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09:50: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内控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BPM系统建设
流程管理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撑与新增审批流程,在平台中体现并固化内控要求,实现审批流程的高性能与对流程控制点的广覆盖,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流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以ERP为核心的关键审批流程,以及流程的管理与监控。流程管理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流程平台支撑,大大降低了登录不同平成流程处理的时间,在系统层面,为内部控制提供了稳定性与效率保障。流程管理平台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同时根据需求适度实施新的审批流程,在业务层面,更好地覆盖内部控制在流程中的控制点,满足内控要求。流程管理平台通过提供流程设计、建模、开发、部署、监控、管理等核心功能,实现以ERP为核心的关键审批流程,以及流程的管理和监控,支持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流程管理平台在工作流程模式定义与业务场景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作流程模式与实际审批场景的映射,完成审批功能的业务实现,同时对内部控制提供支撑。流程管理应用适用场景的分类是以业务主线为指导和以业务四级流程为需求输入的。流程管理应用实现的流程需求应从系统范围、业务动因和技术动因3个维度梳理,并进行场景归类。针对每种流程场景指导实现方案的设计。
3、企业服务总线平台建设
服务总线总体在集成平台技术架构中定位于服务交互的基础平台,使用SOA架构实现以ERP为核心的业务系统之间的功能调用和数据交换,满足应用集成需求,实现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企业服务总线,实现统一集成架构、标准规范和性能提升,在企业内部形成全网络环境,实现以ERP为主线的信息系统与内控体系的有机融合,支持对业务流程的广泛控制管理。通过以ERP为核心的企业服务总线平台,将实现ERP系统、总部统建系统、板块统推系统之间的系统互联与数据共享,形成标准规范,同时通过集成平台逻辑架构与物理部署的合理设计,提升集成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通过更大范围的系统集成,实现业务流程一体化协同,可对内部控制风险点进行更好的覆盖与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01-02
餐饮企业的内部控制一直较为薄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完善餐饮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来实施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餐饮业发展迅速,而且业已成为一个涉及多行业的服务性产业,其中包含了食材源头、养殖业、食品加工、信息技术、厨房设备制造、房地产、市场营销以及建筑装饰和物流等行业和领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餐饮业也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和提高内控水平,从而不断满足参与企业营运需要。
1 传统餐饮企业内控问题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对于传统餐饮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侧重于对经理层、营运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对经理层的控制,主要依靠实践经验丰富的经理层,对餐饮企业生产营运过程加强监督管理,虽然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但是其权限过大,而且效率比较低;对于营运控制而言,其主要侧重于对餐饮企业营运过程加强内部控制,对采购、财务以及加工和外部关系等内控缺乏管控。随着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资本介入,内控要求不仅局限于上述两个层面,而是要求高效、全面的内控规范。然而,传统餐饮业内控过程中多采用定量分析方式,无论是及时性还是严密性,都存在较大的缺陷与不足。
餐饮企业具有劳动密集性、交易频繁以及现金交易等特点,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基于对多起餐饮企业舞弊事件的统计分析,操作规范、奖惩机制缺乏现象较为普遍,其中还包含了餐饮企业人事政策以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在传统操作流程下,餐饮流程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工方式来实现,比如从预定、点菜、开台,到下单、用餐和埋单,当然其中还会有改单、折扣以及退菜等行为,均采用手工方式来完成。从实践来看,该种效率非常低,而且出错率比较高。
比如,订餐。在传统模式下,订餐方式主要以接听电话、手工记录以及安排包间或桌位为主要流程,该种方式的缺点表现在信息容易出错,而且不能及时变动和修改信息,加之客人信息保存不长久、分析不深刻,以致于服务和管理效率不高。就现代信息化技术而言,每次食客预定的信息均能够详细记录下来,其中的具体环节,比如取消订单、调整时间或桌位,以及食客口味和习惯标注等,都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更新和明确,店内有权限者均能够看到。从当前的餐饮业发展现状以及饮食习惯来看,逐渐从单一的订餐逐渐过渡到CRM系统,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客户,如周边团宴、商务客户等。对此,可借鉴大型酒店行业的成熟做法,对特定客户进行详细记录,内容主要是用餐特点、消费习惯以及客户本人的爱好和特点等,通过长期的数据信息收集以及整理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共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促销策略以及市场营销规划方案。
比如,点菜。传统的手工点菜下单方式,因时间仓促或者服务员自身的素质原因,而导致下单字迹潦草、送厨或改单速度非常慢,最终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前场录入相应的点菜清单以后,厨房即可第一时间安排做餐、改菜和退菜,这有利于避免浪费。调查发现,目前一些餐饮企业开始利用IPAD进行点单,餐单实现了无纸化、菜谱实现了电子化。通过该种方式,食客能够在图文并茂的IPAD上直接点单,餐单确认以后信息即可传至厨房。这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c菜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尤其对翻台率相对较高的一些餐饮企业,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全部点菜信息均会记在系统之中,并且能够定期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如点击率比较高、最低的10道菜品,各个季节以及特殊节日消费者的点菜用餐习惯等,这些信息对餐饮企业进行菜品调整,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如,飞单。实践中,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操作,食客现金付账,服务员私吞、找零,个人提供发票,打烊后厨房与前厅对单据核对不仔细,就会出现飞单现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飞单现象的发生。第一,电脑点单。食客点菜以后,5 min时间内系统中一定要出现账单;第二,厨房见单后立即出单,打烊后核对信息,厨房出单与前厅账单必须保持一致;第三,如果没有埋单,则系统中一直显示挂账,发票应当凭结账小票开具。即所有的操作环节均由电脑系统替代,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少了随意性、舞弊可能性。
2 餐饮业信息化建设对内控产生的影响
传统模式下的餐饮企业营运环节中,因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操作而容易出现违规现象,同时,因监督成本非常高,所以即便制定了操作规范,也难以按规范进行操作。信息化建设和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凡违规操作均会留下痕迹。比如,给客户打折,餐饮企业有统一的折扣营销政策,协议客户、散客以及团宴等,营业过程中会有适当的折扣,而且各层级权限存在差异。采用信息化技术以后,各层级所持的折扣卡权限不同,全部折扣并不能现场降价,而是刷卡生效,每张折扣卡的持卡人都是餐饮企业合法授权的。卡的遗漏和借用,都会留下痕迹,采用规定的形式或者电话、短信通知的形式,提示持卡人对其卡使用情况负责,这有利于避免折扣权滥用现象发生。
近年来,连锁餐饮层出不穷,供应链倍受多数企业重视。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供应商筛选、验收、采购以及库管和领用等环节。在传统模式下,通常只是集中采购、付款等环节,其他环节分散在分店,而且部分企业设有中央厨房,即便如此,也难以将全部分店整合成一个共同体,实现无缝结合和管理,常见的问题就是数据流转错误、丢失。基于信息化建设的视角来看,建议借鉴现代工业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实施的ERP系统,并且将供应链作为信息化的龙头,逐渐带动整体发展。比如,筛选供应商时,通常需考虑其资质、价格、品质、配送以及折扣和合作程度等,这在传统模式下所有的信息都由采购员一人了解,而且仅凭大脑记忆或者经验,任何人为的信息变动都可能会导致信息流失。值得一提的是,因量化指标缺乏,很难公正、客观地评价供应商。然而,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除可对供应商的相关资料进行永久性保存以外,供货价、履约率、送货及时准确性、折扣幅度以及退货率等相关信息,均可准确记录下来;结合供应商评判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此来提高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以验收为例,传统手工方式验收过程中,分店验收员全凭申购单据验收,以致于多收或者虚构实收量。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自动生成订单,然后发送到供应商那里,然后自动流转至验收部,进而生成一份供货验收单,在此过程中,系统能够自动设定不可多收、不多收超10%等比例的货物,这有利于降低舞弊现象发生。餐饮企业财务部门是内控的重要部门,以成本分析为例,传统模式下无法实现标准成本控制,当月成本结转难以实现。比如,某大型中餐企业,所购蔬菜品种超过150种,而且多半为半成品和成品,仅靠手工方式进行换算难见成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内控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工作上来。实施供应链以后,财务人员仅需将月末盘点的原料、成品以及半成品等录入电脑系统,该月成本就会自行结转。
事实上,各销售产品均有其对应标准配方和成本标准。以“杭椒牛柳”为例,标准配方中包含了杭椒用量、牛柳用量以及盐等的用量,理论上来讲,各道菜售完后其成本就会立即结算。然而,餐饮业成本结算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中餐配方全凭厨师经验,企业与之很难实现分享;配方频繁变化,辅料用量难以精确把握,尤其是客人有特殊饮食要求时,更难实现标准化;即便完成了BOM报表,但以后的每月都要更新维护。标准成本可及时而又准确地对成本进行控制,并且分菜系、餐饮类型和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这有利于管理层分析毛利,为营销、调整菜价等提供准确参考信息。事实上,目前国内很多餐饮企业尤其是中餐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其中采用了信息化系统和技术手段,这是传统手工模式无法完成的。
3 结语
把中国的传统饮食与现代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做大、做强、管理规范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餐饮企业的管理目的是成本控制、运营控制,其最终结果表现为效率和效益。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管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特性恰恰是餐饮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总而言之,建立完善的餐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化建设及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餐饮企业内控,不仅单靠信息化系统,还应当充分考虑内部环境以及风险评估等要素,内控是目标,信息化建设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餐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DOI]10.13939/ki.zgsc.2015.07.09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的突破使得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财务信息化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汇总和处理,其还利用了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及时性、动态性等特点,将企业的各项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体。财务信息化的应用,在提高了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企业应当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并且继续发展和完善,融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中,从而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使企业发展得更好更强,提高其竞争力。
1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1 信息化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业务流程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是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控制活动过程中会需要大量的信息传递活动,这些活动经过不同的信息传递路径,形成各种信息指令和反馈,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业务作业流程。因此控制活动必须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情况和具体的控制点进行设置。而信息技术应用使传统人工控制形式演变为人机系统控制,控制重心将集中在作业流程的人机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一些传统的内部控制规则和程序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失去存在的意义,新的控制规则和程序建立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更佳控制目标的基础上。信息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
1.2 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在企业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与速度可以改变内部控制的基础环境,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并且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企业由于追求效率而摒弃了过时陈旧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因此而突破了旧有的模式。企业如果不进行新的内控制度的构建,很容易被旧有的内控条款牵累或束缚,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
1.3 对信息和沟通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这一要素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由于大量的企业环境信息、政策信息、经营信息、财务会计信息、作业信息集中存储在企业数据库系统内,并不断被实时更新,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员工可以十分便捷地从计算机数据库中查阅有关的政策和法规,获取与其职责相关的控制信息,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了解自己的活动如何与他人的工作相关以及例外情况如何报告或处理的途径。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提高效率。
2 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中面临的挑战
2.1 新的授权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威胁
授权控制是内部控制手段中最常用和最基础的一种,在财务信息化条件下,授权控制主要是通过口令授权的方式表现。口令主要是存放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其不像传统的印章由专人保管,一旦计算机信息系统被侵入导致口令被盗用,便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隐患,很可能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如果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利用口令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其他信息进行盗取并透露给企业竞争对手,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 信息系统提高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随着财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由以往的手工完成向财务信息系统自动化转变,这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以往对会计账簿的审核以及财务人员的控制转向了对财务会计数据的审查、对财务信息的输出控制以及对信息系统和程序的控制等。企业的内部控制由对人的控制转向了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可共享性,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了,企业面临着信息系统故障、信息安全漏洞等控制难题。
2.3 信息化使得内部控制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财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为了满足财务信息系统的需要,企业在财务部门中需要新增会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数据管理人员以及数据分析人员等,企业的财务岗位也由原有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岗位向信息数据录入、凭证复合记账等岗位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会部门的职能由原有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次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企业的很多信息数据能够被各个部门人员共享,甚至外部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企业的信息数据,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数据泄露的风险。
2.4 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的财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的内控工作比较简单,导致很多人员不思上进、故步自封,对信息化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变化毫不知情,难以胜任财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工作。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内部控制人员不仅仅要精通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对IT 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熟练应用,才能够完成信息化内部控制工作。例如,很多企业应用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仅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核算,还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财务责任考核等全面纳入进信息系统,从而将财务工作提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上,这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3 构建企业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完善。首先,企业要对内部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置调整,要通过部门的重新设置、人员的细致分工、权限的严格划分等形式来完善内部控制,从而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舞弊现象发生的目的。其次,要培养企业管理人员信息观念和内控观念。财务信息化条件下,应该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了解,及时地更新观念,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2 强化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
财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重点应该放在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上,因此,企业一定要采取措施,完善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要加强对交易授权的控制。交易授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都是真实可靠的,并且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其次,还要加强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完全控制。要对企业的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严格防止病毒攻击和非法入侵等行为,要对重要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加密和备份,防止因为网络风险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3 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防控机制
财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其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新风险,对企业风险防控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控风险,企业要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做好风险控制工作。首先,内部控制部门要建立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控制,定期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进行检查,对重要的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其次,内部控制部门要引入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和管理,防止出现信息外泄或者被黑客攻击,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3.4 全面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财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更加重要。信息化系统在提高了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财会人员创造了新的条件,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避免发生人为的信息数据泄露等情况;其次,企业的财会人员除了需要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最后,内部控制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工作中对系统进行熟练应用和掌握,从而为信息化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一、企业信息化的简介
企业信息化一般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资金流动、客户交易等业务过程实现数字化控制,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形成新的信息资源和数据库,使各层次的人们掌握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企业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可以使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实行科学决策制度,推行显得现代管理科学。科学管理和决策的实现必须依靠适时、有用的信息。同时,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快速地作出反应,必须依赖各种有效信息的支持,而网络在此时便当仁不让的满足企业对管理信息提出的新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和发展,也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企业内控信息化的应运指导原则
(一)实用性和可维护性原则
指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求最新但要采用成熟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网络设备,这些设备必须能适应企业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的思想服务要求。特别是网络宽带必须足够大,以减少传输延迟。而且,作为一个系统,整个网络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这就必须保证所选产品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二)安全性原则
这里强调的是网络的安全性。在原则上通常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技术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加密、认证、数据备份和镜像等),确保网络的安全性,保证企业内部网不收攻击。二是对网络的关键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要采取备份措施,保证网络不间断地工作。
(三)经济性原则
这个主要从企业的投资来看,通过高度可伸缩的、灵活的互联解决方案,使现有的网络能够平滑过渡到未来的优化网络,从而有效的保护现有的投资。网络建设要面向应用,面向需求,照顾到前后步骤的衔接,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要使现在的投入成为明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追求最小投资额。
(四)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
网络设备的选择应该基于开放的标准和协议,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同时,网络设备和服务应能提供单一来源的、标准的、开放的技术,以满足高性能、可用性和操作性需求。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革新思想,转变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的构建生,很多的企业领导和员工没有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足够的重视,很多的人对其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其实,企业的信息化不是追求时髦,也不是装饰企业的场面,而是加快企业转型,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工具或者说是策略。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购买几个信息化的机械,不是拥有电脑数量的叠加,做几个信息化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善的软件建设的过程。再次,企业一定要与时俱进,革新思想,改变以往只看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的行为和现象,立足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的先关的基本数据、信息化操作流程和基本操作程序做起,做到有的放矢。
(二)转变思路,分清主次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多的IT人才,企业由于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如果想搭建网络平台、运行服务器群,这些的确需要很大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如果全部有企业来做,就很容易大大限制企业的发展。这时,我们可以转变思路,分清主次,开创性的把企业的网站建设、系统管理和常规运行等外包出去,企业只需要关注核心的业务流程即可。
(三)甄选优质的信息化辅助软件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获得好的发展,企业必须依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甄选优质的信息化辅助软件。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信息化辅助的软件非常的多,也是数不胜数,随着ERP、CRM、SCM等概念及产品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实现内控信息化有效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领导重视且正确认识是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前提。首先,管理者应将管理思想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在提出管理要求伊始就考虑其与所选择的信息系统管理思想是否吻合,且怎样更好地依赖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次,管理者应该带头操作系统并服从系统控制,不随便破坏系统控制的规定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重,覆盖面广,工作点多,信息化的真正优势在于集成效益
(二)利用风险机制,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
风险机制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认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调研实际业务,收集业务信息,模拟执行情况,具体而言 应做好各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1、首先针对组织架构标准化
企业应结合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利用风险机制,对企业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找出较为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层级的权责划分,这些会直接决定控制的效果,也直接影响业务流程的具体构成路径,是业务流程统一和岗位职责标准化的前提;
2、然后注重业务流程及岗位职责标准化
业务流程标准化需要召集一线管理人员,充分征求意见,利用风险机制分析、优化业务流程,拟定关键控制点,界定各岗位职责和管理权限以及不相容职责的划分标准。这其中,优化流程是最关键的环节,如果考虑不周全,将造成系统上线反复进行,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对于关键控制点,应逐项梳理后记录下哪些能够固化在系统中、哪些不能实现或实现成本较高。然而对企业来说,这还是数字化远期目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企业管理要求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对财务报告与相关的信息保证其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二是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对内部控制负责;三是内部控制在形式上是互相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与对法律的遵循程度;四是内部控制能够向企业管理层提供上述目标的合理保证。那么企业怎样进行内部控制呢?按照国际权威美国COSO委员会定义,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五要素内容如下:(1)内部环境。包括机构设置及权责的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规定了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塑造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影响了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着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2)风险评估。企业能够及时识别与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的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进而提出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3)控制活动。企业根据风险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用具体的形式来控制风险;(4)信息沟通。企业及时准确地收
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5)内部监督。对于内部控制必须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加以整改。
二、企业实现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改变了控制环境。首先,信息化将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原来较为简单的组织结构得到整合,与其相适应的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发生改变;其次,信息化打破了内部人员之间、内部与外部人员的隔阂,可以平等动态地进行协作与交流,不再被动的接受工作指令,而成为企业管理网络的一个节点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的决策,提高员工的自我价值;最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强协作。(2)企业信息化拓宽了风险评估的范围。信息化为企业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企业风险,因为信息化要适应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经营管理处于一种开放的、信息分散与信息共享的平台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集中、封闭运行的模式,使风险控制的范围扩大,相应也拓宽了企业风险评估的范围。(3)企业信息化对控制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信息化使得企业管理由传统向现代进化,原先设计并执行的业务流程也随着改变;其次,信息化的广度与深度是不断变化着的,企业信息化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实现控制活动的目标,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控制点来获取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再次,信息化本身也需要加以风险控制来确保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分为一般控制与特殊控制。平时要做好防范网络黑客非法入侵攻击的一般控制,还要针对某些特殊活动进行特别的风险控制。(4)信息化增强了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为管理者、员工和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其他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全新的有效的交流通道,员工与管理者及时掌握现行业务的发生、发展与结果,弥补了以前存在的信息与沟通方面的缺陷,改善了信息与沟通的时间上的滞后,在可靠性、及时性和共享开放性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5)信息化要求监督方式、内容更加多样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更新原先传统的监督方式和内容,将完全依靠人工的监督模式改变为在业务发生时实时、全过程的程序化监督,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并且将监督的结果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及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以达到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作用。然而,信息化应用过程自身也需要进行监督与自我评价,所以传统方式下的人工监督也是必要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计算机程序、指标、参数的有效性,随着经营活动环境的变化及时评估业务流程控制点的运行状态,重新调整或者更改内部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控制指标等。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与手段
针对信息化对COSO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的影响,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内部控制的加强:(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企业应该以董事会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职能,建立合理恰当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实现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实现内部控制的成果。其次,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诚信程度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变化是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建立基于财务信息化的道德观、价值观、规章制度、基本理念,进而有效解决信息化时代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培养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的观念与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理念,充分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的关系。(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输入、输出的数据必须经过授权,且通过内控手段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其次,严格控制进入机房的人员,完善登记监控制度;对操作日志文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与评估;定期对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进行专业的检查和维护,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记录与备案。(3)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管理部门对于信息化的报表的依赖程度也愈发提高,如何将内控制度嵌入到信息化系统中,保证报表信息的质量,必须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4)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首先,信息化系统的战略性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紧密相关,企业领导层应当对信息化建设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并予以相应的支持,确保各个职能部门信息系统高度的吻合;其次,各个职能部门应该按照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和经济地传递到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使得他们能顺利履行自己的职责;再次,通过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会计及其相关信息的报告制度;最后,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清楚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并方便获取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5)加强内部审计。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信息化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从查错防止舞弊转到对企业的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方面上来。首先,内部审计应该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其次,对系统运行各个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同时也给内部控制的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决策者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8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61- 02
内部控制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与其他信息准确及时和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避免各种经营风险,确保员工正确履行职责,贯彻经营决策和实现经营目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而针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要素和各项活动,由企业统一构筑、全体或部分员工实施的组织结构、程序、标准、方法等形成的控制系统。从内部控制概念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并与管理信息化过程相一致。管理信息化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从内部牵制到管理控制,再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无不反映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影响。特别是财务业务实现集成化管理后,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迫切需要内部控制管理,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
1 信息化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特别是财务业务实现了集成化管理,增加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管控难度。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优化了业务流程,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财务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优化了出版企业业务流程,改变了出版企业原来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实现了从采购到付款、从销售到收款等各个业务环节流程化作业,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业务经营过程,内部控制对系统程序的依赖性增加,流程管理日显重要。这种业务流程的转变使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公司内部管理和财务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2)要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实现关键环节的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减少了重复的不增值的环节,许多要凭经验判断的手工控制环节消失了,而系统的职业判断力和自纠功能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信息差错的可能性增加,对出版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出版企业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降低系统风险。
(3)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建立严格的授权责任体系。根据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位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及信息的查询权限。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业务信息的安全、准确、及时、可靠。通过对不同层次操作员工及管理人员的权限划分,保证出版企业的各项业务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如业务数据是一次输人,多次、多方位利用,所以对业务数据的修改与删除就要制定出严格的控制制度,数据修改或删除的信息也必须及时。
2 信息化提升了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管理信息化是集企业组织业务流程、企业规范、信息技术、实施方案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为实现内控目标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1)信息化改善了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方面。信息化改善了出版企业内部环境:第一,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出版企业科学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在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首先解决组织结构中的信息传递问题,再解决业务流程的顺畅与规范问题,最后潜移默化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化。第二,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建立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信息系统根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对企业管理中各个角色进行定义和设置,在授权审批、业务经办、业务记录、资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各个环节实现职责分离和相互牵制。第三,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套勾稽关系严密、各职能之间紧密集成、信息共享的系统,加大了舞弊的难度。
(2)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信息系统有各种分析手段,来分析日常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如,通过盈利能力分析、成本变动分析、资金分析等,可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风险;通过库存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偿债能力、预算执行对比分析等,对潜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趋势性分析等得出参考值,供企业管理层决策参考。
(3)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更好地实施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为确保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授权批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预算控制、业绩评价、会计系统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信息系统有一套清晰的职责划分与授权体系,可以很好地做到授权批准控制和职责分离控制。除了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控制手段外,还可以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整合流程控制。流程控制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由控制点组成。根据各控制点,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系统能对企业已收集到的内外部信息加以更高效的处理。对内部信息,企业可以合理地使用系统拟定相关制度,规范其执行。信息系统通过其授权体系使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通过参与业务流程、完成单据与报告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工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各种业务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操作和协调,通过在系统内设置内部控制点,能够实现各项控制的程序化、规范化,使信息流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得到有效的控制与传递,有效地减少了业务部门分割运行时出现的执行偏差现象,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5)信息化加强了出版企业的监控力度。监督检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信息系统可以为出版企业建立持续监控提供客观科学的标准。持续监控建立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循环中,包括日常的管理监控活动。信息系统对业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进行内外部核对,实时判断是否符合既定的逻辑关系,并随时把异常情况提交给监控部门。业务系统中的生产计划衔接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物料需求计划衔接生产部门与采购仓储部门,资金计划衔接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之间的监控以翔实的记录为依据,以科学制订的计划为准绳,可以保证持续有效监控,大大减少部门间监控脱节和某些控制点成为“盲区”的现象。同时管理信息化强化了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利用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数据整合处理功能,对企业业务运营进行风险评估,对财务系统工作质量进行独立公正的监督评价,促进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和提升组织价值。
3 信息化推动了出版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
为切实保证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出版企业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只有从操作规范、岗位职责、问题管理、系统变更、运行考核等方面不断细化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层层传递,逐级管理,全员遵守,才能实现信息系统运行的上下一致。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充实和更新企业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手段,有效地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3.1 财务管理制度
①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②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会计报表编制说明。③财产管理制度:支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长期投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④报告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3.2 业务管理制度
①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度、业务凭据流转规程。②选题编务管理:选题申报认证制度、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制度、稿费支付制度、样书管理制度。③出版管理:成本控制制度、图书印制管理制度、图书分类管理制度、书号管理制度、图书再版和修订管理制度。④发行管理:图书定价制度、图书提印制度、信用政策、退回图书管理制度。⑤质量管理:印刷质量管理制度、出版损失追究制度。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⑦行政管理:合同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薪酬福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假日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3.3 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
①全面预算管理制度。②绩效考核:岗位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3.4 决策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制度、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决策制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定期会议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一、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完善治理结构,细化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对信息、财务、人力等的管理,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将企业决策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企业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整合,建立集中、统一、先进的财物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平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充足、全方位信息,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通过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提升企业财务数据准确性。财务部门按照管理要求,对核算流程中涉及的财务数据定义、口径、频率等内容进行规范统一,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准确记录;第二,提升企业财务数据透明度,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实现数据存储及调用标准化,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有利于支撑后续的分析及决策;第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是保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还能对资金流向以及应用情况进行监管、科学配置,保证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提升资金运营效益。
(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以往,企业大多由人工处理财务信息,如此不仅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还可能出现徇私及造假行为,从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建设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且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可集成性,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进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在建设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后,即可加强对企业管理层、普通员工的管理,也可管理上、下游企业,在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行风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规范企业管理流程。
完善、规范的企业管理流程,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有效规范企业管理流程,搭建更加完善的企业财务流程体系,应用自动化手段提高流程运行效率及准确性、通过标准化实现管理流程的精益运营。应用管理会计手段搭建多维度分析体系,开展业务、财务数据综合分析及预测,进一步挖掘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为企业包括研发、生产、财务管理提供适时、高效的辅助决策信息。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不真实。
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企业其他部门并未主动向财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不够真实,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外,企业并未为各部门制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标准,致使各部门信息输入、解码途径不同,这也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人员并未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影响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模式、企业资金运行方式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因而,企业管理层需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然而,我国部分企业,并未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仅需实现电算化就可以,并未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信息资源的要求。
(三)专业财务信息管理人才较少。
传统会计工作需将收集的各种会计数据信息存储在信息系统中,其并不能全面展现企业运营情况及发展水平。同时,企业还存在会计信息传输速度较慢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信息质量,进而给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及控制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部分企业仍旧使用传统财务会计结构,并未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也未积极优化企业财务会计程序,仍采用人工处理方式,如此不仅会影响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也将影响会计信息处理质量。另外,部分企业虽重视管理人才,并组建了高素质、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但是并未重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因而,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专业能力水平较低,且并未掌握必要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四、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将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也在逐渐改变,企业在建设财务信息系统后,需及时对企业内外环境做出相应优化。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结合企业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结构,明确职责权限,加强各责任单位之间的合作,提升管理效能,保证信息通畅流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常财务人员工作内容全方面简化,将财务人员从传统的基础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应用在企业管理和战略发展布局上,有利于优化企业财务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资源利用率。
(二)正确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获取速度及获取量将直接影响其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企业需紧跟形势,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和改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制定工作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企业管理人员需通过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观念,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各种资源,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风险,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积极引进培养财务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
传统财务管理部门由财务、财务专业人员构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需积极引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此外,企业还需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采用财会人员轮岗、分层实施分级培训,重点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创造良好的财会人才成长空间,激发财会人员积极性,主动迎接信息化,优化财务管理工具,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四)增加软件研发方面的投入。
研究发现,财务管理软件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因而,企业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还需结合实际需要积极研发财务管理软件,增加软件研发方面的投入。此外,政府部门也需制定相应政策,帮助专业财务软件研发企业稳定发展,通过政策措施激发专业财务软件研发企业开发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五)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
第一,政府部门需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第二,企业需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建立功能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切实实现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同时,应深化财务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加强应用培训和维护,增强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扩展性和安全性。
(六)制定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需加强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监管,企业需建设风险预警系统,实现风险信息共享,提升信息的搜集及传播效率,开展风险预测、评估及风险监控。若财务数据信息达到预警指标,系统将发出警报,工作人员会及时检查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能够使企业尽量避免危险性因素发生,提升运营效率和合规性、抓住发展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应用
企业的内部控制贯穿在企业生成、经营、服务等各个活动之中,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财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成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也逐渐由以往的电算化管理转变为现阶段下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探讨采取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管理活动、财务活动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是整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工作部分。随着财务信息化的优化,财务管理系统已经由传统意义下的会计核算不断的延伸到企业的预算、决策、分析等各个领域之中,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信息技术就在各个行业中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外企纷纷涌入我国,这不仅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在国内竞争环境的加剧之下,我国企业开时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改善内部管理,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现阶段来看,我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可以实现生产、销售、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在线分析系统采取信息处理的有机整合。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包括财务分析软件、全面预算管理软件、战略财务软件、平衡计分卡软件等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对数据的分析以及经营管理决策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实现绩效管理、目标分解、成本控制、预算预测等一系列的功能。
3.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内控的连接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之中,必须将采取管理工作与物流、人力资源、业务流等相关的系统连接起来,才能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软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和业务进行全面的控制,以便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化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衔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做好组织控制的工作
组织控制工作就是对整个企业内部人员分工、部门设置、岗位制定、权限划分等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其控制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科学的权责分工的制度,对整个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科学的架构,以便实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作用。就现阶段来看,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之后,财务工作的岗位可以分为基本财务岗位及电算化财务岗位两种,基本财务岗位主要指稽查、核算、出纳、档案管理等岗位;电算化财务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的操作、管理以及维护等岗位。
3.2 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
系统维护就是对系统硬件系统进行修正、扩展、更新、备份等工作,该项工作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性,该项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实施。
3.3 做好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财务信息系统的控制包括操作规程控制以及操作权限工作两个方面,其中,操作权限的控制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隐私性的重要体现,在系统中,只有特定身份的人员才能在系统中进行操作,且无法越级接触,这就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4.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4.1 提高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实行财务信息化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同时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这与传统的单靠制度来进行内控的措施相比,实施效果更佳的显著。在财务信息管理化的推进下,成本费用以及主导行业收入等全面的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传统财务制度的漏洞也得以解决,这也有效的配合了其他相关增收以及节支活动的开展,费用压缩和收入效果得到了提升。
4.2 促进和财务与其他业务的有效衔接
在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业务联动得以加强,在这种联动之下,各个业务部门能够对差异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就实现了财务与企业中其他业务的有效衔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财务工作也又传统的被动状态转化为现阶段下的主动状态,实现了从核算行到管理型的转变,财务部门能够定期的与经营部门核对数据,找到财务收入和经营收入之间存在的差距,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透明化。
4.3 实现了企业的动态管理
财务信息化的实施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动态化的数据和图表,管理人员可以在这些图表和数据中获得大量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和传统的表格相比而言,这些数据资料更加的形象和具体,也更易被理解。这样,企业管理人员就能够对企业现阶段下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资金运用、费用控制、经营业务等数据进行动态的统计和分析,能够客观、公正的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管理人员也能够根据业绩的变化情况分析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的完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4.4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手段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采取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系统模块中提供的数据能够使财务分析更加的具备说服力,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在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情况,这就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实现一种财务预警的功能,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人员可以及时的看到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明确财务风险程度,根据风险的大小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5.结语
财务管理的质量直接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财务管理已经由以往的电算化管理转变为现阶段下的信息化管理,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推进下,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现阶段下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资金运用、费用控制、经营业务等数据进行动态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客观、公正的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与此同时,也能够及时的看到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明确财务风险程度,根据风险的大小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益强.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应用分析.新会计.2012.02(28).
[2]蒋占华.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应用.财务与会计.2007.06(23).
一是从思想上来看,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应用重视的程度不够。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难度大,风险高,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低,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现有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仅仅是局限于财务某一项具体的业务上,财务信息化管理在深度、广度上的发展还远不够。
二是在管理体系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控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共享共建,需要有完整的内控作为支撑,而现代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内控体系建设是摆在每个单位的现实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究。
三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信息化软件投入不够。 目前,对于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讲,由于资金紧张、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等多方原因,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方面投入还远远不够。我国多数企业采用购置通用型软件,而不愿意花较高的代价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的软件,从而不能完全满足我们企业财务管理需要。
四是在人才建设方面,极度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尤其是面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现代企业需要必须既懂计算机网络建设,又要对财务知识精通的业务人员。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现代企业的信息化财务人员还很缺乏,他们只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或者基本的财务知识,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大财务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培训,以适应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
五是在长远发展方面,缺乏综合规划。现代企业集团中,各部门、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针对于自身某一项具体业务开发系统,未从集团或公司整体角度进行开发,采用的软件开发商也不同,从而导致难以实现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往往取得不了系统性的成果。
二、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是管理层重视,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作为企业领导,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必须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去规划部署财务信息化建设,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依靠ERP,OA等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统一部署信息化的工作任务。各个部门也都要集中力量参与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中去,进一步扩大财务系统的规模和覆盖范围,打造上下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二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系统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内控体系的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完善的财务系统内部管理制度做保证,它包含人员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又是财务信息化内控体系的一部分,内控体系的健全与否关系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成败,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内控建设,确保财务信息化建设安全顺畅运转。
三是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有效的资金投入是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动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虽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但能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协助企业进行多角度的财务分析,找准企业短板,通过财务管理有效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符合企业长远规划发展的需求。
四是树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加大对员工信息化建设培训。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硬件,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仅精通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更要认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运用。作为现代企业来讲,就必须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培养力度,加大建设人才培养和储备建设力度,对财务、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ERP等相关软件的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既懂财务又懂信息系统操作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引言
企业内控工作是由企业内部全员参与,通过企业不同职能部门协调开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内控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企业内控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要素分析
1.1内部环境的构建。企业内部环境作为开展内控工作的前提,也是实现企业正常管理的基础。内部环境构建主要包括内部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内部审计、员工管理以及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等几方面内容。
1.2企业风险管理。进行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并控制企业在发展经营以及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事前预估、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等,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科学化。
1.3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根据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保证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保证内控工作目标的实现。
1.4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应用,保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以及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有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1.5内部监督考核。内部监督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控制措施进行监督考核,并对内控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调整优化内部控制措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水平。
2. 我国企业内控工作开展问题分析
2.1对于企业内控制度认识不全面。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内控制度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开展方式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内控体系与工作方式仍然处于较落后水平。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管理决策者认为内控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忽略了企业内控需要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构建,企业内控工作开展阻力较大,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2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内控管理难度。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转变,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重点。然而信息化虽然能够及时准确的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但是同时受到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企业信息资料极易受到病毒侵染、非法使用下载或者外部纂改而遭到损坏,直接导致企业因为信息失真影响管理决策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难度,对于企业内控开展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企业内控规章制度以及措施贯彻力度不足。部分企业虽然针对企业内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但是制度的制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而且没有紧随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完善,导致难以贯彻实施。此外,企业在内控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部分企业管理决策人员由于认识不足,甚至抵制内控工作的开展实施,导致企业内控形式化严重,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实施。
2.4企业内控工作人员整体工作水平低。企业内控工作内容要求从事企业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熟悉财务预算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监督管理经验。但是由于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导致同时具有监管与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3. 企业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措施研究
3.1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认识水平,深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意识。保证企业内控工作顺利开展,应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于内控工作的认识,促进内控工作制度与措施的落实。首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树立内控观念,明确企业内控工作开展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宣传,促使企业内部人员充分认识到内控对于保护企业资产,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通过企业内部之间的协调合作,推动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完善企业内控工作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企业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及时完善不适应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控工作对于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同时,企业应该针对内控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监督与考核,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贯彻落实。此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机构组织情况,制定全面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强化审计工作,避免企业内控工作由于外部干扰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3.3构建高效的内控人才队伍,强化企业内控工作人员教育。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规模,采取设置专门的内控管理队伍或者是由财务管理部门设置兼职内控工作人员的方式,建立与企业情况相适应的内控工作队伍,实现企业内控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同时,企业加强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教育,保证其能力能够适应内控工作的开展。或者是采取在企业内部挑选业务能力强、综合理论知识全面具有较强职业道德感的工作人员,参与企业内控工作,以保证企业内控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控水平。
3.4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系。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内控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保证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采取建立单独的子系统的形式,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关系系统,重点侧重于管理数据的收集以及应用,而对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则可以建立重点针对会计数据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信息数据资料的及时准确,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结构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水平。
3.5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控制管理作为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内控工作成效的关键。对于风险管理控制应当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评估机制,通过构建全面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应对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语
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与生存能力,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应当全面认识内部控制理念,总结分析自身问题,推行制度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内控工作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简析
企业财务信息化即是指企业财务管理采用科学技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准确、完整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化具有集成性的特点,就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内部的业务进行分类,组织,整合,使之形成比较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模式,使信息资源管理集成化,使企业内部的财务业务集成化,使企业内外的信息一体化。广泛性的特点,就是企业财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是否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大环境的保证,所以必须要求企业财务全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企业财务领域的所有适用范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动态性的特点,即企业财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动态性,各种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采集是实时的。企业财务数据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分类汇总、分析核算等处理是同步进行的,为企业财务信息传输应用的及时性和动态性提供了保障。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首先,由于现阶段开发的企业财务软件在保密性能上依然存在缺陷,如此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没有严谨的操控程序而展示在用户面前。许多软件都忽视了对操作内的记录,而只编制了关于操作人员的日记记录程序和操作时间。其次,企业财务信息是企业重大机密,信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不得发生丢失、泄露和损坏。但是由于网络技术安全性一直存在隐患,所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安全性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各种计算机病毒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面临瘫痪的危险。再者,由于互联网不是隐蔽的,所以有些非法分子对网络技术的财务软件进行人为破坏。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许多企业在建设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都会忽略了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而只看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带给企业在企业财务工作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点。所以出现了一些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备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严密,让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有机可乘。由于大多数企业都还是在用手工记账进行企业财务工作,因此,在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然会参照手工记账企业财务的方法,导致管理制度也跟着落后。所以必须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新经济的展。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高素质人员稀缺
人才,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根本,任何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人在操作。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财务信息化要求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既要灵活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又要精通企业财务专业知识,并且能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运用到企业财务工作当中去。然而,能把这两者统一,并运用到工作中去的人非常稀少。针对现代社会的员工来看,普遍有两种现象:一方面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企业财务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精通企业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又没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员工不能把这两者结合运用到工作中去,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综上所述,要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必须拥有企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都扎实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充分开拓有利资源,加强企业财务职能,为企业经济正常运转打好基础。
(四)从业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各企业财务的工作量都比较大,而很大一部分从业人员错误的认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建设就是为了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而并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旨作用。甚至有些企业财务人员还认为,企业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多此一举,有电算化的存在根本不用企业财务信息化了,所以并不重视企业财务信息化。其实,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五)企业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由于资金缺乏,人才匮乏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很多企业除了财务部门在用财务软件,其它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根本得不到共享,在企业外部不能与银行、税务局共享,在企业内部不能与管理层、业务部等部门信息共享,这就造成了企业信息的局限性,也就相应阻碍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现步伐。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一)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首先,必须要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性,使网络技术这块的安全得以保证,才不会使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其次,企业要加强与信息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合作,让技术提供商能够提供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安全操作系统,能够及时维护操作系统,配制敏锐的杀毒软件及防火墙,将计算机系统的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另外,为防止电脑病毒入侵、机器故障等问题引起的数据丢失,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未经上级领导批准,光盘数据不得外借。由此可见,信息的安全问题企业财务信息化实现以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1、建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内控制度
现在的企业为了达到高效的运转,正在逐渐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尤其在财务方面更是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应用。但企业信息化管理毕竟是近几年提出的,在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问题较多,导致有些企业在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后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做了概述,以此佐证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其次介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让企业可以从中对比。最后提出了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以期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落实推广更加顺利。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内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种用于财务管理上的管理方法,它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就是信息化技术,其中的信息包括会计信息及其他的管理数据化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化并不是某一企业经营环节的信息化,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运转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主要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模拟技术这三种技术实现企业财务的资源整合,属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在于管理,而信息化则是作为管理中方便资源整合的一种手段,财务人员就是利用这一手段进行企业财务的有效梳理及利用。该管理方式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之处,较之前的财务管理涵盖的范围更广,在资金信息上将实现企业内部及相关供应链间的有效管理。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特征
相τ诖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而言,财务管理信息化有着明显的自身特征。其特点主要包括实现了财务、信息、物流间的同步,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优化,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全局化。
(1)财务、信息、物流间的同步。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后,将保证在企业的生产或者经营过程中就将之在财务上的资料进行信息化,在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直接将已经信息化的资料进行提取,从而实现了三者间的同步化。
(2)财务管理的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直接的信息化资料得到科学的数据,从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加大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加大实现企业财务上的优化。
(3)财务管理的全局化。财务管理的全局化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全局化及外部的全局化两种。内部全局化是指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可以通过财务信息的反馈分析,及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企业实力定位进行确定。外部的全局化则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可以将自身财务放在以企业为链接的整个供应链角度来加强与其他合作企业间的联系,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整合,制订相应的财务决策方案。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落实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强,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上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财务监督及预测职能的有效实行。
(1)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将企业的资金运营进行了相应的信息化、数据化处理,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数据让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漏洞、不足、优势有所了解,从而更为科学合理地选择企业的未来投资,并对企业内部的一些资源浪费进行及时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得到优化,从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强。
(2)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上的发展与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进行优化是手段之一,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近年来最新的财务管理优化方式,所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上的发展与完善。
(3)有利于财务监督及预测职能的有效实行。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完全的信息化后,企业内部的非财务职员也可以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管,实现公司内部的财务公开化,促进财务监督职能的落实。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还可以通过大致的数据统计分析,进行企业的财务预测,让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进步。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落实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所用,这种管理方式适应了经济市场的未来需求。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基础
(一)理论基础
我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理论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现在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首先,第一阶段是计算机会计软件进行财务管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仅是单一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可以通过会计软件进行简单财务核算工作。这种用计算机的会计软件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工作效率上有所提高。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将财务的信息化进行了初步推广,实现了公司内网范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第二阶段可称为局域网下会计软件进行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该阶段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及其他关于财务的信息都进行了初步的整合,在信息化的共享上虽仅是公司内部但也实现了共享。第三阶段是企业与相关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在局限于本企业内部,对于有价值链联系的企业也加入进来,在网络上会使用到广域网。在这三个理论发展阶段中第三阶段才是真正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但第三阶段又是从一、二阶段发展而来的。
(二)技术基础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它是在科技发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方式。在技术上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财务管理软件、网络、电脑等科技的支持。财务管理软件可以让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属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基础的核心技术。只有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出现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则是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媒介,通过网络打破时空间的距离,让不同的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网络实现快速的信息共享。电脑属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的主要载体,不管是管理软件还是网络都需要以电脑为载体才可以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基础相互之间互相合作才能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技术上处于缺一不可的地位。
(三)应用基础
我国企业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在其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只有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观念,让企业管理阶层认识到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运营的经济价值,该管理方式才能被企业所应用。其次,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在企业了解到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以后,必将会对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而在研究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必将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来实现,才能保证其应用。最后,要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订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初步应用该管理方式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只有不断地根据问题改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其长久使用。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观念滞后
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是近几年提出的信息财务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过程。现在的企业中存在观念滞后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落实并不顺利。企业观念的滞后可以体现在管理阶层的观念滞后及基层员工的观念滞后。管理阶层观念滞后,主要是由于管理者在公司运营已相对成熟的基础上不希望进行财务管理上的改革。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方式的引入必将要求企业与之进入一段磨合期,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完全明朗化,所以部分的管理阶层对之并不重视。管理阶层在观念上的不重视就是管理阶层观念滞后的体现。基层员工观念滞后,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非财务部门的职员与财务职员都要参与到财务管理信息整合中来,但对于很多职员在工作过程汇总中并没有资金信息化整合的观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观念的滞后导致该管理方式落实困难,落实后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二)法规不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网络上进行的,会出现竞争者利用W络黑客盗取、修改、删除企业财务信息的情况。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下并没有相关的法规,这就产成了法律上的漏洞。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法规上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在应用该管理方式时较为犹豫和怀疑。加上一些企业在发生了该方面的纠纷以后,即便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但由于没有准确的法规可依,最后的维权效果较差。法规上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三)财务管理软件落后
我国的财务管理软件开发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初级阶段,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并没有形成较为正规的市场。现在对外销售的财务管理软件多可应用在做账与核算上,但其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产品基本没有。加上现在的财务管理软件市场并没有关于软件质量的认证,软件的产品购买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企业很少会在购买软件时进行过正规的软件产品对比。财务管理软件在售后上也存在极大的不足。现在许多财务管理软件为一些小型的创业公司所制作,这些公司并没有针对软件的售后服务,在购买软件以后一旦软件出现问题,企业很难找到维修方。财务管理软件的落后导致企业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十分困难。
(四)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我国为了国家的发展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在财务管理上我国还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财务会计信息作假,这体现了我国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每年都会存在部分多头开户的企业,但由于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导致其并未有效解决。加上财务管理人才基础上的薄弱也是原因之一。财务管理属于新型的专业,该专业成立的时间是在近30年左右,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三次较大的转变,导致真正会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十分稀少。我国现有的企业大都在财务管理上还没有正规的体系,甚至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进行过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尚未得以推广,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程度更是受到了限制。
四、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
现在的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观念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才能保证促进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案例与实际操作的讲述,来让经营者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竞争力加强的优势。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管理者看到该管理方式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管理者主动在企业落实新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克服磨合期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的经营者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只有对其进行培训,让经营者认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让员工可以根据上层的需要培养自身这方面的能力。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才能解决现在观念滞后的问题。
(二)创造企业交流合作机会
全局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又一大特征,要想促进该管理方式的发展必须发挥这一优势,为此应创造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现在信息的及时更新也是企业竞争力加强的重要手段,创造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将会促进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化需求。企业为了更加了解合作双方的资金状况,必将需要提供具有信息化的数据以供参考,这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市场。该管理方式可以形成供应链间的财务信息化交流,从而形成一种供应链式的竞争,以此加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创造企业交流合作机会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形成与发展。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现在我国还没有正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甚至财务管理软件并未引入信息化。必须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此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化建设,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可以从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及信息化网络维护力度这两方面进行。①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是指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实行适当的惩处措施,形成普通员工的信息化观念培训。还可以鼓励员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创新,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②加大信息化网络维护力度。现在的信息化建设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但网上存在被黑客盗取的危险,以此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必须要加大对信息化网络的维护力度,建设企业内部防护系数较高的网络信息防火墙。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四)完善财务内控工作制度
现在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必须要完善财务内控工作制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就是将资金实现信息化,这就对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财务内控工作在该管理方式中极为重要。完善财务内控工作制度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编码为基础,在财务内控工作中,一旦信息化编码标准不统一就会导致审核时的不便,从而造成财务内控工作的漏洞。完善财务内控工作制度还要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监督措施,将财务工作明确到个人。这样在财务内控工作发生失误时才能防止责权不明现象的发生。在进行财务内控工作完善时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惩处制度,以此作为财务内控工作的标准。完善财务内控工作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落实。
(五)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价值链
财务管理信息化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优势之一就在于其可以成立企业间的价值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价值链有利于该管理方式的推广。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信息间的交流形成一种供应链营销,从而形成信息化后的价值链。将这种优势进行完善,使这种竞争优势明朗化,会促进供销企业间使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价值链有利于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合作企业间的人才交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价值链的完善会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进行扩大化,加强整个价值链中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管理方式,这有利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加强竞争力。由于这种管理方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企业实际应用推广中必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以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付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6):78-79.
[2]郭宗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5-10.
[3]王磊.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44+150.
[4]严后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