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范文

时间:2023-10-08 09:43: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篇1

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从青年教师自身角度看,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这个形象的比喻充分的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人们成才成长的重要作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步入工作岗位不久,面对工作压力的同时,还有住房、收入、养儿育女等生活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容易使他们的原本不够坚定的理想信念受影响,当他们的理想信念一发生动摇,政治理论的学习、业务素养的提高、奉献精神的强化等事情都将没有动力去施行,才会出现以上各种问题。

(二)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管理机制不太健全。青年教师之所以出现思想上的懈怠、业务上的滑落、功力主义倾向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体制相关。有些学校过分地注重科研,而青年教师担任的课程又比较多,搞科研的时间有限,很难达到科研的目标任务。为了使科研任务达标,不少青年教师忽略政治理论学习时间、业务素质提升的训练、与学生思想交流的时间等,全力投入到科研上来,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三)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渗透。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高校又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夺青年的主要阵地。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是他们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辨别力不够,就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当理想和现实具有一定的差距的时候,就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三、高校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来抓紧抓实,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理论学习。首先,要建立建全理论学习制度,从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上进行规范,杜绝走过场、搞形式,加大学习检查力度,严格考核,让青年教师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确保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学有所获。第二,要加强青年教师对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让他们多读多看,认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精神,切实以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第三,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安排理论学习的时候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思想、生活和工作实际,把理论学习的过程,变成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篇2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教师不仅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坚定的信仰,才能从容的解决当理论与现实冲突时自身的困惑和学生的困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来讲,由于其个人经验、思想水平、发展程度、社会阅历等多方面不足,可能问题会更甚。教师职业压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而产生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和反应,这种改变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能是行为的,比如抑郁、焦虑、沮丧、疾病、极端行为等。毋庸置疑,职业压力的存在会给教师本人的幸福与安宁带来负能量,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也必然会对学生、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今天这个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在工作负荷、教学效果、工作适应、职称评聘、科研方面、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都会有所反应。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天然的反叛情绪。经常有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就是“吹水”就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做。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可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道德现象丛生、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冲击。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加深了难度,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更是苦于应对这个挑战,容易产生主观预期、付出与现实效果、回报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产生挥之不去的压力。

(二)自身原因。西摩•萨若森曾说过“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却可以将压力转化出去,而有些人则无法排遣压力。辩证法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存在也跟本身个人原因有密切关系。比如: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自我减压消遣、人格心理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外部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不重视给教学带来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的都是对学生没用的东西,殊不知专业课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技能,是安身之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给学生的却是做人之本。其次是组织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工作环境、课题申报、工作负荷、职称评聘、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一定期望差。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从个体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这份职业的重要意义所在,因为我们的幸福也将属于千百万人。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正视工作中的压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将心态放平和,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业务,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好老师,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职业认同度。

篇3

高等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军。由于青年教师刚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与大学生的年龄接近,他们与大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大学生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如果青年教师自身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道德规范等问题不解决好,必然会对教育对象——大学生产生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适应

1869年,德国学者海克尔创建生态学,并形成了解释生命体与周遭环境相互协调、互为消长和彼此依赖的生态平衡关系的自然生态观。近年来,学术界从生态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并逐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理论形式,环境与适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一)生态学相关理论及简要阐发

1、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子

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是生物机体生活空间的外界条件的总和。生物环境不仅包括对其有影响的种种环境条件,还包括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广泛而复杂,广义上讲,凡是与人有关系的并对人发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都可以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我们通常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每一单因子在综合环境中的时间、方法、情绪等都会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要的或次要的、直接的或间接地、有利的或有害的生态作用。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境因子(即主导因子)是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

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适应

生态学上,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把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适应关系区分为下面两种:

(1)趋同适应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其结果是使不同生物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2)趋异适应 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于是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相应的生态变异。

青年教师做为社会人,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认同,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会有取有舍,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里会发生 “趋同适应” 与“趋异适应”。 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进步过程中,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其思想发生了相似的转变,即趋同适应。因为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的影响,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一致,思想境界也不一致,这体现了生态观的趋异适应。

(二)运用生态学理论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切性

1、社会环境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大环境,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风尚。社会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传播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工具,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培养和造就人格。社会风气即是社会风尚和习俗,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状况等的综合,是广大社会成员精神风貌的总体现。社会风气主要包括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心理反映,能动的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和习惯的形式制约人们的言论和行动。

社会环境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并使其产生了四种倾向:一是个人需求从传统的讲究精神需求转向物质需求为主;二是职业稳定性变化;三是个人奋斗目标转移;四是行为态度转移。[1]

2、学校环境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学校环境相对社会大环境而言相对独立,主要是指校风、学风、师德及学校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氛围。

校风是学校的“社会气氛”,是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原则、风气和习惯。校风是影响学校全局的巨大精神力量,普遍存在于全校各个部门,体现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校风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推动促进作用和调节约束作用。学风是学习的态度和风格,往往对人才的成功具有决定性影响。优良的学风,可以使人远航,抵达成功的彼岸;不良的学风,只能使人半途而废,加强学习也是青年教师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要求每个教师不仅能传授思想品德和业务知识,而且还能做到为人师表。学校对教师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采取的方法是培养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是学校环境中影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直接因素。

校风、学风、师德都能影响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间接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中,青年教师是主体,学校教育是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是可以创造和改善的,且直接影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学校教育方法得当、执行有力,将促使大部分青年教师提高思想境界,加强政治认同,即思想政治状况发生趋同适应。对于个别青年教师,可以采取特殊的方式教育,达到帮助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即发生趋异适应。这充分证明运用生态理论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切的。#p#分页标题#e#

二、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种:

1.理论教育法

本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蓝本,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完成:一是以定期、集中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和讨论;二是通过举办竞赛或交流会来完成;三是采取个别谈心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大多用于在申请入党或犯有错误的时候使用);四是通过时事政策学习、听时事报告让青年教师了解当前形势,增强凝聚力。

2.模范示范法

本方法以强调青年教师的艰苦奋斗及爱岗敬业精神为重点,以榜样为学习对象,目标旨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主要通过下列过程完成:一是树立典型,二是加强事迹宣传,三是通过材料学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四是总结分析并找出改进措施。

理论教育法和模范示范法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们在长效性和整体性方面缺少理论基石,生态方法论之精髓在于“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2] 但上述两者以灌输为主,忽视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忽视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淡化了青年教师适应教育环境的动态过程。

三、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想教育意在提高境界,政治教育意在提高政治认同,作为价值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二者密切联系,但并不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要铸就一种品质,让行动者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它起于行为,稳定于习惯,伴随着情感,依托理智,化为品质,升华于信念,体现于理想。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行动规范培养、德性品格养成、政治价值认同等层次。这是一个不断递进的梯次,它们既是目标,又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的途径。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需要科学地设定阶段、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塑造价值观的教育,需要符合传播与接受的规律,符合价值观塑造的教化特点。

从生态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体现着被动和主动,既有被动或主动的环境,又有被动或主动地适应。在社会大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学校加强教育改变相对独立的小环境,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原则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人”必须有坚定地政治立场、懂得爱、懂得分辨善恶、明辨是非。学校必须通过教育即以适当的方式使青年教师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促使青年教师“趋同适应”。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她是引领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建设的政治主导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符合社会生态的方法和方式,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等方式把青年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上来。[3]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原则,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趋同适应的学校环境,让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变被动为主动。

2、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工程

坚持生态观的整体性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解决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其整体性体现有二,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人作为三位一体的整体对象进行综合考察,使得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联系,做到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挥整体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力和本真价值。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塑造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长期教育的氛围,让学校教育环境促进青年教师主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建设

这是高校建设、发展与文化沉淀过程中首当其冲的要求,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中学校环境因子发生有利影响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而言,这是一个主动的趋同适应,青年教师将会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操守、改善行为并形成良好习惯。

通过学校环境因子的改善,可以促进教师思想境界的提高,增强青年教师对大学生的热爱和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忠诚。

本文旨在开启研究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个途径。总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讨论、研究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有目的地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索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4

1、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一方面片面地要求青年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而忽视了青年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高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开展很多对教师的培训,但是往往重视专业功底、教学能力的培训,不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2、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政治学习流于形式。青年教师高度重视教学和学术研究原本无可厚非,但一些人对政治漠不关心,主要表现在不太关心国家时势,分辨是非能力较差。

3、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有的青年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工作不能认真负责,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弱化,不安心于教学。有的青年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对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更不愿花时间及时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有个别教师出言粗俗,行为放荡,穿着奇异打扮过度等,甚至行为举行不符合一个教师的身份。

4、理想信念动摇。在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青年教师的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转向世俗功利,趋于实惠、实用,个别教师过于追逐荣誉、利益、权利、地位,事业心责任心缺失,奉献精神下滑,在付出与索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陷入误区。一些青年教师对一些社会不正常现象稍有不满便牢骚满腹,一遇挫折便怨声载道,对信念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

二、原因分析

1、外在因素。学校领导层面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缺少足够的重视,导致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工作思路狭窄,缺少与青年教师交流的平台;工作方法过于传统,手段没有创新,只重说教;对青年教师放任自流,有时发生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青年教师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不能释放,而有的高校盲目追求一流,对教师产生了巨大压力,各种学术评比、成果鉴定、职称评聘等使青年教师迫于应付,忽视了政治学习。

2、内在因素。用勒温的“心理场”理论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行为动力,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结构,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空间及待遇是青年教师活动的客体要素,是青年教师可以支配和利用的资源,也是一定的社会支持,由于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工作上缺乏经验,思想上容易波动,行为方式上有时不能正确把握目己。当与青年教师自身的期待一致时可成为青年教师们压力和障碍,削弱他们工作的热情,责任意识淡化,甚至部分青年教师片面认为政治学习无用论,从而不关心时事政治,放弃政治学习,造成政治素质低下,分辨力下降。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和院系之间要互相协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二是要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制和必要的奖惩制度,形成制度保障,使工作有的放矢;三是要学校上下共同努力为青年教师的健良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建设,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2、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各高校应“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他们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教学方面老教师能时时刻刻影响和带动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使其取长补短,以充实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思想上老教师可对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指导,增强青年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把握青年教师心理场。一是受市场经济和各种文化思想的影响,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价值趋向多元化,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方法显然已不合时宜。作为当代的思政工作者,必须掌握了解青年人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摒弃传统方法,采取交流、谈心、征求意见等互动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从而让青年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责,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在践行这一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他们职业的自信心和荣誉心的呈现。当青年教师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就能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和承诺,就具备了回应这一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这一内在动力是青年教师做好自身工作和政治理论学习不可或缺的巨大能量,它保证了青年教师能在工作和政治理论学习中体会意义和乐趣。

篇5

目前,部分青年教师思想状况产生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对教师道德观念的影响。在世界一体化中,价值观多样化形成道德观念多元化,客观上冲击了现有的道德观念。二是在学校的快速发展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或者因为因工资、住房、编制等切身利益问题尚有困难不能很好解决而产生消极懈怠情绪。三是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分领导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思想工作的意识。四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式方法还不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正视利益,追求精神”的工作理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先进的事迹激励人,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

2.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三、加强与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架构,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人事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牵头,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工会、团委等部门协同配合,各二级党委(总支)具体实施,努力形成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合力。

(二)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

建立健全青年干部培训班、辅导员培训班、教师周三学习日、新教师上岗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政教育培训制度,坚持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增强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同时将学习内容与学校中心工作、本单位工作、青年教师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将青年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党委决策和学校发展上来。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组织开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师风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校史校情教育,把校史校情等校本知识融入新教工入职教育体系,增强青年教师爱笑荣校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使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完善师德评价体系[2]。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和评优奖励等工作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四)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

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风尚,结合学校实际,在青年教师中建立健全各类先进个人评比办法,开展各类争先创优的评比活动,如“三育人”先进个人、“十佳育人模范”、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并在教师节之际,开展青年教师先进典型的表彰大会,同时校报、校园网、宣传廊上开辟师德师风专栏,大力宣传师德典型的优秀事迹,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3]。在学生中开展“网上评教”和“我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评选与征文活动,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相互激励的良性互动[4]。

(五)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关心机制,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

完善教代会制度,增加青年教师代表比例。增强校(院)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信箱、领导接待日和座谈会等制度,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等人文关怀机制,及时主动了解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建立家庭困难教师档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完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改善青年教师收入待遇,采取积极政策,为青年教师提供过渡性住房保障,并依托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解决青年教师子女入学难等问题。

(六)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搭建发展平台

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的用人机制,完善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完善青年教师外出交流、进修和挂职锻炼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传帮带。开展“青年博士联谊”、“优秀青年教师论坛”等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创造破格聘任和晋升的机会,把政治坚定,教学管理成绩优良的青年教师纳入后备干部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文化育人

拓展校园文化平台,科学规划与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相匹配,满足青年教师需求的大学文化建设项目。大力弘扬校训和大学精神,塑造“人文、大气、学术、高雅”的文化品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成立、参与各类文体俱乐部,丰富青年教师业余文化生活。重视青年教工文化品牌的培育,以拓展群众文化平台为抓手,鼓励青年教工组建文化活动团队,形成品牌。

(八)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篇6

(一)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表现在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好的综合素质。同时,他们在个人认知方面还存在较为宽阔的空间,表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往往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值预计较高,对自己处理教与学方面的能力值估计过高,由此不仅阻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还可能造成在高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为此,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通过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认知空间,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达到在知识储备、能力自觉、教学能动性自省等方面的自我清醒的认知,帮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找到自我理论提高、知识增长、能力锻炼的努力方向。要坚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自我认知与外力助推自我认知相统一的做法,既要相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能够自我提高认知的自觉性与能力,又要加强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的能力。通过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自我认知空间,彻底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自己在理论运用、知识更新、能力适应方面过高的预计与感知,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尽快步入脚踏实地教书育人的知行合一的道路。

(二)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自我提高主观性空间

在积极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认知空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树立自我提高的正面认识,确立自我提高的正确途径和要达到的明确目标,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得到积极拓展。决不能在帮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加强自我认知的同时,削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实践激情、高昂的育人豪情,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主力军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空间

第一,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的空间。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积极提高驾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能力,把握大方向,瞄准大目标。同时,还要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留下一片实践创新的空间。只要大方向不偏,大目标始终不被削减、淡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实施途径、教学借助手段等方面自主创新、提出新的设想和需求,高职学院的领导集体就应该予以积极地支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助推他们的创新,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始终可以真实地把握住一个自由度较高的思政教学实践创新的空间,为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科学发展建设一个长效运转的永动机。

第二,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理论创新的空间。高职院校要积极建立起一套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机制体系,形成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责任承担机制、任务分解机制、理论创新奖励机制。要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们在思政课教育理论创新方面,提供坚强的领导、厚实的经费保障、扎实的落实机制,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理论创新的实践,建立起不断增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储备库,实现以理论的创新推动思政教育实践的创新。

二 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律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正确实践。

(一)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认知空间、实践创新空间、理论创新空间充分建立而且健康运作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才拥有了认知和实践统一的可能性。通过不间断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交互作用,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认知和实践的逐步统一,逐步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自我认知方面的各种偏差,最终达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提高与推动教学相结合、已有知识运用与实战经验总结提高相结合的目的,切实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个人成长过程的科学延续与人生历程的高层次变换,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能运转的换挡。

(二)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提高与提高他人的统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实现了自我认知过程的圆满完结、完全纳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有机体系、有机汇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教育引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不断进步、成熟,催促高职院校大学生们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又一个主要内容和标志。

(三)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在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没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上的创新,就没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没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就没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跨越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统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的成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展现的核心内容。

三 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

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与认识,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

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实现自我认识空间的拓展、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自主意识的全面建立,必须首先塑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正确的政治倾 向,具备正确的政治素质。强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入门课。高职院校是一个培养实用性、适用性和即时使用性(短缺性)各种人才的特殊的教育阵地,倾向于“短平快好”的教育目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坚强可靠的政治品性、坚实可靠的厚德品质,无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何种学历、学识,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思政教育必须对其政治思想意识构成进行重新洗牌,通过定期不定期地集中强化培训、长期地教育引导、坚持不懈地跟踪监督检查与纠偏等,培养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始终在个人政治思想意识方面不出偏差,确保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不出问题。

(二)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坚定可靠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组织协调能力不仅要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组织协调高职院校内外的一切思政教育资源的发掘、调整、整合、调动、运用各个方面,以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转,还要用在积极主动有效地组织协调各种正面的政治思潮、社会倾向、大众认识,为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屏蔽各种不利影响,提供思政教育的正能量,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及人生发展的健康延续,为社会培养政治合格、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三)着力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

篇7

一、现在很多高校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比较强,但是政治意识比较差

现在很多老师重视自己理论修养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对思想政治却不甚重视,这也导致了我国高校中很多青年教师思政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并且,现在青年老师受到网络的冲击比较严重,这也导致了很多青年老师政治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在参加学校各种政治活动或者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的时候积极性也比较差。

(二)很多青年教师的本身的个性主见比较强,但是责任意识很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青年老师本身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价值取向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对老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有些青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够认真,重点也不够突出;还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仅仅重视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愿意花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甚至有些老师不愿意了解自己学生的思想动向,更加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三)独立拼搏创新方面比较的突出,但是团队意识很差

现在很多青年教师由于受到一些思想的影响,无法将自由和纪律以及民主和集中结合在一起。并且社会意识以及集体意识方面的观念比较淡薄,当集体的利益和青年教师的个人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教师往往会更加重视自己的利益。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在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时候,对个人的得失以及利益过分的重视。这是因为现在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导致了其集体观念比较差,团结协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一些对策

在高校中,提高青年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对青年教师本身的成长、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应该对领导进行强化,不断的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健全

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并根据实际的需要加大各个方面的投入,确保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真正的顺利。其次,应该定期调研青年教师思想方面的一些动态,解决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将其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提高其思政理论方面的水平,让其更好的运用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现在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本身的经验比较少,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给其更多的指导,关怀青年教师的生活,并根据老师的一些特点,采取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措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真正的到位,让其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三)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我们应该让青年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进行高尚师德的树立。老师应该根据自身成长的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加强交流,借鉴一些先进理论

篇8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其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文化素养、人文情怀是高校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

长江大学,虽是湖北省属地方高校,但十分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物理学院更是如此。物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29人,青年教师占全院专任教师总数的51.8%。为了把青年教师培养成师德高尚、思想纯净、专业扎实、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该院着力营造纯洁、宁静的教育环境,自2003年以来,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教育的道德和责任,保持教师的宁静与纯洁,在淡泊名利、克服享乐、尊重学术、减少浮躁中给教师营造纯净的环境,让教师安于职守、潜心研究、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开展“修师德、练师能、育师爱”一系列创建活动,收到实效。

一、工作思路

“师德、师能、师爱”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体现,师德为魂,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师能为本,是教师的职业功底;师爱为情,是教师的职业情怀。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树德立人”的工作理念。“树德”就是树立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培养教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道德精神;“立人”就是培养道德高尚、专业扎实、能力突出、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为此,以“师德”、“师能”、“师爱”为抓手,开展了持续有效的创建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修师德,坚守道德良知,做仰望星空的学者。

结合物理学院基础学科特点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青年教师中倡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提出“坚守教育的道德良知,保持教师的宁静与纯洁,把冷板凳坐热,把学问做实”的队伍建设口号,开展一系列思想建设工作。

1.营造氛围扬师德。通过设置文化走廊、思政工作专栏、电子显示屏等阵地,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大力宣传身边师德模范事迹,增强青年教师师德意识,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2.组织学习明师德。采用政治学习、党员组织生活和专题教育报告等形式,大力开展师风师德学习活动,每月制订学习计划,编辑学习资料,组织校内外专家做专题报告、开展学习讨论,收到良好的效果。

3.爱岗敬业塑师德。采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教授、博士下班级”、党支部联系班级、党员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等实践活动,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进一步强化师德意识和师德修养,全院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甘为人梯、严谨求实的师德师风逐步形成。

4.加强管理促师德。学院建立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规范、科学研究规范的检查管理力度,并与青年教师年度考核挂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练师能,夯实职业功底,做学为人师的表率。

物理学院把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推动学院发展的根本,把青年教师的培养看做是学院发展的未来,坚持“培养有决心、引进有胸怀、稳定有政策”的方针,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政策激励。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在2008年启动了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等相关制度,对青年教师在国内外访学、申报项目、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2.结对帮扶。采取“一传、二带、三给”的做法,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传”就是把学院的优良教风和学风传承给青年教师;“二带”就是选拔以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程庆华老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全方位进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建立人生和职业坐标;“三给”就是给机会、给动力、给环境,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团队培养。着眼于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把每个青年教师按照教学课程和研究方向分配到相应的团队,通过“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网站建设、教学网站管理”三项现代教育技能培训、“一口话、一笔字、一幅图、一个课件”四项能力训练,“登台课、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比武课”五类课活动,“备、教、辅、改、考、评”六个教学环节严格管理,培养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4.目标管理。年初采取个人年度任务申报、学院审核、院长与教师一对一协商等方式,与青年教师签订任务责任书,分别对青年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与学生指导等方面设定目标,年底对达到或超过目标者给予贡献奖励。

(三)育师爱,培育教育情感,做关爱学生的良师。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业,教师天职。物理学院始终注意营造关爱学生的氛围,要求全院教师努力践行“尊重学生是前提、了解学生是基础、关爱学生是责任、成就学生是目标”的育人理念,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完善关爱学生的工作机制。学院基本实现了班主任博士化,落实了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下寝室工作制度、教工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任课教师与学生座谈交流制度、学生事务接待规范、困难学生关怀制度等,并建立了检查考核机制。

2.落实关爱学生的沟通渠道。按照“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要求,开展青年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式谈心、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等交流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尊重、关爱和指导,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目标。

3.搭建关爱学生的成长平台。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院有针对性地安排青年教师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制作与科研指导、专业学习指导、考研指导、个性特长指导等多项工作。近五年来青年教师先后给学生开讲座、作报告30多场,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做好学习规划、辅导考研、联系考研学校和导师等工作达300多人次。

三、主要成效

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和积淀,长江大学物理学院坚守教育的道德和责任,坚守高校的宁静与纯洁,用高尚的道德净化人,用职业的精神影响人,用丰富的活动吸引人,用良好的政策激励人,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培育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淡泊名利、克服享乐、尊重学术、减少浮躁中给教师营造纯净的环境,培育青年教师忠诚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很好地解决像长江大学这样一类省属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困境,形成自身的特色。

(一)提升了思想境界,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通过“立德树人”工程建设,青年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刘素静老师在2012年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谢丽、张静两位老师分别于2008年、2010年获得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并荣获全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曾晖、熊艳、赵俊三位老师被评选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张华峰老师在2012年评选为为长江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该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练就了专业能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在连续三届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该院3名教师代表学校参赛,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省三等奖;在连续四届的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8名青年教师参赛,7名获得一等奖,1名获得二等奖;近年来,10名青年教师获得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3位教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4人主持过省级科研项目,3名青年教师获长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三)凝练了学院精神,产生良好反响。

十年来,该院不断完善和发展“立德树人”理念,建立了“修师德、练师能、育师爱”的工作体系,创立了“一传、二带、三给”工作方法和“三项技术、四项能力、五类课程、六个环节”的工作措施,建立了一系列师德、师能、师爱建设的规范性制度,形成了“隆师敬业、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各项工作在学校居于前列。

《湖北日报》等媒体以《领导学生推心置腹》、《金牌保卫战》、《三连冠的背后——物理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探秘》、《不凡战绩的背后》、《修师德、练师能、育师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等为题对该院青年教师培养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

四、经验启示

(一)广大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主力,他们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从而提升教育者的思想境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让教育事业变得更加崇高,让教师队伍变得更加纯净。

(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长期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不断完善对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的体制机制,始终全方位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才有希望。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切实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特点和职业诉求,找准切合点,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虚功实做。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学风,也称学习风气,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学习态度,它折射出来内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风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风貌、学生综合素质状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风建设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有好的学风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优良的学风对高校来说关乎自身的生存发展,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精神支柱,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在于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目标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两者是让学生对待学习保持旺盛求知欲的动力所在。学风建设作为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以育人、育德为根本。

1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需要解决来自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驱使下,极易滋生享乐拜金、功利化的思想,这些观念给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带来强烈的冲击。直接导致高校学生仅对实用性、技能能强的知识趋之若鹜,而对基础性知识不感兴趣。而社会中,靠走后门走关系来升职加薪,文盲发财致富的现象,也容易让高校学生受“读书无用论”这种荒谬思想的误导。这些现象和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动摇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导致学风衰退。

另一方面高校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观念日趋强烈影响下扩大招生规模,造成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少数未达到相应教育水平、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被录取进校,他们入学后因学习困难而自暴自弃,丧失了求知动力。而创建和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学风就是我们学风建设的目标向导。学风建设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明确标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方向,树立健康的人生信仰,鼓励学生去追求获得人生最大意义的创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和个体化趋势,学生对与其自身直接有关的外部因素更为关注。比如对“找工作”显得尤为关注,但相反“报效祖国”这样的学习动机被认为是与自身没有紧密联系的外部因素,是过时的。这样一来,没有崇高的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学生就容易放松对自我不断完善的要求。认为自己可以缓一缓,及时享乐,而迷失方向。

总体来说高校学生的学风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目前高校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作风不严谨,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远大理想和学习目标,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缺乏学习动力,求知欲弱,学习方法滞后。这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要面临的挑战。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

2.1优良学风是思政工作的成效体现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机制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才能抓实、抓出成效,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应该在优良学风中体现出来。学风问题虽主要体现在一些不良现象上,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误区,是思想认识、道德文明和心理素质的问题。所以学风的好坏反映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成败。

2.2思政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渴望成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为此,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将思政工作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开展学风建设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再次,要克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来加以实施,学风建设恰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切入点。

学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相影响、相互渗透,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形势,针对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研究制定学风建设的规划以及各个时期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使二者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3教师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优良学风的途径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质是一种思想风尚建设,是关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思想行为与作风的建树。其表现为大学生在一定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学习动机的支配下,通过长期实践磨砺而形成的、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学习心理倾向、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所以,大学生优良学风品质的培育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入,从塑造大学生科学的学习观念入手,着力培养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学习风尚。

3.1巧用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教师应根据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并保证各个年级之间教育内容的连贯和一致。在方式方法上注意灵活多变,避免强制生硬的灌输式教育。比如:采用问题式小组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可交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策划,让学生在活动学习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自身固有的道德潜能。

另外,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选择上也尽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来挖掘教育素材。比如:考试作弊、未婚同居、论文等,学生敏感、苦恼又经常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归因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坦诚性原则、形象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纠正高校一部分学生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的错误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2职业教育带动理想,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青年教师利用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同时也就树立了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青年教师开展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分阶段指导。第一阶段,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强化自我经营、自我成才意识。第二阶段,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教会学生一定的求职技巧和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第三阶段,进一步开展职业培训学校通过讲座、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求职技能和职业技能,使学生找到在就业中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通过三个阶段的职业教育,使大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

3.3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通常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及青年教师,他们与学习联系最为紧密。可以说其身上的品德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规范自身学习行为的一剂强心针。青年教师一方面要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严与爱的结合,以情渲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激发其积极性。通过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文章为云南师范大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豫(1988-),男,河南济源人,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乔纯.高校师生学风及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篇10

一、思想政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差距

本人调查发现,高中思想政治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有令人欣喜的方面,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思想政治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总体表现较好,专业学历方面基本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研究生比例呈不断增加趋势;大多数思想政治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工作有热情,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也愿意吃苦,有上进心,有奉献精神。

但思想政治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现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在知识结构方面,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以至于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传授知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2、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的指导缺乏有效手段,不能调动课堂气氛,教学机智不足,缺乏教学设计能力,欠缺学科间知识的融合能力;3、在教育科研方面,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青年教师虽然有教科研的愿望和激情,但缺少教科研方法。研究意识淡淡薄,教育科研能力较低,是思想政治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青年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

(一)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没有过硬的业务不行,但没有良好的师德更不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在于为国家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业务本领,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因此,思想政治青年教师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学生,用心研究业务,尽心教书育人;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自省,培养高尚的人格和令人尊敬的品德,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

(二)立足课堂教学狠抓思想政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课堂教学是一项实践性非常突出的活动,青年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学校可安排一名资深的老教师当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导师带教”,使青年教师形成教育规范,以教育常规规范自已的行为。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与导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交流和探讨:向导师学习教案撰写、备课试讲、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课程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还要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技巧等。通过导师的教学示范,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要求,打好教学的基本功。同时,老教师言传身教,在职业道德、人格、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协作精神、教书育人等方面对青年教师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能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优质课竞赛或者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为青年教师展示其教学技能提供平台,而教师也可以藉此互相借鉴,获得提高。

(三)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思想政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是当前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相比,校本教研有如下优点:1、形式灵活。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可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组织相互听课评课,开展研讨,举办赛课,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要求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课后展开学习讨论,取长补短。2、培训内容符合学校实际和教师的需要。校本培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师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培训、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时事热点、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要求青年教师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树立科学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精神。

(四)通过自我培养实现思想政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1)注重教育教学技能自我训练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完善自己的智能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思想政治青年既需要学会思考,调整自己的智能结构,更需要在实践中加强教育教学技能的自我训练,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教学技能的自我训练,既可以通过开展教学交流、互相听课等活动,借鉴别人的经验完善自己,也更需要在对自身做出准确定位和全面分析后进行教学实践的创新。

(2)坚持自主学习

思想政治青年教师要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自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习,使自身原有知识、观念、技能,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尽可能缩小。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了解教育研究的最新潮流,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情况,关注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科学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思想政治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报刊杂志,购买书籍,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人才观;通过学习,掌握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方法,使自身原有知识、观念、技能,与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尽可能缩小;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优秀教师甚至一代名师。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城镇地区思想政治青年教师专业化实际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策略,为提升当前城镇地区思想政治青年教师专业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篇11

在眉睫。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是主阵地。面对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学校应如何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综合素质,能够运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当然,教师除了具有熟练驾驭网络的技术之外,自身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辩证对待网络的能力,能够认清网络的利弊。

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

要改变以往过于追求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做法。信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更要始终坚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始终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要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当然,要想让这一目标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信念,就要改变教师的强势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达到育人、感人、化人的目标,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络污染的能力。

三、开设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信息时代,对青少年避而不谈网络,不让其接触网络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接纳网络,不能因为它存在负面效应就因噎废食。为此,各中小学都应积极开设网络基本知识课、网络教育课,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网络,懂得网络,正确区分利弊,学会做网络的主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尽量让学生少去网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明文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据实际情况来看,大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网吧反而是未成年人是主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学校可以通过在电脑上安装“绿色”软件,过滤垃圾信息、网站等,避免学生因误点、好奇而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样,既满足学生对网络的需要,也能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四、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篇12

所谓“第四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习惯上被定义为“互联网”。然而,随着手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手机短信媒体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并成为“第四媒体”的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媒体”自产生以来,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对社会的影响是直接和客观的。青年群体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并存在着好奇性、叛逆性、受压抑性以及良好的接受性等心理特征,使其一开始就成为“第四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第四媒体”环境对青年受众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的影响也是直接和客观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所具有的“双刃剑”功能又使得“第四媒体”环境在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第四媒体”条件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所创新。

一、“第四媒体”的特征

第一,从“第四媒体”的特征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第四媒体”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广泛性和特定性的统一。与传统传播媒介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的地点、活动空间和既定的时间,受众在接收信息上受到了诸多限制相比,“第四媒体”要广泛开放得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造成了受众在“第四媒体”中行为观念的差异性;二是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虚拟性可以被认为是“第四媒体”最重要的特征,虚拟的主体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虚拟的活动,充分显示了“第四媒体”的虚拟性特征;然而,在“第四媒体”条件下,又存在着真实的一面:虚拟环境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环境的反映;“第四媒体”的用户在虚拟代号的后面,又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三是互动性与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流动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在“第四媒体”中,受众在选择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BBS等进行讨论。另外,“第四媒体”下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平等、互动的信息交流;四是即时性与易逝性的统一。“第四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又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了即时性特点。但是,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的频繁的信息动态更新,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信息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第四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是无所不包的,但是,信息的选择最终还是由受众群体来决定的,受众群体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因此又是有限的。

第二,从“第四媒体”的形态来看,由于“第四媒体”在外延上包含着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网络,因而其形态也有所不同。互联网的主要形态包括万维网(即3W网)、电子邮件报刊、电子公告版等;而手机短信媒体的主要形态则可以从其服务功能的形态的分析,它包括普通的短信息服务、增强型短信息服务和多媒体短信息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交易型、资讯型、娱乐型及数据库型等多种类型。

二、“第四媒体”与思想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1.“第四媒体”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

首先,“第四媒体”的发展提高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一是“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科学的理论前沿,必将大大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二是“第四媒体”的出现有利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时的、全面的、准确的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减少了实践中摸索的时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三是“第四媒体”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单向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被“双向互动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动,从而有利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其次,“第四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迅速传播,必然导致新的网络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青年受众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增强自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科学性。一是网络文化的现代化丰富性,有助于开阔青年人的视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有助于青年人确立全球观念、效率观念和民主观念;有助于增强青年人的创新意识、自由平等及合作意识;二是在“第四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即时传播的,有助于青年受众道德智商的培养。

2.“第四媒体”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四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信息传播者的相背离性。随着“第四媒体”的迅速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表现为传播者大众化了。在“第四媒体”环境中,作为信息传播者的相当数量的人群与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存在着差距。青年群体由于是“第四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这种传播者大众化必然会带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弱化;其次,“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单向传递性特征,使得受众始终是被动接受信息,处于信息传递的客置。一方面,受众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由传播者经“把关人”过滤之后传向受众的;另一方面,即使受众具有一定的信息选择能力,但是这种权力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受到诸如传媒条件、时空条件的限制;在“第四媒体”环境下,受众拥有的权利前所未有地增强了,他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也可以自由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信息;再次,在“第四媒体”环境下,青年受众对“第四媒体”的信息依赖程度的加强,将会使青年群体面临被异化的危险。一方面是青年信息需要的异化,另一方面是“第四媒体”的异化,无论是信息需要的异化还是“第四媒体”的异化,都将最终导致青年这一“第四媒体”主要使用群体的异化。

三、“第四媒体”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从“第四媒体”环境优化的途径来看,主要包括技术途径和非技术途径。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是被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把关人”的信息过滤、删减、屏蔽和“封杀”有害信息。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有害信息向青年受众传播,从而起到预防和补救作用,保障“第四媒体”环境的青年思想教育的有效进行。但这只是消极的被动式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保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合理发展;二是主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要在应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包括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扬主旋律;在各个影响较大的网站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人到形象生动的栏目当中;建立相应的网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等。其次,从非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要建立媒介监督制度,加强网络宏观管理,独立运行的“第四媒体”监督组织应具有信息、学者参与、公众动员等功能。同时,要以法治网,加强网络法治监管力度;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