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09:58: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困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英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高中英语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却面临着巨大的困惑。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1、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
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是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文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问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很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的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点,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法,做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2、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
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对现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学生真正阅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更多的设计二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二、对待上述困惑的对策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高考、社会对人才的期待、课改、公开课等对当下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中学英语教学成了高考的工具,也成了评优选先、晋升职称的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英语教学的本质,使之处于尴尬的境地。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笔者认为,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政策导向突显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高考实际上是现在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英语也不例外。因为一个学生的前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高考成绩决定的,是否拿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学校、家长、社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英语教学也不得不围绕高考打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变评价标准,如出台合理的高校招生政策,降低英语的分数比例,或只将它作为参考分数。这样,就可以给英语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增加阅读量。高考试题也应向“增大阅读量、降低理解度”的方向倾斜,“应该大大增加各种文体的阅读数量,但是阅读理解的试题却不必太难”。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唯独如此,才能实现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2、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作为一名农村高中的英语老师,笔者经常听到学生们说“英语太难学了;我对英语没兴趣”之类的言辞。的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把英语学习当成了负担,而不是当成享受,也就难怪说出这样的话来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们具有自主学习和综合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目的的提出就是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和旧的教学大纲有根本的区别。这对老师的水平要求更高了,也使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课程和旧课程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从文章内容到词汇量,再到单元的结构设计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就要求高中的英语老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教学。
一、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困惑
1.教材前后联系不紧密
每个模块一个话题,经常出现知识断层现象,缺少必要的知识联系、重现和再认。老师备课时就必须“思前顾后”,增加了备课难度。
2.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材不是以任务型活动为主线来编写的,教材编者在进行任务型活动编写设计时,只进行了总体上的考虑,没有考虑区域的不同和不同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比如:材料难易程度怎样确定,学生英语成绩的评估等问题就无法和目前的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进行接轨,这就给一线教师的组织实施带来了难度。
3.评价标准不够清晰
虽然英语课程标准对每一级的评价标准作了具体的阐述.但在实施过程中缺少评价的载体,如合适的评价表格等,本套教材只是在每单元附上了Summing up,其结果导致教师每单元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知识的检测试卷来完成。
二、教师面对学生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1.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课本中的内容
在进行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高中英语老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制定出有差别的教师方案,即对教材里面的教学资源重新进行重新组合和灵活使用。具体的做法就是:把新教材中的材料进行重新整合,运用把任务变为项目,把分散变为整体,先进行听读训练,后进行说写训练等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和Using language等整合成小任务,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并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成就感。
2.帮助学困生树立必胜的信念,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
对于那些在高中英语学习上自卑而且有苦恼的学生来讲,自卑和苦恼并不可怕,因为从另外一个方面正好说明了这些同学有积极的上进心,说明他们愿意学习英语,只是方法不得当。因此我们老师要告诉他们,自卑和苦恼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会把压力转化成动力,不会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要使他们始终相信: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回报。只要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教给了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也是完全可以学好高中英语课的。
3.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求老师能够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打破自身固有的不符合教学规律或是陈旧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为学生们的学习创建平等、民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表扬,让他们时常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的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对于那些学困生,只要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点点的进步,哪怕是回答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老师都应大力地对其进行表扬,从而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4.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可运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的方式进行,并把分工明确化,从而得到互相帮助的学习目的。在进行合作小组学习分组的时候,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性格的特点、学习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等各方面的因素。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组合,但应该注意这种组合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建的。不言而喻,这种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们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学习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困难是存在的,但希望则是更大的。只要我们能认真地面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一切以学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多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中多进行总结和反思,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果、效率和效益,从而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90―01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教材,更要注重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新教材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一、新教材给教师教学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当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反应了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三大”:生词量大,阅读量大,话题信息及任务量大。“两高”: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对所教的学生要求高,要求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感到教材很难驾驭,出现课时紧的困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高中英语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了原来的听、说、读、写四课型成一单元的教学体系,增加了板块与相应的教学步骤,这对于习惯于旧教材的教师来说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把握课时的分配并完成教学任务。
2.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生词量、阅读量、话题信息量及各种任务量提高的幅度较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对于落后地区的教师来说,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 既能体现教材的时代特征,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新教材的听力材料趋于生活化,场景化和口语化,而且朗读语速过快,方言和口语味过重。在教学中教师要完成听力内容,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反复播放录音,必要时教师要用关键词提醒学生。
4. 新教材的教学参考书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意义,涉及的背景材料广泛,内容丰富全面。但由于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要仔细阅读教学建议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按照教学建议的方法去教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难以达到。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学生因个人的基础情况、性格和文化知识层次的不同,参与学习英语的能力也不同。因此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挑战。
1.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每个学生因个人的自身条件、性格、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而造成了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相比之下在学习英语方面城镇学生较周边学生能力较强,主要是他们的英语启蒙早,有些条件好的家庭的学生很早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班,听各种版本的录音带,从而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而周边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接触到英语学习,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2.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差异。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的不同。基础好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很有优越感和成就感。而周边农村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课堂上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不积极发言甚至有些学生不敢张嘴,缺乏一定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些同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策略
1.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并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进行课时重组。在不额外增加课时和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将各个单元的课时内容进行重新安排,适当地进行调整和取舍,并大胆的进行单元整合,从而如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 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性格等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创造的主体精神。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发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运用思维得到锻炼,充分发挥独立个性。
一、高中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词汇记忆有畏惧感。初中课本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能够记住所学词汇。可进入高中以后,课本中的词汇量增加,难度加大,学生就抱怨词汇难记,从而对词汇记忆产生畏惧感和厌倦感。
(二)语法结构混乱。大多数高中新生在辨析英语单词的词性时有困难,他们搞不清句子的基本结构,难以把握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三)阅读理解能力差。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并且只重视死记生词的固定词义,不注重词汇的具体语境意思,再加上学生的阅读方法不科学,所以学生不能全面掌握文章段落的大意和文章的主旨。
(四)听说能力偏低。本来口语和听力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老大难,经过初三一整年的题海训练,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下降,连简单的英语听说都成问题。
(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解,学生听”和“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主动质疑问难的意识淡薄。
二、造成学生学习困惑的原因
(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高中新生基础知识很薄弱,比如音标完全过关的没有一个。在初中时,老师只是叫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学生掌握的只是表皮的东西,谈不上灵活运用。书写也不规范、不工整。
(二)学生角色没能成功转变。在初中,英语老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今天学了哪几个单词,哪几个句型,回家需要抄写多少作业等,都是老师说了算,也就是说,初中的孩子是等着被喂食的小鸟,甚至咀嚼都要老师的帮忙,很被动,他们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也不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他们认为按时按量做好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万事大吉了,基础太差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成功学习的方法可言,若将这些方法照搬到高中阶段,失败是必然的。
(三)初高中课程设计和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初中课程也重视能力的培养,但更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初中差生经过努力,英语成绩提高几十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高中英语则侧重于语言综合能力的考察和运用,学生会经常发现,高中考试试卷与高中课程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在课本上花了很大力气,考试成绩有时侯不升反降。
(四)英语教师起点落差。由于初高中教师教法有差异,学识不同,表现的手法也不相同。不少高中新生发现,现在的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大不一样了,节奏快了,联系多了,容量大了,要求高了。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初高中教师没能及时地沟通,尤其是初中毕业的学生经过两个多月放松的假期后,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的记忆方面都远不如以前那样熟练,那些基础不强的学生就更难适应了。
三、解决学生学习困惑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方面
1、帮助学生转变心态,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白,高中的英语学习和以前初中学习有量和质的区别。
2、巩固基础知识,做好过渡。第一,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的单词。第二,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前5分钟时间补充音标的知识,务必细化到每个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第三,注意单词的记忆。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干预,即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分析、细化学习任务和目标,排除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做笔记、写日记、阅读课外书籍、整理错题和使用工具书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课程。
(二)教师方面
1、整合教材,制定适应学情的教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英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教师可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从听读说写四个方面加强训练,步步为营,稳步提高。
(1)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善于听。首先,听力材料的选择就非常重要,要流利的、标准的语速,适当的内容。在最初的一到二周时间里不间断地播放中考集训的听力资料,对学生的耳朵进行积极有效的刺激,让他们渐渐熟悉英语的对话或独白。然后再配以简单的听力练习,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把听力中难度大的词语和句型挑选出来,帮他们做及时的分析,逐渐地让学生适应高中的听力。
一、新教材带来的挑战和困难
尽管我们高一年级教师在暑假进行了为期短暂的前期培训,但开学后在实践中却发现新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不适应”和困难。主要体现为“三大(新版教材的生词量、阅读量、话题信息以及各种任务量提高的幅度较大)、两多(新教材的单元板块多,与之相应的教学步骤也多)、一高(对教师、学生要求高)”,教学中普遍出现 “课时紧”的困扰。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教材学生用书改变了原来的四课型成一单元体系,每个单元话题,听、说、读、写各技能的训练混为一体,这对于已经习惯于依据教材按图索骥的教师来说,一时很难把握课时的分配。
2.新版教材属于极度“理想化”的教材,与初版相比,生词量、阅读量、话题信息以及各种任务量提高的幅度较大,教师难以整合,学生也难以掌握。
3.新教材的单元板块多,与之相应的教学步骤也多。听力材料趋于生活化、场景化和口语化,应该是最佳的听力材料,但朗读语速太快,口语味过浓,而且又放在阅读之前,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把英语作为纯外语来学的中国中学生呢?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么放弃,要么耗费成倍的时间去完成。
4.再说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补充参考资料”,特别是用英语编写的“学生用书教学指导”和“主题任务建议”等部分都颇有学术指导意义,“一套教材可以造就一批教师”,这是编者的良好愿望。但广大教师课务繁重,高考压力巨大,很少有人能坚持看完一遍,又怎么谈得上运用?有的教师坦诚地说,其中有些材料一时还看不懂。
二、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方法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根据这个理念,我们从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新教材的原有板块和内容提出了课时重组、调整、删减、简化、修改、添加的构想,并进行了大胆的“单元整合、课时重组、教学创新”的尝试,在不额外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前提下,如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课时重组。课时重组就是将各单元的课时内容进行重新排序,优化组合,省时高效。新教材各单元的板块,教师可灵活地根据单元版块的内容进行教材重组,一般用6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调整。即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调整单元内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如,Unit 4中的Warming up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说事,与后面部分的衔接略显突兀,可将这部分内容移至语法之后,当学生对定语从句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操练后再上,完成任务就变得轻松多了。
3.删减。删减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删减教材中某些内容,以便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落实最重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
4.修改。即对教材中不太合适或难度较大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听力部分难度较大的是回答问题,学生往往听过几遍都难以回答完整。可以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步骤。
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简化。简化实际上就是简约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达到省时高效之目的。我们针对新教材单元整体任务板块项目过多,要求过高,可操作性差的情况,大胆进行简化,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设计教学活动。简化的另一个作用是简化课堂教学环节,突出重点,教学层次分明,教学过程透明。
6.添加。添加就是补充必要的材料。一是在听力教学中增加相关背景知识、资料、语言提示,以降低教学难度。二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报刊阅读等手段增补和拓展教材内容;三是在阅读教学中添加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尤其是增加训练推理、分析和归纳能力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向思维能力。
7.利用电脑和网络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和图像等与英语教学整合起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拓宽解决“课时紧”的新型途径。
三、体会:坚持教法创新是解决“课时紧”的关键所在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实际教学中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或删减,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实用性。即应“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则既要做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要做教材的开发者
1. 评价与新课标理念如何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都还是以学生成绩、升学率为主要标准,不可否认,考试仍然是教、学的导向和指挥棒,这无形中导致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却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评价上。我们知道,应试教育重视扎实有效训练,更多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师生缺少个性的张扬。新课程则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通过体验、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建构知识,由于课时有限,探究需要时间,加上选修模块增多,训练时间必然减少,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考试中依然保持优势,除了进一步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是否也应该从考试方式、目标等角度考虑?
以往的教学绩效以试卷成绩论英雄,平时讲究稳扎稳打,现在讲究能力方法、探究体验,教学内容多了,选择性大了。那么我们的教学绩效如何得到合理的评价?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负担重、压力大,这是一个事实,班额过大,也是加重教师负担的原因之一。如何把考试、评价与新课标理念紧密结合,体现考试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是广大一线教师们困惑和关注的问题之一。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堂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当天及时消化巩固的习惯;遇到困难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遇到错题没有经常反思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在以往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家长管的太多了。尤其初中阶段,为提高重点高中录取率,课堂上教师拼命讲,留白的时间太少,学生没有养成思考习惯,课后已锻炼成做题的机器,甚至有不少学生到了初三已经有厌学情绪。到了高中,自然对自主学习陌生,方法缺失,给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学。
曾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看到一个教师发帖求教:“一个知识点我讲了99次,可学生考试时还是做错了,考试后学生们都又想起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也经常会抱怨:学生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的多,思考的少,被动接受多,主动参与少,知识理解不深,规律运用不活,常常反映在推理、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存在逻辑混乱、思维颠倒。
反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点时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讲,甚至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变成了“只讲不做”或“计算机模拟”,学生缺失了知识获得的参与过程,自主思考的时间太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知识建构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导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难怪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越来越远,学习兴趣降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物理现象、探寻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怎样才能成为学生能自由的想、充分的问、大胆的做、自主的学、平等的交流的乐园?
3. 教学深度如何准确把握?虽然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很重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讨,但在真正教学时,教师普遍有一种“宁愿多讲,不愿少讲;宁愿讲深,不愿讲浅”的心理,这似乎能防止考试出现偏差,但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理,“减负”势必会成为一句空话。加上有个别老师缺乏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或才从高三下来,凭老习惯上课,在新授课中一不小心超纲的高考题就出来了。参加集体备课,经常会听到对同一考点教学深度上的不同理解。比如,前不久参加高一物理集体备课,对考试说明中“有关向心力的计算,只限于向心力是由一条直线上的力合成的情况”这个说明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老师认为,类似圆锥摆运动,就可以不讲了;但也有老师认为,教材上有火车拐弯问题,向心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圆锥摆问题不能不讲。
为了更准确把握教学深度,教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相信权威,不相信习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的变化,根据教研室、学科专家等的解读,准确把握教学方向与深度。第二,集体教研,碰撞智慧。扎实进行集体教研,深度讨论,达成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教学深度不一的现象。第三,精选练习,避免因题加深。学生做前,教师要先做,对于起始年级难度太大的坚决删除,不作要求的坚决删除,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迅速分化。绝对要避免出现由所选择的教辅资料难度左右教学深度的现象。
4. 该坚守怎样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研讨逐步深入,但在各级各类赛课中,经常会看到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反思。
(1)贴标签式的体现“三维目标”的现象。为实现三维目标,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在课堂上被人为分割成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深度的小问题,学生轮番站起来回答,非常热闹。课堂看似很“活”,但实质也很“乱”,学生少了一次深度参与,多了一份信息混杂中的忙乱适从。更有甚者,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时来一段无病的“情感教育”,标签痕迹可见一斑。
(2)有了分组讨论、探究,就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不管课程内容需不需要,合不合适,课堂一定要搞几次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或是科学探究,表面上是热热闹闹,全员参与,实际很多时候,搞不清学生在讨论什么,探究到什么程度,教学多了几分随意性和盲目性。 抛弃虚假繁荣,追寻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学习,“真”讨论,应该成为共同的追求。
(3)教师少说话,学生多说话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现象。为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教师都不敢说话了,有些学校还具体规定了教师每节课讲解的时间,似乎让学生说得越多,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个人认为,应该教师讲解的地方,就是给学生再多讨论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得出结果,该教师多讲时就要多讲,该让学生讲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这也许才是正道。
(4)不使用多媒体就体现不了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多媒体的滥用,可能导致教师教学能力退化,实验能力下降。长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兴趣缺失,视觉疲劳,思维迟钝。 有的教师上课放课件,感觉在给学生做讲座,甚至离开课件不会上课。实验规律该做实验时就进实验室,微观、天体问题该用多媒体模拟的就用多媒体,重要知识点、公式该板书时就板书,这才是高中物理教学该坚守的。
二、思考与策略
1. 知识与方法。香港《亚洲周刊》曾在题为“中国教育体制应进行改革”一文中谈到:“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来操练,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听讲和习题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提不出问题,不会做研究,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如何获取新知识远比知识本身重要。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来自专业知识,而85%则来自态度和能力。从这个角度说,高中物理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物理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参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学会学习,其目的就在于此。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唤醒、激活学生的潜能。
如在《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图1体验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传感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i-t图像。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将教材中预设的图2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实际教学效果很好。
不能只重视“教什么”,更要重视“如何教”,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来自实验探究和生产、生活实际,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才是物理课教学的本真。
2. 一步到位与循序渐进。客观地分析高中物理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学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高中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起始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衔接。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从标量到矢量,从简单到复杂等都是学生高一物理学习中首先面对的坎。如从初中的速率、路程概念对应到高中的速度、位移概念,面对首次出现的有方向的物理量,学生在理解上有较大困难,再加上高一物理从二力平衡到多力的平衡,从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对而言,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所研究的课题一般都直接来自于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物理规律,比较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定量少,定性多,一般比较形象、具体、生动,易于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定性讨论减少,定量研究增多,还常常需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解决物理现象和问题,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物理抽象难学,因此,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更应注意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
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上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再加上数学中三角函数学习的滞后,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完全推向考试,推向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高一物理教师作为高中物理的引路者,要有意识地降低学习的门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先将学生引进门,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3. 教书匠与研究者。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早在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有所体现,他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结果等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当代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教师的反思可以随时进行,比如听公开课或上示范课后的随想,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或困惑;试卷作业批改后对学生出现的某个错误的反思;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等。
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一定来自于日常的实践中。有一次笔者和两位老师一起同题异构上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结束后我及时写下如下三点反思:
(1)学生实验时间还偏少。这节课是一堂实验课,但我最终留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和我预设的还有差别。可能是在一些实验操作的细节讲解上纠缠的时间偏多了一点。应该重点选择伏安法, DIS方法上花的时间还偏多。简单铺垫后就应该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对于学生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强调得还不够多。对学生实验中暴露的问题关注得还偏少了一点。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特别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和人文思想。特别是在课程目标中,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前提,真正达到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及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挖掘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这一新课标要求,新教材的编写遵循了五条基本原则:时代性原则、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体现了“做中学英语(do to learn)”的教学思想。以话题为主线、活动为形式,将话题、功能、任务、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牛津高中英语》的TASK板块是一个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的开放型任务型活动的教学内容。该板块以单元话题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用英语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而有意义的与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结对、小组合作或是班级内合作的方式,亲历语言实践,实现任务目标。但是在教学实际中,面对新教材,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教师产生了一些新困惑。
二、TASK板块分析
1.结构
该板块含有三个步骤(steps),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景,并设计了目标明确的活动。步骤1:侧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receptive);步骤2:侧重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interactive);步骤3:侧重完成一个富有情景的写作任务(productive)。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活动任务,在每个步骤前,还设有技能训练(skills building),以对每一步骤的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与引入。
2.教学困惑
(1)词汇量大。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元素。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课堂词汇的基本理解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新教材中的TASK却在该点上设置了难题。以第一模块Unit1为例,学生连TASK的标题“Reporting school activities”都不能理解。继续教下去,师生发现了更多新词汇:program,present,form,venue,compare,details,include,attractive...课堂上全英文的讲解,加上如此多的新词汇,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2)听力难度高。TASK的步骤1侧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receptive),以听力为主。新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听力都是填空型,并且听力材料的文字较多、篇幅较长,这与学生平时训练的材料以选择题为主且篇幅不长形成强烈的反差,导致许多学生对TASK中的听力部分无法适应:听不懂;来不及写。如若按照教材要求只听一两遍的话,全班能完成任务的学生寥寥无几。
(3)活动多。TASK板块中的步骤2、3通过营造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语言环境,提供语言材料、活动要点等,组织各种各样课堂内合作学习的活动,通过对话、讨论等完成口头交际任务:提问、采访、报道、讨论解决方法,以及书面表达任务:出通知、写电子邮件、书信、建议书。如:第三模块Unit2中就要求学生设计问卷调查的问题,并展开小组活动完成问卷,再根据调查结果写成报告。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参与合作,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教学策略
1.针对词汇
(1)归纳词汇,提前指导。为了减轻课堂压力,老师可以提前备课,在学生熟悉的初中词汇的前提下,对整个TASK中的新词汇进行罗列,形成一个TASK小词汇表,并给出相应的注音、释义。
(2)运用语境,理解词汇。语境就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在各种词汇教学方法中,语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词义。如第一模块Unit1中的venue一词。学生一读“Venue refers to the place where events or activities take place.”这句话,就能很容易地猜出其意思是“集会(聚会)地点”。又如第二模块Unit2中的tones一词,学生只要浏览下文符号,就能较快地了解其意思是“声(语)调”。
(3)重点词汇,重点记忆。虽然每一单元的TASK内容都不一样,但在词汇运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比如第一模块Unit2中的“gist”就在后面多次出现;又如第二模块Unit1中的“specific”也在随后的Unit3中再次出现。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TASK中的基本词汇,如:guideline,gist等,就能在课堂上较好地理解老师的指令,有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针对听力
(1)优化心理环境,扫除情绪障碍。每次听力之前,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相关的guidelines,获取听力的有关信息,了解应实现的目标,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力上。即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也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
(2)预先提示提问,设计过渡平台。依据听力的自我监控策略,不论是听力强还是听力弱的学习者,一旦遇到生词或难点,就会在听音中出现注意力瞬间终止的现象,即不能立刻放弃,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信息上。为此教师可在备课时“先听、再估、后提问”,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自己先听一遍材料的基础上,了解难点,估计学生的问题,搭建一些较容易回答的过渡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实现较高的目标。
(3)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听力策略。面对稍纵即逝的句子或语篇,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快、准地掌握新的信息并加以记忆、记录呢?代码速记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手段,新教材便为学生的这一发展提供了契机。Module1 Unit3仔细阐述了如何采用数学代号、缩略语、头字语或一些其他符号来代替较长的词汇。如:Our department i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eachers.就可以记录为Our dept isthe no.of teachers.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便会熟能生巧。
3.针对活动
(1)精心备课,明确活动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要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明确教学目标,更要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确立明确的目标。
(2)介入引导,促进相对平衡。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敏感性,要进行学生需求分析,随时随地地发现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喜好、厌恶与偏爱,以及他们的学习策略、思维方式和进步,对他们即将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并努力发现这些困难。困难促进了不平衡,教师预测或发现这些困难后,应及时介入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促使不平衡向平衡发展。以上文提到的第三模块Unit2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参考答案,找出形成问题的关键词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由此可见:介入和引导,指的是做出适时的决定,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和任务。
(3)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张志公先生认为:“要科学方法,要模式,但不要程式化。”运用的时候,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特点,又不能拘于模式,要因班级而异,因教材而异,因目的而异,活用模式。
4.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
高一学生面对新课程下的“任务型”课堂,需要时间来熟悉、适应TASK的教学规律。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一部分学生不愿与人交流,畏惧、逃避老师的眼光,遇到练习机会就回避退缩,顾虑重重,害怕犯错的现象。这些不同程度的焦虑感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
(1)讲究“三点”,消除焦虑。起点低一点,速度慢一点,新意多一点,以此缓解教材难度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
(2)营造“人人平等”的和谐课堂。学生能力有高低,同一个任务,不同的学生完成的结果必然不同。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保证下,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平等,努力消除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焦虑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营造“人人平等”的课堂氛围。
总之,虽然对于教师来说,教材都是一样的,但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收集、加工、整理、整合教材;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O’Malley J.M.and A.U.Chamot,Liste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 Applied Linguistics,1989,VOL10(4).
[2]程晓堂.教材使用新理念.节选自《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英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43-02
语法作为语言组成的重要部分,扮演着字词间粘合剂的角色,制约着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能帮助展现句子意义,它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英语语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语法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语法来掌握一门外语比通过非生成语言体系更严谨,更有效。《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着重强调,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态度等方面明确了高中英语的实施目标。而语法教学正是为学生能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指出,“对一种语言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从传统语法教学来看,英语教师们多从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出发,喜欢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进行教学。虽然这种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系统完整地帮助学生认识语言规则体系的特征、概念,也有助于教师组织几十人规模的大课堂,但它脱离语境、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也导致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缺乏,学习兴趣的抑制,情景交际中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随着教改的深入,交际法得到推广,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始淡化语法而片面强调交际语言教学。在课前虽然教师备课充分,课堂中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互动,但在课后作业及考试中,师生却发现结果不尽如人意,在文章阅读、书面表达及涉及考查语法点的选择题中学生纷纷败下阵来,难以达到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自如地运用,这些问题使得无论是英语语法的授者还是学者都充满了挫败感。
二、关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困惑的思考
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效果不佳,教师存在以上语法教授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偏低。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还是有必要了解语法教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动向及相关理论知识的,但由于高中教学工作强度、升学压力、精力投入等原因的影响,只有极少部分教师比较了解和关注语法教学方面的科研信息,并进行相关方向的研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能力,要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的要求。并且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理论知识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确定都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扩大知识面,要能以外语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为教学指导,指导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提升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传统语法教学观念与新课程要求没有融会贯通,两者之间缺乏平衡。传统的语法教学以显性为主,很多老教师习惯了以归纳和演绎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部分教师重交际轻语法的观念使学生弱化了语言基础,无法应付相关的语言水平能力测试。《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把它放在了课程目标结构的中心位置,但许多教师在面对教材单元目标和高考时仍是无所适从。是重语法还是重交际?到底该如何教授语法?事实上,无论是轻视语法教学还是片面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是对新课标的片面理解和误读,交际能力的培养无法独立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作为语言能力基础的语法因此也不可忽视。
3.语法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欠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能使用探究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通过让学生进行笔头练习、书面测试来巩固和评估语法知识掌握情况,但仅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对他们设计的语法课感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并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教师的使命便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果课堂环境和活动设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则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关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阶段,我国诸多学校课程教学中逐渐渗入应用微课教学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相较其他手段,具有非常凸显的优势。在高中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动态化视频针对性地向学生呈现英语教学内容,以音频和视频双向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直观化地接触英语学习内容,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整体来看,高中英语微课教学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应用未能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规程,如微课引入知识点的选择设置、微课教学遵循原则、微课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引导激发、微课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等。这些具体的微课教学研究尚未开展,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高中英语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具体分析高中英语微课教学应用实践。另外,笔者指出高中英语微课教学研究还应正确认识微课教学手段,搭建互动、自由的学习平台。
二、微课教学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1.呈现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输入学习,更是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向学生呈现不同国家背景的文化知识,是一种输入不同国家文化的有效方式,降低英语课本学习难度,补充学生跨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国际文化视野。高中英语微课教学展示跨文化知识背景时,可以以多样化的方式输入,如跨文化对比分析、跨文化展示等方式。在跨文化知识背景讲述前,可以让学生先预习相关主题内容,累积相关文化知识背景,然后适当引入微课教学视频,降低学生跨文化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高中英语人教版A版(book3)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warming up and reading内容,教师可以先将课本中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解,学生基本掌握跨文化知识,然后再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跨文化视频资料。
2.导入策略
高中英语微课教学导入策略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尽可能地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熟悉的微课内容,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高中英语微课教学质量。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手段的导入就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导入设计,向学生展示容易接受和新颖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学习,产生微课学习共鸣,激励学生发表对微课学习的看法建议等。高中英语微课教学恰当导入,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高中英语人教版A版(book3)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warming up and reading内容,教师可以先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主题的知识背景,然后再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如教师以微课视频形式向学生播放《红河谷》音乐,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1)Have you ever heard this song?(2)Do you know this song’ name?(3)Do you like it? 在学生思考问题后,教师提示学生《红河谷》是加拿大民歌,将学生自然地引入教学课题。以课题主题资料制作微课课件,针对性地向学生呈现学习知识点,将微课视频中的图文转换为学生对知识点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微课制作和策划内涵,培育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3.归纳总结策略
高中英语微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性,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对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讲解,消除学生学习障碍,保障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如,高中英语教学word power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词汇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汇总整理,集中讲解微课视频资料。词汇重难点整理后可以划分为描述性形容词、褒贬性形容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在讲解词汇重难点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针对性知识点微课视频课件,便于学生选择性学习,也可以避免长时间学习引起的倦怠情绪。学生可以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词汇学习重难点。
高中英语人教版A版(book3)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warming up and reading内容,教师可以针对课题内容进行导图汇总整理,集中讲解微课视频资料。教师在学生阅读中,提问:(1)What is“The True North”?(2)Find the route of the two girls traveling across Canada and draw it.教师可以制作针对性导图课件,便于学生直观性学习,逐一展示导图内容。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绘制导图,掌握课题学习知识点,加深知识学习理解。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对文化交融活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广泛开展的同时,其蕴含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传播。对外来文化过分谨慎的教学态度给文化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教学涉及的文化习俗,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外来文化的兴趣。教师要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考评,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文化的解读和分析有欠缺,对不同文化影响下产生的行为习俗不做过多讲解,学生因此产生的困惑无法得到解答。文化教学的缺失对学生理解高中英语知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1.英语教材限制
高中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主要依据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随着课改的深入,英语教材不断成熟和发展,教材对英语文化的交际活动描述过多,但是文化内容没有详尽描写,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限制。高中英语教材在不断改版的过程中,关于不同文化的分析对比越来越多,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和信息给学生带来的困惑,不同的文化给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些是英语教材所缺失的,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在教W活动中应该为学生讲解的内容。
2.评价方式限制
对于文化教学的评价考核不如其他传统教学科目的评价简单,传统的教学科目很容易通过成绩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但是文化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容易进行衡量,文化教学评价有一定的困难性,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与考察评价中文化缺失有重要的关系。
3.教师素质限制
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深,将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有个人偏好,对文化教学的侧重情况主要依据教师的文化素养。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易出现重知识轻文化的现象,忽略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建议
1.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教材是高中英语教师组织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不仅要根据英语教材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而且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扩充课堂文化知识。英语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化板块进行分类,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融合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在语言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文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更多信息和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材料展示的信息,对不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多媒体技术能够保留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性材料,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3.通过课外活动加强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教师利用日常场景展示文化,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表演迷你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演讲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学生在准备演讲活动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文化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对英语教学来说是一大损失,分析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促进文化教学的开展。文化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帮助学生适应新时期不同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参考文献:
[1]谷晶晶,叶菡.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存在的原因及对策[J].英语教师,2012(9):15-1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80-0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初中阶段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一后,成绩会有大幅度的下滑,部分学生甚至对高中英语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这一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一师生。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认真思考并分析之中的原因,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与顺利衔接,期望引导与帮助学生克服困惑,寻求对策,从而为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奠定一定的英语基础。
一、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新的学习环境及学生心理的转变 从初三紧张的复习及中考,到高一全新的学校及环境。学生需要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所以新学期伊始,部分学生没有了初三时的紧迫感。这种过渡时期的放松不利于高一新生的学习,尤其是对那些原来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更是进入了一种无所事事、无所适从的迷茫状态。
2、初高中英语教材的差异及难度 初中英语教学要求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远比初中丰富,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并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句子结构也更为复杂,同时教材侧重阅读能力和各学科融合的综合知识,极大地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3、初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初中内容比较形象直观,知识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较多的时间操练一个词汇、句型或语法点,课堂上老师也可通过实物、游戏和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高中英语由于内容增多,知识综合性和难度加大。一堂课教学容量大,教学进度快,重难点内容没有很多的时间强调或操练,各类型题的讲解速度也较快。教师侧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精讲精练,讲究系统知识的学习、归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英语教学而导致英语学习的困难。
4、初中英语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新高一伊始,绝大部分学生仍然采用初中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依赖性较强,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一旦进入高中,由于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要求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主动质疑。此时的高一新生,如果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肯定会导致学习困难增大,作业都很难独立完成,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成绩显然就会急剧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教学难题。面对这一现状,如何使高一新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英语学习良好的过渡和衔接,是摆在高中教师身上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对策
1、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新生入学后,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必须让学生明白,高一作为起始年级,既是初中知识的延续,更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要让学生明白在高中学习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挫折或失败,告诫学生不能畏惧或退缩,相反应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只要认真执着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学好高中英语。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清楚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精神动力。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如果学生厌烦或害怕该教师,自然而然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失去兴趣和动力。而当学生喜爱、尊重教师时,学生们的眼睛就会绽放出渴望学习英语的光芒,课堂氛围自然融洽,就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换为学生自身的一种心理需求。
语境理论与实践新探
英语动词过去时研究的新视角——概念的隐喻化
从unretirement说开去
普遍语法与母语迁移
语义突出与语内、语外知识的相对性
论英语中的指示现象
语言语义学回顾与前瞻
中美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中式英语的成因
传统及其变异——欧洲文学中的比喻鉴识
梁启超小说思想对朝鲜近代小说理论的影响
“黑色幽默”文学的“反小说”形式解析
英国文学中的基督教情结
海明威的困惑
在重述历史中回归土著文化身份——评澳大利亚土著作家赛莉·摩根的《我的位置》
一个浪漫女人的悲剧——《包法利夫人》评析
语篇翻译观与翻译教学中的矛盾
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与文化翻译
征稿启事
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对比研究
英语学习中的过度概括现象及其成因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新探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新途径——交互式教学
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法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处理词汇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做好高三英语总复习的开篇
小学低年级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英语》(新标准)配套多媒体光盘评介
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向
2006年全国高考英语(江苏卷)试卷分析
2007年山东省高考英语新题型——“阅读表达”题解析
2007年广东省高考英语新题型解析
英语高考完形填空题的应试策略
HowShouldOneReadaBook?
教师书面反馈对高中学生英语作文修改的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调查
个别化教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调查
小学低段英语语音教学探析
词块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三段式”预习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英语教材的策略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例文评析
201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