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改进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1 09:56: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础护理改进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础护理改进措施

篇1

国家粮食储备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还有半数以上的粮食储存在农户手中,这些粮食的储藏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农村储粮损失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储粮损失率高达6%~9%。我国粮食生产同样受着几种刚性因素的制约,确保粮食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农村储粮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的安全。

1 勃利县农户家庭储粮现状

1.1基本情况

1.1.1农户储粮量和损失状况 去年底我们在勃利县永恒乡和长兴乡2个乡10个村开展一次调查,调查的120户农户共有家庭成员392人,承包的农田面积为5280亩,粮食总产量达2512 t,农户总储粮(包括代售商品粮)为1713.2 t,占粮食总产量的68.2 %。被调查的农户家庭储粮总损耗135.7 t,损耗率为7.92 %;因鼠、虫灾损失粮食近10 t,而且较为普遍,120户农户中只有8户未发生,占被调查农户的93.3 %;大多数农户采用的是机收方式,被调查的120户农户的收获损失为60 t左右,占3.5%。

1.1.2农户家庭储粮方式 农村的粮食储藏技术主要还是采用民间传统的方法。农民收回粮食后,往往缺少必须进行的干燥降水过程,粮食水分不能降低到安全水分。同时农村储粮设施极其简陋,我地农民普遍采用简易的储粮装具,如采用编织袋、麻袋等包装袋存放,或地面散堆或简易玉米栈子。这些装具大多十分简陋,加之多数装具的防潮、防鼠、密闭性不好,易发生粮食霉变、鼠耗啃食、害虫侵蚀等现象。

从调查的情况得出我县农户家庭粮食的主要存储方式。我县有55 %的农户采用包装袋存放方式;35 %简易玉米栈子存放;其他存放方式占10 %,包括木柜和水泥预制板仓存放、散堆存放和冷窖储。

2 存在的问题

2.1重产轻储 农村储粮分散在千家万户,大部分农户生产的粮食都是自给自足,很少进入流通领域,这就导致粮食产后的隐性损失被忽略。长期以来,农户只注重生产中的投入而忽视产后的管理,使得粮食的产后损失相当严重,从而出现田间增产,家中减产的恶性循环局面。从此次被调查的农户看,将近80%的农户家中的粮食乱堆乱放,环境杂乱,管理粗放,虫、霉、鼠危害现象普遍,损失较大。

2.2储粮设施简陋 在对所有被调查的农户家庭储粮设施中发现,广大农户普遍采用的储粮装具是编织袋和麻袋或者简易玉米栈子散堆存,虫、霉、鼠害及禽畜取食等现象严重,对粮食的安全储存极为不利,粮食品质劣变加快。

2.3 储粮技术缺乏 广大农户缺乏防治储粮害虫的基本常识,在受物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当发生虫、霉、鼠等危害时,束手无策,防治无力,即使处理,也是简单的暴晒。而有的农户在储粮发生虫害时,采用直接喷洒杀蝇除蚊药剂,对人畜生命带来很大的隐性危害。

3 损失估算

由于广大农户储粮设施简陋,技术落后,致使储粮损失相当严重。我县2008年粮食总产量约为100万吨,按70 %的粮食留存量和3%的损失率计算,全县农户在家庭储粮环节损失的粮食约有2.1万吨,相当于4万亩耕地的粮食产量。以目前粮食2000元/ t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年损失金额4000万元左右。

4 改进措施

4.1政府的重视与介入

4.1.1加强宣传与培训 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对农户家庭储粮现状引起高度关注,通过版报、宣传资料、新闻媒体等形式对粮食安全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全民对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积极开展储粮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知识,解决农民遇到的各种储粮难题。

4.1.2粮食部门专设机购 从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到地方粮食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农村储粮管理机构,或在现有机构中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要大力推进县、乡(镇)各类储粮技站的建立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各站点保留一部分技术骨干提供公益(经费由政府拨款),其他技术人员则面向市场,进行有偿服务。

4.1.3必要的资金投入 各地政府财政开展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主要为新的储粮技术的研发提供启动资金、农民购买新型储粮装具或建造粮仓时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人员的工资补贴等。

篇2

在基层医院产科,因条件有限多实施母婴同室,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的诸多环节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护理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分娩产妇,共抽取其中的98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前组和实施后组,每组49例。实施前组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28.7±12.4)岁,经产妇12名,初产妇37名,孕周38-41周,平均(39.1±4.3)周;实施后组中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27.3±13.4)岁,经产妇11名,初产妇38名,孕周37-40周,平均(38.8±3.2)周。另外抽取我院产科护士5名,护士年龄分别为23岁、26岁、27岁、31岁、37岁,平均(29.1±14.1)岁。以上统计实施前组产妇和实施后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由产科护理部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对本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将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前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士综合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2.2 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①对产科环境进行改善,并增设相应的基础设施。联合后勤人员将病区的环境进行大改造,将产科与妇科分开,对病房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病床加固,地面防滑,走廊通畅,热水设施齐全。②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应定期展开护理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并注重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对护士的排班制度进行改进,增加早晨和夜间的护理人力资源,以使母婴安全得到保证[2]。③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做好护理安全宣传。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同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其需求进行了解并给予尽量解决。耐心倾听产妇的苦诉,了解其内心世界,对其给予适当的关心照顾和鼓励,缓解其因角色转换而产生的抑郁和恐惧心理。积极将护理安全等相关防范措施向其进行介绍,增强产妇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实现产妇自我防护的效果。④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有护士长任组长,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定期检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护理操作予以及时指出,并指导其改进,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

2 结 果

2.1 产妇护理满意度 经统计发现,实施后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组发生显著升高(P

2.2 护士综合质量评分 经统计,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前产科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为(81.4±12.3)分,实施后为(94.7±14.2)分。显然实施后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得到明显改善(P

3 讨 论

经分析发现,目前基层医院产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①医院条件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②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低、健康教育工作不彻底、工作压力大、缺乏护患沟通;③产妇与家庭因素等[4]。

针对上述安全隐患提出了1.2.2的改进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发生明显升高,且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并且实施后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也较实施前发生明显升高。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护理安全管理的合理性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以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依据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并加强质量控制,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临床应给予注意[5]。

参考文献

[1] 雷美娥.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4(01):111-112.

[2] 胡霞.产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护理,2012,23(01):432-434.

篇3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的,是以系统化的理论为基础强化持续的全程的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则是不断地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永远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注重终末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实施与效果的评价,提高住院患者的自我防跌倒意识和生活质量,跌倒坠床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意外之一,更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问题,跌倒坠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影响我院的医疗质量,因此,对住院患者防跌倒坠床的管理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疗的106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2例,女性患者427例,年龄(18-90)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评估,预防跌倒坠床,2009年6月到2010年8月住院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117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65例,女性患者514例,年龄(18-94),观察组在传统的对照组评估基础上采用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按照患者年龄和性别,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接近。

1.2护理

1.2.1对照组根据安徽省护理中心制定的危险因素评估表,对病人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项目有:迷糊―迷失方向―幻觉得1分,步态不稳,体质虚弱得1分,使用利尿剂镇静剂得1分,年龄大于70岁得1分,听力视力下降得1分,有精神异常活动障碍的得1分,分值大于等于4分,评估患者有跌倒坠床的风险,分值越高风险越大,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变化的,有值班护士重新评估,建立风险机制,改善硬件环境,加大监测。

1.2.2观察组这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针对以往的不足进行新的修改落实,采用动态的模式:①落实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表只是单方面的评估患者的物理性因素,对其社会因素、心理变化关心较少,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全面了解患者性格,生活,有针对地预防。②鼓励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参与,对存在跌倒坠床的患者,分析其可能发生的诱发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医院的护理人员,家属明确护理目标,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三方面共同提出跌倒坠床措施,同时,也能得到家属的谅解配合。③强调准确细微的护理服务,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提出预见性的护理服务,做到精细,到位,患者床头有警示标示,采用预见性的防护,可减少跌倒坠床发生率。④动态的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在治疗的过程中,随着病情的逐渐康复,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变,风险值也开始降低,护理人员要动态地评估患者,过分的关注对于一些需要功能锻炼的患者,反而是一种约束。⑤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走廊,浴室设置把手,以防滑倒,简化病房设施,物品摆放整齐,床与床之间设置合适的床间距,室内灯光线适宜,将床头灯放在患者可触及的地方。⑥发生的跌倒、坠件及时上报,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将患者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⑦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系统地学习跌倒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加强岗位制的落实和完善,及时去除不利因素,提高全科护士对跌倒坠床知识的掌握和实际防备能力。

1.3统计学处理统计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坠床和跌倒率,用spss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坠床2例(1.3%),跌倒3例(2.0%),对照组:坠床10例(6.7%),跌倒13例(8.7%)观察组坠床和跌倒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6.60,P

3讨论

采用持续质量的改进方法,预防措施的落实,宣教的完善,及时去除危险因素,患者及病人家属对跌倒坠床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共同重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动态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临床资料的统计,观察组的跌倒坠床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风险因素进行客观、准确、全面、动态的评估,因此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洁华,叶志弘.跌倒与坠床因素的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8,24(9):646-647.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83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nnormaliz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Methods:Improve the process of care management,and investigate on patients/family satisfaction and patient/family health education.Results: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and their families improved from 94% to 99%;and their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improved from 91.3% to 98%.Conclusion: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of improving care management processes is to normalize quality care.

Key Words Care Management;Process;Quality Care;Normalization

“优质护理”指的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或者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不满意度[1]。“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前提下[2],提供相对应的服务,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是观察病情、提供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沟通、心理护理。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是优质护理理质量最有说服力的依据[3]。只有优质护理常态化才能持续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那优质护理怎样形成常态,除了宣教、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外,一线管理人员护士长的管理流程很重要。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开展“优质护理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从“试点病房”到全院铺开用了1年的时间,护患比逐步达到0.4/1。2011年1月最后1批铺开的“优质护理”病房,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借鉴“试点病房”的护理流程和排班模式,并制定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到2011年5月分析患者/家属满意度91%~94%,并且有明显波动,护理部质控组随机调查全院各科显示,患者/家属满意度89%~99%,讨论改进护理管理流程。

方法:①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增加每天15:00~16:00业务查房,督导护理措施落实,使优质护理常态化、提高优质护理质量。②制定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和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度调查表,每个月随机调查出院患者15~25例,并分析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整改。

结 果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由94%提高到99%;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1.3%提高到98%。见表1。

讨 论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的具体方法:按岗位职责要求护士长每天至少5次巡查病房,督导检查护理质量。我科拥有床位38张,开展肾脏移植手术和普通泌尿系手术,配置护士15人,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3人,双专科1名,专科9名,中专1名。2011年1月~5月优质护理实施成效不令人满意,经科护士长及全科护士讨论,增加15:00~16:00业务查房,由护士长或在班的带教老师带领查房,督导完成各责任护士的各项护理工作,内容包括,见表2。

按病种特点,制作了健康教育路径表,肾移植健康教育手册和泌尿系单病种健康教育处方,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并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并便于考核每天的健康教育质量。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前患者/家属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分析:①服务观念的转变停留在表面,个别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工作与保姆没区别,只是迫于养家糊口,所以治疗任务重时就忽略基础护理,周末、节假日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包干患者的治疗、病情观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目前护士编制不足(常有加床),执业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督导和质量考核,每个患者享受到的护理质量是有很大差异的。

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增加每天业务查房,督导护理措施落实:①流程是解决怎各阶段患者须完成的护理考核患者考核护士

新入院患者入院评估,入院介绍。是否认识责任护士压疮、跌倒评估分值,药物过敏史,医疗诊断

等待手术患者指导并协助完成术前检查,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术前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的目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及特殊专科检查后的观察要点

次日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方法、要求和原理

当日手术患者及危重患者药物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是否完成,病情观察要点,护理要点

术后康复期间患者药物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协助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预防保健知识,是否认识责任护士,是否满意责任护士的工作。是否掌握患者八知道,健康教育内容,基础护理的完成情况将出院患者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否掌握出院指导是否落实么做的问题,是从执行的角度把个人或组织确定的目标去执行到位,护理管理流程就是确保优质护理目标的实现。优质护理的目标是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和谐医患关系[4],同时护士愿意。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持续稳步推进,夯实基础护理只是其中一部分,没有专业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的健康教育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同时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和适当的激励不能满足护士的成就感。②实施强有力的护理查房,并将护理查房制度纳入质量考核中,使得参加的每个人都有切实的认识和提高,以保证护理查房制度的内在质量[5];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实施每日业务查房,是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每日评价护理效果,完成护理计划,有效落实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满足低年资护士知识增长的需要,满足带教老师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实现,护理团队和谐、团结、积极向上,优质护理服务形成常态化。

优质护理必须稳步深入开展下去:优质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对缓解医患关系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提高全民健康知识水平,增强预防保健知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卫生部要求深入持久的开展优质护理,作者认为实现优质护理常态化,除了院领导的重视、护理部的指导和培训外,一线管理人员的观念引导、言传身教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满足求知欲望;培养骨干护士的责任感;优化一线护理管理流程是建设优质护理文化、增强执行力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盖小荣.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护理优质服务管理新工程与临床护理新技术,中国昆明培训班,2010,9.

2 张景龙.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康复和医院优质护理的质量[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指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合作,并运用各种数据统计及品管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自己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个人在工作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2]。为了进一步改进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2013年4月至9月,五官病区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成效显著,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五官病区7名护士自愿组成品管圈小组成员,选出圈长一名,召集并开展圈员活动,负责活动的推进。圈员共同讨论设定了活动主题,确立“平果圈”圈名和相应的圈徽,制定了活动计划。

1.2 主题选定 通过圈员讨论,根据主题内容的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评分,总分排序首位的“提高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被确定为品管圈活动主题。

1.3 调查对象 分别对品管圈实施前后五官病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实施前后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和诊断等)和护士基本情况(年龄、工龄和职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 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1.4.1经圈员共同讨论,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制定出《五官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标准》,包含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其他护理和安全管理8项内容,18个条目,采用百分制评分,90分以上为符合标准。2013年6月-2013年7月,应用评分标准检查五官病区自理能力在A级或B级的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情况,共检查83名患者,33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9.75%。

1.4.2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依照基础护理服务不合格次数、原因、百分比绘制柏拉图,依据柏拉图分析得出71.4%为改善重点,主要问题是晚间护理和安全管理见表1。圈员针对科室基础护理服务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从“护士”、“病人”、“管理”和“其他”四个方面的因素,采用“鱼骨图”解析晚间护理和

安全管理不合格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为:(1)护士因素:对基础护理责任心不强,意识淡漠;基础护理服务工作不规范,业务不扎实;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2)管理因素:基础护理服务规范的培训与教育未落实到位,未与绩效分配挂钩;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监控不到位。(3)其他因素:基础设施较差,基础护理服务物品不全,物品放置不规范等。见表2。

1.5 对策实施与检查 组织圈员对以上要因进行分析,应用可行性策略与实施,建立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及技能、基础护理服务技术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和病房物资及设施不到位5个对策组群,每一对策由专人负责,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采取目视管理法,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画激励或提醒大家关注基础护理服务。(2)加强基础护理服务相关教育和培训,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内容,使全科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在原有基础上修定了五官科绩效考核方案,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量和质量纳入到绩效考核的同时,还加大基础护理服务考核所占权重。(4)实施基础护理服务流程化管理,制定出《晨、晚间护理流程》和《预防患者跌倒坠床流程》,减少和杜绝基础护理服务中的疏忽与遗漏,保证晨晚间护理和安全护理的各项措施落实。(5)根据五官科专科特点,设计出的《五官科患者跌倒坠床评分表》和防跌倒坠床“四部曲”,制作出卡片,人手一份;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熟悉并正确使用该表,人人掌握防跌倒坠床“四部曲”。(6)制定出《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 对存在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和陪护发放告知书,提高患者和陪护的安全参与意识。(7)加大基础护理服务的监管力度:落实护士长“四查房”制和夜督导制,即护士长在早上上班前、上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前及夜督导护士晚上,查看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的完成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床边示范指导;责任护士每周二卫生日落实分管患者的“三短七洁”工作,“值日生”(值班护士)当天下午进行全面巡查,检查患者“三短七洁”落实情况,把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组责任护士。(8)备好基础护理服务所需的物资和设施。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检查、评价、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持续不断提高。

2 结果

2.1有形成果 提高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

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提高护士责任心及基础护理服务技能,在93名患者中,基础护理服务合格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 60.25 % 提升至品管圈活动后83.87 %。目标达成率为104.05 %,目标进步率为39.2%,超过预期目标,见表3。

2.2 无形成果

通过这次QCC活动,圈员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掌握了QCC手法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发挥了管理潜能,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见表4。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品管圈开展前,大部分护士基础护理工作只是应付,工作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基础护理服务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推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责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自觉参与科室管理,主动进行自查自纠。把基础护理服务由负担和应付转变为责任和习惯,养成一种良好慎独精神和严谨工作态度。同时品管圈活动使圈员充实了QCC知识,包括资料采集与分析技能、实施步骤和方法、电脑操作技能、QCC手法等[4]。改进成功后圈员们都有参与感,成就感,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品管圈活动在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翟凡宁. 浅论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研究[J]. 健康必读(下月旬),2012,9:189.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507(2016)01-0038-02

日点评分析法是基于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法)基础上每日对冠心病患者吸氧管理的一种方法,即每日对吸氧管理相关问题作出的汇总、分析、整改、评价,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1]。心力衰竭是复杂的临床综合症[2],是各类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共有的一种疾病状态[3]。为心力衰竭患者提高安全、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是心内专科护理的重要护理任务目标,如何实现此目标值的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所心内科收治88例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心力衰竭标准诊断,其中,男性58例,女性30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8.2±3.35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情况心功能II级30例,III级38例,IV级20例,其中1例患者因特殊合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无法纠正而死亡。其余87例均价好转出院。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减轻心脏的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及药物治疗。除缓解症状外,还应达到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目的[4]。在患者住院治疗护理中,护理单元应用日点评分析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护理服务安全优质高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2日点评分析法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日点评分析法的核心是日进日高。其方法是对心力衰竭患者、氧疗、药物、基础护理及出院前一日指导等护理服务中存在相关问题或潜在护理问题作出汇总、分析、整改、评价,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给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专科护理护理。①日点评护理工作存在或潜在问题。护理存在或潜在问题:慢性心衰与急性心衰变化不及时;氧疗护理潜在或存在问题:护理人员对吸氧和停止吸氧时机未以评判性思维做出判断;药物治疗潜在或存在问题:观察病情变化或药物副作用不深入;基础护理潜在或存在问题:责任护士床旁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患者需求。②对潜在或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责任护士对护理的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对急慢性心衰症状和临床表现观察不及时,未正确识别急性、慢性心衰患者;责任护师对心力衰竭患者吸氧和停止吸氧的指征掌握不确切,不能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客观判断患者缺氧情况,而只是被动听从医嘱;责任护师在药疗护理中,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不是很知晓,安全用药细节不重视;责任护师基础护理床旁实践具体措施落实个别不到位,未确实夯实基础护理。③实施整改措施。护理人员自觉提高心力衰竭专科护理专业水平,自动自发学习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提高床旁基础护理实践能力。如护理融入舒适理念,正确评估患者,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取舒适的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被迫卧位取端坐卧位,同时经常变换,改变姿势,至少每2小时1次,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对于吸氧治疗的患者,责任护师严格“吸氧操作规程”、“手卫生制度”,吸氧护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同时理论联系实践,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客观准确判断吸和停止氧的指征和氧疗副作用的观察,使吸氧作用最大化,副作用“零”发生。在用药治疗护理中,护理人员学习掌握相关药理知识,提高药学素养,特别关注特殊用药的副作用。提高护理人员床旁基础护理实践能力,制定有效措施并实施评价,确立心力衰竭患者基础护理标准如静脉输液护理、饮食护理(限制水钠摄入)、皮肤护理、咳嗽吸痰护理、监测病情护理等标准,并检查改进。④对整改问题的追踪。护士长或质控组长,日评日整改,明确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直到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优质化。每月汇总点评问题及对改进效果评价,对亮点推广,对不足“QC小组”商讨改进措施,直到优质化。

2结果

实施日点评分析法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不良事件“零”发生。88例患者好转87例,1例死亡。日点评分析法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有效提高患者好转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3讨论

日点评分析法应用于心力衰竭护理管理,是提高其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是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日点评分析法及时发现问题、分析、整改控制其存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是夯实患者基础护理的保障,是提高专科护理素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董红,林兴凤,万建红.日点评分析法在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21-82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4,42(2):98-122.

篇7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篇8

资料与方法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基层医院。共设病床200张,护理单元10个。护理人员86人,全为女性,20~30岁36人,31~40岁23人,40岁以上27人;学历:中专45人,大专39人,本科2人。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院质量管理目标,成立了分管护理副院长-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护理部依据二级医院等级评审中对护理质量、技术水平的要求,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2005年我院制定了护士长管理、抢救室管理、治疗室管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件、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等质量管理标准共20余项,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订、完善。

全员质量教育、培训: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学习以上各项标准内容及考核办法,举办了全体护士参加的《如何全方位提升我院护理质量》演讲活动,牢固树立“缺陷管理”意识,使护理质量标准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保证了其标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全面质量检查,找出存在问题。科内质控小组每周对照考核标准检查1次;各班护士日常工作中自查自纠;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病房了解察看,每月组织护士长分组、分项、交叉检查。通过平时抽查、定期检查、护士长夜查房记录、满意度调查等收集的资料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如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健康教育覆盖率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预期目标,从管理、人员、物资等方面分析。①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②对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③治疗性工作多而忙,疏于与病人沟通交流;④检查监督力度不够。通过质量改进,达到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技术操作合格率100%的目标。

整改措施:①加强护士思想教育,倡导以患者需要为中心的服务意识;②强化三基训练与考核,人人达标;③调整安排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责任护士;④给各病区聘请护理员,夯实基础护理;⑤组织召开健康教育知识、沟通技巧讲座,创办健康宣教板报、图册、健康教育处方;⑥落实医院考核奖惩制度等。护理部追踪验收其改进效果。

效果评价:护理部每月汇总讨论质量考核结果,肯定改进后的成绩,并以书面形式通报全院。每季度进行全面质量动态评价分析,找出下一步需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护理质量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讨论

质量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的控制[1]。持续质量改进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2年来的运用,促使全体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显著增强,整体护理质量、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确保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8.6%上升到100%,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5.8%上升到100%,技术操作合格率由80%上升到100%;强化了护患沟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87.5%上升到98.6%。同时,护理质量的提高带动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2],2005年、2006年、2007年住院患者人数逐年增长,分别增长12.5%、13.7%和17.8%。2005年在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中,我院取得了陕南排名第一的好成绩,2006年、2007年,在市卫生局先后2次组织的全市医疗质量大检查中,再次受到检查组的高度赞扬。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内科病区拥有床位50张,护士18人,年龄24~39岁,其中大专及以下5人,本科13人,主管护士5人,护师9名,护士4名;工作年限>10年5人,5~10年5人,<5年8人。

1.2具体实施方法

1.2.1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护理管理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因此首先要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①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临床护士紧缺是共性问题,一味地增加新护士不太现实,所以如何充分调动院内护士的积极性,充分挖掘院内护士的潜力是关键。在查阅文献和经过院领导同意后,我们实行了护理动态管理。比如门诊抽血上午最集中,我们根据自愿申请调动愿意利用自己时间到抽血岗位的护士抽血,医院根据工作时间给予一定的薪酬。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也实现了人力的最大化。②人性化管理。过去护理人员的奖金是根据科室效益核算的,与护理人员的岗位无关。这就造成了有些护理岗位比较繁忙,比如ICU,神经内外科等,但奖金与岗位付出不成正比,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护理人员均愿意去效益高的科室。我们尝试将护理人员奖金与岗位挂钩,根据每个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风险大小来综合评价护理人员的奖金,这样就实现多劳多得,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提供多种发展机会。根据护理人员的特长,为其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从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主任这样单一的发展,比如护士有做管理的才能,可以做护理管理;有做教师的才能,可以成为教师;有做护理的才能,可以发展为专科护士等。

1.2.2运用护理管理系统科学智能管理

①全面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控,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可以查看某个不良事件不同时间的发生率,从而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②科学管理:通过直观的数据报表,管理人员可以持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持续跟踪督促,持续改进,形成了护理质量的PDCA循环管理,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3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不管何时何地,基础护理是体现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强调用数据监测各种指标,如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等。如通过分析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人群、时间和环节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3评价标准

统计分析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2个月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包括患者对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4个维度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选择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选择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见表12.2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讨论

3.1精准医疗因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而被大力倡导,在精准医疗模式里,精准护理是精准医疗的重要保障,而精准的护理管理又是精准护理的基础。因此研究精准护理管理非常有意义。3.2本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护理管理提高了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运用护理管理系统科学智能管理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使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临床护理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10

质量改进;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es quality improrement,CQL)方法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1]。提供满意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终极目标,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一种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它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渠道,也是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科自2010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不断分析满意度调查中存在问题,以科学的方法组织调查、设计问卷,从调查形式、内容、方法、分析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改进,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存在问题分析

查阅2010年4月至12月在本科住院、出院患者满意度问卷398份,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 患者方面 每位患者因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地域文化及自身素质的差异,其需求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急性期患者缺乏对疾病认知,康复期患者对疾病愈后期望值过高,长期坚持服药不能,患者对心理支持需求迫切。

1.2 工作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滞后,主动服务意识差,服务流程欠规范,专业知识、人文学科、心理学等边缘学科知识溃乏、缺乏沟通技巧。

1.3 调查表方面 调查目的不明确,内容缺乏深度,方式粗放,优质护理服务未能体现全程性。

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2.1 豫期目标 患者、护理人员充分理解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目的、意义,全面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全程健康指导,护理服务满意度>98%。

2.2 措施

2.2.1 召开科内质控小组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全科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行为规范、专科知识、人文学、心理学等边缘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优化后的服务流程,使护理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心教育,使其认识到满意度调查在护理服务中的重要性,以便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患者提供全过程、多方位、动态化的护理服务,满足个体需求,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2.2 根据患者需求,完善满意度调查表。明确了调查目的,调查项目由开展时的18项增加至20项,调查内容实现质的突破,重点关注主动服务和服务效果,拉大每项满意等次的分值差距,并设置患者认为最满意护士及理由栏,以提升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和自觉服务行为。

2.2.3 调查形式和方法采取在院患者,出院患者和院外随访患者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将满意度调查纳入日常工作内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将调查结果纳入当月绩效考核,每月患者最满意护士得票最多者为当月护理明星,给予一定奖励,体现护士自身服务价值。科室对患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患者意见及时整改并反馈,实现了持续改进。

3 效果

3.1 持续质量改进 使满意度调查表更全面地反映病人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需求。护理质量管理经过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强调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标准,使护理管理质量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过程[2-3]。通过对调查内容的改进及多种形式的调查方法,明确了住院患者的需求,落实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由于护士主动提供疾病全过程的健康指导,提升了住院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奠定了基础。

3.2 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护士自觉学习积极性,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满意度调查改进,使护理人员明确了患者需求,找出了自身不足,提高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利用科会、晨会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大家反馈,实施奖优罚劣,提高了护士积极参与的兴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强化了服务理念,增强了竞争意识,营造了“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3.3 持续质量改进提升了护理质量。通过满意度调查,明确患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服务。由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宣传,分级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服务流程对患者的温馨提示等的公示。得到了患者的监督与信任,同时由于实行分组责任制和层级管理,使日常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明显提高。

3.4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调查中,患者不满意的不是技术,而是护士缺乏耐心,解释简单,沟通交流不当所致。护士通过规范的洗脸、洗头、剪指甲等基础护理服务,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有一种被关心、被爱护、被尊重的家的感觉。直接护理时间的增加,提高了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提高了护士的交流能力,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信任,患者满意度达99.12%,实现了优质护理。

参 考 文 献

篇11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成立质控小组:

组长:张丽华

组员:张桂珍、尤从香、陈芳

三、质量控制检查分工:

1、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管理及考核:尤从香

2、急救药品和器材、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张桂珍

3、护理规章制度落实、院感质量控制、清洁工、护工管理考核:张丽华

4、病员意见调查、出院随访、常用药品和物质管理:陈芳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9、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10、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主班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实行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医院科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二1、成立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质控人员对基础护理、专科护 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等定时进行检查和分析

2、每周进行护理行政查房,尤其对重点病人管理、分级护 理、精神病行为的安全管理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分析原因、整改后进行评价。

3、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每周跟科主任或主诊医生至少查房一 次,以及时发现护理隐患。

4、每月召开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和护士会议,对科室自查和 护理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5、组织科内护士进行应急模拟演练与考核,使护士提高应 急能力,提高抢救质量

6、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的带教与考核,按时完成 培训计划,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7、不断督促保洁工搞好病人卫生,加强对护工、保洁工精 神科知识的教育,提供他们对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认识。

8、不断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后进行 电话回访。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收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馈讨论整改。

精神科

20**年1月10日

年护理质控计划

护理工作的服务最终体现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医院及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护理质控计划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二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前移,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实施

安全预警管理。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继续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

3、成立危重病护理抢救小组。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

5、完善护理质控制度、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8、建立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目的

目标

成立质控小组

工作职责

健全规章制度1、核心制度2、重点

全面质量管理人员准入岗前培训,三基培训 质量控制双向反馈评价

绩效考核

一完善质控体系

二、修订质量标准及持续改进记录表

三、制定质控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差错事故0

3、压疮发生率0

4、满意度80%

篇12

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管理及改善工作场所,提高工作质量,使得职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我科自2013年1月起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5.3±3.5)岁,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1人。所有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同意参加品管圈活动。

1.2 方法

(1)请专家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及讨论品管圈理论知识;(2)成立品管圈小组,采取品管圈的方式提出2013年需要改进的护理质量问题;(3)将选定问题按品管圈的方法写出相关的护理流程、评分标准等;(4)至少每月组织圈员对问题、拟定、措施等进行检论、分析,确认效果,总结成果,将讨论的结果以及成功的经验纳入到品管圈管理内容,从而巩固品管圈品质管理的成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病区护理质量情况,主要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整体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部查房检查的评分情况,护理部主要检查的方面包括:病房管理(20分)、护理人员素质(10分)、病区环境(10分)、患者病情动态的掌握情况(20分)、护理服务质量(25分)及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7.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患者对护理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2]。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在圈会上,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激发[4];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基础护理的、健康教育、整体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通过品管圈活动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同时它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1]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社,2008:1501―15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