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9 10:37: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食品药品行业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旺季预期以及沪港通背景将利好白酒反弹。
2、 乳制品行业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反弹力度渐强。基本面上,渠道低库存是最大的积极因素,从当前消费特点看,白酒消费高峰同节庆匹配度高,中高价位白酒旺季脉冲放量可存合理预期;情绪面上,沪港通热情高涨,白酒的稀缺性和低估值将能较好受益。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下半年,白酒报表出现显著环比改善的时间节点也趋于临近。目前茅台主流经销商基本完成14年计划量,茅台的渠道库存已经不足为虑,同时可对茅台2014年及跨年度放量策略有所期待。
其他板块中,上半年乳制品收入增15.7%、利润增14.1%。收入、利润稳定增长显示龙头产品结构升级和提价效应逐步发挥,预计产品结构升级仍是未来几年龙头主要战略。同时,调味品板块收入增速有望提升。上半年调味品收入增速相比2013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主要源于三公消费受限对餐饮行业影响较大。但是调味品行业消费升级趋势明确,酱油、醋行业尤为明显,且限额以上餐饮行业收入自2014年3月起已恢复正增长,预计调味品行业收入增速有望提升。
核心推荐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承德露露、伊利。
银行:PMI走高提振行业表现
投资要点:
1、 PMI初值超预期提升银行股吸引力。
2、 定向宽松政策逐渐落实,方向符合预期。
今年7月,汇丰PMI初值52.0,创出18个月以来的新高,并且超出市场预期。刺激政策的效果有所体现。由于在中观数据层面缺乏亮点,市场对刺激政策的效用、经济是否企稳一直抱怀疑态度。但当汇丰PMI从4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并且6、7月份都在50以上,宏观数据对银行股表现的提振作用开始显现。
同时,目前定向宽松政策逐渐落实,政策方向符合预期,银行股的经济、流动性和监管环境或仍温和,市场情绪亦明显回暖。7月23日,总理提出采取10项措施来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具体政策在竭力丰富融资主体、增加融资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7月24日,银监会出台36号文,提出具体业务层面措施来解决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问题,包括丰富融资产品,推进循环贷,年审制贷款;灵活银行资产处置方式,续贷后可视为正常类贷款;降低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信贷,实现小微贷的增量降价。另外,近日三家民营银行获批,主要强调差异化经营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对上市银行影响较小。
重点推荐: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
医药生物:政策法规助力行业发展
投资要点:
1、医药相关政策频出,利好行业发展。
2、中医药法公开征求意见,或利好中医药板块。
2014年1-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1%及14.58%,利润率为9.68%,小幅提升0.02个百分点。由于医药行业刚性需求特点,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行业出现结构分化。同时,今年以来在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器械等各领域政策频发,各项医改政策逐步细化,有利于行业及政策利好的公司发展。基药招标已经扭转唯低价是取的趋势;部分省已经开始非基药招标,利好已有新药获批等待招标的公司。
另外,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地位、制定发展政策、将从国家法律层面推动中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首先,中药企业重视上游中药材的资源、道地属性和产品质量,依托优质中药材资源开展传统和现代中药饮片业务,打通中药全产业链。其次,中成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收购、院内制剂、民间验方等各种渠道获批安全有效的中成药新药,依托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开展学术推广,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推荐:京新药业、洪城股份、云南白药等。
农林牧渔:央企改革带来投资机遇
投资要点:
1、猪价延续涨势,鸡鸭苗继续大幅上涨。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食品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18-02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作风,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我们为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根据仪器分析实践课程的目标和实验的特点,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学生开设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舞台,为其后续的科研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科学,是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可解决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关键问题[2,3]。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研究、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活动以及将来的科研和工作中都可能接触到很多仪器。另外,食品相关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食品相关人才对大型精密仪器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为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仪器分析课程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熟悉各种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4,5],为将来从事与仪器分析专业有关的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目标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了目标才能设计完善的教学程序。这门实践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大型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突出该实践课程在食品科学专业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实践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的能力[6]。
三、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精选仪器分析实验内容是上好实验课的先决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安排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顺利完成实验课的关键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增设科研型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独立思考、科学创新以及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根据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在实验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将来学生参加工作或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与实际生活或与食品安全、生活实际以及科学研究关系密切并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7],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开设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一些代表性的仪器分析实验技术,设置了题为食用油中脂肪酸的构成、生活用水中钙镁等离子的检测、荞麦中芦丁含量的测定等实验项目。针对同一实验项目,还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样品,供其自主选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探索性,能使W生怀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投入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开展现代仪器分析专题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仪器分析理论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以前的实验中,实验教师会在实验前选择好测试体系和仪器测试条件,配置好标准溶液,学生需要做的就是简单操作并得到实验数据,这会造成学生对实验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完全不了解。为克服这种实验教学的缺点,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现代仪器分析实践教学采取了分次专题研究的实验课程模式。在每次专题实践中,安排学生体验模拟科研实验研究设计的一系列科研活动,包括从实验原理讲解、实验设计、溶液的配置、样品的前处理、仪器设备的参观讲解以及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并对同一专题实行连续化教学,让学生在每个专题中都能感受到一次小的科研培训机会,使学生不但参与了实验,而且通过实验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科研专题实验模式,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深化科研能力的培养,其优点在于:(1)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仪器分析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有连贯性,加强学习效果。(2)学生能在前处理过程中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各种离心机、固相萃取装置、漩涡混合器、抽滤装置、旋转蒸发仪和冷凝水循环机等,增加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机会,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将现代仪器分析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增加各种仪器的使用
在仪器分析实践教学及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利用仪器分析的实验学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仪器分析的实践内容跟其他的一些实践课程联系起来,比如将仪器分析与我院的科研型食品理化检测综合大实验结合起来,在科研型食品理化检测综合大实验的实验题目中融入仪器分析的实验内容,比如我们在食品理化检测大实验中设置了实验题目,分别为食品中三聚氰胺检测、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以及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这些实验中不但包括了取样、样品的预处理和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提取等,还包括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的方法检测样品中有害物质等多个实验内容,将仪器分析的实验内容延伸到其他相关的实验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仪器分析的实验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各种仪器在不同课程和不同科研项目中的应用,适应不同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
六、小结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特点,我们将食品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关注和发展趋势与现代仪器分析实践课程内容相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金成,王海洪,王声斌.生命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探讨[J].生物学杂志,2013,30(2):95-97,107.
[2]裴亚梅.食品检验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104-105.
[3]杜甫佑,阮贵华,李建平,等.以《仪器分析》食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州化工,2011,39(3):177-178,189.
[4]于专妮,王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1):69-70,73.
[5]王强,于专妮,师进生.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3(3):56-58,75.
[6]王焕锋.高校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4:65-67.
[7]李然家,余长春,史权等.仪器分析与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86-88.
一、我国食品药品质量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品竞争的加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产品质量意识的普遍提高,我国食品药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我国食品药品质量问题仍不容乐观,政府对食品药品质量的规制势在必行。
(一)食品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食源性病原体污染问题严重。近年来,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2)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像单阳假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4)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二)药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从全国形势看,我国现阶段医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药品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没有得到全面、根本治理,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多、小、散的格局尚未打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分散、产能过剩、质量保障水平参差不齐。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4500多家,药用辅料、中药饮片、医用氧等生产企业196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万家。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和门店27万家。二是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在药品研制环节,研制不规范、资料造假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在药品生产环节,个别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淡漠,忽视质量管理,把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管理制度等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在药品经营环节,经营企业过多过乱、层层加价。出租柜台、挂靠经营、虚假广告、非法市场等不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在药品使用环节,盲目使用所谓新药、药价虚高,滥用抗菌素及激素是城镇以上医疗机构的用药特点,而降低质量要求或者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的问题则在基层和农村仍然存在,对此群众反映强烈。
二、政府对食品药品质量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市场机制的失灵是政府对食品药品质量进行规制的首要原因
在一个没有外部性的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机制能够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调节人们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有些领域的问题,单靠市场机制是不能很好解决的。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交易的大多数市场中,卖方对交易对象的质量、性能等内在属性比买方更为了解(当然,医疗保险市场例外),从而导致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占有上处于劣势,对自己所选产品在质量上很难做出正确判断,产生“柠檬市场”,最终导致食品药品质量难以提高,甚至毁掉许多名牌。
西方国家市场发育早,运行机制相对完善,其“柠檬现象”的主要特征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外观上不易辨认。我国产品市场除了具有这一特征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冒伪劣现象。所以,“柠檬现象”在我国更为严重。比如,香烟市场的假冒伪劣行为最为严重和普遍,因而“柠檬现象”在这个行业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最典型,烟草行业尤其是其中的名牌企业和产品也受害最深。“大重九”十几年前曾走俏全国,但如今几近绝迹,“石林”香烟也曾走过辉煌,但如今已无往日风光。为免“柠檬”之害,企业只好不断以新品牌代替旧品牌。“柠檬”问题事实上已经毁了许多名牌香烟市场。
虽然广告、三包、信誉等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但在市场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使得这些手段失效,产生市场失灵问题。例如厂家以虚假广告传递信息欺骗消费者;虽然有的厂商也承诺实行三包,但当发生三包范围的问题时,生产者又推诿责任,不兑现承诺;有些不法厂商假冒知名品牌生产假冒产品,欺骗消费者。信息传递中的市场失灵为政府进行规制提供了必要性。
总之,信息不对称会降低市场效率、导致市场失灵,利用市场机制缓减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也会造成市场失灵。这为政府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行规制以校正市场失灵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政的失灵是政府加强食品药品质量规制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一般通过政府来弥补。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向纵深发展的转轨时期,在市场有效调节的领域,政府正在逐步退出市场,让市场自动形成良好的产品市场秩序。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退出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功能定位不当,对于市场不能有效调节的领域,本应通过政府规制来调节,但由于政府规制没有及时跟进,如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滞后,法律体系不完善、产品安全标准的协调机制和产品安全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监管机制存在缺陷,最终导致产品管理出现了真空,产品安全质量较低。目前,食品和药品的监管仍然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能的薄弱环节,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把政府依法监管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资源稀缺性的内在约束是政府对食品药品质量进行规制的根本原因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主要有三个表现:第一,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总是有限的、稀
缺的;第二,本来就非常有限的资源又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变得更加有限、更加稀缺;第三,有限的资源又被人为破坏,不能再生。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远远不能满足对它的需求,资源稀缺性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产品质量低下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以减少不合格品、废品,从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因此,为了从宏微观层面提高效益,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政府也有必要对食品药品质量进行规制。
三、政府对食品药品质量规制的措施分析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做好立法工作,是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化水平,提高食品药品质量的治本之策。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食品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但与之相配套的一些行政法规和规章仍需完善。一是个别法律文件还存在着与上位法规定不尽一致的问题;二是一些决策和立法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课题研究和立法缺乏长远规划,立法的年度计划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已出台的法规、规章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制度的建设、执行与监督机制有待完善,执法监督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解决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的问题;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解释工作,使其更具操作性;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要切实推进体制改革,集中、精简事权,合理界定职能,减少和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策法规“打架”现象。
(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中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中图分类号:[R19-019]
1、引言
保健品[1]是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说法,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保健食品行业开始崭露头角后。时至今日,整个保健食品市场更是如火如荼,吸引了无说的企业涉足其间,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保健食品市场从一开始便彰显出巨大的利润空间,这恰恰契合了产销企业的逐利思想,从而成就了保健食品市场如此高的“人气”。我国保健品再原料供给、生产、加工等环节存在监管不严等问题,保健品的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秦皇岛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保健品的生产和加工行业近几年来日渐红火,主要是其他地区保健品的加工和销售点,本土产品数量不多。本文阐述秦皇岛保健品行业的现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2 我市保健食品市场存在问题
2.2.1 假冒产品影响恶劣
假冒产品表现为:直接伪造虚假的批准文号,或者套用其他厂商依法取得的批准文号。前者能够直接定性为假冒,也比较好识别。后者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经常以“联合出品”、“监制”的形式列明厂商,生产者真假难辨。假冒产品不仅违反了国家的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扰乱了正规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其潜在的质量风险更是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2.2虚假夸大宣传影响深远[2-5]
目前许多保健品在宣传上都存在夸大产品功效的虚假宣传。他们大多以免费讲座为代表的会议营销、体验营销等方式迷惑消费者,大量的电视广告及网络销售充斥着我市电视广告。这些宣传很多都夸大了保健品德功效,迷惑了大量的消费者。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公布的2012年1月份全国各级监管部门公布的监管信息中,被点评的产品有83种,其中81种产品因违规宣传被查处,2种产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中消协曾对收集的部分商场、媒体上的广告说明以及宣传单调查,发现其中夸大宣传的占到70%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只有26%。
2.2.3 产品标签不规范[6]。
产品标签是保健品质量相关信息的明示,对消费者来说,标签中对主要原料、功效成分、功能表述和适宜人群等的描述尤其重要,可以帮助其选购适宜的产品。但是我过保健品标签标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产品标识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不一致,或者标识不全或者任意篡改审批事项,具体的说有的保健品标签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或者扩大适宜人群等。有的虽然说明书标示比较规范,但是说明说内容空洞,多为为概念式的单纯产品宣传。上述种种情形蒙骗了消费者,给消费者消费造成误区。对于我市保健品标签的管理有待规范。
2.2.4 保健食品回收隐忧
一直以来,我市对保健品的回收行业管理制度处于真空状态,对保健品回收的监管不严格,导致私自回收现象保健食品较为普遍。回收的保健食品多被直接销往农村等管理不严格的地区,或者再重新包装后在市场重新销售。这些保健品销售的过程中往往还参杂一些假冒产品,产品质量很难保障。
3 原因分析
我市保健品行业出现的上述种种问题究其原因和我国保健食品原料标准体系不健全和缺乏严格的原料检验标准有很大关系,同时我市保健品监管制度不严格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想解决我们保健品行业在生产和流通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从健全保健品标准及加强保健品监管力度入手。
4 对我市保健品监管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职责。
目前我市的保健品监管工作比较被动,主要是由于保健品监管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但是职能分工却不够明确,同时也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可以参照。解决的办法是国家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特别是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制定相应惩罚措施。我市也可以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实际情况和我市存在的监管问题,制定符合我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既可以保证老百姓的用药安全,也可以不让不法分子钻政策上的空子。
4.2各部门联动,寻求支持。
由于保健食品冒充药品销售行为以及违禁保健品销售行为牵涉的部门较多,如果单靠我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往往效果甚微,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在我市可以采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工商、卫生部门各部门联动的方式。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密切配合下,制定多个行动方案,随机应变,将不法行为一网打尽。
4.3深入宣传,强化监管。
随着城市宣传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利用农民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知识缺乏的空子,将宣传重点从城市市场向农村蔓延。对此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也随之改变工作的思路,在农村中加大宣传的力度,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可以在农村设立监管协管员,同时设置宣传栏宣传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
[2]卫生部.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1996
[3]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管理中若干问题的通知,1997
[4]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调整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审批范围的通知,2000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的监管体制正在进行深刻变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已由省、自治区以下实行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县政府分级管理。过去一年,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部门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要求,顺应改革趋势,扎实工作,坚持以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己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着力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县人民政府分别与各乡镇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要部门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夯实了乡镇部门的工作责任,强化了对工作的评价考核。各乡镇、各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了主抓人员,确保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初步形成。覆盖全县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有效。兽医、经贸等部门严格实施生猪、牛羊定点屠宰,保证了全县市场的肉品供应质量。质监部门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现有的20家生产加工企业均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5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生产经营得到进一步规范。工商部门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保证了流通环节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卫生部门加大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力度,对小餐厅、小食堂、集体食堂等进行了集中整治。教育部门严格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了广大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县药监局强化药品日常监管,药品挂靠经营、超方式、超范围经营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过去一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趋好,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势头全面遏制,食品市场经营秩序逐渐好转,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奶制品、豆制品等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食品药品监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安全法》颁布一年来,宣传还不够到位,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食品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受地区、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农民群众辨伪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欠缺。二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整体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还不高。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从业人员不体检、不办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三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食品检验检测设备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个别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违规违法不究的情况。总结成绩,正视差距,是为了更好地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希望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有关部门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强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二、站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今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问题,是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副总理在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这一要求,今年,我们要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在科学监管上谋发展,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作文章,确保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一)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在种养殖环节要深入开展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检查,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要进一步强化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工作,确保上市肉食品检验率达到100%。二是在生产加工环节要严格执行食品加工企业“QS”准入标准,强化卫生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和使用非食品原辅料加工食品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加工企业。三是在流通环节要严格落实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展经营主体清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进货索证索票率、进货台帐建立率达到两个100%。四是在消费环节要严格卫生许可证的发证和审核,将小型餐饮业真正管起来,深入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学校(幼儿园)食堂的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使食堂和县城内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票制度。五是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农村的监管力量相对簿弱,农民是假劣食品最大的受害者,农村是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地区,因此,要继续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作为监管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解决农村食品市场安全问题。六是在药品领域要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药品经营集中地区为重点,强化监管,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的用药安全。
(二)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重点,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随着食品药品监管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要不断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保障水平。一是继续完善源头监管机制。进一步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用承诺书提升企业自我的约束能力,用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监管能力,建立质量隐患排查预警机制,加强质量源头监管。二是继续完善食品药品可追溯制度。从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和消费等环节建立可追溯流程。一旦发现问题,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追究责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三是继续完善隐患排查和食品药品信息,企业信誉公布制度。各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分级负责,盯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抓住关键部门、关键企业、关键岗位,认真开展企业自查、部门专项检查、政府综合督查,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药品信息,公布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增强公众的识别能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着力建立健全县、乡、村监督员、信息员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属地监管视察制度。
(三)以有效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为重点,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和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和规范。要定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综合分析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及时准确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理,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站在狠抓落实的基础上,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坚持“全县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不断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一)领导要到位。
今天,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有关部门签定了《责任书》,这是承诺,更是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搞好协调,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责任要落实。
各乡镇、经济开发区要切实担负起维护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职责,要努力构建和完善监管体系。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是政府加强食品综合监管的协调议事机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总开关”、“总抓手”,要在“协调”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谋思路,不断增强工作的活力和动力;各成员单位要自觉找准位置,及时沟通,相互支持,形成监管合力。县药监局在机构改革职能未作调整之前,要继续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好各项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监管环节交叉问题上,要本着“谁许可、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防止空档。
深入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围绕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的目标,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突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深入发动基层、动员群众,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等专项治理行动,不断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此次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市场准入管理和安全监管,查处和侦破一批涉及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案件,使我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增强消费信心,着力打造“食在最安全”城市名片。具体目标是:
食品生产经营者持证数提升10%,整体持证率达到70%;大宗食品平均抽检合格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95%;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控制在5例/10万人以内;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教普及率达到85%以上;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小食杂店、小摊点等“五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建档率达到95%以上,地下“黑窝点”基本得到清除;在有条件的区市分别规划建设辖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1-2处;全面推进市级食品检测机构建设,在有条件的区市规划建设辖区食品检测机构,力争全市区市级食品检测机构达到4-5处,并积极推进辖区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建设,提高辖区综合监控能力;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对所销售的保健食品索证率达100%,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广告得到有效清理;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主要任务
(一)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
整治重点: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
1.以蔬菜高毒农药问题为重点,严查、严打在蔬菜、果茶生产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中的违法添加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农药的“黑窝点”。
2.继续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为重点,对禁用物质实施查禁和监管,严防向牛、羊等养殖领域扩散和蔓延。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奶站整治,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各类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收购站点。
3.继续以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使用和孔雀石绿等非法添加为重点,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督促水产养殖企业严格标准化生产和健康养殖,依法、科学使用水产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建立规范的养殖销售档案。集中开展用药执法检查,依法清缴禁用药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整治重点: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1.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登记制度落实,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食品黑工厂、黑作坊、黑业户。
2.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持续保持必备生产条件等违法违规行为。
3.督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断改进生产条件,帮扶基础较好的小作坊尽快转型,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小作坊生产报告承诺制度,建立小作坊基本信息档案,并经过审查、登记,列入监督抽查计划。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粮食局、市公安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
整治重点: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及经销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1.严格市场准入,落实食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质量承诺、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
2.突出食品批发市场、小食杂店,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对农村食品集贸市场管理和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抓住流通环节运输、仓储、销售等重点部位,切断假货流通渠道,摧毁假货集散地。
4.加强流通环节食用油监管,突出散装食用油的清理规范,维护流通环节食用油安全。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工商局、市农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
(四)餐饮服务环节。
整治重点:以食用油、肉类、乳制品、酒类、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和餐饮具消毒为重点,深化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治理。
1.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落实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台帐登记及验收制度,监督企业建立餐厨废弃油脂及废弃物定点回收制度。
3.加强对学校周边、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餐饮和小饭桌、小型餐馆、路边店、餐饮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查处经营使用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公安局。
(五)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重点领域。
整治重点: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滥宰、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非法入市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1.强化活禽、生猪、肉牛、肉羊等畜禽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查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肉品销售等行为。
2.严格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全面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换证工作。
3.加强对屠宰活动的监督检查,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4.加强肉品市场经营管理,严格猪、牛、羊、禽类入市备案管理制度;监督市场经营单位和业户落实进货索证索票、台账登记、销售提供追溯小票等管理制度,规范肉品市场经营秩序。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
(六)食品相关领域。
整治重点:无证照从事食品包装物生产、餐饮具集中消毒经营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经营假冒保健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占路经营和非法早夜市的整治力度。
1.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执法检查,查处不符合消毒工艺流程、使用不合格消毒产品以及消毒餐具包装和标签内容不规范等行为。
2.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使用不合格餐饮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
3.依法查处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包装材料的行为,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的“黑窝点”。
4.严格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广告监管,整治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夸大保健食品功能疗效的行为。
5.清理取缔食品摊贩占路经营行为及非法食品早夜市。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
(七)药品生产经营环节。
整治重点:生产销售假劣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违法药品广告。
1.打击非法收售药品及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规范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药品购入行为,打击利用互联网登载、传播非法收售药品信息的行为,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行为。
2.开展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专项检查,及时公告违法产品名单,进一步规范非药品与药品分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销售行为。
3.加大违法药品广告查处力度,重点监测和打击利用互联网、会议推介、健康讲座等形式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相关的主办者,严格落实生产企业、广告经营商和媒体的责任。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化市场执法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邮政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
四、创新监管模式,加快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一)推行“四分三连一前置”监管模式。
1.分类管理。绘制《市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基本掌握全市大宗食品供应来源的基本信息,为食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按照风险程度对区域内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强化对高风险食品及质量不稳定食品的监管,实施源头控制;针对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梳理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作为,分类管理,相互补位,有效消除监管盲点。
2.分层管理。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强化城乡自治和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积极构筑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责任体系,将食品安全监管延伸到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层层落实监管责任,有效填补因政府监管力量不足而产生的缺位问题,重心全面下移,实行网格化管理,初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网络。
3.分区管理。针对农村大集、非法早夜市、市区批发市场周边食品经营业户、游商浮贩等临时性、流动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管理办法,通过分区、分时段、“零点”执法等方式,实现重心下沉,消除监管死角。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和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等区市要结合辖区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等方式,推进建设1-2处单品种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或多品种食品小作坊综合加工园区,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入园生产,实现小作坊的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入市,提高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4.分级管理。在食品生产经营各领域,根据企业环境卫生条件、生产资源条件、原辅材料控制能力、产品检验能力、质量管理水平、相关人员素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经济户口档案,落实分级管理制度,根据A、B、C等信用等级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实现扶持一批,升级一批,淘汰一批,着力提高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通过分级管理初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信用披露、责任追溯和失信惩戒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监管机制。
5.实行“连锁、连保、连控”。
一是推行“连锁”经营。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抓好乡镇连锁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年内,着力抓好600处新型农家店的建设布局。各区要重点支持大型流通企业每年在社区发展生鲜连锁超市50家左右,发展便民连锁菜店10-15处,方便群众消费。
二是建设“连保”服务区。针对目前食品专业镇、村等传统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分区、分村、分户等连保模式,确保统一原料采购、统一添加剂使用、统一标准适用、统一规范管理、统一质量保障;在有条件的区域和村(社区),探索建立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于一体的村(社区)食品经营综合保障区,并以点带面,全区域推广;对暂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城区探索推行10-15户一组、组长负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食品生产经营相互连保机制,建立团队责任制,强化各经营企业(业户)的自律意识。
三是探索“连控”机制。加快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办事机构建设,建立由镇(街道)牵头,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基层农技服务站、兽医站等政府派出机构及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组成的群防连控机制,通过明察暗访或定期联合执法、定期现场督查,及时发现和报告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弥补农村地区监管力量的不足。各区市要制定实施辖区检验机构能力和装备配备标准,具备对常见食品安全问题的检验能力,基本满足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辖区第三方检验机构发展,逐步扩大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比例,提高辖区食品安全连控能力。
6.实现“责任前置”。用风险规制的方法将管理的重心前置,预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风险,寻找最有价值的风险集聚点,并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有针对性地用于重大风险控制。在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布控,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实现责任前置,严防死守,把好食品入市关口,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同时,继续加大市、区(市)两级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和骨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检测资质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健全食品安全巡查抽检制度,增加流动检测设施,加大抽检力度,建立覆盖重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体系,初步形成以职能部门权威检测机构为龙头、企业检测室(点)为基础、社会第三方为支撑的“三位一体”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
(二)实施百万居民绿色消费保障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积极培育壮大新兴快餐连锁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绿色早餐工程,扩大绿色早餐的覆盖范围和惠及人口,切实解决工薪阶层早餐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全市早餐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岛城经济发展提供安全放心的后勤保障。同时,拓展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覆盖面,确保受益消费群体扩大到60万人;深入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总数达到567个,覆盖100%城市社区。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
(三)实施百万学生食安保障工程。以学校餐饮保障为重点,加快推进“阳光食品工程”实施步伐,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扩大网上招投标规模,促进供需单位加强对接;建立健全供方严格准入、校方严格把关、各方广泛监督相结合的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新模式,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积极培育壮大新兴配餐帮厨、快餐连锁行业,发展学生营养餐等系列工程,切实解决岛城在校学生的午餐难等问题,力争在校学生放心午餐覆盖率达到100%;完善“黄牌警告、红牌退出”机制,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基本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岛城在校学生的餐饮消费安全。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
(四)完善肉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市畜禽屠宰管理条例》,鼓励大型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提档升级,不断提高畜禽屠宰行业集中度和生产经营现代化水平;严格定点屠宰管理,规范进货、静养待宰、屠宰、检疫检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出厂销售等记录台帐,保证入厂生猪和出厂肉品质量安全。修订《市畜禽产品入市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参照猪肉市场监管模式,探索牛、羊肉备案入市管理,在市区标准化农贸市场全面推行“场厂挂钩”三方协议约束制度,进一步完善肉类流通可追溯系统。鼓励规模生猪入市备案屠宰企业加快“放心肉”专卖店建设,年内力争达到1000处,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镇驻地。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
(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市级食品安全研究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初步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指标体系,采取专家风险分析与部门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分析,力争对潜在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建立食品安全“六统一”监测机制,增强各监测机构之间的协作性,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检测,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能;针对突出问题,通过飞行检测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重点项目的抽检力度,尤其加大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特定情形情况下的专项检测力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进行有效处置,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维护食品安全大局稳定。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
(六)构建“智能食安”电子化综合监管平台。依托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食品安全电子化综合监管系统,优化整合零落分布在多部门的证照信息、检验检测结果、行政处罚记录、现场巡查记录、举报投诉情况等资源,并将监管终端覆盖到市、区、镇、村四级组织。
一是建设市、区(市)一体化的网站群,实现面向公众的新闻、政民互动、消费预警和教育培训等功能。
二是以建设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综合检测平台、应急联动平台、地理信息辅助平台、综合办公平台、食品溯源管理平台为核心,实现食品安全的综合管理。
三是通过基层协管员,定期采集各经营主体的多媒体检查信息,自动转发给相关监管部门,弥补监管力量不足,促使部门及时履职,建立起全市联动、责任明晰的社会化网格化监管体系。
四是汇集并动态分析各类数据资源,全面评估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粮食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全面发动(5月底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启动,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周密安排部署,制订严打整治方案,通过集中动员、媒体宣传、社会发动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部署,夯实整治工作基础。
(二)拉网排查,整改提高(6月1日—6月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根据方案规定的主要任务对相关经营主体进行地毯式检查,摸清经营主体底数,全面掌握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建立健全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档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整改。
(三)集中整治,重点攻关(7月1日—11月底)。根据拉网检查结果确定整治的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市场、重点区域,明确整治目标,制定周密计划,落实整治措施。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查。
(四)考核验收,巩固成果(12月1日—年底)。市政府根据各区市各部门确定的专项整治目标,组织开展考核验收,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目标未按时完成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将整顿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各区市政府要加快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办事机构建设,实现监管重心下移,重点落实镇(街道)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职责,在镇(街道)成立专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队伍;在村(社区)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及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发挥其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配合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问责。
(二)协同配合,严格执法。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多方力量,采取摸底调查、群众举报、协管员报告等形式,深挖案件线索。期间,要搞三次大的战役,重点对食品药品生产集中区域、批发零售集散地、城乡结合部和市交界区域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从快、从严、从重处罚。要强化证据意识,及时固定收集相关证据;要完善案件移送程序,及时移送案件及相关证据材料;要认真做好有关技术支持工作,对公安机关办案中涉及的食品质量鉴定等方面需求,积极予以支持,及时提供鉴定检测结论报告,依法严惩犯罪分子,防止以罚代刑。
公安机关要结合“打四黑、除四害”行动,将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嫌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要提前主动介入,及时摸排案件线索,简化程序,快速立案,迅速组织力量侦破;特别对重大案件,要集中优势警力,快侦快破,提高案件查处效率;要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实行挂牌督办、案结销号;依法查处妨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严格督导,狠抓落实。市、区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制度,对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并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媒体通报会,公布整治结果;同时,建立以“专报、通报、见报”为主要形式的“三报”制度,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制度落实到位。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集中排查消除隐患,切实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同时,要制订具体的检查验收办法,定期对本地区、本系统的整顿工作进行督查验收,定期分析形势、评估效果,确保各项整治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各区市政府对本辖区的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负全责,要切实落实属地化监管责任,全面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
(四)着力治本,确保长效。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区本系统的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深刻查找问题,狠抓薄弱环节,制定周密措施,与整顿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和落实。及时总结整顿工作经验,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执法监管制度,强化建章立制工作,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自律制度。要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示范街、示范店等创建活动,不断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建立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档案,推动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实施违法违规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依法实行全行业禁入。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研判,积极作为,及时出台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食品药品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合作式 素质教育
key 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class Cooperation type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梁远进(1980-),女,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合作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JG2007012号)阶段性成果。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毫无疑问,必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沿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学形式的刻板,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作者参考相关理论学说,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引入了“合作式”教学模式,力求使单向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获知、配合的模式,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正确的世界观。
一、实现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契合
“90后”的大学生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形式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独立、参与、合作等教学元素尤其受到推崇。这与合作教学理论的内涵要求是暗合的。合作式教学理论的内涵要求教学要以学生参与为核心,以促进教育主体掌握知识及技能为目标,以增强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为宗旨,以教育主体团队合作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己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承担向学生传输正确思想、观点的任务,同时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以“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转变。知识的获取从单向传递转向了多途径合作学习、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了主动参与、教师已从知识传播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的模式能够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学习的乏味,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并努力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授逐渐转向与各种操作性强、活动性明显的方式相互结合,如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模拟、调查取证等。合作式教学法的这个尝试,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作者在讲“建国六十周年”专题内容时,要求学生分组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背景、时代意义、发展历程等内容。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借助网络等途径,通过演讲、小品、辩论等形式;内容涵盖近现代百年屈辱史、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等;进行了生动活泼又有内涵的讲述。通过各种参与活动,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关心国计民生,更自觉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形势与政策课中几个专题教育运用合作式教学的尝试和比较
根据《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特点,作者针对不同专题进行了合作式教学法的尝试和比较。
1、食品药品行业发展专题。我们作为食品药品职业人才培养的院校,要立足于培养出来能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人才,能够服务、领跑行业发展的职业人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个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日益为社会关注的今天,如何能够很好地做到安全监管、安全生产与行业经济发展协调进行呢?这些问题的理性认识,对于我们食品药品专业的高职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今后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必须学会理性地把握行业发展的前景,理性分析社会对于食品药品行业的真正需求。因此,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为此,作者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法”对食品药品行业发展问题多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疑问,接着师生之间对这些观点和疑问进行总结和筛选,提出上述几个纲领性的问题,交由同学们自行备课。然后在第二节课以模拟讲课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备课成果。
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对比,这个专题合作教学的尝试;由于学生能够以老师的身份进入教学中,所以,极大地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心。让学生主动以社会活动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好地让同学们接受了“职业道德”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明白食品药品行业新的增长点应体现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及演讲能力,也让同学们发现自己与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的差距;这对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2、专题。在“”这个专题的教学中,经过老师参与和引导的讨论中,同学们分别列举出“”中的日本和美国的利益、中国的国家利益、愿景以及的演变和两岸人民的统一愿望等。在教学课上,同学们分别代表中国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办公室等,发表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对于的期望。让同学们在互动的教学中,认识到“”的实质和危害;认识到祖国统一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所在,以及不承诺放弃武力的重要性;还有国际上对于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很好地让同学们在仿真的情景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及学会思考和学会发展。
3、朝核问题专题。在这个专题的教学中,老师先以讲述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朝核问题”、朝美关系的发展过程及目前的现状。通过讲述之后,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先假定朝鲜与国际社会不合作,让学生们来召开六方会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分别代表一个国家,每组成员都是各国外交官,不再是学生。学生们在课后要精心准备,既要维护代表国的国家利益,又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赢得各国的赞赏,言行举止还要符合外交官的身份,这是相当有难度的锻炼。再假定朝鲜愿意去核化,让学生深入讨论朝鲜经济建设及与朝美关系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也深刻明白“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完善合作式教学法的思考
合作式教学法虽然说具有传统教学法所没有的很多优点,但作者发现假如运用不当,效果也会不尽人意,甚至比不上传统教学法的。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状况(经验、兴趣、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采用合作式教学法,哪些内容采取传统的讲述法。在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内容广泛而开放,因此教师不仅要搞好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了解相近学科的领域。作者认为这是实现好合作式教学法的两个前提,毕竟,所有教学方法的成功都是需要教师付出相当的努力和策划。
另外,在合作式教学法应用到形势与政策课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也就是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关注学生对所学的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应对过程中学生的仪表姿态、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应变与解决问题等相关的思想、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综合表现做好教育指导,以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素养。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的训练,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导到“第一线”,推到“前台”,放手给学生,并鼓励创新。
再次,合作式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要结合使用。合作式教学法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实际,较之社会实践更简便,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它铺设了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能有效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也能弥补社会实践的某些局限。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还是有效的,值得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广泛推广与运用。但合作式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形式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更为如此。因为,作为学生的个体对于时事和社会的了解可能是缺乏或者不全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教学仍然是学校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式,但理论的运用或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借助于合作式教学法,传统教学与合作式教学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1997年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食品药品监督会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平南制药的“糖脂宁胶囊”到北京嘉华裕泰的“三消稳糖”,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出现问题的事件此起彼伏。会计作为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其基本的职能一是通过簿记对经济活动过程加以记录和反映,二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和评价。总起来说就是反映和监督。落实到食品药品行业来说,由于食品药品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加上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出现问题的事件接连不断,会计工作对食品药品的安全质量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食品药品监督会计中的问题
财务部是公司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职能。《财务部部门职能》中第二条明确指出:严格执行质量监管有关规定,对未经质量检验合格的材料、外协件、外购件,有权拒绝付款。由于这个原因,国家必须对食品药品会计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监管。而从一桩桩食品药品的重大事件可以看出,对这方面的监管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食品药品的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不强
前面讲到,食品药品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生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在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监督,以及自我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由于食品药品会计人员缺乏自我监督的能力及价值取向存在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监督的水平。
(二)食品药品企业内部监督会计的理论混乱
对于食品药品企业内部的监督会计问题,有人说它就是内部控制。其实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不是同一概念。内部监督会计是属于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但内部控制的内容远比内部监督丰富,它还包含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对内部控制、内部会计监督、监督会计、内部审计等之间的关系的混淆,使得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在任、离任时的审计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很多资金的用途不明的情况。
(三)食品药品会计人员市场的培育不足
食品药品企业内的会计人员对市场的了解不足,会计是负责拨钱给采购人员来进行采购,然而,现在的会计人员对于市场上的原材料的好坏没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在这方面是一无所知,这便给食品药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无法从源头开始控制食品药品的安全质量。
三、提高食品药品监督会计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食品药品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人才是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力量。当前食品药品的会计职业领域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拓展到内部控制、政府采购、非税收管理、算法和信息化等管理领域,所以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很高。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会计人员需要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公司企业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其他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原辅材料的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使食品药品安全的质量控制在材料采购环节。
(二)完善食品药品监督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当前监管食品药品会计工作的比较权威的法律法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从会计监管的法律法规来看,部门立法、部门分割、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没有一个规范的体系,所以完善药品监督会计的法律法规非常迫切。指定一个比较规范的体系来确保会计工作对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监管的执行。
(三)实行全民监督的体制
食品药品的会计数据信息关系到全民的身心利益,对食品药品会计工作的监督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力又是广大人们群众的义务。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人民群众应该积极投入到监管的队伍中去,通过各种渠道,对会计部门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防患于未燃。食品药品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监管工作,做到食品药品质量信息的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食品药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任期间内所做的工作也要作为群众监督的重点内容,高层管理这在在任、离任时的审计结果不仅要使企业内部的人员了解,也应该做到全民公开。审计工作的重点要落实在其在任期间的财务收支和资金运作两方面。在有序、严格有效地监管、监督之下,使得高层管理约束自己的资金使用和管理行为。
(四)实行奖罚分明的原则
对食品药品的监督要实行奖罚分明的原则,对于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发箍来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的监督人员应给以奖章和鼓励,而对于那些无视国家有关法律的监管人员应予以相应的惩罚,并且不能只是空头支票,要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会激励监管人员的进行正确的处事行为,才不会使会计人员存有侥幸心理而做出一些错误的食品药品会计数据信息。
四、总结
对食品药品的会计工作的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从理论与实践、法律与道德、以及社会全体人民中展开,多管齐下,全方位进行,防止真空地带或和监督的盲点。这样才能使会计工作呈现出新面貌,做出更加真实、客观、有效地会计数据信息,使食品药品市场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马俊.体质不协调与监管瓶颈:我国会计监管体质的演变及路径选择.会计研究,2005,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设施和网络建设,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工作,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监测覆盖面达到90%;市区和城镇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的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5%;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达到100%;食品召回覆盖面达到85%;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95%。
——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市药品检验所对国家药品标准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达到95%。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90%,药品、医疗器械举报投诉处理率达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报告达到200份/百万人口;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重大药害事件处理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食品安全方面
1、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加强对重点地区“菜篮子”基地环境监测监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点。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可追溯制度,完善市场例行监测制度,在县城区以上城市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监测监控点。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我市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加快无公害食品(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完善对经营者主动退市的管理机制,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粮食加工品及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召回工作。
2、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加强市、县(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与保障网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县级配备快速检测车,为乡镇配备快速检测箱。推广餐饮业常见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完善餐饮业10种常见化学性和生物污染因素的快速检测技术。逐步实施全市性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统一抽验,提高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3、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形成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强的食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以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中心,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综合分析和监测;对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和预警,定期编写、全市或某一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完善我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有关制度,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4、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信息传递快速通畅、处置措施有力有效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建立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质保障体系,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应急现场处置能力建设,培训应急处置专业人员,提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加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和体系,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把食品安全评估评价工作与风险预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为政府制订食品安全监管控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6、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继续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力争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开展诚信教育,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食品行业安全自律制度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
7、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探索农村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有效监管模式,有效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格落实食品经营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强化食品安全责任。重点打击制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商标侵权、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严查有毒有害食品,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
8、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现代流通网和社会监督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对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馆和“农家乐”的监管机制。建立农村家庭宴席卫生指导制度。完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实施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传统集会、庙会及商品展销交易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防止和及时处置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全面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目标任务,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以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9、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工作。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饲料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推动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过程开展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规范认证后企业的自律行为,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信誉。
10、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食品安全进社区”、“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开展“绿色消费”理念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每年5月份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能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培训体系,对政府管理人员、执法者、企业管理与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消费者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二)药品安全方面
11、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监管水平。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水平,强化药品GMP跟踪检查,切实提高监督检查的实效性、针对性;强化药品生产的动态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员制度、质量授权人制度,强化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促进企业自律;通过建立药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实现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全市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特殊药品数量及流向的实时监控。加强中药源头监管,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保证中药材质量。
12、加强药品流通市场监管。进一步贯彻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配合医药体制改革,推动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加大对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的指导力度。严格药品说明书、标签的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包装管理。健全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监测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提高市、县两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重点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表的标准化,加大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及跟踪检查制度,强化GSP跟踪检查的针对性,实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立和完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及特殊药品监管网络,对特殊药品实现每一针、每一片流向的监管。建立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预警制度,完善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3、加强药品检验体系建设。加强药品检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大楼建设。提升药品检验能力,完成计量认证复查和部分食品检验的扩项工作,使我市药品检验设施与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进一步推广快检技术,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
14、规范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逐步对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进行检查,促进生产企业达到规范要求。建立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报告体系,强化企业的报告责任和义务。搭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效益评价的技术平台,建立预警、召回等制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监管效率。
15、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行为。重点查处涉及面广、影响大、公众反应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产、供、用单位的专项整治和监督抽验,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和对药品、医疗器械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继续开展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检查和药品广告品种专项整治。积极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建立起以“掌握信息、快速筛查、靶向抽验、目标检验”为目的的药品抽验模式,不断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稳步提升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
16、继续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广告。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广电、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综合治理机制,重点整治未经审批擅自的品种、擅自篡改批准内容的品种和使用过期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品种。针对性地开展广告品种抽验,重点查处在大众媒体上的处方药、非药品宣传药品疗效的广告。
17、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在建立健全药品批发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建立,认真贯彻实施好《市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建设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开展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18、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配送网络和零售供应网点,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合法药品经营企业集中配送进乡入村,鼓励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立符合要求的农村药店。强化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向农民普及基本用药常识,建立起“运行良好、监管有效”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从源头、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来保障农村用药安全,实现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供应网覆盖率达到80%。
19、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设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通讯、机动能力装备与建设,配备应急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应急信息报告、指挥、处置能力。加强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开展应急知识的技能培训,组织定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0、推进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县、乡(镇)三级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及安全平台。积极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创新监管手段。以药品批发企业和市区、县城药品零售企业为核心,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平台,逐步推广到县城区和乡镇药店,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监管手段便捷,监管效益提升。
2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善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办公和装备条件,建设办公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经过五年建设,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执法机构的办公业务用房和执法装备基本满足执法需要。
四、保障措施
22、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协作,形成完整的监管链。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经营企业要强化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企业责任制度和自律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诚信度,积极履行和承担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近两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采取了开展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食品质量状况不断改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但是,我县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种植养殖业中违规使用激素、抗生素、瘦肉精、农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仍然较严重;食品加工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呈现“低、小、散、多”的状态,超范围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屡禁不绝;流通领域发展滞后,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定比例;餐饮业规模小、卫生条件差,符合《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条件的比重不高,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二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制不顺,监管责任落实不够,监管手段落后。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层面,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面履行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我县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的不安全食品数量明显下降,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监管体制更加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生产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突出重点环节,加大整治力度
(一)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利用“百村万民素质培训工程”等载体,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开展和推动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我县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万亩,获国家和省级绿色农产品6个以上。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反应灵敏的监控体系,深入开展农药、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实施蔬菜基地备案制度,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监控,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加大食品生产企业的整顿力度,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年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l0类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三年内完成其余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积极开展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小作坊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违规广告等违法行为。
县质监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实施方案。通过整顿,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
(三)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的监管。深入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积极推进经销企业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餐饮业及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红白事聚餐综合管理机制,逐步实行农村厨师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红白事报告制度、村级监督员现场监管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进一步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的管理,积极推进牛羊定点屠宰。
(四)把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农民和低收入者的利益。将监管的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农村市场监管,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向农村。加大对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流动食品摊点的监管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儿童食品行为。加大对学校的饮用水和寄宿学校食堂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改造,确保师生饮用水和饮食安全。
(五)依法查处大案要案,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集中力量及时查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建县、乡(镇)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监管责任,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的机制和措施,逐步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创建“平安*”的重要内容来考核。
(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责任。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调整监管职责的具体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由各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方案,划清监管范围,明确交接内容,保持工作不松、不断、不乱。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优化我县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充分发挥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现有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高效、经济、面向社会的检测机构,实现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测和重复建设。依法科学对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抽验。
(四)以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行业自律网”为重点,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为重点,建立“农村现代流通网”。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都建有放心店。“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实施由经贸部门牵头负责;“万村放心店”工程的实施由工商部门牵头负责。积极推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准入制度”,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质量承诺和仓储备案等制度,切实做好流通源头防范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加快构筑“监管责任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首问负责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切实解决无人管和多头管的问题。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全乡(镇)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因工作失职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对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要进一步完善案件移送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凡是涉嫌犯罪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决不能以罚代刑、以罚代管。
进一步探索建立食品质量预警机制。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科学地进行抽检。根据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准确的食品质量安全警告或警示。
3.发动群众,拓宽信息渠道,构筑及时有效的“群众监督网”。组建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网,乡镇、街道设监督站,村和社区居委会设监督员。监督网的组建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农业、工商、卫生、质监、计生等部门共享基层监督网的信息,共同做好监督员培训工作,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立方便、畅通的举报渠道,广辟执法监管部门的信息来源,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律、协调、监督、维权的作用,构建“行业自律网”。各乡(镇)政府要大力培育和扶持食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引导力度,帮助各个行业组建好协会组织。农业部门负责牵头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质监、经贸部门负责牵头组建食品加工行业协会;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建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卫生部门负责牵头组建餐饮行业协会。各食品行业协会要建立规范的运作机制,积极开展活动,使每个成员单位不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各部门要重视信息载体的建设,要在政府的电子政务网中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经贸、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及时相互通报检测、监督检查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的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并定期向社会。要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年6月底前制订《*县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规定》,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六)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食品安全信息,充分发挥宣传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切实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诚信意识。*年,以肉类、粮食、儿童食品3个行业进行食品安全信用建设试点。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七)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专项整治评价工作。根据《丽水市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办法》。于*年开展全县学校内食堂和副食品店专项整治工作和创建“放心菜市场工程”进行专项评价。
截止目前,本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26余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760余家次,下达监督意见书420余份,责令413家餐饮服务单位限期整改,立案17件,罚没款3.5万余元。
二、继续深入开展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省局统一安排部署,迅速组织执法人员通过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突击检查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截止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21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336家,责令整改40家,立案3件,罚没款金额10017元。
三、扎实开展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
一是召开了“两打两建”动员部署会。7月23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动员视频会议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就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和省局通知要求,明确“两打两建”专项行动总体目标、总体要求,结合实际,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此次专项行动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进一步细化方案。结合辖区监管工作实际和存在的问题隐患,制定切实可行,能解决突出问题的专项行动方案,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三是搞好集中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8月8日,组织区县局、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局机关相关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共50余人进行了药品监管执法培训。四是按照方案,开展了“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在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生产、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经营方面一律采取“四个不分”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自1995年起开展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工作,从2003年正式开始,保健食品的注册职能正式由卫生部移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到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我国第一部有关保健食品注册的专有法规才正式出台。在这几年里,保健食品的定义也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1996年卫生部公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将保健食品定义为:“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l6740.1997)对保健食品的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共性,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4月30日,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截止2012年6月,我国已审批的保健食品有12250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11600个,进口保健食品650个。经检索,形态为“糖”的有425个,形态为“饮料”的有132个,形态为“饼干”的有6个,形态为“乳酸”的有2个[1]。由此可见,非传统形态保健食品占据了绝大部分(见附图1)。
2北京市现有保健食品形态分布状况
截止到2011年,北京市已获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品种共有661种,其中,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品种有206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品种有455个。通过对已批准的661种国产保健食品调查分析显示,其中以非传统食品形态出现的保健食品有652种,以传统食品形态出现的保健食品有9种[2]。非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中,以硬胶囊、片剂和软胶囊应用得最为广泛,分别占所有品种的29.6%、25.4%和14.8%。其中,软胶囊是近年增长最快的剂型,颗粒剂、粉剂和口服液等剂型的申报量在逐年减少。从这几种剂型自身性质分析,其原因可能包括:①硬胶囊、片剂、软胶囊这三种剂型都具有准确定量、长时间保质、外观美观等特点,更符合保健食品定量食用、质量稳定的要求;②颗粒剂生产工艺简单,但需要注重溶解度和充分调整好口感,否则很难被消费者接受;③口服液的加工工艺较复杂,且存在运输不便等特点,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后,在近几年,此剂型的新产品申报量已明显减少[2][3]。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大部分是饮料形态(6种),此外,还有糖(1种)、饼干(1种)和乳酸(1种)形态的品种。在我国,保健食品既允许以非传统食品形态出现,也允许以传统食品形态出现。而参加此次调查的产品中,只有1.3%是以传统食品形态出现的,而其余98.7%的保健食品从形态上来看更接近于药品。这种现象反映出:①我国保健食品在研发或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瓶颈问题,难以用食品作为载体,也为不法分子对保健食品非法加药、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以及恶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行为提供了条件;②在保健食品审评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政策或标准偏向,使得通过审批的保健食品以非传统食品形态居多,而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相对更难通过审批[4]。
3北京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有效证件)共有345家,按年度统计见附表。345家生产企业中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283家,具备生产能力的64家,不具备生产能力而是以委托生产形式生产的219家[3]。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共112家,拥有各类生产线总计206条,经初步统计,其中,口服固体生产线(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87家,软胶囊剂生产线21家,口服液生产线23家,粉剂(散剂)生产线30家,茶剂生产线22家,丸剂生产线6家,保健饮料类(250mL以上)生产线4家,蜂产品类(蜂王浆)生产线6家,膏剂生产线2家,酒剂型生产线2家,糖果剂型、酸牛乳剂、益生菌固体饮料各1家(见附图2)。保健食品生产卫生许可管理依据的是《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北京市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其中,在《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中,对不同剂型的生产线制定了不同的审核标准,其中包括硬胶囊、片剂、口服液等,但对于传统食品形态的生产线制定的审核标准很少,这也直接导致了进行申报传统形态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日趋减少。
4保健食品形态发展的趋势
世界上各个国家在管理保健食品上都会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及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国相比,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因此,在拥有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保健食品的土壤和条件。而美国正因为缺乏这一基础条件,因此而更多地采用胶囊、片剂等药品剂型。胶囊、冲剂等药品剂型的保健食品开发生产门槛较低。试想将中草药打碎磨粉便能生产出商品,而要以中草药原料生产一款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要有色、香、味等要素)就有很大的难度[5]。日本的特定保健用食品几乎都是传统食品形态的商品。所以日本的准入门槛很高,市场监管也较规范。形态选择的原则主要根据下三点:①适宜人群的特点;②原辅料的理化性质;③原辅料的量和剂型的固有容量。每一种保健食品形态的确定都应该基于以上三点的研究,而目前非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产品拥有相对数量很大,传统食品形式的保健产品所占比例却较小。尽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胶囊、片剂、口服液等剂型在食用方便、可掩盖不适气味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胶囊、片剂、口服液的生产上具有人员、设备和经验的优势,比开发新剂型产品更能降低成本。但是,保健食品采用传统食品形态也存在其相应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从广义角度来看,食品一般都多少具有一些营养和/或功能性作用。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思想和大量的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来评价和认证某种食品的功能是合理、公平和必要的措施。而这一评价工作却是当今有关食品健康声称制度的基础。#p#分页标题#e#
4.2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应该是食品中被审评后确认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食品。因此,保健食品应该是具有传统食品形态的食品(特别是从法律定义来判断)。这样的形态不仅能与药品剂型进行明确的区别,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4.2.1具有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能够取代普通食品在日常饮食生活中被食用,使消费者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能获得调整机体功能、维持健康的保健作用。
4.2.2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因其食用量有限,如饮料、面食和豆浆等等,一般是每天的食用量都不会超过平时的习惯和量(因为受到胃肠道的容纳、消化吸收和食欲等人体机能性的限制)。但以药品剂型形式出现的保健食品,如果过度地期待其保健功能,则会很容易造成过食的情况(胶囊和片剂一次能够大量服用)。但是,我们也并不能完全否定胶囊、片剂等剂型用于保健食品,因此,建议将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另设立营养素补充剂分类以区别膳食形态的保健食品。
4.3用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来替代普通食品较服用胶囊、片剂等剂型的保健食品更经济和自然。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更多地被食用于三餐或零食之中,因此,其消费支出往往低于胶囊、片剂类等剂型的保健食品。中国绝大多数的国民还没有经济能力去消费胶囊、片剂等剂型类的保健食品来维持健康[2]。但中国国民的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和个人相当多的关注。这种关注包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致的多食和过食各类营养成分,以及因生活水平低下所致的营养不良。而日本制定的“食育基本法”,通过学校和社会的膳食教育来改善国民的健康水平,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减少欧美饮食对青少年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传统饮食文化。
4.4胶囊、片剂等剂型的保健食品的食用者往往是老年人或亚健康人、带病患者,而这些人群同时服用药品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保健食品与药品同时服用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和交叉反应,特别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代动力学。而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与药品剂型的保健食品相比,其与药品同时服用的可能性比较低。
5讨论
传统食品形态和非传统食品形态作为保健食品两种不同的外观形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合理引导传统食品形态保健食品的发展,既能弘扬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又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从而提升保健食品行业整体科技化水平。结合我国目前的监管方式,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促进传统食品形态保健食品的发展。
5.1建议保健食品审评机构应从食品形态学的角度出发,制定审评“双轨制”,即根据不同的形态、食用方式制定两种审评方式。
5.1.1偏向传统食品形态及食用方式的保健食品,采用食品类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