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7 10:52: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

篇1

进入20世纪70年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对水利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春灌保苗,而且要作物全生育期灌溉,以保丰收。与此同时,由于气候条件变化,进入干旱期,通辽地区降水量、河道径流量均大大减少。20世纪70年代,年均降水量为20世纪60年代的79%。进入通辽地区的地表迳流量1971~1985年不及1954~1970年的50%。西辽河通辽水文站测流断面1971~1985年15年春季无水,11年夏季断流,致使下游地表水灌区无水可供。1972年,根据当时农业生产所面临干旱的严重形势,哲盟盟委提出“以地下水为主,充分利用地表水”的方针,水利部门提出“以井保丰、河库补源”的水利建设具体措施,打井抗旱、平地修畦,开始逐步形成。

通辽市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从以“地表水为主”转为“以地下水为主”,打井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转变。在国家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打井抗旱、平地修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资料,截至1990年,通辽市已打井48078眼,配套44210眼,机电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7.46万hm2,整修畦田面积达到24.71万hm2,农田实灌面积24.52万hm2,年地下水开采量达到7亿m3左右。从1991年至今。这一阶段水利建设的特点是兴利除害相结合,全面完善提高防洪治河工程体系,“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水利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继续坚持打井抗旱,平地修畦。到2010年,规模以上灌溉机电井达到103012眼,已配套灌溉机电井101713眼,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25万hm2。地表水灌区恢复、配套、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南北山丘区小型地表水利用工程发展较快,节水灌溉工程发展势头强劲,渠道防渗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喷灌等各种节水工程全面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到“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的新阶段。

通辽市农业灌溉现状

通辽市农业灌溉1990年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快速发展节水灌溉。节水灌溉当时以灌溉试验、示范和推广为主,工程形式多为塑料薄膜衬砌渠道、小白龙和低压管道输水。随着节水灌溉的不断发展,近年出现了小型喷灌、蔬菜大棚滴灌和大田膜下滴灌等形式,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水平和生产的发展。到201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65.25万h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7.57万hm2,占全市灌溉面积的57.6%,其中,低压输水管道节水灌溉面积24.53万hm2,喷灌面积9.54万hm2,微灌面积0.28万hm2,渠道衬砌及其他面积3.22万hm2。2000年以来,节水灌溉技术在通辽市农业灌溉中占有主导地位。

通辽农业灌溉存在问题

篇2

1适宜葡萄设施栽培种植的自然条件

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县境平均海拔1 366m,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3 028h,有效积温3 149.40 ℃,无霜期162d,年平均气温7.80 ℃,平均昼夜温差15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耕作土壤多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土壤渗透性好,地温上升快,非常适合设施葡萄栽培生产。

2葡萄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1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葡萄生产标准的规范及国家对农药残留与有害物质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强制实施,优质鲜食葡萄生产必将向少喷农药甚至不喷农药的地区转移。而民勤县乃至河西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对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高档、大粒的晚熟等耐贮运优质鲜食葡萄有着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葡萄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利用民勤县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红地球等葡萄晚熟品种推广栽培,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苗木前期露地生长,后期设施保护地调控生长,使葡萄在日光温室内达到1年栽苗,2年结果,3~4年进入盛果期,亩产2 000kg以上,果实在12月底到元月中下旬采收上市,比正常地区和露地栽培苗木延迟采收90~100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1%~23%,产品冬季不经贮藏,新鲜上市,极受市场欢迎。

2.2市场前景

2.2.1产品进入大市场限制因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逐渐失去作用,代之而来的是“绿色壁垒”,即用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卡”市场。农产品要进入大的流通市场,必须是无污染,食用安全,优质有营养的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大宗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在5~10年内在每个产区将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并由此会诞生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同时这已是保障农产品走无公害栽培道路的关键所在。

2.2.2贮藏保鲜葡萄与新鲜上市葡萄的市场空间竞争分析。经过冷藏保鲜的葡萄目前在国内保鲜技术上,全部采用SO2浸润式和洗涤式杀菌来处理的。经过长期贮藏的葡萄果品表面残留着大量的SO2分子,对人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而利用设施保护延后栽培的葡萄是依靠树体保鲜的,就有效的避免了这个难题。产品是绿色健康的,在葡萄生长后期配合使用套袋技术,使产品无农药残留,安全卫生,降低了病虫危害,果粒美观;果肉质量佳,味甜可口。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利用保护地种植出来的葡萄将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2.2.3规避风险,政府引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设施栽培葡萄乃至设施农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形式。产品一方面填补了市场空白,但同时也受到了市场控制。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低价农产品还占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优质优价的产品销售目标要锁定于大、中城市,要着眼于开发外部市场,才能真正起到高质量、高价位、高效益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将起着积极的“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

3发展设施葡萄栽培的理由及前景展望

3.1理由

3.1.1由于民勤县地处两大沙漠交汇处,一年四季风大、沙多,还伴有沙尘暴,经过长期治理,有一定的改善,但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规模发展葡萄等其它农作物产区规划是一大难题,所以,要使得葡萄种植成功,结合当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发展葡萄设施栽培种植是必然要进行的一个产业。同时,也丰富了民勤县区日光温室经济林的栽培种植资源。

3.1.2日光温室葡萄栽培,配合滴灌设施,节水率可达28%,可以有效的缓解民勤县区“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矛盾;也符合钱学森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沙产业技术路线。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压缩耕地面积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

篇3

1 生态农业概述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2 我国生态农业现状

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有机农业传统的国家。但是,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猛增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我国农业生态资源的破坏和恶化,集中反映在水土资源方面,而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土资源。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特别是生态种植业)的建设应该从改变耕作方法和改良土壤入手,补充土壤有机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提高土壤肥力,并广泛采用节水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篇4

[中图分类号] S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66-01

一、生态农业的概况

生态农业是我县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生产模式。发展新型生态农业,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逐步发展,是我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了整体调整,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我县在经济效益、人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得到了举足轻重的进步,建设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结合我县实际,综合分析农业发展现状,我县目前农业发展存在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导致在农产品结构优化、产业联结机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滞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如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选择生态农业和新能源开发为突破口,顺应新农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我县生态农业发展。

二、生物质能的概况

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有机废弃物和固体有机垃圾等。近年来,我县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沼气技术,每年所生产能源己达450吨油当量。不仅为农民减少了经济上的开支,减少山林伐木现象,充分利用生活上“剩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我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已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我县对于畜禽养殖方面,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县政府明确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优惠支持,因此,我县生物质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农村沼气利用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绿色能源开发新举措

1.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在我县营盘乡林场建立紫王葡萄种植、绿壳蛋鸡养殖等州级农业园区,有机结合各产业生产发展模式,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民便境优的效益。

2.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

采用先进的耕作和饲养技术,依托贵州大学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做到增投入、增效益。在调整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同时,建设深加工基地或合作社,形成产业化生产链条,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以发展农业、畜牧业为主,以净化环境、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贵州市场,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县市区域产业发展,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四、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能源开发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不仅给农民带来方便,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剩余”资源,然而,发展新型农业、开发新能源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采用现代化生产模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实行山水农业建设。通过示范场(户)的建设分前、中、后三个环节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生物质能的技术原理为依据,全力推进绿色能源的形成和利用。

1.高新技术的内容

1.1 主要组装配套技术

为了完善各养殖户、示范区、示范场、示范点种养殖高新技术示范的实施,提高各种养殖基地的种养水平,确保各养殖示范场(户)获最佳经济效益,采用以下配套技术。

1.1.1 立体种植技术

在项目区,畜禽养殖、果林建设、水产扩繁等综合饲养,建立生态观光旅游区,做好隔离工作,改善环境,预防感染,科学种养,种养结合,合理配作,有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

1.1.2 节水灌溉技术

产业区全面疏通灌溉渠,衬砌排水渠,合理利用水源。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省劳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2. 高新技术的应用

2.1 采取物质分级多层利用模式

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建立沼气池,收集人畜、农作物废料、垃圾等废弃物。将沼气池过滤出的废水或渣滓,用作农作物肥料,用在紫王葡萄、高钙苹果和蔬菜大棚等农作物的生产。不仅解决了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物质能源良性循环作用,形成良性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2 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技术

在生态农业发展建立无公害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实行林下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林下种养,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节能排水,节水排灌,有机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起到防护环林环保作用。建设规模100头猪或5000羽绿壳蛋鸡的养场,果树行间种经济作物,建立“果―猪―沼―菜”等的生态模式。

五、效益分析

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建立示范场(户)进行技术推广及辐射带动,可迅速提高长顺县各乡镇农村农户科技种养水平和发展意识。通过农户参与建设,加强技术培训,较快地提高农户种养技术的应用能力。

1. 社会效益

篇5

中图分类号: S60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节水体系,包括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技术和水资源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用科学的、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但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节约,还有利于我国农业结构向经济型转变,保护生生态环境,更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广西南宁市位于我国广西中部偏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南宁市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310毫米。但是,南宁市具有季节性缺水等特点,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秋旱和春旱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作显得特别重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喷灌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微灌技术及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的情况做了简要的分析。

一、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指水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管道将其输送到应该进行灌溉的田间里,经过喷头将水喷射到农作物上,水最终均匀的洒落在田间里达到节水的目的。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较好的喷灌技术主要有固定管理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中心支轴式喷灌、滚移式喷灌、大型平移喷灌、纹盘式喷灌、中小型喷灌等几种方式。使用喷灌技术进行农田灌溉的方法可以使灌溉面十分均匀,由于其主要设备都埋藏于地下,还可以节省部分耕地。针对南宁市季节性缺水情况,可采取此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比较适合南宁市的气候条件,采用这种灌溉模式既保证农田的灌溉面积、满足农作物的生态需水又可节省水资源,最终达到增产节水的目的。

2、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将自然降水通过工程措施,如建地头水柜(池)、塘坝等进行收集、汇流、存储,在需要进行农田灌溉时,将这些积攒的雨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地的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集雨系统、输水系统、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这四个系统整个系统中扮演集雨、输水、蓄水及灌溉的作用。这种技术适用于干旱缺水或季节性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既可以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这种新型的灌溉技术让农民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粮、果、花、菜多种类型的种植模式,有效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一般情况下南宁市九月份以后比较干旱,因此,利用5――9月雨水较为充沛的特点进行蓄水,来弥补季节性缺水问题,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已在南宁市有些地区得到运用。可以利用雨水充沛的季节进行储水,到了干旱季节再用来补充所需水源。这不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用水也解决了旱季补充灌溉的问题。

3、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从滴灌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灌溉技术。其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涌流灌等多种方式。这个系统主要由水源、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灌水器四部分组成。这种灌溉方式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它具有灌水流量小、一次灌溉延续时间较长,灌水周期短,能够准确的控制水量,能把水和养分直接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的特点。这种技术的使用能够节省水资源、节省肥料、节省人力、节省农药、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

二、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面介绍的节水技术只是新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几种,而这些灌溉技术在我国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广西的季节性缺水特点尤为突出,需要进行农业技术的改进,但是农业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还没有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降低节水工程建设成本

这些节水技术在使用前都要进行节水工程建设。无论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还是雨水集蓄技术都需要一部分投资,而且就我国在这些设备的生产状况下来看,其工程的整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那么,谁先为这个节水工程来“买单”或者是“垫付”呢?让农户毫无心理负担的使用上这项新技术,是目前应该讨论与落实的问题。这些技术的前期投入只是一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投入的回报率。农作物不是灌溉能跟上就一定会增产和增质,进而让农民增收,还有与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作物的种子质量等有关。那么,只是做灌溉上的投入,能否达到较高的回报率,这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进一步健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体系

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会面临着一些农民对技术不够了解,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难题,而这些难题需要有人指导,这些指导人员从哪来,又进行怎样的指导,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来完善技术推广的体系。

3、避免新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的盲目性

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在一些地区的试验中已经取得了成功,节水效果显著,有些地区也已经开始推广使用。但是,节水灌溉技术不是万能的,每一项技术有其适用性。适合于什么地区,适合什么农作物,这都是要进行探索与研究的。而有些地区,对技术的引用与实施情况有一定的盲目性。结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今后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我国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十几种,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点,但是,这些技术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南宁市以季节性缺水为主要特点,在进行农业节水灌溉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针对地方性地域特点相应的进行节水措施是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一大前提。因此,对于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精准性

节水灌溉技术的整本技术要点已经基本得到了验证,但应对技术精准性上应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技术的精准性是指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灌溉的用水量、灌溉定额,用肥量以及对农作物产生的增产、增收、增质,到农民的最后的增收这些性能指标上要更精确,要将这些指标全面量化。科学研究讲究的就是数据的准确性。只有掌握这些数据,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民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

2、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缺水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和水分的利用效率是发展我国节水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水分通过灌溉工程输送到了田间里,但是,有多少水分真正的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进而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这就是水分的利用率的问题。而水分的利用效率则是指节水灌溉技术在使用上的投入与最终的经济产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水分利用效率高,就意味着农民获得的经济利益越大,反之,则越少,也就是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用水紧张的问题,更能保证水资源在农业用水上得到充分利用。在广西南宁地区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缓解该地区的季节性缺水等问题。

3、地下灌溉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地下管道灌溉技术是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喷灌、微灌技术都属于地下灌溉技术。但是,我国存在着技术推广有难度较大的问题。为什么这些节水技术的推广难度较大,主要还是碍于技术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农业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农村现有的体制机制等因素造成的。要想让这些技术有长远的健康发展。国家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鼓励,还应该成立相关的部门负责这些技术的指导等。

4、随着高效田间灌溉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伴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成熟,新的技术也随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未来灌溉技术中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的发展趋势。低压管道化也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该项技术由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具有成本较低,节水效果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在输水过程中因渠道渗漏导致水分损失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大国,推广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技术关系到我国农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达到高产、高效。部分地区较为严重的季节性缺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广西南宁市是一个季节性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尽管处于亚热带,气候湿润,但是九月份以后的秋旱和春旱较为严重,提高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一手抓节水灌溉技术的成熟与稳定,一手抓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技术使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每种技术都有其适应的条件与环境,应因地制宜的进行技术的使用。针对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应该根据当地特点和季节性缺水的特征进行相应的措施。纵观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只有认清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存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一步的提出解决的措施,才能保证这些节水技术转变成生产力,达到为农民造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学红. 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12):13.

[2] 杨文君.半透膜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6):60-63.

篇6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作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各地农村乡镇企业沉淀下来的不良资产问题。将废弃厂房和设备等予以充分利用,略加改造即可成为大农业的养殖加工生产基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融合,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的优化问题上比较明显,比如黄粉虫产业,它是将传统生产的废弃物,经过循化利用,转化为生物能源和蛋白质,非常有效解决海水养殖业所必需的蛋白质和饵料等问题,这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很受期待。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多元化,这样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在发展过程中可向广大农民快速普及农业科技的科普作用,进而促进劳动力的优化、升级,帮助农村地区形成自我循环的造血功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生产,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对在农业发展领域还是比较缓慢,农业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后劲不足。先进设备和农业科技还没有跟上步伐,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很受局限,主要模式还是以传统套种、间作结合现代农业科技联合发展,重点在于节水、减少占地面积,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各地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推动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山东是农业大省,主要种植玉米和秸秆,山东就因地制宜创建秸秆综合利用和玉米收割等创新农业机械化,还不断探索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方式,饲料加工、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仅秸秆综合利用这一单项,全省每年都增收在10亿元左右。为了解决传统漫灌蓄水存在的问题,它不仅要求蓄水厚,而且漫灌也不利于水稻整体水分的吸收,严重浪费水资源,导致水田里肥料、养分的流失,浙江省余姚市成功试验了“无水层灌溉水稻技术”,在水稻生长期间尽量少灌水,进行无水层灌溉,减少水分流失。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典范,尤其是传统农业循环经济备受推崇,有400多年种桑养蚕—养猪—养鱼良性循环的历史,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垦滩涂资源,在路旁、河畔、渠边和宅前屋后的空地种树,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1.从基础理论入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要不断推进,认清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只是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能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者要从科学认知角度出发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

篇7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54-01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corn were summarized in Lishu County,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technology of corn in Lishu County.

Key words corn;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advantages;status;problems;Lishu Jilin

东北地区作为玉米的主产区,在整个生育时期耗水较多,且对水分胁迫比较敏感,降水量及降水时期是当地玉米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近几年来,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化肥投入量逐年加大,但肥料利用率却逐年降低[1-2]。因此,一旦遇到干旱年份,在传统农业耕作制度中,灌水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大水漫灌,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不仅水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并且大量的肥料,尤其是氮肥,会随水流失或渗漏到根层以下,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显著提高水资源及肥料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应用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提高水资源及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3-4]。

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未来农业生产上的一次革新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供水均采用的为管道直接在适宜的时间对根系灌溉适量的水,并结合作物的实际需求,对具体的部位进行水肥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经过统计,在大田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每年平均用水量可降低500 m3/hm2,通过与传统的大水漫灌进行比较,节水的程度可超过80%。

1.2 节肥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可以有效地防止肥料的流失,而且该技术主要集中在根系的附近使用,更易吸收,大大提高肥效。通过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肥效可提高20~30个百分点。

1.3 节药

在温室中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后,通过与沟灌施肥的方式进行比较,前者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大棚内的湿度、温度等,大大降低了病害发生的几率,从而节约农药的成本,据统计,采取该技术后,田间农药的使用量可降低3~4成。

1.4 省工

在作物的生产中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灌水、施肥、施药等环节的用工均有所降低,可节约一定的劳动力。

1.5 增产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根据作物对水分、肥料的需求而实施的,通过合理地配比水分和肥料的施用,可以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养分、水分环境,提高作物的品质、产量。

1.6 方便田间作业

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与传统的漫灌相比,田间的土壤较为干燥,在灌水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其他田间管理。

1.7 有利于耕地地力维护

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作物的需求规律,通过对灌溉量及施肥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土壤随水而冲走,达到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效果。

2 梨树县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

梨树县是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在化肥施用上以量大和一次性施肥较多,广大农户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非常普遍,不合理的施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目前梨树县氮肥的利用率不足35%,个别可达20%以下,磷肥的利用率为10%~20%,钾肥为35%~50%,肥料利用率低。同时化肥在梨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梨树县粮食连续增产的背景下,如果不调整农民的施肥理念和方法,化肥在农业增产方面的作用已经很有限。

因此,自2008年开始县农业总站在省土肥总站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开展了旱作节水方面的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此基础上,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也在梨树县开展了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研究与示范,目前推广面积3 333.33 hm2,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1 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

建立了以黑土为主的泉眼沟村和以沙土为主的付家街村2个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同时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为今后的试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

2.2 初步形成了适合梨树县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模式

结合梨树县的自然降雨量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水需肥规律,考虑到本地农户的习惯施肥水平、投入产出比、农民操作难易程度等,经试验和示范,初步总结出了梨树县现阶“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模式:按配方确定施肥用量,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减少追肥量20%~30%,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在玉米的拔节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分次施肥。

2.3 应用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一般年份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户在黑土地上表现增产15%左右,沙土地25%左右,特殊年份,比如在旱情严重的2009年、2014年,沙土地上可增产50%以上。

3 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梨树县在玉米生产推广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一次性投入较高,没有国家资金扶持,大多数农户难以承受;单一农户土地面积较小,且零散不集中,不利于该技术的实施;多数农户还持着靠天吃饭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等。

4 推广应用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上一次跨越,使农业生产上的用水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由原来的大水漫灌转变为局部灌溉,大大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二是由原来浇地转变为目前的浇作物;三是由原来的单一浇水转变为目前的水肥一体化,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施用效率。实施该技术后,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和用水,促进了施肥精量化,减轻了土壤板结程度,保护了团粒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对于由传统农业向绿色、节能、环保农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

[1] 张子鹏,陈仕军.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大田蔬菜生产上的应用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9(6):89-90.

篇8

1.1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

一是减少灌溉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目前已经建立了以高标准的衬砌渠道和压力管道输水为主的完善的灌溉输水工程系统和采用了以喷(微)灌技术和改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先进的田间灌水技术,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

1.2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概况

随着现代化规模经营农业的发展,由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向现代地面灌溉技术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在采用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技术基础上,采用水平畦田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溉方法无疑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精细地面灌溉方法的应用可明显改进地面畦(沟)灌溉系统的性能,具有节水、增产的显着效益。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平整技术,国内外的应用结果表明,高精度的土地平整可使灌溉均匀度达到80%以上,田间灌水效率达到70%-80%,是改进地面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采用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对地面灌溉全过程进行分析已成为研究地面灌溉性能的重要手段。应用地面灌溉控制参数反求法可有效地克服田间土壤性能的空间变异性,获得最佳的灌水控制参数,有效地提高地面灌溉技术的评价精度和制定地面灌溉实施方案的准确性。

为减少来自农田输水系统的水量损失,许多国家已实现灌溉输水系统的管网化和施工手段上的机械化。近年来,国内外将高分子材料应用在渠道防渗方面,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土壤固化剂和固化土复合材料,研究具有防渗、抗冻胀性能的复合衬砌工程结构形式。我市目前已开展渠道和管网相结合的高效输水技术研究和大口径复合管材的研制。

2、农业节水技术发展趋势

下面主要是探讨不同的节水灌溉方法,哪种方法比较适合哪些地区,发展前景如何,今后可否大力推广,以期为我市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1城郊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

城郊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其生产对象是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城郊地区是发展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最理想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滴灌技术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尤其在现阶段我市应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我市城郊的农业装备。在城郊农业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城郊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城郊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这也是今后需要发展的大问题。

2.2纯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篇9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63-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domestic situation,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on tobacco,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n tobacco.

Key words tobacco;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status quo;prospect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高产高收益,部分烟农通常采用大量的化肥,导致烟叶的品质明显下降,通常表现为烟叶含氮量偏高、颜色过绿、叶片过厚、不宜烘烤。除此之外,施肥过多会造成土壤环境迅速恶化、肥力迅速下降,过量的化肥随着雨水流入周边水体中,容易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化学残留物将直接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1]。

水肥一体化技术又可称为微灌施肥技术,是一项将微灌与施肥相结合的技术。具体体现为借助压力系统或者地形的自然落差,将水作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完成施肥,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利用。水体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不同作物对肥料需求量的不同,以及不同时期作物对水需求的差异进行需求设计,优化组合水和肥料之间的配比,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环境[2]。

与传统的生产水肥管理相比,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以及节工的特点,可以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及精准管理[3-5];此外,还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6-8],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9];与此同时,水体一体化化技术还能够提高微量元素的施用效率,改善土壤微环境[10]等。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符合当今世界农田水肥管理的发展趋势,已成为我国大农业主推技术,也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

1 烟草水肥管理现状

在烟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和养分两大生态因素将直接影响烟草的生长及品质,为了获得烟草的高产稳产,需要根据烟草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合理调控水分及养分供给,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11]。

纵观我国烟草产业,我国烟草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水肥协调性较差、水肥利用率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烟草的产量及品质。具体而言,虽然我国大部分烟草种植区雨量相对充沛,但水量分布不均匀,通常情况下生长发育中期降水较多,前后期反而较为干旱,因此生长中期常常出现烟田渍水,进而对烟苗的根系生长带来影响,在生长前后期由于干旱影响烟叶发育,常常出现开片不良、上部叶贪青晚熟等问题。与此同时,雨水过多容易造成养分过分流失,且病虫害侵染传播严重,对烟草的产量及品质也将直接造成影响[12]。

目前,我国已在烟草水肥一体化领域取得了较丰富的科研成果,但研究内容仍然较为单一,多为水氮研究,且研究因子较为单一,即在控制灌水条件或施肥水平前提下,通过改变施肥水平或者灌水条件,分析对烟草生长发育、产量情况及品质情况的影响[13]。在今后的研究方向上,可以侧重于烟草生产的水肥一体化量化指标体系研究,及根据不同产区烟草对水肥的需求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肥比例、供给次数和供给时间量化参数,建立水肥一体化量化指标。

2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烟叶生产的影响

2.1 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

烟草生产的传统灌溉通常采用大水漫灌或者畦灌方式,用水量大、利用率不高,在运输途中以及非根系区域浪费较多水量,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水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管道滴状浸润烟株根系,有效提高了灌溉用水利用率,实际数据表明,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节水30%~40%[14]。

烟草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水速率低于土壤入渗速度,可避免径流损失。同时,滴灌无水分漂移损失和输送及喷洒的蒸发损失,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另一方面,从滴灌输水系统来看,从水源引水开始,灌溉水就进入一个全程封闭的输水系统,经多级管道传输,将水送到烟草根系附近,用水效率高,从而节省灌水量[10]。

2.2 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分作为养料运输与吸收的重要载体,将养料溶解其中并输送到烟草根系表面,为其所吸收利用,可以说,土壤中水分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烟草肥料的吸收与利用情况[15]。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施肥,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不仅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挥发,还可以实现集中施肥、平衡施肥,根据实地数据显示,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节约30%~50%的肥料[16]。

2.3 提高烟叶产质量

水、肥作为影响烟草生长的重要因素,其田间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烟草的产量与品质,不良的田间管理将直接影响水肥资源的利用情况,甚者还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污染。任 亚[17]研究表明,在我国河南西部,通过灌水与施用氮肥可以有效促进烟草生长,两者最佳的用量为灌水225~450 m3/hm2、施氮肥45.0~67.5 kg/hm2,此时两者的耦合效应显著,促进烟草生长效果较佳。焦学梅等[18-19]通过研究表明,当施氮量控制在90 kg/hm2时,通过灌溉补水可以有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汪耀富等[20-21]研究显示,通过灌水与施氮互作可以有效提高烟叶的品质,在用氮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灌水方式降低烟叶中N、Fe、Mn、Cu、Zn含量,提高其中P、K、Ca、Mg含量,对烟叶品质提升促进明显。汪耀富等[22]和宋世旭等[23]研究指出,当增加灌水量的同时,适当增加钾元素的施用,烟草的植株高度、叶片大小、茎围以及干物质积累量将呈现逐渐增大趋势,由此表明,水、钾互作有利于烟草中钾含量的提高,进而提升烟草的品质与产量。

2.4 改善烟叶内在化学质量

研究表明[24],水肥条件将对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将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罗 慧等[11]研究结果显示,灌水方式对不同施肥水平烤烟的质量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通过交替隔沟灌水的方式,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氮、钾元素以及粗蛋白的含量明显提升,与常规沟灌相比,在低肥情况下,上述元素的含量分别提升了4.0%、1.9%、3.8%、23.8%、2.2%,在高肥情况下,则分别提升了4.0%、6.6%、5.0%、40.1%、9.7%。因此,可以看出,合理的水肥耦合效应利于提升烤烟产量,也将一定程度上提升外观及品质。

3 水肥一体化技术利弊分析

3.1 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等优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烟草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对传统烟草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水方式、施肥方式,从根本上变革了烟草农业结构,从而大幅提升了水肥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烟草业的总体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综合经济效益。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烟草长势及土壤墒情等因素,借助科学方法进行灌水量与施肥量的准确计算,可以实现按需灌水、按需施肥,实现水肥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一点是传统水肥管理方法所做不到的,是一种对传统农业水肥管理的突破,也是一种从未知农业向可知农业转变的过程。

3.2 设备成本高,推广制约因素多

不同于传统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合理的工程设计、专业的灌溉设备以及完善的相关制度。因此,在未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之前便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这容易使农民产生怀疑态度并保持观望态度。山区受地形地貌限制,烟田地块零散,滴灌材料成本明显高于平原和丘陵;加上部分烟田水源匮乏、水利设施不完善,易出现水源不足,影响了滴灌的推广。

烤烟滴灌水肥一体化用肥可选配液体肥料、固体可溶性肥料、液体生物菌肥和发酵肥滤液等。尽量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较快、肥效好、稳定性好、兼容性强、腐蚀性小的烟草专用全水溶性肥料。在多种肥料搭配使用时,为了避免多者之间相互反应出现拮抗作用或者产生沉淀,应当在使用前充分考虑多者之间的相容性,混合后易产生沉淀的肥料应当单独施用。此外,为了防止肥料与水中成分产生反应,建议肥料现配现用。其次,建议不能使用颗粒状烟草专用肥。

4 发展前景展望

烤烟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实现对烤烟生产灌溉和施肥过程的精准控制,在烟草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水肥之间互作效应,充分利用水肥资源。但从总体推广情况看目前还存在部分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 因地制宜地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

我国烟区范围广阔,不同烟区气候条件差异显著,不同烟区之间光照、温度和降水等生态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本地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明确烟田土壤、烟株长势、需肥规律等因素计算灌溉用水量和肥料浓度,随灌溉水准确地把所需水量和施肥量输送到烟草根部。

4.2 建立高效的烟田水肥信息化平台

通过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水肥一体化技术当中,提升其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其节水、节肥的优势。具体而言,可以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M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以及根据不同生态环境的烟区、土壤质地情况,将烟草生长环境、水肥条件以及环境状况紧密结合起来,搭建起烟草生产水肥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

4.3 与现代烟草农业相结合

烟草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成为现代化烟草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具备高效的水肥利用特性,不仅降低了烟草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烟草的产量与品质,还能够实现劳动力的节约。因此,各烟区应当大力支持与推广烟草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借此契机,大力推进现代化烟草农业相关建设,如灌溉设施的研发与生产以及灌溉配套电子信息自动化手段的建设,进而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的优势。

5 参考文献

[1] 陈雷,李江,张若木,等.肥料增效剂在烟草减量施肥中的应用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2015(2):53-55.

[2] 高鹏,简红忠,魏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2(8):252-259.

[3] 臧小平,邓兰生,郑良永,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2):242-245.

[4] 赵伟杰,姜晓燕,刘建伟.设施西瓜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17-119.

[5] 陆兴伦,宾士友,何礼新,等.广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1(5):87-89.

[6] 何小卫,李贤胜,杨平,等.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1(5):44-46.

[7] 邓兰生,林翠兰,涂攀峰,等.滴灌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9(6):7-10.

[8] 谢盛良,刘岩,周建光,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菠萝上的应用效果[J].福建果树,2009(4):37-38.

[9] 陈永顺,李敏侠,董燕,等.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要点及其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00.

[10] 刘建英,张建玲,赵宏儒.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及发展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38-39.

[11] 罗慧,李伏生,韦彩会,等.灌水方式对不同施肥水平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73-179.

[12] 史宏志,范艺宽,刘国顺,等.烟草水肥耦合机理研究及应用[J].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1):634-635.

[13] 万军,典瑞丽,赵献章,等.烟草水肥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68-70.

[14] 毛金梅.宁夏扬黄灌区发展节水型高效生态农业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8(6):151.

[15] 齐永杰.水肥耦合对百色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16] 李广敏.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节水农业水平[J].华北农学报,2003(增刊1):17-19.

[17] 任亚.水氮耦合对烟田土壤水氮动态变化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5.

[18] 焦学梅.烤烟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7.

[19] 焦学梅,钱晓刚,廖勇.水氮耦合效应对贵州烟田土壤水分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3):23-26.

[20] 汪耀富,杨天旭,孙德梅,等.灌水及氮素形态对烤烟营养元素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5):27-31.

[21] 汪耀富.干旱胁迫对烤烟营养状况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调节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篇1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主要通过对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也有着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万物土中生”,“万物离不开水”,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予以特别关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了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干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坚持下列原则:即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协调原则,生物共存互利原则,相生相克趋利避害原则,最大绿色覆盖原则,最小土壤流失原则,土地资源用养保结合原则,资源合理流动与最佳配置原则,经济结构合理化原则,生态产业链接原则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等。因此,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和趋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目前广大农民、农业企业经营者、农业生产管理者甚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农业循环经济还缺乏了解和认识。因此,应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学习和传播力度,让广大农民、管理者增加了解,提高认识。

2、整体规划,重点推进早在20世纪80年代,各地进行了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实践,创造了多种模式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但这些实践都还是初步的,在循环合作的范围、层次上都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进行总体的规划,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农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农村规划等各种规划统一起来,以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建设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3、加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与指导。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农业循环经济过渡的关键是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与技术创新。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立体种养、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节水农业、太阳能利用等已有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农业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效益提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深层次问题,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此,应高度重视现代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积极引导和发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在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的作用。

4、开发以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5、加大激励和惩罚力度以制度和政策引导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农民对环境保护得到更多的效益,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例如利用价格、税收、信贷等手段来调节或影响农民的行为,以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指导农民制订和实施清洁生产计划,无偿为农民提供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通过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农民自愿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态管理。

篇11

1、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必要性

1.1用水效率过低,有潜力可挖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若考虑农村生活用水则占81.7%)。当前我国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3—0.4,与发达国家O.7—0.9相比,相差0.4—0.5: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平均1kg/m3左右,与以色列2.32kg/m3相比,相差一倍以上。从GDP用水效益上来看,美国1990年GDP用水效益为10.3美元/m3,1989年日本为32.4美元/m3,我国1995年用水效益为10.7元/m3,只有美国的1990年1/8,日本1989年的1/25(汇率按1995年1.32美元计算),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

1.2 解决16亿人口粮食安全的需要

所谓的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根据有关粮食安全评价,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高于俄国、日本、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如果考虑我国庞大的人口群和水土资源供给状况,未来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同现在相比有可能下降。据预测,在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届时,需要粮食增长到6.4—7.2亿吨。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节水来实现。据估算,如果科学地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65,水分生产率达到1.5kg/m3以上,加上10多亿亩旱地农业增产的潜力,可以基本满足我国未来粮食的安全。

1.3生态环境的需要

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从整体上来看,还处于不断恶化阶段,因河流断流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入注目。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由于多年不断的断流,有人将之戏称为“干娘河”。黄河断流不仅对三角洲生态造成重要影响,而且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产生极大不利影响。如黄河断流导致河道淤积萎缩,增加高水位威胁的风险。解决黄河断流的对策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根本性战略措施是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灌溉水量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0%。另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首先应满足生态用水,当前尚未遵循这一原则,农业用水浪费,过量开荒超载放牧造成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增加,需要大面退耕还林还草,耕地减少需要提高单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用水问题。

1.4工农业发展的需要

1972-1993年,我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从19.1亿立方米增加到1403亿立方米,净增加了1384亿立方米。30年来,工业和生活用水基本上引自于农村或灌溉水源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业节水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出现干旱,农业用水源大量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条件下,粮食总产量由1970年2400亿公斤增至1996年4900亿公斤,增加了一倍多,这充分地说明了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综合能力的增长,我国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为了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要提高工业和农业的用水效率。

2、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变革

2.1转变水资源供需观念,由供水管理演变为需水管理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为缓解甚至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径流开发加大,带来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运用综合手段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种必然。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它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寄托在水源供给上,其结果是水资源浪费的增加和低效。必须改变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所谓的水资源需水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强调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应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而不是自发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的水的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水资源供给量不可能增加,我们必须依靠现在的4000亿m3左右水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需水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2.2 改变单项技术为综合技术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决非一项或几项工程措施所能实现,而要形成一套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首先是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劣质水资源化。在此基础上引水、调水。在工程措施方面,前两年给人以误导,以为节水农业就是喷灌滴灌。现在国家将节水的重点,放在以节水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改造上是正确的,但有的灌区把渠道防渗视为节水的唯一措施,各级渠道防渗到底,不但投资巨大,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高,如7级渠道水的利用系数达到O.9,也不过只有0.48,若为0.95也就是0.7。大中型区灌区改造应以骨干渠道防渗、井渠结合,渠系配套和平整土地为节水灌溉的基础,再加上灌溉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的利用率。在农艺措施方面,首先是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栽培措施,减少农作物蒸发蒸腾,增加产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节水管理方面,按流域统一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山东桓台县是个老井灌区,年降水量550毫米,采取以转变耗水观念为突破口,充分利用降水、开发利用土壤水,合理调控地下水,达到采补平衡,农水措施紧密结合实现节水“吨粮县”。在管理上,建立全县、乡、村三级管水体系,加强技术培训,3年来办班1035期次培训班,发放节水明白纸28万份,受训25万人次,使当地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9,水的利用效率达到2.0kg/m3,成为我国农业高效用水的典范。

2.3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多部门联合

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部门,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和行政等部门,所以,提高用水效率单靠某一部门是难以实现,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来完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就需要农业和水利部门联合,目前,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益。所以,我们应该(1)设立综合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为部门的联合创造条件;(2)按项目管理的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3)制订多部门参与的可行的节水农业规划,为多部门联合提供实现的基础;(4)充分重视发挥地方部门的联合效益,地方是节水的真正主力,只有充分发挥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如上所述,桓台县组织水利、农业、农家宣传和乡、村行政部门联合共建节水吨粮县。

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把推广节水灌溉当作一项革命措施来抓,即将现代化灌溉带动农业现代化,如北京发展喷管200万亩,改变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可以平播,减少田埂和渠系,扩大了耕地10%-15%,增产增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但对小麦后期喷灌易倒伏和灌浆不饱满,需要农业部门联合,采用矮杆抗倒伏和灌浆效率高的品种及栽培技术,只有农水部门联合,才能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又如河南唐河县为砂姜黑土,有水不敢灌溉,因渠水灌了,湿粘干裂,农田灌溉所帮助发展喷管、滴灌种菜,亩产收入8000元,深受群众欢迎,节水灌溉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2.4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离不开农民的参与,一切技术和措施最终通过农民的实践来实现,农民是节水提高效率的主体,其行为和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节水效率的提高。因此,建立农民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是节水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一种新型的经济自立灌排区的水管理机制值得关注和探讨。它是世界银行推荐的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已在我国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和河北等五省进行了试点,效果较好。所谓的经济自立灌排区,是指在水利界限清晰、相对独立的灌排区上建立的旨在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对政府财政依赖、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经济上自负盈亏、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强调民众参与的、非赢利的经济实体,其主要模式是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江苏试点表明,自流灌区可节水量200—300m3/亩(无工程投入)或300 500m3/亩(预计有工程投入),安徽畀史杭灌区1997年试点也表明,基本实现了支渠以下的自我管理、自动维修、自主供水、自发交费、按方结算的有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的管理的积极性,无论是在供水管理、工程管理还是水费计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5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节水设备和服务产业化

节水效率的提高,要依靠灌溉工具和设备的提高,就要通过节水灌溉的产业化形式来实现。节水灌溉产业化包括节水设备的产业化和服务产业化。

目前,我国生产节水灌溉设备企业已初具规模,但从巨大的需求和产品质量来看,尚处于幼龄期,企业小而分散,产品品种单一,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一些节水灌溉设备不过关,造成不少己建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甚至报废,生产国产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将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从多角度来促进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从国家角度来看,国家采取有利措施,制订和尽快实施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计划,同时加强产品质量监控,规范市场行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施创名牌的战略,有关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组织优势科技力量,创出一批名牌产品和若干龙头企业。

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是节水效率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也是节水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80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喷灌机为手段的服务专业户,受到农民的欢迎。农民不需购置设备,设备产权明确,由熟练人员操作,设备周转使用率高,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其运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在抗旱节水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经营机制正在改革,对小水源,小渠道,小泵站采取服务合作制、拍卖,承包,租赁等改革方式,我们应充分利用灌区改革的机会,促进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服务产业化向综合性的技术转化,包括发展以科、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服份公司,使之具有咨询、规划、设计、营销与培训相结合为一体的经济实体,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的服务,使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走上健康之路。

3、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

3.1减少无效蒸发

降低无效蒸发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技术途径,具体是减少土壤蒸发和作物奢侈蒸腾。据估算,半干旱区蒸发量占降水量的55—65%,相当于作物总耗水量的1/4—l/2,所以,减少土壤蒸发成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途径。为了减少土壤蒸发,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采用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实践表明,地膜覆盖不仅具有增温保湿、保墒提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促进作物早出苗、出壮苗且早熟高产。地膜覆盖的作物同不覆盖相比,一般增产20—50%左右,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秸秆覆盖是一种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效益明显的节水技术,它具有改土培肥、保持水土和增产效果明显的特点,据有关实验,砂壤质和中壤质连续覆盖后,土壤有机质由0.88%、0.94%逐渐增至1.06%和1.17%,农田冬闲期秸秆覆盖减少土壤蒸发48%,冬小麦夏闲期秸秆覆盖一般增产10—20%,干旱年份达5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8—0.85k8/m3。减少奢侈蒸腾在干旱时叶面喷洒黄腐酸可使小麦水分生产率提高15.5%。

3.2 调整种植结构,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

由于品种的差异,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kg/mm.亩)存在较大的差别,如冬小麦WUE为1.03(山西屯留,1989)、春玉米为1.61(山西屯留,1988),春谷子为0.75(山西屯留,1989)、春小麦为0.45(内蒙古武川,1989)、马铃薯为0.79(内蒙古武川,1987)。有关资料表明,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建立适应抗逆型种植制度,一般可使农田整体WUE提高O.15 0.26kg/m3,增产15-30%。从总的情况来看,玉米等碳4植物比小麦等碳3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高,根据区域和种植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对提高农田整体水分利用效率是非常有利的。

值得说明的是,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布局调整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将水分利用效率和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增效增收的目的。

节水高产品种的培育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抗旱增产品种是现代作物育种的一个新方向,也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不可缺的举措。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品种染色体基因图的绘制,使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作物基因的重组成为可能。一些品种没有将抗旱和增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出现了抗旱不增产或者增产不抗旱的情况。所以,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我们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如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克隆或者发现抗旱增产基因,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作出更大的贡献。

3.3 节水高产施肥、培肥技术

“以肥调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的产量与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作物的需水量与肥力相互耦合,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关系。表l是不同施肥水平作物产量(Y)及水分利用效率(WUE)。

表1 不同施肥水平作物产量(Y)及水分利用效率(武川)(公斤/亩,公斤kg/mm·亩)

从表可以看出,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作物的产量与肥料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水分利用效率却表现出倒U型,最大的WUE值并非出现在超高肥阶段,而是出现在高肥区。尽管不同实验区所得结果略有差异,但所表现出的通过调肥可以获得较高的WUE结论是一致的。

此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通过调节土壤肥力可以获得较大的WUE。由于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主导限制因子,因此,可以通过以肥调水,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各地区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寻求以肥调水的最佳方案,在实践中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4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是农业高效用水的基础,它针对农作物的生理特点,通过灌溉和农艺措施,调节土壤水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实施促、控结合,以获得最佳经济产量的灌溉方式。

实践表明,各种农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有很大差异,并非全生长期都要求土壤湿润才能稳产高产。一般而言,在作物营养生长盛期和受粉、受精期需水量较多,而在苗期和营养生长结束,生殖生长开始阶段,可以适度水分亏损而不减产。许多旱作物苗期保持较低土壤含水量,可以促进根系深扎,为充分利用土壤水奠定坚实的根基:成熟期为了防止倒伏,保持较低土壤含水量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开展节水灌溉的理论基础。此外,节水灌溉具有投入低、见效快、适合我国国情的特点。

以冬麦为例,如冬前生长旺盛,分蘖已达到产量要求的成穗数,则在春季返青的拔节前期不应灌水,以抑止无效分蘖,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无效消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所在山西夏县的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浇3水(127m3/亩)处理,亩产256.41kg,浇5水(220m3/亩)处理,亩处理272.4kg,仅低5.9%,但节水93m3/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O.24-O.28kg/m3。河北省的试验也说明了类似规律,过去小麦要灌水5~7次,实施节水灌溉以后,现在仅灌2~3次,产量有增无减。近年来许多地方水稻栽培实行“浅湿晒”的灌溉方式,或“控制灌溉”方式,都达到高产省水效果,证明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是高效用水的基础。

3.5 积极发展研究农业节水高新技术

篇12

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对农田的喷灌技术要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在管理方面进行发展,同时在喷灌技术方面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喷灌特点和发展前景

喷灌技术是指利用专业的设备将水喷射到空中,在这个过程中,专门的设备主要对水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将水在田间进行喷射,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农田进行灌溉,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灌水方法,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中能够进行应用,在林业、牧业和园林绿化方面也是能够进行很好的应用。农田灌溉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节约水资源

在进行喷灌的时候能够对喷水量和均匀度进行很好的控制,因此,在进行灌溉的时候能够避免出现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的情况,因此,在进行灌溉的时候,是能够节约很多的水资源。在进行灌溉的时候,比一般的方法能够节省很多的水资源,在土壤透水性非常强的情况下,能够节省更多的水资源。我国在水资源储量方面是比较匮乏的,进行农业生产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对农田进行灌溉非常重要。

1.2 节省劳动力

喷灌在实施的时候,是利用专业的设备来进行实现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在使用的时候劳动力能够节约很多。喷灌在实施的时候,在田间是不需要输水沟渠的,因此,在进行农田生产的时候不用对沟渠进行修整,同时对土地也不用进行平整,这样在田间劳动量会出现降低的情况。在进行喷灌的时候能够将化肥和农药进行喷灌,这样在进行作业的时候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劳动。

1.3 节省土地

采用喷灌对农田进行输水,这个过程是不需要在田间设置灌水沟渠的,这样在进行喷灌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对耕地进行利用,同时,在进行喷灌以后也能更好的实现小麦和玉米套种的模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对耕地进行利用。喷灌在进行实施的时候,对土壤情况和透水性是要进行分析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喷灌强度进行调整,因此,对土壤不会带来冲刷作用,这样在坡度较大的耕地能够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

1.4 增加产量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喷灌技术能够更好的增加农田产量,同时在质量方面也能够进行保证。对于蔬菜这种经济作物来说,进行喷灌的时候对喷灌量和时间要进行很好的控制,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浅浇勤灌,要对水分进行很好的控制,要保证土壤维持在一定的湿润范围内,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土壤团结,同时也能使土壤更加的疏松,在通气性上也是非常好的,因此,在养分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喷灌还能对田间的小气候进行调节,对空气的湿度能够进行调节,在高温的时候能够进行降温作用,这样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在寒冷的天气环境下,喷灌能够避免出现霜冻,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生长环境不被破坏。喷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很多的优点,而且适应性也非常好,因此,在很多的国家都得到了应用,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我国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在很多的地区都存在着水资源供应不足的情况,同时在地形上也是非常复杂的,这样就使得很多的地区在发展灌溉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灌溉技术的发展。

2 喷灌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将喷灌水源、喷灌设备和田间工程联系起来就能更好的将喷灌技术在田间进行应用,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喷灌系统的类型是非常多样的,同时在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多的种类。喷灌系统在获得的压力上不同可以分为机压式喷灌系统和自压式喷灌系统,机压式喷灌系统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机械来获得压力,而自压式喷灌系统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地形自然落差获得压力。

3 加强技术管理是充分发挥喷灌效益的关键

一个好的喷灌系统必须体现在技术设备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管理机构健全和管理措施落实等方面。但能否充分发挥效益,关键还在于管理,喷灌系统管理工作一般包括组织管理、机务管理、用水管理、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

3.1 组织管理

根据工程性质和规模大小,除了有专业管理组织以外,还应当建立群众管理组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专业管理组织,如工程管理处、管理站、管理组,以及各级喷灌公司等,是由灌区上一级行政领导部门审查批准建立的。除专业管理组织外,还应建立群众性的灌溉管理委员会。由受益单位代表、技工代表、管水员代表、专管机构负责人和具有生产经验的农民代表组成,在当地党政部门领导下进行工作。用水计划、水费征收、设备更新、工程改建和岁修计划等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委员会讨论。群众管理组织由灌区农民管理水员组成,在专管机构统一领导下,负责(或专业承包)对喷灌系统的水源工程,输水工程以及喷灌机具设备的使用保养,具体实施用水计划。

3.2 机务管理

其基本任务是保证喷灌设备在整个运行期间有良好的技术状态。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喷灌系统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出勤率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喷灌质量,降低能耗和费用。为此,必须建立各种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组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3.3 用水管理

根据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当地气候、作物种植、土壤水分、水源供水等状况,编制年度、季度用水计划和每次喷灌作业计划。合理组织田间喷灌作业,以达到提高灌溉效率,扩大灌溉面积,夺取农作物高产、稳产之目的。

3.4 财务管理

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收缴水费,二是核算灌溉成本。水费是喷灌系统的生产费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基本费用,包括职工工资、行政管理费用和工具购置费等,按受益田亩平均摊算;另一部分为计时或计量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大修基金、燃料和电力消耗,机械修理和工程养护费等,按照供水时间或用水量比例分摊,多用水多负担,少用水少负担。灌溉成本核算是喷灌系统生产技术管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论证喷灌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也是评价一项工程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4 结束语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喷灌技术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喷灌技术有很大的优点,在应用过程中也要对很多的问题进行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对喷灌技术进行很好的分析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