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13 15:33: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文化创意市场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

篇1

创意产业指的是依靠个人创造力而促进产业发展的企业,包括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的活动。最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文化创意衍生品的涵义与例子

1.涵义

文化创意衍生品就是利用深入理解原生文化产品在自己思维的主导下,将原生艺术品与自己的理解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产品。作者利用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新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美学思维的创新。当前,这种产品涉及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礼品、工业设计品等,已经普遍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2.例子

(1)电影行业的创意衍生品

美国加州好莱坞电影工业世界闻名,已经涉及多个产业,电影衍生品在其中就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远远超出电影本身价值。电影行业的收入不但包括电影票房与广告收入,而且还包括电影海报、音像制品、玩具、纪念品、图书、服饰、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电影衍生品。2009年电影《盗梦空间》播出获得成功,同时代表其电影的小道具陀螺就被人们抢购一空。2016年端午节,五芳斋制作的粽子形象包括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等多个动漫人物。还有,侏罗纪世界修建了侏罗纪主题公园,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陀螺球观赏车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对象。

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440亿元以上,创“十二五”以来新高,但我国对电影衍生品还没有足够重视。2011年《龙门飞甲》放映成功,关于宣传电影的海报被人们一抢而光,但主办方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效应。而最近的《大圣归来》利用众筹的做法使厂商与影迷直接对话,有效解决了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动漫行业的创意衍生品

动漫创意衍生品涉及的范围更广,日本有统计数字显示,以2004年为例,日本在当年的创意收入达到了13万亿日元,如果结合其动漫衍生品相关的产业收入则突破了59万亿日元。日本的动漫产业收入是其衍生品的收入三分之一,由于本身衍生品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动漫产业的崛起,带动很多企业快速发展。如日本三大民工动漫的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以前二者为代表的各种玩具、衍生电影、主题餐厅都得到了人们的追捧。美国的迪士尼动漫直接创造了主题公园。利用动漫衍生品不但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而且可以帮助系统动漫创建品牌效应,在文化宣传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动漫衍生品利用大量传媒使更多的人对此加深了了解。利用衍生品拉近了人们与动漫角色的距离,培养了数不胜数的动漫影迷,有力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文化创意衍生品发展中的阻碍因素

我国文化创意衍生品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不能实现有效的融资等,笔者认为随着衍生品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当前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发展还包括下面这些问题。

1.我国文化衍生品法律制度不健全

文化衍生品是在原有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必须保证原生艺术品的完整性,否则会严重损坏文化衍生品的形象。假如当前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政府不能实行有效监管,那么文化衍生品的发展将会面临诸多风险,同时也会对原生艺术品造成较大的伤害,文化衍生品的发展也会不断增加成本,容易导致产业链各方相互猜疑,进一步阻碍文化衍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当前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还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抄袭现象,山寨模仿情况数不胜数,原创者维权举步维艰。有时虽然得到了法院的正确判决但根本得不到补偿,侵权者更不可能主动道歉。笔者对就职于动漫制作公司的员工进行了调查发现,员工反映在制作动漫时领导者有时会强迫自己去模仿国外的一些形象。在短期内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的做法严重侵害了原创者的利益,假如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则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非法衍生品。

2.当前还不能有效开发文化衍生品

当前国内衍生品还主要属于复制品,产品创造的附加值有限,同时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文化创意衍生品品种过于简单,缺乏设计感,产品设计不能与消费市场同步发展。以电影衍生品为例,主要面对三个层次的人群:第一,普通级,也就是电影观众;第二,影迷级;第三,收藏级。当前影衍生品的主要问题是推出时间较晚,产品缺乏新意,一味采用模仿的做法,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能创造出符合影迷与收藏级的衍生品。

3.传统销售渠道过少

传统文化创意衍生品主要通过下面途径销售。

第一,原生文化产品播放场所,也就是电影院。如发达国家在播放电影的同时就会出现电影衍生品,会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但我国电影院做不到这一点,与电影同时销售的还主要是食品或饮料,没有出售电影衍生品的意识。

第二,专业文化创意零售店。日本动漫产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日本东京的秋叶原动漫街就是集中出售动漫衍生品的场所,这些产业集中在一起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动漫爱好者,在秋叶原购买大量的动漫衍生品,但我国还没有形成这样较为集中的创意产品销售区域。

第三,利用文化创意衍生品发行方自行销售,就是发行方在销售文化创意衍生品时利用自身原有的销售途径出售。如前面提到的五芳斋漫威粽子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三、推动我国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的发展策略

1.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文化衍生品要想获得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原创文化产品的产权问题,一旦出现侵犯原创者知识产权的行为则会引起社会纠纷,如大量盗版行为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只有涉及文化衍生品利益各方团结协作、相互协调,才能促进文化衍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创作更高水平的文化衍生产品

利用提高创意衍生品的设计水平可以带动文化衍生品行业的较快发展,刺激消费者积极购买文化衍生品。如在动漫行业当中可以积极发展高端定制行业。最近几年动漫高端定制衍生品得到了大量爱好者的青睐,包括日本漫画主角、美国漫画、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等。以高度还原、做工精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在制作模型过程中3D打印机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模型定制的迅速崛起从而带动了这种衍生品机器的火爆销售,价格也较高。国内在此方面做的较为突出的有《大圣归来》,主要采取了众筹的做法吸引了大量制作厂商参与衍生品的制作,同时创作出丰富的产品,不但涉及人们常见的钥匙扣、扇子、抱枕等产品,而且也包括膳魔师水杯等衍生产品,由于这些衍生品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同时价格也不高,因此,众筹的做法一举成功。

3.开发文化创意衍生产品新型销售渠道

衍生品不但可以在电影院销售,而且也可以利用网络营销的做法,第一,这些销售方式有着更为广阔的销售前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上网搜索自己喜欢的衍生品。第二,购买者可以在网上与商家实现即时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商家创作出消费者满意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如可以采取众筹的做法,将主要产品放在网站系统展示,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拥有一定规模后众筹取得成功。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消费者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使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同步进行,防止出现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产品,可以使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将损失降到最小。第三,网络投资成本低廉,衍生品可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避免了众多的中间环节,可以极大减少成本,对广大消费者形成极大诱惑,使销售方得到可观利润。

总之,最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文化创意衍生品,由此推动了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只有认真对待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开发与销售,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丹,刘嘉欣,马惊鸿,周亦洁,展康平.中国动画产业的盈利模式研究--以衍生品为中心[J].现代商业,2015(11).

篇2

一、科技支撑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提供资金支持,保障产业投入

自2008年以来,长沙市科技局设立了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专项资金等,针对长沙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十一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长沙新广电中心、梅溪湖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09年开始,市科技局逐年立项支持明和光电自主创新,仅“新型天机散热式大功率LED灯具研发及产业化”、“演艺展示文化声光电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重大专项就支持研发资金250万元。2010年设立两个重大专项,确立由湖南蓝猫卡通传媒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承担,立项金额为550万元。2011年又增加2家承担单位,立项金额为120万元,两年内资金投入达670万元,政府部门正逐步重视长沙市文化创意的发展。2013年1月,由长沙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文化名城·创意中心”知名文化企业长沙行活动中,154亿元20个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长沙。这些项目涉及影视、娱乐、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全面反映了政府逐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和重视。

2、完善平台和基地,支撑产业发展

目前,长沙市已建有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分别为湖南省数字卡通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湖南)电视动画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湖南)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湖南数字广电服务平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湖南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其次,已建立2个动漫基地,分别为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湖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建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六基地”,即湘绣产业基地、长沙黄花印刷科技产业基地、麓谷动漫产业基地、浏阳河旅游文化产业基地、雨花创意产业基地、长沙晚报网络科技基地。另外,长沙市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基地建设立足长沙,辐射株洲、湘潭、益阳、衡阳、岳阳五市,促进全省文化科技的不断融合,推动长沙文化科技事业发展。

3、重视技术开发,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长沙市政府部门通过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在高科技烟花、湘绣、陶瓷等传统行业,动漫、数字传媒、创意设计等领域中突破了关键技术。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现有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拓维信息、天闻数媒、宏梦卡通、山猫卡通等一批致力于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高校和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开展国内合作和相互联合,已经建立起了院校和企业间、国内与国际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技术和产品研发机制,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和计划,为各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重要的依托。长沙科技攻关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不仅仅有传统文化产品及新业态,还有创意设计领域。2008年,湖南成功举办了首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旨在鼓励湖南省企业自主设计创新,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2010年12月涌现出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生完成的创意设计“海上石油清洁装置”,在米兰捧得意大利第十二届“科技创新奖”可持续设计类产品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创意设计的创新力,通过科技新产品这一载体,创意设计已成为长沙文化的高端业态。

4、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迫切,然而,由于教育与实践的联系不紧密,使得众多应届毕业生和青年设计师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扭转这一现状,长沙市设立专项资金,引进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开办研修班,2010年8月底至10月底,组织与湖南大学联合开办文化产业高级研究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就业渠道,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提前接触创意设计,为设计公司提供更多的创意方案,为社会输送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设计创意人才,并得到院校师生和设计机构的肯定和认可。通过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培养,提高创意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科技支撑长沙文化创意产业中重点领域的成效

1、数字传媒与出版行业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紧紧依赖数字媒体并结合文化资源,以新的姿态迅猛发展,而数字媒体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传媒、出版行业已成为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框架。

(1)数字传媒。广电业是长沙媒体传播的主体,长沙市拥有省市县三级影视产业,省电视台有卫视、经视、娱乐、都市、卡通等多个频道,市电视台有新闻、女性、政法、经贸等多个频道,并逐步拓展到影视、购物等多种新业态。一是形成了以湖南广电为领头羊的龙头企业发展模式,湖南广电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强化湖南卫视娱乐的特色定位,以“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品牌”和“快乐中国”的理念,确定频道的品牌化经营方向,在全国广电行业保持领先地位。二是开发新业态,湖南广电与阿里巴巴、盛大网络、腾讯等著名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快乐购”和“嘉丽购”等一批新业态电视媒体零售,探索电子商务与电视内容的融合发展。2010年湖南电视购物销售额接近30亿元,年增幅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是湖南零售业中增速最快的业态。

(2)出版业。2012年,湖南省出版图书11600种、音像制品800种,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出预计接近480亿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约20%,出版行业已实现纸、磁、光、电、网多媒体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借助科技创新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并向混合经营模式转变阶段。一是出版行业已产生以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充分认识到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的带动作用,强化自主创新,连续5年进入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连续4年被列入中国文化企业50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也在全国率先提出“报网融合”新概念,整合构建全新服务体系,带动出版行业发展。二是通过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服务产业发展。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将旗下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网站等整合构建一个覆盖报纸、网络、杂志、手机、网络电视、户外广告等多形态互动营销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型平台,为整个出版业提供信息。国内最大的电子数据库之一的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具有成熟独特的数字化生产工艺、完整的生产流程,可根据客户需要,研发制作不同功能需求的大型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通过平台和数据中心的作用,为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渠道。

2、动漫游戏行业

动漫产业是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一种新业态,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内率先运用无纸化制作关键技术,总产量已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有“动漫游戏之都”的品牌优势,动漫产业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对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基地建设,围绕湖南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湖南长沙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高端平台,以麓谷动漫游戏城为核心,重点发展原创动漫、影视动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网络游戏开发与制作等动漫游戏产业,开发动漫游戏内容的衍生品和服务随之发展。二是平台建设,依托中国(湖南)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国(湖南)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技术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游戏质量,充分利用3G和广电CMMB手机电视等新技术,开发动漫与游戏新产品,催生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等新兴业态。三是以龙头企业为首,突破关键技术。重点依托拓维信息、宏梦卡通、山猫卡通、蓝猫动漫、金鹰卡通等骨干企业,在文化与科技融合过程中孕育的一批科技动漫卡通形象,特别是蓝猫动漫的“一哥”蓝猫,以科普故事大王的身份首次登场后,成为卡通动漫的代表,提升企业品牌度和知名度。四是形成技术战略联盟,动漫产业组建了湖南卡通联盟网络,是省内各卡通企业及大型动漫工作室共享的技术智囊,从面向电视动漫生产的公共技术服务,到新媒体制作与传播,都能以技术手段予以实现。

3、创意设计与创意园区

(1)创意设计。创意设计作为长沙市科技攻关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通过科技新产品这一载体,已成为长沙文化的高端业态。一是依托基地、平台拓展行业范围。依托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湖南)、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创意设计技术平台、长沙大河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天心国家文化产业园等多个设计园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创意与设计等行业,提高了创意设计业对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和融合度,推动产业高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创意设计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扶持新生设计力量,调动设计师和设计企业的积极性。通过举办“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等创意设计大赛、高峰论坛、产品展销等多种活动,引进和培育知名设计大师,形成雄厚的创意设计人才队伍,营造“创意长沙”的浓厚氛围。

(2)烟花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进化最典型的代表产业是烟花产业,烟花产业也是需要高智慧和高技术才能达到好的燃放效果,更是创意设计的一种体现。长沙市政府对浏阳烟花产业科技支持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一是成立专项计划,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花炮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建立花炮行业技术开发和推广服务平台。特效烟花和燃放技术屡屡创新,“奥运五环”、“脚印”、“笑脸”等一些列特效烟花,均包含很多技术成果,烟花发射也从传统的人工点火发展为计算机控制发射,科技进步是这些技术改进的重要推手。二是建立研究中心突破关键技术。2008年在政府的主导下,采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三方合作的方式成立了长沙市浏阳花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志着浏阳烟花爆竹产业走上“科技强军”的道路。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在烟花产业初显成效,浏阳的烟花产业世界闻名。截至2011年底,浏阳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近千家,产能占国内同行业的70%,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50%,花炮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41.4亿元,为历史最高,这一数字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240亿元。

(3)创意园区。目前长沙市建立了岳麓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意基地、天心文化创意园、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2012年,国际有色宝石协会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建“国际宝石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成效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园区增大引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岳麓科技产业园入园项目63个,基建投资30亿元,园区围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四类产业业态推进开发建设,已引进11个文化创意项目,年产值逾亿元。天心文化创意园区建立以来,注册文化企业净增120家,总量达到1680家。到2017年,天心文化产业园注册文化经营单位将超过4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将超过120家,文化产业年总产值200亿元。国际有色宝石协会与长沙市政府、湖南省商务厅就2013年5月举办首届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达成共识,届时约30个国家超过100家顶级彩色宝石开发商、专家将齐聚长沙,为世界晶体与宝石的爱好者、收藏家、交易商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二是市政府将大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沙将重点围绕一江(湘江)一山(岳麓山),打造“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和“岳麓山文化创意产业圈”,建设麓谷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天心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广告产业园、书堂山欧阳询文化产业园、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湖南湘绣城、沙坪湘绣产业园、黄花印刷科技产业基地、浏阳花炮文化创意产业园、岳麓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浏阳河婚庆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相融合,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致力建设国家“文化创意中心”。

三、加快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1、重视科技政策的引导

在产业管理、资金、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等各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从科技项目、基金、财政政策等多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新兴领域研究的项目支持;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提供新兴创意企业贷款,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企业采取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

2、注重科学技术的开发

产业的发展必须借助科技的进步,要非常重视原生技术的开发,通过建设创意园区、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充分利用湖南省优质的高校资源,为产业发展输送技术、人才,企业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场地;制定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激发创意人才的技术开发意愿,攻克技术难关。

3、支持新业态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发展,催生了一系列的新兴业态,通过技术提升传统文化领域发展的同时,大力支持动漫、数字内容、网络传媒、网络游戏、数字娱乐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丰富文化创意的表现形式,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长沙市科技局2012年软科学课题“科技支撑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1203044—41。)

【参考文献】

[1] 易华、易小云: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0(12).

[2] 沈晓平、刘光宇等:国内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之比较[J].科技智囊,2008(7).

篇3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才能为其发展打开新的市场,使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于有效的营销手段顺利进行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进而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福建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强的省份,其在2006年以来出台了“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式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福建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是,随着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并没有实现进一步创新,使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碰壁。本文主要通过SWOT分析法对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从4P理论出发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促进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1.1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在英国1998年颁布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指出,创意产业就是以个人创造力、天赋和技能中获得动力的企业,包括开发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创造财富及就业机会的一系列活动。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所不同,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主要强调主体文化或者文化因素依赖于个人或者团队,通过创意、技术、产业化等的开放方式和营销及知识产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业。主要有广播影视、音像、表演艺术、动漫、雕塑、工艺设计、广告装潢、软件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1.2福建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1)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产业,现阶段国家政策不断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能够进一步刺激福建省低迷产业的发展,为其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增强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在福建省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进而有助于福建省各产业的顺利发展。2)有助于提升福建省的综合发展水平。福建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面临的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其带来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进而有助于提升整个福建省的综合发展水平,使其向国家化文化创意产业大省不断前进。3)能够带动更多的就业和增加收入。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部门不断增多,其涉及到的行业和企业越来越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福建省的就业率。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使得从业者的收入不断增加,进而增强其购买力,对福建省的整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十分可观,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其文化创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知识产权不清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也是其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存在一定的缺失,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系统性的改造不足。福建省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进行改造和重建的过程中受到地方政策方面的约束,相应的改造力度不足,难以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相比,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3)营销战略较为模糊。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仅靠政府行政手段的推广和宣传进行营销,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得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小,营销定位不明确、各文化创意品牌存在较大的差异,营销战略的思路不清晰。4)营销策略过于单一化。自2008年以来,福建省仅依靠公益性活动等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并没有充分市场营销策略来最大程度上扩大产业园区的市场知名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进一步的竞争优势。5)营销活动缺乏必要的支撑。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并没有充分引进专业机构进行规划与设计,其实施和监督较为缺失,难以达到营销的效果。

2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环境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1)技术和人才优势。福建省作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省,其在科技创新和人才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根据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的统计报告显示,其在科技创新成果与2012年同比增长23%,高学历从业者数量提高31%,这些都是福建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优势,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强化,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好发展。2)品牌和渠道优势。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与15个地方电视台进行密切合作,与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卫视均有大量合作,不断参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品牌知名度明显得到提升。在发展渠道方面,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而且还创建了专门的网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进行宣传,其动漫产业与各种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契机。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十分雄厚。福建省经济社会较为发达,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质量不断提高,进而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由此产生并不断取得高速发展,福建省通过国际贸易及与国内各省市的贸易,使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渠道不断拓展,能够借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得以高速发展,基础雄厚也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劣势分析

1)盈利渠道单一化。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借助于电视台及人员进行营销,网络营销的力度明显不足,电视台和人力营销的成本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成本的10%以上,使其传播成本不断上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压力,其盈利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借助于省内的优秀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劣势。2)产品单一化,营销定位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丰富的产品为基础,但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显得十分单一,服装、配饰等产品相对丰富,但是动漫等高层次的产品相对缺乏。同时,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定位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及国内市场进行营销,没有针对更多的人群进行产品的营销,并且没有借助于改革开放的优势促使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3)营销力度不足。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各部门及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营销工作,缺乏必要的营销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营销投入较小,2014年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投入力度不足总收入的8%,与发达国家16%的比例相差甚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劣势之一。

2.3机遇分析

1)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之后出现的高端产业形态。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之后就会出现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超过220亿美元,并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符合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这是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具有重要机遇,在这种大趋势下,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并将迎来更好的发展。2)政策支持利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福建省也从2008年开始逐渐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不断强化相应的财政支持力度,2011年出台的《福建省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中更是进一步强调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利好是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3)行业和市场发展状况良好。近些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充分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文化和旅游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不断取得高效的发展,整个行业正处于高速上升期,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发展状况良好,为其带来的发展前景不断广阔。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其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不断取得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前景巨大,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发展将越来越广阔。

2.4威胁分析

1)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发展体系,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规模、人才结构、营销策略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并且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增大,发展的压力较大。2)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完善。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内各企业之间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断过度开发现有的资源,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出现严重的混乱,行业内大型企业具有绝对的垄断权,而新兴的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处于严重失衡发展状态。这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断增大。3)市场需求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身心享受,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福建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省,其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未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关的产品也难以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要想满足市场需求者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加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以谋求更高的发展。

3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策略

3.1产品策略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策略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体验感受。首先,要以营造完善的消费环境。①要以舒适购物环境吸引销售者,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盈利能力。要增强产业关联,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备更强大的根基,增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增强整个福建省各产业的发展实力。②要不断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充分结合,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依托打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增强整个福建省的艺术气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此实现更为健康的发展。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福建省应该以借助于自身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形象,同时要不断重点开发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产品,完善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充分体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形象,迎合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青睐,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要积极走出国门,以完善的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实力。最后,要通过物质感受、精神感受、习惯感受等增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体验感受,使其充分体现出顾客价值,将其视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营销产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效益,使其价值得以充分传播。

3.2价格策略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看,可供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采取的价格策略主要有渗透定价、折扣定价以及满意定价策略。首先,对于一些新的创意产品要采取渗透定价策略,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设定在较低水平,吸引市场中的众多客户,在前期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福建省相关部门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企业发展规划,对行业内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在政府财政补贴的范围内实施折扣定价方法,采取季节折扣、现金折扣以及数量折扣等定价方法,不断优化文化创意园区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塑造良好的形象,使其在获得经营利润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整个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最后,在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必须要采取满意定价策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还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满意度,因此要制定出令客户满意的价格,同时也能保证企业获取相应的利润,这样一来就能使得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处于成熟期内,延长行业生命周期。

3.3渠道策略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采取的渠道策略主要是直接渠道、商业渠道和公众渠道。首先,相关部门要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及服务的整体形象,制定出统一的宣传方案,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营销宣传,提高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内的企业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对上下游产业内的企业进行分销,增强产业关联度,与知名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同时也可以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营销,比如与旅行社和各大旅游网站等进行密切合作,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与盈利空间。最后,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要使得消费者在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满足之后,对其形成良好的口碑,并能够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宣传。

3.4促销策略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人员推销,通过与投资者和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的方式,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争取更多的投资,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形成强大的产业联盟。其次,要通过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新兴媒体等进行宣传和促销,通过引入著名企业和名人进行促销,以此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最后,要举办多种活动进行促销,一般有主题活动、名人活动、纪念日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促销能够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增强相关产品的销售率,以提高盈利能力,实现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发展。

4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作为支撑,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在市场策略方面显得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指出其目前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通过4P理论制定出相关的营销策略,以完善现阶段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策略,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实现更好的发展,促进整个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代红.论产品市场营销的目标成本分析及管理[J].中国商贸,2010(25).

篇4

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一种转向,即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政策将转向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核心。”

“以前好多人都是搬石头出身的,现在搞文化产业,所以你要怎么做,不要把文化产业做成石头,不要把文化产业做成迫害青少年的东西,倒过来说,你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双重的实现,这个企业就是好企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的观点很鲜明。陈少峰眼里的好企业有三个标准:由企业家主导,顺应生活方式,产品能够雅俗共赏。

还有人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政府主导向以市场决定为主导的转变;从以规模增长为目标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转变;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小循环向国民经济体系整体发展大循环的转变。”

就在不久前,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以“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为主题对这一时代命题予以聚焦。论坛通过主题研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社会设计与公共创意,来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市场体系,从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实践深入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唤起人们在高科技、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透露,近几年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的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大项目,今年将结项。届时,研究院将报告,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的建议。

推动文化市场要用五个“力”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认为,在今后的文化市场领域要考虑推动“五力”,包括活力、动力、魅力、潜力和合力。

首先,要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一般产业的显著特征是中小企业构成了产业的主体,是产业的主要支撑。一个活力迸发的市场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激发文化市场的活力就是要激发企业的活力,要切实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予以培育和扶持。

以上海为例,目前6万多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均就业人数是21人。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英国创意产业当中规模在10个人以下的企业占到94%,200人以上的企业大约占1%。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是中小微企业,许多大企业也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兼并重组而成的。

厉无畏建议,一个健全的文化市场是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不能只着眼于大企业,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要着眼于那些为大量的中小微文创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构建专、精、尖、特的文化产业体系奠定发展基础。

“市场好比是一个箩筐,箩筐里的大石头是大企业、小石头是小微企业,随着大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大石头之间的空隙会扩大,这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小石头,小微企业的自然生存空间就更大。”

第二,增强文化市场的动力,释放文化创意产业改革红利。

“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重点就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其驱动力源于文化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如何改革体制技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形成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支持,部分地区甚至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由于缺少接地气的市场意识,以至于不少文化创意产品无法转化为市场价值,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要转变观念,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创造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把市场的潜力挖掘出来。

第三,还要彰显文化市场魅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

在体验经济时代,文化创意这一功能将有助于消费市场的扩展,在实践发展中彰显文化魅力,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将有利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如何提升文化魅力?首先,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和愉悦度。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培育市场,还能够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体现文化独特魅力。其次,还要演绎历史文化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经过长期的积淀,既是中华民族共同财富,也是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认同,以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其魅力在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里具有令人感知、感受、感染和感动的文化基因。张艺谋根据广西壮族民族的对歌资源开发出《印象刘三姐》的宏伟诗篇,不仅在文化层面,还增加了旅游收入。在西安,也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编成舞蹈演出。而《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用文化解读中国的餐饮,唤起了人们体验中餐食材、加工技艺的消费热潮。

第四,要挖掘文化市场的潜力,扩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

把文化产业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使文化与生活完美地结合,让人们感受融入生活的文化创意。例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初期就强调,要通过发展创意生活产业,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情调的创意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地拓展了产业消费的市场空间。

上海的老凤祥、敦煌等一大批老品牌,以时尚设计为引领,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研发出适应市场消费者的产品,在引领国内时尚消费潮流的同时,也焕发了老品牌的青春。另外,利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网络视频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等新业态所开辟的蓝海市场,大大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

第五,形成文化市场合力,协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以市场规律完善和健全文化市场,必须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扫除一切阻止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各行各业各界的互动互融,形成文化市场的合理,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应着重从国民经济社会系统的整体发展中进行改革设计,创新各部门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打破行政主导、行业壁垒和利益垄断,促进文化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营造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即要包容性地发展,强调公平竞争。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通过知识产权的跨界授权和经营,可以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内在的新兴产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体系的大框架内规划和设计产业规划,出台综合的一揽子政策,为市场各类企业主体提供便捷的政策服务平台和渠道。

这方面台湾有成熟的政策可以借鉴,以诚品书店为例,这个具有知名度的书店,实际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文化平台,书店除了卖出,还出售百货,还提供咖啡、餐饮等配套服务。在政策上,规定卖书免税,销售的其他产品及服务只上交同业税收的50%,在这些综合配套政策的扶持下,诚品书店就实现了快速发展,品牌效应也显现,并在大陆开设分店,2004年诚品书店将进驻上海最高的建筑上海中心。

版权是文化产业的内核

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版权的作用日益凸显。

几年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北京文化创意贸易基地见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之父霍青斯后,对方就版权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做了一个生动的描述:版权是文化产业的内核,在这个内核基础上生发有版权业。

这一句话道出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版权的强有力保护。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很发达,大多数作品受到版权的保护。例如浙江电视台引入的《好声音》,这一版权引入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央电视台专门做了一期栏目,讲述好声音版权引进的前前后后。”

为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还专门研究版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指南书籍,做出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量分析。

在这本书中,版权产业的概念大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大于文化产业。以创意和文化产业来讲,文化产业主要是加工、复制有厚重内容的文化产品,讲求的是规模性的服务和广泛性,包括音乐、图书等。但是,创意的范围更大,一些个体的工艺品、艺术品就属于创意的范畴。

无独有偶。日本一位著名学者也曾著书称,20世纪是专利的时代,21世纪是版权的时代。

在文化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好的作品都是依赖于在市场规则下形成转让授权之后才能进行加工、复制。如果没有好的图书、影视作品,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不可能的。

阎晓宏提醒想要走出去的文化创意企业,“在TPP和WTO国际规则谈判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这些是谈判的难点。”

北京将着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连续6年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了1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增长态势也很明显,总收入已突破万亿元。

随着北京市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实施,以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文化产业对于推动首都产业化的优化升级、提升首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政策应该更聚焦,政府该管的地方要管,该放的要放,政策引导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两层作用科学地规范。”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谈到。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国正在世界文化市场掀起一场全球范围的“瓜分浪潮”。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

从国别来看,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典范国家,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为本国带来了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是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1996年,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目前美国每年的版权贸易额为5000亿美元,美国版权产业在出口、增值和就业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地位。英国是最早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率是全国经济增长率的2倍,2002年创意产品出口达到175亿美元,有效补偿了货物贸易的逆差。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3年日本动漫及相关产品仅在美国的销售额就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4倍。Marubeni研究所主任杉浦勉在一份报告中估计,2002年,包括音乐、图书、杂志、电影、手工艺品、收藏品、专利使用费和文艺表演在内的日本文化出口的产值已达150亿美元。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世界奇迹,“韩流”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据统计,2003年,韩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总额为6.3亿美元。2004年,韩国仅对中国大陆、日本、泰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与“韩流”相关的商品出口,就达9.18亿美元,占韩国对上述5个经济体出口总额的7.2%。根据2002年香港贸易发展局公布的《香港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00年香港创意产业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的3.1%。

二、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

总体上看,当前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口和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

1990年,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出口额的55.4%,而文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进口额的47%。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贸易的进出口大国排序有所调整,但是总体格局没有变化。从1998年开始,一个新的文化商品进出口大国――中国出现了。世界文化商品市场的“四强争霸”,逐渐变成了“五强争锋”,美、日、德、法、中等文化新“五强”占有了世界文化商品出口的53%和世界文化产品进口的57%。

(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大国的出口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高。

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大国中,各国都依托自身的政治、文化、资源等优势,重点推出“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法德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业等不仅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而且都是执国际产业界之牛耳。美国是世界电影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电影市场年销售总额高达170亿美元,占全球85%的份额,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就超过500亿美元。日本的动画产业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 62 %,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 1 / 3。法国的服装设计与表演业、德国的国际会展业等都在争夺全球文化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主体。

同其他产业大公司主导市场一样,世界范围内,大型跨国公司主导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囊括了全球国际文化贸易量的2/3以上。当前,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七大国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公司垄断。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全球图书市场销售总额为850亿美元,而世界出版10强的销售总额为582.03亿美元,占68.47%。其中名列首位的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和名列第2位的法国拉加德尔集团,这两大公司占了全球图书市场1/3的份额。美国2000年排名前11位的出版公司占全美图书销售总额253亿美元的80%;日本4400多家出版企业中,前100家公司占日本图书销售总额的80%。

(四)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文化贸易的竞争力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发达国家都在不断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出口。随着全球文化贸易规模的增大,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在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逐步推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科技化、规模化和垄断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发达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产品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文化创业产业的竞争中,大家竞争的不仅是产品,还争相输出理念、输出制度、输出创意。

三、国外促进创意产品出口的基本做法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扶持本地创意产品的出口,抢占国际市场。在此,仅从政府层面介绍一些经验:

(一)依靠贸易谈判手段,为本国创意产品出口谋求便利,主要代表国是美国。

充分利用本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上的优势来支持本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惯常做法,而且在现实中为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它的宏观战略方面。美国长期以来都在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内的所谓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经常利用世贸谈判等各种方式要求外国开放本国的电影市场,为好莱坞产品长驱直入扫清障碍。在中国加入WTO的双边谈判中,美国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要求中国在视听服务行业设立外资企业,强烈要求中国取消影视产品的进口配额,并全面加大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这无疑是为美国的视听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方便之门。在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中,美国表面谈保护知识产权,而实际意图却是帮助美国的视听制品、出版物等文化商品打进中国的文化市场。

(二)依靠外交手段,在国外市场强势推销本国的文化以及创意产品,主要代表国是日本。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日本向外推销自己文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并且提出了战略性的口号。早在中曾根康弘任首相期间,就提出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全面加以实施。为推动日本文化和创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日本政府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日本经产省与文部省联手促成建立了民间的“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并拨专款支持该机构在海外市场开展文化贸易与维权活动。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开展“动漫外交”,利用外交手段向海外推广动漫产品。据统计,由日本官方机构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项目,诸如邀请或派遣学者、留学生,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等等,每年的经费预算为10亿日元。日本官方以这种大投入推销本国文化的举措,使得日本从中受益匪浅。日本的茶道、花道等之所以享誉世界,日本文学作品之所以有语种众多且质量较好的译本,和这些举措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依靠完善健全的政策,强化对创意产业出口的援助,主要代表国是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政策

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其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对企业财政扶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扶持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等方面。早在1997年英国就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布莱尔首相亲自担任小组主席,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工业”的概念,要求政府“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1998年,英国政府推出了《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专门研究了英国创意产业出口的政策与做法。据此,英国政府采取了四大举措:一是成立设计伙伴,结合商界、贸易组织及贸易投资人来推动出口;二是成立创意出口团队,结合贸易组织与政府,提供国外市场与英国创意业者之间的联系;三是成立国际表演艺术发展团队,负责开拓表演艺术的国外市场;四是贸易及投资部以及英国文化协会共同设立了创意出口网站,提供创意业者的出口信息。英国政府特别注意强化对创意产业出口的援助,为此专门成立创意产业输出推广顾问团(CIEPAG)。1998年,创意产业输出推广顾问团调查研究政府政策对创意产业产品出口的效益情况,对包括内容产业、古迹与观光、设计、表演艺术等范围提供咨询建议,并对不同部门间协调整合与创意产业出口方针等提供政策意见。经过多年的努力,英国创意产业输出推广顾问团促进了产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结,为创意产业海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援助,签定了众多创意产业出口市场协议,增进了政府部门对创意产业的了解及对重点产业的影响,在促进英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6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经营能力;对策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operation capacity;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46-03

————————————

作者简介:张兴梅(1973-),女,山东滨州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

0 引言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浙江省集聚创新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升都市能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中能实现持续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创意企业的创意和设计还停留在工作室作品,没能转化为市场有固定需求,客户愿意积极购买的商品。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增长缓慢,长不大;企业知名度低,企业维持经营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免租返税等优惠政策,一旦政策优惠期结束,企业就面临资金、客户、市场等方面的经营困难。即使是已经较有知名度的企业也在为如何打开市场,持续稳定的盈利而殚精竭虑。这些现象都说明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能力正成为制约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支持和帮助,加以提升和改善。

1 创意企业的经营能力状况分析

经营能力就是让企业健康发展并保持盈利的能力。良好的企业经营能力要求企业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清晰商业模式,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能迅速开发和占有目标市场,资金充裕、人才队伍稳定,最终能持续获得良好的盈利。

目前浙江省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市场开发能力薄弱,高级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产业环境不够成熟,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效率不足等五个方面的原因。

1.1 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智慧产业,比传统产业更注重盈利模式的创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的成功主要依赖创业时期个别创意产品的“灵光一现”或者创业者的直觉。在创意推广初期能吸引社会眼球,但对创意产品和服务价值定位不明确,具体赢利环节和实现形式不清晰,因此无法锁定消费者特定的需求和市场,来获得客户的持续购买和盈利。通俗的说就是企业还说不清楚自己到底靠什么赚钱。此外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盈利模式简单雷同,极易模仿,进入门槛低,很难形成独特的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导致各地创意企业低水平竞争加剧,很多前期进入的企业用自己的经验为后来者做了嫁衣裳。

1.2 市场开发能力薄弱 再好的创意也要在市场中完成交换才能实现价值。目前浙江省创意产品和服务市场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创意产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是满足消费者某种体验需求的无形产品,因此要赢得市场的接受和认可比传统产品更难。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客户的创意消费习惯需要文化创意企业来不断培育,对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企业自身来说,创业者往往是创意的研发和设计人员,不懂市场,不会开发和管理客户,却又不得不挑担子管经营跑市场。企业缺乏专业营销团队,市场宣传和推广活动太少,市场开发获取客户的能力非常薄弱。甚至对当地的客户开发比例也比较低,有潜在需求的企业对创意企业了解甚少。进一步拓展交流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扩大产品服务的推广和宣传,是当前90%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经营专业人才匮乏 文化创意企业的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总体数量不足,素质良莠不齐,人才流动性大,严重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营。创意企业普遍严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具有商业洞察力和国际大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市场开拓及经纪、营销人才,三是缺乏大批能为企业的创意设计研发提供稳定发展的专业和技术支持的创意专业人才。

浙江在创意人才总量上储备较少,在人才结构和总体质量素质上也不能满足创意企业发展需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培训及信息交流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现有的创意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不能良好对接。

1.4 配套的产业环境不成熟 文化创意产业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创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整个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以及配套的产业环境依赖度很大。而目前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原创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并通过后续关联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文化产业链,产业内企业关联度低,表现为“麻袋里面装土豆”现象,从而无法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效益最大化。[2]产业配套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和资源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产业环境尚不成熟,对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

1.5 资本运营能力效率不足 资本运营包括企业融资和现有资金使用效率两方面。从融资方面看,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对研发的投入比重较大,融资需求旺盛。但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对VC、PE等风险投资和私募、上市等融资方式缺乏了解。当前我国又缺乏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和体系,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文化创意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实物抵押品和有效的贷款担保,通过银行融资相对困难,而且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有限。从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创意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对资金使用分配不合理,资金周转率偏低,流动资金短缺,应收账款回笼慢,极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牵制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 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升级的对策

2.1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优化产业配套环境 浙江省已经制定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成为保障机制的基础。[3]完善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引导政策,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尽快建成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制作平台、产品和产权交易等平台。以搭建完整的产业链为核心,调整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合理谋划集聚区内的企业结构,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成立引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的经纪公司和产权评估交易、金融服务、咨询培训类的中介机构,利用中介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化优势,为广大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业务交流、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产权等方面的服务。带动相关衍生品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建立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独立的统计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和正确评价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提供充足的要素和优秀的产业环境。

2.2 搭建营销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市场能力 发挥政府引导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结盟,促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合作,让创意企业走入传统行业主动寻找需求,赢得客户。这样既有利于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转型升级,又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行业嫁接,扩大浙江创意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文化创意企业给予适当的包装,进行定期的整体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搭建营销服务平台,将创意成果推向市场,帮助文化创意企业顺利走向市场。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为企业配备人员担任企业助理,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沟通、项目申报、政府各部门事项协调等工作,努力做好公共服务。

2.3 鼓励模式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走出去,和国内国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交流学习,同时借助外脑的经验和智慧,创新盈利模式,找准赢利环节,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利用省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外部大院名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培育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设立专门的专利申请通道,为创意设计成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加快创意成果的产业化速度,助力企业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提高产业话语权。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健康法制环境。

2.4 加强人才开发力度,构筑创意人才高地 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要素。要解决人才瓶颈,就需要通过营造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当前应该“引进急需”和“培养现有”并重。首先引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界的紧缺人才和复合型高级人才;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据库,实时跟踪记录人才发展的最新资料;出台激励政策,肯定人才的创意成果和市场、经营能力,让各种贡献得到应有的尊重,发挥文化创意人才的创造热情。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合作办学,引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设立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关键人才梯队工程,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创业计划;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构建规范灵活的人才有偿转让和自由流动机制,努力促使人才有序交流和合理流动。构筑人才高地,为提升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2.5 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加大政府投入,探索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对符合规划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可转换债券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进行投资。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相关中介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尝试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探索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企业、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基金四方合作的新型融资模式,为企业经营提供灵活和畅通的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良渚组团管委会.以创意为核心 以文化为灵魂 以科技为支撑[EB/OL].,2011,04,07.

篇7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不统一,大都较宽泛,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文化资源的差异,也体现了各地的不同倾向。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界定过宽,使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不突出。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目录》,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甚至一些群众性文化事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列入其中。由于范围过大,扶持项目中,个别项目属文化产业,但创意性不足,有些项目创新性较强,但缺少文化内涵。从调查看,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房租压力大是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知识产权保护属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就难以实现大发展。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由于经营成果难以把握,盈利来源不稳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文化创意企业对房租异常敏感,北京市几个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其初期集聚的主要原因在于房租成本较低,便于创业者的进入。但大城市往往寸土寸金,办公用房的购买和租用成本往往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因此,财政资金要发挥引导性和杠杆作用,找准重点,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财政政策支持范围过宽也容易助长产业雷同现象。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由于区域间缺乏协调,导致各地区创意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以北京市和相邻的天津市、河北省为例,就有9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动漫产业。财政政策应支持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对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进行扶持,会使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劣势产业本无竞争优势,政策投入也可能是无效的。

(二)财政政策针对性不够

各地区现有支持政策基本上采取“一刀切”模式,即采取一定标准,入围的企业就可以得到支持,这种支持模式更多地起到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标准之下,入围企业多是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小微企业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则很难得到扶持。但前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政策扶持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会使企业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而后者竞争力薄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夭折,应是政策扶持的重点。财政支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与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认识不清有关,且现有政策对不同特点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区分不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若干子产业,它们虽然都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即创新性、文化性和产业性,但在市场结构、组织方式、市场绩效、外部性强弱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广告策划和电影制作,前者适合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后者则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新闻出版和建筑设计,前者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后者基本上没有外部性。正因为各产业具备不同的特点,所以制定财税支持政策要体现足够的区分度。

(三)对财政补贴风险的认识不深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但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有可能干扰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使市场出现人为的失灵。如,原创性环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投资风险大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担保。而对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广告业、印刷业等,依靠市场调节就可良好发展,无需政府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政府干预的两面性,意味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如果不加以选择和优化,容易产生消极后果,如,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可能更关心如何获得财政支持而不是去吸引客户关注,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在未能形成有效盈利途径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可能出现层层外包、坐吃财政补贴的问题。

二、完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与重点

1.明确界定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按特定标准适当缩小政策覆盖面,合理界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应紧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和文化性的属性,剔除不具备这两个基本属性的产业。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这类产业,而是没有必要对它进行特殊扶持。应遵循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它源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文化性。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产品是附加创意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便是无源之水。二是创新性。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如果缺少创新性,即使该产业具有文化特征,也难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产业性。一些应归于“文化事业”甚至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行业不应归入其中。如,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群众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由财政予以保障,而不应享受产业性政策。产业性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应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区别开来,同时生产某种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主体应与其他主体有明确的界限。如,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些行业具有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并不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如博物馆、纪念馆、一般性广播与电视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文化性社会团体等;有些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过于宽泛,如新闻业作为一个小类,其涉及面较宽,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涉及新闻业。因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应把范围集中于充分体现文化与创新相整合,同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行业。

2.政策支持应突出区域特点,塑造比较优势。在扶持企业选择上要突出区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雷同。区域间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各区域应适当控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与规模,避免“大而全”,不能有利可图就盲目推动。应在对创意产业消费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大众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详细的发展规划,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3.对原创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应明确定位为自主创新,将重点放在创意的形成及创意企业的孵化体系支撑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创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引导企业的资本投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各类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的孵化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聚合能力的提升。如,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将政策优惠延伸到创意研发及市场转化阶段,提高研发加计扣除的比重;对创意企业进口必要生产设备给予相应优惠;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创意开发基金,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增强财政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篇8

创意指数是对一国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比较工具。此前,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已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各种指标模型也应运而生,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有: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和教科文组织的《针对文化和发展的全球性报告:建立文化数据和指数》(1997年);贝克(Baeker)的《地区文化发展的衡量和指数》(2002年);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的先驱性著作《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及他后来与艾琳,泰内格莉(IreneTinagli)合著的《创意时代的欧洲》(Europein the Creative Age)等等。这些研究运用了众多的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建立其文化指数系统,多样性、创造力、社区、全球化、参与度都是这些指数系统的重要指向。其中,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和泰内格莉(Irene Tinagli)构建的“欧洲创意指数”(ECI)被国际尤其是亚洲国家普遍接受。我国香港和上海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创意指数,开创了亚洲和国内的创意指数先河,

(一)“欧洲创意指数”及其借鉴

2002年,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用以评价人才(Talent)以及包容(Toler-ance)的思想。创意群体偏爱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对新兴概念具开放性”的地区,在这样的创意中心“必将有较高的创新、高科技产业阵容、就业机会以及经济增长”。理查德,佛罗里达和泰内格莉将“3Ts”架构应用于欧洲地区,并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分析架构的基础上对中欧、北欧的14个国家与美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欧洲创意指数”。

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程,欧洲创意指数无疑对研究创意生产力、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贡献巨大,对全球创意比较研究也有着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但不容置疑的是“欧洲创意指数”的指标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存在适用性的问题。一方面,因为“欧洲创意指数”是建立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之下,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依托其高度发达的版权产业,这与我国规定以及各地正在实践的文化创意产业内涵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有些二级指标等细化指标明显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如衡量“包容性(Tolerance)”的“综合多样性指数”,就选择了同性恋指数,这在目前的中国是无法被接受的。

(二)香港创意指数的特点及贡献

由于现有的用于评价香港乃至世界经济地位的大都还是传统方法,所采用的指标有GDP、年度经济增长、公共事业的开支、外汇储备、生活开支、失业率,而仅有这些,已远不能显现香港经济日益依赖于“知识”、“信息”和“创意”的变化特征。为适应香港经济日趋复杂的发展,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抓住基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概念性工具,即为香港创意指数,其最大亮点是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5C”模型。即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香港创意指数为研究城市尤其是亚洲城市的创意发展提供了一个统计性框架。在这套香港创意指数体系中,大部分指数是完全可以量化的,而有些指数看上去难以量化,如果应用的话,或许也可以量化,不过其结果可能要么是“勉为其难”,要么是“差强人意”。可操作性值得商榷。因此在处理这种指数时,是否应该考虑到创意业或者创意产品的非量化特征,进行适当的定性分析,或可在一项指标里划分等级、强弱进行衡量。

(三)上海创意指数功能与架构

上海充分借鉴美国、欧洲及香港创意指数的成功经验,从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确定的创意产业内涵与分类,利用《上海统计年鉴》中的统计资料在中国内地首次建立了城市创意指数,其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指数框架结构上,借鉴香港创意指数的框架结构的核心理念,采用了类似香港5C创意指数模型的结构,使上海创意指数更具有国际化的价值;二是在统计指标上,选取了影响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三是数据来源上。各项数据取自政府统计部门,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保证了上海创意指数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上海创意指数不仅可以准确地动态反映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和不足,也能较好地实现上海创意指数与香港创意指数的比较。

二、浙江义乌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

义乌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呈现鲜明特色:一是主体产业突出。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印刷包装业、制笔业五大类的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二是产品销售种类繁多。目前。在市场上经营的文化产品主要有:礼卡、书刊、音像、字画、年画挂历、印刷制品、印刷器材以及各类文教体育用品、新兴现代办公用品等,产品品种达10万多种。三是出口增势强劲。四是义乌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文化产业与专业市场互动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贴有明显的“义乌”标记,无疑在全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义乌的成功经验启示了我们,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没有一种统一现成的道路可以照搬照抄,中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是绚丽的、模式是丰富的、路径是多样的。义乌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鼎力培育,积极探索符合义乌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文化产业特色产业群,义乌的文化产业夯实了义乌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培育、发展的产业基础。义乌的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也为文化产品制造业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编制“义乌,文化小商品指数”奠定了基础。

三、“义乌,文化小商品指数”的框架

“义乌,文化小商品指数”编制的总体理念是,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商品指数和创意指数的经验,利用现有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平台,突出义乌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紧紧依托义乌文化小商品大生产、大流通格局,编制出具有义乌特色的文化产业指数。义乌,文化小商品指数体系设计成以下几大部分:一是义乌・文

化小商品价格指数:二是义乌・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指数:三是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

(一)“义乌,文化小商品价格指数”体系

义乌,文化小商品价格指数分为五级指数:总指数为“义乌,文化小商品价格指数”。一级价格指数,即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共有6个,有工艺品类价格指数、玩具类价格指数、文化设备类价格指数、文化办公用品类价格指数、文化体育娱乐用品与体育服装类价格指数及出版物类价格指数。二级价格指数即中类商品价格指数,由美术工艺品类价格指数、专用工艺品类价格指数、图书价格指数、年画价格指数等33个指数构成。三级价格指数即小类商品价格指数。由141个指数组成,具体包括雕塑类美术工艺品类指数、日用器皿工艺品类指数等。四级价格指数即品类商品价格指数。由雕刻工艺品类指数、仿真动物类工艺品指数等457个指数组成。

(二)“义乌・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指数”体系

一个专业市场只有拥有较强的基础软硬件实力、较大的市场规模、优秀的管理能力以及可以预见的良好发展潜力,才能具备基本的竞争力。对义乌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进行科学系统的测定、评价和分析,将使义乌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的管理水平、影响力、国际化程度处于实时监控中。根据专业市场竞争力构成的要素,义乌・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指数体系组成如下。

(三)“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体系

从现状看,还有一批义乌文化小商品停留在较为初级的产品阶段,虽然成交量和成交额仍然值得骄傲,产品结构简易、功能单一、附加值较低等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文化内涵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等硬伤时时困扰着义乌。那些能够脱颖而出的经营者,就是那些创造性地赋予普通文化小商品更多文化品质和内涵、极富创意头脑的商家。在经济危机到来时,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决不会是靠模仿和抄袭他人的经营者,能够将创意变为生意、智慧变为实惠的才是真正的市场高手和赢家。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实质是通过测定创意对义乌文化小商品的影响,来反映义乌创意经济和创意城市的发展状况,因此该指数体现义乌作为文化小商品生产流通高地的特色,着重通过文化小商品这一载体来反映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进程以及创意对文化小商品升级换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篇9

2存在问题

在规划上缺乏一个全面的整体协调和布局。目前,部分城市往往是支离破碎,各县市区政府单独对很多事情负责,单位更唱独角戏。虽然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必须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突破,重点加强和扩大城市范围和改变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不是一个县或区的事情,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但不是唯一政府或私营部门,这需要各方携手合作,共同规划和建设。政府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创意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跟踪国际最新潮流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规划工作,促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3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大力发展文化经纪和管理人才,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形成,不仅需要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创意策划人,你还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要善于“产业化”和“市场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市场营销人才,所谓的“新媒体人”类(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出版,文化公司经理等),他们是熟悉的艺术,但也是一个强大的商业运作能力,而不是只有直接的艺术市场,还能促进创意渗透到传统产业等方面,因而艺术家的创作成就,为创业企业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像美国的米老鼠,有日用品,服装,玩具,文具及其他行业渗透,形成超过一亿美元的产业。同样,英国辣妹,流氓兔韩国,日本的凯蒂猫,也正在开发一个庞大的产业。我们的创意成就的大多数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原因是:一个失败的聚集创意力量不断发展的“故事”,这种特定的“文化资本的积累。”二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创造性的成就和接触文化和行业文化经纪人。因此,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2)加大集群规模。有些城市的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它的穿透力和辐射是不是很大。大多数从业者是艺术家,知识分子,设计师,工艺师,并有多种才华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有创意的独立,自由活动,工作的灵活性和广度领域。但也因为文化艺术创作和商业活动的一般都是独立的个体活动,有时不得不满足之前和之后的过程或一组协作,不像一般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工作的规范有序,具有休闲和松散的特点。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初创企业,他们往往与探索,实验,目标是不明确的情况,很多从业者没有雄厚的资本。因此,需要加强园区建设,将吸引有创意的人去公园在过去,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样化的,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但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3)建立各自品牌,重点发展创意产业本地化。现有产业的创意产业基地格式分析可以发现,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产业,完善机制,从创意策划,可行性研究到生产成品,生产,然后广告,市场营销等,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市场运作程序,因此,比较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合作,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优势,往往能够控制方向和合作的过程中,这样的合作,实际上仍然是增加或扩大其市场份额,消费文化产品的全球行动。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相对缺乏,加上缺乏文化经验在工业生产和其他客观和主观因素,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普遍不高,这是很难有效地吸引生产商。在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地化保护,以避免从国外的大公司,领导和控制的情况。

篇10

民族文化创意的融合机制

后福特经济的一种发展景观,就是以文化和创造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7],更密切地联合其文化遗产,更重视民族和当地文化,以文化为基础推动区域扩大和再生。基于此,在民族文化创意的实现机制上,体现出“旧瓶装新酒”的融合思路。(一)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机制。在民族文化创意的实施和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各地方的文化特征,这是文化创意的基础,也是其差异性所在。必须重视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整理、提炼,以使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此同时,民族文化创意虽然根植于文化,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活动,要求实现财富的增长。因此,必须按经济规律进行民族文化生产,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机制,让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社会、历史和象征等价值焕发出新奇特征和经济活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文化体验需求,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身份主张,使民族文化实现合理和充分的经济表达。(二)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机制。民族文化创意以文化为基础,但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经济和知识型经济,因此,民族文化创意的生产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和新技术应用的一种组合选择。传统的民族文化,要合理和充分实现其经济表达,满足现代社会更高层次的文明追求,将越来越依赖现代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处理、物质转化、空间整合,使其多种价值得以充分和有机反映,使其新奇特征得以凸显,使其经济表达得到完整和准确呈现。但另一方面,虽然新技术是民族文化产业向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民族文化创意却应该根据其文化资源的禀赋情况,选择不同的、适宜的技术实现机制。如依托于劳动力资源的民族文化产品,可以选择劳动与技术充分结合的技术实现机制;而依托于资本资源的民族文化产品,则可以选择资本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文化与社会的融合机制。由于消费者的文化身份特征、价格的社会网络特征和空间的体验特征,决定了民族文化创意离不开社会活动,离不开消费者与消费者间、消费者与生产者间以及消费者与各种中介组织间的社会交往。特别地,作为消费者的文化身份,本身也有一个唤醒、激发和培养的过程,而社会参与将是极其重要的实现途径。因此,在民族文化创意发展中,建立消费者与消费者间、消费者与生产者间以及消费者与中介组织间的联系机制,将降低文化创意市场各种主体的社会进入壁垒,促进文化与社会的充分融合,有利于文化创意的深入推进。(四)文化与空间的融合机制。从国际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基于前文化设施、前工业设施的文化创意再生计划,由于更能结合城市规划和多利益相关者,从而有着更强大的可行性[8]。因此,民族文化创意空间,应充分考虑原民族文化设施、废弃的工业厂房,通过这些文化的延续性载体,借助政府的空间发展机制和经济政策引导,促进旧的空间有机注入和展现现代文化创意元素,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废旧空间的混合再生。也即是说,通过民族文化创意使民族地区的文化空间转变为创意空间,使民族地区的废旧空间再生出新奇空间,实现民族空间的财富增长效应。(五)文化与组织的融合机制。民族文化的创意过程,也是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遗产的知识连续、知识合成和知识创造的过程。为此,在民族文化产业向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中,必须建立文化知识的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连接机制,使文化专家、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专家、各种中介组织、具有创造活力的消费者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形成富有创造性的组织网络。这一网络,将对文化创意的资源开发、生产流程、技术配置、市场发展等问题充满兴趣,并能够通过互动和合作,有效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民族文化创意的企业家行为

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是文化企业家中专注于民族文化创意的企业家群体。根据文化(创意)企业家的最新定义[9],可以将其理解为民族文化变迁的人,他们通过组织民族文化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使民族文化与经济获得快乐结合、民族艺术家的梦想与企业家的冒险得到创新结合,在获取个人收益的同时,有力地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增加。作为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其行为具有四个结合:其一,文化行为与经济行为结合。民族文化企业家具有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战略理念,并致力于经济上可持续的文化企业发展,因此,他们熟悉和热爱民族文化,充满梦想地去寻求和实现民族文化与商业经济的充分结合。在他们身上,既有文化专家的身影,也有企业家的身份。其二,学习行为与创新行为结合。从民族文化转换为民族经济,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变。要完成这一转变,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对文化知识和文化变迁、技术知识和技术变迁、管理知识和管理变迁等的持续学习和不懈关注,以创新性地获取将民族文化转换为民族经济的解决思路。其三,组织行为与合作行为结合。由于民族文化创意的价值分布在文化、经济、技术、社会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文化创意的经济活动中,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既要对存量的文化、金融、技术、社会、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机的组织,又要积极探索与文化机构、经济组织、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增量合作,拓展和丰富新的文化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其四,自利行为与他利行为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在组织上表现的社会网络性、在空间上表现的混合再生性,决定了企业家在民族文化创意经济活动中的财富获取必然建立在自利与他利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创意的企业家而言,在实现生产者财富增加的同时增加消费者的价值,在增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保留城市或社区旧的空间情结,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繁荣,将是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特征、具备激励兼容效应的可持续的行为选择。

民族文化创意的产业发展

(一)民族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十分明显的私人价值,这种私人价值一般通过民族文化遗产的门票得以体现。同时,民族文化遗产也具有显著的公共价值,如Throsby[10]所说,作为身份符号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告诉人们曾经发生的故事,有助于界定“我们是谁”,从而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此外,民族文化遗产除自身收益外,还带动了旅游业、表演业、食品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国民经济乘数效应,从而成为民族文化创意的重要产业。从供给而言,民族文化遗产的创意一般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呈现。博物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谓的巨星博物馆,由于其较高的层次定位、较大的空间规模、较强的技术含量、较丰富的产品设计,使其遗产的美学意义、象征意义得到较充分的表达,从而成为民族地区或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另一类是专业博物馆,通常规模较小、投入成本较低,通过提供新奇、特殊的展览而对社会产生一种新的吸引[11]。从需求而言,由于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收藏需求在人们生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文化遗产博物馆正成为人们旅游越来越重要的景点。这里,既有个人或家庭的文化爱好和休闲需求,也有企业和各种组织的文化和教育需求;既有社区的社会活动需求,也有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文物收藏家、文化经营者的经济需求。从制度形式而言,民族文化遗产博物馆既有公共的,也有私人的。但从国外的实际运行来看,很少有纯粹的公共博物馆或纯粹的私人博物馆,大多数都是公私合作的营运模式,通过混合的资金甚至混合的产权或混合的经营来实现。比如,几乎所有的私人博物馆都接受某种形式的政府补贴;而公共博物馆也接受私人捐赠,通常捐赠者的捐款可以免税[12]。从产业发展而言,民族文化遗产创意通常以民族文化遗产为内容,依托博物馆这一载体,衍化和延伸民族文化遗产的产业链。比如,在民族文化遗产博物馆提供免费参观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民族文化遗产元素,通过公私合作经营,打造高文化品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民族文化剧目,将民族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象征价值充分呈现给消费者,其所获收益既实现了公私经营者的经济发展需求,也实现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恢复和再利用的目标。(二)民族生态文化。反思工业发展,虽然繁荣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却也极大地导致了人类精神层面的俗化;虽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类生态环境的异化。在工业发展模式日益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甚至停滞的态势下,对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探索已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生态文化发展和民族生态文化创意就体现出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生态文化创意,意味着民族地区的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生态经济的视角下将得以严肃考虑,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对现有的制度安排进行渐进性变革,以实现经济上的边际调整,使民族生态文化激发出绿色的经济效益。从消费而言,一种生态效率的价值观正日益融入人们的价值理念中。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成效判断,不再是单纯的基于成本利益分析的货币效率,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和产出。富有生态文化的产品、具有生态文化的企业、凸显生态文化的地区,已经日益融入大众消费体系,日渐为消费者所推崇和尊敬。可以预见,随着低碳经济的崛起,具有生态文化特点的消费必将成为国内的主流消费,而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的和显然的比较优势。从供给而言,在创意经济下融入并突出民族生态文化的差异性,在经济诉求中强化并蕴藏民族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生态精神价值、生态社会价值、生态历史价值和生态象征价值,将是民族生态文化创意企业的战略选择。比如,以民族生态饮食文化的开发而言,发达的制造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日益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和国际技术扩散已越来越容易获取,其设备和技术的进入壁垒已十分有限,而产品本身的差异化能力将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民族生态饮食文化的创意就是要突出民族的生态性、突出地域的文化性,其供给过程就是体现民族生态文化的差异化过程,也是民族生态饮食文化的创意企业以一种及时和有效的方式,预计和回应全球消费者偏好的内在变化过程。从制度形式而言,民族生态文化创意是民族生态文化在市场和非市场的关系和活动中的一种平衡。单纯的市场关系,在取得民族生态经济收益的同时,可能极大地破坏民族生态文化本身,扭曲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损害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和谐。比如,民族生态文化具有较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征,在没有获取民族地区居民充分认同和相互合作的情况下,单纯的私人创意或厂商创意,必然难以获取民族生态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支持,从而制约私人或厂商的进一步发展。而单纯的非市场关系,又因为远离经济因素而失去发展的活力,导致民族生态文化发展黯然失色。诚如S•Der-baum[13]所言,在可持续发展中,作为行动者的个体和组织的关系,既可能是市场关系中的一种,也可能是非市场关系中的一种。因此,民族生态文化创意应该在市场和非市场的关系和活动中获取一种平衡,应该考虑合作,而不仅仅是排他性的竞争;应该考虑社区,而不仅仅是市场;应该考虑共同的产权,而不仅仅是私人产权。从产业发展而言,民族生态文化创意通常以民族生态文化为内容,依托民族生态环境,培育和发展民族生态文化的产业链。比如,在民族生态文化的开发中,可以发掘和延伸民族生态的器物文化、产品文化、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借助民族生态的特定环境,通过生态休闲、生态观光、生态体验,展现民族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象征价值,使传统生态的内涵和业态得到丰富和拓展,从而提高民族生态文化的经济价值,推动民族生态向高级化发展,实现生态文化创意对民族地区的经济促进和产业带动。

篇11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峰期,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代表性产业。不久的将来文化、创意将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许多西方国家都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未来经济发展核心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已初显端倪。自我国加入WTO后,中国文化市场与世界文化市场往来日益密切,使得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但从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来看,经济效应并不理想,与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各个方面仍不成熟。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题文化或文化个人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开发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业的行业,主要包括了:广播影视、动漫、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视觉艺术、传媒、服装设计、表演技术、软件和计算机等等。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各有不同,一些国家将其称之为文化产业、创意知识产业、内容产业。从当前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有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现如今已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尺度。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热门话题,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许多学者都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展开了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带来较高的附加值,这是它有别于一般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产业商品从制造到流通再到消费,该产品就已完成销售,不在该领域流通。但文化创意产业则不同,在一个领域中使用后,仍可继续流通,创造其他价值,实现最大化收益,属于典型的知识经济产业,产品消耗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和资源消耗较低,几乎不产生污染物,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未来十年内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地位将越来越明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克服落后制造业污染大、能耗大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经济产业转型的关键,我国应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实力较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仅占中国的百分之二点五四左右,而发达国则占到了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以动漫业为例,美国动漫业年均产值可达两千亿美元,占美国文化产业总值资百分之三十五。日本动漫产业年均产值可占国内GDP的五分之一,占日本出口影视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占全球动漫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七十。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市场影响力还比较小,影视作品完全无法与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日本动漫抗衡。近些年,为了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力度,使得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发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零一四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GDP的百分之七点五,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对上海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去年四月,上海更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力度,建设了十八家“创意文化产业集区”,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多家文化创意企业纷纷入驻这些产业园区内。除上海外,其他城市也纷纷借助区位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更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差距,却也表现出了巨大发展潜力。

三、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

与我国相比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早在一九九八年韩国政府已提出“文化立国”战略,这使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得到了明确,大大促进了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二零零二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时,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结出硕果。不论韩国影视剧,还是音乐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近些年,韩剧和韩国网络游戏,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韩流”,甚至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现象[2]。由“韩流”所带来的韩国科技和文化正以迅猛之势吸引着各国民众。这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经济利润,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升。二零一四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GDP最高贡献率仅为百分之五点二三,而韩国则高达百分之一百五十六点三四,远远高于中国,这说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与韩国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也证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潜力。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程度远远低于韩国,所以缺乏规模经济效应,无法产生较大市场影响力。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局势来看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降低市场竞争压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朝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3]。另一方面,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完善运作机制和体系,有着严格的市场运作程序。相比之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运作则十分混乱,一些产品还未推出就已灭亡,这也是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运作程序,规范文化市场,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

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环境下的新兴产业,它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更为知识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优化了产业结构。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仍有较大差距,但也证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应积极总结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篇12

1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与发展态势

创意必须打破传统和常规,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是一种融艺术性、活泼性、新颖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设计思想及其成果。创新属于技术的范畴,而创意则属于文化的范畴。以创意为核心的生产型组织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简称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或Creative Economy),其内涵是把抽象的文化理念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附加值的产品形态。创意产业注重创意构思和艺术设计,并运用了市场化的方式开发、应用和营销创意产品。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这种效果能使与之相关的产品身价倍增。文化创意主要体现在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潢、工艺制作、产品包装或外观设计、时装和配饰设计、互动休闲与动漫游戏软件设计、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表演艺术作品、印刷品、出版物、戏剧与影视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产品形式上和相关制作领域。以创意设计为服务手段,将这些诸多的相关产业部门联络带动起来,就可形成一个有上游有下游和旁侧经济实体的体系庞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2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对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目的是为了深度了解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上对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加以建构和调整,积极探索文化和经济挂钩,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市场桥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加速成长,从而推动武汉经济稳定增长、长期发展,精心打造魅力武汉、活力武汉、实力武汉、幸福武汉。

2.1武汉创意产业的优势分析

2.1.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文化资源,只有久远的历史积淀与现代风貌的完美结合,只有充满历史印记和文明符号的人文与地理环境,才具备发展高端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和要求。

武汉是龙的故乡、世界城市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她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古城。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km为半径,是中国人口、产业密集的文化圈、经济圈。武汉容可海纳周边,展可辐射全国,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有由铸就的敢为天下先的首义文化,有古老的举世闻名的“相知相报”的知音文化,有“千湖之省、百湖之都”的自然风光;武汉的人文景观独具楚风楚韵,并深受老庄哲学影响,充满浪漫情怀;遐迩闻名的“四菜一汤”为黄鹤楼、博物馆、古琴台、归元寺和东湖。此外还有汉正街小商品文化、户部巷美食文化、卓刀泉武圣文化、龙王庙治水文化、武汉关租界文化和通江达海的码头文化等。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地理交通条件联系紧密。一方面,地理交通优势为直接发展旅游业、会展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群落奠定了良好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供给、生产与销售、配送也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就现代交通面貌而言,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更加名副其实。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上抵川渝,下会吴越,北出江汉,南络三湘”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总之,武汉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它所产生的集散效应更有利于吸引文化产业来此投资创业,为武汉文化产业的落户创业和稳定发展创造了极为优越的地理条件。

2.1.2人力优势唯楚有才

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人才更是文化与科技创意产业的构成要件和技术核心。武汉高等院校众多,在校大学生居全国首位。2011年,武汉市大专院校在校生超过了110万人,每年大学毕业人数达到或超过了35万人。武汉众多的科研机构为武汉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据统计,2011年年末全市拥有政府部门所属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近百所,除此之外,隶属于各大中型企业的民营科研机构数不胜数。武汉现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总计2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两院院士59人。文化创意产业界人才素质具有高端性、综合性、集群性、规模性,武汉地区的教育与科技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

2.1.3创意产业方兴未艾

武汉地区已建与在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达45家,成为功能齐备的创意孵化平台和产出平台。创意地产正成为催生新型创意集群与文化综合消费的载体,创意一条街已在武汉市各主要集结开发区和文化休闲区悄然流行:有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为基地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外滩里设计艺术中心为基地的武汉江岸创意产业聚集区,由万达集团投资兴建的武汉中央文化区,更是盛况空前。该区以前所未有的大创意大手笔,将国际上一流的百老汇文化演艺项目及大量时尚文化消费项目引入一流的地产领域,以“楚河汉街”的创意为主心骨,吸引制造商、服务商、营销商、文艺团体等各类企事业鱼刺型集聚,形成集文、商、旅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和时尚商圈。

武汉的创意设计正在发挥着集群效应,众多的创意产品将从这里起飞,驰骋天下。

2.2武汉创意产业的劣势分析

2.2.1市场化程度偏低

据2011年的统计,武汉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78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5.5%,市场化程度偏低。而早在2009年,北京创意产业就实现产业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比重的12.6%。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企业间的合作,还是企业自身的续接程度都不够高,缺乏有效的延伸性开发。比如动漫作品《天上掉下个猪八戒》,曾在央视热播,但迄今为止,在儿童教育、玩具及儿童生活用品等可孵化产业领域,产品与无形资产的转化率仅为7%。

2.2.2高端人才缺乏

武汉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城市,但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高端人才纷纷到深圳、上海等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谋职,武汉成了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才培训基地”。武汉文化创意产业不仅缺乏高端人才,更缺乏领军人才,已成为普遍现象。

2.2.3投融资环境掣肘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源困境,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致使资金投入短缺。如武汉动漫行业里所属各类企业在后期衍生产品开发、软件研发、市场拓展等环节所需资金约300亿元,而现有动漫企业注册资金不足2亿元。主要原因一是文化创意产品价值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比较难以预测,自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二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体现主要是符号系统,容易被仿制,“替他人作嫁衣裳”的考量进一步增加了融资风险。三是文化创意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大,价值评估难度大,抵押担保条件不成熟,很难获得贷款。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不完整,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大,市场发育缓慢,投资回报期长,也导致融资渠道狭窄。武汉文化创意企业比非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门槛要高。

2.3武汉创意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3.1宏观环境正在优化

武汉市政策扶持力度已经加大。市委、市政府抢抓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将一系列金融激活、股本激励、人才奖励、市场培植与产业孵化政策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金融界工、农、交行及汉口银行分别对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确立可观的授信额度,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信息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保障平台和产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全球性的“创意浪潮”也为武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环境,不仅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还可以合理引入资本和高端人才,加速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3.2经济环境得到改善与发展

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条件。仅“武汉-长沙-南昌中部城市金三角”一个创意,就成功地使武汉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老大。武汉战略发展地位逐渐抬升,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的发展也促使城市文化服务与消费在快速增长,文化消费已成为新的市场需求热点,消费需求增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在的市场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或成为武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3.3其他省市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威胁

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最早的上海市,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迅速、总体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从2006年起,北京市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早已进入了快车道。深圳市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构建“创意设计之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杭州市于2009年5月颁布实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这标志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武汉市作为中部经济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起步较晚,错失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第一方阵的最佳时期。

2.3.4发达国家文化企业带来冲击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逐步放宽了外国产品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文化、传媒、影视业巨头往往拥有更好的资本、品牌、渠道等优势,如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动漫和游戏等产品已经占武汉市场绝大多数份额。这些都是威胁武汉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力量。

3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发展

3.1利用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巧计东风撬动市场

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的叠合,能四两拨千斤,产生杠杆效应。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如能合理地利用自身优势,敏锐地捕捉外部机会,就可以轻松地撬动市场,谋求重大突破。

“中部塌陷”的预警导出了“中部崛起”的创意和呼声,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由此制定了一系列“向中部倾斜”的政策措施,盘活了中部六省的经济成分,以武汉为龙头的“中三角”经济总量正在放大,可谓东风浩荡。在“中部崛起”的运作中,武汉的区位优势和教育优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这些内外部条件都给武汉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绝佳的时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正好起航,破浪前行。

首先,促进武汉“创意城市”理念化、常态化。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积极顺应城市化浪潮和“两型社会”建设,倡导“科学与艺术联姻”、“创意与时尚竞艳”的特色,构建文化创意社区、品牌街道,发挥设计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让武汉文化创意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其次,建立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生态圈的首要特点是多元共存、和谐竞争。利用武汉人文与教育优势,精心营建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及政策研究平台、创意人才交流及培训平台、企业融资及理财服务平台、大型活动策划及信息平台,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进行创意设计、人才培训、政策服务、信息交流、创意传播、创意消费、旁侧联动等立体运作,形成完整产业链和良好的整体成长环境。

最后,培养和引进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和领军人物。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制定优化人才激励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团,建立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与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在市人才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块用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和奖励。

3.2优化内外部环境,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当环境提供的机会与内部资源配置状况出现某种程度的紧张时,创意产业的内部优势再大也将得不到有效发挥。这种情形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破解融资瓶颈:正确处理产业投融资问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融资困难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劣势和瓶颈。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高收益,但它也是高风险的产业。如何降低风险需要精心地策划和组织。一个策划品应该包括创意创新价值、市场预期、直接经济效益、社会综合效益、推广措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内容,只有强有力的策划品才能争取到较为宽松的投融资环境。创意产品多属无形资产,缺乏融资抵押能力,需要政府政策性扶持。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探索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创造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投融资环境和良性资金支持,以解决创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

(2)破解人力资源瓶颈:注重培养引进高端创意人才,防范人才流失。一个强有力的策划品是人才素质的集中表现。人是强大的,同时也是极其脆弱的。保证人的强大靠环境,留住人才靠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教育环境、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只有进一步制定优化人才激励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才能努力培养和加快引进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团,建立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与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在本市人才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块用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和奖励,加强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营运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人才结构优化和留住人才的根本措施。

(3)破解城市规划瓶颈:要重视“创意社区”的建设。“创意社区”特别能营建创意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环境,是创意人才的生存特区。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创意社区在空间上毗邻、融合,相关信息集中,技术集中,产业链环节紧凑,政策服务与金融服务力度加大,相互依附特性增强,推广和营销渠道拓宽,容易出成果、出效益,能对创意人才和团队形成巨大“引力”,为创意企业寻找创意人才、获得政府资助、享受税收优惠、获取金融支持、进行市场培育提供机会和便利。

武汉三镇各施其“重”,利用区位优势错位发展,形成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武昌乃科学教育重镇,高等院校鳞次栉比,科研院所比比皆是,更有光谷通讯、东湖高新已蜚声中外;汉口乃金融商贸重镇,武汉国际金融中心等金融大厦拔地而起,庇护产业壮大,推动中部崛起,“驾乎津门,直追上海”的昔日风采依旧,汉正街商圈、航空路商圈、江汉路商圈、汉口北商圈、汉西火车站物流八方;汉阳乃旅游会展重镇,知音文化、归元文化、汉阳造文化早已声名远播,武汉产业工业园以及与之相邻的国际博览中心所发挥的聚焦效应正在升温。

(4)破解产业结构瓶颈:构筑完整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化程度。“创意社区”使具有相关性的商贾云集,具有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这也是社区管理的刻意追求。比如光谷动漫产业和人才培养基地,从完善动漫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鼓励和引导动漫原创、制作、加工、交易等各类相关企业入驻,或通过动漫产业协会密切联合,加强产业链供应、生产和销售企业间的密切协作,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形成集群优势,其发展势头已初显端倪。光谷动漫产业的示范作用会促进其他创意社区纷纷仿效,发挥弥散效应。

2012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4结语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使文化消费的走俏,带来创意产业的繁荣。武汉市应把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整体规划的重点之一,制定关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门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围绕城区各色产业发展重心布局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特色分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文化创意产业,比如降低市场准入,实行税收优惠,通过政策引导解决创意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优化问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多出原创产品,加大对精品名牌的奖励和市场拓展力度,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有效提供政策、资金、人才与法律援助。

文化创意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城市是长不大的。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看好,不仅为武汉注入了灵光,而且魅力四射,有了大智大勇大手笔,大江大湖大武汉正在健步挺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马亮文.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1(5):181~182.

[2] 夏斐.武汉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N].光明日报,2007-08-26(16).

[3] 盛从锋.武汉市创意产业发展构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7(2):23~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