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0-09 09:2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

篇1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1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

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2第二章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①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

②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③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

④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①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②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

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②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③锋面气旋。

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①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

②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

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3第三章

1、【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

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4第四章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

①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

②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

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

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

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

篇2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直是企业的管理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压供电在电能中需求是越来越大。因为作为高压输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质量的高低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如何打造出高品质的工程师设计们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就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1、高压输电工程工程的概述

高压输变电工程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使得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难度不断提高。其施工方案、组织和工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艺和方法让管理更加准确有效,对成本与时间的整体控制更加的合理,这对于提高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效益、降低施工投入成本和加强管理者的科学管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电力工程是一项劳动密集型模式,因此施工管理的主要难点就在于资源密集、专业众多、技术专业、施工复杂、资金密集等,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与不足,需要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行良好全面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能够满足要求。

2、高压输电线路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要求比过去更加的严格规范。而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一项多工种、多专业、多环节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基础工程、测量工程、土方施工成、架线工程、搭杆工程等多种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只有严格有效的确保这几部分的施工质量,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进而保证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针对目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应当结合现有的规章和制度进行全面控制,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做到责任到人,明确规范各方面的管理原则和要求,使得具体管理规范和措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对员工的施工规范和管理意识有着良好的提高。

2.1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原则和要求

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各施工队队长等管理人员的责任,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以保证能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确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安全施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尽可能的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不安全施工。

2.2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方法措施

根据此前确定的施工管理原则,企业可根据以下几点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安全施工管理:

(1)各施工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建设总体目标,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期确立明确的安全施工目标,并根据所制定的目标进行层层细化,使得各级人员都有自己明确的安全目标,并以此目标作为其考核的重要标准,以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施工。

(2)依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有关规定,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根据此前制定好的安全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微步骤中,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专门人员进行填写,以便监察人员抽查调研,保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同时选举出来的各级相应责任人,必须认真仔细落实其对应的安全施工责任,在源头上做到“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3、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

所谓的基础,是指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地下部分的总体。它能够承受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的荷重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地基,起到稳固高压输电线路的目的。基础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造成影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般采用板式基础,阶梯基础、掏挖基础、岩石基础、斜插基础及桩基础等多种基础形式。为了有效控制基础施工的质量,应针对不同的基础形式所具有的不同技术要求及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3.1.1高压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施工

直接将混凝土浇筑在掏挖成型的土坯中,即可形成掏挖基础。掏挖基础的特点是其承载充分利用了原状土的机剪强度。因此,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尺寸进行开挖,尽量避免对基坑周边原状土的扰动。在基坑施工完成后,为避免基坑时间太长而造成坍塌,需要立即进行}昆凝土浇灌。此外,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一旦发现孔壁有坍塌迹象,应立即停止施工。

3.1.2高压输电线路阶梯基础施工

阶梯基础具有施工难度小、工艺简单等特点。要注意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以防降低地基土的承载力,应尽量避免扰动到基底原状。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穿越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常会遇到如较塑状态的粉质粘土等容易塌方的较差土质。此时,应根据现场具体的土质情况,合理放坡,并采用基坑土堆放在离基坑较远处、做好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制过程的排水施工、基坑附近严禁堆土、校核L(基础中心至坡边的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能按要求降基等基坑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2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施工一般可分为整体组立施工和分解组立施工。其中,整体组立杆塔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要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分解组立杆塔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o。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在杆塔的起吊设备、绳索规格、起吊方案的选择及起吊现场的布置等方面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起吊技术标准要求。此外,为防止车位不合理造成起吊困难,起吊杆塔前要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地选择吊车车位。(2)为防止钢管杆在起吊过程中脱节,在钢管杆整体起吊前,应检查其每段之间的插接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在插接部位预先做好保护措施。(3)在杆塔起吊过程中,要缓慢转杆,防止杆塔突然倾倒。为防止杆塔一侧受力后有些部件会变形损坏,在必要时要采用双吊点同时起吊。起吊的吊点位置应与设计图纸上所标注的位置一致,不能擅自更改。(4)在组立杆塔过程中若遇到特殊情况,如组立角钢塔时发现杆件加工尺寸误差太大,无法正常安装,就必须与铁塔加工单位联系更换。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防护控制

篇3

一、万有引力公式F=与向心力公式F=中r易混淆

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应理解为距离,而向心力公式中的r为曲率半径即我们常常说的半径。高中常见的能很好地区分这两个r不同的就是双星系统,其中万有引力中的r是双星的间距L,但是向心力中的r为星体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我们知道L>r。其实在其他地方我们也经常碰到,比如:

例1: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行星运行,近地点离行星中心的距离是a,远地点离行星中心的距离为b,若卫星在近地点的速率为V,则卫星在远地点时的速率V多少?

错解:卫星运行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在近地点时,有G=m,在远地点时有G=m,上述两式相比得=,故V=V。

分析纠错:以上错误在于认为做椭圆运动的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轨道曲率半径不同。实际做椭圆运动的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轨道曲率半径相同,设都等于R。所以,在近地点时有G=m,在远地点时有G=m,上述两式相比得=,故V=V,由此可见此r非彼r。

二、对空间的平均力和对时间的平均力易混淆

在动量定理中的平均力应该是对时间的平均作用力,而在动能定理中的平均力是对空间的平均作用力。一个是对时间的积累,使物体动量发生改变;另一个是对空间的积累,对物体做了功,改变了物体的动能,它们各自产生的效果是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停顿判断是哪种平均才行。

例2: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摩擦力不计,振幅A为0.2m,小球的质量m为1Kg,弹簧劲度系K数为100N/m,周期T为0.2π,求:(1)小球在平衡位置的速度大小;(2)从最大位移到平衡位置弹簧对小球做的功。

错解:(1)由动量定理得T=mv,其中=代入得v=1.57m/s。

(2)由动能定理得W=mv≈1.23J。

分析纠错:上面的错误在于动量定理中的平均力为对时间的平均力,但在代入时把对空间的平均力代入计算。因此正确的解法为W=S=A=2J,然后再求速度有W=mv,所以v=,这样就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在应用时我们必须要把这两种力的意义和对象搞清楚,不能混为一谈,才能杜绝错误发生。

三、非线性U-I图像中两种斜率容易混淆

例3:在“描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所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如图所示。怎样根据曲线特征判断灯泡电阻的变化呢?又怎样根据曲线求得小灯泡在某一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呢?

错解:许多同学在做这道题时,都认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斜率的增大而增大,某一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也即为此时曲线的斜率的大小。

分析纠错:上面的做法是误认为曲线的斜率为某一电压下的工作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我们知道R=,由图可知R=,即P点时的工作电阻为P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而由图可知P点的斜率为K==tanβ,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结果完全不同。正确的做法为从图像的电阻大小看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可知电阻越来越大;而具体小灯泡在某一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的求法就为当时的电压和当时的电阻的比值。

其实两种比下来的结果我们可从单位上理解都是电阻,但是他们的含义完全不一样,其中R==tanα叫做非线性元件的静态电阻,静态电阻为某工作点导体(或半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或半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它表示导体(或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而K==tanβ表示动态电阻,动态电阻表示导体(或半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快慢或趋势。而我们高中学习的欧姆定律求出就是静态电阻,所以造成这样误解。

篇4

1、计算式: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E=nφ/t(只能求平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动势)

(1)VL,LB,θ为V与B间的夹角;

(2)VB,LB,θ为V与L间的夹角

(3)VB,LV,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篇5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2)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2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

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

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θ(θ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

(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

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

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

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

8.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9.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10.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

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11.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始终太阳直射光线向垂直;

晨昏线与经线圈相重合时,该日为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切点为12时或24时。

12.纬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1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区从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与东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夹角,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θ°S(N)。

14.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长;

3.21~6.2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

6.22~9.2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而且极昼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小;

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小;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15.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太阳高度>0为白天;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相同的各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相等;

太阳直射h°N时,(90°-h°)N内出现极昼,其正午太阳高度为2h;(90°-h°)S内出现极夜,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相等为h°。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16.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南天空;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北天空。

17.正午的判定:

太阳高度为全天最大时;

地方时为12时;

日影为一天中最短时;

把昼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18.0时的判定:

把夜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

自西向东,由旧一天进入到新一天的经线为新一天的0时。

19.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逢百年时,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20.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比例尺=;

大小:由于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其大小必须根据整个分式判断,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缩放:新图比例尺变为原图的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n;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2。

表示内容:图幅相同,表示实地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三种表示方法:直线式;文字式;数字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31.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距离北极点近,则在北;距离北极点远,则在南;

A地位于B地东(西)大于180°,则方向相反。

即实际A地位于B地的西(东)方。

在无经纬网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甲图剖面图

在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一般判图原则是: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同线等值)

中心高,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中心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等高线可以重合但不能相交。

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为d,则陡崖高度:(n-1)d

四周高,中心低的等高线表示谷地或盆地;

四周低,中心高的等高线表示山顶。

4.时区中央经线=15°×n(n为时区数)

时区的范围=15°×n±7.5°

5.自西向东,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

自东向西,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少1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为新一天的0时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为180°经线(日界限)。

6.热水器和地面之间的夹角=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7.自东向西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大于1太阳日;

自西向东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小于1太阳日。

每小时向西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1天时间=360/(15-n)小时;每小时向东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的一天时间=360/(15+n)小时。(n

8.经线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线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自转速度相同。

9.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无论是否经历日界限:到达时间=出发时间+途中时间±时区差(东+西-)

篇6

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业时的技能本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动手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巡视指导等环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另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大部分同学采用专题操作练习,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实施创造性练习,例如,在电工方面的教学中,进行模拟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老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后,并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对于掌握程度稍好的同学教师只给原理图,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样既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也照顾到个别学生。

二、完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相比较而言,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学习专业理论、技能的困难较大。例如,电工专业课上,学生们对电有害怕心理,因此不敢去操作。这时就要从兴趣入手,在教学中通过实例激起兴趣,在讲解内容前,先给同学们介绍电在家庭中的应用,特别要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对电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产生好奇心,在学习中就能保持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再如,在教学中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闸刀熔丝经常熔断等故障现象,然后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找出故障原因。指导学生维修电路,从而让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在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践操作学习为主线,加强实训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让我们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工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整个电工实践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熟悉器件各部分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对有故障的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第二阶段,目标定位在对线路原理、布线图的熟悉,主要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阶段,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装接,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最后阶段,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高。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条件去进行实训,提高实训的效率。

四、变换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

在中专生的专业学习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本人在讲万用表的使用时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万用表可以用来测量什么?怎么测量?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先观察万用表的外部组成、各个转换开关以及其他的旋纽,最后再让学生们测量一些具体的数值。通过给他们每一组发十个电阻元件,让他们测量,然后测量中,看他们哪一组测量得快、测量得精确。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要把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企业实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通过在实习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相对接,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的相匹配。

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在中职学校教育评估体系中,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在对学生评价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淡化期中期末的评价,深化学习过程评价。

1.将成绩百分制改为相对模糊的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这种评价方法可减少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

2.对学生的课程理论、实践操作、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小组合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形成“综合成绩”。

3.给学生加“奖励分”。在对学生评价时,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独创性见解、独到的思路和方法,或学生有创新发明的,根据相应取得成绩加上“奖励分”。这种评价方式能鼓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创新,能为一批有个性、有创造性学生的脱颖而出创设一种良好的机制。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在课前精心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上少讲、精讲,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能够探寻出更好的方法,更好地促进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为中职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篇8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9-0089-02

政治课需要学生记忆、把握的知识点繁多复杂,良好的记忆是学好政治的关键,但记忆要“有法”,不能“死记”。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忆力,那么学生政治课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政治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记忆力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兴趣,轻松记忆

现代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让学生在自然享受的状态下轻松记忆,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有效记忆中。因此,要提高记忆力,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引导学生构建兴趣记忆的阶梯,使学生能在充满情趣的教学状态中记住众多知识。

一)巧设导语,吸引学生

课堂上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导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讲授新课前,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导语,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神奇的货币》时,笔者就先设置了一个简单的谜语:百家姓里排老二,以谜语引出“钱”这一主题,然后再播放一段关于“钱”的视频,通过夸张诙谐的说唱,再配上形象生动的图片,牢牢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正题,引出经济常识中货币的概念。

二)联系实际,贴近学生

脱离了实际的政治课教学是空洞、无趣的,更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书本上的一些例子,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就可以了,而教师需要找的是一些与学生、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例子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例如,笔者在讲授“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内容时,就在课堂教学中以“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主题举行模拟听证会。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选出主持人、申请人、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媒体代表、人大代表等进行实际模拟演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其参与政治的兴趣。

二、遵循规律,科学记忆

江苏的一位高考状元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谈到了他的记忆方法,“任何知识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还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记忆方法得当,艰苦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的确如此,记忆也要遵循规律,科学记忆。

一)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基础。唯有理解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建立于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有意义的记忆。“强记不如善悟”,对记忆内容理解越深刻越能使大脑思维变得活跃,形成种种反思、联想,从而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弄清记忆对象的含义、意义。要使理解不断加深,还要把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善于把已有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新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哲学常识时,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灵活加以应用,才觉得政治枯燥无趣,只得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成绩当然得不到提高。

二)循序渐进记忆

南宋学者朱熹说:“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乎彼。”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记忆也是如此。记忆只有在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贪多求快,往往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提出记忆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记忆,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达到学习记忆的目的。

三)重复记忆

根据遗忘规律,知识要及时地重复记忆几次才能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新授课讲解小结后,教师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我消化、及时记忆,下节课复习导入时,教师要提问学生,并让学生默写,以便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其后一周、一月甚至更长时间内重复提问,根据知识要点的前后联系,滚动复习、反复记忆,这样知识遗忘的速率就会大大减低。

三、巧用方法,有效记忆

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挡才能的发挥。”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帮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用最快的速度达到记忆的目的至关重要。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地根据知识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

一)区别难度记忆法

“少则得,多则惑。”正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重难点的突出和把握,学生记忆的内容也要有所选择和侧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所要记忆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如了解、理解、运用等,并用醒目的颜色作出标记,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关键,合理分配精力记忆。

二)读背结合记忆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政治课上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提示教材中的关键词,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中心来阅读。同时可以借用记忆语文和英语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声朗读,并反复背诵,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默写的方式检验记忆的效果。

三)分解记忆法

一些复杂的概念内涵丰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描述性的定义,修饰限制的条件多,需要对概念作层层分析。分解记忆法就是把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逐个突破。例如“实践”这一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首先可以从三个方面分解概念: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性质是物质活动。其次对着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不是主观世界;实践是物质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认识活动。最后重点强调“改造”二字,引出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这样层层分析,就能准确地揭示和掌握概念的本质。

四)列表比较分析记忆法

把一些相近、相似的知识,用图表的方法加以比较对照,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区别。这种方法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能让人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误区,避免概念的混淆。比如在区分消费类型、投资方式的选择等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列表对比记忆。

篇9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增加了工业领域与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导致电力工程发展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然而电力工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质量是有效实施各项电力工程的重要基础,若缺乏质量保障,则难以发挥电力工程的功能,甚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不利于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稳定。

1质量管理对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提升电力工程质量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最重视的问题,在实际中,部分管理人员为寻求一时的利益,以损害工程质量为代价,选择的材料规格较低,通过实践可知,该做法只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唯有提升工程的质量,才能充分保证有效使用电力工程,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为施工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保证,从而为企业带来利益。施工中,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合理选择材料不仅带来了高质量的工程,还为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工程质量必须以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为保证,因此企业在前期必须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错误发生率,也提高了企业效益。其次,企业产品的质量也是影响企业业务的重要因素,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信用度虽然不是有形资产,但它却能为企业带来客观的利益,企业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现在电力行业内部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都涌入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就要看产品的质量,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也才能赢得长远发展的机会。

2质量管理对提高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优化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观念问题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员工若未能树立正确的观念,施工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显然,质量观念不但要注重较高的质量,还必须对成本意识给予重视。若施工人员素质较高,有较强的质量观念,则在施工期间能将各个细节落实到位,进而充分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对于企业而言,若要促使职工树立良好的质量观念则应当采取相应的手段,比如培训,针对职业技能与思想观念展开,唯有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增强员工素|,提升其质量观念。提高施工技巧有利于减少施工人员施工期间产生的错误,提升效率,转变员工思想观念,促使其更加重视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自身发展。

2.2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

电力工程的建设和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亟待将电力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必须在内部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明确这些组织机构中各个人员的职责。如果企业的制度规范能充分保证科学合理开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则必须以制度规范为基础。有效实施一项工程或者开展一项工作的基础即为构建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良好的组织机构有利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特别像这种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工程的建设,更加必须要有好的组织机构来分配所有的事情。在电力工程建设有限的范围之内,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这对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电力工程项目中组织机构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的措施,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能使电力工程中组织机构在对人员的管理上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一个企业建设的根本就是完善的组织机构,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让很多事情的进展变的非常的顺利,这些机构会对当前的人员配置和材料配置以及怎样的优化结合都会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让所有的人员和材料都会以最优的组合的形式出现。

2.3明确的质量目标

一项施工任务完成必须使得工程质量合格,若缺乏质量保证,则工程效益将为零,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所以,在施工开始时必须树立和整体工程质量标准相关的目标,订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促使企业实现良好的工程质量。例如,可在合同条款中确定工程的质量标准,唯有符合标准之后才能验收工程,进而有效增强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具体到施工过程中,企业又要为施工各阶段制定每个部分工程的质量目标,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靠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累积而成的,而且还要把质量保证的任务具体分配给各个部门和负责人,这样才能做好每个细节,确保每个问题不会被遗漏。

2.4加强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

对施工质量来说,材料时重要的基础,若材料缺乏良好的质量,则难以建造高质量的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主要涉及成本与质量两方面。首先,采购人员必须对材料市场进行有效把握,确定在市场价范围内的购买价格,并且要联系生产厂家,得到更低价。其次,在购买材料过程中要仔细检验材料的质量,安检证明以及型号规格等等,以确保材料的可使用性和安全性,同时购买材料要根据施工需要购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符合成本要求和质量要求;对暂时不用的材料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储存,不能全部堆在一起,有些材料容易氧化,有些材料不能受潮,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储存,施工场地的材料必须确保是合格的。

2.5强化质量管理手段

对于工程而言,施工过程是一个重要部分全部前期工作都为施工奠定基础,应当对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进行施工时先要监督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人与事进行调控。监督即为为保证现场的工作制度,落实程序,并对现场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把握。尤其是要监督那些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工作,防患于未然,对现场的各个环节给予重视,强化监督并及时找出和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其次,对已经制定的计划不能随意变更,如果确有必要进行修正,要经过严密论证,并报管理人员审批,然后提请委托施工方审阅,确保客户的满意度,但同时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再次,要发挥合同对施工方的约束作用,合同中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规格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施工方不按照合同条款施工,会被视为违约,将承担法律责任,特别要注意监督施工方的转包、违法分包现象,以及技术人员配备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又不给企业造成浪费,最终提高企业效益。

2.6提高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其发展也需要配套建设作为支撑,因而必须大力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的电力工程。部分电力施工单位对施工的进度过于重视,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及其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为产生这些情况会带来一些事故。若要避免电力工作企业产生事故,或者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则应当构建完善的施工监管制度。在一些管理部门内,增加一个监管部门,这个部门就是对所有的在建工程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他们对工程的质量和自己热人身安全放松警惕。施工单位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护好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就要求所有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加大监控的力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建立健全施工的监管制度,监管制度的建立对施工过程提高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管制度要求所有在施工单位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否则一律不准出现在施工的现场。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施工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没有过大的影响,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企业若不能充分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不但会使企业成本增多,而且对其信誉也有影响,最终不利于企业在行业中良好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对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进行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职教育;”双师”素质;实践教学;土建类建筑电气专业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终身发展的制度设计”(项目编号:GJA114017)

作者简介:赵翠玉,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技术专业教学、高等职业教育;黄金林,男,江苏理工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69-03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提升办学质量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案例研究,结合学校建筑电气专业的具体实际,积极探索出土建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双师”素质的途径,切实提高了土建类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质量。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指在高职教育中,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它综合了教师与技师两类人才的特征,尤其是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师型”教师主要是针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

“双师”素质是针对专业教师个体而言,它要求专业教师既具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良好的专业理论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的能力、丰富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操作示范能力,又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1]

“双师”素质教师较“双师型”教师有更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职称。即教师职称和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2)能力。即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3)双师”素质是个动态的概念。即”双师”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水平,要跟得上社会技术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通常将有教师中级以上职称和具有相关专业一线实践技能的教师定义为“双师”素质教师,其中包括从行业转入高职院校的教师。综上,笔者所指的”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具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能力,同时,还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现状

从目前整体状况来看,虽然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双师”素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对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达到50%为合格,70%为优秀。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超过40万人,双师型教师约占40%,仅从数量上讲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此外,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双师”素质教师大部分是中年教师;学历大多为本科;副高职称居多;来源渠道狭隘;所具有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与所授专业的对口性不强。

(二)教师专业实践意识淡薄

专业实践信念是专业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坚信和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行为的内驱力。[2]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教师没有强烈的专业实践意识,没有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自我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既怕进企业、进工厂、进实验室,又怕干活太脏、太累,不肯吃苦。

(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强调“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导致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而理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高职教育也被办成了“学历层次相对低一级的高等教育”,变得毫无实践特色。

另外,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由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工作和生产实践的操作。[4]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不是很多,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理论传授的现状,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毕业的学生因缺少专业实践的培养锻炼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不实

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且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能力培训,再加上专业教师自身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使培训的效果也不明显。

(五)“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通常将“双师”素质教师简单地认定为“双职称”、“双证”和“双能”教师,没有系统、科学、可操作的“双师”素质评定指标体系,缺乏必要的考核方式和展示“双师”能力的平台,并且也没有建立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

三、专业实践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策略

“双师”素质不足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束缚因素,因此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5]通过案例研究,土建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提高“双师”素质

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模拟或虚设企业工作场景,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是专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最佳渠道。依托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双师”素质,既可节约时间,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要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培养。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目前建有:专业基础实验室(含电子、电工、PLC等)、专业综合实验室(含智能化等)、专业实训室(含给排水、供配电等)。一方面,每学期安排教学任务时选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条件和资源,为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进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训等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重点强化实践操作,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安排专业教师及时参与,从规划设计到建设使用等环节都须深度介入,特别要促使他们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科技信息,将企业最新的生产成果应用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来,使基地建设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等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二)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双师”素质

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双师”素质的又一途径。(1)鼓励教师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可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工鉴定,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2)支持教师参与考评工作,增强专业实践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学校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工种达十五个(含维修电工),在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7位教师中具有考评员或高级考评员资格的有3人。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一方面有机会与企业的考评员进行专业交流;另一方面能全面熟悉职业技能鉴定的一系列过程,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在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时更有发言权,在具体完成教学任务时更具实践效果。

(三)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已成共识。赴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能给教师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能让教师切实全面地接触工程实践,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长期(短期)挂职、短期培训和兼职等方式赴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水平。同时,高职院校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建立和完善挂职锻炼的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目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近十个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与基地的合作,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上岗挂职锻炼,使教师及时获得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进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四)联合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提高“双师”素质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势必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全日制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是学科型的人才,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多参加产学研项目,在项目合作开发中提高实践能力,这对“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积极作用[6],也对学生今后就业找准市场方向,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学校在科研经费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所以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技术开发,通过项目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和平台。高职院校可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项目研发、技术难题攻关、职工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企业软硬实力的提升;而企业则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长久来看,校企双方合作是一种互利双赢关系,共同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院校和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校企双向服务”的政策机制。如校企联姻合作开发项目,企业可借助院校的师资和场地等优势资源,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及设备的改造等;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派专业教师参加产学研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有鉴于此,近年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安徽郎溪经济开发区伴月山庄学府新村详细规划、宁波慈溪市白金湾联排别墅环境舒适与节能系统设计方案等项目。实践证明,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实现了人才互培,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鼓励教师参加建筑工程技术类执业资格考试(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造价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等)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企业顶岗实习等,都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还有待继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付云.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发展综述[J].机械职业教育,2009(1):58-60.

[2]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110-112.

[3]鲁刚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0-63.

[4]张舸,王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3):112-113.

篇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为了适应交通要求的日益增长,政府开始建设大量的公路尤其要高速公路工程。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是城市建设平稳、快速发展的保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影响到政府在社会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技术质量水平已经成为城市基础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就那些分析和总结,并就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的工作质量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更好的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平稳、可靠、安全发展。

一、高速公路质量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1、设计问题。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有很多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由于有些设计人员缺乏充足、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没有丰富的高速公路的设计实践经验,致使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设计,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损失。

2、质量监督的力度不足。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单位多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站受其管辖,因此,在进行相关行政处监督罚时,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往往是处罚少迁就多,或者根本不处罚。监督站没有权威性,各责任方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使高速公路工程的行政监督处罚工作成为一纸空文。

3、路面问题。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常常会出现路面的起砂、开裂、蜂窝麻面等现象,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第一,水泥、石、砂等由于加水量不准、计量错误、拌和不均、搅拌时间短等问题,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第二,水泥配比不合格。由于混凝土在配置搅拌时的水灰比例不合格,造成混凝土表面强度的降低,使得高速公路在投入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起砂。第三,混凝土的浇筑流程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混凝土的浇筑流程进行操作,在振捣过程中出现过振或者漏振的现象,下料的高度不合理,造成混凝土中存有气泡等。第四,压光收抹的控制时间不足,养护管理的措施不当,造成高速公路路面的开裂、脱皮等。第五,施工中施工缝的预留不当引起的高速公路混凝土表层出现裂缝。

4、回填土问题。高速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是整个高速公路能够顺利通车使用的基本保障和条件,由于在高速公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很到不同类型、功能的管线,因此必须密实沟槽的回填土,以确保路基的稳定。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方回填时,其回填的厚度、土质、碾压、密实度等方面达不到设计施工的标准,造成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和路基产生沉陷,低下管道的上部出现破裂,从而威胁到整个高速公路的稳定。

二、加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有关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建设施工单位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1、严格把关,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审核。施工单位在选择采购施工原材料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人员的设计要求进行规格和数量的选择。对不同厂家的材料进行质量的比较和筛选,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有产品质量资质的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并向厂家索取产品的出厂合格证等资料。在材料进场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材料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对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定要予以退回,绝不允许其进入施工环节,以便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目标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施工单位要制定严格、详细、明确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环节,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目标,并对完工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避免不合格作业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同时,要贯彻落实施工质量目标责任制,明确施工作业中各方的质量责任,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此外,还应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认真性和主动性,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3、提高施工工艺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作业的质量。建设施工单位要努力更新自身的施工工艺,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技术品牌观念,不断在工程实践中创新工艺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4、加强人员的素质培训。施工单位要定期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员工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施工技术能力。熟悉和掌握高速公路工程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规范流程,不断适应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要求,以提高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5、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政府要加大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范围和力度,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建立健全相关的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确保有关部门在进行执法和质量检测时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事,充分发挥它的导向监督作用。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者违法违规现象的项目要予以严格的处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结语: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速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针对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科学的、有序的进行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泉.浅谈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

篇12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装备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改进了教育装备和教学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改变了教学方式。特别是发达地区,中小学应用多媒体教室和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需要。电子教室已成为教育和科技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当前电子教室的不足

当前的电子教室不足主要在于,学习软件功能固定,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对丰富的数字资源利用不够,系统缺乏开放性。对很多资源仍然缺乏有效的即时利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仍然偏少。有时候只是一种计算机文件管理、局域网维护和多媒体的表现。如,广泛使用的联想网络控制工具电子教室,Xclass多媒体数字语音教学系统,有着强大的屏幕广播功能,但较少考虑教育资源的应用问题,只是管理网络,广播屏幕,收发作业。

电子教室的形态从计算机机房,到多媒体电脑室,到电子教室,越来越方便人们应用,现实的情况是,随着以MIT的OpenCourse—Ware等为代表的开放课程的极大丰富,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库,课件资源库越来越多,当前的电子教室已经无法充分精确有效利用这些优质的资源。优质课程资源丰富了,但是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信息工具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研发。出现资源丰富,知识饿死的情况,现有电子教室对于学术信息没有有效地利用。

三、新型电子教室的提出

电子教室是一种先进的学习系统,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信息,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有丰富的相关资源可以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多个终端之间达到一个紧密的通信,达到协同学习的效果。

1.教师终端

教师终端能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能够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能够展示课程,能够传输相关的文件,同时能够书写黑板,教师能够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够查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和学生进行实时的通信。教师终端还安装有各种工具与软件,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设置,能够对学生终端进行集中管理。

2.学生终端

学生终端能够看到教师所讲的课程,能够为自己设置各种展示效果,同时能够书写电子黑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测试成绩,学生终端和教师终端能够进行实时通信,学生终端之间也能进行通信。

3.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各种学习软件,电子化学习材料、课件、图书、图片、测试题、电子词典、听说材料、学习软件、CAI训练系统、多媒体资源等等,按照各学科分类。学习资源根据需要可以由电子教室的系统管理员或者教师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由于呈现的内容生动,所以,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教室拓展了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延展了学习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电子教室充分有效利用了后台学习资源,更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电子教室从本身的设计理念上来讲,是让用户处于一种学习的环境之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需要得到系统的关切和响应。多协同即时信息检索电子教室恰恰从这些方面去考虑。

四、新型电子教室对于新课程的支持

1.新型电子教室对于学习目标达成的支持

新课程较多地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情境,或者创建虚拟现实的学习情境,广泛应用学科教室。例如,我校就已经建立了物理探究实验室,化学探究实验室,语文阅读电子教室,生物探究实验室,地理学科教室,历史学科教室。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时候,高中学生做各种研究的过程中,所看专业文献偏少,学生应用现代学术资源不多。可以安装电子教室的终端,以进行文献检索,提升功能室的信息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新型电子教室对于教师的支持

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调动学生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导演”。传统的教学强调知识灌输,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爆炸,这种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新型电子教室的广泛使用可以从某种程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并且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例如,我校在读书月活动中,在电子教室上语文课,效果非常好,教师负担也减轻了,而且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容易克服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3.新型电子教室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支持

现代社会是一个处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生需要适应这个社会。教材只是教学材料,各种新知识新应用不断涌现,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素养获得知识,检索知识。微博、论坛、手机上网等已经构成了学生的信息成长环境,学生不仅需要初步认知网络的使用方法,还需要有分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这些都是学科教师共同培养的结果,而且需要增强信息化观念。在以电子教室为平台,各种科目库、资源库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过程中,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恰好培养了这种能力,培养了这种素养。

新型电子教室是在原有的多媒体中引人资源库模块,面向各个学科,由传统教室向学科教室转化,新型电子教室除了可以用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还可以是学科教室的信息化。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教师指导下的主动行为。当然,电子教室的应用需要学校重视教育装备的使用,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不能完全替代教师与学生直接的情感交流,不能代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学生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