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7 09:21: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34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会计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发展也引起了企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其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更是备受关注。本文以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为核心展开分析,并针对其影响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1 会计信息化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对财务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会计信息化在原有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会计工作逐步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可以及时获取与企业发展相关的财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做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科学决策,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1 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过去,核算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涵盖了会计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也是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的集中所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可帮助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核算工作,不仅提高了核算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组织机构的调整上。同时也可以全面、系统地分析会计信息,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最佳措施解决问题,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2.2 会计数据的采集更加便捷
会计信息化模式下,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工作可有效融合在一起,企业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较大范围的电子化服务,将业务信息的保存媒介由最初的纸质变为计算机系统。即企业在开展一项业务的时候,与之相应的会计信息就及时记录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中,会计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需要的会计数据,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
2.3 提高企业内部的协调与控制效果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意味着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过程都会集中在网络组织上。这样一来,企业各个部门的员工就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完成多个单元的业务,从而使企业中的各个单元业务变得更加融洽。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对企业内部的协调与控制效果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3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完善会计实务的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实务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与以往相比,必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做好相应的完善措施是非常重要,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与完善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要想从根本上加强相关法律的建立与完善,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会计法》的宣传力度,促使企业员工深入了解《会计法》的内容,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企业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根据国家现行的计算机数据安全法律,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认真执法,为信息系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提高会计信息化技术及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减少由于系统资源风险和内部人员道德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如提升防火墙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设置等。最后,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权限设置,用户如果想登录系统,必须具备一定权限。系统要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对于非法登录的用户,应第一时间将其冻结,并报警。
3.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针对当前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现状,应加大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从根本上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内容除会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入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使企业会计人员全方位了解会计信息化,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促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信息化管理。除此之外,还应强化企业当前实行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并将其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
4 结 语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企业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实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就必须从二者之间的联系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会计工作,以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网络会计的理论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会计的对象,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不能用货币表现的信息,信息包含了客户的信息和供应商的信息,经过对所有信息的汇总,将这些提供给经营者,在考虑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最终做出相应的决策。(2)网络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控制与分析,传统的会计是将所有负责的工作流程全部用人工的方式完成,而网络会计将这些用计算机自动完成,财务会计以核算为主,加上经济的分析,实时控制所有信息,是整个会计系统成为了最全面的核算与管理为一体的系统。(3)网络会计的假设,网络会计的主体可以是实体企业,也可以是虚拟企业,在面对市场上的变化时,相比较于传统会计只适用于实体企业,而网络会计的假设不仅可以适用于实体企业,还能适应虚拟企业,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们建立联盟,共同承担费用与责任,从而既能开拓自己的市场,又能对付同行业的竞争者。
二、网络会计的实务
(一)网络会计实务充满科技化
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发展,网络会计实务也开始被科技化所影响,不仅出现了网络会计培训公司等新经济组织,同时利用电子商务,运用新结算体系进行网上交易,与传统会计实务相比,这些网络会计实务无时无刻充斥着科技感。为了让网络会计实务更好的适应网络发展,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对收入与费用的界定,网络会计可以选择采用现金收付制来应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2)对于会计组织,应该对整个会计组织的机构和岗位进行重新设置,包括自动采集数据内容,自动处理所有相关事项,会计组织的核心地位已经动摇,建议强化企业计算机中心的网络管理和会计信息结算系统管理。(3)对无形的资产和人力的资产,应该改革过去传统成本的计价方式,对企业声誉、商标、形象等采用现行市场核算方式。(4)着手于所需要数据的储存与求取,在输入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不仅要快捷便利,还要保证时效性,输入者的身份需要被授权,无论是身份认证还是人脸识别或是指纹操作都是在对所有数据进行保护,防治有不法分子恶意侵入系统进行盗取或者篡改。
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某公司在建立身份认证中心对所有访问的客户都要进行多重身份认证,包括口令认证、人脸识别或者指纹录入的方式,都是保证企业的网络在对外界开放时提高安全性,增加了企业财政信息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以上方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参考[1]。
(二)拓展网络会计的核算内容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各行各业开始组建了供应链,联合既有优势的企业和部门,相互支持相互扶持去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与采购和消费有关时则通过网路供应商与销售商进行交流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起广泛的企业结构模式。因此,网络会计的核算内容得到了拓展,信息大多数是财务的信息,这些信息能有准确的反应企业创新的能力、市场占有率和其服务能力,以此显示出这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所有信息资源的功效也是网络会计的一个特色,它不同于单机系统,只能在自己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操作,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网络会计不仅有自己的服务器,其他终端也可以共享资源,所有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资料利用效率提高了,也方便了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投入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完善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信息化变得极其重要,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所以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是研究的重点,促进会计信息化在会计核算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
1.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导致其愈发向多元化发展,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又很难协调相互之间信息的使用内容和时间,所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目标;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无形资产(例如:商誉、版权、专利权等)在财务报告中逐渐变得重要起来,高层管理者若是不加以重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损失,这样说来信息化对报告内容(仅仅是无形资产)产生了影响;受信息化影响财务报告由纸质报表转变为电子版报表,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使用效率。总而言之,信息化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主要在财务目标、财务报告内容和报告的直接载体三个方面。
2.对会计模型产生的影响
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模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不仅仅只是监督和核算两个方面,还包括基于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高层管理者通过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管理;统一了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之前,二者虽有内在联系,打算彼此之间的干扰程度可以忽略不计,会计信息化改变了这种状态,模糊二者的的部门关系完成统一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产生的问题
虽说会计信息化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都是积极有利的,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
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会计信息化虽然提高了各单位部门处理财务信息的能力,但是却给更改会计信息提供了“方面”。其原因脱离了纸质载体的束缚,仅仅从电子版鉴章辨其有效性。同时,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的速度,而且短时间内又很难贯彻落实和实施有关政策法规。所以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各方面的财务管理就会迎来更多的政策法规问题。
2.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不够安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发展平台,所以说,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和会计信息的安全息息相关。计算机不稳定的工作环境极易导致会计信息的损坏甚至丢失,严重影响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计算机给会计信息化带来方面的同时也带来了泄漏财务信息等隐患。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传统的手工记账要高出很多,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知识的深入掌握和运用,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简单的安全维护。但是现在有部分财务人员不熟悉财务软件影响专业技能的发挥,所以说,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不仅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某些负面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1.强化法制建设,加强财务内部管理
为保证会计信息化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综合分析会计信息化特点和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加快立法速度,扩大立法范围。财务部门要大力宣传《会计法》,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对会计法律的认识。同时,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对于不同分工的财务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执行用户权限分级管理授权的新兴式工作模式,加强软件访问限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手段,例如:安装防火墙。最后将会计信息按重要程度分类,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要制定特殊的材料备份,定期备份财务信息。
2.提高软件安全性,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
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若是想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就要注重维护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维护,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工作。这就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提高财务软件的有效性、实用性、通用性和安全性。对购入的财务软件进行升级,提高财务软件对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适用性。同时,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制度,针对企事业单位自身在处理会计实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不断加强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好会计传统的手工记账平稳的过渡到会计信息化管理。
3.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转变财务人员传统的记账观念,提高他们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对于财务管理积极有效的作用效果。然后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定期学习培训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培训讲座丰富财务人员的专业实施,有关部门还要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软件制定详尽的计算机操作培训课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为满足财务工作在会计信息化的新形势下顺利开展,还要求财务的管理者具备多种高要求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不只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还是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这对一些年纪稍长的财务工作人员更是如此。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不光是简单的系统操作,还有基本的故障处理能力和信息安全维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2.对技工类院校会计实操课的影响在技工类院校传统的会计实操课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在结合会计实务的课程上,以强化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点钞为目的进行。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除了要进行基础的实操课外,更应该学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例如用友ERP-U8软件的使用、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等等。
二、在会计信息趋势下需要进行的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职业岗位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当前的会计职业教育现状,特别是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趋势下,要使得技工类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能真正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会计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1.构建新的会计教育课程体系
(1)在会计信息化趋势下的教学必须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结合传统中的优秀课程,吸纳新的信息化课程,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严谨、科学的课程体系。以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小企业会计、税法和审计课程为基础,以计算机对跨管理、电算化、审计、企业资源规划课程为主干,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丰富和扩展实操教学内容。会计实操课除了要更好地掌握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点钞外,在会计信息化趋势下应该建立起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专业实习、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扩展实操教学内容和项目,向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现代会计实务、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提高动手能力的第二教学场所。例如在实操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手工记账、录入凭证、登记账簿和会计报表。之后,再让学生运用会计计算机知识,使用用友ERP-U8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从凭证的录入、计算、自动登记账簿到最后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到会计工作的便捷与乐趣,并自然的与手工操作进行比较,了解区分两者在同一会计实务上处理流程的差异。
2.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学要改革,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知识面有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通晓计算机。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专业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实操技能不强。鉴于此,大力加强专业教师的知识培训,及时、充分地开展教师新技术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是实现会计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是与当前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相适应的。一方面,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为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总体上看,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正在走向不同区域、国家间的互溶,国际间趋同的趋势明显,人民银行会计也不能例外,也必然会趋同于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的通用标准。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必然是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向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通用标准趋同进程中的发展,是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人民银行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的脉络,积极适应国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吸收国内外、人民银行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完善会计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做好会计工作。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已经是既成事实并将继续深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金融业会计实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很多方面需要做出调整,人民银行履行职责也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变化。一是在解读金融数据方面,需要考虑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报表数据的影响,这对于人民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开展金融研究都是特别重要的。二是在落实会计工作职责方面。按照“三定”方案,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有协助商业银行完善会计制度的职责,随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大量建立,会计部门有必要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用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三是在人民银行会计标准改革方面。下一步企业会计准则的很多方面也要在人民银行应用,很多方面对完善人民银行现行会计标准有借鉴意义。这也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者需要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因此,广大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必须要有更加宽广的会计视野,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断跟踪研究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完善知识储备,强化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服务。
二、构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有效促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会计人员加强沟通交流能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解决。搭建好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会计人员交换专业工作心得,探讨专业疑难问题,比较专业水平差距,这无疑对于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设高水平会计队伍都有重要意义。
搭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必须多从资源整合角度做文章。一是要强化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会计交流和人民银行行内部门间的会计交流。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有广泛联系,不仅银行账户、支付清算、票据交换、资金融通等方面有实际的业务关系,会计标准上也有相通的地方,会计管理手段上更有广泛的相似性,会计部门之间、会计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双方依职责做好会计工作。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间需要不断加强会计交流,会计部门与相近业务部门之间,会计部门与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研究等职能部门之间,都有很多会计问题需要沟通交流。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培训机制。培训工作应逐步实现几个转变:培训范围由主要对会计主管培训转变为面向一线会计人员培训;培训手段要由现场培训转变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培训;培训师资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内部人员转变成主要为机构外专家学者;培训内容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专业管理知识转变成主要为会计综合业务知识。实现这些转变,可以使更多的会计人员受益,使专业工作理念得到提升。同时,基层行要从强化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角度,附之以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要完善以会代训机制、会计论坛机制、讲演会计制度机制、业务技能演练机制,使会计人员的思想动起来、丰富起来、完善起来。三是要建立会计人员专业问题研究机制。目前,人民银行聚集了一大批高学历会计专门人才,要组织这些人员广泛参与问题研究,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管理等方面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选题开展深入的研究,要鼓励会计人员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四是要充分利用好人民银行目前已经建立完善起来的信息交流系统,在内联网上开辟网络论坛专区,积极引导会计人员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观点,开展交流。
三、进一步强化“大会计”理念,拓展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新渠道
开展会计研究、加强会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必须要有“大会计”观,将其纳入会计综合统一管理范畴精心规划组织。加强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是人民银行近年来会计工作总的基调。会计基本制度出台后,人民银行各级行建立会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普遍强化了会计综合管理。但会计综合管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各级行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行会计综合管理手段的特色不够突出。三是各类检查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多种问题。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当前会计研究和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热点。
实践表明,会计综合管理要随着会计管理要求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加强,必须常抓不懈;会计综合管理做得好,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高,反之,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不可能高。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在不同的阶段,会计综合管理目标不同、内涵不同,工作手段上也会存在差异。目前,在多个部门横向并存的状态下,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协调不同部门间的会计工作关系,打造各部门共同接受的会计基础工作环境。下一步,随着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优化完善和人民银行会计标准的改革,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解决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问题,真正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全面提升会计反映能力和会计分析水平。
认识清楚会计综合管理的这样一个进程,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研究是有意义的。第一,这表明我们加强会计综合管理要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根本性目标。因而,要紧紧围绕会计基础工作做文章,提高分析反映水平,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第二,这表明我们目前所从事的会计综合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们已经在会计检查、会计辅导、会计培训、会计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要在会计论坛、会计基础环境建设、会计信息管理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三,这表明我们坚持强调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是现实而迫切的。会计综合管理中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提高会计反映和分析水平也有赖于我们不断深化的会计研究。我们要通过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会计工作深化发展。
四、建立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推进会计管理创新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及其发展历程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特征是以机代帐,一旦企业建立了计算机处理帐务的系统,即可判断该企业完成了会计电算化。而新型的现代会计信息化则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会计学科进行深度整合从而达到有机融合的目的,从而建立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化从本质上说,就是现代信本文由收集整理息技术和会计相互融合的发展历程,其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全行业全面参与并进行综合发展
现代会计信息化涉及范围主要包括: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的实务工作;会计的处理方法;会计的管理;会计的教育。这些内容均是对现代会计的全面和系统的发展。而现代会计信息化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理论的研究人员;会计行业的教育工作者;会计行业的管理者;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商。这些参与者都是现代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的亲历者。
(二)通过分阶段和分步骤的渐进发展实现多层次的全面会计发展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须从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工作相互结合,而以前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会计行业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融合进行探索,而政府管理和会计实务工作均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会计行业的探索逐渐的被政府管理部门所认可并被纳入到会计准则体系中,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和会计融合的合法化。会计行业正式基于这两点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当前信息环境之下的企业对会计工作的日益增加的管理需要。而会计信息化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而在企业中则集中表现为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
(三)会计信息化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与会计电算化并存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和各行业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相应的其也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会计信息化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工会计。而会计信息化所固有的渐进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又决定了会计领域实现全面信息化的长期性。因此,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理论体系相互并存。
二、现代信息化会计建设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
所谓会计信息化,即会计全领域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重整会计领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的整合来适应现代企业对会计的新要求。
(一)实现会计基本理论的现代信息化
在工业经济社会中,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手工会计基本理论。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如何建立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是的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证从根本上给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应依据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点,在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会计任务、和会计职能等方面逐渐形成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新的会计体系,并将其录入至财务网络系统以供社会共享。
(二)实现会计实务工作的现代信息化
会计工作的基础在于会计业务流程。而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
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等都是基于此而确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不断应用使得会计理论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原来的手工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会计业务流程在某种程度上又会使会计核算方法产生改变。与此同时,原来的手工模型下的会计组织也发生了适应性变革,会计岗位将依据新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要求重新设计。除此之外,在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诸如诸如虚拟企业等新型企业形式,对这些企业则可根据其自身特点建立相适应的会计理论体系。由此可知,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从本质上说就是社会信息环境使得会计实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企业财管组织均进行理论和实际创新。
(三)实现会计管理的现代信息化
二、新时期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新时期企业会计工作多数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的日常工作,在新时期,企业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利用会计系统的办公软件就可以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完成工作。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人工完成的,在互联网和会计信息化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部分取代人工的工作。但是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完全智能的,取代人工的工作,只是省去了计算过程或者需要外出工作的时间,智能化也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显示出来的。会计信息化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的很多业务在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中比较透明化,账务管理一目了然。会计信息化可以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错误,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错误防范。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时期的企业信息化让企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让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在新时期,企业会计信息化,可以让企业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的制度规范。比如,很多跨地区拓展业务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会分别派遣会计人员随从工作,会计信息化,可以让会计人员登陆同一套会计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为会计部门开会,这样企业的财务部门尽管人员分散,也都在内部控制范围内。所以,会计信息化时代,企业应该在开放中防范危险,增加财务的防范预警,有专门的会计人员搜集网络数据,分析和整理相关会计文件,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加强网络监管,让员工和计算机网络相互交融,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在新时期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快速发展。
三、新时期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策略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只靠学校的“一次教育”根本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因此,终身教育成为必然,必须要强化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一、新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推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的特征是:新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创新化的经济、全球化的经济、网络化的经济、科技化的经济、持续化的经济。
会计是经济的反映和监督,决定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新经济时代,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一)新经济的科技性和创新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另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科学家研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到90年代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提高到90%。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二)新经济的知识性和全球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职业判断能力
无形化是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的无形化对传统会计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表理论及实务造成巨大冲击。由于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比重越来越大并呈加速趋势,在相当多的企业已超过有形资产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力军。因此,如果不能准确、及时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企业的无形资产,就不能给经营者和所有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多样性,对其会计处理必然会比传统会计更加困难与复杂,会计人员所面临的选择的难度更大。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国际政治、经济剧烈动荡,对宏观风险的认识与防范、对微观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这要求会计人员要提升预见能力和应变能力,具备科学、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善于利用复杂的会计资料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国家政策、法规以及针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作出有预见性的理财决策,控制财务风险,有效地维护国家、单位的经济利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
(三)新经济的信息性和网络化,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新经济是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经济形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企业的交易、决策信息在瞬间完成,“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这就决定了在新经济时代里,会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敏锐的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新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调整。随着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管理的不断变化和创新,一方面,会计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会计人员的适应性、灵活性、知识更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会计的空间拓展越来越广阔,对会计人员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会计不再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更多地作为一个有效管理控制的手段和工具,会计人员要在资本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人才资源管理、跨国投资决策及长远发展规划等方面出谋划策。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不仅精通会计理论,而且必须精通外语、熟悉法律法规,成为具有超前意识和敏锐眼光的全方位的知识型人才。
但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和新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某市曾对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水平进行了实际调查。前者的调查结果是:被调查的308人中硕士研究生1人,占总数的0.3%,本科生25人,占总数的15.26%,高中生59%,占总数的19.15%,高中以下21人,占总数的6.8%。后者的调查结果是:在同样的308人中既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写报表分析、又能参与管理和参与决策的只有4人,占总数的1.3%。另据有关专家推测,目前所学知识的60%已过时,到2020年人类要应用的知识大约90%现在尚未创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这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地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既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自身能力培养的必然过程。
二、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备、统一和有效的监管体系
现行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运作模式是,由财政部培训省级财政厅人员,由省级财政厅培训本省级师资并委托培训机构具体组织本地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由财政部门负责发证。这种模式造成了管理与培训脱节,加上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进而影响教育培训的实效。
(二)认识不到位,学习自觉性不够
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5%-10%来自于学校,另外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取得的。但现阶段,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视继续教育为应付会计证年检而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三)培训流于形式
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会计人员每年要接受20-24 h的培训。但目前的培训却往往流于形式。每年安排三天的脱产学习,其中最后半天是开卷考试。但会计人员通过培训,听懂了多少,有多少成效,没有人跟踪、评价,反正考试人人及格。所以在继续教育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第一天上午来的人比较齐,主要是报到、溜一溜情况;下午开始人就少了一半,到差不多放学,老师点名的时候人就齐了;第三天下午考试时人最多,教室内座无虚席;考完了,听到会计人员骂,继续教育只是为了让培训机构收费赚钱罢了。
(四)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我国经济组织众多,规模、大小、性质千差万别,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每个经济组织适用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组织、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需要不同的教育课程。而且我国会计人员从来源上看有其特殊性,一部分是各大中专院校毕业,另一部分是自学成才。对于从学校毕业的会计人员,需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中去,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处理复杂经济问题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对于自学成才的会计人员,需要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总结、感悟、提炼、抽象等过程,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把实践中的个案总结成一般规律。但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单一,几乎全是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未能照顾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的需要。
(五)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进行。过百个会计人员集中在一个大教师,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降低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热情。所以在继续教育的课堂上常常可看到:老师在开大会,学生在下面开小会,睡觉者、听歌者皆而有之。
三、应对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创新
(一)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
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财政部门中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培训机构资格的审查;培训教材的确定和编写;培训计划的制订,包括长、短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培训过程的监督检查;培训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二)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应建立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控制体系。具体为:事前引入公开招标的竞争机制,包括对培训机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社会信用等的综合审定来确定最终的承办机构。事中根据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效果进行实地检查,并开学员座谈会了解情况。事后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进行评估。
(三)明确继续教育的目标,准确定位
新经济时代最本质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表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上,就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型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定位于:不仅教会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能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四)合理规划教育内容,建立多维度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
这个体系首先要具有先进性。即着眼于新世纪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未来会计职业要求及会计学科的发展来明确体系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与会计紧密相关的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课程的比重,使其为会计学科发展服务,既强化会计知识的教育,又突出会计思维、工作艺术等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具有实用性。会计工作是一项强调理论、突出实践的工作,为了适应会计改革的深入和解决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多维度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要与会计改革和会计实务工作紧密相连,既反映当前会计改革实践的成果,又能指导会计实务工作。最后要具有科学性。多维度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应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并根据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强调工程技术知识与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从专业技术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变。
(五)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
在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必须分类、分级进行。对于高级会计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属于经营管理型,他们所要处理的问题涉及整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组织管理体制。因此,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为:系统的会计理论、高级会计实务、会计设计、会计组织、内部控制设计、财务管理、法律、税收、金融、证券、国际贸易、管理、审计、计算机、外语等知识。中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会计主管型,他们通常不仅要具体处理会计实务,而且要对小型会计系统的整个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为:中级会计实务、会计设计、税收策划、融资投资、管理学、经济学、行业知识及信息技术。初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具体业务操作型,他们通常只需要对具体会计事项进行处理,而不需承担整个会计工作系统的管理职责,因此,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重点应为:基本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及与其岗位相关的知识,如票据、结算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培训质量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根据岗位需要,使受教育者带着问题来学习,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会计执业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转变,将学生需求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出发点,使学生富有想象力地吸收知识,有选择、有侧重、创造性地接受知识,激发发散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还应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开展与实务联系紧密的案例研究、交流讨论、情景模拟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合作,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淑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70-71.
企业的会计环境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客观环境的影响。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①内部组织结构由纵向管理模式转化为横向管理模式,这一改变能快速提高信息的传递质量,因为在纵向管理模式中存在复杂的、不同层面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延误状况出现。通过管理模式改变提高组织结构的创新性,信息传播的流畅性等特点;②生产模式的改变,在以往的产品生产中企业都是按照统一规模,以产品为核心进行标准化、常规化生产。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生产模式由单一产品大批量生产向特色化服务的层面迈进,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相应的特色化生产和售后服务,从产品的设计、调试到生产全过程都由顾客参与完成。
1.2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分析
网络环境影响着传统会计的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会计四大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货币计量假设受其影响最大。然而,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网络环境对企业财务会计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将是对传统会计一次重大的考验。以持续经营为例,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能够预见的会计主体是否能够持续的发展,带有太多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网上企业、虚拟企业等众多没有固定组织模式、没有确定产品实物的网络虚拟公司的存在同样带有太多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传统会计理论。在企业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互联网把企业带到了一个灵活多变的空间范围,知识、信息、资本、人力、技术等作为核心资产组成部分也变得异常的重要。
1.3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分析
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他们一样依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多种客观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等。通过互联网传播,会计信息的提供方法变得更加便捷,会计信息更加面向社会,信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同时我们也看到动态的经济环境迫使企业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然而在强大的网络空间里传统历史成本计价方法不具优势,不仅如此,比如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一些传统财务会计实务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我们应结合网络会计模式运用多种计量手段来开展会计工作。
2、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2.1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由于互联网、内联网系统具有分布式、开放性等特点,企业通常会直接通过互联网与银行、审计、税务等部门直接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以通过内联网与员工或者客户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但是,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网络病毒,据IT界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有些“间谍软件”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安装,在计算机上存放的财务会计报表等信息很可能会被窃取,从而使企业财物被侵吞或商业机密被出卖。造成的后果不可想象。
2.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传播速度是在传统会计中无法遇到的,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提前预防,还要在会计活动过程中进行控制。虽然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人为因素造成会计失真,但仍然不能排除在不留痕迹的情况下,电子记账凭证、电子账簿被恶意篡改或者截取的可能。病毒的入侵,也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
2.3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
网络环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完成,所以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威胁到计算机硬件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因素,这种因素主要是人为造成,通常盗取者通过U盘、移动硬盘或光盘等磁介质载体,盗取计算机中重要数据,造成信息丢失或泄露等;二是自然因素,如火灾、水灾、灰尘、老鼠、地震等都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损坏,从而使得系统中的数据损坏或流失。
3、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对策研究
3.1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
传统会计在不断被网络环境和计算机技术的冲击下,科学、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还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对国外先进财务会计理论观点的研究和借鉴,不断完善我国财务会计理论,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财务会计理论。最重要的是基于我国国情建立接轨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完整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为以后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供有效的指导。
3.2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如何准确无误的高速传递也是需要讨论的话题。由此可见,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变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主要是加强对数据传输管理,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环节对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内部控制,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对工作建立责任制,以防止给企业带来损失;二是重视软件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沟通,开发出符合本企业实际财务工作需求的管理型财务会计软件。并对软件进行定期升级和检查,防止出现任何软件上的漏洞,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强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应通过结合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每一位财务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要与时俱进,学习最新会计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际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在职业道德培养上,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给员工一个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从思想深处感召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是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教师能力提升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会计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能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因此,会计教师能力提升应紧紧围绕教师自身应具备知识结构和技能特点去设计,即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形知识与默会知识掌握上,侧重于实践知识、默会知识的掌握与提高;在“先生”与“师傅”的角色训练上,更突出“师傅”角色的培养训练,重视强化实践技能的掌握,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置于能力提升的核心地位。
二、能力提升的具体方面
(一)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相关财税知识的更新。随着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制度在企业的实施,使得教师对新准则、新制度内容的掌握尤为必要。新准则、新制度内容极为丰富,从会计理念到具体操作都有很大的变化与升华,同时对特殊的经济业务做出的会计职业判断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新准则在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收入的确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等方面,要求会计人员能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如实地进行会计处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更相关有用的信息。因此,加强对新制度、新准则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能对新制度、新准则的背景、具体内容、如何操进行详细理解与把握。加强职业判断的实践训练,对于任何一项会计处理,学会分析、判断、综合和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通过不断地培养和训练,才会形成、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会计、财务密切相关的知识也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如新的《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的实施。这些法律、法规都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会计核算内容,影响会计处理方式。会计教师只有及时通过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知识的培训,认真领会其基本内容及精神实质,才能适应会计发展变化,并将之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会计的教学内容才不会落伍。
(二)资本市场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涉猎。不论是会计核算还是财务管理,都要涉及到资本市场、金融学及法学方面的内容,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等,同时很多会计新领域都是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等交叉研究的结果,如质量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法务会计、环境会计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又都与这些学科有关,而从调查结果来看,会计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掌握较为欠缺。因此,应加强资本市场运作原理、经济学相关理论、证券、期货交易知识,以及西方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西方会计学的动态等方面的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关联知识的支撑。
(三)信息技术的掌握。现代企业的日常会计处理越来越依赖于财务软件系统或ERP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角色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不仅要能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熟练掌握 IT控制技能,而且还应在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网络的发展,使得经济交易及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网上支付、网上销售到网上理财等都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新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过程中,使会计人员的知识面临严重冲击。会计教师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会计软件、ERP系统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还应掌握PowerPoint、FrontPage、Excel、Authorware、Flash等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技术,积累一定的自行设计、制作课堂教学课件的经验;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教学;为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教师应能运用网络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络互动教学,广泛开展网上教学交流,会计实训可以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训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四)企业相关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的实际运用。会计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教师应了解企业的基本知识,如企业设立、生产工艺流程、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税收政策、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等;掌握具体会计实务操作基本技能,包括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纳税申报、会计凭证装订、会计电算化操作等实际会计实务岗位操作,针对企业实际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熟悉、了解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利润预算,掌握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及应准备的各种资料;能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业务流程的不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以提高实务技能水平。
(五)师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失去道德指引的才能,犹如没有航灯的夜船,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对会计教师而言,由于既是“先生”,又是“师傅”,因此其自身的品格、知识、能力、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目前,职业院校会计教师绝大多数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或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甚少。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培训。由于会计职业特点,对会计教师还应特别注重会计诚实守信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使之在教学中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说,师德教育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教师后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
创新职业教育理念要求会计教师由过去单纯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过程,教师应以授课为辅,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协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力求做到会计理论教学融于会计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由“学有所用”转为“教有所用”,实现“所学”与“所用”的零距离,通过教学,达到锻炼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
三、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个人努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欲使教师自己的这条“渠”能常清,就必须靠企业实践、自学、与他人相互交流学习等这样的“源头”、“活水”。图书馆、教研活动、学生聚会等都应视为是教师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的“源头”和“活水”。会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图书馆视为自学的沃土,在备课的闲暇时间,应经常到图书馆浏览、借阅相关的报刊、专业杂志,掌握某一方面理论知识或技能;可以借助院内教研活动,善用自己身边的人力资源,多思考、多提问,多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二)院校培养。学院应重视会计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科学制定后续培训制度,规范会计教师后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层次会计教师后续教育的时间,并将其作为对教师考核、职称评定、晋升、岗位变动、利益分配的依据之一。考虑到外出培训经费及与教学时间冲突等问题,也可以选择将培训师资请到本校来进行授课,从而保证后续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学院也要根据专业教师的实际教学状况有计划地将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公司、企业、银行等财务部门进行顶岗锻炼,掌握不同会计岗位的操作技能,深入车间、班组,了解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特点、成本核算方法、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原始资料,并且要把这种实习锻炼作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能力的提升来自学习,源于积累,会计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把学习视为一种需要,视为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必备内容,这样就能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职业教育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一、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需要。公共财政为社会提供的教育支出通常面向特定的单位,各个不同的特定单位之间各自为政,互相封闭,往往使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共属性,容易造成全社会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财政资金效益受到制约。集中财力和优势师资力量建设会计专业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公共产品的形式面向社会提供会计教学资源,既可以服务于全国1300万会计人员,使每年130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60至100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以百万计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以为全国开设会计专业的众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使国家财政支出在一个项目上的投入实现全社会共享的目的。
(二)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确定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能力标准,构建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是一个标准化特点非常明显的行业,会计理论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高职生学习的会计实务必须服从于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准则。由于法律和准则的制约,各个院校、各种培训机构开发的所有的教学资源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层次或水平的高低而没有核心内容上的不同。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的标准和围绕实现这一标准的高水平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教学、方便于自主学习,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
(三)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对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的学习体系具有非常迫切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特长在哪里?一般认为,与本科会计专业比,高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本科的发展定位也在调整。通过研究众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发现,本科会计教学现在同样引进了以往没有的会计模拟实训等教学内容,也同样在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必须在与岗位需求更紧密的联系上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建立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正是通过吸收国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低成本转换提供基础条件的有效途径。
二、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由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达到不同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组件或模块以及相应的检验系统构成,学习者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或者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组件或模块来进行学习。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这是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的依据。它是按照就业中要求的操作标准,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的说明,也是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及职业资格认定机构之间学分互认的基础。二是围绕达到各阶段标准的教学资源模块,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也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网络课程课件、模拟实训体系、教材及学习指导资料、应用表格、应用软件、在线练习、在线辅导等。三是考试考核体系,这是对是否达到标准的检验系统。主要包括模拟考试题库和自动组卷评分系统。
(一)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以财政部的各种专业证书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会计岗位能力的通用标准,可以实现校内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保证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效沟通会计培训与会计学历教育的联系。会计专业证书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高职教育也可以与之对应形成分阶段的目标与标准。这一标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将随着岗位的细分增加不同的标准类型,并随着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订。在现阶段拟建立如下五种不同的标准,分别对应不同的能力模块。
1.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会计行业的入门标准,是社会培训机构从事基础会计培训应该达到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则不能进入会计行业。根据近几年的实践,高职在校生在一年级学习基础课的同时,专业课程应该也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一年级应该达到的专业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这一标准表明会计从业人员达到履行相应级别会计专业职务的能力。在现阶段主要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二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会计人员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高级会计实务。中级和高级标准不对应高职在校生。
3.高职毕业标准。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融合于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形成高职高专毕业标准,使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三种证书考试的范围。这一标准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能力要求的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达到毕业水平的基本标准,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二是作为各种大专层次的教育应该达到的通用标准,如: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经济法和审计等课程。其中大部分课程可以与考证课程实现标准融合和资源共享。不能直接实现标准融合资源共享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组合实现。最终目标实现高职毕业标准与专业考证标准的基本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全社会通用。
4.注册会计师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国家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标准。按规定高职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这一标准可以对应于下列人员:一是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的人员;二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框架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国家会计实务领域最高层次的考试,虽然不直接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的标准,但是其考试范围的主要内容都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的五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
5.继续教育标准。继续教育是法定的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每年根据当年会计知识更新的需要动态制定,为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提供标准,同时,也作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补充新知识的标准。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
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内容。要求能够满足院校学生和社会上的学习者在网上完成达到上述标准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并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实验实训提供标准化的学习资源。主要内容如下:
1.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者通过学习适用于不同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事先了解达到不同标准应该学习的课程模块、应该完成的作业和应该完成的实训以及应该完成的模拟考试。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教学方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案、注册会计师资格教学方案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虽然互相独立,但是其中通用的课程模块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方案中出现,实现一个课程模块服务于多个不同方案。
2. 教材、教学案例、学习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的文本资料,其中,实现考证标准与高职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一本两用,不能完全实现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分成若干模块,将标准融合的部分和暂时不能实现融合的部分分成不同模块,服务于不同目的。案例和学习指导分别对应这些教材,作为学习这些课程的配套资源。
3. 教案和电子课件。为上述课程分别制作可以扩充修改的标准教案和电子课件提供免费下载,主要服务于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讲授,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
4. 网络课程。上述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模块分别聘请专业骨干教师讲授,并将讲授的录像与课堂演示、情景案例、电子课件以及各种特别制作的动画和特别效果等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网络课程,供学习者分单元点播或下载。实现随时随地听取网上名师授课,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资源。
5. 网上实训系统。会计专业从事的主要是信息处理工作,其特点为会计专业建立网上实训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网上实训系统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模拟演示系统:提供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业务操作演示和会计账证表的展示。第二部分是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提供典型企业的成套业务和成套的空白账证表,使学习者在网上完成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全过程的真账实操,这是自主操作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会计检查模拟系统:提供全套账证表,让学习者对其进行会计审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报告。
6. 应用表格。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各种空白表格的下载。如:入库单、领料单、支票、汇票、完税证、记账凭证、现金流量表、审计工作底稿、纳税申报表等。
7. 应用软件。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软件教学版的下载。如:会计核算软件、审计软件、纳税申报软件等。
8. 在线练习。为上述所有课程提供练习题库,实现分课程、分单元的自主网上练习。客观题网上自动批改,主观题提供参考答案,对所有题目提供解析。
9. 在线辅导。由专业教师轮流网上答疑,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在线交流,指导答疑。
(三)考试考核系统
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职课程结业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由系统自动生成模拟试卷,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提供标准答案。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大部分课程考试完全的自动阅卷。
关键词 :中职会计 实训教学 模拟教学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桐乡市卫生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工作情况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坚实的会计知识基础,部分班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了50%,具备较好的知识储备,取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从中也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问题一: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生在会计实际操作中不能很准确运用理论知识,难以形成全面直观的认识,导致会计实习生的实际水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问题二: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践性不够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相对比较少,教学的困惑也越来越大,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原因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阶段,以老师讲授、提问,牵着学生学习、回答为主。换言之,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比较被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
2.原因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现在学校大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招聘,教师本身就缺乏在社会实战锻炼的机会,角色转变初期过程中还是以教材为中心,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对实际的操作问题本身没有经验积累,致使教师不敢过多地教授实训课程,导致学生疏于实务训练,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
3.原因三:实训设备不够完善
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设置有中职班和升学班,一直以来以高职考的升学率为主,重在应试教育,忽视了实训平台的建设,学生模拟实训的机会偏少。
二、模拟实训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
(1)明确培养目标。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设的目的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会计岗位人员。因此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应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参照会计岗位任职要求来明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水平熟练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及时充实到会计一线岗位。
(2)细化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中职学校应该不断调整课程培养方案,开发实训教材,设置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有条件的可适当开设会计操作实训选修课,争取模拟实训的内容与日后的会计相关岗位相协调。中职会计教师要根据中职会计的教学目标和会计实务操作的要求,配置适于本校学生的实用的教材,实时追踪最新会计准则,侧重于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条目,避开过时的内容。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要注意实训教材的时效性,同时注重实训教材中各章节的融会贯通。
2.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
(1)角色分工,明确职能。在模拟实训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适当地进行业务上的分工,明确不同岗位职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模拟实训中去,使学生充分了解出纳人员、记账人员等不同岗位的实际操作。在一定时间进行轮岗操作,让学生相互间进行经验的总结并交流,不仅能更好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能锻炼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模拟教学,鼓励创新精神。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已加速进入社会生活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老师也应该学会运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模拟系统,将会计软件操作的每一个步骤,用动画、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并进行讲解。教师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任务,并制作成多媒体来讲授这个栏目,让学生把在实训过程中的经验表述出来,教授学生不惧失败,勇于创新。
(3)设置技能竞赛,提升实战水平。会计实务技能竞赛的设置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热情,符合中职学校培养以技能教育为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让学生自由单独或组队参与技能水平竞赛,教师在学生报名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必要时进行引导,结合必答题、案例分析题等问题形式,让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发挥所长;竞赛介绍后及时对学生的答题进行点评,对竞赛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突出会计实训的重点,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3.实训平台的优化
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最终必将表现在会计实务的操作上,因此,实训平台的建立对于学生技能提升是一个很好的举措。通过实训平台有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有助于会计教师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重点的讲解,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鉴于会计教学的特殊性,建立实训模拟平台时必须参照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要与单位会计实战相吻合。根据会计岗位实际和会计准则要求,适时优化实训平台设备和软件。
三、模拟实训深化教学的探讨与建议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大家去做“maker”(创客),作为职业学校,我们的课程更应该贴近现实,以理论为基础,以模拟实训为主导,引导学生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笔者通过教学和走访,对中职会计的模拟实训教学做了一点总结。
1.教学内容扩展
现有的中职会计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与最新会计准则衔接不是很紧密。我们需要通过走访企事业单位,模拟会计实务操作,将教学搬出教室,拓宽教学空间和教学层次,给学生更多的实战演练机会。
2.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的主观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知识、技能、素质,因此要不断地深化拓展。实训教师要加强自我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3.教学平台的建设
模拟实训教学平台不能随意盲目地搭建,需要走访一些企事业单位来了解教学平台的配置需求。在桐乡市卫生学校,今年相关部门已经设置了模拟实训的教室,购买了相关软件。这些设施的配备,对在校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教学平台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为我们培养复合型的社会专业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安娜.高职类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设计[J].教育园地,2010(4).
[2]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6(33).
[3]李洁.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之我见[J].经济师,2004(10).
[4]贾晓娟.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训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