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应用范文

时间:2022-12-01 02:19: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算机系统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计算机系统应用

篇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3254

国内刊号:11-2854/TP

邮发代号:82-55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计算机系统应用》(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办。

期刊定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应用性科技核心期刊

收录范围:乌利希期刊指南(美国),哥白尼索引(波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办刊宗旨:宣传推广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重点是宣传介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开发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成果以及相关技术的分析、探讨与应用

主要栏目:

系统建设: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应用系统设计的专业人员。主要内容是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开发与实施方案。

研究开发:登载应用研究与开发人员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所进行的研究与开发成果。

应用技术:介绍当前信息技术特别是热点技术的研究分析与实际应用。

实用案例:介绍已付诸实用的各种应用系统实施、运行及所取得的实际效益。

篇2

一、U盘量产的含义及作用

U盘是USB盘的简称,同时U盘是闪存的一种,因此有时可能又被称作是闪盘。U盘不同于硬盘,U盘不需要物理驱动器,体积较小,随插随用,并且U盘的存储容量还远远大于软盘。U盘集磁盘存储技术、闪存技术及通用串行总线技术于一体,具有较多及较强大的功能。最初U盘是用来存储数据资料的,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及专业人士的努力,又赋予了U盘众多的功能,如,加密U盘、启动U盘、杀毒U盘、测温U盘、音乐U盘等,每种U盘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由于U盘使用简单、存储容量较大、便于携带且功能强大、安全性较高,因此U盘被迅速普及开来并被普遍使用。对于U盘人们经常能够见到并且有所了解,但U盘量产却很少有人知道。顾名思义,U盘量产就是批量生产U盘的意思,实际上却是指批量对U盘的主控芯片改写数据,如容量信息、生产厂商的信息等。通过量产,能使U盘更具有独特性。U盘量产以后,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使U盘具有修复功能。这里所说的修复并不是对U盘里存储的数据资料的修复,而是对U盘底部硬件信息的修复,通过修复能使硬件信息重新被电脑识别出来,修复U盘存在的问题;第二,能够对U盘进行分区,将U盘分成两个或多个区域;第三,使U盘具有启动功能,具有启动功能的U盘能够给电脑重新做系统;第四,使U盘具有加密功能,U盘量产能够在U盘里设置专门的加密区域,从而使U盘具备加密功能;第五,能够修改U盘的反馈信息,如U盘的信息提示灯闪烁频率等。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功能,不难看出,量产U盘具有更多、更实用的功能。

二、U盘量产在高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的应用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办公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人员使用不当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使得人们的正常办公和生活受到影响,严重的话还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及时的解决计算机系统故障,成为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定的维护和修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发生,还可以有效的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怎样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进行解决。

一、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其进行修复和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在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解决的时候,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软件、系统配置以及文件组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

(一)修复操作系统启动文件。在Windows XP系统中对操作系统的启动文件修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fixboot命令进行修复,另一种则是线通过对系统进行修复主引导记录之后,再采用fixmbr命令对其进行修复。这两种不同的修复方法,虽然对系统故障修复的技巧不同,但是都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对计算机系统故障进行修复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该计算机的实际情况,来对其系统进行修复,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二)调整操作系统配置参数。而在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配置参数进行调整的时候,人们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控制面板以及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调试。这只需要根据系统故障出现的原因,输入相关的命令口令就可以完成。(三)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复。在对计算机组件文件进行修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将发生故障的组件文件删除后,才重新安装;第二,在CAB文件中提取完好的组件文件,在对其进行安装处理;第三,通过文件查找器,来对故障文件进行有效的修复或者调整;第四,将完好的组件文件覆盖在问题文件上。(四)检查系统中的病毒。在对系统中存在的病毒进行处理查找的时候,人们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病毒查杀软件,采用命令输入的方法,对其进行直接访问查杀。

二、设备驱动程序安装与配置

在对计算机驱动程序进行修复调试的时候,人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进行自动识别,从而让人们清除的了解到,该计算机系统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其修复调试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选取。(二)优先使用计算机系统中自带的驱动程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该计算机中的驱动程序无法正常使用,我们才采用设备自带的驱动,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三)在对计算机系统设备进行更换时,要先对驱动程序进行卸载以后,再进行更换。而在对驱动程序进行卸载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杀毒软件,对其进行直接卸载。(四)在对计算机驱动程序进行更新的时候,如果在对其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将其进行卸载在重新安装,然后在对其进行更新。

三、磁盘驱动器维护

对计算机磁盘驱动器进行维护,主要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磁盘文件的完整性以及磁盘介质的安全性。目前,维护磁盘的工具主要有:第一,DiskMap,它可以在磁盘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在磁盘中找到正确的分区;第二,Fdisk及Fdisk/MBR,这主要是为了对磁盘的功能进行检验,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就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利用主引导记录将故障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第三,通过利用是厂商提供以及其他的磁盘检测程序,来对磁盘的完整性和各方面功能进行检查,避免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出现。

四、应用软件

对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故障,主要反映在应用程序无法正常使用。需要检查程序本身是否有错误,这要靠提示信息来判断,程序的安装方法是否正确,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是否符合该应用程序的最低要求,计算机中是否安装有相互影响制约的软件等。如应用软件是否与操作系统或其它应用有不兼容性的问题、应用是否与说明手册中所述相符、应用软件的相关程序、数据等是否完整。用专门检查、诊断硬件故障的工具软件来帮助查找故障的原因,如NortonTools(诺顿工具箱)等。诊断软件不但能够检查计算机系统内部各个部件(如CPU、内存、主板、硬盘等)的运行状况,还能检查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工作能力。如果发现问题会给出详尽的报告信息,便于我们寻找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

五、重装系统

在硬件配置正确,并得到用户许可时,可通过重装系统来修复操作系统之类软件故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重装系统后,复原用户初始状态,以便判断故障点。重装系统,须以一键恢复为主,其次是恢复安装,最后是完全重新安装。恢复安装的方法:对于WindowsXP系统,直接使用其安装光盘启动,在安装界面中选择修复安装,选择R时会出现两个选项:一是快速修复,对于简单问题用此选择;另一是故障修复台,只要选择正确的安装目录就可启用故障修复台。故障修复台界面类似于DOS界面。为保证系统干净,在安装前,执行Fdisk/MBR命令,必要时,在此之后执行Format/u命令。一定要使用随机版的或正版的操作系统安装介质进行安装。

六、病毒影响

在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影响,从而对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因此人们为了有效的防止病毒的入侵,人们就利用各种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软件等进行预防。不过,由于计算机病毒存在着多样性和隐蔽性,因此为了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人们就要经常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

七、结束语

目前,在计算机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千奇百怪,因此为了对其故障进行有效的修复处理,人们只有在通过不断的实践,对其处理技术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在计算机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

篇4

1 关于计算机系统集成应用特点的分析

1.1 目前来说,我国的电脑系统及其软件工具是比较强大的,如果设备出了问题,就要进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的重新安装。在其工作系统应用中,上网计算机的数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单纯进行维护,就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疲于奔命,这就难以保证服务质量的良好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同行业也在不断现代化。这就导致相当多的单位需要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化。这需要针对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进行相关计算机系统应用方式的优化。如果是政府部门进行办公,则需要进行该单位管理系统的应用,如果是普通的工厂,则需要进行日常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也就是要对应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从而解决其实际问题。这些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较多差异。计算机的系统集成应用环节,包含着诸多的方面,比如网络集成应用、软件界面集成的应用,其对于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及其应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系统集成是一种非常有思想、科学的概念,不仅仅是技术层次的抽象性,也包括了艺术的构件集成性。

1.2 在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应用中,需要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结构化的应用,保证设备、功能、信息等的集成相互应用,进行不同系统的协调统一,保证资源的共享性,保证管理策略的高效性、集中性及便利性。

在系统集成工作中,需要进行多个供应商的应用,进行多种协议的应用,并由不同应用系统的结构构成。通过对不同系统的连接操作性的应用,可以保证系统的集成,从而进行各种分离设备的解决,保证不同系统的接口、协议、应用程序、系统等的协调,是一种多样化的问题。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系统的优化设计,从而有利于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的应用,包括进行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保证整体优化目标的实现。

1.3 涉及到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这里的特点是合适为先。区别于其他产品,计算机系统的集成性需要适合不同场合的需要。计算机系统也具备独创性的特点。其需要针对用户的不同特点及其需要,进行量身定做,所以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工程师具备差异性,独创性。这就离不开计算机系统集成化的应用。这不仅需要进行设备的提供,也要进行设备的优化设计,从而满足其开发、调试等的需要,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保证高科技技术体系的优化,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通过对系统集成方案的优化,可以实现系统的有效组合,更大的提升其完整性、灵活性,使其更加简单的进行控制,将其复杂化的东西进行简化,保证用户的实际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

2 关于计算机系统集成用步骤的分析

2.1 为了解决计算系统的集成工作需要,进行整体设计方案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特点的分析,提升工程管理的应用效益,做好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及其安装工作,实现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应用。这就需要进行不同项目管理环节的协调,进行其自定义的分类分析应用。

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应用中,进行总体设计及工程管理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及其项目管理服务的协调,也就是进行整体设计及其项目管理的协调。这需要正确的应对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保证购买者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良好结构设计,做好性能指标等工作,保证其力度分布的优化。这种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保证计算机系统工作面的覆盖,保证对一系列的电脑系统的覆盖,这就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技术人员专业水平。

在计算机集成分析中,我们需要保证设备的集成安全性,实现设备安装的一体化进程。在我国的日常生活中,任意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都代表着一种工作形式。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是十分常见的,其需要进行有关设备供应商的提供,保证符合合同标准的实施方案的应用,这就需要保证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设备供应商更好的进行采购及其安装的控制,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2.2 为了实现计算机集成技术优势的提升,进行技术服务的分析是必要的,我们称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其服务为工程技术服务。这种类型项目的鉴定,主要是以技术及其服务为主体内容,保证集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建设项目的实现。设备的技术服务一般是在特定服务的目标下进行的。

虽然我国的计算机集成技术体系比较健全,但是在目前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用户管理环节,这说明用户被进行了固定机器的限定,这就限制住了用户的数据及文件。如果再进行相关机器的应用,就需要在相关机器上进行用户账号的创建,保证用户的文件及数据的复制。如果用户的固定机器出现故障,就会出现用户数据的丢失情况,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此外,在进行专业应用软件的安装时,需要进行计算系统的集成准备工作,需要保证专业应用软件的安装,并且进行用户的创建,需要由用户在机器上进行数据的加载,从而保证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机器、数据及其用户就被捆绑了。结果有的机器满负荷工作,有的机器却相对闲置。

2.3 就我国的应用趋势来说,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发展是不断向前的,这证明了分布式网络环境的有效性的分布,通过对其内部的整合,更好的进行全球化的竞争参与,不同的企业集成环节,都实现了企业的整合性,更有利于企业的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巩固,从而保证基础性质的用户界面系统的统一,实现相关部门地区的组织优化,保证用户的方便性的体验。

保证其信息的有效获得,这种网络的用户界面统一性,是计算系统应用的优势。在这个计算机不断普及的时代,专业化及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通过对这种趋势的应用,可以最大化的提升国民素质,从而更好的应对社会给予的挑战及其机遇。当下的社会是网络及信息技术结合的社会。系统的整合模式已经不是传统的结构模式,需要实现功能多元化。通过对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及功能性的分析,更好的进行系统集成技术的专业化及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应用趋势,从而提升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应用效益。

篇5

求学网为您提供“计算机理论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解决您在写计算机理论论文中的难题

计算机理论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计算机理论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2

LAN Effective Application on the Computer System Recovery

Xiao Zhiyong

(Wuhanliang Technology School,Kaiping529300,China)

Abstract:LAN work if stable,after failure whether can recover in time has a direct impact for the users’normal work and study.But the network administrator often encounter due to improper operation caused the problem of poor stability of the system,sometimes cannot be ascertained by reason,or system of computer virus violations can't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so on.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reinstall thesystem,generally USES cloning method,this paper system against this approach in recov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discussed.

Keywords:LAN;Computer system recovery;Ghost

一、网络克隆的原理

所谓的网络克隆,指的是计算机通过DOS系经进行启动,然后再从网上下载Ghost映像文件做系统的恢复。通常按照引导DOS的方法来分,网络克隆可以分为光盘引导、U盘引导、PXE引导以及软盘引导等四种。除了PXE引导之外,其它三种启动过程除了启动文件的介质不同之外,其它基本相同,而PXE则相对复杂。首先我们来看利用U盘引导系统进行网络克隆的原理,其次利用U盘启动引导DOS系统的时候,加载网卡驱动,再经过DHCP协议获取IP地址,进行网络连接后Ghost命令执行程序从GhostCast多播服务器中下载,然后进行操作系统的映像克隆启动分区,从而恢复系统。而由Ghost引导的原理如下:客户机开机启动,BIOS装载网卡中Boot ROM中的PXE代码,其IP进址是通过BOOTP获取的,建立网络连接,下载NBP,执行后再从DHCP服务器获取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的服务器名及启动映像文件名,利用TFTP协议由服务器下载启动映像文件,本地环境执行从而完成DOS引导。PXE引导启动映像文件中包括DOS启动文件、Ghost命令执行程序以及网卡驱动等,客户端计算机开始运行GhostEXE,从GhostCast多播服务器中下载映像克隆启动分区,其完毕后重启进行系统的恢复操作。

二、网络克隆的环境支持及配置

(一)服务器支持软件

服务器中安装Symantec Ghost 11中两个组件,其一为Install 3Com Boot Services PXE Server,另一个是Install Ghost Standard Tools,前者可以提供TFTP服务器、创建网络启动映像以及PXE的启动菜单等,而后者提供的功能则包括Ghost命令行工具、启动映像制作以及GhostCast多播服务器等等。

(二)带Ghost命令行启动映像文件及启动菜单的制作

U盘启动的步骤如下:先选择网卡驱动,再进行DOS系统的选择,接下来选择客户端计算机的类型,再进行客户端的网络设置,选择启动映像保存的方法,最后输出文件后完成向导。而PXE启动菜单文件制作的步骤如下:先运行3Com Boot Image Editor“Create PXE menuboot file…”,选中对话框中Add将完成的映像文件添加其中,然后在Menu description下将菜单项的名称输入其文本框中,在标签Options设置等待时间及菜单的标题,完成后将启动菜单文件命名后另存。

(三)TFTP服务器的配置

先选择3Com Boot Image EditorTFTP Server,首次运行需绑定的网卡需要指定,再通过主菜单的Options选择Setting配置TFTP服务器。勾选File Transfer标签中的Transmit secure mod,指定出服务目录,把启动映像文件及PXE启动菜单文件存放其中,最后通过Windows Server的管理工具中的服务,将3Com TFTP设为自动运行。

(四)DHCP服务器的配置

DHCP服务器不仅可以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并且还可以提供PXE服务器的功能,其设置步骤如下:选新建一个作用域,把IP地址的起始及结束范围填好,然后指定子网掩码,再把作用域激活。然后对作用域的属性做出设置,由于PXE启动的过程中要用到BOOTP协议,因此要将作用域属性中默认的“仅DHCP”变为“两者”,默认租约期限;最后进行作用域选项的添加。

三、网络克隆恢复系统的具体应用

(一)标准系统盘的规划

篇7

我们通常用计算机作自动化控制,例如发油计量、油罐测量,也用计算机来处理财务数据,处理核算报表,更多地是用来打印各种文字材料。这些应用只是管理工作信息的一部分,满足不了油库日常管理需要和长远发展对信息积累的要求。

管理——决策的对象是人和事。管理信息就是关于油库中人和事的信息,具体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信息,重点是动态信息。例如关于人:库区和业务区内,各类人员的分布情况;全库各工作岗位人员的在位情况、工作现状(如查库到位)、工作进展(如某项设备检修完成情况)等等。关于事,则油库日常管理头绪繁多,重点是安全:设备设施的安全,车辆的安全,工程安全,行管安全等等,当然也包括油料、装备的实时收发数量这类业务数据。上述信息,是动态的,是油库运行状态的反映,因而是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的,是管理信息的主要内容。

因此,计算机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这些动态信息建立搜集、汇总、显示、存储和统计分析利用机制,从而使管理建立在准确实时的信息基础上,达到决策的正确和高效。传统的管理多靠人的经验判断,靠人的能力实现,重视管理的艺术性,轻视数据(确定的信息)——轻视管理的科学性。计算机系统就是要把管理过程中产生(有些是省缺或丢失)的有用的信息,从人脑中经验性的和易于流失的东西,变成明确的、成文成表的、可以积累、可以重复利用、可以为多数人所共享的信息(数据),从而使管理有据可依。我们说依法管库,还要加上决策有据;通常说:“凭什么……”,科学管理要凭信息和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油库的计算机应用,要以处理动态管理信息为主。目前,在油库中已经有一些单项的、与硬件设备相连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部分油库已经由“油库信息平台”软件建立起来的反映油库基本情况的综合数据(资料)库。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实现各类信息的集成,使计算机应用真正融入到油库管理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是“利器”,长于管理,它将成为油库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

2油库建设和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思路

首先,要建立局域网。建到什么程度?油库的主要工作岗位和职能单位都应配备,以作为管理信息的入口。所幸,如今计算机已很廉价,作为网络工作站,3-5千元的配置就足够用很长时间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机器的档次不代表应用水平,能满足使用就是最佳配置。

然后,要有合适的软件环境。这种软件环境,既要符合油库的动态信息处理的操作应用,又不能复杂到难以理解和需要深入培训,并且还要为今后留有改动余地。基于这种考虑,最合适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就是建立“网站型系统”。简单的静态网站,可以满足动态信息输入、、共享的要求;带有数据库支持的网站可以实现信息的存储、检索查询、统计分析并进而提供决策支持的功能。由于网站建立、管理、更改尤其是使用,都很方便,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低,容易普及,加之其交互性和灵活性网站,不仅会对管理,而且也会对整个部队日常生活、学习、文化教育,提供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同时在形式上也能引起干部、战士的兴趣和热情。

油库管理的动态数据,有些可以由仪表连接计算机自动产生。如测量、发油、门禁、查库到位、消防报警等,有些不能由仪表自动完成,如工作计划、工作进展动态、人员安排、车辆状态、设备安全情况反映、各种值班和会议记录等。这些信息,在以前的管理过程中,多数是“无声无息”的;没有反馈,没有记录,靠事前事后的口头交流——也就不能存储,无法总结分析,因而不能有效地积累并形成对今后工作的指导。信息系统就是要改变这种无序状态。利用计算机,使信息从无形变为有形——用人工输入的方式,使管理动态信息集中起来,使油库的工作继人员活动、设备运动之外,再实现信息流动,为管理建立信息基础。

所以,在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工作信息及时输入上网的管理制度。随着软件设计的完善和数据的积累,逐渐形成以数据查询和分析为依据的决策方式。如通过对保管队某一阶段的查库到位率分析,可以看出该段时间内,保管队的工作和管理情况;通过对车辆安排情况的查询分析,可以察觉到某一阶段内,过高的出车率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要加以控制等等。显然,计算机在油库管理中可以起到显而易见的辅导决策作用。

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环境,工作制度是核心,三个方面不可分割,缺一不可。改变管理观念尤其重要。

篇8

中图分类号:TU758.7;TU8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使用暖气进行取暖,寒冷的冬天室内必不可少的就是室内供暖管道。除了安装一套系统的暖气片之外还要对暖气管道的安装过程要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室内暖气管道的安装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新建设的小区把独立的供暖系统进行合并,通过发电厂剩余的热量对整个住宅小区提供暖气,这对暖通工程中的水系统调节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在暖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各个小区的供暖需求。

1 计算机系统在暖通工程水系统监控安全保护的应用

首先,我们以暖通工程中的锅炉运转系统为例,控制锅炉内部的循环水量对这一整套供热系统的安全非常重要。假如由于其它不可预知因素导致循环水停止或者循环水量较小,锅炉里面的水温度很高,产生汽化,这时必须马上恢复水循环,中止炉膛内燃烧,停止供给煤炭,炉排运行,然后停止鼓风机与引风机[1]。当计算机系统的DUC受到水温升高的信号以后,可以立刻进入到事故处理程序中,依照上述程序停止锅炉运行,拉动响铃进行报警,然后通知相关运行管理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手动补入冷水的方式,排除热水,对锅炉降温。其次,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内部监测系统能及时地把锅炉、循环系统中涉及到的各种数据输送到计算机系统中,然后利用预先设定和长时间积累的数据库信息和反馈信息之间的比较得到结论。根据报警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所以说计算机系统在现代暖通工程水系统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计算机系统在暖通工程中水系统调节的应用

2.1 对供暖锅炉房水系统、水热交换站的调控

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中,锅炉房的水系统调节主要作用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对运行中的参数进行计量统计,按照规定的要求调整运行情况。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确保主循环泵的常规运行,保证补水泵及时补水,让锅炉中循环水不会出现中断,更不会因为缺水而放空。通过这个装置让锅炉房安全运行,并且要适时检测供回水温度与循环的水量,进而得出实际供热量,检测出补水的流量,得出不断累积的补水量。根据供热量、补水量这两个重要的参数考究锅炉房的运行情况[2]。与此同时依照相关要求必须改变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水泵的流速,然后适时调整循环流量,适应供暖负荷变化,节省运行过程中的电费。针对选用大型热电厂或者集中锅炉充当热源,要经过换热站向小区供热的综合系统而言,只能通过热交换器进行。

2.2 小区热网水系统的调控

在小区利用计算机调控热网水系统主要是指供暖炉房以及供暖建筑房间的调节。小区内热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冷热分布不均,有一些建筑的流量很大,室内太热,与此相反,另一部分建筑由于流量不足较冷。这样以来,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工作就是了解小区内各座建筑物的真实供暖情况,然后协助维护人员解决冷热不协调的问题[3]。检测每位住户的室温是对供暖效果最直接的检测,但是对于住宅系统而言,在各个方面中安装温度传感器几乎不可能,最好的办法是测量回水的温度,然后参照各支路回水温度的不同,预测出各支路段内建筑平均室温的不同。假如各个支路回水温度数值相同,这就说明各个支路上散热器的平均温度相差无几。一般情况下,住宅的回水温度检测点选在建筑热量入口的回水管内,针对大型建筑而言,可以选择在设备夹层中主支路的回水干管中。要想彻底解决冷热不均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流量合理调配,在各个支路中安装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电动调节阀成本很高,并且一旦各个支路中流量很均匀时,系统会一直处于冷热均衡的状态,不用经常调整。所以在各条支路中安装手动调节阀,通过计算机监测、指导并且和人工手动调节互相配合,有效调节小区供暖系统[4]。同时,为了方便人工手动调节,要让各个支路的调节阀能够准确地进行开度指示,利用流量配合控制阀。

2.3 计算机控制和暖通工程中水系统调节的配合

采用锅炉液位控制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调节进水、出水阀门的开度,改变水流量实现的,控制水温主要是通过调节加热功率进行的。锅炉液位在整个锅炉控制系统中是很难控制的一项内容,因为锅炉在运行过程中进水量、出水量的变化都不相同,故很难利用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来达到所用的运行条件,取得满意的调控效果。如果调控过量会让流量回路动作操作比较频繁,进一步影响到下游的设备。液位控制器一般情况下保持在欠调试的状态,允许液位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进而减小出水量变化[5]。但是欠缺调整的PID不会及时控制住大的变动,这可能会引发锅炉运行的稳定,进而很难控制蒸汽的输送。对锅炉液位的关键变量有重要影响的是给水的流量,蒸汽出口的流量与混合燃料的进料数量。各个变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动。很冷的供水会导致滞后。蒸汽流出数量的增加会形成典型的假水位情形,会让其中的变化过程改变方向,同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操作进而发生意外事故。所以,拥有一整套链接的暖通工程水系统和计算机监控条件下的锅炉位控制系统有机配合是确保暖通工程中控制水系统的重点。在计算机芯片控制系统中,计算机体系,数据采集、输出系统构成的锅炉液位控制体系、控制显示报警体系等,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和数据库系统进行共享,然后通过锅炉液位、供暖水系统之间的数据构成一套水系统监控体系。在这个系统内适时监控供热水系统的流量、供热分布等,然后按照计算机反馈所得的信息,输送到锅炉液位的控制系统,然后调整锅炉液位,控制锅炉燃料然后控制燃煤的供应,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6]。

3 计算机系统在暖通工程中水系统调节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并网供热形成的城市暖通管网中,仍然无法到达部分小区,利用原来的小区集中供热形式,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调整,能够大大提高供暖系统的安全系数,确保整个供暖系统平稳运行。其次把监测得到的各种运行参数记录下来,合理调控燃烧过程与热水循环过程,进一步提高锅炉效率,节约能耗,同时还减轻了大气污染程度。通过长时间的监控记录、计算参数,对供水温度、鼓风机的风量以及炉排速度进行有效的调节。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室内供暖管道的安装是很复杂的过程,加之冬季较冷所以安装供暖管道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暖通工程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这让水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暖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能的不断提高,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下的暖通工程水系统将会变得更加安全、节能、环保,达到安全供暖、放心使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瞿辉.拱暖系统运行技术与管理[J].暖通资讯,2006,2(01):15-16.

[2]程宝.集中供热系统计算机自控[J].计算机信息技术,2006,9(08):336-337.

[3]姜树艳.暖通工程自动控制与调解[J].暖通工业信息,2007,4(05):274-275.

[4]王海蜂.城市集中供暖的计算机控制与管理[J].建筑工业技术,2007,8(06):468-469.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效果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这给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

所谓人事档案管理,就是指将人事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鉴定、统计以及利用的活动,是个人学历、经历、社会关系、业务能力、思想品德、奖励处罚以及工作状况等多个方面的原始记录。

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采用手工进行档案资料的检索与整理,不仅不能有效地保障档案资料的准确度与完整性,而且无形中加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二、针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一)应用之一——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

要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传统的手工查阅人事档案资料方式进行改革,转换为利用计算机系统查阅档案资料的模式,并按照档案资料不同的用途与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改革,有助于快速地调阅职工的档案信息,了解并掌握职工在简历、自然情况以及德行方面的信息,为人员的升职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料。

(二)应用之二——有效延长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

要有效延长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资料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并进行分类整理,将人事档案的原始文件进行科学化保存;二是在检索人事档案管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计算机信息查询为主,人事档案原始文件查询为辅的原则,进而降低由于重复的调阅档案、摘抄档案资料信息等多项工作而对原始人事档案文件的磨损,从而有效保障了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

(三)应用之三——科学任免干部职工

要科学任免干部职工,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在任免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时,更多地是采用口头汇报加文字材料的方式,而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充分结合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声像与文字资料进行考核;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操作。

(四)应用之四——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要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改革,有助于丰富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使其具有极强的分析与统计功能;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革,使得各种文字、数据资料转变成各种报表、图表以及名册,并可以备份保存,以有效降低人工操作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三、针对建立并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 —— 采取措施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

要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将人事档案的资料信息准确地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的基础与前提;二是要将人事档案的核心信息完整地录入计算机系统中,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的动力与基础;三是要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有效保障计算机系统中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与真实性。

(二)措施之二 —— 采取措施增强企事业管理层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要增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参与计算机系统应用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大对计算机系统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的研发支持力度,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措施之三 —— 采取措施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要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状况,制定严格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与工作纪律以及奖优惩劣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懒散、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二是要根据职工的工作地位与职权,制定人事档案检索信息的范围与内容,严禁外网络与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事档案信息的计算机进行连接;三是要采取措施对人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与保护等理论的教育与培训,逐步提升本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护水平。

(四)措施之四 —— 采取措施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技术知识进行培训与教育,逐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二是要定期邀请计算机系统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员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演讲与讲座等活动。

(五)措施之五 —— 采取措施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推动以多媒体与档案全文为核心的数据库建设,逐步推进人事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强化对符合国家规范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宣传力度,为人事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在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水平与用人质量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有助于降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时间,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向东.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几点建议[J].价值工程,2010(15)

[2]李方.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J].科技创新导报, 2008(31)

[3]张力英.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2012(02)

篇10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功能结构及相互转换关系,分析了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讨论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论和相关技术。从原理、结构和实现技术等方面,侧重对RISC结构、流水线结构、阵列处理机、多处理机系统、智能计算机结构等现代计算机的系统结构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技术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开发、工程实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这样的一门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与学生交流时,多数同学认为理论性太强,难度大,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上,认为学了没用。于是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书,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也许是处于各种原因,在一些高校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已经从教学计划中抹掉了,或者把它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结合,可能只占很少的份额。在2010年5月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福建省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其他高校也同样存在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应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的问题。

如何寻找这门课程的出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实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论和相关技术与SOPC(可编程的片上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SOPC是一个面向应用、崭新的、富有生机的嵌入式系统。在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中,将课

本的理论知识结合到SOPC的应用开发,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应用型实践教学,必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SOPC的系统概述

随着IC设计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完成系统级的集成已成为可能,数字技术进入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时代。SOPC是Altera公司提出来的一种灵活、高效的SoC解决方案,它将CPU、存储器、I/O接口、DSP模块、低电压差分技术(LVDS)、时钟数据恢复技术(CDR)以及琐相环(PLL)等系统设计所必须的模块集成到一片FPGA上,构成一个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是PLD和ASIC技术的融合的结果。它具有灵活的设计方式,可裁减、可扩充、可升级,并具备软硬件在系统可编程的功能,是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1]。

实现SOPC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应用FPGA生产厂商Altera公司推出的NiosⅡ嵌入式处理器。NiosⅡ是一种面向用户的可以灵活定制的通用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嵌入式CPU,NiosⅡ以软核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并专为在Altera的FPGA上实现优化,用于SOPC集成并在FPGA上实现。用户根据设计要求,利用QuartusⅡ和SOPC Builder对NiosⅡ及其系统进行构建,使嵌入式系统在硬件结构、功能特点、资源占用等全方面满足用户系统设计要求。另外在基于NiosⅡ软核嵌入式的SOPC系统设计中可以通过定制指令的方式,为嵌入式处理器配置专有硬件加速器,以便能更有效地处理含有算法模型的程序,从而可以利用FPGA的可重配置的特性向FPGA配置相应的嵌入式系统,从而使SOPC系统高效高速工作。

SOPC在应用和理论知识构成上达到了一种有机融合,由于同时涉及底层的硬件系统和相应的软件设计,SOPC技术使开发者能够在软硬件系统的综合与构建两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多角度、多因素和多结构层面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优化。SOPC从设计层次上讲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从设计流程上讲是典型的自顶向下的流程;从设计手段上讲,它更广泛和深入地利用计算机这一科研开发的主流技术,在这一平台上设计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系统的性能。SOPC系统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2]。

图1SOPC系统开发流程

2应用型硬件平台搭建

实验室原有的设备只能用实验箱进行验证性的实验,各种实验集中在一个实验箱上,线路繁杂,出错率高,且设备陈旧,实验的成功率很低,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在这种条件下,要让学生完成某种模型机的设计难度较大,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搭建一个基于FPGA的SOPC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在这样一个具有设计灵活,可裁减、可扩充、可升级并具备软硬件系统可编程的功能系统上,学生可以更自由发挥。利用现有的IP核进行裁剪,设计自己需要的CPU,根据需要增设特殊的功能指令,实用性强,难度不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硬件平台以满足实验最基本需要为主,提供一个简单、清晰和接线方便的FPGA最小系统,降低硬件系统的复杂性,最小系统实验平台如图2所示。系统的核心芯片采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Cyclone EP1C6,它具有9 800个逻辑单元,用户I/O有185个,使用最新型的AS配置方式,配置芯片EPCS4。一个JTAG接口和一个AS接口用于系统的调试和下载,Flash闪存用于存储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和用户数据程序。该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创建一款不管在外设、存储器接口、性能特性等方面,以及在成本上都较为完美的处理器;可在一片FPGA内部实现多个处理器内核的设计;流水线的应用设计;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等应用型操作。

图2最小SOPC系统实验平台

若需要有RS232、以太网、VGA、音频接口和USB2.0接口等,可以扩展一块副板,主板与副板间通过扩展I/O连接。

3应用型课程实践项目

从原理、结构和实现技术等方面,将RISC结构、流水线结构、多处理机系统和存储器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结合到一个面向应用、崭新的、富有生机的SOPC嵌入式系统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SOPC系统结合。

1)Nios II处理器设计。

NiosⅡ嵌入式处理器是一种面向用户的可以灵活定制的通用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嵌入式CPU,Nios II以软核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并专为在Altera的FPGA上实现优化,用于SOPC集成并在FPGA上实现。学生通过使用Altera的QuartusII软件、SOPC Builder工具及NiosⅡ集成开发环境(IDE),将Nios II处理器嵌入到SOPC系统中。从系统的性能要求、从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从计算机系统的定量设计原理等方面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论知识,来确定是否要为嵌入式处理器配置专有硬件加速器;如为嵌入式处理器配置专有硬件乘法加速器,以便能更有效地处理含有算法模型的程序,从而使SOPC系统高效高速工作。另外,根据需要为Nios II系统添加片内存储器、PIO、UART和片外存储器接口等。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

2)μC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此项实验主要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来验证自己定制的NiosⅡ嵌入式处理器是否可行,操作系统的移植是SOPC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也可与ARM等硬核嵌入式处理器做个比较。

3)流水线的应用设计。

利用流水处理机的工作原理,加快单位时间串行的任务数。这是也开发并行性的途径之一时间重叠,时间重叠(Time Interleaving)是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加快硬件周转来赢得速度。在这个应用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完成流水线加法器的设计、流水线乘法器的设计、流水线技术的FIR滤波器等应用型实验[3]。从而提高学生对流水处理机相关知识的理解。流水线加法器和流水线乘法器属于流水线分类中的部件级流水,流水线分类的概念在这也得以体现。

4) 多核系统的设计。

所谓多核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从而提高运行速率和降低能

耗,实现横向扩展提高性能)多核架构能够使目前的软件更出色地运行。并创建一个促进未来软件编写更趋完善的架构[4]。SOPC Builder允许用户轻松添加多个处理器到系统中。因此建立多处理器系统的难点已不再是硬件的排列和连接。而在于多个处理器的软件设计,使它们正常操作,相互之间不产生冲突。

在课程中讲授多处理机的知识。多处理机是指有两台以上的处理机,共享I/O子系统,机间经共享主存或高速通信络通信,在操作系统控制下,协同求解大而复杂问题的计算机系统。使用多处理机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想通过多台处理机对多个作业、任务进行并行执行来提高求解大而复杂问题的速度,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另一个目的则是使用冗余的多个处理机,通过重新组织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可用性。多核和多处理机系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让学生应用多处理机的知识解决多核协调处理的问题。

4结语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理论和相关技术应用于SOPC系统远不止这些。随着SOPC系统的应用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将会被更多人所重视。开展应用型实践教学,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或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知识,而不是被动学习。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工作就业质量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华清远见嵌入式培训中心.FPGA应用开发入门与典型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69-273.

[2] 任爱锋,初秀琴,常存,等.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97-198.

[3] 崔秀敏.基于FPGA的流水线技术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0(7):76-77.

[4] 李欢,王莉莎,董丽丽.基于FPGA的多核嵌入式系统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0(4):33-36.

Based on SOPC the Computer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

ZHU Shila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Management

Ke Jianbo

(Guangzhou Hua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Zengcheng51132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computer system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payroll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by strengthening the skills of worker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Keywords:Computer;Personnel management;Effective application;Data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加大、综合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组织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而人事管理工作繁复、琐碎,内容涵盖到单位的每个地方、每个环节,包罗万象,这就要求人事管理者能够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掌握,对现实问题必须能够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决策。这些都对人事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提出了高要求,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利用为人事管理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开放式的多层次、智能型的信息管理,可以比较公正、精确的考察人员的绩效、能力、性格等,在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为校园师资及后勤人员的招聘、考核及相应的培训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使高校人事管理更加科学、高校,为高校其它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师资管理中计算机系统的有效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促使高校办学层次要不断的提升,因此,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适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要。

师资管理包括职称的评定、人员的流动及培养等,对于教育工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资管理工作要准确、及时的了解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包括教师学历、年龄、专业、职称、课时、绩效等,传统的手工方法使得统计复杂、工作量大,而且不能及时调阅,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计算机系统具有巨大的存储空间和快速、准确的处理能力,建立计算机师资数据库,可以随时调阅、分析师资人员的各方面的信息,为师资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使管理者可以准确了解教师职称、年龄、绩效、进修培训状况等,合理安排师资结构。并且利用互联网信息可以及时了解高校所需专业学科教师的相关信息,利用BBS等交流平台加强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更多的听取基础群众的意见,共求发展,为高校引进必须的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及干部任免提供准确参考。

二、工资管理中计算机系统的有效应用

工资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重要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一个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工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直接关系到高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效果的好坏,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靠手工方法操作,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出错率还相当高,对人事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麻烦。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将每个人的工资结构、计算方法录入电脑中,由电脑系统处理,可以极大地降低工资管理的工作量、减少出错几率,进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在工资调整、年终考核及报表统计等工作的快速、有效的完成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此外,学校内部的津贴的分配也需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教职工的工作量、工作效力进行科学的计量、严格考核,从而提高工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满足高校工资管理需求。

高校的工资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只注重对国家规定的调资工作的展开,而忽视了工资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科学的编制工资方面的各种制度、政策及方案,并对大量基础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计算机系统可以将工资数据资料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分析,进而知晓津贴是否分配合理、工资分配方案能否有效的激励高校职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为人事管理者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工资分配制度提供可靠分析,为工资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可靠依据,有力的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者的技能,加强计算机系统的有效应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管理对于人才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已成为必须,作为人资方面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更新知识、技能才能胜任工作,进而满足现代化人事管理的需要。作为人事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和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应用计算机系统将现代化社会中急速增长的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并对大量、繁复的数据处理、分析,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人事管理提供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各类人事信息,使人事管理者能够依据及时准确的信息来做出决策,满足高校人事管理的发展要求,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促进各项制度及体系的完善。

四、结语

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网络的共享可以有效的开展人事管理的开展,实现人事管理手段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为其它相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使人事管理者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大量繁复、琐碎的日常事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它创造性管理工作当中去,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的品质,使管理者的管理计划、决策更加精确、科学并具一定的灵活性。并且计算机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为科学、规范的运作人事管理提供充分、有力的技术手段的支持,极大的提高了人事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效力,是人事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一大步,是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刘晓洁.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

[2]王雷.高校人事管理与计算机系统的应[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3]陈丁.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篇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迫使汽车检测站由过去人工定性检测开展到半自动化检测,这是一个不时探究和完善的过程,由于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起步较晚,加之一度时期汽车工业没有作为支柱产业,汽车保有量少,招致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开展较迟缓,不少地域严重短少汽车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即便在科学技术昌明的今天,由于从事汽车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单位良莠不齐,为数不少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机动车保有量提升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进一步全面推进了汽车领域各行业的扩充发展。就技术层面来讲,在汽车行业中计算机系统应用发展水平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其在汽车出厂前后的测试性能、监控与检测等层面均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2.计算机系统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汽车检测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以PLC系统、面向对象、DCS系统、模块化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成熟。面向对象系统是汽车性能测试中典型利用的基础控制模式,主体针对应用特定对象展开对系统的二次开发与设计,其中二次开发核心在于专用系统、结构、部件与应用软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令检测汽车性能系统实现价格低廉、紧凑,一体化仪控、电控与计算机控制等现代化测试目标。

2.2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经过深入研究开发,当前我国汽车故障维修检测领域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由传统完全依赖检查人员实践经验与感觉展开的诊断发展成为采用专业先进设备进行全面的诊断检测维修。较多综合汽车性能维修检测站均科学应用了计算机检测控制系统,并引入了信息维修管理体系,在一定层次上实现了维修检测的科学化与自动化操作管理。

2.3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管理检测中的应用

汽车管理检测中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对汽车多站点动态检测网络管理系统的搭建及辅助,基于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我们可有效服务道路管理运输部门实现对多项汽车检测站测试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结果检测的自动化判断,对二级维护车辆进行准确备案,进而实现对各类道路车辆运输技术水平状况的动态实时监控以及对相关价值化信息的高效自动化传输,同时还可有效监控维修汽车企业二级维护车辆的一次合格率,起到严格的督促管理作用。我们可将此计算机动态检测管理网络系统全面应用于各类管理运输部门与相应检测服务站,合理实现自动化信息传递与高效性车辆维修检测管理,满通部各项管理建设要求。

2.4 计算机系统在汽车监控中的应用

(1)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首先,精确定位:车载监控终端全天候24小时连续不断的接收GPS卫星信号,从而为系统提供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定位精度可达10米。其次,记忆功能:车载监控终端具有存储车辆位置/模拟量/异常信息的功能,而且可存储长达两个月的车辆位置/模拟量信息。第三,控制功能:车载监控终端接收到监控中心的控制命令后,对车辆执行控制动作。第四,通信功能:在GSM网络覆盖范围内,车载监控终端可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最后,防劫报警职能:在车辆遭受抢劫时,驾驶员触动一个隐蔽报警按钮,即可在自保的同时等待援助。

(2)监控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首先,数据预处理:通信服务器从Internet上接收到车辆的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初始的验证、校验、数据日志处理。并将待处理的信息分发给有处理能力的监控终端。其次,数据跟踪:将移动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三,跟踪监控功能:服务器端可以实现对多终端的跟踪监控,系统实现采用TCP/IP协议,采用此协议是因为该协议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第四,报警功能:终端设备报警分为预报警,实际报警,以及报警解除三级报警状态,这主要为了避免误报警情况发生,当服务器端收到终端设备预报警信息,则弹出报警对话框,并且在预报警车号列表框中列出发出预报警信息的车号,双击其车号可以使系统定位到该车上,预报警情况不会使系统自动定位该车号的终端。

3.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各汽车检测站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本上是各自独立、步调一致的,并且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使各汽车检测站取得的宝贵检测数据材料无法进一步地开发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汽车检测站已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经过网络构成一个大的系统。各省以地市为节点,经过专线或宽带联络起来,以中心站为中枢延伸到全国,从而完成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完成车辆技术信息化管理。汽车检测站将成为一个智能化检测体,真正使汽车检测站成为检测市场的“CT”站,逐渐在汽车管理上完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检测技术上完成自动化和智能化。

3.1 远程接人VPN方式

该系统网络构造采用散布式协作处置Client/Server(C/S)构造及开放式的网络TCP/IP协议,全网由市运政管理部门信息中心LAN,远间隔各区县汽车检测站分信息中心LAN,经过公共网络Internet或专线衔接。VPN方式的缺陷是:传统VPN方式的显著缺陷就是会招致网络性能降落,从而影响企业用户的信息沟通。

3.2 宽带网接人方式

市运政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和各汽车检测站采角局域网构造,经过宽带网停止通讯。网络采用c/s构造,基于Windows2000Server网络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0大型网络数据库,提供开放式数据接口。

汽车检测站内部一切工作站构成一个C/S构造的局域网,担任处置汽车检测站内部的各种检测业务。C/S构造局域网宽带网接人方式的缺陷是:当用户数量增加时,性能会明显降落;客户端都要装置应用程序,系统扩展维护复杂,代码可重用性差,维护和晋级本钱十分高。

3.3 广域网B/S构造方式

市运政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和各汽车检测站采用广域网Brower/Serverr(B/S)构造方式,经过公话网(ISDN/PSTN)拨号衔接。网络采用B/S构造,客户机上只需装置一个阅读器(Browser),如Internet ExPlorer,效劳器装置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 server2000等数据库。阅读器经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停止数据交互。SQL server2000大型网络数据库,提供开放式数据接口。其数据集中存在于检测中心的中央数据库,可有效地维护数据的平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