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09:58: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孩子心理咨询疏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上咨询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新颖的,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引发了他们倾诉心声的强烈欲望。一旦有心理困扰,他们都非常愿意去尝试咨询活动,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烦恼或心理障碍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等待着有人来开导、慰藉。因为网络中动感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带有宽慰性和激励性的文字,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舒心、美妙的空间。再加上负责心理咨询的教师,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们的这种好奇心、兴趣和精神振奋的内心状态,激发学生诉说的欲望,使网上咨询更加完美、更具活力,成为学生心灵停靠的港湾。
二、互动性,沟通师生心灵的平台
网上心理咨询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网络无疑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三、隐蔽性,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找出他们隐藏起来的最脆弱的地方,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四、时效性,抚平学生波动的情感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与成年人的咨询师有所不同,不仅要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超的心理咨询技能,更应具备独特的人格特质。笔者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在学校咨询实践中,逐渐领悟到一些珍贵的道理,写出来供大家研凿。
首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应当是高尚无私的。这是心理咨询师人格中首要的品质。自私,心胸狭隘的人是不能充当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老师的。在我们公道中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我们学校领导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三斟酌,从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久经考验,品德高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选聘具有一定资质的人担任本校的心理咨询师。这一做法,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师人格的重视。因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全,这方面工作是无价的,无法用数字数量来测算、衡量,基本上属于无私奉献,心理疏导的效果也不宜到处张扬,心理咨询师们总是在默默无闻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有具备这样的高尚情怀与无私人格的人,才能是学生人格健康发育的楷模,也只有这样高尚的人,才能塑造起未成年人高尚无私的人格。
咨询师高尚无私的人格对顺利展开心理咨询活动具有特殊的魅力。因为在咨询关系形成与建立的过程中,面对来访求助的学生,心理咨询师需要更多耐心倾听、支持求助者,以毫不张扬的方式悄悄给渴望得到温暖和关爱的幼小心灵提供无私的援助。象春风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象阳光,无私地释放光和热,给需要光明和温暖的生机万物提供能量。
第二,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应当具有温暖的母性。母性,意味着什么,母性意味着真诚的爱,意味着不计个人的恩怨得失,意味着无私奉献,也意味着给心理需要救助的孩子提供尽其所能的帮助。母性,女教师担任这一角色,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好的男教师在担任心理咨询师时同样可以具备。在来咨询室的孩子心目中,有意无意地把面前的老师视为“母亲”,在他们精神上、心灵上最无助的时候,他们希望从“母爱”的怀抱里获得温暖。所以,咨询师的母性人格特质是必要的。
我在学校的心理访谈室里接待过几位失去母亲,失去母爱的孩子,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心身疾病。他们或因母亲不幸去世,或因父母离异,他们心灵上有无法弥补的空缺和创伤,他们是真正需要母爱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我作为一名男性心理咨询师,用柔情似水般母性的爱充分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排查心理困惑的根源,促进他们人格健全发展。我充分体验到母性人格的魅力所在,而且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母性人格与他们高尚无私的人格品质是相一致的。
第三,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人格还应具备充分的弹性。弹性,意味着刚柔并济,能屈能伸,能够承受各种各样的牵拉和挤压。心理咨询师人格中的弹性使他们能够承受人性中所有破坏性的力量,包括愤怒、歧视、嫉妒、敌意,甚至攻击性。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活动中经常会遭遇这些无端的消极情绪。心理咨询师甚至成为咨询对象发泄宣泄不良情绪的出气筒。有位高考落榜生,本以为自己至少能考个本二,结果落空。他很失望、沮丧。家长要求他复读再考。他很勉强同意,但情绪很差,总是愁眉苦脸,他的班主任把他带到心理访谈室来,想通过我们疏导他的不良心态。他很不以为然,走进访谈室,气乎乎的,也不肯跟咨询老师打招呼,猛地往椅子上一坐,翻翻白眼,以示抗议。咨询师小心翼翼地询问他,他一言不发,然后突然粗声粗气地向咨询师咆哮起来。我们做心理咨询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磨练好自己的耐性和受挫力,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心理偏差甚至心理变态的学生不良情绪,寻找有利时机,理智地化解目前的困难。
我们需要理智,需要沉着冷静。当我们遇到很棘手的问题时,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紧张,内心感到压抑。这时我们需要充分的弹性,我们要做心胸比海洋、天空更广阔的人。我们坚忍的品质会成为未成年人人格完善的推进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竞争加大、价值体系多元化、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一些副产品如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失业的威胁、个人保障社会化等各种社会因素,使中学生处于无形的压力中,中职生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多的考验。与此相对应,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老师都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学业压力大。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学校仍然在追求升学率而不断增加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家长对于子女成才的期望值过高,因此使得中学生在学业上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中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导致食欲不振、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症状越来越突出。
2.人际关系敏感。因为年龄的原因,中学生与老师、家长有代沟,学生有问题不愿意和他们交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很少注意学生的感受;家长有将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权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造成了没人管的状态。学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很想从同学们那里得到关心和帮助,但因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偏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因此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症状。
3.青春期心理。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快速发育时期,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心理上有小秘密但不知向谁倾诉,于是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同时中学生自身的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
4.自信心不足。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普遍有较高的期望值,因此,他们经常表现出对学生消极评价多,积极评价少;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造成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稍微出现挫折就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二、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教师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多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没有适应社会的变化,也不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因此,他们在施教的过程中,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道、授业、解惑,全然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要求,把脱离教师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不尊重学生,甚至讽刺、挖苦、惩罚,使得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因素。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有句话说,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中学生了解的许多知识最初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而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许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则使孩子娇生惯养,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有的家长总是把自己的理想、目标、期待强加给子女,希望子女达到自己理想中期待的目标,而对于子女在性格、意志、需要、情感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多种原因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3.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由于社会公德意识的部分失落,人们对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导致中学生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缺乏正确的认知;再者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中学生蜕变的场所,如中学生成为电子游戏厅的消费主体,一些公共影视场所经常播放凶杀、等影视片使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一是学生能够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身体变化,达到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做人,成为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二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2.发挥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除了教师本身的人格影响外,还包括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专业教学和实习活动,大胆尝试用心理学知识改进教学,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树立职教意识、培养敬业精神贯穿其中。特别是中学班主任,他们和学生接触最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最先暴露在他们面前。因此,班主任都应学点心理学,了解心理教育的必要性,有助于及时发现、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担当好义务咨询员的角色,成为心理教育网络中的生力军。
很高兴能通过这样的场合与大家相聚相识,做为省级心理课题实验校的东街小学在心理工作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可谈,今天来到这里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几年来在学生心理工作方面的点滴做法,聆听大家的心声,分享大家的成果。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单介绍:
一、 新增功能室——“七彩心灵室”
东街小学的教学楼是96年建的单面三层教学楼,我们是双轨共
12个班,没有一间多余的房间,在接到上级建立功能室的通知以后,我们将教学楼一楼的拐角进行改造,变成了体育器材室,腾出一间办公室装饰成心理咨询室,我们给它起名“七彩心灵室”,是希望孩子们的的童年是多彩的、阳光的、朝气蓬勃的。
二、 领导高度重视
从组建心理咨询室到成立心理课题小组再到开设心理健康课,有一个人的功劳不可磨灭,那就是我们的王芝英校长,心理咨询室的每一项布置她都是亲力亲为,她利用课余时间去花店选花,利用休息时间装扮心理咨询室,用她的话说:做大家的后盾是我的义务。除此之外,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两项省级心理课题《当前农村中小学基本心理特征的调查分析研究》和《优化小学生心理生活的途径研究》,她都是重要成员之一,有校长的参与,我们有奔头,也有劲头。
三、 打造教师团队
教师是各项活动的执行者、传输者,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
我们今天心情格外好,孩子们如果犯了错误,就因为我们愉快的心情,不能原谅的也能格外开恩。一旦我们自己心情不好,本来不大点的小事我们也能横挑鼻子竖挑眼,因此,我们教师的心态值得关注。除了日常的工作给老师们尽量减压之外(给老师们拍一些有趣的照片),我们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用左手写字”的活动,当我们的老师们尝试之后、当我们的老师们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那么再对待孩子们成长中无数个第一次的时候,一定会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法去对待,凡事如果能做到换位思考,我们的生活就会有更多的和谐与快乐。
四、 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为了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疏导,我校每学年初都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贫困生、留守儿童、学困生、单亲等),这些学生的档案资料我们不对外公布,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有老师对这些学生都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雨露滋润、更多的阳光温暖,“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东街小学全体教师对每一位孩子家长的承诺。
五、 创新心理课堂
1、 观视频,与社会接轨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社会才是孩子们最终走向的舞台,课本是我们直接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网络、电视是孩子们通向社会的桥梁。我带领孩子们看辽宁电台《王刚讲故事》中的“12岁的报答”,教育孩子如何感恩、如何回报父母,看“渐冻人王甲”,又让孩子们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敢的面对才能活出精彩的自我。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最能打动学生,因此利用网络资源,捕捉一个个鲜活的教育资源,是优化小学生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
2、 命题画,悟学生内心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很少有心理话说给别人听,他们
不违规、不违纪,老师们关注两头,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成了教学的盲区,所以我利用心理课的命题画——在一起,来发现这部分学生,关注这部分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 写文章述说心中悲苦
“言为心声”,说自己想说的话,我一直这样鼓励学生,
高兴的事写下来进行储存,不高兴的事写下来进行销毁,留下来的是美好,淡忘的是烦恼,经常性坚持下去,我们日积月累的是成长的快乐,我们删除的是忧伤,没有了痛苦与伤心的羁绊,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就是多彩的。
六、 文化养人 活动育人
积极开发校园文化建设,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促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附图片)
七、注重心理跟踪
如果说一次的心理疏导能消除学生一时的烦恼,那我们“七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