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12: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出纳实务课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出纳实务》是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出纳岗位要求。该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工作流程为参照点设计课程内容。该课程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通过分析各项目的具体内容,模拟真实的出纳工作情境,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鉴于此,我们师生大胆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企业出纳人员的实际岗位技能和工作过程出发,以模拟企业典型业务为背景,对出纳人员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重点依据出纳的工作流程中对现金的管理,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出纳工作所涉及的账、证、表和出纳资料的管理等进行了分项目的学习和实训,最后,进行出纳工作的综合模拟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出纳工作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出纳实务》课改实施方案:
一、课改实施的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设计
从目前出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出纳实务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八个项目:出纳岗位知识培训;假钞的识别及点钞技能训练;现金管理业务;银行开户;银行结算方式;现金、银行存款的账实核对与清查:账簿启用的各个事项;出纳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各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所选用的会计核算资料应尽量从企业出纳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中采集,所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都要求仿真,使学生能够利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与实训设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专业业务流程,获得出纳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上述每个项目又可分解成不同的模块。
从教学内容上看:以现金管理项目为例,它可以分解为三个模块,即现金收入业务核算、现金支出业务核算、现金记账登记。
从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角度看:它可以分解为“学习目标”、“任务案例”、“理论知识”、“任务处理”、“知识归纳”、“阅读材料”、“延伸思考”、“达标检测”等模块。
角度不同,分解的模块不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的。
二、课改实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变化-情景模拟教学
主要是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根据出纳实务来设置实验设施。虽然现在企业业务核算采用会计电算化是个大趋势,但是出纳这一块除了电脑算以外普遍还兼带手工核算,所以手工模拟室必不可少,且所有设施、凭证、账簿、报表及印章等应尽量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同。如设计的业务中会计主体为张家港市灵通公司,那么我们的单位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均是专门刻的灵通公司的章,而各岗位人员的章则是学生自己的名章,他们在充当某个角色需要签章的时候用的就是自己的名章。指导实验的老师应根据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规范提供手工操作的各种实验资料和工具。并模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开展记账凭证的编制、现金日记账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账簿的登记、账表的启用及装订等一系列出纳工作中基础性的实验内容。学生通过体验出纳实务中涉及到的实务和流程,不仅可以验证所学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职业经验。这样做的关键是业务仿真和操作情境仿真,即让学生进入会计工作“现场”,充当一个“角色”,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
具体操作如下:
(1)项目确定
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介绍项目内容、进行项目分析时应讲究艺术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学习过《基础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确定难度并不大,学生基本也不会有畏难情绪。
(2)项目准备
①项目介绍:包括岗位分工要求、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模拟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②设备配置:按照经济业务的需要准备全部仿真的现金收付款凭证、费用报销单、现金支票(复印件)、现金缴款单、现金收讫印章、现金付讫印章、财务专用印章、法人代表印鉴、大头针或回形针;③学生分组:应组织学生合理分组,完成岗位分工。可以每小组4-6名学生。
(3)项目实施
①任务分工,也即角色扮演。教师安排4名学生分别扮演出纳员、会计、经办人和领导,让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协同工作,共同完成项目,将某个项目以剧本的形式展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互相轮换角色,以增强互相协调和综合处理能力;②实施过程,也即工作流程的再现。师生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及工作流程后.利用工作流程再现法把各个岗位的工作衔接起来。学生确定自己的角色后,按照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岗位工作。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工作中的细节,譬如办公期间的卫生清洁、同事之间的寒暄、找领导签字时的交流沟通、去银行办事时的礼貌用语等等,这些都会加强学生在演绎相关项目(报销差旅费、存钱等)时的真实感,也强化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并适当点评。
出纳实务课程设置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将课程教学计划与岗位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同时,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适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式。
二、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强化单项实训
出纳实务课程对学生来讲,基本技能非常关键。因此,在基本技能教学环节专门设置了专项训练:出纳书写规范、点钞技能、人民币防伪技能、出纳常用机具使用、现金业务处理技能、银行结算业务处理技能、出纳报表编制技能等。通过单项实训让学生增强理论知识理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从而扎实掌握出纳实务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从事出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仿真模拟实训
所谓仿真模拟就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模拟工作环境仿真、模拟工作单据资料仿真,模拟流程操作仿真。仿真化的出纳实训要求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要以一个出纳人员的身份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其目的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实践应用为目标,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二元并行教学法、知识点模拟演练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也可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起来使用。以下是几种常用
的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在学习过程中,以出纳工作岗位的实际流程为导向,设计出可操作的情景项目,驱动学生围绕项目任务进行实践操作,可通过自主探索或相互协作方式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加深知识的理解,让其体会突破难关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运用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来完成工作任务[1]。这种方法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增强职业感和对岗位的认知度。
(三)二元并行教学方法
即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A,同时课后要求学生完成项目B,项目A和项目B具有一定相似度和关联度。知识的归纳由学生进行业务操作入手,最后由老师归纳得出;同时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准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建立实训室,强化教学效果
财会模拟实训室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出纳岗位的的各项专业技能,胜任出纳工作。出纳岗位涉及的实训设备主要有点钞券,点钞机,算盘,收银机,保险柜,电子计算器及各种仿真单据、凭证、日记账等。
六、强化教师队伍,实行“双师型”授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也是彰显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讲建设一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重要[2]。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专业任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同时,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授,丰富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出纳实务》课程属于技能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专业课程,其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典型的工作流程为参照点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实践带动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实践性是这一课程的中心属性,换言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模拟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该课程的学习。
一、《出纳实务》课程性质及课程设计理念
(一)《出纳实务》课程性质
《出纳实务》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核心和必修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专业技能。本课程的先修专业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同步专业课程包括《往来会计》《存货会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会计》《工资核算会计》《利税核算会计》《成本会计》《资金管理会计》《总账报表会计》《纳税会计》,后续专业课程包括《管理会计》《行业会计比较》《会计综合实训》。
(二)《出纳实务》课程设计理念
1.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准确定位学生的培养规格,构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突出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形成“1+2+X”的教学新思路。即一个中心、2个面向,X个选择。“1”是指一切以学生就业为中心;“2”是指出纳的教学面向出纳的社会目标和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目标;“X”是指学生X个初始就业岗位的意向定位选择。
2.以培养人才资料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平台,以会计岗位为基础来构建“模块化”、“技能化”的出纳理论教学体系,并推进有出纳岗位特色的专业教材的建设。
3.以职业能力为根本,以技能强化为主线,改进实践教学体系
重视实训教学环节,狠抓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分层实训,逐层提升”的教学体系,把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应用技能的强化渗透到课堂实践教学、实训室模拟训练和实习基地实践操作的三个层面之中。
二、《出纳实务》项目模块划分
根据企业实际出纳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出纳实务》设计为三个项目:库存现金核算与管理,银行存款的核算与管理,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项目一:库存现金核算与管理
项目内容包括:点钞,现金收入的核算与管理,现金支出的核算与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1.点钞、识别钞票;2.会计数字书写;3.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4.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5.现金收付业务的核算与日常管理;6.现金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7.现金清查。学习目标:1.掌握点钞的方法,掌握假钞的识别方法;2.能正确填制现金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3.掌握现金收付业务的会计处理。实训安排: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点钞训练及现金日记账的填制。建议本内容学时:12课时。
项目二:银行存款的核算与管理
项目内容包括:1.银行账户的开设;2.银行结算业务办理;3.银行存款的核算。主要知识点包括:1.会计数字书写;2.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3.会计对象、要素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4.银行账户的开设;5.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核算与日常管理;6.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7.银行存款对账。学习目标:1.了解银行账户开设的程序及银行账户的种类;2.能正确填制银行结算凭证;3.掌握银行结算办法;4.掌握银行存款结算业务的会计处理;5.掌握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及登记方法;6.掌握银行存款结算业务处理的流程;7.掌握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8.掌握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9.初步具备理财的能力。实训安排: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及银行日记账的填制。建议本内容学时:8课时。
项目三: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项目内容包括: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主要知识点包括:1.其他货币资金的种类;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3.其他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学习目标:1.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的种类;2.能正确填制其他货币资金结算业务的凭证;3.掌握其他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4.掌握其他货币资金账簿的设置及登记方法。实训安排:出纳实务综合实训。建议本内容学时:4课时。
三、《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
按照出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以出纳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一体,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
1.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出纳实务》课程中,根据企业实际出纳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了现金收支业务的核算与管理、银行存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与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管理三个项目。
2.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出纳实务》课程中,以企业实际出纳工作岗位业务或工作情境,设计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业务分析,使学生带着真实的出纳岗位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3.案例教学法
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要求学生分组对几个出纳违法违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违法成本的高昂,从而认识到应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
4.启发诱导法
通过对案例或工作任务的分析,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打开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技能点。
5.情景模拟教学法
是指把《出纳实务》中讲述的会计工作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会计工作环境当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生得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手段。
四、《出纳实务》课程考核方法
建立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跟踪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将理论知识评价和实践环节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1.总成绩构成
学期总成绩100分,其中:学期期末考试40%,岗位实训成绩(做中学)40%,平时成绩(学中做,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20%。期末考试得分=学期期末卷面成绩×40%,业务实做得分=各业务实做平均成绩×40%,平时成绩得分=出勤、平时作业、提问、态度的考核成绩×20%,学期总成绩=期末考试得分+岗位实训得分+平时成绩得分。
2.岗位实训考核
岗位实训主要包括: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点钞、现金处理业务中凭证的填制、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现金日记账与银行日记账的填制。
(1)任课老师过程考核(30%)
对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的考核,任课老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多栏式日记账的账页,让他们按照课本上阿拉伯数字书写的要求写,正反面都要写,根据所写的好坏、是否认真打分;对点钞技术的考核,任课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任一组长,负责监督组内成员课下练习点钞,对每一小组每一成员进行测试打分,小组平均分高的组,组长酌情加分;现金处理业务中凭证的填制、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现金日记账与银行日记账的填制这三个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任课老师主要考核出勤守纪情况、独立或合作能力、实训课堂表现、实训操作能力。
(2)实训小组互评(30%)
由小组内成员间互相平分,具体考核项目:出勤守纪、职业道德、适应能力、独立或合作能力、实训表现、实训操作能力。
(3)实训成果(40%)考核项目
实训结束要求每个小组提交全部实训资料(点钞券留给学生以后练习),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具体考核项目:①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规范填写原始凭证,并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审核;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业务处理正确,填制的记账凭证符合会计基础规范;③现金日记账与银行日记账的登记。现金日记账与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是否符合出纳岗位工作规范。账簿登记是否正确,结账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数据是否正确;出现职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析——以《出纳核算与管理》课程开发为例,辽宁经错误是否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参考文献
[1]唐锋,叶涛.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2(3):143-144.
中图分类号:G42
《出纳实务》是会计职业岗位群中操作性和政策性较强的技能基础课程。在《出纳实务》的教学中,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独立学习、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我们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用性、综合性、多样性、具体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出纳实务》的教学中。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
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定。从活动的开始由老师设置模拟工作情景,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到活动的展开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进行相关的学习、讨论和资料搜索,按照工作步骤进行学习和实践;到活动的结束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果,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除了要求该项目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外,还要求能将某一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能体现"工学结合"。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结合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因此,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在《出纳实务》的项目教学中,应以出纳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出纳的工作划分成具体的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不同的子任务,子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由知识点的操作训练,再到知识群的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专业知识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出纳岗位职业能力逐步增强。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是最终的结果,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出纳岗位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出纳岗位实践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能。
(一)《出纳实务》项目设置
从目前出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具体可分解为八个项目,各项目旨在能突出技能与能力训练的目的,各项目设置的基本框架如下。
项目一数字书写
1、 技能要求:能准确无误的进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和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的书写。
2、 工作任务: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2)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
3、结果:书写工整无误的金额数字,并能根据提供考题将大写金额数字转换为小写金额数字,小写金额数字转换为大写金额数字。
项目二计算技术
1、 技能要求:能熟练的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字计算。
2、 工作任务:1)计算器功能的熟悉,2)指法练习。
3、 结果:现场考核计算器计算并计时。
项目三手工点钞
1、 技能要求:能熟练掌握手工点钞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捆扎
2、 工作任务:1)点钞的一般程序2)点钞的基本方法3)钞票的捆扎
3、结果:现场考核点钞并计时.现场考核钞票的捆扎并计时
项目四人民币真假的识别
1、 技能要求:能掌握人民币真假的基本特征并进行识别
2、 工作任务:1)各版本人民币的防伪标志2)假币的种类3)识别假币的基本方法
3、 结果:现场考核如何识别假钞
项目五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 技能要求:能掌握出纳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2、 工作任务:1)增值税专用发票2)普通发票3)银行结算票据
3、 结果:根据给出的业务填制完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银行结算票据
项目六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 技能要求:能熟练的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审核
2、 工作任务:1)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3)记账凭证的审核
3、结果: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
项目七日记账的登记和核对
1、 技能要求:能进行日记账的登记及核对
2、 工作任务:1)日记账的设置和启用2)日记账的结账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结果:完整的编制一份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目八网上支付结算
1、技能要求:能熟练的办理网上支付结算
2、工作任务:1)网上银行的操作程序2)网上结算
3、结果:开通网上银行并进行业务结算
(二)项目教学的实施
《出纳实务》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除了课程本身按项目来设计教学外,还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
1教学方法可结合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模拟""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融合于一体进行课程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各种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业务要点,适当进行现场观摩。
3教师素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交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交给学生如何做,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师,还要是师傅。"双师型"教师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技能。
4考核评价《出纳实务》课程实行项目教学后,考核不再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依据,而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综上,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岗位实务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主线,结合学生特点和出纳岗位工作实际,通过精心设计各种"项目",努力创设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并形成新的体系和特色,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76-02
1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强调书本知识,以至于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际操作起来不知所措。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仅具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学生,将来就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出纳实务操作的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方法
在出纳实务操作的教学中,将“以出纳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方法改革中。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本课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中小企业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形象、生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
2.1六步教学法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活动。下发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评价单,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资讯,编制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
2.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出纳实务操作课程基础教学方法之一,在课程实训中可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案例组织教学,可增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离不开情景教学,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设计利用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2.4角色扮演法出纳实务操作可以运用角色的分工方式,教师先提供素材,接着布置好场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参与者即可按照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结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角色扮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达到预期的目的,产生职业共鸣。
2.5演示教学法本课程针对出纳基本功如点钞、翻打传票请银行专业人员进行了近距离动作的录像,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录制了下来,以便于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正确的练习手势和方法,同时可以通过录像分析自己是否存在错误和多余的动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训兴趣,对规范实训操作、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2.6头脑风暴法借用头脑风暴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出纳实务操作课程借助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学生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通过一定的同学们讨论来验证创造性讨论的有效性。
2.7以赛促学法为了提高学生对出纳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了出纳实务操作课程的相关内容之后,每年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出纳知识竞赛”和“点钞大赛”,竞赛以班为单位,先进行预赛,根据预赛成绩,挑选出参加决赛的班级进入决赛,并对决赛优胜班级加以奖励。通过举办这样的技能大赛,巩固学生对《出纳实务操作》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年度评优及奖学金、助学金评定相联系,极大地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通过比赛促进学习的目的。
3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3.1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坚持多元化原则,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也包括那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模拟企业出纳岗位人员等,还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
3.2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运用电子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个仿真的环境,增强感性认识。模拟出纳工作环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出纳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模拟真实业务,展示业务中的各种票据,并说明票据的填制方法与办理规范。运用电子课件,展示操作流程,例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操作程序性很强,将操作过程制作成电子课件,这样,会计的操作过程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利用电子课件演示例题、练习题、参考资料,加大了课程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3.3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学院课程网站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查阅、下载相关的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案例库、习题库、最新会计制度变革等内容,师生还可进行网上交流、答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服务平台。
3.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主要应该是在于“学”,如何能够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5其他配套设施也应相应改革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环节的制约。传统的考试只考知识的记忆不考应用能力,光改革教学方法,动了一环,无法牵动其他诸环节,能力培养仍被其他环节制约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管理制度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了传统的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驱动导向,基于出纳岗位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出纳岗位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吴慧萍.高职教育《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7).
[2]高翠莲.出纳实务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刘震威.高职院校出纳实务操作课程改革初探[J].神州杂志社,2013(3).
(一)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并以各种媒体形式,以多种展示方式组织,存储、管理,便于使用者查询、下载、应用等,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3D动画)、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和相关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库是伴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将资源合理积累、存储、使用的一系列网络系统。
(二)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范围很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媒体素材、试题库和教学课件等。
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3D动画类素材等。
2.试题库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3.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是为执行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而按照一定教学策略设计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一般包含多种媒体素材。根据开发工具可以分为网页课件、PPT课件等。
(三)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特点
教学资源库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知识量,让学生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学习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总量
运用教学资源库能节省现有规定知识的教学时间,能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补充与课程相关的其他知识,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能提高课堂教学知识传授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教学资源库,能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学得更快速、更直接;教学资源库里有大量的3D动画资源和微视频资源,他们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利用教学资源库系统可极大地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和个性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资源库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灵活有效地安排学习,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能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信息共享,及时更新实训资料及各类素材资料;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实现探讨式交流或直接式双向交流。这些都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的。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出纳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出纳实务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即单纯强调知识传授,进行单向“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学生则是单纯获取知识,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宰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较被动地位。
在《出纳实务》课程的实训环节,多数中职学校专门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在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中,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各种出纳实务相关的会计事项,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等资料。虽然能达到了一定的实训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单纯地停留在手工记账程序上,实训单据较陈旧,专业教师更新一套实训资料所学时间较长;实训室硬件设备比较简陋、实验设施较落后,更新较困难;实训项目基本上局限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上,对于与会计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的先进的财务软件和其他最新的计算机系统等很少接触。
从考核评价体系上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能通过教师课堂上提供的复习资料或单元测验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的时间基本上都控制在教师手中,而且有时由于课时紧、课程内容较多情况下,时间测试的效果很难把握。这样,学生自测不及时,不利于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
(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变更学习中心,增强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论坛讨论等多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资源库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得以实现。比如:在点钞和反打传票技能模块,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微视频学习点钞和反打传票的基本技能,并跟着微视频的操作步骤完成相应的预习和巩固练习部分。在微视频内容里,视频的主角本身就是中职学生,一方面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完全改变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学生简单跟着做的教学方式。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得以顺利实现,更贴近“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职教理念。
2.共建共享各类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资源库是集各类教学素材为一体,囊括了众多先进的教学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教学平台。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开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比如: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行动导向的方式以及角色体验法等。把教学资源库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度。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还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的学习各类信息化教学软件的操作,借助各类新型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水平。再者,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功能,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互通性,让全地区、全市乃至全国的专业教可以共同利用这些资源并及时更新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优化学生专业理论认知结构,完善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出纳职业能力,笔者认为教学资源库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基于出纳实务实训的全过程,实行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工作能力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内容,采用阶段测试、课堂观察、专题调查、问卷调查、实训报告、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并结合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最终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多方面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这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仅看一份单元测验卷,完成一次综合实训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资源库在《出纳实务》课程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1.资源库具体运用中,要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必须要全员参与
《出纳实务》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团队合作、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从社会企业的平台开发到教师团队的理论支撑,再到学生试用模式的具体演练。凝结了全体成员共同智慧的力量。但是,@个平台的运行和学生使用效果的跟进在短时间内是不明显的,因此,它需要一个长期调整和试用的过程。这就需要得到全员的共同努力,比如:软件开发人员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后台,适时清理资源库中的多余信息;中职教师对出纳理论知识库的更新,与时俱进地添加最新的出纳法规的相关内容等;学生使用平台的体验心得反馈;等等。
2.资源库具体运用中,必须切实加强双师型中职教师的队伍建设
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从校门走出的大学生,尽管学历高,有些还取得了会计职称资格,但实践能力较弱,不了解企业的出纳岗位工作过程、内容、流程和具体工作任务,也不知会计职业出纳岗位能力需求,教学与实际难以对接。针对该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解决。即: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师型”教师,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一则能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能,学到书本和课堂中无法学到的会计工作技巧;二则获得第一手真实会计资料;三则能熟悉会计各岗位工作内容、过程、流程,具体任务;四则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便于满足最新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需求。
2017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强调了加大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例,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响应国家规划,笔者所在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专科院校也正在举全校之力积极准备申报升格橛τ眯捅究圃盒!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势必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笔者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对我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步尝试。
我校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会计专业开设了《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54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6学时,实践课为18学时。该项设置明显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为2:1,实践教学力度不够,而且总学时的设置也明显偏少。据笔者对类似高校的了解,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是先设置了《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后续再设置《纳税实务》或者《税务会计》等课程。而我校仅仅设置一门《税法与税务会计》,54个学时既要完成税法知识的教学又要讲授税务会计的知识还要进行课程的实践教学。如果考虑上法定节假日放假的因素,连54个学时都难以保证。显而易见,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得不改。
针对旧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我校会计教研室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因此,我们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达到了1:1,而且在总学时的设置上增加到了64学时,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均为32学时。同时为了突出课程的应用特性,我们将课程名称改为了《纳税实务》。由于课程结构体系对学时学分的限制,且《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已对税法知识进行过简单介绍,再考虑到高职层次的学生税法知识适度、够用即可,因此我们最终没有增设《税法》课程。
在教学内容设计层面,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则以企业涉税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要求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能在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中找出有效信息,准确地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同时,将近年来税制改革的新进展以及教研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要求是:学完该门课程后,针对某项经济业务,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应纳哪种税或哪几种税,能够正确计算应纳税款并能够按时地准确地进行纳税申报。在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意要以填写纳税申报表为教学的核心,而不宜以应纳税额的计算为核心,纳税范围的确定应该以原始凭证为基础而不能以观念上的经济业务为基础。
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综合采用案例教学、仿真环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的操作,以各个税种分专题分项目实施,首先导入项目,然后按照“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确定――××税税款计算――××税账务处理――××税纳税申报”的工作过程实施任务驱动,下一步是学生按此工作过程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反复训练、课后辅导不断深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就笔者所在的院校而言,《纳税实务》课程组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人。6人中“双师型”教师5人,双肩挑教师4人。双肩挑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行政工作,从事人才培养的精力难免会被繁琐的行政工作分散。再者,6名专任教师中5名均为女性,二孩政策的放开势必影响这些教师的生育选择。考虑上部分教师产假,部分教师双肩挑只能承担有限的教学任务,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呈现严重缺乏的现象。由此可见,我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职称结构、性别结构严重不合理,低职称教师扎堆,师资队伍缺乏梯次。尽管存在“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传帮带制度,但是缺乏激励机制,制度执行大多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也主要依据双证书(教师资格证和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本专业行业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自然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要求每个青年教师都要下企业锻炼。但是,锻炼的企业需要教师自己联系,这就只能依托教师个人的人脉关系,也不利于学校的监督管理。此外,纳税实务这样的实践锻炼,往往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企业一般不会轻易让外人接触。
我校《纳税实务》课程有2名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他们是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实践教学由他们来开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然而,由于企业工作繁忙的原因,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几乎仅仅是挂名而并未参与教学活动。
鉴于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以上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创新合作模式,比如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税务师事务所等企业合作,出资入股,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智力支持等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兼职教师等支持。
二是制定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到本专业行业的一线完成至少两年的实践工作,实践结束后再通过企业的实践考核才能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
三是大量引进双师素质的教师。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在工资福利上予以体现,在职称评审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四是建立完善的“双师”培训制度。包括职前的专业训练和在职的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深层次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专业背景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河北省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学院的特色办学水平,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发展之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性和课程开设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改革,将《出纳实务》课程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出纳实务》课程。
(一)开设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深入改革的需要,是更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存在,如何处理好转型中的各种现象,让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决策者面临的选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这就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进行广泛的调研和交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经过十多年的扩招,已经从规模上向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重新确立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目前很好的模式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然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再确定课程教学计划,人才的培养必须运用逆向思维等创新型思维。
二、《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
会计系从2009级电算化专业开始开设《出纳实务》课程,四年来的运行情况是这样的:
(一)制定和修订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大纲培养人才模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制定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经过几年的实施现在又进行了修订,非常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电算化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章节为教学单元,而是以岗位任务为单元进行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理论讲授为主,而是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增加了网银支付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是核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发生了本质变化。任课老师是职业指导师,是服务者,岗位工作协调者。大学生的身份是企业的出纳,变局外者为参与者,岗位轮换者。
(三)教学中强化了出纳岗位的技能和实训。为了增加出纳岗位工作的真实性,辅导员、任课教师、同桌同学分别担任会计工作的不同岗位,在强调会计核算的同时,又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责任,对大学生又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为了让大学生在校内完成出纳身份的转变,与商业银行、企业进行合作,将某一企业一个月发生的全部出纳业务资料发给大学生,发给全部的真实票据、单据和结算凭证,利用三天的时间,独立完成票据填写、记账凭证编制、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等业务,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承担出纳工作。
三、《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步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业务专业能力已经完全胜任出纳岗位工作。本课程和相关会计课程学习完后,大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事出纳工作,得到了许多中小企业领导表扬和奖励。
传统的出纳实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上,出纳实务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系统的课程进行学习,出纳知识只是作为会计的部分章节;或者有的院校虽然单独开设了出纳实务课程,但教学内容还是以会计核算为主,涉及出纳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多以现金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为主,与现实性、前沿性不符合,与实践联系不紧密。二是教学方式上,大多依靠多媒体课件讲授,虽然部分教材按项目和工作任务编排,也设计了岗位实训所需的一些单据,但在实训教学中,重点多停留在简单的单据书写填制上(且单据多以黑白色仿真为多,接近实际单据较少),案例讲解也是狭隘的简单业务操作案例,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拓展。三是教学师资上,部分院校虽然建造了财务仿真实验室,提出了工作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法等实训方法,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本身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对业务操作中实际工作环节讲授不够具体细致,导致学生只是大致了解基本流程却无法清楚流畅完成具体业务,缺乏实际的职业能力。
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出纳岗位,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现金和银行业务的处理技能,而且要对企业资金运作做出合理安排:比如比较多种银行票据结算方式,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对企业资金运行规律心中有数,做到既保证款项使用,又达到效益最大化;对企业融资需求和途径提出有效方案……要能对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和建议。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所以,如何让出纳教学满足实际岗位需要,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解决思路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大大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微课、慕课、网络自学平台纷纷兴起,学习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再次升级,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前进行教育资源的自主线上学习、课中以师生互动、问题探究、教师引导答疑解惑为主的翻转课堂模式从美国兴起,迅速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和摸索实践,成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模式。
出纳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要求具备熟练的点钞、假币识别、票据填写和货币结算等基本技能的同时,由于在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内外部人员众多,还需要掌握熟练的业务流程操作,而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必须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管理者做好参谋。因此,出纳实务有很强的现实性,必须通过对真实工作情境的模拟实现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由于出纳实务涉及的技能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散,知识点之间连贯性较弱,因此,非常适合按不同的技能进行视频拍摄,充分利用微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出纳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出纳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应采用工作情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出纳实务工作情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总体流程如下表所示:
下面以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的工作:课前一周,教师对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空白支票请购单的填制、转账支票的签发、转账支票的结算特点、票据管理法中关于转账支票的使用条例、转账支票的结算程序、购买空白支票的账务处理、转账支票付款的账务处理、转账支票使用纠纷案例分析。将相应内容制作成教案、课件并录制微视频,提供案例库、习题库和单元测验,均上传至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下达学生学习任务单。
学生的工作:课前一周,学生登录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课件、微视频,进行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知识的学习,通过习题库进行知识点的巩固练习,运用单元测验进行知识掌握程度自测,并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拓展并进行案例分析。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 第一步,先由教师进行简要的课程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回答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尚未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步,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设置工作情境。转账支票付款业务处理能力训练模块包括两个工作任务:一是空白支票的请购;具体涉及情境有:出纳填写空白支票请购单,加盖财务章;复核会计盖法人章;出纳到银行递交给银行柜员;银行柜员审核并收取工本费和手续费,发给空白支票;出纳领取空白支票和回单返回;制单会计根据回单编制记账凭证;复核会计复核;出纳登记日记账。二是用转账支票结算方式付款;具体涉及情境有:出纳填写结算方式申请审批单;财务主管审批;出纳填制转账支票并盖财务章;复核会计加盖法人章;出纳到银行办理结算;制单会计根据存根编制记账凭证;复核会计复核;出纳登记日记账。在整个工作情境中,既有票据的基本填写,又有经济业务流程演示,既有印鉴双人保管的规则了解,又有突发事件的存在,充分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熟悉了工作情境,而且,又有个体与团队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个性、合作性和创新性,锻炼了综合职业能力。第三步,学生分小组进行工作情境模拟。每个小组五个同学,分别担任出纳(保管财务章)、制单会计、复核会计(保管法人章)、财务主管、银行柜员(保管银行业务章)。并准备空白支票请购单、收费回单、结算申请审批单、转账支票、记账凭证、银行日记账、财务章、法人章、银行业务章等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情境任务进行讨论并分工协作完成模拟。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辅导。第四步,教师抽取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模拟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并负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易出错的环节、重点环节、细节环节进行点评。第五步,学生思路进一步清晰之后,再次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按角色进行轮换,直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第六步,按小组进行工作汇报,成果共享。教师进行检查点评。第七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提供课外学习资源网站,由学生自行选取某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按照工作情境化模拟解决。
课后延伸 课后一周内,学生按小组将作业上传至平台,教师批改作业,并在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考核方式 出纳课程实践性很强,单凭考试测评已经无法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所以必须形成过程性考核。在《出纳实务》课程的考核上,可以结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三方面进行考评,课前课后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考核,课中结合小组工作模拟表现和水平进行考核,并可结合学生课外参与各种竞赛、各种社会实践等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课程・教材・教法[J].2014(10)
一、何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2006年通过企业培训的形式引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亲自体验的形式去感知、领悟所学知识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学习的学为辅;多数学生是被动接受和吸取知识点,自我转化的能力很弱;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则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看、听、用、参与等多种手段积极地加入到教学中来,使课中教学与课后、课前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我要学”的教学情景。
二、体验式教学在《出纳实务》课堂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具体可概括为直观感受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师生置换型、角色模拟型等五种形式。下面笔者将从实际授课过程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模拟采访和招聘的形式开始第一课。
《出纳实务》的第一章内容导入新课环节,就是一个模拟招聘的情境设计,而此章节内容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证考试中已经学习过的,如何再次让学生感兴趣,能顺利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于是,在课程开始前的几分钟,笔者播放了一段大学生面试的视频,先让学生从思想上开始热身。然后,根据教材中的模拟招聘的情境布置任务,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给出10分钟的准备时间,让两组学生分别模拟招聘中的甲方和乙方,进行现场招聘。学生起初表现比较生涩,不够大胆,于是,笔者先与该班能力较强的班长进行模拟示范,引导两组学生开展此次活动。短短一节课时间,学生分别开展了4组模拟招聘表演,一方面学习了出纳员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就业前的面试做了一次操练。
(二)以师生置换的方式讲授传统出纳法规的内容。
《出纳实务》的第二章内容中关于银行结算方式的比较部分,都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学习过的,再加上此内容文字部分多,理论难度较低,且与他们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在具体讲解此内容时,采取了师生置换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分好小组,选定组长,再安排小组制作好PPT课件,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解重点内容。各组长能力较强,表达清晰,以他们的立场出发,将容易出错的环节解释得很清楚,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将本章节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三)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出纳的重要单据。
在《出纳实务》的实训练习册里,安排了很多关于单据的练习题目,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模拟单据的形式来完成。笔者在实操课中,提前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作业,即利用课余时间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与出纳相关的原始凭证,并且在收集过程中,说明该单据的重要用途。一周之后,学生分别收集了10种与出纳相关的单据,比如收据、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借款单等。在具体解释单据用途的过程中,因为有亲自的体验,学生感受很深,对每张单据的填写细节也分析得很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此章节的内容。
(四)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汇总出纳违规的各种情况。
在《出纳实务》已经学习了两个章节之后,在出纳的基本知识点与银行九类结算方式进行汇总复习的过程中,经过几番准备后,笔者按照之前分组的情况,给组员提前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将他们认为出纳员常犯的错误情况给予罗列,然后让该班比较大胆的男学生以小品的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出来。这种形式的复习课,既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感受深刻的目的,不管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关于体验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体验式教学可在部分专业课程中推广。
笔者认为根据体验式教学的适应特点,该方法应在职业学校部分专业课程中广泛推广和普遍实行。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特殊性,需要他们提早体验所学技能与今后工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出纳实务》课程而言,高三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点是完全掌握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知识积累和巩固的过程,所以完全适合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此类推,对于其他实操内容较强的课程而言,只要基础知识点并不难,需要学生强化动手能力的基本操作都完全可以采用此类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职业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敢于尝试是他们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参观、调查访问、模拟招聘、表演小品等形式恰好符合青少年好动求新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要高质量地进行体验式教学,还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帮助,因为很多工作都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完成的,这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其次,从知识点来说,学生必须是非常熟悉这些相关知识点的,只有在驾驭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展此类教学方法,才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美国谚语有云:“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说明亲身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同样也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使用体验式等有效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的能力,真正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结论
为了真正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我们每年都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开展调研。结果显示,我院近三年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为出纳的比重在逐年增长,从2009年的38%增加到2012年的52%,其次为会计、成本核算、统计等。由此也可以看出,由于财务会计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强的岗位,关乎各单位的财务运作和资金处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能力,所以,各单位在安排会计岗位人员时,都是先安排新员工从出纳岗位做起,作为从业人员会计业务能力的考察。
既然会计工作从出纳工作开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培养出纳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二、出纳员职业技能的内容
(一)出纳岗位职责
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出纳岗位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不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根据国家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核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资金报表,按期汇报资金收支状况;保管库存现金、票据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安全与完整;保管有关印章、空自票据等,并及时做好相关的使用和注销登记。
(二)出纳技能的内容
根据出纳岗位职责,出纳人员要经办企业所有款项的进出、现金的收付等工作,因而出纳基本技能应该包括出纳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处理技能、银行存款日常业务处理技能以及银行转账结算业务处理技能。另外,针对出纳工作的特殊性,还必须进行出纳员职业素质的训练。
三、出纳员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单独设置《出纳技能实训》专用周
虽然出纳岗位是会计的基本岗位,但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有相应课程的学校较少,对出纳知识的学习,其内容仅仅作为《则务会计》课程的一个章节,而且为纯理论课程,这样的内容设置,不利于学生很好地适应出纳岗位。鉴于学生就业的需要,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单独设置《出纳技能实训》课程,通过1周对企业有关经济业务的处理和训练,掌握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熟悉出纳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原则,了解出纳与会计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出纳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出纳员技能实训内容
出纳员技能实训是按照出纳岗位流程的顺序,完成基本技术训练、专业技能训练,重点训练现金出纳、银行出纳、银行结算等技能。
(三)训练效果的评价
出纳技能实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在进行训练效果评价时除了看学生的实训资料外,还要从学生实训时的态度、纪律、各项目完成情况等多种角度来确定学生的实训效果。具体可设置各项目占不同分值比例进行打分。其中,出纳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考查学生点钞熟练程度、小键盘输入速度和准确性、真假币识别情况、书写规范性等;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处理情况占20%,主要考查学生业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银行转账结算业务处理情况占15%,主要考查学生各种结算凭证填制的正确性、结算程序的规范性、转让或贴现、背书业务处理的合理性等;实训总结占20%;其他占15%,包括出勤、纪律遵守、群体协作等。
四、总结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会计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学校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清楚了解企业会计各岗位的特点及操作流程,掌握会计各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学生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需求的特点,在就业岗位选择上一定要认清社会的用人需求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切实培养自己的会计业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万艳玲.出纳岗位工作分析及构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月号上(总第408期).
[2]唐锋,叶涛.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2(3).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业务核算》课程设置必要性
设置《出纳业务核算》课程可以让学生们从单纯地关注知识和技能转为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强调获得新知识转化为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们能够努力做到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从就业形势上考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就成了社会愈来愈关注的热点。通过学习《出纳业务核算》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提升出纳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培养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出纳业务核算能力成为了会计专业教师的重要责任。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从而实现就业和创业。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业务核算》课程设计目标
《出纳业务核算》课程的设计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是课程设计之核心,主要包括了出纳业务范围之内的各项业务技能与知识,独立学习和获得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能力,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出纳业务核算》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相关出纳业务核算知识,应用这一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使学习者具备出纳人员的上岗能力。出纳职业能力教育的目标为了解出纳人员的职责、权利、工作内容和对工作要求等;了解现金、银行存款和票据管理办法、印章使用与管理;会填报支票,办理各类结算手续,能填写进账单和开具各类发票;能填制与审核各类原始凭证以及记账凭证;应用记账规则来登记日记账和结账;能够核对没有达到的账项,并且依据单位的经济业务来处理好各种账务;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懂得点钞技巧、现金收付以及更正错账等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方法
《出纳业务核算》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任务驱动为行动导向,围绕着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将出纳工作过程为主要依据,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出纳工作任务作为驱动,将出纳知识、技能与态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地体现出教、学、做等相互结合的《出纳业务核算》教学方法。《出纳业务核算》课程应当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做中教,大学生们在做中学,师生们均能做到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们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相关知识,而是要同时具备六种角色,也就是要求成为《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操作的示范者、能力的培养者、疑难的解答者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者。大学生群体也不只是被动地倾听教师授课的被动角色,而是要同时具备以下六种角色:也就是学习的主动者、知识的求索者、操作的实践者、能力的锻炼者、疑难的咨询者以及职业道德的养成者。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案例教学作为主线,运用各种途径,不断开发学习资源,从而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组织评价
一是在《出纳业务核算》课程的教学组织上。应当运用分组教学与集中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将由教师主导进行教学与大学生群体自主学习相互结合,明确项目训练与自选项目训练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提前为每一组学生发放任务书,确定课堂教学的学时,教师应当及时讲解演示的内容与时间的安排。大学生认真准备的知识、讨论内容及时间、训练内容等等。同时,教师应当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任务以各种不同形式展示给大学生,并通过分组形式对工作任务实施讨论。当然,教师还可围绕着项目或者模块,依据工作任务之所需来安排《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并实施相关知识拓展。二是在《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评价上,应当突出评价所具有的多样性,努力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相互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相互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的相互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的相互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的相互结合等形式各异的评价方式,从而提升教学的成效。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出纳专业人才为基础条件,以工作过程为主要载体,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有效组织与实施,把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进行结合,让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保持一致,从而提升了《出纳业务核算》课程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赵筠.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 会计之友,2008(11)(下)
[2]任瑞波.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岗位实务教学中的探索[J]. 现代企业文化,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