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0 09:49: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篇1

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辅导员不是专职的心理教师,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首先应让辅导员明确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明细。其次是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并能将这些技能艺术化地融入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作用,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1.2培训原则为达成培训的目的

在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时我们还应把握系统性、层次性、实效性和人本化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辅导员在其中又发挥着枢纽作用,因而培训一方面要树立辅导员全局性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涵盖必要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2)层次性原则。培训应根据辅导员专业化程度,工作需求和个人潜能等因素设置不同层次的培训。如可根据专业化水平的高低设置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或者依据工作需求建立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专题研修等。(3)实效性原则。培训应结合实际注重实践,让辅导员真正学有所获。可运用专家示范、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和录音录视频等方法强化技能的学习,掌握要领,让心理学方法不再神秘。(4)"人本化"原则。"人本化"是指培训中应"以辅导员为中心"。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提出,在尊重、真诚、同理心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条件下个体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

1.3培训模式

目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大多忽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和学校自身特色,培训通常是隔靴搔痒,校本培训却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训是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点,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推动学校发展而开展的培训活动。相较于其他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针对性更强,方法更灵活,覆盖面更广泛,组织更精细化。

2培训人员的选择

2.1培训者选择

国外是通过心理学家来对半专业助人者进行培训的,而他们对于心理学家的认定是相当严格的。国内并没有针对心理学家的认定标准,但是国内的注册认证督导师和专家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有着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是可以胜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的。

2.2学员选择助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因而国外对半专业助人者的筛选也较为严格。国内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已规定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先对所有辅导员进行初级培训,然后根据他们培训后的表现及助人潜能决定他们是否能进入到高级别的培训。筛选方法可以对他们进行小组面试或者让他们写一份自我成长体验报告等来评估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助人潜能。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每一次的培训的学员要控制在12-16人。

3培训方案的设计

3.1培训形式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

笔者认为在不影响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可参考以下的培训形式:(1)阶段性培训。这种培训形式往往是针对前后连贯性较强,内容较多的系统性技能培训,如危机干预技能。培训持续时间可根据内容多少持续一周或几周,而每周只培训1-2天;(2)工作坊。工作坊可每周举行一次,一次2-3个小时,培训者可提前收集辅导员感到困惑的共性或典型性的问题并据此开展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引导辅导员进行经验分享,最后培训者补充讲解相关知识点,示范相应技能;(3)以会代训。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例会较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可见缝插针的对辅导员进行相关专题的培训或者是指导,这种形式主要针对比较紧急而内容较为单一的培训,比如高危学生的监护或者哀伤辅导;(4)常规化的督导,辅导员可在固定的时间参加督导,以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为自己提供一种支持性的环境。

3.2培训方法当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凸显的问题是重知识讲解,轻实际操作,辅导员感觉培训就是听了一场讲座走了下过场,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不得法,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培训者所选取的培训方法过于单一和老套,因此笔者认为在选择培训方法时应考虑这种方法是否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参与积极性,是否能帮助辅导员获得实际的技能,是否能让辅导员学以致用。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笔者认为参与式的培训方法是较为适宜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以辅导员为中心,注重实际操作和现场演练。

篇2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篇3

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但有极缺乏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半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摆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为的宗旨,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为育人理念。

篇4

然而,我们在总结一些学校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之后,会发现目前的培训模式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讲座式。讲座式的心理培训有一些特点,如:参与培训的人数多,多采用大班化教学(全市或者全县的班主任召集在一起,在教室或者报告厅中进行);培训教师大多坐在讲台上,班主任面向讲台而坐,听教师讲课;培训耗时短、信息量大;培训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采用理论讲授、举例说明等方式向班主任传授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等。

这样的培训模式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的确,班主任在培训中可以获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但这种培训模式缺乏体验的过程,缺乏内心体验的支撑,与自身的内心感受相脱节,这样教师所获得的知识就不是活化的,难以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这样的培训方式可能效果会比较差,而且容易造成班主任对培训的认同度低,进而挫伤班主任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导致培训低效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而就培训活动自身而言, 讲座这种单向信息传递式的培训模式无法满足班主任的多元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总而言之,就是讲座式的培训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让班主任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其身上发挥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重体验,不重讲授。很多内容只有通过自身真正的体验才能感受到它的益处,而讲授的培训方式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团体辅导似乎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新方式。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即由辅导者根据个体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体,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等,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团体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延伸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做好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团体辅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团体辅导的环境有关怀性

团体辅导最好采用小班化教学,以活动室作为培训场地,而且活动室的布置要有别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环境样式,培训教师可与班主任一起或坐在椅子上围成一圈,或席地而坐。培训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设置暖身活动,让大家在轻松的游戏中营造亲切、友好的人际关系。培训教师可以在课间给班主任准备点心,班主任也可以主动带点心与大家分享,让彼此之间充满温暖与关怀。为缓解学习疲劳,培训教师或班主任可以在培训中间穿插组织各种放松活动或游戏。通过这些措施,培训者与班主任可以一起营造富于人性关怀的培训环境,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安全的心灵成长团体。

二、团体辅导的目标有针对性

在对班主任进行团体辅导时,辅导目标的确立以及活动方案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班主任群体的特点。除了按照团体辅导的理论形成团体、建立团体信任、学会团体合作、结束团体外,还应重视情绪管理、爱心训练、班级管理、学生观培训等几个方面,比如可以利用循环沟通宣泄情绪并学会倾听,进而学习合理情绪理论;可以利用脑力激荡或热座的方式,发挥团体力量解决班主任在班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可以利用积极赋义,给所谓的“学困生”的缺点赋以积极的意义,使自己从感情上接纳他们,进而理性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班主任团体辅导,可以提供面对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发现内隐的自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团体辅导的理念以人为中心

在团体辅导中,人成为关注的中心,每一个班主任都不会被忽略,培训过程成为班主任思考、体验、行动的过程,成为班主任心灵成长的过程。

团体辅导以引导班主任自我觉察为主,引导班主任学习专注、聆听、同理、尊重、澄清和具体化等心理辅导技巧的同时,注意激发班主任思考,巧妙碰触班主任的内心世界,引导班主任反思自己,看清自己的盲点,避免自以为是的“帮助”。通过建议班主任每天做反思作业,引导班主任主动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班主任借助心理投射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即当自己对别人的心理加以揣测、判断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真正反映对方的真实想法,或许自己认为对方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却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心理的投射。

在团体辅导时,培训者应引导班主任投身其中,敞开心扉,充分地分享交流。每一主题的教学活动都少不了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个人感受的交流分享这些重要环节,而交流的形式又有小组间的交流与全班交流等不同形式。这些环节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每个人的分享交流,可以展示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不同心态,以便真正做到将心比心,用心灵感受心灵,真正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真正去理解他人。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1-01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变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社会、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在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我们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却面临许多困惑与难点,致使培训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存在的问题

1、层次不齐的教育现状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虽然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目前各地的实施情况却不一样,尤其贫困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的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大多数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正常开展,有的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容易以学科教学的方式来对待;有的受教师素质的影响,以德育课代替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的学校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但活动却不能经常化;有的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淡化心理健康教育。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2、专业师资缺乏影响了培训效果。据笔者统计,甘肃一贫困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只有2人,通过其他形式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专、本科学历教师只有11人,平均16所中小学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

3、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存在差距。实际培训过程中,大多培训者多以讲授理论为主,而大多参训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在能力提高需求方面,参训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4、培训形式单一影响了培训质量。近几年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心理健康教师集中培训,大多以专家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进行。通过征求参训教师的意见,他们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讲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5、培训时间错位造成工学矛盾。为了便于管理,同时不影响学校工作,大多集中培训,都安排在假期中进行。据调查,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培训在工作时间进行。

二、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策略

1、领导层面上要提高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本人。针对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势在必行,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要科学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短期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他培训的附加课程的作法,要制定长期合理规划,确保培训正常有序进行。

2、培训对象上要注重培训者的培养。培训教师的水平对促进学员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借助近几年的国培项目,外派教师参加专门培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取得相应资质;还可以从高等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来本地协同参与培训活动,吸收他们的理论基础、培训手段、实践经验,缩小认识差距,培养本地的土专家。

3、培训内容方面要及时跟进教师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有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等。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需要。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内容要让教师系统学习,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

4、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内容来安排,如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办法;辅导策略与技巧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与现场模拟结合的形式;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可以根据学员的工作性质将学员分为班主任小组、校长小组、任课教师小组及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小组,组织学员分别结合工作实践和性质进行讨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借助教学实景、网络资料协助教学,开辟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增加教师获取信息和帮助的渠道。

5、培训时间上要避免工学矛盾。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导致身心疲惫,因而教师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各类培训,最好安排在正常上班时间,避免加剧工学矛盾。

参考文献:

[1] 高飞.叶少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篇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 29-0016-03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以参加国培计划(2011)——江西省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学员为对象,他们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中学。

调查以自行设计的“江西省农村中学小骨干教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培训需求情况、困惑与建议四个方面。问卷以集体完成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1份。

二、学员基本情况分析

1. 参训学员成分

以镇中学教师为主,男性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为主。所调查教师中60%来自镇中学,40%来自县(市)中学,;男教师占63%,女教师占37%;25岁以下的教师只占3%,26~30岁占18%,31~35岁占19%,36~40岁占25%,41~45岁占24%,46岁以上的占11%。

2. 参训教师学历

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中级为多。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占73%,专科学历的占25%,另有2%的教师为研究生学历;中教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4%,中教一级的占47%,中教二级的占19%。

3. 参训学员中心理教师的比例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由各学科教师组成。在所调查的教师中,专门从事心理卫生和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比例总计不到14%。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其中由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兼任的为最多,比例都为21%。

4. 参训教师的日常课时量

平时工作比较忙。周课时量以11~15节为多,占44%,其次是6~10节的教师占34%。每周6节以下的教师占18%,16节以上的占4%。

三、参加培训情况分析

1. 参训教师的以往培训经历

大多数教师以往都参加过培训,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最近5年内,有43%的教师参加过市级组织的培训,为最多。参加过省级培训的教师占34%,其中参加2次省培的占15%,3次及以上的占10%。只有7%的教师曾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对于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因为是骨干教师所以相对比较少去参加。对以前参加的培训活动总体上感觉满意的占54%,基本满意的占43%,还有3%的教师感到不满意。可见,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的重视,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多了,不过在培训效果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 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与困难

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很高,但时间问题是学员参加培训最大的困难。调查中,对于参加培训的态度,48%的教师选择了十分渴望,51%的教师认为有必要;45%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是参加培训最大的困难,选择学校经费紧张的占31%,24%的教师认为是领导不重视。这是培训中普遍遇到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教师想参加培训,另一方面又难以出来培训。如何解决,需要送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理安排。

四、培训需求分析

1. 关于培训目的

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多种多样,排列顺序是:更新教育理念(56%),拓展与更新学科专业知识(55%),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术(42%),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34%),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23%),服从上级安排(12%),为了评职称(1%)。可见,现在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而不再是被动应付。

2. 关于培训内容

问及教师急需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时,教师的选择依次是:对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理解(62%),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方面知识(58%),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知识(50%),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知识(42%),心理学方面知识(35%),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应用知识(22%),教学研究方面知识(13%)。

对于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按教师需求程度排序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72%),教育教学评价能力(68%),教学科研能力(54%),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34%),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28%),课程资源开发能力(24%),教学话动的设计能力(14%),教学反思能力(12%)。

在培训内容上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认为要把理念、观念、方法培训,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三者有机结合。

3. 关于培训的形式

在培训方式上,教师比较喜欢的依次是:专题讲座(75%)、互动研讨(67%)、观摩示范(42%)、在职研修(37%)、成果展示(34%)、实践考察(28%)、个人自修(23%)、课题研究(21%)、网络论坛(12%)。 在培训方法上,根据教师的喜爱程度,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专家讲授(61%)、示范观摩(58%)、经验交流(48%)、案例评析(38%)。

4. 关于培训教师教学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学员对培训教师教学的要求首要的是讲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比例占63%。其次是要以问题为中心,这一比例占19%。第三是案例要丰富。

5. 关于培训的组织

对于培训的组织形式,学员们比较赞同的依次是:全员集中培训(62%)、专家进行个别指导(53%)、分学段培训(36%)、远程培训(32%)、校本培训(25%)。可见,学员对全员集中培训和专家进行个别指导的组织形式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68%的学员认为培训班应安排在暑假进行,有28%的学员认为可以放在学期中进行。对于集中培训时间长短问题,没有很明显的区别,选5天之内的占21%,5~10天的占36%,10~15天的占34%,15天以上的占9%。

6. 关于培训的考核

对于培训进行考核应采用什么方式时,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教学案例(32%)、考勤(29%)、设计教案(28%)、平时作业(26%)、试卷考试(23%)、经验论文(7%)、上一堂汇报课(6%)。可见,教师更愿意通过案例、考勤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最不愿以上课、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困惑与问题

对于目前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教育观念陈旧(31%)、知识结构狭窄(20%)、教研意识能力薄弱(18%)、缺乏专家引领(16%)、教学方法单一(13%)、不懂现代信息技术(4%)。

对于这次培训教师们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是:第一,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第二,如何解决学生和子女出现的叛逆行为;第三,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教育学理论、方法、技术。在培训内容上最希望开设的三个专题或内容是:第一,后进生的心理状况;第二,如何对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如何提高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同时,参训学员也提出:培训应带着问题(案例)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培训建议

1. 关于培训目标和课程

培训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应关注广大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从上面的调查发现,参加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学员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一是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二是如何解决学生和子女出现的叛逆行为。因此在培训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2. 关于培训形式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注重几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专题讲座与参与互动相结合。二是听讲座、主题研讨、写反思、参观学校、组织活动、评课程相结合。三是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并使之贯穿始终,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博客、QQ群、公共邮箱等实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结合。四是集中学习、在职研修、专家追踪相结合。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短期集中培训阶段,以专题讲座为主导,以帮组学员更新观念、丰富理论、指点迷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加强互动研讨、观摩示范。在培训中更多的采取“任务驱动”、“观课议课”、“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

3. 关于培训组织

根据调查平时中小学学校和教师任务繁重,周课时十几节,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影响了学员的按时到岗。有些教师即便来了还惦记着学校的事情,不能完全安下心来。因此,培训时间适当安排在寒暑假比较合适。从时间长短看,每期短期集中的培训时间以10天左右为宜。在培训期间加强过程性评估,重视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有序进行。

4. 关于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应该多方选聘师资,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一种专兼结合、能进能出、动态更新的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高水平的大专家,也要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这样的讲学更受学员欢迎。

5. 关于考核方式

培训各个环节均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凡有一个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发结业证书。集中学习阶段严格考勤,要求每位学员每个单位时间到小组长处签到,考勤情况将记录学员考核表并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依据。第二,设计研修日志督促学员每天写反思,并以此作为对学员进行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第三,明确规定学员在三个月的在职研修中应完成的任务,包括上公开课、写日志、做研究方案等。

参考文献:

篇7

我于2020年6月7—12日参加了2020年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包括“行为与创伤治疗”、“团体心理咨询及应用”。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接触了“团体心理咨询”这样一个新的工作理念及方法,并由此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新的打算。

这次培训中间,插入了一个讨论会,规定了两个讨论主题,一是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另一个主题是某些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许是因为多数老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长,多数小组讨论的是第一个主题,因为这个问题相对要简单得多,而且,将平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希望能够得到解决或改善。之前,我是一点不了解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的,在这次培训中,与其他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进行交流之后,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在结业典礼上,我代表我所在的四班将我们关于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策略向省教育厅做了一个陈述,简单的来说,现状是不断发展,问题是发展不平衡,策略是加大培训力度。

在这份总结中,我想谈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从2015年9月开始,我一直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兼职教师。四年来,接受过一些学生的咨询,但是,工作场所不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没有正规、全面的记录,接受咨询总人次数不到100人,平均每年不到25人,在此期间,我也不清楚其他老师的工作情况和工作量。中心由一个专职教师和4—6个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没有承担起组织和协调的任务,平时相互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更无所谓督导、转介等工作方式。因此,我认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并且,很难对学院学生整体的心理状况作出评估。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在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缺乏一个有专业背景、有组织才能的人来担任领导,负责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考核标准等。我觉得,当务之急,并不是培训、加大投入等问题,而是完善工作制度,以调动专职和兼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做好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此,对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做一个简单的建议。对2021级新生入学时做好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工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适应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

篇8

作者简介: 黎凤环(1965-),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74-03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使其较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水平。针对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展基于胜任特征的教师培训,能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但当前的培训质量与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满足改革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重知识技能掌握,轻动机态度的转变

当前,大多数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岗位任职要求进行的,这种培训只看到教师开展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专业知识,而忽略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产生优秀绩效更关键的动机、个性、价值观等内在因素,因此有的培训并不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有的培训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时效性较短暂。

(二)强调共性,缺乏个性化培训

当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更多是从教师的共性需求出发,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确定统一的课程内容,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缺乏能根据教师的个性需求开展的培训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当前的培训,还不能很好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师较好的胜任工作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结构和水平,系统的组织设计培训活动或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培训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有效提高教师胜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

胜任特征,也称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项工作中的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庸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特征,其中包括动机表现、人格特质、品德素养、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点、态度或价值观以及某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1]。胜任力的内涵包含外显的成分和内隐的成分等,其中外显的成分主要是指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和自我形象等表层特征;内隐成分是指动机、特质、态度、责任等深层的特征,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参照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成果,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主要概括为思想观念、人格特征、专业知识与经验、专业能力几个方面: [2]

(一)思想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心理健康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工作,必须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和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适应的职业价值观。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一方面,高职学生仍处于青春期阶段,身心发展不完全成熟,极易产生一些发展性问题,另一方面,经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挫败,相当一部分学生又形成了自卑等一些列不良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地理解、帮助和支持。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恰当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树立“助人成长,自我成长”的职业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脑力与体力的大量投入。由于经常接触负面情绪, 情感耗损较大,加上工作成效难以即时体现,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但是,教师若能够将这项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视为“助人成长,自我成长”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这样就能减低情感耗损,防止或减少职业倦怠出现,并使自己的职业动机维持在一个较适宜的水平,提高工作绩效。[3]

(二)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能较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特征:

真诚性。心理健康教师应以真正的面孔展现自我,没有伪装,不戴面具,表里一致,真实可信的置身于学生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信任、自由、舒适。

亲和性。心理健康教师应富于爱心、同情心,亲切、友好,尊重他人、对人没有偏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他人,不将自己的情感、意愿强加给他人。

开放性。心理健康教师应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对待学生, 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外界,对学生的心情产生共鸣,通过共情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关系,真正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稳定性。心理健康教师应保持平和而稳定情绪,不在学生面前出现情绪失控;面对现实,能以沉稳的态度应对各种问题,严谨自律,做事有条理、有计划,能持之以恒,行为充满魄力。

(三)专业知识与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需储备有必要的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知识;心理测量与诊断方面的知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学习和行为障碍的干预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较好的胜任此工作,教师要注意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善于积累社会经验及教学经验和心理辅导与咨询经验的。

(四)专业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围绕某主题设计并实施团体辅导活动的能力,活动的组织与监控的能力;心理辅导和咨询的能力, 如建立咨询关系、正确运用心理测评工具、对心理问题正确评估与诊断的能力,正确运用观察、移情、倾听、问题行为矫正等各种咨询技术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如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基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培训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培训既关注教师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关注教师工作的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的转变,强调培训针对性和个性化。为此,培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实质是通过分析教师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的内容。基于胜任特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为参照标准,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层次建立不同的测评体系,通过同事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胜任力进行综合评价; 也可采用教学模拟技术,由专家根据胜任力测评体系,评价教师的胜任力状况,以此鉴定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前的知识、能力及品格与胜任特征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需求。[4]

(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教师的成长阅历不同,胜任力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培训需求也各有不同,需要根据教师的需求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一是明确培训目标。基于胜任特征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取得高绩效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潜能。这个总体目标必须通过每一具体培训活动来实现,因此,在设计培训项目、或选送教师参加培训时,必须确保目标是具体的、可实现的、与工作相关的。对于培训组织者来说,应该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设计设计培训项目,培训目标既有内容上的不同、也有水平上的差异,并明确参训对象的条件及培训后要达到的目标;学校则应根据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安排参训教师或根据教师的需要选择培训项目。

二是开发培训课程。培训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的,因此要围绕培训目标开发和设计培训课程。基于胜任特征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通常运用典型工作任务法或典型行为事件法。典型工作任务或行为事件,是指绩优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对于自己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且具有普遍性和经验推广价值的工作任务或事件,将教师在这些典型任务或关键事件中解决问题时所持有学生观和和职业价值观念,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人格特征归纳总结,根据需要编写成案例,作为培训课程的内容。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方式和方法

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运用恰当与否会影响培训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包含外显特征和内隐成分,不同的能力素养水平的提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中外显的成分即知识、技能等表层的特征的培训,运用课堂讲解法、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行为练习等方法,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而内隐成分即观念、人格特质等深层的特征,则应更多采用行为示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习等方式。

导师制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动机、特质、态度、价值观等深层特征水平提高或转化的有效方式。由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成绩优异的教师担任导师,导师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以职业生涯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的,对被指导者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指导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可采取面对面的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式的指导。[5]这种师徒结对式的培训指导方式,在师徒间建立比较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使导师比较全面深入了解参训教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动机、态度、价值观等这些胜任力内隐特征的形成或转变,也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参训教师与导师间持续的、“近距离”的接触,有利于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加强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高质量的培训活动方案,需通过组织严密的培训活动才能得以落实,为此,开展基于胜任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活动应做到:

培训活动经常化。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做好培训设计,持续为教师组织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组织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可由专门的培训机构组织集中培训学习,也有学校的内训或日常教研活动,还有个人自我学习提高。

允许教师自选培训课程。可以菜单方式列出所提供的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内容,允许教师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或指导教师选择培训项目或课程,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

帮助教师做好参训的心理准备。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兴趣、培训需要及培训目标;了解自己工作环境的特征;确保教师充分相信自己通过培训获得成长,从而积极参与培训。

(五)开展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行为转化的培训效果的评估

基于胜任特征培训的目的是要帮助教师提高胜任力水平,最终提高工作绩效,因此必须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以不断修正和完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效果评估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评估参训教师的反应,即参训教师对培训的总体印象;第二层面是评估参训教师学到的东西,即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第三层面是评估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即培训前后教学行为有哪些改变;第四层面是绩效评估,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水平。[6]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键层面是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化。因为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向所期望的方向转变,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绩效。为此,要加强对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的评估,制定明确有效的评估办法,同时还要为教师实施有效地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提供实施教学行为所必须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加强教学督导,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表扬和激励等等,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化。

总之,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是有效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胜任力的途径,应该加强研究和实践,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 :1-14.

[2]王智,张大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结构及测量[J].心理科学,2011, 34( 2) : 481- 487.

[3]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养初探[J].心理科学,2007,30( 4) :977-978.

篇9

  xx年毕业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没过几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时总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很多怪声音,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提醒他,因为我觉得,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我愿意去进一步了解他,当他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否定时,我没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一面,他需要关爱,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倾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于是,我便这么一直用心做着,等着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果不其然,他开始有了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慢地,同伴们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看到他的成长,我倍感欣慰。

  是的,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尤其是对于我们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理解。培训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初那件事,我真的倍感欣慰,因为我把孩子当人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请每一位在幼教一线的教师,真正用心关注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位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我们未来的主人翁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同伴关系、智慧和灵性以及审美体验。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留守儿童似乎成了我们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整体表现内向,易怒,不愿意和人交流成为所有老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在问题不断的凸显出来时,我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感到力不从心,暑期我参加了xx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的培训。

  这次培训组织方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是数位专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方法让我们充分了解目前留守儿童的现状。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让我真正的了解了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接着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我们切身的体验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如何组织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成长。我积极结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见解。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很大的收获,感受颇深。

  一、留守儿童不一定都是问题孩子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专家所说的一句话:留守儿童不一定就是问题孩子,对于他们要做到关心而不是过度的关注。

  以前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我是学校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所以平时会十分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平时有时间就会找这些孩子聊天,时不时会说你们留守儿童会感觉孤单,有时候会不想和人交流,这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话,其实无意间就使这些孩子心理上有了负担,他们似乎感觉到作为留守儿童他们就应该有这些问题没问题就不正常了,这次培训后我明白自己之前做的是错误的,不仅没有帮助他们反倒让很多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

  回校后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多组织学生群里活动,让留守儿童不感觉到他们的特殊,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特殊待遇,一个月进行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脸上多了很多笑容,让我很欣慰。

  二、多与这些孩子家长沟通。

  在专家们的讲授中,让我明白,孩子身上很多问题都是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的,所以回校后我认真总结关于平时教育过程中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应该如何调节的心得。

  三、讲授人际沟通课程。

  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人际交流困难,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和人沟通,时间长了自然就和同学之间有距离,我通过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然后教授他们一些如何和人相处的方法,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从心里感觉开心。

  四、帮助其他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通过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已经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升。明白了留守儿童的关爱不仅仅只表现在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心灵,在平时和其他教师聊天沟通中,我刻意的把这些学习到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他们,希望在我自己提高的同时,其他老师也可以提高,让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 “一小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篇10

丁集中心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活动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日前,丁集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全院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培训。

培训以“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为主题,授课人从健康教育对医院发展的重大意义讲起,全面地介绍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现场参加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的内容丰富新颖,授课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收获很大。

据悉,近年来,该院健康教育工作已由以往单一以教育为主的内容和技术模式逐步转向综合整体的健康促进,强调创造一种促进健康的环境。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认知,还掌握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法,为今后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叶妃)

篇11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教育缺乏科学地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白玉萍教授讲的《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的讲座。给我印象深刻,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听了那么多的例子,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班主任,不做造成学生心理畸形的罪魁祸首。

小学工作是艰辛而又烦琐的,尤其是我们班主任。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很重要。教师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因此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技巧,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机能。总结教授们在讲座中提供的方法,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愉悦充实每一天。笑着过是一天,愁眉苦脸地过也是一天,那何不微笑着接纳一切,如果一天是快乐的,那么无数个一天组成的你的一生也是快乐的。

2、多与他人交往。长期独处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在朋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

3、投身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那么正好;如果你还不太满意自己的职业,那么也请你尝试着爱上它,都说日久生情,如果突然之间让你离开教育岗位,我想很多人都会不适应的吧,假使你不想离开这个岗位,那就请你好好珍惜它。

4、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记住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明明是学生犯了错,自己就气得不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迁怒学生的事情也不要做;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耿耿于怀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这句话听来叫人不寒而栗。教师其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有关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把握好学生的心灵气象,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听了赵晓颖的讲座《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与策略应对》的讲座,案例展示。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以后会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人际关系不协调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三、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要有这样的观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①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方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要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作为教师要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切不可伤害学生,要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②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相信我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在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对于班主任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当班主任已有23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我始终把教书当成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怀着对得起学生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中体会到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学生在毕业时写下:兰老师,您从一年级一直教我六年级,6年啊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人爱我,不厌弃我,我才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您就向我的妈妈,老师的爱最伟大,因为老师爱的是别人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还有什么比听到这些话更开心的呢?我感觉到,作为老师,有时只要那么一点坚持,改变的可能就是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这段难以忘怀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人师、作为班主任的巨大幸福,同时也激励着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真诚的爱心。

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没有爱的心灵,是贫瘠的沙漠,不可能长出红花绿草般的美德;没有爱的教育,是干涸的河床,不可能绽放心灵的浪花。做了二十三年的班主任深有感悟。只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一个名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1、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校地处铁道北,学生家庭都很贫困。我校留守学生较多,作为一位老师更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学生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导致孩子养成不爱学习,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谈心、多次家访。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学生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2、要从生活上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爱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处处为学生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能及时予以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热情中肯的评语、一次诚心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从心理上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最大限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真心,是缩小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我成了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班小明一次信上写着:老师,我想问问您,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想上学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就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帮他树立自信心。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进步很快。此时的我才真正感悟到班主任适时的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当我领着他走在路上时,很多人会问,这是你家的孩子吗。小明会故意拉紧我的手,身子向我靠得更近了,无形中告诉人家,我们就是母子。

六、开辟有效沟通的多种渠道。

篇12

在季秀珍教授的讲座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要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心理健康既关乎教师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幸福,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今天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愈发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障碍,师德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担负着净化心灵的重任。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评、家长难以沟通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时,也容易促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我想我们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都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阳光的课堂,教出阳光自信的学生。

二、接受风雨,做好预防

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反校园欺凌工作任重而道远。纪林芹老师的课程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知识,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发生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国家政策等。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