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7 09:21: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市场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市场风险管理

篇1

由金融资产价值所决定,市场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利率=纯利率+风险溢酬

风险溢酬=通货膨胀溢酬+违约风险溢酬+变现力溢酬+到期风险溢酬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二)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因素

资本供求是影响利率高低最重要的因素。存贷款利率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变化关系密切。198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调整与价格水平、经济增长变化大体上一致,其中利率调整与CPI变化的同步性与GDP增速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利率调控更加关注通货膨胀的变化。如2007年的利率调整,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变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99-2002年,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压力较大,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债券市场收益率随之下降。2003年宏观调控以来,债券市场利率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变动:一次是在2003年9月,市场利率大幅度跳升;一次是在2005年3-9月,市场利率迅速下降。还有2007年的利率调整,这些变化都体现了政策效应。此外,国际关系、国家利率管制等对利率的变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有些也是通过影响资本供求而影响利率的。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最后实际获得的收益可能低于预期收益,有些投资根本没有收益甚至血本无归。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由于价格下跌,卖出股票时的价格低于买入股票时的价格,造成了投资的损失,这就是风险。又比如,在进行债券投资时,债券发行者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甚至不能拿回本金,给投资者造成损失,这也是投资风险。当然,在专业投资者看来,风险并不仅仅是实现的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在他们看来,当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也是风险。比如卖出股票后,股票价格走势高于预期的价格,即使卖出股票的实现收益高于预期收益,表面上没有损失,但是卖出股票也等于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因此对于卖方来说,实现的收益高于预期的收益也是一种风险。这里的偏离既可能是高于预期收益,也可能是低于预期收益。

所以说,风险是指预期回报的波动性或离散度,是一种决策方案的结果的潜在变化,可能结果的变化越大,与此决策方案相关联的风险就会越大。

风险管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我国经济改革在不断深化,经济环境还处于转型中,而我国的风险意识却相对薄弱,加强风险管理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国际形式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我国与国际经济联系更为密切,我国的经济也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式和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加强风险管理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求。而我国的利率水平与国际稍有差距就可能引发大量国际游资的套利活动,从而诱发金融动荡和冲击人民币的汇率体制,所以风险管理是尤为重要的。

三、市场利率的变化与风险

利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的高低对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率的变化对金融参与者是一种风险。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利率下降会刺激消费和投资。

利率风险是综合风险管理的所有方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产与负债管理(ALM)、绩效评估,甚至操作风险的本质。

一种利率风险策略可能是以一种方法构造从机构流出的现金流,这种方法就是银行连续投资于3个月国债,投资每3个月累积增加,通过这样为股东创造现金。

2004年2月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它标志着中国的市场利率和风险管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率风险管理也不再是演习,而是进入实战阶段了。

在金融管制放松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与利率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利率风险并非仅仅意味着损失和危机,如果有良好的管理手段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它既可以成为赚钱的工具,也可以化减损失。利率风险应该是一种不确定性,类似商品价格随市场情况而发生波动,也是市场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很大,尤其是2007年,部分储蓄存贷款利率如表1—3所示:

从表1—3可以看出,利率的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相关的,也与国家的经济相联系。自1996年5月1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7次降息,而且国家还在1999年11月1日开征了利息所得税,税率为20%,当时一年期存款的税后利息只有1.80%。开征利息税也是对利息的调整,实际上也是降低利率。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00年我国的GDP增长8%,CPI指数上涨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3%,但居民储蓄还在不断的增长,利率处于低水平,投资饥渴症由于机制转换已得到遏制,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充裕。随着个人购房人群比例的提高和住房按揭业务的快速拓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与按揭信贷有关,家庭资产与利率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剩余的金钱只能存积于银行或购买债券以求获得利息,个人和家庭对银行利率变动的期望是单向高的,在A股出现以后,由于利率的变动与股指的变动呈反向相关关系,因此部分持有A股的人群更希望利率向下变动。目前,在各个城市中持有股票的人群比例上海最高,在60%左右,个人购房人群比例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都超过了90%以上,所以前七次银行降息对家庭资产的影响程度是递增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为了遏制股市和房地产的过快增长,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存贷款利率又开始逐步提高,尤其是2007年连续五次调息,且2007年8月15日调减利息税为5%,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不断提高,大大减少了派生存款。也就是说,政府把利率作为调控国民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由于从2006年开始股市和房地产的升温和通货膨胀,造成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政府为了调控国民经济,所以用利率进行调整。

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市场利率经常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有时难以预见,加上按揭贷款利率为锁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的浮动利率制,所以每一次商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的变动均会刷新每一个家庭的净资产数值。利率与我们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利率的变动给经济活动带来了风险。

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各类借款都能顺利偿债,一旦利率上升,借款成本增大,就只有经营好的才能按时还款,而一部分将面临还款的困境。随着实际利率的提高,偏好风险的人将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而原来厌恶风险的客户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高的风险和收入水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利率的转变刺激客户将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活动,会导致拖欠贷款的可能性增大,造成还款风险。

如,2005年8月1日购入三年期国债50000元,由表3可知利率为3.24%,2008年到期还本付息,到期利息为50000

×3.24%×3=4860(元),而2006年至2007年存款利率不断提高,一年期的由2.52%到4.14%,三年期的由3.69%到5.4%,而这些损失的风险与债券本身的质量无关,它是由无法控制的货币市场的变化造成的,是由利率变化造成的。

从整体来说,利率升高和利率波动会影响投资规模,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是分割的,虽然利率的波动对经济活动有风险,但又是调节经济的一种见效比较快的方法。

四、风险的测度与规避

(一)风险的测度

风险的测度一般用方差法,但是除了方差法之外,也存在着多种风险度量方法的替代,其中理论上最完美的度量方法应属于半方差方法。半方差有两种主要的计量方法:利用平均收益(MeanReturn;SVM)为基准来度量的半方差以及用目标收益(TargetReturn;SVT)为基准来衡量的半方差,公式如下所示:

SVM=1/kan[max(0,rm-rt)]2

t=1

SVr=1/kan[max(0,rT-rt)]2

t=1

因为,下半方差与投资者对风险的客观感受有一致性;如果投资的收益率不是正态分布的话,下半方差对风险的度量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收益是正态分布的话,下半方差法也能够得到与方差相同的风险度量结果。

(二)风险的规避

对于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大多会选择风险小、信用度高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存款和国债,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绝对没有风险,利率事先已经确定,到期连本带息是少不了的。其实不然,就如此次央行加息,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国债,相关风险都会随之而产生,这里指的是利率风险。

1.利率风险的预测。

利率风险源于未来利率的变化,如能通过某种技术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利率,再通过金融工具加以应用,则可以完全规避利率风险,所以利率的预测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

2.定期存款的风险规避。

定期存款是普通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理财方式,一次性存入,存入一定的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5年),到期按存入时公布的固定利率计息,一次性还本付息。想来这是没有什么风险可言,一旦遇到利率调高,因为定期存款是不分段计息的,不会按已经调高的利率来计算利息,那些存期较长的定期存款就只能按存入日相对较低的利率来计息,相比已调高的利率就显得划不来了。所以定期存款的风险规避,最好是存入的期限不要太长,一年期比较合适,如果利率上升可以转存,再一方面是化整为零,每一笔的金额尽量不要太大,存期分布合理,这样也可以降低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3.凭证式国债的风险规避。

凭证式国债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投资理财产品之一,因其免税和利率较高而受到追捧,不少地方在发行时根本买不到,于是不少人购买国债时就选择长期的,如5年期的。却不知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国债的利率肯定也会水涨船高,如9月1日发行的2006年四期国债5年期为3.81%,比同档次三期国债高出了0.32个百分点,如果买入50000元的话,到期将多收入800元,并且国债提前支取要收取1‰的手续费,而且半年之内是没有利息的。所以购买国债时,为了灵活,可以买多一些短期的,如遇到利率的调整,经过计算,扣除了上述的因素后,如果划得来的话,可以提前支取转买新一期利率更高的国债。短期、长期进行搭配也可以分散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减少的风险。

4.住房贷款的风险规避。

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我国贷款利率又开始逐步提高,尤其是2007年连续五次调息,而按揭贷款利率为锁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的浮动利率制,每一次商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变动,购房付款就会随之改变,所以在利率不断上调的情况下固定利率房贷是一种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因为在贷款期限内,不论银行利率如何变动,借款人都将按合同约定的固定利率支付利息。

5.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

可以购买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以规避利率风险。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渠道中一般都组合了部分国债、金融债券等,因此收益是会随着加息而向上浮动的。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类型也与存款相类似,属于期限、收益都比较稳定,风险不高的投资方式。这类产品的收益一般会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息,分为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两种。在加息的预期下,可以选择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来规避利率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宋献中,吴思明.中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汉洪,董红霞.管理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熊剑.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课件.2007.

[4][美]唐纳德·R·范·戴维特,今井贤志,马克·梅斯勒,着.朱世武,邢丽,译.高级金融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保险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日益成熟,保险业已经成为支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保险集团已成为金融体系日益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集团是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金融混业经营集团。保险集团的金融混业经营使其能够全面参与衍生产品的各个市场环节,但也增加了保险集团市场风险暴露的广度和深度,即由于业务的综合性而能受到金融市场领域风险的直接影响,构成了全面的市场风险。保险集团混业经营中子公司比较复杂,而且每一个子公司业务性质都有其特殊性,给集团市场的全面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保险集团全面市场风险管理的架构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6年颁布的《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中,将市场风险定义为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表内和表外头寸损失的风险,并根据导致市场风险因素的不同将市场风险划分为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黄金等商品价格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保险集团面临的市场风险呈现出高层化、扩散化、契约化和网络化等特点。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又使保险集团的市场风险进一步上升。在这个背景环境下,保险集团应考虑设计一个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架构,通过建立和适时调整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集团和子公司层面面临的各类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集成管理的风险管理架构应设计为矩阵式的市场风险管理架构。它应在横向业务整合的基础上,增加纵向的管控,将同属性的交易或者具有相同风险因子的品种进行风险加总。金融集团由决策层确定总体风险资本,然后把总体风险资本限额按横向(子公司)来进行分配。即将风险资本限额在集团不同的子公司之间进行分配,子公司再将所配的风险资本限额配置到每一个业务部门,则每一级的管理者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把下一级的投资活动产生的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如果每一级的风险管理者都能做到随时掌握和监督下一级的风险限额执行情况,并能对突破既定限额的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则风险管理就算真正达到目标(层级管理)。

保险子公司与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

新《保险法》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一直有严格规定,只允许投资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由于投资渠道的限制,加之1996年5月以来的8次利率调整,使保险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或低收益状态,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利差损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1998年以后,保险公司陆续获准可以进行同业拆借、买卖中央企业AA+公司债券、国债回购、协议存款、企业债券及证券投资基金。2004年,保险公司又获准可以买卖可转换债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投资银行次级债。2004年10月,随着《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股票投资。一般来说,保险资金运用的原则应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原则, 并在遵循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以求取得更多的收益, 同时应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应付日常开支和保险赔付。

保险资金运用可主要按照风险限额管理来实施(子公司层面),首先根据保险子公司(或保险资产子公司)的资本实力、股东目标与风险偏好、监管规定等,确定保险资金运用的总体风险水平以及相应的抵御风险损失的风险资本限额;然后,根据对各业务部门或交易员的风险调整的绩效测量结果,以及其它因素在各层次间进行风险资本限额的分配;最后根据分配的风险资本限额对各业务部门乃至每一笔交易的风险进行监控,并根据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结果以及其它因素对风险资本限额进行动态的分配调整。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越大承受高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衡量偿付能力的指标有净保费与净资产之比,美国的保险监管认为3:1为满意的最大安全比例,这一比例愈大,保险资金的运用规模可以相对大些。未决赔款准备金与净资产之比高于1:5,保险公司有可能破产,这一比例愈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规模相对小些。我国2001年制定的《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也规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指标,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监管指标。严格根据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对保险投资总投资额及其风险限额上做出限定,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市场风险将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

银行子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

我国银监会2004 年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从操作层面上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交易账户总头寸高于表内外总资产的10%或超过85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需计提市场风险资本。这意味着,银行子公司必须对市场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以便对市场风险资本金进行管理。

篇3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是离不开市场风险的,一般而言,市场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由于巴塞尔协议影响的广泛以及用法的普遍,巴塞尔商业银行监管委员会所采用的广泛的定义也越来越普遍。其广义的定义是:由于因市场价格波动使商业银行的表内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而狭义市场风险的定义指的是股票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市场风险给出了全面而完整的定义: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分类

分类是在定义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延伸,由于市场风险的定义没有统一明确,商业风险的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实践活动,分类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风险监控的前提和依据,对市场风险进行分类是必不可少的。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标准就是根据诱发风险的原因为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由于我国目前银行业从事资本市场业务的有限性,其市场风险主耍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

1.利率风险

对利率风险的定义为:利率的不利变化导致银行利息成本升高、投资或贷款收益降低。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下跌而导致银行利润减少的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利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汇率、股票和商品的而价格都与它息息相关。比较笼统的说法是利率就是资金的机会成本。利率风险是指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固定收益证券的价值将会下降的风险。但是,在利率敏感性的复杂资产组合中,大量风险可能来自于不同到期日、名义价值、工具重置日和现金流等资产类因素和负债类因素。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特定货币敞口或者特定货币资产的不完全对冲而引起的风险。这里的外汇资产不一定是由于任何交易某一货巾头寸的目的而产生的,可能是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汇率的波动可能会使公司在同国外投资者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甚至会降低投资者的收益。

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并抑制投资。汇率变动的不完全相关性以及国际利率的波动是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因也是重要原因。

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涵义

市场风险管理的定义: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银行为实现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就必须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而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也在于此。商业银行只有充分识别、准确计量、续监督所有交易中的市场风险,才能有效控制经营活动中的市场风险。并把市场风险与银行的战略规划有机结合,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

2.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程序

依据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步骤。

(1)市场风险的识别

市场风险的识别是指对银行面临的各种潜在的或存在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认识,在其基础上进行鉴别和分析。银行为了能够应变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市场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首先要分析自身的市场风险暴露。重点对其成因和特征进一步分析,有助于商业银行能管理、控制好市场风险。

(2)市场风险的计量

基于风险识别之后,就必须要对风险进行计量,市场风险的计量是指对市场风险水平的分析和估量,包括计量各种市场风险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损失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常用的计量方法包括利率缺口分析法、久期分析法、风险价值方法等。评估市场风险的大小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获取利润都十分重要。

(3)市场风险的监测

为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就必须对市场风险进行监控,市场风险的监测是指商业银行应该具有完备的市场风险监测系统,满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以及财务、审计部门的管理耍求。风险防范是离不开监测的,监测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对商业银行在整个业务中对风险因素进行检查、反映。建立健全风险监督系统,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侧面的反映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4)市场风险的控制

市场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程序,市场风险控制是指对现有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后,运用科学有效的理论及方法,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经济活动。商业银行可采取规避、分散等相应策略有机结合,,通过对风险源头的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以完善市场风险管理程序,达到预防和控制市场风险的目的。

3.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方法

在长期的风险管理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保险管理法、投资管理法、衍生工具管理法三大类。

保险在市场风险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是最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然而,按照可保风险的标准,市场风险大都是不可保的。保险可保的部分仅是部分有形的风险。对于股票、债券买卖等金融交易的风险,属于不可保的范围。

运用投资方法管理市场风险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来对冲一部分风险,采取的策略包括:?用组合投资的方法管理市场风险;采用指数化方法管理市场风险;?用证券组合保险的方法管理市场风险。

然而经济形式的发展要求有新的风险管理工具,上述两种风险管理手段操作不够简便,面临新的经济环境形势无法发挥有效地作用。为了应对利率、汇率以及价格变动风险的加大,随之产生了以衍生工具为代表的金融工程手段。它们的特点就是可以把风险通过衍生市场集中后再分配,使得套期保值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规避正常经营中的一些风险,从而起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由于衍生交易的杠杆比率较高,可以使套期保值者以比较小的代价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四、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市场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管理理念也相对落后。很多银行从业人员不能正常的理解市场风险管理,更有人会把它视作是对银行业务扩展的障碍,不能像国外商业银行一样,认为控制市场风险是有助于创造利润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耍集中在信用风险控制上,忽略了对市场风险,。现行金融体制下,承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凤险的主体是国家,缺乏专业的银行管理者。市场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数据库不完善、以及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同时制约了市场风险管理理念的推广。

2.市场风险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不完善

市场风险一直在我国银行得不到重视,大多数银行也就没有设置相应的风险资本,预防控制市场风险体制不健全,更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完善,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存在横向交义现象。而组织结构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3.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匮乏量化管理薄弱

现行的金融市场还没有足够多的的风险管理工具,对这些风险管理工具的缺乏,在某些方面制约了我国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比如,股票、债券和基金市场所提供的市场风险管理?具非常有限。在我国市场风险管理方面重视定性分析,忽视量化分析,以至于量化分析手段相对落后,也就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量化管理相对十分薄弱。

4.市场风险管理数据储备不足信息系统不完备

篇4

加入wto后,我国的证券市场要逐渐有一个价值再挖掘的过程。所以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好转是符合价值规律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市场走势从总体上看是良性的。其中包括那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行业,像能源、电力、钢铁、汽车、金融、证券业等,这些行业正好是本轮周期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部门。所以证券市场价格总水平的这次上涨实际上就是价值再发现的一个过程。

第三、要从以前的公司本位论转变为股东本位论。买股票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易,但从经济学的投资行为角度讲,你是在进行一项重要的投资活动。任何一项投资都需要获得回报,比如买国债,3年期的年利率是2.5%左右;存银行一年有1.98%的利息所得。但很多投资者买了股票后,根本不去考察这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市场设立后,就是为上市公司圈钱再融资服务的。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是亚意圈钱,很多上市公司离开配股、增发、债券就生存不下去了。这种情况现在正在开始发生转变,现在我们要求证券市场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股东要关注回报,长期不给股东回报的上市公司决不是好公司,而且要改变二级市场负和游戏的必要前提必须是上市公司的红利大于二级市场的交易成本。

以上三人转变决定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运行格局。

市场化进程加快

加入wto后对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一级发行市场的逐步市场化。以前是审批制,后来改成核准制,但实际上都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因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哪些公司能够上市,能够卖什么价,实际上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只是定规则,谁能够上市最终应由投资者自主选择。而现在虽然是核准制,但权力仍然还是集中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手里。下一阶段就是要市场化,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从中期趋势讲,就是要逐渐实现一级发行的市场化,把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选择到市场上来。

第二个环节是交易机制的市场化。目前还没有做空机制,没有指数期货,也没有坐市商制度,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运行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媒体、投资者、机构都喜欢牛市,不喜欢熊市,股市一下跌都没有避险机制。

第三个环节就是建立起正常的退出机制。前10年我国证券市场处于一个高速扩张的时期,只用了10年时间,就有1000多家公司上市。而在美国纽约的交易所却用了123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用了76年,所以中国用了10年时间扩张到1000家上市公司,完全走的是一个数量扩张型的道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辉煌,也会有衰落,这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市场把那些已经陷入衰退的企业淘汰出局,但是中国没有这个机制。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个机制。所以从中长期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呈下降趋势,这是必然的结果。未来是否能够真正建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机制,就看有没有正常退市的企业,这也是我们要建立一个真正市场的目标之一。

第四个环节就是要逐渐地统一股权。现在股权是分裂的,未来一个阶段,股权分割要逐步解决,可能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来完成这项任务。但如果长期不做,就会影响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第五个环节就是要建立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交易市场主体。现在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主板市场,这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下一阶段,应该设立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和柜台交易市场,把这些市场建立起来。在日本有一个最大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但是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前,一般要有3年本地上市的经历,而且保持连续盈利的记录,这样的企业才具有资格到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样就避免了“一年赢、二年平、三年亏”的情形,因为在本地交易时,投资者对本地的上市公司最了解。中国的股市上有一句话:“你如果要投资一家企业,就看本地的老百姓是不是愿意持有它的股票。”这是最简单的,因为当地的投资者对本地的企业最了解。

我们也要建立一批场外交易市场。现在三板市场面临着比较好的发展机遇,但目前也存在问题:市场的容量比较小、交易不活跃、流通性不够好、不利于大资金的进出,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三板市场的发展。如果逐渐地把交易主体和投资者的范围扩大一些,使这个市场的容量扩大、流通性变好,那么三板市场是有较好发展前景的。

金融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

加入wto以后,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出了挑战。金融体制改革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经济层面讲,金融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也是难度最大的。中期角度看金融体制改革面临5个方面的挑战,具体包括:

第一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这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二就是国有银行的公司制改造。国有银行要想到海外上市,就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来构造自己的治理结构,现在国有银行公司制改造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第三就是要打破行业垄断。近年来股份制银行发展步伐有所加快,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国有银行占据绝对垄断地位。马上就要面临外资银行的全面介入,因此要尽量给民间资本以国民待遇,允许成立民营银行。这将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就是我国金融业将由现在的分业经营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现在是分业监管,保险、银行和证券的资金都有防火墙,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逐步打开,这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信托、信贷资金的有序介入,可以改变市场供求关系、而且会改变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它会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市场结构性调整。

第五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可兑换。如果人民币可兑换,将来的b股市场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人民币可兑换之前,b股市场不可能消失。b股与a股并轨,不要说技术上有困难,就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外汇管制的角度看,目前也不允许。

篇5

    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分析

    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为无投资阶段、无序投资阶段、逐步规范阶段和拓宽投资领域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进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第二阶段(1987-1995),为无序投资阶段,由于经济增长过热,同时又无法可循,导致盲目投资,房地产、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第三阶段(1995-1998年),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由于投资渠道的限制,加之1996年5月1日以来的8次利率调整,使保险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或低收益状态,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利差损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第四个阶段:1998年以后,为拓宽投资领域阶段。1998年以后保险公司陆续获准可以进行同业拆借、买卖中央企业AA 公司债券、国债回购、协议存款、企业债券及证券投资基金。2004年,保险公司又获准可以买卖可转换债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投资银行次级债。2004年10月24日,随着《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股票投资。

    从表1可以看出,银行存款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的比重一直比较高,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式,近几年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我国银行存款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对应,保险资金投资的比例则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状况。在保险资金投资中,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一直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在5%-8%之间。相比较而言,国债投资的比例则变动比较大,呈现出很强的波动性。此外,我们可以看出其他投资的比例从2000年开始,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态势,这也反映出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不断增强,投资范围的不断扩大。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在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这也迫切地需要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而科学地测量风险,则是整个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金融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出现,应用数学模型来测量市场风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众多风险管理的要点,目前已经开发出一套较为成熟的风险技术工具体系,在所有风险技术工具库中,风险价值法(Value at Risk,VaR)应用最为广泛。

    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

    在运用风险价值法进行市场风险度量时可以采用两种基本的计算模型:参数正态模型和模拟模型。参数正态模型主要由以下四种模型构成:组合正态模型、资产正态模型、δ-正态模型和δ-γ模型。模拟模型主要包括:历史模拟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模型。保险公司在具体使用中,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地选择。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使用组合正态模型、资产正态模型和历史模拟模型来进行VaR的计算,基本上能够满足保险公司市场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要求。

    (一)组合正态模型

    该方法的计算非常简便,保险公司只需得到资产组合收益的标准差就可以迅速地计算出不同资产组合的VaR值。这样,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资产组合的市场风险状况,根据VaR值对资产组合头寸进行调整,为不同资产组合提取准备金或设置交易限额。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计算的结果不够精确。这种方法用公式可以表述为:VaR=。

    (二)资产正态模型

    这种计算方法的前提假设是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服从联合正态分布,并且组合中每个资产的收益率都服从正态分布。这种方法是从现代组合理论直接推导出来的,计算的结果也比较精确,缺点是非常严格的前提假设和比较繁琐的计算。在日常风险管理中,保险公司需要建立组合中资产之间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然后借助计算机程序进行复杂的资产组合收益的标准差计算。这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VaR=,而组合标准差是根据组合的协方差计算出来的。

    (三)历史模拟模型

    历史模拟法是个简单的和非理论的方法,它对潜在市场因素的标准分布不做假定。保险公司在应用该模型时,通常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选择合适的长期保险资产组合历史收益率受市场因素影响的时间序列,这可以通过相关的金融市场中搜集和整理获得。第二,根据第一步得到的时间序列,计算当前保险资产组合价值变动的时间序列。第三,把从历史数据归纳出的收益率实际分布情况列表显示,选择某一概率水平,计算该分布在这一概率水平下可能出现的极值,然后据此计算VaR值。

    保险资金运用市场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

    (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市场风险状况分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参数正态模型虽然在计算市场风险时非常简便,但是其前提假设非常严格,要求资产组合或组合中的每个资产的收益率都要服从正态分布。如果保险资金运用中,实际的资产组合收益率不能满足上述假设条件,则会出现高估或低估市场风险的状况。因此,需要对保险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实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场风险的计算模型。我们在下述分析中,以上证国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上证指数和上证企业债券指数近似描述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企业债券的市场风险状况。

    1.国债的市场风险状况。上证国债指数是从2003年2月开始的。因此,本文选取了上证国债指数2003年2月24日至2006年10月31日的实际走势来计算国债的收益率。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上证国债指数日收益率的分布不满足标准的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的偏斜度为0,峰值为3。与正态分布相比,峰值更高且尾部更粗。在±σ的面积里,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14.27%,在±3σ的面积以外的部分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1.31%。

    2.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状况。上证基金指数是从2000年8月开始的。因此,我们选取了上证国债指数2000年8月24日至2006年10月31日的实际走势来计算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

    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上证基金指数日收益率的分布也不满足标准的正态分布。虽然偏斜度和峰值有所下降,但仍与正态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在±σ的面积里,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9.75%,在±3σ的面积以外的部分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1.42%。

    3.股票的市场风险状况。上证指数是从1992年1月开始的。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在早期不是非常规范,同时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波动特征,此外股票市场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序列自相关的现象,近期的市场数据能更好地描述市场风险状况。因此,本文选取了上证指数2001年1月2日至2006年10月31日的实际走势来计算上证指数的收益率。

    从表6和表7中可以看出:虽然上证指数日收益率的分布仍然不能满足标准的正态分布,但与其他指数相比其偏斜度程度和峰值陡峭程度下降比较明显。在±σ的面积里,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6.85%,在±3σ的面积以外的部分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0.81%。

    4.企业债券的市场风险状况。上证企业债券指数是从2003年6月开始的。本文选取了上证企债指数2003年6月9日至2006年10月31日的实际走势来计算企业债券的收益率。

    从表8和表9中可以看出:上证企业债券指数日收益率的分布偏斜度最高且为负值,是唯一一个右偏斜的指数,峰值也最高,显然也不属于标准的正态分布。在±σ的面积里,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达15.13%,在±3σ的面积以外的部分实际分布的值高于正态分布1.07%。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发现,本文所研究的四类指数的实际分布都不满足正态分布。而正态参数法是在资产组合或组合中的每个资产的收益率都要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假设条件下才适用的。因此,使用正态参数法进行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管理和控制,可能会降低市场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导致保险公司进行风险限额管理的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保险资金运用市场风险的控制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历史模拟法是更好的选择。

    (二)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度量比较研究

    本文用组合正态模型、资产正态模型和历史模拟模型来计算在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市场风险的VaR值,以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为了便于比较和检验,本文选择了四类指数在同一时期的历史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时间最晚的上证企业债券指数为准。样本时期为2003年6月9日至2006年10月31日共828个四类指数的实际指数值为检验值。在计算单项保险资产的市场风险时,两种正态模型的计量结果是一样的,故在计算单项资产的市场风险时两种方法不作区分。

    1.资产的市场风险度量。从表10中可以看出:

    对于上证国债,在较高的置信水平上,正态模型会低估国债的市场风险,这主要是因为上证国债指数的实际分布并不满足正态分布,实际分布中出现了粗尾的现象,同时国债的实际分布是右偏斜,导致异常损失的概率要大于正态分布下的概率。

    对于上证基金,除了在99%的置信水平外,其他条件下,正态模型会高估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在研究期内上证基金指数存在左偏斜的现象,导致在实际分布中异常损失的概率比较低。

    对于上证指数,在三种置信水平下,正态模型的VaR值都大于历史模拟模型。从实际分布情况看,上证指数的主要指标非常接近于正态分布,同样由于上证指数存在左偏斜的现象,导致其异常损失的概率要低于正态分布。

    对于上证企债,在99%的置信水平下,两种模型的结果差异非常明显,同时企业债券指数的偏斜度和峰值都非常高,说明企业债券发生异常损失的概率大大高于正态分布。

    2.保险资产组合的市场风险度量。计算保险组合资产收益率时,需要设定每种资产的投资比例。为了计算和研究方便,本文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规定,假设保险公司在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分别为60%、10%、5%和25%,这虽然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但并不影响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制度要求对上述四种资产的比例进行调整。

    从表11、12中我们发现,两种正态模型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两种模型虽然计算组合标准差的方法不同,但其假设条件是相同的,即资产组合或组合中的每个资产的收益率都要服从正态分布,同时每个资产的收益率之间是线性相关的。但两种方法在理论上存在差异,资产正态模型在理论上更加严密,他是从马科维茨的现代组合理论直接推导出来的方法,它的基本假定也是现代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

    此外,还可以看出: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正态模型的VaR值高于历史模拟模型。这主要是因为在该置信水平下每一种资产正态模型的VaR值都高于历史模拟模型;

    在97.5%的置信水平下,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不太;

    在99%的置信水平下,正态模型的VaR值低于历史模拟模型。这主要是因为除上证指数外,其他资产在该置信水平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风险的情况,虽然上证指数的收益水平是整个组合中最大的,但其在组合的比例却是最低的,因此对组合的整体影响还不是特别显着,随着上证指数的比重上升,这种差异会有所改善。

    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度量模型选择

    从上述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保险资金运用所涉及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并不满足于严格的正态分布假设,使用正态模型容易高估或低估市场风险,造成市场风险度量的不准确,这样就无法正确地制定出不同保险资产的风险限额。历史模拟模型对保险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不做任何前提假设,保险资产组合的收益率都是观测出来的,能够完全体现市场因素的实际状况。同时,VaR值是一个静态指标,保险公司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地输入新的数据并根据实际的损益状况重新计算VaR值,据此制定出不同资产及其子资产的风险限额,并根据不同资产及其子资产VaR值的变动情况,适当调整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以减少组合资产的VaR值。历史模拟模型的计算结果非常直观便于理解和应用,计算过程也非常简单,其实际效果并不比需要大量复杂运算的计量模型差。因此,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进行市场风险度量时,使用历史模拟模型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篇6

国际外汇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场外(Over-the-counter,OTC)市场,以离岸金融市场或境外金融市场为主,是一个组织松散、受到监管较少的场外市场,主要集中在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大城市和国家地区。场外金融市场是一个批发性市场(Whole sale market),该市场的金融产品通常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做”,最能体现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因此,美国等监管机构为避免过度监管窒息金融创新,提倡自律监管,没有要求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实施巴塞尔协议中关于风险计算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国际外汇市场是完全自律的市场,各国央行等监管机构在外汇市场建立中的作用非常有限,市场参与者统一遵守行业自律规则,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银行要遵守 ISDA 或类似的 MASTERAgreement等协议,并自行控制交易风险,监管机构一般不单独针对衍生产品及其交易制定特殊的监管规则,而将精力集中在完善市场基础和加强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由于该市场产品复杂,且交易规模巨大,市场监管宽松使得其蕴含着巨大的系统风险。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如何有效管理场外金融风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西方国家监管层逐渐重视对外汇金融风险的监测,主要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监管原则,监管这些金融机构对风控原则的遵守和执行情况,其中,外汇头寸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1]。随着我国外汇形势的变化和银行外汇业务快速发展,2012年4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关于完善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现有结售汇综合头寸上下限管理的基础上,将下限下调至零以下,根据结售汇业务量分档最多可允许持有1000万美元外汇负头寸,这在我国外汇头寸管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给予商业银行在管理外汇头寸方面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发现。但目前还只是一个有限的放开,外汇风险管理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目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对外汇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与控制方法、工具、系统滞后或缺失,不能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要求,包括VAR在内的计算模型是从国外引进的,没有考虑我国特殊经济结构的模型。随着外汇市场衍生品的推出,外汇远期和互换等衍生品相继纳入头寸计算范围内,增加了头寸管理和风险资本计算的复杂性。鉴于此,有必要分析当今各国在头寸管理和风险资本方面的做法,借鉴这些国家在头寸计算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的头寸管理制度,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有效实施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前提下,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

二、中国外汇市场交易分析

随着我国汇率波动范围和弹性的逐渐加大,外汇产品风险已成为监管层和各金融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以远期外汇市场为例,选取从2005年8月汇率改革到2007年3月共20个月作为考察期,以月为周期,从合约持仓集中度和市场会员持仓总量变动率等方面对我国的外汇市场交易进行分析。

合约持仓集中度,反映的是该合约的交易双方的集中程度。外汇市场远期合约期限大致可分为1周、1周-1月、1-3个月、3-6个月、6-9个月和9个月-1年等六类。由表1可以看出,美元远期交易在我国外汇远期交易中占主要地位,各合约按交易频率和按交易量排序的结果基本一致,1-3个月美元、1周-1月美元和9-1年美元是我国外汇远期市场上最活跃的三种外汇远期合约。下面重点考察1-3个月美元远期的持仓集中度,分买方和卖方考察前3名市场成员的交易资金占该合约总交易资金的比重。

图1列出了1-3个月美元远期合约的持仓集中度情况。可以看到,2006年2月以前1-3个月美元远期的买方资金集中度水平很高,基本在95%以上,2005年8月、9月和10月则都高达100%。随后该集中度水平有较大下降,基本都维持在55%到80%之间,但2007年1月和2月该集中度水平大大提高,2007年2月高达98.7%。总体说来,我国1-3个月美元远期合约买方资金集中度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卖方资金集中度情况和买方基本一致。

从具体的市场主体上看(表2),1-3个月美元远期合约交易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大的外资银行,市场集中度较高。

市场会员持仓总量变动率反映各外汇远期市场的市场主体某合约的交易量变动情况,本文分别从买入和卖出两方面考察1-3个月美元远期合约的情况,且只考察比较活跃的市场成员的交易量变动情况,选取交易量前三名的市场成员进行分析,详见图2。

图2显示1-3个月美元远期合约主要买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花旗银行。工商银行的买入主要集中在2006年4月之前,之后其买入量为0,而且除2005年2月交易量较大为14.81万元外,其余都在7.5亿元以下。农业银行的买入较为分散,除2007年其买入量为15.42亿元外,其他都在10亿元以下,但其总体买入量要比工商银行多。花旗银行的买入则比较连续,从2005年12月开始每月都有买入该合约,但其买入量都比较小,基本在5亿元以下,而从2006年12月开始其买入量有较大增加,2007年2月更是高达43.9亿元。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远期合约交易的集中度非常高,且交易连续性较差,存在交易量异常变化,如果外汇头寸管理滞后,商业银行将无法通过持有外汇正负头寸对冲汇率风险,不利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活跃和健康发展。并且现在多数国家根据外汇头寸计算外汇风险和风险资本,而确定合理的外汇风险头寸计算方法,便于中央银行掌握更充分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干预外汇市场。因此,有必要分析当今各国在头寸计算管理和风险资本监管方面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的头寸管理制度。

三、各国(地区)外汇头寸管理方法

为对外汇头寸进行控制和有效监管,首先要明确头寸的计算方法。国际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对单一货币头寸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各种货币的头寸进行汇总,得到一个总的头寸。单一货币头寸常用来测量在汇率发生单位变动时,银行持有该货币头寸所面临的损失或盈利。当计算出单一货币的头寸后,就容易计算一个银行总的外汇头寸,目前总外汇头寸有三种最常用的方法[2]:

(1)总的加总头寸(GAP, gross aggregate posi-tion),即所有币种净空头之和的绝对值加上所有币种净多头之和的绝对值;(2)净加总头寸(NAP, net aggregate position),是所有币种空头头寸之和与所有币种多头头寸之和对冲后的差额的绝对值;(3)简略的头寸(SHP, shorthand position),即为所有空头头寸之和与所有多头头寸之和二者之中最大者,因此,该方法又称为最大加总头寸(MAP,maximum aggregate position)法。

举例来说,假设Fi表示单一货币i的头寸。如果Fi>0(Fi<0),表示该货币是一个多头(空头)头寸。为了计算起见,用Pi表示Fi>0时Fi的绝对值,Ni表示Fi<0时Fi的绝对值。 用P表示所有Pi之和,用N表示所有Ni之和,则三种总头寸的计算方法如下:总的加总头寸(GAP):GAP=P+N;净加总头寸(NAP):NAP=(P-N)的绝对值;简略的头寸(SHP):SHP=Maximum(P,N)。假设一家银行具有以下的外汇头寸(换算为本国货币计价):

则 P=170,N=175,GAP=170+175=345,NAP=5,SHP=Maximum (170,175)=175。至于采用何种计算方法,取决于货币币值之间变化的相关性。如果货币之间完全正相关(即相关系数为1),则跨货币的汇率风险理论上可以忽略,在这种情况下,加总方法宜采用NAP计算方法,这是因为多头和空头之间可以相互抵消;如果货币之间完全没有相关性或者完全负相关,则多头头寸的损失(或盈利)则无法由空头头寸的盈利(或损失)来对冲,这种情况下,宜采用GAP方法,因为该方法将空头和多头相加,更准确地反映了头寸持有者的风险。而简略头寸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折中,适用于货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完全相关的情形。采用何种计算方法取决于货币之间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本国的具体情况,但考虑到极端的完全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形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时,MAP方法是一种最好的折中。在总头寸的计算方法上,各国往往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但MAP方法是巴塞尔协议委员会推荐的方法[3],使用简易头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银行的监管资本,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得比较多。

境外市场风险监管的成熟经验对我国外汇市场风险监管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本文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考察其具体的头寸管理方法,这些国家(地区)分为两个样本:5个发达国家和8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于发达国家,本文选择了10国集团、欧盟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挪威等5个发达国家,表3列出了这些国家的头寸管理概况。表4中列出了8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头寸管理情况,包括:亚洲的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拉西亚、菲律宾,拉丁美洲的巴哈马群岛,非洲的冈比亚、加纳。

(一)头寸计算方法及限额设置依据。

在总头寸的计算上,各国和地区往往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NAP、GAP和MAP法均有。其中,简略头寸方法(MAP法)论文格式是巴塞尔委员会推荐的方法,即取多头头寸绝对值和空头头寸绝对值二者中的最大者,在实践中被较多地使用(如欧盟、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等)。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发达国家将各外汇业务项目按照NAP、GAP或MAP方法进行加总后,对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金的比率都做出规定,实行一个统一的比例,这样简化了管理的复杂性。而表4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都是根据一级或二级资本(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来确定外汇头寸数量。有时,外汇交易的资质(如澳大利亚)、外汇历史成交量(如加纳、马来西亚)、外汇管理能力(香港地区、马来西亚)也是在确定外汇头寸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头寸计算范围。

在头寸计算范围方面,发达国家大多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统一对表内和表外业务设置头寸[4]。不少发展中国家外汇头寸也同时包括了表内和表外项目,从趋势上看,远期、期权以及未来出现的创新品种等衍生品表外业务会纳入头寸的计算范围之内。

(三)头寸设置的正负区间。

在头寸管理中,多头和空头外汇头寸的设置的对称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发达国家以及像巴哈马群岛、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设置的多、空头寸相等。头寸设置的不对称程度,能够反映一国央行设置头寸的动机和依据。一些国家,如加纳对多头头寸的控制比空头严格,而另一些国家如韩国、菲律宾对空头头寸的控制比多头严格。究其原因,对于前一类国家,即对多头控制比空头严格的国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减轻本国货币的贬值压力,因为对多头控制严格,会促使市场卖出外汇增加,相应地买入本币的量增加,减缓了本币贬值压力;二是鼓励本国银行的海外融资行为,最大限度地引进海外资金;三是对于那些仅控制多头而对空头不实行管制的国家,管理当局可能认为本国银行没有能力从海外融入资金,因此对空头头寸进行管制没有意义,或者本国货币贬值时空头头寸面临的潜在风险没有引起当局的注意和重视。后一类国家,即对空头控制比多头严格的国家,目的可能在于通过放松多头头寸增加外汇储备,以表明本国良好的国际信用。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上述头寸设置的政策目标与巴塞尔监管的谨慎性原则可能会有冲突。根据巴塞尔监管的谨慎性原则,如果一国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大于升值的可能性,则对外汇空头头寸的控制应更严格,应鼓励本国银行持有多头头寸[5]。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本国货币贬值的可能性的确比升值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对空头头寸的控制更加严格。但这种不对称的头寸设置,将给银行以更大的空间买入外币卖出本币,这种市场交易行为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增大,这就与该国的外汇政策目标相矛盾。

四、头寸管理、审慎监管与央行外汇市场干预

从各国头寸管理的实施情况看,实施外汇头寸管理的主要目的包括:基于谨慎原则确定风险资本、提高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有效性、提高外汇市场效率以及限制一国外汇储备的波动等,本文重点阐述头寸管理对风险资本和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影响。

(一)头寸管理与风险资本。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审慎监管原则,对市场风险应设置相应的资本要求,已成为国际上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普遍接受的模式[6]。监管的前提是风险的识别和量化,目前对于外汇风险主要有基于外汇头寸的限额方法(Limits on the size of open positions)和内部模型法。内部模型法是指基于银行内部风险价值(Value-at-Risk,VAR)模型的一种计量方法,在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设置最低资本要求。VAR方法也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技术基础之一,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对《新巴塞尔协议》的逐步重视,采用VAR限额进行市场风险管理也成为必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规定:“VaR值已成为计量市场风险的主要指标,也是银行采用内部模型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主要依据”。[ LunWenData.Com]

但对于市场风险中的外汇风险,目前多数国家采用基于外汇头寸的限额方法,原因在于内部模型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VAR方法计算复杂,需要大量的信息,对实施的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中,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方法未涵盖价格剧烈波动等可能会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性小概率事件,因此需要采用压力测试对其进行补充。而且大多数市场风险内部模型只能计量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不能计量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因此,使用市场风险内部模型的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其局限性,恰当理解和运用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建议监管当局在满足以下一些条件时才允许使用该模型计量外汇风险[7]:首先,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在概念上是健全的,并且能够保证风险管理的完整实施。这些标准是银行总的内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共涵盖了立于交易的风险控制单元、主动的风险管理介入、完善的风险控制记录系统、银行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系统的独立检查等。其次,银行具有足够多的能使用这项复杂模型的技术人员,不仅交易岗位需要,而且风险控制或者必要的后台领域也需要。再次,基于监管当局判断,银行使用的模型由合理计量风险的良好记录。最后,银行定期进行压力测试。

由于存在上述局限性,目前在各国和地区最常用的外汇风险暴露测度指标是机构净敞口外汇头寸。头寸计算方法简单,且实施简便,从 20 世纪70—80年代开始,各国商业银行就已经普遍使用敞口头寸计算市场风险,监管机构也普遍通过头寸管理来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根据暴露于风险下的外汇敞口头寸(通常是简易头寸,MAP)设置8%的最低资本要求[8],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根据外汇头寸计量外汇风险和设置风险资本,对多头和空头头寸设置对称的资本额度,资本额度在1%至150%,多数设置为20%。这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目前我国监管层大力推行VaR值作为计量市场风险的主要指标,但由于VAR是从国外引进的,没有考虑我国特殊经济结构的模型,而我国二元市场的经济结构特征对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的市场风险存在显著影响,国内IT系统和数据库发展较国外仍有其局限性。并且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分为银行账户风险和交易账号风险,只有可交易工具才具有市场价格的连续记录,可以用统计方法测量和建模,但对于银行的外汇交易,由于每笔交易具体且实时性强,要想及时计算出VAR难度较大,而采用基于外汇头寸的限额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头寸管理与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

各国进行头寸管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外汇政策服务,即通过发展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为实现经常账户的自由化服务,并且通过限制外汇市场交易商的交易头寸,以确保本国汇率的稳定。因此,发展中国家监管部门往往明确规定多头头寸的上限和空头头寸的下限,并且在这个上、下限范围内,交易商可以向市场提供必要的市场流动性。另外,外汇头寸限额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信用,当一国设置的多、空头寸的上下限不对称时,例如设置较大的外汇多头头寸而设置较少的外汇空头头寸时,将有助于改善一国总的净外汇资产额,这将表明该国具有较强的外债偿还能力。Kriljenko和Ivan(2003)指出,发展中国家实行的外汇头寸管理和结售汇等制度,可以使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比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更有效地干预外汇市场[9]。

从头寸管理的实施效果看,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监管者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头寸监管,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干预外汇市场。究其原因,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监管者往往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在监管当局实施外汇干预后,外汇市场参与者改变他们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并修正他们的外汇净头寸,从而导致总外汇交易命令流的改变,强化外汇干预的效果。具体来说这种信息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发展中国家监管当局有关于货币、汇率发展和政策的更多信息。相比于其他外汇市场参与者,监管当局自身参与数据的统计,且能够在数据前从其他官方统计机构中获得影响外汇市场走向的信息,因而发展中国家监管当局拥有更多关于货币和汇率政策(包括外汇干预)的信息,而外汇市场其他参与者只能从公开信息和行为中去推断政策走向。

其次,发展中国家监管当局有关于外汇交易命令流的更多信息。为了从外汇市场活动中推断汇率未来走势,关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相关研究非常强调外汇交易命令流的重要性。直观上,一个正的外汇命令流反映了市场上对于外汇的过剩需求,从而导致本币的贬值。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者充分利用自身制定法规的便利,要求外汇市场参与者提交上报他们参与外汇交易活动价量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比其他市场参与者有更大的信息优势,进而有效地监控了外汇交易活动。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外汇头寸在外汇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宏观监管层面看,外汇头寸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外汇风险测量方法,并且便于中央银行掌握更充分的信息有效地干预外汇市场。中国正处在从固定汇率制度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过程,中国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央银行的有效管理和干预,而头寸的合理设置便于发展中国家有效管理和干预外汇市场发展。从商业银行经营角度看,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慢慢扩大,正负头寸管理将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降低风险敞口,并且为商业银行提供一种高效的外汇风险测量和风险资本确定方法。

(一)我国目前外汇头寸管理的特点及不足。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结售汇头寸限额和浮动幅度有所放宽,但限额仍相对较窄。如前所述,我国外汇交易的集中度非常高,且交易连续性较差,存在交易量异常变化,如果外汇头寸管理滞后,商业银行将无法通过持有外汇正负头寸对冲汇率风险。我国现行综合头寸限额管理,基本上仍旧体现了当初外汇短缺时期防止外汇银行过多持有外汇的管理理念。在2012年之前,商业银行不能持有负头寸,这样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银行不能通过持有外汇负头寸来规避外汇贬值的风险,限制了银行对冲汇率风险的操作空间,不利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活跃。2012年4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关于完善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给予了商业银行在管理外汇头寸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但目前还只是一个有限的放开,特别是相对较窄的负头寸限额仍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管理结售汇头寸的外汇风险造成了局限性,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外汇交易和头寸管理成本。

其次,我国目前对银行的结售汇头寸和自有的外汇头寸实行分开管理。其中,银行的客户结售汇头寸、自身结售汇头寸以及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形成的外汇头寸实施综合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自有外汇头寸,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自营外汇买卖业务的管理办法,譬如规定:金融机构自营外汇买卖业务每天敞口总头寸是否超过其外汇资本金或外汇营运资金的20%等,这种管理方法不利于对外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

再次,根据2006年6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关于调整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通知,可以看出我国外汇的总头寸计算方法是一种净额加总方法。净额加总方法的特点是多、空头寸之间可以对冲。对于一个多种货币构成的组合,采用NAP计算总头寸,意味着预先假设组合中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即交叉货币之间的风险可以忽略。但如果货币组合中各货币币值变化反向时,交叉货币之间的风险加大,组合将面临损失。本文采用2012年度美元、日元、欧元、港币、英镑对人民币的中间价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计算各货币走势的相关性,得到美元与欧元的相关系数为-0.559,美元与英镑的相关系数为-0.217,相关系数为负且较大,这就说明如果按照多、空头头寸对冲的方法确定头寸,对冲掉的头寸仍存在风险。因此在确定头寸加总时,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数据进行决策。当然,上述分析只是根据一年的数据进行的,但考虑到实际中币种之间相关性达到1或-1这样的极端情况很小,采用简略头寸方法(即MAP)法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

(二)政策建议。

基于我国外汇头寸管理实际特点和不足,借鉴国际的做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篇7

本世纪初,美国政府为扭转经济的不景气,防止经济衰退,采取低利率及减税等措施,大力发展信贷业务,使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促使银行及金融机构对“次级信用”人借出大笔贷款,有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供给者甚至以降低门槛为手段大力挖掘消费者的购房能力,拓宽自身盈利空间。2006年以后,随着美国国内物价水平的不断攀升,为避免通货膨胀,美联储不得不提高利率水平。利率的上升加大了借款者的成本,导致浮动抵押贷款违约率提高,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次级贷款比重出现大幅攀升,美国次级住房按揭贷款的违约率创近10年新高。违约率的大幅提高拉响了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危机警报,随着大量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次贷”风波迅速爆发和升级,并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场。

一、美国“次贷”风波产生的原因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主要根源是放贷冲动、风险集中释放以及监管缺位。

(一)放贷冲动。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同时,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据统计,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总规模大致在8600~13000亿美元之间,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4500~6500亿美元之间,从而留下借款人日后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随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迹象,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

(二)风险集中释放。2003年以来,美国政府为保持经济稳步发展,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积极减税。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复苏导致住房需求增加。一些次级抵押贷款提供者为拓展自身盈利空间,采取猎杀放贷的手段,没有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向消费者真实、详尽地披露有关贷款条款与利率风险的详细信息,以“低门槛、低首付、低担保、低要求”向各类人群发放次级抵押贷款,房地产市场出现供求两旺、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房价大幅上涨,抵押消费迅速增长。同时,一些按揭经纪人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为多挣佣金,利用家访、电话、邮寄资料、电子邮件、互联网弹出广告等各种方式,通过种种欺诈手段,包括故意隐瞒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怂恿甚至代替消费者虚报收入等等,诱骗消费者上钩,而“咬钩”的受害者往往是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由于次级房贷放款中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繁荣,房产市场也出现泡沫,加之近年来美国的货币紧缩、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及利率升高增加了可浮动利率房贷的利息支出等因素,使低端房贷消费者还贷压力不断加大,违约率不断上升。瑞银国际(UBS)的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0.5%,是优惠级贷款市场的七倍。由于违约率不断攀升,提供购房信贷和住房抵押消费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大都陷入困境,不良资产激增,抵押品赎回权丧失率上升,资金周转紧张。

(三)金融机构监管缺位。美国在次级抵押贷款的监管上是缺位的并长期不作为。其一,对风险估计不足,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2004年2月,当时的美联储主席在对全国信用社的一次演讲中说:“如果贷款机构提供比传统固定利率更好的另类房贷产品,美国消费者可能会从中获益。”从演讲中看出,当时美联储领导层似乎在鼓励开发并使用可调整利率房贷,而今天正是这类贷款坏账,导致众多借款人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其二,金融管理层自相矛盾,一面加息,一面鼓励房贷。早在2004年春天,金融监管部门已开始关注贷款标准放松的问题。与此同时,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至5.3%。另一边却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利率房贷。正是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造就了当前席卷数百万美国住房所有者的大风暴。其三,监管手段滞后。2005年5月,媒体开始报道,经济学家对新增房贷的风险发出警告。同年6月,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他本人也担心新型房贷产品泛滥。但金融监管部门从2005年12月才开始拟议推出监管指引,旨在遏制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直到危机爆发前四个月,即2007年3月初,金融监管部门才同意将指引中的保护措施衍生到那些更为脆弱的贷款人。

二、美国“次贷”风波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启示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导火线是房地产市场过热。在这方面,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毫不逊色”。在我国,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这样一个观念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大行其道几年,而且即使到现在,除银监会及央行这样的监管机构有所察觉之外,房地产市场、商业银行对此仍无动于衷,“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的神话仍然是房地产市场主流意见。但实际上,当美国打破这种神话时,居民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就暴露无遗。这种资产的优质性就会受到严重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次贷”风波对中国有一定启示。

(一)金融市场的盲目扩张将可能导致收益与风险相背离。目前,国内银行基本上是国有银行或国有股份占主要比重的银行。这些银行为自身短期效益,往往采取盲目扩张住房按揭的做法。它们不仅放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进入市场的条件,也不严格遵守银监会的相关指引,甚至采取各种方式规避这种指引,如,加按揭、转按揭等。这些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导致房产贷款总量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末,我国个人商业房贷余额已达2.3万亿元。国家会计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曾估算按揭贷款的违约风险:对照香港20年的经验,利率上升、房价波动以及贷款人偿还能力下降等三大因素诱发的房贷违约率可能超过18%,房贷违约很容易转换成未来几年内的银行坏账。银监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国内部分省市的房贷不良率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假房贷”、“假按揭”案件也相当突出。同时,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大。而许多商业银行却一直相信房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涨不跌,争相抢食房贷“蛋糕”。但我国房地产价格到底有多大“泡沫”?一旦市场信心丧失,泡沫在顷刻间就会破裂,房屋价格便迅速下跌。这样,很可能会导致收益与风险相背离,危机就可能爆发。

(二)“信用等级”制度不健全将导致房贷市场存在隐患。从住房按揭的对象看,我国按揭贷款者中的大部分人连“次级信用”都不及。这几年,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的,几乎都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既然人人都能从银行获得住房按揭贷款,那么住房按揭贷款者基本上没有信用等级可分。甚至不少人利用假信用,从银行套取大量贷款炒作房地产。尽管目前国内不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不好,但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上涨时,这种没有信用的人不会暴露出来,因为过高的房价会把这些潜在风险完全掩盖起来。但如果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必然暴露出来。

(三)风险权重聚集在银行体系将导致化解风险的能力不强。一方面,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程度较低,其不良信用贷款的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我国正经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阶段,住房抵押贷款的低风险特性,使银行在信贷资产结构调整别垂青于住房抵押贷款,而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正是造成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信贷的增长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以房价收入比来度量,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无疑也越来越具有美国式次级抵押贷款的特征,只不过银行迫于监管的压力仍要求一定的首付比例,这似乎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借款者违约的风险。但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已越来越大。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借款人的偿付压力增大,也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准备不足,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又相对较低,这使商业银行一旦被暴露在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面前时,其应对能力就会相当脆弱。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相当比重,一旦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暴露,就会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提醒我们,越是在市场繁荣的时期,越应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如果房价出现向下逆转的趋势,这些聚集在银行的风险就可能爆发出来。

三、对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次贷”危机使我们认识到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重视房贷等风险,提高应对房贷风险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应考虑以下几点措施:

篇8

一般认为,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不利性以及和收益的对称性。

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进而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一般而言,引起市场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意外事件等,这些因素反映在市场上,就造成了市场在很短时间内的急剧波动,因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相比,往往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和突然,危害程度相当大,会引致系统性风险导致银行倒闭。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有以下几类:

1,按账户类别划分: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银行账户中。交易账户主要包括因交易目的或是为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风险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银行账户包括除交易账户外的金融工具(包括银行运用剩余资金购买金融工具所形成的投资账户)。

2,按风险类型划分: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部分,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银行从事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1)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的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2)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特别是汇率出现与预测方向相反的大幅波动,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也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风险。

二、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使用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目前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工具包括:

1,风险价值法: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测度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通常是95%或99%)下,在给定的持有期间内,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子发生变化时,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的损失。

风险价值通常是由银行的市场风险内部定量管理模型来估算。目前常用的VAR的基本计算方法有3种:方差一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法。现在,风险价值已成为计量市场风险的主要指标,也是银行采用内部模型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主要依据。

2,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动可能会对银行的收益或经济价值、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

3,久期分析: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经济价值影响的一种方法,即利率水平发生一个小幅波动,某一资产、负债及表外衍生工具及银行整体经济价值将产生的百分比变动。

4,外汇敞口分析: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影响的一种方法。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错配。在外汇敞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进行敞口分析时,银行应当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以及各币种敞口折成报告货币并加总轧差后形成的外汇总敞口。外汇敞口限额包括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限额和外汇总敞口限额。

5,限额管理:在风险定量计量的基础上,国际商业银行主要运用限额管理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控制。

市场风险限额主要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及止损限额等,并可按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还可以按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

交易限额:是指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设定的限额。

风险限额:是指对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所计量的市场风险设定的限额,如对内部模型计量的风险价值设定的限额VAK等。

止损限额即允许的最大损失额。通常。当某项头寸的累计损失达到或接近止损限额时。就必须对该头寸进行对冲交易或将其变现。

6,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在特定情景下的压力损失。情景分析的实践设计方法有两种:历史情景分析和假设情景分析。

7,压力测试:是分析最不利市场情形下(在极端情况下)对银行承担的最大损失金额进行的模拟。银行应当通过压力测试来估算突发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可能对其造成的潜在损失,如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剧烈变动、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发生意外的政治和经济事件或者几种情形同时发生的情况。压力测试应当包含定性和定量分析。

8,事后检验(Back Testing):是指将市场风险计量方法或模型的估算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损益进行比较。以检验计量方法或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并据此对计量方法或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背景分析

(一)国际背景

1,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的源头来自于巴塞尔资本协议。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但是只强调信用风险,也就是资产特别是放款部分的信用风险。一直到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再提出修正案,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加上了对市场风险做风险计提,还要拨备资本。因此,自1996年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之后,商业银行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市场风险部分。

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环境日益复杂。为适应复杂多变的风险状况。1999年6月和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又先后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和第二稿。由此,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出现了显著变化――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

2004年6月正式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并力

求把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加强了对市场风险的监管

市场风险的增大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使国际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计量与控制。国际银行业风险管控意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提升,各种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以及风险管控的模型逐渐完善,银行业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才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巴黎银行成立了由首席运营官或相关顾问牵头,以风险管理部为基础的市场风险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决定相关重大事项。在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上,巴黎银行主要采用4种方式:市场风险限额(包括风险价值限额体系、普通限额体系);内部VAR,模型系统(即MRX系统)、压力测试限额管理、普通限额管理等。法国兴业银行则要求负责内控的团队与交易员一起工作,而全球支持团队主要负责风险确认模型、垒球汇报机制、信息系统管理。

(二)国内背景

1,利率和汇率的改革步伐加快

我国早在1993年明确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并先后放开了对多种利率的管制,如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等。同时,汇率改革也逐步推进。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使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又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升值2.1%。利率调整的加快和汇率的持续升值使对市场风险缺乏良好管理经验的中国各主要商业银行开始面对不断增大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2,与市场风险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相继出台

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市场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下,银监会参照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和要求。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现场检查手册》等一系列与市场风险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经验,提升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意识并督促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监管水平。

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起步较晚

与国际银行业日趋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方面才刚刚起步,市场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中最薄弱的领域之一,

2,市场风险意识普遍较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利率和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较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控制上,对市场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市场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离风险防范的要求甚远。

3,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计量方法等方面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与控制方法、工具、系统滞后或缺失。不能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要求。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国际主流的风险价值(vAR)分析方法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充分运用于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国外很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4,数据信息不完备

数据是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生命线,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做好市场风险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前提。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有些甚至是明显失真的或是无效的数据,往往会导致市场风险管理失败。

5,市场风险管理体制不合理及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未成立专门的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一般由风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涉及到资金业务与非资金业务时,风险管理部门也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并且,绝大多数银行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难以达到市场风险管理要求的对市场风险及时识别、量化、模型化以至有效预防的目的。

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获利的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风险是立身之本。建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是执行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保证。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包括个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理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

2,建立全新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一个独立、高效、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系统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一个由董事会、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以市场风险管理的支持部门为辅助。与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紧密联系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董事会到业务层面自上而下的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近年来,大多数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都对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和设置,力争尽早成为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全面接轨的商业银行。

3,提升和改进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应广泛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和量化模型,将市场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同时运用到市场风险管理中去。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VAR等方法测度市场风险;还可以开发有关市场风险管理软件以完成业务的自动化及动态分析;并且,应当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积极引进和推广全面衡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在内的一体化分析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4,加快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风险分析、计量及监测,要求对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多种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检验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其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完备、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市场风险的计量、检验和压力测试,并时时监测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提供市场风险的相关报告。

5,重视市场风险管理监督系统建设

按照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监察与控制体系,作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监督系统,目的在于促使商业银行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内部的制度、程序。确保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6,建立有效的及时报告机制

篇9

关键词: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市场 风险管理

一、我国股指期货概述

(一)股指期货的含义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是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签约双方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依据预先决定的指数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股价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股指期货和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规避市场风险的方法,也是金融衍生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股指期货的功能

股指期货对市场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的价格是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所公开喊价或者通过计算机自动撮合形成的,有关期货的价格不停的从各个方面传送,交易者利用这些信息并且将其考虑到价格决定因素中去,最终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做出合理的估计,这样最终的价格就相对合理。同时由于期货合约交易频繁、市场流动性很高,交易成本低,因此,从交易制度上确保了信息的价值会很快的在期货价格反映。

2、套期保值功能。投资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组合投资只能规避非系统风险,真正要规避系统风险只能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因此股指期货就是投资者降低系统风险的最佳工具。股指期货能够把套期保值者的风险转移至投机者。

3、套利功能。一般而言,期货市场的价格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有很高的相关性,但是有时两个市场也会出现价格偏差,这样就给套利者提供了条件。

除了这三个功能之外,股指期货还有风险管理功能、增加流动性,提高市场有效以及丰富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工具,促进股票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功能。

二、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分析

如前所述,股票市场的风险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市场中的投资者主要是通过多样化投资管理非系统风险,而交易所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主要管理的是系统性风险。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风险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如果按风险不确定来院对风险进行分类,那么其共性表现为,可以将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和会计税务风险。股指期货市场的特性表现在,其可能会面临一些金融市场所没有的,特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3中风险:

1、金融体制不健全导致的股指期货风险。股指期货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市场体制做后盾,以保证进行快捷的融资。安全的交易,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很不规范,并且由于国家银行规定不准贷款进行期货交易,这样使非法借贷以及不正规抵押盛行,加大了股指期货的风险。

2、市场结构不对称导致的风险。一般的股指期货市场是具有双向性的,即允许买空又可以卖空,同时现货市场也是可以买空卖空的。但是我国的股市只能做多不能抛空,是一个单边市场,这样导致我国市场的不对称。

3、上市公司信息不完全导致的风险。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上市公司经常出现两年亏损,一年微利以保持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优势,股市已经演变成圈钱市,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运作也不规范,披露的报表信息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导致投资者不能根据正确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

三、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

股指期货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要依据交易主体的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进行论述。

(一)宏观层次的风险管理

宏观层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建立适合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和建立股指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际上各国的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不尽相同,由于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因此本文建议目前先实施一元二级监管制度,即在同一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只有政府监管和交易所进行自我管理,没有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这样同一管理就可以迅速的解决遇到的问题,等将来市场成熟之后就实行一元三级的监管制度,即在二级的基础上增加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政府缩小对市场的监管,由直接控制变为市场化调控,这样有利于我国市场的发展。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进行市场监管的必要条件之一。各国为保证金融衍生市场的公正性和竞争性都会制定法律和管理条例,交易所也会制定规则,这样形成完备的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配套的四个管理办法,确保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基本法律体系。但是还没有股指期货的相关法规,因此为完善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法规制度,应制定《股指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从而形成统一期货法规下的股指期货监管体系。

(二)中间层次的风险管理

中间层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交易所和清算所的管理。股指期货交易所在整个市场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交易所是交易成交的撮合地、交易信息的汇聚地和发散地,而且交易所是对交易风险进行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交易所是通过交易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来实现风险管理的。一般而言交易所的交易制度主要有风险准备金制度、稽查制度、大户报告制度等,交易所通过实施这些制度,从而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股指期货市场中清算所对风险的管理也体现在清算交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方面。清算所的清算制度主要有登记结算制度、保证金制度、每日结清制度、交易限额制度和风险处理制度以及强行平仓制度。清算所通过对这些制度的运用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

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的主体是投资者。由于股指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性和杠杆性的特征,因此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学会运用测算工具以及经验判断、选择合适的风险规避方案。现在多数机构投资者都用数学模型测算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但是数学模型只能增加可靠性而不能提供保证,因此还应当辅之以其他的风险管理工具。

2、建立有助于风险防范的企业文化,强化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可以将交易员的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

3、授权行事,保证纪律性。股指期货不同于现货,因为现货亏损只承担有限的机会成本,而股指期货采用的是保证金以及每日清算制度,有追加保证金的要求,如果存在风险管理不善的情况,持仓过重,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一个资金的无底洞,因此必须保持绝对的纪律性,在授权的范围内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4、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具备灵活性,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股指期货市场环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变化莫测,因此机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要求机构投资者根据环境改变其原有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防止发生损失。(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全球化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促使国际投资更加具有广泛性,许多新兴证券市场出于拓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需要,大多将股指期货作为首选品牌,我国的股票现货市场由此获得了新的发展,且已经发展成为较发达的现货市场,因此,内人士加大了对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与策略的研究力度。可见,在股指期货日渐完善的环境下,本文对于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与策略的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股指期货的特征与风险种类

(一)股指期货的特征

以股价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被称为股票指数期货,股指期货交易不具有当即实现性,而是以保证金,必须以现金代替,其特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为交易费用低,股指期货交易成本仅为股票交易成本的10%左右;第二为可提供便利的卖空交易条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股指期货交易中会拥有卖空的交易头寸;第三为较高的杠杆比率,其杠杆比率高达28.1%;第四为较高的市场流动性;第五为其属套利工具,且套利种类多样,除现货与期货市场进行的指数套利外,在不同的指数合约、不同月份取货合约间均有产生套利交易的可能;第六为具风险管理功能。

(二)股指期货的风险种类

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较之于股票现货交易,其风险性较大,一般而言,股指期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两方面,因其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来源因素作为划分依据,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又被分为会计税务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市场中的中介机构与投资者等微观主体均将管理个体风险(即非系统性风险)作为主要任务,此种风险不仅会伤及自身,还会因金融结构在经济金融系统中的传染性与核心敏感地位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风险,因而交易所、中介机构、投资者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均应以所面临的风险特征为依据,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

二、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措施

就风险防范体系而言,风险防范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中介机构的防范体系应以控制风险投资者为主;政府监管部门与交易所则应以管理系统风险为主;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其本身所依赖的市场投资技术、理念以及战略等。

(一)优化期货市场运行机制

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到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的传染风险与联动风险,因而对系统内的风险管理范围应不仅仅局限于股指期货市场一方面,故而应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支撑,首先应对与当下不相适应的《期货市场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修改,并针对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的结算、交易、监管以及风险控制等作出与实际相适应的法律规定;其次应致力于对完善有效证监会―交易所二级监管体系、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构建,以对股票现货市场进行规范,实现股票现货监管与股票指数期货监管的联合与协调管理,进而加强培育市场套利者,同时对证券期货市场的分业经营起到突破作用。

(二)促使资金管理更加有效

就投资者而言,其资金是股市期货市场中的关键因素,当投资者持有足够的资金时,无论期货市场做空或做多,均可使其在期能够对期货市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完善的资金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资金规模应合理设定,投资者自身对资金规模的把握除了将风险承受能力考虑其中外,还应对与投资项目本身的特性有所了解,以此来确定最佳的投资规模,且每个投资者均应对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资金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投资机构在经融资获得资金时,股指期货合约价格或会出现不利的短期调整,并以融资金来追加保证金,防止被震仓出局,由此可见单个投资者应具备合理控制资金规模的能力,以便在面临重大亏损时也能使股指期货交易资金总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次应确保资金管理的合理性,股指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工具的一种,其流动性较之于现货市场要高,因而应注意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资金分配比例。

(三)完善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员资格审批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稽查制度以及风险准备金制度,针对上述制度应不断加以完善,以更好地防范股指期货投资市场的风险。

(四)建立良好的操作策略

股指期货交易中存在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电脑系统故障、人为错误以及欠完善的内部控制与处理步骤等,故而还应加大对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力度,以确保交易运作的科学性。首先应保证决策方向的正确性,运行机制应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张而不断健全,并注意其发展的时效性与阶段性;其次实现对决策动态的调整,除了考虑好最初的阶段外,还应考虑到后续环节;最后确保交易的计划性,因股指期货交易流动性强,在技术不断细化的条件下应制定出与市场发展趋势相符合的规程。

(五)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机构投资者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来源于基欧资机构基层与高层两个方面,但在实际上以高层风险防范意识为主,因而有必要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高层管理者应对衍生工具运作、整体市场运行有全面的了解,不断对风险指标预警体系进行完善。

三、结语

国际投资随着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而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为股指期货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其在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对国外投资者吸引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风险管理便尤为重要。只有对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落实有效的资金管理与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制度,才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朝阳.股指期货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由单边市时代向双边市时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的转变[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12(04):38-40+120.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风险;GARCH-VAR模型

Key words: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market risk;GARCH-VAR model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178-03

1 问题的提出

自余额宝点燃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迅速占领投资市场,全民理财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更加开放、快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资金的流通效率更高,无论是对于资金使用方,还是对于资金提供方,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以余额宝为例,邓雄(2014)提出,余额宝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理财思维,不再单纯的依赖银行存款,给广大居民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与传统理财产品相比,互联网理财更容易得到年轻人的接纳。而且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参与门槛较低,基本上适合所有的人,在理财产品的交易费用方面,互联网渠道的相关成本费用更低。

互联网理财产品一经出现迅速占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本文看到了互联网思维下金融理财的一大新模式:凡是有留存资金就关联货币基金。据近日公布的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2014年年报,截至去年底,余额宝用户数已增至1.85亿人,规模达5789.36亿元,较2013年底的1853.42亿元,增长了2倍多。作为普惠金融的表率,去年余额宝为用户创造了240亿元的收益。

事实上,自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诞生以来,争议与质疑声不绝于耳,其中大多数主要针对其市场风险、内部风险、行业风险等。然而,由于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定性研究和理论分析,并未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实证讨论,缺乏一定的可信度。因此,本文引入VAR模型进行风险分析,以余额宝2013年5月上线至今的万份收益为样本数据,探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性。

2 方法介绍

VAR的实质是考查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VAR模型的推广始于世界著名计量经济学家Christopher Sims于1980年发表的著名文献。在分析金融市场、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变量等方面,需要使用较多的数据和信息,基于VAR模型的基本属性,其在宏观经济分析过程中,实用效果非常不错。

一般而言,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情况的计算方法分为两种,即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两者计算公式不同,侧重点各异。具体来说,每日万份收益,其含义就是投资者投资的一万元,一天可以获得的收益;而七日年化收益,就是最近七日的平均收益,在经过年化处理之后的收益率。在该文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于理财产品的收益分析,用的是每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来刻画波动性,即Rt=lnPt-lnPt-1,式中Rt是基金每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Pt是第t天的基金每日万份收益价格。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从图1中可以看出,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的均值为1.290610%,中位数为1.2381%,标准差为0.213295,说明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因为偏度为2.486574大于零,从而说明收益率呈现一定程度的右偏,峰度为23.19661大于3,说明其呈现出“高瘦”(尖峰)的特征;而JB统计量为11951.55的伴随概率为零,这个情况说明,统计结果拒绝原先的假设,也就是说,每日万份收益率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

3.2 ARCH效应检验

3.2.1 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由表1可以看出增利宝当日收益率的ADF的统计量为

-3.974319,并且其伴随概率为0.0099小于1%-10%的置信水平的ADF值,所以在置信水平为1%的情况下拒绝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率序列有1个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当日万份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

3.2.2 均值模型的建立

一般金融资产收益率方面的研究表明,银行当日收益率序列服从自回归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当日收益率序列对自身滞后性回归的AR模型,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最终建立P=4的AR模型,回归模型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文中建立的AR自回归模型中的回归因子R(-4)系数相应的伴随概率P值为零,表明参数检验的结果是非常显著的,具体的回归方程如下:

Rt=1.282684+0.725566Rt(-4)+εt

3.2.3 ARCH效应的图示法检验

ARCH效应检验的方法是在残差时序图中观察残差序列是否出现了波动集聚现象,即大的波动后面常常伴随着较大的波动,小的波动后面常常伴随着较小的波动。

由图2残差序列图,可以发现小波动集群部分中开始的小波后面紧跟的是较小的波动,显示出残差方差序列波动较小。

3.2.4 ARCH效应的自相关函数检验

ARCH效应的自相关函数检验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图和自相关函数值计算的Q统计量判定是否存在ARCH效应。如果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图出现“拖尾现象”,则说明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如果残差平方序列的Q统计量的伴随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则说明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由自相关函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自相关函数图呈现缓慢衰减态势。

3.2.5 ARCH效应的ARCH-LM检验

ARCH-LM检验主要是通过输出的F统计量以及卡方统计量来判断是否存在ARCH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观察表3中F统计量和卡方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值都为零,拒绝收益率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的原假设,因此ARCH-LM检验结果认为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

综合上述各种检验结果显示增利宝每日万份收益率序列存在ARCH效应。

3.3 GARCH模型的估计

由于在图三中已经发现了每日万份收益率存在ARCH效应,因此单一的AR模型不能有效的拟合该收益率序列的“集聚效应”,需要建立GARCH模型。而考虑到金融资产收益率与金融资产风险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均值方程中加入随机误差的条件方差项建立GARCH模型。

考察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的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率,根据GARCH的原理,得到GARCH (1,1)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EVIEWS估计得到置信水平为99%的VAR序列,其最大值为3.094881%,最小值为0.059548%,与实际收益率相比,真实收益率最小值大于VAR最小值,说明对VAR序列当日收益率序列进行较好的拟合。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余额宝理财产品收益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其收益率波动性并不是很大,并且其收益当前很多货币基金里面,处于中高位置,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要高,最重要的是其市场风险尚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态势仍值得我们时刻关注。近期的杭州萧山支付宝大规模瘫痪事件就足够引起反思。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其面临的总体风险也在提升,一旦出现局部风险点出现,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一定的系统风险。因此,本文就互联网理财产品现阶段存在的市场风险提出几点建议。

①尽管庞大的基础客户依然能给互联网金融巨头带来稳定的客户群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其实十分严峻,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使得不同的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利率出现分化,总体趋势是存款利率上升,这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货币市场基本收益率的下降,也降低了余额宝类货币基金的收益;在股市向好的情况下,不仅银行存款出现搬家,很多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遭到客户大面积的赎回。这三座大山使得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相对吸引力下降,很难维持这种较快的发展速度。互联网金融不妨另寻出路,根本改变其商业思路,彻底打破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把社交精神与互联网金融思维紧密结合。以平安集团新推出的“壹钱包”为例,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社交化,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

②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不断深化的趋势,其积累的用户数据和相关资料,越来越复杂。互联网金融巨头加强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实现风险合理定价的相对优势,依然要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及时推出相应产品,在UI设计上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心理效用,形成消费习惯和消费经验。用户的使用习惯决定一切,亿万级的用户规模是没有耐心去学习使用一款新的应用的,因此,在全民应用上搭载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双赢之举。

③调控市场风险是以解决技术风险、系统风险为前提的。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传统金融的深化及延伸,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传统金融。因此,要创新先要固本,最基础的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一定得跟上甚至超前市场的发展,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光辉,吴超,吴栩.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模型选择研究[J].金融改革,2014(12).

[2]丁扬恺.ARCH模型族在深圳成指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胡越.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4).

篇12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复杂。资本市场充满着收益诱惑和风险干扰,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迫使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价格、利率、汇率等风险。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家为了调控市场经济,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利率这种金融工具的调控作用。

一、金融市场利率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利率是资本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本的价格,它实质上是金融资产价值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的道路,但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一)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因素

资本供求是影响利率高低最重要的因素。存贷款利率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变化关系密切。198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调整与价格水平、经济增长变化大体上一致,其中利率调整与CPI变化的同步性与GDP增速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利率调控更加关注通货膨胀的变化。如2007年的利率调整,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变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99-2002年,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压力较大,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债券市场收益率随之下降。2003年宏观调控以来,债券市场利率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变动:一次是在2003年9月,市场利率大幅度跳升;一次是在2005年3-9月,市场利率迅速下降。还有2007年的利率调整,这些变化都体现了政策效应。此外,国际关系、国家利率管制等对利率的变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有些也是通过影响资本供求而影响利率的。

(二)金融市场利率的确定

由金融资产价值所决定,市场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利率=纯利率+风险溢酬

风险溢酬=通货膨胀溢酬+违约风险溢酬+变现力溢酬+到期风险溢酬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最后实际获得的收益可能低于预期收益,有些投资根本没有收益甚至血本无归。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由于价格下跌,卖出股票时的价格低于买入股票时的价格,造成了投资的损失,这就是风险。又比如,在进行债券投资时,债券发行者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甚至不能拿回本金,给投资者造成损失,这也是投资风险。当然,在专业投资者看来,风险并不仅仅是实现的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在他们看来,当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也是风险。比如卖出股票后,股票价格走势高于预期的价格,即使卖出股票的实现收益高于预期收益,表面上没有损失,但是卖出股票也等于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因此对于卖方来说,实现的收益高于预期的收益也是一种风险。这里的偏离既可能是高于预期收益,也可能是低于预期收益。

所以说,风险是指预期回报的波动性或离散度,是一种决策方案的结果的潜在变化,可能结果的变化越大,与此决策方案相关联的风险就会越大。

风险管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我国经济改革在不断深化,经济环境还处于转型中,而我国的风险意识却相对薄弱,加强风险管理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国际形式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我国与国际经济联系更为密切,我国的经济也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式和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加强风险管理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求。而我国的利率水平与国际稍有差距就可能引发大量国际游资的套利活动,从而诱发金融动荡和冲击人民币的汇率体制,所以风险管理是尤为重要的。

三、市场利率的变化与风险

利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的高低对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率的变化对金融参与者是一种风险。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利率下降会刺激消费和投资。

利率风险是综合风险管理的所有方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产与负债管理(ALM)、绩效评估,甚至操作风险的本质。

一种利率风险策略可能是以一种方法构造从机构流出的现金流,这种方法就是银行连续投资于3个月国债,投资每3个月累积增加,通过这样为股东创造现金。

2004年2月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它标志着中国的市场利率和风险管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率风险管理也不再是演习,而是进入实战阶段了。

在金融管制放松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与利率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利率风险并非仅仅意味着损失和危机,如果有良好的管理手段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它既可以成为赚钱的工具,也可以化减损失。利率风险应该是一种不确定性,类似商品价格随市场情况而发生波动,也是市场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很大,尤其是2007年,部分储蓄存贷款利率如表1—3所示:

从表1—3可以看出,利率的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相关的,也与国家的经济相联系。自1996年5月1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7次降息,而且国家还在1999年11月1日开征了利息所得税,税率为20%,当时一年期存款的税后利息只有1.80%。开征利息税也是对利息的调整,实际上也是降低利率。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00年我国的GDP增长8%,CPI指数上涨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3%,但居民储蓄还在不断的增长,利率处于低水平,投资饥渴症由于机制转换已得到遏制,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充裕。随着个人购房人群比例的提高和住房按揭业务的快速拓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与按揭信贷有关,家庭资产与利率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剩余的金钱只能存积于银行或购买债券以求获得利息,个人和家庭对银行利率变动的期望是单向高的,在A股出现以后,由于利率的变动与股指的变动呈反向相关关系,因此部分持有A股的人群更希望利率向下变动。目前,在各个城市中持有股票的人群比例上海最高,在60%左右,个人购房人群比例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都超过了90%以上,所以前七次银行降息对家庭资产的影响程度是递增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为了遏制股市和房地产的过快增长,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存贷款利率又开始逐步提高,尤其是2007年连续五次调息,且2007年8月15日调减利息税为5%,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不断提高,大大减少了派生存款。也就是说,政府把利率作为调控国民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由于从2006年开始股市和房地产的升温和通货膨胀,造成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政府为了调控国民经济,所以用利率进行调整。

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市场利率经常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有时难以预见,加上按揭贷款利率为锁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的浮动利率制,所以每一次商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的变动均会刷新每一个家庭的净资产数值。利率与我们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利率的变动给经济活动带来了风险。

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各类借款都能顺利偿债,一旦利率上升,借款成本增大,就只有经营好的才能按时还款,而一部分将面临还款的困境。随着实际利率的提高,偏好风险的人将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而原来厌恶风险的客户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高的风险和收入水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利率的转变刺激客户将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活动,会导致拖欠贷款的可能性增大,造成还款风险。

如,2005年8月1日购入三年期国债50000元,由表3可知利率为3.24%,2008年到期还本付息,到期利息为50000

×3.24%×3=4860(元),而2006年至2007年存款利率不断提高,一年期的由2.52%到4.14%,三年期的由3.69%到5.4%,而这些损失的风险与债券本身的质量无关,它是由无法控制的货币市场的变化造成的,是由利率变化造成的。

从整体来说,利率升高和利率波动会影响投资规模,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是分割的,虽然利率的波动对经济活动有风险,但又是调节经济的一种见效比较快的方法。

四、风险的测度与规避

(一)风险的测度

风险的测度一般用方差法,但是除了方差法之外,也存在着多种风险度量方法的替代,其中理论上最完美的度量方法应属于半方差方法。半方差有两种主要的计量方法:利用平均收益(MeanReturn;SVM)为基准来度量的半方差以及用目标收益(TargetReturn;SVT)为基准来衡量的半方差,公式如下所示:

SVM=1/kan[max(0,rm-rt)]2

t=1

SVr=1/kan[max(0,rT-rt)]2

t=1

因为,下半方差与投资者对风险的客观感受有一致性;如果投资的收益率不是正态分布的话,下半方差对风险的度量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收益是正态分布的话,下半方差法也能够得到与方差相同的风险度量结果。

(二)风险的规避

对于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大多会选择风险小、信用度高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存款和国债,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绝对没有风险,利率事先已经确定,到期连本带息是少不了的。其实不然,就如此次央行加息,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国债,相关风险都会随之而产生,这里指的是利率风险。

1.利率风险的预测。

利率风险源于未来利率的变化,如能通过某种技术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利率,再通过金融工具加以应用,则可以完全规避利率风险,所以利率的预测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

2.定期存款的风险规避。

定期存款是普通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理财方式,一次性存入,存入一定的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5年),到期按存入时公布的固定利率计息,一次性还本付息。想来这是没有什么风险可言,一旦遇到利率调高,因为定期存款是不分段计息的,不会按已经调高的利率来计算利息,那些存期较长的定期存款就只能按存入日相对较低的利率来计息,相比已调高的利率就显得划不来了。所以定期存款的风险规避,最好是存入的期限不要太长,一年期比较合适,如果利率上升可以转存,再一方面是化整为零,每一笔的金额尽量不要太大,存期分布合理,这样也可以降低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3.凭证式国债的风险规避。

凭证式国债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投资理财产品之一,因其免税和利率较高而受到追捧,不少地方在发行时根本买不到,于是不少人购买国债时就选择长期的,如5年期的。却不知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国债的利率肯定也会水涨船高,如9月1日发行的2006年四期国债5年期为3.81%,比同档次三期国债高出了0.32个百分点,如果买入50000元的话,到期将多收入800元,并且国债提前支取要收取1‰的手续费,而且半年之内是没有利息的。所以购买国债时,为了灵活,可以买多一些短期的,如遇到利率的调整,经过计算,扣除了上述的因素后,如果划得来的话,可以提前支取转买新一期利率更高的国债。短期、长期进行搭配也可以分散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减少的风险。

4.住房贷款的风险规避。

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我国贷款利率又开始逐步提高,尤其是2007年连续五次调息,而按揭贷款利率为锁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的浮动利率制,每一次商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变动,购房付款就会随之改变,所以在利率不断上调的情况下固定利率房贷是一种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因为在贷款期限内,不论银行利率如何变动,借款人都将按合同约定的固定利率支付利息。

5.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

可以购买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以规避利率风险。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渠道中一般都组合了部分国债、金融债券等,因此收益是会随着加息而向上浮动的。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类型也与存款相类似,属于期限、收益都比较稳定,风险不高的投资方式。这类产品的收益一般会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息,分为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两种。在加息的预期下,可以选择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来规避利率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宋献中,吴思明.中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