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的反应范文

时间:2023-10-08 09:44: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有机化学的反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有机化学的反应

篇1

一、酯化反应

常见反应:

(1)无机含氧酸与醇、糖等的酯化反应。如:

CH3CH2OH+HO―NO2(浓)浓硫酸

CH3CH2O―NO2+H2O

[C6H7O2(OH)3]n(纤维素)+3nHO―NO2(浓)浓硫酸[C6H7O2(NO2)3]n+3nH2O

(2)羧酸与醇、糖等的酯化反应.如:

CH3COOH+HOC2H5浓硫酸

CH3COOC2H5+H2O

CH2OH(CHOH)4CHO+5CH3COOH浓硫酸CH3COOCH2(CHOOCCH3)4CHO+5H2O

HOOC―COOH+2C2H5OH浓硫酸

C2H5OOC―COOC2H5+2H2O

浓硫酸

3C17H35COOH+CH―OHCH2―OHCH2―OH浓硫酸

(3)羟基羧酸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酯化反应.如:

HOCH2CH2CH2COOH浓硫酸

+H2O

HOCH2CH2COOH+HOCH2CH2COOH浓硫酸HOCH2CH2COOCH2CH2COOH+H2O

二、水解反应

常见反应:(1)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如: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NaOH催化剂高温、高压+NaCl

(2)酯、油脂的水解反应.如:

CH3COOC2H5+H2O稀H2SO4CH3COOH+C2H5OH

注意: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3)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如:

C12H22O11(麦芽糖)+H2O催化剂2C6H12O6(葡萄糖)

C12H22O11(蔗糖)+H2O催化剂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H2O催化剂nC6H12O6(葡萄糖)

注意:糖类的水解反应常用稀硫酸或酶做催化剂.

(4)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三、脱水反应

常见反应:(1)醇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如:

CH3CH2OH浓硫酸170℃CH2CH2+H2O

C2H5OH+HOC2H5饬蛩140℃C2H5OC2H5+H2O

(2)糖的脱水反应.如:

C12H22O11(蔗糖)浓硫酸12C+11H2O

(3)羧酸与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如:

CH3COOH+HOCH3浓硫酸CH3COOCH3+H2O

(4)羟基酸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如:(见上述酯化反应).

(5)氨基酸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如:

H2NCH2CH2CH2COOH浓硫酸

H2NCH2COOH+H2NCH2COOHH2NCH2CO―HNCH2COOH +H2O

四、加聚反应

常见反应:(1)乙烯型(烯烃及其衍生物)的自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如:

nCH2CHA催化剂[―CH2―CHA―]n(A= H、R、Cl、CN、COOCH3等)

(2)丁二烯型的自聚反应;如:

nCH2CH―CHCH2催化剂[―CH2―CHCH―CH2―]n

(3)乙烯型的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如:

nCH2CH2+nCH2CHCH3催化剂[―CH2―CH2―CH2―CHCH3―]n

(4)丁二烯型与乙烯型的共聚反应.如:

nCH2CH―CHCH2+nCH2CH催化剂[―CH2CHCHCH2CH2CH―]n

注意:①写加聚反应方程式时,单体的化学计量数与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下标n要一致.

②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一般含有碳碳不饱和键;③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化学组成相同;④加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式量×n=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n.

五、缩聚反应

常见反应:(1)酚与醛之间的缩聚反应;如:

n OH+nHCHO催化剂+H[―OH―CH2―]nOH+(nC1)H2O

(2)二元羧酸与二元醇之间的缩聚反应;如:

nHOOC(CH2)4COOH +nHOCH2CH2OH催化剂HO[―CO(CH2)4CO―O(CH2)2O―]nH+(2nC1)H2O

(3)羟基羧酸之间的缩聚反应;如:

nHO(CH2)5COOH催化剂H[―O(CH2)5CO―]nOH+(nC1)H2O

(4)二元羧酸与二元胺之间的缩聚反应;如:

nHOOC(CH2)4COOH+nH2N(CH2)6NH2催化剂

HOCO(CH2)4CO―NH(CH2)6NHnH+(2nC1)H2O

(5)氨基酸之间的缩聚反应.如:

nH2N(CH2)5COOH催化剂 H[―NH(CH2)5CO―]nOH+(nC1)H2O

注意:①写缩聚反应方程式时,除单体的化学计量数与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下标n要一致外,也要注意生成小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一般来说,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化学计量数应为(nC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化学计量数应为(2nC1).②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一般具有(或经过反应生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③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化学组成不相同.

篇2

    2准对映体策略

    质量标签策略是质谱学研究气相反应途径和机理的传统手段,也是质谱学表征和研究反应中间体的常用手段.手性异构体化合物的分子量相同,因此直接质谱分析难以区分.Pfaltz课题组[21]将传统的质量标签策略发展成准对映体(quasienantiomers,QAS)标记策略,在远离反应位点的地方用同位素标记或差异较小的取代基标记手性异构体.准对映体标记让原本分子量相同的手性异构体有了质量差异,可在质谱分析中直接进行辨别,也可实现手性催化剂的筛选和反应立体选择性的评价[22].此外,该课题组[23]通过ESI-MS方法检测烯丙基酯动力学拆分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而不是前体或产物的新方法来筛选不对称催化剂.这些技术和方法使得质谱学为不对称催化系统的对映选择性研究提供了关键的证据,甚至实现了手性催化剂的筛选.

    3质谱分析有机反应中间体的典型案例

    Metzger[24]、Eberlin[25]和本课题组[26]均发表过关于质谱学研究反应机理的综述,本文主要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3.1以Pd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催化反应

    1994年,Canary等[27]首次运用ESI-MS方法研究Pd(0)催化的芳基硼酸与溴代吡啶偶联反应,为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证据,该工作为质谱表征反应活泼中间体以及反应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题组[28,29]利用电喷雾质谱法研究了三氟甲基取代烯炔醇环异构化反应和炔基磷酰胺的分子内环化反应.轴手性产物的Suzuki偶联反应在不对称催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创新性,对这一过程进行质谱学研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此外,我们还采用ESI-MS/MS技术对手性双烯氯化钯催化的不对称Suzuki偶联反应进行了机理研究[30],根据Pd的同位素峰簇特征将反应相关的物种和其他物种按质荷比进行质量筛选,成功地捕获到了目标Suzuki反应各阶段的反应中间体.目前,Pd(II)/Pd(IV)的催化循环体系是有机化学中新兴的研究领域,这类高价金属复合物是发生C–H键活化和三氟甲基化的重要活性中间体.本课题组与刘国生课题组[31~33]合作,研究了一系列Pd(IV)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如钯催化的苯乙烯分子内氨基氟化反应[31]、钯催化的烯烃的氧化芳基烷基化反应[32]和钯催化的苯乙烯的氟酯化反应[33].本课题组[34]近期研究表明,Pd(IV)反应中间体在MS/MS条件下,能发生气相还原偶联反应,生成相应的偶联产物和Pd(II)物种(图3),这与Pd(IV)复合物的液相反应活性一致.同时,许毓课题组[35]也报道了Pd(IV)复合物的相关质谱学研究结果.由于ESI-MS技术能捕获催化循环中的关键反应中间体,被Chen[36]和Irth[37]证实是高通量筛选催化剂的一种极具价值的研究工具.

    3.2自由基中间体

    中性自由基反应中间体不易被ESI-MS检测,Metzger等[38]曾利用微反应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捕获到了单电子转移引发的反式茴香脑二聚反应中的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在一些自由基反应中,一般需Lewis酸进行催化,同时金属Lewis酸可与底物或自由基中间体形成复合物,被质谱检测[39].本课题组[40,41]运用ESI-MS研究了Selectfluor参与的亲电氟化反应和醛的α-氟化反应,成功捕捉到了亲电氟化反应过程中的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捕获剂(如Tempo和Dempo等)[42],用质谱捕捉到了自由基捕获剂与反应中的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形成的复合物,证明了在所选底物的亲电氟化反应过程中确实存在单电子转移过程.

    3.3高价碘复合物参与和催化的反应

    本课题组[43]于2012年对PhI催化芳基酮α-乙酰氧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捕获了反应中目前未能分离或用其他手段未能直接分析的重要中间体:α-λ3-碘烷基酮复合物.进一步研究质子化的该复合物在串联质谱中的气相裂解行为表明,最后一步产物的生成经历了分子内五元环过渡态的还原消除过程比分子间SN2反应过程更合理.此外,我们[44]还运用质谱法研究了三氟甲基苯基碘鎓阳离子(CF3I+Ph),发现PhI+CF3能发生气相分子内三氟甲基迁移反应并脱除碘原子生成PhCF3+,而PhCF3+可进一步丢失CF2生成PhF+(图4),该反应能很好地体现高价碘氟化试剂的本质反应活性.随后,本课题组[45]又研究了多氟取代碘苯自由基阳离子,发现其在气相殊的CF2丢失反应,这体现了多氟取代引发的新型芳环裂解反应.

    3.4气相与液相人名反应相关性的研究

篇3

【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提出给学生建立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指出突出理论教学,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实行双语授课,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科研、生活的联系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基础理论;双语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9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和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2010年重点建设课程—有机化学”(编号:201002)的研究成果。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也是材料化工、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础课。有机化学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就课程本身来说它有三个主要的特点:其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种类繁多;其二,有机反应受反应条件的影响极大,虽有规律可循,但例外情况也比较常见;其三,化合物性质对结构,有机反应对机理的依赖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轻逻辑推理,重机械记忆的错误认识。导致出现知识点混淆、易忘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难以理解,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等学习困难,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建立起有机化学的理论框架,使学生从繁重的记忆任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就成为有机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重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化合物的结构和立体化学教学,建立有机化学的理论体系

建立起正确的有机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学好有机化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不重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有机化学主要靠机械记忆就能学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来指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理论体系。

1.首先建立起结构(Structure)、性质(Property)、机理(Mechanism)和反应(Reaction)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结构和机理是基础,性质和反应是衍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解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反应的机理,用反应来验证机理,用机理来推测反应。只有从根本上理解每类化合物的结构,才能掌握其性质;只有从根本上理解每类反应的机理,才能掌握各种化学反应。

2.掌握并理解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的基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无机化学。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困生都不理解常见的概念性问题。

3.掌握常用的基本理论。如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微观可逆性原理等。这些理论有的抽象,如分子轨道理论,虽然不要求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数理基础,但是对分子轨道具体成键的特征必须掌握,像分子轨道对称性的特点,节点变化的规律,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和非键轨道数目的确定等,有些理论比较具体,如共振论,就不仅仅是理解的问题,而是必须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反应机理和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

4.正确书写有机化学中常见的表达式。如Lewis结构式、共振式和反应机理等。必须强调有机化学中常用表达式的书写规则,特别是最基本的Lewis结构式的正确书写。否则学生无法判断共振式书写的对错,也无法比较共振杂化体的稳定性和推导正确的反应机理。

5.重视绪论的教学,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整体框架及相关内容做适当的调整。通常在教学中安排绪论章节来学习有机化学的预备知识,作为随后按官能团分类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在有机化学绪论课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有机化学的目的和任务,还要联系实际讲述有机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行双语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实行双语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必要性。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点,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前沿动态。由于近代化学学科发源于西方,而绝大多数重要的化学类期刊(包括我国化学期刊)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为使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有机化学的知识脉络,理解化学家的思维模式,通过中英双语教学,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由于使用英语课件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难度增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就必须提前预习所学课程,以求对教师即将讲授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在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锻炼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行双语教学的可接受性。有机化学适合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最大难点是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但是对于有机化学而言,这些词汇都可以利用简单的、已经学过的单词通过构词法快速掌握。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问题,只要掌握常见的十几种碳链的命名和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词尾(头),便能快速识别出这些专业词汇的意思。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前的中文教材,但必须是加入专业英语内容的双语课件,课件与所采用的中文教材保持内容的一致性,但把每一章节的大小标题、人名反应、常见的专业术语和化合物的名字都采用双语标记的办法,缓解学习者的语言压力,减轻紧张感,增强学习热情和信心,长此下去,学生通过课后进行中英文的对照、复习,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逐渐熟悉和接受英文的教授,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提高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

网络上的有机化学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很多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和世界上重点大学的有机化学课件,如哈佛大学等都在官网免费公开,介绍学生上网搜索,观摩学习。

四、与生活、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更新课件内容

化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把生活中常用的有机化学品或生产活动与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原理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

总之,一方面要加强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学,引入双语授课,指导学生阅读原版教材,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认识有机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的丰富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彧,等.高校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153-154.

篇4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门基础学科,抓好高中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师所要注重的一个研究内容。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抓好教学的前提

抓好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教学一个主要前提那就是要引导高中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有机化学的发展应看作是由三个时期而组成,既提取时期、创立时期及后期发展。提取时期主要注重的是应用和提取,此时期所关注的是人们去充分利用有机化学知识研究药物,从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农民所需要的化肥尿素及医学事业所需的吗啡等。创立时期所指的是化合物的合成及较为典型的理论的创设时期,在这时期,合成了许多重要经典的化合物,诸如应用广泛的乙酸、油脂等化合物。创立了许多比较经典的理论。例如苯的构造方式。后期发展所指的是近时期有机化学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建立了以量子力学作为基础的现代结构理论体系,合成了难以合成的极其复杂天然物,以及一些有机合成工业的创建等等,这就是有机化学的发展。

二、掌握有机化学的现状是抓好教学的关键

1.掌握有机化学的分类

有机化学已不再是单一的一个学科,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所包含的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有机化学等六大学科内容。在这些学科化学中,天然有机化学是专门针对动植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学科,它所面对的是天然化合物,主要作用于新药的研制,用于医学方面的临床研究,或是为工农业生产所付出的服务性质方面做出的较大贡献。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它是我们现代有机化学研究项目中的极为活跃的先头军,是当代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构成、性能、特点的研究是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其研究的主要支柱项目。物理有机化学是物理研究与化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主要研究途径是经由我们所进行的物理实验研究,关注其理论计算方法及有机分子的结构、特性、功能等内容的探索,钻研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反应途径、反应过程、反应中的细节与重点。而要注重的一点是物理有机化学主要分子所凸显的微环境可调控性反应,主体分子与熔体分子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是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重点内容。

2.了解有机化学的用途

我们所教学的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分离及辨别是我们人类认识有机物质世界的主要方式,在我们的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下,有机物的分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机物的分离作用,广泛运用于医学中的药物化学实验、农业农药的化学研究等等,还有工业石油化工产品的专项研究以及农林牧等资源的研究,其用途较为广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关注有机化学的教学,辅助学生重视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挖掘,形成较为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1.以教材丰富的栏目为指引,落实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的有机化学部分都有一些新的丰富的栏目所呈现,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提供了指引目标与方向的功效。栏目中有“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拓展视野”“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呈现使我们高中化学这本教材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互动,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学习环境与方式。教学中,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去深度探究课本不同栏目的教学价值。

例如,我们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每章节研究专题的“回顾与总结”栏目内容,辅助学生利用栏目中的主题线索探寻知识细节,引领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学生去进行自我评价,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对高中生进行人生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教育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完成的内容,化学教师绝不插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他们真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积极地为他们创设利于探究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2.以课程标准作指南,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作切入点,协助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1)引领学生利用好教材中所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在活动与探究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效果。教材中的栏目“活动与探究”的设置是从高中生的自身实际出发,遵照化学内容的逐步深化,由部分到整体,辅助化学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2)注重有机化学探究价值的挖掘,辅助高中生形成有机化学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指导高中生学习卤代烃的性质内容之时,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充分水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学生探究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别的试剂,你可不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溴乙烷在加热的情况之下,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为什么?”学生围绕老师的提示问题,从自己刚刚学过的卤代烃的性质内容,再加上自己的事先预习卤代烃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前提下去探究老师指示的问题内含去深度挖掘卤代烃水解现象,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在我们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大科学信息时代,有机化学已与诸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称得上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能类的主要重点学科,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极为明显。可以说,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贵良.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宏.教师对高中有机化学“新增内容”理解情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肖慧玲.基于科学观念的有机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83—02

有机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药理学等课程)必要的基础。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属于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大量的有机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机理等等。在学习有机化学物质性质及结构时,许多有机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近,许多学生易混淆;而在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非常吃力,这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来自技校、中专和职校的学生,也有来自高中的学生。不同的生源对有机化学的掌握程度相差极大,他们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如何在高职医学专业有效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展开讨论。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因材施教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其中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其掌握的化学知识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对有机化学的认识非常有限;而来自高中的理科学生,其有机化学基础相对扎实。由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许多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厚此薄彼,不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对有机化学学习反感,产生排斥心理;而当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太简单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对有机化学掉以轻心,同样学不好有机化学。因此,在高职医学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要兼顾这两部分学生。笔者认为,在有机化学教学正式开始前,可通过各种形式(如交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讲授有机化学时,对于跳跃性比较大的知识点,教师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点。又比如在每次课堂结束前,向学生介绍下堂课中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点。

2 保持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相对于其它化学学科,有机化学相对较难,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反应机理复杂难懂等特点。对于化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来自技术、中专和职校等没有高中化学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有机化学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因为强烈的失败感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克服各种阻力,争取学好、学精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有很多。(1)有机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向学生讲述他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洗涤剂,就是一种有机物,那么洗涤剂拥有什么独特的结构让它有洗涤作用,它起洗涤作用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通过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设问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势必激起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2)强化学生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强调有机化学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关键。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目前市场上95%的药物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有机物。如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对这种常用的感冒药的主要成份就是通过硝基酚钠还原成对氨基酚,然后再酰化制得的。

3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式教学具有许多优点:(1)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直观性、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复杂难懂的有机物结构等。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时,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2)多媒体教学可通过结合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对于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教师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而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老师书写的笔记用于课后复习。在传统课堂经常存在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现象,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对学习有机化学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只需要适当地记笔记,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并做积极的思考。课后学生可以复制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在课后即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学习。

4 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也正因如此,教育部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这一要求,而探究性学习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科中的某一个问题产生怀疑、设计解决的方案并实施验证并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虽然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所有的有机化学课堂均开展探究性学习很不现实。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预留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严重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对课堂教学进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总体而言还是相对薄弱,还是要以打基础为主要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可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还是应以传统教学为主,为学习后续医学课堂打下牢固的基础。探究性学习适合在有机化学教学初始阶段,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也适合在难点和疑点较多的章节开展,因为探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习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并吃透这些难点。

5 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

对于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而言,其化学知识水平几乎是停留在初中化学。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鲜有涉及,其学习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初中化学主要是注重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而忽略其结构,即化学教学工作者常说的“初中化学重性质轻结构”。因此,初中化学可以通过记忆大量的物质的性质而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对于有机化学,虽然它也涉及到许多有机物的性质,但是它更多地关心有机物质的结构以及有机物质之间的反应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因此,有机化学学习要“重结构轻性质”。可见,有机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许多来自技校、中专以及职校的学生很容易就会照搬初中化学的学习思维,从而表现为学习有机化学时非常吃力。因此,高职院校医学类教师在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前,要先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思维,从而让学生做到事半而功倍。同样地,教师在教学有机化学时,也要更多地从有机物质的结构入手,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 培养学生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

有机化学存在知识点多、易混淆以及反应机理复杂等特点。因此,学生很难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且学生已完全明白这些知识点,但是,如果学生课后不及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很容易又遗忘或产生混淆。笔者认为,学好有机化学,更多的需要靠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要将归纳知识点的方法也传授给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其归纳方法还是要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出发。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要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一般是官能团)对比,对相近有机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特性进行归纳总结。比如,从乙烷出发,可以衍生出很多的知识点,如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及乙酸乙酯等。通过比较,可以非常轻松地记住这些有机物涉及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在高职医学类专业开展有机化学教学确实存在许多挑战。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师做到耐心、细心。教学前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化学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通过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有机化学学习思维以及归纳有机化学知识点的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地在高职医学类专业中开展有机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梅英,李献锐,倪瑞星.关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

[2] 王建.有机化学教学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思路[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3).

[3] 李红.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4] 张正英.高职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J].读与写杂志,2010,7(10).

篇6

一、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现状

1.对有机物内在规律的研究

目前,有些文章总结了脱水反应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其存在的规律;也有一些文章总结了有机物燃烧存在的规律及应用。例如,潘伟巧妙地将有机化学的反应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歌诀,希望能够提高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周利斌指出有机物结构十分复杂,一定要掌握好有机物的命名,他对有机物的命名作了一些具体分析,希望能够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2.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研究

邝代治等人讨论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对有机化学实验开始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并探讨了“绿色化学”理念下,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件进行创新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冯银富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分别运用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比能力、观察能力和缺乏必要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教师自身的问题也对实验功能的发挥存在一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策略。

3.对有机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

白成娥等指出作为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有机物也是高考的重点,她总结了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显色反应,希望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高志农等人指出在有机化学中,取代基效应与化合物自身的物理性质、反应活性、酸碱性以及反应的类型、速度等有密切关系,如果熟知官能团的特性,就可以利用取代基效应将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习和掌握。

二、有机化学中的科学观念

1.实验观

1828年,德国著名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经过艰辛探索,最终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维勒认为这是借助人力从无机物中制造出有机物的一项成功范例,对当时占据重要统治地位的“生命力论”产生了重要冲击,成功动摇了“生命力论”的根基。他指出不论是在氰与氨的反应、氰酸与氨的反应或氰酸银与氯化铵的反应中,氰酸最终都在实验室里变成了尿素。维勒合成尿素的成功范例表明探究一切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的最科学合理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实验。

2.分类观

化学研究基本观念之一就是分类的思想,在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历程中,分类的观念最初体现在“基团”的学说中,基的学说就是物质分类观的具体体现,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认识,而且简化了处理方法。如果再深入研究,可以根据各种原子团之间的异同与亲疏关系,在族与族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建立起井然有序的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有机化学能够成为具有科学体系的学科,也就是从这时起步的。

3.转化观

化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物质转化的科学,物质的存在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转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碳与碳之间是以共价键相连的,因此有机合成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常常要用加热、加催化剂、光照、加压等反应条件。19世纪20年代起,化学家不断合成各种功能各异、性能卓越的有机物,有机合成化学飞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的新领域开始迅速发展,一些新的方法与理论如反应机理、构象分析以及各种物理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对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科学观念为本的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1.充分应用教材,发挥知识优势

教师首先要对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很好的了解与掌握,知识结构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重要基础,学科知识结构中都隐含着重要的科学观念。有机化学的学习主线就是官能团及其转化,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领会知识结构,还要引申并强化“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这一化学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现行的有机化学知识与有机化学发展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2.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增加科学体验活动

在科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学习,重视实验,只有在实验中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有机化学反应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只有通过对反应生成物的分析、实验条件的控制,才能使学生摆脱真正摆脱“理想实验”造成的狭隘的物质转化观,学会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宽渠道,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现代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渠道也变得更加通畅,教学中多多借助于网络资源,可实现有机化学教学置于生产、生活中,可以变抽象为形象,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此外,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可把具体的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与表达的机会,增强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篇7

二、精选教材知识,做到经典知识与前沿知识并重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药用有机化学的教材内容比较多,但课时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来提高药用有机化学课的教学效率,对药用有机化学课程中每个章节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与编选,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材内容精选完成后,教师在实际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根据重要著作形成时间、重要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代表性科学家,向学生介绍药用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第二, 充分认识药用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向学生讲解药用有机化学的具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第三, 根据有机分析化学与天然有机化学这两个药用有机化学的分支学科,向学生讲解有机化学与药学学科的关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药用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精选,既可以提高药用有机化学课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材的精髓内容。精选教材的内容,是开展拓展性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保证教材内容富有合理性与科学性,才能够充分展现出药用有机化学知识的魅力。[1]

三、理论联系实际,将传统内容与绿色化学进行充分融合

拓展性教学在药用有机化学课中的运用,首先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有机化学反应与药学知识的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显示出药用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作用。例如,在给药学专业学生讲解卤代烃SN1型反应的时候,应该结合芳香氮芥一类的抗肿瘤生物烷化剂的实际应用进行举例。教师采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法,应该从药学专业的角度出发, 举例子时,要尽量将有机化学知识紧密结合于药学应用中,使学生在学习药用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相关药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出药用有机化学课程的“药用”内涵。另外,由于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的应用发展,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药用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与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腈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时,既要介绍常用的NaCN取代法,也要介绍具有环保效应的绿色化学法,即由醛一步氧化后生成腈。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酶催化有机化学反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可以用脂肪酶来催化酯基进行水解得到芳胺类物质;在温和条件下,用面包酵母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也可以得到芳胺类的物质,这一类绿色催化法可以适时地介绍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进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2]

四、丰富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开展拓展性教学,多样化教学手段在药用有机化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当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教师可以借助Photoshop绘图、三维动画设计和VisualBasic程序等软件来制作CAI课件, 将有机分子立体形象、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旧键断裂与新键生成等进行直观、生动的模拟。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方便、即擦即用、不受硬件设施限制等优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手段与黑板板书进行结合,例如,将标题内容、重要概念、关键词等写在黑板上,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出的CAI课件,则主要是对板书的内容进行说明、阐述以及举例,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 及时调整授课的速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求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药用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五、增大课堂信息量,采取总结和对比方法开展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教材上的知识以外,还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是拓展性教学的具体要求,也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在不脱离课堂主题的前提下,适当传授一些课外知识, 摒弃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在介绍烯烃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引申介绍200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还可以讲解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相关知识;在学习立体化学时,补充介绍关于不对称合成的知识。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不仅能够达到活跃学习气氛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药用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相似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与比较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亲核加成反应与亲电加成反应之间的区别;比较SN1与SN2反应、E1与E2 反应之间的区别等。在介绍吡啶化学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硝基苯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讲解;分析烯烃与芳环产生亲电反应时的能量差异。实践表明,采用这种立体交叉、由此及彼、前后联系的立体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药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到的课外知识也非常广泛,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药用有机化学的学科特性,并做好备课工作,充分利用总结教学、对比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3]

六、增强教学效果,将课堂讨论与习题精讲充分结合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作为引导者参与其中,学生则是真正的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突出主体性应该以药用有机化学的教学作为载体,融合药学学科的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开展形式,例如,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个人展示以及反馈信息等,以此达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学习苯胺时,传统教学方式是:先介绍苯胺结构,然后介绍苯胺性质,最后分析苯胺的具体应用。通过精心设计后可采用以下这种教学形式:①在苯胺中滴入溴水会出现何种现象;②苯胺与苯分别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哪个更容易;③氨基属于哪种类型的定位基团;④如何通过共振理论对其进行合理解释;⑤含氨基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举例。通过设置问题来传递信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汲取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寻求方案、独立进行引申”等多个学习空间,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药用有机化学的魅力。[4]

七、夯实基础技能,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8

关键词

少学时;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类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有机化学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组成、结构、制法、性质、用途及其相关理论等问题,是许多有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或技术基础。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对学习有关专业知识非常重要。

一、课程内容的革新

1.注意与高中所学相衔接

有机化学是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高中有机化学主要是让学习者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有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然而,本科有机化学则是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升华,学生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使知识系统化。理论部分是在中学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现象与实例,扩展和改变学生的思维,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实践。

2.注意课程内容的取舍

有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和了解的,更不可能在如此少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对于简单而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学。从内容上分为基本理论和知识、主干内容(饱和烃、不饱和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基本理论包括绪论里的内容(共价键的知识、杂化理论),还有命名,异构现象,电子效应、结构和表征,基本性质等。主干内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每一类化合物中必有一个特征反应,或是亲电取代、或是亲电加成,或是亲核取代,或是亲核加成,这个和官能团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这一类化合物首先要掌握的反应。其次有的一类化合物还有氧化还原反应、α-H的反应,氧化、还原等等也是必须要学会的反应。还有的一类化合物独有的反应必须要着重讲明,如卤代烃和金属镁的反应。有的还要结合所讲专业的特点将某个章节重点突出讲解,以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有些知识可以略讲或留给学生自学,如物理性质、聚合反应,等等。

3.注重教材选择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课堂学习的参照,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工科类有机化学教材很多,我们选用的是天津大学高鸿宾主编的《有机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这本书增加了一些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实用价值的内容,与专业相关性连接紧密。我们学院还自己编写了习题集《有机化学导学》,这些习题结合上课内容,对学生针对性的联系很有帮助,实际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的改进

工科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时也较少,所以所做实验一定要突出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步骤、提纯的方法,为了更好的达到实验效果,就需要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逐一加以分析,选择能够包含这些知识点的连续合成实验代替原有化合物的性质操作练习,以合成产物作为下一步合成的原料,此实验方案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兴趣不高的现实,学生每步的实验过程都是最终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有机实验过程的逻辑性,使学生主动了解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成败与得失,在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更以系统的观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要点。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理论课老师兼带实验的模式可以跟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上讲授基本原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更优的实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发展。

三、授课方法的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向学生提问,或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用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线索进行独立思考,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真正成为主体。启发式教学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现代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在每章开始前把该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明确告诉学生。在讲授时,对重难点讲深讲透,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辩证施教。学习有机化学需要抓住以下几点并联系起来看问题。一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所以知道化合物的结构至关重要,也要深入并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重要理论。二是官能团的定义。官能团是活泼的容易发生反应的原子或基团。有机化学课本都是根据官能团分类的结果来分配成相关章节讲解的,所以每一章中官能团首当其冲会发生反应。三是有机化学反应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一定要看反应的部位和有机化合物中主要的碳原子的去向。四是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这两个效应是以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考虑问题时需要时刻考虑的。五是有机化学稳定性原理,从反应物到中间体再到生成物,越稳定越容易反应。

第二,短学时的课程注重知识间的衔接、对比和总结。烷烃、烯烃和炔烃是铺垫章节,重点让学生掌握sp、sp2、sp3杂化:有机化合物中主要的原子是碳原子,它都是杂化了以后去形成化合物的。不饱和烃、芳烃和卤代烃要深深理解官能团的特征反应(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的意思。芳烃由于共轭效应形成了芳香大π键,所以虽有双键不容易加成而是取代的特殊一章,此章总结性讲解,五个化反应,一取代到二取代,二取代到三取代。卤代烃和醇,醇和酚,酚和芳烃,醛酮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中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以对比着讲解。

第三,课堂中渗透学习有机化学反应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抓住官能团及其附近是容易发生反应的部位,再看旧键新键的变化、碳原子的去向以及一些规则就可以很好的记住化学反应方程式。第四,遇到上节课有重要的化学性质或理论时,都会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让学生回答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做几道相关的习题,并给学生进行打分制,记录到平时成绩里,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关注每节课所讲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分散到系统化、完整化,完成教学上的又一次升华。

总之,通过几年的有机化学教学,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少学时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优化了教学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有机化学的教学建设与改革仍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研究和分析少学时课程教学规律仍将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杨卉 李松波 郝燕 王延铭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叠的一门分支课程,它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涉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反应。纵观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充满了大量的意外发现。早在1827年,丹麦药剂师Zeise用乙醇和氯铂酸盐反应而首次合成了金属有机铂化合物。之后,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了大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其在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许多科学家涉猎这方面的研究,自1963年以来,已有2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此可见,金属有机化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这也体现了在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从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和分析地方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意义。

1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

金属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之一,通常是普通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以及无机专业和有机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本理论较深,特别是一些理论需要借助无机化学理论来理解,同时也要有机合成功底,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要正确掌握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有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合成策略及无机化学中的各种配位场理论,晶体场理论及十八电子规则等。因此,通常高校在制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会首先开设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而金属有机化学作为选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本科生对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理论和相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即可,这能为他们今后考研打下基础。而对培养研究生而言,特别是对于金属有机合成及金属催化专业研究生,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地增强该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主要完成基本的理论讲解,如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的相关性质等,以及不同的反应类型与机理,金属有机化学的物理测量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及生物方面的应用,向学生讲授完这些知识后,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身心素质;(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该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实验技术,如无水无氧操作技术等;(4)使学生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方式,金属配体的配位类型及一般性质;(5)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及所发生的反应;(6)掌握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反应以及插入反应这些典型的反应类型;(7)掌握均相催化的机理,包括烯烃的异构化、加氢反应、氢甲酰化、偶联反应等反应类型;(8)熟练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相关应用,如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碳氢键活化及金属有机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3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讲述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选定好一本教材,目前关于这门课程的教材很多,最近出版的是宋礼成院士和王佰全教授编写[1],这也是目前关于金属有机化学教材中最全面的教材。确定教材之后,形成各位教师独有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创新和探索,在此,我通过浏览文献、并结合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过程中的心得以及地方高校的教学要求,对金属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做如下总结:

一、以“激发兴趣”、“熟练掌握”、“形成系统”、“灵活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通常喜欢老师给他们讲解关于某个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开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归纳性及总结性的反应类型、机理及相关应用。形成系统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抓紧教材中的一条主线。;灵活运用即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相关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

二、强化和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化学涵盖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专业两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弄懂了基本理论,这样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其基础知识分为两大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测量该类化合物在材料,催化剂高分子科学上的应用[2]。

三、注重基本问题及金属有机专业术语的讲述。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往往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的问题及专业术语。基本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反应机理的讲述,如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机理,亲电与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插入反应机理及复分解反应机理等,这方面的教学,不能强迫学生去记忆,而是提醒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反应能够抓住反应的本质。而对于金属有机专业术语主要可能涉及一些人名反应以及反应机理中描述的专业术语,有时描述金属配体多重键,如卡宾和卡拜等。四、借助现在教学技术为教学手段,启用网络教学模式[3]。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画图和反应图示以及反应机理的描述。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担任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可以是有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也可以是无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但必须在金属有机方面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当然,教学经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全国一流的高等学校为地方院校输送了大量金属有机化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壮大了地方高校金属有机化学的教学队伍及科研队伍,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之,地方高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这门专业课程,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两门专业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关注、重视和发展这门课程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礼成,王佰全.金属有机化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10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医学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医用有机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概念比较抽象,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多,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深人展开讲解,学生普遍感到难于理解,难于掌握。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如何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医用有机课程的特点,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心设计绪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等医学院校,一般将《医用有机化学》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与《医用有机化学》同时开设的还有《解剖学》专业基础课程。许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对学习化学兴趣不大。针对这种现状,必须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用心安排好绪论课的内容,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医学离不开化学,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为此,我认为在绪论课上除了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外,还要讲授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有机化学新的成就和贡献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备课时应该查阅文献,了解有机化学的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列举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工作来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因为通常诺贝尔化学奖所表彰的工作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完成的.但是这一评选则是以现代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化学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看法[1]。值得注意的是直接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化学诺贝尔奖至少有10项之多。这些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科学地认识到化学在生理过程、疾病的防治、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人类全面揭开遗传、变异繁殖、疾病、死亡等生命的奥秘必须依靠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家们共同努力..。二是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自己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及授课计划等。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让学生明白应如何学习该课程。有机化学教材一般是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划分章节,在每一章节,先学习命名,然后对其中一种或几种典型物质进行结构、性质、应用等内容的学习,并掌握它们同系物的相似性和规律性,有很强的系统性。医学专业学生要通过学习简单有机分子的反应,掌握有机化学的普遍原理,并初步具备联等系体内复杂反应的能力。例如,醛与醇的亲核加成反应是糖的环状结构形成以及成苷反应的基础,含氮化台物的性质是蛋白质和核酸中涉及的一些反应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授予学生有机反应历程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孤立地陈述一个个具体的反应。因此绪论课上有必要介绍有机化学反应几大类型,使学生初步接触自由基、亲核试剂、亲电试剂等概念,对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形成初步认识。

2 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课堂讲授、板书和实物、模型的展示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机化学结构、反应机制、电子效应等教学,因学生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故而在板书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实践中,在一些内容的讲解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按SNl历程进行时,碳原子由SP3杂化的四面体构型到SP2杂化的平面构型,亲核试剂有机会从这个平面两边与碳结合,理想状况下得到一个外消旋产物。若按SN2历程进行,则化合物经历一次瓦尔登转化,发生构型翻转。我们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功能直观地表现了这两种不同的历程,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反应的详细过程和立体化学变化,学生对内容掌握较好。但是,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过多地使用,学生会感觉速度过快,来不及深入思考和做笔记等。所以,我们在讲解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时,仍主要采用板书形式,使师生间保持良好的互动。这样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 以“性质一结构”作为教学主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历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有机化学内容太多,头绪太乱,难记难学。其实有机化学课程的中心内容就是有机化台物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学习有机化学的重点应放在认识化学结构上。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结构性质”就是掌握有机化学的“金钥匙”。 在各章的教学中,讲解化学性质之前,以“结构决定性质”为出发点,对各类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反应特性作全面的剖析,使学生在接触具体性质之前,对结构这一内因对化学性质的决定性影响先有一个轮廓认识。有了这种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学生就会摆脱“不知其所以然”、“规律难寻”的状况。

4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有机化学课程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基础课。特别是在目前理论课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实验与理论课内容充分结合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可验证和巩固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化学性质,而理论又可作为实验的依据。如果某些理论内容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则在理论教学中着重强调基本理论、反应机理,具体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等可以在实验课上结合相应的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实验课上教师通过提问或与学生讨论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相应的实验结合起来,督促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实验中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及出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达到对理论内容的强化理解,加深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避免只单纯地做实验、敷衍了事、简单应付的现象。另一方面,有机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一样,对培养学生缜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作风、搞科研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5 建立多种考核方法

即使课堂讲授,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基本内容都能掌握,但往往是期末考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有机化学的内容多,前后各章联系密切,学习后面忘记前面,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为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可以设想采用多种考核的方法,综合、公正、客观地给出成绩:①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书后习题作业、自学报告等都要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到总成绩中。②分散考核。把整个有机化学分成几个模块,如烷烃、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环烷烃作为一个模块学习后,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考核,期末考试时,有关内容可以少考或不考,以减轻学生期末复习的负担。这样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如含有苯环的、具有相似性质的化合物等,最后将期末考试与几种考核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得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能使学生抓紧平时学习的时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考试前突击学习,考试后印象不深的局面,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有益的尝试。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苦、难度大的系列工程。在此只进行了初步探讨,但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我们会将此项工程伴随整个化学实验体系教学改革继续开展下去。医学有机化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跟踪科技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满足高等医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当前,有机化学已经成为环境工程方面的重要技术,可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展开综合防护与治理。文章结合自身对有机化学的了解,对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有利应用与有害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在环境工程中正确合理应用有机化学的策略。

1有机化学的介绍

有机化学是一种碳化合物的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制备、应用以及性质等的科学。有机化学涉及的内容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机合成方面,可以借助见到的元素或化合物,通过一系列化合反应合成特定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二是天然有机化学,也就是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性能、组成、结构、合成等内容。截至今日,世界上大概有2000多万的化合物,而有机化合物占绝大部分。有机化学可以为相关联的学科如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等专业学科带来技术、材料以及理论等支撑,是一系列相关工程的应用基础,尤其是环境工程。在环境工程方面,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泛滥、超微量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等都是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方向。有机化学有利于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巨大作用。

2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有机化学属于创新型的应用学科,有效推动了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通过有机化学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农药、药物等,改善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在环境工程方面,有机化学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的材料,包括许多具有电磁、声、电、光等多种性能结合的化合物等,有助于保护与治理环境。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有机化合材料相比普通材料更具有优势,因其环保、低耗、干净等优势受到大家的喜爱。例如氟塑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导热性、机械性等性能,还具有高抗污能力,是屋顶建筑的绿色、环保、理想型材料。与此同时,有机化学在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发明显。我们可以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对环境进行精准地监测,例如监测水污染,需要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对水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等含量进行监测,并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展开分析。另外,有机化学的应用伴随着机遇的还有极大的挑战,未来我们应积极创新,挖掘更多先进的有机化学合成方法,研制出越来越多先进的事物来帮助我们改善人类生态环境,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科学家们可设想将广泛应用的煤借助有机化合反应转化为清洁燃料,将煤中的元素转化为有益的有机产物,从而进一步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甚至可以实现零污染。但它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通过有机化学研制出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农药等,虽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是这些农药等有机化合物的滥用也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肥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农作物生长需求,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比较低。随着有机化学的出现与发展,化肥出现了,它极大地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与收成,大幅度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以此同时,长期的使用化肥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田板结,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还有就是农药,农药的产生虽然降低了农作物的杂草与虫害等不利影响,可是对居民的饮食安全却造成不良影响。抛开农业生产方面不谈,有机化学还为建筑装修与家具家电等带来许多便利,为房屋装修添上许多炫丽的新色彩。可是这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隐患,例如甲醛、油漆等有机化合物材料,在居民的家电与家具上会残留很久,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对我们的身体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包括癌变、白血病等。此外,在居民出行方面,汽车的广泛普及,便利了我们的交通出行,可是其汽车尾气的排放会直接导致地球大气层的臭氧分解,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方面的应用既有利也有弊,它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可是如何去更好地规避有机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更好地利用有机化学来实现地球环境的保护与防治,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3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在环境工程中有效、正确地应用有机化学,需要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的应用种类、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化学等,尽可能规避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应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

3.1科学选择有机化学的应用种类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将经济发展放在了重点,但是却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使得许多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牺牲为代价的,从而导致酸雨、雾霾等问题频发。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在拟定环境工程的各项保护与防治措施时,需要对所应用的有机化学物展开深入、科学地分析,尽可能发挥出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另外,环境工程人员还需要对污染源展开动态分析与观察,对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展开深入调查,科学选取有机化学物,进而针对性地解决有机化学滥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实验机制展开创新,并且深化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与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有机化学滥用导致的环境污染等各类危害,从源头解决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不合理应用引发的各种问题。

3.2精准掌握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

为改善有机化学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精准掌握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对有机化学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废水等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控制有机化学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对各个地区实际污染情况展开调研,并且比对污染问题的恶化情况,从而掌握环境污染情况,方便后续针对性地处理。在确保污染处理成效可以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拟定科学规范化的应用措施,从而对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效展开控制。环境科学部门要借助实验方式展开科学的实验组合,通过实验得出有效的结论,进而准确掌握有机化学在各地的应用时效,更好地应用有机化学。

3.3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化学

篇12

有机化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应用性强的特点。它是学好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其他一些专业课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有机化学的精髓、提高化学素质是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讲究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注式教学为主,基本上遵循“老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规律。而事实上,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化学特点来寻找规律巧妙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科学的系统性,抓住有机化学的教学主线——结构、结构与性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做好备课工作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现在的有机化学教材有许多版本,教师对不同教材的侧重点应心中有数,虽然非化学专业对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如化学专业深,但作为教师,备课时最好能多参考一些相关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偏颇。在解释同一问题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角度,对教材的提炼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条理清晰的脉络,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通过总结规律来整理教材,在讲课过程中,应采取精讲,突出重点。精讲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书上的重点、难点等。讲课时,一定要讲清思路。教师的思路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因此教师首先应将思路理顺。讲课时也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如何讲解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这在备课阶段就应事先设计好。从而使学生较易理解,问题也讨论得全面深入。达到在教学时用时间不多,但收效显著。

三、抓住主线,以点带面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化合物多、反应式多,反应机理复杂烦琐。在有限的学时内,将庞大的有机化学体系学好,难度很大,但只要我们把握其内在规律,重点掌握其核心内容,以点带面,则会使庞大的有机体系大大浓缩。有机化学的精髓就是化合物的结构。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有机化学家Paul A.Wender教授说过“有机化学只关心三件事情:结构、结构的变化和新的结构”。因此我们把“结构”作为主线,按“结构—反应机理—有机合成”的线条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分类,将同一官能团物质归纳为一类物质讲解,不同类物质之间通过反应衔接,让学生能够同时从横和纵两个方向去充分认识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建立以结构为主线、化学反应为纽带的点、线、面一体的有机化学知识网络,使有机化学烦琐的知识形成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通过对结构的充分理解,以点带面,真正全方位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对于醇类化合物,首先了解醇的结构特点,得出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是其中的羟基,根据羟基特点可推出低分子量的醇水溶性强、熔沸点高、易被氧化、取代、酯化、脱水等性质,通过这些性质和反应,将醇和其他类物质如醛酮、酯、卤代烃、烯、醚等物质纵向联系起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章的知识,同时又纵向地将相关章节内容有机衔接起来,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完整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转贴于

四、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加要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教师应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

5、创新能力的培养

努力开拓实验教学的新构想,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要求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独立查阅资料,独立制订实验方案。在自己认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方案首先要通过指导小组的讨论和甄选,确定安全性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参与整个实验的设计,探索,实践,独立地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只提出研究要求,在必要时加以指导,不限定具体实验方法和所用仪器。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得以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从照方抓药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进而真正得以开展自主创造性学习。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学到方法和本领,锻炼思维,真正实现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拜. 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J]. 教育研究, 2001,2:29-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