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美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9 09:59: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青少年美学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少年美学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34-01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要靠学校的美育理念来引导

中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是艺术性质的教育。美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意念,也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的精神世界。

美育是一个宏观概念,包含了美术教育在内,现实普遍情况是通过艺术的审美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审美教育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人的创造美的能力。我们致力于对美学的深入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教育出身心健康的人,培育对美的理想的不懈追求。因此自古以来的思想家很看重将哲学、美学以及教育联系在一起,将审美的价值理念通过教育形式来改善社会的人文发展。审美教育是美育当中的一部分,而且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是人们进行创造美的一条关键途径。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的价值终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认可。然而,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保守派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观念,这种矛盾现在越来越尖锐,因此现今对美术教育的价值观念必须重新组合,这是非常切合实际的问题,是重新与时代接轨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在学校的美育中要关注中学美术课教学的价值意义

1、课程时间的配置以及在课本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要密切关注各个学科之间的平衡性

中学美术课的课时编排以及在课本内容的选取上很直接的体现出直观性。在对美术课一周课次数量和时间的具体安排下,这种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当学生在连续的文化课的学习下,学生的精神状态显得很低,这时安排一节美术课,学生在美术课上可以放松自我,通过适当的调节,可以让学生情绪在后边的文化课学习过程中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2、在对学生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在人文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学习

教师在上每节课前,都应将精力先放在美术课前的备课过程中,美术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对他们在人文情感中的兴趣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来设计教案,让学生表述自己对古往今来的人文情怀,在这个表述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明显的情景,最后激励学生使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表现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形式是学生对美的创造的灵感来源。因此,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授课,比如在对四季特征的观摩下,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写生创作,通过学习不同的人文文化,来提高自身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培养出学生自觉观察身边的人文变化。

3、学生在进行美术的创作过程中要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不能仅仅用自己主观意志为标准去评价,也不能过分对学生的绘画技法去要求,而是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各种表现手法。美术教师在传授美术创作知识的过程中,不光要传授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描绘,更要传授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在美术作品中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方式来创作,这样可以很自然的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作品当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管是学生在品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还是自己在进行美术创作,都受到自己主观意志的影响,使得创作的美术作品风格迥异,这就体现出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三、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美术教育的工作力度,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美术观念受到了国外西方美术观念的冲击,美术工作者开始在这两者之间寻求既能延续中国传统美术价值观念又能融合西方美术价值观念的道路,在漫长的探索的过程中,美术教育的为培养这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最显著的问题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互之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这种现象波及到了中学的师生当中,导致了中学生的价值观进入一个误区,一味追求刺激性、娱乐性的消费,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显得肤浅、倾n、松懈等,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学校的美育对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人在抽象思考问题时使用的是左半脑,但是在形象思考的过程中要用到右半脑。美术课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右半脑,最突出的作用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写生或临摹的过程中,教师强调最多的关键词是“多观察”,只有在反复观察过程中,学生才能对事物准确的描绘。

中学的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人格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美育不断促进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表达等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育并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它与德育和智育一起来培养青少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的美育观分析及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1).

篇2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9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28 )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促进,使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在学校美术课堂中,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提供轻松自由欢快的教学方式,可以减轻缓解学生过重的负担与压力,使学生得到一种身心的释放。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艺术欣赏   思维能力   个性   心理压力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之才。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道路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是身体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智力的成熟

青少年随着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加,其认识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很灵敏,由于记忆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其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懂得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他们更多地利用理性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同时,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

其次,自我意识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入其面”,每个人的个性都由独特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他包含着没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再次,心理的压力。

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是整个教育环境所导致的。面临高考的现实压力,使学生的身心疲惫不堪。青少年学习任务繁重,使他们感到学习是沉重的精神负担,积久便会生理和心理失调,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近视率急剧上升,心情郁闷·压抑,性情暴躁,这样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

1.     美术教育对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人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组成,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既对立又统一,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担负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艺术思维,需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者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思维方式的联合作战和交替运动才能完成其任务。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支柱的思维。具体形象是以人的眼睛,即视知觉为来源,反应于大脑,形成形象思维。观察力又是视知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中的观察可以启迪人们重新看待和认识习以为常的客观现象,从中发现新的内容,也是诱导人们去想象和创造的“导火线”。同样,形象的储存能够随着满足人的智力或创造活动的需要,可以丰富人们的感性材料和典型形象。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青少年时期,抽象思维的发展占主导地位。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中比例·透视·结构的赏析·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这种抽象思维是人类改造世界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生活中的客观事物都普遍存在着透视现象。通过本课的了解学习,能让学生明白事物存在近大远小的现象的原因,能够用理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

2.美术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从而形成对外部世界敏感的个性和善于创造的个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欣赏,艺术实践活动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和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艺术欣赏中,对同一幅作品,由于学生性格不同,认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角度不同,每个人的感受·态度也是不同的。比如梵高《向日葵》,画家用他激情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雄厚的笔触,描绘出了向日葵强大的生命力。向日葵是梵高把内心世界表现出来的一个载体,使用心中的黄色给予向日葵丰富的精神内涵。他认为这幅不仅仅是描绘向日葵,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描绘。有的学生看了这幅画则有一种冷漠的感觉,也许他本身就不喜欢黄色,更不喜欢向日葵。

学生通过美术活动,既培养了眼·脑和手的协调配合,也促进了学生对复杂事物的概括·综合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加速了其个性的形成。通过不同的表现,显然就从内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压力具有缓解作用

高中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存在的现实压力,过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身心疲惫不堪,负担过重积久便出现了生理和心理的失调,记忆力减退,近视率急剧上升,学习效率下降,精神萎靡。

        中学美术课,很多学生喜欢美术课是因为上课生动和本身喜欢美术居多。在生活中关注美术的同学也不少,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动漫为主。不难看出,学生主要喜欢美术课生动轻松的上课形式及色彩丰富·情节幽默的动漫。由于美术课无严格的考试要求,教师在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成功机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过重的负担。学生就会得到情感的陶冶,产生愉快的感觉,形成稳定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其特点就在于像“随风潜入夜”,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他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给他带来的快乐。这正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人的天性都是向往美好的,艺术与人的天性是息息相通的。美术通过教育,能够唤醒人内心深处埋藏的东西,升华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美化我们的生活。艺术不仅能表达内心的情感,使人的创造性力得以最大施展。科学求同,艺术存异。在艺术的世界里,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3

一、利用校外美术教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兴趣

动机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要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自身的优势,将美术与欣赏、摄影、文学、音乐、历史、科技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表现出校外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多样性。此外,校外美术教学活动,不用受大纲、教材的限制,在开展综合性美术教学活动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比如,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自主安排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方案,如录像、示范作品、观看美术展览等;在活动环境及资源的利用上可以整合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从而体现出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游戏和户外写生活动、艺术之旅来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成长性;还可以利用与美术艺术氛围相似、且具有相应意境或基调的音乐,来渲染特定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美术艺术状态。

二、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美的心灵

在初中美术校外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们感到快乐,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尽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调色板”这一内容时,我课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分别装有红、黄、蓝三色溶液的杯子和几只空玻璃杯,然后教学中把红色、黄色溶液倒入同一个杯里,杯里呈现了橙色。通过这一现象,学生们都觉得新奇有趣,注意力特别集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色彩以及色彩知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上可以“避重就轻”,避开“技法”练习,以无形、无目的、无拘束的“乱画”,锻炼学生的“大胆”,熟悉材料工具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色彩心理学的知识。

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作品、展现自我,激发表现欲和兴趣

人只有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校外美术教学不同于学校的美术教学课,没有考试没有成绩,因此,在校外美术教育中,辅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展示作品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例如,教师应经常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利用屏幕展示出来,或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及时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在获得教师赏识的同时获取新的内在动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笔者的几点认识和建议,关于初中青少年校外美术教育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黄守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在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尝试适应现代通用技术教育需要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 通用技术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应首先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依靠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为了讲授课本知识而上课,否则只能使通用技术教学陷入僵化模式。

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实验和制作活动,通过实验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质疑与探究,来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活跃、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勇于创新,促使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发展。其次,创设教学情境。例如,讲到“技术的性质”中技术的目的性,设计了两个活动穿线(穿线器),压核桃(核桃钳),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遵循“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爱好、接受能力、个性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然后因人制宜,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多级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并通过多样化的解决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篇4

一个国家青少年的整体发展状态无疑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势。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时刻备受瞩目。如何让青少年健康快乐的发展,并拥有美好的品质,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美国青少年积极发展思想传入我国,一时间引起了高校研究、学习、讨论的轩然大波。

一、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与我国教育现状

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强调促进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其自身诸多能力的完善,并且认为每一个青少年都具有成功、健康和积极发展能力的潜质(可塑性)。可塑性是一个促进积极改变的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旦可塑性与适应性发展资源、调节相结合,个体和背景的相互关系是互利的时候,健康的、积极的发展就可能发生。而我们国家在千年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下,虽然也有了诸多突破性、划时代意义的理念革新。但以成绩把学生分为“好生”“中等生”“差生”这一思想仍根深蒂固。学生一旦被教师贴上“差生”这一标签,不但在老师们眼里他是“差生”,而且在同学和家长眼里他也是这一形象。有的家长甚至因此来规整自己孩子的朋友圈,不让孩子和“差生”交朋友,告诫孩子要远离这些“差生”。这无疑对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负面影响,从另一方面会助长了孩子攀比、势力的气焰。

二、语文教学与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中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将青少年培养为有能力(competence),善于联系(connection),有良好性格(character),有信心(confidence),有爱心富有同情心(caring/compassion)的个体。”这一思想理念有一定实用价值,可以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相结合。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社会技能固然重要,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应被忽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这可以归属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遨游名山大川、畅谈古今英豪的同时也不忘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现代道德素质。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首含蓄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幅意境悠远的画……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善于联系事物的思维能力,并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对自己的想象充满信心。语文课同时可以含蓄,也可以张扬,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滚滚江河。学生是语文课的小当家,语文课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这堂课怎么上,教学效果的优良,学生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语文教学更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引领着学生主动去打开种种书文的宝库,体悟各种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大量阅读,教会学生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写作文,在作文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使写作科学化与生活化。注重写作训练指导,从学生生活和需要出发,设计情境,使作文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由易到难,先片段后整篇,一步步地帮助学生写作。朱自清也曾在《论教本与写作》中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就是有点只可意会而不好言传的朦胧意味。语文能力非一日而成,这需要学生长年累月的日积月累。课堂教学中利用范文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课下为学生指引自我学习的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语文课程教学变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引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知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倡导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机制。将课内外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相信,每一个青少年都具有成功、健康和积极发展能力的潜质。

三、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对语文教学的指引

美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对我国的语文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单对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就有指引性的作用。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正好弥补了我国教育正面临的以成绩论成败的这一错误思想。每个孩子都是正在发展的独立个体,我们很难以完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一生走向。在孩子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的。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宽容的环境去帮助这些孩子们的成长。首先,我们教师得转变我们的以成绩分优、中、差生的观念,积极努力的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可以成绩不优异,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有勇往直前的恒心。我们的孩子不是印刷品,不需要按照一个模板刻录。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特点,不一定要和别人完全一样。音乐家不是个个都数学好,物理学家也许政治一窍不通。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全才”固然好,若能成为“专才”,岂不也很好。而我们现在却在着重培养每样都懂一点却又什么都不擅长的“通才”,然而这样的“通才”又往往最易被社会的快速发展所淘汰。

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青少年的发展,重点关注青少年的优点、能力与潜质以及如何发展这些潜质的方法。致力于了解、教育与鼓励青少年参加有价值的活动。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研究为我们开启了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向,而不仅仅把目光关注在学生的学习成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