重点没把握好,难点也就无法突破,更谈不上找到规律和技巧了。所以,需要认真地设计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每堂课要根据具体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突出重点。这样,学生听起来才能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例如,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节课只引课文,练听力,回答问题,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及每段的大意,强调课文的整体理解。而把分析细节,处理难句,讲解语言点,操练句型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放在下一节课,以加强针对性。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英语课充满情节性、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四、以“活”为原则,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备课有时会考虑不周。有些内容,老师一直认为是难点,而学生不一定认为难;老师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生却不一定掌握。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适时调整讲课内容,以“活”的原则,随时根据课型的不同而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应该侧重课文的理解,开放学生思维,让课堂充满学生智慧的火花,努力设计悬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启迪学生进入开放性思维的殿堂。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想方设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并适度应用多媒体,改善语言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模式 五、竭力挖掘“兴奋点”,激发学生兴趣
一部分学生学习初中英语时还颇有兴趣,学习比较认真,但一段时间后就变得无信心了,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情境,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生动地进行教学;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片、VCD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培养树立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自始至终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像服了灵丹妙药,英语成绩不断提高。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乐意学、主动学,才能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因此,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每堂英语课至少安排二三个兴奋点,如穿插英语谜语、俚语、最新词汇、外国风俗等内容,在笑声中激发学生兴趣,在笑声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切忌“喧宾夺主”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利用可以改善语言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秩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和教学素材,并有容易保存教学资料的优点。但我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应该适度。一部分教师多媒体技术掌握水平很高,他们几乎每堂课都运用多媒体,有的课件是自己做的,有的课件是借用别人的,产生多媒体依赖。事实上,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项辅助教学技术,课件涉及的面很有趣,因此不能无节制地使用。
第一,课堂教学要体现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指出:“科学越是依赖于感官的知觉,就越可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模型、板画、图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地表示出来,由丰富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才能获得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认识。直观教具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得恰到好处,如果滥用,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阻碍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从生动具体的内容出发,上升到抽象结论以后,还需进一步得到更加丰富的具体内容。这里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直观、具体、抽象与概括在整个教学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教师是这个活动中的主导方面。因为只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培养能力,这项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从学的方面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讲解必须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若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那么教学效率就低,而且学习质量不高。
第三,体现巩固性原则,把时间还给学生。由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要学量知识,就造成了新知识在头脑中的“暂时联系”很不稳固的情况。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新知识,更重要的是牢固掌握和运用。有些教师生怕问题讲不清、讲不透,一节课讲了四十分钟还余兴未尽,结果事与愿违。岂不知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每个教师把消化吸收这一过程留在课下,还谈什么减轻学生负担,况且学生能吃得消吗?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支配,发现问题,教师解答,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但这并不是说教师该讲的问题不讲,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工夫,研究教法、学法,掌握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二 利用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课堂提问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课堂简单易行,涉及面广。教师可以依据设置的问题面向每一个学生,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指导教师的调整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一个科学、恰当的评价,能大大增强师生感情。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教师教好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常听学生说喜欢某一学科,而不喜欢某某学科,排除兴趣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感情。学生喜欢学某某科,归根到底是喜欢这一学科的教师。第三,课堂提问能激发学习兴趣。因为课堂提问能使同学们获得成就感,能自发地在学生中展开学习竞赛。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老师能注意自己,给自己一次课堂表现的机会,以满足自己对学习成就感的渴求,而学习成就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即使答错了,若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也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学习动力。经常实施课堂提问的教师能控制每一个同学的每一分钟,使其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思路思索,避免了学生开小差,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第四,课堂提问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每答对教师的一次提问就会增强一份自信,而自信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只要学生没有丧失学习的自信,在学习上就不会落伍。
三 有效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需掌握正确的方法
第一,课堂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对学生的回答尽量估计全面,避免造成教师的被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本着什么层次的问题让什么水平的同学回答,避免有意为难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同学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当然,有时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有意让学生答错或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产生一种“跳一跳能摘下果子”的意识,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开展学习竞赛。一言以蔽之,提问必须为提问的目的服务。
第二,课堂提问必须做科学、恰当的评价。课堂提问不管学生答对或答错,甚至是非常荒谬的错误,教师也必须做出科学恰当的评价。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一个不恰当的评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甚至起到估计不到的负作用。每一位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地想到每一个同学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学生的自尊是绝对不允许教师伤害的。
第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若有意注重优生就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偏爱优生,从而产生自卑感。而过分偏移差生,又容易让差生产生老师有意为难的逆反心理。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