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09:50: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学分析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大数据;统计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5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普及,信息以及数据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于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快速做出科学决策也已成为众多企业甚至是国家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统计学》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证统计方法是当前的主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数据持有者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其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支持。然而,传统的实证统计方法在最新出现的大数据情境下,却呈现出了诸多缺陷,例如传统数据收集方法无法实现大规模(甚至是总体)数据的收集,传统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无法处理大规模数据,等等。于是,在将传统统计学方法应用于最新的大数据情境和问题之前,需要首先明确大数据所要求的处理方法与传统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存在哪些关联和区别,然后才能够决定是否可以应用既有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处理某些大数据问题。
1大数据的界定
根据一位美国学者的研究,大数据可以被定义为:it means data that’s too big, too fast, or too hard for existing tools to process。也就是说,该学者认为:在关于大数据的所有定义中,他倾向于将之定义为那类“太大”、“太快”,或现存工具“太难”处理的数据。一般而言,大数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V:一是量大(Volume);二是流动性大(Velocity),典型的如微博;三是种类多(Variety),多样性,有结构化数据,也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四是价值大(Value),这些大规模数据可以为持有企业或者组织创造出巨大的商业或社会价值。
Victor在其最新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要发生3个变革:第一,要分析与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数据样本;要总体,不要样本。第二,要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第三,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应该更加注重相关关系。这些变革反映出了大数据处理方式与传统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很多关联以及主要不同。因此,下面我们分别针对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讨论。
2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的联系
从18世纪中叶至今,统计学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社会应用都极其坚实而丰富。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规律认知和挖掘思维,也将会对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引发重大改变。作为两种认知世界和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它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紧密关联。
(1)挖掘事物规律的基本思想一致。统计学(statistics)探索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对于大数据,维克托指出,大数据思维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通过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还是新兴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都是以数据为基础来揭示事物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
(2)均采用量化分析方式。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是数据化,也就是一种把各种各样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不论是传统统计学中所应用的数据(定性和定量数据),还是大数据时代即将被转化和采用其他形式数据(如文字、图像等),最终都是通过量化分析方法来揭示数据中所蕴含的事物特征与发展趋势。
3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区别
(1)基础数据不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获得和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这意味着,与传统统计学数据相比,大数据不仅规模大,变化速度快,而且数据来源、类型、收集方法都有根本性变化。
①在数据来源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需要的纷繁多样的数据可以分布于全球多个服务器上,因此我们可以获得体量巨大的数据,甚至是关于总体的所有数据。而统计学中的数据多是经由抽样调查而获得的局部数据,因此我们能够掌握的事“小数据量”。这种情况下,因为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必须尽可能精确的量化我们的数据。综上,大数据情况下,分析人员可以拥有大量数据,因而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问底,只需要掌握事物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然而传统的小数据情况下则需要十分注意所获得数据的精确度。
②在数据类型与收集方面,在既往模式下,数据的收集是耗时且耗力的,大数据时代所提出的“数据化”方式,将使得对所需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除了传统的数字化数据,就连图像、方位、文本的字、词、句、段落等等,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大数据范畴下的数据。届时,一切自然或者社会现象的事件都可以被转化为数据,我们会意识到本质上整个世界都是由信息构成的。
(2)分析范式不同。在小数据时代,我们往往是假想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这种假想。也就是说,传统统计实证分析的基本范式为:(基于文献)提出理论假设-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的真伪。然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世界,不再受限制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特定领域里隐含的固有偏见,我们对事物的研究始于数据,并可以发现以前不曾发现的联系。换言之,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事物规律的范式可以概括为:数据观察与收集――数据分析――描述事物特征/关系。
(3)数据分析方法不同。传统统计学主要是基于样本的“推断分析”,而大数据情境下则是基于总体数据的“实际分析”,即直接得出总体特征,并可以分析出这些特征出现的概率。
(4)分析视角不同。传统的实证统计意在弄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但大数据思维模式认为因果关系是没有办法验证的,因此需要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大数据并没有改变因果关系,但使因果关系变得意义不大,因而大数据的思维是告诉我们“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换言之,大数据思维认为相关关系尽管不能准确地告知我们某事件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因此相关关系的发现就可以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了。
4结语
综上,相对于传统而言,大数据思维主要包括三个重大转变。首先,要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捎来能够的数据样本;其次,研究人员应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最后,认知世界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以上三个转变构成了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在统计学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完善过程中,需要结合以上转变所产生的挑战,思考有效的统计学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Learning Approaches for
Network Analysis
2012,344p
Hardcover
ISBN9783527331833
M·德默等编
图形结构被用于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结构信息时,对图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就成为可能。生物信息学、分子与系统生物学、理论物理、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都在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分析和统计方面的优势。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诸如图论、机器学习及统计数据分析之类的理论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新领域,以交叉学科的方式探索复杂网络。基因组、蛋白质,信号以及代谢组学数据的大规模生成使得复杂网络的构建成为可能,它为理解生理学以及病理学状态的分子基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框架。网络和基于网络的方法用于生物学中以便表征基因组、遗传机理以及蛋白质信号。疾病被看作关键细胞网络的异常干扰。如今,在对诸如癌症、糖尿病等的复杂疾病的干预中,就使用网络理论来分析。
本书共有11章:1.重构及划分生物网络计算方法概论; 2.复杂网络入门:度量、统计性质及模型; 3.进化中的生物网络建模; 4.内含动力学的生物网络的模块性配置; 5.统计概算机对管理网络大规模因果推理的影响; 6.加权频谱分布:网络结构分析的度量; 7.进化中的随机二部图的结构; 8.图形内核; 9.用于早老性痴呆病的基于网络的信息协同分析; 10.结构化数据中基于密度的集合枚举; 11.采用加权图形内核的下位词析取。
本书第1主编是奥地利健康与生命大学生物信息学和转化研究所所长,他在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和应用离散数学领域130篇。他是Wiley出版的《复杂疾病医学生物统计学》《复杂网络分析》和《微阵列数据分析》等书的合作编者。
本书可用作应用离散数学、生物信息学、模式识别、计算机科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课程的补充读物,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员,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胡光华,退休高工
中图分类号: G25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111-04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brary Science Papers Research Methods
Jia ErpengYi Jinghan(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01)
Si Miaomiao(Library,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support the completion of the science research. So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library science system. 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academic articles published in 11 library journals, 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method application in library science in our country,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methodology; survey analysis
CLC number: G250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111-0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研究是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途径,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也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可分离。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在继承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而进行融合与发展,形成自己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随着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对象的复杂,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特点。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既促进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本文以11种图书馆学专业期刊2006~2008年所刊载论文为数据源,分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图总结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使得图书馆学研究能够准确、充分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保障;另一方面,整个图书馆学的研究中对方法的研究不能偏废,方法研究是学科研究内容的一部分。[1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刘迅先生在《图书馆学通讯》上发表了《要重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一文。紧接着乔好勤先生在该刊1983年第一期上刊登了《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2 ]运用统计方法对《图书馆学通讯》等三种专业刊物1980~1981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法,即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随后出现了有关图书馆学方法的大量学术论文,还有一些著作,如王崇德的《图书情报方法论》。[3 ]
从宏观上看,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基本得到认同。对一般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探讨,也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具体的技术层次,中间层是一般的研究方法层次,最高层则是哲学层次。[4 ]图书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是指引进和移植相关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图书馆研究,可分为: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指调查法、统计法、试验法和历史法等),信息加工方法(主要指老三论、新三论等)。[5 ]对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探讨的文章很多,虽然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普遍认为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是典型的图书馆学专门方法。另外从研究的性质来分,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随着对此研究的深入,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会不断地得到完善。
3数据来源
在数据收集中,笔者选取了11种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作为调查对象,具体统计了2006年~2008年间各期刊学术论文使用研究方法的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小部分数据来源于各期刊主页。在数据统计中,去除了一些信息资料类文章,如征文通知、会议通知等(见表1)。
4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总共统计了8159篇学术论文,通过对所选的各篇学术论文,逐篇分析其篇名,个别文章查阅了摘要、正文等详细信息,根据各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归纳每篇论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其研究方法归纳为15小类(见表2)。由于每篇文章采用方法很难准确判断,有的文章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所以从表2中可以看出,最后的论文合计总数(8273篇)大于调查的论文总数(8159篇)。在计算各类研究方法的论文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数时,是除以调查总数(8159篇),所以百分数之和是(101.3997%)而不是100%。
(1)理论分析法
运用理论分析法的主要是一些分析归纳与概念推理类研究,以及思辨类的学术论文。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理论分析法的学术论文共2904篇,占调查论文总数的35.593%,理论分析法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研究方法的运用主要受到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影响,图书馆学从目前来看应该属于社会科学,而且人文色彩比较浓厚;我国图书馆界也有重理论的现象,这与国外主要以定量方法为主、重应用有很大不同。随着其它学科背景研究者的加入,看问题的视角会有所变化,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会多样化。社会科学的发展是由定性方法向定量研究过渡的过程,图书馆学科也要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2)操作实验法、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的学术论文中,运用操作实验法的共有830篇,占到总数的10.173%。这类论文主要研究技术性的问题,比如系统开发设计、数字图书馆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组织等。随着图书情报工作环境、研究对象的变化,图书馆学研究关于技术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调查研究法是社会科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调查是获取原始数据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图书馆学研究中主要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网络来收集数据资料。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一共745篇,占总数的9.131%,调查方法的运用在调查数据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说明研究更贴近实际问题。
(3)实例分析法、历史方法
实例分析法通常是以具体的实例来介绍经验或说明问题,论文中主要是以国内比较著名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图书馆、国外有名的图书馆等为例子进行分析,对于其它图书馆的建设、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起到了借鉴作用。
历史方法主要用于论述关于图书馆事业史、人物评价、文献学、目录学等内容的论文,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有的期刊专门开辟了关于图书馆事业史、文献学的专栏,历史方法的论文在调查论文中占到了7.501%。
(4)系统方法、管理学方法
系统方法主要是用系统的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这种方法对我们认识研究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有的文章不能明显地看出是运用了系统方法,但是系统方法贯穿于观察问题的整个过程。管理学方法是将管理学的方法移植在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中,图书馆在机构建设、运营方面都要运用到管理学的知识方法。
(5)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比较法、经济分析法
数理方法主要是数学方法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数理方法的学术论文有304篇,占调查论文总数的3.726%。数学方法的运用,也说明图书馆学研究者正在试图定量地揭示研究对象,随着本学科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方法将继续普遍化。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量、作者数、词汇数等的定量化研究。调查的论文中运用此方法的占到3.199%,在调查论文中占到的比例比较低。文献计量学方法也应用于其它学科研究,从CNKI数据库中我们以“文献计量”为题名,可以粗略地检索到600多篇论文,内容涉及很多其它学科研究。
比较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相关事物或事物的各部分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
经济分析法是将经济学的方法运用到图书馆学的研究当中,研究内容包括图书馆营销、资源共享效率评价、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经费问题、资源服务的经营模式等等。
(6)控制论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
明显运用控制论方法的论文很少,调查中只有79篇。占到总数的0.968%。但是控制论的思想在很多论文中都有所体现。
引文分析法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方法。在所调查的论文中,明确使用引文分析法的有23篇,占总数的0.282%。引文分析法作为图书情报学科的一种专门方法,运用也很广泛。在CNKI中用“引文分析”作为题名可以检索到1200多篇论文。
内容分析法产生于传播学领域,是一种客观的量化方法,是从大量样本进行特征识别的系统方法,具有统计性,是一种从公开资料中萃取情报的重要方法。因为它是新方法,统计中只有6篇。
(7)其它
其它中包括有专利分析方法、社会网络方法、SWOT分析法、法律分析方法、心理学方法、美学方法、传播学方法、医学理论方法等等。
5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5.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根据表2数据,我们可将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定性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法、实例析法、历史方法、系统方法、管理学方法、比较法、经济分析法、控制论方法,百分比总共占到61.62%;第二类是定量方法,包括操作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百分比总共占到26.584%。从数量来看,定量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比起定性方法还很小,这是由于理论分析法的比例太大。对于图书馆学的科学研究,目前来看定性方法用的多一些。但对于具体问题,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各有特点,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理论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定性方法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其理论分析就显得没有深度和广度。随着学科的发展,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是发展的趋势。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已经大量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数理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等。定量方法的运用使研究更精细、更科学,站在定量的角度解释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内在规律,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学科的发展。[6 ]
5.2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产生了巨大变化,与网络信息、信息系统等有关的技术性研究论文数量会不断增多。在表2中,操作实验法所占比例为10.17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新技术的发展还为经典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实现工具。[7 ]研究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采集,以网页形式的网络调查、用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软件(如QQ)的调查、[8 ]电子邮件调查等,这些都为更好地完成调查提供了多种途径。随着搜索引擎的运用普及,搜索引擎的服务器记录和保存了用户与搜索引擎的交互过程,这种数据称为使用记录(transaction log),使用记录分析(transaction log analysis)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另外,计算机还可以辅助研究者进行定性数据分析等。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在引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链接分析方法,这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方法的影响。
5.3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表2中的管理学方法、数理方法、经济学方法、内容分析法等都属于移植其它学科的方法,占10.85%。“其它”占7.185%。这些都说明了图书馆学研究中移植了许多其它学科的理论或方法。
在学科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具有从其它学科吸收养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能为其它学科提供养分。随着图书馆学科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者会大量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会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地去移植新的研究方法,而要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其融入本学科研究之中,通过适当的研究方法来为研究服务。
5.4实证方法的应用
调查研究法、实例分析法就属于实证性研究方法,从表2中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共占到17.061%。近些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重实证研究(evident-based studies)方法,[9]它是在获取研究对象客观数据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考察研究对象各有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影响方式,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它是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的综合运用。实证研究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连接了理论与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图书馆学研究水平、学术地位的提升。
总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或者是有适用的条件。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将成为图书馆学方法的主流,新的方法与新的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复杂的研究问题将会越来越多。所以研究方法的运用将是多元化发展,合理的研究方法体系应该是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与互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邓小昭.信息管理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3.
[2]乔好勤.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图书馆学通讯,1983,(1):54-62.
[3]王崇德.图书情报方法论[J].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杨建军.科学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24,395-409.
[5]罗方等.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图书馆建设,2006,(2):19-20.
[6]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60-283.
[7]华薇娜.我国80年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状况的定量分析[J].情报学报,1995,14(3):218-225.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515-03
The Design of Med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semble Leaning
LIN Xiao-jia
(Faculty of Logistic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jian Ine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College,Fujzhou 350006,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roposes a med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semble leaning.The system we proposing consists of a pre-processing phase, a feature extraction phase and a building the classifier phase. On the basis research of single feature, one new method is proposed one kind of medicine image classification new method that synthesized the multi-characteristic merge and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his method i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data mining in the concept of Ensemble Learning,utilizing the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to classify to the single characteristic the weak sorter to carry on the iterative training.
Key words: ensemble learning;the characteristic extraction;adaboost M1;med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随着计算机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越来越多样化,医学影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大量的医学设备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影像资料使医院迷失在信息的海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的对医学图像进行组织和管理,合理有效的对其进行分类,从而使其更好的辅助日常的医学诊断和医学研究。
该文提出的方法是使用SVM分类器将整个特征空间分成诸多子空间;采用集成学习方法Adaboost方法对样本进行多次抽样,将Adaboost算法中的分类精度作为特征选择的依据,选取出少量有利于分类的特征,同时将单特征训练得到的弱分类器通过集成学习增强为强分类器。
1 系统的构成
整个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包括训练和分类两个阶段。在医学图像训练阶段,通过数据库建立训练集,对医学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图像颜色和纹理特征,创建训练的弱分类器。对图像特征进行选择。分类阶段进行的是待分类图像的选择特征的提取,利用训练得到的强分类器进行分类,输出分类结果。
2 图像预处理
由于实际的医学图像数据因为操作的原因,存在不完整性、噪声和不一致性性,不能直接在原始数据上进行数据提取,因此必须对医学图像进行预处理。数据清洗和数据的变换[1-2]都是经常用于图像数据预处理技术上的。
图像预处理的第一步就是图像去噪。大部分的医学图像一般包含了大量有噪声的背景:有的医学图像太暗,有的医学图案太亮,还有来自影像设备中电子元器件的随即扰动。通过去噪处理后,可以去掉图像中的大多数的背景信息和噪声,增强图像的特征,提高图像的信噪比。针对医学图像来说,图像本身有边缘模糊的特性,通过去噪对医学图像进行复原,使之与原图像逼近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的。因此本系统主要采取的去噪方法为滤波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最大限度保持信号不受损失的基础上,尽可能过滤噪声,提高图像的可读性,将医学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图像的轮廓和边缘等重要信息)有选择的突出。
图像预处理的第二步是图像归一化,基于图像特征分类主要是对图像特征进行匹配和区分的过程,但是通常情况下待检图像的图库中,图像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相同,用户所提供的分类例图大小也不完全一样的。在提取图像特征(特别是空间分布特征)时,就有可能存在本身同类的图像所计算出来的特征差别却很大,而不属于同一类的图像由于尺度不同却计算出了相似的特征,进而影响到分类的结果。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本分类系统必须首先对图像的尺度进行归一化,即通过对图像的缩放使得图像具有同一尺度256×256,在同一尺度上提取图像特征,从而消除尺度影响,又能够保证图像的整体灰度不变性。通过对大尺度的图像进行尺度归一化之后,按比例进行了缩小,降低了图像特征提取时的计算量,提高了分类速度。
3 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特征选择和分类
3.1 集成学习方法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一种新的用来组合的学习器的方法。其主要思想[3]是:通过某种组合方法把一些学习器组合起来,使得集成后的学习器能够表现出比单个学习器更好的性能。狭义的说,集成学习是指利用多个同质的学习器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学习,这里的“同质”是指所使用的学习器属于同一种类型,例如所有的学习器都是决策树、都是神经网络等等。广义的来说,只要是使用多个学习器来解决问题,就是集成学习[4]。
集成学习从萌芽阶段发展到现在,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其中研究最深入,最具影响力,应用最广泛的就要算Boosting算法了。在众多Boosting算法中,AdaBoost是Boosting家族中的基础算法,也是Boosting家族最具代表性的算法,之后出现的Boosting家族中的扩展算法都是在AdaBoost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AdaBoost的分析也适用于其它的Boosting方法。因此下面我们以AdaBoost M1算法为例,进行描述。
AdaBoost M1算法用于解决多类单标签问题。每个待分类样本只能属于多个类别中的单个类。AdaBoost M1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给定任意一个弱学习算法和训练集(x1,y1),(x2,y2),…,(xm,ym),yi在分类问题中是一个带类别标志的集合,yi∈Y={1,…,K}。初始化的时候,对每个训练例赋予的权重都相同为1/m。接着,调用弱学习算法对训练集进行T次的迭代训练,每次训练后,按照训练结果更新训练集上的分布,对于训练失败的训练示例赋予教大的权重,也就是在下一次迭代训练的时候,更加关注集中对这些失败的训练例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的T次迭代训练,得到一个预测函数序列h1,h2,…,ht,其中ht也有一个权重,预测效果好的预测函数的权重较大,预测效果差的预测函数的权重较小。经过T次迭带后的最终预测函数H采用有权重的投票方式产生。
3.2 特征选择和分类
本系统利用训练样本的分类属性,采用Adaboost M1算法同时,对算法进行改进,使算法同时具有进行特征分类性能的评价(特征选择)和SVM分类器的增强的功能:对样本进行多次抽样,将分类精度作为特征对分类性能的判定依据,进行有效特征选择,选取出少量对分类作用较大的特征,同时将单特征训练得到的弱分类器增强为强分类器,使分类器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和泛化能力。具体算法思想如下:
1) 在Adaboost M1算法每次迭带训练时候,赋予每个训练例的分配权重 Dt(i)(t表示迭代次数,i表示训练例标号),同时也表明它被分类器选入新训练子集的概率。如果某个样本已经被准确的分类,那么在构造下一个训练集中,它所占的比重概率就会被降低;反之,如果某个样本没有被正确分类,那么它所占的比重就会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Adaboost M1算法就能更加重视那些较困难、更富信息的样本上。
2) 针对Adaboost M1这个特点,我们在选入的训练集上,选择SVM作为弱学习机,针对每个特征维向量进行训练,产生弱分类器,并且计算分类精度,用来衡量该弱分类器对分类的作用程度,精度大的弱分类器表明该特征维向量的分类性能较好,有利于作为有效的分类特征,被选入作为分类特征,经过多次迭代可以得到大部分对分类作用较高的特征,最终增强得到一个强分类器。
改进的Adaboost M1进行特征选择以及SVM分类器增强的算法步骤如下:
输入:训练集 (x1,y1),(x2,y2), …,(xm,ym) ,其中标签yi ∈Y={1, …,k}
特征维向量集{S}
弱学习算法SVM
迭带训练的次数T
初始化:对于i=1,2,…,D1(i)=1/m, Do For t=1,2,…,T //其中T为迭代训练的次数,m为训练样本数。
步骤1 弱分类器学习
根据选择权重Dt(i)进行采样,获得第t次迭代样本集,选取特征子集,学习重采样后的样本集得到弱分类器集合Hrt ,其中Srt是特征子集集合,表示第t次迭代的每个特征维度;Srt是弱分类器集合,是根据Hrt单特征训练出的弱分类规则,r表示特征维度标签号,t表示迭代次数。
步骤2 计算分类精度,选择特征
计算弱分类器在样本集上的误差 在此作为特征子集Srt 有效性的判据,误差越小则此特征子集作用越大,选取误差最小(εt=min{εrt})的对应的分类器为Ht与有效特征向量Srt计算本次迭代得到的分类器贡献权值βt=εt/(1-εt)。
步骤3 更新权重
其中,βt为每次迭代的分类器贡献权值,值由βt=εt/(1-εt)来确定;Dt(i)为每个训练例的分配权重,Zt为标准化常量。
输出:有效特征子集Sr
增强分类器
通过改进的Adaboost M1算法可以得到所选择的特征子集Sr以及增强的分类器Hx。
分类时,只要将待分类医学图像根据有效特征子集Sr进行特征提取,输入增强的分类器集 Hx中,就可得到分类的结果。
4 实验结果及结论
本实验所采用的是医学图像中的CT、MRI和DDR图像,根据医学图像的功能和用途,我们将这些医学图像分为头部(包括中枢神经和头颈五官)、胸部(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腹部(包括消化系统)、骨盆(包括泌尿系统)和其他等五大类标签,每类标签60幅(由于CT应用比较广泛,所以选用CT图像40幅,MRI和DDR各20幅),共计300幅图像构成图像库。在测试集和训练集的选择上,采用10折交叉验证的方法。通过训练集最终选取了36维特征向量中的分类性能较高的12维(详细如表1所示)。
分类性能采用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以及分类精度(precision)三个指标率来衡量:敏感度也称真正识别率,即正确识别该类元组的百分比;特异度是真负率,即正确拒绝不属于该类元组的百分比;而精度就来标记实际属于该类的元组在已分配到该类的元组总数的百分比,表2是本实验的分类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实验医学图像分类器算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分类精度都较高,分类识别率和精度平均在83%左右。
分类系统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特征的提取以及进行分类的运算量。如果将所有特征都运用于分类的话,由于有些特征向量维度对分类贡献不高,对分类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并且也大大增加了特征提取阶段的时间负担。在本系统中仅仅选择了不到1/3的特征,去除了部分对分类效率贡献不高的特征,因此在特征提取阶段速度大大提高了,而且在分类阶段也因为只在有效特征中进行提取分类,速度也有较大提高,表3列出了在 Inter Core Duo processor T2450 2.0GHz、1G DDR内存、VC++6.0环境下本分类系统与其他分类平均分类精度的比较。
本方法比最常见的综合特征分类法在特征提取分类阶段速度上有所提高,但是比起单个特征提取,速度还是比较慢的。但是从表3正确率相比,准确率还是蛮高的,相对的牺牲时间还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 Maria-Luiza Antonie,Osmar R.Z aiane and Alexandru Coman,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for Medical Image[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Data Mining(MDM/KDD’2001),in conjunction with ACM SIGKDD conference.
[2] Osmar R.Z aiane,Maria-Luiza Antonie and Alexandru Coman,Mammography Classification by Association Rule-based Clasifier[C], MDM/KDD2002: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Data Mining(with ACM SIGKDD 2002).
[3] Zhou Z-H,Wu J-X,Tang W,Chen bining regression estimators:GA-based selective neural network ensemble.International Jour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pplications,2001,1(4):341-356.
[4] Zhou Z-H,Wu J-X,Tang W.Ensembling neural networks:many could be better than all.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2,137(1-2):239-263
应用数理统计是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演绎和归纳的科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学生在学习掌握这门课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概念难以理解,思维难以展开,问题难以入手,方法难以掌握,习题难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种方法。
1引经据典,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应用数理统计作为数学的一门有特色的分支学科,所以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该门课都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应用数理统计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然后还可以介绍应用数理统计的一些热门运用。
概率论起源于博弈问题。15~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塔塔利亚和卡尔丹的著作中曾讨论过"如果两人赌博提前结束,该如何分配赌金"等概率问题。而数理统计的发展史相对简单一些,在19世纪20、30年代,费希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统计方法,开辟了一系列统计学的分支领域,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试验设计、多元正态总体的统计分析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这些知识背景的补充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了角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向他们灌输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的时候不再孤立地看待这些知识点。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重视教的过程,忽视了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因此,在应用数理统计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课程内容思想方法和应用背景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布置一些灵活的题目,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
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应用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案例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师生间交流,加强启发教学
应用数理统计的传统教学是学生忙于应付大量公式的记忆和复杂的计算,没有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考,同时这种教法也不可能让人有所创新。要想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师生间的交流是必须的。教学不是你教我学,更不是你讲我听,而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师生双方都给对方提供信息。教师的输出对学生来说是信息的输入,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等活动,接受、处理储存信息;学生的反馈作为信息输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又是信息输入。教学活动就是为促进这种交流,让这种交流更有意义。
在课堂交流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直观和背景,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此外,还有课前交流、课间交流和课后交流。通过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密切了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4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应用数理统计这门课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仅仅会做几道题,而是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是千变万化的,不是用一两个公式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学生的创新。所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实践表明,通过一题多解的锻炼,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多样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讲题时,可以鼓励学生试着用多种思路去分析题,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配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具体的实例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应用数理统计的学习变得容易起来。
1.教学课程缺乏
2011年统计学专业才作为一级学科在研究生专业中开设,统计硕士的教学尚未形成体系。统计学专业在研究生专业中的开设历史短,各大高校对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及各个研究方向的培养计划还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模糊。课程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统计硕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统计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统计的研究工作。统计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及数理统计基础较好。统计硕士的培养计划中,专门培养统计能力的课程较少,其余多是根据每个导师所研究的领域安排的课程,与统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尤为缺乏。
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统计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统计硕士的教学形式却还很单一。统计硕士教学多是板书或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课程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只有极少数的课程由学生讲解或讨论。这些少数的课程是不同研究方向的课程讨论,加深了学生在自己研究领域的知识领悟,但统计学基础知识并没有巩固。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科学的各个领域。统计学应用广泛,通过各种软件来实现取据的分析。高校开设的软件课程一般包括SPSS、Matlab、R软件等,掌握这些软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实际中来运用。教学实例的欠缺,让统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或应用统计知识时困难重重。
二、方法建议
1.合理规划研究方向
目前统计学硕士教学中存在统计学各研究方向教学模糊。合理地规划各个研究方向及培养计划是培养统计硕士的基础。如今统计学渗透于各行各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统计学研究方向的划分,需要结合统计学实际的运用及当前的研究领域。不管研究方向如何设置,都要着眼于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及与之相结合的学科,例如教育统计,应该结合统计知识与教育学的知识,而不是单方面的教育或统计知识,统计学的作用就是运用统计知识处理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数据等问题。
2.适当增加教学课程、教学实例
研究生的课程较少,统计学更需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再运用于实践。增加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增设统计学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加强统计学知识的学习。统计学是研究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的结果正确地推断出某种现象规律的科学。统计学教学与实际例子密不可分,增加教学实例不仅能加强专业方向的研究,还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以及加强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3.采用多元化教学
统计硕士的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改变目前教学单一的一种方式。通过数据收集,根据所学统计知识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及提出建议。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运用,而且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除了统计软件的教学,学生还可通过感兴趣的实际案例来学习掌握知识。学生讲课的形式也是一种可采用的教学方式,学生提前准备要讲的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因为需要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前导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该课程在介绍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实施与评价方法,并强调注重人与社会因素在开发和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1-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是讲授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重点讲解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的工作原则、工作步骤、基本方法及开发文档,奠定学生在开发方法方面的理论基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内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步骤、工作内容并能够利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常用工具与技术,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理论涉及到诸多领域中的知识,对于没有系统开发经验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等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该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是头绪多、内容泛、时间短,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直是从事该课程教学老师探讨的问题。
1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验内容不够完善、实验教学方式不灵活。
1.1实验内容不够完善
目前有很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材,但是几乎没有与之相关的实验教材[4]。各学校大部分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课程的实验内容。从我们调查的一些学校看,普遍存在实验内容不够完善问题,无法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当前大部分学校以课程设计方式进行课程实验,而课程设计内容是让学生提交一个以数据库操作为主的简单信息系统,不要求学生按照工程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不要求学生提交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实验内容不能有效服务于课程理论知识,例如,在讲授系统分析时,要把具体的用户需求转换成抽象的逻辑模型,这些模型包括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若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需要建立用例图、类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等各种图形作为表达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模型[5]。但是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与之对应的实验内容,这样,学生会感觉到课程理论知识非常抽象,不能理解工程性系统开发概念,无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1.2实验教学方式不灵活
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多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式:1)分散式实验教学,即每周2节实验课,实验时间分散于整个学期;2)集中实验教学,即在理论课结束以后,集中两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
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的学校往往是实验资源较为紧缺,很多班级和课程共用实验室,为了便于管理,每周把固定的时间分配给某个班级的某个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不像程序设计等课程那样可以把实验任务较为均匀地分配在每周,而是前期理论知识多,后期实践性知识多,授课老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就会造成学生前期实验课没事做、后期实验任务重情况。
采用第二种教学方式尽管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时间,但是在一两周内让学生对一个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一系列工作是不可能的。如果教师的考核重点放在最终实现的系统,那么学生就不会重视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而仅仅重视最终系统的实现;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提交系统分析报告和设计报告,学生也往往是在系统实现以后,再撰写信息系统分析报告和设计报告,这样就没有按照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而且会误导学生重视系统实现,轻视分析与设计,而这恰是软件开发工作的大忌。
2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1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常用工具的使用,明确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步骤、每步所要做的工作,能够利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常用工具与技术进行系统开发。根据此教学目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该设置CASE工具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
2.1.1CASE工具实验内容
开发工具实验主要让学生熟悉一些辅助系统开发的CASE工具,学会利用这些工具辅助系统分析与设计。CASE工具实验主要是练习使用Microsoft Visio[6]、Rational Rose[7]和PowerDesigner三种工具软件[8]。
针对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我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Microsoft Visio的使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中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通过图形工具来描述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例如系统分析时使用了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而Microsoft Visio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专门用于图形解决方案的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作图功能,具有常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的模板,这些模板包括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框图、流程图、数据库实体E-R图、Gantt图等,利用这些模板可以快速建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而且该软件操作简单,易于使用,具有方便的修改功能,方便学生使用。
针对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我们要求学生初步学习使用Rational Rose,目前Rational Rose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面向对象建模工具软件。通过该软件让学生体会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特点和UML建模的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在开发信息系统时数据库建模是必须的,针对数据库建模工具我们要求学生初步学习使用PowerDesigner软件,PowerDesigner是Sybase公司的CASE工具,利用PowerDesigner可以制作数据流程图、概念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可以生成多种开发工具的应用程序。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建模过程
2.1.2课程设计实验内容
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如图书管理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等),按照系统开发过程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针对具体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初步调查,但是学生对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的可能性很小,而学生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业务不是很清楚,所以课程设计的案例最好选择学生熟悉的项目,例如学校的图书管理、宿舍管理、教材管理等系统的开发。在进行具体项目设计时要求学生完成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在各个开发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 系统分析阶段。要求学生进行业务流程描述、功能需求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利用一种CASE工具描述以上分析结果,并提交系统分析报告。
2) 系统设计阶段。要求学生根据系统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整体结构设计、系统具体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并用CASE工具描述设计结果,提交系统设计报告。
3) 系统实现与测试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实现,要求学生对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并对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自评,软件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最终提交一个可以运行的系统、系统测试报告和用户使用手册。
以项目为依托的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测试等知识,并对这些知识加以提炼,融会到项目开发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应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理顺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辅助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因此其实验内容和实验进度应该和课堂理论教学保持一致,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一致,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应该相辅相成。我们学校安排该课程理论教学为54学时,实验教学为36学时,课程平均分配到18周,即每周3学时的理论课、2学时的实验课。由于共用实验室,实验时间不能灵活安排,为了使实验内容服务于理论教学,我们根据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统筹安排,表1是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计划安排。
Case工具实验安排在前4周(共8个学时),此段时间课堂教学讲授一些概述性知识,没有具体的实验任务,把Case工具实验安排在这个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这段实验时间,不至于学生在实验室无事可做,而且可以为后面的课程设计熟悉相应的Case工具。对于一般学生8个学时掌握3种工具的使用可能感觉吃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Microsoft Visio+ PowerDesigner或者Rational Rose+ PowerDesigner。与此同时,课程进行到系统分析与设计时,实验既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还要继续练习使用Case工具,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练习Case工具的使用。
对于课程设计实验,很多学校安排在课程结束后2周到3周时间集中完成。而我们把课程设计任务分散到13周完成,在第5周让学生选择拟开发项目和开发方法,根据学生的意向和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开发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具体的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全部基于此项目内容进行实验。对于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一,如果选择结构化方法则要求学生在第5―8周对其开发的项目进行结构化系统分析,用Visio描述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在第9―12周进行结构化系统设计,用Visio描述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流程图等,并要求撰写系统分析报告与系统设计报告;如果选择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则要求学生在第5―8周对其开发项目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使用Rational Rose描述用例图、活动图、顺序图等,在第9―12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要求学生使用Rational Rose描述类图、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要求学生使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库建模以及把PowerDesigner中生成的物理数据模型自动生成数据库。在项目开发的每个阶段,学生和老师在实验课上随时沟通,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内容提出修正意见和建议,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一直到最终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课程设计成果。这样实验内容紧跟课堂教学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认识到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纠正系统开发就是编写程序的错误思想。课程设计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完成,每个小组根据成员的兴趣和专长分配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工程化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结语
本文提出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明显优于往届毕业生,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学得扎实,由于实验课程安排合理,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在实验中得到了锻炼。总之,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需要教师上好实验课,为了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仍需要不断提出新的改革方案,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淑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21-23.
[2] 康仲远.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5.
[3] 郑合颂.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若干想法[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35-37.
[4] 沈群力.“理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4):84-86.
[5] 甘仞初.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4-294.
[6]Microsoft公司. 开发Microsoft Visio解决方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5-571.
[7] 刘敏莺. Rational Rose 2003基础教程[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8] 窦万峰. 软件工程实验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35-297.
Study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JING Li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1-2795-02
Study on Optical Detection System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SUN Gang
(Basic Experiment Center,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large exploitation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oil,oil pollution of the water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oil in water by detecting Aromatic hydrocarbon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 environment detecting.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 fluorescence-based high-sensitivity detection system, which can detect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water, the testing process is quick and without other reag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lution-free, and high sensitivity.
Key words: fluorescence; sensitivity
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门把油列入了必须实行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八项水质污染物质名单之中,排在第二位,可见对油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是十分重要的[1]。
一般来说,水中的油包含了许多种成分,但是其中芳香烃类物质在水中油所占的比例,在特定的场合一般来说是稳定的,可以说芳香族化合物是水中油的晴雨表,因此,通过检测芳香烃来判定水中油的含量在环境检测中得到了广泛认可[2]。
1 系统检测原理
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及其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在254nm的紫外线照射下,只有芳香烃类物质会产生波长为352nm的荧光,根据芳香烃的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此外,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检测芳香烃类物质产生的荧光强度来定量测量溶液的浓度,这就是本文所依据的检测原理。
2 芳香烃光学检测系统的组成
2.1 系统总体组成
光学检测系统的原理见图1,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尽量减小和消除自然光对系统的影响,整个光路系统放置在封闭黑箱中。
系统的光路分为两个通道:激发通道和荧光通道。在激发通道中,DD2.5型氘灯光源1发出的光辐射通过透镜2,接着通过滤光片3将辐射的光变成单色光照射样品比色皿4中的样品溶液。
样品溶液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各个波长的荧光,荧光通过透镜5,接着通过滤光片6滤除各波长的荧光,只保留芳香烃类物质产生的荧光,最后荧光进入光电探测器7将荧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
2.2 光源
在本系统中,对光源的要求尤为严格,一方面光源应有高度的稳定性,以避免由于光源的不稳定造成系统的误差;另一方面,光源应有较高的辐射强度,以提高系统的检测灵敏度。而氘灯具有紫外线强度高、稳定性好、寿命长的等优点,所以用作紫外仪器的激发光源是很理想的[4],氘灯电源是一种恒流状态下工作的特殊稳流电源。
本系统所使用的氘灯是灯丝电压为2.5V的DD2.5型氘灯,氘灯电源采用常州引泉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YQK002A型氘灯开关电源,它的阳极电流精度可以达到精度0.05‰,大大增加了氘灯输出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
2.3 比色皿
比色皿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无色透明,并且要有两个严格平行的光学表面,以减少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二是比色皿要结构牢固可靠,并且要有耐腐蚀性,不能与化学试剂发生反应。本系统采用的是透紫外线的石英玻璃比色皿,厚度为国际规定的1cm。
2.4 光电探测器
在本设计中考虑光电器件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与芳香烃物质发出的荧光光谱范围相匹配、高的反映灵敏、高的转换速度和较小的暗电流。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本系统采用日本滨松公司的R212型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它的光谱响应范围为185~650nm,峰值波长为340nm,采用环形聚焦倍增结构,倍增级数达到9级,典型增益为7.5×106,其性能更为优越的是暗电流的典型值仅为1nA,极小的暗电流可以使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3 结束语
本系统以荧光分析法为依据,设计了一种芳香烃的光学检测系统,本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误差小,操作简单,环保无污染等特点,如果再加上后续的信号处理电路即可形成一套完整的芳香烃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工艺流程上的监测、废水处理等提供可靠数据,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曹志奎,董献堆.水中矿物油的荧光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3).
[2] 史丽娟, 王丽荣 紫外荧光法水中油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4).
[3] 庞艳华,丁永生,公维民.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油含量[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2,28(4).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可以简单地进行如下定义:研究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运动科学规律,称为劳动经济学,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依赖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以及配置。从概念上理解可以看出农业的经济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和生产力的科学,其农业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围绕着优化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来开展农业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农业经济的核心内容,明确其目的和使命,对农业经济概念进行详细的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才可以取得积极的成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作用非常明显,对农业经济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概念理解要通过对农业经济劳动力资源的理解
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经济中是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它是传统的农业经济或是现代的农业经济,要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正确理解和了解劳动力资源优势,理解农业经济的概念并学会利用于劳动力资源。所以,我们需要从劳动力资源的理解方面着手,对农业经济的整体概念进行细化。
(三)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实现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配置优化
从农业经济的概念出发,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配置优化。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理解农业经济的概念,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劳动力在农业经济和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使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提高效率。
二、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的关注程度是在日益加强的,农业经济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发展水平,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从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已逐步学习并使用经济学对农业经济实践进行指导,实现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切实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站在实践的角度出发,经济学原理对一些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原理指导发展农业经济。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的利用及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学原理指导了农业对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
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缓慢,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较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学习如何使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原理。指导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学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二)经济学原理的发展方式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经济学原理的意义是对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的作用,经济学原理可以及时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量结构,并且确保了发展结构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所以,这一点被视为经济学的原理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大力地推动作用。
(三)经济学原理为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中国,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平衡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地区的不同导致了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农业经济中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制约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所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学会了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学原理对于农业经济的直接作用
使用经济学原理对发展农业经济进行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使用的经济原理指导农业经济发展,可以让农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发展规模和发展成效。
(一)经济学原理直接促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健康、快速
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有效地指导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此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学原理直接促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其高效发展
摘要 针对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中几种常用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通过采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EPRl-7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导出模型和同一导出模型不同阶次的发电机数学模型时,系统的稳定性是有差异的。在同一故障下,采用阶数越高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系统的稳定性水平越高。最后,论文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中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暂态稳定
1 引言
我国电力工业已进入大系统、大机组、高电压及自动化的发展阶段。超高压、长输电线的出现,使系统中的发电机面临诸多问题,建立更精确地描述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是十分必要的。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因具有不受原型系统规模和结构复杂性限制,能保证被研究系统的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方便性等优点,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实现系统数字仿真一股包括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字仿真模型和仿真实验。大量电力系统工程研究和事故仿真表明,模型与参数对电力系统仿真精度与可信度有重大影响。常用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由同步发电机电路方程及转子运动方程两部分组成。同步发电机电路方程又分为基本方程和导出模型两类。对于不同的假设条件,同步发电机模型可作不同程度的简化,因此同步发电机的导出模型也有不同的形式。同一假设条件下,不同的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其主要区别在于电机的转子绕组数,如果转子d轴、q轴各有两个绕组,每一个转子绕组有一个一阶微分方程,则称之为转子四阶模型,连同转子运动方程两阶方程,整个发电机方程组为六阶模型。如果转子绕组数减少,则发电机方程组的阶数也相应减少。本文以同步发电机6阶模型为例,介绍两种不同假设条件下同步发电机的导出模型,简要介绍了其简化模型。并通过PSASP中EPRI-7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比较采用不同的同步发电机模型时,对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一般情况下进行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时选取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目的地电力系统仿真计算中应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普高学校英语教学现状
从学生角度来看,普高学校所招收学生是经过重点、次重点等老牌地方高中的筛选后才录取的,这样放开的招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文化课角度,很多学生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学好,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尤其是英语学科更是他们共同的软肋。就英语教学而言,学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了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水平稍好些的也只是会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词汇量少,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而产生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会持久。从教法上来讲,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采用“情景教学法”、“听说领先”等现代教学法,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仍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学成了所谓的“哑巴”英语,既听不懂也讲不出,达不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设备方面,普高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2、普高学校英语教学创新教育方法
2.1教师要树立新的普高英语教学观
作为普高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把心态放正,把眼光放远。要关注学生全体,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努力通过教师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一堂课的教学意图是否能顺利得以实现,与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关。为了以后的教学能正常进行,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兴趣,把难度降低。因此,要对差生给予特别“关照”,多提问,多鼓励,多监督。特别是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开始时只提问他们那些基本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并且应注意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并不比别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们在初中时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一种抓紧赶上,参与到竞争中来的积极心态。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对英语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当的方法,鼓励他们从基础学起,有问题大胆的问老师,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们会努力试着去学英语。
2.2全面研究教材,转换教学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高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新编高中英语教材也明确提出了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认识清楚,而不应盲目地去接受。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的普高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比较适合新的教材内容。这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它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语言学习的巩固阶段比较适用。我们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是强调教师将传统的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任务型”教学途径为主,以其它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针对每一单元的不同任务,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挖教材。
2.3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使用英语交流,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单元的听说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方位介词等。普高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具体任务,留出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新教材每单元四课,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加强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彻底扭转“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
2.4着眼学生未来,培养自学能力
普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的东西只是基础知识,对社会需要来讲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要具备自学能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才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有计划地背单词,并同时培养学生查词典的好习惯。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可以在学新内容前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逐步理解课文。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由学生来讲解,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或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不再留思考题,学生自己就能发现文章中的知识点,课上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为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仁才.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可知,其首先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产生影响,而后对其他企业的发展情况产生影响,且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要比内地的影响严重;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后对国内金融系统产生影响。对我国而言,金融危机带来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很有可能比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还还要高出许多,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的贷款人信用仍然是存在着等级之分的,但我国住房贷款中的按揭贷款者几乎不存在信用等级。虽然,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时,较高的房价可以将因信用缺乏的住房贷款的潜在风险进行掩盖,可一旦国内房价价格出现下跌或发生较大波动,潜在的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1]。因此,将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作为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并通过建立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分析影响其和谐发展的因素,对于促进房地产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金融危机下房地产经济不和谐的原因
对金融危机下,房地产经济不和谐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是房地产地位的重要性不和谐,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市场中的房地产资本仅占到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24.8%,但投资对GDP的贡献却高达40.1%,说明了在不计入相关产业前提下,仅房地产产业便占据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0.2%,而房地产对就业的贡献率也达到10.0%左右,即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领域的社会就业问题必将更为突出。
其次,是房地产经济所受政策影响特性的不和谐。受到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央行在2008~2009年度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居民、企业贷款利率,虽然,利率的下调并不针对房地产产业,但利率的下调无疑会增加市场中的货币投放量,同时,帮助房地产开发商缓解货币资金压力,从而降低其贷款成本。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客观上也会为我国房地产行业提供一个适当的喘息时间,简单来说就是,若未发生金融危机,则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并不会做出迅速且及时地调整。
最后,资金运作机制的不和谐也是房地产经济不和谐发展的另一影响因素。由于对于房地产而言,诸多项目得以通过和运行的背后,大都会存在地方政府在利益方面的驱动,而此种非市场化的投资方式,使得国家和中央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制止,可实际出现的情况大都是“一管即死,一放即乱”,可见,投资资金运作机制的不科学,是导致房地产经济波动较差的根本原因。
在对房地产经济不和谐的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下文则通过建立房地产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方式,为促使房地产经济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动力学模型
(一)系统动力学分析
房地产经济和谐的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体系主要是由房地产经济、房地产产业和社会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系统,其通常具有多个层次,且每个从此具有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则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中。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产业的价格波动较小,此时,政策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关于利益的博弈并不明显。因此,房地产开发的价值链较短,房地产经济大都能够以和谐的态势发展,而房地产市场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即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反馈效应。其次,房地产经济的和谐发展又要求房地产产业不仅要克服房地产要素市场,如能源市场、材料市场等制约因素,还要克服房地产体系完善程度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即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负反馈效应[2]。
(二)模型建立的意义
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具备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分别为:房地产价格波动、政策环境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房地产经济所带来利益的博弈以及影响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其他问题;上述各方面因素对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影响的权重问题;不同的组织状态,如房地产市场供应链的运作形式等,对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相关作用及影响;不同的技术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整体环境对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相关作用和影响[3]。从上述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意义角度出发,可进一步将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描述成如图1所示的形式。
图1 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网状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