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09:56: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任何专业的职能讨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计的职能也是值得深究的,如果不能先了解职能的话,就不了解会计的目的,对于会计的发展有着极大制约。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导会计发展的重要前提,下面将予以简要讨论。
会计的基本职能主流观点之一指的是核算和监督这两点,此观点出处大概是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五条第一句话:“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另一个主流观点是葛家澍教授和唐予华教授在《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一文中提出的反映和控制两个基本职能。虽然观点看似不同,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的观点显得有点狭隘,而后者观点更加宏观和概括,如果说会计的基本职能仅仅只是核算和监督的话,很多现在新兴的理论比如会计信息系统化便得不到理论支持,发展受到遏制。因此,笔者认为核算和监督只是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一部分,核算是反映的必要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专业方向
现在会计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很多高校将其纳入教育范围,由于各个学校出发点不一样,划分出了很多各不相同的专业方向,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基础性划分
宏观上来说,主要是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这两项也是现在学校普遍常用的会计专业方向。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最大的两个分支,基本上任何其他的会计专业方向都是由这两项转变而成的,属于基础方向,但是这两项又有着很大的差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从实用性划分
当今会计的专业方向渐渐的向实用性扩展,比如审计、会计电算化和CPA方向,对于会计都非常有实用性,很符合现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很多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化,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越来越迫切,特别是CPA的培养。
(三)从就业来划分
还有一些学校划分的专业方向是按照就业趋势来划分的,比如税务会计、房地产会计、物流会计等等,其中新兴的一个专业方向是法务会计,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是将会计分成了无数细小的分支,每个分支解决一个小问题,这样将会计这个大学科细化,从而更加细致地体现了会计专业方向的广博。
(四)其他
当然还有其他的划分方法,比如从产品生产流程划分为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等,但是这些划分方式界线不是很清晰,所以在这里就不予讨论了。
三、会计职能和会计专业方向的关系
从上面可以看出,会计专业方向的发展和会计职能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上会计职能的深入探讨直接影响了会计专业发展方向。
(一)反映职能和财务会计专业
这里说的财务会计专业不是指大会计,而是单纯指主要担任做账等工作的小会计。很明显,财务会计是反映职能的具体化,反映职能就是从财务会计的工作体现出来的,财务会计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要做日常的核算工作,像记账、报表等工作的处理都依靠财务会计来完成。在《杨时展论文集》第166页,杨教授认为:“在民主社会和股份制企业中,会计最本质的职能归根到底即在于对会计实体由于承担了保管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受托责任而发生的收、支的经过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请求委托人解除责任。”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财务会计,公司内部的信息无法明朗化,高层做决策没有了依据,财务会计就像公司的眼睛,可以看到每一个有关企业财产的使用方向等,而对外来说,也给投资人提供了极其可靠的依据,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二)控制职能和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是会计的一个大分支,其实就笔者个人观点来说,一直觉得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之间分歧很大,因为财务会计更加偏向经济学一些,而财务管理显然和管理学更近。阎达五教授与杨纪琬教授于1980年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不过财务管理在会计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高层人员对公司的决策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而达到利用会计来控制公司的资本的目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一个公司里面,董事长是王冠,是一种象征,那么财务管理人员是大脑,用来思考公司运作的方向和每一个决策的必要性。
(三)反映职能的延伸: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电算化专业
从1950年4至6月英国会计管理考察团对美国的五十多家大型公司进行考察开始,会计信息系统论慢慢趋于完善,80年代引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配合现行信息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加强了我们对信息化的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裘宗舜教授的《会计也是第一生产力》中指出:“现代会计是一个财务、成本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却又是“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它与宏观经济决策密切相关。说明会计正在从公司向国家和世界接轨,会计电算化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使得会计和现代化的连接更加紧凑了。
四、会计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育的展望
会计方向正在向多元化转变,从最初的几个到现在的几十个,这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会计人才,我们需要适应国家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专精的人才。
第一,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两个大的分支在高校分开教导。很多高校把两个专业合在一起教导,这样造成分工不明确,笔者认为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别,着重点完全不一样,如果一锅煮会让人觉得很迷茫。
第二,对会计职能进行更加规范的法律法规的界定。这里说的法律法规的界定只是为了会计实践工作更好的分工,但是并不是要限制新思维,一旦在理论上有了关于会计职能的新的发展,完全可以进行修订。
第三,培养更加精专于某一个会计专业方向的会计人才。自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企业慢慢走向国际化,和别国的人才比较起来,如果我国着重培养涉猎多种学科的人才,在短期来说很难和国际人才竞争,只能先专精后广博,这样才能有一席之地。
第四,培育法务会计等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会计人才,将会计学科的知识在各个企业里融会贯通的使用,为企业从多方面获取利益,成为新时代的高等人才,在会计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第五,对于会计控制职能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完全可以从会计管理活动论延伸出符合现代化理念的会计专业方向,加深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甚至起到国家管理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总之,希望能够从会计职能的演变中加深对会计专业方向延伸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让会计作为一个工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时展.关于建立我国政府受托责任制的意见[M].浙江: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281.
[2] 葛家澍,唐予华.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J].会计研究,1983(4):4-5.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思考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职业教育中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即是面向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输送 “实践+理论”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中,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就是教室,照本宣科,在理论教学上安排的课程多,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出现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既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虽然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例如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沙盘演练法、模块教学法等等,但是大多浮于表面,不仅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配套的师资、教材等也未跟上脚步。下面就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争取毕业即可胜任工作岗位。但是许多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只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手段就是根据课本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企业模板,让学生根据企业账务内容进行手工做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去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根据企业实际将手工做账与电子做账结合起来[1]。这就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真正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师资力量存在的不足
在会计专业师资力量方面,国家已经开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职业学校也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实践指导教师这一职位,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只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并不熟悉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的教师通过学习考上了“会计师”,学校就将之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却没有实践技能。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能真正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反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1.3 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教材
成熟完整的教材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会计实践教材应该包括会计学科的大多数专业课程,例如会计学基础、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课程,并通过典型案例把这些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会计实践系列教材。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缺乏完整的会计实验系列教材,各种实践教材内容之间缺乏衔接[2]。这样导致学生只能进行各单项的练习,系统的、综合性的实验练习几乎没有。
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内容只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而对于经济业务的处理、职业判断和预测等实际问题却未涉及。
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才能将之完善,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前文分析了目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2.1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而明确目标也就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指引方向。因此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以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就业”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体系上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同时开设各种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实际岗位中需要哪种业务技能,就针对这种技能展开实训。只有以岗位需求为指导,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书本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
2.2 优化师资力量的配置
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虽然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但是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解决教学与岗位脱节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的选聘企业中在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让学生亲自与其交流,推动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接轨。其次可以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到企业中实践、锻炼,让其真正转变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随社会发展现状,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3 加强实践教材开发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材不少,但能跟上变化的高质量的实践教材较少。因此开发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教材十分必要。实践教学教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单门课程实践教学教材和综合性的实践教材。所以加强实践教材的开发也可以从这入手,首先单门课程的实训教材,需要针对所学的各个章节进行训练,可以多角度多形式提供训练资料。例如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二是综合实践教材的开发,可以建立模拟业务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部门设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要求,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通过这种实践方式将不同的实践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加深理解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又能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摘要: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研究:一个层面是指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另一个层面是指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研究,都可以促进会计专业的发展,都可以促进职业教育
的发展。因此,我们从事职业教育实践的教师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意义;具体研究
以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为研究对象,深入研
究会计专业,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不仅能够促进会计职
业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
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下边结合自己对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的思
考,参考其他研究者的论文,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相关
问题阐释如下:
一、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意义
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会计专业的发
展和学生的职业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重要的意义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会计专业
的课程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代会计教育发展中,无论
是会计专业的中职职业教育,还是会计专业的高职职业教育,他
们都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讲,中职职业教
育与高职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相互独立,各自成为自己的学习阶
段。在每一个学段,学生学习专业课程针对自己的教育目标,又
在知识体系上独立成为一个学习系统。从学生终生学习的角度
讲,或从国家对会计专业教育的统筹安排上讲,会计的中职职业
教育与会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又相互补充而合成一个体系。在
这个大的课程体系中,会计的中职职业教育是会计高职职业教育
的基础,高职职业教育又是中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继续。因此,
在会计专业的中高职业教育中,彼此之间存在着衔接问题。并且
对这个衔接问题的解决程度又影响着中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
发展方面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中职职业教育方面,而且也体现在
高职职业教育上。
其次,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对职业教
育理论和职业教育实践均有重要的影响。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
育的衔接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研究职业教育既不能忽视中职职业教育,又不能忽视高职职业教
育;现在,在重视两种职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职业教育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在这个思路下探讨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职
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才可以得出有利于指导当前职业教育实践的
理论,当前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才可能在研究结论的指导下正确发
展。所以,在无论是研究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还是研究
其中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我们都必须注意理论
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统一,都必须注意理论对实践的影响和实践对
理论的检验。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具体研究及意义
按照上边的思路探讨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
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和叙述,即理论层面的研究和实践层面
的研究。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理论研究
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的理
论研究涉及课程设置理论等的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会计专业是一
门学术性很强的实用性专业。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既要符合现实
社会产生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中
高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既相互衔接,又要彼此不同。相互衔
接是为了保持会计教育的完整性,相互独立是为了保证其与社会
发展和学生整体特征的协调。为此,我们需要会计课程专业设计
的理论研究者重视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
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前者可以保证学生所学有广阔的适用背
景, 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后者可以保证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
既有利于身心发展,又能够接受所学的知识。这种双保证式的事
实,才能使相关的研究取得正确而客观的结论。
其次,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又是一个职
业教育实践问题。从理论层面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
接问题,目的是为了使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在实践发展能够有正
确的理论作为指导。一个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
作用:一个作用是为实践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
的资料,即,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实践为其理论研究提供
专业的、客观的研究现实;另一个作用是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职业
教育实践对以其为对象的理论研究提供检验正确与否的机会。即
以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结
论,必须在这个现实中得到验证。否则,理论研究将失去研究意
义。
再次,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除了具有如上所
述的意义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意义:首先,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
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和拓
展。在传统的职业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比较注意会计专业的中职
职业教育研究,或者只重视会计专业的高职职业教育的研究。这
样的职业研究虽然目标明确,对现实职业教育的研究有较强的针
对性。但这样的研究却没有从整体上对职业教育作出科学的、统
筹的研究。因为,无论是会计专业的中职职业教育,还是会计专
业的高职职业教育,它们都处于一个知识系统之中,都处于一个
系统的教育体系之中。如果对这个教育体系缺乏整体性的研究,
不仅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而且也不能对各个学
段的会计专业的研究取得科学而利于整体学科发展的结论。即,
这种研究有失偏颇的存在。其次,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
的衔接问题,也是对学生终生学习的一种关注。一个中职会计专
业的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它不断
地补充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如何在学
生接受中职教育时就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对其以后的学
习和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因此,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
业衔接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
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
一样重要。没有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没有理
论研究,实践研究又会无所适从。因此,实践研究更应该引起我
们的重视。
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问题:首先,结合自己会计专业中高职的职业教育的实践,对
现有的理论研究结论作出检验。这样的实践检验不仅有利于理论
研究的发展,而且也利于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因为,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会计专业的教育实践一定会得到快速发
展;如果我们的结论不适合现实的职业发展,那么这些结论就会
在实践检验后被研究者所摒弃。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把理
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都是一个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过程。其次,
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应该注意以
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高职教育中教材知识体系的衔接问
题。如果教材在知识体系的衔接中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的
学习,还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从而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第
二个问题是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学生的工作能力的衔接问题。如
何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工作的潜能,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重要
问题。所谓工作潜能是指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中,通过职业教学
培养起来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够使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中获得学
习上的优势。它相当于其它学科教育中所为的自学能力。但在会
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它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工作能力为主。
第三个问题是职业教育中,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具有这
种衔接问题的研究意识。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具有对
中高职职业教育之间衔接问题的研究意识,那么他不仅会在具体
的教学中关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而且还会把相关的理论应用于
自己的工作实践,并对应用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对实践
工作的分析和总结,既对职业教育的实践有利,又对职业教育的
理论研究有利。所以,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
践中,对中高职职业的衔接问题给予关注,并且在把这种关注表
现在对其理论的关注上,把这种关注表现在对工作的思考上。
总之,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既对会计
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利, 又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有利。 因此,
在我们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广大教师应对此给予高度的关注。
而且把这种关注表现在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衔接的理论研究
中,把这种关注表现在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衔接的实践中。这
样的关注才有可能对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做
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舒岳.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构建[J]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56-03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它把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部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从而实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业务质量;促进现代化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满足实时性要求,极大提高核算速度;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积极促进会计职能转换,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悉操作、能独立操作的目的。为此,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课程内容必然和计算机有很大关系。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行模式。它的实施将带来许多管理新理念,并体现在会计软件的思路上,然而多数教材却未及时修订,内容仍旧停留在核算型的财务软件阶段,使教材理论落后于实践,这将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与电算化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太少,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目前主要是VFP程序设计)。这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说,计算机方面的支撑过于薄弱,学生们普遍感到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太少,无法满足日后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大都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才开始接触会计电算化。就课时安排而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较少。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来该课程的课时为72,即每周4学时,一个学期要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所有内容。由于课时的制约,教师只能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制约了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体系,弱化了部分模块的操作技能训练。
2.师资力量不足且知识结构不完善
教师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的。有些教师一方面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是由原来教计算机或会计课程的经过短期的会计知识或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后来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因此,这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师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感到压力太大,而计算机教师则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哪一方面欠缺都将导致讲授内容不能深入展开,且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
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不了解或不熟悉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会照本宣科,而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方法落后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多依然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却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上机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学生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另外,从一些学校所选用的教材来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虽然从大体上是相关的,但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二者未能有机结合。尽管职业学校在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整体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分块插入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实践教学,极易出现知识掌握的脱节现象,从而制约了学生实践操
作技能的提高。
二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思考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明确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不少学校都是在传统会计专业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最多再增加《Foxpro》课程,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这种做法实质上没有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合理安排。中职学校是培养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主力军,在课程设置上,应大幅增加会计电算化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便于学生学习巩固,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会计职业生涯,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除了开设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应重点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即应设置以下课程:计算机基础、Excel电算化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如Foxpro)、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及其实践等。增加以上课程的原因在于:
第一,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涉及了Excel,但没有突出其与会计结合的特点。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不仅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具有极强的数字和表格处理能力,尤其是其函数功能应用范围非常广。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第二,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实际应用中的财务软件都是在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人员,将《Foxpro》作为数据库的一门编程语言去学习和掌握非常必要。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
第三,当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已从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发展到了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因此,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增加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
第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理论和实践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会计电算化实务的操作基本技能。通过会计电算化实践,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操作技能。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既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参与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3.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大都“重理论、轻技能”,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因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强,因此,针对中职教育的目标应将实践性贯穿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逆向思维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等多种方法,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设计案例时应注意尽量用少的版面,篇幅不宜过长;其次,要形象,尽量使用软件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计软件大都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来处理会计业务的,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却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要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就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课程设计教学是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一定项目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设计可以小组或个人独立方式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4.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另外,目前各职校主要以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践、实训很少,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实战技能和就业能力,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选择一些业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进步能力。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 结束语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
而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通过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需要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和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琳.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2~64
[2]朱振慧.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调查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1(13):126~127
[3]财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3.5.30
[4]吴克萼、陈桂仙.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2(7):13~14
[5]李海凤.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2011(12):181
[6]于秀丽.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101
[7]玄宏.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3~15
2、联系生活实例设问。如:在会计教学介绍账户时,讲到账户四金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的关系时,我都会问学生每月生活费总额,生活费来源,每月的支出,月底的余额。通过提问,学生马上明白问题实质是讲收入、支出、余额。再依据账户基本结构,就理清了账户中四金额关系及计算方法。将生活实例带入学习,学生不易遗忘。
3、引导性设问。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思考,学会学习。在会计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有关账户之间结转关系的学习存在较大困难,部分学生对会计结转核算看作是学习会计的障碍。其实是学生没有掌握结转时账户间的内在联系。简单来讲,结转就是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将全部金额从一个账户移到另一个账户,即移走金额,账户减少为零;移入金额,账户金额增加。依据账户记账原理:账户中记录金额减少与金额增加必须在相反方向,因此余额在借方,就从贷方转出;余额在贷方,就从借方转出。至于新账户记在哪一方,就按照有借必有贷的规则来确定。说白结转就是:旧账户记借方,新账户就记贷方;旧账户记贷方,新账户就记借方。例如,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在采购阶段,叫“在途物资”,入库后就叫“原材料”。我在授课时引导学生,购入“在途物资”时,“在途物资”增加记借方,那现在要将“在途物资”结转入“原材料”账户,也就是要将“在途物资”账户的金额“搬家”,根据账户记账原理,结转金额该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哪一方?这时学生马上就能说出记账方向,能准确编制出会计分录。同样“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形成了“生产成本”,完工入库后,变成了“库存商品”,进入销售阶段,又做“主营业务成本”。可见,引导设问,就像一个接力,按顺序一步一步引出相关知识,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结构密切严谨的知识链。
4、挖掘式设问,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错账更正法时,先让学生看一下以前做的作业,让学生说出作业中的各种错账情况,问学生这些错账的原因。这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会计知识,总结产生错账的原因。然后再提问针对于这些错账该如何进行会计更正?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已学的知识,针对作业错误内容,既巩固已学内容,又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今天还是没有学新的内容,依然是整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等等。我知道,大多数时候,会计都是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虽然每天做重复的事情,但我们也应该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
3月22日 星期四
家里的行李已经准备好了,虽然只是出门几天,但是妈妈还是不放心,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叮嘱着已经听了几十遍的话,我将乘坐今晚十点半的火车离开去河北,所以下午就再补觉了,没去财务部实习。
3月23日星期五
这个考试有两门笔试,一门是会计基础,与我以前学的一门课几乎一模一样,大概内容也是:会计核算、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帐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以及会计档案等等,书看的很快。另一门是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这门我没有学过,所以需要更仔细的阅读和作题。虽然平时上学的时候也知道一些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但那只是皮毛,而且没有条理,也不是很具体,这次考试使我认真的学习了专业方面的法律,系统而且完整。最重要的是,虽然还没有开始真正的从是会计工作,但是通过学习,我已经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对以后有防范作用。
3月26日 星期一
由于公司的经营规模小,人员设置简单,因此业务也少,没有什么特别的了,我在****公司实习也快一个月了,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大致相同。
今天,我准时到了办公室,林姐已经到了那里了,她说我们今天就学习使用打印机吧。虽说以前也见过一些,但打印机分许多种,原理都差不多,我见办公室里的打印机是一台针式打印机,因为公司小,而且资金也不是很宽裕,所以就只有这一台打印机。打印机很小,就放在电脑旁边的桌子上,林姐说我们就把这个月已经做好的凭证打印出来吧,于是她打开公司的网站,把以前保存好的凭证调出来,她说,第一次一定要把所需的数据设好,否则以后会很麻烦的,她还告诉我,她就是没有设置好凭证打印时的边距,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问题,我们两个人没打印一张凭证都要输入一次边距。
3月27日 星期二
今天所做的事还是和昨天一样,因为那个打印边距问题,我们打印的速度并不快,没办法,只能今天继续。将已经审核并经出纳签字的凭证打印出来以后,林姐还告诉我,在公司的这个网站上,每个财会人员都只有一定的权限,她还向我演示了出纳进入软件程序所规定的权限内容,我一看才知道,出纳人员只有签字和察看凭证的权限。这和林姐以会计身份进入软件程序是上面所列的权限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会计可以填制凭证,修改凭证等当然也可以查看,只是没有签字这一项,另外还有很多出纳没有的权限。
3月28日 星期三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因为之前我们做的都是与凭证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信息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所以会计账簿的设置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3月29日 星期四
在翻看会计账簿的过程中,我发现帐簿中如果出现书写错误,就会有红现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划上一笔,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且还发现在更正处都有盖章,这个我知道是为了明确责任,这是一种更正错误的方法,我在课本上也都有学过,可是已经记不清了,下班回家翻书才知道,更正错误的方法不只是有着一种,而是有三种,分别是上面说到的划线更正法、用于更正凭证上出现的错误的红字更正法、还有专门用于凭证上金额登记出现问题时所使用的补充登记法。这三种更正错误的方法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
3月30日 星期五
日子过的可真是快啊,第四个星期也就是我在这里实习马上就要一个月了。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4月2日 星期一
六周的实习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现在基本的情况我差不多都已经弄清楚了,而且今天上午林姐说要出去要账,我就可以不用跟着去了,挺高兴的,可以偷懒一天。回到家里也没什么事可干,就拿起了我那本《施工企业会计》来看,因为我毕业以后也要到工程局来工作,有些具体的情况与其他行业不太一样,因此我每次闲着没事的时候都拿出书来看。希望对以后的工作会有些帮助。
4月3日星期二
今天上午林姐说还要出去,我有没事了,本来还以为可以在家看看电视休息一下,可妈妈说反正也没事,就跟着我去东站吧,看看他们是怎么做账的,好好学习一下,反正没有坏处,去了以后,我跟着一位姓吴的阿姨,阿姨特别谦虚,一直说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教我,于是就她做工作,我先在旁边看,我发现这里的会计和****公司确实有好多不同,因为阿姨只是在对账,而不是做账。东站没有自己独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致使每天都把已经填制的数据用计算机和算一下,看看有没有登记时的错误和漏记,将这些数据填在一张特制的表上交到站,就算工作完成了,真正的核算都是由站的专门人员来做的。
4月4日 星期三
直到今天,我还在想昨天在东站看到的情形。以前也听过有些企业没有自己的财务机构,不能进行独立核算,现在才真正看到,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每天都还是做些帐,我现在已经不会出现错误了,当把一些事情都掌握了就觉得没有意思了、无聊了,但是干活的速度也快了许多,于是就在办公室里闲下来时和林姐聊聊天。
4月5日 星期四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我一直都在找着资料,于是聊天时就聊到了有关的处罚,我前一段时间因为要靠会计从业资格证,所以这些处罚就难不到我了。违反税务管理行为、违反那随申报、拒绝阻挠税务机关进行检查、偷税行为、逃避税务机关追缴欠税行为、骗取出口退税行为、抗税行为、拖欠税款行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行为、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履行税收法规的规定指责等等这些都有其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轻的只是罚款,重的还要判刑。
4月6日 星期五
今天我看账查账。林姐这样跟我说,凭证虽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错,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会计师,做了不审核,也是会有错误的,所以做会计一定要认真细心,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轻心就会出错。听完这些之后,我觉得真得挺有理的。
4月9日 星期一
一转眼就到最后一周了,六周实习原本以为会过的很慢,却没想到就快要结束了。我知道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机关知道这个实习只有六周,但在这里呆了一个半月,真想到要离开还是会舍不得。
4月10日 星期二
今天装订记账凭证,把打印好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时间顺序放好,每一天的记账凭证下面都放一张当天的原始凭证汇总表,因为记账凭证式打印出来的,两张纸刚好一般大,所以放在一起也非常整齐。
装订记账凭证时,可以先用打眼机打三个眼,然后用棉线穿起来。这穿线也是有学问的,用曲别针扭一个穿线针,把线双着从中间带过去,再分别从两边的眼中穿出来,与中间预留的双线汇合,打成结,正好可以把结压入中间的眼中,从外观上看,平平的,根本看不出打结的痕迹。再贴上凭证封面,非常整齐好看。这些都是做会计的基本功,只有亲自作了以后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4月11日 星期三
今天的实习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而整个为期六周的实习也接近尾声了,林姐说这是个小企业,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甚至还不能和项目上的会计比,以后如果到了项目上,会有很多现在****公司根本不会涉及的会计科目和业务,到时候就得靠自己了。
4月12日 星期四
我在这六周的时间内在老师的要求下差不多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实习工作。明天才是实习的最后一天,因为路途比较远,明天就要起身回学校了,实际上说起来,今天就是最后一天。
结合教学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过程的实际情况,现阶段专业实习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会计专业教师不具备实践指导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会计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它对实践操作要求很高,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其次,会计工作的繁重性和工作的周期性,导致教师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把教学与科研联系起来。最后,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会计理论教学环节做得很好,但在专业实践环节就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二,学校和社会上的实习单位不具备提供会计专业实习的条件和经费。会计专业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和实习经费,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模拟实习的方式,甚至有些学校直接取消了学生的实习课程。究其原因是会计工作起点低,但对工作质量要求很高。这种巨大反差的结果就是学校和实习单位普遍能够提供实习机会和条件,但实习效果不理想,更无法达到专业实习教学的要求。目前高校实习经费来源主要是学院划拨专项实习经费或教师自筹科研经费,这两个途径都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此外,有经验且能够提供实习的单位,大多是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但企业是否愿意在创造社会价值之外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并没有相关体制要求和保障。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传统理念,导致专业实习安排时间不科学、内容不完整。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三年的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很大的比率,会计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严重脱节。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多数学校都把专业实习安排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放在一起,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利用专业实习的时间忙于找工作,专业实习只是流于形式,而且之前几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实习效果并不好。另外,实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习单位性质有很大关系,学生往往跟随某个特定岗位的会计(或指导教师)学习,学生接触到的会计业务面比较窄,无法对几年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很多实习生都成为会计实习单位的打杂人员。
第四,会计专业实习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会计专业学生完成实习返校,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最终考核的是在校教师,实习的效果如何,教师只能从学生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或指导人员)的评语考核中获得。大多数的实习单位都是学生的亲朋好友介绍,实习环节学生遇到哪些问题,效果如何,是否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课时,都无法考核和计量。此外,在校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监督,无法对实践教学的绩效进行最终量化考核。
鉴于现阶段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很多都达不到专业实习的效果,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迫切要求会计专业实习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实习途径,保证每年高校会计专业实习顺利开展。
二、会计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探讨
会计学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专业实习基地不仅要求稳定性,还要一次性能容纳众多的会计实习生,考虑到全国高校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可以多角度、多途径对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政府、会计学团体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部门加大对会计实习的重视程度,规定对经济业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必须设置会计实习部门,为本地及有业务与科研往来的高校提高会计实习岗位,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或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主动和高校展开战略性合作,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会计学团体与组织进行积极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企业与高校培养、输送人才的良性循环。
(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习基地
高校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和辐射作用,如何发挥好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与科研模式,是学校和当地政府都要积极探讨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的经管专业教师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以及会计中高级职称证,而且本校会计专业教师和财务部门联系密切,具有天然的血脉关系,学校、学院和财务部门可以共建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记账机构,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还可以解决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在岗实习问题,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在社会上提升学校、学院及本校会计专业的声誉。另外,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在本地或者周边地区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每年会计师事务所年审阶段都很忙,教师和学生到事务所和企业锻炼不仅可以满足业务量激增期间对会计人员的大量需求,而且还可以解决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到专业实习一线可以为以后介绍本校学生实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本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到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口碑和良好的人脉关系。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建立合作互信的合作机制,防止企业和事务所的重要经济信息和客户资料泄露,这种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健康发展,需要法律制度规范和保证。
(三)高校、教师共建校内专业实习平台
教师和学校可以直接创办实体公司,产学研一体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大舞台,宣传自己的品牌价值,而且能让学生直接从学校进入工作,不仅解决了学生找实习工作难、学不到东西的困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创办了校办产业,随着学校和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高校教师学以致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大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这与我国学科发展不平衡、各有特色有关。
对于毕业即将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的校办企业和财务处实习。这可以解决校办企业和财务处会计人员季节性短期需求大的缺口,使校企结合更加紧密。校办企业和财务处的工作同样要求工作的保密性,这需要校领导、学院、校办企业,财务处沟通,制定详细的学生实习计划,必要时签订财务保密协议,保证财务工作秘密不泄露。
(四)教学课程侧重会计实务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着力打破已有的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并重构教学内容,建设会计学专业实习基地是会计学本专科学生打好工作的基础。在专业主干课程上应该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的所有课程,在课时上充分保证会计主干课程的教学需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另外学院可以根据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对会计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意义的改革。例如:学院教学安排上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专门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环节,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退休人员亲临学校实习基地现场指导实习,并参编理论和实践教材、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
(五)完善会计专业实习绩效考核指标
学生专业实习绩效考核比较模糊,没有定量的指标,建议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因素对学生实习绩效进行综合打分:专业实习态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时完成情况、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会计实习报告的考核评语等。设定了科学的会计专业实习绩效考核指标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核定其占据的百分比,最后对各个指标加权汇总得出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的重要性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职会计专业正是顺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为中小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会计人才。但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普遍反映来看,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还可以,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很难达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实训课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为他们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角度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会计专业实训课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二、会计实训课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会计、出纳、库管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各项专业技能,不仅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和会计电算化(用友财务软件应用),而且具备其他一些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比如应会中英文打字、珠算、点钞、会计数字书写、电子工具(计算器、收银机、POS机等)使用和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会计专业技能包括会计基本能力和会计专业能力。其中会计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会计数字书写、珠算、点钞、中英文打字、电子计算工具使用等;会计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财务软件应用和手工账务处理等。
三、会计实训课的组织与实施
1.会计基本能力技能课的组织与实施
(1)适当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基本技能是会计人员必具的基本功,教学安排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穿始终。我作了如下安排:第一学年(两学期)开设“会计基本技能”这门课,每周开课2课时,晚自习安排星期一、星期三提供40分钟的技能训练时间。这门课具体学习的内容包括珠算、点钞(包括假币的鉴别)、会计数字的书写、电子工具(计算器、收银机、POS机等)的使用等,在教学过程中把几个模块交叉进行教学与训练,在第二学年学习有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等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同时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
(2)合理安排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既然是会计人员必需的专业基本功,就要掌握这些技能应该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如珠算和点钞要想提高专业技能只靠每周2课时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之外应有一定时间来保证,扎扎实实地搞好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训练时我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将这些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训练与考核,同时与同学科的教师配合进行训练,如晚自习的40分钟训练时间安排教师进行组织或辅导。对于需要机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的技能,如电子工具:计算器、验(点)钞机、收银机等的使用在教学安排上尽量给予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或安排学生到超市实习以强化收银机的使用、假币的鉴别等,通过这样方式达到提高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目的。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师在课堂组织和日常训练上都必须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刻苦训练。
(3)制定切实可行的技能考核目标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能考核目标,并要求学生通过扎实的训练达到这些目标。比如珠算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每期组织学生参加珠算协会的珠算等级鉴定且达到五级以上水平才算合格,否则该门课程要继续学习直到达标为止。其他如点钞、会计数字书写等都要求达到相应的标准。
2.会计专业技能课的组织与实施
(1)将理论课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以基础会计课的教学为例,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实训课进行同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如在讲解到会计要素时,我组织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直观地了解各项会计要素的组成,同时让学生对凭证的传递作适当的认识与了解。当讲到会计凭证时,安排专门的实训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从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填制、传递与保管到记账凭证的登记与审核等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与了解。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规范演示、反复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作,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其他的教学内容如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流程等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边学习边进行实训的目的。会计课程的考核也可分为理论与技能的综合考核。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有非常大的帮助。
(2)强化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通过以上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渗透实训教学,教师在理论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再模拟一次企业产、供、销全过程核算的综合模拟实习,以达到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在有了前面的分步实习的基础后,再进行综合模拟实习,要对学生分不同的岗位进行岗位体验实习,会计、出纳、财务主管、银行、税务等。这样也为学生下阶段的社会实践做好准备。在模拟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分工与功能权限,也可以在此阶段对学生提高实训要求,可适当提高会计核算的难度、增加会计核算的业务量、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要求等,同时还配套学生进行电算化操作技能的训练,简单会计分析报告的书写等,最后模拟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作品,教师进行考评。只有这样逐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才能确保实训课的顺利进行,也才能保证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会计专业是财经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也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往往成了“老大难”问题。据统计,现在会计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不足5%,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以此来促进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是本文要和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探讨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目前会计教育的层次从中职到高职、专本科直至研究生博士,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是所有层次中最底部的教育层次。许多高薪的财务职位在招聘录用时,往往都设置了专科以上的学历要求。这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首先,就被学历设置的就业门坎挡在了外面。其次,中小企业虽然是中职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主要方向,但中小企业多是私营企业,他们多半不愿花时间培养财会人员,往往需要能熟练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会计职业技术能力较全面,能独挡一面,最好还能帮助业主解决合理避税等现实问题的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财会人员。而目前中职学生毕业时大多只有十八九岁,社会阅历少,而且只是具备会计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需要通过工作实践的历练提升业务能力。所以,就业时,也很难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最后,由于中职学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得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操作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灵活性差、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差等,这些因素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策略
如前所述,会计专业每况愈下的就业水平,使得“以就业促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招生数量也逐年减少。如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避免会计专业萎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效
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从学科派生出来。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这种课程体系在过去的“中专”学历教育体制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现在的“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能教学,因此,要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时,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作为职业学校,首先,要进行会计职业分类,制定出会计职业标准,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媒体。其次,要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为学生就业做好硬件准备。另外,职业学校还应积极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有利于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
2.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更要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中职学校要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加大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加强学生了解、接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在日常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演示教学方式增强直观效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广泛开展交互探讨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和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体现典型性、生动性、学生的可参与性;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点评案例重难点,从而取得最佳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建好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会计模拟环境,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体验解决实践问题的乐趣;在仿真的环境中认识会计工作,掌握会计方法。学生通过模拟实习,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不仅加深了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为了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在山东大学教改基金的资助下,利用山东大学MBA和EMBA的资源优势,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非会计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调查的结果揭示了我们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观念误区以及错误做法,希望能为其他院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二、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是否能满足毕业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对会计学知识的需要。内容有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试图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与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知识需求的差距。
本次调查以MBA和EMBA学生为调查对象。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现有MBA和EMBA学生600余名,大部分为具有实际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填答,以保证答卷结果的真实性。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4份,样本回收率92%。调查前后,对部分学生就《会计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访谈。
三、关于会计学知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为确定会计学知识在经营管理中是否起到实际作用,我们对如下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从《会计学》课程学习中获益的大小
选择“很大”的占42%,选择“较大”的占41%,前两者之和占83%,选择“很少”的仅占不到2%,其他选择了“一般”。可见,《会计学》教学在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可,《会计学》课程在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来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经常遇到与会计有关的问题
5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经常遇到”,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偶尔遇到”,只有约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从未遇到”。这意味着高达95%的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与会计有关的问题,可见具备会计知识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三)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哪些会计问题
具体到遇到哪些实际会计问题,回答则较为分散,其中遇到较多的有“没有充分和正确使用会计信息”(25%)、“看不懂会计报表信息”(22%)、“不明白的专业术语”(19%)、“不知道计算方法”(17%)、“没有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作用”(14%)等。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管理者能够体会到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但却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说明了《会计学》教学还不能满足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对企业管理者的具体帮助
学习《会计学》课程,对经营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只有1%的调查对象认为该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多帮助。会计学知识在如下方面对经营管理者提供了帮助:(1)学会了从会计角度认识企业管理(24%);(2)学会了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22%);(3)掌握了很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方法(13%);(4)了解了会计信息的特征(12%);(5)学会了会计核算方法(11%);(6)掌握了很多管理中的会计专业术语(10%);(7)为理解其他课程打下了基础(7%)。
(五)对《会计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高达94%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学》的学习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有帮助或很有帮助;更有97%的被调查者在学习MBA课程中包含的《会计学》后加强了对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94%的被调查者认为,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会计学》课程比较重要。
四、关于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
对经营管理者来说,似乎并不需要了解很多的会计理论,74%的被调查者满足于对目前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的简单讲解,只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理论的讲授深度不能满足需要。
相比之下,对于具体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讲授,有35%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增加内容;对于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有3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应进一步学习会计报表的深层分析方法;被调查者最不满意的还是对案例分析的讲授,比例达44%的被调查者要求增加案例教学内容,61%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内容应占全部内容的30%-40%。会计理论远不如具体经济业务核算方法、会计报表分析实用,最受欢迎的还是具有实际背景并能给人启示的案例分析。
8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将会计学知识与经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被调查者是从经营管理需要的角度来学习会计学的,与管理无关的内容他们并不感兴趣。与此相一致的是,在回答“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其他会计学知识”时,最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管理会计,其次是成本会计,二者相加达55%,远超过选择高级财务会计的20%和会计理论的14%以及会计电算化的11%。
五、关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被调查者最喜欢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学生分组讨论”(43%),或“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学生报告”(36%),单纯的教师讲授并不为学生所欢迎(仅17%的被调查者认可)。超过半数(52%)的被调查者感到每周3学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对会计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但在目前高校提倡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增加教学时间似乎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并不现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会计学知识的传授确实是一个难题。由于《会计学》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只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授也许是最好的方法,68%的被调查者认可这样的授课方式。被调查者并不欢迎脱离教材的发散式讲授,他们还是希望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最实用的知识上。85%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学》的学习难度高于其他专业课程。这给《会计学》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想教好一门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重要课程,需要每一个任课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值得欣慰的是,近8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会计学知识感兴趣或很感兴趣。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配合是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会计学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一定量的动手练习是必要的。遗憾的是在这么少的课时安排下开展实验教学似乎并不现实。另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补充教学时间的不足。91%的被调查者愿意在课外完成作业或其他练习。关于考核方式,只有极少数人(7%)喜欢闭卷考试的结果并不意外,更受欢迎的考核方式是“开卷考试”(38%),或“写报告”(20%),或“根据出勤及平时成绩”(36%)。但是,作为重要的必修课,很少有教师会采用闭卷考试以外的其他方法,至多将出勤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对于这种按比例计算出勤和平时成绩的做法,被调查者更倾向于采用较高的比例。
六、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重心的转移
会计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组成部分:一是会计信息的提供,二是会计信息的应用。从调查结果来看,经营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重心在会计信息的应用,而非会计信息的提供(即会计核算过程),但目前高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重心却是会计信息的提供。从大部分的《会计学》教材来看,讲解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一般只有一章,管理会计的内容只占不足四分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时间紧等原因对会计报表只是简单介绍,对管理会计更完全省略。《会计学》教学几乎就是压缩版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我们建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重心由会计信息的提供转向会计信息的应用,会计报表分析和管理会计应占一半以上的课时。当然,这样分配课时,需要大幅度削减会计核算的内容。
(二)讲授模式的重构
如何走出课时少、内容多的困境,是长期摆在《会计学》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是,我们不能试图按会计专业《中级财务会计》的要求讲授会计学知识。能够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是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而不是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建议,将现有的“会计要素讲授模式”(即按会计要素内容进行讲授的方式)改为“主要业务讲授模式”,即仅对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利润结算与分配等主要业务的核算进行讲解。
(三)案例教学的扩展
税收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计实务中有大量涉税会计交易和事项。因此掌握一定税收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税收法规,是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国家税收》在很多高校作为会计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国家举办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有关税法知识也是重要考核内容,受到广泛重视。作为会计专业开设《国家税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等方面有不同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如财政、税收、经管等专业的要求,必须结合会计专业特点。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求教于同仁。
一、关于《国家税收》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入21世纪,各门学科的技术变革和知识淘汰率都在加快,客观上要求个人所受教育内容必须经常更新。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人类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就以大约每7年更新一次的态势发展。因此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更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一种终生学习的意识。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Richard E Flaherty所言:“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这种教育目标也应该在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国家税收》课程中体现出来。《国家税收》主要是面向会计本科、专科学生开设,培养“通用型人才”是这一层次的教育目标。但其教学目标应有别于税收专业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专业要求。同时,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体现与会计职业教育的区别,兼顾税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具体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既不能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能陷入细碎的税收法规中。所以税收课程教学目标不应该局限于与《财务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相配合,掌握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而应该是在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引导学生培养税收理论、税收法律法规的自学能力。
二、关于《国家税收》课程教学内容
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指导思想。《国家税收》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税收基础理论与税收实务即具体征收制度两部分。在具体安排上,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税收概念、税制结构、税负转嫁,占总课时的20%左右,以保证学生了解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部分是主体,重点讲授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具体征收制度,是教学中重点内容,占总课时的80%左右。两部分内容互相联系,互相照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基础理论部份引导实务学习,具体征收制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依赖于基础理论知识;实务部分体现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既是重点,也有助于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两部分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对税收知识做到不仅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熟悉具体的征收制度,更理解具体征收制度的设计理由和原因,把握其本质精髓,对税收知识融会贯通。另外,国家税收政策性非常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过程中,税收对国民经济调节作用日益突出,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得到不断修订完善。如近两年,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相继修订,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随时就各税种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出台一系列具体规定和解释。税收政策经常变化势必要求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基本结构相对不变的前提下,刻苦钻研,不断学习,跟踪学科前沿,以动态观念对待税收制度的具体规定和解释,采取按重要性分类处理方法,对其中涉及面广、影响大而且影响深远的,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反之则可忽略。因为第一,税法具体规定本身在不断变化,第二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具体琐碎的税法规定的学习。我们有必要把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用在实现教学目标这个刀刃上。
三、关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国家税收》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水融。为此需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课时限制,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真正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税法的本质精神以及税法规则如何操作和运用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法律规定讲深、讲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同步思维、思考和训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内容生动形象。为此教师有必要按案例教学程序规范案例教学活动。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精心选取具体案例,明确案例分析具体目标,确定案例分析方式,合理安排案例分析学时,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周密的计划安排;在案例实施阶段,既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要求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秩序,课堂讨论时限制发言时间,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锻炼机会,情景模拟时准备充分,情景人物逼真,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在案例总结阶段,及时对案例教学情况进行书面分析,自我检查,总结成效、存在差距及原因,以推动案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需要多方位多层次培养,除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方式以外,其他教学方式必不可少。对《国家税收》而言,完成一定量的习题及进行必要的测验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要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习题,作为课堂精讲和同步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复印或网络方式下发给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条件成熟时,学生可直接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教师及时解答,及时反馈,充分提高教与学效率。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税务部门有关人员讲课,组织学生参观走访当地税务部门,让学生对我国的税收管理有更直接
的感性认识,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关于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会计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要求教师具有较高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实现会计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作为会计专业《国家税收》课程教师,要求有较全面的税收专业知识,对会计专业知识也非常熟悉,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要求教师进行跨专业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弥补自身不足,充实和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满足教学需要。这点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况且目前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如果不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也就无法很好地“放电”。另一方面,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到有关院校去深造或到实际部门锻炼。一是在培训上应打破常规,不能仅限于本专业,还应涉及关联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综合业务水平;二是定期或不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基层税务局(所)、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去实践、去锻炼。税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此弥补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不足,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专业课教学,为进一步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强华,涂江红.师生观念大碰撞:会计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师两次教育改革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1).
[2]李绍平,王甲山.经管类专业税收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2,(6).
1 为学生设置会计证考试目标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地为学生设置会计证考试的目标。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不能按照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像一些学习能力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考一次就能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而另外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低,无法一次性通过会计考试,需要考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习设置不同的会计证考试的目标。针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习主要就是进行系统的练习,结合历年的考试题目,大规模地进行练习,而设置的考试目标就是要求学生一次性地通过考试。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分模块进行练习,在第一次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地掌握1个模块的知识,如果有能力掌握第二个模块知识的学生可以继续掌握第二个模块,但是,教师不能强求学生,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复习。在第一次考试没通过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研究,没有通过考试的问题在哪里,如果第一个模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重点复习第二个模块,进而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1次到2次的考试目标,能够提高会计证考试的通过率,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1]。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非常的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更快地通过会计证的考试。首先,教师应该进行全面的准备,将历年的会计考试题目进行全面的研究,把握考试命题的规律,了解考试的重点知识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复习的内容就是考试中可能考察到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进行重点的记忆。在系统复习之后,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环节非常的重要,学生要了解到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着哪些薄弱的地方,然后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地向教师求解[2]。另外,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组建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通过学习,有助于提高复习的效果。在考试之前,学生需要系统的做1到2遍历年的会计证考试的真题,从真题中把握考试命题的思路,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考试,提高会计证的通过率。
3 将考试内容融入到会计课程设置中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将考试的内容融入到会计课程设置中,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的会计考试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会计证考试的通过率。教师可以结合当今较为先进的会计教材,充分的将其进行利用,根据教材中相关的考试内容教师进行重点的教学,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针对于考试内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会计考试的命题方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3]。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加入课外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知识,加深、加广学习内容,以达到多元学习的功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教学之后,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一方面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会计考试方面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另外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考察学生的会计技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高会计证考试的通过率。
4 进行会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