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7 09:21: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篇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10.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45%。有数据显示,该省自2005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高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现阶段,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成为社会、医院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辅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江西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情况。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概述

"十二五"开展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30余家,床位超过17.4万张,其中有550家养老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合作。通常所说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荣军疗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大多数是因老年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则是因老化过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主要有这些:感觉和运动障碍、机体脏器功能、骨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语言沟通和交流障碍、精神、心理、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交能力局限等。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比例相对较大,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2]。

1.2康复护理概念 当前,康复护理已成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治疗中重要组内容,在养老机构各种服务中,康复护理已被纳入新时期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3]。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已明确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肢体康复、日常活动、康复效果评估、群体康复方案和个体康复方案制定等。在辅助器具的应用上,主要是指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在最新出台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中,除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外,还新增了个人移动类、防护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及相应护理服务。先进的辅助技术和适用的辅助器具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也使得老年康复护理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在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应加大投入,提高应用效率。

2 辅助器具在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辅助技术的概念 辅助器具是现代辅助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广义层面的辅助技术主要指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服务两个方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辅助技术的认识日益提高,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现阶段普遍观点是,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硬件和软件方面,即器具和应用方法;②服务方面,适配与供应服务;③系统方面,主要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载体,依据相关标准,辅助器具根据其实际功能分成12个大类、93个次类。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决或克服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改善和提升残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属于辅助器具,比如:电子耳蜗、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象不仅单一指残疾人,而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适用对象。

2.2关于老年人辅助器具 大多数辅助器具可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主要包括这几类:移动类、视听类、防护类及生活类等辅助器具。根据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924名残疾人开展残疾等级的鉴定和康复需求的评估,通过集中和社区个别评估法,获得的康复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级别和类型差异的残疾人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分别为:视力方面77.4%、听力方面75.6%、肢体方面74.3%,尤以语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从该市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情况看,视听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强化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

3.1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水平,及提升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应确保各类辅助器具能遵循人体活动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体而言,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选用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经专业评估后选用合理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护理。比如:设计具有在紧急状态下预警及求救的辅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脏病突发等情况下可迅速和医疗中心联系;再如设计适合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语音测温计、语音血压计等;②严格遵循必要即最简原则,也就是尽量选用简单,适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辅助器具,且以临时应用为主,通过临时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应用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老年人没有掌握辅助器具的正确应用方法或使用不当,即便极为适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导致辅助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而,需要告诉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修方法。

3.2强化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对策 根据当前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况,可从确立养老护理人员新标准、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老年辅助护理课程的改革、专业人员进驻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有有效解决。

3.3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人员入驻养老机构 辅助器具的康复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而仅仅依靠培训来获得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是很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性康复护理服务的。一些辅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随买随用的产品,而应要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情况,开展需求调查、适配评估、量身定制及跟踪随访等工作。所以,科学合理地选用辅助器具还应有专业人员入驻养老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4 结语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要求社会、国家及家庭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权益,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时期,为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科学合理应用,加大投入,培养护理人才,提高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05):32-35.

篇2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多发于老年群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1] 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 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行THR 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 例,女31 例;年龄60 ~ 75 岁,平均(65.5±4.3)岁;骨折原因:外伤所致51 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所致7 例,其他原因2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THR 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①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对象较为特殊(老年群体),患者在术后多因疼痛等不适感而易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自主参加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②护理,嘱咐患者在术后行平卧位,根据患者要求可将床头适当调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为防止术后压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③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可在术后1 d 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抬臀、踝关节屈伸、被动关节活动等动作训练,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后,逐步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训练。术后2 周,指导患者做站立练习,训练步骤由无负重站立到负重站立,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术后3 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 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优质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术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术后2d 即逐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练习及站立和行走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HR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15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但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仅30.2%,治疗率24.7%,控制率仅6.1%[1]。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社区95例≥60岁愿意合作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60~89岁,平均75.5岁;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脑血管疾病2例,其他7例;排除患继发性高血压。

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全部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与患者建立固定的联系,定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个体化指导。②饮食护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紧密相连,因此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情绪激动。起居有常,日常生活有规律,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好习惯。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摄盐应5g以下,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主食以米饭和谷类为主,多吃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限制动物脂肪、内脏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吸烟和饮酒者与其共同制定戒烟或戒酒计划[2]。③运动指导:运动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之一,根据年龄、病情、身体状况进行适量有度的有氧运动,如行走、跑步等,选择每天最佳运动时间,若选择清晨运动时,应在服用降压药物或进食后运动比较安全。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度[3]。④心理护理: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帮助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疗改为参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⑤用药护理:药物防治高血压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措施,向患者及家人详细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熟悉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教育老年患者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坚持合理用药,强调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徒然撤换药物。

观察指标: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定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4个维度。评分结果得分越高,显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老年人由于内分泌、血管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衰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可发生明显波动,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即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易引起心、脑、肾等各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4]。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必须坚持长期的临床护理与监护。通过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定期血压测定,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也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协助患者建立科学有规律的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的遵医行为。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水平,延缓或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存时间延长,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社会医疗资源,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1.

篇4

随着人类的老龄化,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多。此症为慢性病,病程迁延不愈,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或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患者由于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原因,不可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因而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护理

护理方式:患者出院前由主管护士、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对其进行出院前评定并制定出院后康复护理方案。出院后患者按制定的方案进行治疗,由家属监督执行,主管护士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督促康复训练等。

护 理

心理护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且易反复,常出现焦虑、悲观等情绪。通过电话联系,经常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多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让患者相信其出院后仍有医务人员负责他们的康复治疗护理,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坚持康复训练。

饮食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由于腰腿痛导致活动减少,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而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便秘。便秘使排便时腹压增高,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因而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宜选用富含纤维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适当多饮水。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指导其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猪骨汤等,以增加人体内含钙量,改善骨质疏松状况。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特点,并讲解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弯腰用力咳嗽、打喷嚏,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站、坐、行和劳动姿势,宜卧硬板床,加强腰部保健,避免弯腰久坐、突然转体扭腰及腰部负重,必要时佩戴腰围带,以减少再次腰椎损伤的发生。

腰背肌功能训练:①“五点支撑法”:即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肘及双足跟撑起全身,挺胸、挺腹尽力腾空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②“鱼跃式”:即患者府卧于硬板床上,头、胸、四肢离开床面尽力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③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双下肢直腿并举,尽量抬高,以使腰背部尽力伸展。做直腿抬举动作,角度可逐渐增大,双下肢交替进行。做10~20下/次,2~3次/日。④腰肌训练:患者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约半步,双手叉腰,躯干向后伸。2~3次/日,20~30秒/次。训练的原则是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引起疼痛加重和过度疲劳为宜。

讨 论

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称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症状与青壮年一样,伴有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也有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运动感觉障碍,然而不同之处则在于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反复发作、轻微创伤或在自身体重下就可使椎间盘发生突出,因而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长期治疗及康复指导,才能防止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①由于医疗资源紧张或经济条件等,许多病人不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家庭康复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②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因髓核含水量少,其弹性和张力减退,抗负荷能力低,一旦遭到作用在腰椎的不协调外力,破坏了脊柱的内外平衡,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组织直接压迫、刺激神经根,使局部缺血、水肿而产生刺激症状。而家庭康复护理通过反复的心理支持,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同时长期指导及督促都能使患者坚持腰背肌功能训练,使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避免了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