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形势范文

时间:2023-10-10 09:49: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施工安全形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施工安全形势

篇1

成立__区住房和建设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__局长任组长,__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建管科、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大排查活动采取项目自查、企业检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执法抽查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督查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各工程项目部、项目监理部对承建项目进行自查,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对企业所有在建工程进行检查。各企业要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检查要体现“全覆盖、零容忍”的要求。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登记建档,落实“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实施闭合管理,确保隐患消除。

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要采取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对在建工程进行执法抽查,强化工程安全实体、安全行为的检查力度,以>:请记住我站域名/

1.安全实体检查:建筑起重机械、深基坑(高边坡)、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地下暗挖、“三宝四口”防护、施工临时用电等。

2.安全行为检查:各施工、监理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的情况;开展预防施工坍塌、建筑工地消防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对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台账建立情况;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面是否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以及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落实的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普遍性问题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的情况。

从即日起至2015年3月15日,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认识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把确保安全形势稳定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二)严格执法,确保工作成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各项责任,务必做好督促整改工作。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工地要依法作出停工处理,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对不接受检查拒不停工整改的,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篇2

近年来建筑业迅猛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建筑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从法律的角度上规范和约束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行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每年建筑行业生产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仅次于交通、煤炭等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已经由过去紧密地工区行政管理式结构发展到现在的公司、项目部、作业工人三层分离式结构。公司、项目部、作业人员三者之间是临时组合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大大增加了施工单位对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对如何搞好新形式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仅从企业安全管理角度,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2 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建筑法》第45条规定:“施工现场的安全由建筑企业负责”。这说明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的管理中责无旁贷。但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安全第一”,缺乏基本的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重生产、轻安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事故不断,死伤众多。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法律的教育宣传,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思想上要有安全高于一切的认识,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只有安全优先,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2011年住建部组织修订了并颁布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全面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应根据单位的施工规模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置专职安全员。工程项目部应该根据工程规模大小,按照国家持证上岗管理规定,配齐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专职安全员。同时,在施工各班组均应设有不脱产的安全员。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格局。

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应与施工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就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奖惩等条款予以明确。项目部与各班组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与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这样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而把安全和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

4 保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生存、图发展,施工企业采取“低价中标”赢得工程项目已经非常普遍。但一些施工企业为追求利润,在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上、选择上存在投机心理,重眼前利益,能省则省,该投入的也不到位,致使施工现场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从而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即使在“低价中标”的市场环境下,工程项目资金再紧也不能挤占安全生产费用,必须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千万不能将减少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的投入作为增加利润的手段。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应用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以管理出效益、以科技出效益。

5 合理配套设备,抓好大型设备使用管理

企业配置的大中小型施工机械要考虑多层次结构的合理比例,便于配套使用。企业设备结构的合理性应体现在与当代机械施工相匹配的技术先进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要根据施工规模、发展目标来合理配置,做到高质、低耗、安全运行。企业应加快设备更新,保证设备新度系数,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以提高综合配套能力。针对大型设备十分严峻的外部安全生产形势,为吸取事故教训,应及时组织大型设备专项检查,专项检查贯穿于每个月度之中。专项检查面广量大,必须做到一台不漏,检查工作认真仔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做好督促和跟踪整改落实工作,同时要教育和督促机操人员做好检查、保养,通过自查自纠,使在建工地的塔吊和施工电梯等大型建筑起重机械均处在可控状况。为确保大型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努力。

6 抓文明工地建设,创精品、树形象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创建文明工地不仅是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舞台。企业应该拟定工作目标,制定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验收和申报。同时,为了调动项目创建文明工地的积极性,应制定一些奖励政策,鼓励在建项目责任人积极创建文明工地。使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完善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设施,以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7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的三大重点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据统计分析,全国建筑业伤亡事故80%以上都是由于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造成的。因此如何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最终实现安全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施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些又都可以通过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来实现。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人充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忙而不乱,最终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根本目的。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安全生产培训知识的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运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做到时刻提醒注意安全,时刻不忘安全。注重安全培训教育的效果,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考核。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确保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8 搞好劳务队务安全管理,增强包工头的安全生产责任

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中,离不开劳务工的配合,劳务工作为现阶段施工单位劳力不足的补

充,对施工生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们现阶段使用的劳务工来看:一方面,劳务工所从事的工作是安全风险大,劳动强度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工作量的体力活。另一方面,劳务工队伍的管理不同于职工,劳务工数量多,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如何搞好劳务队伍安全管理。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劳务队伍都是由包工头组织起来,劳务队伍是受包工头直接指挥的,项目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包工头命令作业工人,命令指挥效率大大降低,安全生产指挥效果也大打折扣。施工单位要求作业工人按规范进行施工比较困难,对于违反安全管理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经济处罚。安全关系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作业工人的生命,但事故却触动不了包工头的生命。所以解决劳务队伍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从包工头方面人手。施工单位与包工头签订协议时,应该审查其劳务承包许可证。在签订劳动协议时,可以适当将工作量保留,观察其安全管理水平,再继续签订。还可以要求包工头缴纳一定数量的安全保证金,安全经济处罚可以从保证金中扣除,增强其安全生产责任。举办包工头安全责任培训班,对包工头进行定期安全考核,加强其安全意识。总之,搞好劳务队伍安全管理,做到长效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9 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篇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663亿元,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伤亡人数居高不下,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05年全年建筑业共发生2288起安全事故,死亡2607人,仅次于煤矿企业。由此可见,建筑业是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度位列非煤矿山之首。

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定义和现状

从我国的建筑法规和安全生产法规来看,工程项目的安全是指工程建筑本身的质量安全,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法规的要求,勘查、设计、施工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安全使用。实际上,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讲,工程项目安全就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特指合同有关各方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工程参与方多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工程建设参与方均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据保守统计,我国每天有4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就占整个工程建设投资的10%左右。因此,进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与调查结果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来的安全措施包括:将建筑企业的安全评价并入其入市门槛中、制定各种有效防范措施、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职工的风险意识等共九项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在河南省展开,从2010年3月至7月止,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有效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为32.5%。

被访者中有12人是业主(建设单位/甲方),占30.8%;监理工程师14人,占35.9%;承包商(包括总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分包商等)12人,占30.8%;政府官员1人,占2.5%。从业年限:5年以下的占10.3%,5~10年的占20.5%,10年以上的占69.2%。受访者的受教育情况:大专以下占12.8%,大专66.7%,本科及以上20.5%。被调查者中,具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数比例高达69.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7.2%.由此可见,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个人素质,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应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为了进行定量化比较,本文将调查表中的五个定性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处理:将“几乎完全无效”赋值0.1;“效果很小”赋值0.3;“有一定效果”赋值0.5;“比较有效”赋值0.7;“非常有效”赋值0.9;于是各措施的有效性X可以表示为:

这里,Xi表示所有被调查者对措施i的有效性的评价;αij表示第 j位被调查者对于措施i有效性所进行的评价;nki表示对于第i措施选择第k种有效程度(从“几乎完全无效”到“非常有效”)的人数,N表示对措施i作出判断的总人数。

根据上式,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见表1。

3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 落实安全责任制 切实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在工程开工之前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的职责,提高各方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成立由业主、监理、设计、承包商等所有参建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根据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责,按“业主宏观管理、监理监督检查、承包商全面负责、作业人员具体保证”的原则,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要求参建各方按各自的安全职责设置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3.2 加大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 目前,施工企业压低安全投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施工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减少了安全成本的投入;二是,业主拖欠工程款,甚至有的业主仍然要求承包商垫资。施工单位资金周转困难,消减了安全资金的投入,甚至完全无力投入;三是,低价中标,实行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过程中层层转包,基层第一线的施工队伍往往已无力支付安全施工的必要费用。

施工企业追求利润,降低施工安全成本往往是谋利的首选。施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不刻意降低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施工安全成本。这与实体施工中偷工减料不同:其一是降低施工安全直接成本并不影响工程实体的形成及其质量;其二是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是一种长期责任,而施工安全只在施工期内发生,倘若能侥幸幸免,岂不利莫大焉。

业主拖欠工程款项。当前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少隐患。另外,要求承包商垫资,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主业要求承包商垫资,但垫资现象仍屡禁不止,这使安全资金的投入又成泡影。

加大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更新安全设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等,应是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3.3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意识 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尤其是登高作业、交叉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电动工具的操作以及各种防护设施的使用等。施工作业人员操作前,应以书面形式和清楚简洁的方法对施工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另外,安全技术交底应分不同工种,不同施工对象,或是分阶段和分部分项、分工种进行。总之,安全技术交底应及时、细致、切合现场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施工现场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尽量减少设备占用时间,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减少施工材料消耗等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意识,落实、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内容,是施工企业不断降低施工材料消耗、提高工程实体质量,保证按合同工期履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途径。

3.4 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引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诸多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初步构成了建筑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体系,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己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一些地区和城市仍没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建筑安全监督执法人员,致使一些建筑企业不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的法规和标准,更无法贯彻执行。一些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定位不明确;监督管理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监督力度不够;执法监督经费落实不到位等,致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开展。西方先进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一般是“国家监察,企业负责,保险制约,行业咨询”的模式。据统计,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远远低于我国的伤亡人数,可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引导对于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效果明显。

3.5 制定实施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据统计:高处坠落占46%、触电占14%、坍塌13%、物体打击占11%、机械伤害占6%、起重伤害占4%,这六类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4%。①高处坠落。除管理和安全意识的因素外,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不到位。②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现场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没有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防护网,造成施工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设备、电动工具漏电等等。③坍塌。坍塌的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范措施;未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地基与基础、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没有制定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或者围护结构设计不合理,支撑材料强度不够等。④物体打击。造成物体打击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的临边洞口防护、施工的机械设备防护和个人安全防护未做好。⑤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据分析绝大多数此类事故都出在塔式起重机上。其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塔式起重机的拆装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二是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是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不规范,安全技术交底不明确;四是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故障多。

要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从防范着这六种伤亡事故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6 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职工的风险意识 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知识含量低的产业,其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公认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工人中都是最低的。特别是我国大量农民工的存在,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未受过专业培训,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他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工安全生产中的基本安全常识及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这无疑给地的安全生产埋下重大隐患。据统计,目前在工地第一线作业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50~70%,有的工地高达95%。施工现场蛮干、乱干现象严重,从项目经理到班组长以及一般的工人都漠视安全生产规程,不懂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施机械设备等。有些作业人员甚至不服从管理,违规冒险作业,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让施工工人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中加深对危险的识别和防护;结合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而不仅仅限于形式。另外,将安全培训考核作为进入工地务工的前提条件,逐步做到凡未经技能岗位培训和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务人员不得录用上岗,把生产操作人员持证率作为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的必备条件,杜绝私招滥雇和违法分包现象,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7 通过合同、协议转移分散风险(如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指业主或承包人向专门保险机构(保险公司)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由保险公司建立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所投保的风险事故造成财产或人身伤亡,即由保险公司用保险基金予以补偿的一种制度。它实质上是一个风险转移的过程,即业主或承包人通过投保,将原应承担的风险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施工企业作为投保人,往往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经验、资料或忙于项目其他目标的管理工作,在事故发生以前很难对施工安全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极不希望事故的发生,在签单前会对所承保工程作出正确的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承保,签单后会监督保险合同执行情况、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帮助投保人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双赢”的结局。

3.8 将建筑业企业的安全评价并入其入市门槛中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市场准入的门槛。建筑业企业要进入中国的建筑市场,必须要取得由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自建设部颁布建筑业资质管理规定起,建筑企业便把资质的申请、升级作为企业发展的必要的条件,资质等级的高低,更成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标志。而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则把资质管理作为市场监管的一个主要手段。而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只注重企业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因素,并不考虑安全生产的相关问题。

在香港地区,根据政府现行公务工程投标政策,总承包商一旦安全表现评分低,为了中标(总分最高)在工程价格上则必须做出更多的让步。根据政府工务局评估标书评分制度,安全表现占2个技术分,每1技术分换算成标价约为1.67%的总标价。另外,在香港地区的现行制度中,一旦一家公司在一定的滚动期内,连续发生意外超过一定数量,则该公司除了必须面对法律聆讯以外,还将会面临停止投标的惩罚。这样一来,企业一旦对安全没有承担,或者安全表现不够,都将导致企业无法进入市场。

3.9 完善建筑安全监理 近年来出现不少重大的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主张监理应对施工安全生产承担责任的呼声日高。2004年2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但是,要监理承担这一方面的责任,法律就应对监理在施工安全监督方面的权力和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而现有的法律对监理承担施工安全监督的责任并无任何具体的规定。最近一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出台一些规定,要求监理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要求将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目标、措施写入监理规划,其安全管理的目标往往是施工安全目标。这些措施加大了监理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但往往只是强调监理的责任,而没有关于监理的相应权利和利益的有关规定。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等,使安全监理陷入很尴尬的境地。显然安全监理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4 结语

要减少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完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改变过去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应该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和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意识等措施入手,多管齐下,才能切实的从源头减少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200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R/OL],2010-3-16,http://省略/products/power/news_detail.asp?id=113025.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年统计数[R/OL],http://chinasafty.省略.

[3]梁美健,朱允伟.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资现状的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09 年第12期下,108~110.

[4]潘承仕,张仕廉.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J].建筑经济,2003年第12期,总第254期,43~44.

[5]丁传波,黄吉欣,方东平.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第37卷第8期,2004年8月,77~82,87-87.

篇4

Abstract: the basement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ts good operation not only nee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safety culture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factors power, also needs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public opinion forces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support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positive role. Only through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constructing the perfect, effective safety production security system, to create a safe, civilized and orderly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加强地下室基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 地下室基坑施工现场的特点

工程施工现场是施工生产要素的集中点, 其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边性,人机的流动性并存。由于人、机、料高度集中,存在着众多危险因素,这就决定了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及持续性等。目前工程施工安全领域的主要特点有:

(1)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施工难度加大,危险性也增大。以前小区建筑没坐地下室,现在不仅做了地下室,还做了两层。这就对施工安全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国固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建筑业总产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市场以高容量状态向前发展,专家预测这种状态至少要保持25~30 年。

(2)建筑投资主体的成分日趋多元化。投资主体由原国有、集体经济成分为主变为国有、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个体工商户并存的形式。一些投资主体行为不规范,投资的项目刻意逃避政府监管。

(3)工程建设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生产专业化,总包、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咨询、项目管理应运而生,工程建设分工更细,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一些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目前全国建筑业的3900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比例占到80.58%,有的施工现场占到90%以上。工人的安全意识差,防护技能低,而职业技能的培训也远未达到要求。

1.2 企业管理不到位

针对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国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 建设部也出台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调查程序规定》等部门规章。但有些企业和部门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监管力度不够,忽视安全生产这一基础性工作, 再加上一些项目经理及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不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违章违规操作,且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疏于形式,使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从而成为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这些都对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构建地下室基坑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

2.1 安全系统管理

安全系统管理是以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现代管理工程的新内容,吸收传统管理的成功经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实行教育的、法制的、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安全管理手段,其目的是调节人与其所处环境中相应的物质条件(设备、工具、产品、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安全、高效,以实现劳动生产及社会活动正常运转,从而保护劳动者及公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安全系统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不但具有系统的共同特性,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而且有其特殊性,比如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要求承包人应按国家和地方部门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制度,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现场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人员安全以及防台,防火,防爆,防汛和防盗等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承担安全施工责任和费用,并承担由于措施不力造成的事故责任和因此发生的费用。

2.2 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在方法论上讲求安全的主动、超前,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包括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在每个工程开工前都要约定安全控制的目标:

(1)死亡事故为零;

(2)重伤事故0.5%以下,尽量减少轻伤事故;

(3)杜绝火宅事故;

(4)不发生重大机械事故;

(5)杜绝高坠事故;

(6)杜绝物体打击事故。

如未达到上述目标,业主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承包人适当惩罚,罚金从工程款中扣除。

2.3 事故预测与风险分析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 多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或者在事故后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使用,要求人们不仅是要重视已有已知的危险,而且更要主动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从而对症下药,积极地进行风险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的同时,要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应急预案。这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 地下室基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地下室基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软件建设

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它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工程项目各职能部门都是安全管理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各部门都能不折不扣地落实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才能使项目的安全管理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才能保证安全管理更顺畅,更有力度。

安全规程、制度和纪律是过去人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宝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就应该在认真学习、参照安全规程和制度的基础上,编制一系列诸如生产责任制度、检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验收制度、奖罚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等安全规程, 并将其汇编成手册。通过安全管理资料的不断完善,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安全施工,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积极推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部门内,还应设置专职安全资料管理员,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按规定如实地记载、整理和积累相关安全管理资料,做到及时、准确、完善;并做到与施工进度相结合,施工现场实况相结合,与部颁规范标准(JGJ59-99)相结合,分门别类,建档管理,使之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切实起到指导安全施工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有效措施, 排除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达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2 地下室基坑施工现场信息

网络系统建设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由于作业面比较集中,作业人员密度大,安全管理难度大。为了能更及时、更充分地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了解和改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应在施工难度高、危险性大的区域安装电子信息监控系统。通过使用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不留死角地记录监控区域的生产活动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 从而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安全重点和难点部位,随时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分析查找(未遂)事故原因,弥补管理漏洞,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安全管理手段,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另外,施工现场安全文化建设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等也是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地下室基坑现场施工监测要求

篇5

为进一步提高输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科学管理水平,根据华中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公司决定开展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订《济源供电公司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的依据,

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颁发的《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国家电网生〔2003〕404号)。

二、评价实施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此次评价包括迎接华中电网公司对河南输电网进行安全性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评价前的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日—2006年12月31日)

(1)成立公司评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宣传、发动、部署评价工作任务;协调各部门、各小组间的关系;审定输电网安全性评价自评价报告。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编制输电网安全性评价自评报告。

主任:xxx

成员:xxxxxxxxx

(2)成立专业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按照评价标准逐项查评输电网符合评价标准的情况;对查评出不满足要求的项目,书面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

①电网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②调度组

组长:xxx

调度组下设3个专业组。

调度运行及运行方式组:xxxxxxxxx

通信组:xxxxxxxxx

调度自动化组:xxxxxxxxx

③电气一次设备与继电保(本文源于文秘城:)护组,

组长:xxx

电气一次设备与继电保护组下设2个专业组:

电气一次设备组:xxxxxxxxxxxx

继电保护组:xxxxxxxxxxxx

(二)根据标准对照自查评分表逐项查评、评分(2007年1月—2007年3月)

(1)各相关部门根据查评标准,进行查评、评分,并对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建议。各专业工作组的报告编写由各专业工作组组长安排。

篇6

将主要资源用于现场脚手架、临边孔洞、起重吊装机械、垂直隔离、临时用电等硬件设施的检查和整改。在有效提升本质安全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作业人员的管理。除了日常的班组安全活动、工作危害分析活动外,缺少对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1.2重检查、少参与项目安全管理

以领导随机检查和安检人员盯岗检查为主,多数作业人员没有参与到行为安全改进和安全管理之中,没有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层或职能部门制定了所有的安全计划并做出决定,作业人员没有参与制定安全改进的目标,作业人员仅是被动地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即使作业安全行为取得改进,也没有在工作区域内获取安全改进的成就感。只有一部分人(班组长或段长)对安全负有责任,不能有效激发作业人员的活力。

1.3重惩罚、轻鼓励

虽然以惩罚违规作业人员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在减少不安全行为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逼迫式安全改进导致作业人员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避免惩罚方面,作业人员改善行为安全的动力来自于对惩罚的惧怕。由于安全检查者充当警察的角色,造成检查者与作业人员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利于鼓励作业人员积极主动的改善安全行为。

1.4重经验、少数据

对某个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状况的判断多基于某次检查的结论,并依赖于安全员的工作经验。当安全检查频率不足或者检查人员经验缺乏时,都可能造成对个人安全行为状况的判断失误。此外,由于缺少对个人安全行为的数据统计,不能对事故倾向人员进行持续跟踪并提出风险预警。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通过研究和讨论,决定调整安全管理思路,借鉴和引进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保证本质安全的同时,通过多种行为安全管理工具规范和改善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确保在施工高峰期安全管理可控。

2行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发展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大量的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得出了“88:10:2”的规律,即在安全事故中,有88%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有10%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结合造成的,只有2%是难以预防的。这就充分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强人的本质安全化的研究和建设,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从而改善安全状况。20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为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著名的行为安全管理工具有杜邦公司的STOP(SafetyTrainingObservationProgram)行为观察(纠正)系统工具、拜耳公司的BO(BehaviorObservation)行为观察工具等。上述工具均以ABC理论为基础。ABC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和可测量性。因此人的行为是可以管理的。选择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对有风险的行为做出界定,即定义关键的不安全行为。并对这些危险行为进行ABC分析(A一行为前因,B一行为本身,C一行为后果)。在这过程中,行为安全管理队伍要观察与员工安全有关的不当行为,发现后不仅要及时纠正,还要将相关的情况记录下来,为行为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然后列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行为,逐个分析造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将分析出来的结果反馈给有关的员工,鼓励安全行为员工并促使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员工改变工作过程中的危险行为,逐渐使员工安全行为达到习惯水平。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人员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后发现,一线员工普遍认为,工作环境设置与行为要求、激励沟通与奖惩这二方面因素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选择影响最大。此外,计算机技术在行为安全管理中也得到了广发应用。安全行为科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必须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大量的数据及各种调查表的处理或整理,存储个人文件、档案等,例如:建立事故人因数据库、人因事故诊断程序;建立事故致因模型及相应控制对策的选择程序;建立个人文件档案库和行为测量数据库等。

3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项目部的应用

项目部在对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安全观察与沟通、安全行为激励卡、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三者相结合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其中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是项目行为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与确立个人、单位的主要不安全行为,通过沟通加强管理者与一线员工之间的交流,让其充分参与到不安全行为的改进计划中。安全行为激励卡的发放则是对个人安全行为改进的鼓励和固化方式。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系统能够对个人、单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预警,指导安全管理人员对关键人员进行重点管理。

3.1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的应用

介绍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是行为安全管理的常用工具之一,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流程。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编制了安全观察卡,安排专职安全员、项目部主要领导参与到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中。其中,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每天需要在管辖范围内完成20人次以上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项目部主要领导每周必须完成1次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活动开始前,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观察与沟通的目的、方法对所有观察员进行了交底,按照观察、表扬、讨论、沟通、启发、感谢这六个步骤完成一次有效的观察与沟通活动。观察员首先应当确定被观察员工的行为,决定如何接近员工,并安全地阻止不安全行为;其次,观察人员必须对被观察人员的安全行为和好的做法提出表扬;随后观察员与员工讨论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后果,鼓励员工讨论更为安全的工作方式;接着双方就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达成一致;最后双方讨论作业点的其他安全隐患问题,并对被观察员工的配合表示感谢。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实施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为每个安全监督员设定合理的工作量。根据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最初的几天内每个安全员实际最高能完成10次左右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在随后的一周内每天完成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上升到20次左右并保持稳定;

(2)在活动开展前,除了对观察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该对这个管理活动在全员范围内进行宣传,便于员工理解和配合活动的开展;

(3)项目部主要领导都应当参与到该活动中。领导参与有利于活动的持续开展,并对员工安全行为改善具有更有为有效的促进作用;

(4)认真填写安全观察与沟通记录卡,便于安全观察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

3.2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系统的应用介绍

项目部结合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内容建立了一个行为安全管理数据库系统。它由安全观察记录输入模块、风险状况与趋势模块、风险类型统计模块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安全观察记录输入模块由被观察对象14个安全观察行描述。其主要作用为观察提示,避免观察漏项。14个安全观察项列下均设置了下拉式菜单。下拉式菜单内为该观察项常见的不安全行为的描述。所谓不安全行为描述是指被观察对象状态的一种客观表述。以图2为例作以解释:首先观察到该作业人员所处的位置是临边,此时在“位置”下来菜单里选取临边孔洞的描述;其次,观察到该作业人员在该项作业时未系挂安全带;此时在“PPE”下拉菜单里选取“安全带”选项。以此类推,顺序完成14个项目的观察。当某个观察项不涉及或无明显问题时,可以不填写。每个不安全行为描述都被赋予了一个风险值。最终被观察对象所获得的风险值是0到14个不等的违章描述所取得风险值的累加;这是分析统计的数理基础。风险赋值的基本原则为:可以直接导致物体打击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的违章描述被赋值2分;导致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违章描述被赋予1分;部分可能导致吊装事故的违章被赋值1分至2分;主管态度被赋值1分至2分等。每一个不安全行为描述还会被赋予一个风险指向。所谓风险指向是指每个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该系统包含了石油化工建设行业常见的九大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中毒窒息事故、坍塌倒塌事故、起重吊装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其他)。例如:被观察者未佩戴安全带可以导致“高处坠落事故”。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模块、风险类型统计分析模块是该系统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现状的两种分析思路的具体表现。其中: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模块侧重于对个人风险大小的判断。风险类型统计分析模块则是在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个人风险构成做进一步探讨。上述统计分析方法均是以安全观察记录输入表所提供的数据库为对象,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数据透视功能,生成交互式图表。该系统建立后,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将每天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所记录的信息输入到该系统。系统自动会对个体不安全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并给出风险预警。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依据预警提示,对重点人群的不安全行为实施重点管理。

3.3安全激励的应用介绍

为了鼓励和固化安全行为,项目部在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激励活动。其主要做法就是对现场发现的安全行为予以物质奖励。项目印刷了30元和50元两种代金奖励卡。在每天的班组安全活动期间,由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统一发放。获奖者需要在工友面前对其安全行为进行讲解和示范,以此达到对安全行为的宣传和培训目的。此外,为了保障奖励范围,项目部将获奖人数规定为全体作业人员的30%。

3.4对比说明

为了说明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笔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取了两个作业班组进行分析对比。班组甲有成员11名,平均年龄32岁。班组乙有成员12名,平均年龄37岁。项目部对班组甲实施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对班组乙继续采取检查监督、处罚等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项目部选择了“流动吸烟”、“爬楼梯不扶把手”、这两项常见不安全行为作为两个班组的对比点。经过一个月的数据统计,绘制出图3和图4。对图3进行分析,起初班组乙吸烟人数较班组甲较多,但是班组乙通过一个月的行为安全管理控制后,流动吸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班组甲流动吸烟次数变化不明显;对图4进行分析,班组甲作业人员不扶栏杆的次数呈下降趋势,班组乙作业人员不扶栏杆次数变化波动较大,没有明显改善趋势。

篇7

作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之一,石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应注意的是,石化行业属于一个高危行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加强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化工行业安全形势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特别是石化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是,当前石化行业重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据统计,2014年,我国因化工安全事故所引发的人员伤亡人数高达136人,为全球最高。虽然该数字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也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化工行业安全形势不甚理想。由于重大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企业及人员财产损失,还造成了群死、群伤等恶劣危害,极大地影响了行业、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安定。不仅如此,化工危险品数量及种类丰富,因而运输过程中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不容忽视。除发生在生产区的事故以外,因石化生产所需原料、催化剂、添加剂、溶剂、汽油、煤油等均属于易燃、易爆、有毒害的危险品,多采用罐车、槽车,以铁路、公路等方式进行运输,路经城市、乡镇等街道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极有可能导致危险品外泄、扩散,发生爆炸、燃烧、中毒及其他重大事故和灾害,后果危害极大。管理不当、设备问题、违规操作和员工素质低是化工行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以某企业安全事故为例,接近半数的事故是由于违规操作和违反纪律造成,管理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及其他原因也会造成安全事故。尽管事故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但在预防事故发生环节上仍欠缺管理。

2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上文已经提到,当前我国化工行业安全形势堪忧,因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1有助于促进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

近些年来,科学管理已成为化工行业的重要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作为科学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方可保障化工行业的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技能,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制度、方法,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规范化轨道,促进化工行业及企业的安全生产。

2.2便于提高企业乃至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就化工行业而言,安全管理工作是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战略措施。加之该行业的特殊性,一旦企业存在重大安全事故,势必会给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带来重大损失,影响企业及行业形象。因而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方可保障企业、行业在安全环境中运行,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3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控制安全事故发生,是维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石。鉴于化工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把好安全生产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避免一切有损人民安全和利益的事故发生,要加快步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可见,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既是化工生产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也能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一方面,应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应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着手,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3.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要求石化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珍视生命,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重视人的价值,并将其写入安全文化中。安全管理所面向的对象是人,因而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要求法人负责,对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搞好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双重制约。规范员工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集体意识、价值观。

3.2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行业应构建一个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由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控制文件等共同构成。对于企业而言,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均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班组属于基本单元,各层次均应制定完善的控制文件、制度等,完善各层次的组织结构,规定各人员的权利、义务、职责。为了保障该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还应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格局,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体系的连续运转。此外,还应加强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工作。开展例行检查、专业、巡回、抽样检查,避免危险源发生、发展,及时掌握设备、人员、环境等状态的变化情况,及时找到安全隐患并加以消除。注重开发安全事故资源,以积极的态度改善系统安全情况,借助于现代化科学技术,深入、细致地就安全事故进行研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思路、方法,就能够将事故消极作用转变为积极作用,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一、公共卫生安全内涵简述

公共卫生是医学领域中最为复杂的学科,从衣、食、住、用、行等多个角度影响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是研究如何维护全体居民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学科〔1〕,包括传染病防制、地方病防制、职业病防制、食品药品安全、灾难事故、突发性事件等一切影响公共健康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一)传染病防制

(二)地方病防制

地方病,又称地方性疾病,是指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如,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氟病等等〔3〕。

(三)职业病防制和食品药品安全

(四)灾难事故、突发性事件

灾难事故是指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如火灾、地震、海啸、重大交通事故等等。突发事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突发事件指所有突然发生的事件,狭义的突发事件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

二、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我们已经感受,缺点也得到了证实。公共卫生安全同信息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深度联系的基础之上,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和风险,以往大家印象中只有在第三世界发生的传染病已经不再有国界之分,如,2003年的SARS爆发,2009年的“甲流”,2013年的禽流感等等,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全球化时代的疾病如很多事物一样,突破国界。

三、公共卫生安全与政府职责

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全。所以,公共卫生全球化的同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监管与防控也显得尤为重要。从管理的角度上看,只要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的行政部门就有其行政职责,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部门、疾病控制部门、工商部门等等。2003年SARS流行暴露了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我国政府长期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忽视了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职能,政府危机防范意识不强。对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往往采用传统强制模式进行管理和事后补救,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财政投入严重匮乏。面对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严峻局面,单靠公民的自我救济力量明显不足,由于公共卫生安全涉及每一位公民的自身权益,这一特殊性使得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弱化,一致性提高,此时政府应以恰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帮助、引导和管理〔7-8〕。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与政府职能方面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相关部门在行使其职能时多靠道德和觉悟,而这无法保障国家权利主体和人民对其行政机构和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重大疫情来临时,政府能发挥多大作用无法评价。所以,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公共卫生安全的行政责任。

四、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广泛性、难控制性、危害严重等特点,处理时比较困难,主要以预防和控制为主,所以应根据国情建立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首先,增强危机防范意识和忧患意识,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体制,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中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和义务,完善沟通体制,快速有效追究失职渎职。第二,建立各场所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制。如学习、生产、生活、工作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制的建立。第三,加大政府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经济投入。定期为公民进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公民在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应急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让每一位居民在应对危机时,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应对有效、依靠科学、团队协作。增加公共卫生安全应对时的物资储备制度。加大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科研、教育、宣传、培训制度和预演制度。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篇9

1、各社区抓紧开展本辖区安全风险隐患的全面排查,并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排查小结及整改通知书4月29日下午3点前报办事处安委办。

2、督促辖区各类企业单位做好五一期间事故隐患的排查,督促单位整改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3、重点对建筑工地进行排查,督导施工单位务必安全施工,严守安全底线。

篇1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者、销售者、餐饮经营者责任,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依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通过现场宣传、制作宣传手册、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深入到企业、社区、农村和学校,为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药监、经贸、检验检疫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增强知法守法意识,强化食品行业组织的自律和诚信建设,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

(二)依法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既要避免职责交叉,又要防止监管空白,确保监管工作统一、协调、有效;要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信息通报与、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职权法定、权责明确、责任自负”的原则,实行食品安全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督促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依据各自职责,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清理完善食品安全有关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各级法制部门要积极协助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结合本地情况,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现行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及时提出废止或修订与《食品安全法》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有关强制性标准,并做好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等7部门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工作尚未完成前,各级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继续按原有职责分工做好餐饮服务、食堂等消费环节行政许可和卫生监管工作;继续做好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统一、协调、有序和平稳过渡。

(四)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国务院和省政府已作出部署,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市政府已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阶段,明确工作内容、目标、时限、考核指标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通过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保健食品的集中整顿,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食品行业自律,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全面贯彻落实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按照“责权一致、落实到位”的原则,分解、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和具体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实施《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制度给予经费保障,及时解决监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篇11

1、知识共享的分类

对于知识共享的分析大多是从三个层面来分析的,分别是知识共享的对象一一知识内容,知识共享的手段―会议、网络或者培训学习,知识共享的主体一个人、团队及组织。知识共享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包括规章制度、合同条文等,显性知识的共享能够通过日常学习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而隐性知识的利用则成为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隐性知识有可能仅为组织中的个别人员所拥有,只有通过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促使隐性知识的传播,可以节约组织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进而上升为组织知识资源组织的无形资产,成为组织知识储备,有效知识的储备能够相应地提升组织的实际竞争力。

2、知识共享在实践应用中的约束

在实际组织管理中,知识共享依然具有一些实际条件的局限性,最为主要的原因有四个:第一,知识具有隐蔽性,很多成员将知识视为自身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素质,这也是造成阻碍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二,组织中管理制度的制约,目前企业中职能式管理依然占有很大份额,因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收到很大的限制,部门之间知识的流动也收到很大的约束。第三,知识共享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是组织中人员在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只有相互之间取得信任,人员之间才能够就组织中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并深入的探讨,知识共享机制才能够良性发展。

二、工程项目中的知识共享

工程项目中的知识共享的定义为项目人员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使彼此之间的知识进行传播和转化,促使项目总体知识容量增加。工程项目中的知识共享层次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项目内部各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项目中各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项目各参与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表现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显性知识的共享方式有合同、文件、制度等,隐性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师徒制、团队及组织培训、例会、经验交流会等。下面主要针对于隐性知识共享方式详细地进行阐述。

1、师徒制。在组织中常常设置师傅带徒弟的制度,因为建筑施工组织中存在很多的隐性知识,如有的工程人员拥有很丰富的施工经验、技巧等,但是这些丰富的施工经验能够被显化的知识比例非常小,因此,采取师徒制能够通过师傅和徒弟之间的相互交流、口常跟随、旁观、模仿等方法达到有效传递隐性知识的效果,如此即达到了隐性知识共享的目的。

2、团队及组织培训。在建筑施工中,组织及团队的培训内容包括有各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要点分析、施工技术指导、安全施工技术指导等,培训人员可以采取现场指导的方法、理论传授等。培训人员可以邀请施工现场的工程师、经验丰富的施工工人、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等。培训能够促使施工人员快速高效地吸收施工经验,并且培训能集中的对大批实际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辐射的范围比较广泛,知识共享群体面积大。

3、例会。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中通常会指定例会制度,所谓例会,就是指固定时间段举办组织内部的会议,会议内容通常会涉及到近期工程进展结果以及工程进展的下一步方向。例会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定期对于组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组织成员碰到的疑问能够在例会当中提出并通过与会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得以解答。通常例会的间隔时间一般比较短,常常会设定为一周左右,有的工程项目遇到紧急施工段或者工程的非常重大的情况下,例会的间隔时间也可能会更短。通过例会这种对于工程项目知识共享的方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能够做到对于工程问题即遇即答的效果。

4、经验交流会。现在很多的工程企业和工程项目团队都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邀请的都是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可以从组织内部邀请也可以从组织外来邀请。这些专家会专门针对工程项目中一些非常专业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并且会结合本人在业务上的一些高效的技巧,因此经验交流会对于项目组织中的新人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良机,能够学习到一些处理业务的精粹。

总而言之,知识共享己经越来越受到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重视,知识共享能够不断地使项目组织的知识存量增多,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而有效的知识积累能够转变为项目组织能力,进而影响到项目组织的绩效。

三、施工安全知识共享的网络性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共享与社会网络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研究发现,组织中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时会根据个人的关系偏好来选择交流沟通的对象,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共享也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关系网络得以传播和转化的。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共享网络可以分为组织关系网络、个人关系网络以及跨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下面分别来阐述这三种关系网络形式。

1、组织关系网络是指组织之间通过建立合同、制度等所维持的正式关系,一般合同中都会明确甲乙双方的安全责任,并且明确提出项目施工中所应达到的安全要求或者安全技术标准。在合同和制度中涉及到具体的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时,都会明确要求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来执行。组织之间的安全知识共享一般都是针对于显性知识或者易识别的隐性知识。

2、个人关系网络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根据个人的人际关系偏好来选择交流和共享对象,从而建立起个人之间的内部关系网络。个人关系网络是组织中隐性知识得以显化的主要途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现场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之间都会经常根据个人人际关系进行交谈和讨论。如口常施工过程中遇到安全问题,个人选择请教与个人关系良好的经验更丰富的施工人员得以解答等。这样一种个体之间的关系是补充正式关系中的不足的最有效的共享方式。因此,个人关系网络在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共享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倍加重视。

篇12

一、对我县当前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工作的基本估价

目前,我县的道路交通安全主要工作方式是以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为平台,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目标,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切实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7月16日县政府印发了《__县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联发的《__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方案》本应该于8月初印发,由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原因,于9月3日才印发。但是,自7月16日至今,我县一直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两项行动的具体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一点也得到了市政府安全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一)立足严防死守,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1至8月,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9起,死亡2人,受伤44人,经济损失13.47万元,与去年同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下降75,受伤人数下降6,经济损失下降40。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比较大,是我县近几年来形势较好的。

(二)立足齐抓共管,明确并落实了各级各部门责任

一个多月以来,我县的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全面开展了清理整顿客运企业、清理整顿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整治拖拉机违法载人、整治公路危险路段和道路施工路段安全隐患、路面行车秩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强化了车辆、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和驾驶人的管理教育工作。各乡(镇)、县安监、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农机、公路管理段、工商以及辖区客运企业紧密配合,推行联系会议制度。公安、交警还制定了本部门开展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交警部门取消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实行全警动员,全员上路,严防死守,克服巨大困难,紧紧围绕抗震救灾,全面开展两项行动的各项工作。派出所也全面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运管部门加强了对客运企业的清理整顿;交通和道路养护部门加强了道路清障、加强对道路及道路附属设施设置的维护。

(三)立足严管重罚,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得到强化

交警、派出所、运管等部门严格道路交通安全行业监管、严格执法,坚持严字当头,严格管理,严肃查处,严厉打击,严格追究,不断加大教育和处罚力度,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从严进行了查处。

(四)立足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公安、交警与交通、农机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开展每月二次的联合执法集中统一行动,进一步加强县乡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严防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五)立足夯实基础,道路交通安全条件有所改善

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道路交通安全投入同比大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交通安全生产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二、充分认识当前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两项行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对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其规律、特点,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清醒的认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8月19日,市政府安全督察组到我县进行第一次督察时,明确指出了我县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及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工作的不足,提出了七点反馈意见,并要求我们抓好落实,找准差距,及时完善和改进。一是资料在收集方面存在散、乱等现象。二是应急预案中未规定明确的应急时间和方法,精化、细化方面不到位。三是责任书的层层落实、分解细化方面资料不健全。四是部门在治理黑点、盲点时,没有图片资料,痕迹资料,未建立文书档案;五是要加强对石花公路的改造进度。六是需及时对兴隆车队在从事客运经营方面进行重点整顿。七是部分的微型车、三轮车还没有纳入规范管理。因此,在我们开展下步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整改。

(二)我县境内道路等级低,路面状况比较差,路窄、弯急、弯多、坡长(盐电线最为典型)是阻碍我县搞好两项行动工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722”、“825”、“829”地震发生以后,作为主干线的盐水线、盐电线和柿花线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毁损,而且由于地震造成山体表面土 块、岩石松动,随时都可能发生严重的滚落和跨塌。境内道路依山临岩,交通环境差,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一般都比较严重,过境我县车辆交通流量很大,部分驾驶人尤其少数本地驾驶人的素质不高。所以,人、车、路、交通环境等各个交通要素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县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三)机动车超速、客运车辆超员、货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牌无证车辆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对客运企业、三轮车、乡村微型车的管理工作存在时紧时松。

(五)“五进”宣传工作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为载体,抓紧落实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工作措施

(一)做好对照检查工作,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今天的各参会单位,要根据市政府督察组反馈的情况和今天会议的精神,对照市、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方案和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进行对照检查,明确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应当做那些工作,弄清楚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工作,还应当做些什么工作并逐一抓好落实。各个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根据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排查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各种隐患,落实责任,加强整改。

(二)深入整治客运经营秩序,强化客运安全管理

客运安全管理历来是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重中之重的工作。只要遏制住道路客运交通事故的发生,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必然取得实效。公安、交警、安监要与交通部门密切配合,在前一阶段完成对客运车辆及其驾驶人一车一户一人建档实行户籍化管理的基础上,认真按照8月14日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督促客运企业、业主搞好自查自纠,建立、完善并深入抓好客运安全制度的落实,坚持源头堵、路上查、高限罚,全力遏制客运交通事故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我们县公路里程已经达到__4.125公里,其中,县、乡、村道路占绝大部分,多为等外级公路,道路隐患多。前一段时间,县政府已划拨20万元专款用于道路隐患的整改。下步工作中,交通和道路养护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增设交通标志、标牌,进一步加强主干线道路隐患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危险)路段的整治的同时,努力改善县道、乡道、村道现状,改善通行条件;继续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工作;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治本之策。负有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职能的相关部门,要切实肩负起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的职责任务,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地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努力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性问题。

(四)加大重点路段的巡查力度,强化公安派出所的管理职能

一是公安交警部门要以交通流量较大的盐电线、水麻线盐津段、柿花线和交通事故多发(危险)路段、城市主干道为重点管控区域,加大巡逻检查力度。特别是盐电线,冬季已临近,冰雪路面将会突出,加之坡长、坡陡,安全隐患相当大,应重点布控,加强管理,确保各种车辆安全通行。

二是今年8月份,我县公安派出所已经全面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这是省公安厅针对近年来我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严峻形势和县乡道路、乡村道路失管失控突出的实际,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整合警力资源,全面构建社会防控体系,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由专业化向社会化转变的进程,结合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云南省公安派出所全面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盐津县公安派出所全面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对公安派出所及其民警的管理职责、权限、管辖路段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全县公安派出所民警要切实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在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狠抓落实,认真开展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认真执好法。总书记指出,“全部公安工作,队伍建设是根本、是保障”。这句话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我们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增强素质,政治要过硬,业务要精通,纪律要严明,作风要优良,执法要严格、公正、文明。决不允许粗暴执法和在执法中有违法的现象发生。这次参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是对我们这支队伍的检验。

(五)强化机关单位车辆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加强本单位机动车特别是载客车辆管理,大力清理整顿公车私用行为,加强本单位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对机关单位车辆违章行为要重罚重处,不能讲情面,从而杜绝单位车辆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六)落实专职交通协管员,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我县各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队伍人员严重不够,对乡村道路交通的安全做不到位。在乡村道路上,农用车辆、三轮车违章载人违法行驶现象经常出现,屡禁不止,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经政府研究决定,将从交警大队抽调安排给每个乡(镇)派出所三名专职交通协管员,专职从事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和经费的调配由交警大队统一安排。

二是由各乡(镇)牵头,公安、交警、农机、运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路检路查。

三是由于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队伍的整体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对各乡(镇)、安监、公安、交警、农机、运政等部门监管队伍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七)加强部门协作,认真履行部门职责

按照县委、县政府联发的《盐津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方案》和盐津县政府下发的《盐津县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规定,每月15日、25日都要对道路交通进行统一的行动整治,行动时由领导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各单位必须要抽人配合。平时的日常工作就按其职责抓好工作,城镇这块的整治工作主要由县城监大队负责。

(八)加强痕迹资料的管理,为道路交通动态勤务的管理提供依据

一是各项工作都必须有记录,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在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时有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有研究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专门会议记录;并将涉及两项活动工作开展的所有资料报两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同时,每季度应报告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工作情况 ,便于领导组及时掌握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

二是按照管理权限,县人民政府将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

(九)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宁可当恶人,绝不当罪人”的思想,进一步强化执法,坚持严字当头,实行严格管理,严格查处,严厉打击,严格追究。下一步,由安委办牵头,监察局、安监局、公安局、农业局、交通局、法制办和交警大队抽人组成县道路交通检查督导组对全县的道路交通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要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一抓到底,及时查处。

二是县政府将对有法不依、疏于管理、忽视安全而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该处分的要处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不搞法外开恩。对有案不报,故意隐瞒案情的,依法从重处罚,从严打击。

四、认真做好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节日安全生产责任

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国庆长假期间,是事故的易发事段。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逐级建立健全严格的节日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领导责任,做到分兵把口。

(二)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排查事故隐患

一是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和部门领导要亲自组织,深入实际和一线,进行检查。特别是要深入到矿山井下、生产车间、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水域等安全生产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检查。要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二是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进行治理。整改工作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措施和经费等。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跟踪了解情况,促进整改措施的落实。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要制定监控措施,落实专人负责进行监控,做到万无一失。

(三)要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确保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

一是各有煤乡(镇)和县安监、煤管、国土、公安等部门要加强以煤矿为重点的矿山安全监管,禁止假日期间出现放松巡查的现象,严防出现假停真开、假关真采、死灰复燃等违法行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非法小煤窑,一经发现,要坚决关死、要严厉打击。

二是要在国庆节到来之前,各乡(镇)和县卫生、消防、质监、交通、文体旅游等部门组织对各类旅游景点进行一次全面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对汽车、渡船等游客运载工具,容易发生火灾、食物中毒以及群死群伤事故的各种旅游住宿、经营场所,各类特种容器设备等必须逐一进行重点检查,彻底排除事故隐患。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娱乐场所,要立即停业,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或达不到安全条件的坚决不准营业。

三是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巡逻执勤和路检路查,及时纠正和严厉打击国庆节期间违章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对危险路段、桥梁事故隐患进行整治,全天候监控,同时要坚决取缔各类非法营运工具。

四是要加强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监管。公安消防、工商、文体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人员密集场所要坚决停产停业整改,特别要重点加强对学校、车站、码头、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治,严肃查处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火灾事故隐患。对国庆节期间举办的节庆和其他大型聚集场所活动,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由公安机关严格审批把关,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五是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交通、发改、质监等有关部门要以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为重点加强安全监管。要继续抓好“五整顿、两关闭”工作,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经营的企业和销售网点,严防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和爆炸事故。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坚决打击、取缔非法生产、销售、运输烟花爆竹行为。

六是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建设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临边洞口防护、施工用电、塔吊和施工电梯、施工机械及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规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对现场管理秩序混乱、问题突出、隐患严重的施工工地要停工整顿,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

此外,其他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电、气等部门,也要加强监督检查,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国庆期间安全生产。

(四)要加大宣传,加强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各乡(镇)、各单位要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训活动,努力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营造“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努力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特别要注意针对 节日期间火灾、中毒、人员踩踏等易发事故情况,宣传普及群众性的自防、自救、互救及逃生知识,提高各种人员的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五)要加强值守,健全机制,努力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