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09:56: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任何专业的职能讨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计的职能也是值得深究的,如果不能先了解职能的话,就不了解会计的目的,对于会计的发展有着极大制约。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导会计发展的重要前提,下面将予以简要讨论。
会计的基本职能主流观点之一指的是核算和监督这两点,此观点出处大概是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五条第一句话:“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另一个主流观点是葛家澍教授和唐予华教授在《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一文中提出的反映和控制两个基本职能。虽然观点看似不同,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的观点显得有点狭隘,而后者观点更加宏观和概括,如果说会计的基本职能仅仅只是核算和监督的话,很多现在新兴的理论比如会计信息系统化便得不到理论支持,发展受到遏制。因此,笔者认为核算和监督只是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一部分,核算是反映的必要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专业方向
现在会计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很多高校将其纳入教育范围,由于各个学校出发点不一样,划分出了很多各不相同的专业方向,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基础性划分
宏观上来说,主要是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这两项也是现在学校普遍常用的会计专业方向。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最大的两个分支,基本上任何其他的会计专业方向都是由这两项转变而成的,属于基础方向,但是这两项又有着很大的差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从实用性划分
当今会计的专业方向渐渐的向实用性扩展,比如审计、会计电算化和CPA方向,对于会计都非常有实用性,很符合现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很多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化,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越来越迫切,特别是CPA的培养。
(三)从就业来划分
还有一些学校划分的专业方向是按照就业趋势来划分的,比如税务会计、房地产会计、物流会计等等,其中新兴的一个专业方向是法务会计,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是将会计分成了无数细小的分支,每个分支解决一个小问题,这样将会计这个大学科细化,从而更加细致地体现了会计专业方向的广博。
(四)其他
当然还有其他的划分方法,比如从产品生产流程划分为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等,但是这些划分方式界线不是很清晰,所以在这里就不予讨论了。
三、会计职能和会计专业方向的关系
从上面可以看出,会计专业方向的发展和会计职能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上会计职能的深入探讨直接影响了会计专业发展方向。
(一)反映职能和财务会计专业
这里说的财务会计专业不是指大会计,而是单纯指主要担任做账等工作的小会计。很明显,财务会计是反映职能的具体化,反映职能就是从财务会计的工作体现出来的,财务会计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要做日常的核算工作,像记账、报表等工作的处理都依靠财务会计来完成。在《杨时展论文集》第166页,杨教授认为:“在民主社会和股份制企业中,会计最本质的职能归根到底即在于对会计实体由于承担了保管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受托责任而发生的收、支的经过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请求委托人解除责任。”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财务会计,公司内部的信息无法明朗化,高层做决策没有了依据,财务会计就像公司的眼睛,可以看到每一个有关企业财产的使用方向等,而对外来说,也给投资人提供了极其可靠的依据,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二)控制职能和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是会计的一个大分支,其实就笔者个人观点来说,一直觉得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之间分歧很大,因为财务会计更加偏向经济学一些,而财务管理显然和管理学更近。阎达五教授与杨纪琬教授于1980年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不过财务管理在会计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高层人员对公司的决策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而达到利用会计来控制公司的资本的目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一个公司里面,董事长是王冠,是一种象征,那么财务管理人员是大脑,用来思考公司运作的方向和每一个决策的必要性。
(三)反映职能的延伸: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电算化专业
从1950年4至6月英国会计管理考察团对美国的五十多家大型公司进行考察开始,会计信息系统论慢慢趋于完善,80年代引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配合现行信息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加强了我们对信息化的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裘宗舜教授的《会计也是第一生产力》中指出:“现代会计是一个财务、成本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却又是“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它与宏观经济决策密切相关。说明会计正在从公司向国家和世界接轨,会计电算化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使得会计和现代化的连接更加紧凑了。
四、会计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育的展望
会计方向正在向多元化转变,从最初的几个到现在的几十个,这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会计人才,我们需要适应国家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专精的人才。
第一,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两个大的分支在高校分开教导。很多高校把两个专业合在一起教导,这样造成分工不明确,笔者认为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别,着重点完全不一样,如果一锅煮会让人觉得很迷茫。
第二,对会计职能进行更加规范的法律法规的界定。这里说的法律法规的界定只是为了会计实践工作更好的分工,但是并不是要限制新思维,一旦在理论上有了关于会计职能的新的发展,完全可以进行修订。
第三,培养更加精专于某一个会计专业方向的会计人才。自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企业慢慢走向国际化,和别国的人才比较起来,如果我国着重培养涉猎多种学科的人才,在短期来说很难和国际人才竞争,只能先专精后广博,这样才能有一席之地。
第四,培育法务会计等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会计人才,将会计学科的知识在各个企业里融会贯通的使用,为企业从多方面获取利益,成为新时代的高等人才,在会计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第五,对于会计控制职能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完全可以从会计管理活动论延伸出符合现代化理念的会计专业方向,加深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甚至起到国家管理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总之,希望能够从会计职能的演变中加深对会计专业方向延伸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让会计作为一个工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时展.关于建立我国政府受托责任制的意见[M].浙江: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281.
[2] 葛家澍,唐予华.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J].会计研究,1983(4):4-5.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思考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职业教育中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即是面向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输送 “实践+理论”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中,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就是教室,照本宣科,在理论教学上安排的课程多,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出现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既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虽然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例如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沙盘演练法、模块教学法等等,但是大多浮于表面,不仅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配套的师资、教材等也未跟上脚步。下面就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争取毕业即可胜任工作岗位。但是许多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只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手段就是根据课本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企业模板,让学生根据企业账务内容进行手工做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去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根据企业实际将手工做账与电子做账结合起来[1]。这就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真正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师资力量存在的不足
在会计专业师资力量方面,国家已经开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职业学校也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实践指导教师这一职位,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只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并不熟悉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的教师通过学习考上了“会计师”,学校就将之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却没有实践技能。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能真正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反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1.3 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教材
成熟完整的教材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会计实践教材应该包括会计学科的大多数专业课程,例如会计学基础、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课程,并通过典型案例把这些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会计实践系列教材。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缺乏完整的会计实验系列教材,各种实践教材内容之间缺乏衔接[2]。这样导致学生只能进行各单项的练习,系统的、综合性的实验练习几乎没有。
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内容只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而对于经济业务的处理、职业判断和预测等实际问题却未涉及。
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才能将之完善,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前文分析了目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2.1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而明确目标也就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指引方向。因此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以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就业”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体系上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同时开设各种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实际岗位中需要哪种业务技能,就针对这种技能展开实训。只有以岗位需求为指导,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书本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
2.2 优化师资力量的配置
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虽然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但是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解决教学与岗位脱节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的选聘企业中在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让学生亲自与其交流,推动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接轨。其次可以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到企业中实践、锻炼,让其真正转变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随社会发展现状,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3 加强实践教材开发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材不少,但能跟上变化的高质量的实践教材较少。因此开发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教材十分必要。实践教学教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单门课程实践教学教材和综合性的实践教材。所以加强实践教材的开发也可以从这入手,首先单门课程的实训教材,需要针对所学的各个章节进行训练,可以多角度多形式提供训练资料。例如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二是综合实践教材的开发,可以建立模拟业务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部门设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要求,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通过这种实践方式将不同的实践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加深理解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又能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摘要: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研究:一个层面是指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另一个层面是指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研究,都可以促进会计专业的发展,都可以促进职业教育
的发展。因此,我们从事职业教育实践的教师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意义;具体研究
以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为研究对象,深入研
究会计专业,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不仅能够促进会计职
业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
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下边结合自己对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的思
考,参考其他研究者的论文,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相关
问题阐释如下:
一、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意义
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会计专业的发
展和学生的职业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重要的意义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会计专业
的课程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代会计教育发展中,无论
是会计专业的中职职业教育,还是会计专业的高职职业教育,他
们都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讲,中职职业教
育与高职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相互独立,各自成为自己的学习阶
段。在每一个学段,学生学习专业课程针对自己的教育目标,又
在知识体系上独立成为一个学习系统。从学生终生学习的角度
讲,或从国家对会计专业教育的统筹安排上讲,会计的中职职业
教育与会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又相互补充而合成一个体系。在
这个大的课程体系中,会计的中职职业教育是会计高职职业教育
的基础,高职职业教育又是中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继续。因此,
在会计专业的中高职业教育中,彼此之间存在着衔接问题。并且
对这个衔接问题的解决程度又影响着中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
发展方面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中职职业教育方面,而且也体现在
高职职业教育上。
其次,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对职业教
育理论和职业教育实践均有重要的影响。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
育的衔接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研究职业教育既不能忽视中职职业教育,又不能忽视高职职业教
育;现在,在重视两种职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职业教育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在这个思路下探讨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职
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才可以得出有利于指导当前职业教育实践的
理论,当前的职业教育的实践才可能在研究结论的指导下正确发
展。所以,在无论是研究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还是研究
其中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我们都必须注意理论
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统一,都必须注意理论对实践的影响和实践对
理论的检验。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具体研究及意义
按照上边的思路探讨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
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和叙述,即理论层面的研究和实践层面
的研究。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理论研究
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的理
论研究涉及课程设置理论等的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会计专业是一
门学术性很强的实用性专业。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既要符合现实
社会产生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中
高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既相互衔接,又要彼此不同。相互衔
接是为了保持会计教育的完整性,相互独立是为了保证其与社会
发展和学生整体特征的协调。为此,我们需要会计课程专业设计
的理论研究者重视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
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前者可以保证学生所学有广阔的适用背
景, 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后者可以保证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
既有利于身心发展,又能够接受所学的知识。这种双保证式的事
实,才能使相关的研究取得正确而客观的结论。
其次,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又是一个职
业教育实践问题。从理论层面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
接问题,目的是为了使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在实践发展能够有正
确的理论作为指导。一个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
作用:一个作用是为实践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
的资料,即,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实践为其理论研究提供
专业的、客观的研究现实;另一个作用是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职业
教育实践对以其为对象的理论研究提供检验正确与否的机会。即
以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结
论,必须在这个现实中得到验证。否则,理论研究将失去研究意
义。
再次,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除了具有如上所
述的意义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意义:首先,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
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和拓
展。在传统的职业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比较注意会计专业的中职
职业教育研究,或者只重视会计专业的高职职业教育的研究。这
样的职业研究虽然目标明确,对现实职业教育的研究有较强的针
对性。但这样的研究却没有从整体上对职业教育作出科学的、统
筹的研究。因为,无论是会计专业的中职职业教育,还是会计专
业的高职职业教育,它们都处于一个知识系统之中,都处于一个
系统的教育体系之中。如果对这个教育体系缺乏整体性的研究,
不仅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而且也不能对各个学
段的会计专业的研究取得科学而利于整体学科发展的结论。即,
这种研究有失偏颇的存在。其次,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
的衔接问题,也是对学生终生学习的一种关注。一个中职会计专
业的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它不断
地补充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如何在学
生接受中职教育时就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对其以后的学
习和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因此,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
业衔接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
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
一样重要。没有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没有理
论研究,实践研究又会无所适从。因此,实践研究更应该引起我
们的重视。
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问题:首先,结合自己会计专业中高职的职业教育的实践,对
现有的理论研究结论作出检验。这样的实践检验不仅有利于理论
研究的发展,而且也利于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因为,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会计专业的教育实践一定会得到快速发
展;如果我们的结论不适合现实的职业发展,那么这些结论就会
在实践检验后被研究者所摒弃。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把理
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都是一个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过程。其次,
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应该注意以
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高职教育中教材知识体系的衔接问
题。如果教材在知识体系的衔接中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的
学习,还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从而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第
二个问题是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学生的工作能力的衔接问题。如
何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工作的潜能,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重要
问题。所谓工作潜能是指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中,通过职业教学
培养起来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够使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中获得学
习上的优势。它相当于其它学科教育中所为的自学能力。但在会
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它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工作能力为主。
第三个问题是职业教育中,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具有这
种衔接问题的研究意识。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具有对
中高职职业教育之间衔接问题的研究意识,那么他不仅会在具体
的教学中关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而且还会把相关的理论应用于
自己的工作实践,并对应用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对实践
工作的分析和总结,既对职业教育的实践有利,又对职业教育的
理论研究有利。所以,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
践中,对中高职职业的衔接问题给予关注,并且在把这种关注表
现在对其理论的关注上,把这种关注表现在对工作的思考上。
总之,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既对会计
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利, 又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有利。 因此,
在我们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广大教师应对此给予高度的关注。
而且把这种关注表现在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衔接的理论研究
中,把这种关注表现在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职业衔接的实践中。这
样的关注才有可能对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做
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舒岳.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构建[J]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56-03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它把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部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从而实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业务质量;促进现代化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满足实时性要求,极大提高核算速度;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积极促进会计职能转换,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悉操作、能独立操作的目的。为此,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课程内容必然和计算机有很大关系。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行模式。它的实施将带来许多管理新理念,并体现在会计软件的思路上,然而多数教材却未及时修订,内容仍旧停留在核算型的财务软件阶段,使教材理论落后于实践,这将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与电算化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太少,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目前主要是VFP程序设计)。这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说,计算机方面的支撑过于薄弱,学生们普遍感到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太少,无法满足日后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大都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才开始接触会计电算化。就课时安排而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较少。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来该课程的课时为72,即每周4学时,一个学期要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所有内容。由于课时的制约,教师只能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制约了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体系,弱化了部分模块的操作技能训练。
2.师资力量不足且知识结构不完善
教师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的。有些教师一方面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是由原来教计算机或会计课程的经过短期的会计知识或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后来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因此,这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师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感到压力太大,而计算机教师则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哪一方面欠缺都将导致讲授内容不能深入展开,且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
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不了解或不熟悉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会照本宣科,而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方法落后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多依然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却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上机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学生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另外,从一些学校所选用的教材来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虽然从大体上是相关的,但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二者未能有机结合。尽管职业学校在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整体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分块插入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实践教学,极易出现知识掌握的脱节现象,从而制约了学生实践操
作技能的提高。
二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思考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明确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不少学校都是在传统会计专业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最多再增加《Foxpro》课程,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这种做法实质上没有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合理安排。中职学校是培养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主力军,在课程设置上,应大幅增加会计电算化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便于学生学习巩固,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会计职业生涯,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除了开设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应重点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即应设置以下课程:计算机基础、Excel电算化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如Foxpro)、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及其实践等。增加以上课程的原因在于:
第一,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涉及了Excel,但没有突出其与会计结合的特点。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不仅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具有极强的数字和表格处理能力,尤其是其函数功能应用范围非常广。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第二,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实际应用中的财务软件都是在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人员,将《Foxpro》作为数据库的一门编程语言去学习和掌握非常必要。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
第三,当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已从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发展到了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因此,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增加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
第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理论和实践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会计电算化实务的操作基本技能。通过会计电算化实践,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操作技能。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既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参与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3.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大都“重理论、轻技能”,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因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强,因此,针对中职教育的目标应将实践性贯穿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逆向思维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等多种方法,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设计案例时应注意尽量用少的版面,篇幅不宜过长;其次,要形象,尽量使用软件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计软件大都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来处理会计业务的,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却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要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就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课程设计教学是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一定项目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设计可以小组或个人独立方式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4.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另外,目前各职校主要以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践、实训很少,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实战技能和就业能力,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选择一些业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进步能力。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 结束语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
而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通过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需要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和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琳.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2~64
[2]朱振慧.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调查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1(13):126~127
[3]财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3.5.30
[4]吴克萼、陈桂仙.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2(7):13~14
[5]李海凤.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2011(12):181
[6]于秀丽.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101
[7]玄宏.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