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

时间:2023-10-11 09:56: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学影像解剖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学影像解剖学

篇1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理论依据而开展的医学教育改革随着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的转变而得以持续推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者和学者开始尝试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联合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并取得初步成效和宝贵经验。我院于近些年来紧跟教育改革思潮,在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应用和探讨研究方面皆付诸了大量人力物力,教学成果肯定,现将研究资料予以整理分析,兹述如下。

1 简析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同医学影像解剖学联系紧密。其中,人体解剖学为医学基础课程,研究范围仅限于肉眼观察所得到的形态学图像。较之于前者,医学影像解剖学则是依托于现代成像技术,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而产生的一种研究技术,研究范围抑或言观察范围不仅涵盖人体各部不同方位的影像学图像,还可清晰显示器官结构的断面形态及其与周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医学影像解剖学是传统人体解剖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前者的学习是后者学习的理论基础,或者说,后者即医学影像解剖学是现代意义上的人体解剖学,较之于后者,更为适应医学发展需求[1]。

既往,传统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采取各自分家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长期实践,发现该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而随着医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及相关研究成果诞生,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运用和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两者有效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对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利于提高教学效果[2]。

2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多方研究资料及笔者本次研究经验,可知在本校教学中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结合应用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既往以来,两门医学学科授课便是采用各自分家的教学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学纲要、课本内容和考试范围为中心。如此学习氛围下,教师授课中心自然围绕书本展开,而学生学习目的也会主要针对考试,无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受到限制,毕业后也会难以满足医学临床对人才的能力要求[3];②部分教师在学生时代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得到的是知识型、模式型人才培育教育,自身对后来兴起的应用于教学中的医学影像解剖学缺乏充足了解;③医学院实验室在初期建立之时的目的只在于为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提供便利,无法短期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更改其职能,极为缺乏医学影像解剖学方面的相关信息数据资源。

3 试论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的方案

如上文所言,于我国高校医学教学中,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予以结合授课是一种临床医学发展需求。而基础此种发展形势,我国高校医学院也开始推行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结合授课,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部分院校立足于本校教学资源,结合师生特点,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综合分析成功案例及本次我校推广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授课,应当注重下述几点方有可能取得一定成效。

3.1分析两种学科异同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来说,两种学科均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一种科学,但是较之于传统人体解剖学依赖于肉眼观察,医学影像解剖学以MRI、CT、DR、CR等医疗设备的影像学资料为参考依据则更为优势,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活体的机体组织和结构进行动态观察,这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因此,将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授课应当基于理论知识学习,并着重培养学生各项影像学技术的操作能力,如此方可兼顾两种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

3.2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建立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格局。从目前医学院学生构成来看,人体解剖学及医学影像解剖学课程开设范围包含本科院校医学院及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其中,专科院校学生仅仅占据少部分。大专生因在校时间短,因而为了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会更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本科生相对而言在校时间较长,因而会注重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因此,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时,应当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建立与之适宜的教学格局。如授课对象为大专生,可以精简教材内容,调整理论知识学习课时和实践操作课时比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如若授课对象为本科生,则不需缩减教学内容和课时,但是应当注意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和临床实践相互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用于学生自由谈论。

3.3考量教师授课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教学活动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为教师群体,因此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诚如前文所述,现阶段医学院教师能力及经验不足均是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当前考量教师授课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是必行举措。主要措施如:①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医学影像解剖学之时及相关影像学技术操作能力;②为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提供前往医院临床实习深造的机会;等等。

3.4依托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传统人体解剖学及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学习均存在较大难度,两者不仅专有名词较多、枯燥,且后者课程学习所要掌握的内容也较为宽泛,包含X线解剖学、超声解剖学、CT解剖学及MRI解剖学。但是,从课时安排来说,上述四门科目全部开设并细致讲述存有一定难度。基于此,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四门解剖学知识,可以在讲解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课程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X线、CT、MRI等影像学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影像科室,进行现场教学,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效果与思考

我院在3年前便开始在教学中开始将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予以有效结合,为切实了解该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主要以课堂提问情况、期中及期末测试结果、学生自我测评结果等资料为依据对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成绩上升,且自我感觉良好,学习压力下降。提示说明将上文四项措施应用于人体解剖及医学影像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但是上述措施是否适用于所有院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8-02

《人体断面解剖学》主要是对人体的各个断面结构以及器官等进行分析探讨,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分别对人体的头部、耳、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四肢部和脊柱区等部位进行解剖学分析探讨,通过对断层的观察以及操作实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医学专业水平。在医学高职影像学的专业学习中,《人体断面解剖学》是教学重点内容,只有通过对课程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夯实学生的技术基础,为医疗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1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教学内容

《人体断面解剖学》在医学高职教学中尚处于一门新兴课程,我国各高职医学院校对该门课程尚未达到成熟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卫生部以及教育部也针对《人体断面解剖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其制定了教学大纲、教学课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计等规定,对高职医学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1]。该文在对医学高职影像专业的《人体断面解剖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首先聘请临床专家依据实际岗位中的要求及特点对课时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整合了《人体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并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建议。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人体断面解剖学》的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4个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下,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头部复杂的解剖面教学,学生的理解受限,而临床应用率又较高,若未能充分掌握,则对以后的实际操作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教学时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及模型系统等以供学生反复练习,使其对脑部解剖学结构进行充分的巩固学习[2]。

实验室进行脑部解剖学习时,主要是对脑部重要中枢系统、基底核、脑血管、脑室、内囊以及鞍区等结构的了解,进而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再对头部的矢状断面、冠状断面以及水平断面进行分析讲授,观察各断面之间的变化以及联系。而在对胸部的解剖学教学中,则主要是对胸部矢状断面、冠状断面以及水平断面的重点观察,辨别并仔细观察纵隔内各器官位置以及毗邻器官。针对腹部的解剖学则主要是观察患者的肝、肾、脾以及肝外胆道等器官的结构,查看腹部的血管状态;盆部的解剖学教学则是对卵巢、子宫、前列腺、膀胱以及直肠部位的器官进行的观察分析,对各器官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相邻器官进行辨别,找出各断面之间的关联以及规律[3]。在四肢断面解剖教学中,则主要是对关节以及骨的观察分析。

在对各断面解剖结构进行教学分析时,需要借助MRI以及CT等影像学诊断方式,以此辅助学生对人体解剖进行详细的了解。学习时一般以水平断面的分析及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矢状断面以及冠状断面的讲解。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影像学专业学习的实用性,还需时常补充最新的影像学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该学科以及扩展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保持该学科学习的实时性以及创新性[4]。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必然结合影像学知识的教育,因而,学习时必然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与理论结合,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教学方法

2.1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一门以图像教学为主的学科,学习中需要对大量的影像学图片进行观察并分析,学生仅仅接触抽象的影像及实验图片未能构建整体的学习构架,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消极无趣的学习状态,无法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可通过多媒体材料引入大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将以往抽象的影像图片转化为形象的视听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实现更好的教学目的[5]。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不懂的或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学习,灵活性强,也迎合了当代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此类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时,网络教学课件以及资源也要相应的更新发展,及时将学习资源共享在校园网的相关账号中,学生通过登录学习账号可及时进行学习。

2.2 教学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在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之下,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广大临床学者的重视,《人体断面解剖学》是在影响诊断学的发展中逐渐新兴的一类学科,属于专业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对《人体断面解剖学》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此,在进行《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时,必须基于基础的理论教学,保证专业知识的扎实稳固,学习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点、影像成像原理等。同时,结合影像学实验教学,由临床专家直接根据具体的病例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实用性。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人体断面解剖学》属于影像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目前临床诊断的基础,通过MRI以及CT的影像资料观察,可对人体形态以及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水平时,大多以名词解释、选择题以及问答题的模式为主[6]。然而,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其考核模式也应随之变化,以适应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因此,可采用填图考试以及标本考试等创新模式替代以往的考核方式,列举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病例或多发疾病,使学生对图片或标本进行识别及分析,充分结合实践,达到“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实践能力进行真实的反映。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体断面解剖学》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及重点知识,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实践教学,引入多媒体资源以及临床专科医师的讲解,不断巩固教学大纲的内容,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51,153.

[2] 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43-744.

[3] 卢慧,陆环,吴江东,等.提高影像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4):327.

篇3

一、研究背景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主要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组成,实验课基本上还是按课程孤立设置,学生按照编好的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学生都是在“接受性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整个实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性。因此,通过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五年制医学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的模式,我们初步尝试将原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进行整合,在前期系统解剖学验证性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教学安排,分不同层次、由浅入深提出实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老师审核后开始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由实践操作到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时间安排上,课内课外并重,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标本制作的实验内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局部解剖学的部分实验进行独立的设计,改变原来的实验依托理论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临床手术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在尸体和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专题讲座、课程实验、课外第二课堂等实践形式向课外科技创新、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SRT)、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新苗计划等活动延伸,不断丰富课内外一体化自主研学平台的内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做合一,扩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内容,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构建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改革

对现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改革的需求,按照分层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增加实验的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1.拓展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层

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穿插讲解对尸体解剖的一般方法、解剖器械和操作方法、基本解剖方法、标本防腐固定法、血管灌注技术、淋巴管灌注方法等实验对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验技能训练。课堂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解剖学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撰写,布置学生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使学生掌握解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并与临床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结合起来。将实验课内容分为骨学、节学、下肢、上肢、头颈部、脊柱区、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十一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章节(如上肢、躯干、头颈部等)实验开始和结束都由教师进行15min的结合临床案例的前言和总结的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临床结合。以颈部为例,我们通过和临床医师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把颈部的内容提炼成以下几个问题:(1)简述颈动脉鞘内结构的排列关系;(2)甲状腺切除术时,从皮肤切口到暴露甲状腺依次有哪些层次结构,术中需特别注意对哪些重要结构的处理,为什么?(3)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4)左、右喉返神经的来源和走向有何不同?(5)颈部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有何特点?颈部局部麻醉宜选在何处?(6)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上课时先由带教教师介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步骤、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然后将问题一一列出。

3.以创新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该部分实验分为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两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学生独立实施过程,教师全程指导、启发和评价,使学生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文献查阅、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一次全面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的训练。比如教师结合某些知识点或关键的实验技术,提供一些与临床联系较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第一、第二阶段已掌握的理论和的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实验,并根据完成情况提交实验报告、实验作品或学术论文。

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形式为:给定有关题目;各种大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子课题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修改为由浅入深、由验证、综合再到设计创新的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查找资料,设计综合实验,正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一步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正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信息已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借鉴借鉴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进度安排临床病例讨论课,提供相应的病例设计问题和相关的参考书籍书目,让学生围绕病例,通过书籍杂志和网络、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常见病的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虚拟人、医学仿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校的BB平台、已经建好的人体解剖学PBL教学平台和人体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把虚拟实验、医学仿真实验和临床实践问题想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与创新和临床应用接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将尸体上的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现场授课和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远程互动和掌上智能式平板虚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各种实验教学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性和常见手术操作的前瞻性,促进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其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3.课外开放实验。在开放性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从事提前设计的,教师审核通过的实验,也可以完成课外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设计制作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大赛。开展“解剖学实践大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愿参加,自由组合,设计方案,拟定操作步骤和程序,在教师和实验师指导下,完善方案,独立完成解剖学标本制作和实验报告。如学生制作阑尾炎手术的解剖学入路。

4.运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成绩采取平时成绩同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相结合的做法。鼓励学生实验中有创新。(1)实验报告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能力。此部分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2)以实验考试、考核成绩反映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考核的内容除解剖、观察标本外,还应包括X光片、螺旋CT图片阅读及相关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等)。此部分成绩约占40%;(3)学生设计方案及实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水平、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论文撰写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此部分成绩占30%。

五、结语

篇4

目前我院放射科实现了全部数字化,放射科的PACS系统将所有影像设备包括常规X射线(CR/DR)、乳腺钼靶摄影、胃肠道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化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影像医师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调阅临床资料及完成影像学临床工作。放射科PAC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实现对接,医院各科室终端能够和影像科信息进行共享。

2PACS应用于教学的主要优势

2.1丰富的解剖教学素材库PACS数据库中,积累了我科10多年来不同种类的影像资料(传统的普通X射线检查、CT及MRI检查),既包括传统的临床X射线解剖学内容,又包括现代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内容,可满足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基本知识的要求。同时PACS强大的数据库和网络检索功能[15]对每一系统或解剖部位可以找到全面的临床资料及典型的图像。

2.2面向放射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解剖学教学模式目前我科PACS系统应用在放射科日常的所有临床实践中,从患者预约、检查到报告书写、审核发放均在PACS系统完成。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及申请单,显示所有的相关影像资料及医学影像学报告。充分利用这些临床解剖学教学资料进行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与影像科临床培训要求和临床实践一致[4-5],克服了常规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利用经典片教学及经典断面教学因教学资料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和脱离临床环境的不足,可使培训对象充分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习的乐趣,强化训练所学内容,达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双重目的,为影像学临床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2.3有利于自主学习巩固和自我评估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1-3,13]。由于医学影像科的特殊性,我国尚无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各个学校针对影像解剖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虽然在基础解剖学教学阶段部分院校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但只针对经典影像断面进行讲解,在医学影像科常规临床实践中诸多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都在研究生教育或毕业后教育的临床环节中完成[1-3]。由于临床教学环节的特殊性,临床影像解剖又是影像临床实践的基础[16]。然而临床带教医师需要在进行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进行带教,加上影像手段和临床需要的增加,放射科医生的工作负荷在不断增加,导致在带教过程中的讲解时间有限。此外,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内容多、时间少[17],这些均会影响其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的掌握。当前住院医师生源的日益多样化[14],住院医师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住院医师吸收和掌握的程度亦存在不同。因此,PACS系统的引入可以保证每一个住院医师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不断学习、巩固。此外,利用PACS系统上图像重建功能及连续阅读功能,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及断面,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理解和记忆枯燥的临床解剖学内容,使解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18]。最后,住院医师本人可以随机调取图像资料评估和测试,从而达到自我评估的目的,有利于顺利通过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和日后提高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

3PACS用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建议

尽管PACS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紧扣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要求,在保证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探讨并制定当前切合实际的教学措施和方法。首先要紧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放射科培训细则,建立相应的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素材库;其次,根据现有的教学要求和标准制定系统详细的分层次的教学计划和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然后需要根据前述对PACS系统界面进行优化,针对不同的住院医师阶段对影像解剖学的要求限定和开放相应的权限。此外,要有客观、可行的评估及测试系统,并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接轨。初步的PACS教学引入方式可以采取系统讲授、读片影像解剖定位诊断和现场教学一体教学、临床应用解剖论坛等[19-21]。系统讲授建议根据解剖部位,按不同成像手段的影像解剖由主讲教师收集相应的素材库,集中进行讲述,每次2学时左右。主要讲授的内容为经典的临床影像解剖学。读片影像解剖定位诊断和现场教学为一体的方式建议在每日晨读片时进行,每次30min左右,住院医师与主讲教师通过互动进行教学,针对具体的患者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精准的解剖学描述及解剖学定位诊断,模拟部分临床实践过程。此外,利用PACS的海量数据库及与HIS系统的对接,定期(每月)进行复杂部位及疑难患者的临床应用解剖进行讨论教学。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明确和完善PACS在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最终发挥PACS提高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作用。

4小结

近年来有关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报道日渐增多[8-9,11,15,19,22-23],代表性的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8]、广西医科大学的PACS影像示教系统[20]、哈尔滨医科大学的PBL教学法联合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12]等。PACS引入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学,可以丰富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解剖学教学的内容,提高其基本知识并培养临床应用思维和独立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自我学习和评估。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PACS系统的维护、临床解剖教学素材库的构建、不同影像学科(放射、超声、核医学的影像解剖学)的PACS系统的整合标准化测试系统的构建、评估及反馈系统等,这些均需要较大的政策、管理、硬件及资金及师资支持。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探讨、完善并推广其在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恒宇,姜杨,郭林娜,等.“影像解剖学与断层解剖学教学胶片库”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89-2790.

[2]刘丰春.影像解剖学教学及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

[3]易西南,罗刚.医学影像学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3):272.

[4]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S].2014.

[5]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修订版)[S].2013.

[6]JoshiV,NarraVR,JoshiK,etal.PACSadministrators’andradiolo-gists’perspectiveontheimportanceoffeaturesforPACSselection[J].JDigitImaging,2014,27(4):486-495.

[7]FloydDM,TreppER,IpakiM,etal.Studyofradiologictechnologists’perceptionsof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competenceandeducationalissuesinwesternAustralia[J].JDigitIma-ging,2015,28(3):315-322.

[8]刘慧,王小宜,李文政,等.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37-639.

[9]李浩,李睿,袁远,等.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697-698.

[10]樊一鸣,刘志成.全院级PACS系统的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3):87-89.

[11]朱嘉琦,孙丽君,王艺伟,等.应用T-PACS提高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影像学判读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2):129-133.

[12]申宝忠,赵东亮,王可铮,等.PBL教学法联合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9-532.

[13]郑林丰,张贵祥.对编写上海市医学影像科(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345-5348.

[14]郑林丰,张贵祥.我院医学影像科(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及经验初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6):7135-7138.

[15]张启川,蔡元卿,邹利光,等.PACS为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J].激光杂志,2011,32(5):5.

[16]SmithWL.Radiology101:Thebasicsandfundamentalsofimag-ing[M].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13.

[17]董爱生,程超,肇博,等.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1019-1022.

[18]陈柱,马聪,肖恩华,等.医学影像学见习应用PACS教学法与传统读片教学法的对比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4):86-88.

[19]胡俊,丁仕义,黎海涛.PACS在影像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1):56.

篇5

一、人体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及影像解剖学教学相结合

在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核心的作用,其决定了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建议采用人体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及影像解剖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人体断层解剖、局部解剖和影像解剖学三结合的教学方法,确立以局部解剖?榛?础,人体断层解剖为教学重点,影像解剖学为重要补充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正式讲解人体断层解剖学之前,需要让学生系统的学习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结构、位置、形态和周围器官的关系,重点讲解断层结构上各个器官后在各个层面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相应的图像和断层标本进行对照学习。在保证学生充分观察和连续的断层标本以及图形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各个断层结构,促进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向着实用性和趣味性转变。

二、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名优秀的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丰富而系统的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人体断层解剖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各种影像技术成像的原理知识、特性和发展趋势等专业知识,并且还应该具备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等基本专业知识。为此,就需要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对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和教育,委派院校的专业骨干青年教师,到医院和高等学府进修深造 摘 要: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随着CT、MRI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当代医学领域进入影像医学时代的标识。因此,在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改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坚持人体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影像解剖学有机整合,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从而保证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中图分类号:R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99-01,参加全国举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培训班,学成回来后让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报告讲解,要求接受学习的专业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通过培训保证专业教师能够准确的为学生进行局部解剖学、影像解剖学和超声解剖讲解,同时还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生动的开展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6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115-02

1970年以来,随着USG、CT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影像技术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1]。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建立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的需要,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所研究的三维立体断面更复杂和抽象,且学习方式也存在很大区别,给医学生学习带来较大困难[2,3]。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理论课所授的知识点,所以实验教学要得到重视和加强。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有利于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4-6]。

1 制作与断层解剖学内容相适应的整体标本

我校断层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多套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上、下肢的三维断层标本,并以断层标本为中心,制作了与断层标本相适应的局部解剖学标本。这些局解标本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示重要的解剖学结构,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更好地理解断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对某部分的重点结构进行整体观察,观察一个结构或器官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对多个相关局解标本由浅到深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观念。然后通过对整体标本与断层标本的对照学习,使学生能从整体角度来理解断层,避免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断层的所有结构上,而是一个器官或一个结构去追踪学习,以掌握其结构的整体特征、毗邻关系及在各个断面上的特点。这种以重要结构标志围绕重要器官在各个断面上变化的规律,用联系的方法对照学习,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进行综合记忆。此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由整体到断层再到整体的学习思维,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立现代化的断层解剖学实验室

2.1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

我校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逐步完善数据库的收集与整理,建立起多媒体断层解剖学互动实验室。因此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重要手段显得尤为必要。现代多媒体数据具有许多优点:①多媒体课件图像清晰、内容丰富,文字注释简便,便于突出重点;各种演示动画使重点、难点内容形象化、条理化,易于展示丰富生动的知识内涵,而且结构层次清晰、内容层层深入、更富于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7];②多媒体视频展示效果好,克服了实验教学的局限性,有助于缓解学生多、标本不足的教学现状;③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不但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栩栩如生,学生们听起来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2教学软件的应用

使用教学软件有利于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立体构象。如《实用人体断层解剖学》学习软件,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不同的教学情景,把以往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变为多样化互动模式。该学习软件具有丰富的图像显示功能,图像真实清晰、直观、简明,并准确无误地勾划出所指结构的轮廓,可随意提取或指认其中的重要结构或标志性结构;解说清楚易懂;操作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学生在使用该软件学习时,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增。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同学,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软件的应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一张张断层与整体联系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将人体断层解剖学基础知识与USG、CT、MRI、SPECT和PET等医学影像知识相联系[8],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9]。在教学过程中,如将人体断面标本同一层面的CT、MRI 影像放在一张幻灯上展示,由于学生对断面较熟悉,实物断面与其影像互相对照,加深学生对每一个重点断面的理解, 同时又能牢牢记住断层标本和CT、MRI成像的区别与联系。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如OvidSP平台上的Primal Pictures,它是世界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面准确的三维立体解剖学系统。它的解剖学图库全面汇集了超过6500个高精确、三维、动态、交互式解剖模型。它有如下优势:①剖离解剖模型组织层将其旋转360°,并将其已剖离的组织层恢复至其初始结构形态,有利于说明学生建立三维立体结构;②点击任何可见的结构,查看相关文字以及可以旋转和添加或去除层的解剖标本、临床幻灯、带注释的图片、视频短片和功能解剖学动画;③将3D图像与 MRI 切片进行比对,用相关观测帮助对一些伤病进行诊断与管理,有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联系;④能方便地将图像、动画、视频短片、幻灯片及其补充的文字描述连接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0-12]。

2.3 完善多元化的考核系统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理论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实验部分所占比重少,因此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占总成绩的90%,实验考核仅占总成绩的10%[13]。现在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考核:①除了常规的图片辨认、理论考试外,增加了标本测试,因为书本上的模式图与实物图会有所区别,标本考核是让学生在断层标本或者在X线、CT、MRI胶片上辨认一些重要结构,考察的都是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的重要层面,如头中部水平断面(含有脑室系统),胸部经主动脉弓、肺动脉窗水平断面和腹部“三叶草”等水平断面。使学生对断面上的结构记忆更加准确、清晰,也为他们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打下坚实基础;②绘制断层简图,即让学生绘出关键断层的主要结构,使其对该层面的结构特点、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记忆;③充分利于教学软件,即用软件储存或扫描好的人体断层图片,随机调出几个断层,让学生指出该断层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3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回顾相关部位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弄清局部结构,才能更容易去理解断层的知识,而仅靠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在课程开设期间,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指引学生将整体标本、局部标本和断层标本结合起来去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由“整体-断层-整体”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指导学生对教学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测验。

断层解剖学这门课程是当代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所以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与加强,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学习本门课程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断层解剖学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学标本、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自己看标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密切联系临床,利用断层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才能记忆深刻,并且能为以后进入临床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振富. 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4):68-70.

[2] 黄飞,李舟文. 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7):121-122.

[3] 卢勤,靳激扬. 影像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要求[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4):216-217.

[4] 李治华,曹靖,尚琳,等. 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 解剖学研究,2010,32(6):454-456.

[5] 姜杨,侯继野,沈雷,等. 增强断层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手段[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0.

[6] 苗莹莹,付升旗,范锡印,等.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5-56.

[7] 于鹏辉,伍修宇,曹述铁,等. 如何学好人体断层解剖学[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2(11):2365-2366.

[8] 纪亮,张鹏,姜杨,等.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断层解剖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21-123.

[9] 王金德,邹智荣,范艳,等. 提高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 解剖学研究,2011,33(4):314-315.

[10] 毕振宇,黄文华,赵卫东,等. 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断层解剖学教学[J]. 基础医学教育,2010,13(6):517-519.

[11] 沙峰,董钦龙,纪亮,等. 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150-152.

篇7

Key words:Anatomy;Teaching experience;CT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 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现代影像技术相继崛起并迅速普及。这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为适应社会需求,我院于2002年设立了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却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从事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工作时间虽短,但也有些工作体会,在此简单谈谈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体会。

1 局部解剖-断层解剖-断层影像思维的建立

教学模式决定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我们的教学分三步走: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欲学断层,先修整体”的学习思路,使学生明白坚实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是学好断层解剖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讲授人体各部分断面结构之前,首先学习人体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等各部分与断层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内容[2];在具体学习断面标本内容时,强调断层与整体相结合,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断层,从断层出发重塑整体,即建立“整体-断层-整体”的断层解剖思维;标本与影像结合。断层解剖学知识是学习B超、CT、MRI等影像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标本与影像相结合,完成从尸体向活体的过渡,在掌握断层标本的基础上,学会正确阅读B超、CT、MRI图像。通过“局部解剖-断层解剖-断层影像”思维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断层影像解剖思维,克服了以往局部解剖与临床的脱节现象。

2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的以板书和挂图为主的教学手段虽有不足,但仍是目前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利用电视、幻灯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将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等视听媒体引入课堂,这样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人体断层解剖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断层解剖的实践教学

人体断层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单纯的理论课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实验课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我们在教学安排上,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几乎达到了1∶1。我们利用局部湿体标本、断层标本、投影仪、多媒体数码互动设备、幻灯机及配套的投影片、幻灯片、观片灯及CT、MRI图片等做为实践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从观察湿体标本、断层标本开始,逐步掌握人体各层面的关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学生观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4 考核考察学生的方式灵活多样

人体断层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考核不能客观全面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采取多样的考核方式,如“人机对话”、“徒手绘制断层简图”、“理论考试”等。所谓“人机对话”,即用事先扫描好的人体断层图片,随机调出几个断层,让学生指出该断层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配布关系[3];“徒手绘制断层简图”即指定过某个关键结构的断层,让学生徒手绘出该断层的主要结构。例如,让学生绘制一个“过室间孔”的横断层简图,学生就应该将此层面的主要结构,如尾状核、豆状核、内囊、侧脑室、第三脑室等关键结构准确描绘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各个层面的结构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理论考试”即以试卷形式让学生笔答。结合以上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最终成绩。学生普遍反应此考核方式切实可行,效果好,知识掌握扎实。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因笔者从事教学时间较短,经验不丰富,所提观点也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使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一、构建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我校采用传统医学课程体系,传统医学课程体系主要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大多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模式,其特点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模式。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存在着许多弊端,许多内容各门课程重复讲授,但缺乏深度,学生的知识体系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而且系统整合教学体系特别适合长年制(七年制或八年制)医学影像学教育,笔者认为这是我院以后及整体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根据我校目前实际(以五年制本科及三年制专科为主),可分为三步走,首先优化基础医学课程:第一步:基础医学课程系统教学模式是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这几门课程融合为三大模块:基础医学导论模块、器官系统模块和多系统交叉模块,其中大部分内容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按人体器官系统逐一进行教学,每一个器官系统的教学都是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为后期的临床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影像学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还按照传统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授课。第二步:在试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将医学影像学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进行整合,整合难度可能会更大,因为要打破内、外、妇、儿以及医学影像等学科的壁垒。第三步: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壁垒,实现整个医学影像教学体系的系统整合。系统整合的医学教学体系已在我国的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在目前的授课体系上,也可大胆打破学科限制,如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课程《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就涵盖了解剖学专家以及医院临床的影像诊断专家,我们不妨在授课过程中也采用解剖教研室与影像教研室联合授课的方式,既加强了授课质量,也提高了临床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

二、切实改进和加强课程建设和考核体系建设

目前,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考核体系依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如有可能,应尽快建立医学影像试题库及图片库,涵盖(医学影像学、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必要时可以与其他学院联合建立,取长补短,建立综合病例影像资料库,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

(一)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科教学过程中推广CBL教学法

临床病例积累经验在医学影像学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附属医院都建立有通过PACS及HLS系统,PACS及HLS系统可以在线查询和收集患者的各种资料,为综合病例影像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基本图像特征的讲授只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步骤,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临床实际的病例,了解真正临床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不仅仅只涉及到单一的几幅图像的判读,更需要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教师只提供有关线索,开发学生的自学、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修正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侧重于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1.一切考试的目的都应以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公正、客观地反映教学水平,使试题覆盖面广,区分度高、题型多样、难易适度。目前现行方式是讲课、命题、阅卷和评分由教研室负责,如果采取多院校联合命题考核方式,校际间的合作可以拓宽思路,可以尝试基础课程联合考核,如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病理、药理课程结束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考核,督促学生将这些课程知识有机结合复习。考试结果也方便横向比较教学情况。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34-02

1 教学内容改革

科学设置考试课、考查课、选修课 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及今后实际工作、执业医师考试、考研等以关系密切的课程设为考试课,如哲学、政治经济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与以上各方面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十分密切的设为考察课,如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等。其他课程如计算机VB程序设计等设为选修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精力集中,有的放矢。

科学安排各课程授课时间 第1、2学年为基础课授课时间,建议将哲学、政治经济学、解剖学概论、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安排在这一时间进行授课,上午安排理论授课,下午安排实验、见习等实践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适当安排文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增加学生社会阅历、开阔视野。

第3、4学年为专业课授课时间,建议此时讲授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如果在大一讲授该课程,等到大三开设专业课时,学生印象模糊;如果安排在此时讲授,此后紧接着进行内科学、外科学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前后呼应,印象深刻。为了使大一新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更好地开展基础课授课,可在大一上学期讲述解剖学概论,简要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等到大三时再系统讲授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各门课程内容安排除遵照教学大纲外,授课及考试重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实际需要和面临的执业医师考试和硕士研究生考试结合起来,为今后工作和升学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理论课和实验课、临床实习应密切联系,穿行。目前的课程安排是集中上完理论课后,又集中进行实验课或临床实习课,造成学生对较早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实践课学习效果不好。建议每1~2次理论课后紧接着安排实验课或临床实习课,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及时加深巩固和理解,上实践课时目标明确,学习效果良好。

2 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体又是多个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让学生清楚每一门课程在医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主动把已完成的课程和新学习的课程联系起来,把看似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活学活用,融会贯通,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广泛采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备课中,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

PBL教学法的优势有很多:

首先,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信息;

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以PPT为主、板书为辅,图文并茂地为学生教授课堂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实验课授课过程中,在PACS实验室中开展教学,模拟放射线科真实工作环境,教师一边演示病例影像,一边给学生讲解解剖知识和影像所见,学生人手一台微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在规定内容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任意调取图像,让学生书写诊断报告或回答提问,既巩固课堂知识,又检验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进行考核。多媒体实验室的使用,使学生和教师都获益匪浅。

3 考核方法改革

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结合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建立起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配套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如出勤情况、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参加比赛等,各种考核折合成分数相累加,改变以往学生平时学习消极、期末突击,一张卷子、一个分数评价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公平、客观、全面[1]。

奖学金的评审改革 每学期奖学金数额虽然不多,但对于没有经济收入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因此,奖学金评审方式的公平、科学与否,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学生对辅导员及整个学校的评价,必须高度重视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认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排名时应该学习成绩占90%以上,与学习无关的各种活动加分应该占10%以下;或是仅在学生学习成绩并列时,谁的课外活动得分多,谁排名优先。这样既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全面发展。

现在很多高校在评审奖学金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占70%,课外活动分数占到30%。很多学生特别是班级、校级学生干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拼命参加各种课外互动上,获得大量课外活动加分。这样就使得很多学习程度中上等、课外活动相对少的学生拿不到奖学金,而一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干部凭借大量课外活动加分得到三等甚至二等奖学金。这样的情形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心目中学业主体地位下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到课外活动中,造成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将对学生和学校产生深远的恶劣影响。

4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升学指导

进入大四学习后,学生对就业和升学会有很多困惑和迷茫,建议辅导员老师加强对就业形势和考研信息的了解和关注,主动对学生加以指导,可以以电话、网络、微信等形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准备升学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校外辅导员。笔者在给吉林医药学院2011级影像本科班学生讲授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时,课余和学生分享了许多工作和考研经验,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在这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很多学生向笔者提问题,笔者都给予了热情、客观、实用的意见和建议,包含思想、情感、就业、考研等方方面面,使他们少走弯路、获益良多。

5 结语

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解剖学;微课设计

人体解剖学是通过肉眼观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位置结构的一门学科。它是学习各门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石[1],但因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且均为形态学变化,加之相对枯燥,传统授课时程较长,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无法较好地集中注意力。微课以视频为教学手段,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的全过程,其特点为时间短,知识点突出明确,易于抓取学生注意力及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2]。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知识点,结合微课设计与应用,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1解剖学知识点的微课导入

脑血管病人出现的肢体运动障碍及面部肌肉瘫痪是常见病例,但对其发病过程中损伤的解剖结构尚不清楚[3]。微课可以偏瘫病人行走视频及面瘫病人图片为引入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镜头对准内囊出血病人的脑部CT片,逐渐放大基底核及内囊部位,直到清晰显示出血灶。教师提问:内囊为何种解剖结构?为什么内囊出血会导致上述视频及图片中的肌肉功能障碍?让学生思考,并引入内囊的形态位置及内部通行的纤维束,来解释此现象的发生。通过微课使学生了解出现偏瘫的原因及所对应的解剖结构。

2临床表现与解剖学知识点结合

解剖学知识点多而枯燥,要求讲解时合理地结合临床表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如通过观看一段截瘫病人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况,进而介绍脊髓内部结构,讲解躯干四肢的深感觉随着薄束楔束在脊髓后索里上行,躯干四肢的浅感觉随着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外侧索及前索里上行,支配躯干四肢运动的皮质脊髓束走行在脊髓外侧索及前索里下行。脊髓全段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脊髓半段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同侧半深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1~2个脊髓节段对侧半浅感觉障碍,通过临床表现学习脊髓损伤伤及的纤维束进而了解脊髓的内部结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促使其进一步学习。

3传统解剖学知识与微课设计相结合

解剖学知识丰富,日常积累的知识点可为微课设计提供较好的素材,而微课设计的新颖性、灵活性及重点突出的特点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两者结合可体现教学中“教”的创新性与“学”的灵动性。但是不能一味在微课中罗列较多知识点,这样无异于传统课堂,失去了微课的意义。利用插入视频、图片等有效手段,体现微课内容微小但主题明确,知识点清晰,应用性强的特点。

4微课考核设计

微课教学结束后应有思考题及相关内容的提问,便于学生在总结本次微课内容的同时有兴趣继续下个微课内容的学习。如:在视觉传导通路中,一侧视神经受损,视野缺失有何种表现?一侧视束受损,视野缺失有何种表现?视交叉内侧半或外侧半损伤时,视野是如何缺失的?藉此复习视觉传导通路的解剖结构,更好地理解临床出现视野缺损的解剖学原因,同时也为其他传导通路的学习提高兴趣点和兴奋点。总之,利用解剖学知识点设计微课并应用,可使学生有效掌握解剖学知识并应用于临床,成为高素质适用于基层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媛媛,李超彦,周佳佳.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70-71.

篇11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等。

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630403。

主要课程:医用物理学、影像物理基础、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等。

篇12

中图分类号:R322-3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学影像的快速发展,影像诊断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影像诊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影像解剖是影像诊断的理论基础。在影像解剖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需要大量的人体断层图像。书本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往往只能提供少量的断层图片,这对于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书本的图片资源比较陈旧,更新很慢,很难及时最新的图片资料。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的网络花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医学影像网络资源[1-7]。我们开发了医学断层图像网络资源系统,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所有学生都可以全面的学习影像解剖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

医学断层图像网络资源系统主要包括CT、MRI和冰冻人体切片(Visible Human Project,VHP)[8-9]这三类人体断层影像资源。CT、MRI我们采用的是健康的成年女性人体连续水平断层标本照片和CT、MRI灰度图像,而冰冻组织切片的断面为真彩色图像。我们首先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

1断层图像材料预处理

断层图像预处理的内容主要是使图片的尺寸统一。特别是VHP图片,由于在采集图像的时候是分段进行的,所以图像大小不统一。我们运用MATLAB对同类型图片的尺寸进行归一化,使所有同类型图片的尺寸与最大的那个图片一致,这样有利于我们生成浏览所需的冠状图,见图1、图2。

图1 未处理前图像 图2 处理后的图像

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原图片不足尺寸的行和列都以黑色补齐到预定的行和列的大小。

2冠状导航图绘制

为了方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获取目标部位的断层图像,我们分别制作了CT、MRI和VHP的冠状导航图。方法是从每一幅断层图像的中央抽取宽度为一像素的细条,然后按顺序将抽取到的细条组成一幅图像,这就是冠状导航图,见图3。

图3 CT、MRI、VHP冠状导航图

3图像浏览

医学断层图像网络资源系统有两种浏览方式,分别是自顶向下自动播放和自主选取断层浏览。

CT、MRI和VHP这三种断层图片资源的冠状导航图下均设置了"浏览"按钮,点击此按钮即可从顶部向下自动播放每一幅断层图片。断层图片显示窗口上部有暂停按钮,此按钮可以暂停播放过程。播放暂停后,暂停按钮转变为上一张和下一张两个按钮,用来按顺序向上或下翻看断层图片。

自主选取断层浏览可以在左侧的冠状导航图中选择感兴趣部位的断层图片进行浏览。选择的图片打开后,也有上一张和下一张两个按钮,用来按顺序向上或下翻看断层图片,见图4。

图4 断层图片资源浏览示意图

4结论

医学断层图像网络资源系统的开发是根据影像解剖学的需要,经过认真调研、讨论、论证而制作出来的。它的设计改变了刻板、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网络化的资源便于快速更新和共享。同时,多种图片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将不同类型的断层图片进行对比学习。

虽然该系统有以上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图像资源的限制,医学断层图像网络资源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无法获得同一人的同一位置的正常与病理图片,无法实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因CT、MRI图片不是来自同一人且三类图片数目不一,不能实现三类图片同时观察。

随着医学影像资源的越来越丰富,医学断层图像网络资源系统也将越来越完善,在医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心萍. 人体解剖学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0(3): 96-99.

[2] 胡俊峰 武斌 唐鹤云 赵杰 刘忠啸 唐慧. 基于网络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 26(1): 62-64.

[3] 唐鹤云,姚姗姗,胡俊峰. Flash游戏在医学影像读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77-79.

[4] 彭鹏,邱维加,唐海民. 基于PACS的网络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93-194.

[5] 李传明.基于网络的自主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1):117-118.

[6] 杨俊丽.浅谈网络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8(3):283-28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