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范文

时间:2023-10-16 10:17: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

篇1

礼节——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礼貌的具体体现方式,包括待人的方式,招呼和致意的形式,公共场合的举止和衣着等。

礼仪——表示礼貌的仪式,是对社节与礼貌的统称。礼仪是有形的,如庆典活动、奠基仪式等,既受到礼的基本约束,又受到物质水准、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等的影响。

社交礼仪的原则:

1)尊敬原则。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对人尊敬和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人与人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生活中有一些看似不引人注目的小事,却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比如拜访别人不联系预约,不礼貌地搞突然袭击;探听别人隐私并四处传播小道消息等。

2)遵守原则。一是守法循礼,二是守约重诺。

3)自律原则。遵守礼仪要自我克制,自律的过程是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整体素质的过程。礼貌修养好的人都能以礼待人,行动上不出格,仪态上不失态,言语上不失礼。

4)适度原则。距离即是美,掌握好交往时的感情尺度,往往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5)宽容原则。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用宽广的胸怀去容人,学会换位思考。

仪表礼仪:

仪表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服饰和风度等,是构成交际的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仪表美包括了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三层含义。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和形象,就像一本精彩的书的封面,让人感觉到你的背景、你的价值观是值得信赖的。从而产生“魅力效应”,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的成功。

1)仪容风度

美国心理学家奥博特·麦拉比安认为人的印象形成是这样的比例:55%取决于外表、形象,包括服装、个人面貌、动作、姿态等无声语言;45%取决于语气、语调、言辞的内容等有声语言。作为职业人士,形象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流利的口才、出色的文笔;出色的外表形象包括穿衣、修饰、个人卫生、发式、指甲、体型、礼仪等。

头发的修饰。应注意勤于梳洗、发型得体、长短适度。“好运从头开始”!

面容的修饰。男士面容要求:勤于修面剃胡须,修剪鼻毛,保持牙齿、口腔清洁。女士面容要求:美容化妆是最便利易行的方式。美容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重要艺术,属于生活美学范畴。通过外科整形来改变自己属于医学美容范畴。

化妆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化妆的浓淡及风格要考虑具体的时间和场合。通常日妆以自然为主,略施粉黛即可;上班妆也要清新淡雅,体现职业感;约会妆可以让自己显得甜美一些。总的说来工作和社交妆均以“雅”为格调。干净、清爽、自然,与年龄、身份和环境相协调,达到刻意修饰后的无意状态是化妆的最高境界。在正式场合,女士不化妆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2)仪态风度

仪态又称姿态、体姿。不同的姿态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用积极、优美的行为和举止来表现礼仪更让人感到真实、美好和生动,其作用不亚于有声语言。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也反映一个人的品格、气质与修养。人的相貌是无法选择的,而仪态和风度是可以潜心培养和训练的。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示给人们的是自信、尊严、力量和能力,通过一举一动,让你浑身都散发着一个职业人士的魅力。

人的形体姿态包括立、坐、行的姿势和手势、面部表情及相应的动作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我国自古以来对人体姿势的要求。体态语的基本要求是:端庄、自然、大方、稳健,做到声、情、行协调一致。

挺拔站姿。站姿的基本要领是:抬头,颈挺直,双目向前平视,下颌微收,嘴微闭,面带笑容,动作平和自然。双肩舒展,气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自然呼吸;身躯挺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防止重心偏移,做到挺胸、收腹、立腰、提臀、收下颌;双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内轻触裤缝,或将右手握左手手指放在小腹前,肘部轻靠在髋部,双手在身后交叉也可以。脚掌分开呈“V”字形,或呈“丁”字步站。

站立太累时可以变换调整站姿:一腿支撑,另一腿微曲,腿部放松,身体重心偏移到支撑的腿上,但上身始终保持挺直。男子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带“八”字,字放在腹前或背后都可以。

忌讳:缩颈、含胸、驼背、腆肚、撅臀。无精打彩、东倒西歪。手插在裤兜或交在胸前。

端庄坐姿。良好坐姿基本要领:面带微笑,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微收下颌;立腰、挺胸、上身自然直立,不要前贴桌后靠椅背;双肩平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或沙发上;双膝并拢,两腿不要分开,也不可以交叉伸在前,或两腿一前一后放置。关、颌、颈保持站立时的样子不变。坐着谈话时,上体与两腿应同时转向对方,双目正视说话者。

女士穿裙子入座时,可用手背将裙子拢一下,以免裙底“走光”。就座后,双腿并拢,以斜放一侧为宜,掌心向下,将左手掌搭在腿上,右手掌再搭在左手掌上,这种坐姿比较娴雅。男子就座时,双脚可平踏于地,双膝分开一掌左右,双手分别放在左右膝盖上。在社交场合,不论坐椅子还是沙发,都不要坐满,坐在椅子的2/3处,以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和尊重。

忌讳:弓腰曲背,抖动两腿。尤其是女士切忌双腿分开和高跷“二郎腿”。

潇洒走姿。基本要领:从容、平稳、直线。

无论男女,行走时切忌摇头、晃肩、扭臂、八字脚,不要低头看地、两脚拖地。身体扭动幅度越大,越显得轻浮。

优雅蹲姿。一般用在取低位物品时,有半蹲式、高低式、交叉式3种方式。不管是哪种蹲姿,都切忌撅起臀部,这是非常不雅观的动作。

3)不良举止

不当使用手机

当众嚼口香糖

当众挖鼻孔或掏耳朵

在公共场合抖腿

大声清喉咙或吐痰

当众打哈欠

随手乱扔垃圾

别人面前脱鞋

[2017大学生职场礼仪基本常识]相关文章:

1.大学生职场礼仪基本常识

2.职场礼仪基本常识

3.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

4.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5.最新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

6.关于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

7.职场礼仪基本常识与作用性

篇2

分类号R395.6

1引言

随着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对身心健全发展的热切追求,以及适应学校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落实,心理咨询与辅导在我国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现实看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异常,大量的还是指比较轻微的心理问题,而且人们通常认为所谓的“心理障碍”也是指较轻微的心理异常[1]。因此,界定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临床表现,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意义。鉴于国内外尚无学者对此作出科学的规范,傅安球提出了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尽快将一般心理问题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工具,编制一套一般心理问题量表,就成为心理健康工作者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及表现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照社会所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造成不适应的心理状态[2]。心理异常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几大类。一般心理问题也称作心理失调或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属于轻微的心理异常[2]。一般心理问题与其他类型的心理异常(即较严重的心理异常)相比,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情景性,即一般心理问题通常都是由特定的情景诱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关,并且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二是暂时性,指一般心理问题不会经常或持续出现,而是偶发的、暂时的。三是无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这个特征是一般心理问题区别于其他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心理异常的重要标准。

傅安球[3]在长期的咨询和临床实践中,对一般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总结归纳,共27种:分神、注意转移困难、记忆减退、选择性思维迟滞、忧郁、期待性焦虑、冷漠、暴躁、自卑、多疑、空虚、无端烦恼、急躁、消沉、偏执、狭隘、孤僻、攻击性、敌对、孤独、冲动、狂热、狂妄、怯场、怯懦、压抑、心理疲劳。一般心理问题的上述27种临床表现详尽全面地概括了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群体中所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鉴于本量表主要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首先对上海市1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从而挑选出上海市大学生比较常见的10种一般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心理疲劳、自卑、暴躁、消沉、分神、忧郁、空虚、无端烦恼、怯懦、敌对。

心理疲劳是指因为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导致的无精打采,懒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消极状态;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暴躁是指在一定场合受到不利于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现缺陷;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分神是指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却难以稳定地集中于该事物的注意失调;忧郁(有别于心理障碍中的抑郁)是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的消极情绪;怯懦是指胆怯、懦弱、怕事、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4]。

3量表的初步编制

3.1确定分量表内容

如上所述,本量表主要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拟用问卷调查法从27种一般心理问题中筛选出上海市大学生常见的几种。

我们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挑选150名被试,其中男性58名,女性92名,将27种一般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逐一列出,随机排列成27项条目,要求他们从中选择出目前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从收回的150份有效问卷中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10种:心理疲劳、无端烦恼、分神、空虚、自卑、忧郁、消沉、暴躁、怯懦、敌对。此次初测发现,焦虑并未成为被试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有别于国内外其它研究,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编制方法及步骤

本研究根据编制自陈量表的经验准则记分法[5],以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和表现为基础进行量表编制。确定以上10个分量表内容后,按照一般心理问题相关理论,从情景性这个主要特点出发,结合大学生学习、人际关系、社会工作等主要生活内容的现实情况,每个分量表编制适量的题目,力求每一条目都做到:语言简练、概念明确、任务容易操作、内容众所周知[6]。编制完毕后经反复筛选,最后得到111个项目。

项目题干的陈述方式包括正面陈述和反面陈述两种,正面陈述如“我觉得生活真没劲,无聊透顶”、“在重要考试中我总是看错题或看漏题”等与一般心理问题的表现相符合的表述;反面陈述如“我每天都过得非常踏实”、“我是一个精力充沛,干事效率很高的人”等与一般心理问题表现相反的题目。

量表的选项有“完全不符”、“不太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五个。正面陈述的得分从1分开始,1、2、3、4、5依次给分,反面陈述的得分恰好相反,从5分开始,5、4、3、2、1依次给分。分数越高表示一般心理问题越明显,而分数越低则表示心理问题越轻微。

项目按照交叉原则进行排列。不同范畴、不同分量表的项目混合交叉排列,以避免被试答题受思维定势影响[6]。

3.3非正式量表的结构及内容

非正式量表共有111个项目,其中包含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的项目数量分别是:心理疲劳分量表10项,自卑分量表10项,暴躁分量表10项,消沉分量表11项,分神分量表9项,忧郁分量表11项,空虚分量表12项,无端烦恼分量表13项,怯懦分量表13项,敌对分量表12项。其中正面陈述的项目共有65项,反面陈述的项目为46项。

4正式量表的确定

4.1研究方法与步骤

4.1.1被试

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抽取二年级学生134人(男55名、女79名)。

4.1.2测试

团体测验,主试由心理学研究生担任,统一指导语:“各位同学,你们好。欢迎你们参加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的调查!此次调查不需要填写个人详细信息,你完全不必担心泄露自己的隐私。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真实地填写问卷,协助本次研究。此次调查的时间约为30分钟,请同学们在填写问卷前仔细阅读问卷说明。”

4.1.3数据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4.2项目分析

4.2.1各项目与分量表间的相关

将分量表中各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分量表分数,每一道题目的得分与其所属分量表的得分求相关,以相关系数大于0.5为标准筛选出正式测试项目[7],相关系数大于0.5的项目保留,小于0.5的则删掉。111个非正式项目经此次筛选后删去18个,其中自卑、消沉、空虚分量表各1个,忧郁分量表2个,分神、无端烦恼、敌对分量表各3个,怯懦分量表4个。

4.2.2各项目的通俗性

计算每一个项目上得分的通俗性[8],公式为:

这里,Xi是被试在某项目上的得分,N是被试数,H、L分别代表每项目分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量表为五级评分,所以最大分值为5,最小分值是1。凡是通俗性大于95%或小于5%的项目删除。

经计算,心理疲劳分量表中有1个项目的通俗性接近95%,为94.38%,为保证项目质量我们将此项目删除,筛选后剩余92个项目。

4.3正式量表的结构及内容

经初测筛选题目后,我们正式确定了92个项目,其中分神分量表6个;心理疲劳、自卑、忧郁、怯懦、敌对分量表各9个;暴躁、消沉、无端烦恼分量表各10个;空虚分量表11个。筛选后的项目重新按照交叉原则进行排列,不同分量表的项目和不同陈述方式的项目混合排列。

量表得分计算方法:每个分量表正面陈述项目得分与反面陈述项目得分的相反数相加便得到分量表分数,所有分量表的得分相加得到总量表分。

最后正式确定的量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开头语,第二部分是问卷说明,第三部分是测试项目。

5量表信、效度分析

5.1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的可靠性程度,我们计算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克伦巴赫α系数),具体结果见表1。

一般认为如果α>0.6,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就是比较满意的[9]。从表1可以看出,全体被试在各分量表以及总量表上得分的一致性系数全部大于0.6,这说明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是很好的。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一般心理问题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特点,因此我们没有计算重测信度。

5.2效度分析

5.2.1实证效度

一般用新编量表与效标量表的相关系数来验证新量表的实证效度,也叫效标效度、准则关联效度[10]。此次测试选择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效标量表。本研究对166名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进行SCL-90量表的测试,测试完毕后用SPSS10.0软件计算新编量表分数与效标量表分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本量表与SCL-90的相关为0.727(p<0.001),另外,新编量表与效标量表相对应的内容量表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新编量表中忧郁分量表与SCL-90中抑郁分量表得分的相关为0.589(p<0.001),新编量表中自卑分量表与SCL-90中人际敏感分量表得分的相关为0.463(p<0.001),新编量表中敌对分量表与SCL-90中敌视分量表得分的相关为0.479(p<0.001)。由此可见,本量表与效标量表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新编量表具有一定的实证效度。

5.2.2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某量表所能代表的主题的多少,各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间的相关可以作为考查某量表的效度指标[11]。该量表各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个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564~0.848之间,其中有7个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7以上,这表明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比较好。

5.2.3结构效度

将量表中各分量表的得分求相关,其相关矩阵见表3。

心理测量学认为,各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超过各分量表间的相关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11]。从表3中可以看出,10个分量表分间的相关系数大多数在0.2~0.5之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484,而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5~0.9之间,可见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6结论

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规定的基本要求,可用于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测量。

在编制了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后,我们拟建立上海、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地区性常模,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全国性常模,以编制一套适用于评估全国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状况的量表。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 学校心理咨询若干倾向性问题的思考. 心理科学, 2000, 23(3):275~278

2 傅安球.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4~51

3 傅安球.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心理科学, 1999, 22(6):492~495

4 傅安球. 家庭心理医师.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0. 12~22

5 戴忠恒. 心理教育与测量.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16~126

6 石绍华, 张梅玲. 问卷编制的几个问题. 心理学动态, 2000, 8(4):69~76

7 邵志芳, 陈国鹏, 单阳. 学习困难儿童诊断量表常模制定. 心理科学, 2000, 23(2):169~171

8 刘金花, 庞美云, 杨慧芳. 儿童自我控制学生自陈表的编制. 心理科学, 1998, 21(2):108~114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常态化机制

课 题: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度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2014JPXM10)成果,主持人:陈思,课题组成员:魏珊珊、甄俊峰、王凌潇。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从中国志愿服务现状来看,社会对志愿服务精神缺乏深刻理解与认知,同时社会也影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志愿者缺乏自愿性、自主性和广泛性,其培训制度并未实现系统化,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缺乏规范化与持久性。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障碍。因此,努力探索出一套有组织、有层次、有效用的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对于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以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邻校学生为辅助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20份,有效问卷954份,有效率为85.18%。通过问卷走访,笔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解,进而提出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整体认知不足,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首先,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有限。调查显示,71.2%的大学生只是基本了解志愿服务的含义,只有约一成的大学生非常清楚,而近两成的大学生处于完全不知道的状态。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整体认知不足,接触相关的内容不够。

其次, 61.5%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态度是“感觉一般,有时间就参加”,85.1%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次数是“不经常参加,每年大概1~2次”,只有一成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少参加这类活动。

调查中,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总人数为509人,占调查人数的53.35%,其中有14.60%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次数不少于3次,85.40%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次数为1~2次,足见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2.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力度不强,了解途径单一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有些高校缺乏对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对志愿服务、志愿活动、志愿者等了解甚少,仅仅依靠学校的相关志愿服务机构和社团,导致志愿服务途径单一,且内容一成不变,创新力度不强。

在调查中,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了解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依靠“大学生社团”或“学校组织”,只有一成的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来了解并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中,69.5%的受访者表示参与的活动大都是义务支教、敬老院敬老、无偿献血等传统的志愿服务,只有近两成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或者接触过西部志愿服务、医疗科普等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由调查可看出,志愿活动内容比较单一,缺少吸引力。

学生们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情况,也因性别、地域、年龄等存在差异。调查中,基本了解志愿服务涵义的总人数为785,占82.3%;男生中这一比例为78.9%,女生为83.7%;城市生源这一比例为83.5%,乡镇生源为82.8%,农村生源为81.9%;大一学生中这一比例为78.9%,大二为85.3%。由此可见,亟须增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拓宽并创新志愿服务的领域及内容。

3.缺乏志愿服务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

(1)志愿服务培训制度不完善,活动效果不明显。在总体规划方面,某些高校缺乏对志愿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思考不全面,方法不恰当,实施起来与活动的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活动,有40.1%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36.1%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有人进行培训”,而12.2%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志愿服务还要进行培训”。志愿活动需要的不仅是满腔热情,更需要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

(2)缺少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不高。有31.5%的大学生表示“社会缺乏配套的奖励机制”是其不愿参与或没有兴趣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22.9%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志愿服务能够获得相应的荣誉”是其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缺乏规范化的注册登记制度、奖励惩处制度、考评体系和全国认可的志愿服务认证、全国联网的志愿服务档案。没有这些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是不积极、不乐意的。

4.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安全机制有待提高

当前,缺乏资金和权益保障成为了志愿服务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学校因资金或者安全问题取消了部分意义重大的活动,有时一些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需要自掏腰包奉献爱心,久而久之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志愿活动也很难维持下去。此次调查显示,88%的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不够顺利是机制不健全所致,22.2%的学生认为经费不足是限制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大因素。而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志愿者活动法》,是全球第二个颁布《志愿者活动法》的地区。

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

1.优化招募,完善培训机制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很多大学生仅仅是凭借一腔热情和好奇心参与其中的,这就使得有些志愿服务效率低下,不被大多数人看好。在招募志愿者时,应优化招募工作,建立健全招募机制,充分考虑其是否适合此志愿活动。对乐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面试,在面试时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的面试阵容,采用问答式、模拟情景、设置突景等方式,对志愿者自身素质、应变能力、处事方式等进行考核,择优录取,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水平,使志愿服务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培训机制是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前提。志愿者机构应进一步完善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开展专业化培训,培养志愿服务专业人才;广泛开展通用培训,找专业人士编写培训教材;加强志愿者培训机构建设,使得志愿者培训长期、可持续发展。这样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的同时学到更多的技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2.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与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后盾,学校应制定强有力的奖励机制,使优秀志愿者得到表彰,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特色专业的志愿服务中去。学校方面还可将志愿服务与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学分认证等相结合,以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在志愿活动宣传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广泛传播志愿文化,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志愿服务机构,了解志愿服务相关活动。还可加大力度推广志愿者形象标识,提升志愿者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升其品牌效应。

此外,学校应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机制,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使得大学生不单单凭借一腔热情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社会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广阔平台。能否从这个广阔平台得到给养,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否长期有效进行的关键。一是要在加强专业培训的同时,注重资金的保障问题,强化大学生服务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权益保障。二是形成志愿活动长效机制,探索学校志愿服务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有效衔接机制,学校可建立大学期间学生个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制度,将每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志愿服务活动及时记录在案,毕业后,通过与社会协调,在大学生毕业就业、报考更高学府、报考公务员等时,将其志愿服务有效时长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因素。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志愿者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志愿服务平台。这些社会保障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为了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实现常态化,以更加成熟、更加卓越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谭建光,周宏峰.中国青年志愿者:从青年到农民——改革开放 30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1).

篇4

一、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理论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强化理论在我国高校日常管理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以教职工为对象而言,在日常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对教职工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或惩罚,正强化的方式包括发放奖金、表扬、提升、改善工作条件、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以学生为对象而言,正强化包括校级或院级的奖学金评比、评优(秀)评先(进)等,而负强化则包括对违规学生书面或口头的警告和批评,对在平时学生工作出现错误的学生干部给予或重或轻的批评和训斥,甚至通过学生家长的“威严”以达到教育违规学生的目的等都能被看作是一种负强化行为。不过,在具体的高校日常管理的运用操作中,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强与弱依行为主体判断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更多的情况是正强化的手段多于负强化,只把负强化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补充手段”。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作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强化方式,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之间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并未真正有效的应用于高校日常管理之中。

二、大学生奖励机制中的存在问题及其正强化分析

1.校学工部(处):评定标准不明确、不细化,未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参评。

我国绝大多数重点院校都已经组建或成立了自己的学生工作部(处),专门负责高校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学生部(处)是奖学金评比条例的制定者,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奖学金评比这一正强化行为的“施行者”。但在学工部(处)所制定的评比条例中,评比标准并未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奖学金的申请和评比,其原因就在于评比标准不明确,笼统模糊,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奖学金评比在最初实施时的“失灵”,正强化作用就会失效。

现在,我国高校都已经或正在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引入就直接造成究竟是以学分绩点为主评标准,还是以综合测评为主评标准的尴尬局面。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最为“公平”的标准是应以学分绩点为准,不应将综合测评成绩作为主评标准,因为综合测评成绩有很大的出入,那些身兼数职的学生干部就能以“非学习成绩”而多多加分,从而赢得奖学金评比竞赛的足够“筹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奖学金的来源不断增多,授奖面也不断扩大。获奖机会的增多,奖学金来之交易,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降低了奖学金含金量,造成奖学金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的作用也相对减弱。事实上,学生们的这种区分比较适合于正强化的周期划分。以奖金额度较小的单项类奖学金为例,在心理上,学生们每取得一项成就或一次进步都希望立即能得到强化主体――学校或学院的认可与奖励,如果被认可或奖励的周期过长,学生们的心理预期就会受挫,正强化的作用就有可能未尽其最优效力,同样,在奖金额度较大的综合类奖学金评比中,一年一评既能给予学生们足够长的学习周期努力学习以期获得最后的成功,又能消除每学期评比一次而不得不承受的心理压力。

奖学金评定条例制定不清晰、不明确,评定标准不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归结起来,这与作为正强化主体的校学工部(处)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学生工作经验的多少不无关系。就自身素质而言,不仅仅是学工部(处),甚至是整个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自身“素质都参差不齐,既有知识经验都非常丰富的教师,也存在不少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的‘滥竽充数’式的老师”。在评比标准都不清晰明了的情况下,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更会直接影响到奖学金评比施行效率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的基层学生工作经验极度匮乏,制定的条例不能适合实际操作层面的需要,从而导致院级学工部门在评比中的“默然”和“茫然”,继而转化为一种“无奈”。有时奖学金评比条例一年一变,甚至会出现同一奖学金在四届学生中都不一样。校级学工部门管理者想当然的求改革、求创新,造成的不仅仅是学生们对学校奖学金评比的不信任,更会导致院级学工部门对上级部门工作的不配合,正强化失效,负强化增强。

2.院学工组:评定流程公开不及时,存在“个人情感”和“暗箱操作”的可能。

从奖学金评比的程序来看,院级学工部门处于校学工部(处)与学生之间,发挥着政策执行与政策反馈的“中间人”作用。奖学金评比政策执行的好,对学生正强化作用就有效,反之则正强化就失效。

在院级学工部门接受学生申请材料、进行评比,到学院公示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甚至学生们都不知道公示结果如何评选出来的。院级学工部门的评选过程除了可能会受到校级部门评比条例不明确的影响外,其本身在实施政策时的自身行为也事关奖学金评比的公正与效率、正强化作用的强与弱。具体说来,院级学工部门的管理者早已把奖学金评比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普通的日常工作,思想上不再重视,将所有申报材料汇总后,按照评定标准“简简单单”的把评选结果公示出来,同时,他们还可能依个人偏好,在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同等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干部予以“照顾”,提高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当奖学金评比结果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预期时,其评比的公平性就会遭到学生的质疑,进而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被剥夺感”,“放弃努力”或“拒绝努力”的负强化心态加强,“继续努力”的正强化作用减弱。这样,奖学金评比的正强化作用在中间环节就已发生“质变”。

3.学生:自我积极性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强化客体的监督作用。

学生是正强化行为的客体与对象,但正强化行为的有效与否是主客体之间互动的结果,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但作为客体的学生并不是绝对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提高自我参与的积极性,对奖学金评比条例的诸多问题和评比程序的公正性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而反作用于作为行为主体的校方和院方管理者,达到正强化作用的良性互动。

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把自己定位于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不会主动参与奖学金评比过程。一方面,现今奖学金的额度和覆盖率都有大幅提升,但在绝大多数不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们看来,既然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何必劳神劳力的关注呢?关注的学生都是那些肯定能获得的,以及那些与此“”的学生。这些“不关注”的学生往往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付出的与收获的不成正比,刻苦努力获得奖学金远远少于做兼职所收获的酬金,虽然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这样的话,对那些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来说,正强化的作用在此刻起到了作用,但对于那些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来说,得奖学金的可能总是那几个学生,更多的人对此已经漠然,奖学金对他们也不具有激励作用。正强化作用显然失灵。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评比程序公开不及时,评比结果不透明,加之不能有效的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那么,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就不可能有任何提高,被动接受的位置也不会有任何改观。因此,如何调动绝大多数不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的积极性,才是高校管理者们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三、关于高校奖励机制改进与完善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奖励机制的正强化作用的失效,取决于校方、院方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多重互动、多重强化。据此,高校奖励机制的改进与完善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增强评比条例的科学性,既要细化,也要量化

评比条例是科学性,即是评比目标的明晰和适度。一方面,就制定者而言,必须深入学生基层,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评比条例。获得奖学金的条件因该是明确、可测和适中的。既不能含混模糊,让学生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获得奖学金;也不能把条件设得太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奖学金,从而失去激励作用,也不能把条件设置得太高,让学生觉得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奖学金,对奖学金望而生畏,从而放弃争取奖学金的努力。奖学金的额度要因学生心理预期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另一方面,必须要细化、量化。奖学金评比条例的不明晰,必然导致学生行为的“自我中心”,把诸多模棱两可的情况归入评比标准的范畴之列,这样评比条例应有的标尺作用失去方向,学生们却生成了奖学金评判的自我标准。细化就使得学生们能“对号入座”,不会打“球”;量化则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防止评判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2.注重评比程序的时效性,以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评比程序的透明、公开。

评比程序的时效性的增强,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自身道德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学生申请,到学院汇总,再到学校公示,每一步都需要充分调动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服务积极性,这是充分保证评比程序时效性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必须引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学生而言,实行“申请-评比-公示”的“一站式”服务,既方便快捷,又能相对公开公正,使得每位申报的同学和不申报的同学及时了解评比的过程,避免了因信息不公开、不对称造成的信息滞后作用。对于执行者而言,即可将院系学生管理工作中人工工作量(操作)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同时又可提出一个通用的学生奖学金评比模型,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奖学金评定。

3.提高评比对象的参与性,发挥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

学生参与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搞活长期置于奖学金评比的“中下层”学生积极性。以往我们在征求学生意见、召集学生代表时,更多的侧重于优良学生和学生干部,认为他们的意见就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忽略甚至忽视了“中下层”学生的想法与建议,确切的说我们视奖学金评比为“投机型政策”,而不是“投资型战略”。奖学金注重的是“奖”,而这个“奖”可以分为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对不优秀学生奖励。在不改变奖学金设置的最根本内涵的前提下,扩展奖学金评比对象的范畴,是奖学金评比得以发挥长久激励作用的根本。事实上,单纯依靠院级学工执行者和“极少数”学生代表的奖学金评比程序,早已遭受众多学生的质疑,也直接助长了一些主要学生干部的学习侥幸心理,这样何来奖励优秀和强化学习的目的?因此,参与学生的增多,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强化奖学金的奖励促进作用。

四、结语

高校奖励机制的改进与完善,是当前高校日常管理应对新形势与新变化的自我进步。尤其是在“90后”进入校园后,他们的思维更活跃,维权意识更强烈,对于在奖学金评比过程中的任何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公开行为,肯定会比“80后”大学生更趋自我意识的表达。现今,高校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管理者自我素质欠佳,有可能会导致“90后”大学生的行为更加“激烈”,加之网络维权途径的盛行,如若管理者处理不当,就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影响校园稳定与和谐。高校奖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注重公平,效率其后”,这值得每位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深思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公平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胡星平.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贾志兰,邵守先,张静莉.大学生奖学金、贷学金与助学金制度的调查分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1).

[4]刘胜乐,张继龙,薛义河.公正:当代大学生激励机制的道德思考.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

[5]刘燕.中国大学奖学金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孙友然.论正面强化与员工的有效激励.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7]王莉.高校的学生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救济.西南政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5

一、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据调研,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者对职场礼仪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部分高职院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并未真正重视职场礼仪教育,切实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所谓的“就业指导”或是“职前教育”,通常是由学生就业与服务中心指派老师或邀请企业专家做理论讲座,学生缺乏实践历练的机会,这种流于形式的指导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成效;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提出了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却未能真正付诸实践。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指导培训的走过场,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据企业反馈,即将步人职场的学生往往缺乏最基本的礼仪修养#商务交往常识,以及从业必备的职业素养,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乃至职场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中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型”礼仪教师缺乏,因此,在研究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创业实践,并与企业合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不同的礼仪训练模块,与企业共同商定课程目标,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课题亟待研究和实践。

二、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高职学生礼仪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礼仪创业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模块式的职场礼仪培训模式,制定“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培训方案,逐步引导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二)研究内容

1.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礼仪创业培养模式

(1)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专业岗位的需要,确定高职人才职业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设计独具特色的礼仪实训方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确保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卓有成效,切实把职业指导贯彻到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全过程。(2)依托校内职场实训室及合作企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实训。

(3)策划礼仪相关的大赛及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大型活动礼仪服务的机会,指导学生应用和实践礼仪。

2.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礼仪创业培养内容

结合企业需求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场能力、素养的提高等设计职场礼仪培训内容,以保障学生顺利就业,满足企业需求。具体包括:大学生社交礼仪培训(基本礼仪常识、行为规范、公共场合礼仪等);职场礼仪培训(服务礼仪、商务礼仪、外事礼仪等);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自我目标的设定、自我激励、高效时间管理整合资源等);就业观念与技巧培训(简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求职面试礼仪与技巧、进入职场前的心理准备和素质要求、职场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三、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特色

高职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礼仪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模块式教学,以及“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礼仪创业教学模式

选择有代表性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合作对象,开展礼仪实践教学,将企业新员工培训部分内容与职场礼仪培训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礼仪实训室,以及企业培训教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二)项目化模块式的礼仪创业培训模式

结合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尤其是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专业学生量身定制项目化模块式的职场礼仪培训模式,通过不同模块的训练,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各项目及各模块的学习,即可掌握相应的职场礼仪知识,逐步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篇6

高校教育中应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而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成为一大难题。高校学生品行现状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德育不仅依靠学生管理和课外活动上,更主要的是应把目光放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因此,在德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礼仪课程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和言谈举止、仪式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具有约束人们言谈举止的规范性特点,同时,礼仪规则简明、实用、可行、易学易会、便于操作。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不断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道德也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德成于中,礼形于外,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道德是礼仪的灵魂,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之外,还要注意内在的道德修养,做到表里如一。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的载体,人们的道德责任可以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是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人们对礼仪的学习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熏陶和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道德社会化过程。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往往可以了解他的内心道德世界,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中应首先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道德规范细化为具体礼仪行为上,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二、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散漫、不受约束、依赖性强、独占欲强、不善合作,表现为公众场合语言粗俗、不守秩序、课堂上时间观念差、随意说话、玩手机、吃零食、不重视仪表、穿着打扮过于随意,遇见老师不打招呼等现象经常发生,以上种现象表明目前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礼仪教育。我们不仅要将礼仪规范纳入学生常规管理之中,还需要在大学德育课程中增设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

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大批职业人才,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礼仪素质教育。2009年曾有研究者对十二所高校600名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与访谈,在被调查者中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修养尚需提高,认为应在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学生占87.8%。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特别要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它的培养对象是教师,教师一定要在思想道德、学识学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幼儿模仿力最强,幼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校开设礼仪课程能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质的幼儿教师,使幼师有意识地用所学的礼仪来全面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礼仪课程的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上,把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体现科学性、普教性、持久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目前高校礼仪课程局限于特定专业某一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因此开设公共礼仪课程非常必要。

礼仪教育应渗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幼儿教育做起,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在大学阶段应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系统学习和培训,根据不同院校专业特点,教材内容分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特色编写公共礼仪和行业礼仪为一体的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特点,选用2010年5月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礼仪常识全知道》。本课程开设一年,从教材中选学以下内容:个人形象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略讲;学校礼仪:(教师仪表礼仪、学生仪表礼仪、课堂礼仪、校园场所礼仪);电话和网络礼仪;餐饮舞会礼仪;节日民俗礼仪;涉外礼仪。以上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同时又有所侧重。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系统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法、情境模拟法、联系对照法和实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而且使学生重新认识、分辨、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此论文是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幼专生德育方式方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陆纯梅,范莉莎.现代礼仪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篇7

[中图分类号] Q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004-04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低恶性的胶质瘤转化为恶性多形性神经胶质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时,肿瘤出现显著的血管化[1]。大量的血管生成是肿瘤恶性生长的先兆,同时导致大部分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将不超过50周。抑制GBM的血管生成,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低氧是引起实体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低氧通过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s,VEGF)的表达与释放,从而导致血管生成[2]。

缺氧诱发的胞内钙信号亦参与缺氧反应,如缺氧基因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s,TRPC)是一类通透Ca2+和Na+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3]。近年来研究发现,TRPC通道能感受包括低氧在内的多样性外界刺激[4]。人类细胞表达6个TRPC亚型(TRPC1~TRPC7),除了TRPC2(假基因)。其中,TRPC1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包括大脑、心脏、平滑肌、内皮、肝脏和等,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所有其他TRPC亚型都可和TRPC1组成异源多聚体协同作用[5]。因此,TRPC1通道在TRPC亚型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TRPC1介导了缺氧诱导的肺动脉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6-7]。然而,TRPC1通道是否参与缺氧反应基因-VEGF的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RNAi技术探讨TRPC1对缺氧细胞VEGF表达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人类恶性胶质瘤细胞U87(ATCC)培养于CO2培养箱,常氧条件为21% O2,5% CO2。培养基为DMEM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invitrogen)。细胞生长至70%~80%时进行传代或接种进行实验。

1.2 缺氧处理

U87细胞接种36 h后更换为低氧培养基。新鲜培养基于缺氧环境(5% CO2,1% O2,94% N2)预先孵育16~24 h,以造成低氧培养基(氧分压约为43 mm Hg,1 mm Hg=0.133 kPa)。然后迅速放入三气培养箱(forma scientific),环境条件为:5% CO2,1% O2,94% N2,培养至相应时间。

1.3 RT-PCR

使用Trizol(invitrogen)提取细胞总RNA。运用Oligo 6.0 设计引物,所有引物均跨越两个不同的外显子以避免基因组DNA污染,序列见表1。

总RNA反转录产物进行定量PCR扩增(real-time RT-PCR)(SYBR Premix Ex Taq kit,Takara)。扩增条件如下:95℃ 10 s;PCR循环参数:95℃ 15 s,VEGF(59℃);TRPC1:53℃ 15 s,72℃ 15 s;80℃ 5 s采集荧光,共40个循环。溶解曲线参数:95℃ 60 s,72℃ 30 s,95℃ 30 s,溶解曲线测定全程每隔0.2 s采集SYBR荧光。使用Livak等[8]改良的方法,进行基于内部参照β-actin的定量分析,公式如下:

F(倍数)=2-CT,CT=(CT.Target-CT.Actin)treated-(CT.Target-CT.Actin)control,

其中,(CT.Target-CT.Actin)treated:处理组靶基因CT值与内参CT值的差;(CT.Target-CT.Actin)control:对照组靶基因CT值与内参CT值的差。PCR产物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成像。

1.4 免疫印迹

使用RIPA全细胞裂解液提取U87细胞总蛋白。Lowry法进行蛋白定量。等量蛋白样品进行SDS-凝胶电泳,后转移至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室温下,含5%牛血清蛋白(BSA)的TBST缓冲液封闭膜2 h。将一抗用含3%BSA的TBST缓冲液稀释至适当浓度,TRPC1一抗(1∶2000),β-actin一抗(1∶2000),4℃摇床孵育过夜。洗涤后将膜与二抗(1∶5000)室温孵育1 h。使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法)暗室显影。

1.5 钙图检测与分析

U87细胞接种于激光共聚焦培养皿,培养24 h后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与10 μmol/L fluo-3/AM避光37℃孵育30 min后用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液漂洗3次。最后,加入含钙HEPEs液。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加入100 μmol/L OAG,通过ASAS57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连续监测胞内钙浓度变化。待胞内钙浓度升高到一个稳定的平台时,加入2-APB,继续监测钙浓度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使用的激发光为488 nm,发射光为530 nm,扫描间隔1107 ms。实验共选择14个形态正常的细胞进行荧光监测,数据用ACAS570-IQ分析软件分析,并用Origin 7.0作图。

1.6 ELISA分析

缺氧24 h后,收集各组培养基上清。设定空白孔,分别取稀释的上清样品和标准品100 μL加入酶标板中,37℃孵育90 min;洗涤3次;每孔加入生物素标记人VEGF抗体100 μL,37℃孵育60 min;洗涤3次;除空白孔外,每孔加入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100 μL,37℃孵育30 min;洗涤4次;加入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液100 μL,37℃反应15 min;加入终止液混匀后立即测量波长450 nm吸光度值。标准品数据用SPSS拟合浓度-吸光度值曲线回归方程,并据此计算各样品VEGF浓度。

1.7 RNA干扰实验

接种细胞于6孔板,24 h后达到15%~20%汇合度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进行转染。转染6 h后,细胞在完全生长培养基中培养48 h(real-time RT-PCR检测TRPC1 mRNA干扰效率)和60 h(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率以及进一步的缺氧处理)。SiRNA正义链序列如下:NC siRNA:UUCUCCGAACGUGUCACGUTT;siRNA-1:GGAUGUGCGGGAGGUGAAGTT;siRNA-2:GGUCCAUUACAGAUUUCAATT;siRNA-3:CAGGUGACUUGAACAUAAATT。NC:negative control,siRNA实验的对照。常氧NC组:正常培养的NC组。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Origin 7.0处理分析并作图;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U87细胞表达功能性的TRPC通道

给予TRPC通道激动剂OAG,胞内Ca2+浓度先迅速升高后缓慢下降并保持于一高Ca2+平台期。在平台期进一步给予TRPC通道抑制剂2-APB(2-aminoethoxydiphenyl borate)后,Ca2+浓度迅速下降(图1A)。提取常氧下U87细胞总RNA,进行常规RT-PCR扩增TRPC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4个单一条带,大小为168 bp,112 bp,119 bp,159 bp(与预期的产物大小一致),分别对应于TRPC1,TRPC3,TRPC4和TRPC5亚型(图1B)。

2.2 RNAi下调TRPC1表达

分别使用3个针对TRPC1不同编码区位置的化学合成的siRNAs转染细胞。转染后48 h,real-time RT-PCR显示,相对于阴性对照siRNA(NC)组,siRNA-1,siRNA-2和siRNA-3分别减少TRPC1 mRNA到到NC组的64%,39%及36%(F = 15.39,P = 0.001)(图2A)。转染后60 h,3个siRNAs分别减少TRPC1蛋白到NC组的48%,29%及33%(F = 21.336,P = 0.000)(图2B和2C)。

2.3 RNAi下调TRPC1对缺氧细胞VEGF表达的作用

图3A显示,siRNA-2和siRNA-3显著减弱了缺氧诱导的VEGF基因上调(F = 29.153,P = 0.000)。进一步通过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VEGF发现,siRNA-2和siRNA-3抑制了缺氧24 h诱导的VEGF蛋白分泌(F = 13.745,P = 0.000)(图3B)。

3 讨论

低氧微环境是GBM的显著特征,其靶细胞位于GBM瘤体坏死灶的周围区域[9]。这些细胞高度缺氧,生成并释放大量VEGF,导致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肿瘤恶性进展[10]。因此研究能调控缺氧胶质瘤VEGF生成释放的信号通路、寻找抗血管生成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质膜离子通道能感受低氧变化,通过钙信号来调控缺氧反应。已有研究证实,钾通道、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缺氧基因表达。TRPC通道是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是近期的研究热点。然而是否TRPC通道参与胶质瘤缺氧反应基因-VEGF表达尚不清楚。人类细胞共表达6个TRPC亚型。本文首先联合使用钙图和RT-PCR,发现U87胶质瘤细胞表达功能性的TRPC1,TRPC3,TRPC4和TRPC5亚型,其中TRPC1表达量最高。此外,研究报告认为,TRPC1主要通过和其他TRPC亚型组成异源多聚体而发挥功能[11]。因此,进一步选择TRPC1为靶分子,通过RNAi技术阐明其对缺氧诱导的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siRNA-2和siRNA-3显示出较好的干扰效率,TRPC1 mRNA水平分别下降61%和64%,蛋白水平分别可降低71%和67%。更为重要的是,干扰TRPC1表达抑制了缺氧U87细胞VEGF基因表达。同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VEGF蛋白缺氧反应性上调也受到抑制。这些数据表明,缺氧U87细胞VEGF表达反应中,TRPC1起着重要作用。这为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TRPC1通道激活后,引发胞内Ca2+升高。而VEGF主要受到转录因子HIF1和AP1的调控。近期研究表明,胞内钙信号既可能影响经典的缺氧-HIF1α-VEGF通路[12],亦可能通过AP1-VEGF通路而发挥作用[13]。此外,HIF1α和AP1通路存在协同作用。因此,下一步研究工作将着力阐明TRPC1的下游信号通路,为胶质瘤血管生成新机制提供更充足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Plate KH,Scholz A,Dumont DJ. Tumor angiogenesis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malignant gliomas revisited [J]. Acta Neuropathol,2012,124(6):763-775.

[2] 徐士欣,张军平,仲爱芹,等.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脑缺血性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2):203-204.

[3] Vennekens R,Menigoz A,Nilius B. TRPs in the Brain [J]. Rev Physiol Biochem Pharmacol,2012,163:27-64.

[4] Chu W,Wan L,Zhao D,et al. Mild hypoxia-induced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via up-regulation of HIF-1alpha-mediated TRPC signalling [J]. J Cell Mol Med,2012,16(9):2022-2034.

[5] Shi J,Ju M,Abramowitz J,et al. TRPC1 proteins confer PKC and phosphoinositol activation on native heteromeric TRPC1/C5 channel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comparative study of wild-type and TRPC1-/-mice [J]. FASEB J,2012,26(1):409-419.

[6] Lin MJ,Leung GP,Zhang WM,et al. Chronic hypoxia-induced upregulation of store-operated and receptor-operated Ca2+ channels in 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a novel mechanism of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J]. Circ Res,2004,95(5):496-505.

[7] Wang J,Weigand L,Lu W,et al.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mediates hypoxia-induced TRPC expression and elevated intracellular Ca2+ in 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J]. Circ Res,2006,98(12):1528-1537.

[8] Livak KJ,Schmittgen TD. 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Delta Delta C(T))Method [J]. Methods,2001,25(4):402-408.

[9] Damert A,Machein M,Breier G,et al. Up-regu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a rat glioma is conferred by two distinct hypoxia-driven mechanisms [J]. Cancer Res,1997,57(17):3860-3864.

[10] 曹文军,刘致中.Suvivin和VE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21-23.

[11] Song MY,Yuan JX. Introduction to TRP channels:structure,function,and regulation [J]. Adv Exp Med Biol,2010,661:99-108.

篇8

所谓礼仪,可分为“礼”“仪”二字加以解读。“礼”,尊敬、崇敬;“仪”则包括容貌举止、理解等含义,是“礼”的外在形式。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等都是古代学者关于礼仪教育的论述。而现阶段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在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上出现了些许偏差,即重专业素质教育,忽略了礼仪教育的教育思路削弱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以为,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培养目标是劳动一线的中基层管理、技术骨干,是成功适应社会、富有拼搏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礼仪教育作为个人价值实现、事业成功的“软保障”,如何将礼仪教育与培养切实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为学生职业道路开辟良好开端,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

一、从就业视角看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才竞争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而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当前的首要任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作用。

其一,礼仪教育是规范高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作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行为规范,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成为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其二,礼仪教育是推进高职生“准社会化”进程,提高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培根所言,礼仪是“永久的推荐书”,是人际关系的“剂”,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依赖于人”逐步向“独立于人”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自信自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有效排遣不良情绪。

其三,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素质修养,道德自觉意识以及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高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艺术地事物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广泛认可、获取长远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

其四,礼仪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尤其是商科生良好职业形象的主要教育手段。

因此,及时加强高职礼仪教育,是在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发掘个体功能性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服务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礼仪修养水平分析

礼仪修养水平是衡量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标准。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大多具备相应程度的礼仪素养,但礼仪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毕业生中,礼仪教育仍有待改进。

从现阶段高职生、同时也是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礼仪失范现象来看,其礼仪修养存在与所受教育程度不对等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缺乏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失衡及生活细节等方面。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公众场所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尽管此类现象属于个别情况,但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加以重视,根据礼仪失范成因采取相应对策。具体而言,高职生礼仪失范原因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偏失、欠缺礼仪基础以及社会氛围的负面影响;二是学生普遍存在接触迎合外来文化的现象,对礼仪的存在发展缺乏认知;三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未将礼仪教育提升至相应高度,缺乏重视甚至于未开设这一课程;四是学生内在心理的人格“单面化”趋势与礼仪规范的“多面性”产生冲突。

三、探索强化高职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1.高职礼仪教育定位应凸显针对性

高职礼仪教育归属于高职课程体系,其角色、内容定位都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从教学内容上可简略划分为基本常识礼仪、专业礼仪教育两部分。前者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礼仪教育,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差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道德取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日常行为礼仪、社会礼仪教育;后者则指专业礼仪教育,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职业礼仪技能培养、岗位可操作性特征,尤其是在服务行业的系统化礼仪教育中还应加入相应的地域礼仪文化特色、职业意识培养等内容。

2.高职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其一,将礼仪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阶段礼仪课程通常被作为就业前的包装教育在毕业或实习前夕进行教授,难以达到预期素质培养目标。课堂教育作为系统规范化训练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将其作为习惯养成教育加以实施。从入学教育开始,将礼仪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结合日常校纪遵守、教室、宿舍文明规范,逐次培养其道德行为规范、举止仪态以致人际关系处理,实现学生礼仪素质的实质性提高,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其二,礼仪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礼仪课程并无甚深奥的理论内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其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仪态模拟、情景模拟、角色模拟等教学形式,将知识讲授、模拟练习与具体的社交环境相联系,从标准礼仪规范的实践掌握着手,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发掘其社交潜能。此外,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特定环境加以督促练习,使高职学生在长期的习惯保持中逐步养成得体大方的日常礼仪规范。

其三,校园文化渗透,隐性熏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渐次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品格。一是要利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以艺术长廊、院系板报等外在显性艺术形态陶冶学生情操;二是以校园网络传媒传播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礼仪自觉意识的形成;三是继续推广校园文化活动,将礼仪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主题活动融于学生业余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素质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步入社会、走向职场的外在个人素养表现。高职教育应对建立健全相应的礼仪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过硬技能本领的同时,也将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篇9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86-02

目前,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校园里存在着诸多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社会公德意识不够,自身素质不高,日常行为不文明,这些问题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十分突出,都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则缺乏最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问候、不会微笑、不会谦让等,已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形象,成为现代教育下大学生的一个弊病。因此,开展礼仪教育,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用礼仪的尺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矫正学生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礼仪教育逐步被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将礼仪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眼,从一举一动的自身行为着手,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礼仪教育,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带动班风,班风又促进学风,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整个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1.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人文修养相对较低。据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在公民道德伦理建设方面严重滑坡。受大气候影响,当今大学校园不懂礼、不知礼、不守礼的现象比比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地下降,而职业院校的生源在年龄、教育程度、教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边远城镇、乡村或来自单亲家庭,大部分学生都是因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等原因而被普通高校淘汰下来的,在人文素质、人格修养、道德意识等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造成这种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限制。由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缺乏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学生在学习、思想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不利,同时给职业院校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和障碍,在中职院校中这个倾向更为明显。这种“文化上的欠缺”致使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人文修养相对较低,面对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及我国高等教育对加强人文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礼仪教学成为大部分职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2.“重专业技能,轻品质修养”的观念根深蒂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向。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这种趋势下,我国职业院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职业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使毕业生能够快速地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担当技术方面的操作者和领头人。因此,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术性,以及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的特点。职业教育“重专业技能,轻品质修养”的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二、礼仪教育的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是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现代礼仪的一种学习和传承,是以“提升礼仪修养、建设文明校园、满足岗位需求”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综合调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力量,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将礼仪的知识内化成个人的正确意识和规范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行为。

1.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因素。据上海某高校2005年对80多家单位的用人指标调查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已慢慢淡出单位用人指标的标准,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已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

职业教育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这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这种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因为这些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特有性、竞争力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如果说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而礼仪教育则是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设立的品质培养目标,注重的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让学生更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并更具有人才竞争力的礼仪教育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2.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有人曾对美国财富前300强中的100名执行总裁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是:97%的人认为懂得并能够展现外表魅力的人,有更多的升迁机会;100%的人认为若有商务着装的课,他们会送子女去学习;93%的人相信在首次面试中,申请人会因不合适的穿着而被拒绝录用;92%的人不会选用不懂穿着的人做自己的助手;100%的人认为应该有一本专门讲述职业形象的书以供职员们阅读。统计结果表明,在公司中地位越高,越注重形象的塑造与管理,他们也更愿意给更多的机会,聘用那些懂得合理包装自己,能够展现出良好职业形象的人。

商业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及信任度,来自语言、语调、形象三个方面,其中语言占7%、语调占38%、形象占55%。上述两个案例都说明,个人形象已成为影响你成功以及人际交往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一个人的形象往往比人们的想象更为重要。良好的个人形象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效应,成为在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工具。正如一位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谈到雇人标准时所说:以外表取人永远都是不对的,但不以外表取人似乎又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名“准职业人”,多学习和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懂得如何修饰自己、如何着装、怎么保持良好仪态都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展示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保持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将有助于你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为自己加分,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让自己获得强大的职场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人对礼仪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职业院校开设礼仪教育的学习不仅具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校园精神文明、构建和谐校园氛围的意义,更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国际礼仪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Shallow Discu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tiquette Training

ZHANG Lei

(Zhengzhou Avia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0015)

Abstract Known as "paradi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nstruction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new forces, more shoul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etiquette education after 90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st of them are only children and grow up in good living conditions, although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e etiquette training is relatively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refore advocate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 of today,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grasp good etiquette knowledge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tiquette cultivation; employment

1 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应该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不礼貌、丑陋、粗俗的现象。比如上课不注重仪容,男生留长发,夏天穿拖鞋背心进教学楼,上课迟到不打报告擅自进入教室,不尊重教师,对于教师的批评反唇相讥,甚至辱骂教师等等;食堂就餐时不自觉排队,食堂拥挤、无序,就餐不文明,就坐时坐相不雅,不主动将餐具放置到规定位置;宿舍卫生状况很差,有些学生不遵守作息时间,在宿舍通宵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同学之间出现问题不能和平解决,有打骂现象发生;在校园里张口骂人、随地吐痰、不爱护公共设施等。

而在这些现象中,首先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部分同学很难融入校园生活,如在活动要求学生自由分组行动时,出现部分学生单独行动,没有办法找到其他同学组成团队。其次是欠缺必要的职业礼仪,比如没有时间观念,求职时面试迟到,求职服饰不适当等,都影响了大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2 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国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很重视启蒙教育,将礼仪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孔子就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应,不知礼,无以立”。在古人眼中,礼仪教育应当从早些开始,从小处着手。这样,人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就能将礼仪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习惯,从而近善远恶。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呵护,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物质上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家庭对于学生社会礼仪教育的缺失,养成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会为他人考虑的习惯,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的出现某种缺陷,形成对礼仪的抵制。

2.2 学校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强调的是考试成绩,升学率等问题,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缺失严重。甚至学习好就能掩盖一切有意无意的失礼行为,造成了学术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同时也给高校礼仪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而在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礼仪教育不受重视,造成了学生言行举止的失范。另外某些大学教师也存在礼仪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比如某些教师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骗取学术荣誉,对当代大学生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现在在校园中遇到老师不打招呼,给老师打电话甚至不知道先说老师好和表明自己身份,而是直接说自己需要干什么事情,让老师听了半天还没弄清给自己打电话的是谁。

2.3 社会负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会风气还不能令人乐观,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比如有的人在公共场所我行我素、动作粗俗、不讲礼让,违法行为的泛化等等。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大学校园,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尤其在商品化和传媒化的社会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下转第215页)(上接第210页)已不复存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3 培养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

礼仪修养包含方面很多,比如仪容礼仪、服饰礼仪、家庭成员礼仪、交通礼仪、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等。根据现今大学生礼仪现状,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礼仪。

3.1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成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时候,首先应从班级和宿舍着手。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地。辅导员根据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家庭状况等,在班级、宿舍选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并且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一定的职务,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实践等培训,通过他们与其他同学在生活、学习上的接触,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乐于与人接近。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可以结交朋友还可以锻炼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3.2 职业礼仪的培养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是必须的。但是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礼仪课程,而且学生不重视,甚至有的引起学生的反感,被学生说成是卑躬屈膝、讨好领导等。因此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其次要配备专业的职业礼仪教师,合理安排职业礼仪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教授及学校组织的模拟训练,使得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

4 总结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的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参考文献

篇11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思想

1.传递从他律到自律的理念。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使学生认识到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不可能靠一门课有质的飞跃,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这来自于个人的经历(曾经接受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所以,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除了教授具体的礼仪规范外,还要向学生传递礼仪在生活中的意义,学习礼仪能帮助学生收获什么,会对学生的未来有怎样的帮助。促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积累经验、注意的自己的言行,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学习。

2.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礼貌与礼节,是基于对他人和社会礼仪需要的自觉认识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以各种形式与他人和社会发生种种交往联系。礼仪课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表象的行为规范、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礼仪的更深刻的内涵是发自内心且表现在外的待人处事方式,讲授的是一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3.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情商教育往往是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但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辨别是非、行为优劣的判断能力,只是存在学生是否想去做的问题。“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对人生有重大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实施教育的载体,这种教育思想再好必将是空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致力于建立这样一个培养学生情商的“载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例如,通过讲授与示范、互动与案例培养学生行为举止自信大方、品格正直、胸怀宽广、较好的沟通理解能力、如何面对挫折、怎样尊重与爱别人。

4.注重课堂文化的建设。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之美。学生会对对美的东西给予积极的关注,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挖掘和展示礼仪内容体系的美。教师可以通过案例、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体味到礼仪对自身巨大的应用价值,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吸引他们自觉学习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交际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分组与彼此介绍训练,加深彼此间的交流,通过课堂讨论、情境模拟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给予鼓励与认可。最后,要有意识地将礼仪教育与道德情操结合起来。礼仪实训中对技能的掌握只是表象的内容,要使行动贯彻到日常行为中,并使之持之以恒,需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遵守礼仪规范为荣。

二、课程设计要点

1.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礼仪实训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对内容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对内容合理的设计可以向学生传递一种思想,突出诚实守信教育、自律敬人教育,将礼仪文化渊源与内涵、个人礼仪素养的提高、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个人形象的塑造、自我推销技巧、求职面试礼仪、基本交际规范等作为教学重点。

具体的技能训练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如站姿、坐姿、握手、接递名片、领带、丝巾的打法训练等,与理论讲授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在具体训练中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不但使学生掌握礼仪知识的基本要点,而且又通过现场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

2.考核方式创新。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本门课考核环节主要分为礼仪的基本技能考核与礼仪情景剧考核,在基本技能考核中把讲座中涉及的重点问题让学生重新回顾,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中也包括实际示范,如站姿、坐姿、握手、接递名片、领带、丝巾的打法等的考核;礼仪情景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礼仪常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情景剧的形式串联起来,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此外,课程结束后,为了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效果,还要考查学生平时在礼貌礼仪方面的表现,包括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上课出勤率、课堂纪律、书面作业、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等。

3.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讲授法,在讲座的过程中主要以讲授的形式进行。如社交礼仪的概述、个人形象礼仪、常用公务礼仪、休闲活动礼仪、校园礼仪、应聘礼仪要点等。

示范法,在礼仪讲座的过程中,除理论知识外,还有一些互动环节,如站姿、坐姿、微笑训练,领带、丝巾打法培训,介绍、握手、打电话、接递名片实际操作等环节,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操作。

案例分析法,在案例分析部分,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从案例中得出结论,结合自身实际写出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多媒体教学,现代交际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与实训内容相关的VCD,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礼仪在生活中的意义;在面试礼仪讲授的时候,可让学生观看面试Flash,把严肃的面试氛围,通过夸张的情景表现出来,使学生印象深刻。

情境模拟教学,即在礼仪考核环境中,为学生设定一定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所学应用于情景之中。如接打电话的礼仪运用、销售物品时的表情礼仪等。

三、小结

社交课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课后为学生安排一系列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了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礼仪技能大幅度提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各种场合能应对自如,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篇12

不管将来从事任何职业,礼仪都是基本常识,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职业人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专业岗位的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考虑,高职院校开设礼宾礼仪课程十分重要,对于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意义重大。

二、高职院校旅游礼宾礼仪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高职院校旅游礼宾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礼仪对于日常生活影响很大,礼宾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言行举止的注意要点。经过长期不断的礼仪教育熏陶,可以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外在着装上,学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通过课程教育,学生内心会逐渐发生变化,思维模式会更加向职业人靠拢,职业素质得到提高。礼仪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最初显现在应聘求职的时候,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给面试官留下更好的印象,职业素质体现的是专业水准,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面试,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二)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十分严峻,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但是工作岗位有限,所以工作越来越难找,就算顺利实现就业,工作也是“压力山大”,所以,要想顺利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在不断提高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的提升。

就业之后的学生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人”,而是应该被称为“职业人”。对于他们来说,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的目的,但是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职业生涯的实现,离不开人际关系也离不开职业素质。很多时候职业人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家单位的形象,所以,单位招聘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出于企业的形象和整体利益考虑,他们必然会选择职业修养更好的人;在工作单位,职业素质不再是抽象的描述,而是可以具体化到服务和管理的水平上,良好的职业素质甚至可以为单位带来巨大的利益,发挥出更加实际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旅游礼宾礼仪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对策及建议

(一)注重实践,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一般采用的是教育的办法,但是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气氛的营造。为了保证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期的工作实践。学生的教育成果通常都反映在学习成绩上,但是对于职业素质培养来说,考试并不能测试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经由实践来验证。在工作实践过程中,由于环境和背景相对真实、具体,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不但可以检验教育成果,也可以使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感受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使其自觉努力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变化。

另一方面,作为学校来说,除了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之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育显得相对抽象,没有具体对象和衡量标准,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并不是很清楚,显得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努力。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通过举办礼仪比赛等办法,加强学生对于礼仪的重视。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礼仪比赛可以选择场景模拟的办法进行,通过情景设定,可以使语境和环境更加清晰明了,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的过程中学会自觉动脑动手,从而加深对于旅游礼宾礼仪的理解和认知。

(二)丰富礼宾礼仪教育的形式,创新教育手段

学生的教育决不能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在课下时间也要抓住一切机会,采取多种手段和办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礼宾礼仪教育时,要注意丰富教育形式,革新教育手段。比如,提高学生的职业礼仪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进行,由于班会需要学生的集体参与,学生会自发的了解更多内容,并且通过互相的交流和讨论,获益良多;文书礼仪的培养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写作的办法进行,学校可以考虑制定奖励制度,对于发表稿件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无形的促进了学生的文书礼仪水平的提高;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实际,可以通过校园模拟招聘的办法进行,对于学生来说,模拟招聘使得学生对于就业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由于应聘过程是对学生文书礼仪、着装礼仪、职场礼仪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招聘会的气氛和环境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自觉自发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