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科护理特色范文

时间:2023-10-19 09:59: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老年病科护理特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病科护理特色

篇1

与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都在不断地退化,各种生殖器官都变得非常的脆弱且抵抗力越来越低。所以照顾老年病患是一个衡量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水平以及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尺,是对该医院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老年病科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推行了很多的措施,比如老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及疏导等等。

一、老年病科护理简述

1.1、老年病患的相关特点

由于老年病患的身体组织和各种生殖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衰弱。视力越来越差,听力也在减退,行动变得缓慢。这就导致了医护人员在照顾老年病患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意外问题。老年人有时也会因为生活中的各种人生经历使得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基本的一些医疗保证,希望有个美满的家庭而变得敏感。护理人员应该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他们,让他们有一定的归属感。

1.2、老年病科常见的安全隐患

在老年病科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点:

(1)老年人的年龄偏大,各种活动对他们来说很吃力且反应迟钝,所以很容易发生跌倒等问题。(2)有些老年人不想给家人及朋友造成很多的麻烦,所以当他们面对有些问题时总是觉得没什么大事,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老年病患在病情恶化后才就医,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3 ) 老人由于皮下的脂肪减少,萎缩,皮下的毛细血管减少,造成了皮肤的一些功能降低,这就造成了老年人很多的营养无法供给。(4) 有些老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生病以及病情没有多严重,又因为护理人员的粗心大意,看护不仔细以及和老人交流不多宣传不到位,使得老人发生一些意外。(5)有些老年病患总是不恰当的控制自己的饮食从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这些安全隐患往往不会引起家属、病患以及医护人员的重视。就会造成很多严重性问题。所以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提高老年病科护理质量

2.1、抓好老人病患的安全工作

在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病患存在着医疗安全和生活上的安全等重要问题。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检查医疗的设备质量,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效保证医疗上安全的同时还得考虑到老年人的一些身体问题。比如:他们动作缓慢,容易跌倒,平衡感也越来越差还有的老年病患处在瘫痪的状态并且无人照料。为了让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发生,当有老年病患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对这些病患进行详尽的登记,再将相关的问题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老年病患入院后每天按时检查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杜绝不安全的各种因素,保证老年病患的安全生活,让家属放心。

2.2、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

当老年病患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将医院的环境等相关问题详细的介绍给老人,让老人能安心的住下来。给每位老人讲解关于老年病科科室相关专业技术、特色技术、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让他们知道医护人员随时都守候在他们身边。尽量满足老年病患的需求,在他们住院期间每天给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尽量解决他们在医疗期间的各种问题减少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在住院时就像在家里一样。

他们住院期间还得根据他们的身体状态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营养套餐,满足他们的营养需要,严格限制他们的不规律饮食习惯。做好健康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自信阳光、勇敢的面对老年疾病以及对待疾病是不能不在乎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害怕,不能悲观失望,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并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3、搞好老年病科科室的团结工作

在照顾老年病患的时候还得让老人看到医护人员的团结精神。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的。只有大家的心都用在老年病科的建设中才能让这个团队不断地壮大。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纪律,将每个工作都落到实处。因为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每个工作项目都存在这必然的联系。如果那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对待病患时应该做到一样对待,不能看自己的心情办事。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和谐友好的工作环境。

三、总结

在对待老年病患时要注意和病患及家属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取得家属及病患的信任。在照顾老年病患时要有耐心,要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咨询。要随时注意老年病患要防患因为疏漏而造成的各种意外。不断地提高老年病科护理的质量,是老年人能保持愉悦的心态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 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06)

[2] 张乐溪.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 2011(18)

篇2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79-02

我国逐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2010年,本院老年病科增加并调整了原有的护理服务工作方式,细化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15日~2011年3月15日本科入院患者972例,其中男588例,女384例;卧床患者57例,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13例;年龄80岁232例,平均年龄76岁。

2 方法

21 强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在精细化管理的时代,细节服务是护士的服务真情在服务过程中的自然流露,是对患者生命关爱和健康关爱的体现[1]。基础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之一[2]。针对大部分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特点,本科开展了为老年患者洗头、擦浴、中药泡脚、剪指(趾)甲、剃胡须等细节服务,并增设日重点:责任护士按照要求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每天定时翻身、叩背、擦浴、更衣、洗漱等;增设周重点:每周卫生日重点落实为患者洗头、剪指(趾)甲、剃胡须等。当护士每天精心地为患者剪指甲、剃胡须、冲洗会阴、口腔护理等这些也许连家属都没想到或不愿做的事情时,患者感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从心里感到舒适和温馨,既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疾病康复的信心,又能体现出服务的专业性。

22 突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 细节服务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护理操作在某个细节上出现失误,就会让患者不满意。如果有医院或科室在某个细节上做不好,相反本科室做好了,就可以赢得患者的认可。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突出

中医特色,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科还采用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减轻病痛,如艾灸、火罐、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灌肠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操作并制定流程、操作标准逐一培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凸显中医医院护理专业特色。

23 积极宣传食药同源 本科向患者宣传中医知识,如中药的作用、副作用,中药的煎法:煎药的时间和火候、煎药的器皿,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医有“药食相配,食借其力,药助食威”的说法,指的是不同药理的食物有不同的效性,相应的食物配有相应的药物,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向患者讲解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饮食护理,使饮食和药物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如外感风热者,可进食辛凉解表的饮食;外感风寒致体温升高,可用辛温解表的饮食;肝肾阴虚可进食滋阴食物;脾肾阳虚可进食温补饮食。

24 个性化情志护理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七情所伤之说,老年人由于肝血渐衰,易为七情所伤,加之慢性病多,病程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脾气暴躁等情况。对思虑过度的老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脾气受损的表现,我们应用情志调护方法,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对于脾气暴躁的老年患者,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所致,工作中耐心安慰、劝导,给患者多一个微笑,多一个称呼,主动和患者打招呼、聊家常,拉近和患者的关系。通过护士的一言一行,患者渐渐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温暖,病房里充满了患者的欢声笑语。

25 生活起居护理 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虚弱,腠理卫外不固,要求病室环境温湿度合适,本科把阳虚者床位安置在温暖向阳的病房,阴虚者床位安置在凉爽清静的房间;在春秋之季,天气由寒转暖,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指导老年患者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至发泄,指导老年患者早卧晚起床;平常注意避风寒,慎起居,谨防感受外邪,在身体条件好的时候适当活动,以舒经活血,流畅血液,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6 健康教育 本科把健康教育重点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首先教会患者调摄情志,中医认为七情致病,影响相应的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发病或病情加重,《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存,病安从来。可见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进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忌食辛辣、肥甘味重之品,忌暴饮暴食,戒烟戒酒等措施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打太极、散步、爬山、慢跑 、游泳等措施对扶正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疾病发生后,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或再发,这就是既病防变。

3 小结

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医院护理专业的特色体现,是细节服务的重点,是护士协助患者实现生存、生理需求的又一种技术和技能。对老年患者而言,能采用传统医学为其提供既简单、方便、又安全、没有创伤、无痛苦且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服务,受到老年患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篇3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是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总人口的17.9%[1],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居家医疗已被证实是为老弱失能人群提供高可及性医疗服务的有效手段[2]。近年来,居家医疗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出,居家医疗是老年人需求较高的服务之一[3],许多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居家医疗服务。然而,国内的居家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医疗服务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进行了多种探索。本文总结目前我国探索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国内居家医疗的从业者和推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居家医疗的探索模式

通过居家医疗培训、居家医疗和养老论坛,以及居家医疗项目的考察,总结出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3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分别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和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见表1)。下面从发展背景、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支付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3种模式的经验和不足,为了让读者对3种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每种模式举例说明。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由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9073”养老模式下,如何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居民提供连续性、可及性、方便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家庭病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病床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大部分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家庭病床服务形式提高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等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进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4],因此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5]。上海市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基层社区推广家庭病床服务[6],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家庭病床地方标准,从家庭病床收治标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人员资质等方面规范了家庭病床工作[7],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1.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内容(以上海为例)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服务于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讲座、门诊、张贴宣传海报等宣传形式,进一步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增强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社区内失能、半失能的居民办理家庭病床,解决其居家医疗问题。社区居民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立家庭病床的申请,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评估和社保经办机构评定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居民可在家办理家庭病床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医院专科医生和护士、家庭药师、护理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入户访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申请人或其家属选择家庭医生团队并与其签约,协商制定医疗护理服务方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家庭医生、医疗车能快速接触到患者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便捷服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务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可以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吸氧、吸痰、导尿、鼻饲管置管、静脉血标本采集等医疗服务,以及洗发、手足部清洁、温水擦浴、沐浴、协助更衣、协助进食水等生活照料服务。但是由于服务团队人员紧缺、便携式医疗器械不足、上门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许多患者实际需要的医疗护理项目开展较少甚至难以开展。如由于专职护工人数较少,因此对患者的生活照料服务提供较少或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家庭病床医疗护理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助理(护士)、康复师共同承担,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但是患者建立家庭病床后的家庭病床责任医生是固定的,这样服务相对会比较单一。根据上海医疗保险报销指南,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2%,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病床患者的经济压力。1.1.2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由于国家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完成各自的家庭医生签约“任务”而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上门服务费低。对患者来说收费低是好事,但同时无法激励社区医护人员开展服务,医护人员反映劳动价值难以体现。例如,上海市制定的家庭医生收费标准,医生每次上门仅收80元钱。珠海各基层医疗医生和护士上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仅能收取17元/次的上门服务费。北京家庭病床没有建床费,医务人员上门一次只能收10元出诊费,而合肥的上门服务费甚至低至9元。(2)我国全科医生、护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更多患者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荷已经较重,随着社区首诊制的推进,居民首诊意愿较高[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而且作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家庭医生团队人员还承担着复杂的公共卫生工作,团队中的医务人员很多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9],工作负担重且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和完善的职位晋升制度,家庭医生团队难以获得服务动力和服务热情去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3)家庭医生团队工作量较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服务技术和水平,而且我国目前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化培训较少,这也将大大影响我国居家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4)发达国家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有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并协同生活照料服务和社会支持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10]。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家庭病床服务基本停留在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层面,且由于我国居家医疗相关法律不完善[11],以及适宜在居民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以安全有效为准则,服务项目有所限制,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考虑到医疗安全,许多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限制了家庭病床收治范围,不能满足更多患者需求。1.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以公立医院某个科室或多个科室为主体,为寻求转型,增加上门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新的营收方式,同时提高知名度与社会认同。国内现在已有很多地区开展相关业务,如河北邯郸某医院急诊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济南章丘某医院烧伤科提供的上门慢性创面的服务,天津滨海某医院营养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等。这种模式的服务主体是公立医院的某个科室或某些科室,虽然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是在一定的契机下,利用自身闲置的医疗资源,提供基本的上门医疗服务和特色服务。在此,笔者团队选择了极具代表性且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邯郸市某医院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1.2.1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邯郸为例)邯郸市某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随着近几年周边各个医院规模的扩大,急诊科面临诊量少、竞争大、“吃不饱”的问题,而且年龄比较大的医护人员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急诊科节奏快、突发状况多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医院充分利用急诊科医生知识面广、机动能力强的优势,逐步将急诊医生培养成全科医生,利用二线救护车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随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积极开设老年病科,该医院也开设了老年病科,利用急诊科和老年病科密切合作的优势,结合院前和病房,开展了以安宁缓和医疗为特色的服务模式。该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师、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并形成老年病科、肿瘤外科、麻醉科、医养结合中心、居家医疗组等多个科室(院区)协同为疾病终末期和老年患者们提供服务的模式。该医院急诊科的居家医疗组同时开展上门医疗服务,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实施在岗培训,为长期卧床在家的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团队首先上门审视患者的自身状况,为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档案。根据居家患者的签约档案,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上门医疗方案,并为居家患者发放指导单,对每位患者的居家档案进行质控管理。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预约和规划方案,携带便携式移动设备,利用二线救护车去患者家中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该医院居家医疗组目前开展的上门医疗服务内容有伤口管理、管路维护、癌痛管理、体格检查、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照护指导等,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因为是利用闲置的急救资源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所以目前采用的收费标准还是按照医院院前急救的收费标准,包括救护车出车费用、医务人员出诊费和服务项目费。如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5元,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10元,项目主要是指上门服务产生的某项治疗或检查。目前这些费用都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只能患者自费。1.2.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邯郸市该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相比于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在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三级医院走的是高精尖的发展路线,业务量大,紧缺的卫生资源无法再去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的是平民化的发展路线,受人才、技术、资源限制,短期内很难提供优质的居家医疗服务;二级医院因为政策、资金、技术等原因,处在尴尬的“夹缝”中,为了生存亟须转型,是可以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良好选择。此外,该医院原来是一家铁路医院,许多患者是单位的职工或家属,患者对医院非常信任,有着良好的医患关系,便于开展上门医疗服务,这也是这种模式的优势。从2018年起,该医院就开始对居家患者签约建档,定期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已经有了3年相对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老年病科和急诊科密切合作的优势,对老年病科达到住院时限不得不出院的慢性病患者实施转介制度,在家中进行管理。此外,该医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养老院签约,定期为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值得学习借鉴。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是以医院为主导的探索,其并不是以上门医疗服务为主业,上门医疗服务收入也只是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除了收入之外,这种独具特色的服务还可以为医院提升社会美誉,增强责任感。但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收费方式复杂,上门医疗服务不能纳入医保。某些医院居家医疗项目是通过吸引患者使用医院门诊及住院服务来实现收入,特别是缺患者的一些科室,而另外一些医院的出诊团队是直接按次收取费用,例如天津某二级医院某科室每次上门开展护理服务收取二百余元作为服务费。另外有公立医院和私营护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私营机构收费之后进行分成。虽然目前医院开展的绝大多数的上门医疗服务费用不能报销,但是国内也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将上门服务纳入医保的尝试,如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将居家医疗护理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中。邯郸市也在积极探索,展开对上门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的学习与探讨。希望将来居家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医保的支持,真正惠及老年失能患者。(2)专业居家医疗服务人才缺乏[12]。以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人员基本都是专科医生,如营养科、烧伤科、急诊科等,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因此提供的服务也多是某些单一的服务,不是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因此笔者更愿意称这种模式为“上门医疗”而不是“居家医疗”。基于我国国情及患者需求,亟须开展专业居家医疗各类服务人才的培训,促进居家医疗人才队伍规范化、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失能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渠道。(3)缺乏电子病历系统。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居家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服务对患者仍采用纸质化的病案管理。完善的居家医疗服务不仅仅包括医疗,还应该包括家庭关系、适老化改造、药物管理等,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多,纸质化病案的不便性会凸显出来,迫切需要一套简便有效的电子病案系统以便于管理。1.3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1.3.1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为例)公立医院因其患者量大、医生工作负荷重等客观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服务上存在一些短板,如看病过程中交流时间短、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专家号难挂、病房拥挤等。针对这些现象,民营医疗在医疗服务上,把对方的短处变成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高端服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向老弱失能者提供自付型综合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跨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方面、连续性的护理和医疗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老年综合评估、体格检查、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远程医疗咨询、社工照护、安宁疗护等。其服务对象是缴纳会员费或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患者,对于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居家医疗团队会上门对其进行初期、中期、结案评估,准确了解消费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为其制定3种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也可以为该医疗机构进行接诊人次分流,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当消费者/患者需要服务时,居家医疗团队通过打车、自驾或者公共交通等方式快速上门服务。此外在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中,医生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40min至1h,护士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30~40min,这样充分的沟通交流也能保证医患之间的充分了解,患者更能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旨在提供更加优质、快捷、人性化关怀的医疗服务。1.3.2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探索,其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业态存在,高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会针对老弱失能患者进行周全性评估,并针对评估的结果决定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照护服务的种类和强度,目的是减少医疗及照护资源的浪费,并且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经济、心理上的负担,笔者更愿意称之为“居家医疗”而不是“上门医疗服务”,但同时民营医疗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低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服务以快速、简单临床服务为主。这种模式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广泛惠民的支付机制,在医保支付之前很难惠及广大老弱患者。另外,周全的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也意味着更昂贵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对象,不利于服务的扩大。外资的居家医疗机构虽在欧美国家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容易,很难直接照搬在原有支付体系和人才体系下的运作方式。这一模式存在两大特点和挑战:(1)服务定价和支付。与公立医院的上门医疗服务类似,民营医疗自主定价,由患者自费负担。与“家庭病床”的服务定价相比,民营医疗提供的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定价相对比较符合市场生产要素价格,或者说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跟各地物价和上门服务时间及质量有明显相关关系。如杭州居家护理服务收费近300元,而济南收费200元,济南全科医生提供的周全居家医疗服务收费约500元。为了满足中低收入患者的居家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也积极引入慈善捐款和梯度定价等方式来降低中低收入患者的经济负担。北京和杭州的居家护理及康复机构与慈善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专项基金来为低收入患者募款,慈善资金交由民营医疗机构后,由其来提供义诊。济南的居家医疗团队按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费用减免,相对于高收入家庭支付500元/次的费用,中等收入家庭可以支付200~400元的费用。(2)与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协作。居家医疗照顾的患者以老弱、共病、失能为主要特征,尽管居家医疗的初衷是尽量实现患者在家养老,但在急症期仍然需要综合医院的服务,急症、手术、专科、住院服务在必要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要。民营医疗基本都没有综合医院的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即使有些民营医疗建立了与综合医院的合作,流程上也难以实现好的衔接和转诊。但是,某些居家医疗服务者也提供远程或线下陪诊服务,比没有接受居家医疗的社区患者的境遇还是要好一些。

篇4

借力强中医

通过解读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评审细则,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现,医院由综合医院转型面临的一大困难是,如何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培养中医人才,创造“学中医、用中医”的医疗氛围。

医院首先想到的,是借助外部力量的支持。2013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期望加强医教研方面的建设,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专科人才。

同年10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选派出第一批骨干医护人员至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短期进修,主要学习中医病历书写、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优势病种的建立以及科室管理。陆治平表示,“目前,医院已经派出第二批骨干前往学习。而第一批完成学习的医护人员回到医院后,承担起了种子的角色,对所在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除了走出医院学习,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开办了“西学中课程班”,并与该校研究生院合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课程班”,加快医院内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提高医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利用周末到医院授课,内容主要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医院临床医师的中医素养和业务技能。如今,学习班已经进行了三批。

而当临床医生在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能力时,医院的护士也迎头赶上。医院护理部不仅邀请了苏州市中医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来讲授中医课程,还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约半年的培训协议,委托学院的护理老师为护士系统性地讲解中医基础护理课程。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加强医院中医内涵建设的过程中,还想到了用好医院自己的人才。医院的妇科、消化科、肝病、肾病科、老年病科均属于原有的中医特色科室。其中,肝病科与肾病科更是拥有全国知名中医以及江苏省的优秀中医人才。除了加强对本科室医生的传帮带,医院还集中这批中医人才成立了中医团队,指导全院的中医内涵建设,对其他科室进行中医会诊和查房。

为更好建设各科室的中医特色,达到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细则中“制定并实施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要求,医院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聘请外院专家,加强中医特色建设。“骨科和心内科的中医力量较弱,医院就初步设想邀请三甲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每周到院进行中医查房带教。”陆治平举例。

聚力特色学科

培养医院自己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提高医生的中医素养,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骨科是苏州市的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肾病科、肝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则是吴中区的临床重点专科。但根据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医院必须要有两个江苏省级的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并且各科室均需要达到一定的中医诊疗业务量。

举例而言,医院的肾病科已经掌握了深静脉临时、长期导管的植入术和重置术,从而具备实施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能力,在血液净化技术上在当地已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科室目前缺乏的,是能够采用中医特色手段针对肾病各期进行治疗的人才。

要想充实固有优势学科的中医内涵,医院必须引进适合的中医人才,并与科室原有特色有效结合。针对这一急迫的问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出台了2014~2016年的人才、学科建设规划,细化了院级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并通过医院网站和《健康报》、丁香园网站等平台,广招学科带头人。

在加强中医特色建设的同时,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未减弱对西医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而市级医院的定位,也对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500张床位,只待进行内部装修的外科大楼完工投入运营后,医院的床位数便可达到750床。完善二级科室设置、扩展一级科室医疗用房,就可成为现实。

在陆治平的规划里,医院的优势学科骨科将进行专业组的细分,将学科扩建为两个病区共80床的规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