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托管范文

时间:2023-10-16 10:17: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老人托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区老人托管

篇1

随着时光的飞逝,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当年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新生代的父母,而相应的麻烦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环境在变化,脖子上挂着钥匙、与小伙伴一同回家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轮到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已不再可能撒手让年幼的孩子独自穿梭在人群中了。

“不放心啊,现在交通这么复杂、汽车这么多,最近几年也老听见一些对孩子的恶性伤害事件,我实在不放心让孩子自己挂着钥匙、带着月票出门。真要有点意外,后悔都来不及。”卓女士有个15岁的女儿,孩子上初中之前,她一直在家做自由撰稿人,仅仅为了接送孩子。“也就这几年我逐渐撒开手了,10岁前,我就亲力亲为地保护着她。其实谁都想上班去多挣点钱,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平安,我只能舍了。其实大家都是工薪阶层,生活都不富裕,要是能有更好的办法,我一定会选择去工作。”

其实,像卓女士这样的父母非常多。事实上,除了每天接送孩子需要时间外,还有寒暑假期,若身边没有老人能长期帮忙,就成了双职工父母过不去的坎。一项针对35至45岁白领的休假时间网络调查显示,已婚且有孩子的人群中,约有80%左右的人选择在暑假期间休年假,8月是休假的首选时间。

然而,短暂的年假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呼吁社区性的托管机构成了很多父母关注的热点话题。

社区里的托管班

日前,《中国新时代》记者专门走访了北京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园——爱蓓儿早教乐园。这是一家建立在小区中的托管型的托管班,专门接收36个月以下的幼儿。

爱蓓儿的院长郭秋莲告诉记者,“之所以定位在36个月以下,主要是考虑到幼儿园一般招收满三周岁的孩子,而孩子三岁之前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开发又非常关键。很多年轻的家长并没有条件全职在家陪孩子,一般都会扔给老人或保姆,所以我觉得这部分的需求应该很大。而另一方面,现实点说,有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面临没人看的问题,而我们国家的产假一般4个半月就算多的,要是没人看孩子,一般母亲就只能放弃自己的事业,所以我想这部分家长应该是刚需。”

走访时,一位女孩的家长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家闺女从几个月的时候起就开始送郭老师这里了,当时实在是没人看,给保姆太不放心了,而且在家不好好吃饭,一送过来,没几天,生活习惯就开始好转了。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们还是不能保证每天能接孩子,幼儿园放学太早了,所以我把孩子托付给郭老师,如果我没时间接,就打电话给郭老师,她帮我接到托管班,按次数收费,我忙完了再来接孩子,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吃饭、喝水和安全问题。接触了这么几年,托管班的老师都熟了,也放心。”

对此,郭秋莲表示,“一般3岁以上孩子放学后的托管,我们也不是每个都收,我们基本都只收从我们托管班出去的孩子,因为他们在这里托管过,他们的脾气、个性、习惯我们的老师都清楚,这样照顾起来更方便。而那些陌生的大孩子,他们来了还要适应,老师们也要适应,这样会与我们的主业冲突。”

另一位孩子的父亲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是做生意的,很少能正点回家,她妈也工作很忙,所以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一直在郭老师这里,现在马上要上学前班了,放学还是先由郭老师接过来,有时候要到晚上10点才接走,还是很放心的,而且一个月才几百块钱,非常便宜。”

郭秋莲介绍,“我们这个社区比较大,有自己的幼儿园和学习班,一般我会在幼儿园放学时把孩子们接过来,有的孩子还需要上学习班,我会给他们喝点水,吃点东西,然后再送到学习班去。有时候需要接的孩子会多点,有时候会少点,固定一直需要接的也有几个,全都是曾经在我们这里上过早教托管班的孩子。”

《中国新时代》记者又走访了北京慧雨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该社区的一个分支托管班,该公司的法人张德慧介绍,“我们这里和爱蓓儿不一样,我们主要是针对三岁零八个月以上的孩子,主要项目是各种课外兴趣班、晚自习托管班和假期托管班。课外兴趣班课程也比较多,这样也能更好地吸引生源,比如,美术、舞蹈、英语、珠算、陶艺等十个课程。”

张德慧表示,“我们的课程设置分很多阶段,比如针对幼儿园孩子的兴趣班,小学生的提高班,以及初中、高中孩子的考级班。但相对来说,小年龄段的孩子要稍微多点,大孩子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和假期。这主要因为现在的父母基本都在忙工作,一般没时间管孩子,小年龄段的孩子自立能力差点,这就成了父母主要担忧的事,而我们的托管班正好帮他们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孩子放学后调整半个小时,正好赶上托管班开课。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长送过来,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家长实在不方便,我们也会偶尔帮忙接一下,毕竟在同一个社区里。同时,我们的晚自习班和假期托管班对于家长来说则更实用,我们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孩子写作业,帮助提高学习能力,为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

盈利还是赢誉

然而,社区里的托管班只是“看上去很美”,而要实现真正长效的盈利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早教部经理张艺鹤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也许您已经看到了,像爱蓓儿这样的社区托管并不是很赚钱。其实有心的家长一算就能算出来,实际上开办这样一个托管班,无论是员工还是公司,在收入上都没有优势。但这是一个有着公益性质的事业。孩子三岁之前,各方面的开发都非常重要,但我们国家很多家庭都忽视了,要么就娇生惯养,要么就直接扔给老人带,其实这对孩子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张艺鹤表示,“我自己的孩子才8个月大,家里有老人给看,但我还是送到早教园了,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所以我觉得这样做非常必要。而现在,有很多家长送孩子来,都仅仅是因为家里没人看,真正是因为能让孩子多受点好的教育而送来的少之又少。”

华夏中青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华夏中青家政连锁的升级产业,成立于2008年,并引入哈佛早期教育理念。“华夏中青从199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从事家政产业,但后来发现孩子的教育是家政工作中绕不开的话题。那时我们才决定涉足教育领域,并主要是专注于社区的教育,比如早教师、育婴师入户,慢慢地,才开始加盟或者合作一些社区托管班、早教园这样的分支机构,爱蓓儿就是我们的合作项目。目前,全北京这样的分支机构有8家,其中还包括我们公司的直营园。而这些园区比较而言,像爱蓓儿这样的托管班盈利性要稍微弱一点,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下去,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公益性质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受惠的家庭将会越来越多。”

郭秋莲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其实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2008年,我就付之于行动,参加了相应的培训班进行学习,然后自己投资筹备、请专业的老师、找合适的小区,最后终于办起来了。虽然困难和辛苦是意料之中的,但还是有很多次我都差点放弃,因为一直在亏损,太难了。但一想到都坚持到现在了,再多坚持一下也许会好。就这样坚持下来了,逐渐就好了起来。后来,得到华夏中青的关注,能有幸与他们合作并获得相应的投资,现在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然而,郭秋莲也表示,“即使这几年算有盈利了,也还是很少。场地租金、人员费用这些年越来越高,几乎占去总收入的2/3,这还不算玩具等设备的采购、伙食等其他开销。现在的场地只能容纳15个孩子,我们一直觉得应该扩充,但房租也会增加一大笔,这就让人很矛盾。其实,我觉得,社区里的托管班最终也不会办得很大,因为市场就这么大,支撑不起很大的规模,只能在做精做好上下功夫。”

“养了4年才逐渐开始好转,这个需要足够的毅力来坚持,其实就算是现在开始赚钱了,也比不上5年前我给别的公司打工时工资的一半。我们的老师和课程在现有的两个托管班都是通用的,这样也能较好地节约成本,但房租和老师的工资都是非常大的一个开销。不过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本身喜欢孩子,喜欢这个行业,我希望10年后,有很多我都不记得面孔的孩子还会叫我一声‘张老师’。”张德慧如是说,“好在现在毕竟开始好起来了,小区的市场就这么大,我需要更好地开发新的课程和服务项目,这样才能更多地留住孩子。”

张德慧也表示,“孩子的流动性很大,比如幼儿园的时候在这里托管,但上小学搬家了,那这个孩子就流失了,而且孩子的流失非常多。每次孩子搬家来跟我告别我都挺舍不得的。这就是这个职业的特质,做的是人的生意,而有人就会有感情。所以,即使赚不到什么钱,我都会坚持下去,不然对现有的孩子也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是专业课程,中间换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路还有多长

事实上,这几年的寒暑假,各省市陆续报道出社区开设免费假期托管班的消息,这些托管班都是纯粹的公益行为,然而缺钱、缺场地、缺人手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甚至有的托管班逐渐走向暂停。

“看到孩子们在外面‘放羊’,也的确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社区人手有限,没有专人管理这些孩子;二是承担责任太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委会主任说。

而除了寒暑假期,平常日子孩子的托管问题也迫在眉睫,有很多父母选择在学校附近找“小饭桌”或家庭托管,但这样的托管也存在着监管缺失的隐患。很多“黑”托管班根本没有执照,并非是他们不想申请执照,而是托管班很难定义为是家政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因此,其申请执照的路程也显得很艰难。很多托管班就是靠口碑和家长的信任生存着。

而另一方面,真正有实力的大机构若要投资社区托管班,则首先要考虑到盈利与长效发展问题,投入产出比成为其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郭秋莲表示,“其实这个行业的风险与责任都很大。因为托管的是孩子,所以责任非常大,不用说磕了碰了,即便是被蚊子咬几个包都有可能被家长埋怨。这些情况你只能理解,谁家的孩子都是宝贝疙瘩。但我们的老师也很辛苦,收入都不高,而且工作时间都很长,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小心、认真、负责就是能避免的。我们为员工上了家政职业责任险,不过,孩子的事情并不能单纯用保险来解释,家长看重的是你的责任心与职业操守。”

“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是很难坚持的,而我们招聘老师的首先要求就是要喜欢这个职业,并且有足够的耐心。”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不仅中国有,在国外也很普遍。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德国最新法律规定,从8月开始,德国所有满1周岁的孩子都享有入托的权利。同时家长们如果自己在家照顾孩子还可以申请育儿津贴。德国的这两项政策都是为了提升出生率。而目前德国的出生率是1.36,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多数家庭认为国家给予的支持不足,经济与职业常常成为不生孩子的理由。

篇2

我很不相信生活中居然有这样的奇迹出现,就去当面问。朋友说:是在青岛的搬家公司,韩国人做的。把家交给这家公司,你就等着回新家睡觉吧,一点心不用操,按车收费也不算贵。并且他忘记收起来的钱,人家也发现并还给他了。

这样的好事怎么我们没遇到?还是有这样的公司我们不知道?管它有没有先给生活提个建议吧。

生活建议一:搬家公司代客打包收拾

这样免去的不只是劳力,主要是劳心啊。想想,家里那种种的杂乱无章,谁爱收拾啊?有人替你收拾了,打理的井井有条,那感觉是超级棒的。不过,这之前也还要自己把细软收拾停当,早点放好,别丢三落四的。

生活建议二:托管中心多功能

前一时,女儿的小伙伴做了个托管中心。电话叫我给她的小伙伴做个小培训。

因为他们要为托管的孩子读绘本,需要有点专业水准。

坐下来一聊,可不得了,这家托管中心不是单纯看会儿孩子,给家长腾个空儿,而是想做很细致很系统的社区服务呢。

目前的托管孩子,长,可以月托、年托;短,可以仨俩小时。托管的专业培训是多方位的,服务人员多才多艺和蔼可亲,看到那个环境和人,恨不能我也被托管才好呢。

是的,社区的临时托管有很大需求。不仅是孩子还有老年人和生病的人,不仅送去托管中心,还可以到家照看,并且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做,放心。虽然价格比市场的家政稍贵些,但临时用很方便,尤其对于下有子女上有老人自己压力山大的中年人,托管中心会有很多雪中送炭的服务。

我那天是为托管中心培训员工在微信公号读绘本,这样接受托管服务的家长可以用这些阅读来为孩子做睡前故事。靠这样的延伸服务来植入新的教育理念,真是不一样的托管。

之前我们在欧美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情节:家里临时有事可以请社区的人来钟点帮忙。小夫妻想有个二人世界,也请临时托管来家里照看几个小时。看来,我们的生活也有了类似的服务,尤其进入社区的各类托管,实在是大有可为的。

和女儿一起长大的这位小伙伴博士在读,没有找工作,而是一头扎进社区服务社区,知道社区也可以做起点很高的事儿,并且应该有很多托管延伸的空间。

看起来,“托管中心多功能”这个生活建议,对于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很实用。

生活建议三:废品收购站+跳蚤市场

每家每户,家里的家什现在更新的越来越快啦。家具、家电都在更新。很多还不旧也没有坏的东西怎么办?

前时收拾旧家什,请收废品的来。结果那个老哥不但不给钱还要30元,说你这些东西不值钱,我白跑一趟当然要收费了。

又气又急又笑,当场给了30元让把那些东西拉走,想:如果有大型收购站,加上跳蚤市场,定点上门收购,然后进行筛选分类多好。

那样大家可以到跳蚤市场去选去淘宝,生活有意思多了。很多东西还废物变宝。朋友去欧洲,每次都会逛跳蚤市场,淘到有历史的油画、老银器、老手表、中国瓷器。

我们被加速更新的生活中,废旧物质当做垃圾处理一定是不应该的。因此迫切需要更好的渠道来处理家庭生活的旧家什旧物品,也需要出售很多小东小西的跳蚤市场。

给生活提建议,是需求也是市场。

篇3

一、校外托管机构产生的社会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落实,为减轻学生负担,小学生放学的时间有所提前,与此同时也加重了家长对孩子看管、教育和安全方面的担忧,特别是学生下午两三点钟放学后这段时间,家长基本上都在忙于工作,顾不上照顾孩子。此外,一年一度的寒、暑假对于上班族的父母来说,谁来照看假期中的孩子,也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于是,一种专门负责临时照看、接送、辅导孩子的托管机构应运而生。

二、校外托管机构发展现状

由于场地、环境、办学实力等因素限制,托管机构的规模、条件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1.办学条件

通过调查了解,托管机构多设置于小学学校附近及社区周围生源充足的地方,有的设于民宅,拥有2~3间屋子,1~2个从业人员,十几张桌椅,设施较为简陋,卫生环境不够整洁,室内光线较为昏暗;有的设于商用房内,有3~4个从业人员,室内设有桌椅、黑板、电视机等,也有个别机构设置了厨房和寝室;这其中相当数量的托管机构面积不足100平方米,消防设施设备不齐全。

2.服务内容

托管机构招收的对象均为小学生,年龄6~14岁,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受家长委托看管和接送孩子,另外托管机构在服务内容上还各有差别,调查中发现有29%的机构为学生提供晚餐服务,45%的机构为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和特长辅导,5%的机构有长托服务,92%的机构有寒、暑假日托服务。

3.从业人员

托管机构的从业人员多为女性,年龄大的60多岁,年龄小的20几岁,人员构成有所不同:一部分人是退休教师,他们退休后无事可干,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因此从事了照顾、辅导孩子的行业;一部分人是具有教师资历的毕业生,他们具有艺术、辅导特长,满足了一些家长的教育需求;另一部分人是非教育界人事,他们大多数拥有专科以上的学历,了解课后托管的潜力,应社会需求从事了这一行业。经调查了解,41%的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明,32%的从业人员拥有教师资格证,73%的从业人员拥有专科以上学历。

4.收费标准

托管机构的收费情况分别根据各自服务的项目而定,收费标准每生每月100~1000元不等。

三、校外托管机构的突出问题

1.自由发展,隐患居多

从调查来看,绝大多数托管班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房舍消防安全合格证及相关部门的审批证件,负责伙食的从业人员多数没有健康证,从业人员资格没有保障,托管机构和家长基本没有签订托管协议,管理处于一种自由发展、无序竞争、缺乏监管的状态,难以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教育安全和人身安全。

2.政策法规存在“空白”

一是管理存在盲区。我国现有法律没有关于托管班管理的规定,也没有明确哪个部门负责托管班的审批,导致举办者取证无门,不知该到哪个部门提出申请。

二是监管存在缺位。托管班的监管部门现今难以明确,其监督管理涉及工商、教育、消防、卫生、物价、税务等众多部门,但相关部门都没有明确的管理权和具体的管理办法,因此出现了“似乎每一个部门都可以管、但又没有一个部门真正管起来”的尴尬局面。

三是行业标准不明。举办托管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和标准,需要遵守哪些制度和规定,需要履行什么义务,承担什么责任,取得哪些审批手续,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根据托管班负责人介绍说,他们曾去过工商、卫生、教育及劳动保障等部门,希望取得合法的经营手续,但托管机构多设于民宅,隐蔽性强,面积多不足100平方米,消防安全合格手续难以获取,加之服务的多样性等条件均与各部门审批的范围和标准相差甚远,导致各部门办理此项业务不无难处。

篇4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06-01

一、关于社区照顾的概述

社区照顾赡养方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最传统的老年人赡养方式是家庭赡养,赡养的重任一般落在家庭妇女身上,当越来越多双职工家庭出现时,家庭赡养已经无法满足赡养需求,机构赡养就诞生了。养老机构的出现为城市解决了大批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减轻了很多家庭的赡养压力。但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城市老年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养老机构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赡养需求。在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都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照顾需求时,社区照顾也应运而生。与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相比,社区照顾具有以下优点:它能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克服家庭成员因为工作和生活琐事无法为老人提供悉心照料的弊端,也能克服机构赡养给老年人带来的“面子”和心理压力,能够让老年人和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近距离的交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社区照顾兴起于英国,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需要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改善我国社区照顾的环境。

二、推进社区照顾模式发展的积极对策

(一)社区照顾机构要主动寻求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新的老年人赡养方式,其不应该孤立存在,而应该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这样才能让社区照顾得到更完善的发展。社区照顾机构应该主动与当地的民政和卫生部门沟通,应针对社区老年人口的数量、赡养特点等与其做好协调,争取得到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支持,完善社区照顾的资源,以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社区照顾机构要壮大服务人才队伍,提高社区照顾的服务水平

社区照顾机构的存在是为了让社区的老年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才,不能掌握老年人日常起居的照顾特点,那么很难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细致入微的服务。社区照顾机构要发展、要壮大,必须有专业的服务人才做支撑,因此,社区照顾机构要加大专业人才的聘请力度,走专业化服务道路,让社区照顾表现出其优于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的优势,只有这样,社区照顾机构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信赖,才具备继续发展的基础。此外,社区照顾机构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专职的护理人员,必须让他们掌握扎实的护理知识,必须能熟练照顾老年人起居;社区照顾机构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社区照顾各方面的宣讲,让他们牢记社区服务理念,熟悉社区照顾流程,秉承社区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社区照顾机构服务。

(三)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社区照顾机构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支持

我国社区照顾机构起步晚,发展慢,还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赡养的需求。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社区照顾机构的发展,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可以由国家和各地政府合力,充分动用各地的社会资源,加大社区照顾机构的建设力度,尽量做到社区照顾机构的普遍化,让城市各个社区的老年人都能够就近得到社区照顾机构的照顾。

(四)社区照顾服务要拓展其服务范围,建立多层次服务模式

根据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赡养特点,我们可以拓展社区照顾的服务范围,变单一的到社区服务机构上门服务为提供托管。首先,可以坚持社区上门服务为主。上门为社区老人提供周到服务,也可以让社区的老年人到社区照顾机构进行照顾,可以丰富照顾形式,进行日托或全托,上班族可以在上班前将老人送到社区进行托管照顾,可以在下班之后将老人接回家,如果有的家庭常年需要出差也可以进行全托服务,对全托老人实行集中化管理。通过拓展服务范围,可以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减轻社区家庭的压力。

(五)加大宣传,提高社区照顾的影响力

当前,很多地方的社区照顾服务因为受城市居民思想等的制约,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加强宣传,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社区照顾相比较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平台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印制宣传册进行宣传,要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社区照顾的特点。只有提升社区照顾的影响力,才能让社区居民更放心地将老人交给社区照顾机构,才能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照顾机构的建设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必须让老年人得到妥善照顾。而仅仅依靠家庭赡养和机构赡养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托家庭赡养、机构赡养和社区照顾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和“空心化”,农村家庭自助型养老服务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使得日益高涨的养老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在这一背景下,养老服务社会化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近年来,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浙江省诸暨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诸暨”这一主题,按照“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的理念,不断探索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了“政府主导、社区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确保广大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考核。从2007年开始诸暨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一系列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民政、财政、卫生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级机关各部门和镇乡(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其次,多途径保障养老服务机构的用地。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用地,采取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用地,可根据土地用途,依据养老服务机构具体类型,参照成本逼近法等方法进行地价评估后,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鼓励用地单位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学校、办公楼等存量房产和土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村级建设留用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最后,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并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养老院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予以减免照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养老服务补助。即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空巢老人,政府给予养老服务补贴。据笔者调查,2012年7月牌头镇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合计332户、467人、总金额111103元,遍及全镇27个村。根据年龄和困难程度的不同,最低每月补贴100元,最高每月补贴426元;对集中供养和散居代管的“五保户”、失能或半失能的空巢老人每月给予580元的供养补贴,分别补贴给敬老院或代管的农村社区,分两次发放,集中供养的年初第一次发放100元,年中再发放余下的480元;散居代管的年初第一次发放250元,年中再发放余下的330元。位于西山下村的牌头镇敬老院是由镇政府按每位老人每月580元补贴给敬老院,用于老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开支;另外还有由老人自我支配的补贴,每人每年200元,是由镇政府通过银行打进老人自己的帐户里、由老人自我管理的。①二是建设资金补助。对新建(改建)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根据面积、设施、功能等情况,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1~3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三是床位设置补助。从2012年起,市财政在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对用房自建床位数达到50张以上,取得各项资质并有50%以上床位投入使用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实际使用床位数一次性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补助;对租用房屋且租用期5年以上并取得各项资质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实际使用床位数给予每张床位每年1000元的补助,连续补助3年。四是政府购买服务。诸暨市对空巢、高龄、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实行政府埋单,自2010年4月“诸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仅5个月时间,已有32位无生活来源、无子女、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享受到了由政府埋单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为他们每人每天出资10元,购买相应的服务②。

社区推动,探索“银龄互助”居家养老新模式

诸暨市现有农村社区502个,至2010年底“星光老年计划”覆盖率已达100%,同时,每个村都成立了“农村老年协会”。在社区的组织和推动下,依托“农村老年协会”和“星光老年之家”,设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日间照料中心,在服务中心(站)里,设有食堂、卧室、娱乐室、电影室等,面向全村老年人开设,每个老人都可以在那里接受“日托”式养老服务;通过银龄互助、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同时,通过建立“市财政补贴、镇街配套、福彩公益金资助、村集体资助、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融资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有钱办事。③

地处诸暨南部的王家井镇,是典型的“空心村”,这些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呢?2011年4月,诸暨市首先在王家井镇2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推行“家庭照料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者帮扶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模式,在每个村设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行政村拥有老年活动室,使农村老年人和城里老年人一样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如新旭社区有60岁以上的老人312人,点全村总人口的20.3%,已有287名老人成为村老年协会会员。村里还专门成立了一支3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其中既有村干部、党员、留守妇女、民兵,也有不少“年轻的”老年人。志愿者分头与村里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结对,为他们提供各种生活帮助,其中身体残疾或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是帮扶的重点。在“银龄互助”模式中,志愿者们经常上门探视结对的老人,定期为他们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机构托养,市场运作,走社会化之路

为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与养老机构资源利用率不高、微利甚至负债运行之间的矛盾,诸暨市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并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走“公助民办、公建民营”的社会化发展之路。

知名民营企业接管敬老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是诸暨一家跨地区、多元化、外向型的知名民营企业集团,2011年,接管了店口两家敬老院,改名为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店口敬老院。这所敬老院是由海亮集团投资2000万元修建的,主体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户外花园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共有70个标间,面积都在30平方米以上,可同时容纳140名老人。2012年9月19日,店口镇首批22名“五保”老人正式入住。

民办养老机构托管公办敬老院,实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档次化。诸暨市富润老年康乐中心是由诸暨市人民政府和富润集团共同投资兴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2003年7月1日,正式落成启用,从2007年开始,康乐中心通过与镇乡(街道)协商洽谈,以协议的形式陆续托管了五泄、草塔、街亭、陈宅等10多家敬老院,挂牌市老年康乐中心分院,在继续照顾“五保”、“三无”老人的同时,吸收自费老人,这些受托管的敬老院中,自费老人比例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共计150人左右。在这种模式下,敬老院运营实现了规范化、档次化,把其成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服务模式由城市延伸到了农村,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社会化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公办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托养中心,拓展养老服务对象和范围。随着社会老人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逐渐增多,乡镇(街道)敬老院主动转变观念,利用闲置床位主动接收社会老人自费老人,积极实行服务对象公众化。在保障“五保”、“三无”老人入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闲置床位满足社会老人入院养老的需求。如山下湖镇敬老院实现了向山下湖老年托养中心的转型,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服务,入住五保老人20人,接收社会老人22人,实现了面向全区域的托老服务,使敬老院在走向社会化的路子上迈出了新的步伐。④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MZLT079TJ)

注释

①根据笔者在牌头镇西山下村敬老院调研时,与该院院长及工作人员座谈交流时的访谈记录整理。

篇6

“我们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作为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了以洁净进万家、孝德进万家、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三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农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建设村容环境整洁、文化生活丰富、群众安居乐业的农村和谐新家园提供了动力和源泉。”2011年4月份,昌邑市委书记马跃启在山东省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代表县市区表示,目前,昌邑市涌现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

在昌邑农村,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所到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原来的垃圾“三大堆”现象难觅踪迹。新变化得益于新举措,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该市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采取“委托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把各镇街区及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市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卫清洁难题,让洁净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该市大力实施绿村绿路工程、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乡村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目前,该市95%的村庄实现了农村环卫托管,今年完成镇村植树300万株,村村通柏油路、自来水率都达到100%。

篇7

他们口中的“成功”,指的是新一社区大门口张贴的“中国社区”标识——新一社区已成为民政部推行的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

“很多人这样问过我,其实,这真的不是一个问题,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听居民的意见,是不是真心想为居民们解决问题。”王迪很诚恳,脸上保持着他标志性的笑容。

“问题社区”来了个年轻书记

2007年11月26日,新一社区会议室。

“社区里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一个小伙子干得下来吗?”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还不是在基层镀个金,干一段时间就走了。”

这天是社区党委书记王迪上任的第一天。他专门召开群众代表见面会——见到新任书记是个毛头小伙子,参会的居民竞相议论起来。

新一社区是典型的老社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有一大堆民生问题没有解决:社区内分布着数个垃圾堆,每逢夏天,垃圾堆就臭不可闻;社区公共用地上,各种违法建筑林立,让社区看起来像个“棚户区”……难题当前,居民们不相信眼前这位24岁的新书记能管好这个“问题社区”。

这让王迪有些尴尬。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已经在新山村街道服务了一年,此时完全可以另寻职业。

抉择面前,新山村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对他说:“基层需要你们年轻人。”

就是这一句话,让他决定留下来。

“社区问题一大堆,我该如何下手?”到新一社区上任后,王迪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黑脸”变“笑脸”

“王书记,你能帮我们把房产证给办下来么?”2008年的一天,月光村11幢居民涂成见对上门走访的王迪说。

从涂成见的话中,年轻书记听出了挑衅的味道。

在月光村11—13幢,居住着上百户居民。他们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农转非”人员,所住房屋长期只有居住权而没有产权。这成了居民们的一个心结。

王迪决心替居民们解开这个心结。

此后,王迪几乎天天到区房管局“报到”——帮居民们准备资料、办理各种手续、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迪的努力下,2008年12月15日,区房管局来到社区现场办公,为11-13幢居民统一办理了房产证。

“感谢小王书记!”拿到了房产证,大家喜上眉梢。

原本对社区干部“黑脸”相向的居民,现在对王迪笑容绽放。

让“黑脸”变“笑脸”——这是王迪扎根社区的突破口。

为此,上任头一个月,王迪就走遍整个社区,向居民公开承诺:“以后大家有事要帮忙,我一定随叫随到!”

为了兑现承诺,王迪公开了手机号码,每天24小时为居民服务。

有居民家里的下水管道堵了,他帮忙疏通。

社区里有矫正对象就业难,他帮忙联系工作。

社区里有老人独居,他长期上门照顾。

在处理这些日常小事的过程中,王迪终于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人心凝聚了,年轻书记卷起袖子,领着社区干部和居民干出了“一软一硬”两件大事。

社区改造强“硬件”

2009年下半年,大渡口区号召老旧社区进行综合改造,采取自愿申请,政府配套资金的方式。

听到这个消息,王迪对社区居委会主任夏芳说:“我们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彻底改造社区硬件环境。”

“主意倒是很好,但是区政府要求改造必须在今年春节前完成——工期短,我们万一完不成怎么办?”夏芳说出了担忧。

“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按时完成!”王迪斩钉截铁地说,“干!”

2009年9月的一天,新一社区小广场,社区改造院坝会正在召开。

王迪向大家宣布了社区改造计划。

“改造改造,我看是改造了就‘该遭’!”却不想,王迪的计划立即遭到了反对。

“我们社区房子虽然旧,但结构没问题。只要稍加修饰改造,就能焕然一新,完全不比商业小区差。”王迪笑着解释。

“有道理!”听王迪讲完,开始有居民给王迪“帮腔”。

通过这次院坝会,居民们的意见得到统一,社区改造顺利展开。

但要在三个月时间里改造一个有上万人口的社区,却是一件让王迪头疼的事。

“社区工作没什么窍门——除了勤奋。”抱着这一信念,此后三个月,他天天奔波于社区改造现场,拆除私搭乱建小屋、清理垃圾堆、重铺路面……“真不知道王迪怎么有那么高的工作热情。”夏芳说,“那些日子,他经常加班到深夜。”

2010年2月,新一社区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这天,杨素芬来到社区造访老邻居。

社区改造工程开始时,杨素芬搬到儿子家常住,社区里的旧房子,她准备卖掉。

回到社区,杨素芬大吃一惊——青白色的花岗石、绿树成荫、古香古色的亭子……原本脏乱老旧的社区,现在变成了“大花园”。

在社区里转了一圈,杨素芬说:“社区里的旧房子,我不卖了。”

服务创新升“软件”

2011年7月的一天,新山村街道办公室,交谈声和笑声交织。

“小王书记,社区‘托老所’可以改成‘老年人照料中心’。”

“对,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

凯尔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吉果,正和王迪畅谈社区“托老所”的“升级”事宜。

作为一个老社区,新一社区内居住了大量老人。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2010年,新一社区投资修建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托老所。

但是,当时托老所仅有“日托”一种服务形式,不少老人只能白天来,晚上回家,影响了养老服务作用的发挥。

为解开难题,王迪一边走访居民征求意见,一边大量阅读资料寻找经验借鉴。

为补齐“短板”,王迪决定:将社区养老服务“外包”给市场。

此时,凯尔公司走进了王迪视野。

“凯尔公司能带给我们国外的先进社区养老经验。”王迪向街道办事处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准备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具体运作就交给凯尔公司来做,我们只负责监督。”

篇8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49-03

1 概述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面对这一形势,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步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必须要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而落实“老有所为”理念,应该让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发展,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贡献。

不同于以往主要运用于企业或品牌产品的经营概念中的接触点概念,此处用接触点概念来探索以老有所为为基础的新的适老服务形式。接触点概念并不是特指“接触”,而是广义上人与整个服务系统的互动。接触点是互动的每一个点,可能是内部与外部的,或可视的或不可视的。接触点在服务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连接服务流程中各部分的重要节点。从接触点入手对“老有所为”进行设计,无疑是对城市社区适老服务新的探究形式。

2 社区“老有所为”设计机会缺口分析

2.1 社区老年人生活情况分析

UCD (user-centered design)是建构关于生产适合用户需求的,并能对用户有效的和可用的产品系统。运用UCD的思维方式对老年人用户进行研究,以城市社区老年人为整个研究的出发点展开调研。期间,将会运用群体文化学将传统的研究方法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用来观察记录,并分析社会状况。从而寻找设计接触点,再由接触点来找到设计的缺口和机会。

笔者选取了城市社区50位健康老人为调研对象,3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55-64岁有21位,65-69岁17位,70岁以上12位;41位表示身体健康良好,9位患有常见疾病身体欠佳;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有14位,中学程度有23位,小学毕业的有8位,其他5位没有接受正规教育。

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调查走访这50户社区老人家,得到一定的数据和资料,选择性的列出了5位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情况、职业、每天的日常生活情况等内容(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社区老人大部分的生活范围较窄,一般都是在社区范围内活动。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老人生活圈子大,生活内容相对丰富;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生活圈子比较窄,大部分局限在自己的家和社区中,最多也就是在社区周围活动。因此,对于社区老年人来说,社区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是很重要的场所,也是接触点的主要发现场所,因此社区开展一些针对于他们的服务十分必要。

2.2 探寻“老有所为”接触点和设计机会

对前期调研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采用面向对象的任务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建立老年人用户使用产品的生活场景,由对老年人生活场景的建立,分析了老年人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通过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进行归类和划分,分析出了几个主要的接触点,如图1所示。以老年人为圆心,以社区生活为圆周,得到了社会和社区,社区人和社会人士几个主要的接触点。社会人士和社区人又分别分为上班族、儿童、孕妇和其他老年人。对这5个接触点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设计突破口。见表2,列举出了10个老有所为社区服务的设计机会。

2.3 筛选“老有所为”接触点的设计机会

上述得到的一些社区服务设计机会,需要进一步对其从开发的时间和财力、开发的可能性、潜在的需求规模、潜在的创造力和团队成员的潜在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筛选。笔者通过构建机会权衡矩阵(见表3),分别由研究小组成员4人进行打分,每一列代表一个接触点设计机会,每一行代表相应的各个接触点设计机会的不同准则。每个机会的衡量准则分为由1(低)到3(高)不同的级别,每个准则的重要度也分为1(低)到3(高)不同的层次。得到的相应的机会值分别与准则的重要度相乘,然后将得到的每个机会的总值进行比较,得分较高的3-4个机会将成为筛选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机会。据此,最终得到了4个最优的设计机会,分别是机会1、机会3、机会4和机会6,以下将由此展开深入分析,对“老有所为”适老服务模式进行多元化探究。

3 “老有所为、老有所慰”的接触点服务模式设计

在老有所为的服务模式设计中,用户体验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策略开始聚向用户体验,而不再局限于硬件和实体。而其最终的表现形式也不单单只局限于硬件和实体的展示,而是对整个服务流程的设计与阐述。硬件和实体只是整个服务流程的一部分,或一个具体的接触点。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设计流程,更能凸显接触点的潜在价值。

3.1 社区“拼桌行动”服务设计

现今社会,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的饭不好做,也不值得做,这就造成了一些独居老年人平时吃饭凑合的现象,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营养的摄入,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饮食。由此,凸显出了“拼桌行动”服务系统的重要性。

根据之前分析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的接触点,最终设计出了“拼桌行动”服务系统。“拼桌行动”就是由社区提供场地,参加这一“行动”的老年人每人在自家做一道菜,聚在一起就能够凑成很丰盛的一桌菜,图2是“拼桌行动”的整个服务流程图。流程图运用研究和设计有效交互的系统化方法-PNC方法来表达和创建,这里,图中的服务提供商是指服务提供者,包括社区和老年人;顾客是指服务的接受者,即社区老年人;独立交互是指社区老年人独自执行的部分,即在自家做一道菜;直接交互指的是老年人之间见面共餐的交互过程;图中的交互则是除非直接交互外,通过其他渠道进行交互的部分,这里是指涉及与线上信息进行交互的步骤,例如在线或电话预定的部分。

在此服务系统中,社区为老人们提供线上服务系统(含网络与终端设备)。参加拼桌的老人可以在线上自己今天要做的菜肴,自己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浏览别人的信息。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选择自己今天将要拼桌的对象,双方在线上确定好拼桌时间。等快要到约定好的时间,各自拿着自己做好的一道菜去社区提供的拼桌地点一起共进午餐;吃完饭之后再各自拿着自己的餐具回家。整个线上服务系统也由社区提供,老年人可先在线上自愿组合,预选自己想要拼桌的对象及要品尝的菜肴。在拼桌现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拼桌对象或变更拼桌对象。

在这个服务系统中还会给拼桌的老年人一些时髦的头衔,头衔取决于老年人拼桌的次数。拼桌的次说越多说明那位老年人的人气越高,手艺越好。例如头衔分别可以是美食达人、金厨达人、御厨达人等等。头衔在增加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为选择拼桌对象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参考。每个月评选出来一个最佳拼桌对象,得到此头衔的老年人社区会给予相应的奖励,等等。

“拼桌行动”在解决了老年人日常饮食问题的同时,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降低了他们的孤独感。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可以增加邻里之间的情感。

3.2 社区“以老育小”服务设计

根据之前分析老年人和儿童之间接触点的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家庭,双方都要上班,小孩子的照料存在问题。由于居住空间小,没有力怯把孩子的爷爷奶奶从老家接来照顾小孩,也没有条件聘请住家保姆照料,父母只能把孩子托付给一些早教机构。但是,一些早教机构可能并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安全问题、教育问题都让父母对一些早教机构产生不信任感。有的家长没有办法,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给自己的父母照看。

社区“以老育小”服务系统的建立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社区负责统计可以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情况,并把他们的信息到社区提供的社区线上服务平台上。需要照看孩子这项服务的父母可以在线上选定自己心仪的照顾对象,并且在线上或线下联系对方,双方达成共识之后,相互约定好照看周期与时间段。在约定好的时间点,孩子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同社区的老年人家里,由老年人来照顾孩子。当家长下班后,再把孩子从老年人家中接走。照看孩子的劳务费可以定期通过线上支付给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并可以对其服务进行评价。与“拼桌行动”类似,系统也可以评选出育婴达人,并开展育婴经验交流。图3描述了“以老育小”服务系统流程。

在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和我国香港,社区均设有由社会工作者担纲的儿童照顾和活动中心。在当下中国,则迫切需要相关的服务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以老育小”服务系统以社区为平台,在解决年轻父母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可以缓解一些健康“空巢老人”的孤单感,身边有孩子陪伴,也会多一些快乐,同时满足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两方面的需求。

3.3 社区“帮饭”服务设计

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反映了现在年轻一代真实的生活。在很多大城市中,外来上班的人数占城市中上班族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外来人员平时很少自己做饭,更难吃到可口的家常菜。一是没有时间去外面吃,二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三是外面的饭菜再怎么好吃,都没有在家里的那种温馨感。另―方面,有一些“空巢老人”平时孩子都不在家,吃饭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孤单,空有一手好厨艺无处施展。

分析老年人和上班族之间接触点,寻找设计机会,最终设计出的社区“帮饭”服务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图4,社区收集一些可以提供这些服务的老年人的资料,例如擅长的厨艺、菜肴、风味、价格等信息到服务系统线上平台,并附上图片。需要此项服务的年轻人事先通过线上与提供服务的老年人联系,双方达成共识之后,约定好“帮饭”时间。年轻人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到老年人家中就餐。社区为“帮饭”服务系统提供支付终端,年轻人用“帮饭”系统中专门支付卡支付相应的费用,老年人有专门的刷卡机。

社区“帮饭”服务系统的建立,在“老有所为”的同时也方便了年轻人,既解决了年轻人的饮食问题,也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3.4 社区“宠物托管”服务设计

现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宠物,有的还不只一只。但当主人出远门的时候,对这些宠物的照看就成为了问题。―般人都是选择寄放在朋友家,来回接送很是麻烦。一些人选择寄养在宠物店,很难保证宠物能得到好的照顾。一些人干脆选择把宠物直接锁在家中,―天两天还可以,时间久了就不行了。

分析老年人和上班族之间接触点,发现了老年人和社区家养宠物之间的设计机会。图5所示流程图提供一种社区“照看宠物”服务的思路。社区把能够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的资料到社区服务系统上,有宠物的主人需要这一服务时就可在线上查找到可以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双方在社区提供的线上服务系统中达成共识之后,再约定好需要老年人照看的数目、时间段和一些具体的问题。根据自己的要求,双方找得到可以合作的对象。所需要交付的费用也由双方去谈,宠物主人提前线上支付费用。在约定好的时间就可以把自己的宠物送到老年人的家中。服务完成之后,再把自己的宠物接走。

篇9

记者用手机看了看时间,从中午11点半到12点半,刘乃忠一共给20个老人送上了中午饭。在青岛市市南区,像他这’样的社区工作者有15个。每天中午给市南区的200多位80岁以上的低保独居老人送去政府买单的可口“孝心午饭”。据了解,为老人送午餐,只是市南区开展居家养老“六送服务”的其中一项。

“市南区为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宜业宜居幸福市南区的建设成果,打造出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和邻里结对互助四种养老模式,形成了送奶、送报、送爱心、送家政、送健康和送午餐的‘六送’养老服务体系。今年,山东省民政厅杨丽丽副厅长在省政协座谈会上提出要在全省推荐送奶探视服务模式。”据市南区民政局局长许群介绍,“六送服务”从表面看是养老问题,是对老人的探视与服务,但往深处琢磨,其实是关乎老百姓的民生幸福。这些老人并不缺物质层面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真实、细致的精神温暖。可以说,政府开展的居家养老“六送”服务,送的不是“午餐”,而是幸福和感动。

幸福就是让老百姓过得舒心,对未来有信心。市南区上上下下有这样的共识: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臼的。只有着力保障和发展民生,经济社会才有持久的动力。着眼于将社区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和幸福宜居的“民生家园”,市南区以“有困难,帮到家”服务品牌为引领,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单位和服务企业为主体,以居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优质高效、普惠均等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辖区55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推动为民服务由“分散”向“统筹”转变,市南区倾力打造了多方参与、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以“有困难,帮到家”品牌为统领,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首先,大力发展便捷化的政务服务,积极打造“区、街、站”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门服务、集中受理、后台分流、限时办结”的信息化全流程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全程代办、阳光服务、微笑服务等活动,为居民提供“菜单式”、“式”高效便捷服务。

其次,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便民服务,建立市南区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家政保姆、居家养老、生活配送、家教托管等60余类400余项全天候便捷化服务;采取社区社会组织运作模式,在乐万家老年公寓、天山社区等建成6处社区养老爱心食堂,为500余位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低偿送餐服务;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老人提供“送奶、送报、送家政、送爱心、送保险、送午餐”服务,受益老人已达5万余名,实现了全区独居和困难老人养老服务全覆盖。

篇10

今年卫生系统工作有两大特色,一是卫生资源的布局调整,再就是抓社区医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条件的改善,中国目前有高血压病人1.3亿,冠心病病人保守估计有6000万,新发糖尿病病人也达6000万。这么大的群体建多少家三甲医院也不行,所以做好一、二级预防,也就是社区医疗,可谓举足轻重。

天津市社区医疗在全国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国家卫生部就向全国推广了天津社区医疗的做法和经验。前不久,卫生部又在天津召开全国社区医疗经验交流会,对天津社区医疗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天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全科医学社区和临床培训基地,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社区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现已有2400多位社区医生通过系统化岗位培训,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下一步卫生部门还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向社区流动,造就一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层次.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社区医疗服务队伍,为社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国外社区的经验很成熟,比如老人托管问题。在国外,那些孤寡老人都到社区去吃饭.诊断.活动等等。所以要鼓励研究和引进国外社区医疗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国外有包括华裔孤寡老人的医疗服务站,而且工作人员都享受政府公务员待遇,这样他们就没有负担了,会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我国除政府投入外,发行福利彩票的收入有一部分也应该用于社区医疗服务。

走集团化之路,才能把社区医疗服务做大、做强。把各种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共享。今后像老年人保健问题,年轻人心理问题等,社区医生都要承担起来。

篇1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当前中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养老机构缺口越来越大,众多新型的养老社区如雨后春笋般、争先入市的情况下,合众优年社区通过是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段实现“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等定位特征的养老社区。

通过对产品设计的思考,结合后期国际先进的服务管理经验,倡导人们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观念的转变,让养老从“安身养老”变为“活力养生、健康享老”。开启一种有居家感受的、新式的、积极的养老方式,并协助社会逐步接受专业化养老的观念。

1 开发养老社区的背景分析

1.1 中国老龄化趋势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六十岁以上老人有1.89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7%,占全球老人总数的五分之一。据预测,中国发展至2030年时,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赶超日本(25%),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1.2 新型养老社区的产生

目前社会主流养老有三种模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因为4-2-1的家庭结构现状,子女闲暇时间大都周旋在各自的子女之间,无暇顾及老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社区养老方式也面临政府推行力度不足、资金短缺的现状;而机构养老又面临供给严重短缺、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因而目前的社会化养老短期内也不能真正解决养老问题。

随着养老市场缺口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人们追求高质量的夕阳生活,社会上许多地产商、保险、金融等民营企业看准了养老的巨大商机,纷纷投资建设高品质的新型养老社区。因为这种新型的养老社区不仅硬件环境好,在软件服务管理上又周到、专业和人性化,所以将是未来中高端养老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如目前中国市场上较成功的新型养老社区主要有“北京东方太阳城社区”“武汉合众优年社区”、“泰康之家.燕园”、“上海亲和源”等。

2 项目概况

武汉合众优年社区就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由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全资打造的一种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即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专护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武汉合众优年社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区域,紧邻知音湖大道,目前建成并运营的一期占地245亩,总建筑面积16万m2,主要分为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三大主题会所、健康医疗中心及商业配套。

其目的是建设具有“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和“居家感受”特征的养老社区,给老人提供一种“居住在家中、生活在社区、服务于机构”的养老方式,其根本理念是,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观念转变,开启了一种有居家感受的、新式的、积极的养老方式。项目一期总图。

3 项目定位概述

根据前期市场调研,锁定市场和客户人群为生活在武汉及湖北省范围内中高端社会阶层中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其不同的身体状况,总结以下特点和需求如表1。

4 基于定位的设计探索

4.1 社区规划

(1)园区现状分析

245亩的园区范围呈梯形状,原状地形地貌丰富,有一定的高差但是不大,位于园区南北中轴线是最高脊,主要现状水体集中在园区中部和东侧沿街区域。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

1)中心池塘位置居中,具有很强的可达性和较高的景观价值。同时沿街湖区又有很好对外展示面。

2)基地内的景观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现状,体现自然感。

3)南北中心高脊线和两个池塘将园区可分为四个小区域,可以灵活布局不同的功能建筑群,同时最高脊线是视觉最高的景观轴线。

4)场地微地形丰富,有助于打造休闲、轻松的园林景观。

(2)功能布局

社区主要功能包括:独立生活区(含分时度假公寓)、CCRC专协护区、中心会所区、展示中心区。基于以上对现状的分析,结合各功能区的关系,遵循“价值最大化”“适老专属化”“配套核心化”“园区休闲化”的设计原则,来确定公共空间和建筑群体的布局,其核心目标是为了设计出具有“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特质和特性的老年社区。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建筑体量,全区分为五个组团区,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之间相互关

联又互相独立,其中中心会所区是核心。

2)园区组团和建筑平面以及道路系统布局时尽量自由和灵活,增加休闲园

区的感觉。建筑组团布局采用围合或半围合式,增加安全感和居家感。

3)园区南北最高脊线可以作为园区景观大道,串联五个组团和各宅间步。

道,形成完善的布局系统,同时有机地分隔不同功能的建筑群落。

4)展示中心(医疗中心)布置在东侧沿街,结合现状湖景,作为人行出入口,作为整个项目的地标展示区。

5)中心会所环湖布置在用地中心,全方位服务于各区域,再作为老人聚集焦点的同时,也奠定了开创积极生活方式的基础。

6)独立生活区布置在景观资源良好的西侧区域,以中心会所为界,分南北区域布置。

7)CCRC区布置在价值低洼点,成建筑群集中布置,同时在基地东侧临路50m范围内设有密植的树林屏障。

(3)交通流线组织

社区总体布局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中心湖区和沿湖区向外发展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系统。这套系统有效地将各个次级邻里空间与公共中心区以及中心景观区整体结合在一起。

道路设计中分为三个级别:自由流畅的社区南北景观大道、曲径通幽的组团步行道和自然轻松的宅间小道形成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在交通组织和管理上,遵循了“人车分流”“适当的路长”“幽美的路线”“适老的高差”等原则,通过各级道路系统可至各功能区,充分实现了交通的便捷性、可达性、趣味性及安全性,增强了社区的“专属性”和“休闲感”。

(4)建筑风格

合众优年社区的生活特质定位为“休闲、缓慢、软性、品质、享受”,因此,建筑风格选取的目标为。

1)为老人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理想、充实快乐的环境氛围。

2)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对产品差异化的心理需求,使老人感觉到“进入自然,融入乡村,体验自由”的品质化社区。

3)消除CCRC社区、社区医院冰冷的医疗建筑氛围,体现休闲、浪漫、温暖的气息。

而英伦风情的建筑,其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挺拔的烟囱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应用,充分诠释出英伦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同时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丰富的建筑形体与建筑表情,能使整个社区显得生气勃勃,情调盎然。

4.2 居住空间设计

切合社区 “专属、休闲、居家”的主题定位,在建筑空间设计上除了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外(此处不详述常见的无障碍设计点),分别从以下各方面进行体现及突破。

(1)注重户型的健康性设计:平面采用“大面宽、小进深”的南向或南北通透的布局,保证南向的卧室和起居室,同时各空间“全明化”,以享受更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2)保证交通空间的畅通性和便捷性:减少行走的距离,加强户内视线和声音的联系。

(3)按需分配空间尺度:如老年住宅重点空间呈现“五大一小”即:卧室大、厨房大、卫生间大、交通空间大,阳台大,起居室相对要小。如卧室考虑到老人分床睡的特点,进深要增加;厨房和卫生间考虑轮椅的旋转,比一般的厨卫要大1-2m2;考虑到老人的日照休闲、轮椅回转、种植花草,阳台进深不小于1.8m。

(4)适当安排空间组合:如将餐厅和厨房就近组合、卧室和卫生间靠近设置、起居室和餐厅临近连通、起居室和大阳台的相连布置,同时各功能空间考虑轮椅的旋转半径,以提高老人生活效率、减少行走距离,保障安全。

(5)无障碍特殊细节的考虑:包括门口一侧预留400mm的空间,便于轮椅老人开门时接近门把手;入口玄关要考虑轮椅的放置空间;厨房采用U型布置,增大行动空间;考虑设置储藏收纳空间等等。

(6)室内风格上力争体现温馨、亲切、稳重的特点,打造休闲的居家生活。

4.3 材料设备设施的选取

材料和设备设施的选取是体现适老化、休闲和居家感最直接的一面,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而他们的选取更需要研究和慎重。社区除了考虑一般的和常见的无障碍设计外,更深层次的去挖掘“细节”。

(1)急救呼叫系统

在居室和公共活动的各主要空间内均设置急救呼叫系统,均采用拉绳式,放便不同状态下使用后,服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拉绳采用红色,更醒目。

(2)材料

1)考虑到老人的感官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在专协护区的公共活动区域的地面,选择耐脏,花色均匀、颜色温馨的地毯,不仅脚感舒适,视觉稳定,更主要的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硬质地面的走动带给有助听器老人的听觉刺激。

2)在专护和失忆区的休息沙发选择上,不仅两侧要有扶手、同时沙发的面料也选择聚酯和化纤混合的“油棉布”,是防止老人大小便失禁带来的清洗困难。

(3)卫生间

1)卫生间坐便和淋浴均设置安全扶手,防止起座和滑倒,淋浴设置座凳。

2)卫生间的淋浴区域,考虑的安全和空间的局限,设置浴帘+橡胶隔水条,该橡胶隔水条专业定制,防止水四处漫流,同时也为了轮椅能推进去。

3)专业护理的卫生间浴缸采用步入式浴缸,专业定制,以满足老人行动不便的困惑。

(4)家具

家具选择的原则,除了能展现“休闲和居家”的感觉,还应注意安全型和稳定性,同时考虑实用性。

1)餐椅的选择上考虑老人起身的需要,两侧需有硬质扶手;同时考虑老人吃饭时移动座椅的方便,椅子前腿上定制小轮,如下图所示。

2)独立老人居室的家具采用藤状家具,保证桌椅无锐角,既满足安全和舒适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休闲感。

(5)门窗

1)户门:考虑到坐轮椅老人的需要,户门设置上下两个猫眼,方便观察。下猫眼高1米,上猫眼高1.5米左右,门把手采用无锐角的长把手,便于老人手腕用力。同时门口设置搁物板,方便老人临时搁物。

2)卫生间门:为保证老人在使用卫生间期间发生意外时门能够打开,所有卫生间门均为外开设置。

3)外窗:为了避免老人发生危险,但又要保证自然通风,外窗开启扇采用限位器,限定开启30度角。同时为了老人能够坐在轮椅上观赏外景,卧室和客厅的外窗距地600mm高,同时设置防护栏杆。

(6)标识:在标识设计上,力求“简洁、醒目”,尤其是带有字体的,统一将字体放大处理,包括电梯操作按钮和园区、户内的导向标识。尤其是电话不仅考虑到号码的放大和清晰,同时设置了6位常联系人的头像,方便一键按拨。

4.4景观设计

合众优年社区的景观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景观的功能设置。景观环境是养老生活需求的一种载体,主要承担“养生、聚众、休闲”三大功能,重点体现“适老和休闲”,为老人提供景观观赏、闲聊、运动、散步、发呆等活动场所,并追求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自然式景观。

(1)养生:以自然式植物群落为主,调节温度湿度,营造舒适的小气候;植物种类上选择 释放氧离子、负离子的养生植物;外观上选择果色艳丽、花朵芬芳或叶形奇特的植物,功能上选择了常见、易活类的药用保健植物。

(2)聚众:园区景观结构上分为庭院花园、组团花园、中心花园三级花园,通过南北景观大道、健康步道、宅间小道把整个社区串成整体。

1)庭院花园:作为大家庭、温馨的室外公共客厅。打造院落式的环境,形成围合感和醒目的单元入口,设置能遮阳的休闲场所,林荫场地、阳伞、花架满足聊天、下棋、打牌、发呆、观鱼、养花、养鸟等功能。

2)组团花园:作为小聚众,小众兴趣的聚集场所,满足兴趣活动、器械健身、散步、休息等活动类型,设置木工房、花房、温室药用植物房、蔬菜种植区(含工具房)、门球场、林荫健身场。这些功能构筑物同时也具备休息点的作用。混凝土渗水砖步道,局部可形成纵向波浪形的小起伏,每个组团的步道自成环路。

3)中心花园:大聚众,热闹温馨的小镇中心,能贯穿会所,使中心花园与会所形成整体,提供包括集中晨运晚锻炼、垂钓、聊天、赏景、大型集会、文化展示等在内的活动内容,形式自由灵活,亲切宜人。

篇12

闲聊时,蓝映心和王奶奶谈到自己的难题。王奶奶笑了笑:“如果你乐意,我可以帮你接孩子,还可以给孩子做晚饭。”王奶奶以前是当地一家重点中学的英语教师,去年刚退休。因小孩都不在身边,她又不愿整天去打麻将,正想找点事做。这让蓝映心喜出望外。孩子有一位知书达理的奶奶帮着照顾,还是自家邻居,再合适不过了。

后来,蓝映心仔细观察,发现小区里还有不少像王奶奶这样的老年人,他们素质都挺高,而且大多数人都觉得生活太闲了,总想找点事情做做。蓝映心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可以试试专门帮这些有能力的老年人就业啊!

作为尝试,她先是收集了小区几位有教师经历的老年人的联系方式,尔后在当地的论坛上找需要家教的帖子,把这些老年人的简历发了过去。很快,她收到了很多热情的回复。有个网友想为读高二的儿子请英语家教,又怕找来的人没教学经验。蓝映心向他推荐了一位大学英语教授。两个多月后,经过老教授精心的辅导,小孩的英语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位顾客对蓝映心的服务非常满意,向儿子同学的家长推荐,他们也纷纷找上了蓝映心。

就这样,蓝映心在再就业道路上迈开了全新的一步。有了这些成功的案例,她决定正式注册“银发精英中介公司”,专门帮这些银发老人找到职场生涯的“第二春”。确实,退休的老人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他们大多都有一技之长,工作态度好,责任心也很强,并且很多人都是为了打发时间,对薪水的要求反而是次要的。

蓝映心在一些小区里贴出了招聘老人的广告,效果很不错。询问之下,蓝映心这才知道,原来经口耳相传,很多老年人都已经知道了她。刚开始,蓝映心做得最多的就是给这些老年人面试,帮他们做好专长规划,分类整理,对口推荐。为了能让更多的老人加入自己的团队,她还和社区联合主办了多次老年人才艺大赛,让更多的老人了解自己的公司,也让他们知道原来除了打牌、跳舞之余,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发挥余热呢。

前不久,蓝映心帮一个药房找到了一位从医院退休的老中医,担任该店的现场咨询师。一个月后,药房工作人员给她打来了感谢电话,原来这位老人到了药房后,服务非常到位,经常免费帮客人进行健康咨询,为药房带来了极好的口碑,生意自然也蒸蒸日上。同时,老人们的家属对蓝映心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因为能够找到开心的工作,老人们的生活也显得更加有朝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