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的养护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0 10:22: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道路的养护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篇1

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目前,我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而如何维护这个庞大的网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从以建设为主的大时代逐渐走向以养护为主的新时期。“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道理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1道路养护的概念和任务

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设施、排水构造物、绿化工程等项目的检测、维修、评价、预测,以保证车辆能安全舒适、全天候地在道路上行驶。

道路是每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道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道路路面养护工作的重点,路面病害类型较多,包括裂缝、碎裂、车辙、松散、沉陷、麻面和坑槽等。

导致道路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2.1温度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换而变化,然而路面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其自身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也不断变化,这必将导致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2.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各种建设物资的大规模运输,从而产生了可观的运输利益,利益是市场的导向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大型运输车辆的改装、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超载超限运输,这种利益需求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的承载能力,是引起各种道路病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2.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3道路日常养护原则

3.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3.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3.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

3.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4关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努力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切实提高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网的完好畅通,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人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效模式。

4.1推行“管养分开”。“管养分开”是公路养护市场化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来看,要剥离公路养护部门内的行政管理与生产企业职能,行政管理这条线应按照事业单位运作,而养护施工这些企业性质的活动则必须要企业化。首先主管部门要在对原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实登记的基础上,对“管养分开”后管理机构和养护企业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划分,并在国资部门对注入养护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的基础上,组建公路养护企业。

4.2组建养护机械化专业队伍。现代社会要求公路提供快速、整洁、舒适、优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要求公路部门实行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如果养护质量高且养护成本低,就意味着会在所有的养护公司中胜出,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护任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应朝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4.3引入竞争机制。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公路养护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养护市场社会化,公路养护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4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1) 实现管理机制的五个转变:a.养护模式由“定员养护、平均养护”向“定额养护,按需养护”转变;b.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小道班、分散养护或大道班养护向专业队伍养护转变;c.养护生产方式由人工加简单机械操作为主向机械养护转变;d.养护发展模式由单纯养护向以养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转变;e.养护质量提高方式由单纯靠资金投入向靠技术、资金综合投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养护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 推行养护工程费用定额制。

篇2

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管渠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口通常设置在城市道路内街沿石带上,广场上、道路交叉口和道路边沟的一定距离处,收集地面上、街道路面上的雨水,以防止雨水淹没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或损坏道路,同时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雨水口在实际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有:设置位置不当、数量不足及堵塞等造成地面积水。铸铁雨篦被盗缺失、老化腐蚀、人为破坏和重荷载车辆碾压造成雨水口的破损,造成路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为了保证雨水口的正常运行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管理维护。

1.对雨水口的管理

1.1 保证施工时雨水口不受堵塞

道路雨水口施工时,施工工人施工不认真导致雨水口时有堵塞,或水泥砂浆误倒入雨水口造成堵塞。为此管理单位需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施工、验收管理。

1.2 防止污水接入雨水口

施工废水的排放是巡视重点。由于施工废水往往含有泥土、砂石水泥浆等必凝集、沉降的物质。按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相关条款,应该在施工场地内进行预处理(沉淀或澄清),达标后排入城镇管道系统。出于方便,施工废水通常由雨水口接入。如果施工废水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不仅直接淤积、堵塞雨水口,泥砂、水泥浆等进入排水干管或主干管后,由于水力条件改变而易于沉降,再加上水泥浆的固结作用,淤积后清疏困难,将造成管道逐步堵塞,影响整条管线。

临街商业店铺排水情况也是巡视重点之一。道路沿线的房屋改建成商业店铺时,特别是餐饮业或小店铺时,为了减少对住户的影响,通常会将其废水单独排放。雨水口由于其分布广、接近建筑,往往成为零星排水的接入点。

为防止雨水口的堵塞,应加强管理,禁止油脂含量高、杂物多的污水接入雨水口。

1.3防止垃圾进入雨水口

雨水口设置低于地面且有一定面积的孔洞,有效收集雨水的同时杂物也容易进入。道路清扫人员往往将一些灰、土、树叶等杂物扫入雨水口中,严重时甚至使整个雨水口井身堵塞。这不仅降低了雨水口的泄流能力,也增加了雨水口乃至排水管道的维护工作量,对此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进行约束。与环卫部门协调,双方同时进行教育、监管,并与对清扫人员的考核工作相结合,有效地减少了人为造成的雨水口的堵塞。

2.道路设施变化对雨水口的影响

2.1路面坡度变化时

有时,由于道路施工中的疏忽或者道路不均匀沉降,实际的道路坡度、高程与设计不符,使雨水口的位置与设计意图不符,没有处于该路段的低处,影响雨水口的收水能力。

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结合道路维修,使路面坡度、高程与雨水口的设置位置相符。另一方法是在低洼积水处增设雨水口:为了少破坏路面、不影响交通、减少工程量,当积水处C 与现有雨水口距离很远,可将雨水口改建成多篦式;当积水C处与现有雨水口A有一定距离,可在积水处新建雨水口,敷设连接管至最近的雨水口A。

2.2出现路面加高情况时

以前建设的道路多采用混凝土面层。随着路面材料的革新,改性沥青路面由于其吸音降噪性能良好、行车舒适感大大优于混凝土路面、施工以及维修方便快捷而逐步广泛使用。城市道路改造时,通常是在原路面上加铺改性沥青面层,这样,使得路面加高。路面加高后,使侧立式或联合式雨水口的立篦断面减小,影响其泄水能力。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雨水口,调高立篦的安装高度或增加平篦数量,保证其原有的泄水能力。

3.雨水口维修、改造时的注意事项

3.1核算雨篦的泄水能力

铸铁雨篦被盗后补缺、重载损坏后维修以及雨篦产品更新时,应注意保证雨篦的泄水能力。道路采用港湾式联合式单篦雨水口,非低洼路段的实际收水效果不好。对边沟式双篦雨水口.部分积水严重的低洼处还需增加了雨篦数。

改造雨水口、更换雨篦时,有时采用当地产品,形式与《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中的构件不同,这时需进行雨篦的泄水能力计算。

理论上讲,雨篦的泄水能力可按水力学公式计算。平篦的泄水量采用孔口出流公式:

μ=εφ

式中:ω——雨水篦的进水孔口有效面积;

μ——孔口流量系数

ε——孔口收缩系数

φ——流速系数

g——重力加速度;

h——雨水篦上的水深

立篦(孔)泄水量采用堰流公式:

式中:b——雨水篦的进水孔口有效面积;

mc——孔口流量系数

h——雨水篦前的水深。

孔口流量系数因孔口的形状、孔口边缘情况以及雨篦厚度(即孔口壁厚度)不同而取值不同。计算时。一般圆角孔μ取0.8,方角孔μ取0.6,h通常取0.04m~0.06m,考虑到雨水口实际使用中通常有阻塞现象。乘以孔口阻塞系K,一般取2/3。

此外,当雨水口使用中泄水能力不足时,通常增加雨篦的数量多篦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并不是单个雨篦泄水能力的简单叠加,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雨篦。

3.2核算连接管的输水能力

当雨水口不能满足泄水要求而增设雨篦时,不能仅关注雨篦的泄水能力,还应该核算连接管的输水能力,避免盲目增加雨篦。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n——粗糙系数;

R——水力半径

i——水力坡度。

3.3雨水口维修施工的注意事项

雨水口的进水篦可采用多种材料,常川的是铸铁和混凝士制品。由于防盗、造价等原因,混凝土雨篦在昆明市被广泛采用。雨水口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是雨篦安装不合理。

如图1所示,雨篦的泄水孔上小下大。尺寸小于上孔的砂石、树枝、树叶等杂质可掉入雨水口中,随雨水进入管道或在雨水口清淘时被清除;尺寸大于上孔的杂物则被拦在雨篦上,容易被清扫,不致堵塞雨篦的泄水孔。

篇3

道路桥梁的建设与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水平,在道路桥梁施工控制与养护管理上,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不同,导致施工养护与质量控制产生很大差异,在不断提高建设力度的同时,质量问题与养护问题也备受关注,毕竟道路桥梁工程也是利民服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提高施工的养护管理能力,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必然能够提高道路桥梁建设能力。才能够应对日后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

1加强公路与桥梁的养护管理是必要的

1.1车辆和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桥梁“老龄化”步伐加快

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趋势,不但车辆在不断地增加,运输货物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使得桥梁一直处于负荷或者超负荷的状况。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的数量以每年13%~15%之间的速度在不断的增长,并且货物运输的需求作业在不断的增长,某些公路在初期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技术和质量问题,建设施工量比较大的桥梁工程是为了跨越山谷、河流,这样就很大程度的加重了桥梁设计和施工的难度。以前的公路桥梁建设资金投入少,质量要求并没有改变,这样就使得桥梁的施工质量和技术等不到保障,从而导致其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养护和管理工作。

1.2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意义重大

由于该类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量大等特点,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桥梁的养护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消除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从而获得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想保证桥梁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也要加强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但是桥梁工程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日常养护管理不到位等,这样都会影响桥梁工程的质量,所以加强桥梁的养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道路桥梁进行养护管理的建议

2.1提高桥梁养护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通过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不断使他们在进行养护管理工作上做的更好,在道路桥梁养护上应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操作能力,并且强化养护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各个部门也要经常的组织培训和实践工作,通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整个养护管理的实施与完善。这就是我们说的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的体现,是反映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的高低以及能力大小的重要参考,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2.2养护方法的管理与创新

对桥梁进行养护的方法要尽可能的全面、合理、先进,同时要尽量的减少投资、提高养护进度和质量,桥梁的养护管理必须要有针对性,要对养护的关键性工序进行重点管理。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类型,对于材料的选择也应该加以重视,施工技术人员所肩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选择有效的治理方法,是实现公路桥梁养护的关键,而生物防护与保养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解决以上养护遇到的问题。它是综合了公路、岩土以及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依托植物种类的科学选择,建立破面固定网,添加绿化基材,将绿化基材以及岩石风化层相结合,构成一个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从而达到提高路基支撑力、稳定性的目的。

3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做好桥梁路基工程质量控制

保障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其高效运营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路基路面作为工路工程的主要结构,如何能够提高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保障形成的平稳,促进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提升,在质量控制过程上公路路基路面的压实环节非常关键,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地进行材料的配置,并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顺利,以及投入使用后的行车安全。公路公车工程施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依据施工标准以及设计要求进行,路基路面的压实施工同样如此,这个环节施工质量的保障,能够有效降低公路工程中材料之间的缝隙,在日后雨水的冲刷以及外力的作用下塌陷以及变形的问题就会减少。路基路面压实是为了保障公路的稳定性,而公路稳定性则是公路工程使用寿命,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基础,对于公路未来的运行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2做好道路路面整体质量控制工作

道路桥梁在施工后的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蜂窝和起砂,以及开裂问题,如何控制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实际经验可得,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使用的水灰比严格控制,同时在进行施工时也要确保路面的模面干净。在选择与铺筑过程上,采用的水泥要选取质量好和收缩性小,并水化热小的水泥,通过完善好上述措施外,也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同时也要说明下施工前后的质量控制。首先是施工前质量控制,要想提高公路和桥梁的质量,对于施工前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对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人员,加强物资储备以及技术的准备工作。其中组织准备就是审查企业的资质,并且建立有关的质量控制体系,物资准备就是材料和设备的验收和测试工作,技术准备就是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创新技术的工作。其次是施工中质量控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桥梁进行质量管理。最后是施工后质量控制。在这一环节,要根据公路的实际质量情况进行质量档案的建立和评定,并且要严格的控制整个工程的质量成果。只有做好这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控制好整个工程的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道路桥梁建设来说,是国家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程,而且是长期并不断需要加强的工程,为了提高道路桥梁使用寿命,同时给人们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作为相关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养护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明确养护与施工管理重要性。通过落实责任以及加强法律意识,对生产施工进行严格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找出最佳的养护与管理方法,使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

篇4

改了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对我国各行各业的水平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对我国基层地区的建设施工水平。公路施工建设是我国基层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施工建设行业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对此行业的投资力度。因此,对道路施工工程做好日常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提高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使得所有机械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导致施工机械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加快整个工程的进度,加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道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在管理和保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的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1]

在我国,大部分道桥施工企业都有自己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但是都还比较粗糙,尚不完善,还不能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实现统一、系统的控制。而且很多机械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对于设备的管理和理解层面始终停留在靠以往经验来管理的层面上,没有与外界交流沟通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认识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极快,那么机械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必然导致对于机械的管理和养护水平的滞后,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新型的机械。另外,企业对设备的管理为了追求眼前利润,也时常出现重使用而轻养护的情况,忽略对于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长久如此必然导致机械的作业水平下降,施工水平不断降低,久而久之,使得企业整体的施工水平下降,施工效率降低等。

(二)施工机械设备跟不上工程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机械方面的高新技术也不断变革,施工机械为满足人们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自身性能都被不断改善,越来越精细[2]。但是,当前我国的部分施工企业设备过于落后,不能满足最新的施工标准的高要求,而且使用的落后设备还过于陈旧,本身性能都不能很好的发挥,整体水平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相当落后。此外,部分施工企业施工陈旧施工设备对企业造成了一些不可估量的困扰,例如在对一些大型项目的招投标时,人家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样施工企业的设备升级这一硬性条件就没法满足发包单位的需要。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尤其是小型施工企业受到本身企业资金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对设备进行购买时,就一味贪图价格上的低廉,而忽略了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机械性能上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这样反而会对施工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在操作工对施工机械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3]

在我国,大部分道路施工企业中,有较为完善施工机械管理机制的也都只实行了“专人定机”的使用制度,还不能实现专人养护的制度,就是说施工机械设备有专门的人来使用和工作,但是却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养护和维修。还有部分企业定期派人对机械进行保养,但是非专门的操作工,这些“养护人员”对机械知识了解单一,甚至还有单位为了节约人力资金,聘请临时工进行机械的养护。

(四)企业忽略施工机械的使用和保养周

部分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养护意识不强,不能按时的做好预防维护工作,往往都是事后维修,对于施工设备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排除机械故障,非常容易使得施工机械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外,还有在机械的维修中,还有一些有利用和修复价值的零件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而是随意的报废,这样也大大加强了施工成本,甚至也会使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些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场地时设备完好,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养护,加之为了赶工期而过度使用机械,久而久之,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都几乎处于报废状态,而操作工和临时养护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觉得企业没有明确的责任分配制度,所以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对策[4]

(一)想要成立完善的道路施工企业施工机械管理机制,首先要求道路施工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如:设备管理站等。设备管理站对整个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系统管理,对设备的管理最好能做到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实行专人责任制,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并且不定期的对整个企业的设备随机抽查,主要检查机械的性能,机械是否得到较好的保养等项目。

(二)还要对机械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对机械的操作工,管理员和维修保养员都进行定期的开会,培训,进行新兴机械科技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且在开会期间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内部交流,都有利于他们自身技术的提高。并且考核制度要包含明确的奖惩制度,这样能充分提高机械的专门人员在学习和平时日常生活中对机械的使用保养的积极性。

(三)选择合适自己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企业在选择和购置施工机械时应该根据自己施工项目和平时所需施工机械的作业特点,遵循经济、安全以及合适等原则,在选择合适施工机械的情况下,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而且能提高整个工地的施工效率,节省工地的大幅度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体力劳动强度。

(四)合理适度的使用施工机械设备。道路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法是够合理适度,能否用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都能与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息息相关。另外,由于道路施工的特点是室外作业,因此道路机械设备施工的情况在大多数施工作业时是在露天的地点,所以施工机械的施工水平和后期性能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天气、温度、道路情况等原因,但是企业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影响,而没有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因此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性能大幅度受影响甚至对于现场作业的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性。

三、结语

在道路施工企业施工的机械设备的管理是复杂艰辛而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他需要各界多方面的调研、实践充分合作,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而且,施工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冲击,利润空间大大的压缩,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尤为重要,所以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将降低施工成本并通过此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赵荣俊.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2]邓勇.我国长大隧道施工发展趋势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09(11)

篇5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城市组成并占有重要位置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来讲,其功能性、使用性能每时每刻对城市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从太原市的城市道路结构状况来看几乎都是沥青路面,对这些路面如何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养护与施工管理,首先要对现状路面使用功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是道路养护管理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依照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太原市道路的实际,按照建设部《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就太原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与施工管理功能性的评价浅析如下:

1 路面状况预测

对路面使用性能作出合理的评价,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基本的组成部分。结合太原市的道路实际以路面的各种损坏状况作出正确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路面性能预测一般包括行驶功能预测和路面损坏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是制定中长期路面养护计划的基础。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属性必然随使用时间或累计轴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坏,当恶化到某一界限时就需要采取修复和改善提高的措施以恢复提高路面的使用功能。

路面性能变化主要取决于下述因素:①路面设计标准,路面结构;②路面材料及施工质量控制;③累积交通量;④气候条件及环境因素;⑤路面养护方法。

2 太原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基本分析

根据对路面使用性功能,太原市道路面层破损主要有6种类型较为突出,即裂缝、拥包、坑槽、沉陷、波浪、车辙,浅析其基本原因:

(1)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针对性。对某些道路病害认识不足,习惯于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做法,在还未能够搞清病害、查明破损原因,定出针对性养护方法和管理措施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某种指标,盲于补修,其结果是部分补修形成效果不佳。

(2)道路基础选用材料不良。为了单纯地侧重于增产节约,盲目地进行修补或以利用废料为目的使路基强度不一,而后继续形成龟裂。

(3)掘路对城市道路的影响。近几年太原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环境改造在路面下需铺设煤气、供热、通信、电力、自来水等管线,这些工程都直接破坏路面的整体强度,夯填不到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沉陷。

(4)部分道路强度不足。由于目前交通量猛增,重载车辆增长较快,致使原路面结构已很不适应当前的交通量及荷载能力。如小井峪街、和平南北路由于路基稳定性不够,加之养护管理的不足,重载交通量比重大从而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

3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对策

沥青路面就其使用功能来讲,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法、采用材料、施工条件的差异对道路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变化,综合多种性的“先天不足”,往往路面会出现多种病害,这就不能采取单纯的以一种原因去考察,而应当进行综合研究,从大量相关因素中取其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找出后再对养护决策进行优化排列,现对主要常见道路病害提出自己的见解:

3.1 坑槽

油料老化或用油量偏低,矿料尘土影响黏结,压实密度不足,积水、石料质差、龟裂处理缓慢,导致面层松散,外部冲击形成坑洼,一般为单独,有少量成片连接。用路面铣刨机铣刨10 cm左右,路面废料清扫干净后均匀喷洒一层沥青结合油6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 t~12 t压路机反复碾压成型。

3.2 龟裂(网状龟裂)

车辆荷载重复作用,引起路面疲劳破坏,路面结构层石料不纯,含尘土大,沥青未黏结压实,路基不稳定,强度不均成型,一般缝较粗,纵横交错,呈老化状态,近似等量状态裂块,近似规则形状,似龟背,干燥时路面强度高。用W2000路面铣刨机铣刨15 cm左右,路面废料清扫干净后均匀喷洒一层沥青结合油7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 t~12 t压路机反复碾压成型。

修补路面一定要切割成型,切割深度要和路面结构一致(10 cm左右),再用沥青灌缝机进行灌缝溜边,宽度5 cm~20 cm以保证新旧路面黏结。

篇6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在质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1)桥梁建设中使用的钢筋锈蚀程度严重。城市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服役期限与钢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钢筋质量不达标或锈蚀程度严重,就犹如为桥梁质量埋下“定时炸弹”,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2)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一些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在责任心等方面不够重视,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存在怕吃苦怕受累心理。如果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素质不高,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即使材料再合格、施工程序再规范,也建设不出高水准的桥梁。(3)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偷工减料的现象突出。当下,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在扩大施工管理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工程数量、成本与质量之间矛盾愈显突出的后果。因此,在施工质量监管方面部门施工单位还是将相关的一些责任制度置若罔闻,并没有加大对施工质量监管的力度,偷工减料现场屡见不鲜。(4)道路桥梁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多,为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非常复杂的设计变更。通常都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给道路桥梁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造成了异常多的麻烦,同时成为正常施工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的主要因素

(1)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在当今一些城市出现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上,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主观人为因素。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廉洁程度以及施工队伍的执行力与施工态度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2)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等方面。自然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3)其他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所用的材质、施工机械等也会对桥梁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服役期、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如果材质不达标,即使拥有再先进的管理手段、再一流的施工队伍,质量都无从谈起。机械设备因素能否发挥在维护保养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也关系到质量的好坏。

三、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的要点

(1)施工过程的控制

施工过程就是施工质量的形成的阶段,控管过程务必严格。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是由一些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构成,每道工序严格受控,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步步到位,严查偷工减料的行为,由相关的质检部门以及项目部的自检人员负责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全方位实现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的落实目标。

(2)施工工艺的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关于施工工艺的控制主要点在于施工方法的选择,尤其是保证选择施工方法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合理地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对于实现工程计划成本及进度目标起到基础性作用。另外,施工工艺的选择在施工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施工情况随时检查其适用性和对施工质量保证的状况做相应的调整或及时更换。

(3)施工进度的控制

保证施工进度不落后是建立在施工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完全保障的基础上的。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是以总的进度网络计划为根本依据,通过分析实际施工条件及施工能力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工序对不同专业工作分解制定不同的进度分期目标,以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最终达到按期完成工程任务的目标。

四、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1)要建立健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遵守执行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维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根本,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施工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对部门职责、人员职责要进行分工明确。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还要明确好项目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安全和管理职能,权责明确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项目所有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只有坚持以规范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为指导,城市道路桥梁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隐患。

(2)强化以材料管理为重点的桥梁施工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是决定质量好坏的核心物质基础。桥梁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把材料质量关,高度重视材料质量在桥梁质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不同的工序、确定专门的材料监督审核人员负责专项负责材料质量把关;对桥梁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的混凝土、钢筋等重要材料更是要注意从正规企业直接供货,在存放管理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特点,科学保管。

(3)加强桥梁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要严格落实桥梁维护保养制度;桥梁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专项人员负责桥梁日常的养护管理,加大桥梁质量的排查与检验力度,对桥梁质量状况和外观状况要建立严格的记录汇报报制度,依靠现代化的测绘与加固方法加强对桥梁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坚持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根本,全面提升养护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化与精细化的维护保养。加强桥梁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桥梁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日常排查、检测维修的一些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素质优势在桥梁维护与保养中的积极作用。

(4)依托现代化的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数据库优势

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库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桥梁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设置,建立起相应的控制点数据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中模仿其他项目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对本项目关键点的控制上时时刻刻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实现工程质量提前预防与现场管理的双重目标。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点数据库,在项目开工之前可以有目标性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提前设定,促进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效果的有效提升,有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遗漏某个控制点而造成的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

五、结束语

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要坚持严格的施工标准,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将质量管理控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结合施工特点,不断探索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利益和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篇7

城市道路在推动当前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和人口流量的不断密集,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压力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当前城市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加导致路面交通承载压力负荷严重,造成城市道路路面的交通服务性能劣化降低现象凸显,甚至形成严重堵车现象。

1.城市道路的特征类型

城市道路是指通达城市各地区、并为城市交通运输及居民行人提供交通方便,承担对外交通的道路工程设施。现代经济发展运行环境下,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活动、路面行车等多方面的正常运行。因此,城市道路应该具备适当路幅宽度及交通容纳性,具有路面平整抗滑、安全舒适的耐久性,噪音扬尘污染较小的卫生环保性等道路特征和要求。城市道路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设施及充分的照明设施,以及时排除路面雨雪积滞,保障居民行人晚间活动和行车光线可见度。根据城市道路的具体交通功能,城市道路通畅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等类型,快速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供机动车高速行驶的车道,采用立体交叉控制。

2.加强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交通道路的维修养护,是保障道路交通使用性能与寿命期限的重要管理措施,相对来说,城市道路的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主管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城市道路进行及时养护管理,控制道路相关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保持道路路面结构的完整性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行车质量、延长路面使用期限目的的保养护理方式。

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交通流量与行车密度的增加导致城市道路面临着严重的荷载压力,由于施工技术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影响,城市道路在投入使用后会产生沥青路面的裂缝、松散、车辙以及水泥路面的裂缝、断板、沉陷等路面结构病害,影响城市道路行车的安全稳定性,甚至在路面维修是造成交通严重拥挤堵塞。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属于经济简便的主动性养护策略,注重强调路面保养管理的预防性,可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方式对道路进行补强作用。经验表明,在路面处于良好状况时或出现较小路面病害时进行加强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能有效延缓路面破坏程度,既保障了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的完好平整度,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维修成本,提高养护效果。

3.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手段

3.1 灌缝处理: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接缝、荷载严重及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路面反射裂缝,要在路面开裂早期及时对相关裂缝采用适合性路面胶结密封材料充填路面裂缝进行灌缝封缝处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作用下,沿路面裂缝渗透侵蚀基层或路基,延缓路面损坏。3.2 热补处理:对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局部性裂缝、松散、龟裂、拥包、沉陷等病害破坏,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病害路面就地加热修补,或者清除破坏区域的沥青混合料,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修补,保障路面交通的畅通性。3.3 微表处理:采用改性稀浆封层机械在路面摊铺一层由特制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优质级配细集料、聚合物、水和矿物填料等组成的表面封层混合料,密封路面表面细小裂缝,阻止路面松散、氧化,改善路面抗滑性能和行驶质量,增加路面颜色对比度,修复路面车辙和轻微沉陷病害,改善路面外观。

3.4 稀浆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等相关材料进行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道路封层养护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3.5 面层再生:多沥青材料铺筑的城市道路,在交通荷载及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路面油性沥青会发生胶质、碳质老化,采用采用热拌沥青混合细粒料进行罩面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针对道路路面加铺超薄磨耗层,能保护路面结构,延缓路面损坏,修正路面缺陷,改善路面抗滑能力和平整度。

4.提高城市预防性养护的措施

4.1 强化道路预防性管理养护意识:道路养护是城市道路建设规划的重要管理内容,提高道路的预防性养护理念是实施城市道路养护的前提,特别是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下,相关部门人员要充分认识预防性养护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化预防性养护理念,深化城市道路管理措施。 4.2 掌握城市路面养护的最佳时机: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最佳选择,正确判断路面具体损坏类型与程度,是科学选择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重要手段,道路管理部门应格局养护管理要求合理把握道路结构良好状态或者只有某些轻微的路面病害先兆出现时进行,以便实施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4.3 优化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道路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路面早期出现的裂缝处理、恢复磨耗层的功能、提高抗滑能力、表面磨光的处理等方面,针对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必须坚持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养护技术工艺程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强化和提高城市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效果。

4.4 加强城市路面预防性养护监控:城市路面预防性养护属于动态性管理过程,贯穿于整个路面管理的过程,主管部门应加强预防性养护的全程监督评估与责任控制,强化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严格路面养护的技术施工和质量控制措施,保障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有效落实。

结束语:

总之,公路交通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道路建设是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道路的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有益于推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篇8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国内许多的城市道路都进行了绿化,在绿化时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现在基本已形成步步见绿的城市道路新格局,笔者根据原有的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现有的养护管理方法。

道路绿化现状和功能

1.道路绿化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绿化建设主要由点、线、面等多方面组合,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构成城市绿化主体的主要内容,是城市中的绿化骨干线,是代表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开发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必须提高道路绿化的质量。绍兴市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城市中的各主要干道的绿化规划作为城市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举措。结合绍兴市各主要道路的特点,利用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多样,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以改善城市生态面貌为目标,采用乡土植物,运用绍兴市江南水乡的传统文化,与原生态环境相结合,建立多群落、生态化、季相丰富的道路绿地系统,再现特色鲜明的绍兴现代园林文化特色,建设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型生态园林城市。

2.道路绿化的功能

(1)提高交通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地协助车流、人流的集散,确保道路畅通。植物材料具有形态、色彩、季相和风韵的美,运用这些特性来进行植物配置,能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体现出动静结合的美感,有效地缓解司机的不良反应,减少事故,提高交通效率。

(2)改善道路上的环境,减少污染。随着初始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上汽车的尾气、噪音及烟尘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道路沿线两侧的乔灌木、花卉、地被营造园林景点,不仅能吸收尘埃、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减小噪音,美化公路通道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稳固路基、遮荫路面、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和降低气温。

(3)美化街道景观。将植物材料进行搭配种植后,花开花落、树影婆娑,与成立体图形的建筑物产生静与动的统一。道路的景观是体现城市风貌最直接的一面。

三、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

目前的城市绿化管理格局限制了道路绿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养护管理。市区的道路绿化有市管道路和区管道路,分别归属于不同政府机构管理,各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这就导致了各条道路的管理标准高低不一、管理水平参次不齐。虽然市园林局承担着行业管理的职能,对各区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导作用,但由于各区自主控制管理资金,市园林局又无法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各区绿化所只能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进行整改和养护管理工作,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只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局部整改,不能按照植物生长需要进行养护管理,导致问题重复出现,管理水平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提高。目前,市管道路和区管道路的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2.养护施工作业难度很大

随着城区人流量和机动车辆的逐年增多,给城区行道树和绿化带养护管理中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作业工作增添了诸多不便因素,致使城区行道树养护作业难度增大。一是主要道路的高峰限行给作业车辆带来了诸多不便,高大乔木的修剪、死树的伐除以及白色污染物的清理都无法正常进行;二是进行养护作业时绿化工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我处虽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这些措施却制约了养护管理的工作成效;三是在对植物病虫害进行打药防治时要考虑药物对行人和环境的危害,极易造成防治滞后,防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3.养护管理科学技术含量低

随着城市道路不断扩张,绿化战线不断拉长,一线的绿化技术工人已远远不够,大部分路段已由临时工代替。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基础,经过简单培训的熟练工又因工资较低逐步流失,加之花坛日常保洁工作繁重.对植物的造型修剪、松土、施肥等工作无暇精细,从而导致道路绿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缓慢。

4.道路绿化人为损坏相当严重

乱泼污水、乱倒垃圾是造成行道树及其绿地苗木死亡的一大杀手,并造成土质的恶化;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如都市村庄、公交车站、夜市摊点等地段的苗木损坏相当严重;市政、电力等部门随意开挖道路绿地、私自砍伐树木,造成人为破坏;近期出现了一系列的行道树被砍头、施毒液等恶意毁绿事件,终因证据不足无法惩治毁绿者,助长了毁绿者的嚣张气焰。

5.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城市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基本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必须群防群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然而市、区两级部门在病虫害的防治时间上不一致,防治力度也各不相同,导致病虫害相互传染,反复发生,无法彻底治理。特别是一些传播和传染性强的病虫害,常常是刚防治完又被其他未防治区域的病虫害传染,重复防治,效果却大打折扣。

四、几点建议

1.改善立地条件,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针对植物生长不良或者补植多次都死亡的地段,要进行客土处理,及时清理土壤中的建筑垃圾等杂物,结合灌水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时间、深度、范围和施肥量等的确定,要以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为宜,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根据植物生长习性。

2.加大养护管理力度绿化养护管理应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

(1)树木养护管理

冬季,由于道路两边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了树木水分的损耗,降低了树木的防冻、防寒能力。因此,冬季应针对不同的植物品种,采取缠树干、搭风障、根颈培土、盖地膜、树干涂白等措施进行防冻保温处理,保证植物安全越冬。

春季,加强水肥管理,通过适时浇足春水来增加地温,追施有机肥增加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夏季养护首先要加大水肥管理,其次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秋季养护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修剪。合理浇冻水既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同时,秋季宜进行合理修剪,修剪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以扩大树冠、优美树形、调整枝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既能减少植物的蒸腾和风折,又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

(2)草坪养护管理

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加强施肥,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钉耙梳理干净,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草新根萌发和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1次,修剪后及时喷施杀菌剂等,可控制病害发生。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枯萎病等。

(3)色带养护管理

侧柏、水腊、红叶小檗、桧柏、金叶莸是中卫市常用的色带造型品种。近两年,紫叶矮樱、四季锦带、连翘、贴根海棠等一些花灌木在园林绿化中也开始应用。色带养护主要以修剪为主,应采取“少量多次”的修剪方式,修剪的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以1—1.2m高能挡住人的视线为宜。修剪后,及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以减少叶面蒸腾造成的叶尖干梢枯黄。同时,色带与草坪搭配时,应按植物的生态习性采取分区浇水,保证各种植物生长良好。

五、结语

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绿化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也需要长期的进行,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先进的道路养护管理技术,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总结,进而提高本城市的道路绿化养护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峰,何敬峰 关于道路绿化养护的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5期-

篇9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简单了解一下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基本知识

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新的养护理念被提出来,它与以前的修补性养护不同,它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未被损害之前进行主动养护的一种方式。道路养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使用时间的长短和道路安全行驶的可靠程度。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根据路面的状况,在道路建成初期,有计划的采取预防措施对道路路面进行养护,在保持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延缓路面的损害,改善路面现有的通行状况,避免道路病害进一步扩延,从而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时间,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预防性养护更加强调预防性,树立预防性养护理念是城市进行道路养护的前提。

从预防性养护的基本概念中了解到,预防性养护改变了过去在路面受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的被动局面,把道路养护工作逐渐变为一种主动的、有计划的工作。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被破坏,关键在于能在最佳实施养护时机对道路进行养护,仅需要投入小额养护费用就能使路面处于良好状态,因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经济适用的道路养护措施。但是,要做好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还必须把握好预防性养护的时机,树立预防性养护的理念,注重选择科学的预防性养护的技术,同时配备高技术水平的养护人员,注意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养护质量的同时,尽力减少养护成本。

二、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城市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道路修建的数量也就逐渐增加,人们对于道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开展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降低市政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的全寿命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初期修建道路的费用,第二部分是预定分析起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反感所发生的费用。在预防性养护阶段,能够利用较低的养护成本使道路处于良好状态,在此阶段,如果未得到及时养护,在后期的使用寿命时间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补型养护,这一时期的养护成本的不断增加;

第二,传统的道路养护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道路受到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修补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城市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的特点,如果在路面破坏以后才进行维修,此时道路的结构已经被损坏,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城市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道路维修期间,由于路况差,车辆行驶的速度本身就很慢,再加上维修占用部分道路,堵车现象更加严重。然而预防性养护的施工比较方便快捷,对道路交通影响不大;它在道路通行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养护,有利于短期内恢复道路的通行能力,为车辆通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耐用的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养护理念,在道路良好或者刚被损害初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修复,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使用;

第三,有利于改善目前市政道路养护工作管养分开的局面。现在市政道路养护单位转变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养护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对于刚被损坏的道路往往被遗漏,为了降低养护费用支出,只去修复那些损害程度大、不得不修的道路,使政府投入道路养护的费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采取预防性养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局面,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不仅保证道路的安全使用,而且延长道路的使用时间,相对地降低道路养护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养护中采取预防性养护顺应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逐渐受到市政道路养护部门的重视。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养护时机,这要求道路养护部门必须搞清道路的修建时间和进行养护时间,制定具体的养护计划,在道路功能性能恶化之前进行预防性养护,在减少维修时间的同时节约养护成本,从而保证道路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篇10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隧道存在的病害分类及危害程度

1.1 隧道水害

隧道的水害主要是指隧道围岩的地下水或部分地表水, 以渗漏或涌出方式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包括以下几种。

隧道漏水和涌水

隧道漏水和涌水会对隧道的电力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对照明设备产生锈蚀, 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降低使用寿命, 增加维修费用。渗漏水促使混凝土衬砌风化、剥落,造成衬砌结构破坏。渗漏水还会软化围岩, 引起围岩变形; 有些隧道渗水中含有对路面的侵蚀性介质,造成一般的混凝土碱化; 在寒冷地区造成边墙结冰、拱部挂冰, 侵入建筑限界。渗漏水还会造成路面翻浆, 危及汽车的安全行驶。严重渗漏水还会引发隧道基础的沉陷, 进而造成地面和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破坏, 使得地表水和含水层水大量流失,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2)隧道衬砌周围积水

运营隧道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向隧道周围渗流汇集, 水压力较大时会导致衬砌破裂和拱脚下沉, 使围岩的结构面软化或泥化,使膨胀性围岩体积膨胀。在寒冷地区造成冰胀和围岩冻胀。在黄土隧道衬砌周围的水还会离析土中的胶体并带出黄土, 使周围的衬砌变成空洞。

(3)潜流冲刷

主要是指由于地下水渗流和流动而产生的冲刷和溶蚀作用, 使得隧道衬砌基础下沉。它可使边墙开裂或者仰拱、隧道内路基下沉开裂; 围岩滑移错动可导致衬砌变形开裂; 对超挖回填不密实或未全部回填者, 引起围岩坍塌, 导致衬砌结构破坏。

1.2 隧道冻害

(1)拱部挂冰、边墙结冰

渗漏的地下水通过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逐渐渗出, 在渗水点出口处受低温影响在拱部形成挂冰,边墙积成冰柱, 尤其在施工接缝处渗水点多, 结冰明显。如不清理, 挂冰越积越大, 侵入限界危及行车安全。水沟因结冰堵塞, 使地下排水困难, 水沟(管或槽)冻裂破损。隧道衬砌周边因水结冰而冻胀, 致使隧道内各种冻害接踵而至, 特别是路面结冰严重危及车辆的安全行驶。

(2)围岩冻胀破坏

隧道修筑在不良地质地段的围岩, 如果围岩层面及结构内含水多时, 冬季就易发生冻胀破坏, 致使隧道拱部和边墙衬砌发生变形与开裂。当边墙壁后排水不畅, 积水成冰, 产生冻胀压力, 会造成拱脚移动, 或者墙顶内移; 有的虽然墙顶不动但墙中发生内鼓现象, 也有墙顶内移致使断裂多段。如果隧道衬砌混凝土设计标号较低, 抗渗性差, 在地下水丰富地区, 水就渗人混凝土内部。到冬季水在混凝土结构内结冰, 膨胀产生冻胀压力, 经多年冻融循环使衬砌结构变酥、强度降低, 造成结构破坏。隧道衬砌除结构内因含水受冻害外, 由于岩体冻胀压力的作用, 也会使衬砌发生纵向裂纹和环向裂纹。

1.3 隧道衬砌裂损

(1)隧道衬砌裂损的种类

隧道衬砌裂损的类型主要有衬砌变形、衬砌开裂、衬砌腐蚀破坏、衬砌背后空洞、拱脚下沉以及仰拱破碎( 进而引起路基下沉、路面翻浆冒泥) 等。隧道衬砌开裂根据裂缝走向, 分为纵向裂缝、环向裂缝和斜向裂缝3 种。环向工作裂缝一般对于衬砌结构正常承载影响不大, 拱部和边墙的纵向及斜向裂纹对隧道结构的整体性危害较大。

(2)衬砌裂损的危害程度

衬砌裂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导致隧道结构变形、掉块甚至塌落; 降低衬砌结构对围岩的承载能力; 使隧道的净空变小, 侵入建筑限界, 影响车辆安全通过; 衬砌裂缝还会成为渗漏水的通道。

1.4 衬砌侵蚀的种类及危害程度

建在富含腐蚀性介质的公路隧道, 其衬砌背后的腐蚀性环境水, 容易沿衬砌的工作缝、变形缝、毛细孔, 及其他孔洞渗流到衬砌内侧, 成为隧道渗漏水对衬砌混凝土和砌石、灰缝产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侵蚀作用, 造成衬砌侵蚀。

(1)衬砌侵蚀的种类

衬砌侵蚀的种类分为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2 类。物理侵蚀的种类主要有: 冻融交替部位的冻胀性裂损和干湿交替部位的盐类结晶性胀裂损坏2 种。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化学侵蚀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根据主要物质因素和腐蚀破坏机理, 可分为硫酸盐侵蚀、镁盐侵蚀、溶出蚀( 软水侵蚀) 、碳酸盐侵蚀和一般酸蚀5种。

(2)衬砌侵蚀的危害程度

隧道内混凝土衬砌的腐蚀按其种类不同, 可分为水蚀、烟蚀、冻蚀及骨料溶胀等。隧道衬砌侵蚀,使衬砌出现起毛、酥松、蜂窝麻面、起鼓剥落、孔洞露石、骨料分离等材质破坏, 衬砌厚度变薄。还会导致衬砌内的钢筋腐蚀, 使得衬砌结构强度减小,降低隧道衬砌的承载能力, 缩短使用寿命, 危及行车安全。

二、加强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公路隧道病害诱发机理及其特点, 对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一些养护管理人员对隧道养护方面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知识偏低等。隧道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 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的法律约束, 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养护机械配套率也不足, 养护科技含量偏低, 虽然一些地方, 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 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 对机械性能开发严重不足, 使用频率低, 设备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养护定额与规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适应公路隧道养护的需要。

2.1 加强路政管理, 提高员工素质

路政管理工作是养护管理工作的保障, 路政与养护密切配合是搞好公路隧道养护的根本。从公路隧道损坏情况可以看出, 人为故意损坏占整个公路隧道病害相当比重, 这不仅增大了养护工程量而且造成国家财产极大的损失, 建议从路政管理人员和法律法规上加强管理。工作实践表明, 加强预防性养护, 选择适当的养护工作时机非常重要。同时养护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养护技术, 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行之有效的, 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也非常关键。

2.2 培育先进的养护管理体制

根据公路和隧道工程发展趋势和特点, 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 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 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 公路隧道养护维修面向市场,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向合同管理形式转变, 适应公路隧道养护工程特点。

另一方面,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公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政府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 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2.3 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采用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 对于保证公路隧道的正常使用非常有效。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隧道的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现代公路养护管理, 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公路隧道空间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 交通信息的及时、准确, 检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等等,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确保工程设施不但能够安全使用, 正常发挥设计功能, 最终提高公路隧道的质量; 而且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运营成本。

结束语

隧道病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质、环境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施工、设计方面的人为因素。隧道病害一方面大大恶化了养护条件和道路运营条件,另一方面直接威胁到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只有加强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路隧道病害问题。

篇11

高架道路是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市高架道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城市高架道路主干线网络的重要成分由高架道路构成,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方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知道,高架道路排水沥青路面交通量大,行车密度高,在交通荷载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下,会逐渐失去其服务能力,通车使用一段时间后,路表面的粗糙度或构造深度将会衰减,纵向平整度、横向平整度将会降低,产生压密车辙与磨耗车辙,使得路面的抗滑性能迅速降低,直接危及到汽车的行车安全,影响道路的行车使用性能,为此必须对高架道路采取非常完善的养护措施。不过在日本、欧美排水路面80年代后广泛使用,是城市(高架道路)快速干道的主要结构,目前在国内尚无相关养护的规范、标准。为此如何保持高架道路的完好并不断改善高架道路的技术状况,降低养护成本,延长高架道路使用寿命,保障高速、安全、舒适的高架道路特性,更好地发挥高架道路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水平,已成为目前高架道路养护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高架道路排水沥青路面功能性预养护的施工工艺

我们知道,同时高架道路排水沥青路面功能性预养护作为路面养护的一项手段,它的实施效果的好坏必须借助于合理而完善的施工工艺来保证,以使所施工的路段达到最佳的状态,发挥其最好的服务效能。如果制定了一套好的养护方案,而没有合理而完善的施工工艺作为技术保障,同样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本工程采取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点:

1.1 雾封层技术

雾封层技术的费用非常的低廉,经雾封层后,由于所用材料流动性比较大,可渗入到骨料缝中去,可流入到裂缝中去,对路面输血,从而恢复路表沥青粘附力,填补微小裂缝和空隙,更新和保护旧氧化排水沥青路面,防止路表水下渗,使低温下的路面免受损害,加深排水沥青路面的颜色,加大排水沥青路面与标线的对比度,防止开级配路面的松散,将路面性能维持2-3年时间,推迟造价更高的养护工程,提高了道路的经济效益。雾状封层所使用的材料一般为乳化沥青和水,有时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其中,乳化沥青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型技术要求应符合《乳化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比如科氏公司的雾封层与其它雾封层乳化沥青相比,经过特殊配方和科氏专有生产技术的科氏雾封层乳化沥青的沥青颗粒更小、更均匀,工作温度更宽,能够在不同气候环境下保持性能。

1.2 TL-2000聚合路面强化剂技术

TL-2000聚合路面强化剂是在路面出现病害时一种重要的养护工艺,在施工中,应首先对路面上一些严重缺陷如路面裂纹、车轮压痕以及不充分的滚动摩擦进行鉴别,必要时对较宽的裂缝、车辙、沉陷、坑洞等路段进行修补;应将所有以前的深层或己剥落的密封物全部清除,并用扫帚或吹风机彻底清除路面上残留的泥土、砂石或油脂等杂物,而且涂刷前,一定要保证路面的干燥。并用胶布将路面的标志线加以保护。同时有试验结果表明,TL-2000在气温高达75℃和零下40℃时仍然起作用且保持稳定,但是TL-2000聚合路面强化剂的施工还是应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这是因为温度过低TL-2000无法与沥青发生化学反应,起不到显著的加固作用,使用TL-2000时外部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2℃,最佳使用温度为20℃。

1.3 沥再生技术

沥再生是一种预防性的排水沥青路面维护产品,当排水沥青路面裂缝过大时须对裂缝采用填补剂处理后再使用沥再生,即应在排水沥青路面处于病害前期或更前时使用为最佳时期。在施工中,对于大面积的施工,可使用专门的喷洒设备,采用电脑控制流量以保证喷洒的均匀性。采用机械喷洒时对于局部未喷洒到的地方,人工用毛滚筒刷将沥再生均匀涂刷上人工采用毛滚刷涂刷时一定要保证均匀性,并准备一桶清水,每隔一段时间,在材料附着在滚刷上还没有硬化前,将其浸入水桶里,这样附着在刷子上的大部分材料被冲洗掉从而不至因刷子变硬而影响以后的涂刷效果:在沥再生硬化前以适当用量均匀撒一层黑砂,再用胶轮压路机碾压密实;经过4-6小时的养生,撕掉标线上的保护胶带,并清理收拾施工中的工具及残留材料,即可重新开放交通。

1.4 魁道CAP技术

魁道沥青复原剂CAP是一种含活化物的冷混合沥青还原剂,可对老化的排水沥青路面、桥面进行渗透和粘接,激活老化沥青胶质和恢复其原有活性、粘结性和弹性,使老化排水沥青路面或桥面形成新的保护层,从而提高了道路的抗疲劳能力和使用功能,同时延长道路或桥面的使用寿命。在施工前,首先应将魁道沥青复原剂CAP的两种组分按照先前确定的最佳用量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可以采用人工滚涂的施工方法,也可以采用机械喷洒的施工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保证涂刷的均匀性是最重要的;在薄膜硬化之前,撤一层中细砂,这样可以封堵住渗水孔隙和微裂缝,使得沥青层更加密实,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滑作用,确保摩擦力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交通量特别大的路段,对抗滑性要求较高,可以将耐磨性好的中砂与魁道CAP一同拌和均匀后再洒布或涂刷,这样可以增加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适应高架道路的行车安全要求;根据施工当天的天气情况,在魁道CAP施工完成后2-4小时就可开放交通。

1.5 排水沥青路面进行冲吸清洁作业

日本、美国均有针对透水路面功能恢复的专用机械车辆,按一定频率进行路面功能恢复。排水性路面机能恢复车主要是对排水性沥青路面内部的灰尘、泥沙等堵塞杂物的清理和对清理出来的杂物进行回收,使路面被堵塞的排水机能得以恢复,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该设备由车载动力单元、清水罐、回收水罐、移动吸盘系统、高压水喷冲系统、污水负压抽吸系统、污水处理及再生装置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车载的动力单元,通过液压、电器系统的控制,把高压水喷射到路面内部,再通过负压发生装置,把冲洗出来的各种杂物和污水一块回收带走,杂物过滤后存于罐中,水循环利用,最后统一处理掉。

2 高架道路排水沥青路面功能性预养护工艺的检测评价

2.1 检测方法

在高架道路功能性预养护工艺中,养护后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关系到评价各种功能性预养护措施的应用是否有效正确、功能性预养护材料的选择是否合适、施工工艺上是否完善合理的问题。在当前检测指标中,检测主要是围绕功能性预养护材料的路用性能开展的,包括抗滑性能检测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两个方面、渗水性能、平整度、车辙等指标。摩擦系数的检测对于小范围内的路段可以采用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为了避免仪器误差和操作人员的认为误差的影响,建议每次检测时固定使用同一台摆值仪且由同一名实验人员操作,对于路线较长的路段可以采用横向摩擦系数测定车来检测,摩擦系数主要测定在潮湿状态下路面的抗滑性能,以评价路面行车的安全性。构造深度的检测对于小范围路段采用铺砂法,手动自动的均可以,对于较长路段采用激光法测量,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测试路段的构造深度。渗水性能采用渗水仪测定,结果用渗水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的水量变化愈大,表示渗水性能越差,该路段的防水性能越差,应用该措施处理的路段的防水效果越不好。平整度采用平整度仪连续测量,并通过对比试验换算成国际平整度指数。车辙采用车辙仪,测定路段内最大车辙深度。

2.2 检测原则

考虑到检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取如下检测原则:(1)测点主要设置在磨损较严重的外侧行车道外轮迹带上;(2)在实施路段内随机布点;(3)同一测点范围内,测试抗滑和渗水性能指标;(4)措施实施段与未实施的对比段均设测点,以做比较。衡量沥青混凝土摩擦系数的指标主要有摆值和横向力系数。摆式仪的测定结果用BPN表示,横向力系数测定结果用SFC表示,摆值的测定每个评价路段选5个测点,每个测点重复测定5次,5次测定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应不大于3BPN,取其均值作为该测点的测定值,以5个测点的平均值作为该路段的测值,且测量结果应换算为20℃标准温度下的摆值。摩擦系数测定车的基本原理是承受恒定竖向荷载的测定轮与地面紧密接触,并与车辆前进方向成200角,摩擦系数测定车的测定结果要受到车辆性能、测试轮胎、车速和洒水量等条件的影响,测试前应对测定车认真进行检查和标定,各项参数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保持匀速行驶。BPN主要反映集料表面的微观构造。路面构造深度可以通过手工铺砂法测定,它主要反映集料颗粒之间的宏观构造。路面渗水仪是测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渗水性能的常规试验方法。由于渗水仪检测受环境温度、操作方法、路面微观构造、测点位置等因素影响较大,测定时测试间距不能太大,建议每100m测一处,每处测定2-3次。

3 高架道路功能性预养护的施工案例分析-环高架道路(浦东段)

环高架道路(浦东段)于2010年10月1日交付使用,至今未进行路面功能性恢复作业,道路浅层存在未板结的堵塞状况(局部)。其透水性路面数据入下:高架排水路面试验标准每平方3600ml/min,

黑色结构:4cmOGFC-13

0.6cm稀浆封层(SBR改性)

5.5cmAC-20F

0.5cm同步碎石封层

面积:816049,长度:主线+立交35903m,2010年1月完成摊铺,2010年2月18日开始代养护。实现目标为五年内维持新建路面70%的渗水系数。

在施用了沥再生的路段和毗邻的未经处理路段之间可以察觉到明显的差别,水很容易地渗透入未处理路段、而在经过处理的路段上水形成水珠流走。为了能对沥再生的使用效果进行较准确而及时的了解,施工前后对试验段进行了渗水性能、抗滑性能的相关检测试验。检测分析得到沥再生施工前后,路面渗水性能有了明显变化,多数测点的渗水系数为0,即基本上不渗水。通过12个月的行车观察,试验路段沥再生与原路面结合稳定,并渗入沥青表层,与沥青表层结合为一体,在经历夏冬季的气温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沥再生与原沥青层一起收缩和膨胀,有着良好的耐久性。

总之,高架道路排水沥青路面功能性预养护就是通过定期的路况调查,及时发现路面轻微破损与病害迹象,对症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斌等.高速高架道路需要“高速管理”[J].内蒙古高架道路与运输,2001,(4);55-56.

[2] 郑耀武.试论高速高架道路养护及市场化运行机制[J].经济师,2000,(12):256.

[3] 尹玉林,林祖媛.高速高架道路运营管理机构设计存在问题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12):114.

篇12

我国道路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在国际上仍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有关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技术,已得到了世界权威性的广泛认证。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新建道路和道路设施的剧增,使得环境对道路的安全影响愈来愈大。

因此,环境对道路养护管理影响应得到充分的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求市政管理部门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道路养护管理把所需的材料在设计及实践阶段进行探索、研究、创新,从道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道路养护效率。这些不仅依赖于设计者自身,还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条件上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道路养护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的科学化数据分析,从而使得其具安全性、科学性,保证道路安全畅通,进而发挥其通行能力,最终使得道路养护管理与道路施工设计结合一身,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高性能、安全性的技术。另一方面,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使其达到更经济、高速、更优质的要求。在普通道路养护的基础上发展未来道路养护管理,运用道路安全性养护、道路管理数据及科学化的评估报告做成道路养护方案。通过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验,从而实现了道路对压力、温度的实际检测。道路养护管理对道路技术的综合性有了一定的提升,道路养护管理对实用性的要求很高,要求其适用于各种公路养护要求、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而且在工程实践中,需达到较高较好的工效效果。

道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而言,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飞速,传统意义上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养护管理模式,已然不能符合实际的发展要求,目前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大多采用管理体制仍为事业型,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城市道路大生产的商品要求;仍采用拨款方式的养护经费,不能适应经营性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的要求,这些均阻碍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及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2.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极其严重

缺乏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的足够认识和有效法律约束,其多表现为对道路养护的事故责任追究不力,监管力度不严,处罚较轻;与此同时,对养护资金投入、科技进步重视等不足或不够,至今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3.缺乏道路管理养护技术规范

到目前为止,针对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规范甚少,相应的养护工程支出费用缺少谨慎的核审标准,至今仍沿用一般城市对道路养护“完好率”的养护质量考核标准,不能使得城市道路的全方位养护要求得到相应满足。

4.养护科技水平含量低,养护的机械配套率不够

尽管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较强的养护机械的一些地方,但其仍存在注入机械适应能力差、机械性能开发不足、机械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的严重现象;更有甚者存在着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进行作业,对于引进的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还没推广至大规模使用。

5.养护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以上的几个问题均使得城市的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落后,严重遏制了城市道路向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更经济等性能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发展。

道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城市道路建设的传承与发展靠的是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其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伴随我国城市道路的网结构日渐完善,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养护管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道路养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应问题,不仅应得到相应的重视,更该得到相应的解决。

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改良体制

在城市道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初期管理体制在城市道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从中的到了甚多的经验。但这种管理体制已然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要求。为使我国城市道路管理体制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针对我国城市道路发展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应优先考虑集中统一个管理原则。集中即领导权的集中,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统一即有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规划、统一管理调度。

(2)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深入发展及开放道路养护市场,实现管理和养护的真正分离。针对用工方式和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实现社会化,要创造面向建筑市场、招标施工队伍的道路养护维修机制,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养护管理工程实现从计划管理形式转变合同管理形式,以此来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程的特点 。

(3)建立起技术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专业的养护队伍才具有技术全面、精干;人员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完备;才能使得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的顺利完成。

(4)养护工程的决策的实现,由经验型转变成专家系统型,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应从“完好率”指标转变成综合服务水平指标。建立并完善起道路养护管理数据库,使得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 M S)及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 M S)和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星级评价标准,对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与使用能力综合评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