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7 09:21: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篇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10.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45%。有数据显示,该省自2005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高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现阶段,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成为社会、医院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辅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江西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情况。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概述

"十二五"开展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30余家,床位超过17.4万张,其中有550家养老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合作。通常所说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荣军疗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大多数是因老年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则是因老化过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主要有这些:感觉和运动障碍、机体脏器功能、骨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语言沟通和交流障碍、精神、心理、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交能力局限等。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比例相对较大,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2]。

1.2康复护理概念 当前,康复护理已成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治疗中重要组内容,在养老机构各种服务中,康复护理已被纳入新时期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3]。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已明确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肢体康复、日常活动、康复效果评估、群体康复方案和个体康复方案制定等。在辅助器具的应用上,主要是指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在最新出台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中,除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外,还新增了个人移动类、防护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及相应护理服务。先进的辅助技术和适用的辅助器具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也使得老年康复护理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在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应加大投入,提高应用效率。

2 辅助器具在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辅助技术的概念 辅助器具是现代辅助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广义层面的辅助技术主要指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服务两个方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辅助技术的认识日益提高,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现阶段普遍观点是,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硬件和软件方面,即器具和应用方法;②服务方面,适配与供应服务;③系统方面,主要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载体,依据相关标准,辅助器具根据其实际功能分成12个大类、93个次类。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决或克服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改善和提升残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属于辅助器具,比如:电子耳蜗、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象不仅单一指残疾人,而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适用对象。

2.2关于老年人辅助器具 大多数辅助器具可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主要包括这几类:移动类、视听类、防护类及生活类等辅助器具。根据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924名残疾人开展残疾等级的鉴定和康复需求的评估,通过集中和社区个别评估法,获得的康复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级别和类型差异的残疾人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分别为:视力方面77.4%、听力方面75.6%、肢体方面74.3%,尤以语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从该市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情况看,视听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强化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

3.1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水平,及提升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应确保各类辅助器具能遵循人体活动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体而言,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选用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经专业评估后选用合理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护理。比如:设计具有在紧急状态下预警及求救的辅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脏病突发等情况下可迅速和医疗中心联系;再如设计适合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语音测温计、语音血压计等;②严格遵循必要即最简原则,也就是尽量选用简单,适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辅助器具,且以临时应用为主,通过临时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应用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老年人没有掌握辅助器具的正确应用方法或使用不当,即便极为适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导致辅助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而,需要告诉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修方法。

3.2强化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对策 根据当前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况,可从确立养老护理人员新标准、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老年辅助护理课程的改革、专业人员进驻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有有效解决。

3.3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人员入驻养老机构 辅助器具的康复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而仅仅依靠培训来获得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是很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性康复护理服务的。一些辅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随买随用的产品,而应要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情况,开展需求调查、适配评估、量身定制及跟踪随访等工作。所以,科学合理地选用辅助器具还应有专业人员入驻养老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4 结语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要求社会、国家及家庭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权益,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时期,为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科学合理应用,加大投入,培养护理人才,提高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05):32-35.

篇2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多发于老年群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1] 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 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行THR 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 例,女31 例;年龄60 ~ 75 岁,平均(65.5±4.3)岁;骨折原因:外伤所致51 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所致7 例,其他原因2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THR 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①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对象较为特殊(老年群体),患者在术后多因疼痛等不适感而易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自主参加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②护理,嘱咐患者在术后行平卧位,根据患者要求可将床头适当调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为防止术后压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③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可在术后1 d 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抬臀、踝关节屈伸、被动关节活动等动作训练,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后,逐步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训练。术后2 周,指导患者做站立练习,训练步骤由无负重站立到负重站立,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术后3 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 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优质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术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术后2d 即逐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练习及站立和行走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HR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15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但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仅30.2%,治疗率24.7%,控制率仅6.1%[1]。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社区95例≥60岁愿意合作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60~89岁,平均75.5岁;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脑血管疾病2例,其他7例;排除患继发性高血压。

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全部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与患者建立固定的联系,定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个体化指导。②饮食护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紧密相连,因此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情绪激动。起居有常,日常生活有规律,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好习惯。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摄盐应5g以下,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主食以米饭和谷类为主,多吃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限制动物脂肪、内脏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吸烟和饮酒者与其共同制定戒烟或戒酒计划[2]。③运动指导:运动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之一,根据年龄、病情、身体状况进行适量有度的有氧运动,如行走、跑步等,选择每天最佳运动时间,若选择清晨运动时,应在服用降压药物或进食后运动比较安全。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度[3]。④心理护理: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帮助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疗改为参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⑤用药护理:药物防治高血压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措施,向患者及家人详细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熟悉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教育老年患者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坚持合理用药,强调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徒然撤换药物。

观察指标: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定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4个维度。评分结果得分越高,显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老年人由于内分泌、血管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衰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可发生明显波动,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即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易引起心、脑、肾等各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4]。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必须坚持长期的临床护理与监护。通过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定期血压测定,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也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协助患者建立科学有规律的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的遵医行为。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水平,延缓或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存时间延长,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社会医疗资源,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1.

篇4

随着人类的老龄化,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多。此症为慢性病,病程迁延不愈,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或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患者由于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原因,不可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因而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护理

护理方式:患者出院前由主管护士、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对其进行出院前评定并制定出院后康复护理方案。出院后患者按制定的方案进行治疗,由家属监督执行,主管护士定期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督促康复训练等。

护 理

心理护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且易反复,常出现焦虑、悲观等情绪。通过电话联系,经常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多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让患者相信其出院后仍有医务人员负责他们的康复治疗护理,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坚持康复训练。

饮食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由于腰腿痛导致活动减少,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而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便秘。便秘使排便时腹压增高,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因而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宜选用富含纤维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适当多饮水。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指导其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猪骨汤等,以增加人体内含钙量,改善骨质疏松状况。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特点,并讲解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弯腰用力咳嗽、打喷嚏,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站、坐、行和劳动姿势,宜卧硬板床,加强腰部保健,避免弯腰久坐、突然转体扭腰及腰部负重,必要时佩戴腰围带,以减少再次腰椎损伤的发生。

腰背肌功能训练:①“五点支撑法”:即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肘及双足跟撑起全身,挺胸、挺腹尽力腾空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②“鱼跃式”:即患者府卧于硬板床上,头、胸、四肢离开床面尽力后伸,维持5~10秒,然后轻轻放下休息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20~30分钟。③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双下肢直腿并举,尽量抬高,以使腰背部尽力伸展。做直腿抬举动作,角度可逐渐增大,双下肢交替进行。做10~20下/次,2~3次/日。④腰肌训练:患者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约半步,双手叉腰,躯干向后伸。2~3次/日,20~30秒/次。训练的原则是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引起疼痛加重和过度疲劳为宜。

讨 论

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称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症状与青壮年一样,伴有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也有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运动感觉障碍,然而不同之处则在于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反复发作、轻微创伤或在自身体重下就可使椎间盘发生突出,因而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长期治疗及康复指导,才能防止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①由于医疗资源紧张或经济条件等,许多病人不能长时间住院治疗,家庭康复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②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因髓核含水量少,其弹性和张力减退,抗负荷能力低,一旦遭到作用在腰椎的不协调外力,破坏了脊柱的内外平衡,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组织直接压迫、刺激神经根,使局部缺血、水肿而产生刺激症状。而家庭康复护理通过反复的心理支持,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同时长期指导及督促都能使患者坚持腰背肌功能训练,使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避免了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复发,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5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84-02

老年人是骨折的一个高发群体,同一般骨折群体相比,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而加之自身肢体功能的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如术后康复过程中不能坚持功能锻炼,可能遗有肢体功能障碍。近年来,我科对胫骨平台骨折老年病人进行住院期间康复性护理及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病例60例为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入院的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男37例,女23例;年龄56~79岁,平均63岁。入院后均行X线及膝关节CT检查。按Schatzker分型标准分型:Ⅱ型14例,Ⅲ型27例,Ⅳ型6例,Ⅵ13例。病人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并排除原有患肢功能障碍者,严重基础疾病影响康复训练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入院宣教,普通护理及骨科常规护理,饮食指导,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引流量观察等,治疗组给予康复性护理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2.1 手术前后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在老年骨折病人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年人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性格独立的老年人常常否认这一点,拒绝别人帮助,在骨折后,常存在悲观心理,甚至拒绝手术或术后康复性训练,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骨折的特点,骨骼质量下降的原因等进行宣教,使病人心理情绪得到舒缓,充分认识自身骨折的特点及康复训练的意义,积极配合治疗。通过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解除患者恐惧及忧虑心理,将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适度地解释和说明,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1.2.2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手术后第1~7天,患肢中立位,协助患者作患肢踝关节、跖趾关节的被动内、外翻及背伸、跖屈、旋转等动作,每天每个动作120次左右,并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主动自足进行上述关节运动。

1.2.3 术后中期康复护理 手术后8~21d,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即平卧位主动收缩股四头肌,每天120次左右。在训练早期,患者常不由自主的产生膝关节的微动,对于正确的收缩股四头肌的方法给予指导,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时,可能产生骨折部位疼痛不适,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及指导,消除患者认为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顾虑。

1.2.4 术后晚期康复护理 手术3~4周以后,嘱患者做主动的抬腿训练,辅助患者固定膝关节,以免产生骨折处反常活动,鼓励患者配合康复护理训练,除去石膏外固定后,对患者膝关节局部做按摩护理,促进血液流通,改善局部循环,协助患者做仰卧位主动抬腿、侧卧位外展、膝关节屈伸、内外旋动作。拆除外固定1~2周后,鼓励患者作主动屈伸膝关节、静态负重、原地重心转移及跨步练习。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并限制患者过度活动,告知患者过度屈曲可能造成骨折处的断裂,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急躁情绪。

1.2.5 出院前做康复性护理指导 患者出院前,详细告知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给予说明,6个月后做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1]。

1.2.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完成,采用两组计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6.7%,对照组优良率为7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骨疾病,骨骼质量下降,强度降低,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数属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后肢体固定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影响膝关节功能,老年人优于自体身体条件等限制及心理特点等原因,常不能进行主动功能恢复性训练,而有条件的、尽早的主、被动功能活动是防止骨折后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减退的的有效方法,肌肉的收缩,相邻关节的主动运动,膝关节的伸屈运动均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消退,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老年人心理倔强,对于术后的恢复常有过高的期望值或绝望心理,有的患者拒绝恢复性训练,而有的病人则自行增加训练强度,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2],使老年患者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充分了解老年人自身的骨质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性训练,护理人员对其训练方法,强度应进行合理的指导,必要时进行协助,以免过早锻炼引发重大并发症,或过迟训练影响关节的功能恢复,甚至不合理训练引起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在进行康复性护理的患者,其骨折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性护理起到的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3],由此可见,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能起到重要作用,适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运用。

[参考文献]

[1] Lysholm J,Gillquist J. 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J]. Am J Sports Med.1982, 10:150-154.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37-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严重损害患者神经功能,引起肢体瘫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在临床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减轻后遗症,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7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干预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55~83岁,平均(69.8±4.4)岁;脑栓塞15例,脑血栓形成13例, 腔隙性脑梗死1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7~82岁,平均(68.9±5.8)岁;脑栓塞16例,脑血栓形成12例, 腔隙性脑梗死10例。两组性别、年龄、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神经内科脑梗死常规护理。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行动不便,病情恢复缓慢,生活质量下降,护理人员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然后针对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同时要不断的鼓励患者,让患者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2)语言训练: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交流,并告知其语言交流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交谈。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从简单的对话和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始,逐步加深[3]。(3)功能恢复:脑梗死患者应早日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因为越往后期恢复效果越差。护理人员鼓励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积极进行锻炼。训练需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由慢到快,由部分到整体[4]。锻炼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并且对患者的进步给予鼓励。(4)并发症护理:①压疮。压疮以预防为主,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自主翻身,极易发生压疮。为保证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让患者睡气垫床,要及时翻身,交替更换受压部位。②肺炎。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极易并发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变换,及时翻身,对于有痰的患者协助其扣背排痰,并指导其排痰[5-6]。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肌力5 级为治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肌力3~4 级为好转。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肌力0~2 级为无效[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和护理后两组的疗效比较

干预组39例,治愈11例,治愈率为28.21%;好转23例,好转率为58.97%;无效5例,无效率为12.82%。对照组38例,治愈9例,治愈率为23.68%;好转19例,好转率为50.00%;无效10例,无效率为26.32%。两组治愈率、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组未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MAS、HAD比较

见表1。两组MAS评分、H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并发肺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压疮2例,发病率为10.26%(4/39);对照组并发肺炎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压疮5例,发病率为23.68%(9/38)。两组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 老年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多数患者会伴有程度不同的致残后遗症。由于一般性常规护理侧重对患者提供医疗监护与生活照顾, 缺乏系统性的早期康复训练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往往错失大脑功能改善和机体恢复的最佳时机,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病情,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7]。对患者尽早实施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和语言恢复训练,可有效降低后遗症。并且脑梗死患者一般在10个月后进入后遗症阶段,且越往后期恢复效果越差[5]。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对康复树立信心,这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积极作用[8-9]。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 针对患者不同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的语言教育方式,强化患者的记忆力,鼓励患者与人沟通。功能的恢复锻炼越早越好,有资料表明[10],在康复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对并发症预防性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做好基础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本研究中的康复干预组未愈率、并发

症发病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早期合理的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金兰.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24-26.

[2] 张平,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4-45.

[3] 刘永珍,于逢春,尹静,等.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7 年随访[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5): 292-295.

[4] 黎倩,李蕾,林爱娟.Orem自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1-2.

[5] 曹婷婷,王小花.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3-34.

[6] 李楚红.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A):F0003.

[7] 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4B):26-31.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51-01

随着骨外科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THR)已成为治疗老年髋关节损伤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够极大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其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手术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护理不当或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将我院收治的22例THR患者的护理及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5~82岁。手术采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出院随访10个月~2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髓关节功能良好。

2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护士应持关心的态度,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开导和介绍骨折的特殊情况及手术过程、说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应适当讲述成功治愈的病例,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有利于实施术后康复护理计划。

2.2木前康复训练指导:目的是使病人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应取平卧或半卧位,患髓屈曲小于45°,休息肢外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厚枕,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2)训练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因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内旋及内收动作。此外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咳嗽,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术后康复训练:(1)训练方法:术后第l天进行肌肉静力收缩运动及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足趾及踝关节的伸屈及旋转运动,以及收缩臀部的肌肉等患髋以外其他关节的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术后第2天,增加髓部屈曲练习,患者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移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保持髋部屈曲5 s后回到原位,放松后重复1次。术后第3天在主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如仰卧位屈膝屈髋运动等,2次/d,角度由小到大。术后第4天监督患者在助行器协助下做站立练习行走,根据患者关节假体的同定方式决定患肢的负重程度。术后1周若体温正常,切口无渗血、无发红、发热,患者肿胀逐渐消退,则可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练习。

篇8

1.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在60 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36 例,女64例,年龄60~97 岁,平均年龄70.8 岁;左侧骨折643例,右侧骨折37例;骨折部位:头下型35 例,颈中型45 例,基底型20 例;骨折原因:绊倒、跌倒所致68例,车祸所致32 例;不完全骨折26 例,完全骨折74 例。经过精心治疗及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均达到临床愈合。

1.2康复护理方法要点

1.2.1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1.2.2疼痛的护理:老年人往往对骨折及术后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并在进行搬运及康复训练时做到解释到位、动作到位、轻柔准确。如疼痛影响睡眠,就采取放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心理疏导。对于原因清楚的创伤性疼痛,采取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用药。

1.2.3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从此一病不起,又怕拖累家人,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应耐心地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现在完全康复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事例,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老年人的子女们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1.2.4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应多食含钙丰富清淡易消化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莲子、鱼类等,并可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果胶成分高的食物,如水果、蜂蜜等,保持营养丰富。骨折早期,患者气机郁结,淤血内阻,肿痛发热,饮食宜清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为宜;骨折中期,需要强壮筋骨,促进骨痂生长,可给予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排骨、猪蹄、猪肝等;骨折后期,根据中医肾主骨,以形补形的理论,可多食骨头汤、鸡、鸭等补品以滋养肝肾,加速骨折愈合。

1.2.5手术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收型骨折是不稳定型骨折,需手术治疗,在受伤后3周以内者,为新鲜的骨折,为减轻疼痛,避免骨折错位损伤周围组织便于手术复位、减轻术中出血,术前先行牵引治疗5~7 d。

1.2.5.1生命体征的观察 :因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疾病,经历手术易诱发病变,应密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根据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等,补液时注意液体滴速,不可过快,以防止肺水肿发生。

1.2.5.2保持正确肢及卧姿: 术毕回病房,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肢伸直,外展,将骨盆放正平卧于病床上,双下肢用“跨间垫”间隔,两腿保持分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用“丁字”鞋固定。术后早期不宜多翻身。翻身、抬臀时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外旋,早期忌直腰抬高运动,以减少对髋关节的承受力[2]。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终身维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性,侧卧位时,健侧卧位,两大腿之间置一外展枕头。做到“六不”,患肢不内收、髋关节不过度屈伸,不下蹲、不坐低凳、不交叉腿、不盘坐。

1.2.5.3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为了保持正确,防止脱位,一般于术晨留置尿管,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给予0.05%碘伏抹洗会阴2 次/d,引流袋隔日更换1 次,夹尿管1 次/4 h开放。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2000 ml/d,达到自然冲洗膀胱作用,一般3~5 d拔除尿管。

1.2.5.4功能锻练: 术后当天麻醉未消失,即可开始适当进行脚趾、踝关节前屈背伸被动活动、麻醉消失后进行股四头肌主动等长舒缩活动功能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术后第3 天予CPM关节活动器协助患者行患肢关节功能锻炼,先从0°到30°角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1 周左右可达到功能位角度(90°),每日2 次,每次60 min。1 周后指导并协助患者坐在床边,双腿下垂主动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指导患者尽早进行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体力恢复,增强假体周围组织肌力.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做到个体化,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而且,功能锻炼方法要正确有效,以免造成髋关节脱位。

1.2.5.5使用拐杖指导: 2 周拆线后指导并协助患者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锻炼,骨水泥型患者1 个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型患者3 个月后可弃拐逐渐负重行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行走时健肢负重,患肢自然下垂不负重,避免用力屈髋抬起患肢,同时注意保持双拐及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位置。

2结果

本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经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3讨论

篇9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据调查,对于6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也逐渐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因素,除了疾病的认知、患者的情绪、生活习惯等,还包括护理是否得当。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所有资料

均来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共98例。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48-73岁,平均(62.37±11.9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例,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19例;病程1-21年,平均(12.42±9.63)年。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62例,高血压患者70例,糖尿病患者42例,心衰患者33例,各疾病均同时服用对症处理药物。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42±13.26)岁,平均病程(10.64±8.2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9例;对照组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76±10.64)岁,平均病程(12.73±9.4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合并疾病种类上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临床状况稳定:无心绞痛或急性心力衰竭癥状,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②意识清醒能够正常交流及沟通;③日常生活基本自理;④危险层级为中低危患者;⑤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危险层级为高危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或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

大部分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疾病的长期困扰下,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经常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对其及时开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2)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治疗及预后,确保患者及其家属熟记正确的用药方法,并了解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家属要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家属应立即通知医生。

(3)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还能增强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殊体质,体育锻炼应该量力而行,运动强度不应太大。在实施运动干预前,应该让患者了解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激发患者运动的欲望,在患者运动的过程中,家属及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患者有不适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诊疗分析。

(4)饮食护理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血管缺乏弹性,如果平时不注意饮食,常摄入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引发血栓疾病,因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总能量,适当多吃些水果蔬菜,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

1.3评价方法

(1)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是由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健康研究所研发设计,被广泛应用的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信效度良好。主要用于比较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评价不同疾病的相对负担,区分不同治疗对健康产生的影响。该量表共36个问题,分为8个维度,分别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同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生理健康部分、心理健康部分和社会职能部分,在不同层面评价人的生活质量。总得分区间为0-14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焦虑自评量表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能够反映有焦虑问题患者的主观感受。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分数越少表示症状出现时间越少,例如:“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条目中有15项(1-4,6-8,10-12,14-18,20)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预试验表明信效度良好。

(3)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主要反映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间接反映护理质量水平。主要包括:①服务与技术(8个条目);②关心与爱护(8个条目);③环境与指导(6个条目)。共分为三个等级,即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统计满意率+一般满意率,计入总满意率。出院时对所有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

2结果

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心理压力较大,加之病情的影响容易造成患者机体功能方面的后遗症,临床容易引发患者生理、心理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同时,给予其早期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在保障生命安全基础上促进机体能力,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代的康复理念认为,发病之初即可开始康复护理。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早期的心理护理,全面疏导患者的不良隋绪,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同时循序渐进为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加强患者的预后,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掌握用药时间、掌握用药方法、饮食合理、了解用药知识、情绪良好及自我监测病情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极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卫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医患沟通与医疗风险防范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188-191. 

篇10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32-04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YU Xueli DU Miaojuan

Department of Surgical,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3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who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n=36) and recovery nursing group (n=36)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RIF of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le the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ffecte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following-up, the total complianc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1.67%,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2.22%) (χ2=4.60, P < 0.05); the recovery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4.44%,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7.78%) (χ2=4.18, P < 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attitude, technical level,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caring and mental support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97.22%, 94.44%, 97.22%, 94.44%, 91.67%),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5.00%, 77.78%, 72.22%, 75.00%, 69.44%)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obviously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is favor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pera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ecovery barrier of shoulder joint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uil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Recovery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多为闭合性骨折[1]。由于肱骨外科颈为松、密质骨相邻部位,此类骨折靠近肩关节,术后常因疼痛、制动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引起肩关节纤维变性、僵硬,导致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2-3]。分析其原因除了与手术引起导致创伤及瘢痕挛缩有关外,术后缺乏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训练也是主要原因[4]。近年来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应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也决定着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劣[5-6]。本研究观察了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均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术前心理干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支持、解释、疏导等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消除其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鼓励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情绪;同时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的必要性和优点,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的要点,增强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积极性。②术后康复锻炼干预:术后1~2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制动,可进行简单的握拳、屈肘等主动活动,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消除手部水肿;术后3~5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等运动,但禁止行外展、内收功能锻炼,锻炼时动作宜循序渐进,角度逐渐增大;术后6~10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全面练习活动,配合适当的爬墙和环形运动促进肩关节的活动正常化;术后11~12周,当患者上肢肌力达到>3级可进行肩关节的抗阻力运动,可用哑铃、沙袋等练习患者肩部的抗阻运动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如用患肢拧干毛巾、洗脸、刷牙、梳头等动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估[7] 根据患者依从性程度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三类。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照医遵执行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不完全依从:治疗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偶有不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完全不依从:治疗中常不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或中断治疗患者。完全依从和不完全依从合计为总依从。

1.3.2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8] 采用欧美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C-M)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其中疼痛评分15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2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40分,三角肌肌力评分25分。优:评分85~100分,良:评分70~84分,一般:评分55~69分,差:评分0~54分。

1.3.3 护理满意度评估[9] 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项内容,并计算各分项的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 =4.60,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7.78%(χ2=4.18,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 0.05或P < 0.01)。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因素增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不错的疗效,功能恢复满意[10-11]。少部分患者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疼痛、长期制动以及患者承受疾病的折磨、精神和经济负担和日常活动能力的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下降,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进行性萎缩,不利于关节功能康复出现肩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肩周炎和骨折畸形或不愈合、肩关节功能丧失等并发症,从而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12-13]。因此,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如何尽快促进其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4]。

近十年来有关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作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讨[15-16]。李惠玲[5]研究发现护理干预能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吴鸿燕[17]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后患者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同时研究还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总之,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占国.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97-198.

[2] Gierer P, Simon C, Grad IG, et al. Complex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m anagement with a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Orth opade,2006,35(8):834-840.

[3] 张季恺,宋成,李伟阳.老年骨质疏松性肤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68-69.

[4] 张敏.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策略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10):60-61.

[5] 李惠玲.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35(3):370-372.

[6] 庄妹,王雪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5):1153-1155.

[7] 段清萍,朱琳,陈捷,等.从激励理论谈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6):142-143.

[8] 齐万里.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12-113.

[9] 何秀云.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16-117.

[10] Mihara K, Tsutsui H, Suzuki K, et al. New intrameduaallary nail forthe surgic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elderly patients[J]. Orthop,2008,13(1):56-61.

[11] 谢楚海,史群伟,郭剑鸿,等.35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64-165.

[12] Hasenboehler E, Rikli D, Babst 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aphyseal and distal tibi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 Injury,2007,38(3):365-367.

[13] 徐威,成锋,董黎强.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9):2975-2978.

[14] 古波.老年性脓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85-86.

[15] 于泉,崔明宇,李新钢.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67-68.

篇11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发病较急,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常见和高发群体,有较高的致残率[1]。患者发病后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则可从急性期转入康复期,该时期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心理消极等后遗症问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康复护理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功能的恢复、自理能力的提升。本文选取6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措施进行探讨,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对象选取: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年龄分布:48~83岁不等,平均年龄(58.5±2.5)岁。3性别分布:男性者49例,女性11例。4分组情况:与病人及家属协商后,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

2.1.1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易因家庭负担而精神焦躁;该病治疗、恢复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此,我院医护:1对于失语或语言闭塞患者,护理人员加强交流,根据患者口型、面部情感判断患者的需求。2讲解该病病理特点,让患者清晰心理对康复的重要性。3常与患者谈心,消除患者不安。4人性化适当增加患属陪护时间,让患者放松身心,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1.2饮食治疗

科学、健康的饮食有利于患者康复:1清淡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2规律饮食,指导健康饮食规律,按时进食,不食辛辣、油腻、生冷,少量多餐;3禁烟、酒、浓茶、咖啡。

2.1.3并发症预防

中老年中风患者容易发生肺炎、褥疮以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此,1每日消毒,保证空气流通。2每日检查患者的口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3满足患者需要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对长时间受压皮肤进行放松按摩。4保持患者外的干燥,及时清洗局部区域。

2.2干预组

干预组在肢体功能锻炼、饮食疗法、并发症防护等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认知训练治疗与护理。

2.2.1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在脑中风患者渡过急性期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需及时、有效、科学的开展[2]。待病情稳定后,我院医护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意念运动训练;2瘫肢被动活动,自我瘫肢按摩、关节屈伸等;3坐、站平衡训练;4定时变换,如翻身、起坐;5生活能力训练,碗筷、穿脱衣等。

2.2.2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采用计算认知康复训练法:1注意力训练,2定向力训练,3记忆力训练,4计算力训练,5复述训练,6视觉空间结构能力训练。

2.2.3语言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1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程度评价,针对性制定康复训练;2口唇开合训练;3舌肌运动训练;4咽部刺激训练;5词、短句跟读、复读训练;6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2.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

3.结果

3.1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价

经120d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其中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表明:干预组在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价报告

组别 例数 ADL指数 FMA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30 37.6±8.5 66.8±6.5 21.6±18.8 67.3±21.6

对照组 30 38.1±9.2 74.5±10.5 25.0±17.9 73.5±24.5

P值 - >0.05 0.05

3.2语言功能与认知功能评价

经120d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MMSE)和语言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干预组在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

表2:护理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与认知功能评价报告

组别 例数 认知功能 语言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30 37.6±8.5 66.8±6.5 35.4±12.6 73.3±21.6

对照组 30 38.1±9.2 74.5±10.5 36.2±13.8 53.5±22.5

P值 - >0.05 0.05

4.讨论

患者在脑卒中后,会遗留的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少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及时开展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改善意义重大,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经过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并发症防护等常规护理干预后,病情明显好转;而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认知功能恢复护理、语言功能恢复护理等效果更佳。其中,干预组30例患者在功能恢复干预120d后,其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水平、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36-02

随着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中以老年性抑郁症最为常见。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7左右。76.8%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精神诱因,如家庭矛盾、子女不孝、夫妻不和、身患重病等[1],有报告显示老年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躯体疾病是影响患病率的的重要因素[2、3]。在临床上以中风后抑郁最为常见,如何有效地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这是临床护士的工作重点,将会减少患者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老年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中风后抑郁有肢体活动障碍且中风已处稳定住院患者,其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20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为89岁,平均年龄为72岁;卧床时间最长为60天,最短为10天;住院天数25-72天;首发为25例,复发为8例。

2 护理干预

2.1 基础护理

2.1.1 生活护理:忧郁患者应有人24小时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以请人护理,总之24小时不离人,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深对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以协助其感觉器官的作用。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尤其是裤腿太长会直接影响行走,走动时应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防止跌倒。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让患者生活有一定的规律。

2.1.2 饮食: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饮食应有规律和充足的营养,应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密切观察噎食可能。

2.1.3 用药 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药后必须看药入口,注意藏药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

2.1.4 防止发生意外 因这种病人往往有自杀的企图,不不可疏忽大意。凡能成为病人自伤得工具都应该管理起来。妥善保管好药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

2.2 心理护理

2.2.1 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反复尝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患者病情及情绪变化等方面做心理说服、解释鼓励工作。让患者自己联系病情,找出自身发病的因素,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2.2.2 引导和鼓励:引导和鼓励患者起床或者户外活动,并指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及功能锻炼。当患者完成后,应给予真诚的赞赏和表杨,使其感到自己是有用的人,避免长时间隔离房间中。

2.2.3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态度要端正,主动热情的帮助患者和介绍病区各种环境等,做任何护理时都要尊重患者,对患者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充满关心和爱护。

2.2.4 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安慰,让患者从多角度看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件,不妨多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分散和转移患者注意力。这样,心情就会变的平静、开朗。

2.2.5 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在住院期间,采取各种不同的沟通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同时开展针对该类疾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2.3 康复护理

2.3.1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对躯体体活动不利的抑郁症患者不能疏忽康复护理。要积极开展康复治疗,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肢体的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2.3.2 康复护理方法:①良姿位摆放:保持四肢的功能位是为了预防关节挛缩,防止和减少痉挛的发生。②肢体按摩和别动活动:由护士或指导陪护从患侧肢体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动作要轻柔,节律要缓慢,幅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至少活动3-5次。③座位训练:开始时,可以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度角,每次坐5分钟。训练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一般以每次增加10度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分钟为宜[4]。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膝部垂直,双足平放于地面。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5]。④站立训练:在护士和陪护的搀扶下进行站立训练,应注意有序训练,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⑤主动运动:协助患者开始有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的运动。⑥平衡反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训练:患者平衡训练有指导站立、行走、上下楼等项目训练。然后指导日常生活训练如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捡豆子等自理活动。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患者病程迁延,卧床时间长,极易造成各项精神和生理功能的衰退,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从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护理着手,同时也要强调患肢的康复训练,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尽可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Kielholz.P,姜佐宁,老年性抑郁症的防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1年02期.

[2] 高文旭,盛尤荣等,上海地区老年性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5):278-28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