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6 09:50: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学生的教育

篇1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看世界,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分析周围的一切,这对于一个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高中教学要创新德育理念,关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只有创新德育工作,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高中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教师德育工作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用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指导德育工作,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班级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整个班级失去凝聚力的话,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气,缺乏活力的整体是不利于进步和发展的,所以说高中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切实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之间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在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互相学习,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比如,高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班级辩论会,找出比较热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整体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也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班级管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

二、高中教学要完善德育评价手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相比较于高中的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高中学生的德育能力和育人水平更难评价,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和监管,高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德育教育积极性不高,多依靠个人内生的自觉性,导致当前学校德育育人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要想提高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教师德育评价制度,调动起高中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我们初步探索从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几个方面去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评价每学期进行两次,每一方面评价要有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建立起量化表。例如,学校评价方面可以从班级班风、学风的改变,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开展的效果,培养学生获得德育成果,等等。家长社会评价可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是否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等方面,社会方面可从是否学生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乡规民约以及是否热心参加集体公益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虽然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相信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会有整体的提高。

三、高中教学要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高中德育教学,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现代德育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篇2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德育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由于受各方面利益驱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别是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时期,模仿性、可塑性极强,不同性质的教育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诚然,作为学校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场所及基础环境,如何做好青少年特别是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无疑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课题;笔者作为从事高中班主任工作多年,对如何做好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如下浅析:

一、修身立德,严以律己,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面对今天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声誉和威望,这是一名师者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为,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师言行正,生必信之,为此,作为高中班主任,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德育素质,努力学习,坚持在学习中加强师德修养,增强为师之德,更新知识积累,优化知识结构,并且把学习的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做好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其次,锤炼人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头弘扬敬业精神,始终保持朴实健康的生活情趣,对学生教育做到,以公道正派的品质感染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作风信服人。

二、学会教育,宽以待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学会信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成长成人成才的信念,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班主任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的是: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使他们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己解决问题和获得充分的发展能力,以便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适应变化的社会实际。

其次,学会善待,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平等与学生交流与对话,真诚表达自己的思想,平等待人。就班主任工作而言,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工作安排及提问必须得做到好、中、差各类学生兼顾,日常劳动卫生及活动参与等工作安排上也不能厚此薄彼而显不公,因为这些对班级的管理都会不利。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不管他们的其他表现怎样,让他们在班级平等的环境与氛围里成长,师者必须海纳百川,宽以待人,善待每位学生。

再次,学会关爱,教师只有真正无私的爱每一个学生的教师,他们也才能真正得到每一个学生的尊重。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基础、个性特长、爱好、性格特点,并注重对他们因材施教。在班级管理工作上,也要能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去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管理方法,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循循善诱,积极努力的去做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者和创新者。

三、民主治班,科学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首先,教育新形势新课标下需要全体教师热情参与,班主任更是要全心投入。作为班主任要树立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和锻炼其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还要采取民主治班的管理策略,在管理中要做到抓大放小,学校及班级等宏观方面的政策有效组织实施外,其他一些微观、具体事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做,这样,一方面也给学生在形成班集体的过程中留有自我创造与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培育,优化配置,打造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在任用干部中,要让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来组建班干部队伍,首先,着力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培养及实际工作指导,让他们在管理上形成合力;其次,在工作安排上,要明确班干部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注重引导团结协作的班级工作氛围。在班级活动开展上,既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篇3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由此看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一、培养语言素质

总的来说,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其实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具体来说,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它强调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话语能力,它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得体性。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即席表达能力指在真实的(而不是模拟的)情景中即兴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比较强调交际情景的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交际才具有实际意义和有效性。话语能力指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得体地使用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而不仅是孤立的句子,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连贯性。

二、培养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

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三、培养思想素质

想素质教育主要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思想情感教育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而且也担负着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外部世界。一方面要防止唯我独尊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颓废文化的侵蚀,决不可盲目推崇。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思想品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思想品德包括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守信、自尊等心理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广泛的教学内容,借助中外优秀文化传统、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履行道德义务。同时,我们应当通过学生对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口、环境、生态、能源、法制、灾害、饥饿、贫困等当今热点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保持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情绪、心态和行为。因此,要教育学生对待自己要自爱、自尊,而不自贱、自卑;对生活要自信、自强,不要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对他人要真诚、热情,而不虚伪、冷漠;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努力,而不轻率、漫不经心。在情感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情感教育不能光靠华丽、空洞的词藻,要靠自己身体力行,以真心才能换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四、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比如,在教学语法时,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景,使学生在试图理解新语言现象的过程中去悟出语言规律,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一个“跳摘”的尝试。有位教师说得好:“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

3.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各有不同,学习方法、目的和动机也不一样。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其次,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例如,初中学生往往满足于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的表层兴趣;高中生则不然,因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

篇4

一、发挥榜样对学生理想形成的积极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一旦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他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推动学生理想形成的强有力的因素。学生的理想,是由对外在榜样的模仿向内在奋斗目标的确立逐步发展的。但应该注意榜样的方向性、形象性、同步性、感染性与可学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最敬佩的榜样人物――古今中外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优秀教师和英雄模范人物等名人的生平及事迹进行介绍,会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面对榜样,每个人都可以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警自策,修身养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使先进的受到激励、平庸的受到推动、后进的受到震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自我,逐步确立并修正自己的理想的作用。

二、兴趣爱好在学生理想的形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一个人的兴趣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如何,直接的关系到理想的形成水平和表现形式,而理想的确立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改造。兴趣爱好是影响青少年理想形成的内在“激素”。一个人才的成长,常常是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进行入迷的追求。“兴趣出勤奋,勤奋出人才”。志趣就是在自觉兴趣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到与追求的志向理想相结合,而成为一个人生活前进的动力。在所教的每届学生中,由于其个性特长不同,有的对数学课感兴趣,有的对文学特别感兴趣,有的对音乐、体育、美术感兴趣,有的对编辑、主持、播音、影视表演感兴趣,他们的兴趣不同,确立的理想就不同,努力奋斗的方向就不同。可见,兴趣在中学生理想形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理想教育既要发掘、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把学生从凭兴趣考虑理想,引导升华到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大目标的中国梦上。

三、情感的触动、情操的培养在学生理想的形成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情感是理想的心理成分,理想是认识与情感的“合金”。道德认识只有经过情感的体验才会转化为道德信念。一个人情感的触动,是理想形成发展的必要触媒,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有人以鲁迅先生在人生理想上的三次重要转折来说明强烈的情感冲击的触媒作用。第一次,鲁迅先生的父亲死于庸医之手,激起他产生学医济世之念;第二次,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期间,一次在影片上看到一大群中国老百姓竟在旁欣赏自己的同胞被侵略者砍头而无动于衷,使他痛感救国之根本不在医,而在于唤醒民众,于是他放弃学医;第三次是1927年,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在的屠刀下横遭惨死,又看到青年人也并非都比老年人好,也有出卖灵魂的,悲愤激起他摈弃了社会进化论,转为接受阶级论。

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的现实矛盾之中,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四、哲理的启迪对远大理想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篇5

心理安全指的是人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景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自由的感觉,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面对安全景况,如其所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应对心理机制,则其外显行为是和谐友善的。反之,其外显行为则会表现成为一种安全事故。因而,如何构建学生心理安全保障,让学生建立起良性心理反应机制,就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影响,怎样来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安全并健康发展呢?利用“成功教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成功教育就是改革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挥和发展的教育,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成功教育也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姚灵光曾说,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期望,是教育者唤起受教育者成功之信心,唤起自信心,用成功去孕育成功,用成功去成就成功。正如“成功教育”之父刘京海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成功来促进成功才是这一理论的本意。”宋成富曾说:“成功教育追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取得初步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进而尝试成功,直到自己去争取成功,不断地走向成功。”成功教育强调给予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成功心理的培养。

教师可以用很多成功的例子激励学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现就几个案例来看看利用成功教育构建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的探索。

案例一:陈某,女,成绩优异,上课不开口说话,如果请她回答问题,她会脸红耳赤的低着头站在那儿。平时基本上只与关系好的同学讲话。对教师很有礼貌,但这种礼貌基本上是面带微笑地向教师做一个鞠躬。究其原因,是她的普通话发音不准,在初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时,没能把声母f和h区分开来(方言影响,她家乡的人基本上就没把这俩声母分开),而被同学笑话,从此,她不再开口说普通话。

案例二:谢某,男,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进高中后,由于数学的难度加大,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对初中以数学见长的他很失落。班上有的同学数学要强于他,这让他很难接受。曾有一个不太难的数学题,他向老师请教,老师点拨之后,开了他一个善意的玩笑,让他觉得老师瞧不起他,对数学渐失信心。

案例三:曾某,女,读书很努力,但自信心不足,总担心成绩搞不好,患得患失的,如果一次考试不理想,她就会感到前途渺茫。

(案例一)对于陈某这种情况该怎样来帮助她呢,我思考之后,决定用成功教育(未来可以取得的成功)来试试,先让她找到自己的未来成功,并让她明白她的未来就掌握在现在的她的手中。我找到她,先给她讲明普通话的重要性――说普通话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底蕴的体现,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和谐,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要求她的礼貌不能只在行动上,也要在言语里体现。再给她阐释普通话对她的意义――普通话将是决定她这一生过得怎么样的条件之一。给她设置一个成功的假设,如她的工作在北京,她每天都得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如果普通话不标准她的话别人不能很好的理解,有很多好机会别人(老板或上级)也不会给她,怕因她的表述不准而蒙受损失。退一步说在读大学时同学之间都是用普通话交流,那时你必须用普通话,你就会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受到更多人的嘲笑。

在我的启发下,她明白逃避不是办法,唯有面对并攻克难关方为上策,她今天的奋斗就决定着她明天的成功。于是我们在一起制定解决的办案:首先是纠正声母f与h的发音,第二是根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把字典上关于f的汉字记下来,第三是回寝室后全寝室的同学都用普通话交谈,室友当面指出她读错的地方;最后是上课时敢于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经过两学期的努力,她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提高,虽然有时她还有fh不分的情况,但她基本上能面对了,难能可贵的是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她竟能两次上台面对全班同学演讲,这让我很欣慰。

(案例二)对于谢某,我从他父母那里了解到中考前夕他很着急,曾经一段时间,有点神志恍惚的感觉,初中的班主任请来他的家长,对家长说谢某神经可能有问题,恰好被谢某听见,从此,谢某就坚信自己神经有问题了。这使得他心思变得多疑。我该怎样来帮助他呢?我还是选择用成功教育(他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功)来试试。由于他多疑,我先让他明白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他,进入高中以后他作为新生代表做了军训发言,在高一的英语演讲中他拔得头筹,他能够流利地与外籍教师交流,在全校语文公开课上需要学生朗读时同学们都推荐他,他还能打一手好篮球等等。他明白他在很多方面是很成功的,其实影响他的是他的心态。

鉴于他在英语上的优秀表现,我就以黄的例子(2008级学生,现就读美国某大学)与他交谈,殊不知他关注黄同学的事例很久,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黄的成功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就想成为下一个黄。他决定抛弃一切杂念,在自己的专长上做一个突破,在往后的日子里,他的心态和行为明显发生很大的转变。

(案例三)曾某对成功看得很重,我想还是从成功方面来和她谈,她接受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我先用爱迪生的失败让她明白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爱迪生经过近千次的失败,终于找到了钨丝可以用作灯丝,这些失败恰恰使他成功地找到了近千多种材料不能用来做灯丝),这就真正应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古训。孟母面对孟子的辍学而归,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不动声色的用剪刀剪断快织成的布匹,从织布的角度说,孟母是失败了,可她最大的成功就缘于此,她收获了一个亚圣。所以成绩上稍有失败不能灰心,这些失败告诉了你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缺陷,找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种成功,你再将这些缺陷的地方加以改正并完善,岂不就走向更大的成功?

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对她的触动很大,她再也不为自己出了一些错误而深深地自责,而是坦然地面对,从容地解决,出错的地方越来越少,心情变得越来越好!

利用成功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他们逐渐达到心理安全。利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成教育能倡导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自己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积极健康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他们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达到心理安全,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尧、傅军、崔建平 社会转型时期中学教育构建学生心理安全的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47―50.

2、杨元畅、崔建平 心理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J].校园心理,2009(1):48―50.

篇6

引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要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联系,活化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所以,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化学的教学内容,并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展开教学,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氛围,激发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化学课堂实践中去,进而加深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是高中教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不仅可以提升高中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1]。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活化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将复杂难懂的化学知识简单化、直接化,让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更好的理解化学理论知识,降低高中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同时,化学老师要充分了解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深度挖掘高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现象,高效的开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培养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实践中去。引导高中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老师的课堂化学知识教授为主,高中学生在下面机械的听,缺少化学课堂上老师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导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学课堂教学气氛死气沉沉,降低了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对化学知识的讲授时间过长,几乎占用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高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实践时间较少,使化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高中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走神睡觉,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氛围。

(二)重视对化学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化学实践教学

高中教育阶段是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对高中学生的未来生活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高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W率作为高中课堂教学的发展目标。注重对高中学生化学知识的强化灌输,来提高高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化学的课堂实践教学,降低了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由于化学实践课程较少,使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对化学现象的本质、内涵理解不透彻,降低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化学教学内容脱离了高中生的生活实际

在化学课堂上,老师为了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注重对化学考试重点的教授,而忽视了化学教材中的其他教学内容。化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严重的偏离了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不利于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影响了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降低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2]。

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将生活现象导入化学教学,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所以化学老师要更新化学教学观念,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的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运用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去,帮助高中学生理解化学知识,适应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激发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效的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注社会热点,丰富化学生活化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存在着许多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化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与高中生们的互动交流,让高中生们对社会事物的观察谈谈他们所发现的化学现象,锻炼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对化学的敏感度,培养高中生们善于思考的生活习惯,提高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3]。

(三)创设化学课堂教学的情境

化学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收集高中学生身边的化学情境材料,设计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场景,让高中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环境中,丰富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对化学知识难点的理解。同时,合理的创设化学教学的场景,可以通过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来提高高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要提高对化学生活化实践的重视力度,将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与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合理的创设化学课堂的教学场景,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丰富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老师要鼓励高中学生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观察,培养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篇7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对于相关的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反思。很多教育界的人认为所谓的反思性教学只是教师对于自我教学的反思,是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的解决性的精神批判的活动。但是笔者认为很多时候,这种片面的反思性教学并不能真正的满足现今的高中生物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大胆提出:为了符合现今的教学现状,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主要表现为教师之间为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独特点、有效点等对于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学术交流。以及学生对于自我学习生物过程中的问题、捷径进行反思。对于生物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而言,由于生物是一门文理科知识交融的特殊学科,更应该是反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思关系。笔者认为生物教学中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就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课上学习的效率等为基础而通过教学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帮助学生们建立反思意识的过程,是实现自主学习以及高效性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反思性学习意识

生物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反思具体包括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新内容的反思、对自己接受能力的反思、对自己学习方法的反思等。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惰性”,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授课,但是在课下却几乎不反思自己,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不具有生物反思性的学习意识。针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生物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过中可以随堂进行提问,或是在每节课学习之后留一些与生物反思有关的思考题。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可以对于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生物界中单细胞生物是最小的生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运用了所学习的生物知识,从而对于反思性学习起到了启蒙性作用。或是说对于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进行系统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反思。这样一来学生会对于学习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初步意识,并对于反思性学习的步骤进行了解,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

二、结合学科特色,促进学生进行反思

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生物学科的特色,并在讲课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能力,细致的观察学生什么时候对知识有兴趣,是否真正的在认真听课,时候适应教学进度等,进行反思,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色,促进学生们进行反思。例如在学习核糖的类型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异同进行反思,为什么两种核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们进行课下的反思活动,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DNA与RNA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像这样在学习了本科知识点之后,教师以讨论题的方式给学生们留些可以进行反思探究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反思,同时从DNA的结构学习引导到学生对于DNA复制的学习过程中,为下一节课《DNA的复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互动小组之间的反思关系

个人所进行的反思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为了避免偏离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目的,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建立互助小组的形式,进行反思性评价的交流。互助小组之间的反思性活动可以包括组内交流和组外交流。组内交流即是指在互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的反思,主要针对于学习生物知识中的盲点、误区如何避免和填补,以及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自我总结的比较有利于学习的一下小方法、小窍门。而组间交流只要是对于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其他小组或是求助于教师。例如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课下会进行一部分的习题训练,对于自我本能完全掌握的知识或是对于生物题型不能有效理解的问题,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反思,并对于反思结果进行有效的实施。这样一来对于生物的自我学习模式就转变为了集体学习模式,很多生物学习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实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性体现在自我反思以及互助反思,因此在学习阶段中学生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此阶段性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高中生物学囊括了大学生物中的植物学、动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因此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教师可以将教学进程划分成多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活动。例如在孟德尔定律学习完毕之后,学习可以就分离定律在子一代、子二代之间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子代之间基因型数量的比率。这样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总结在今后生物学习中具有简化计算的作用。像这样进行自我的阶段总结可以使学生可以准确的定位自己的生物知识水平,为今后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现阶段教育界对于生物学系的一大主要方式,是生物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高中学生学好生物的有效方式只有运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才能真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夯实生物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理念的思考,《生物学教学》,2009(9):16-17.

[2] 李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篇8

一、导言

一方面,高中生是学习相关知识文化的重要时期,高中生毕业之后需要参加高考,给学带来了较大的学历压力;另一方面,高中生同样处于身体的重要成长阶段,高中生的年龄段是其身体的灵敏度、力量、速度和耐力等体能素质得到不断健全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经历和情感体验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时期。在高中阶段,无论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均是非常重要的。高中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发育成长也同样是其他学科无法能够代替的,并且由于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许多高中生的家境也趋于更加富有,而同时缺乏运动量,导致许多高中生存在身体过于肥胖的问题,给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高中学生的心率、肺活量、视力的平均水平越来越不乐观,高中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出现许多令人担忧的不良趋势,其身体的整体素质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出现这些状况,表明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的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我们通过开展更具效率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促进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是比较僵化、教条的,所以无法提起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难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无法从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舒适感、轻松感。所以,如何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达到提高高中学生体育兴趣、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提高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方法

综上,高中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好坏对于学生身心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势必花费高中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上,所以,除了体育院校特殊学生之外,将来要参加高考的一般考生均需要将自身的重点精力放在学习上,加之目前我国民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学生却又缺乏必要的运动,所以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整体上出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学校和教师们采取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程,通过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课程使高中学生得到身体锻炼、心情得到放松,促进其他文化课程学校效率的提升,实现体育教学的多重目的。

具体提高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措施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因材施教,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目前,在高中、初中、小学乃至大学中的各类学科当中,分层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教师通过尝试分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的理论和个体差异性的实际情况,因为在同一个班级当中通常有好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验、个人天赋、学习能力水平等许多方面均具有较大程度的差异,如果按照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所有学生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难以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成绩暂时后进的学生却跟不上,导致后进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创伤,从而使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如何既使学习良好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同时也让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开展分层教学,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的规律来选择适当的体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激发全体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具体分层的方法有按照年龄分层、按照运动能力分层、按照身体素质分层、按照学习兴趣分层等,总之,需要教师灵活掌握、灵活运用。

(二)通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比其他学习方式具有诸多优点,目前已经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合作式学习,也就是在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监督,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相互比试,形成良好的同学之间在心理上的竞争态势,有利于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增强学生之间的同学感情,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合作式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将班级当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同时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适当的竞争,有利于形成小组之间为了其他小组进行竞争而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合作式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比如,笔者在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时,就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4组,在4个小组之间开展一定的竞赛,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助、共同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并且使学生在激励的篮球比赛活动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有利于重新投入到紧张的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

(三)适当开展游戏教学提高高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完全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体育教学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一味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死板的教学和训练,必然使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受到影响。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按照当节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新的体育技巧和知识,同时还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游戏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因为许多体育课程本身就是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学生之间的竞赛,而如果要将游戏教学的方式应用到其他文化课程中就显得较为困难,所以,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体育课程的优势所在。

三、结语

笔者从事多年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发现许多高中生还是比较喜欢体育课程的,特别是在笔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方式,提高了高中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收到了良好成效。因为高中学生肩负参加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们要将主要的学习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当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在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能否学好体育课程的关键,甚至成为能否保障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总之,高中生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任重而道远,这还需要我们所有体育工作者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39

新课改越来越深入到高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大的环境下,高中化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具备独立探究的需求,形成独立思维与推理分析的素养。而这些素质都需要学生的兴趣做基础,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任导师,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催化剂。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首先,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必要步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导入就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在正式开始讲新课之前进行的预备工作,可以是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是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是与化学或者所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等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其兴趣的形成。

第一,针对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选取一个化学物质的主要特性为切入点设置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这节课要学习醋酸钙的性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燃烧自己之前制作好的可燃冰,我们都知道冰是不能燃烧的,但是这个名称叫做可燃冰,那它为什么可以燃烧呢?这个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冰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设置疑问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学习。

第二,导入还可以是教师给学生讲一些和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学生对于科学解释生活非常的有兴趣,这会使得他们发现科学的奥秘,把握化学知识的秘诀,因此教师在导入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讲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生活中吃的盐中需要加碘,而碘的提取以及盐的形成都是如何进行的呢?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盐提取的照片和碘提取的实验截图,以此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与化学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种小故事会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三,导入还可以是教师设置神秘的教学情境,把一些学生了解但是并没有接触的现象作为导入内容,形成神秘的教学氛围,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鬼火”的形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竟是谁在作怪呢?教师先设置氛围,然后再逐步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促进其兴趣的快速形成。

第四,在导入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可以当堂找学生到讲台上配合自己为其他学生展示有趣的实验,如金属燃烧出各种色彩或者气体的燃烧等,从而让学生在五颜六色的欣赏中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问题。

其次,实验的开展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内容,也是兴趣教学的重要支撑,实验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丰富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兴趣的发展。实验是高中化学的关键,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验证和丰富延伸,才能把理论转化为实际,才能确证自己的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信心,而实验也可以充分丰富课堂教学组成,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在实验中满足好奇心,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除了以上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涉及到的简单趣味小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开展具有新意的实验,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把实验作为教学的次要内容草草开展,一般都是选取一些十分简单容易操作的内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什么挑战,也不需要进行深入探究与思索,导致实验教学枯燥无味,没有挑战性,所以教师要设计充分符合学生兴趣的实验内容,在保证学校实验设备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开展。

第二,利用开展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有效带动学生兴趣发展的途径之一,很多学生实际上很关注自身的实验动手能力,如果自己能够操作完成实验,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做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时,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吧实验步骤详细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把步骤打乱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分析重组排列,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性质进行解决,这样就极大增强学生的主体实验意识,他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维缜密性和实验分析能力,并通过独立操作来建立对自己的认可,从而为兴趣的产生做充分的准备。

篇10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条件下,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相符合,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改革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又应该结合学生思维方式予以合理的引导,对学生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师应重视自身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所承担的课业非常繁重,使得其语文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难度也比较大[1]。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应该重视学生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又应该着重培养其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采取积极的态度实施语文教学,保证学生在整个知识积累中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思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语文思维,可以有效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故事背景为战国时期,年代非常久远,且文章中存在不少生僻字句。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首先应该泛读文章,在整个泛读过程中,对自身语文思维进行有效把握,并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理解文章详细内容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

二、应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开展高中语文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情境式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后,在实际教学环节创设出合理教学情境,并且设置好相关教学问题的详细解析过程来帮助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2]。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一课文内容时,就可以采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以及录音工具播放一些和荷塘月色有联系的影片或音乐,学生在欣赏完毕后,就可以感受到荷塘夜色里面所蕴含的静谧气氛与优美环境。学生处于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当中,能够深切体会到《荷塘月色》的相关内容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问题,如“荷塘月色里面对你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是什么?”“在该创作背景之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等。教师在已经创设的合理教学情景中设计一些具有开放式特点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整个学习环节,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慢慢揭开自身所要找寻的最终答案。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思维。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思维[3]。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学习能力,可是传统语文教学则比较重视语文教师所发挥的传授作用,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其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及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合理分析之后,把课文里面的相关教学问题分给小组中的不同成员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自己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找出详细的答案。在该环节里面,所有学生均会按照自身思维模式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解题思路,并利用合作小组形式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式,从而促进其独立语文思维的形成。

四、结语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语文思维的有效培养与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施的相关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师应该将自己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认清并挖掘自身的语文学习潜力,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独立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36):214.

篇11

2. 学生素质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如果将上述学生素质逐步地培养起来,那么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教学方法不能够再用灌输式的教育进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直接决定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和引导的方向与出题难度。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后,那学习的进步也完全可以实现。所以,高中数学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时时想到学生数学素质的问题,不仅在教学的开始将此问题引入,更应该体现在每一堂数学课上。只有这样师生的数学素质才可以逐渐形成。

二、培养学生形成有助于数学教学的素质

1. 数学课堂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首先,教师是占有课堂的主导地位。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数学的知识与解题的一些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的教学中首要的就是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素养。那么,教师就需要将之前应试的教育方式改变,不能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思维改变多少都不顾。把握住每节课的关键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科实质,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从备课到授课、课后始终贯穿着以培养数学思维为重点的主题。像数学技能、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要在自己课堂教学中明确的目标,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其次,在课堂上教师授课前应该彻底考虑清楚这一堂课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思考学生面对这样教学后的接受程度是怎么样的,是否对提升学生学习素质有帮助的问题。

篇12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教学是终生体育的基础,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模式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使终身教育思想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落到实处。

二、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现状

(一)高中生的体育认识分析

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体育知识掌握很有限。全民健身计划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但仍有绝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其内容和意义,那就更谈不上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了。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中,只注意对身体和技能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运动能力能力、体育锻炼习惯、运动兴趣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缺乏,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高中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向与成人,对事物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判断和认知。绝大多数高中生对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践上,意识与行为、口头与参与不一致――明明知道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积极参与。高中生对终身体育有一定认识,但不够全面、完善,仍需在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高中生的体育情感分析

体育情感是指对体育的感受和评价。对体育认识态度积极,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较深刻的体育情感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升学压力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在课外,学生一早到校到下午放学,时间排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隙,放学回家后由于家庭原因、作业、场地等原因,更没有条件坚持锻炼,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形成。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改革上走出一条新路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使大多数学生能象那些长年坚持锻炼的学生一样养成锻炼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是:“终身体育”。

三、影响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综合因素

(一)青年初期生理特点的影响

由于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在体态上,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对性的体验较敏感,丰富。在体育活动中有明显的顾虑,例如:怕做动作失败出丑,让别人笑话。在调查与访问中,可以得知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高年级女生更明显。女生由于性征明显变化,动作变的不太灵巧,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更加明显,怕晒太阳、怕出汗、怕脏、怕苦、怕累或不愿让男老师保护等。

(二)青年初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体育锻炼价值认识不足,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绝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对该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所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立刻终止运动,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三)家庭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影响方面,有相当部分家长不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些学生"挤点"时间参与锻炼活动,常被家长斥之为"贪玩"、"不好好学习"。更有甚者,连双休日学生自主时间也被剥夺,不是要求做家庭作业,看书,就是参加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兴趣班。另外,家长课外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陪学生锻炼的现象却难以见到。由此引发学生从小没有锻炼榜样模仿。可见,家庭的环境因素或多或少也会制约着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正是因为家长对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引导,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正确形成。日常生活中缺乏针对性的科学指导,致使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从事体育活动。学生由于不懂如何进行科学的锻炼而放弃体育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形成科学的终身体育思想。

四、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也应本着切实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标。从长远观点出发,教会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技能和锻炼方法,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教育过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体育教师要不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更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交叉学科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真正体会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宝龙.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之理论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